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93213A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碳排放数据采集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碳排放数据采集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93213A
CN114493213A CN202210052951.8A CN202210052951A CN114493213A CN 114493213 A CN114493213 A CN 114493213A CN 202210052951 A CN202210052951 A CN 202210052951A CN 114493213 A CN114493213 A CN 1144932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ission
data
carbon
project
carbon e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529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绍康
汤鹏
王志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Qik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Qik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Qik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Qik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5295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932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93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932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5Needs-based resource requirements planning or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4Trading; Exchange, e.g. stocks, commodities, derivatives or currency excha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4Greenhouse gas [GHG] management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4Greenhouse gas [GHG] management systems
    • Y02P90/845Inventory and reporting systems for greenhouse gases [GH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Fina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排放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碳排放数据采集处理方法,为了对碳排放实现管控,需要先了解碳排放的数据,以制定相应的策略来控制碳排放,在目前还不具备完整的方案去控制碳的合理排放,使得碳排放控制在制定的合理的范围内。包括碳排放配额、建立交易平台、平台架构设计、平台的数据采集、碳排放数据管理、项目设计、碳排放轨迹跟踪和减排量验证,本发明通过对碳排放实现配额,并建立交易平台,对碳排放实现可控,并对平台进行设计,使得使用方便,还能对相关的项目进行设计,能对数据进行采集,并进行监测和管理,还能对相关项目进行设计,对碳排放的轨迹进行追踪,并能验证成果,实现了对碳排放的数据采集和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碳排放数据采集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排放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碳排放数据采集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而碳中和是指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为了对碳排放实现管控,需要先了解碳排放的数据,以制定相应的策略来控制碳排放,在目前的社会情况下,还不具备完整的方案去控制碳的合理排放,使得碳排放控制在制定的合理的范围内。
针对这种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碳排放数据采集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碳排放数据采集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碳排放数据采集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碳排放配额:在一定的区域内,将该控排目标转化为碳排放配额并分配给企业,若企业实碳排放量小于政府分配的配额,则企业可以通过交易多余碳配额,来实现碳配额在不同企业的合理分配,能够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奖励低排放企业,促进低碳投资,对发展较好的企业,给予其一些履约的灵活性,使其得以较低成本履行义务,另一方面,对发展不好的企业,协助发展较好的能够利用减排成本低的优势从发展较好的获得资金和技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减少总的减排成本;
S2、建立交易平台:建立区块链+碳排放权项目核证平台,实现将碳资产形成过程持续性动态化穿透,进而将碳资产数字化、标准化核证,打包出符合各行业以及各方法学的标准化碳交易产品,建立起成体系标准化的国家级碳排放核定标准,同时打通国内碳交易市场,并使该标准成为在国内各交易所交易通用的基本交易依据,完成碳交易;
S3、平台架构设计:平台为支撑强制减排及资源减排行业核算指南、行业方法学的多样性,数据采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按照需要动态获取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整个平台分为四层,包括Iaas基础插件、区块链基础设施、PaaS基础设施和SAAS应用设施;
S4、平台的数据采集:开发发电机组碳排放监测管理系统以完成一定的功能目标,还能及时、有效地获得发电机组碳排放数据,提高碳排放数据的可靠性,而且可以为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在线计算提供技术支撑,有助于提高碳排放数据的时效性,同时可以协助碳排放企业自出出具项目设计报告及监测报告,减少了由外部机构提供相关报告的财务成本及沟通成本;
S5、碳排放数据管理:主要用于给集团下的碳排放企业管理碳排放过程中的参与碳排放核算的生产数据,碳排放企业对于碳排放数据的管理是逐步展开的,按照成立数据监测小组、数据监测程序、碳排放数据采集和采集数据核验等流程对碳排放数据进行管理;
S6、项目设计:对相关的项目进行设计,包括项目信息维护、方法学选用、项目边界、基准线识别、额外性分析、减排量计算和监测计划;
S7、碳排放轨迹跟踪:主要追踪减排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活动轨迹,并依据国际国内碳核算标准进行碳排放的科学计算,包括轨迹分析、实时碳核算功能、活动轨迹追踪和生产数据监测;
S8、减排量验证:在进行碳排放数据核算与报告工作之前,碳排放负责人应首先进行报告年份确定、企业组织边界识别、二氧化碳排放活动识别、排放单位及重点排放设施识别等工作,在上述工作完成后,进行数据核算和报告,具体功能为:项目信息概况、监测方案陈述、碳排放量计算、数据处理、监测预警和监测报告。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在所述步骤S1中,初始碳配额分配方式主要有拍卖、免费发放和定价出售三种。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在所述步骤S2中,
利用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将原有碳排放或碳减排基础数据实时抓取上链,并交叉验真,基于动态、真实、客观的基础数据,高效生成可交易的标准碳资产产品,帮助地方碳交易市场互信互联,增加碳交易市场规模与活跃度;整合并归纳不同行业的碳资产审定与核证方式,平台提供的标准化采集与核证流程,帮助三方核证机构降低核证成本,提高核证效率,平台将碳排放核算方法学转化为可自动执行的程序;通过平台整合的数据采集接口,使排放/减排企业的数据上链存证,帮助核查机构简化环节,降低监管建设成本,核证机构能够实时对各项目方的生产要素、生产过程、生产结果进行动态持续监控与链上数据查证。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在所述步骤S3中,
IaaS基础插件以服务的模式提供虚拟硬件资源,主要是将基础设施资源(计算、存储、网络带宽等)进行虚拟化和池化管理,便于实现资源的动态分配、再分配和回收;
区块链基础设施基于超级账本打造,专注于为企业级区块链部署开发一整套框架、工具和程序库;
PaaS层主要提供应用开发、测试和运行的平台,用户可以基于该平台,进行应用的快速开发、测试和部署运行,它依托于云计算基础架构,把基础架构资源变成平台环境提供给用户和应用,为业务系统提供软件开发和测试环境,同时可以将各业务系统功能纳入微服务开发体系中,有效地复用和编排组织部的应用服务构件,以便按需组织这些服务构件;
SaaS软件即服务,平台应用层为进驻客户提供多租户服务模式,租户实现了应用隔离、存储隔离、数据隔离、账本隔离、网络隔离。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在所述步骤S4中,功能目标包括:
运营分析:集团下全部企业的碳排放数据可视化图表分析,包括各企业/各项目碳资产数据分析、能耗分析、碳排放数据预警等;
项目设计:协助企业自主完成项目设计,包括减排项目组的创建、减排工艺说明、适用方法学选择及项目边界确定、减排监测计划制定等;
碳轨迹追踪:追踪CCER减排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活动轨迹,根据国际国内碳核算标准进行碳排放的科学计算,并对碳排放数据进行多维可视化分析;
方法学管理:维护集团下各项目适用的方法学、明确各个方法学下的碳排放计算规则、监测参数、基准线、减排工艺等;
碳盘查:集团下属各企业碳排放数据的采集与交叉验证,采集方式支持手动录入、系统集成、设备自动采集等,支持对采集数据进行差异化的数据校验规则,实现数据的自动验证,并通过预设的报警规则,实现数据超阈值提醒和数据校验报警,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减少数据采集误差;
碳排放预警:对于企业碳排放情况进行综合的评判和分析,分级设定限值,对超标情况,通过“自动对表”方式,予以分级预警提示,并记录、报告预警;
碳资产:集团下各企业的碳资产可视化分析,包括但不限于碳资产的统计及交易分析,碳资产价格预测,碳资产价值估值等;
系统集成:包括集团层面的层级管理、机构管理、用户管理、CCER工作组管理以及碳减排项目流程管理等。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在所述步骤S5中,
成立数据监测小组:为了确保对二氧化碳排放相关信息进行真实和准确,碳排放企业需要建立内部排放数据监测管理体系,包括建立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规章制度,明确碳排放数据管理的负责人、工作组成员、工作流程和内容和时间节点等,指定专职人员负责企业碳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
数据监测程序:建立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单元、碳排放监测设备一览表,建立监测设备与监测参数之间的关系;
碳排放数据采集:碳资产监测平台支持支持手动录入、系统集成两种方式来采集生产数据,每个碳排放企业上报预定格式的报表文件,系统对所述报表文件进行分析,并提取得到所述企业的生产数据,所述预定格式为按照生产数据的提取规则设定的格式;
采集数据核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监测与记录是进行排放核算及核查的基础,只有对排放数据进行准确的监测与记录才能确保排放量计算的准确无误,避免因为数据监测或记录错误给企业带来损失,系统自动对采集数据进行差异化的数据校验规则,实现数据的自动验证,并通过预设的报警规则,实现数据超阈值提醒和数据校验报警,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减少数据采集误差。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在所述步骤S6中,
项目信息维护:审定机构会在论证减排项目合理性时,考察项目运行概况、活动范围以及主营产品技术工艺,碳减排公司手工维护项目信息,包括项目企业基础信息、项目经营地址、项目活动目的、该项目的相关批复情况等,介绍项目使用的工艺流程、生产产品、电力并网情况、以及主要设备情况;
方法学选用:基于项目企业所采用的生产工艺,明确项目适用的方法学,同时阐述本项目的项目活动情景,在所选用的方法学规定的情景内;
项目边界:方法学模型明确了项目产生碳排放的活动类型以及计入及排除的碳排放源;项目边界功能,主要是引导碳排放企业根据模型界定的边界,确定本项目的实际排放边界,明确在项目活动中产生碳排放的活动类型,产生碳排放的节点,明确是用哪种监测设备来监测碳排放,明确每个节点实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类型;
基准线识别,在项目设计中,审定方需要项目方介绍在未上线减排项目时,项目现场会产生哪些碳排放情景,只有在明确基准线排放情景后,才能基于基准线排放与项目实际排放量之间的差值,核算项目的实际减排量,系统支持切换不同的方法学的基准线情景,引导项目企业碳资产项目组成员,根据实际业务情景,填写项目适用的基准线情景;
额外性分析:额外性论证依据系统维护的方法学模型、其他分析工具模型从减排机制产生的效益、项目的投资可行性等维度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减排量计算:由于同一套生产数据,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最终计算出来的碳排放数据存在较大的差距,为了保证碳排放利益最大化,增加集团公司整体收益,系统提供多种算法选择,选择最优的计算方法,系统对方法学模型中的公式做了颗粒度拆解,减排公式与业务情景一一做了映射,减排量计算模块,支持根据选择的项目活动边界以及基准线情景,自动匹配出与项目相符合的减排模型;
监测计划:监测计划主要是协助项目企业论证参与减排量计算的参数数据的合理性,监测方式符合方法学的要求并反映了计入期内的实际监测情况,设计具有可操作性,数据管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程序足以保证项目活动产生的减排量能事后报告并且是可核证的。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在所述步骤S7中,
轨迹分析:支持通过选取时间段、行业种类、排放种类等条件,获取不同类别的总排放量、排放强度、排放变幅等指标监测结果,以折线图、面积图、饼形图和表格等形式进行显示,并将分别作出总排放、排放对比、单位产品排放等结果分析;
实时碳核算功能:采用基于现场监测数据的生物质发电机组碳排放核算方法,在每个计算周期中自动从生产过程数据库抓取现场监测数据,通过数据预处理剔除其中的异常数据,然后汇总统计得到机组碳排放监测参数的日均值,实现发电机组碳排放的在线量化计算;
活动轨迹追踪:项目活动中各种碳排放数据的可视化分析;
生产数据监测:实时计算项目监测期,产生的供电/供热数据等,并对生产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供电/供热的碳排放、日均生产数据等,生产活动中的能耗数据可视化分析,包括生物质/化石燃料的能耗数据统计分析等。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在所述步骤S8中,监测方案陈述为明确参与减排量计算的事前参数数据,数据来源必须符合方法学模型要求,所有参与减排量计算的监测参数都已经被正确监测,同时明确监测程序、数据来源以及交叉验证的方式;碳排放量计算的数值有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基准线排放量、核算项目泄露、数据处理;监测预警包括碳排放预警和运行预警;监测报告是基于项目基础情况、监测方案陈述、减排放核算,系统支持自主出具检测报告,同时支持提报监测报告数据到第三方核证机构进行监测。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自动匹配项目泄漏情景以及对应项目泄漏计算公式,核算项目泄漏产生的碳排放量,根据碳排放和碳减排行为信息,确定对应的计量模型,系统自动搜寻对应的计量模型,并应用计量模型计量得到对应的碳排放或碳减排数据,示例性的,计量模式是一种后台独立运行的公式运算算法,主要用途是将不同类型的碳排放或碳减排行为信息计量为一种直观可读的碳排放或碳减排量数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对碳排放实现配额,并建立交易平台,对碳排放实现可控,并对平台进行设计,使得使用方便,还能对相关的项目进行设计,能对数据进行采集,并进行监测和管理,还能对相关项目进行设计,对碳排放的轨迹进行追踪,并能验证成果,实现了对碳排放的数据采集和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如下: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碳排放数据采集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碳排放配额:在一定的区域内,将该控排目标转化为碳排放配额并分配给企业,若企业实碳排放量小于政府分配的配额,则企业可以通过交易多余碳配额,来实现碳配额在不同企业的合理分配,能够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奖励低排放企业,促进低碳投资,对发展较好的企业,给予其一些履约的灵活性,使其得以较低成本履行义务,另一方面,对发展不好的企业,协助发展较好的能够利用减排成本低的优势从发展较好的获得资金和技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减少总的减排成本;
S2、建立交易平台:建立区块链+碳排放权项目核证平台,实现将碳资产形成过程持续性动态化穿透,进而将碳资产数字化、标准化核证,打包出符合各行业以及各方法学的标准化碳交易产品,建立起成体系标准化的国家级碳排放核定标准,同时打通国内碳交易市场,并使该标准成为在国内各交易所交易通用的基本交易依据,完成碳交易;
S3、平台架构设计:平台为支撑强制减排及资源减排行业核算指南、行业方法学的多样性,数据采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按照需要动态获取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整个平台分为四层,包括Iaas基础插件、区块链基础设施、PaaS基础设施和SAAS应用设施;
S4、平台的数据采集:开发发电机组碳排放监测管理系统以完成一定的功能目标,还能及时、有效地获得发电机组碳排放数据,提高碳排放数据的可靠性,而且可以为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在线计算提供技术支撑,有助于提高碳排放数据的时效性,同时可以协助碳排放企业自出出具项目设计报告及监测报告,减少了由外部机构提供相关报告的财务成本及沟通成本;
S5、碳排放数据管理:主要用于给集团下的碳排放企业管理碳排放过程中的参与碳排放核算的生产数据,碳排放企业对于碳排放数据的管理是逐步展开的,按照成立数据监测小组、数据监测程序、碳排放数据采集和采集数据核验等流程对碳排放数据进行管理;
S6、项目设计:对相关的项目进行设计,包括项目信息维护、方法学选用、项目边界、基准线识别、额外性分析、减排量计算和监测计划;
S7、碳排放轨迹跟踪:主要追踪减排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活动轨迹,并依据国际国内碳核算标准进行碳排放的科学计算,包括轨迹分析、实时碳核算功能、活动轨迹追踪和生产数据监测;
S8、减排量验证:在进行碳排放数据核算与报告工作之前,碳排放负责人应首先进行报告年份确定、企业组织边界识别、二氧化碳排放活动识别、排放单位及重点排放设施识别等工作,在上述工作完成后,进行数据核算和报告,具体功能为:项目信息概况、监测方案陈述、碳排放量计算、数据处理、监测预警和监测报告。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1中,初始碳配额分配方式主要有拍卖、免费发放和定价出售三种。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2中,
利用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将原有碳排放或碳减排基础数据实时抓取上链,并交叉验真,基于动态、真实、客观的基础数据,高效生成可交易的标准碳资产产品,帮助地方碳交易市场互信互联,增加碳交易市场规模与活跃度;整合并归纳不同行业的碳资产审定与核证方式,平台提供的标准化采集与核证流程,帮助三方核证机构降低核证成本,提高核证效率,平台将碳排放核算方法学转化为可自动执行的程序;通过平台整合的数据采集接口,使排放/减排企业的数据上链存证,帮助核查机构简化环节,降低监管建设成本,核证机构能够实时对各项目方的生产要素、生产过程、生产结果进行动态持续监控与链上数据查证。
进一步地,在步骤S3中,
IaaS基础插件以服务的模式提供虚拟硬件资源,主要是将基础设施资源(计算、存储、网络带宽等)进行虚拟化和池化管理,便于实现资源的动态分配、再分配和回收;
区块链基础设施基于超级账本打造,专注于为企业级区块链部署开发一整套框架、工具和程序库;
PaaS层主要提供应用开发、测试和运行的平台,用户可以基于该平台,进行应用的快速开发、测试和部署运行,它依托于云计算基础架构,把基础架构资源变成平台环境提供给用户和应用,为业务系统提供软件开发和测试环境,同时可以将各业务系统功能纳入微服务开发体系中,有效地复用和编排组织部的应用服务构件,以便按需组织这些服务构件;
SaaS软件即服务,平台应用层为进驻客户提供多租户服务模式,租户实现了应用隔离、存储隔离、数据隔离、账本隔离、网络隔离。
进一步地,在步骤S4中,功能目标包括:
运营分析:集团下全部企业的碳排放数据可视化图表分析,包括各企业/各项目碳资产数据分析、能耗分析、碳排放数据预警等;
项目设计:协助企业自主完成项目设计,包括减排项目组的创建、减排工艺说明、适用方法学选择及项目边界确定、减排监测计划制定等;
碳轨迹追踪:追踪CCER减排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活动轨迹,根据国际国内碳核算标准进行碳排放的科学计算,并对碳排放数据进行多维可视化分析;
方法学管理:维护集团下各项目适用的方法学、明确各个方法学下的碳排放计算规则、监测参数、基准线、减排工艺等;
碳盘查:集团下属各企业碳排放数据的采集与交叉验证,采集方式支持手动录入、系统集成、设备自动采集等,支持对采集数据进行差异化的数据校验规则,实现数据的自动验证,并通过预设的报警规则,实现数据超阈值提醒和数据校验报警,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减少数据采集误差;
碳排放预警:对于企业碳排放情况进行综合的评判和分析,分级设定限值,对超标情况,通过“自动对表”方式,予以分级预警提示,并记录、报告预警;
碳资产:集团下各企业的碳资产可视化分析,包括但不限于碳资产的统计及交易分析,碳资产价格预测,碳资产价值估值等;
系统集成:包括集团层面的层级管理、机构管理、用户管理、CCER工作组管理以及碳减排项目流程管理等。
进一步地,在步骤S5中,
成立数据监测小组:为了确保对二氧化碳排放相关信息进行真实和准确,碳排放企业需要建立内部排放数据监测管理体系,包括建立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规章制度,明确碳排放数据管理的负责人、工作组成员、工作流程和内容和时间节点等,指定专职人员负责企业碳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
数据监测程序:建立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单元、碳排放监测设备一览表,建立监测设备与监测参数之间的关系;
碳排放数据采集:碳资产监测平台支持支持手动录入、系统集成两种方式来采集生产数据,每个碳排放企业上报预定格式的报表文件,系统对所述报表文件进行分析,并提取得到所述企业的生产数据,所述预定格式为按照生产数据的提取规则设定的格式;
采集数据核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监测与记录是进行排放核算及核查的基础,只有对排放数据进行准确的监测与记录才能确保排放量计算的准确无误,避免因为数据监测或记录错误给企业带来损失,系统自动对采集数据进行差异化的数据校验规则,实现数据的自动验证,并通过预设的报警规则,实现数据超阈值提醒和数据校验报警,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减少数据采集误差。
进一步地,在步骤S6中,
项目信息维护:审定机构会在论证减排项目合理性时,考察项目运行概况、活动范围以及主营产品技术工艺,碳减排公司手工维护项目信息,包括项目企业基础信息、项目经营地址、项目活动目的、该项目的相关批复情况等,介绍项目使用的工艺流程、生产产品、电力并网情况、以及主要设备情况;
方法学选用:基于项目企业所采用的生产工艺,明确项目适用的方法学,同时阐述本项目的项目活动情景,在所选用的方法学规定的情景内;
项目边界:方法学模型明确了项目产生碳排放的活动类型以及计入及排除的碳排放源;项目边界功能,主要是引导碳排放企业根据模型界定的边界,确定本项目的实际排放边界,明确在项目活动中产生碳排放的活动类型,产生碳排放的节点,明确是用哪种监测设备来监测碳排放,明确每个节点实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类型;
基准线识别,在项目设计中,审定方需要项目方介绍在未上线减排项目时,项目现场会产生哪些碳排放情景,只有在明确基准线排放情景后,才能基于基准线排放与项目实际排放量之间的差值,核算项目的实际减排量,系统支持切换不同的方法学的基准线情景,引导项目企业碳资产项目组成员,根据实际业务情景,填写项目适用的基准线情景;
额外性分析:额外性论证依据系统维护的方法学模型、其他分析工具模型从减排机制产生的效益、项目的投资可行性等维度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减排量计算:由于同一套生产数据,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最终计算出来的碳排放数据存在较大的差距,为了保证碳排放利益最大化,增加集团公司整体收益,系统提供多种算法选择,选择最优的计算方法,系统对方法学模型中的公式做了颗粒度拆解,减排公式与业务情景一一做了映射,减排量计算模块,支持根据选择的项目活动边界以及基准线情景,自动匹配出与项目相符合的减排模型;
监测计划:监测计划主要是协助项目企业论证参与减排量计算的参数数据的合理性,监测方式符合方法学的要求并反映了计入期内的实际监测情况,设计具有可操作性,数据管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程序足以保证项目活动产生的减排量能事后报告并且是可核证的。
进一步地,在步骤S7中,
轨迹分析:支持通过选取时间段、行业种类、排放种类等条件,获取不同类别的总排放量、排放强度、排放变幅等指标监测结果,以折线图、面积图、饼形图和表格等形式进行显示,并将分别作出总排放、排放对比、单位产品排放等结果分析;
实时碳核算功能:采用基于现场监测数据的生物质发电机组碳排放核算方法,在每个计算周期中自动从生产过程数据库抓取现场监测数据,通过数据预处理剔除其中的异常数据,然后汇总统计得到机组碳排放监测参数的日均值,实现发电机组碳排放的在线量化计算;
活动轨迹追踪:项目活动中各种碳排放数据的可视化分析;
生产数据监测:实时计算项目监测期,产生的供电/供热数据等,并对生产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供电/供热的碳排放、日均生产数据等,生产活动中的能耗数据可视化分析,包括生物质/化石燃料的能耗数据统计分析等。
进一步地,在步骤S8中,监测方案陈述为明确参与减排量计算的事前参数数据,数据来源必须符合方法学模型要求,所有参与减排量计算的监测参数都已经被正确监测,同时明确监测程序、数据来源以及交叉验证的方式;碳排放量计算的数值有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基准线排放量、核算项目泄露、数据处理;监测预警包括碳排放预警和运行预警;监测报告是基于项目基础情况、监测方案陈述、减排放核算,系统支持自主出具检测报告,同时支持提报监测报告数据到第三方核证机构进行监测。
进一步地,自动匹配项目泄漏情景以及对应项目泄漏计算公式,核算项目泄漏产生的碳排放量,根据碳排放和碳减排行为信息,确定对应的计量模型,系统自动搜寻对应的计量模型,并应用计量模型计量得到对应的碳排放或碳减排数据,示例性的,计量模式是一种后台独立运行的公式运算算法,主要用途是将不同类型的碳排放或碳减排行为信息计量为一种直观可读的碳排放或碳减排量数据。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碳排放数据采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碳排放配额:在一定的区域内,将该控排目标转化为碳排放配额并分配给企业,若企业实碳排放量小于政府分配的配额,则企业可以通过交易多余碳配额,来实现碳配额在不同企业的合理分配,能够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奖励低排放企业,促进低碳投资,对发展较好的企业,给予其一些履约的灵活性,使其得以较低成本履行义务,另一方面,对发展不好的企业,协助发展较好的能够利用减排成本低的优势从发展较好的获得资金和技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减少总的减排成本;
S2、建立交易平台:建立区块链+碳排放权项目核证平台,实现将碳资产形成过程持续性动态化穿透,进而将碳资产数字化、标准化核证,打包出符合各行业以及各方法学的标准化碳交易产品,建立起成体系标准化的国家级碳排放核定标准,同时打通国内碳交易市场,并使该标准成为在国内各交易所交易通用的基本交易依据,完成碳交易;
S3、平台架构设计:平台为支撑强制减排及资源减排行业核算指南、行业方法学的多样性,数据采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按照需要动态获取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整个平台分为四层,包括Iaas基础插件、区块链基础设施、PaaS基础设施和SAAS应用设施;
S4、平台的数据采集:开发发电机组碳排放监测管理系统以完成一定的功能目标,还能及时、有效地获得发电机组碳排放数据,提高碳排放数据的可靠性,而且可以为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在线计算提供技术支撑,有助于提高碳排放数据的时效性,同时可以协助碳排放企业自出具项目设计报告及监测报告,减少了由外部机构提供相关报告的财务成本及沟通成本;
S5、碳排放数据管理:主要用于给集团下的碳排放企业管理碳排放过程中的参与碳排放核算的生产数据,碳排放企业对于碳排放数据的管理是逐步展开的,按照成立数据监测小组、数据监测程序、碳排放数据采集和采集数据核验等流程对碳排放数据进行管理;
S6、项目设计:对相关的项目进行设计,包括项目信息维护、方法学选用、项目边界、基准线识别、额外性分析、减排量计算和监测计划;
S7、碳排放轨迹跟踪:主要追踪减排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活动轨迹,并依据国际国内碳核算标准进行碳排放的科学计算,包括轨迹分析、实时碳核算功能、活动轨迹追踪和生产数据监测;
S8、减排量验证:在进行碳排放数据核算与报告工作之前,碳排放负责人应首先进行报告年份确定、企业组织边界识别、二氧化碳排放活动识别、排放单位及重点排放设施识别等工作,在上述工作完成后,进行数据核算和报告,具体功能为:项目信息概况、监测方案陈述、碳排放量计算、数据处理、监测预警和监测报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碳排放数据采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初始碳配额分配方式主要有拍卖、免费发放和定价出售三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碳排放数据采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
利用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将原有碳排放或碳减排基础数据实时抓取上链,并交叉验真,基于动态、真实、客观的基础数据,高效生成可交易的标准碳资产产品,帮助地方碳交易市场互信互联,增加碳交易市场规模与活跃度;整合并归纳不同行业的碳资产审定与核证方式,平台提供的标准化采集与核证流程,帮助三方核证机构降低核证成本,提高核证效率,平台将碳排放核算方法学转化为可自动执行的程序;通过平台整合的数据采集接口,使排放/减排企业的数据上链存证,帮助核查机构简化环节,降低监管建设成本,核证机构能够实时对各项目方的生产要素、生产过程、生产结果进行动态持续监控与链上数据查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碳排放数据采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
IaaS基础插件以服务的模式提供虚拟硬件资源,主要是将基础设施资源(计算、存储、网络带宽等)进行虚拟化和池化管理,便于实现资源的动态分配、再分配和回收;
区块链基础设施基于超级账本打造,专注于为企业级区块链部署开发一整套框架、工具和程序库;
PaaS层主要提供应用开发、测试和运行的平台,用户可以基于该平台,进行应用的快速开发、测试和部署运行,它依托于云计算基础架构,把基础架构资源变成平台环境提供给用户和应用,为业务系统提供软件开发和测试环境,同时可以将各业务系统功能纳入微服务开发体系中,有效地复用和编排组织部的应用服务构件,以便按需组织这些服务构件;
SaaS软件即服务,平台应用层为进驻客户提供多租户服务模式,租户实现了应用隔离、存储隔离、数据隔离、账本隔离、网络隔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碳排放数据采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4中,功能目标包括:
运营分析:集团下全部企业的碳排放数据可视化图表分析,包括各企业/各项目碳资产数据分析、能耗分析、碳排放数据预警等;
项目设计:协助企业自主完成项目设计,包括减排项目组的创建、减排工艺说明、适用方法学选择及项目边界确定、减排监测计划制定等;
碳轨迹追踪:追踪CCER减排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活动轨迹,根据国际国内碳核算标准进行碳排放的科学计算,并对碳排放数据进行多维可视化分析;
方法学管理:维护集团下各项目适用的方法学、明确各个方法学下的碳排放计算规则、监测参数、基准线、减排工艺等;
碳盘查:集团下属各企业碳排放数据的采集与交叉验证,采集方式支持手动录入、系统集成、设备自动采集等,支持对采集数据进行差异化的数据校验规则,实现数据的自动验证,并通过预设的报警规则,实现数据超阈值提醒和数据校验报警,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减少数据采集误差;
碳排放预警:对于企业碳排放情况进行综合的评判和分析,分级设定限值,对超标情况,通过“自动对表”方式,予以分级预警提示,并记录、报告预警;
碳资产:集团下各企业的碳资产可视化分析,包括但不限于碳资产的统计及交易分析,碳资产价格预测,碳资产价值估值等;
系统集成:包括集团层面的层级管理、机构管理、用户管理、CCER工作组管理以及碳减排项目流程管理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碳排放数据采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5中,
成立数据监测小组:为了确保对二氧化碳排放相关信息进行真实和准确,碳排放企业需要建立内部排放数据监测管理体系,包括建立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规章制度,明确碳排放数据管理的负责人、工作组成员、工作流程和内容和时间节点等,指定专职人员负责企业碳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
数据监测程序:建立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单元、碳排放监测设备一览表,建立监测设备与监测参数之间的关系;
碳排放数据采集:碳资产监测平台支持支持手动录入、系统集成两种方式来采集生产数据,每个碳排放企业上报预定格式的报表文件,系统对所述报表文件进行分析,并提取得到所述企业的生产数据,所述预定格式为按照生产数据的提取规则设定的格式;
采集数据核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监测与记录是进行排放核算及核查的基础,只有对排放数据进行准确的监测与记录才能确保排放量计算的准确无误,避免因为数据监测或记录错误给企业带来损失,系统自动对采集数据进行差异化的数据校验规则,实现数据的自动验证,并通过预设的报警规则,实现数据超阈值提醒和数据校验报警,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减少数据采集误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碳排放数据采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6中,
项目信息维护:审定机构会在论证减排项目合理性时,考察项目运行概况、活动范围以及主营产品技术工艺,碳减排公司手工维护项目信息,包括项目企业基础信息、项目经营地址、项目活动目的、该项目的相关批复情况等,介绍项目使用的工艺流程、生产产品、电力并网情况、以及主要设备情况;
方法学选用:基于项目企业所采用的生产工艺,明确项目适用的方法学,同时阐述本项目的项目活动情景,在所选用的方法学规定的情景内;
项目边界:方法学模型明确了项目产生碳排放的活动类型以及计入及排除的碳排放源;项目边界功能,主要是引导碳排放企业根据模型界定的边界,确定本项目的实际排放边界,明确在项目活动中产生碳排放的活动类型,产生碳排放的节点,明确是用哪种监测设备来监测碳排放,明确每个节点实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类型;
基准线识别,在项目设计中,审定方需要项目方介绍在未上线减排项目时,项目现场会产生哪些碳排放情景,只有在明确基准线排放情景后,才能基于基准线排放与项目实际排放量之间的差值,核算项目的实际减排量,系统支持切换不同的方法学的基准线情景,引导项目企业碳资产项目组成员,根据实际业务情景,填写项目适用的基准线情景;
额外性分析:额外性论证依据系统维护的方法学模型、其他分析工具模型从减排机制产生的效益、项目的投资可行性等维度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减排量计算:由于同一套生产数据,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最终计算出来的碳排放数据存在较大的差距,为了保证碳排放利益最大化,增加集团公司整体收益,系统提供多种算法选择,选择最优的计算方法,系统对方法学模型中的公式做了颗粒度拆解,减排公式与业务情景一一做了映射,减排量计算模块,支持根据选择的项目活动边界以及基准线情景,自动匹配出与项目相符合的减排模型;
监测计划:监测计划主要是协助项目企业论证参与减排量计算的参数数据的合理性,监测方式符合方法学的要求并反映了计入期内的实际监测情况,设计具有可操作性,数据管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程序足以保证项目活动产生的减排量能事后报告并且是可核证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碳排放数据采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7中,
轨迹分析:支持通过选取时间段、行业种类、排放种类等条件,获取不同类别的总排放量、排放强度、排放变幅等指标监测结果,以折线图、面积图、饼形图和表格等形式进行显示,并将分别作出总排放、排放对比、单位产品排放等结果分析;
实时碳核算功能:采用基于现场监测数据的生物质发电机组碳排放核算方法,在每个计算周期中自动从生产过程数据库抓取现场监测数据,通过数据预处理剔除其中的异常数据,然后汇总统计得到机组碳排放监测参数的日均值,实现发电机组碳排放的在线量化计算;
活动轨迹追踪:项目活动中各种碳排放数据的可视化分析;
生产数据监测:实时计算项目监测期,产生的供电/供热数据等,并对生产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供电/供热的碳排放、日均生产数据等,生产活动中的能耗数据可视化分析,包括生物质/化石燃料的能耗数据统计分析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碳排放数据采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8中,监测方案陈述为明确参与减排量计算的事前参数数据,数据来源必须符合方法学模型要求,所有参与减排量计算的监测参数都已经被正确监测,同时明确监测程序、数据来源以及交叉验证的方式;碳排放量计算的数值有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基准线排放量、核算项目泄露、数据处理;监测预警包括碳排放预警和运行预警;监测报告是基于项目基础情况、监测方案陈述、减排放核算,系统支持自主出具检测报告,同时支持提报监测报告数据到第三方核证机构进行监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碳排放数据采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自动匹配项目泄漏情景以及对应项目泄漏计算公式,核算项目泄漏产生的碳排放量,根据碳排放和碳减排行为信息,确定对应的计量模型,系统自动搜寻对应的计量模型,并应用计量模型计量得到对应的碳排放或碳减排数据,示例性的,计量模式是一种后台独立运行的公式运算算法,主要用途是将不同类型的碳排放或碳减排行为信息计量为一种直观可读的碳排放或碳减排量数据。
CN202210052951.8A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碳排放数据采集处理方法 Pending CN1144932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52951.8A CN114493213A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碳排放数据采集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52951.8A CN114493213A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碳排放数据采集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93213A true CN114493213A (zh) 2022-05-13

Family

ID=81511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52951.8A Pending CN114493213A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碳排放数据采集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93213A (zh)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81940A (zh) * 2022-06-20 2022-07-22 武汉和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碳交易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4862280A (zh) * 2022-07-05 2022-08-05 北京英视睿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5310877A (zh) * 2022-10-11 2022-11-08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血缘分析的发电侧碳排放计量方法
CN115577963A (zh) * 2022-10-31 2023-01-06 临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施工过程碳排放预警及节能减碳方法与专用系统
CN115659120A (zh) * 2022-10-12 2023-01-31 湖南能源大数据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碳排放监测平台
CN115730793A (zh) * 2022-11-18 2023-03-03 管控环境技术(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N115984069A (zh) * 2022-12-30 2023-04-18 数字双碳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基于碳计量边缘一体机的碳排放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CN115994176A (zh) * 2023-03-23 2023-04-21 佛山市龙生光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碳排放分析及报告生成方法
CN116205739A (zh) * 2023-03-10 2023-06-02 万泽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碳资产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6228171A (zh) * 2023-05-08 2023-06-06 北京始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企业碳排放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6542430A (zh) * 2023-07-07 2023-08-04 红杉天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多维度水务碳排放量智能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6777483A (zh) * 2023-08-22 2023-09-19 中央财经大学 刻画上市公司碳减排规划与行为特质的三维立体画像系统
CN116933951A (zh) * 2023-09-19 2023-10-24 北京中电飞华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低碳园区碳排放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16957795A (zh) * 2023-07-07 2023-10-27 北京睿智聚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碳排放权交易的系统及交易方法
CN116974234A (zh) * 2023-09-22 2023-10-31 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烟台发电厂 一种火电厂碳资产的监测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7060596A (zh) * 2023-10-12 2023-11-14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张掖供电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碳排放电力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7408584A (zh) * 2023-12-07 2024-01-16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碳资产运营数据模型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474567A (zh) * 2023-12-27 2024-01-30 北京中认环宇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生成式模型和移动协同签名的碳足迹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7726053A (zh) * 2024-02-09 2024-03-19 广州市威士丹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于数字化平台系统的碳排放监测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81940A (zh) * 2022-06-20 2022-07-22 武汉和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碳交易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4862280A (zh) * 2022-07-05 2022-08-05 北京英视睿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5310877A (zh) * 2022-10-11 2022-11-08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血缘分析的发电侧碳排放计量方法
CN115310877B (zh) * 2022-10-11 2023-01-20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血缘分析的发电侧碳排放计量方法
CN115659120A (zh) * 2022-10-12 2023-01-31 湖南能源大数据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碳排放监测平台
CN115577963B (zh) * 2022-10-31 2023-07-04 临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施工过程碳排放预警及节能减碳方法与专用系统
CN115577963A (zh) * 2022-10-31 2023-01-06 临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施工过程碳排放预警及节能减碳方法与专用系统
CN115730793A (zh) * 2022-11-18 2023-03-03 管控环境技术(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N115730793B (zh) * 2022-11-18 2023-05-05 管控环境技术(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N115984069A (zh) * 2022-12-30 2023-04-18 数字双碳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基于碳计量边缘一体机的碳排放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CN115984069B (zh) * 2022-12-30 2023-09-05 数字双碳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基于碳计量边缘一体机的碳排放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CN116205739A (zh) * 2023-03-10 2023-06-02 万泽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碳资产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6205739B (zh) * 2023-03-10 2023-09-08 万泽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碳资产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5994176A (zh) * 2023-03-23 2023-04-21 佛山市龙生光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碳排放分析及报告生成方法
CN115994176B (zh) * 2023-03-23 2023-08-15 广州绿石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碳排放分析及报告生成方法
CN116228171A (zh) * 2023-05-08 2023-06-06 北京始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企业碳排放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6228171B (zh) * 2023-05-08 2023-07-21 北京始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企业碳排放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6542430A (zh) * 2023-07-07 2023-08-04 红杉天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多维度水务碳排放量智能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6542430B (zh) * 2023-07-07 2024-01-26 红杉天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多维度水务碳排放量智能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6957795A (zh) * 2023-07-07 2023-10-27 北京睿智聚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碳排放权交易的系统及交易方法
CN116777483A (zh) * 2023-08-22 2023-09-19 中央财经大学 刻画上市公司碳减排规划与行为特质的三维立体画像系统
CN116933951A (zh) * 2023-09-19 2023-10-24 北京中电飞华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低碳园区碳排放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16933951B (zh) * 2023-09-19 2023-12-08 北京中电飞华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低碳园区碳排放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16974234A (zh) * 2023-09-22 2023-10-31 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烟台发电厂 一种火电厂碳资产的监测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6974234B (zh) * 2023-09-22 2024-02-20 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烟台发电厂 一种火电厂碳资产的监测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7060596B (zh) * 2023-10-12 2024-01-12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张掖供电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碳排放电力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7060596A (zh) * 2023-10-12 2023-11-14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张掖供电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碳排放电力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7408584A (zh) * 2023-12-07 2024-01-16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碳资产运营数据模型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474567A (zh) * 2023-12-27 2024-01-30 北京中认环宇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生成式模型和移动协同签名的碳足迹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7474567B (zh) * 2023-12-27 2024-04-02 北京中认环宇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生成式模型和移动协同签名的碳足迹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7726053A (zh) * 2024-02-09 2024-03-19 广州市威士丹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于数字化平台系统的碳排放监测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93213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碳排放数据采集处理方法
CN111008197A (zh) 一种电力营销服务系统数据中台设计方法
CN111210108B (zh) 一种电力物资供应链的绩效管控模型
Ni et al. Blockchain-based BIM digital project management mechanism research
Perekrest et al. Principles of designing and functioning of the expert system of assessing the efficiency of introducing energy conservation measures
CN114254916A (zh) 具有电网业务特色的多维度供应商风险实时预警方法
CN107392736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282697A (zh) 一种设备类供应商差异化绩效确定方法和系统
CN112860973A (zh) 基于社交网络分析的组织健康评估方法
CN111401789A (zh)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施工智能监管系统
Chen et al. Automatic quality inspection system for discrete manufacturing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CN116894639A (zh) 一种物联网多信息融合计划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2949961A (zh) 一种大数据技术质量信息分析评价及电商化采购质量管控策略应用的方法
Zhou et al. The analytic supporting tools for business reengineering with system integration design
CN115953279A (zh)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碳排放管理系统及方法
Pan et al. Research on digital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model of engineering projects based on BIM and IPD
Li Evaluation and simulation of medical sports health equipment multimedia image based on information asymmetry theory.
CN112270619A (zh) 基于大数据的变电设备智能精益检修管理系统
RU98832U1 (ru)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аналитическая система для моделирования процессов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 развития малого бизнеса
Wu et al. Research on internet financial risk control based on deep learning algorithm
Xiang et al. Digital twin-driven service collaboration
Song et al.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Platform for Whole Process Engineering Consulting based on BIM Technology--Taking Urban Rail Transit Project as an Example
Song et al. Study on enterprise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system dynamic framework design based on TRIZ and BSC
Zadorozhnyi et al. Combination of Digital Twin Technology and FinOps in Management Accounting Modeling
Wielki et al. Evaluation of Healthcare Business Intelligence Using the Fuzzy TOPSIS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