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07031A - 一种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地面硬化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地面硬化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07031A
CN114507031A CN202011280696.XA CN202011280696A CN114507031A CN 114507031 A CN114507031 A CN 114507031A CN 202011280696 A CN202011280696 A CN 202011280696A CN 114507031 A CN114507031 A CN 1145070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cent
hardening
component
ground
silane coup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8069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旭
刘少柱
李荣光
朱峰
王禹钦
李静
段林杰
常维纯
徐葱葱
郝一博
李春漫
田望
吴晓光
李景昌
王乾坤
徐丽
马文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8069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0703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07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070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40/00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influencing or modifying the propertie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mpositions, e.g. their setting or hardening ability
    • C04B40/0028Aspects relating to the mixing step of the mortar preparation
    • C04B40/0039Premixtures of ingredi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04B28/04Portland c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E02D3/12Consolidating by placing solidifying or pore-filling substances in the soi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03/00Function or property of ingredi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 C04B2103/10Accelerators; Activators
    • C04B2103/14Hardening accelera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474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 C04B2111/00732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for soil stabili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20Resistance against chemical, physical or biological attack
    • C04B2111/2038Resistance against physical degrad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 C04B2201/52High compression strength concretes, i.e. with a compression strength higher than about 55 N/mm2, e.g.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RP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poxy Resins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地面硬化工艺,属于地基处理领域。该硬化剂包括: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和水;所述第一组分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环氧树脂6%‑10%、活性稀释剂0.6%‑1%、硅烷偶联剂0.05%‑0.15%、第一表面活性剂0.01%‑0.03%;所述第二组分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醇胺0.2%‑0.5%、乙二醇1%‑3%、硝酸钙0.15%‑0.3%、铬酸盐0.5%‑2.5%、氯化钙0.5%‑2.5%、尿素0.15%‑0.3%、第二表面活性剂0.002%‑0.005%;所述水为余量。硬化剂特别适用于沼泽地、湿地、浅滩地面等带水的软性地面,与水泥配合实现快速硬化。

Description

一种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地面硬化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基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地面硬化工艺。
背景技术
在管道施工过程中,经常存在管道经过山区、丘陵、沙漠、冲沟、沼泽等各种地形的情形,特别是沼泽地段给管道施工和维抢修带来很大困难,具有施工机械进场困难,管材无法运输,作业坑不易成型等特点。
目前,对于沼泽地的管道施工,通常在冬季环境,同时沼泽地冰冻条件下进行。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本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一方面,沼泽地的管道施工对季节的依赖性强,另一方面,由于冬季施工的特殊性,除了增加施工难度及成本之外,如果回填等措施不当,还存在着管道在运行后产生不稳定飘浮的问题,严重时管道可能会浮于沼泽地表面。同时,管道周围基础未进行稳定处理,这使得对运行管道实施日常维护和检测存在较大困难。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地面硬化工艺,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硬化剂,所述硬化剂包括: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和水;
所述第一组分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环氧树脂6%-10%、活性稀释剂0.6%-1%、硅烷偶联剂0.05%-0.15%、第一表面活性剂0.01%-0.03%;
所述第二组分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醇胺0.2%-0.5%、乙二醇1%-3%、硝酸钙0.15%-0.3%、铬酸盐0.5%-2.5%、氯化钙0.5%-2.5%、尿素0.15%-0.3%、第二表面活性剂0.002%-0.005%;
所述水为余量。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铵和十二醇聚氧乙烯醚的混合物;
所述第二表面活性剂选自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铵、月桂醇硫酸钠、或者月桂酰基谷氨酸。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环氧树脂为E51型环氧树脂、E44型环氧树脂、或者801型环氧树脂;
所述活性稀释剂为活性稀释剂501、活性稀释剂622、活性稀释剂7952、活性稀释剂692、或者活性稀释剂669;
所述硅烷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KH-550、硅烷偶联剂A-2120、硅烷偶联剂KH792、或者硅烷偶联剂KH560。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硬化剂用于沼泽地、湿地、或者浅滩地面的硬化处理。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任一种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按照所述第一组分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将环氧树脂、活性稀释剂、硅烷偶联剂、第一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得到所述第一组分;
按照所述第二组分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将三乙醇胺、乙二醇、硝酸钙、铬酸钠、氯化钙、尿素、第二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得到所述第二组分;
将所述第一组分、所述第二组分和水混合均匀,得到所述硬化剂。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硬化剂采用即用即配的方式进行制备。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地面硬化工艺,所述地面硬化工艺采用了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硬化剂。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地面硬化工艺包括:将所述硬化剂注入待铺设地面工段;
继续向待铺设地面工段铺设混凝土浆液;
使所述硬化剂和所述混凝土浆液混合均匀,静置设定时间,完成所述待铺设地面工段的硬化。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混凝土浆液包括质量比为1:1.5-2.5的水泥和砂石。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地面硬化工艺适用于沼泽地、湿地、或者浅滩地面的地面硬化。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硬化剂,在应用时,使第一组分中的各组分混合均匀,使第二组分中的各组分混合均匀,然后使混合均匀的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和水进行混合并用于地面。在上述各个组分的协同作用下,能够与硅酸盐水泥进行作用,使其快速硬化。特别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硬化剂特别适用于沼泽地、湿地、浅滩地面等带水的软性地面,硬化剂与混凝土浆液混合后,能够实现快速硬化,进而能够快速地在这些软性地面上制造出管道抢修进场施工道路等地面设施,使得对沼泽地等区域的运行管道的日常维护和检测更加便捷和安全,且具有更低的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硬化剂,该硬化剂包括: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和水。
第一组分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环氧树脂6%-10%、活性稀释剂0.6%-1%、硅烷偶联剂0.05%-0.15%、第一表面活性剂0.01%-0.03%。
第二组分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醇胺0.2%-0.5%、乙二醇1%-3%、硝酸钙0.15%-0.3%、铬酸盐0.5%-2.5%、氯化钙0.5%-2.5%、尿素0.15%-0.3%、第二表面活性剂0.002%-0.005%。
水为余量,也就是说,水和第一组分中的各组分以及第二组分中的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举例来说,硬化剂中,环氧树脂的质量百分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6%、7%、8%、9%、10%等。
硬化剂中,活性稀释剂的质量百分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0.6%、0.7%、0.8%、0.9%、1%等。
硬化剂中,硅烷偶联剂的质量百分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0.05%、0.06%、0.07%、0.08%、0.09%、0.1%、0.11%、0.12%、0.13%、0.14%、0.15%等。
硬化剂中,第一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0.01%、0.02%、0.03%等。
硬化剂中,醇胺的质量百分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0.2%、0.25%、0.3%、0.35%、0.4%、0.45%等。
硬化剂中,乙二醇的质量百分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1%、1.5%、2%、2.5%、3%等。
硬化剂中,硝酸钙的质量百分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0.15%、0.2%、0.25%、0.3%等。
硬化剂中,铬酸盐的质量百分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0.6%、0.8%、0.9%、1%、2%、2.5%等。
硬化剂中,氯化钙的质量百分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0.6%、0.8%、0.9%、1%、2%、2.5%等。
硬化剂中,尿素的质量百分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0.15%、0.2%、0.25%、0.3%等。
硬化剂中,第二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0.002%、0.003%、0.004%、0.005%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硬化剂,在应用时,使第一组分中的各组分混合均匀,使第二组分中的各组分混合均匀,然后使混合均匀的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和水进行混合并用于地面。在上述各个组分的协同作用下,能够与硅酸盐水泥进行作用,使其快速硬化。特别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硬化剂特别适用于沼泽地、湿地、浅滩地面等带水的软性地面,硬化剂与混凝土浆液混合后,能够实现快速硬化,进而能够快速地在这些软性地面上制造出管道抢修进场施工道路等地面设施,使得对沼泽地等区域的运行管道的日常维护和检测更加便捷和安全,且具有更低的成本。
以下就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硬化剂中各组分的作用分别进行阐述:
对于第一组分,其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环氧树脂6%-10%、活性稀释剂0.6%-1%、硅烷偶联剂0.05%-0.15%、第一表面活性剂0.01%-0.03%。
其中,环氧树脂利用活性稀释剂来调整组分粘度改善配制工艺,硅烷偶联剂能够在环氧树脂和混凝土浆液之间形成较强的化学键,显著提高环氧浆料和混凝土浆液的亲和能力。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环氧树脂为E51型环氧树脂、E44型环氧树脂、801型环氧树脂;活性稀释剂为活性稀释剂501、活性稀释剂622、活性稀释剂7952、活性稀释剂692、活性稀释剂669。
上述种类的环氧树脂和活性稀释剂具有更佳的协同作用,获得更佳的固化效果。
示例地,第一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铵和十二醇聚氧乙烯醚的混合物,上述第一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乳化、分散、润湿、增溶性能,可为环氧树脂和混凝土浆液提供优良的分散和增溶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表面活性剂包括: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铵0.005%-0.015%、十二醇聚氧乙烯醚0.005%-0.015%。选用上述质量百分比的两种物质作为第一表面活性剂,具有高分散性、高增溶能力等优点。
举例来说,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铵在硬化剂中的质量百分比包括但不限于:0.005%、0.008%、0.01%、0.012%、0.015%等。
十二醇聚氧乙烯醚在硬化剂中的质量百分比包括但不限于:0.005%、0.008%、0.01%、0.012%、0.015%等。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表面活性剂选自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铵、月桂醇硫酸钠、或者月桂酰基谷氨酸。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硅烷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KH-550、硅烷偶联剂A-2120、硅烷偶联剂KH792、硅烷偶联剂KH560。上述种类的硅烷偶联剂在环氧树脂和混凝土浆液之间形成更强的化学键,显著提高环氧浆料和混凝土浆液的亲和能力。
示例地,硅烷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KH-550、硅烷偶联剂A-2120、硅烷偶联剂KH792、硅烷偶联剂KH560的混合物,并且,它们的质量比分别为1:0.2~0.5:0.4~0.5:3~4.5。
对于第二组分,其包括:醇胺0.2%-0.5%、乙二醇1%-3%、硝酸钙0.15%-0.3%、铬酸盐0.5%-2.5%、氯化钙0.5%-2.5%、尿素0.15%-0.3%、第二表面活性剂0.002%-0.005%。
示例地,上述醇胺为三乙醇胺或者三异丙醇胺;上述第二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铵、月桂醇硫酸钠、或者月桂酰基谷氨酸。铬酸盐为铬酸钠、铬酸钾、或者铬酸镁。
其中,上述醇胺、乙二醇组分的作用是使环氧树脂交联反应形成网状立体聚合物,即作为环氧树脂固化剂使用。
硝酸钙、铬酸盐、氯化钙的作用是减缓环氧树脂和固化剂交联反应的速率,通过改变固化反应路径达到增强固化产物力学性能和耐候性能的目的。
尿素和第二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是通过对环氧固化剂进行改性,来增强固化剂的活性,增强固化产物的力学性能。
特别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硬化剂能够用于沼泽地的硬化处理。在用于沼泽地时,硬化剂中的水可以由沼泽地自身所含的水来进行提供,这样利于进一步降低成本和能耗。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任一种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按照第一组分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将环氧树脂、活性稀释剂、硅烷偶联剂、第一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得到第一组分。
按照第二组分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将醇胺、乙二醇、硝酸钙、铬酸盐、氯化钙、尿素、第二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得到第二组分。
将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和水混合均匀,得到硬化剂。
其中,第一组分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环氧树脂6%-10%、活性稀释剂0.6%-1%、硅烷偶联剂0.05%-0.15%、第一表面活性剂0.01%-0.03%。
第二组分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醇胺0.2%-0.5%、乙二醇1%-3%、硝酸钙0.15%-0.3%、铬酸盐0.5%-2.5%、氯化钙0.5%-2.5%、尿素0.15%-0.3%、第二表面活性剂0.002%-0.00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硬化剂,采用即用即配的方式进行制备,也就是说,在现场使用时,再将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混合。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地面硬化工艺,该地面硬化工艺采用了上述的任一种硬化剂。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面硬化工艺包括:将硬化剂注入待铺设地面工段。
继续向待铺设地面工段铺设混凝土浆液。
使硬化剂和混凝土浆液混合均匀,静置设定时间,完成待铺设地面工段的硬化。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面硬化工艺,施工操作简便,原料成本低,适用性强,利用该硬化剂进行地面硬化和进场道路铺设,具有速度快、费用低、人力资源消耗少等优点。可见,利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面硬化工艺,能够解决管道维抢修沼泽地进场中存在的一些费用问题和工艺问题,为管道维抢修的沼泽地设备进场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法和工艺手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面硬化工艺中,混凝土浆液包括质量比为1:1.5-2.5的水泥和砂石。
其中,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上述种类的混凝土浆液与硬化剂协同作用,能够实现快速硬化的目的。硅酸盐水泥包括42.5R、52.5R、62.5R型号的水泥。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面硬化工艺为沼泽地、湿地、或者浅滩地面的地面硬化工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硬化剂特别适用于沼泽地、湿地、浅滩地面等带水的软性地面,硬化剂与混凝土浆液混合后,能够实现快速硬化,进而能够快速地在这些软性地面上制造出管道抢修进场施工道路等地面设施,使得对沼泽地等区域的运行管道的日常维护和检测更加便捷和安全,且具有更低的成本。
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地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1
为验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硬化剂的实际使用效果,在某管道公司的某实验沼泽地开展现场测试,其中,沼泽地位置位于黑龙江省某地某桥南2400米处,沼泽性质:草丛性沼泽,深度200-250cm,根系深30~50cm,根系下为高含水率泥碳土(含水率80%以上),深50-120cm,沼泽下约0.5m处为硬层。
当天气温为-15℃~-10℃。按照管道维抢修进场车辆60t履带式吊车的承重及尺寸计算,预修筑一条4米宽、100米长度的临时进场道路,道路承重要求为10吨。
第一步,编制进场方案,确定按照4×5米的工段进行渐进式施工方法,即每次修筑5米长,在等待修筑段地面硬化期间进行配料和准备工作,地面硬化后马上让车辆入场修复下一段4×5米的工段,依次连续施工直至道路完成。
第二步,配制硬化剂成品浆液,经测量,沼泽地淤泥和水层平均密度为1.46g/cm2,配制的硬化剂成品浆液密度为1.45g/cm2。考虑损耗等因素,按照同密度计算,配制硬化剂成品浆液共计290kg,如下所示:
将22.5Kg的E51环氧树脂(7.76%)、2.3Kg的活性稀释剂501(0.79%)、0.3Kg的硅烷偶联剂KH550(0.1%)、以及0.015Kg的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铵(0.01%)、0.015Kg的十二醇聚氧乙烯醚(0.01%),混合搅拌,得到第一组分。
将1.1Kg的三乙醇胺(0.38%)、5.6Kg的乙二醇(1.93%)、0.6Kg的硝酸钙(0.207%)、3Kg的铬酸钠(1.03%)、3Kg的氯化钙(1.03%)、0.6Kg的尿素(0.21%)、0.01Kg的月桂醇硫酸钠(0.0034%)混合搅拌,得到第二组分。
将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混合均匀,注入经橡胶围油栏围起的4×5米的工段内(其中,水直接使用沼泽工段内存在的水来提供),形成硬化剂。
第三步,铺设混凝土浆液,将1吨的62.5R水泥与2吨的砂,混合均匀后,铺设到本工段。
第四步,将上述硬化剂和混凝土浆液掺混,例如,采用正铲挖掘机、反铲挖掘机将硬化剂和混凝土浆液以及沼泽地中的淤泥反复掺混均匀。
第五步,等待30min硬化后,重复第二步至第四步,开展下一4X5工段的铺设。
上述实施例1涉及的施工方式,施工操作简便、原料采购价格低、适用性强,其最终道路修筑用时为23h,道路承重10吨车辆也不发生滑塌,能够实现快速、高效、经济的沼泽地快速进场道路临时构筑。
可见,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硬化剂及地面硬化工艺,具有地面硬化和进场道路铺设速度快、费用低、人力资源消耗少等优点,能够解决管道维抢修沼泽地进场中存在的一些费用问题和工艺问题,为管道维抢修的沼泽地设备进场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和工艺手段。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地面硬化剂,该硬化剂包括: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和余量的水。
其中,第一组分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E51型环氧树脂6%、活性稀释剂5010.7%、硅烷偶联剂KH-550 0.07%、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铵0.01%、十二醇聚氧乙烯醚0.01%。
第二组分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三乙醇胺0.2%、乙二醇1%、硝酸钙0.2%、铬酸钠0.9%、氯化钙2.5%、尿素0.2%、月桂醇硫酸钠0.004%。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地面硬化剂,该硬化剂包括: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和余量的水。
其中,第一组分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E44型环氧树脂8%、活性稀释剂0.9%622、硅烷偶联剂KH792 0.1%、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铵0.01%、十二醇聚氧乙烯醚0.005%。
第二组分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三乙醇胺0.4%、乙二醇3%、硝酸钙0.15%、铬酸镁1%、氯化钙1.5%、尿素0.25%、月桂酰基谷氨酸0.003%。
实施例4
本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地面硬化剂,该硬化剂包括: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和余量的水。
其中,第一组分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环氧树脂9%、活性稀释剂0.6%、硅烷偶联剂0.15%、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铵0.005%、十二醇聚氧乙烯醚0.005%。
第二组分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三乙醇胺0.3%、乙二醇2%、硝酸钙0.25%、铬酸钠2%、氯化钙2%、尿素0.15%、月桂醇硫酸钠0.005%。
实施例5
本实施例5提供了一种地面硬化剂,该硬化剂包括: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和余量的水。
其中,第一组分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环氧树脂10%、活性稀释剂1%、硅烷偶联剂0.05%、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铵0.015%、十二醇聚氧乙烯醚0.015%。
第二组分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三乙醇胺0.5%、乙二醇2.5%、硝酸钙0.3%、铬酸钠2.5%、氯化钙1%、尿素0.3%、月桂醇硫酸钠0.002%。
测试例
本测试例将实施例2-5所得地面硬化剂和对比例产品分别进行了耐磨性能检测,具体检测方法如下所示:
其中,本测试例中使用到的对比例产品为上海某化工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的地面硬化剂。
将实施例2-5提供的硬化剂浇筑在耐磨试验模具中,耐磨试验模具中的试件尺寸为Φ110mm×5mm,24h后拆模立即在试件表面涂刷硬化剂,然后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温度23℃,相对湿度50%),养护至3天龄期,测试经JM-Ⅳ型磨耗仪砂轮打磨200r后的质量损失,同时,参照GB/T17671中所述的方法对试件的强度进行测试,测试龄期为3天。具体结果参见表1:
表1
Figure BDA0002780648110000101
由表1可知,本发明实施例2-5提供的硬化剂均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和优异的强度,将其用于地面硬化,能够获得耐磨性和强度更强的路面。
以上所述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化剂包括: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和水;
所述第一组分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环氧树脂6%-10%、活性稀释剂0.6%-1%、硅烷偶联剂0.05%-0.15%、第一表面活性剂0.01%-0.03%;
所述第二组分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醇胺0.2%-0.5%、乙二醇1%-3%、硝酸钙0.15%-0.3%、铬酸盐0.5%-2.5%、氯化钙0.5%-2.5%、尿素0.15%-0.3%、第二表面活性剂0.002%-0.005%;
所述水为余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铵和十二醇聚氧乙烯醚的混合物;
所述第二表面活性剂选自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铵、月桂醇硫酸钠、或者月桂酰基谷氨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为E51型环氧树脂、E44型环氧树脂、或者801型环氧树脂;
所述活性稀释剂为活性稀释剂501、活性稀释剂622、活性稀释剂7952、活性稀释剂692、或者活性稀释剂669;
所述硅烷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KH-550、硅烷偶联剂A-2120、硅烷偶联剂KH792、或者硅烷偶联剂KH56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化剂用于沼泽地、湿地、或者浅滩地面的硬化处理。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按照所述第一组分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将环氧树脂、活性稀释剂、硅烷偶联剂、第一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得到所述第一组分;
按照所述第二组分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将三乙醇胺、乙二醇、硝酸钙、铬酸钠、氯化钙、尿素、第二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得到所述第二组分;
将所述第一组分、所述第二组分和水混合均匀,得到所述硬化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化剂采用即用即配的方式进行制备。
7.一种地面硬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硬化工艺采用了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硬化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面硬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硬化工艺包括:将所述硬化剂注入待铺设地面工段;
继续向待铺设地面工段铺设混凝土浆液;
使所述硬化剂和所述混凝土浆液混合均匀,静置设定时间,完成所述待铺设地面工段的硬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面硬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浆液包括质量比为1:1.5-2.5的水泥和砂石。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地面硬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硬化工艺适用于沼泽地、湿地、或者浅滩地面的地面硬化。
CN202011280696.XA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地面硬化工艺 Pending CN1145070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80696.XA CN114507031A (zh)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地面硬化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80696.XA CN114507031A (zh)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地面硬化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07031A true CN114507031A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46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80696.XA Pending CN114507031A (zh)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地面硬化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07031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9358A (zh) * 2010-09-03 2012-04-04 Sika技术股份公司 水作为发泡剂的热固性环氧树脂组合物
CN105802566A (zh) * 2016-05-11 2016-07-27 河海大学 一种用于潮湿混凝土表面cfrp粘贴的环氧树脂系胶结剂
CN110283597A (zh) * 2019-05-24 2019-09-27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软基土加固的固化剂及软基土加固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9358A (zh) * 2010-09-03 2012-04-04 Sika技术股份公司 水作为发泡剂的热固性环氧树脂组合物
CN105802566A (zh) * 2016-05-11 2016-07-27 河海大学 一种用于潮湿混凝土表面cfrp粘贴的环氧树脂系胶结剂
CN110283597A (zh) * 2019-05-24 2019-09-27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软基土加固的固化剂及软基土加固施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瞿海潮编著: "《建筑粘合与防水材料应用手册》", 30 June 2000, 中国石化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02339B (zh) 透水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CN102010607B (zh) 热固性乳化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
CN109056525B (zh) 一种钢桥面复合式铺装结构及铺装方法
KR20070095706A (ko) 고강도 특성을 갖는 초경량 또는 초고중량 폴리머콘크리트의 조성물과 조성방법 및 그 특성을 갖는 폴리머콘크리트 성형물의 성형방법
CN105442409B (zh) 水性环氧固化土、其应用及固化土道路面层
CN102976679A (zh) 一种用于铺设路面的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H01174703A (ja) 耐摩耗性の舗装構造
CN105152519A (zh) 一种无机淤泥固化剂、筑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77042A (zh) 一种抗扰动修补砂浆及其使用方法
CN109594471B (zh) 钢桥面的铺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9098084A (zh) 一种钢桥面铺装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10608B (zh) 热固性乳化柔性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
CN103696366B (zh) 一种组合式钢桥桥面的铺装结构及其铺装方法
CN110357533A (zh) 一种混凝土构件表面损伤修复用高粘结强度聚合物水泥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93243A (zh) 隧道渗漏水注浆堵水胶凝憎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53429A (zh) 一种粘结剂
CN114507031A (zh) 一种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地面硬化工艺
CN103601418B (zh) 一种用于浇灌式路面材料制备的界面增强剂及其应用
CN102924013A (zh) 路用快凝无机注浆材料
CN108585576A (zh) 一种磷石膏固化剂
CN109384447B (zh) 一种露天煤矿坑中临建道路基层粉体固化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06431063A (zh) 一种用于地铁盾构管片的促凝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
CN103641290A (zh) 一种污泥脱水浓缩及固结的处理方法
CN103387370B (zh) 一种细砂型富冰土质注浆材料
CN103011716A (zh) 路基加固用注浆材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