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01579A - 中继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中继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01579A
CN114501579A CN202111484912.7A CN202111484912A CN114501579A CN 114501579 A CN114501579 A CN 114501579A CN 202111484912 A CN202111484912 A CN 202111484912A CN 114501579 A CN114501579 A CN 1145015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er
relay
terminal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relay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8491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静
肖潇
蔺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8491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015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015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015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中继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中继终端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承载的配置信息;中继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消息,为第一承载配置适配层逻辑实体,所述第一承载为所述中继终端和所述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承载,所述适配层逻辑实体用于区分中继终端和远端终端的数据,或者不同远端终端的数据。本申请通过第一消息指示中继终端为第一承载配置适配层逻辑实体,从而可以支持采用L2中继协议栈的中继终端的中继承载的配置。

Description

中继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03月31号、申请号为201780085180.X、发明名称为“中继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继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的出现和日益更新,可穿戴设备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青睐。基于可穿戴设备的应用以及面向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技术,也已成为全球通信行业的研究热点。
作为可穿戴设备的典型应用场景,可穿戴设备通常会通过中继终端(例如智能手机)中转的方式,与蜂窝网络(例如长期演进系统(英文: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网络)建立无线连接并进行通信,使得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可穿戴设备上的各类应用程序(英文:Application,简称:APP),与网络进行各种业务的数据传输。可穿戴设备的这种通过中继终端中继传输的通信方式,也被称为用户设备(英文:User Equipment,简称:UE)-网络中继(UE-to–Network Relay)传输。
为了实现中继终端的中继功能,在中继终端的通信协议栈架构中增加了层2中继功能,该层2中继功能位于无线链路控制(英文:Radio Link Control,简称:RLC)层以上(不包括RLC层)、英特网协议(英文:Internet Protocol,简称:IP)层或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简称:RRC)层以下(不包括IP层和RRC层),而目前的终端与接入网设备的通信协议栈架构中并不包括该中继功能,因此接入网设备无法对中继终端的该中继功能进行配置,因而不支持对使用该中继功能的中继终端的中继承载的配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不支持对使用该中继功能的中继终端的中继承载的配置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中继终端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承载的配置信息;中继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消息,为第一承载配置适配层逻辑实体,所述第一承载为所述中继终端和所述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承载,所述适配层逻辑实体用于区分中继终端和远端终端的数据,或者不同远端终端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承载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承载标识和适配功能配置信息。所述适配功能配置信息包括远端终端的标识和/或远端终端的承载标识。
进一步地,所述中继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消息,为第一承载配置适配层逻辑实体,可以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中继终端未建立第一承载,根据第一消息新建第一承载。此时,所述中继终端的已有承载中不存在所述第一承载,则中继终端建立所述第一承载,并按照所述适配功能配置信息为所述第一承载建立适配层逻辑实体。
第二种、中继终端已建立第一承载,按照所述适配功能配置信息配置所述第一承载的适配层逻辑实体。这里的配置可以包括为所述第一承载建立适配层逻辑实体;或者,重新配置所述第一承载的适配层逻辑实体;或者,释放所述第一承载的适配层逻辑实体。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承载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承载标识和承载释放指示信息。则所述中继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消息,为第一承载配置适配层逻辑实体,是指中继终端已建立第一承载,中继终端根据第一消息释放第一承载。具体地,释放第一承载,包括:释放所述第一承载的资源,所述第一承载的资源包括适配层逻辑实体。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承载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承载标识和承载类型,所述承载类型为中继承载或普通承载,所述中继承载用于传输远端终端的数据或者用于传输远端终端和中继终端的数据,所述普通承载用于传输所述中继终端的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中继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消息,为第一承载配置适配层逻辑实体,可以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中继终端未建立第一承载且第一消息中的承载类型为中继承载,根据第一消息新建第一承载。此时,所述中继终端的已有承载中不存在所述第一承载,则中继终端建立所述第一承载,并为所述第一承载建立适配层逻辑实体。
第二种、中继终端已建立第一承载,按照所述承载类型配置所述第一承载的适配层逻辑实体。具体地,可以包括当所述已有承载中的第一承载为普通承载且所述承载类型为中继承载时,为所述第一承载建立适配层逻辑实体,从而将普通承载修改为中继承载;或者,当所述已有承载中的第一承载为中继承载且所述承载类型为普通承载时,释放所述第一承载的适配层逻辑实体,从而将中继承载修改为普通承载。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承载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承载为所述接入网设备和中继终端之间的承载;接入网设备向所述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承载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承载的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终端为第一承载配置适配层逻辑实体,所述适配层逻辑实体用于区分中继终端和远端终端的数据,或者不同远端终端的数据。
在前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中,接入网设备通过第一消息指示中继终端为第一承载配置适配层逻辑实体,从而可以支持采用L2中继协议栈的中继终端的中继承载的配置。其中,L2中继协议栈有多种,中继功能在RLC层以上(不包括RLC层)、IP层或RRC层以下(不包括IP层和RRC层)的协议栈均属于L2中继协议栈。这里为第一承载配置适配层逻辑实体,包括建立、修改或释放适配层逻辑实体。其中,适配层逻辑实体具体用于区分数据是来自/去往远端终端还是中继终端的,或者区分数据属于远端终端的哪个承载,或者区分来自/去往不同的远端终端的。
在前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中,第一消息可以为RRC连接重配置消息、RRC连接建立消息或者接入网设备发送给中继终端的其他授权消息。
在前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中,所述适配层逻辑实体可以为适配协议实体或PDCP协议实体的适配功能。当适配层逻辑实体为适配协议实体时,所述适配功能配置信息还包括打开或关闭指示,所述打开或关闭指示用于指示中继终端打开或关闭PDCP协议实体的适配功能。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通信方法,生成MAC PDU,所述MAC PDU中包括MAC CE,所述MAC CE包括远端终端的标识,所述MAC PDU携带所述远端终端的信令承载SRB0的数据;发送所述MAC PDU。
第三方面的中继通信方法可以由接入网设备执行,也可以由远端终端执行。当由接入网设备执行时,SRB0的数据可以为RRC连接建立消息,当由远端终端执行时,SRB0的数据可以为RRC连接建立请求。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MAC PDU,所述MAC PDU中包括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控制元素MAC CE,所述MAC CE包括远端终端的标识,所述MAC PDU携带所述远端终端的信令承载SRB0的数据;从所述MAC PDU的MAC CE中获取远端终端的标识;发送所述MAC PDU。
在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中,所述远端终端的标识为远端终端的本地标识,该本地标识是所述接入网设备和所述中继终端之间用于识别所述远端终端的标识。实现时,可以由接入网设备或者中继终端分配。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单元,例如接收单元和配置单元。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实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单元,例如生成单元、发送单元。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实现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的单元,例如生成单元和发送单元。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实现第四方面所述的方法的单元,例如接收单元、获取单元和发送单元。
第九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中继通信装置,用于中继终端,所述装置包括:存储器、与存储器连接的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当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或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时,可以执行第一方面或第四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中继通信装置,用于接入网设备,所述装置包括:存储器、与存储器连接的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当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或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时,可以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供终端执行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执行第一方面或第四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指令。
第十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供接入网设备执行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指令。
第十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芯片,应用在移动通信系统设备中,所述通信芯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通信接口;所述处理器、存储器以及通信接口通过总线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内的程序指令使得装载有所述通信芯片的通信系统设备能够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中继通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接入网设备、中继终端和远端终端,接入网设备包括第六方面提供的中继通信装置,中继终端包括第五方面提供的中继通信装置。或者,接入网设备包括第九方面提供的中继通信装置,中继终端包括第十方面提供的中继通信装置。
第十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中继通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接入网设备、中继终端和远端终端,接入网设备和远端终端包括第七方面提供的中继通信装置,中继终端包括第八方面提供的中继通信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继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a是终端与接入网设备通信时采用的无线协议栈的示意图;
图2b是远端终端通过中继终端与接入网设备通信时采用的无线协议栈的示意图;
图3a是现有的终端与接入网设备间的承载建立过程的流程图;
图3b是现有的终端与接入网设备间的承载修改过程的流程图;
图3c是现有的终端与接入网设备间的承载释放过程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继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中继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中继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中继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中继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中继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中继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3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中继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3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中继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AC PDU的格式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继通信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中继通信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中继通信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中继通信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芯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提及的“模块”是指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能够实现某些功能的程序或指令;在本文中提及的“单元”是指按照逻辑划分的功能性结构,该“单元”可以由纯硬件实现,或者,软硬件的结合实现。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继通信系统。该中继通信系统100可以是LTE系统、5G系统或其后续演进系统。如图1所示,该中继通信系统包括接入网设备11、中继终端12和远端终端13。其中,远端终端13通过中继终端12与接入网设备11通信。
进一步地,中继终端12与接入网设备11之间通过蜂窝网络(包括上行链路(英文:Uplink)和下行链路(英文:Downlink))连接。远端终端13和中继终端12之间通过短距离通信链路,例如直通链路(英文:Sidelink),或者蓝牙,或者无线局域网WLAN通信。
在上行传输方向,即从远端终端13到接入网设备11的方向,当远端终端13有数据发送时,远端终端13先将数据通过直通链路传输给中继终端12,然后,中继终端12将接收到的数据通过蜂窝上行链路发送给接入网设备11。而在下行传输方向,即从接入网设备11到远端终端13的方向,接入网设备11将先通过蜂窝下行链路将数据发送给中继终端12,再由中继终端12通过直通链路将其发送给远端终端13。
在图1所示中继通信系统中,其中,中继终端12可以是智能手机(英文:Smartphone)、个人通信业务(英文: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简称: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英文:Session Initial Protocol,简称: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英文:Wireless Local Loop,简称:WLL)站、个人数字助理(英文: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简称:PDA)等设备。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英文:Subscriber Unit)、订户站(英文: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英文:Mobile Station)、移动台(英文:Mobile)、远程站(英文:Remote Station)、接入点(英文:Access Point)、远程终端(英文: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英文: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英文: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英文:User Agent)、用户设备(英文:User Equipment,简称:UE)。远端终端13可以为UE,物联网设备,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
中继终端12经无线接入网(英文: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RAN)与一个或多个接入网设备11进行通信。
接入网设备11作为中继终端12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网际协议(英文:Internet Protocol,简称:IP)网络。接入网设备11还可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接入网设备11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英文:Global System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GSM)或码分多址(英文: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简称:CDMA)系统中的基站收发台(英文:Base Transceiver Station,简称: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英文: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WCDMA)中的基站(英文:NodeB),还可以是LTE中的eNB,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一个中继终端12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远端终端13提供中继功能(例如图1中一个中继终端12为两个远端终端13提供中继功能)。在提供中继功能时,中继终端12的一个无线承载RB可以用于传输一个或多个远端终端13的RB的数据,一个或多个远端终端13的RB的数据可以与中继终端的数据在Uu口(基站与UE之间的无线接口)复用中继终端的一个RB进行传输。当中继终端12的一个RB用于传输远端终端13的多个RB的数据时,这多个RB分别属于不同的远端终端。例如,在图1中,RB1和RB2分别属于不同的远端终端,但是RB1和RB2上的数据均采用中继终端的承载RB0传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远端终端的RB是指接入网设备与远端终端之间的RB,该RB是逻辑上的Uu承载;而中继终端的RB是指接入网设备与中继终端之间的RB。在本申请中,将中继终端的RB分为普通承载和中继承载,其中,普通承载是指只承载中继终端自己的数据的RB,而中继承载是指用于承载远端终端的数据的RB或者既承载远端终端数据也承载中继终端自己的数据的RB。建立远端终端的RB的信令流程可以与建立中继终端的普通承载的信令流程类似,远端终端的RB建立过程中的消息(例如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RRC连接建立消息等)可以通过中继终端转发。
中继终端和接入网设备通信时(即基于普通承载进行通信时)使用的协议栈如图2a所示。对于普通承载,需要经过PDCP/RLC/MAC/PHY的处理。建立一个RB意味着根据该RB的QoS参数,为其建立相应的PDCP/RLC实体,在MAC层建立相应的逻辑信道并进行逻辑信道的配置。修改一个RB意味着修改对应的PDCP/RLC实体的配置以及逻辑信道的配置。释放一个RB意味着释放对应的PDCP/RLC实体以及逻辑信道。
图2b显示了远端终端通过中继终端与接入网设备通信时(即基于中继承载进行通信时)使用的一种L2中继协议栈。该L2中继协议栈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e 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标准中定义的用于可穿戴设备通信的UE-网络中继无线协议栈相同。
如图2b所示,远端终端和接入网设备之间具有面向Uu接口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英文: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简称:PDCP)协议栈(下文简称为Uu PDCP)。在该Uu PDCP协议栈中,将包含若干个用于远端终端的数据传输的无线承载(英文:RadioBearer,简称:RB)。此外,在远端终端的Uu PDCP协议栈下面,有一个适配层(英文:Adaptation Layer),其功能至少包括以下一种:为远端终端的数据,添加包头,该包头包括远端终端的标识;为数据添加远端终端的无线承载标识RBID;识别中继终端和远端终端的数据;识别不同远端终端的数据;识别远端终端的不同无线承载RB的数据,用于使得网络侧可以区分来自不同远端终端的数据,进而将其发送到不同的核心网网关及服务器进行后续处理。
在适配协议层的下方是PC5接口无线协议栈,PC5接口无线协议栈包括无线链路控制层(英文:Radio Link Control,简称:RLC)(PC5)、媒体接入控制协议(英文:MediumAccess Control,简称:MAC)(PC5)和物理层(英文:Physical,简称:PHY)(PC5)。PC5接口是远端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进行直接数据通信的接口,它是3GPP标准中所定义的,LTE D2D技术所对应的空中接口。PC5接口对应的直通链路为“D2D直通链路”。
再次参见图2b,中继终端和接入网设备之间具有面向Uu接口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英文: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简称:PDCP)协议栈(下文简称为Uu PDCP)(图中未示出)。在该Uu PDCP协议栈中,将包含若干个用于远端终端的数据传输的无线承载(英文:Radio Bearer,简称:RB)。此外,在中继终端的Uu PDCP协议栈下面,有一个适配层(英文:Adaptation Layer),其功能是中继远端终端的数据。由于中继终端自身也有数据传输,因此该适配层可以用来区分中继终端和远端终端的数据,或者不同远端终端的数据。具体地,适配层逻辑实体用于区分数据是来自/去往远端终端还是中继终端的,以及数据属于哪个远端终端的哪个承载。在适配协议层的下方是面向Uu接口的RLC(Uu)、MAC(Uu)和PHY(Uu)。
图3a-3c分别显示了普通承载的建立、修改(也可称为重配置)和释放的信令流程。下面结合图3a-3c分别说明普通承载的建立、修改和释放过程。
如图3a所示,普通承载的建立流程包括:
S301a:在终端上下文建立后,移动性管理实体(英文:Mobility ManagementEntity,简称MME)下发演进的无线接入承载(英文:Evolved Radio Access Bearer,简称E-RAB)建立请求E-RAB SETUP REQUEST至eNB,以触发普通承载的建立。
S302a:eNB接收到该请求后,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至终端,该RRC重配置消息中包括专用无线资源配置Radio Resource Config Dedicated中的承载建立修改列表(drb-ToAddModList)。
相应地,UE收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后,建立对应的PDCP协议实体并配置相应的安全参数;建立RLC实体并进行配置;建立MAC层逻辑信道并进行逻辑信道的配置。
S303a:UE配置完成后,向eNB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S304a:eNB向MME发送E-RAB建立响应E-RAB Setup Response消息。
如图3b所示,普通承载的修改流程包括:
S301b:MME下发E-RAB修改请求E-RAB MODIFY REQUEST至eNB,以触发普通承载的修改。
S302b:eNB接收到该请求后,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至终端,该RRC重配置消息中包括专用无线资源配置Radio Resource Config Dedicated中的承载建立修改列表(drb-ToAddModList)。
相应地,UE收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后,重配置对应的PDCP协议实体、RLC实体以及逻辑信道;
S303b:UE配置完成后,向eNB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S304b:eNB向MME发送E-RAB修改响应E-RAB Modify Response消息。
如图3c所示,普通承载的释放流程包括:
S301c:MME下发E-RAB释放命令E-RAB RELEASE COMMAND至eNB,以触发普通承载的释放。
S302c:eNB接收到该请求后,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至终端,该RRC重配置消息中包括专用无线资源配置Radio Resource Config Dedicated中的承载释放列表(drb-ToReleaseList)。
相应地,UE收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后,释放对应的PDCP协议实体、RLC实体以及逻辑信道;
S303c:UE配置完成后,向eNB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S304c:eNB向MME发送E-RAB释放响应E-RAB RELEASE Response消息。
此外,该普通承载还可以随着信令链路一起释放。
从图3a-图3c的相关流程可以看出,在普通承载的建立、修改和释放过程中,均不涉及对适配层逻辑实体的配置。因此,采用现有的协议栈,不支持对会用L2中继协议栈的中继终端的中继承载的建立、修改和释放。为此,本申请通过在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增加适配功能配置信息或承载类型,(详见下文图6-图14所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以实现对适配层逻辑实体的配置,这里的配置包括建立、修改和释放。
下面结合具体的硬件结构对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和接入网设备进行说明。
图4示出了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400的硬件结构,该接入网设备400可以为eNB,如图4所示,该接入网设备400包括:处理器41、收发器42、存储器43。
处理器41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处理器41通过运行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信息处理。
收发器42包括接收机Rx和发射机Tx,收发器42还可以实现成为一通信芯片,通信芯片中可以包括接收模块、发射模块和调制解调模块等,用于对信息进行调制解调,并通过无线信号接收或发送该信息。
收发器42、存储器43以及处理器41通过总线耦合。存储器43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存储器可存储操作系统44、至少一个功能的应用程序模块45。
应用程序模块45至少包括:确定模块451和发送模块452。
可选地,处理器41用于执行应用程序模块45中的各个模块,实现如图6-图12中由接入网设备所需要执行的步骤。
或者,应用程序模块45至少包括生成模块和发送模块,此时,处理器41用于执行应用程序模块45中的各个模块,实现如图13a-13b中由接入网设备所需执行的步骤。
此外,存储器43是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时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中所示出的接入网设备4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接入网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图5示出了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500的硬件结构,该终端500可以为前述中继终端或远端终端,具体可以为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等。如图5所示,该终端500包括:处理器51、收发器52、存储器53。
处理器51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处理器51通过运行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信息处理。
收发器52包括接收机Rx和发射机Tx,收发器52还可以实现成为一通信芯片,通信芯片中可以包括接收模块、发射模块和调制解调模块等,用于对信息进行调制解调,并通过无线信号接收或发送该信息。
收发器52、存储器53以及处理器51通过总线耦合。存储器53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存储器可存储操作系统54、至少一个功能的应用程序模块55。
应用程序模块55至少包括:接收模块551和配置模块552。
可选地,处理器51用于执行应用程序模块55中的各个模块,实现如图6-图12中由中继终端所需要执行的步骤。
或者,应用程序模块55至少包括接收模块、获取模块和发送模块,此时,处理器51用于执行应用程序模块55中的各个模块,实现如图13a-13b中由中继终端所需执行的步骤。
或者,应用程序模块55至少包括生成模块和发送模块,此时,处理器51用于执行应用程序模块55中的各个模块,实现如图13a-13b中由远端终端所需执行的步骤。
此外,存储器53是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SRAM,EEPROM,EPROM,PROM,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所示出的终端5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将以接入网设备为基站、中继终端是中继用户设备(英文:Relay UE),远端终端是远端用户设备(英文:Remote UE)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继通信方法的流程图。以中继终端根据适配功能配置信息新建中继承载为例,对本申请的中继通信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S601:基站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
其中,该第一消息可以为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其中包括第一承载的配置信息。该第一承载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承载标识和适配功能配置信息。该第一承载为基站和中继终端之间的承载,即前述中继终端的RB。
可选地,该第一承载可以为数据无线承载(英文:Data Radio Bear,简称:DRB),也可以为信令无线承载(英文:Signalling Radio Bear,简称:SRB)。
实际应用中,该第一消息中包括承载建立修改列表,第一承载标识包含在承载建立修改列表中。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承载建立修改列表可以分为信令无线承载建立修改列表srb-ToAddModList和数据无线承载建立修改列表drb-ToAddModList,信令无线承载建立修改列表srb-ToAddModList包括信令无线承载标识,而数据无线承载建立修改列表drb-ToAddModList包括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第一消息中包括这两种列表中的至少一种。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承载建立修改列表可以不区分信令无线承载建立修改列表和数据无线承载建立修改列表,第一消息中采用一张列表同时包括信令无线承载标识和数据无线承载标识。在这两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承载均为承载建立修改列表中具有适配功能配置信息的任一承载。
当然,承载建立修改列表中还可以包括不具有适配功能配置信息的承载的配置信息,中继终端可以根据不具有适配功能配置信息的承载的配置信息建立普通承载。
进一步地,第一承载标识可以是具体的数值,该数值用于唯一表示一个第一承载。
S602:中继终端接收第一消息,并获取第一消息中的第一承载的配置信息。
S603:中继终端确定中继终端的已有承载中,是否包括第一承载。
具体地,中继终端判断自己当前的配置中是否包括第一承载标识,若包括,表示中继终端的已有承载包括第一承载,若不包括,表示中继终端的已有承载不包括第一承载。
S604:若中继终端的已有承载中不包括第一承载,则建立第一承载,并为第一承载建立适配层逻辑实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适配层逻辑实体可以为一个单独的协议实体,即适配协议实体(在本申请中,简称为适配层实体)。在这种实现方式中,适配功能配置信息adaptation-Config作为独立的部分包含在第一消息中。相应的,在这种实现方式中,为第一承载建立适配层逻辑实体包括:根据适配功能配置信息建立适配协议实体。可选地,适配功能配置信息包括远端终端的标识和远端终端的承载标识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远端终端的标识可以是远端终端的本地标识Local ID。该本地标识用于远端基站和中继终端之间对远端终端进行识别,可以由基站或中继终端分配。进一步地,建立适配协议实体包括:根据适配功能配置信息adaptation-Config对adaptation实体进行参数配置。该参数可以是远端终端的无线承载标识、远端终端的标识。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适配层逻辑实体可以为PDCP协议实体的一个功能。在这种实现方式中,适配功能配置信息作为一个组成部分包含在第一消息携带的PDCP配置信息中。在这种实现方式中,为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建立适配层逻辑实体,指开启PDCP协议实体的适配功能。相应的,在这种实现方式中,为第一承载建立适配层逻辑实体包括:建立PDCP协议实体并开启PDCP协议实体的适配功能。可选地,适配功能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远端终端的标识、远端终端的承载标识、用于指示PDCP协议实体的适配功能是否开启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删除适配层实体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建立适配层实体的指示信息。
容易知道,在建立第一承载之后,除了为第一承载建立适配层逻辑实体以外,还会为第一承载建立PDCP协议实体、RLC协议实体以及逻辑信道。
S605:中继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
具体地,当第一消息为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时,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为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继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图7所示实施例中,以中继终端根据适配功能配置信息将普通承载修改为中继承载为例,对本申请的中继通信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S701:基站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
关于第一消息的内容,可以参见S601,在此不再赘述。
S702:中继终端接收第一消息,并获取第一消息中的第一承载的配置信息。
S703:中继终端确定中继终端的已有承载中,是否包括第一承载。
该步骤S703的实现方式与步骤S603相同,在此省略详细描述。
S704:若中继终端的已有承载中包括第一承载,且已有的第一承载不具有适配层逻辑实体,则为第一承载建立适配层逻辑实体。
具体地,判断已有的第一承载是否具有适配层逻辑实体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判断中继终端当前的配置是否包含第一消息中的适配功能配置信息,若中继终端当前的配置包含第一消息中的适配功能配置信息,则表示中继终端的已有的第一承载具有适配层逻辑实体,而若中继终端当前的配置不包含第一消息中的适配功能配置信息,则表示中继终端的已有的第一承载不具有适配层逻辑实体。
或者,判断已有的第一承载是否具有适配层逻辑实体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判断中继终端的第一承载对应的PDCP协议实体的适配功能是否开启,若为开启状态,则表示中继终端的已有的第一承载具有适配层逻辑实体,而若为关闭状态,则表示中继终端的已有的第一承载不具有适配层逻辑实体。
关于为第一承载建立适配层逻辑实体的实现方式,在这种实现方式中,适配功能配置信息作为一个组成部分包含在第一消息携带的PDCP配置信息中。在这种实现方式中,为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建立适配层逻辑实体,指开启PDCP协议实体的适配功能。相应的,在这种实现方式中,为第一承载建立适配层逻辑实体包括:开启PDCP协议实体的适配功能。可选地,适配功能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远端终端的标识、远端终端的承载标识、用于指示PDCP协议实体的适配功能是否开启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删除适配层实体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建立适配层实体的指示信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适配层逻辑实体可以为一个单独的协议实体,即适配层实体。参见步骤S604,在此不再赘述。
关于适配层逻辑实体的内容实现方式可参见步骤S604,在此不再赘述。
S705:中继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继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图8所示实施例中,以中继终端根据适配功能配置信息对中继承载进行重新配置为例,对本申请的中继通信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
S801:基站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
关于第一消息的内容,可以参见S601,在此不再赘述。
S802:中继终端接收第一消息,并获取第一消息中的第一承载的配置信息。
S803:中继终端确定中继终端的已有承载中,是否包括第一承载。
该步骤S703的实现方式与步骤S603相同,在此省略详细描述。
S804:若中继终端的已有承载中包括第一承载,且已有的第一承载具有适配层逻辑实体,则按照第一消息中的适配功能配置信息对第一承载的适配层逻辑实体进行重新配置。
判断已有的第一承载是否具有适配层逻辑实体的方式可以参见步骤S704,而关于适配层逻辑实体的内容可以参见步骤S604,故在此均不再赘述。
此外,对第一承载的适配层逻辑实体进行重新配置,包括添加新的参数和修改原参数中的至少一种。该参数可以是远端终端的无线承载的标识和远端终端的标识中的至少一种。例如,中继终端的中继承载原本承载了其自身和第一远端终端的某个RB的数据,现在该中继承载还要承载第二远端终端的某个RB的数据,则在第一承载的适配层逻辑实体的参数中添加该第二远端终端的无线承载的标识和该第二远端终端的标识。其中,第一远端终端和第二远端终端为两个不同的终端。又例如,中继终端的中继承载原本承载了其自身和第一远端终端的某个RB的数据,现在该中继承载要改为承载自身和第二远端终端的某个RB的数据,则在第一承载的适配层逻辑实体的参数中将第一远端终端的RB的标识和第一远端终端的标识分别替换为第二远端终端的无线承载的标识和第二远端终端的标识。又例如,中继终端的中继承载原本承载了其自身和第一远端终端的某个RB的数据,以及第二远端终端的某个RB的数据,现在该中继承载不再承载第二远端终端的某个RB的数据了,则在第一承载的适配层逻辑实体的参数中删除该第二远端终端的无线承载的标识和该第二远端终端的标识。
S805:中继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继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图9所示实施例中,以中继终端根据适配功能配置信息将中继终端的中继承载修改为普通承载为例,对本申请的中继通信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
S901:基站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
关于第一消息的内容,可以参见S601,在此不再赘述。
S902:中继终端接收第一消息,并获取第一消息中的第一承载的配置信息。
S903:中继终端确定中继终端的已有承载中,是否包括第一承载。
该步骤S903的实现方式与步骤S603相同,在此省略详细描述。
S904:若中继终端的已有承载中包括第一承载,且已有的第一承载具有适配层逻辑实体,则按照第一消息中的适配功能配置信息释放第一承载的适配层逻辑实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适配层逻辑实体可以为一个单独的协议实体,即适配协议实体(在本申请中,简称为适配层实体)。相应的,在这种实现方式中,若适配功能配置信息包含指示中继终端释放适配层实体的指示信息,中继终端释放第一承载的适配层逻辑实体。释放第一承载的适配层逻辑实体包括:释放适配层实体。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适配层逻辑实体可以为PDCP协议实体的一个功能。相应的,在这种实现方式中,若适配功能配置信息包含指示PDCP协议实体的适配功能关闭的指示信息,中继终端释放第一承载的适配层逻辑实体。释放第一承载的适配层逻辑实体包括:关闭PDCP协议实体的适配层功能。
S905:中继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继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图10所示实施例中,以中继终端根据第一承载的配置信息释放中继承载为例,对本申请的中继通信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如图10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01:基站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
其中,该第一消息可以为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其中包括第一承载标识和承载释放指示信息。该第一承载为基站和中继终端之间的承载,即前述中继终端的RB。可选地,该第一承载可以为数据无线承载,也可以为信令无线承载。
实际应用中,该第一消息中包括承载释放列表,第一承载标识包含在承载释放列表中。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承载释放列表可以分为信令无线承载释放列表srb-ToReleaseList和数据无线承载释放列表drb-ToReleaseList,信令无线承载释放列表srb-ToReleaseList包括信令无线承载标识,而数据无线承载释放列表drb-ToReleaseList包括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第一消息中包括这两种列表中的至少一种。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承载释放列表可以不区分信令无线承载释放列表和数据无线承载释放列表,第一消息中采用一张列表同时包括信令无线承载标识和数据无线承载标识。在这两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承载均为承载释放列表中具有适配功能配置信息的任一承载。当然,承载建立修改列表中还可以包括不具有适配功能配置信息的承载。
进一步地,第一承载标识可以是具体的数值,该数值用于唯一表示一个第一承载。
S1002:中继终端接收第一消息,并获取第一消息中的第一承载的配置信息。
S1003:中继终端确定中继终端的已有承载中,是否包括第一承载。
具体的判断方式可以参见步骤S603,在此省略详细描述。
S1004:若中继终端的已有承载中包括第一承载,则释放第一承载对应的资源。
其中,该第一承载对应的资源包括适配层逻辑实体。
S1005:中继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继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图11所示实施例中,以中继终端根据承载类型新建中继承载为例,对申请的中继通信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如图1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101:基站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
其中,该第一消息可以为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其中包括第一承载的配置信息。该第一承载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承载标识和承载类型,其中,承载类型包括前述普通承载和中继承载。实际应用中,该第一消息中包括承载建立修改列表,第一承载标识包含在承载建立修改列表中。
关于第一承载和承载建立修改列表的详细描述可以参见步骤S601,在此省略详细描述。
S1102:中继终端接收第一消息,并获取第一消息中的第一承载的配置信息。
S1103:中继终端确定中继终端的已有承载中,是否包括第一承载。
具体的判断方式可以参见步骤S603,在此省略详细描述。
S1104:若中继终端的已有承载中不包括第一承载,且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类型为中继承载,则建立第一承载,并为第一承载建立适配层逻辑实体。
若第一承载的配置信息还包括前述适配层逻辑实体配置信息,为第一承载建立适配层逻辑实体的具体实现方式参见步骤S604,在此省略详细描述。
S1105:中继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继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图12所示实施例中,以中继终端根据承载类型释放已有的中继承载的适配层逻辑实体或者为已有的中继承载建立适配层逻辑实体为例,对本申请的中继通信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该方法包括:
S1201:基站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
关于第一消息的描述参见步骤S1101,在此省略详细描述。
S1202:中继终端接收第一消息,并获取第一消息中的第一承载的配置信息。
S1203:中继终端确定中继终端的已有承载中,是否包括第一承载。
具体的判断方式可以参见步骤S603,在此省略详细描述。
S1204:若中继终端的已有承载中包括是普通承载的第一承载,且第一消息中该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类型为中继承载,则为第一承载建立适配层逻辑实体;或者,若中继终端的已有承载中包括是中继承载的第一承载,且第一消息中该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的承载类型为普通承载,则释放第一承载的适配层逻辑实体。
其中建立适配层逻辑实体的方式可以参见步骤S604,而释放第一承载的适配层逻辑实体的方式可以参见步骤S904。
S1205:中继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向中继终端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的触发条件与图3a-图3c所示条件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以第一消息为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为例进行了说明,第一消息还可以采用其他消息实现,例如RRC连接建立消息、基站发送给中继终端的其他授权消息等。
图13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中继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13a,该方法包括:
S1301a:接入网设备生成媒体接入控制(英文Medium Access Control,简称MAC)协议数据单元(英文Protocol Data Unit,简称PDU)PDU。
其中,该MAC PDU携带发送给远端终端的SRB0数据。SRB0是信令无线承载的一种,一般用于传输UE与基站建立或重建RRC连接的信令,例如UE发给基站的RRC连接请求消息,基站回复UE的RRC连接建立消息等都是通过SRB0传输的。该步骤中的SRB0数据可以为RRC连接建立消息。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AC PDU的格式示意图。参见图14,MAC PDU中包括专门用于区分中继终端和远端终端的数据,或者区分不同远端终端的数据的MAC控制元素(英文:Control Element,简称CE),该MAC CE包括远端终端的标识或者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数据是中继终端的数据还是远端终端的数据。其中,远端终端的标识可以是基站和中继终端用于识别远端终端的标识,例如本地ID。
S1302a:接入网设备向中继终端发送MAC PDU。
具体地,该接入网设备根据接入网设备中存储的中继终端的上下文信息,或者远端终端的上下文信息中获知该远端终端的中继是哪个终端,向该远端终端对应的中继终端发送该MAC PDU。
S1303a:中继终端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MAC PDU,并从MAC CE中获取远端终端的标识。
S1304a:中继终端将MAC PDU发送给远端终端的标识所属的远端终端。
图13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中继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13b,该方法包括:
S1301b:远端终端生成MAC PDU。
其中,该MAC PDU携带发送给基站的SRB0数据。例如,发给基站的RRC连接请求消息。
S1302b:远端终端向中继终端发送MAC PDU。
S1303b:中继终端接收远端终端发送的MAC PDU,并从MAC CE中获取远端终端的标识。
S1304b:中继终端将MAC PDU采用远端终端的标识对应的中继承载发送给接入网设备。
在图13a和图13b所示实施例中,由于SRB0没有对应的PDCP协议实体和真正的RLC实体,因此,将SRB0的数据的适配功能放在MAC层实现,即在MAC层区分中继终端的数据和远端终端的数据,或者区分不同远端终端的数据。
图15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中继通信装置的框图。该中继通信装置可以通过专用硬件电路,或者,软硬件的结合实现成为中继终端的全部或一部分。该中继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单元1501和配置单元1502。其中,接收单元1501用于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配置单元1502用于根据接收单元1501接收到的第一消息,为第一承载配置适配层逻辑实体。
可选地,该第一消息可以为RRC连接重配置消息、RRC连接建立消息、基站发送给中继终端的其他授权消息等。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承载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承载标识和适配功能配置信息。
进一步地,配置单元1502用于当中继终端的已有承载中不存在第一承载时,建立第一承载,并按照适配功能配置信息为第一承载建立适配层逻辑实体,或者,配置单元1502用于当中继终端的已有承载中存在第一承载时,按照适配功能配置信息配置第一承载的适配层逻辑实体。
更进一步地,当中继终端的已有承载中存在第一承载时,配置单元1502具体用于为第一承载建立适配层逻辑实体;或者,重新配置第一承载的适配层逻辑实体;或者,释放第一承载的适配层逻辑实体。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承载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承载标识和承载释放指示信息。
相应地,配置单元1502用于释放第一承载的资源,第一承载的资源包括适配层逻辑实体。
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承载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承载标识和承载类型,承载类型为中继承载或普通承载,中继承载用于传输远端终端的数据或者用于传输远端终端和中继终端的数据,普通承载用于传输中继终端的数据。
在该实施方式中,配置单元1502用于当中继终端的已有承载中不存在第一承载且承载类型为中继承载时,按照承载类型建立第一承载并为第一承载建立适配层逻辑实体;或者,配置单元1502用于当中继终端的已有承载中存在第一承载时,按照承载类型配置第一承载的适配层逻辑实体。
更进一步地,配置单元1502具体用于当已有承载中的第一承载为普通承载且承载类型为中继承载时,为第一承载建立适配层逻辑实体;或者,当已有承载中的第一承载为中继承载且承载类型为普通承载时,释放第一承载的适配层逻辑实体。
可选地,适配层逻辑实体为适配协议实体或PDCP协议实体的适配功能。
当适配层逻辑实体为PDCP协议实体的适配功能时,适配功能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用于指示中继终端打开或关闭PDCP协议实体的适配功能的指示信息。
相关细节可结合参考图6-图12的方法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配置单元1502可以由处理器实现或者,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来实现,上述接收单元1501可以由接收机Rx实现,或者处理器配合接收机来实现。
图16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中继通信装置的框图。该中继通信装置可以通过专用硬件电路,或者,软硬件的结合实现成为接入网设备的全部或一部分。该中继通信装置包括:确定单元1601和发送单元1602。其中,确定单元1601用于确定第一承载的配置信息。发送单元1602用于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确定单元1601确定的第一承载的配置信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承载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承载标识和承载类型,承载类型为中继承载或普通承载,中继承载用于传输远端终端的数据或者用于传输远端终端和中继终端的数据,普通承载用于传输中继终端的数据。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承载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承载标识和适配功能配置信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承载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承载标识和承载释放指示信息。
可选地,适配功能配置信息包括远端终端的标识和远端终端的承载标识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适配层逻辑实体为适配协议实体或PDCP协议实体的适配功能。
当适配层逻辑实体为PDCP协议实体的适配功能时,适配功能配置信息还包括用于指示中继终端打开或关闭PDCP协议实体的适配功能的指示信息。
相关细节可结合参考图6-图12的方法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确定单元1601可以由处理器实现或者,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来实现,上述发送单元1602可以由发射机实现,或者处理器配合发射机来实现。
图17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中继通信装置的框图。该中继通信装置可以通过专用硬件电路,或者,软硬件的结合实现成为中继终端的全部或一部分。该中继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单元1701、获取单元1702和发送单元1703。其中,接收单元用于接收MAC PDU,MAC PDU中包括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控制元素MAC CE,MAC CE包括远端终端的标识,MAC PDU携带远端终端的信令承载SRB0的数据;获取单元1702用于从接收单元1701接收到的MACPDU的MAC CE中获取远端终端的标识;发送单元1703用于发送接收单元1701接收到的MACPDU。
相关细节可结合参考图13a、图13b和图14的方法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获取单元1702可以由处理器实现或者,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来实现,上述接收单元1701可以由接收机实现,或者处理器配合接收机来实现,上述发送单元1703可以由发射机实现,或者处理器配合发射机来实现。
图18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中继通信装置的框图。该中继通信装置可以通过专用硬件电路,或者,软硬件的结合实现成为接入网设备或者远端终端的全部或一部分。该中继通信装置包括:生成单元1801和发送单元1802。其中,生成单元1801用于生成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AC PDU,MAC PDU中包括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控制元素MAC CE,MACCE包括远端终端的标识,MAC PDU携带远端终端的信令承载SRB0的数据;发送单元1802用于向中继终端发送生成单元1801生成的MAC PDU。
其中,远端终端的标识为接入网设备和中继终端之间用于识别远端终端的标识,例如本地标识。
相关细节可结合参考图13a、图13b和图14的方法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生成单元1801可以由处理器实现或者,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来实现,上述发送单元1802可以由发射机实现,或者处理器配合发射机来实现。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应用在移动通信系统设备中,例如前述接入网设备或终端。该通信芯片包括:处理器1910、存储器1920和通信接口1930。处理器1910通过总线分别与存储器1920和通信接口1930相连。
通信接口1930用于与实现其它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
处理器1910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核心。处理器1910通过运行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模块。
可选地,存储器1920可存储操作系统1922、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模块1924。可选地,应用程序模块1924包括:接收模块1924a、处理模块1924b和发送模块1924c。其中,接收模块1924a用于实现有关接收的步骤;处理模块1924b用于实现有关计算或处理的步骤;发送模块1924c用于实现有关发送的步骤。
此外,存储器1920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SRAM,EEPROM,EPROM,PROM,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9中所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上述通信芯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中继通信方法,用于中继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从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中继承载的配置信息,所述中继承载为所述中继终端和所述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承载;
根据所述第一消息,为所述中继承载配置适配层逻辑实体,所述适配层逻辑实体用于区分所述中继终端和远端终端的数据,或者用于区分不同远端终端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承载的配置信息包括中继承载标识和适配功能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消息,为所述中继承载配置适配层逻辑实体,包括:
若所述中继终端的已有承载中不存在所述中继承载,则所述中继终端建立所述中继承载,并按照所述适配功能配置信息为所述中继承载建立适配层逻辑实体;或者,
若所述中继终端的已有承载中存在所述中继承载,则所述中继终端按照所述适配功能配置信息配置所述中继承载的适配层逻辑实体。
4.一种中继通信方法,用于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中继承载的配置信息,所述中继承载为所述接入网设备和中继终端之间的承载;
向所述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中继承载的配置信息,所述中继承载的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终端为中继承载配置适配层逻辑实体,所述适配层逻辑实体用于区分中继终端和远端终端的数据,或者不同远端终端的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承载的配置信息包括中继承载标识和承载类型,所述承载类型为中继承载或普通承载,所述中继承载用于传输远端终端的数据或者用于传输远端终端和中继终端的数据,所述普通承载用于传输所述中继终端的数据;或者,所述中继承载的配置信息包括中继承载标识和适配功能配置信息;或者,所述中继承载的配置信息包括中继承载标识和承载释放指示信息。
6.一种中继通信装置,用于中继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通信接口;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实现:
从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中继承载的配置信息,所述中继承载为所述中继终端和所述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承载;
根据所述第一消息,为所述中继承载配置适配层逻辑实体,所述适配层逻辑实体用于区分所述中继终端和远端终端的数据,或者用于区分不同远端终端的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承载的配置信息包括中继承载标识和适配功能配置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实现所述中继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消息,为所述中继承载配置适配层逻辑实体时,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实现:
若所述中继终端的已有承载中不存在所述中继承载,则所述中继终端建立所述中继承载,并按照所述适配功能配置信息为所述中继承载建立适配层逻辑实体;或者,
若所述中继终端的已有承载中存在所述中继承载,则所述中继终端按照所述适配功能配置信息配置所述中继承载的适配层逻辑实体。
9.一种中继通信装置,用于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通信接口;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实现:
确定中继承载的配置信息,所述中继承载为所述接入网设备和中继终端之间的承载;
向所述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中继承载的配置信息,所述中继承载的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终端为中继承载配置适配层逻辑实体,所述适配层逻辑实体用于区分中继终端和远端终端的数据,或者不同远端终端的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承载的配置信息包括中继承载标识和承载类型,所述承载类型为中继承载或普通承载,所述中继承载用于传输远端终端的数据或者用于传输远端终端和中继终端的数据,所述普通承载用于传输所述中继终端的数据;或者,所述中继承载的配置信息包括中继承载标识和适配功能配置信息;或者,所述中继承载的配置信息包括中继承载标识和承载释放指示信息。
1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13.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CN202111484912.7A 2017-03-31 2017-03-31 中继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Pending CN1145015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84912.7A CN114501579A (zh) 2017-03-31 2017-03-31 中继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80085180.XA CN110326359B (zh) 2017-03-31 2017-03-31 中继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PCT/CN2017/079116 WO2018176416A1 (zh) 2017-03-31 2017-03-31 中继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CN202111484912.7A CN114501579A (zh) 2017-03-31 2017-03-31 中继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5180.XA Division CN110326359B (zh) 2017-03-31 2017-03-31 中继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01579A true CN114501579A (zh) 2022-05-13

Family

ID=6367406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84912.7A Pending CN114501579A (zh) 2017-03-31 2017-03-31 中继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CN201780085180.XA Active CN110326359B (zh) 2017-03-31 2017-03-31 中继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5180.XA Active CN110326359B (zh) 2017-03-31 2017-03-31 中继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11229067B2 (zh)
EP (1) EP3598840B1 (zh)
JP (1) JP6884879B2 (zh)
KR (1) KR102305715B1 (zh)
CN (2) CN114501579A (zh)
AU (1) AU2017406570B9 (zh)
BR (1) BR112019020398A2 (zh)
WO (1) WO20181764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2449B (zh) 2017-12-27 2021-05-2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通过无线回程网络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WO2019194737A1 (en) 2018-04-05 2019-10-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daptation layer setup and configuration in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ed networks
EP4021138A4 (en) * 2019-08-22 2023-08-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OPERATION OF A RELAY USER DEVICE FOR A REMOTE USER DEVICE
CN114430933B (zh) 2019-10-04 2023-11-0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在端对端多跳副链路无线电通信中执行数据分组的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4762366B (zh) * 2019-11-29 2023-09-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6232408A (zh) * 2020-02-24 2023-06-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中继方法、路由表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97799B (zh) * 2020-04-08 2022-09-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协议架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543367B (zh) * 2020-04-20 2024-04-0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73422B (zh) * 2020-04-28 2023-10-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远端终端的连接管理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US20210352767A1 (en) * 2020-05-11 2021-1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lay adaptation protocol layer configuration
CN113873586A (zh) * 2020-06-30 2021-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路径切换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630389A (zh) * 2020-12-14 2022-06-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远端终端业务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190502A (zh) * 2021-04-02 2022-10-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式确定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WO2022222048A1 (zh) * 2021-04-20 2022-10-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及通信系统
WO2024016173A1 (zh) * 2022-07-19 2024-01-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中继承载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60242A1 (en) * 2022-09-23 2024-03-28 Nec Corporatio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6411B (zh) 2009-09-18 2014-07-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mac pdu的发送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2724666B (zh) * 2011-03-31 2015-07-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终端数据中继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30016649A1 (en) * 2011-07-12 2013-0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design for user equipment relays
EP2723143A1 (en) * 2012-10-19 2014-04-23 NEC Corporation Enhanced RRC signaling messages
CN104869666B (zh) * 2015-04-10 2019-05-2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数据无线承载配置方法、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5657838B (zh) * 2015-04-30 2019-12-1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中转传输方法、系统和具备中继功能的ue
CN105657865B (zh) * 2015-04-30 2019-10-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中转传输方法、系统和具备中继功能的ue
CN106304398B (zh) 2015-05-15 2021-08-27 夏普株式会社 用于重配置数据承载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8029148B (zh) * 2015-07-23 2022-04-01 苹果公司 移动性中继方法和装置
US10959240B2 (en) * 2016-04-15 2021-03-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viding quality-of-ser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1564268B2 (en) * 2016-09-30 2023-01-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dio resource control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EP3520482B1 (en) * 2016-09-30 2021-11-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andover to avoid delays in relaying data between a first and a second user equipment
WO2018128505A1 (ko) * 2017-01-06 2018-07-12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릴레이를 통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484517B2 (en) * 2017-02-10 2019-1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Quality of service support for layer 2 based device-to-device relay
US20200077253A1 (en) * 2017-03-10 2020-03-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using rela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9020398A2 (pt) 2020-04-22
JP2020512777A (ja) 2020-04-23
CN110326359A (zh) 2019-10-11
AU2017406570A1 (en) 2019-11-14
US20200022194A1 (en) 2020-01-16
KR20190133239A (ko) 2019-12-02
KR102305715B1 (ko) 2021-09-27
US20220225437A1 (en) 2022-07-14
EP3598840B1 (en) 2023-05-10
US11229067B2 (en) 2022-01-18
EP3598840A1 (en) 2020-01-22
AU2017406570B9 (en) 2021-05-13
AU2017406570B2 (en) 2021-04-29
US11770865B2 (en) 2023-09-26
JP6884879B2 (ja) 2021-06-09
CN110326359B (zh) 2021-12-14
EP3598840A4 (en) 2020-01-22
WO2018176416A1 (zh) 2018-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26359B (zh) 中继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169118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服务质量(QoS)流发送UL分组的方法及装置
US2021012699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Data Packet, and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System
CN110771253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11345064B (zh) 终端装置以及方法
CN107231826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无线配置方法、相关设备及基站
CN111357322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方法
CN110771256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10741720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11567134B (zh) 终端装置、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WO2018170747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8781403B (zh) 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空口配置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CN112492578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12913271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方法
WO2018145292A1 (zh)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587607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方法
CN111527789B (zh) 终端装置、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EP3836725A1 (en)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method
CN112913322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方法
WO2019131962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15553054A (zh) 分组重新路由
CN112956228A (zh) 终端装置以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