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75772A - 一种汽车应急转向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应急转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75772A
CN114475772A CN202011271527.XA CN202011271527A CN114475772A CN 114475772 A CN114475772 A CN 114475772A CN 202011271527 A CN202011271527 A CN 202011271527A CN 114475772 A CN114475772 A CN 1144757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steering
port
pipeline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7152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司博
王大江
冯扶民
王金祥
罗利军
张宇
刘立志
刘进伟
闫凯
张志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huangdao Tianye Tolian Heav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huangdao Tianye Tolian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huangdao Tianye Tolian Heav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huangdao Tianye Tolian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7152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757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757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757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6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fluid, i.e. using a pressurised fluid for most or all the force required for steering a vehicle
    • B62D5/062Details, component parts
    • B62D5/064Pump driven independently from vehicle engine, e.g. electric driven pum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supply of electrical power to vehicle subsystems or for
    • B60R16/03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supply of electrical power to vehicle subsystems or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al cells or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6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fluid, i.e. using a pressurised fluid for most or all the force required for steering a vehicle
    • B62D5/08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fluid, i.e. using a pressurised fluid for most or all the force required for steering a vehicle characterised by type of steering valve us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6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fluid, i.e. using a pressurised fluid for most or all the force required for steering a vehicle
    • B62D5/1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fluid, i.e. using a pressurised fluid for most or all the force required for steering a vehicle characterised by type of power unit
    • B62D5/12Piston and cylin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应急转向系统,包括四根转向油缸,辅助泵、回油过滤器,转向多路阀,转向阀组,流量放大器、转向限位阀组、两个梭阀,转向器,应急转向阀组,蓄能器组,散热器,冷却辅助泵,压油过滤器,变量泵、吸油过滤器和相关管路以及转向蝴蝶板。本申请的汽车应急转向系统,通过电池组储能作为电机输入带动主泵和辅助泵工作,在整个系统电力故障情况下,可以实现故障车辆应急转向,系统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应急转向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工程机械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应急转向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资源消耗的不断增大,节能减排成为各个重要的战略,新能源车辆技术不断进步,在工程机械领域同样如此,用于冶金行业物料运输的重型框架车开始使用混合动力新技术。
通过电池组向电机供电,完成行走、转向等动作,进而完成物料运输。电力系统在新型框架车中的比重越来越高,一旦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整车将停止工作,对于正在行驶中的车辆安全隐患极高,在进行拖车作业时候更需要具有应急转向功能的系统。
目前应急转向系统都需要应急辅助泵作为动力源输入,而应急辅助泵又需要电机或者从发动机驱动,限制了应用范围,无法应对电力根源上故障情况。例如,现有技术中,应急转向系统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通过驾驶员手动操作对车辆状态进行判断,依赖驾驶员工作经验,并具有安全隐患;其二通过复杂的传感网络自动判断目前的转向状态,自动调整,但是存在价格高昂,可靠性不足等弊端。
有鉴于此,需要设计在无电力时,一种能有效进行应急转向的技术方案,保证工程机械车辆的安全。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应急转向系统,可以保证工程机械车辆的安全。
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应急转向系统,包括:吸油过滤器、变量泵、压油过滤器、冷却辅助泵、散热器、蓄能器组、应急转向阀组、第一梭阀、转向器、第二梭阀、转向限位阀组、流量放大阀、转向阀组、转向多路阀、回油过滤器、辅助泵、第一转向油缸、第二转向油缸、第三转向油缸、第四转向油缸、第一转向蝴蝶板和第二转向蝴蝶板;
吸油过滤器的出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变量泵的进口、冷却辅助泵的进口和辅助泵的进口;
冷却辅助泵出口分两路,一路通过管道与散热器进口连接,另一路通过管道与应急转向阀组的回油口连接;
辅助泵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应急转向阀组的第一压油口连接,蓄能器组与应急转向阀组的蓄能器连接口连接,变量泵主泵压油口的一路与应急转向阀组的先导信号油口连接,变量泵主泵压油口的另一路和应急转向阀组的压油口并联并通过三通管输出至流量放大阀;
变量泵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压油过滤器的进口,压油过滤器的其中一个出口通过管道连接三通管输出至流量放大阀,另一个出口连接第一梭阀的进口,通过第一梭阀输出至流量放大阀和转向器;
回油过滤器的出口分成两路,一路通过管道连接流量放大阀,另一路通过管道连接转向多路阀;
转向多路阀除了通过管道连接第一梭阀和流量放大阀之外,还通过四条管道连接转向阀组,其中两条管道通过转向阀组连接第一转向油缸和第二转向油缸,另两路管道通过转向阀组连接第三转向油缸和第四转向油缸;
转向器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流量放大阀,流量放大阀通过两条管道连接转向阀组,以通过转向阀组连接第一转向油缸和第二转向油缸;
第一转向油缸和第二转向油缸铰接于第一转向蝴蝶板的两端,第三转向油缸和第四转向油缸铰接于第二转向蝴蝶板的两端。
可选地,辅助泵出口通过软管与应急转向阀组的第一压油口连接。
可选地,转向器和第二梭阀均为两个,两个转向器的两个转向右口和两个转向左口经过转向限位阀分别与两个第二梭阀的两个输入端连接;两个第二梭阀的输出端分别与流量放大阀的转向右口和转向左口连接;
两个转向器的压油口都与流量放大阀的压油口连接,两个转向器的负载反馈油口与流量放大阀的负载反馈油口连接。
可选地,应急转向阀组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一减压阀、液控逻辑换向阀、第二减压阀、阻尼孔、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充液阀、安全阀和第二单向阀,并采用阀块集成;
第一单向阀的出口并联接入流量放大阀中,第一减压阀的出口与第一单向阀的入口连接,第一减压阀的入口与液控逻辑换向阀的出口连接,第二减压阀的入口与过滤器的出口连接,第二减压阀的出口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与阻尼孔的入口连接,另外一路与液控逻辑换向阀的控制油口连接,液控逻辑换向阀与第二单向阀串联,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入口与阻尼孔的出口连接,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出口为应急转向阀组的回油口与油箱连接,充液阀的控制油口与蓄能器组、第二单向阀的出口并联,安全阀入口与充液阀的入口、第二单向阀的入口并联。
可选地,流量放大阀的左转向口和右转向口分别与转向阀组的左转输入口和右转输入口连接,转向阀组的左转输入口通过管道连接转向阀组的第一左转接口和转向阀组的左转接口之间的第一管道,转向阀组的右转输入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一右转接口和第三右转接口之间的第四管道;
其中,转向阀组的第一左转接口和第二左转接口分别与第一转向油缸的无杆腔和有杆腔连接;转向阀组的第一右转接口和第二右转接口分别与第二转向油缸的无杆腔和有杆腔连接;转向阀组的第三左转接口和第四左转接口分别与第三转向油缸的无杆腔和有杆腔连接;转向阀组的第三右转接口和第四右转接口分别与第四转向油缸的无杆腔和有杆腔连接。
可选地,流量放大阀的次级优先级油口与转向多路阀连接,流量放大阀的压油口和回油口分别与转向器的压油口和回油口连接。
可选地,转向阀组包括封装成块的第一测压器(131)、第二测压器(132)、第一电磁换向阀(133)、第二电磁换向阀(134)、第三电磁换向阀(135)、第四电磁换向阀(136)、第五电磁换向阀(137)、第六电磁换向阀(138)、第七电磁换向阀(139)、第一截止阀(1310)、第二截止阀(1311)、第三截止阀(1312)和第四截止阀(1313);
第一左转接口和第三左转接口之间的第一管道穿过第一电磁换向阀(133),第一右转接口和第三右转接口之间的第四管道穿过第二电磁换向阀(134),第一管道和第四管道之间并联的管道穿过第三电磁换向阀(135);
第一测压器(131)位于第一管道;第二测压器(132)位于第四管道上;
第二左转接口与第四左转接口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通,转向阀组的左转调整接口与第二管道之间通过穿过第四电磁换向阀(136)的第一接入管道连通,且在第四电磁换向阀(136)的出入口还并联两条并联接入管道,其中一条并联接入管道穿过第四电磁换向阀(136),另一条并联接入管道穿过第一截止阀(1310);
第二右转接口与第四右转接口之间通过第三管道连通,转向阀组的右转调整接口与第三管道之间通过穿过第五电磁换向阀(137)的第二接入管道连通,且在第五电磁换向阀(137)的出入口还并联两条并联接入管道,其中一条并联接入管道穿过第五电磁换向阀(137),另一条并联接入管道穿过第二截止阀 (1311);
转向阀组的左转控制接口与第一管道之间通过穿过第六电磁换向阀(138) 的第三接入管道连通,且在第六电磁换向阀(138)的出入口还并联一条穿过截止阀(1312)的并联接入管道;
转向阀组的右转控制接口与第四管道之间通过穿过第七电磁换向阀(139) 的接入管道连通,且在第七电磁换向阀(139)的出入口还并联一条穿过第四截止阀(1313)的并联接入管道。
可选地,第一电磁换向阀(133)、第二电磁换向阀(134)、第三电磁换向阀(135)、第四电磁换向阀(136)、第五电磁换向阀(137)、第六电磁换向阀(138)和第七电磁换向阀(139)均为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
本申请的汽车应急转向系统,通过电池组储能作为电机输入带动主泵和辅助泵工作,在整个系统电力故障情况下,可以实现故障车辆应急转向,系统可靠性高。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汽车应急转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汽车应急转向系统的应急转向阀组与蓄能器组的结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汽车应急转向系统的转向阀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汽车应急转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汽车应急转向系统包括:吸油过滤器1、变量泵2、压油过滤器3、冷却辅助泵 4、散热器5、蓄能器组6、应急转向阀组7、第一梭阀8、转向器9、第二梭阀 10、转向限位阀组11、流量放大阀12、转向阀组13、转向多路阀14、回油过滤器15、辅助泵16、第一转向油缸17、第二转向油缸18、第三转向油缸19、第四转向油缸20、第一转向蝴蝶板21和第二转向蝴蝶板22。
吸油过滤器1的出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变量泵2的进口、冷却辅助泵4的进口和辅助泵16的进口。
冷却辅助泵4出口分两路,一路通过管道与散热器5进口连接,另一路通过管道与应急转向阀组7的回油口T连接。
辅助泵16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应急转向阀组7的第一压油口P1连接,例如,辅助泵16出口通过软管与应急转向阀组7的第一压油口P1连接,蓄能器组6与应急转向阀组7的蓄能器连接口NQ1接口连接,变量泵2主泵压油口的一路与应急转向阀组7的先导信号油口(PK接口)连接,变量泵2主泵压油口的另一路和应急转向阀组7的压油口P0并联并通过三通管输出至流量放大阀 12。
变量泵2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压油过滤器3的进口,压油过滤器3的其中一个出口通过管道连接三通管输出至流量放大阀12,另一个出口连接第一梭阀 8的进口,通过第一梭阀8输出至流量放大阀12和转向器9。
回油过滤器15的出口分成两路,一路通过管道连接流量放大阀12,另一路通过管道连接转向多路阀14。
转向多路阀14除了通过管道连接第一梭阀8和流量放大阀12之外,还通过四条管道连接转向阀组13,其中,两条管道通过转向阀组13连接第一转向油缸17和第二转向油缸18,另两路管道通过转向阀组13连接第三转向油缸19和第四转向油缸20。
转向器9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流量放大阀12,流量放大阀12通过两条管道连接转向阀组13,以通过转向阀组13连接第一转向油缸17和第二转向油缸18。
例如,在车辆驾驶室分别设置两个转向器9和一个转向限位阀组11,两个转向器9的两个转向右口(R接口)和两个转向左口(L接口)经过转向限位阀 11分别与两个第二梭阀10的两个输入端连接;两个第二梭阀10的输出端分别与流量放大阀12的转向右口(R接口)和转向左口(L接口)连接。两个转向器9的压油口(P接口)都与流量放大阀12的压油口(P接口)连接,两个转向器9的负载反馈油口(LS接口)与流量放大阀12的负载反馈油口(LS接口)连接。
应急转向阀组7由蓄能器组6供电工作。
第一转向油缸17和第二转向油缸18铰接于第一转向蝴蝶板21的两端,第三转向油缸19和第四转向油缸20铰接于第二转向蝴蝶板22的两端。
应急转向阀组7的结构和其它器件的连接关系可以如图2所示,为图1的汽车应急转向系统的应急转向阀组与蓄能器组的结构局部放大图。
应急转向阀组7包括第一单向阀71、第一减压阀72、液控逻辑换向阀73、第二减压阀74、阻尼孔75、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76、充液阀77、安全阀78和第二单向阀79,并采用阀块集成。第一单向阀71的出口并联接入流量放大阀 12中,第一减压阀72的出口与第一单向阀71的入口连接,第一减压阀72的入口与液控逻辑换向阀73的出口连接,第二减压阀74的入口与过滤器3的出口连接,第二减压阀74的出口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与阻尼孔75的入口连接,另外一路与液控逻辑换向阀73的控制油口连接,液控逻辑换向阀73与第二单向阀79串联,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76入口与阻尼孔75的出口连接,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76出口为应急转向阀组7的回油口(T接口)与油箱连接,充液阀77 的控制油口与蓄能器组6、第二单向阀79的出口并联,安全阀78入口与充液阀 77的入口、第二单向阀79的入口并联,公共入口为应急转向阀组7的第一压油口P1。
转向阀组13的结构可以如图3所示,为图1的汽车应急转向系统的转向阀组的局部放大图。
转向阀组13包括封装成块的第一测压器131、第二测压器132、第一电磁换向阀133、第二电磁换向阀134、第三电磁换向阀135、第四电磁换向阀136、第五电磁换向阀137、第六电磁换向阀138、第七电磁换向阀139、第一截止阀1310、第二截止阀1311、第三截止阀1312和第四截止阀1313。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电磁换向阀133、第二电磁换向阀134、第三电磁换向阀135、第四电磁换向阀136、第五电磁换向阀137、第六电磁换向阀138和第七电磁换向阀139均为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
流量放大阀12的左转向口(CL接口)和右转向口(CR接口)分别与转向阀组13的左转输入口口(L接口)和右转输入口(R接口)连接,转向阀组13 的左转输入口通过管道连接转向阀组13的第一左转接口L111和第三左转接口 L121之间的第一管道,转向阀组13的右转输入口通过管道连接转向阀组13的第一右转接口R211和第三右转接口R221之间的第四管道。
流量放大阀12的次级优先级油口(EF接口)与转向多路阀14连接,流量放大阀12的压油口(P接口)和回油口(T接口)分别与转向器9的压油口(P 接口)和回油口(T接口)连接。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流量放大阀12内还集成一个优先阀120,用于通过比较控制油路压力实现转向优先功能。
转向阀组13的第一左转接口L111和第二左转接口L112分别与第一转向油缸17的无杆腔和有杆腔连接;转向阀组13的第一右转接口R211和第二右转接口R212分别与第二转向油缸18的无杆腔和有杆腔连接;转向阀组13的第三左转接口L121和第四左转接口L122分别与第三转向油缸19的无杆腔和有杆腔连接;转向阀组13的第三右转接口R221和第四右转接口R222分别与第四转向油缸20的无杆腔和有杆腔连接。
第一左转接口L111和第三左转接口L121之间的第一管道穿过第一电磁换向阀133,第一右转接口R211和第三右转接口R221之间的第四管道穿过第二电磁换向阀134,第一管道和第四管道之间并联的管道穿过第三电磁换向阀135。
第一电磁换向阀133用于控制第一转向油缸17和第三转向油缸19无杆腔无杆腔的通断。第二电磁换向阀134用于控制第二转向油缸18和第四转向油缸 20无杆腔的通断。第一电磁换向阀133和第二电磁换向阀134处于常通状态。
第三电磁换向阀135用于控制第一转向油缸17、第二转向油缸18、第三转向油缸19和第四转向油缸20的无杆腔的通断,并处于常断状态。
第一测压器131和第二测压器132均可以为外接压力表,第一测压器131 位于第一管道,例如,位于第一左转接口L111接口和第一电磁换向阀133之间的管道上,例如,第一测压器131设置在转向阀组13的右转输入口(R接口) 通过管道与第四管道的连接处,第一测压器131用于测量第二转向油缸18和第四转向油缸20无杆腔的转向压力。第二测压器132位于第四管道上,例如,位于第一右转接口R211和第二电磁换向阀134之间的管道上,例如,第二测压器 132设置在转向阀组13的左转输入口(L接口)通过管道与第一管道的连接处,第二测压器132用于测量第一转向油缸17和第三转向油缸19无杆腔的转向压力。
转向阀组13的右转控制接口(DR接口)/左转控制接口(DL接口)/右转调整接口(ZR接口)/左转调整接口(ZL接口)分别与转向多路阀14连接,其中,DR接口用于多路阀14直接控制右转向油缸,DL接口用于多路阀14直接控制左转向油缸,ZR接口用于多路阀14直接控制调整右转向油缸,ZL接口用于多路阀14直接控制调整左转向油缸。DR/DL/ZR/ZL接口的每个接口处设置一个电磁换向阀和一个截止阀,分别用于控制转向多路阀14与转向阀组13的DR/DL/ZR/ZL接口的通断,并处于常断状态。
例如,第二左转接口L112与第四左转接口L122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通,转向阀组13的ZL接口与第二管道之间通过穿过第四电磁换向阀136的第一接入管道连通,且在第四电磁换向阀136的出入口还并联两条并联接入管道,其中一条并联接入管道穿过第四电磁换向阀136,另一条并联接入管道穿过第一截止阀1310。
第二右转接口R212与第四右转接口R222之间通过第三管道连通,转向阀组13的ZR接口与第三管道之间通过穿过第五电磁换向阀137的第二接入管道连通,且在第五电磁换向阀137的出入口还并联两条并联接入管道,其中一条并联接入管道穿过第五电磁换向阀137,另一条并联接入管道穿过第二截止阀 1311。
转向阀组13的DL接口与第一管道之间通过穿过第六电磁换向阀138的第三接入管道连通,且在第六电磁换向阀138的出入口还并联一条穿过截止阀1312 的并联接入管道。
转向阀组13的DR接口与第四管道之间通过穿过第七电磁换向阀139的接入管道连通,且在第七电磁换向阀139的出入口还并联一条穿过第四截止阀1313 的并联接入管道。
汽车应急转向系统的工作过程,可以如下。
当车辆正常工作时,变量泵2输出油液通过应急转向阀组7的PK接口进入应急转向阀组7中,经过减压,推动液控逻辑换向阀73,使液控逻辑换向阀73 右位工作,辅助泵16和蓄能器组6中的压力油液不进入转向系统中。经过第二减压阀74的压力油液再经过阻尼孔75和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76进入散热器5 中的回油箱,阻尼孔75可以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压力和流量冲击对液控逻辑换向阀73造成损伤。充液阀77调定蓄能器组6的充液压力,安全阀78保证应急转向阀组7的应急转向安全。
当车辆轮组需要调直时,第一电磁换向阀133和第二电磁换向阀134得电,阀芯位于关闭状态,第四电磁换向阀136和第五电磁换向阀137得电,阀芯位于开启状态,此时驱动转向油缸进行调直运动的动力油可以通过转向阀组13的 R接口进入第二转向油缸18和L接口进入第一转向油缸17,也可以先通过转向器9和流量放大阀12进入第一转向油缸17和第二转向油缸18。
当车辆发生故障,变量泵2和辅助泵16停止工作,应急转向阀组7中的第二减压阀74前后压力降低,液控逻辑换向阀73在弹簧作用下左位工作,由于第二单向阀79反向截止作用,蓄能器组6中的油液只能通过液控逻辑换向阀73 左位和第一单向阀71进入流量放大阀12中,由于流量放大阀12与转向器9通过第二梭阀10连接,当两个司机室中任何一个司机向左打转向时候,油液依次经过转向器9的L接口和第二梭阀10进入流量放大阀12中,再经过流量放大阀12的油缸连接左转向口(CL接口),进入转向阀组13的左转输入口(L接口),控制第一转向油缸17和第三转向油缸19的活塞伸出,第一转向油缸17 有杆腔油液经过转向阀组13进入第四转向油缸20的有杆腔,第三转向油缸19 的有杆腔油液经过转向阀组13进入第二转向油缸18的有杆腔,实现车辆向左转动。当两个司机室中任何一个司机向右打转向时候,油液依次经过转向器9 的R口和第二梭阀10进入流量放大阀12中,再经过流量放大阀12的右转向口 (CR出口)进入转向阀组13的R接口,控制第二转向油缸18和第四转向油缸20的活塞伸出,第二转向油缸18的有杆腔油液经过转向阀组13进入第三转向油缸19的有杆腔,第四转向油缸20的有杆腔油液经过转向阀组13进入第一转向油缸17的有杆腔,实现车辆向左转动。
综上,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汽车应急转向系统,可以实现无电力情况下自主应急转向动作,体积小功率密度大,并且全液控,安全可靠,提高车辆安全性。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申请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申请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除有特殊说明外,不应理解为对执行顺序的限定。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汽车应急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油过滤器(1)、变量泵(2)、压油过滤器(3)、冷却辅助泵(4)、散热器(5)、蓄能器组(6)、应急转向阀组(7)、第一梭阀(8)、转向器(9)、第二梭阀(10)、转向限位阀组(11)、流量放大阀(12)、转向阀组(13)、转向多路阀(14)、回油过滤器(15)、辅助泵(16)、第一转向油缸(17)、第二转向油缸(18)、第三转向油缸(19)、第四转向油缸(20)、第一转向蝴蝶板(21)和第二转向蝴蝶板(22);
所述吸油过滤器(1)的出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变量泵(2)的进口、所述冷却辅助泵(4)的进口和所述辅助泵(16)的进口;
所述冷却辅助泵(4)出口分两路,一路通过管道与散热器(5)进口连接,另一路通过管道与所述应急转向阀组(7)的回油口连接;
所述辅助泵(16)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应急转向阀组(7)的第一压油口连接,所述蓄能器组(6)与所述应急转向阀组(7)的蓄能器连接口连接,所述变量泵(2)主泵压油口的一路与所述应急转向阀组(7)的先导信号油口连接,所述变量泵(2)主泵压油口的另一路和应急转向阀组(7)的压油口并联并通过三通管输出至所述流量放大阀(12);
所述变量泵(2)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压油过滤器(3)的进口,所述压油过滤器(3)的其中一个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三通管输出至所述流量放大阀(12),另一个出口连接所述第一梭阀(8)的进口,通过所述第一梭阀(8)输出至所述流量放大阀(12)和所述转向器(9);
所述回油过滤器(15)的出口分成两路,一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流量放大阀(12),另一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转向多路阀(14);
所述转向多路阀(14)除了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梭阀(8)和所述流量放大阀(12)之外,还通过四条管道连接所述转向阀组(13),其中两条管道通过所述转向阀组(13)连接所述第一转向油缸(17)和所述第二转向油缸(18),另两路管道通过所述转向阀组(13)连接所述第三转向油缸(19)和所述第四转向油缸(20);
所述转向器(9)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流量放大阀(12),所述流量放大阀(12)通过两条管道连接所述转向阀组(13),以通过所述转向阀组(13)连接所述第一转向油缸(17)和所述第二转向油缸(18);
所述第一转向油缸(17)和所述第二转向油缸(18)铰接于第一转向蝴蝶板(21)的两端,所述第三转向油缸(19)和所述第四转向油缸(20)铰接于第二转向蝴蝶板(22)的两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应急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泵(16)出口通过软管与所述应急转向阀组(7)的第一压油口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应急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器(9)和第二梭阀(10)均为两个,所述两个转向器(9)的两个转向右口和两个转向左口经过所述转向限位阀(11)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二梭阀(10)的两个输入端连接;所述两个第二梭阀(10)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流量放大阀(12)的转向右口和转向左口连接;
所述两个转向器(9)的压油口都与所述流量放大阀(12)的压油口连接,所述两个转向器(9)的负载反馈油口与所述流量放大阀(12)的负载反馈油口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应急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转向阀组(7)包括第一单向阀(71)、第一减压阀(72)、液控逻辑换向阀(73)、第二减压阀(74)、阻尼孔(75)、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76)、充液阀(77)、安全阀(78)和第二单向阀(79),并采用阀块集成;
所述第一单向阀(71)的出口并联接入所述流量放大阀(12)中,所述第一减压阀(72)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单向阀(71)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减压阀(72)的入口与所述液控逻辑换向阀(73)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减压阀(74)的入口与所述过滤器(3)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减压阀(74)的出口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与所述阻尼孔(75)的入口连接,另外一路与所述液控逻辑换向阀(73)的控制油口连接,所述液控逻辑换向阀(73)与所述第二单向阀(79)串联,所述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76)入口与所述阻尼孔(75)的出口连接,所述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76)出口为应急转向阀组(7)的回油口与油箱连接,所述充液阀(77)的控制油口与所述蓄能器组(6)、所述第二单向阀(79)的出口并联,所述安全阀(78)入口与所述充液阀(77)的入口、所述第二单向阀(79)的入口并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应急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放大阀(12)的左转向口和右转向口分别与所述转向阀组(13)的左转输入口和右转输入口连接,所述转向阀组(13)的左转输入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转向阀组(13)的第一左转接口和所述转向阀组(13)的左转接口之间的第一管道,所述转向阀组(13)的右转输入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右转接口和所述第三右转接口之间的第四管道;
其中,所述转向阀组(13)的所述第一左转接口和所述第二左转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向油缸(17)的无杆腔和有杆腔连接;所述转向阀组(13)的所述第一右转接口和所述第二右转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二转向油缸(18)的无杆腔和有杆腔连接;所述转向阀组(13)的所述第三左转接口和所述第四左转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三转向油缸(19)的无杆腔和有杆腔连接;所述转向阀组(13)的所述第三右转接口和所述第四右转接口分别与所述第四转向油缸(20)的无杆腔和有杆腔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应急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放大阀(12)的次级优先级油口与所述转向多路阀(14)连接,所述流量放大阀(12)的压油口和回油口分别与所述转向器(9)的压油口和回油口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应急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阀组(13)包括封装成块的第一测压器(131)、第二测压器(132)、第一电磁换向阀(133)、第二电磁换向阀(134)、第三电磁换向阀(135)、第四电磁换向阀(136)、第五电磁换向阀(137)、第六电磁换向阀(138)、第七电磁换向阀(139)、第一截止阀(1310)、第二截止阀(1311)、第三截止阀(1312)和第四截止阀(1313);
所述第一左转接口和第三左转接口之间的第一管道穿过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133),所述第一右转接口和第三右转接口之间的第四管道穿过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134),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四管道之间并联的管道穿过所述第三电磁换向阀(135);
所述第一测压器(131)位于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二测压器(132)位于所述第四管道上;
所述第二左转接口与所述第四左转接口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通,所述转向阀组(13)的左转调整接口与所述第二管道之间通过穿过第四电磁换向阀(136)的第一接入管道连通,且在所述第四电磁换向阀(136)的出入口还并联两条并联接入管道,其中一条并联接入管道穿过所述第四电磁换向阀(136),另一条并联接入管道穿过所述第一截止阀(1310);
所述第二右转接口与所述第四右转接口之间通过第三管道连通,所述转向阀组(13)的右转调整接口与所述第三管道之间通过穿过第五电磁换向阀(137)的第二接入管道连通,且在所述第五电磁换向阀(137)的出入口还并联两条并联接入管道,其中一条并联接入管道穿过所述第五电磁换向阀(137),另一条并联接入管道穿过所述第二截止阀(1311);
所述转向阀组(13)的左转控制接口与所述第一管道之间通过穿过所述第六电磁换向阀(138)的第三接入管道连通,且在所述第六电磁换向阀(138)的出入口还并联一条穿过所述截止阀(1312)的并联接入管道;
所述转向阀组(13)的右转控制接口与所述第四管道之间通过穿过所述第七电磁换向阀(139)的接入管道连通,且在所述第七电磁换向阀(139)的出入口还并联一条穿过所述第四截止阀(1313)的并联接入管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应急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133)、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134)、所述第三电磁换向阀(135)、所述第四电磁换向阀(136)、所述第五电磁换向阀(137)、所述第六电磁换向阀(138)和所述第七电磁换向阀(139)均为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
CN202011271527.XA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汽车应急转向系统 Pending CN1144757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71527.XA CN114475772A (zh)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汽车应急转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71527.XA CN114475772A (zh)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汽车应急转向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75772A true CN114475772A (zh) 2022-05-13

Family

ID=81490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71527.XA Pending CN114475772A (zh)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汽车应急转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7577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56823A (zh) * 2022-11-17 2023-01-03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安全冗余的多轮转向系统及车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56823A (zh) * 2022-11-17 2023-01-03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安全冗余的多轮转向系统及车辆
CN115556823B (zh) * 2022-11-17 2023-03-03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安全冗余的多轮转向系统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966737U (zh) 一种agv液压系统
US20180112686A1 (en) Hydraulic actuator system of vehicle having secondary load-holding valve with tank connection
CN113464514B (zh) 集成式电控多路阀及起重机
CN203593589U (zh) 一种电动双驱全向前移式叉车的液压系统
CN114475772A (zh) 一种汽车应急转向系统
CN102582606A (zh) 一种液压制动装置
CN203717475U (zh) 一种矿用自卸车的双泵合流液压系统
CN109017981B (zh) 行走机械及其液压转向系统
CN103950850A (zh) 汽车起重机回转平台液压制动系统
CN215154999U (zh) 一种全液压应急转向系统及工程机械
CN201300829Y (zh) 轮胎式液压挖掘机液压制动系统
CN103994216A (zh) 手动转向液压动力牵引车液压控制系统
CN202046853U (zh) 用于蓄电池叉车的带安全保护液压系统
WO2012113208A1 (zh) 混凝土泵送设备的动力驱动装置和混凝土泵送设备
JP2020519815A (ja) 少なくとも1つの油圧消費装置に流体を供給するための制御装置
CN213862205U (zh) 一种汽车的气动制动装置
CN102562698B (zh) 一种回转锁定阀、转台锁定系统及工程机械
CN111765134B (zh) 单泵双压力控制的液压系统
CN211765462U (zh) 电传动矿用自卸车双回路冷却分流阀组
CN203889968U (zh) 汽车起重机回转平台液压制动系统
CN202669575U (zh) 电动轮自卸车液压举升系统
CN203528475U (zh) 工程车辆底盘气路控制系统以及全地面起重机
CN205315377U (zh) 一种转向控制阀
CN202669477U (zh) 一种多轴线自行式液压载重车多泵驱动闭式液压回路
CN114475548A (zh) 一种汽车的气动制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