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63017A - 基于动态示踪码交易结算、阻击排查假货混入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动态示踪码交易结算、阻击排查假货混入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63017A
CN114463017A CN202111230126.4A CN202111230126A CN114463017A CN 114463017 A CN114463017 A CN 114463017A CN 202111230126 A CN202111230126 A CN 202111230126A CN 114463017 A CN114463017 A CN 1144630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action
code
unit
commodity
sett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3012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弘
王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Gaopa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Gaopa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Gaopa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Gaopa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3012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6301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8458 priority patent/WO202306562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463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630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18Certifying business or products
    • G06Q30/0185Product, service or business identity frau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 G06Q30/0601Electronic shopping [e-shopping]
    • G06Q30/0609Buyer or seller confidence or verification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Fina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Econom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基于动态示踪码交易结算、阻击排查假货混入的方法。通过为生产商设立的包括数据库、专用于收转交易货款的结算账户和配套软件在内的交易结算管理系统,为商品单元配置并标示特征信息码,生成、并随机更新配套动态示踪码。借助交易结算管理系统可随机核查全部在线交易的商品单元、出售者的身份合法性、合理性、并得到管理系统的确认。购买者回应确认后,货款经由生产商专用账户转付给出售者,籍此每次交易记录下的信息被补录入该系统的“只读”存储器。本发明易于普及应用,效果显著,即使假货规模缩小、亦可借助于光电技术和采样交易产品进行的终极鉴定,将之排查出来。

Description

基于动态示踪码交易结算、阻击排查假货混入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结合移动互联网与信息编码技术来解决假货混入流通领域的方法,特别是一种基于动态示踪码建立数据库、核查交易主客体身份、规范交易结算规则,来阻击、排查假货混入真品交易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成灾,防伪技术也同时层出不穷。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至今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对策彻底根治或者有效遏制造假、售假问题的泛滥。“假冒伪劣”冲击流通领域,扰乱市场秩序,侵犯了广大消费者、生产者的正当权益,形成了阻碍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反动力。更加严重的是:小小的“假冒伪劣”是一个大大的“毒瘤”,不加以有效清除、强力阻击混入流通渠道的话,任其发展下去,会引发“民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被假冒伪劣商品充斥的市场”之间的矛盾。因此,阻击假货混入正常交易流通领域、有效维护公众的切身权益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下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假冒伪劣”四个字,“劣”是指内在质量差劣;“假冒”与“伪装”则表示“混入流通领域”的违法手段。优质产品的商标、标识、技术标准、检验报告、包装风格、装潢图案、厂名、产地等特征都是“假冒”与“伪装”的目标。借用现代工程技术来蒙混一般民众几乎是易如反掌,而且成本低、获利显著,这是造假泛滥的主要诱因。
在一个买、卖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市场环境下,买方因不熟悉产品的内在情况而无法有效分辨质量高低,所以只能根据表面特征所反映的信息来评价、支付价格。但是,质量好的产品因其制造成本较高而售价也相应较高、但其较好的质量却难以被消费者直接感受和理解,于是因其较高售价而滞销;相反,质量较差的产品的制造成本低,售价也相应较低,而且其较差的质量同样难以被消费者识破,于是因其较低售价而容易混入流通领域。这种劣品驱逐良品的过程必然导致产品的总体质量持续下降,如果没有有效的机制阻止这种恶性循环,消费者经过几次购买后,发现产品质量越来越差,于是对市场失去信任,市场将日渐萎缩,直至崩溃。该现象于1963年首次被提出,前美联储主席、现美国财政部长耶伦(Janet L. Yellen)之夫阿克尔洛夫(George A. Akerlof)于上世纪70年代发表论文《柠檬市场》(The Market for Lemons)予以阐述,并因此获得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劣品驱逐良品的极致是名优商品被其假冒伪劣品挤出市场。但值得注意的是,假冒伪劣品为了冒充得逼真,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不一定以低于正品的价格出售,而可能恰恰仿冒正品的包括价格和防伪标识在内的全部外在质量特征,此时的信息不对称更加严重,以致于普通消费者难以分辨真假,所以正品和假货可能共存,如烟、酒、化妆品、饮料。大量案例表明,造假、售假者经常是正品生产商中的内鬼和/或不法经销者,因为通常情况下正是他们把持着正品从生产者至消费者之间的批发零售流通关键环节,具有以假乱真的可乘之机。他们利用高仿二维码技术与钓鱼网站的结合,实现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直接混进流通渠道,这应当是主要的打假目标。与此相应,阻击假货的手段也被迫升级,包装和防伪标记的制作成本也因采用高技术和复杂化制作工艺而提高,这必然增加消费者无价值的负担,加大掌握和使用识别假货手段的难度,增加防伪打假的成本。如何借助简便的技术方案实现产品关键信息的交换和产品真假的鉴别,并具有实质性的打假效果,就成为打假的关键。特别是在“内鬼”和/或“知情者”直接参与或配合的“制假”和“售假”的过程中,借助既经济可行又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阻击假货混入流通过程,并将零星的“漏网之鱼”之类的假货排查出来,构成本发明专利的创新之处。
为了防治批发零售流通环节的售假行为,出现了利用二维码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实现一物一码、账号绑定、扫码支付的解决方案。这类方法便于消费者掌握和使用,具有成本较低的优势。但是,这类方法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制售假问题,更谈不上从根本上防治售假行为,因为标示在正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可以借助现代工程技术手段轻而易举地转移到假货的外包装上;更有甚者,不法经销商可以制作大量内含经销商账号或者与其相关联账号作为收款账号的二维码,标示在假货外包装上,使购买者扫码支付的货款自动进入售假者的账号中,从而畅行无阻地、甚至更容易地大批量售假。由于大量的假货混在真品中畅行无阻,致使国家、守法企业、广大民众甚至整个社会受到重大伤害,所以现在是必须进行重大改进的时候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阻击假冒伪劣商品混进交易流通领域的商业方法。本方法的大范围实施,将使制售假者处于造假无利可图、售假无路可走的处境。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手段中包括商品单元的特征信息码和动态示踪码的结构组成和精准设计,再加上交易货款的归一化转付模式和即时在线分兑技术,一种既经济可行又行之有效地阻击假货混入流通过程的新商业模式便诞生了。
欲扭转假货驱逐正品的恶性循环,首先必须在市场中能够快速识别出假货、并将其剔除出流通领域。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简单而有效地阻击假货混入商品交易过程,尤其是有效地将批量造假直接阻击在流通渠道之外,并将零星的“漏网之鱼”之类的假货排查出来。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了基于动态示踪码交易结算、阻击排查假货混入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为生产者的某型号、某批次产品的全部可独立流通产品单元的结构特征建立产品单元数据库、设立专用于收转交易货款的结算账户、设计用于交易结算及排查假货的配套交易结算管理系统,关键在于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1)为该型号、该批次的可独立流通产品单元配置并标示特征信息码;
(2)交易结算管理系统依照固定和/或随机选定并公示的规则,执行对参与交易的主客体进行监督、根据可独立流通产品单元的特征信息码及其依次参与交易所形成并记录下的交易信息,自动生成、更新该商品单元的动态示踪码及其集合组成的动态示踪码数据库;
(3)购买者借助交易结算管理系统以及出售者终端设备收到经审核确认的本次交易结算清单,其中包括对本次交易中所有待交易商品单元的动态示踪码的核验,进一步确认待交易商品单与出售者的权属关系;
(4)本次交易商品及其出售者的合法性在结算清单中确认后,购买者将本次交易中的应付货款直接付至生产商指定的专用于收、转交易货款的结算账户,并由交易结算管理系统中的即时分兑软件分别兑至本次交易的出售者、以及与本次交易关联机构的绑定账号;
(5)交易货款转付分兑完成后,交易结算管理系统及时将本次交易形成的信息录入商品单元数据库,以便更新参加交易商品单元的动态示踪码。
以上的步骤中需要特别加以说明的是:
Figure 422296DEST_PATH_IMAGE001
由生产商为某型号、某批次产品的全部可独立流通的产品单元所配置的专属信息码/二维码与可独立流通的商品单元的动态示踪吗具具有关联对应的关系。任何商品都可能以某种特定的数量和包装进行交易,无论是最小的单件产品,还是最大包装的商品集合,只要可作为独立单元交易,就为其配置一个独有的专属信息码/二维码,因此需要保存不同规模商品单元之间的包含/从属关系,即每个较大商品(或称产品)单元的专属信息码/二维码与其所含若干较小商品单元的专属信息码/二维码之间的包含关系或者反过来的从属关系;
Figure 445616DEST_PATH_IMAGE002
可独立销售的本批次所有产品单元在首次参加交易、必须通过由结算管理系统审核,自动生成关联的动态示踪码。从此时此刻起即由生产商的产品单元改称流通领域商品单元。为保证关联动态示踪码的规范、严谨,每次交易,包括从生产商的成品库向购买商商品库的首次交易在内,必须依照以下规则进行:首先要向交易结算管理系统提出请求并提交交易结算请求单,该清单时规范化的制式化的、针对本批次产品的标准制定,请求结算管理系统审查通过。该交易结算请求书、中应包括本次交易主、客体的全部信息、包括交易的时间与地点,产品单元的代码与单价,审查的目标与依据。在顺利完成的交易过程中,自动生成与该商品单元的动态示踪码、并存储在只读存储器中。在交易完成的过程中由交易结算管理系统将新一次交易的关联信息保存于动态示踪码的关联数据库中,供交易结算管理系统随时调用。只有经特别授权的结算管理系统程序员才有权查阅——且只能查阅而不能更改,每次交易过程中自动完成动态示踪码的最新信息记录补充储存在该“只读”存储器中均由结算管理系统自动实现。
本发明中,“只读”存储器特指只有交易结算管理系统能够自动写入的数据库中的记录项。
特别提出的是,以上所涉及到的规则是针对本批次产品的实施例特殊情况—高档瓶装白酒而设计的。实际上本专利方法并不仅适用于此。而本批次产品的生产商与本品此产品的交易管理系统应当是法律上互相监督的法律关系。所以在针对具体的产品时,产品结算管理系统所采用的具体规则和步骤也不可避免买的要有所区别。所以也可能会在涉及到具体的规则上可能不完全相同、而采用随机选用的规则。
Figure 890504DEST_PATH_IMAGE003
生产商为收转该型号、该批次商品交易货款所申请的专用结算账户,需经过金融管理机构批准、备案,具有受法律保护的唯一性,交易货款经由专用结算账户即时完成在线的结算、分兑;
Figure 431207DEST_PATH_IMAGE004
借助动态示踪码数据库可以追踪核查进入流通环节的商品单元、出售者和购买者三者的合法、合理身份和关联信息,交易结算管理系统核查商品单元的动态示踪码、并将该商品单元前一次交易的购买者与本次交易的出售者找到关联性,从而确认本次交易出售者的身份是否合法、合理;
Figure 74678DEST_PATH_IMAGE005
为交易结算配套有专用软件程序,对该程序所管理着的交易主、客体身份进行核查,监控着交易规则的执行;专用软件程序依照固定或随机选定的规则、根据产品单元的专属信息码及其参与每次交易所形成并记录下的信息来生成、补充、核对转化为商品单元的动态示踪码,并确定该待售商品单元的合法身份;借助出售者终端设备上收到的动态示踪码核对信息,就可以直接验证出售者是否前一次交易中的购买者;出售者的合法性得以验证后,购买者也并不直接支付货款给出售者,而是借助即时分兑子程序经由生产商的唯一专用账户即时转付给出售者以及与本次交易相关联的各方;每次交易形成的信息被管理软件自动写入本次交易记录,所交易商品单元的动态示踪码补充信息被自动存入关联数据库;最终,借助生产者专用于收转交易货款的结算账户和即时分兑子程序、可独立流通商品单元的专属信息码及其动态示踪码的三重控制核查作用,假货便得到简洁而有效的阻击和排查。
以上所述是本方法中阻击排查假货步骤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传统观念中,商品单元的专属信息码被用来表述该商品单元的技术指标、质量水平和生成的时空顺序,足以验证商品的身份;本专利申请的目的是借助“专属信息码+动态示踪码”之结合来同步审核验证交易主、客体的身份,达到阻击、排查假货混入正品流通之效果,具有显著特点和简单易行的效果;商品单元从生产厂成品库出来,经过合法流通渠道流转至购买者手中,是个完整、合法的流通过程。交易结算管理系统借助“动态示踪码”,可以对出自生产商成品库的原产品,即正品,的流通过程形成无空隙监控;并描绘出该商品单元在交易过程中的连续轨迹,使消费者体验到“货真价实”的真实感受;在交易结算管理系统中,生产者的“成品库”按规则视为“零号出售者的商品库”,其在追踪核查后时可以一目了然。这也正是本专利名称为什么称作“基于动态示踪码交易结算、阻击排查假货混入的方法”之原因。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前述商品单元的特征信息码结构设计,其关键在于:
a部分、简称a码,是存储着该型号或该批次产品质量与技术标准信息以及该产品单元顺序码的和包装结构特征的专属信息码,由该专属信息码生成的二维码称之为专属二维码,标示在产品单元外表面上,供扫描用,专属信息码二维码与可独立流通上、商品单元一一对应;b部分、简称b码,是存储着“原厂制造印记”存储单元的16位二进制地址码,该地址码分为四段“二进制数码”,分布于“专属二维码”周围圆环状区域的“0、1”组成的数字符串之中,供交易结算管理系统在验证商品单元真假时借助于该该单元的动态示踪码中隐藏的秘钥模板信息读出、调用;所有的可独立流通的产品单元的特征信息码经综合、汇编形成该型号或该批次产品单元的特征信息码数据库,存储在交易结算管理系统的只读存储器中,仅供交易结算系统在阻击假货、排查商品单元的身份过程中调用。
上述“原厂制造印记”只是一个作证明用的电子标签印记,其存储在于b码所述16位二进制地址码指向的服务器只读存储单元中。由生产商设计的电子标签印记上有该生产商该批次产品的特别徽记和该商品单元的本批次的特征信息码、具体表达一个 “核实无误”的信息。调用的秘钥隐藏在动态示踪码的后缀中的秘藏信息,只有交易结算管理系统有权、并知道如何查询;如果没有动态示踪码中隐含信息的提示,正确调用的几率近似为零。
a码系反映商品质量与技术标准以及生成商品单元之时空顺序的专属信息码,是可公开查阅的以二维码形式标示出来的商品技术和质量信息,通过手机终端扫描该二维码,可查阅到关于该批次商品的技术指标和相关质量标准 。b码系存储该批次商品的“原厂制造印记”的16位二进制地址码,是供交易结算管理系统核查该商品单元“真与假”时调用的“加密图形数字串”,可参考附图1。必须借助关联动态示踪码中信息的引导、启示,才能借助提示信息读出该“数字串”的“真值”。没有隐藏于该商品单元的动态示踪码之中的“密钥”指导,便无法获得“原厂制造印记”,就很难通过对商品单元发起的审核而获得交易结算管理系统核发的“结算清单”,更得不到在“结算清单”上对商品单元加盖“原厂制造印记”的机会,也就无法发出加盖有“原厂制造印记”的核准后的交易核算清单。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为什么要设置、存储“原厂制造印记”的16位二进制地址码,这是因为在商品单元外包装上设置的a码并不是用来直接区别真假商品单元的,而是仅仅用来公开商品单元的质量和技术标准信息的。用来识别商品单元真假的是b码,由于解析b码的秘钥隐藏在动态示踪码的后缀中,所以借助动态示踪码来核查交易中商品单元的真假才更具有公正性,对于消费者而言,借助于生产商的打假办公室的指引电话和结算平台的双重其实信息得到的结论更容易获得普通消费者的认同,交易结算管理系统才更有权威决定是否不发放“原厂制造印记”、以及决定商品单元的“假”或“真”。
商品单元的动态示踪码之所以称之为“示踪码”,是因为其随着商品单元的每次交易实时变化,任何一个可独立流通商品单元参加每次交易所形成的信息,包括交易发生的时间、地点、交易主体的身份与资格、交易客体的特征信息码等都记录在该商品单元的动态示踪码项下;记录中还包括一个允许每次购买者获准下次出售本商品单元的授权标记,称之为“销售许可印记”,供交易结算管理系统进一步审查核定该交易商品单元的物权归属、所处时空位置时调用,由此形成的连续而完整的时空路线图可真实展示正品出自生产者工厂之后的流转轨迹,追踪假货出自于哪个经销商。
上述动态示踪码与正处于独立流通的商品单元一一对应,该码的产生和补充均脱离生产商的管理、和销售商的控制,显示了动态示踪码和结算管理系统的独立法律地位。商品单元的动态示踪码的生成或补充由交易结算管理系统软件控制、自动完成,与每次交易主体完全无关。每次交易发生的时间、地点、交易主体的身份与资格、交易客体的特征以及交易顺序码等记录数据记录之补充均与商品单元依次对应,均是客观真实数据的拷贝;特别要强调的时是交易管理系统及其责任人应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地位。这样才能保证进一步借助动态示踪码中和记录数据真实证据特性、准确而快速地完成对“假冒伪劣”商品的阻击。即借助于动态示踪码中的交易信息记录中的逻辑推理分析直接导出交易商品单元被替代的瑕疵,供交易结算管理系统审在核查该商品单元的物权归属和商品单元的真伪时作出准确的判定。
这里要强调的是:动态示踪码实际上本方法中 “产品单元”的客体身份向着“商品单元”变化的一个标志。在市场上流通中的交易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可以发生转变,但是产品单元的专属信息码在商品单元流通过程中是不会发生变化的,而是一成不变的。产品入成品库前经自动编成顺序码、包装系统按照预先确定的规则生成专属顺序码,并由该专属信息码为索引生成内含质量和技术标准的二维码标示在产品上,供扫描用,随着产品按照顺序逐个封包、一定数量的产品集合在一起装箱或者若干箱产品集合成更大的单元,每包、每箱、每个单元都需配置相应的专属信息码,由该信息码生成的二维码标示在包装、箱体、单元外表面上,供扫描用;此时,交易并没有开始,商品单元的动态示踪码也没有生成。
与生产商直接交易而出厂的产品单元,无论其数量多少,包装规格怎样,均称为第一次交易。完成第一次交易后、商品单元所关联的动态示踪码才正结算交易系统的监督管理下自动产生。生产商作为销售者直接销售之时,按照选定的规则,交易结算管理系统就要依规则,固定或随机选定的规则,参与管理。并对参加交易的独立产品单元生成“动态示踪码”、并形成交易记录。交易结束,根据本次交易产品单元的专属信息码、交易信息记录内容由结算管理系统自动生成该产品单元的动态示踪码。任何一个商品单元在流通过程中一经拆分,其原包装动态示踪码便注销。同时派生出若干更小规格具有动态示踪码的商品单元;拆分,但并不参加该次交易的产品单元所产生产生动态示踪码,封存在拆分地,在该次交易记录中特别标记、说明,待下次实际参加交易再时,激活其动态示踪码。
以上所说的技术处理步骤中的另一个关键是设计动态示踪码结构,借助该动态示踪码结构信息能有效阻击、排查出假冒伪劣商品的混入:伪造的商品单元即使在高仿真的包装下,甚至是借助正品的废弃包装物而进行以假乱真的混淆,也无法逃脱本方法的进一步审核和阻击。
本方法最独特的设计是借助商品单元的动态示踪码将该商品单元对前一次交易的购买者与本次交易的出售者和购买者产生链接,从而快速确认本次交易中出售者的身份是否合法、有效,具体步骤如下:
Figure 737740DEST_PATH_IMAGE001
调出本次交易所请求交易的商品单元的动态示踪码;
Figure 732241DEST_PATH_IMAGE002
借助动态示踪码所关联的商品单元在前一次交易记录中购买者的身份信息,确认本次交易中出售者的身份是否具有合法、合理性;
Figure 811055DEST_PATH_IMAGE003
确认本次出售者身份合法、合理后,继续审查其是否具有销售该商品单元的生产商的销售授权;如没有生产者对该商品单元的销售授权,则证明该出售者不在生产商的经销授权体系内,其所售商品真伪存疑、应继续追查;
Figure 512295DEST_PATH_IMAGE004
追踪核查本批次的该商品单元销售授权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确认该商品单元的真伪,追查本次交易销售者与本次交易商品单元的有无物权所属关系。
商品单元的动态示踪码未将该商品单元前一次交易的购买者与本次交易的出售者和购买者串联起来的,本次交易出售者的身份合法性未得以确认,交易结算管理系统不会启动支付操作程序,这意味着该商品单元的交易因被阻击而中断。
进一步审查商品单元的真伪,可以核查前一次交易中的结算中的单据存根,以便确定该商品单元是否完成了合法的产权转移手续。
进一步核实交易中商品单元的身份合法、有效的具体步骤还包括:
Figure 549521DEST_PATH_IMAGE001
借助商品单元的专属信息码调出对应的动态示踪码,核查收到示踪码者是否本次交易的出售者;
Figure 500160DEST_PATH_IMAGE002
核查动态示踪码存储的前一次交易记录,以确认该商品单元是否在前一次交易结算清单中出现;
Figure 710561DEST_PATH_IMAGE003
出现在前一次交易结算清单中并有成交记录(以结算单据存根佐证),则证实该商品单元已经过合法流通渠道抵达前次交易的购买者;
Figure 328624DEST_PATH_IMAGE004
调取动态示踪码存储单元中的“销售许可印记”,该印记上有前一次交易中购买者的代码,随着结算清单上的对应栏目中加盖、发回,生效,该交易主体的原“销售许可印记”被注销、由本次交易购买者的“销售许可印记”替代。
前面所述每次交易结算中用到的即时分兑软件是一个执行子程序,在交易结算管理系统对交易请求中主、客体资格的审查通过后,对商品单元单价、总金额、关联服务费核实无误后,将结算申请单核准为结算清单发还给交易请求方并得到其认可后,生产者指定的专用于收转交易货款的结算账户收到总货款后,执行该子程序,实施即时分兑货款;在分兑的收款方回复“收讫”后,该子程序自动向关联方发送分兑收据。
每次交易的款项分兑细目与关键交易信息均同步发给关联主体和交易结算管理系统中的动态示踪码存储区域,形成保证商品信息公开、公正、平衡、对等的基础。
将每次交易所形成的信息补录入该商品单元的动态示踪码数据库是十分重要的关键步骤。补录的内容包括:以该独立商品单元身份参加交易的顺序数码,参与每次交易的主、客体身份代码、交易的时间与地点、成交的单价与总额,以利于排查主、客体身份的结论代码;交易货款转付分兑完成后,不仅动态示踪码被存入数据库,特别是记录中存储的“销售许可印记”也须随物权转移,即该印记上的前一次交易中购买者的代码被修改为本次交易中购买者的代码。
这个“销售许可印记”具备以下三个特点:a.印记上具有生产商、出售者代码或名称;b.具有授权专卖的法律意义,特别是以赢利为目的销售受知识产权所保护的范畴;c.具有收藏标识意义且有收藏日期标注。具体印记设计图样参考附图3.
进一步验证商品单元的的身份时需要借助于其特征信息码的两个独立部分:所述a码中除了所说的质量与技术标准信息外还包括有与可独立流通商品单元一一对应的顺序码、该顺序码设计中具有有效连续区间和无效空白区间、作为快速确认真、伪的参考;所述b码中的秘钥模板的代号隐藏于该商品单元的动态示踪码中,交易进行中间,购买者有权要求核实交易商品的“原厂制造印记”;此时,购买者只需提出请求验证原生产厂、并扫描上传a、b码,可以立刻得到交易结算管理系统的确切答复。
在“销售许可印记”随着商品单元的每次交易而转移时,绝大多数消费者因自己消费而同意放弃所购商品单元的销售授权(特别是在生产商提出给予一定奖励的前提下),于是就注销该商品单元的“销售许可印记”。
之所以奖励消费者自愿注销其所购商品单元的“销售许可印记”,是因为商品单元的购买者自己复制或迁移该商品单元的特征信息码标示于假货外表面而售假之行为能够通过以上所述的出售者合法性验证,但是即便购买者自己制售假,因为每个特征信息码只对应一件商品单元,所以只能有一件假货冒码顶替正品进入流通领域,与此同时正品因此变成“假货”而无法售出(但可自己享用),而且一旦尝试出售真的商品单元或第二份假的商品单元,则不仅售不出去,还连售出的那一份假的商品单元也会败露而被举报,于是面临承担售假的责任。正因如此,当然也由其本性所决定,自然人、非经销该商品的法人购买该商品是为了自己消费(故统称为消费者),而不是为了以冒码顶替的方式售假,故可以基本排除他们亲自售假。不能排除的是售假者利诱他们配合售假,这是因为售假者绝不是仅为了自己享用正品而售假,而是为了牟利,所以只有在大量消费者的配合下,售假者才能得以用大量假货冒码顶替同样多的正品,达到牟利的目的。因此,奖励消费者自愿或由交易结算管理系统自动注销消费者所购商品单元的“销售许可印记”便成了本发明中阻击假货的重点。
对真伪存疑的商品单元进一步核查包括以下步骤: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6
通过扫描该商品单元的专属二维码,核对该原产品单元的包装、质量与技术标准信息是否规范、完整、正确,同时要求交易结算管理系统提供商品单元的流通时空图;
Figure 740014DEST_PATH_IMAGE002
交易结算管理系统借助隐含在该该商品单元的动态示踪码后缀中的提示信息,解读出产品单元所配置的特征信息码中的b码、即上传的商品单元“专属二维码”全景照片中的“圆环状二进制数字符串”还原出16位二进制地址码,进而调出存储在交易结算管理系统的“只读”存储器中的“原厂制造印记”,以便判定商品单元外包装的真、伪属性;
Figure 177949DEST_PATH_IMAGE003
该商品单元内在产品本身真伪的终极鉴定需要借助于光电技术和采样标本来完成。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采取以上步骤核查商品单元外包装的真实性和/或借助于光电技术和采样标本来鉴定商品单元内产品本身的真伪,是因为当经销商为自己享用正品而以一件假货冒码顶替一件正品出售时,商品单元及其出售者的身份合法有效性能够得以确认,而且真实合法的包装并不一定保证其所包装的产品本身绝对为正品。
以上所说的借助于光电技术和采样标本对商品单元内产品本身真伪的终极鉴定是由生产者的专职质检人员亲临现场进行:
根据上述所说的借助于光电技术和采样标本的终极鉴定,应由生产商的专职质检人员亲临现场进行,其步骤如下:
a打开最贴近产品结构的密封包装,取出秘藏其中的本批次产品的高光谱图像信息载体;
b采样内部产品制取标本:按照高光频谱仪操作规范提取产品小样并制成玻片标本,在同型号高光频谱仪中形成高光谱图像照片;
c通过对比得出采样标本的高光谱图像照片和本批次产品的高光谱图像照片的相似度;
d根据相似度作出真伪结论,其作为追查造假者证据上报监督管理部门。
以上所说的密封在包装中的高光谱图像信息与交易结算管理系统中备案的信息不是出自同一母版的拷贝,则可直接判定所鉴定产品是假货而无需进行步骤b至d;若需要证明其为假货的直接证据,则步骤b至d还是需要进行,以便获得鉴定报告作为造假事实的证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基于动态示踪码的使用和交易结算系统参与交易全过程阻击排查假货,从假货制造的源头上进行了严格的阻击、防范。制止大量造假、售假而不被发现可能。这是因为“造假者”无法通过直接获取动态示踪码的即时信息,和破解核验的方式。假货规模被压缩至经销商为自己享用正品而以一件假货冒码顶替一件正品的方式所售出的假货数量,其与当前的假冒伪劣商品规模和危害程度相比,堪称为“漏网之鱼”,影响微乎其微。而且借助于本方法中的光电技术和采样标本,可以对这种“漏网之鱼”(表现为商品单元外包装)内的产品本身的真伪进行终极鉴定,将经销商以一件假货冒码顶替一件正品的零星售假行为也能排查出来。
此外,生产者专用于收转交易货款的结算账户不仅让货款不再由购买者经出售者流至生产者,而是由购买者经生产者流至出售者,所以即便出售者售假,也无利可图,而且可以防范网络钓鱼,避免购买者上当受骗。
另一方面,基于动态示踪码交易结算、阻击排查假货混入的方法不妨碍正品的照常出售,即使正品所处的特殊境况致使验证出售者合法性的步骤暂时没有通过,比如:
Figure 427927DEST_PATH_IMAGE001
出售者使用的终端设备ID码与其购买时所使用的ID码不一致,在这种境况下,出售者只需通过一次交易手续更新终端设备ID码,所付的货款经由生产者的专用账号流转后即刻如数返回;
Figure 900496DEST_PATH_IMAGE002
购买商品单元时所使用的终端设备ID码不再使用,在这种境况下,需要凭借其购买时所使用的终端设备ID码,或者凭借在交易结算管理系统上留存的邮箱、身份证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具有唯一性的身份信息更新终端设备ID码,并可选择连同更新身份信息。
基于动态示踪码交易结算、阻击排查假货混入的方法适用于线下、线上等各种交易场景,通过互联网等通信手段远程购买某商品单元的,若货到之前已经支付,则收到货物后可以扫描该商品单元外表面上的专属二维码,重复之前以在线方式完成的验证商品单元及其出售者身份合法性的步骤;若采取货到付款,则在此之外,还需完成支付步骤。
基于动态示踪码交易结算、阻击排查假货混入的方法颠覆了几百年来的商业规则和方法,尤其是改变了资金流向,致使造假无利可图、售假无路可走;另一方面,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和二维码以及电子支付的普及,该方法实施起来又极其简单,不需要对现有交易习惯作出重大改变,就能兼容目前所有的交易场景,所以非常容易普及应用。总而言之,基于动态示踪码交易结算、阻击排查假货混入的方法能够非常经济而高效地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方法中在可独立流通的产品单元的外包装上标示的特征信息码结构示意图。图中的1代表商品的注册商标,2代表含有生产商代码和字号名称的条形码,3为内涵有本批次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指标信息以及产品单元顺序码的专属二维码,4为隐藏有“原厂制造印记”的地址码的圆环形二进制数码串。
附图2是用来读出以上地址码的配套秘钥模板结构示意图。其中a、b代表定位通孔,用来对准图1中的注册商标1和条形码边框2,以保证模板上的每个通孔k位置对准图1中的一个二进制数码。模板周边共设有16个显露二进制数码的通孔。确定首读通孔位置后按顺时针方向提取可组成“原厂制造印记”存储单元的地址码。首读通孔位置的提示信息在该商品单元的动态示踪码后缀中,交易结算管理系统可借助关联软件自动完成对该地址的提取,从而认定产品单元的真伪。
附图3是“销售许可印记”的结构示意图,只能由交易结算管理系统调用并加盖在本次交易的结算清单上,完成交易结算之后同步进行。该电子印记结构中包括生产商字号和本次批号(z)、产品单元身份顺序码和本次交易顺序码(x-n),本次销售者代码(q)和授权日期。待本次交易完成后,交易结算管理系统会自动完成对电子印记中销售授权销售者代码(q)和授权日期的修改,即由前次销售商改为本次交易的购买者的身份码和交易日期。
下面以某高档白酒为例,并结合附图和发明内容中对关键技术手段作出的进一步描述来说明本方法是如何对“假冒伪劣”品给出快速而有效阻击的,也是对本方法有益效果的进一步具体说明。以上说明,并不限制本发明所适用商品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1)为本批次产品单元配置并标示专属信息码。
以XXX酒股份有限公司的某型号、某批次产品完成检测借助产品包装线封装入库时,根据每瓶酒(或各个可独立流通的单元)授予一个专属顺序号,连同产品使用的商标、包装规格代码、包装外形体规格、生产者,综合设计该独立流通单元的的专属信息标贴,由该专属信息所生成的二维码也标示在外包装上(供扫描及检索用);单瓶酒组合成箱的,就配置一个包装箱的专属信息码,由其生成的二维码标示在包装箱的外表面上(供扫描检索用)。以6瓶小包装箱规格为例:小包装箱专属信息码设定为X加序号、后缀结构中包括箱内瓶装酒数量x瓶(例如6或4瓶)、箱内排列序号(y)、后缀结尾为秘钥代码m,依次添加形成后缀-x-(y)-m。如X0865-6-(3)-m。该专属信息码的含义为:第865号6瓶小包装箱第3号瓶装酒。交易结算管理系统依据职权可调出第m号密钥模板来查阅该瓶装酒的动态示踪码,并进一步核查本次“出售者”和上一次“购买者”的关联度。该小包装箱内的瓶装酒的专属信息码包含该小包装箱的专属信息码;可以借助交易结算管理系统中相应的子程序获取更多的产品质量、产品标准的进一步信息。本批次产品中如设计有更大的包装单元时,比如8个或12小包装箱再组合成一个中包装箱时,每个中包装箱、小包装箱和小包装箱内的瓶装酒均成为可独立流通产品单元;均应在各自的外包装上标示有专属信息码。该中包装的专属信息码与小包装的专属信息码有相似的前缀结构。例如:M025-8-(7)X0865-6-(3)-m。表明前述的瓶装酒X0865-6-(3)-m属于第25号中包装内8个小包装箱中的第7号小包装箱。由此类推,所有可独立流通产品单元都应具有自己的专属信息码。简化说,中、小包装箱和瓶装产品的组合序列中,只要可以独立单元参加交易,就是“可独立交易的商品单元”或简称为“商品单元”,每个商品单元均配套设计一个专属信息码,称之为商品单元的专属信息码。以利于借助交易结算管理系统中的子程序软件调出关联交易纪录(在动态示踪码数据库中)中的商品单元全部变动信息、进行核对、复查以佐证其流通轨迹和真实身份。
(2)设立包括商品单元数据库、专用于收转交易货款的结算账户以及配套的核查程序是为了在交易结算中实现规范管理。
本专利方法经由专利权人和授权生产商或共同委托的第三方进行实施。就生产商的特定批次或型号的产品所进入的地区(有出入境管控的国家或地区),设立一个唯一的交易结算管理系统、系统中配套有专用结算管理软件和专属服务器。
交易结算管理系统配套设有商品单元数据库,数据库中不仅记载以上所说的每瓶酒的专属信息码、包装规格序列、真实的质量与技术标准信息,以及不同规格商品单元之间的从属对应关系,即每个较大商品单元的专属信息码与其关联的各种级别的包装箱、最小产品单元之间的结构关联性;专属信息码中秘藏着可以证实与该专属信息码关联的产品单元的真实身份的证据。必要时可以请求交易管理系统中有生产商特别授权的产品监察员加以验证。
商品单元数据库中还记录着每个商品单元参加每次交易的过程;包括每次交易的序号、商品单元的动态示踪码的生成与补充。包括每次交易的产品单元数量、单价、总金额,以及交易时间、地点、方式,出售者和购买者的名称及机构代码(或身份证号)、关联合法结算账户(属于个人应提供与社会保障卡绑定的结算账号)、扫码终端设备ID码(或手机号)等关联信息。
其中某商品单元第n次交易中的出售者、从逻辑和法理上推论应当是第n-1次交易的购买者,有利于商品单元溯源。交易结算管理系统中还包括一个以生产商为户名申请设立的专用于收转货款的结算账户,简称“专属账户”。以便收转货款、即时结算、分兑。
(3)商品单元的动态示踪码的生成与补充。
可独立流通的最小产品单元的专属信息码在进入生产商的成品库同步生成。结构中包括本批次代码、产品单元顺序码、入库时间、包装序列码;由专属信息码生成的二维码标示在该产品单元的外包装上。所有产品单元离开生产商之前均没有动态示踪码。只有在该产品单元参加了第一次交易,从生产商的成品库转运到某经销商的商品库房时才产生动态示踪码,处于大包装之中的产品单元,没有独立身份进入流通领域之前并没有动态示踪码。该产品单元独立经历过几次交易,该动态示踪码就有几次补充记录。借助追踪动态示踪码就能了解该到该商品单元的流通过程。从零号经销商(生产商)直达最终消费者形成一个完整的流通轨迹。借助本专利方法设计的排查软件能使得假冒伪劣产品很难混进流通领域而不被发现。
(4)借助商品单元的动态示踪码验证销售商的合理身份。
本方法公开宣传的有益效果是:借助交易管理系统的无间隙监控,实现商品单元销售价格公开、质量与标准统一,保证原厂制造。关键在于要由生产商亲自或授权第三方借助本方法实施的专业核查监管、即时结算、假一罚十。
例如:消费者A使用自己的手机或销售者X终端设备扫描该批次5瓶酒的专属信息码,并通过X(注册销售商)向交易结算管理系统同提交交易结算请求单。交易结算管理系统即刻对交易请求单中的信息进行核查实,首先确认的是“出售者系前一次交易的购买者”。这意味着提供上述5瓶酒的出售者可能是合法持有人。与此同时,消费者A或经销商X还通过交易结算系统完成了买卖关系在法律程序上的确认。证据即是销商X终端设备上的收到的交易结算清单。以后程序的顺利执行、包括结算、关联分兑、结算清单上的清单上的产品单元的原厂制造印记和交易结算后的加印“收讫”的票据。均能证明经销商X已经完成了上次交易的缴费手续成为了该产品单元的合法物权持有者。
(5)借助动态示踪码进一步展开排查产品身份。
经销商提交的申请交易清单中最重要的是明确经销者是否具有经销资格。审查的依据关键是:商品单元名录所涉及的动态示踪码和交易记录中在前有没有出现过本次经销者的购买记录。在核实了销售者资格的合理性后,最关键的则是商品单元有没有被替换的可能。进一步核查的方法是借助每个商品单元的动态示踪信息记录中有没有所关联结算清单上有无“销售许可印记”,并出现并加盖在在相关连的商品单元上。管理系统的核查子程序对于确定的商品单元只能在确定的地点,或确定的出售者出现过一次。如果在核验过程中出现违规现象即发出警示,则表明本次交易中商品单元存疑,必须进一步核查。
以上所说的交易结算管理系统的审核子程序,规范了一个合法销售体系只能对一个合法的商品单元(交易结算单上的)售出一次。如果销售商所提交的的交易请求单在系统审查过程中被拒绝,销售商身份虽注册在先、也不能说明该商品单元的身份合规、合法,交易被阻截,经销者被列入本批次产品的黑名单。
(6)交易核准后货款通过生产者专属账户即时转付分兑。
经销商X从终端设备上发来的结算请求书,经交易结算管理系统核准、并经销商X与终端设备核准发还后。参加交易的相关产品单元的专属信息码即要通过核查,经销商的主体的身份和本地销售价格和浮动范围也随之通过核查。自动生成交易结算清单再发还给经销商;经销商和购买者确认、将交易货款汇入生产商指定账号。交易结算管理系统的配套管理软件确认收到货款后,立刻启动即时分兑子程序、即时对交易货款进行同步分兑处理、在收到收款方“收讫”回单后、自动向经销商发回包括结算发票在内的交易结算书。交易结算管理系统将该次交易信息,包括交易的金额、时间、地点、方式以及消费者A的代码(或身份证号)、结算账户(或社会保障卡绑定银行账号)、扫码终端设备ID码等信息添加补录到关联商品单元的动态示踪码的交易记录中,供交易结算管理系统核查调用。
非专卖商B或个人消费者C均可通过互联网或个人手机来网上购买该批次的酒。具有合法的销售资格、合法持有本批次的产品、可以参照照本品此产品所公布的交易结算规则,向交易结算结算平台提交交易结算请求。提供交易请求清单,供平台审查交易中的主客体身份。如收到、核准后的交易结算清单、即按照本批次产品的管理办法即时时付款、即可在网上完成交易的发起和结算,并得到正品原装的保证。如果购买者是最终消费者,其放弃进一步销售权或进入收藏,可以主动声明并获得生产商的奖励。如果购买者希望进一步得到生产商的销售许可,可以在购买的同时申请注册销售许可,并在线完成注册登记成为本批次产品的特邀销经营商。而不受“销售专营”的局限。
(7)借助商品单元的动态示踪码进一步排查假货。
交易结算管理系统选择交易结算请求单上任一商品单元的前一次交易的购买者使用的交易通信设备发出联络信号未被经销商响应或响应后核查不通过,该商品单元的“本次出售者是否前一次交易的购买者”的验证未通过,其原因有如下四种:
其一,本次销售商使用的终端设备ID码与其上次交易购买时所使用设备的ID码不一致,不是注册登记的设备。在这种情形下,收不到呼叫联络的并不例外。相关管理程序会发回“终端没有注册、请检查更换设备”。如果请求交易方拒不更新设备,也不联络询问就只能中止交易。对咨询时最简单的回答就是“更换未购买时使用的设备,重新提交清单”。
其二,交易管理系统经过与该商品单元的动态示踪码核对,发现本次交易的出售者与动态示踪码中主体之间不具备任何关联性、也没有该产品单元转移纪录。以此判定现在线销售者商和产品单元存有疑点,销售商并不具有经销权或商品单元存疑。
其三,在线提交的“交易结算请求单”的设备没有注册,或提交者是前一次购买商的一个不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销售单元时,必须运用原设备,否则只能进行一次销售授权的过户手续。
其四,销售商自己制假售假,只有一种情况会给本方法带来困惑。销售商借助产品单元原包装,置换原装内部真品。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最难识别。即使如此,造假者也只能售出一份假的商品单元而已。本方法对假货的阻击效力取决于动态示踪码的结构、内涵、示踪序号、记录,又具有特征信息码的唯一性佐证,原产品单元已经变成“假的商品单元”而无法售出。一旦尝试出售真的商品单元或第二件假的商品单元,则不仅售不出去,售出的那一份假的商品单元也将败露而被举报,面临承担售假的法律责任。
(8)借助动态示踪码、核查主客体身份、即时分兑货款是本方法的核心。
借助动态示踪码是本方法的关键技术手段,核查每次交易中主客体身份是阻击假货的重点工作,交易货款到账后立即分兑是交易顺畅的保障。
现行的网购产品,购买者扫描产品单元的专属二维码时有可能遭受网络钓鱼行为的欺骗和误导。本发明中加设“动态示踪码排查假货”的前提后,使购买者终端设备与交易结算系统建立起通信连接,就能发现虚假信息的误导。借助生产商的专属账户分兑货款以及权威网站展开专业化的交易主、客体身份核查,才能最终阻击假货混入、避免购买者上当受骗,是真正的社会钢需。

Claims (11)

1.基于动态示踪码交易结算、阻击排查假货混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为生产者的某型号、某批次产品的全部可独立流通产品单元的结构特征建立产品单元数据库、设立专用于收转交易货款的结算账户、配套用于交易结算及排查假货的交易结算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以下关键步骤:
(1)为该型号、该批次的可独立流通产品单元配置并标示特征信息码;
(2)交易结算管理系统依照固定和/或随机选定并公示的规则,执行对参与交易的主客体进行监督、根据可独立流通产品单元的特征信息码及其依次参与交易所形成并记录下的交易信息,自动生成、更新该商品单元的动态示踪码及其集合组成的动态示踪码数据库;
(3)购买者借助交易结算管理系统以及出售者终端设备收到经审核确认的本次交易结算清单,其中包括对本次交易中所有待交易商品单元的动态示踪码的核验,确认待交易商品单元与出售者的权属关系;
(4)本次交易商品单元及其出售者的合法性在结算清单中确认后,购买者将本次交易中的应付货款直接付至生产商指定的专用于收、转交易货款的结算账户,并由交易结算管理系统中的即时分兑软件分别兑至本次交易的销售商以及与本次交易关联机构的绑定账号;
(5)交易货款转付分兑完成后,交易结算管理系统及时将本次交易形成的信息录入该商品单元数据库,以便补充参加交易商品单元的动态示踪码的交易记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基于动态示踪码交易结算、阻击排查假货混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权1步骤(1)中所述的可独立流通产品单元所配置的特征信息码包括独立两个部分:a部分、简称a码,是存储着该型号或该批次产品质量与技术标准信息以及该产品单元顺序码的和包装结构特征的专属信息码,由该专属信息码生成的二维码称之为专属二维码,标示在产品单元外表面上,供扫描用,专属信息码的二维码与可独立流通产品单元一一对应;b部分、简称b码,是存储着“原厂制造印记”存储单元的16位二进制地址码,该地址码分为四段“二进制数码”,分布于“专属二维码”周围圆环状区域的“0、1”组成的数字符串之中,供交易结算管理系统在验证商品单元外包装真假时借助于该商品单元的动态示踪码中的秘钥模板读出、调用;所有的可独立流通的产品单元的特征信息二维码经综合、汇编形成该型号或该批次产品单元的特征信息码数据库,存储在交易结算管理系统的“只读”存储器中,仅供交易结算及排查假货软件在商品交易、排查假货过程中调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基于动态示踪码交易结算、阻击排查假货混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权1步骤(2)中所述的动态示踪码与可独立流通商品单元一一对应,任何一个可独立流通商品单元参加每次交易所形成的新信息,包括交易发生的时间、地点、交易主体的身份与资格、交易客体的包装结构信息码等都记录在该商品单元的动态示踪码项下;记录中还包括一个允许每次购买者获准下次出售本商品单元的授权标记,称之为“销售许可印记”,供交易结算管理系统进一步审查核定该商品单元的物权归属、所处时空位置变化进一步的证据,借此形成的连续而完整的时空路线图可真实展示该商品单元出自生产者工厂之后的流转轨迹,以追踪假货出自于哪个交易环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基于动态示踪码交易结算、阻击排查假货混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权1步骤(3)中所述的核实本次交易中出售者身份合法的全部步骤包括: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调出本次交易所请求交易的商品单元的动态示踪码;
Figure 459656DEST_PATH_IMAGE002
借助动态示踪码核实该商品单元前一次交易记录中购买者的身份信息,确认本次交易中出售者的身份是否具有逻辑合理性;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确认本次销售者身份合理后,随即继续审查其是否具有销售该批次单元的合法授权;如没有生产商对该批次商品的销售授权,则证明该销售者不在生产商的经销授权体系内,其所售商品真伪存疑;
Figure 684839DEST_PATH_IMAGE004
追踪核查本批次的该商品单元销售授权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确认该商品单元的真伪,追查本次交易销售者与本次交易商品单元的物权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基于动态示踪码交易结算、阻击排查假货混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权1步骤(3)中所述的核实本次交易中商品单元身份合法、有效的具体步骤包括:
Figure 849104DEST_PATH_IMAGE001
借助产品单元的专属信息码调出对应的动态示踪码,核查前一次交易中的购买者是否本次交易的出售者;
Figure 293992DEST_PATH_IMAGE002
核查动态示踪码的前一次交易记录,该商品单元是否在前一次交易结算清单中;
Figure 975640DEST_PATH_IMAGE003
出现在前一次交易结算清单中并有成交记录(以结算单据存根佐证),则证实该商品单元已经过合法流通渠道抵达前一次交易的购买者处;
Figure 353532DEST_PATH_IMAGE004
调取动态示踪码交易记录存储单元中的“销售许可印记”,该印记上有前一次交易中购买者的代码,随着结算清单上的对应栏目中变动,该交易主体的原“销售许可印记”被注销、由本次交易购买者的“销售许可印记”替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基于动态示踪码交易结算、阻击排查假货混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权1步骤(4)中所述的即时分兑软件是一个执行子程序,在交易结算管理系统对交易请求中主、客体资格的审查通过后,对商品单元单价、总金额、关联服务费核实无误后,将结算申请单核准为结算清单发还给交易请求方并得到其认可后,生产者指定的专用于收转交易货款的结算账户收到总货款后,执行该子程序,实施即时分兑货款;在分兑的收款方回复“收讫”后,该子程序自动向关联方发送分兑收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基于动态示踪码交易结算、阻击排查假货混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权1步骤(5)中所述的补充录入数据库的每次交易形成的信息包括交易的主、客体身份代码、交易的时间与地点、成交的单价与总额、排查主、客体身份的结论代码;交易货款转付分兑完成后,不仅动态示踪码记录被补充存入数据,特别是记录中存储的“销售许可印记”的电子印章也须随物权转移而进行修正,即该印章上的前一次交易中购买者的代码被修改为本次交易中购买者的代码。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说的基于动态示踪码进行交易结算、排查假货混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特征信息码包括的两个独立部分:所述a码中除了所说的质量与技术标准信息外还包括与可独立流通商品单元唯一对应的顺序码、该顺序码设计中具有有效连续区间和无效空白区间、作为快速确认真、伪的辅助参考设计;所述b码中的秘钥模板的代号隐藏于该商品单元的动态示踪码中;交易进行中间,购买者有权要求核实交易商品的“原厂制造印记”;此时,购买者只需提出请求验证原生产厂、并扫描上传a、b码,可以立刻得到交易结算管理系统的确切答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说的基于动态示踪码交易结算、阻击排查假货混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销售许可印记”随着每次交易完成而转移时,当购买者因系终极消费者而同意放弃所购商品单元的销售授权时,比如在接受生产者一定奖励的前提下,注销该商品单元的“销售许可印记”或/和关联的动态示踪码。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说的基于动态示踪码交易结算、阻击排查假货混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Figure 219857DEST_PATH_IMAGE003
中所说的商品单元因真伪存疑而需要进一步核查时,或者公众对经销商的“高仿”包装缺少识别能力、对所出售商品真实性存疑时,采用以下终极排查步骤:
Figure 152041DEST_PATH_IMAGE001
通过扫描该产品单元的专属二维码,核查包装、质量与技术标准信息是否规范、完整、正确,同时要求交易结算管理系统提供商品单元的流通时空图;
Figure 135915DEST_PATH_IMAGE002
交易结算管理系统借助隐含在该该商品单元的动态示踪码后缀中的提示信息,解读出产品单元所配置的特征信息码中的b码、即上传的商品单元“专属二维码”全景照片中的“圆环状二进制数字符串”还原出16位二进制地址码,进而调出存储在交易结算管理系统的“只读”存储器中的“原厂制造印记”,以便判定商品单元外包装的真、伪属性;
Figure 899472DEST_PATH_IMAGE003
该商品单元内在产品本身真伪的终极鉴定需要借助于光电技术和采样标本来完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说的基于动态示踪码交易结算、阻击排查假货混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权10步骤
Figure 77643DEST_PATH_IMAGE003
所说的借助于光电技术和采样标本的终极鉴定由生产者的专职质检人员亲临现场进行,其步骤如下:
a打开最贴近产品结构的密封包装,取出秘藏其中的本批次产品的高光谱图像信息载体;
b采样内部产品制取标本:按照高光频谱仪操作规范提取产品小样并制成玻片标本,在同型号高光频谱仪中形成高光谱图像照片;
c通过对比得出采样标本的高光谱图像照片和本批次产品的高光谱图像照片的相似度;
d根据相似度作出真伪结论,其作为追查造假者证据上报监督管理部门。
CN202111230126.4A 2021-10-22 2021-10-22 基于动态示踪码交易结算、阻击排查假货混入的方法 Pending CN1144630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30126.4A CN114463017A (zh) 2021-10-22 2021-10-22 基于动态示踪码交易结算、阻击排查假货混入的方法
PCT/CN2022/088458 WO2023065623A1 (zh) 2021-10-22 2022-04-22 基于动态示踪码交易结算、阻击排查假货混入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30126.4A CN114463017A (zh) 2021-10-22 2021-10-22 基于动态示踪码交易结算、阻击排查假货混入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63017A true CN114463017A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05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30126.4A Pending CN114463017A (zh) 2021-10-22 2021-10-22 基于动态示踪码交易结算、阻击排查假货混入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63017A (zh)
WO (1) WO202306562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35533A (zh) * 2022-08-10 2022-09-09 新立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鉴真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7710A (zh) * 2001-11-10 2003-05-14 付振洲 商品、票据、证件绝伪方法其专用采发接收机及绝伪系统
CN102236861A (zh) * 2011-07-07 2011-11-09 江苏联博计算机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基于路径机制的商品防伪方法
CN104700284A (zh) * 2015-04-03 2015-06-10 周勇 一种商品身份监测防伪方法
CN106203919A (zh) * 2016-07-12 2016-12-07 成都东哲科技有限公司 贯穿供应链的记账式商品防伪溯源方法
WO2019232739A1 (zh) * 2018-06-07 2019-12-12 河南紫云云计算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溯源防伪标签、加工工艺及应用服务平台
CN110060072A (zh) * 2019-03-29 2019-07-26 南京星链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防止包装二次使用的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35533A (zh) * 2022-08-10 2022-09-09 新立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鉴真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35533B (zh) * 2022-08-10 2022-10-21 新立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鉴真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65623A1 (zh) 2023-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253868A1 (en) Title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protocol
US2020006576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sion of supply chain financing of ethically verified product where there has been verification of production processes and products inspection using blockchain smart contracts
US20200111068A1 (en) Title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Protocol
Ganne Can Blockchain revolutionize international trade?
CA3179017A1 (en) Configuration, unboxing, and crafting of token-based assets
CN111861677A (zh) 基于电商平台的智能进销存及快递的方法
KR20060009874A (ko) 마킹된 물품을 추적하고 트레이스하는 방법
WO2016155607A1 (zh) 一种商品身份监测防伪方法
CN106504097A (zh) 一种资产信息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1985938A (zh) 一种跨境交易的真实性验证方法、装置及设备
JP7092140B2 (ja) 情報をデータベースに登録するための改良された方法、システム、デバイス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Ainsworth et al. The first real-time blockchain VAT-GCC solves MTIC fraud
CN108985431B (zh) 一种防伪标签及其检测鉴定注册商标的商品真品的方法
CN114463017A (zh) 基于动态示踪码交易结算、阻击排查假货混入的方法
US11741459B2 (en) System and process for sampling diamonds to develop a multi-dimensional space structure
Allison et al. Applying blockchain to product compliance and assurance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CN108154207A (zh) 一种防伪唯一码生成及防伪验证方法
RU2534430C2 (ru)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подлинности товаров в режиме реального времени, контроля распространении, продажи товаров и стимулирования покупки товаров
CN102082815A (zh) 基于终端的分步防伪验证和身份鉴权的系统及其方法
Narayanan et al. Role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in Supplychain Management
WO2019072082A1 (zh) 一种防伪标签及其检测鉴定注册商标的商品真品的方法
EA038684B1 (ru)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ные способы, систем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ля регистрации информации в базе данных
Wasaf et al. A dual‐case analysis of the IP governance system in e‐commerce: Amazon and Alibaba
Niloy et al. LANDCHAIN: A Blockchain-Based Lightweight Land Administration System for Bangladesh
Angus Blockchain technolog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