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63144A - 碳计量方法、装置、电表、服务器、存储介质和产品 - Google Patents

碳计量方法、装置、电表、服务器、存储介质和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63144A
CN114463144A CN202210121054.8A CN202210121054A CN114463144A CN 114463144 A CN114463144 A CN 114463144A CN 202210121054 A CN202210121054 A CN 202210121054A CN 114463144 A CN114463144 A CN 1144631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energy
carbon
carbon emission
user
emission f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2105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斌
李宇桐
邓志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2105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6314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63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631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4Greenhouse gas [GHG]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碳计量方法、装置、电表、服务器、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当前区域内的用户在预设历史时长内耗费的第一耗电电能;获取所述区域内电网供应的碳排放因子;根据所述第一耗电电能和所述碳排放因子确定所述用户对应的碳计量结果;所述第一耗电电能为所述用户耗费的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所述碳排放因子与所述区域内的电网产生的总电能相关,所述总电能包括所述预设历史时长内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一产出电能和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二产出电能。采用本方法能够准确计量用户排放的碳量。

Description

碳计量方法、装置、电表、服务器、存储介质和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碳计量方法、装置、电表、服务器、存储介质和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多,能源的消耗也逐步增多,随着能源消耗所带来的碳排放问题也日益严重。
在降低碳排放方面,如何准确地计量排放的碳量就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准确计量量用户排放的碳量的碳计量方法、装置、电表、服务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碳计量方法,应用于电表。该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区域内的用户在预设历史时长内耗费的第一耗电电能;该第一耗电电能为用户耗费的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
获取上述区域内电网供应的碳排放因子;该碳排放因子与区域内的电网产生的总电能相关,总电能包括预设历史时长内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一产出电能和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二产出电能;
根据第一耗电电能和碳排放因子确定用户对应的碳计量结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碳排放因子与第一产出电能正相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碳排放因子是根据第一产出电能与总电能的比值确定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第一耗电电能和碳排放因子确定用户对应的碳计量结果,包括:
根据碳排放因子和第一耗电电能的乘积,确定第一碳排放数据;
根据第一碳排放数据确定碳计量结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第一碳排放数据确定碳计量结果,包括:
获取用户在历史时长内耗费的第二耗电电能;该第二耗电电能为用户耗费的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
根据碳排放因子和第二耗电电能的乘积,确定第二碳排放数据;
根据第一碳排放数据和第二碳排放数据的和值,确定碳消费数据;
根据碳消费数据确定碳计量结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将碳计量结果发送给服务器,并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该初始能源调整策略是服务器根据电网要求的碳排放数据阈值以及第一碳排放数据确定的;
根据初始能源调整策略,对用户所在场所中负载消耗的电能进行控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初始能源调整策略,对用户所在场所中负载消耗的电能进行控制,包括:
获取用户所在场所中各个负载对应的电能消耗范围;
根据初始能源调整策略以及各负载的电能消耗范围,确定用户对应的目标能源调整策略;
根据目标能源调整策略,对用户所在场所中各负载消耗的电能进行控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目标能源调整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减小用户所在场所中至少一个负载的功率;
向用户终端输出提示消息;该提示消息用于指示用户耗费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
增大用户所在场所中至少一个负载的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向用户所在场所中的负载发送功率调整指令;该功率调整指令用于指示负载对当前功率进行增大或者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户所在场所中各负载的功率调整结果;
将功率调整结果发送至服务器,以使服务器根据功率调整结果更新初始能源调整策略。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碳计量方法,应用于服务器。该方法包括:
接收各电表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该数据获取请求包括各电表当前所在的区域标识;
根据区域标识确定对应区域内电网供应的碳排放因子;该碳排放因子与区域内的电网产生的总电能相关,总电能包括预设历史时长内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一产出电能和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二产出电能;
将碳排放因子发送至各电表;该碳排放因子用于指示电表根据用户在预设历史时长内耗费的第一耗电电能和碳排放因子确定用户对应的碳计量结果;第一耗电电能为用户耗费的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区域标识确定对应区域内电网供应的碳排放因子,包括:
根据区域标识获取对应区域在预设历史时长内耗费的总电能以及第一产出电能;
根据第一产出电能与总电能的比值确定碳排放因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各电表发送的第一碳排放数据;各第一碳排放数据为电表根据第一耗电电能以及碳排放因子的乘积确定的;
根据各第一碳排放数据以及当前区域内电网要求的碳排放数据阈值,确定各电表对应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并发送至各电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各第一碳排放数据以及当前区域内电网要求的碳排放数据阈值,确定各电表对应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包括:
根据各第一碳排放数据的和值,确定总碳排放数据;
判断总碳排放数据是否大于碳排放数据阈值,获得判断结果;
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各个电表对应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各个电表对应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各电表对应的电能调整比例;该电能调整比例是根据各电表对应的用户所在场所中负载的电能消耗范围确定的;
计算总碳排放数据和碳排放数据阈值的差值绝对值;
根据各电能调整比例以及差值绝对值,确定各电表对应的电能调整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各个电表对应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包括:
若总碳排放数据大于碳排放数据阈值,则确定各电表对应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为根据各电表对应的电能调整数据减小对应场所中至少一个负载的功率;
或者,若总碳排放数据大于碳排放数据阈值,则确定各电表对应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为指示用户消耗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
或者,若总碳排放数据小于碳排放数据阈值,则确定各电表对应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为根据各电表对应的电能调整数据增大对应场所中至少一个负载的功率。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碳计量装置,应用于电表。该装置包括:
电能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区域内的用户在预设历史时长内耗费的第一耗电电能;该第一耗电电能为用户耗费的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
因子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上述区域内电网供应的碳排放因子;该碳排放因子与区域内的电网产生的总电能相关,总电能包括预设历史时长内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一产出电能和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二产出电能;
计量模块,用于根据第一耗电电能和碳排放因子确定用户对应的碳计量结果。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碳计量装置,应用于服务器。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各电表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该数据获取请求包括各电表当前所在的区域标识;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区域标识确定对应区域内电网供应的碳排放因子;该碳排放因子与区域内的电网产生的总电能相关,总电能包括预设历史时长内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一产出电能和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二产出电能;
发送模块,用于将碳排放因子发送至各电表;该碳排放因子用于指示电表根据用户在预设历史时长内耗费的第一耗电电能和碳排放因子确定用户对应的碳计量结果;第一耗电电能为用户耗费的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表。该电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当前区域内的用户在预设历史时长内耗费的第一耗电电能;该第一耗电电能为用户耗费的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
获取上述区域内电网供应的碳排放因子;该碳排放因子与区域内的电网产生的总电能相关,总电能包括预设历史时长内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一产出电能和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二产出电能;
根据第一耗电电能和碳排放因子确定用户对应的碳计量结果。
第六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该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各电表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该数据获取请求包括各电表当前所在的区域标识;
根据区域标识确定对应区域内电网供应的碳排放因子;该碳排放因子与区域内的电网产生的总电能相关,总电能包括预设历史时长内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一产出电能和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二产出电能;
将碳排放因子发送至各电表;该碳排放因子用于指示电表根据用户在预设历史时长内耗费的第一耗电电能和碳排放因子确定用户对应的碳计量结果;第一耗电电能为用户耗费的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
第七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当前区域内的用户在预设历史时长内耗费的第一耗电电能;该第一耗电电能为用户耗费的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
获取上述区域内电网供应的碳排放因子;该碳排放因子与区域内的电网产生的总电能相关,总电能包括预设历史时长内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一产出电能和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二产出电能;
根据第一耗电电能和碳排放因子确定用户对应的碳计量结果。
第八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各电表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该数据获取请求包括各电表当前所在的区域标识;
根据区域标识确定对应区域内电网供应的碳排放因子;该碳排放因子与区域内的电网产生的总电能相关,总电能包括预设历史时长内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一产出电能和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二产出电能;
将碳排放因子发送至各电表;该碳排放因子用于指示电表根据用户在预设历史时长内耗费的第一耗电电能和碳排放因子确定用户对应的碳计量结果;第一耗电电能为用户耗费的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
第九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当前区域内的用户在预设历史时长内耗费的第一耗电电能;该第一耗电电能为用户耗费的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
获取上述区域内电网供应的碳排放因子;该碳排放因子与区域内的电网产生的总电能相关,总电能包括预设历史时长内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一产出电能和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二产出电能;
根据第一耗电电能和碳排放因子确定用户对应的碳计量结果。
第十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各电表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该数据获取请求包括各电表当前所在的区域标识;
根据区域标识确定对应区域内电网供应的碳排放因子;该碳排放因子与区域内的电网产生的总电能相关,总电能包括预设历史时长内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一产出电能和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二产出电能;
将碳排放因子发送至各电表;该碳排放因子用于指示电表根据用户在预设历史时长内耗费的第一耗电电能和碳排放因子确定用户对应的碳计量结果;第一耗电电能为用户耗费的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
上述碳计量方法、装置、电表、服务器、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通过获取当前区域内的用户在预设历史时长内耗费的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一耗电电能,以及获取该区域内电网供应的碳排放因子,并根据碳排放因子和第一耗电电能确定用户对应的碳计量结果;其中碳排放因子与区域内的电网产生的总电能相关,总电能包括预设历史时长内非绿色能源产生的产出电能以及绿色能源产生的产出电能。由于该方法中的碳排放因子是通过非绿色能源产生的产出电能、绿色能源产生的产出电能以及两个产出电能的总电能确定的,因此该方法确定的碳排放因子较为准确;同时由于该方法中可以通过用户耗费的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以及该碳排放因子计算用户对应的碳计量结果,因此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碳计量结果,即可以准确计量出用户所耗费的碳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碳计量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碳计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确定碳计量结果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再一个实施例中负载电能控制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又一个实施例中碳计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确定碳排放因子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确定能源调整策略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碳计量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碳计量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0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碳计量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1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碳计量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2为又一个实施例中碳计量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碳计量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碳计量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碳计量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6为一个实施例中电表的内部结构图;
图17为一个实施例中服务器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目前,针对减碳排碳问题,由于用户没有真正切身的感受到排放的碳量会给自己带来什么问题,所以当前用户对减碳排碳问题也是随自己的主观意识,并不会真正去落实减碳排碳,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准确计量用户排放的碳量的方法和装置,在后期可能会将该计量出的用户排放的碳量加入到电表收费项目中,以期望通过此方式让用户重视减碳排碳,降低碳排放,保护好自然环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碳计量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电表102通过网络与服务器104进行通信。数据存储系统可以存储服务器104需要处理的数据。数据存储系统可以集成在服务器104上,也可以放在云上或其他网络服务器上。其中,电表102为智能电表,该智能电表中包括电能计量单元、碳排放计算单元、碳消费计算单元、上行通讯收发单元以及下行通讯收发单元等,智能电表中的这些单元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本实施例对这些单元的具体实现方式并不做限定。示例地,电能计量单元、碳排放计算单元以及碳消费计算单元等均可以通过电表中的处理器芯片实现,上行通讯收发单元以及下行通讯收发单元等可以通过蓝牙通讯芯片、网络通讯芯片(例如2G网络通讯芯片、3G网络通讯芯片、4G网络通讯芯片、5G网络通讯芯片等)实现。服务器104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碳计量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电表102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S202,获取当前区域内的用户在预设历史时长内耗费的第一耗电电能;该第一耗电电能为用户耗费的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
其中,预设历史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可以是当前时间之前的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五年等等。当前区域指的是当前电网供应区域,例如当前电网供应区域为某省,或者某市;当前区域内的用户一般是至少一个用户,用户可以是居民用户,也可以是以办公楼为单元的用户等。
具体的,电表可以统计用户在预设历史时长内购买的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例如每次用户购买电能之后会在电表上进行插卡,将当前所购买的电能充入电表上,此时电表可以记录用户插卡时的时间以及当前购买的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这样在后续需要使用这些数据时,可以直接从电表中读取即可获得。这里将用户在预设历史时长内购买的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记为用户的第一耗电电能。其中,非绿色能源例如可以包括:煤炭、化石燃料、植物秸秆等等。
S204,获取上述区域内电网供应的碳排放因子;该碳排放因子与区域内的电网产生的总电能相关,总电能包括预设历史时长内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一产出电能和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二产出电能。
其中,绿色能源例如可以包括:水力、风力、太阳能等等。这里总电能指的是当前区域内非绿色能源以及绿色能源总体产生的电能,例如当前区域内有绿色能源发电机和非绿色能源发电机,其中绿色能源发电机包括100个风力发电机和200个太阳能发电机,非绿色能源发电机包括100个火力发电机,那么当前区域电网产生的总电能就是100个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能+200个太阳能发电机产生的电能+100个火力发电机产生的电能。这里将当前区域内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记为第一产出电能,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记为第二产出电能,用以和上述S202中的第一耗电电能区分。
具体在获取当前区域内电网供应的碳排放因子时,可以是电表从服务器处获取该碳排放因子。服务器具体获得碳排放因子的过程包括:服务器预先可以获得当前区域内各个时间段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一产出电能和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二产出电能,同时可以获得前一年或者前几年国家公布的碳排放因子,记为初始碳排放因子,或者,也可以是选取预设历史时长中的任意一个时间段的碳排放因子作为初始碳排放因子(例如预设历史时长为当前时间的前一天,共24 小时,将每四个小时划分为一个时间段,例如划分的时间段为:0-4、4-8、8-12、 12-16、16-20、20-24,可以通过0-4时间段内的第一产出电能与总电能获得该时间段的碳排放因子,并将该碳排放因子作为后续时间段的初始碳排放因子)。之后以该初始碳排放因子为基础,对比当前区域内各个时间段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一产出电能和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二产出电能,就可以获得各个时间段的碳排放因子。
示例地,以初始碳排放因子为国家公布的当前时间前一年的初始碳排放因子为例,假设国家公布的当前时间前一年的初始碳排放因子为0.7,预设历史时长为当前时间的前一个月,该前一个月内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一产出电能为 8000kw,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二产出电能为2000kw,总电能为10000kw,计算第一产出电能与总电能的比值8000/10000=0.8,那么以0.7为基础,该前一个月的碳排放因子可以通过公式计算:为0.8/0.7=1.14。这里的碳排放因子的计算方式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在服务器计算得到预设历史时长下的碳排放因子之后,就可以将该碳排放因子发送给电表,这样电表就可以获得当前区域内电网供应的碳排放因子。
S206,根据第一耗电电能和碳排放因子确定用户对应的碳计量结果。
在本步骤中,在电表获得用户在预设历史时长内的第一耗电电能以及对应的碳排放因子之后,就可以计算用户所耗费的碳量,即确定用户的碳计量结果。示例地,这里计算碳计量结果,可以是通过直接将第一耗电电能和碳排放因子进行乘法运算获得碳计量结果,也可以是通过将第一耗电电能和碳排放因子进行乘法运算,并加上用户耗费的绿色能源的电能来获得用户的碳计量结果,当然也可以是其他方式,这里不做具体限定。总之可以获得用户的碳计量结果,确定用户所耗费的碳量。
上述碳计量方法中,通过获取当前区域内的用户在预设历史时长内耗费的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一耗电电能,以及获取该区域内电网供应的碳排放因子,并根据碳排放因子和第一耗电电能确定用户对应的碳计量结果;其中碳排放因子与区域内的电网产生的总电能相关,总电能包括预设历史时长内非绿色能源产生的产出电能以及绿色能源产生的产出电能。由于该方法中的碳排放因子是通过非绿色能源产生的产出电能、绿色能源产生的产出电能以及两个产出电能的总电能确定的,因此该方法确定的碳排放因子较为准确;同时由于该方法中可以通过用户耗费的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以及该碳排放因子计算用户对应的碳计量结果,因此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碳计量结果,即可以准确计量出用户所耗费的碳量。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碳排放因子与第一产出电能正相关。也就是说,预设历史时长内,当前电网供应区域内的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越多,那么所耗费的碳量也就越多,相应的碳排放因子也就越大。
对于碳排放因子的计算方式,这里可选的,该碳排放因子是根据第一产出电能与总电能的比值确定的。其中,可以直接将第一产出电能和总电能做比值,并将得到的比值除以初始碳排放因子(初始碳排放因子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解释说明),最终得到的比值即为当前区域内电网供应的碳排放因子。
本实施例中,通过碳排放因子与第一产出电能正相关,可以准确计量非绿色能源排放的碳量;进一步地,通过第一产出电能与总电能的比值确定碳排放因子,可以准确量化当前区域内电网供应的碳排放因子,进而提升后续确定的用户的碳计量结果的准确性。
上述实施例中提到了可以确定用户的碳计量结果,以下就对具体如何确定用户的碳计量结果的过程进行说明。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碳计量方法,如图3所示,上述S206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302,根据碳排放因子和第一耗电电能的乘积,确定第一碳排放数据。
在本步骤中,可以是直接将碳排放因子和第一耗电电能的乘积作为第一碳排放数据,也可以是对碳排放因子和第一耗电电能的乘积进行变形,例如再乘以一个已知的权重,并将获得的结果作为第一碳排放数据,当然还可以是其他方式,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示例地,以直接相乘为例,假设用户耗费的第一耗电电能为Q1,当前区域电网供应的碳排放因子为P,那么第一碳排放数据记为W1,W1的计算方式可以为:W1=Q1×P。
S304,根据第一碳排放数据确定碳计量结果。
在本步骤中,电表可以直接将第一碳排放数据作为碳计量结果,也可以是对第一碳排放数据再进一步处理来获得碳计量结果。
本实施例中,通过碳排放因子与第一耗电电能的乘积确定碳计量结果,这样确定的碳计量结果是与用户耗费的非绿色能源的电能直接相关的,即与用户排放的碳量相关的,因此通过获得的碳计量结果可以准确计量用户排放的碳量。
上述实施例中提到了可以对第一碳排放数据再进一步处理来获得碳计量结果,以下提供另一个实施例,用以对该进一步处理来获得碳计量结果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S304可以包括以下步骤A1-A4:
步骤A1,获取用户在历史时长内耗费的第二耗电电能;该第二耗电电能为用户耗费的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
其中,这里的历史时长指的是上述的预设历史时长。第二耗电电能可以包括预设历史时长内用户自身所在场所的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和/或,用户从电厂购买的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
这里与上述第一耗电电能相同,电表也可以统计出用户在预设历史时长内购买的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以及自身所在场所的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统计方法和上述第一耗电电能的统计方式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A2,根据碳排放因子和第二耗电电能的乘积,确定第二碳排放数据。
在本步骤中,可以是直接将碳排放因子和第二耗电电能的乘积作为第二碳排放数据,也可以是对碳排放因子和第二耗电电能的乘积进行变形,例如再乘以一个已知的权重,并将获得的结果作为第二碳排放数据,当然还可以是其他方式,这里不做具体限定。这里的权重可以和上述第一碳排放数据处的权重相同,也可以不同。
示例地,以直接相乘为例,假设预设历史时长内用户自身所在场所的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为Q2,用户从电厂购买的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为Q3,那么用户耗费的第二耗电电能就为Q2+Q3,当前区域电网供应的碳排放因子为P,那么第一碳排放数据记为W2,W2的计算方式可以为:W2=(Q2+Q3)×P。
步骤A3,根据第一碳排放数据和第二碳排放数据的和值,确定碳消费数据。
在本步骤中,可以是直接将第一碳排放数据和第二碳排放数据的和值作为碳消费数据,也可以是对第一碳排放数据和第二碳排放数据的和值进行变形,例如再乘以一个已知的权重,并将获得的结果作为碳消费数据,当然还可以是其他方式,这里不做具体限定。这里的权重可以和上述第一碳排放数据处、第二碳排放数据处的权重相同,也可以不同。
步骤A4,根据碳消费数据确定碳计量结果。
在本步骤中,可以直接将上述获得的碳消费数据作为用户的碳计量结果,也可以是将上述第一碳排放数据和碳消费数据作为碳计量结果,当然也可以是将第一碳排放数据、第二碳排放数据以及碳消费数据作为碳计量结果,当然还可以是其他方式,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通过结合用户耗费的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来计算用户的碳计量结果,这样也可以将绿色能源中所排放碳量也统计上,从而可以提升统计的碳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即获得的用户所排放的碳量更加准确。
上述实施例中提到了可以确定用户的碳计量结果,那么在确定出用户的碳计量结果之后,就可以利用该碳计量结果对用户的用电习惯、或者家中的负载设备进行电能控制。以下就对电表具体如何控制负载的电能的过程进行说明。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碳计量方法,如图4所示,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402,将碳计量结果发送给服务器,并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该初始能源调整策略是服务器根据电网要求的碳排放数据阈值以及第一碳排放数据确定的。
在本步骤中,电表在获得用户的碳计量结果后,可以将该碳计量结果发送给服务器,这里在给服务器发送数据时,是当前区域内所有用户的电表均会向服务器发送各自的碳计量结果。其中,每个电表发送的碳计量结果中可以包括第一碳排放数据和碳消费数据。
服务器在接收到各个电表发送的碳计量结果之后,可以将各个碳消费数据进行保存,并对各个电表发送的第一碳排放数据进行求和,获得总碳排放数据。
同时服务器可以获取当前电网要求的碳排放数据阈值(例如可以通过服务器统计当前区域内用户所能消耗的最大电能,并将该最大电能和碳排放因子的乘积作为碳排放数据阈值),将总碳排放数据和碳排放数据阈值进行对比,判断总碳排放数据是否大于碳排放数据阈值,并根据获得的判断结果确定各个电表对应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
这里服务器在确定各电表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之前,各个电表也可以先统计各自所在场所中的所有负载的电能消耗范围(每个电表所在场所中每个负载的电能消耗范围为该负载的最大电能消耗值和最小电能消耗值的电能消耗差值,每个电表所在场所中所有负载的电能消耗范围为各负载的电能消耗范围之和,记为总电能消耗范围),得到各电表对应的总电能消耗范围。之后各电表可以将各自场所对应的总电能消耗范围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可以根据获得的各个总电能消耗范围确定各电表对应的电能调整比例,例如可以是先求取所有电表的总电能消耗范围的和值,并计算各总电能消耗范围占该和值的比例,之后可以将获得的各个比例值作为各电表对应的电能调整比例。
之后,服务器可以计算总碳排放数据和碳排放数据阈值的差值绝对值,并通过各电能调整比例以及差值绝对值,确定各电表对应的电能调整数据。具体的,这里服务器可以将差值绝对值乘以各电表的电能调整比例,获得各电表对应的电能调整数据。之后,服务器可以通过各电表对应的电能调整数据设置相应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并将其下发给对应的电表。这里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可以包括:若总碳排放数据大于碳排放数据阈值,则确定各电表对应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为根据各电表对应的电能调整数据减小对应场所中至少一个负载的功率;或者,若总碳排放数据大于碳排放数据阈值,则确定各电表对应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为指示用户消耗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或者,若总碳排放数据小于碳排放数据阈值,则确定各电表对应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为根据各电表对应的电能调整数据增大对应场所中至少一个负载的功率。
示例地,假设当前电网供应区域内有两个电表,各自的第一碳排放数据分别记为W11、W12,对应的总碳排放数据(W11与W12的和值)为200kw,电网要求的碳排放数据阈值是120kw,调节量(即上述差值绝对值)是80kw,其中W11对应的电表可调整范围(即W11对应的总电能消耗范围)是20kw,W12 对应的电表可调整范围(即W12对应的总电能消耗范围)是30kw,即W11占比是20/(20+30)=2/5,W12占比是30/(20+30)=3/5,那么W11对应的电表调整范围(即W11对应的总电能调整数据)就是80*2/5=32kw,W12对应的电表调整范围(即W12对应的总电能调整数据)就是80*3/5=48kw。
S404,根据初始能源调整策略,对用户所在场所中负载消耗的电能进行控制。
在本步骤中,各电表在获得对应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之后,就可以具体控制场所内的负载进行功率调整。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进行功率调整的负载均为柔性负载,即功率可调节的负载,对于场所内的刚性负载(即功率不可调节的负载)不做调整。
本实施例中,电表通过将碳计量结果发送给服务器,并接收服务器根据碳计量结果中的第一碳排放数据以及碳排放数据阈值确定的各电表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以对场所内的负载的功率进行调整,这样可以便于快速准确地对场所内负载的电能进行控制,合理利用电网产生的电能,减少碳量排放。
上述实施例中提到了可以对用户所在场所中的负载进行控制,那么具体在控制负载时,以下提供另一个实施例,具体说明如何对场所内的负载进行控制,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S404可以包括以下步骤B1-B3:
步骤B1,获取用户所在场所中各个负载对应的电能消耗范围。
这里的电能消耗范围如上所述的,可以是负载的最大电能消耗值和最小电能消耗值的电能消耗差值。示例地,假设用户场所中的柔性负载有变频空调,其每小时最低消耗的电能和最高消耗的电能分别为0.5w和1w,那么该变频空调对应的电能消耗范围就可以记为1-0.5=0.5w。
步骤B2,根据初始能源调整策略以及各负载的电能消耗范围,确定用户对应的目标能源调整策略。
步骤B3,根据目标能源调整策略,对用户所在场所中各负载消耗的电能进行控制。
在本步骤B2-B3中,在电表获得自身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之后,可以结合各负载的电能消耗范围确定自身的目标能源调整策略,并对负载的电能进行控制。
可选的,上述目标能源调整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减小用户所在场所中至少一个负载的功率;向用户终端输出提示消息;该提示消息用于指示用户耗费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增大用户所在场所中至少一个负载的功率。
其中,这里增大或减小用户场所中负载的功率,具体是增大或减小哪个负载的功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初始能源调整策略是减小用户场所中负载的功率,用户场所中的柔性负载有变频空调、变频灯、变频冰箱等,那么可以只减小用户场所中变频空调的功率,看是否达到初始能源调整策略要求减小的功率,若达不到,则可以继续减小变频灯、变频冰箱等的功率,以达到初始能源调整策略要求减小的功率;当然也可以是同时减小所有柔性负载的功率,以一次性达到初始能源调整策略要求减小的功率。同样的,增大负载的功率同理。
另外,这里也可以是用户不减小负载的功率,继续购买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或者使用自身产所内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当然也可以是减小负载的功率的同时也继续使用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
当然,电表也可以将服务器下发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以及这里确定的目标能源调整策略共同推送给用户,以便用户及时获知负载调整内容。
本实施例中,电表可以根据自身场所内负载的电能消耗范围确定各自的目标调整策略,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场所的负载进行功率调整,提升对负载控制的准确性。
上述实施例中提到了可以调整负载的电能,那么在调整之后还可以向服务器发送调整结果以便及时调整策略,以下就对该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碳计量方法,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向用户所在场所中的负载发送功率调整指令;该功率调整指令用于指示负载对当前功率进行增大或者减小。
在本步骤中,各个电表在获得目标能源调整策略之后,如果是要增大或减小负载的功率,那么可以向该负载发送功率调整指令,以使该负载根据指令调整自身的功率。
另外,在各负载调整完自身的功率之后,可选的,电表也可以获取用户所在场所中各负载的功率调整结果,即各负载具体是否进行了功率调整以及具体调整到多少功率等,之后电表可以将功率调整结果发送至服务器,以使服务器根据功率调整结果更新初始能源调整策略。
本实施例中,电表通过向负载发送功率调整指令,可以便于负载快速进行功率调整,提升对负载控制的效率。进一步地,电表通过将负载的功率调整结果发送至服务器,可以便于服务器根据调整结果更新初始能源调整策略,使服务器确定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实时性以及准确性更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碳计量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服务器104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S502,接收各电表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该数据获取请求包括各电表当前所在的区域标识。
在本步骤中,区域标识可以是数字、字母、文字等中的一个或多个组合。各电表在获取自身所在区域的碳排放因子之前,可以先向服务器发送包含区域标识的数据获取请求。通常,这里一个区域内的各电表所发送的区域标识应该是相同的。
S504,根据区域标识确定对应区域内电网供应的碳排放因子;该碳排放因子与区域内的电网产生的总电能相关,总电能包括预设历史时长内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一产出电能和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二产出电能。
在本步骤中,服务器在获得区域标识之后,就可以获取该区域的第一产出电能和第二产出电能,并据此计算该区域的碳排放因子,具体计算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S204中的解释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S506,将碳排放因子发送至各电表;该碳排放因子用于指示电表根据用户在预设历史时长内耗费的第一耗电电能和碳排放因子确定用户对应的碳计量结果;第一耗电电能为用户耗费的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
在本步骤中,服务器在获得该区域的碳排放因子之后,会将该碳排放因子发送给该区域内的各个电表,之后各个电表就可以据此计算各自的碳计量结果,具体计算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解释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可以接收各电表发送的包含区域标识的数据获取请求,并根据区域标识获得对应区域内电网供应的碳排放因子发送至各电表,其中碳排放因子与区域内的电网产生的总电能相关,总电能包括预设历史时长内非绿色能源产生的产出电能以及绿色能源产生的产出电能。由于该方法中的碳排放因子是通过非绿色能源产生的产出电能、绿色能源产生的产出电能以及两个产出电能的总电能确定的,因此该方法确定的碳排放因子较为准确;同时由于该方法中可以通过用户耗费的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以及该碳排放因子计算用户对应的碳计量结果,因此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碳计量结果,即可以准确计量出用户所耗费的碳量。
上述实施例中提到了可以通过区域标识获得对应的碳排放因子,以下就对该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碳计量方法,如图6所示,上述S504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602,根据区域标识获取对应区域在预设历史时长内耗费的总电能以及第一产出电能。
在本步骤中,服务器在获得区域标识之后,可以通过区域标识获得该区域预设历史时长内耗费的第一产出电能和第二产出电能,并对第一产出电能和第二产出电能进行求和获得总电能。
S604,根据第一产出电能与总电能的比值确定碳排放因子。
在本步骤中,具体确定碳排放因子的过程可以参见上述电表侧方法中的解释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服务器通过区域标识获得第一产出电能和总电能,并通过两者的比值确定碳排放因子,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碳排放因子,提升确定的碳排放因子的准确性和效率。
上述实施例中提到了可以确定碳排放因子以供电表计算碳计量结果,那么在电表获得碳计量结果之后还可以通过服务器获得相应的能源调整策略,以下就对该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碳计量方法,如图7 所示,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702,接收各电表发送的第一碳排放数据;各第一碳排放数据为电表根据第一耗电电能以及碳排放因子的乘积确定的。
S704,根据各第一碳排放数据以及当前区域内电网要求的碳排放数据阈值,确定各电表对应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并发送至各电表。
可选的,本步骤可以包括以下步骤C1-C3:
步骤C1,根据各第一碳排放数据的和值,确定总碳排放数据;
步骤C2,判断总碳排放数据是否大于碳排放数据阈值,获得判断结果;可选的,本步骤可以包括:获取各电表对应的电能调整比例;计算总碳排放数据和碳排放数据阈值的差值绝对值;根据各电能调整比例以及差值绝对值,确定各电表对应的电能调整数据;其中,电能调整比例是根据各电表对应的用户所在场所中负载的电能消耗范围确定的。
步骤C3,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各个电表对应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
本步骤中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可选的,可以包括:若总碳排放数据大于碳排放数据阈值,则确定各电表对应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为根据各电表对应的电能调整数据减小对应场所中至少一个负载的功率;或者,若总碳排放数据大于碳排放数据阈值,则确定各电表对应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为指示用户消耗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或者,若总碳排放数据小于碳排放数据阈值,则确定各电表对应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为根据各电表对应的电能调整数据增大对应场所中至少一个负载的功率。
这里S702-S704的具体解释说明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解释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通过电表将碳计量结果发送给服务器,并接收服务器根据碳计量结果中的第一碳排放数据以及碳排放数据阈值确定的各电表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以对场所内的负载的功率进行调整,这样可以便于快速准确地对场所内负载的电能进行控制,合理利用电网产生的电能,减少碳量排放。
为了便于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好的理解,以下结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服务器接收各电表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该数据获取请求包括各电表当前所在的区域标识。
S2,服务器根据区域标识获取对应区域在预设历史时长内耗费的总电能以及第一产出电能,并根据第一产出电能与总电能的比值确定碳排放因子。该碳排放因子与区域内的电网产生的总电能相关,总电能包括预设历史时长内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一产出电能和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二产出电能。
S3,服务器将碳排放因子发送至各电表。
S4,电表获取当前区域内的用户在预设历史时长内耗费的第一耗电电能;该第一耗电电能为用户耗费的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
S5,电表根据碳排放因子和第一耗电电能的乘积,确定第一碳排放数据。
S6,电表获取用户在历史时长内耗费的第二耗电电能;该第二耗电电能为用户耗费的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
S7,电表根据碳排放因子和第二耗电电能的乘积,确定第二碳排放数据。
S8,电表根据第一碳排放数据和第二碳排放数据的和值,确定碳消费数据,并将碳消费数据作为用户对应的碳计量结果。
S9,电表将碳计量结果发送给服务器,其中,每个电表发送的碳计量结果中可以包括第一碳排放数据和碳消费数据。
S10,服务器根据各第一碳排放数据的和值,确定总碳排放数据,并判断总碳排放数据是否大于当前区域内电网要求的碳排放数据阈值,获得判断结果。
S11,服务器获取各电表对应的电能调整比例;该电能调整比例是根据各电表对应的用户所在场所中负载的电能消耗范围确定的。
S12,服务器计算总碳排放数据和碳排放数据阈值的差值绝对值。
S13,服务器根据各电能调整比例以及差值绝对值,确定各电表对应的电能调整数据。
S14,若总碳排放数据大于碳排放数据阈值,则确定各电表对应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为根据各电表对应的电能调整数据减小对应场所中至少一个负载的功率;或者,若总碳排放数据大于碳排放数据阈值,则确定各电表对应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为指示用户消耗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或者,若总碳排放数据小于碳排放数据阈值,则确定各电表对应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为根据各电表对应的电能调整数据增大对应场所中至少一个负载的功率。
S15,服务器将各电表对应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发送至各电表。
S16,电表获取用户所在场所中各个负载对应的电能消耗范围。
S17,电表根据初始能源调整策略以及各负载的电能消耗范围,确定用户对应的目标能源调整策略。
S18,电表根据目标能源调整策略,对用户所在场所中各负载消耗的电能进行控制。目标能源调整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减小用户所在场所中至少一个负载的功率;向用户终端输出提示消息;该提示消息用于指示用户耗费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增大用户所在场所中至少一个负载的功率。
可选的,在上述S18之后,还可以包括:
S19,电表向用户所在场所中的负载发送功率调整指令;该功率调整指令用于指示负载对当前功率进行增大或者减小。
S20,电表获取用户所在场所中各负载的功率调整结果,并将功率调整结果发送至服务器,以使服务器根据功率调整结果更新初始能源调整策略。
上述S1-S20的实现原理与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记载的方案的实现原理相同,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也相同,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碳计量方法的碳计量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碳计量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碳计量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提供了一种碳计量装置,应用于电表,包括:电能获取模块10、因子获取模块11和计量模块12,其中:
电能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当前区域内的用户在预设历史时长内耗费的第一耗电电能;该第一耗电电能为用户耗费的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
因子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上述区域内电网供应的碳排放因子;该碳排放因子与区域内的电网产生的总电能相关,总电能包括预设历史时长内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一产出电能和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二产出电能;
计量模块12,用于根据第一耗电电能和碳排放因子确定用户对应的碳计量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碳排放因子与第一产出电能正相关。可选的,上述碳排放因子是根据第一产出电能与总电能的比值确定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碳计量装置,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9所示,上述计量模块12可以包括:
碳排放数据确定单元121,用于根据碳排放因子和第一耗电电能的乘积,确定第一碳排放数据;
计量单元122,用于根据第一碳排放数据确定碳计量结果。
可选的,继续参见图9所示,上述计量单元122可以包括:
电能获取子单元1221,用于获取用户在历史时长内耗费的第二耗电电能;该第二耗电电能为用户耗费的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
碳排放数据确定子单元1222,用于根据碳排放因子和第二耗电电能的乘积,确定第二碳排放数据;
碳消费数据确定子单元1223,用于根据第一碳排放数据和第二碳排放数据的和值,确定碳消费数据;
计量子单元1224,用于根据碳消费数据确定碳计量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碳计量装置,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10所示,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计量结果发送模块13,用于将碳计量结果发送给服务器,并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该初始能源调整策略是服务器根据电网要求的碳排放数据阈值以及第一碳排放数据确定的;
控制模块14,用于根据初始能源调整策略,对用户所在场所中负载消耗的电能进行控制。
可选的,继续参见图10所示,上述控制模块14可以包括:
电能范围获取单元141,用于获取用户所在场所中各个负载对应的电能消耗范围;
目标策略确定单元142,用于根据初始能源调整策略以及各负载的电能消耗范围,确定用户对应的目标能源调整策略;
控制单元143,用于根据目标能源调整策略,对用户所在场所中各负载消耗的电能进行控制。
可选的,上述目标能源调整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减小用户所在场所中至少一个负载的功率;向用户终端输出提示消息;该提示消息用于指示用户耗费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增大用户所在场所中至少一个负载的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碳计量装置,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11所示,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指令发送模块15,用于向用户所在场所中的负载发送功率调整指令;该功率调整指令用于指示负载对当前功率进行增大或者减小。
可选的,继续参见图11所示,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调整结果获取模块16,用于获取用户所在场所中各负载的功率调整结果;
调整结果发送模块17,用于将功率调整结果发送至服务器,以使服务器根据功率调整结果更新初始能源调整策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提供了一种碳计量装置,应用于服务器,包括:接收模块20、确定模块21和发送模块22,其中:
接收模块20,用于接收各电表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该数据获取请求包括各电表当前所在的区域标识;
确定模块21,用于根据区域标识确定对应区域内电网供应的碳排放因子;该碳排放因子与区域内的电网产生的总电能相关,总电能包括预设历史时长内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一产出电能和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二产出电能;
发送模块22,用于将碳排放因子发送至各电表;该碳排放因子用于指示电表根据用户在预设历史时长内耗费的第一耗电电能和碳排放因子确定用户对应的碳计量结果;第一耗电电能为用户耗费的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碳计量装置,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13所示,上述确定模块21可以包括:
电能获取单元211,用于根据区域标识获取对应区域在预设历史时长内耗费的总电能以及第一产出电能;
因子确定单元212,用于根据第一产出电能与总电能的比值确定碳排放因子。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碳计量装置,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14所示,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数据接收模块23,用于接收各电表发送的第一碳排放数据;各第一碳排放数据为电表根据第一耗电电能以及碳排放因子的乘积确定的;
策略确定模块24,用于根据各第一碳排放数据以及当前区域内电网要求的碳排放数据阈值,确定各电表对应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并发送至各电表。
可选的,继续参见图14所示,上述策略确定模块24可以包括:
数据确定单元241,用于根据各第一碳排放数据的和值,确定总碳排放数据;
判断单元242,用于判断总碳排放数据是否大于碳排放数据阈值,获得判断结果;
策略确定单元243,用于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各个电表对应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
可选的,参见图15所示,在上述策略确定单元243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各个电表对应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之前,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比例获取模块25,用于获取各电表对应的电能调整比例;该电能调整比例是根据各电表对应的用户所在场所中负载的电能消耗范围确定的;
计算模块26,用于计算总碳排放数据和碳排放数据阈值的差值绝对值;
调整数据确定模块27,用于根据各电能调整比例以及差值绝对值,确定各电表对应的电能调整数据。
可选的,上述策略确定单元243,具体用于若总碳排放数据大于碳排放数据阈值,则确定各电表对应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为根据各电表对应的电能调整数据减小对应场所中至少一个负载的功率;或者,若总碳排放数据大于碳排放数据阈值,则确定各电表对应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为指示用户消耗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或者,若总碳排放数据小于碳排放数据阈值,则确定各电表对应的初始能源调整策略为根据各电表对应的电能调整数据增大对应场所中至少一个负载的功率。
上述碳计量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电表或服务器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电表或服务器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6所示。该电表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电表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电表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电表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移动蜂窝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碳计量方法。该电表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电表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电表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6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电表的限定,具体的电表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电表侧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7所示。该服务器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服务器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服务器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服务器的数据库用于存储碳排放数据、碳消费数据以及碳排放因子等。该服务器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碳计量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7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电表的限定,具体的电表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服务器侧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 (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 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碳计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区域内的用户在预设历史时长内耗费的第一耗电电能;所述第一耗电电能为所述用户耗费的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
获取所述区域内电网供应的碳排放因子;所述碳排放因子与所述区域内的电网产生的总电能相关,所述总电能包括所述预设历史时长内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一产出电能和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二产出电能;
根据所述第一耗电电能和所述碳排放因子确定所述用户对应的碳计量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排放因子与所述第一产出电能正相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排放因子是根据所述第一产出电能与所述总电能的比值确定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耗电电能和所述碳排放因子确定所述用户对应的碳计量结果,包括:
根据所述碳排放因子和所述第一耗电电能的乘积,确定第一碳排放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碳排放数据确定所述碳计量结果。
5.一种碳计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各电表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所述数据获取请求包括各所述电表当前所在的区域标识;
根据所述区域标识确定对应区域内电网供应的碳排放因子;所述碳排放因子与所述区域内的电网产生的总电能相关,所述总电能包括预设历史时长内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一产出电能和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二产出电能;
将所述碳排放因子发送至各所述电表;所述碳排放因子用于指示所述电表根据用户在所述预设历史时长内耗费的第一耗电电能和所述碳排放因子确定所述用户对应的碳计量结果;所述第一耗电电能为所述用户耗费的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
6.一种碳计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电能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区域内的用户在预设历史时长内耗费的第一耗电电能;所述第一耗电电能为所述用户耗费的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电能;
因子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区域内电网供应的碳排放因子;所述碳排放因子与所述区域内的电网产生的总电能相关,所述总电能包括所述预设历史时长内非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一产出电能和绿色能源产生的第二产出电能;
计量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耗电电能和所述碳排放因子确定所述用户对应的碳计量结果。
7.一种电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8.一种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210121054.8A 2022-02-09 2022-02-09 碳计量方法、装置、电表、服务器、存储介质和产品 Pending CN1144631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21054.8A CN114463144A (zh) 2022-02-09 2022-02-09 碳计量方法、装置、电表、服务器、存储介质和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21054.8A CN114463144A (zh) 2022-02-09 2022-02-09 碳计量方法、装置、电表、服务器、存储介质和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63144A true CN114463144A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14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21054.8A Pending CN114463144A (zh) 2022-02-09 2022-02-09 碳计量方法、装置、电表、服务器、存储介质和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6314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96195A (zh) * 2022-06-14 2022-09-02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物资分公司 一种获取碳足迹数据的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CN115511332A (zh) * 2022-09-30 2022-12-23 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碳排放量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884009A (zh) * 2023-03-02 2023-03-31 四川君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二氧化碳排放远程实时监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96195A (zh) * 2022-06-14 2022-09-02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物资分公司 一种获取碳足迹数据的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CN114996195B (zh) * 2022-06-14 2023-12-12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物资分公司 一种获取碳足迹数据的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CN115511332A (zh) * 2022-09-30 2022-12-23 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碳排放量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884009A (zh) * 2023-03-02 2023-03-31 四川君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二氧化碳排放远程实时监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5884009B (zh) * 2023-03-02 2023-05-23 四川君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二氧化碳排放远程实时监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63144A (zh) 碳计量方法、装置、电表、服务器、存储介质和产品
CN104094491B (zh) 分散型发电装置的控制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Wu et al. Demand side management for wind power integration in microgrid using dynamic potential game theory
Jiang et al. Load shaping strategy based on energy storage and dynamic pricing in smart grid
Jiang et al. A unified model to optimize configuration of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s with multiple types of batteries
CN108292860A (zh) 电力控制装置、运转计划制定方法以及程序
TW201947248A (zh) 伺服器、保養終端、動力電池保養方法、裝置及系統
CN104914381A (zh) 一种移动终端电池电量平滑显示方法及系统
CN111934315A (zh) 考虑需求侧的源网荷储协同优化运行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5840144A (zh) 电池仿真计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ui et al. An optimal energy co-scheduling framework for smart buildings
CN114118532A (zh) 孤岛微网的调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CN110968947A (zh) 虚拟电厂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883588B (zh) 分产业负荷曲线模拟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9755946A (zh) 储能管理系统
CN112884316B (zh) 电力调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193629B (zh) 配电网储能设备的定容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134366B (zh) 负荷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227249B (zh) 功率气象数据智能迁移的新能源长期电量预测方法与系统
CN113344612B (zh) 电力交易匹配方法、系统、智能电表、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10427085B (zh) 电子设备供电的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CN115207947B (zh) 电网节点储能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114329B (zh) 多气源智能调度方法与装置
CN115296421A (zh) 基于碳计量芯片的配电系统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4358372A (zh) 移动式储能系统的调度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