CN114512565A - 导电膜及光伏组件 - Google Patents

导电膜及光伏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12565A
CN114512565A CN202210055848.9A CN202210055848A CN114512565A CN 114512565 A CN114512565 A CN 114512565A CN 202210055848 A CN202210055848 A CN 202210055848A CN 114512565 A CN114512565 A CN 1145125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thickness
film
conductive
base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558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明杰
盘龚健
杨楚峰
周光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First Applied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First Applied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First Applied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First Applied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5584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1256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125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125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H01L31/0504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01L31/0481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f the encapsulation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电膜及光伏组件。该导电膜包括:基底膜,基底膜至少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沿基底膜的厚度方向分布,第一区域的粘度大于第二区域的黏度,且第一区域的粘度大于10000pa·s,第二区域的黏度小于100000pa·s;导电体,导电体粘接在基底膜上的第二区域上。通过控制基底膜的设置有导电体和未设置导电体的不同区域的粘度,使两个区域具有不同的流动性,其中第一区域的粘度较大流动性较小,进而可以维持透明基底膜的稳定性,第二区域的粘度较小流动性较大,实现了将电池组件热压时利用基底膜将导电体牢固粘结在电池片上,并且有效避免了由于基底膜的过度流动导致的虚焊。

Description

导电膜及光伏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电膜及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无主栅技术通过将电池银主栅和扁平焊带替换为多根镀有特殊镀层的细铜丝(带),大大减小电池正面遮光面积,同时降低银浆消耗,从而提高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降低制备成本。而该技术须将数十条镀锡细铜丝(带)铺设于电池片上并与细栅线焊接,需要一层膜材将镀锡铜丝(带)预先排布固定并在焊接过程中支撑定位。
应用无主栅技术的组件,在层压过程中,细铜丝外的特殊镀层熔化并与细栅线焊接,若透明膜材以及上层封装胶膜流动性较大,会使得铜丝虚焊,即胶膜渗入铜丝与细栅线之间,导致绝缘。因此,需开发一种膜材,既能满足较低的流动性要求,又能保证较高的粘接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膜及光伏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无主栅技术的组件层压时容易产生铜丝虚焊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导电膜,该导电膜包括:基底膜,基底膜至少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沿基底膜的厚度方向分布,第一区域的粘度大于第二区域的黏度,且第一区域的粘度大于10000pa·s,第二区域的黏度小于100000pa·s;导电体,导电体粘接在基底膜上的第二区域上。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区域的交联度大于或等于30%,优选大于或等于50%,进一步优选在50~80%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区域的交联度小于30%,优选小于15%,进一步优选在0~10%之间,优选第一区域的交联度和第二区域的交联度差值在55%~80%。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区域的厚度为基底膜厚度的20~80%,优选第一区域的厚度为基底膜厚度的65~80%。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区域的厚度为基底膜厚度的20~80%,优选第二区域的厚度为基底膜厚度的20~35%。
进一步地,上述基底膜的厚度为20~500μm,优选为40~300μm,更优选为50~150μm。
进一步地,上述基底膜为聚乙烯、聚烯烃弹性体、聚乙烯醇缩丁醛、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酯共聚物、尼龙、离子键聚合体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形成。
进一步地,上述导电体为铜丝、导电浆料、TCO镀膜、金属镀膜、导电聚合物中的任意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光伏组件包括依次叠置的透明前层支撑板、透明封装膜、电池单元、封装膜和背层支撑板,该电池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电池片,各电池片的两个表面具有细栅线;多个上述任一种的导电膜,与各电池片的两个表面一一对应粘结,且细栅线与相应的导电膜的导电体电连接,导电膜的具有第一区域的表面与封装膜粘结。
进一步地,上述导电体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将电池单元分为多个子单元,各子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电池片和相应的导电膜,同一个子单元中的导电膜的导电体将相邻电池片串联。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控制基底膜的设置有导电体和未设置导电体的不同区域的粘度,使两个区域具有不同的流动性,其中第一区域的粘度较大流动性较小,进而可以维持透明基底膜的稳定性,第二区域的粘度较小流动性较大,实现了将电池组件热压时利用基底膜将导电体牢固粘结在电池片上,并且有效避免了由于基底膜的过度流动导致的虚焊。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导电胶膜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导电胶膜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光伏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基底膜;11、第一区域;12、第二区域;20、导电体;
1、透明前层支撑板;2、封装膜;3、电池单元;4、背层支撑板;31、电池片;32、导电膜。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本申请背景技术所分析的,现有技术的膜材以及上层封装胶膜流动性较大,会使得铜丝虚焊,即胶膜渗入铜丝与细栅线之间,导致绝缘。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导电膜及光伏组件。
在本申请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导电膜,如图1和2所示,上述导电膜包括基底膜10和导电体20,基底膜10至少包括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沿基底膜10的厚度方向分布,第一区域11的粘度大于第二区域12的黏度,且第一区域11的粘度大于10000pa·s,第二区域12的黏度小于100000pa·s;导电体20粘接在基底膜10上的第二区域12上。
本申请通过控制基底膜10的设置有导电体20和未设置导电体20的不同区域的粘度,使两个区域具有不同的流动性,其中第一区域11的粘度较大流动性较小,进而可以维持透明基底膜10的稳定性,第二区域12的粘度较小流动性较大,实现了将电池组件热压时利用基底膜10将导电体20牢固粘结在电池片上,并且有效避免了由于基底膜10的过度流动导致的虚焊。
调整基底膜10的粘度的方式有多种,比如选用不同组成的材料、选用具有不同熔融指数的材料或者对相同材料做出不同程度的预交联处理,为了使基底膜10的尺寸稳定性更好,进而有效阻挡电池组件层压时封装胶膜流动影响,优选上述第一区域11的交联度大于或等于30%,优选大于或等于50%,进一步优选在50~80%之间。
为了使两个区域的粘度更好地配合,优选上述第二区域12的交联度小于30%,优选小于15%,进一步优选在0~10%之间。另外,优选上述第一区域11的交联度和第二区域12的交联度差值在55%~80%。
本申请的透明导电膜的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的分布主要通过厚度来控制,利用厚度和粘度之间的配合实现尺寸稳定性和粘度性能的较为理想的配合,优选地,上述第一区域11的厚度为基底膜10厚度的20~80%。为了更为稳定地解决虚焊问题,优选第一区域11的厚度为基底膜10厚度的65~80%。导电膜的大部分区域为第一区域11,进而保证了导电膜的尺寸稳定性。
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可以组成本申请的导电膜,也可以在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之间设置过渡区域,为了简化结构,并更稳定地控制产品质量,优选上述第二区域12的厚度为基底膜10厚度的20~80%,优选第二区域12的厚度为基底膜10厚度的20~35%。第二区域12的上述厚度范围,可以实现对常规导电体20厚度的充分包覆和与电池片的充分粘结。
上述交联度可以通过对基底膜10进行辐射预交联、并控制辐射预交联的程度来实现,比如调整辐射交联的剂量或时间来调整交联度的大小或各区域的深度。同时,也可对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进行助剂的调整,通过双层共挤的方式同时挤出流延成膜,从而在同一辐射交联工艺条件下实现不同的预交联度。
本申请的基底膜10主要是用于作为导电体20的支撑结构,其厚度可以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封装胶膜的厚度较小,优选地上述基底膜10的厚度为20~500μm,进一步优选为40~300μm,更优选为50~150μm。经过试验验证上述厚度范围在提供粘结性和保证焊接两个方面具有更为突出的表现。
作为本申请的导电膜的基底膜10的材料可以采用目前常用的透明膜材料,优选地,上述基底膜10为聚乙烯、聚烯烃弹性体、聚乙烯醇缩丁醛、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酯共聚物、尼龙、离子键聚合体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形成。以便于与常规的EVA封装胶膜或POE封装胶膜进行兼容粘结。
本申请的导电体20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铜丝,该铜丝上可以有镀层;或者采用导电浆料、焊带、ITO镀膜、金属镀膜、导电聚合物中的任意一种作为导电体20,比如通过印刷导电浆料的方式形成导电体20;通过物理或化学镀膜的方式在透明基底层上镀覆导电金属氧化物形成ITO镀膜;通过物理或化学镀膜的方式在透明基底层上镀覆金属形成金属镀膜;或者印刷或打印导电聚合物浆料形成导电聚合物。上述各种导电体20的厚度可以得到灵活控制,从而既可以根据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设置合适的厚度,既能保证充分的电连接又避免厚度过大层压应力导致的电池片裂片。优选地,当选择焊带作为导电体20时,当焊带的外径为100~300时,优选第一区域的厚度为50~350,第二区域的厚度为30~150;当选择导电浆料作为导电体时,当导电浆料的厚度为50~200时,优选第一区域的厚度为50~350,第二区域的厚度为20~150;当选择ITO镀膜作为导电体时,当ITO镀膜的厚度为30~200时,优选第一区域的厚度为50~350,第二区域的厚度为10~150。
在本申请另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如图3所示,该光伏组件包括依次叠置的透明前层支撑板1、封装膜2、电池单元3、封装膜2和背层支撑板4,其中,电池单元3包括至少两个电池片31和多个上述任一种的导电膜32,各电池片31的两个表面具有细栅线;导电膜32与各电池片31的两个表面一一对应粘结,且细栅线与相应的导电膜32的导电体20电连接,导电膜32的具有第一区域11的表面与封装膜2粘结。
本申请的导电膜32具有导电体20,将该导电体20作为主栅线和焊带与电池片的细栅进行电连接,从而不需要在电池片31上焊接主栅线和焊带,有效控制了高温焊接对电池片31的负面影响;且本申请的导电膜32由于对不同区域粘度的控制,一方面有效提高了导电膜32的尺寸稳定性,避免了其过度流动或封装膜2的过度流动导致的虚焊,另一方面在设置导电体20的区域具有充分的流动性,保证了基底膜10对导电体20的包覆固定和与电池片31的粘结。
电池片31两侧的导电膜可以相同,比如均为透明导电膜,也可以不同,比如靠近透明前层支撑板1一侧的导电膜选择透明导电膜,靠近背层支撑板4的导电膜选择和背层支撑板4具有相似的光学透明特性,比如二者均为透明或者二者均不透明。不透明的设置采用掺杂颜料来实现,具体不再一一赘述。电池片两侧的封装膜2,靠近透明前层支撑板1一侧的封装膜2选择透明膜,靠近背层支撑板4的封装膜2选择和背层支撑板4具有相似的光学透明特性,比如二者均为透明或者二者均不透明。不透明的设置采用掺杂颜料来实现,具体不再一一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导电体20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将电池单元3分为多个子单元,各子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电池片31和相应的导电膜32,同一个子单元中的导电膜32的导电体20将相邻电池片31串联。以实现对电流的收集作用。具体的串联方式可以通过焊接导线的方式或者在设置导电膜32时即将相邻两个导电膜32通过导电体20连为一体。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对比例,进一步说明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1
将100份EVA树脂(VA含量28%),0.5份交联剂TAIC,0.6份助交联剂DCP,0.2份偶联剂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0.5份光稳定剂770,0.2份抗氧剂1010先充分混合均匀,形成混合物1,采用挤出成膜方式将该混合物1挤出,形成厚度为100μm的基底膜,且对基底膜进行辐射预交联,采用能量为150keV的电子束辐照设备进行辐射处理,从第一区域表面入射,辐照剂量为15kGy;然后采用100keV能量的电子束进行辐照,同样从第一区域表面入射,辐照剂量为20kGy,最终得到具有两个不同预交联度区域的基底膜。第一区域厚度为70μm,第二区域厚度为30μm在辐射预交联后的基底膜上设置圆形焊带,该圆形焊带的材料为镀锡铜,直径为200μm,长度为180mm,得到实施例1的导电膜。
为测定基底膜两个不同区域的预交联度,需要同时制备与基底膜相同配方的测试样品膜,该测试样品膜包括两层,单独挤出成膜,经过70℃热压在一起,第一层厚度与基底膜第一区域相同,第二层厚度与基底膜第二区域相同,并经过相同的辐射预交联处理,在测试预交联度时,可将两层分开,单独测试,以该测试样品膜的数据来表征基底膜两个区域的不同预交联度。预交联数据见下表。
实施例2
将POE主体树脂100份,0.5份交联剂TAIC,0.6份助交联剂DCP,0.2份偶联剂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0.5份光稳定剂770,0.2份抗氧剂1010充分混合均匀,形成混合物2,采用挤出成膜方式将混合物2挤出,形成厚度为100μm的基底膜,且对基底膜进行辐射预交联,采用能量为150keV的电子束辐照设备进行辐射处理,从第一区域表面入射,辐照剂量为35kGy;然后采用100keV能量的电子束进行辐照,同样从第一区域表面入射,辐照剂量为50kGy,最终得到具有两个不同预交联度区域的基底膜。第一区域厚度为70μm,第二区域厚度为30μm,在辐射预交联后的基底膜上设置圆形焊带,该圆形焊带的材料为镀锡铜,直径为200μm,长度为180mm,得到实施例2的导电膜。
实施例3
采用挤出成膜方式将混合物1挤出,形成厚度为100μm的基底膜,且对基底膜进行辐射预交联,采用能量为150keV的电子束辐照设备进行辐射处理,从第一区域表面入射,辐照剂量为10kGy;然后采用100keV能量的电子束进行辐照,同样从第一区域表面入射,辐照剂量为60kGy,最终得到具有两个不同预交联度区域的基底膜。第一区域厚度为70μm,第二区域厚度为30μm,在辐射预交联后的基底膜上设置圆形焊带,该圆形焊带的材料为镀锡铜,直径为200μm,长度为180mm,得到实施例3的导电膜。
实施例4
采用挤出成膜方式将混合物1挤出,形成厚度为100μm的基底膜,且对基底膜进行辐射预交联,采用能量为150keV的电子束辐照设备进行辐射处理,从第一区域表面入射,辐照剂量为10kGy;然后采用50keV能量的电子束进行辐照,同样从第一区域表面入射,辐照剂量为60kGy,最终得到具有两个不同预交联度区域的基底膜。第一区域厚度为20μm,第二区域厚度为80μm,在辐射预交联后的基底膜上设置导电浆料,该导电浆料的材料为混有5%重量比银粉的丙烯酸树脂,厚度为50微米,宽度0.5mm,长度为180mm,得到实施例4的导电膜。
实施例5
采用挤出成膜方式将混合物1挤出,形成厚度为100μm的基底膜,且对基底膜进行辐射预交联,采用能量为150keV的电子束辐照设备进行辐射处理,从第一区域表面入射,辐照剂量为10kGy;然后采用120keV能量的电子束进行辐照,同样从第一区域表面入射,辐照剂量为60kGy,最终得到具有两个不同预交联度区域的基底膜。第一区域厚度为80μm,第二区域厚度为20μm,在辐射预交联后的基底膜上设置导电浆料,该导电浆料的材料为混有5%重量比银粉的丙烯酸树脂,厚度为50微米,宽度0.5mm,长度为180mm,得到实施例5的导电膜。
实施例6
采用挤出成膜方式将混合物2挤出,形成厚度为100μm的基底膜,且对基底膜进行辐射预交联,采用能量为150keV的电子束辐照设备进行辐射处理,从第一区域表面入射,辐照剂量为15kGy;然后采用100keV能量的电子束进行辐照,同样从第一区域表面入射,辐照剂量为35kGy,最终得到具有两个不同预交联度区域的基底膜。第一区域厚度为70μm,第二区域厚度为30μm,在辐射预交联后的基底膜上设置导电浆料,该导电浆料的材料为混有5%重量比银粉的丙烯酸树脂,厚度为50微米,宽度0.5mm,长度为180mm,得到实施例6的导电膜。
实施例7
采用挤出成膜方式将混合物2挤出,形成厚度为100μm的基底膜,且对基底膜进行辐射预交联,采用能量为150keV的电子束辐照设备进行辐射处理,从第一区域表面入射,辐照剂量为15kGy;然后采用20keV能量的电子束进行辐照,同样从第一区域表面入射,辐照剂量为35kGy,最终得到具有两个不同预交联度区域的基底膜。第一区域厚度为10μm,第二区域厚度为90μm,在辐射预交联后的基底膜上设置导电浆料,该导电浆料的材料为混有5%重量比银粉的丙烯酸树脂,厚度为50微米,宽度0.5mm,长度为180mm,得到实施例7的导电膜。
实施例8
采用挤出成膜方式将混合物2挤出,形成厚度为20μm的基底膜,且对基底膜进行辐射预交联,采用能量为50keV的电子束辐照设备进行辐射处理,从第一区域表面入射,辐照剂量为15kGy;然后采用25keV能量的电子束进行辐照,同样从第一区域表面入射,辐照剂量为35kGy,最终得到具有两个不同预交联度区域的基底膜。第一区域厚度为14μm,第二区域厚度为6μm,在辐射预交联后的基底膜上设置ITO,该ITO宽度为0.5mm,厚度为80μm,长度为180mm,得到实施例8的导电膜。
实施例9
采用挤出成膜方式将混合物2挤出,形成厚度为500μm的基底膜,且对基底膜进行辐射预交联,采用能量为500keV的电子束辐照设备进行辐射处理,从第一区域表面入射,辐照剂量为15kGy;然后采用400keV能量的电子束进行辐照,同样从第一区域表面入射,辐照剂量为35kGy,最终得到具有两个不同预交联度区域的基底膜。第一区域厚度为350μm,第二区域厚度为150μm,在辐射预交联后的基底膜上设置ITO,该ITO宽度为0.5mm,厚度为80μm,长度为180mm,得到实施例9的导电膜。
实施例10
采用挤出成膜方式将混合物2挤出,形成厚度为60μm的基底膜,且对基底膜进行辐射预交联,采用能量为100keV的电子束辐照设备进行辐射处理,从第一区域表面入射,辐照剂量为15kGy;然后采用80keV能量的电子束进行辐照,同样从第一区域表面入射,辐照剂量为35kGy,最终得到具有两个不同预交联度区域的基底膜。第一区域厚度为45μm,第二区域厚度为15μm,在辐射预交联后的基底膜上设置ITO,该ITO宽度为0.5mm,厚度为80μm,长度为180mm,得到实施例10的导电膜。
实施例11
采用挤出成膜方式将混合物2挤出,形成厚度为60μm的基底膜,且对基底膜进行辐射预交联,采用能量为25keV的电子束辐照设备进行辐射处理,从第一区域表面入射,辐照剂量为15kGy;然后采用15keV能量的电子束进行辐照,同样从第一区域表面入射,辐照剂量为35kGy,最终得到具有两个不同预交联度区域的基底膜。第一区域厚度为45μm,第二区域厚度为15μm,在辐射预交联后的基底膜上设置ITO,该ITO宽度为0.5mm,厚度为30μm,长度为180mm,得到实施例11的导电膜。
对比例1
采用挤出成膜方式将混合物2挤出,形成厚度为100μm的基底膜,且对基底膜进行辐射预交联,采用能量为150keV的电子束辐照设备进行辐射处理,从第一区域表面入射,辐照剂量为85kGy,在辐射预交联后的基底膜上设置圆形焊带,该圆形焊带的材料为镀锡铜,直径为200μm,长度为180mm,得到对比例1的导电膜。
对比例2
采用挤出成膜方式将混合物1,形成厚度为100μm的基底膜,且对基底膜进行辐射预交联,采用能量为150keV的电子束辐照设备进行辐射处理,从第一区域表面入射,辐照剂量为15kGy,在辐射预交联后的基底膜上设置圆形焊带,该圆形焊带的材料为镀锡铜,直径为200μm,长度为180mm,得到对比例2的导电膜。
检测各导电膜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粘度、预交联度和厚度,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如实施例1中所述,为测定基底膜两个不同区域的预交联度,需要同时制备与基底膜相同配方的测试样品膜,该测试样品膜包括两层,单独挤出成膜,经过70℃热压在一起,第一层厚度与基底膜第一区域相同,第二层厚度与基底膜第二区域相同,并经过相同的辐射预交联处理,在测试预交联度时,可将两层分开,单独测试,以该测试样品膜的数据来表征基底膜两个区域的不同预交联度。
预交联度测试方法如下:根据GB/T 29848-2013中的EVA交联度测试方法,采用二甲苯萃取法测试基底膜的预交联度。
粘度根据标准ASTM D5289和/或ASTM D6204确定,并且在1Hz的频率和10%的应变下测量。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Figure BDA0003476185600000081
实施例1、2、3能够保证较低的流动性,焊带与电池片焊接良好。实施例4、5、6采用导电浆料,电池片细栅与导电浆料之间同样可以实现较好的欧姆接触。而实施例8第一区域厚度较小,无法保证较低的流动性,从而导致电池片细栅与导电浆料之间有胶膜流入,导致接触不良,组件EL图像有暗条纹。实施例9至12采用ITO作为导电体,透明基底层可以设置更薄或更厚,均能保证基底膜与电池片粘接良好,导电体与细栅欧姆接触良好。而实施例11透明基底层厚度过薄,一方面有一定的粘接不良,同时强度不够,层压时上层胶膜会流到ITO与细栅之间,导致接触不良。
对比例1和2,透明基底膜具有相同的粘度和预交联度。其中对比例1粘度较大,流动性低,与电池片的粘接较差,同时对于圆形焊带的包裹性不佳,圆形焊带两边有空隙,对比例2粘度较小,流动性大,导致圆形焊带与电池片细栅之间接触不良,组件层压后EL有较多暗条纹,表明焊带与电池片存在较多虚焊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膜包括:
基底膜(10),所述基底膜(10)至少包括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所述第一区域(11)和所述第二区域(12)沿所述基底膜(10)的厚度方向分布,所述第一区域(11)的粘度大于所述第二区域(12)的黏度,且所述第一区域(11)的粘度大于10000pa·s,所述第二区域(12)的黏度小于100000pa·s;
导电体(20),所述导电体(20)粘接在所述基底膜(10)上的第二区域(1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11)的交联度大于或等于30%,优选大于或等于50%,进一步优选在50~8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12)的交联度小于30%,优选小于15%,进一步优选在0~10%之间,优选所述第一区域(11)的交联度和所述第二区域(12)的交联度差值在55%~80%。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11)的厚度为所述基底膜(10)厚度的20~80%,优选所述第一区域(11)的厚度为所述基底膜(10)厚度的65~8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12)的厚度为所述基底膜(10)厚度的20~80%,优选所述第二区域(12)的厚度为所述基底膜(10)厚度的20~3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膜(10)的厚度为20~500μm,优选为40~300μm,更优选为50~15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膜(10)为聚乙烯、聚烯烃弹性体、聚乙烯醇缩丁醛、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酯共聚物、尼龙、离子键聚合体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20)为铜丝、导电浆料、TCO镀膜、金属镀膜、导电聚合物中的任意一种。
9.一种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依次叠置的透明前层支撑板(1)、封装膜(2)、电池单元(3)、封装膜(2)和背层支撑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元(3)包括:
至少两个电池片(31),各所述电池片(31)的两个表面具有细栅线;
多个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膜(32),与各所述电池片(31)的两个表面一一对应粘结,且所述细栅线与相应的所述导电膜(32)的导电体(20)电连接,所述导电膜(32)的具有第一区域(11)的表面与所述封装膜(2)粘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20)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将所述电池单元(3)分为多个子单元,各所述子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电池片(31)和相应的导电膜(32),同一个子单元中的导电膜(32)的导电体(20)将相邻电池片(31)串联。
CN202210055848.9A 2022-01-18 2022-01-18 导电膜及光伏组件 Pending CN1145125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55848.9A CN114512565A (zh) 2022-01-18 2022-01-18 导电膜及光伏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55848.9A CN114512565A (zh) 2022-01-18 2022-01-18 导电膜及光伏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12565A true CN114512565A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49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55848.9A Pending CN114512565A (zh) 2022-01-18 2022-01-18 导电膜及光伏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1256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49436A (zh) * 2022-05-20 2022-06-21 英利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49436A (zh) * 2022-05-20 2022-06-21 英利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10823U (zh) 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3474493B (zh) 将封装层施加到包括背接触式电池的光伏模块用背板
US6121542A (en) Photovoltaic device
US8829333B2 (en) Solar cell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5899400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EP1025594A1 (en) Methods for improving polymeric materials for use in solar cell applications
CN103415990A (zh) 太阳能电池互连、模块、面板及方法
US20090250109A1 (en) Acrylic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 double coated adhesive sheet, and photovoltaic device
EP2907167B1 (en) Back-contact back-sheet for photovoltaic modules comprising a primer layer
CN113851549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15418200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串以及包含太阳能电池串的光伏组件
JP2004223925A (ja) 積層シート、太陽電池用裏面保護シート、並びに太陽電池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3370796B (zh) 薄膜太阳能电池模块和制备薄膜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方法
WO2013106896A1 (en) Photovoltaic module with cell assemblies bearing adhesive for securing the assemblies in the module
CN114512565A (zh) 导电膜及光伏组件
US20140373339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solar battery module, method for measuring output of solar cell,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output of solar cell
EP2835835A1 (en) Crystal system solar battery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EP2667420A1 (en) Solar cell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olar cell module
TWI590482B (zh) 太陽電池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TW201342641A (zh) 太陽電池單元、太陽電池單元之輸出測定方法、太陽電池單元之製造方法及太陽電池模組之製造方法
KR20150035749A (ko) 배선재, 태양 전지 모듈 및 태양 전지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CN114774006A (zh) 聚合物胶膜、聚合物导体膜、电池串和光伏组件
CN109802012B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
WO2017043518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太陽電池セルの接続方法
WO2023054229A1 (ja) 太陽電池デバイス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