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84122A - 多软管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软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84122A
CN114484122A CN202110526767.8A CN202110526767A CN114484122A CN 114484122 A CN114484122 A CN 114484122A CN 202110526767 A CN202110526767 A CN 202110526767A CN 114484122 A CN114484122 A CN 1144841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se
coupling end
flow opening
receptacle
nip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2676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赖因哈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operl GmbH
Original Assignee
Neoperl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operl GmbH filed Critical Neoperl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4484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841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11/00Hoses, i.e. flexible pipes
    • F16L11/22Multi-channel ho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9/00Joints or fittings for double-walled or multi-channel pipes or pipe assemblies
    • F16L39/02Joints or fittings for double-walled or multi-channel pipes or pipe assemblies for hos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C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0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2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 E03C1/04Water-basin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sh-basins or baths
    • E03C1/0403Connecting the supply lines to the tap bod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软管装置(1、1a),其具有外软管(2)、至少一个布置在外软管(2)中的内软管(3、3a)和至少一个联接端部(4、4a),外软管(2)和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3、3a)连接在所述联接端部上,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联接端部(4、4a)具有用于外软管(2)的通流开口(5、5b),在所述通流开口中布置有用于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3、3a)的容纳部(6、6a、6b),其中,所述容纳部在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3、3a)的少于一整个环周上包围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3、3a)。这具有的优点是,避免了在外侧上全面包夹内软管时造成的复杂造型。

Description

多软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软管装置,其具有外软管、至少一个布置在外软管中的内软管和至少一个联接端部,外软管和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连接在该联接端部上。
背景技术
在这种多软管装置中,例如将冷水和温水彼此分开地输送给混合水,或者将不同的水体、例如浓缩水输送到水通道中。已知这种例如由厨房接头拉出软管或其它软管装置构成的多软管装置。
这种多软管装置的制造经常与高的耗费相联系。此外,联接端部(在联接端部上联接有外软管和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由结构类型决定地使由外软管引导的液体可以通过的通流面变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简化开头所描述的多软管装置的制造。
该任务的在开头所述类型的软管装置中的解决方案尤其在于,多软管装置具有外软管、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外软管中的内软管和至少一个联接端部,所述外软管和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连接在所述联接端部上,所述至少一个联接端部具有用于外软管的通流开口,在所述通流开口中布置有用于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的容纳部,其中,该容纳部在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的少于一整个环周上包围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
这具有的优点是,避免了在外侧上全面包夹内软管时造成的复杂造型。由此可以更简单地制造联接端部。此外,需要更少的布置在外软管通流横截面中的材料。因此,提供了外软管的增大的通流开口。
在一种设计方案中规定,容纳部在多于一半的环周上包围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由此确保了,内软管能够牢固地锁定在容纳部中,这导致内软管相对于外软管和联接端部的稳定布置。
在另一设计方案中规定,通流开口和容纳部由彼此偏心地错开的钻孔形成。在此,容纳部的钻孔可以如此定位,使得其环周与通流开口的钻孔的环周相交。这是制造在少于一个完整环周上包围内软管的容纳部的一种特别简单的方式。
在另一设计方案中规定,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承载优选压接的软管接头,该软管接头尤其具有从内部扩张的压接套筒,该软管接头插入到容纳部中,其中,所述软管接头例如由黄铜或不锈钢制成。
通过将软管接头插入到容纳部中(软管接头优选由比软管本身更硬的材料制成),则能够进一步稳定软管和联接端部的相对布置。
在另一设计方案中规定,软管接头利用压配合保持在容纳部中,这导致软管接头在容纳部中的可靠保持,这可以在没有其它器件的情况下实现并且由此可以简单地实现。
在另一设计方案中规定,在软管接头上构造有优选地环绕的保持凸缘,该保持凸缘支撑在联接端部上。这具有的优点是,软管接头在联接端部上能以简单的方式在纵向方向上被锁定。
在另一设计方案中规定,在联接端部中构造有沉降部,软管接头或保持凸缘配合到该沉降部中,尤其,软管接头或保持凸缘填充沉降部的深度。这具有的优点是,软管接头在联接端部上同样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在横向方向上垂直于纵向方向锁定。此外,软管接头由此能够平面地插入到容纳部中,由此在容纳部或软管接头上产生平坦的密封面。
在另一设计方案中规定,联接端部具有平坦的端面,软管接头和/或所属的压接套筒和/或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伸出超过该端面。由此,布置在平坦的端面上的构件、例如平放的密封元件能够借助于相应的留空部或开口定向地安装在或者锁定在突出的软管接头和/或所属的压接套筒和/或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上。
在另一设计方案中规定,在自由的联接端部上安放有密封元件,该密封元件沿着整个环周包围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这样可以建立相对于外软管密封的与内软管的连接。
在另一设计方案中规定,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尤其所属的软管接头的外直径小于通流开口的内直径、尤其最大是该内直径的一半那么大。由此确保了,通流开口即使在安装内软管之后也具有与外软管连通的开口,该开口此外提供用于容纳至少一个另外的内软管的位置。
在另一设计方案中规定,在外软管中布置有至少两个内软管,所述内软管的相应的优选地同类构造的容纳部彼此间隔开地、尤其彼此相对地布置在通流开口上,和/或相应的软管接头彼此分开地或互相连接地、尤其一体式地构造。由此,能够将布置在外软管中的多个内软管在联接端部上分别单个地安装和去除。此外,多个内软管在没有附加的减小通流开口的器件的情况下与联接端部连接并且因此相对于彼此固定地布置。
在另一设计方案中规定,容纳部中的至少一个容纳部(互相连接的、尤其一体构造的软管接头插入到该至少一个容纳部中)包围小于相应的内软管的半个环周。
例如,可以为两个内软管分别设置一个容纳部。这两个容纳部能够彼此相对地布置在通流开口中。在此,互相连接的软管接头彼此支撑,使得在小于半个环周、例如小于四分之一环周上包围容纳部足以将内软管稳定地保持在容纳部中。因此,需要较少的用于容纳部的钻孔面。因而,通流开口可以被选择得较大。
在另一设计方案中规定,所述至少两个内软管在联接端部上的中心距离至少与通流开口的内直径一样大。这具有的优点是,在安装两个内软管之后,内软管覆盖通流开口的较少的面。
在另一设计方案中规定,外软管具有优选地波纹状的内层和/或优选地编织的外层。这样,提供了一种多软管装置,该多软管装置的外软管不仅可柔性弯曲而且稳健。
在另一设计方案中规定,将外软管与联接端部压接,由此确保将外软管简单且牢固地连接到联接端部上。
下面借助多个优选的实施例还要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附图说明
示出:
图1a和图1b分别以三维视图和俯视图示出第一多软管装置,
图2a和图2b分别以三维视图和俯视图示出带有密封元件的第一多软管装置,
图3a和图3b分别以分解图和局部透视图示出带有密封元件的多软管装置,
图4a和图4b分别以三维视图和分解图示出第二多软管装置,
图5a至图5e分别示出在第一多软管装置的制造过程期间的第一多软管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和图1b分别以三维视图和俯视图示出多软管装置1,其具有外软管2、两个布置在外软管中的内软管3和3a以及联接端部4。外软管2和内软管3、3a连接在联接端部4上。外软管2例如从外部或借助于拉铆技术与联接端部4压接。此外,联接端部4具有用于外软管2的通流开口5。两个容纳部6、6a布置在通流开口5内。容纳部6、6a同类地设计。容纳部6在少于一整个环周上包围内软管3。同样,容纳部6a在少于一整个环周上包围内软管3a。
通流开口5通过在联接端部4中的孔部沿着联接端部4的中轴线形成。两个容纳部6和6a通过孔部形成,所述孔部分别与通流开口5的孔部偏心地错开。在此,通流开口5的孔部的垂直于中轴线的横截面分别与容纳部6和6a的孔部的垂直于中轴线的横截面相交。这样,容纳部6和6a是不完整的或者说敞开的圆形。借助于容纳部6和6a的敞开的圆形形状,容纳部6和6a相应地在少于一个完整的环周上、尤其是如图所示在多于一半的环周上分别包围两个内软管3和3a(在此利用两个内软管的相应的软管接头7、7a)。由此确保了这两个内软管3和3a能够牢固地连接到联接端部4上,而这些内软管不会意外地从容纳部6和6a松开。在此,插上且压接的软管接头7、7a轴向地压入到容纳部6、6a中。备选地,内软管3或3a(在此例如具有带有7和7a的软管接头)可以径向向外地插入到、尤其压入到相应的容纳部6、6a中。
联接端部具有包围通流开口5的钻孔面或者通流开口的(钻孔)凸缘5a,所述钻孔面/(钻孔)凸缘至少部分地包围两个容纳部6和6a的孔部。所示的凸缘5a在少于一整个环周上包围孔部6和6a。因此,凸缘5a可以设计得比分别在孔部整个环周上包围孔部6和6a的凸缘更薄。由此不仅可以节省材料而且可以简化多软管装置1的制造。此外,可以增大通流开口5。
此外,两个内软管3和3a在联接端部上的中心距离至少与通流开口5的内直径一样大。在所示的示例中,两个内软管3和3a的中心距离刚好与通流开口5的内直径一样大。换句话说:用于容纳两个内软管3和3a的孔部的中心在此尤其分别在用于通流开口5的孔部边缘上彼此相对。在该布置中,可以提供用于固定容纳两个内软管3和3a的容纳部6和6a以及提供相对大的通流开口5。
内软管3包括或承载软管接头7,软管接头的开口容纳内软管3。内软管3a承载软管接头7a,该软管接头相应地同类地构造。内软管3与软管接头7借助于压接套筒8连接。压接套筒8布置在内软管3内部并且布置在软管接头7内部。通过压接套筒8的扩张,内软管3可以固定地与软管接头7连接。为此,压接套筒8由比软管接头7软的材料制成。软管接头7例如由硬质金属、黄铜或不锈钢制成。
软管接头7保持在容纳部6中。软管接头7例如能够借助于压配合而保持在容纳部6中。此外,软管接头7具有保持凸缘,该保持凸缘支撑在联接端部4上。在此,保持凸缘或整个软管接头7填充联接端部4内的留空部或沉降部。保持凸缘或软管接头7与凸缘5a平面地结束。换句话说,由软管接头7形成的开口和通流开口5处于一个平坦面内。再换种表达方式,联接端部具有平坦的端面。内软管3或者压接套筒8突出超过平坦的端面。备选地或补充地,软管接头7伸出超过钻孔面5a。
图2a和图2b示出图1a和图1b中的多软管装置1。相同的或类似的特征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在图2a和图2b中示出的多软管装置1包括密封元件9。密封元件9被设计成圆形。密封元件9的外直径大致等于联接端部4的净内直径。密封元件9具有多个开口,即用于两个内软管3和3a的各一个开口以及用于通流开口5的开口。用于内软管3和3a的密封元件9开口沿着整个环周包围内软管3和3a。用于内软管3和3a的密封元件9开口的内直径等于相应压接套筒8和8a的外直径,尤其等于伸出超过联接端部4平坦端面的压接套筒8和8a部分的外直径。
通过该联接端部4的平坦端面提供了平坦的密封面。由此改善了密封元件9的密封功能。用于内软管3和3a的密封元件9开口包围从联接端部4平坦端面伸出的压接套筒8、8a或内软管3和3a。这样,密封元件9相对于联接端部4的旋转位置被固定。
在图1a和图1b、图2a和图2b中,软管接头7和7a彼此分离地构造。备选地,两个软管接头7和7a能够互相连接或者一体地构造。换句话说,软管接头构件可以包括两个软管接头7和7a。这种软管接头构件可以同时装入两个容纳部6和6a中。这样,软管接头构件由两个容纳部6和6a支撑。换句话说,软管接头7除了容纳部6外也由软管接头7a支撑。由此,相应的容纳部6和6a可以设计成,使得容纳部分别在小于半个环周、例如分别在小于或等于四分之一环周上包围内软管3和3a,而不会妨碍软管接头7和7a的稳定性。再换句话说:容纳部6和6a可以分别包围内软管3和3a的小于180°、例如小于或等于90°的中心角。因此,通流开口5可以在同时确保软管接头7和7a牢固地保持在相应的容纳部6和6a中的情况下增大。
图3a和图3b示出图2a和图2b中的多软管装置1的分解图和局部透视图。相同的或类似的特征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4a和图4b分别示出类似于第一多软管装置1的多软管装置1a的第二实施例的三维视图和分解图。相同的或类似的特征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多软管装置1a包括外软管2和布置在外软管2中的两个内软管3和3a以及联接端部4a。联接端部4a具有用于外软管2的通流开口5b。用于两个内软管3和3a的容纳部6b布置在通流开口5b中。换句话说:这两个内软管3和3a布置在一个共同的容纳部6b中。该共同的容纳部6b在少于一个完整的环周上(在此例如利用一个共同的软管接头7b)包围两个内软管3和3a。这样,如已经在图1a和图1b、图2a和图2b、图3a和图3b中所示的实施例中那样,通流开口5b直接连接到两个内软管3和3a的容纳部6和6a或6b上。如图所示,共同的容纳部6b在超过一半的环周上分别包围两个内软管3和3a。换句话说:容纳部6a分别包围内软管3和3a的小于360°且大于180°的中心角。备选地,共同的容纳部6b可以分别在少于一半的环周上包围两个内软管3和3a。
多软管装置1a包括一体构造的软管接头构件7b,该软管接头构件包括两个软管接头。软管接头构件7b对应于两个一体连接的软管接头7和7a。软管接头构件7b的软管接头以与软管接头7和7a相同的方式分别与从内部扩张的压接套筒8、8a压接。软管接头构件7b与联接端部4a形成一个平坦的端面。如参照图1a和图1b、图2a和图2b、图3a和图3b所描述的,软管接头构件7b可以利用压配合被保持在容纳部6b中。软管接头构件7b搁置在联接端部4a的支撑凸肩10上。补充地或备选地,软管接头构件7b适配到联接端部4a的沉降部中和/或填充沉降部的深度。
压接套筒8或者内软管3和3a突出超过所述平坦的端面。同样示出的是密封元件9a。密封元件9a分别具有用于软管接头构件7b或内软管3和3a和通流开口5b的开口的开口,其中,用于内软管3和3a的密封元件9a开口又与突出的压接套筒8和8a相配合。
此外示出锁定元件11,所述锁定元件不仅接合到联接端部4a中的开口中而且接合到密封元件9a中的开口中或者填充所述开口。由此,圆形的密封元件9a相对于联接端部4a的位置或旋转位置可以被锁定。
图5a至图5e示出在图1a和图1b、图2a和图2b、图3a和图3b中所示的多软管装置1的制造过程。相同的或类似的特征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第一步骤(图5a)包括:将外软管2与联接端部4连接、尤其压接。尤其是,外套筒12可以与联接端部4的内套筒13压紧。外软管2布置在外套筒12和内套筒13之间。
因此,第一步骤包括:将外软管2安装到联接端部4上,其中,在外软管2中布置有两个内软管3、3a。尤其,第一步骤包括:将外软管2引入到联接端部4中。
第二步骤包括:借助压接套筒8、8a将所述内软管3和3a分别与软管接头7、7a压接。尤其,第二步骤包括(i):将内软管3和3a引入软管接头7和7a中(参见图5b),(ii)将压接套筒8和8a插入内软管3和3a以及插入软管接头7和7a中,并且(iii)扩张压接套筒8和8a,以将内软管3和3a分别与软管接头7、7a压接。因此得出了图5c的图示。
第三步骤(图5d)尤其包括:将内软管3和3a的软管接头7、7a压配合到联接端部4的相应容纳部6和6a中。
接着(图5e)可以推上螺纹套筒14。联接端部4也可以被构造用于其它的连接方式,例如插塞连接或卡口连接。
如图5a至图5e中所示,外软管2具有编织的外层。此外,外软管2具有波纹状的内层(未示出)。
在图1a至图5e中示出的两个实施例的共同之处在于,这两个内软管3和3a的外直径分别小于外软管2的净内直径,尤其是小于外软管2的净内直径的一半。这样,一个以上的内软管、在所示的示例中两个内软管在外软管2中就位。
附图标记列表
1 (第一)多软管装置,
1a (另外的)多软管装置,
2 外软管,
3 第一内软管,
3a第二内软管,
4第一联接端部,
4a第二联接端部,
5第一通流开口,
5a通流开口的凸缘,
5b第二通流开口,
6第一容纳部,
6a第二容纳部,
6b第三容纳部或共同的容纳部,
7第一软管接头,
7a第二软管接头,
7b软管接头(构件),
8第一压接套筒,
8a第二压接套筒,
9第一密封元件,
9a第二密封元件,
10联接端部的支撑凸肩,
11锁定元件,
12外套筒,
13内套筒,
14螺纹套筒,
15保持凸缘。

Claims (16)

1.多软管装置(1、1a),具有外软管(2)、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外软管(2)中的内软管(3、3a)和至少一个联接端部(4、4a),所述外软管(2)和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3、3a)连接在所述联接端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联接端部(4、4a)具有用于所述外软管(2)的通流开口(5、5b),在所述通流开口中布置有用于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3、3a)的容纳部(6、6a、6b),其中,所述容纳部在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3、3a)的少于一整个环周上包围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3、3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软管装置(1、1a),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6、6a、6b)在多于一半的环周上包围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3、3a)。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多软管装置(1、1a),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流开口(5)和所述容纳部(6、6a)通过彼此偏心错开的钻孔形成。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多软管装置(1、1a),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3、3a)承载优选压接的软管接头(7、7a、7b),尤其是所述软管接头具有从内部扩张的压接套筒(8、8a),所述软管接头插入到容纳部(6、6a)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软管装置(1、1a),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接头(7、7a、7b)由黄铜或不锈钢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4至5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多软管装置(1、1a),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接头(7、7a、7b)利用压配合而保持在所述容纳部(6、6a、6b)中。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多软管装置(1、1a),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软管接头(7、7a)上构造有优选环绕的保持凸缘(15),所述保持凸缘支撑在所述联接端部(4)上。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多软管装置(1、1a),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联接端部(4、4a)中构造有沉降部,所述软管接头(7、7a、7b)或所述保持凸缘配合到所述沉降部中,尤其是,所述软管接头(7、7a、7b)或所述保持凸缘(15)填充所述沉降部的深度。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多软管装置(1、1a),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端部(4、4a)具有平坦的端面,所述软管接头(7、7a、7b)和/或所属的压接套筒(8、8a)和/或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3、3a)伸出超过所述端面。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多软管装置(1、1a),其特征在于,在自由的联接端部(4、4a)上安放有密封元件(9、9a),所述密封元件沿着整个环周包围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3、3a)。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多软管装置(1、1a),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3、3a)、尤其所属的软管接头(7、7a、7b)的外直径小于所述通流开口(5、5b)的内直径、尤其是所述内直径的至多一半那么大。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多软管装置(1、1a),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软管(2)中布置有至少两个内软管(3、3a),所述至少两个内软管的相应的、优选同类构造的容纳部(6、6a)彼此间隔开地、尤其彼此对置地布置在所述通流开口(5)上,和/或相应的软管接头(7、7a、7b)彼此分开地或互相连接地、尤其一体地构造。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软管装置(1、1a),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6b)中的至少一个容纳部包围小于相应的内软管(3)的半个环周,互相连接的、尤其一体地构造的软管接头(7b)插入到所述至少一个容纳部中。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多软管装置(1、1a),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内软管(3、3a)在所述联接端部(4)上的中心距离至少与所述通流开口(5)的内直径一样大。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多软管装置(1、1a),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软管(2)具有优选波纹状的内层和/或优选编织的外层。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多软管装置(1、1a),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软管(2)与所述联接端部(4)压接。
CN202110526767.8A 2020-11-13 2021-05-14 多软管装置 Pending CN11448412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202020106539.4 2020-11-13
DE202020106539.4U DE202020106539U1 (de) 2020-11-13 2020-11-13 Multilume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84122A true CN114484122A (zh) 2022-05-13

Family

ID=78789983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39999.2U Active CN215215223U (zh) 2020-11-13 2021-05-14 多软管装置
CN202110526767.8A Pending CN114484122A (zh) 2020-11-13 2021-05-14 多软管装置
CN202180071388.2A Pending CN116529442A (zh) 2020-11-13 2021-11-11 多软管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39999.2U Active CN215215223U (zh) 2020-11-13 2021-05-14 多软管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71388.2A Pending CN116529442A (zh) 2020-11-13 2021-11-11 多软管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92723A1 (zh)
EP (1) EP4121679B1 (zh)
CN (3) CN215215223U (zh)
DE (1) DE202020106539U1 (zh)
ES (1) ES2974319T3 (zh)
PL (1) PL4121679T3 (zh)
WO (1) WO202210131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47078B1 (ko) * 2022-08-31 2023-06-22 홍기 주방용 원홀수전의 내부 케이싱과 냉온 혼합연결호수의 고정구조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51184B (zh) * 2023-09-20 2023-12-26 成都中科翼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轮机的测试管线密封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003377C2 (de) * 1980-01-31 1983-10-06 Gewerkschaft Eisenhuette Westfalia, 4670 Luenen Steckkupplung für Schlauchleitungsbündel
US5913336A (en) * 1997-07-17 1999-06-22 Ingram; Thomas L. Gasoline dispensing hose
DE10052669A1 (de) * 2000-10-24 2002-05-08 Hydac Technology Gmbh Steuerleitung für die Betätigung eines hydraulischen Türantriebes
DE102017101566B3 (de) * 2017-01-26 2018-06-28 Neoperl Gmbh Schlauchanschlussanordnung, Verwendung einer Schlauchanschlussanordnung und Sanitärarmatur
DE202019102837U1 (de) * 2019-05-20 2019-06-19 Neoperl Gmbh Schlauchanschluss für eine Schlauchleitung sowie Schlauchleitung mit einem Schlauchanschlus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47078B1 (ko) * 2022-08-31 2023-06-22 홍기 주방용 원홀수전의 내부 케이싱과 냉온 혼합연결호수의 고정구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92723A1 (en) 2023-12-07
PL4121679T3 (pl) 2024-06-17
CN215215223U (zh) 2021-12-17
DE202020106539U1 (de) 2022-02-17
EP4121679B1 (de) 2024-01-31
CN116529442A (zh) 2023-08-01
EP4121679A1 (de) 2023-01-25
ES2974319T3 (es) 2024-06-26
WO2022101319A1 (de) 2022-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62680B1 (ko) 급속 커넥터 커플링
CN215215223U (zh) 多软管装置
JP6917377B2 (ja) プラグコネクタソケット
US11088515B2 (en) Press fitting for electrical conduit
US11177616B2 (en) Electrical plug with a protective conductor contact and protective conductor connector element formed integrally therewith for grounding exterior parts
US20050121904A1 (en) Flexible connector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8042839B2 (en) Joining arrangement for connecting a pipe to a system
RU195324U1 (ru) Гнездовой штуцер соединения, позволяющий вставку штыревого штуцера с уменьшенной силой
JP2008505465A (ja) 接続構造及びコンタクトピン
US20110271515A1 (en) Two part coupling connected by a clip
JP2022106818A (ja) 管状要素への連結用継手、配管連結体、および管状要素への継手連結方法
US20040066039A1 (en) Mechanical tube to fitting connection
KR20190119066A (ko) 차량에 사용되는 플러그 어셈블리
US20160252201A1 (en) Quick-connect clip-on connector
JP2018511011A (ja) 管を接続するための差込み継手アセンブリ
US10969022B2 (en) Detachable tap having a spring element for fastening and prestressing
JP2008519424A (ja) 接続ピンと薄板製構成部材との間の電気的な接続のための装置
JP2003021287A (ja) スピゴット継手
CN101485051A (zh) 用于电连接器的紧固组件
CA2272016A1 (en) Conduit
US10648601B2 (en) Quick connect system for a fluid coupling
KR101788002B1 (ko) 파이프용 커플링
US20050200126A1 (en) Connecting device for fluid conduits
CN113074285A (zh) 一种软管连接组件和软管对接装置
KR101282642B1 (ko) 퀵 커넥터용 암부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