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11981A - 基于声波驱离器的自主防御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基于声波驱离器的自主防御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11981A
CN114511981A CN202210132754.7A CN202210132754A CN114511981A CN 114511981 A CN114511981 A CN 114511981A CN 202210132754 A CN202210132754 A CN 202210132754A CN 114511981 A CN114511981 A CN 1145119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sonnel
sound wave
alarm
driving
exter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3275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龙江
刘文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013275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119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11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119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5/00Identifying, scaring or incapacitating burglars, thieves or intruders, e.g. by explosi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1WEAPONS
    • F41HARMOUR; ARMOURED TURRETS; ARMOURED OR ARMED VEHICLES; MEANS OF ATTACK OR DEFENCE, e.g. CAMOUFLAGE, IN GENERAL
    • F41H13/00Means of attack or defenc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41H13/0043Directed energy weapons, i.e. devices that direct a beam of high energy content toward a target for incapacitating or destroying the target
    • F41H13/0081Directed energy weapons, i.e. devices that direct a beam of high energy content toward a target for incapacitating or destroying the target the high-energy beam being acoustic, e.g. sonic, infrasonic or ultrasonic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3/00Burglar, theft or intruder alarms
    • G08B13/18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声波驱离器的自主防御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其方法包括:步骤1:对管理区域进行感应检测,判断是否有人员存在;步骤2:当有人员存在时,对人员进行识别,确定人员属性;步骤3:当为内部人员时,按照第一监督管理方式,对内部人员进行监督,根据监督结果确定当下满足的自主防御条件,进而控制设置在初始内部区域的第一报警设备执行相应的第一报警操作;步骤4:当为外部人员时,按照第二监督管理方式,对外部人员进行监督,根据监督结果确定当下满足的自主防御条件,进而控制设置在初始外部区域的第二报警设备执行相应的第二报警操作。实现自主防御,降低损失。

Description

基于声波驱离器的自主防御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防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声波驱离器的自主防御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值守站点的普遍应用,对无人值守站点的安防防范意识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针对无人值守站点一般存在如下问题:
1、由于站点广,距离远,内部人员有时会没有携带钥匙等,为图方便,存在侥幸心理,而破坏门锁进出,后台管理并不知道门锁被破坏。往往只有最后巡查时才会被发现。
2、盗贼采点或盗窃时,在出入口进出时,并没有警视,而破坏门锁进入。
3、通过现有的传统报警系统,把警情发送到报警中心,由中心采取对应措施,包括报警或者派遣保安或者维保人员去现场处理,由于站点偏远,当到达时盗贼早已逃之妖妖。
4、很多盗窃分子都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在偷盗时能够避开普通的防盗监控,甚至做手脚,不会产生立时的故障或报警。
5、盗窃分子的作案时间大都在10分钟到1个小时。大部分被盗的站点都是在事后发生设备故障或定期巡检的时候才发现的,基站的防盗工作显得束手无策。
6、室内/埋地UPS电池、太阳能电板、电源线、交换模块等被盗,重则因为供电设备被盗影响整个基站运行,损失无法计算。
综上,存在无法应对较专业的盗窃、不能及时发现及制止、被盗造成损失严重。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声波驱离器的自主防御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声波驱离器的自主防御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声波驱离器的自主防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对管理区域进行感应检测,判断是否有人员存在;
步骤2:当有人员存在时,对所述人员进行识别,确定人员属性;
步骤3:当为内部人员时,按照第一监督管理方式,对所述内部人员进行监督,根据监督结果确定当下满足的自主防御条件,进而控制设置在初始内部区域的第一报警设备执行相应的第一报警操作;
步骤4:当为外部人员时,按照第二监督管理方式,对所述外部人员进行监督,根据监督结果确定当下满足的自主防御条件,进而控制设置在初始外部区域的第二报警设备执行相应的第二报警操作;
其中,第一报警设备、第二报警设备包括光幕探测器器以及声波驱离器。
优选地,控制设置在初始外部区域的第二报警设备执行相应的第二报警操作的过程中,包括:
按照管理属性,对所述管理区域进行区域划分,确定与所述外部人员相关的外部初始区域,其中,区域划分结果包括:内部初始区域、目标区域以及外部初始区域;
对在所述外部初始区域中的外部人员进行监测,获取所述外部人员的移动轨迹点,并构建轨迹点的切线向量,进而根据切线向量集合,预估所述外部人员的下一步移动方向;
当所述下一步移动方向与目标区域相关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并发送到设置在目标区域的声波驱离器执行相应的第一外部驱离操作,同时,向报警中心平台发送第一驱离报警报告;
当所述下一移动方向与目标区域无关时,生成第二控制指令,并持续对所述外部人员进行监督,直到所述外部人员离开所述外部初始区域,停止第二报警操作。
优选地,所述第一报警操作与第二报警操作包括:先预警操作、再报警操作;
所述先预警操作与报警设备中除去声波驱离器相关的剩余器件相关;
所述再报警操作与包括声波驱离器在内的器件相关。
优选地,对管理区域进行感应检测,判断是否有人员存在之前,还包括:
确定待设置区域,获取所述待设置区域的区域边界以及所述待设置区域的边界点与目标点所对应的目标区域的对应位置集合,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与待设置区域的连接边线的周围属性,从所述位置集合中筛选n1个关键点,并对每个关键点的点优先等级进行确定;
根据点优先等级,配置对应的扩展长度,且根据所述关键点的点位置属性,配置对应的扩展方向,进而得到n1个关键点的扩展线条;
分别将每个扩展线条的初点与目标区域所对应的目标点的预设线段的左侧连接,将每个扩展线条的终点与目标区域所对应的目标点的预设线段的右侧连接;
根据连接结果,确定重叠交叉度,得到区域列表;
获取光幕探测器的光幕信息;
基于探测器布置模型,对所述光幕信息以及区域列表进行分析,得到n1个布置方案,并按照当下防御条件,从n1个布置方案中筛选对应最佳方案;
基于所述最佳方案,控制针对所述目标区域已经设置的光幕探测器集群中对应的光幕探测器进行探测工作的准备;
其中,所述外部初始区域即为待设置区域。
优选地,根据监督结果确定当下满足的自主防御条件,进而控制设置在初始内部区域的第一报警设备执行相应的第一报警操作,包括:
对所述内部人员的当下行为进行监测,并确定是否存在非法行为,若存在,根据所述内部人员的当下位置,联动与当下位置对应的声波驱离器执行相应的内部驱离操作;
基于内部驱离操作的驱离方向、目标区域中目标点的点位置以及所述内部人员的当下位置,预测所述内部人员的第一逃离路线;
基于位置传感器,实时确定所述内部人员在逃离过程中逃离位置点,并对所述第一逃离路线进行实时修正,得到第二逃离路线,并控制所述第二逃离路线中与当下位置相邻的下一逃离位置点的声波驱离器准备执行内部驱离操作;
同时,在所述内部人员进行逃离的过程中,对所述内部人员的逃离紧张程度进行判断;
Figure BDA0003503452120000041
其中,Y表示逃离紧张值,N表示逃离过程中所述内部人员的紧张表征数量;∝j表示第j个紧张表征的表征权值;Wj表示第j个紧张表征的表征紧张系数;Y1表示N个紧张表征中最代表所述内部人员的表征紧张系数,其中,不同内部人员对应的Y1值不同;
根据逃离紧张值Y,从预设紧张程度映射表中,确定对应的逃离紧张程度B;
根据所述逃离紧张程度B,确定对应的声波调节因子,并对对应逃离位置点的声波驱离器的声波进行调节;
Figure BDA0003503452120000042
Figure BDA0003503452120000043
其中,X表示基于逃离紧张程度B的调节参数;C表示正常逃离紧张程度;BmaX表示最大紧张程度;Y0表示正常逃离紧张值;
Figure BDA0003503452120000044
表示逃离位置点的逃离难度;S表示声波调节因子,且与X成反比关系;
当所述内部人员到达对应逃离位置点时,按照调节后的声波进行驱离操作;
其中,与当下位置联动的声波驱离器采用初始设定驱赶频率。
优选地,控制设置在初始外部区域的报警设备执行相应的第二报警操作的过程中,还包括:
在驱离的过程中,对所述外部人员的数量进行确定,当所述数量为1时,对所述外部人员进行人脸识别,获取所述外部人员的身份信息以及身体状态信息,进而确定对所述外部人员的最佳驱离声波;
当所述数量不为1时,确定该群体中的每个外部人员的最大承受能力,并进行承受能力排序,构建承受列表,同时,进行第二外部报警操作;
若执行第二外部报警操作后,存在在第一预设时间内并未离开的剩余外部人员,此时,从所述承受列表中筛选对应的需要承受能力,构建承受等级列表,并按照承受等级列表中的最小承受力对应的声波进行驱离;
同时,对最小承受力对应的声波进行检测,获取声波强度,若所述声波强度与对应承受等级的预设强度一致,确定对应的声波驱离器无异常;
若所述声波强度小于对应承受等级的预设强度,基于所述承受等级列表,调节所述最小承受力到对应的上级承受力对应的声波进行驱离;
若所述声波强度大于对应承受等级的预设强度,根据强度差异,建立所述最小承受力对应的当前实际等级之下的剩余承受等级的第一列表,并依次记录所述超声驱离器按照第一列表的承受等级依次调节后的执行强度,基于规律分析模型,确定所述第一列表与对应执行强度是否具备执行规律;
若不具备执行规律,向报警中心平台发送不合格报警报告;
若具备执行规律,从第一列表中筛选边界承受等级,并构建当前实际等级与边界承受等级之间的调节子等级;
基于调节标签设定模型,对所述最小承受力、当前实际等级对应的强度、预设强度、执行规律进行分析,从向每个调节子等级设置调节标签,且所述调节标签与实际调节效果有关;
筛选与预设强度最匹配的第一标签,并按照对应的调节子等级调节所述声波驱离器的声波强度到对应强度进行声波驱离;
若剩余外部人员仍未离开且继续靠近目标区域,监测并获取所述剩余外部人员中的最大移动速度,根据速度-声波影响映射表,确定最大移动速度对应的声波影响因子,并得到对应的声波增强因子;
根据所述声波增强因子,确定最大驱离频率,并将所述最大驱离频率与承受等级列表中的最大承受等级对应的驱离频率进行比较;
若所述最大驱离频率大于最大承受等级对应的驱离频率,此时,按照所述最大驱离频率进行声波驱离;
否则,按照所述最大承受能力对应的声波,进行声波驱离。
优选地,根据监督结果确定当下满足的自主防御条件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监督结果满足第一自主防御条件,且所述人员属性与内部人员有关时,控制第一报警设备执行相应现场报警提醒,当所述监督结果满足第二自主防御条件,且人员属性与内部人员相关时,基于内部初始区域设置的声波驱离器对所述内部人员进行驱离操作,同时,向管理中心平台发送第一报警报告;
若所述监督结果满足第一自主防御条件,且所述人员属性与外部人员有关时,控制第二报警设备执行相应现场报警提醒,当所述监督结果满足第二自主防御条件,且人员属性与外部人员相关时,基于外部初始区域设置的声波驱离器对所述外部人员进行驱离操作,同时,向报警中心平台发送第二报警报告。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声波驱离器的自主防御系统,包括:
探测组件,用于对管理区域进行感应检测,判断是否有人员存在;
分析组件,用于当有人员存在时,对所述人员进行识别,确定人员属性;
当为内部人员时,按照第一监督管理方式,对所述内部人员进行监督,根据监督结果确定当下满足的自主防御条件,进而控制设置在初始内部区域的第一报警设备执行相应的第一报警操作;
当为外部人员时,按照第二监督管理方式,对所述外部人员进行监督,根据监督结果确定当下满足的自主防御条件,进而控制设置在初始外部区域的第二报警设备执行相应的第二报警操作;
其中,第一报警设备、第二报警设备包括光幕探测器器以及声波驱离器。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1:对管理区域进行感应检测,判断是否有人员存在;
步骤2:当有人员存在时,对所述人员进行识别,确定人员属性;
步骤3:当为内部人员时,按照第一监督管理方式,对所述内部人员进行监督,根据监督结果确定当下满足的自主防御条件,进而控制设置在初始内部区域的第一报警设备执行相应的第一报警操作;
步骤4:当为外部人员时,按照第二监督管理方式,对所述外部人员进行监督,根据监督结果确定当下满足的自主防御条件,进而控制设置在初始外部区域的第二报警设备执行相应的第二报警操作。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1:对管理区域进行感应检测,判断是否有人员存在;
步骤2:当有人员存在时,对所述人员进行识别,确定人员属性;
步骤3:当为内部人员时,按照第一监督管理方式,对所述内部人员进行监督,根据监督结果确定当下满足的自主防御条件,进而控制设置在初始内部区域的第一报警设备执行相应的第一报警操作;
步骤4:当为外部人员时,按照第二监督管理方式,对所述外部人员进行监督,根据监督结果确定当下满足的自主防御条件,进而控制设置在初始外部区域的第二报警设备执行相应的第二报警操作;
其中,第一报警设备、第二报警设备与光幕探测器器以及声波驱离器有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对管理区域进行初步检测,在确定人员属性,并结合自主防御条件,控制报警设置进行相应的报警操作,实现针对不同人员、不同区域的有效报警,进而实现有效的自主防御,降低被损坏的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声波驱离器的自主防御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声波驱离器的自主防御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声波驱离器的自主防御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管理区域的结构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关键点的设置结构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重叠交叉区域的结构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自主防御系统的具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声波驱离器的自主防御方法的应用环境图。参照图1,该基于声波驱离器的自主防御方法应用于自主防御系统。该自主防御系统包括终端110和服务器120。终端110和服务器120通过网络连接,终端110具体可以是台式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具体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中的至少一种。服务器120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终端110用于执行方法步骤1-4操作步骤,同时,服务器120也可用于执行方法步骤1-4的操作步骤,或者终端110与服务器120两者结合执行方法步骤1-4。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声波驱离器的自主防御方法。该方法既可以应用于终端,也可以应用于服务器,本实施例以应用于终端举例说明。该一种基于声波驱离器的自主防御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对管理区域进行感应检测,判断是否有人员存在;
步骤2:当有人员存在时,对所述人员进行识别,确定人员属性;
步骤3:当为内部人员时,按照第一监督管理方式,对所述内部人员进行监督,根据监督结果确定当下满足的自主防御条件,进而控制设置在初始内部区域的第一报警设备执行相应的第一报警操作;
步骤4:当为外部人员时,按照第二监督管理方式,对所述外部人员进行监督,根据监督结果确定当下满足的自主防御条件,进而控制设置在初始外部区域的第二报警设备执行相应的第二报警操作;
其中,第一报警设备、第二报警设备与光幕探测器器以及声波驱离器有关。
优选地,根据监督结果确定当下满足的自主防御条件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监督结果满足第一自主防御条件,且所述人员属性与内部人员有关时,控制第一报警设备执行相应现场报警提醒,当所述监督结果满足第二自主防御条件,且人员属性与内部人员相关时,基于内部初始区域设置的声波驱离器对所述内部人员进行驱离操作,同时,向管理中心平台发送第一报警报告;
若所述监督结果满足第一自主防御条件,且所述人员属性与外部人员有关时,控制第二报警设备执行相应现场报警提醒,当所述监督结果满足第二自主防御条件,且人员属性与外部人员相关时,基于外部初始区域设置的声波驱离器对所述外部人员进行驱离操作,同时,向报警中心平台发送第二报警报告。
优选地,所述第一报警操作与第二报警操作包括:先预警操作、再报警操作;
所述先预警操作与报警设备中除去声波驱离器相关的剩余器件相关;
所述再报警操作与包括声波驱离器在内的器件相关。
如图5所示,管理区域包括内部初始区域、外部初始区域、目标区域。
该实施例中,第一监管方式,比如:对内部人员的监督结果为破坏门锁,此时,基于第一报警设备进行现场语音警示,“警戒区域,请速离开”,如果此时监督到,内部人员继续进入内部初始区域,此时,向管理中心平台发送报告,便于对内部人员进行管理,便于完善内部管理体系。
该实施例中,第二监管方式,比如,当外部人员靠近外部初始区域时,基于第二报警设备进行语音提示“警戒区域,请速离开”,如果继续作案,此时,需要进行报警处理,并发送到报警中心平台进行管理,对继续“作案”者(外部人员),根据基站现场情况,可选择配合入侵探测器进行自动启动或远程视频复核后启动。声波驱离启动后可以让入侵者产生“受不了”的心理效应声波来拒止,最终激发入侵者的逃离本能,减少有效作案时间及财产损失。通常窃盗行为作案时间10分钟或更长,系统可以做到收到报警信号3-10分钟(可编程)自动停止,若再次收到报警信号(室内有活动)可再次自动启动声波来拒止。
该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管理区域进行初步检测,在确定人员属性,并结合自主防御条件,控制报警设置进行相应的报警操作,实现针对不同人员、不同区域的有效报警,进而实现有效的自主防御,降低被损坏的概率。
在一实施例中,控制设置在初始外部区域的第二报警设备执行相应的第二报警操作的过程中,包括:
按照管理属性,对所述管理区域进行区域划分,确定与所述外部人员相关的外部初始区域,其中,区域划分结果包括:内部初始区域、目标区域以及外部初始区域;
对在所述外部初始区域中的外部人员进行监测,获取所述外部人员的移动轨迹点,并构建轨迹点的切线向量,进而根据切线向量集合,预估所述外部人员的下一步移动方向;
当所述下一步移动方向与目标区域相关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并发送到设置在目标区域的声波驱离器执行相应的第一外部驱离操作,同时,向报警中心平台发送第一驱离报警报告;
当所述下一移动方向与目标区域无关时,生成第二控制指令,并持续对所述外部人员进行监督,直到所述外部人员离开所述外部初始区域,停止第二报警操作。
该实施例中,管理属性,比如是针对电设备的管理,此时,将放置电设备的区域,确定为内部初始区域,放置电设备的门口区域设置为目标区域,门口对应的外部,设置为外部初始区域。
该实施例中,轨迹点是移动轨迹上的点,且建立每个点的切线向量,便于预估外部人员的下一步移动方向,第一控制指令,比如是用户即将移动到目标区域,此时,进行驱离操作准备,进而进行驱离,第二控制指令是用户远离目标区域。
该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人员的移动轨迹的监督,来有效的预估下一移动趋势,进而有效对声波驱离器的准备状态进行调整,保证及时有效的驱离,实现自主防御。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管理区域进行感应检测,判断是否有人员存在之前,还包括:
确定待设置区域,获取所述待设置区域的区域边界以及所述待设置区域的边界点与目标点所对应的目标区域的对应位置集合,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与待设置区域的连接边线的周围属性,从所述位置集合中筛选n1个关键点,并对每个关键点的点优先等级进行确定;
根据点优先等级,配置对应的扩展长度,且根据所述关键点的点位置属性,配置对应的扩展方向,进而得到n1个关键点的扩展线条;
分别将每个扩展线条的初点与目标区域所对应的目标点的预设线段的左侧连接,将每个扩展线条的终点与目标区域所对应的目标点的预设线段的右侧连接;
根据连接结果,确定重叠交叉度,得到区域列表;
获取光幕探测器的光幕信息;
基于探测器布置模型,对所述光幕信息以及区域列表进行分析,得到n1个布置方案,并按照当下防御条件,从n1个布置方案中筛选对应最佳方案;
基于所述最佳方案,控制针对所述目标区域已经设置的光幕探测器集群中对应的光幕探测器进行探测工作的准备;
其中,所述外部初始区域与待设置区域。
该实施例中,光幕预警探测器的设置以及工作准备的确定,是为了确定光束覆盖区域,进而确定有效探测区域。
该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A1表示待设置区域,A2表示目标区域,A11表示A1的区域边界,A111表示区域边界上的边界点,且由于待设置区域的边界形状是不确定的,因此,根据连接边线A22,从若干个边界点中筛选n1个关键点,且由于边界形状的不确定,因此,关键点的点优先等级也是不确定的,且点优先等级与点所处边界的位置,以及距离目标点的长远有关,且B表示目标点。
该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根据点优先等级,来确定扩展长度,比如,以该点为中心,向两侧延伸相同大小距离,且方向由点位置属性确定,来得到该点的扩展方向,比如,存在关键点a1、a2、a3,按照其的延伸线条,来与对应的预设线条进行连接,得到连接结果,来确定重叠交叉度,同个区域的重叠次数越多,对应的重叠交叉度越大,且区域列表是按照重叠之后,对应重叠次数进行区域划分,进而得到的一个区域列表,且区域列表中的全部区域综合起来构成目标区域。
该实施例中,且目标区域是初步设定的一个区域,由于当下防御条件的不同,需要对目标区域中的有效监测范围进行略微调整,比如,白天的目标区域中的有效监测范围小于晚上的目标区域中的有效监测范围。因此,可以基于区域列表来确定适合白天以及晚上的方案,比如白天可以适当缩小有效监测范围,晚上保证有效监测范围不变,且有效监测范围的改变,会影响光幕探测器的工作数量,因此,需要设置需要的工作的方案。
该实施例中,光幕信息指的是可以覆盖的范围,如覆盖尺寸等。
该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确定待设置区域与目标区域以及目标点的位置关系,进而确定连接边线上的连接点,并筛选关键点,且通过根据点优先等级、点位置属性,来确定扩展线条的长度和方向,便于构建重叠检查范围,通过构建列表,分析光幕探测器的有效工作方案,保证不同防御条件下对应的不同监测有效性,进一步提高自主防御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监督结果确定当下满足的自主防御条件,进而控制设置在初始内部区域的第一报警设备执行相应的第一报警操作,包括:
对所述内部人员的当下行为进行监测,并确定是否存在非法行为,若存在,根据所述内部人员的当下位置,联动与当下位置对应的声波驱离器执行相应的内部驱离操作;
基于内部驱离操作的驱离方向、目标区域中目标点的点位置以及所述内部人员的当下位置,预测所述内部人员的第一逃离路线;
基于位置传感器,实时确定所述内部人员在逃离过程中逃离位置点,并对所述第一逃离路线进行实时修正,得到第二逃离路线,并控制所述第二逃离路线中与当下位置相邻的下一逃离位置点的声波驱离器准备执行内部驱离操作;
同时,在所述内部人员进行逃离的过程中,对所述内部人员的逃离紧张程度进行判断;
Figure BDA0003503452120000131
其中,Y表示逃离紧张值,N表示逃离过程中所述内部人员的紧张表征数量;∝j表示第j个紧张表征的表征权值;Wj表示第j个紧张表征的表征紧张系数;Y1表示N个紧张表征中最代表所述内部人员的表征紧张系数,其中,不同内部人员对应的Y1值不同;
根据逃离紧张值Y,从预设紧张程度映射表中,确定对应的逃离紧张程度B;
根据所述逃离紧张程度B,确定对应的声波调节因子,并对对应逃离位置点的声波驱离器的声波进行调节;
Figure BDA0003503452120000141
Figure BDA0003503452120000142
其中,X表示基于逃离紧张程度B的调节参数;C表示正常逃离紧张程度;BmaX表示最大紧张程度;Y0表示正常逃离紧张值;
Figure BDA0003503452120000143
表示逃离位置点的逃离难度;S表示声波调节因子,且与X成反比关系;
当所述内部人员到达对应逃离位置点时,按照调节后的声波进行驱离操作;
其中,与当下位置联动的声波驱离器采用初始设定驱赶频率。
该实施例中,非法行为指的是内部人员对内部初始处于内的设备进行损坏、偷窃等行为。
该实施例中,常理来说,逃离路线是指的人员从门口逃离出去的路线,视为第一逃离路线,但是由于在逃离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对第一逃离路线进行实时修正,来得到第二逃离路线,保证后续控制执行的准确性。
该实施例中,由于在执行初次驱离操作之后会存在紧张心理,因此,可以控制逃离路线中后续超声驱离器的强度进行改变,来起到一个驱赶效果并对人体损害达到最小的一个效果。
该实施例中,紧张表征可以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来确定。
该实施例中,预设紧张程度映射表时包括:逃离紧张值以及逃离紧张程度在内的,且正常逃离紧张程度的取值一般为1,且Y0的取值一般为1。
该实施例中,逃离紧张程度越高,对应的声波调节因子越小,进而起到驱离作用。
该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确定是否存在行为,来执行后续的驱离操作,避免设备损坏和丢失,且通过对路线实时更新,来保证下一位置点的超声驱离器的有效执行,不仅节省资源,还能起到有效驱离作用,且通过对紧张程度值进行计算,来确定紧张程度,进而来确定声波调节因子,保证调节的精准性,保证驱离达到最佳效果,还可避免对人员造成实质损伤,还可以对内部人员进行较好的防范以及管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设置在初始外部区域的报警设备执行相应的第二报警操作的过程中,还包括:
在驱离的过程中,对所述外部人员的数量进行确定,当所述数量为1时,对所述外部人员进行人脸识别,获取所述外部人员的身份信息以及身体状态信息,进而确定对所述外部人员的最佳驱离声波;
当所述数量不为1时,确定该群体中的每个外部人员的最大承受能力,并进行承受能力排序,构建承受列表,同时,进行第二外部报警操作;
若执行第二外部报警操作后,存在在第一预设时间内并未离开的剩余外部人员,此时,从所述承受列表中筛选对应的需要承受能力,构建承受等级列表,并按照承受等级列表中的最小承受力对应的声波进行驱离;
同时,对最小承受力对应的声波进行检测,获取声波强度,若所述声波强度与对应承受等级的预设强度一致,确定对应的声波驱离器无异常;
若所述声波强度小于对应承受等级的预设强度,基于所述承受等级列表,调节所述最小承受力到对应的上级承受力对应的声波进行驱离;
若所述声波强度大于对应承受等级的预设强度,根据强度差异,建立所述最小承受力对应的当前实际等级之下的剩余承受等级的第一列表,并依次记录所述超声驱离器按照第一列表的承受等级依次调节后的执行强度,基于规律分析模型,确定所述第一列表与对应执行强度是否具备执行规律;
若不具备执行规律,向报警中心平台发送不合格报警报告;
若具备执行规律,从第一列表中筛选边界承受等级,并构建当前实际等级与边界承受等级之间的调节子等级;
基于调节标签设定模型,对所述最小承受力、当前实际等级对应的强度、预设强度、执行规律进行分析,从向每个调节子等级设置调节标签,且所述调节标签与实际调节效果有关;
筛选与预设强度最匹配的第一标签,并按照对应的调节子等级调节所述声波驱离器的声波强度到对应强度进行声波驱离;
若剩余外部人员仍未离开且继续靠近目标区域,监测并获取所述剩余外部人员中的最大移动速度,根据速度-声波影响映射表,确定最大移动速度对应的声波影响因子,并得到对应的声波增强因子;
根据所述声波增强因子,确定最大驱离频率,并将所述最大驱离频率与承受等级列表中的最大承受等级对应的驱离频率进行比较;
若所述最大驱离频率大于最大承受等级对应的驱离频率,此时,按照所述最大驱离频率进行声波驱离;
否则,按照所述最大承受能力对应的声波,进行声波驱离。
该实施例中,设置标签是为了更好的获取声波调节子等级,来对声波频率进行调节。
该实施例中,速度-声波影响映射表是预先建立好的,且速度不同,声波起到的驱赶效果不同,因此,获取声波增强因子,继续进行声波频率的调节。
该实施例中,实时确定人体的移动速度,并将移动速度作为对声波承受能力的一个判断条件,比如,速度越快,受到声波的影响可能越小等情况。
该实施例中,通过对人员数量进行确定,进而按照不同的数量执行不同的驱离操作,且当数量不为1时,来确定对每个人员的最大承受能力,且最大承受能力指的对声波的承受能力。
该实施例中,通过初步构建列表,进行报警操作,实现初步驱离,进而比如3分钟内,仍存在未离开的,此时,再次构建列表,且时按照承受等级大小排列的,以最小的进行驱离,降低对人员的损伤。
该实施例中,在驱离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声波驱离器本身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测,保证驱离的有效性,且检测过程中,通过与预设等级比较,来进行三方面的比较,来对声波进行调整。
该实施例中,强度差异,比如是一个等级的强度差异。
该实施例中,比如,正常情况下,最小承受力对应的等级为1,即预设等级,此时,对应的当前实际等级为3,获取等级为3之下的剩余等级,来构建列表,对该列表中的每个等级进行检测,以此为依据,作为对当前实际等级的基础参数,且规律分析模型是预先由执行强度组合作为样本来设置好的,为了对基础参数(执行强度相关的)进行分析,来确定是否具备规律。
该实施例中,比如,第一列表中包括,等级为3、等级为2以及等级为1的,此时,按照假如等级2为边界等级,建立等级2与等级3之间的调节子等级,是为了声波的强度频率进行逐步微调的情况,调节标签设定模型,与调节子等级以及子等级基于当前实际等级的调节效果有关,且是预先训练好的。
该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人员的数量确定,来进行不同的驱离,当为多人时,获取每个人员的承受能力,可以有效的对声波进行调节,降低受伤概率,且通过当前实际等级的强度与预设强度的比较,可以有效判断对驱离器的调节情况,其中,当声波强度大于对应承受等级的预设强度时,通过建立列表,记录列表中器件的执行情况,来确定执行规律,进而构建调节子等级进行有效调节,保证实际调节效果,且后续通过对速度判断,再次确定调节强度,以此保证驱离的有效性,避免设备损失。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声波驱离器的自主防御系统,如图3所示,包括:
探测组件,用于对管理区域进行感应检测,判断是否有人员存在;
分析组件,用于当有人员存在时,对所述人员进行识别,确定人员属性;
当为内部人员时,按照第一监督管理方式,对所述内部人员进行监督,根据监督结果确定当下满足的自主防御条件,进而控制设置在初始内部区域的第一报警设备执行相应的第一报警操作;
当为外部人员时,按照第二监督管理方式,对所述外部人员进行监督,根据监督结果确定当下满足的自主防御条件,进而控制设置在初始外部区域的第二报警设备执行相应的第二报警操作;
其中,第一报警设备、第二报警设备包括光幕探测器器以及声波驱离器。
该系统,可以集中软件管理或手机微信APP管理,也可以通过SDK集成企业APP管理。
该实施例中,探测组件可以实施为:振动探测器、红外探测器等、光幕探测器等,分析组件可实施为服务器等。
针对该系统,还可以具体实施为,参见图8。
图4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该计算机设备具体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服务器。如图4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计算机设备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还可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实现年龄识别方法。该内存储器中也可储存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执行年龄识别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与方法相关的任一实施例。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与方法相关的任一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请输入具体实施内容部分。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声波驱离器的自主防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对管理区域进行感应检测,判断是否有人员存在;
步骤2:当有人员存在时,对所述人员进行识别,确定人员属性;
步骤3:当为内部人员时,按照第一监督管理方式,对所述内部人员进行监督,根据监督结果确定当下满足的自主防御条件,进而控制设置在初始内部区域的第一报警设备执行相应的第一报警操作;
步骤4:当为外部人员时,按照第二监督管理方式,对所述外部人员进行监督,根据监督结果确定当下满足的自主防御条件,进而控制设置在初始外部区域的第二报警设备执行相应的第二报警操作;
其中,第一报警设备、第二报警设备包括:光幕探测器器以及声波驱离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声波驱离器的自主防御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设置在初始外部区域的第二报警设备执行相应的第二报警操作的过程中,包括:
按照管理属性,对所述管理区域进行区域划分,确定与所述外部人员相关的外部初始区域,其中,区域划分结果包括:内部初始区域、目标区域以及外部初始区域;
对在所述外部初始区域中的外部人员进行监测,获取所述外部人员的移动轨迹点,并构建轨迹点的切线向量,进而根据切线向量集合,预估所述外部人员的下一步移动方向;
当所述下一步移动方向与目标区域相关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并发送到设置在目标区域的声波驱离器执行相应的第一外部驱离操作,同时,向报警中心平台发送第一驱离报警报告;
当所述下一移动方向与目标区域无关时,生成第二控制指令,并持续对所述外部人员进行监督,直到所述外部人员离开所述外部初始区域,停止第二报警操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声波驱离器的自主防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报警操作与第二报警操作包括:先预警操作、再报警操作;
所述先预警操作与报警设备中除去声波驱离器相关的剩余器件相关;
所述再报警操作与包括声波驱离器在内的器件相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声波驱离器的自主防御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管理区域进行感应检测,判断是否有人员存在之前,还包括:
确定待设置区域,获取所述待设置区域的区域边界以及所述待设置区域的边界点与目标点所对应的目标区域的对应位置集合,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与待设置区域的连接边线的周围属性,从所述位置集合中筛选n1个关键点,并对每个关键点的点优先等级进行确定;
根据点优先等级,配置对应的扩展长度,且根据所述关键点的点位置属性,配置对应的扩展方向,进而得到n1个关键点的扩展线条;
分别将每个扩展线条的初点与目标区域所对应的目标点的预设线段的左侧连接,将每个扩展线条的终点与目标区域所对应的目标点的预设线段的右侧连接;
根据连接结果,确定重叠交叉度,得到区域列表;
获取光幕探测器的光幕信息;
基于探测器布置模型,对所述光幕信息以及区域列表进行分析,得到n1个布置方案,并按照当下防御条件,从n1个布置方案中筛选对应最佳方案;
基于所述最佳方案,控制针对所述目标区域已经设置的光幕探测器集群中对应的光幕探测器进行探测工作的准备;
其中,所述外部初始区域即为待设置区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声波驱离器的自主防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监督结果确定当下满足的自主防御条件,进而控制设置在初始内部区域的第一报警设备执行相应的第一报警操作,包括:
对所述内部人员的当下行为进行监测,并确定是否存在非法行为,若存在,根据所述内部人员的当下位置,联动与当下位置对应的声波驱离器执行相应的内部驱离操作;
基于内部驱离操作的驱离方向、目标区域中目标点的点位置以及所述内部人员的当下位置,预测所述内部人员的第一逃离路线;
基于位置传感器,实时确定所述内部人员在逃离过程中逃离位置点,并对所述第一逃离路线进行实时修正,得到第二逃离路线,并控制所述第二逃离路线中与当下位置相邻的下一逃离位置点的声波驱离器准备执行内部驱离操作;
同时,在所述内部人员进行逃离的过程中,对所述内部人员的逃离紧张程度进行判断;
Figure FDA0003503452110000031
其中,Y表示逃离紧张值,N表示逃离过程中所述内部人员的紧张表征数量;∝j表示第j个紧张表征的表征权值;Wj表示第j个紧张表征的表征紧张系数;Y1表示N个紧张表征中最代表所述内部人员的表征紧张系数,其中,不同内部人员对应的Y1值不同;
根据逃离紧张值Y,从预设紧张程度映射表中,确定对应的逃离紧张程度B;
根据所述逃离紧张程度B,确定对应的声波调节因子,并对对应逃离位置点的声波驱离器的声波进行调节;
Figure FDA0003503452110000032
Figure FDA0003503452110000033
其中,X表示基于逃离紧张程度B的调节参数;C表示正常逃离紧张程度;Bmax表示最大紧张程度;Y0表示正常逃离紧张值;
Figure FDA0003503452110000034
表示逃离位置点的逃离难度;S表示声波调节因子,且与X成反比关系;
当所述内部人员到达对应逃离位置点时,按照调节后的声波进行驱离操作;
其中,与当下位置联动的声波驱离器采用初始设定驱赶频率。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声波驱离器的自主防御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设置在初始外部区域的报警设备执行相应的第二报警操作的过程中,还包括:
在驱离的过程中,对所述外部人员的数量进行确定,当所述数量为1时,对所述外部人员进行人脸识别,获取所述外部人员的身份信息以及身体状态信息,进而确定对所述外部人员的最佳驱离声波;
当所述数量不为1时,确定该群体中的每个外部人员的最大承受能力,并进行承受能力排序,构建承受列表,同时,进行第二外部报警操作;
若执行第二外部报警操作后,存在在第一预设时间内并未离开的剩余外部人员,此时,从所述承受列表中筛选对应的需要承受能力,构建承受等级列表,并按照承受等级列表中的最小承受力对应的声波进行驱离;
同时,对最小承受力对应的声波进行检测,获取声波强度,若所述声波强度与对应承受等级的预设强度一致,确定对应的声波驱离器无异常;
若所述声波强度小于对应承受等级的预设强度,基于所述承受等级列表,调节所述最小承受力到对应的上级承受力对应的声波进行驱离;
若所述声波强度大于对应承受等级的预设强度,根据强度差异,建立所述最小承受力对应的当前实际等级之下的剩余承受等级的第一列表,并依次记录所述超声驱离器按照第一列表的承受等级依次调节后的执行强度,基于规律分析模型,确定所述第一列表与对应执行强度是否具备执行规律;
若不具备执行规律,向报警中心平台发送不合格报警报告;
若具备执行规律,从第一列表中筛选边界承受等级,并构建当前实际等级与边界承受等级之间的调节子等级;
基于调节标签设定模型,对所述最小承受力、当前实际等级对应的强度、预设强度、执行规律进行分析,从向每个调节子等级设置调节标签,且所述调节标签与实际调节效果有关;
筛选与预设强度最匹配的第一标签,并按照对应的调节子等级调节所述声波驱离器的声波强度到对应强度进行声波驱离;
若剩余外部人员仍未离开且继续靠近目标区域,监测并获取所述剩余外部人员中的最大移动速度,根据速度-声波影响映射表,确定最大移动速度对应的声波影响因子,并得到对应的声波增强因子;
根据所述声波增强因子,确定最大驱离频率,并将所述最大驱离频率与承受等级列表中的最大承受等级对应的驱离频率进行比较;
若所述最大驱离频率大于最大承受等级对应的驱离频率,此时,按照所述最大驱离频率进行声波驱离;
否则,按照所述最大承受能力对应的声波,进行声波驱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声波驱离器的自主防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监督结果确定当下满足的自主防御条件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监督结果满足第一自主防御条件,且所述人员属性与内部人员有关时,控制第一报警设备执行相应现场报警提醒,当所述监督结果满足第二自主防御条件,且人员属性与内部人员相关时,基于内部初始区域设置的声波驱离器对所述内部人员进行驱离操作,同时,向管理中心平台发送第一报警报告;
若所述监督结果满足第一自主防御条件,且所述人员属性与外部人员有关时,控制第二报警设备执行相应现场报警提醒,当所述监督结果满足第二自主防御条件,且人员属性与外部人员相关时,基于外部初始区域设置的声波驱离器对所述外部人员进行驱离操作,同时,向报警中心平台发送第二报警报告。
8.一种基于声波驱离器的自主防御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基于声波驱离器的自主防御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210132754.7A 2022-02-14 2022-02-14 基于声波驱离器的自主防御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Pending CN1145119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32754.7A CN114511981A (zh) 2022-02-14 2022-02-14 基于声波驱离器的自主防御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32754.7A CN114511981A (zh) 2022-02-14 2022-02-14 基于声波驱离器的自主防御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11981A true CN114511981A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52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32754.7A Pending CN114511981A (zh) 2022-02-14 2022-02-14 基于声波驱离器的自主防御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11981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0140A (zh) * 2012-12-29 2013-04-03 苏州市职业大学 一种超声波汽车感应安全减速系统
CN205193967U (zh) * 2015-12-11 2016-04-27 重庆伟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防范监督管理系统
CN106710095A (zh) * 2016-12-01 2017-05-24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产线机器人的现场报警装置
CN106837134A (zh) * 2016-12-26 2017-06-13 柴筱璇 防盗防坠落装置
RU2695901C1 (ru) * 2018-04-19 2019-07-29 Александр Борисович Мулик Способ прогнозирования риска развития криминальной напряженности у населения локальных территорий
CN110782618A (zh) * 2018-07-30 2020-02-11 刘光晖 多层级主动式反介入区域拒止声波驱散设备
CA3032983A1 (en) * 2019-02-06 2020-08-06 Thanh Phuoc Ho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keypoint detection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0140A (zh) * 2012-12-29 2013-04-03 苏州市职业大学 一种超声波汽车感应安全减速系统
CN205193967U (zh) * 2015-12-11 2016-04-27 重庆伟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防范监督管理系统
CN106710095A (zh) * 2016-12-01 2017-05-24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产线机器人的现场报警装置
CN106837134A (zh) * 2016-12-26 2017-06-13 柴筱璇 防盗防坠落装置
RU2695901C1 (ru) * 2018-04-19 2019-07-29 Александр Борисович Мулик Способ прогнозирования риска развития криминальной напряженности у населения локальных территорий
CN110782618A (zh) * 2018-07-30 2020-02-11 刘光晖 多层级主动式反介入区域拒止声波驱散设备
CA3032983A1 (en) * 2019-02-06 2020-08-06 Thanh Phuoc Ho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keypoint detec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振华;陈贵海;邱彤庆;: "分点:无结构对等网络的拓扑关键点", 软件学报, no. 09, 15 September 2008 (2008-09-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96204A (zh) 潜在入侵者的智能检测和警告
US8009041B2 (en) Access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CN110929648A (zh) 监控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5632001A (zh)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安防监控方法及系统
JP6954420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752213B2 (en) Detecting an event and automatically obtaining video data
US894148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anomaly detection
CN111783530A (zh) 一种在限制区域内监控及鉴别行为的安全系统及方法
CN112804489B (zh) 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1652185A (zh) 一种基于违章行为识别的安全施工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240264B (zh) 访客风险值评估方法及系统
US20210200808A1 (en) Prison monitoring intelligent control method with comparative analysis function
CN112907900B (zh) 一种边坡监测实体风险预警评估模型
CN112015169B (zh) 智能设备箱的设备运行状态监测维护方法、装置和设备
US20210264137A1 (en) Combined person detection and face recognition for physical access control
CN113743238A (zh) 异常行为的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4511981A (zh) 基于声波驱离器的自主防御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6453284B (zh) 基于驱散设备的安防报警装置及方法
CN116862740A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监狱管控系统
CN113449059A (zh) 事件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126723B (zh) 锁具控制系统、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5019463B (zh)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水域监管系统
CN111754054A (zh) 基于主动感知的智慧安全管理平台、方法、介质及设备
CN117706663B (zh) 一种基于多元数据的冰雹降水现象质控方法及系统
CN114554162A (zh) 视频监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