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58398A - 汽轮机阀门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设备、汽轮机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汽轮机阀门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设备、汽轮机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58398A
CN114458398A CN202210100690.2A CN202210100690A CN114458398A CN 114458398 A CN114458398 A CN 114458398A CN 202210100690 A CN202210100690 A CN 202210100690A CN 114458398 A CN114458398 A CN 1144583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acteristic curve
valve
valve characteristic
ratio
line seg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0069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58398B (zh
Inventor
陈信仁
赵东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CGN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CGN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CGN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10069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583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58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583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583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583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7/00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by varying flow
    • F01D17/10Final actu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Turbi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汽轮机阀门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汽轮机当前的电功率设定值,并获得所述电功率设定值与额定电功率的第一比值;根据当前汽轮机控制系统计算出当前蒸汽需求量,并获得当前蒸汽需求量与额定蒸汽量的第二比值;对比所述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获得对比结果;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预设的第一阀门特性曲线,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并根据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和所述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以保持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的阀门开度与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对应。采用本方法能够自动对汽轮机进行控制,相对人工控制更准确,速度更快。

Description

汽轮机阀门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设备、汽轮机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核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轮机阀门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设备、汽轮机、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核电厂中广泛采用核岛反应堆功率跟随汽轮机功率变化的控制模式(以下简称:“堆跟机”模式)。汽轮机控制系统将电功率设定值逻辑运算后生成蒸汽需求量(steamdemand,以下简称SD),一方面蒸汽需求量经过进汽调节阀特性曲线(以下简称特性曲线)控制进汽调节阀开度(opening,以下简称OP),另一方面将电功率设定值和蒸汽需求量占各自额定量的百分比发送至反应堆控制系统进行逻辑运算,驱动反应堆控制系统调节反应堆的功率。
理想设计工况下电功率设定值与蒸汽需求量之间为线性关系。但随着汽轮机运行时间增加或者汽轮机疏水、再热、冷凝水等系统变化会导致汽轮机热效率发生变化,维持同样电功率负荷所对应的蒸汽需求量不同,从而导致电功率设定值与蒸汽需求量需求值之间偏差过大,汽轮机控制系统线性度变差,进而影响反应堆功率控制品质。现有技术中为了减少电功率设定值与蒸汽需求量需求值之间的偏差,一般是通过技术人员的个人经验进行试错调整,也就是人工根据经验手动进行慢慢尝试调整。
然而,目前人工试错调整的方法,对个人知识及经验要求极高,且需要多次反复进行,耗时较长。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自动调节汽轮机进汽阀门的汽轮机阀门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设备、汽轮机、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汽轮机阀门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汽轮机当前的电功率设定值,并获得所述电功率设定值与额定电功率的第一比值;
根据当前汽轮机控制系统计算出当前蒸汽需求量,并获得当前蒸汽需求量与额定蒸汽量的第二比值;
对比所述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获得对比结果;
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预设的第一阀门特性曲线,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并根据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和所述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以保持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的阀门开度与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对应。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汽轮机阀门的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汽轮机当前的电功率设定值,并获得所述电功率设定值与额定电功率的第一比值;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当前汽轮机控制系统计算出当前蒸汽需求量,并获得当前蒸汽需求量与额定蒸汽量的第二比值;
对比模块,用于对比所述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获得对比结果;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预设的第一阀门特性曲线,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并根据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和所述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以保持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的阀门开度与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对应。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汽轮机阀门的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汽轮机当前的电功率设定值,并获得所述电功率设定值与额定电功率的第一比值;
根据当前汽轮机控制系统计算出当前蒸汽需求量,并获得当前蒸汽需求量与额定蒸汽量的第二比值;
对比所述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获得对比结果;
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预设的第一阀门特性曲线,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并根据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和所述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以保持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的阀门开度与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对应。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汽轮机,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汽轮机当前的电功率设定值,并获得所述电功率设定值与额定电功率的第一比值;
根据当前汽轮机控制系统计算出当前蒸汽需求量,并获得当前蒸汽需求量与额定蒸汽量的第二比值;
对比所述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获得对比结果;
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预设的第一阀门特性曲线,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并根据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和所述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以保持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的阀门开度与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对应。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汽轮机当前的电功率设定值,并获得所述电功率设定值与额定电功率的第一比值;
根据当前汽轮机控制系统计算出当前蒸汽需求量,并获得当前蒸汽需求量与额定蒸汽量的第二比值;
对比所述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获得对比结果;
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预设的第一阀门特性曲线,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并根据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和所述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以保持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的阀门开度与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对应。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汽轮机当前的电功率设定值,并获得所述电功率设定值与额定电功率的第一比值;
根据当前汽轮机控制系统计算出当前蒸汽需求量,并获得当前蒸汽需求量与额定蒸汽量的第二比值;
对比所述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获得对比结果;
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预设的第一阀门特性曲线,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并根据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和所述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以保持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的阀门开度与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对应。
上述汽轮机阀门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设备、汽轮机、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通过获取所述汽轮机当前的电功率设定值,并获得所述电功率设定值与额定电功率的第一比值;根据当前汽轮机控制系统计算出当前蒸汽需求量,并获得当前蒸汽需求量与额定蒸汽量的第二比值;对比所述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获得对比结果;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预设的第一阀门特性曲线,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并根据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和所述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以保持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的阀门开度与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对应。
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以电功率的设定值对应的第一比值和蒸汽需求量对应的第二比值进行对比,确定电功率和蒸汽需求量之间是否存在的偏差,如果存在偏差,则根据对比结果调整第一阀门特性曲线,即调整原始的阀门特性曲线,获得调整后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并将第二阀门特性曲线生效,所述生效即写入汽轮机控制系统,从而能根据电功率设定值和第二阀门特性曲线调整汽轮机的进汽阀门,使得汽轮机进汽阀门的阀门开度与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对应,这一过程中,由于阀门特性曲线的变化,在电功率设定值不变的情况下,将引起汽轮机控制系统运算出的蒸汽需求量也会变化,可消除汽轮机中蒸汽需求量和电功率设定值之间的偏差。本申请仅通过调整汽轮机的阀门特性曲线即可消除电功率设定值与蒸汽需求量需求值之间偏差,无需考虑汽轮机运行时间增加或者汽轮机疏水、再热、冷凝水等系统,能够自动化控制,控制速度相对人工较快,也更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汽轮机阀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30的一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阀门特性曲线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阀门特性曲线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阀门特性曲线的示意图之三;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汽轮机阀门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汽轮机阀门的控制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汽轮机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应用于核电厂中汽轮机控制系统,由于核电厂的反应堆功率计算调整的重要根据来源之一为汽轮机的蒸汽需求量和电功率的设定值,同时蒸汽需求量和电功率的设定值之间的偏差越小,反应堆功率控制系统使用蒸汽需求量和电功率的设定值进行计算就会更方便,控制稳定性和精度更高,因此在核电厂通常需要调整汽轮机中各个模块,以尽量消除蒸汽需求量和电功率的设定值之间的偏差,现有技术中为了减少电功率设定值与蒸汽需求量需求值之间的偏差,一般是通过技术人员的个人经验进行试错调整,也就是人工根据经验手动进行慢慢尝试调整,这种方式既耗时,且依赖个人的知识和经验。
本申请提出一种能够调节汽轮机阀门的汽轮机阀门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设备、汽轮机、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以电功率的设定值对应的第一比值和蒸汽需求量对应的第二比值进行对比,确定电功率和蒸汽需求量之间是否存在的偏差,如果存在偏差,则根据对比结果调整第一阀门特性曲线,即调整原始的阀门特性曲线,获得调整后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从而根据第二阀门特性曲线调整汽轮机的进汽阀门,使得汽轮机进汽阀门的阀门开度与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对应,这一过程中,由于阀门特性曲线的变化,在电功率设定值不变的情况下,将引起汽轮机控制系统运算出的蒸汽需求量也会变化,可消除汽轮机中蒸汽需求量和电功率设定值之间的偏差。本申请仅通过调整汽轮机的阀门特性曲线即可消除电功率设定值与蒸汽需求量需求值之间偏差,无需考虑汽轮机运行时间增加或者汽轮机疏水、再热、冷凝水等系统,能够自动化控制,控制速度相对人工较快,也更准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汽轮机阀门的控制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汽轮机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0,获取所述汽轮机当前的电功率设定值,并获得所述电功率设定值与额定电功率的第一比值;
步骤210,根据当前汽轮机控制系统计算出当前蒸汽需求量,并获得当前蒸汽需求量与额定蒸汽量的第二比值;
其中,当前电功率的设定值为当前需要达到的发电功率,额定电功率为汽轮机所能达到的额定输出电功率,当前蒸汽需求量是控制系统根据当前的电功率设定值计算得到的汽轮机所需的蒸汽量,额定蒸汽量是汽轮机中额定容纳蒸汽量。
本申请应用于汽轮机,汽轮机为核电厂常用的发电设备,为了方便控制系统运算,提高汽轮机控制系统与反应堆功率控制系统的控制准确性,需要保持电功率设定值和蒸汽需求量之间的偏差在一定范围之内,比如偏差范围在1%以内,具体实施例中,偏差的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因电功率和蒸汽需求量为两个不同单位的值,因此在确定两者之间的偏差时,需要将两者转换为相同单元的值,即同一维度的值,本实施例中根据电功率设定值和汽轮机的额定电功率获得电功率设定值与额定电功率的比值,记为第一比值,并根据当前蒸汽需求量与汽轮机的额定蒸汽量获得当前蒸汽需求量与额定蒸汽量的比值,记为第二比值,这样电功率的设定值和当前蒸汽需求量为同一维度的值。
步骤220,对比所述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获得对比结果;
根据步骤200和210获得的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将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进行对比,确定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之间是否存在偏差,获得对应的对比结果。
步骤230,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预设的第一阀门特性曲线,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并根据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和所述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以保持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的阀门开度与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对应。
根据步骤220的对比结果调整预设的第一阀门特性曲线,该第一阀门特性曲线为汽轮机当前工作所用的阀门特性曲线。具体地,阀门特性曲线为蒸汽需求量的比值和阀门开度的关系曲线,该关系曲线所在坐标系以阀门开度为纵坐标,比值为横坐标,具体实施例中坐标的横纵坐标可以互换。
若对比结果表示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之间存在偏差,则对第一阀门特性曲线进行调整;若对比结果表示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之间不存在偏差,则不对第一阀门特性曲线进行调整,重新获取汽轮机中当前蒸汽需求量,并重新获得第二比值,重新将新获得的第二比值和第一比值进行对比。
作为一种实施例,因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之间偏差较小时,对控制系统的计算效率影响不大,因此本申请中若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的差的绝对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误差,则判定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之间不存在偏差;若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的差的绝对值大于预设误差,则判定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之间存在偏差。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预设误差的方式,可以避免时间变动带来的不必要的计算,节省计算资源。
此时,若对比结果表示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之间存在偏差,则对第一阀门特性曲线进行调整,可以包括:
若所述第一比值与第二比值的差值大于预设误差,将预设的第一阀门特性曲线中蒸汽需求量和阀门开度的关系曲线下移,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
若所述第二比值与第一比值的差值大于预设误差,将预设的第一阀门特性曲线中蒸汽需求量和阀门开度的关系曲线上移,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
具体地,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之间存在偏差,即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之差的绝对值大于预设误差,存在两种情况:1、第一比值大于第二比值和预设误差之和,即第一比值与第二比值的差值大于预设误差;2、第二比值大于第一比值和预设误差之和,即第二比值与第一比值的差值大于预设误差。若第一比值大于第二比值和预设误差之和,即汽轮机的蒸汽需求量比电功率设定值低,表明当前汽轮机效率较高,因此需要将第一阀门特性曲线下调,获得对应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若第二比值大于第一比值和预设误差之和,即汽轮机的蒸汽需求量比电功率设定值高,表明汽轮机当前的效率偏低,因此需要将第一阀门特性曲线上调,获得对应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
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后,则根据电功率设定值和第二阀门特性曲线调整汽轮机的进汽阀门,从而使得汽轮机的蒸汽需求量占额定蒸汽量的比值逐步调整到和电功率的设定值占额定电功率的比值相同或者相近,调整完成后汽轮机的进汽阀门的开度会与调整之前的开度相同。具体地,在第一阀门特性曲线中先确定第二比值对应的汽轮机中进汽阀门的开度,记为目标开度,然后根据汽轮机控制系统运算的蒸汽需求量和生效后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汽轮机进汽阀门的开度会变化,引起电功率变化,此时在电功率设定值不变的情况下,汽轮机控制系统会根据当前实际电功率和设定的目标电功率的差异,逐步调整蒸汽需求量,使得汽轮机中的蒸汽需求量在第二阀门特性曲线中与目标开度对应,以达到汽轮机的进汽阀门的开度与目标开度相同,从而调整后,汽轮机的当前电功率和电功率的设定值相同。将调整后的阀门特性曲线并写入汽轮机控制系统生效后,在功率自动调节过程中,阀门开度会发生变化,引起实际电功率会有变化,此时为了维持电功率不变,汽轮机控制系统运算出的蒸汽需求量会发生变化,会将进汽阀门调整回原来的开度,从而使得电功率不变。
上述汽轮机阀门的控制方法中,通过获取所述汽轮机当前的电功率设定值,并获得所述电功率设定值与额定电功率的第一比值;根据当前汽轮机控制系统计算出当前蒸汽需求量,并获得当前蒸汽需求量与额定蒸汽量的第二比值;对比所述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获得对比结果;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预设的第一阀门特性曲线,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并根据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和所述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以保持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的阀门开度与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对应。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以电功率的设定值对应的第一比值和蒸汽需求量对应的第二比值进行对比,确定电功率和蒸汽需求量之间是否存在偏差,如果存在偏差,则根据对比结果调整第一阀门特性曲线,即调整原始的阀门特性曲线,获得调整后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并生效写入汽轮机控制系统后,从而能根据第二阀门特性曲线调整汽轮机的进汽阀门,使得汽轮机进汽阀门的阀门开度与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对应,这一过程中,汽轮机控制系统会调整蒸汽需求量,可消除汽轮机中蒸汽需求量和电功率设定值之间的偏差。本申请仅通过调整汽轮机的阀门特性曲线即可消除电功率设定值与蒸汽需求量需求值之间偏差,无需考虑汽轮机运行时间增加或者汽轮机疏水、再热、冷凝水等系统,能够自动化控制,控制速度相对人工较快,也更准确。
作为一种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预设的第一阀门特性曲线,并根据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和所述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包括:
步骤231,确定所述第二比值在所述第一阀门特性曲线中的位置,所述第一阀门特性曲线包括多个线段;
步骤232,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所述位置所在第一阀门特性曲线中的第一线段获得对应的第二线段,获得包括第二线段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并根据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和所述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
具体地,阀门特性曲线为多条线段组成的曲线,作为一种实施例,如图3所示,蒸汽需求量占额定蒸汽量的比值和阀门开度的曲线可以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在根据对比结果调整第一阀门特性曲线的过程可以包括:先根据第二比值确定第二比值所在第一阀门特性曲线中的位置,示例性的,根据第二比值确定该比值位于图3种的p点,即第二比值位于线段AB上,此时可以仅对线段AB进行调整,而不对第一阀门特性曲线中除线段AB以外的其他线段将进行调整。
作为一种实施例,在对第一阀门特性曲线中第一线段进行调整的具体过程可以包括:
若第一比值大于第二比值和预设误差之和,即第一比值与第二比值的差值大于预设误差,汽轮机的蒸汽需求量比电功率设定值低,表明当前汽轮机效率较高,因此需要将第一阀门特性曲线中第一线段下调,获得对应的第二线段,如图3中AB”线段,从而获得包括第二线段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此时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则包括线段AB”,以及曲线B”CE;若第二比值大于第一比值和预设误差之和,即第二比值与第一比值的差值大于预设误差,汽轮机的蒸汽需求量比电功率设定值高,表明汽轮机当前的效率偏低,因此需要将第一阀门特性曲线上调,获得对应的第二线段,如图3中AB’线段,从而获得包括第二线段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此时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则包括线段AB’,以及曲线B’CE。在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后,则根据电功率的设定值和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对汽轮机的进汽阀门进行调整。
作为另一种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所述位置所在第一阀门特性曲线中的第一线段获得对应的第二线段,获得包括第二线段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并根据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和所述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还包括:
步骤233,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所述位置所在的第一线段和第一相邻线段的共同端点,获得包括第二线段和第二相邻线段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所述第一相邻线段为与所述第一线段相邻的后一线段;
步骤234,根据包括第二线段和第二相邻线段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和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蒸汽需求量占额定蒸汽量的比值和阀门开度的曲线可以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在根据对比结果调整第一阀门特性曲线的过程可以包括:先根据第二比值确定第二比值所在第一阀门特性曲线中的位置,示例性的,根据第二比值确定该比值位于图4中的p点,即第二比值位于线段AB上,然后确定线段AB和与AB相邻的后一线段BC的共同端点B,此时对B点进行调整,从而带动对线段AB和与AB相邻的后一线段BC进行调整,而不对第一阀门特性曲线中除线段AB和BC以外的其他线段将进行调整。在获得第二阀门特征曲线后,则可以根据获得的第二阀门特征和电功率设定值对汽轮机的进汽阀门进行调整。
作为一种实施例,在对第一阀门特性曲线中第一线段和第一相邻线段进行调整的具体过程可以包括:
若第一比值大于第二比值和预设误差之和,即第一比值与第二比值的差值大于预设误差,汽轮机的蒸汽需求量比电功率设定值低,表明当前汽轮机效率较高,因此需要将第一阀门特性曲线中第一线段和第一相邻线段下调,获得对应的第二线段,如图4中将AB线段和BC线段的共同端点B下调,从而获得新的第二线段和第二相邻线段:AB2线段和B2C线段。从而获得对应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此时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则包括线段AB2,以及曲线B2CE;若第二比值大于第一比值和预设误差之和,即第二比值与第一比值的差值大于预设误差,汽轮机的蒸汽需求量比电功率设定值高,表明汽轮机当前的效率偏低,因此需要将第一阀门特性曲线上调,获得对应的第二线段,如图4中将AB线段和BC线段的共同端点B上调,从而获得新的第二线段和第二相邻线段:AB1线段和B1C线段。从而获得对应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此时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则包括线段AB1,以及曲线B1CE。在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后,则根据电功率的设定值和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对汽轮机的进汽阀门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所述位置所在的第一线段和第一相邻线段的共同端点,获得包括第二线段和第二相邻线段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可以包括:
步骤2331,确定所述第一线段中的另一端点,并根据所述第二比值和第一阀门特性曲线计算所述进汽阀门的第一开度;
具体地,如图4所示,调整第一线段和第一相邻线段的共同端点的过程可以包括:根据P点在第一阀门特性曲线中确定P点所在线段为AB,则可以获得A点的坐标(SD1,OP1),B点的坐标为(SD2,OP2),A为第一线段的另一端点,B为第一线段和第一相邻线段的共同端点,然后根据第二比值(示例性的,第二比值为图4中x2)和第一阀门特性曲线获得进汽阀门的第一开度y,即P点对应的开度y。
步骤2332,根据所述第一开度、所述第一比值以及所述另一端点对应的阀门开度和第三比值计算获得的第二线段的函数;
根据P点的第一开度y和第一比值(示例性的,第一比值为图4中的x1或者x3),以及另一端点A的坐标(示例性的,如图4,A的坐标为(SD1,OP1),此时第三比值则为SD1),即可计算出第二线段的函数,也就是根据如图4中P1或者P2的坐标和A点的坐标计算第二线段的函数,示例性的,如图4中所示,第二线段AB’的函数Y=(OP1-y)/(SD1-x1)*X+y-(OP1-y)/(SD1-x1)*x1,其中X∈[SD1,SD2)。
步骤2333,根据第二线段的函数和所述共同端点的第四比值计算所述共同端点对应进汽阀门的第二开度;
将B点在X轴上的坐标作为调整后的B1或者B2点的横坐标,然后根据步骤2332计算的第二线段的函数以及B在X轴的坐标(即共同端点的第四比值,示例性的如图4中的SD2)即可计算出B1或B2点的坐标,B1或B2点在Y轴上的坐标即为进汽阀门的第二开度。
步骤2334,根据所述第四比值和所述第二开度调整所述第一线段和第一相邻线段,获得包括第二线段和第二相邻线段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
根据计算获得的B1或B2点的坐标,将B点移动到对应的B1或B2点,即可获得第二线段AB1或者AB2,以及第二相邻线段B1C或B2C,从而获得包括第二线段和第二相邻线段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计算共同端点的计算过程也可以应用于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两者的区别仅在于图3中并不移动BC线段,仅移动AB线段为AB’或者AB”。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预设的第一阀门特性曲线,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并根据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和所述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包括:
步骤235,根据所述第二开度和所述共同端点在所述第一阀门特性曲线上对应的第三开度计算所述共同端点的第一移动幅度;
若在阀门特性曲线调整过程中,B点的一次移动幅度大,汽轮机的进汽阀门的开度动态变化幅度会较大,将会引起电功率波动,进而影响反应堆功率控制的稳定性,因此为了避免进汽阀门的动作幅度太大导致的安全问题,本实施例中,在调整共同端点的过程中,先计算共同端点B的移动幅度,记为第一移动幅度,具体的,计算将B1或者B2在Y轴上的坐标与B点在Y轴上的坐标(B点在Y轴上的坐标为第三开度,示例性的如图4中的OP2)的差值,获得第一移动幅度。
步骤236,将所述第一移动幅度分为预设数量份第二移动幅度,并根据对所述共同端点按照所述第二移动幅度依次进行调整,以获得包括第二线段和第二相邻线段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并依次将第二阀门特性曲线生效写入汽轮机控制系统,以使得进汽阀门在阀门特性曲线生效过程中,动态变化幅度减少。
将步骤235获得的第一移动幅度分为预设数量份的第二移动幅度,作为一实施例,可以将第一移动幅度均分为预设数量份的第二移动幅度,示例性的,均分为10份第二移动幅度,作为另一实施例,也可以不进行均分,保证每个第二移动幅度小于某一预设幅度即可,即可保证移动幅度较小,避免移动幅度较大导致的安全问题。然后根据第二移动幅度依次对B点进行调整,从而调整到对应的位置,从而获得对应的第二线段和第二相邻线段,如图4所示的AB1和B1C,或者AB2和B2C。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图3所示的实施例,两者的区别仅在于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并不移动BC线段,而图4所示的实施例则会移动BC线段。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进一步保证进汽阀门在正常调节过程不因为蒸汽需求量的微小变化而导致大幅度变化,因此需要第二阀门特性曲线的斜率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斜率,即组成第二阀门特性曲线的各个线段的斜率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斜率。示例性的,所述预设斜率为0.05,具体实施中预设斜率可以根据汽轮机的特性具体设置。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第二阀门特性曲线的斜率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斜率,在根据所述第一开度、所述第一比值以及所述另一端点对应的阀门开度和第三比值计算获得的第二线段的函数之后,根据第二线段的函数和所述共同端点的第四比值计算所述共同端点对应进汽阀门的第二开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2335,根据所述函数确定所述第二线段的斜率是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斜率;
本实施例为了保证第二阀门特性曲线的斜率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斜率,在步骤2332和步骤2333之间,也就是获得第二线段的函数后,则对第二线段的斜率进行判断,确定第二线段的斜率是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斜率。
步骤2335,若所述第二线段的斜率大于所述预设斜率,根据所述第一线段中的另一端点和预设斜率计算第二线段的函数。
若第二线段的斜率大于所述预设斜率,则根据第一线段中另一端点A和预设斜率计算第二线段的函数,即将预设斜率作为第二线段的斜率,并根据A点坐标计算获得第二线段的函数。若第二线段的斜率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斜率,则执行步骤2333。
应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只有在第一线段进行上移时,才会执行,若第一线段向下移,则第二线段的斜率必然小于第一线段的斜率,在第一线段的斜率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斜率的基础上,第二线段的斜率必然小于预设斜率。
作为一种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预设的第一阀门特性曲线,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并根据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和所述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还包括:
步骤235,根据所述对比结果对预设的第一阀门特性曲线的整体进行调整,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并根据所述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和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在获得对比结果后,根据对比结果对第一阀门特性曲线的整体进行调整,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具体地,若对比结果表示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之间存在的偏差,则对第一阀门特性曲线进行调整;若对比结果表示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之间不存在偏差,则不对第一阀门特性曲线进行调整,重新获取汽轮机中当前蒸汽需求量,并重新获得第二比值,重新将新获得的第二比值和第一比值进行对比。
作为一种实施例,因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之间偏差较小时,对控制系统的计算效率影响不大,因此本申请中若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的差的绝对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误差,则判定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之间不存在偏差;若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的差的绝对值大于预设误差,则判定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之间存在偏差。
若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之间存在的偏差,即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之差的绝对值大于预设误差,存在两种情况:1、第一比值大于第二比值和预设误差之和,即第一比值与第二比值的差值大于预设误差;2、第二比值大于第一比值和预设误差之和,即第二比值与第一比值的差值大于预设误差。若第一比值大于第二比值和预设误差之和,即汽轮机的蒸汽需求量比电功率设定值低,表明当前汽轮机效率较高,因此需要将第一阀门特性曲线整体下调,获得对应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若第二比值大于第一比值和预设误差之和,即汽轮机的蒸汽需求量比电功率设定值高,表明汽轮机当前的效率偏低,因此需要将第一阀门特性曲线整体上调,获得对应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如图5所示。
进一步地,所述汽轮机包括多个进汽阀门,所述根据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和获得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包括:
根据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和获得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依次对所述汽轮机每个进汽阀门进行调整。
具体地,核电汽轮机中一般包括多个进汽阀门,其各个进汽阀门的开度是一致的,作为一种实施例,在确定第二阀门特征曲线对应的函数或者调整方式后,则依次对汽轮机中每个进汽阀门进行调整,包括:先按照电功率设定值和获得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对第一个进汽阀门进行调整,具体为将获得的第二进汽阀门特性曲线写入控制系统,此时第一个进汽阀门会依据新特性曲线运行,待第一个进汽阀门调整完后(第一个进汽阀门稳定后),再对对第二个进汽阀门进行调整,依次类推,直到所有进汽阀门都按照第二阀门特征曲线调整完毕;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和获得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依次对所述汽轮机每个进汽阀门进行调整,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阀门特性曲线和第二阀门特性曲线获取各个进汽阀门的第一调整幅度;
将所述第一调整幅度分为为预设数量份第二调整幅度,并按照所述第二调整幅度依次将各个进汽阀门调整至对应的开度。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调整幅度分为预设数量份的第二调整幅度,先按照第二调整幅度多次对第一个进汽阀门进行小幅度调整后,且等待第一个进汽阀门开度达到目标开度且稳定后,再按照第二调整幅度多次对第二个进汽阀门进行调整,依次类推,依次对每个进汽阀门进行小幅度的多次调整,直到所有进汽阀门的开度都达到目标开度。作为另一实施例,也可以按照第二调整幅度对在所有进汽阀门进行第一次小幅度调整,即按照第二调整幅度对第一个进汽阀门进行第一次调整,待第一个进汽阀门的开度稳定后,按照第二调整幅度对对第二个进汽阀门进行第一次调整,依次类推,在按照第二调整幅度对所有进汽阀门都进行了第一次调整后,开始第二轮调整,即按照第二调整幅度对第一个进汽阀门进行第二次调整,待第一个进汽阀门的开度稳定后,按照第二调整幅度对对第二个进汽阀门进行第二次调整,依次类推,直到所有进汽阀门全部调整完成。依次对每个进汽阀门进行调整,也进一步保证了安全性,避免调整过多导致安全问题。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汽轮机阀门的控制方法的汽轮机阀门的控制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汽轮机阀门的控制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汽轮机阀门的控制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汽轮机阀门的控制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第二获取模块、对比模块和调整模块,其中:
第一获取模块600,用于获取所述汽轮机当前的电功率设定值,并获得所述电功率设定值与额定电功率的第一比值;
第二获取模块610,用于根据当前汽轮机控制系统计算出当前蒸汽需求量,并获得当前蒸汽需求量与额定蒸汽量的第二比值;
对比模块620,用于对比所述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获得对比结果;
调整模块630,用于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预设的第一阀门特性曲线,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并根据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和所述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以保持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的阀门开度与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对应。
作为一种实施例,调整模块630,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二比值在所述第一阀门特性曲线中的位置,所述第一阀门特性曲线包括多个线段;
第一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所述位置所在第一阀门特性曲线中的第一线段获得对应的第二线段,获得包括第二线段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并根据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和所述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
作为一种实施例,调整模块630,还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所述位置所在的第一线段和第一相邻线段的共同端点,获得包括第二线段和第二相邻线段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所述第一相邻线段为与所述第一线段相邻的后一线段;
第二调整单元,用于根据包括第二线段和第二相邻线段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和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
作为一种实施例,第一获取单元,还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线段中的另一端点,并根据所述第二比值和第一阀门特性曲线计算所述进汽阀门的第一开度;
根据所述第一开度、所述第一比值以及所述另一端点对应的阀门开度和第三比值计算获得的第二线段的函数;
根据第二线段的函数和所述共同端点的第四比值计算所述共同端点对应进汽阀门的第二开度;
根据所述第四比值和所述第二开度调整所述第一线段和第一相邻线段,获得包括第二线段和第二相邻线段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
作为一种实施例,第二调整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开度和所述共同端点在所述第一阀门特性曲线上对应的第三开度计算所述共同端点的第一移动幅度;
将所述第一移动幅度分为预设数量份第二移动幅度,并根据对所述共同端点按照所述第二移动幅度依次进行调整,以获得包括第二线段和第二相邻线段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
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二阀门特性曲线的斜率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斜率。
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预设斜率为0.05。
作为一种实施例,第一获取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函数确定所述第二线段的斜率是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斜率;
若所述第二线段的斜率大于所述预设斜率,根据所述第一线段中的另一端点和预设斜率计算第二线段的函数。
作为一种实施例,调整模块630,还包括:
第三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对比结果对预设的第一阀门特性曲线的整体进行调整,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并根据所述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和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
作为一种实施例,调整模块630,还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比值与第二比值的差值大于预设误差,将预设的第一阀门特性曲线中蒸汽需求量和阀门开度的关系曲线下移,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二比值与第一比值的差值大于预设误差,将预设的第一阀门特性曲线中蒸汽需求量和阀门开度的关系曲线上移,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
作为一种实施例,调整模块630,还用于:
根据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和获得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依次对所述汽轮机每个进汽阀门进行调整。
上述汽轮机阀门的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应理解的上述功能相同或者相近的单元或者模块也可以为同一单元或者模块,示例性的,第一获取单元、第二获取单元和第三获取单元可以为同一单元,也可以为不同单元。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汽轮机的控制设备,该控制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7所示。该控制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控制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控制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控制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阀门开度、蒸汽需求量等数据。该控制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汽轮机阀门的控制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汽轮机,该汽轮机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8所示。该汽轮机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汽轮机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汽轮机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汽轮机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移动蜂窝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汽轮机阀门的控制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和8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汽轮机当前的电功率设定值,并获得所述电功率设定值与额定电功率的第一比值;
根据当前汽轮机控制系统计算出当前蒸汽需求量,并获得当前蒸汽需求量与额定蒸汽量的第二比值;
对比所述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获得对比结果;
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预设的第一阀门特性曲线,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并根据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和所述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以保持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的阀门开度与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对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预设的第一阀门特性曲线,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并根据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和所述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比值在所述第一阀门特性曲线中的位置,所述第一阀门特性曲线包括多个线段;
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所述位置所在第一阀门特性曲线中的第一线段获得对应的第二线段,获得包括第二线段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并根据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和所述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所述位置所在第一阀门特性曲线中的第一线段获得对应的第二线段,获得包括第二线段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并根据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和所述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还包括:
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所述位置所在的第一线段和第一相邻线段的共同端点,获得包括第二线段和第二相邻线段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所述第一相邻线段为与所述第一线段相邻的后一线段;
根据包括第二线段和第二相邻线段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和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所述位置所在的第一线段和第一相邻线段的共同端点,获得包括第二线段和第二相邻线段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线段中的另一端点,并根据所述第二比值和第一阀门特性曲线计算所述进汽阀门的第一开度;
根据所述第一开度、所述第一比值以及所述另一端点对应的阀门开度和第三比值计算获得的第二线段的函数;
根据第二线段的函数和所述共同端点的第四比值计算所述共同端点对应阀门的第二开度;
根据所述第四比值和所述第二开度调整所述第一线段和第一相邻线段,获得包括第二线段和第二相邻线段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预设的第一阀门特性曲线,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并根据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和所述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开度和所述共同端点在所述第一阀门特性曲线上对应的第三开度计算所述共同端点的第一移动幅度;
将所述第一移动幅度分为预设数量份第二移动幅度,并根据对所述共同端点按照所述第二移动幅度依次进行调整,以获得包括第二线段和第二相邻线段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阀门特性曲线的斜率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斜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斜率为0.05。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开度、所述第一比值以及所述另一端点对应的阀门开度和第三比值计算获得的第二线段的函数之后,根据第二线段的函数和所述共同端点的第四比值计算所述共同端点对应阀门的第二开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函数确定所述第二线段的斜率是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斜率;
若所述第二线段的斜率大于所述预设斜率,根据所述第一线段中的另一端点和预设斜率计算第二线段的函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预设的第一阀门特性曲线,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并根据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和所述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还包括:
根据所述对比结果对预设的第一阀门特性曲线的整体进行调整,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并根据所述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和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预设的第一阀门特性曲线,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包括:
若所述第一比值与第二比值的差值大于预设误差,将预设的第一阀门特性曲线中蒸汽需求量和阀门开度的关系曲线下移,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
若所述第二比值与第一比值的差值大于预设误差,将预设阀门特性曲线中蒸汽需求量和阀门开度的关系曲线上移,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汽轮机包括多个进汽阀门,所述根据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和获得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包括:
根据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和获得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依次对所述汽轮机每个进汽阀门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示汽轮机阀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7)

1.一种汽轮机阀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汽轮机当前的电功率设定值,并获得所述电功率设定值与额定电功率的第一比值;
根据汽轮机控制系统计算出当前蒸汽需求量,并获得当前蒸汽需求量与额定蒸汽量的第二比值;
对比所述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获得对比结果;
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预设的第一阀门特性曲线,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并根据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和所述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以保持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的阀门开度与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预设的第一阀门特性曲线,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并根据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和所述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比值在所述第一阀门特性曲线中的位置,所述第一阀门特性曲线包括多个线段;
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所述位置所在第一阀门特性曲线中的第一线段获得对应的第二线段,获得包括第二线段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并根据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和所述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所述位置所在第一阀门特性曲线中的第一线段获得对应的第二线段,获得包括第二线段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并根据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和所述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还包括:
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所述位置所在的第一线段和第一相邻线段的共同端点,获得包括第二线段和第二相邻线段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所述第一相邻线段为与所述第一线段相邻的后一线段;
根据包括第二线段和第二相邻线段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和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所述位置所在的第一线段和第一相邻线段的共同端点,获得包括第二线段和第二相邻线段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线段中的另一端点,并根据所述第二比值和第一阀门特性曲线计算所述进汽阀门的第一开度;
根据所述第一开度、所述第一比值以及所述另一端点对应的阀门开度和第三比值计算获得的第二线段的函数;
根据第二线段的函数和所述共同端点的第四比值计算所述共同端点对应进汽阀门的第二开度;
根据所述第四比值和所述第二开度调整所述第一线段和第一相邻线段,获得包括第二线段和第二相邻线段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预设的第一阀门特性曲线,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并根据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和所述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开度和所述共同端点在所述第一阀门特性曲线上对应的第三开度计算所述共同端点的第一移动幅度;
将所述第一移动幅度分为预设数量份第二移动幅度,并根据对所述共同端点按照所述第二移动幅度依次进行调整,以获得包括第二线段和第二相邻线段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门特性曲线的斜率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斜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斜率为0.0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开度、所述第一比值以及所述另一端点对应的阀门开度和第三比值计算获得的第二线段的函数之后,根据第二线段的函数和所述共同端点的第四比值计算所述共同端点对应进汽阀门的第二开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函数确定所述第二线段的斜率是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斜率;
若所述第二线段的斜率大于所述预设斜率,根据所述第一线段中的另一端点和预设斜率计算第二线段的函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预设的第一阀门特性曲线,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并根据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和所述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还包括:
根据所述对比结果对预设的第一阀门特性曲线的整体进行调整,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并根据所述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和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预设的第一阀门特性曲线,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包括:
若所述第一比值与第二比值的差值大于预设误差,将预设的第一阀门特性曲线中蒸汽需求量和阀门开度的关系曲线下移,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
若所述第二比值与第一比值的差值大于预设误差,将预设的第一阀门特性曲线中蒸汽需求量和阀门开度的关系曲线上移,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机包括多个进汽阀门,所述根据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和获得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包括:
根据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和获得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依次对所述汽轮机每个进汽阀门进行调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和获得的第二阀门特性曲线依次对所述汽轮机每个进汽阀门进行调整,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阀门特性曲线和第二阀门特性曲线获取各个进汽阀门的第一调整幅度;
将所述第一调整幅度分为为预设数量份第二调整幅度,并按照所述第二调整幅度依次将各个进汽阀门调整至对应的开度。
13.一种汽轮机阀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汽轮机当前的电功率设定值,并获得所述电功率设定值与额定电功率的第一比值;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当前汽轮机控制系统计算出当前蒸汽需求量,并获得当前蒸汽需求量与额定蒸汽量的第二比值;
对比模块,用于对比所述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获得对比结果;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预设的第一阀门特性曲线,获得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并根据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和所述第二阀门特性曲线对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进行调整,以保持所述汽轮机进汽阀门的阀门开度与所述电功率设定值对应。
14.一种汽轮机阀门的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5.一种汽轮机,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7.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210100690.2A 2022-01-27 2022-01-27 汽轮机阀门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设备、汽轮机和介质 Active CN1144583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00690.2A CN114458398B (zh) 2022-01-27 2022-01-27 汽轮机阀门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设备、汽轮机和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00690.2A CN114458398B (zh) 2022-01-27 2022-01-27 汽轮机阀门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设备、汽轮机和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58398A true CN114458398A (zh) 2022-05-10
CN114458398B CN114458398B (zh) 2023-11-03

Family

ID=81411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00690.2A Active CN114458398B (zh) 2022-01-27 2022-01-27 汽轮机阀门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设备、汽轮机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58398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84366A1 (de) * 1994-05-26 1995-11-29 ABBPATENT GmbH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r Steuerung und Regelung der Leistung eines Dampfkraftwerksblocks
US20070132249A1 (en) * 2005-12-09 2007-06-1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ic power grid frequency stabilization
CN103036253A (zh) * 2012-12-06 2013-04-10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核电厂机组频率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US20140294561A1 (en) * 2013-03-29 2014-10-02 Alstom Technology Ltd Steam turbine governing system for maintaining synchronization and process for performing the same
US20140328673A1 (en) * 2012-01-17 2014-11-0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team turbine control device
US20160211037A1 (en) * 2015-01-19 2016-07-2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Nuclear reactor power regulator and method
CN107725123A (zh) * 2017-08-18 2018-02-23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汽轮机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1102018A (zh) * 2019-12-26 2020-05-05 国电龙源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低压汽轮机超额定功率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13803121A (zh) * 2021-10-29 2021-12-17 国能龙源蓝天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低压汽轮机的自动控制方法及系统、发电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84366A1 (de) * 1994-05-26 1995-11-29 ABBPATENT GmbH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r Steuerung und Regelung der Leistung eines Dampfkraftwerksblocks
US20070132249A1 (en) * 2005-12-09 2007-06-1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ic power grid frequency stabilization
US20140328673A1 (en) * 2012-01-17 2014-11-0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team turbine control device
CN103036253A (zh) * 2012-12-06 2013-04-10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核电厂机组频率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US20140294561A1 (en) * 2013-03-29 2014-10-02 Alstom Technology Ltd Steam turbine governing system for maintaining synchronization and process for performing the same
US20160211037A1 (en) * 2015-01-19 2016-07-2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Nuclear reactor power regulator and method
CN107725123A (zh) * 2017-08-18 2018-02-23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汽轮机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1102018A (zh) * 2019-12-26 2020-05-05 国电龙源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低压汽轮机超额定功率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13803121A (zh) * 2021-10-29 2021-12-17 国能龙源蓝天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低压汽轮机的自动控制方法及系统、发电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58398B (zh) 2023-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27598B (zh) 监控数据的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US20060195209A1 (en)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ool assignment preference and manufacturing systems using the same
CN107949839B (zh) 使用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的过程优化
CN116184828B (zh) 自适应汽轮机高调阀特性曲线在线实时优化方法与系统
CN115312813A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空气压力与流量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6442112B (zh) 晶圆研磨的控制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458398A (zh) 汽轮机阀门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设备、汽轮机和介质
JP2018516413A (ja) モデル予測制御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における最高性能値に関する優れた性能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10533542A (zh) 一种资产筛选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2267209A1 (zh) 并联阀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和存储介质
CN114635868A (zh) 散热风扇转速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743608A (zh) NOx模型的环境因子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4458439A (zh) 增压器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增压器
CN114087720B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6885926B (zh) 电流环比例控制参数的动态整定方法及装置
CN116646940A (zh) 直流功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产品
US20220317636A1 (en) Learning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rol apparatus, learning processing method, control metho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having learning program recorded thereon,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having control program recorded thereon
CN115892206B (zh) 一种车轮转角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784884B (zh) 一种基于调度模型的梯级水电站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16741116B (zh) 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553042B (zh) 一种多压力级制燃气管网的智能优化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7707249A (zh) 一种制氢系统温度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6379573A (zh) 电子膨胀阀开度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526373A (zh) 一种储能电站功率的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CN112861040A (zh) 用于网络图的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