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58003A - 一种再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再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58003A
CN114458003A CN202210160272.2A CN202210160272A CN114458003A CN 114458003 A CN114458003 A CN 114458003A CN 202210160272 A CN202210160272 A CN 202210160272A CN 114458003 A CN114458003 A CN 1144580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moving
main body
cross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6027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平克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Jiechenda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Jiechenda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Jiechenda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Jiechenda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6027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580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580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5800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9/00Forming or shuttering elements for general use
    • E04G9/02Forming boards or similar elements
    • E04G9/05Forming boards or similar elements the form surface being of plastic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7/00Connecting or other auxiliary members for forms, falsework structures, or shutterings
    • E04G17/02Connecting or fastening means for non-metallic forming or stiffen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再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包括主体和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手柄、夹持组件和驱动组件,该再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通过滑块和限位槽的配合,实现对主体的一级限位,通过第一弹簧的回复力,使得抵靠球与主体抵靠,从而实现对主体的二级限位,使得驱动组件可直接进行对主体的固定,不需要再进行逐个调节,节约时间,降低劳动强度,这里通过齿条的移动,实现对横杆的移动,使得两个横杆之间的夹角慢慢变小,实现对主体的夹持,并且这里通过可调节的横杆,可实现对不同角度的两块主体进行连接,较为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再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再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
背景技术
建筑模板是支承塑性状态的混凝土凝固、硬化成为所要求形状和尺寸的临时结构模型,建筑模板也是浇灌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重要施工工具,无论是现场浇灌或预制厂预制都要采用建筑模板。
现有的建筑模板在进行连接时一般都是通过螺栓进行固定的,当进行对不同角度的建筑模板固定时,需要安装不同角度的螺栓,较为麻烦,且由于角度的不同,导致在进行对螺栓转动时较为困难,实用性不强,同时在进行固定时,需要对各个角度螺栓进行的初步固定,然后再依次进行对螺栓的缩紧,不仅浪费时间,同时还增加了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再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再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包括主体和夹持机构,所述主体上设有竖向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截面为燕尾形,所述夹持机构设置在主体上,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手柄、夹持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手柄设置在主体的一侧,所述夹持组件有两个,两个夹持组件关于手柄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夹持组件与主体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两个夹持组件之间,所述驱动组件与夹持组件连接;
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横杆、支杆、滑块和抵靠单元,所述横杆水平设置,所述滑块设置在限位槽内,所述滑块与限位槽滑动连接,所述支杆设置在滑块和横杆之间,所述支杆的一端伸入限位槽与滑块万向铰接,所述支杆的另一端与横杆连接,所述横杆远离支杆的一端与手柄铰接;
所述抵靠单元设置在主体和横杆之间,所述抵靠单元包括推动板、移动杆、第一弹簧、限位环和辅助单元,所述推动板设置在横板远离主体的一侧,所述移动杆设置在推动板和横杆之间,所述移动杆的一端与推动板连接,所述移动杆的另一端穿过横杆,所述限位环套设在移动杆上,所述限位环位于横杆和主体之间,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限位环和横杆之间,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移动杆上,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横杆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环连接,所述辅助单元有两个,两个辅助单元分别设置在移动杆远离推动板一端的两侧,所述辅助单元位于移动杆和主体之间,所述辅助单元与移动杆连接;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单元和从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设置在两个夹持组件内的两根横杆之间,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箱、固定杆、齿轮、转杆、旋转板和轴承座,所述驱动箱水平设置,所述齿轮水平设置在驱动箱内,所述旋转板设置在驱动箱的上方,所述转杆设置在旋转板和齿轮之间,所述转杆的一端与旋转板连接,所述转杆的另一端伸入驱动箱与齿轮连接,所述轴承座设置在驱动箱上,所述转杆穿过轴承座,所述固定杆设置在横杆上,所述固定杆位于横杆和驱动箱之间,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横杆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与驱动箱万向铰接;
所述从动单元有两个,两个从动单元分别设置在两个夹持组件内的两根横杆上,所述从动组件包括齿条、移动块和第二弹簧,所述横杆上设有条形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截面为L形,所述移动块设置在滑动槽内,所述移动块与滑动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滑动槽内,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移动块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滑动槽一侧的内壁连接,所述齿条设置在驱动箱和移动块之间,所述齿条的一端与移动块连接,所述齿条的另一端穿过驱动箱,所述齿条与驱动箱滑动连接,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板的上方设有竖向定位杆,所述驱动杆箱上设有若干定位槽,各定位槽沿着转杆的轴线周向均匀设置,所述定位杆的底端穿过旋转板伸入定位槽内,所述定位杆与旋转板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杆与定位槽滑动连接。
这里通过定位杆实现对旋转板的限位,防止旋转板的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块上设有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包括连接杆、定位板和套环,所述定位板水平设置在移动块的上方,所述连接杆设置在定位板和移动块之间,所述定位板通过连接杆与移动块连接,所述套环套设在连接杆上,所述套环与连接杆滑动连接,所述齿条远离驱动箱的一端与套环的外圈连接。
这里通过套环和连接杆的配合,使得齿条在自身调节的过程中更加稳定,通过定位板实现对套环的限位,防止套环移出连接杆。
作为优选,所述辅助单元包括抵靠杆和抵靠球,所述抵靠球设置在移动杆的一侧,所述抵靠杆设置在抵靠球和移动杆之间,所述抵靠球通过抵靠杆与移动杆连接,所述抵靠球远离抵靠杆的一端与主体抵靠。
这里通过抵靠球减少与主体之前的接触面积,使得有滑动连接转变为滚动连接,同时增加抵靠球对主体的受力点,由一个变为两个,提升抵靠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再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通过滑块和限位槽的配合,实现对主体的一级限位,通过第一弹簧的回复力,使得抵靠球与主体抵靠,从而实现对主体的二级限位,使得驱动组件可直接进行对主体的固定,不需要再进行逐个调节,节约时间,降低劳动强度,这里通过齿条的移动,实现对横杆的移动,使得两个横杆之间的夹角慢慢变小,实现对主体的夹持,并且这里通过可调节的横杆,可实现对不同角度的两块主体进行连接,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再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再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横杆、第二弹簧、移动块、齿条、抵靠单元和连接单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的再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齿条、定位杆和驱动单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再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横杆、第二弹簧、移动块、齿条和连接单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柄,2.横杆,3.支杆,4.滑块,5.推动板,6.移动杆,7.第一弹簧,8.限位环,9.驱动箱,10.固定杆,11.齿轮,12.转杆,13.旋转板,14.轴承座,15.齿条,16.移动块,17.第二弹簧,18.定位杆,19.连接杆,20.定位板,21.套环,22.抵靠杆,23.抵靠球。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2所示,一种再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包括主体和夹持机构,所述主体上设有竖向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截面为燕尾形,所述夹持机构设置在主体上,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手柄1、夹持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手柄1设置在主体的一侧,所述夹持组件有两个,两个夹持组件关于手柄1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夹持组件与主体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两个夹持组件之间,所述驱动组件与夹持组件连接;
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横杆2、支杆3、滑块4和抵靠单元,所述横杆2水平设置,所述滑块4设置在限位槽内,所述滑块4与限位槽滑动连接,所述支杆3设置在滑块4和横杆2之间,所述支杆3的一端伸入限位槽与滑块4万向铰接,所述支杆3的另一端与横杆2连接,所述横杆2远离支杆3的一端与手柄1铰接;
所述抵靠单元设置在主体和横杆2之间,所述抵靠单元包括推动板5、移动杆6、第一弹簧7、限位环8和辅助单元,所述推动板5设置在横板远离主体的一侧,所述移动杆6设置在推动板5和横杆2之间,所述移动杆6的一端与推动板5连接,所述移动杆6的另一端穿过横杆2,所述限位环8套设在移动杆6上,所述限位环8位于横杆2和主体之间,所述第一弹簧7设置在限位环8和横杆2之间,所述第一弹簧7套设在移动杆6上,所述第一弹簧7的一端与横杆2连接,所述第一弹簧7的另一端与限位环8连接,所述辅助单元有两个,两个辅助单元分别设置在移动杆6远离推动板5一端的两侧,所述辅助单元位于移动杆6和主体之间,所述辅助单元与移动杆6连接。
这里当需要对主体进行连接时,首先将滑块4移动至主体上的限位槽内,然后,拉动推动板5,推动板5驱动移动杆6移动,移动杆6驱动限位环8移动,同时移动杆6驱动抵靠杆22移动,抵靠杆22驱动抵靠球23移动,这里的第一弹簧7时一直处于压缩状态的,这时移动手柄1,手柄1驱动横杆2移动,横杆2驱动支杆3移动,支杆3驱动滑块4移动,同时横杆2驱动驱动组件移动,当横杆2移动至预设位于时,即可松开推动板5,通过第一弹簧7的回复力,使得抵靠球23与主体抵靠,实现对主体的限位,减少驱动组件运行时的调节步骤,使得驱动组件可以之间实现对主体的固定,降低劳动强度,节约时间。
如图3-4所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单元和从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设置在两个夹持组件内的两根横杆2之间,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箱9、固定杆10、齿轮11、转杆12、旋转板13和轴承座14,所述驱动箱9水平设置,所述齿轮11水平设置在驱动箱9内,所述旋转板13设置在驱动箱9的上方,所述转杆12设置在旋转板13和齿轮11之间,所述转杆12的一端与旋转板13连接,所述转杆12的另一端伸入驱动箱9与齿轮11连接,所述轴承座14设置在驱动箱9上,所述转杆12穿过轴承座14,所述固定杆10设置在横杆2上,所述固定杆10位于横杆2和驱动箱9之间,所述固定杆10的一端与横杆2连接,所述固定杆10的另一端与驱动箱9万向铰接;
所述从动单元有两个,两个从动单元分别设置在两个夹持组件内的两根横杆2上,所述从动组件包括齿条15、移动块16和第二弹簧17,所述横杆2上设有条形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截面为L形,所述移动块16设置在滑动槽内,所述移动块16与滑动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7设置在滑动槽内,所述第二弹簧17的一端与移动块16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7的另一端与滑动槽一侧的内壁连接,所述齿条15设置在驱动箱9和移动块16之间,所述齿条15的一端与移动块16连接,所述齿条15的另一端穿过驱动箱9,所述齿条15与驱动箱9滑动连接,所述齿条15与齿轮11啮合。
这里通过转动旋转板13,实现对转杆12的转动,转杆12驱动齿轮11转动,齿轮11驱动齿条15移动,齿条15驱动套环21移动,套环21驱动连接杆19移动,连接杆19驱动移动块16移动,使得移动块16向着手柄1的方向靠近,这时两个横杆2之间的夹角就会慢慢变小,从而实现对主体的夹持,这里的驱动箱9不仅可以实现对齿条15的限位,使得齿条15更好的与齿轮11啮合,同时还能实现对齿轮11的保护,延长齿轮11的使用寿命,这里通过固定杆10实现对驱动箱9的万向连接,使得驱动箱9可以进行自由的调节,避免出现卡死现象。
这里通过设置在滑动槽内的第二弹簧17也是一直处于压缩状态的,实现对移动块16的一股推力,从而减少齿条15与齿轮11之间的间隙,使得齿条15与齿轮11更好的啮合。
这里通过齿条15伸出的长度,来控制两个横杆2之间的夹角,从而实现对不同尺寸的主体进行夹持,提高实用性。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板13的上方设有竖向定位杆18,所述驱动杆箱上设有若干定位槽,各定位槽沿着转杆12的轴线周向均匀设置,所述定位杆18的底端穿过旋转板13伸入定位槽内,所述定位杆18与旋转板13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杆18与定位槽滑动连接。
这里通过定位杆18实现对旋转板13的限位,防止旋转板13的转动。
如图5所示,作为优选,所述移动块16上设有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包括连接杆19、定位板20和套环21,所述定位板20水平设置在移动块16的上方,所述连接杆19设置在定位板20和移动块16之间,所述定位板20通过连接杆19与移动块16连接,所述套环21套设在连接杆19上,所述套环21与连接杆19滑动连接,所述齿条15远离驱动箱9的一端与套环21的外圈连接。
这里通过套环21和连接杆19的配合,使得齿条15在自身调节的过程中更加稳定,通过定位板20实现对套环21的限位,防止套环21移出连接杆19。
作为优选,所述辅助单元包括抵靠杆22和抵靠球23,所述抵靠球23设置在移动杆6的一侧,所述抵靠杆22设置在抵靠球23和移动杆6之间,所述抵靠球23通过抵靠杆22与移动杆6连接,所述抵靠球23远离抵靠杆22的一端与主体抵靠。
这里通过抵靠球23减少与主体之前的接触面积,使得有滑动连接转变为滚动连接,同时增加抵靠球23对主体的受力点,由一个变为两个,提升抵靠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再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通过滑块4和限位槽的配合,实现对主体的一级限位,通过第一弹簧7的回复力,使得抵靠球23与主体抵靠,从而实现对主体的二级限位,使得驱动组件可直接进行对主体的固定,不需要再进行逐个调节,节约时间,降低劳动强度,这里通过齿条15的移动,实现对横杆2的移动,使得两个横杆2之间的夹角慢慢变小,实现对主体的夹持,并且这里通过可调节的横杆2,可实现对不同角度的两块主体进行连接,较为方便。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4)

1.一种再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包括主体和夹持机构,所述主体上设有竖向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截面为燕尾形,所述夹持机构设置在主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手柄(1)、夹持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手柄(1)设置在主体的一侧,所述夹持组件有两个,两个夹持组件关于手柄(1)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夹持组件与主体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两个夹持组件之间,所述驱动组件与夹持组件连接;
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横杆(2)、支杆(3)、滑块(4)和抵靠单元,所述横杆(2)水平设置,所述滑块(4)设置在限位槽内,所述滑块(4)与限位槽滑动连接,所述支杆(3)设置在滑块(4)和横杆(2)之间,所述支杆(3)的一端伸入限位槽与滑块(4)万向铰接,所述支杆(3)的另一端与横杆(2)连接,所述横杆(2)远离支杆(3)的一端与手柄(1)铰接;
所述抵靠单元设置在主体和横杆(2)之间,所述抵靠单元包括推动板(5)、移动杆(6)、第一弹簧(7)、限位环(8)和辅助单元,所述推动板(5)设置在横板远离主体的一侧,所述移动杆(6)设置在推动板(5)和横杆(2)之间,所述移动杆(6)的一端与推动板(5)连接,所述移动杆(6)的另一端穿过横杆(2),所述限位环(8)套设在移动杆(6)上,所述限位环(8)位于横杆(2)和主体之间,所述第一弹簧(7)设置在限位环(8)和横杆(2)之间,所述第一弹簧(7)套设在移动杆(6)上,所述第一弹簧(7)的一端与横杆(2)连接,所述第一弹簧(7)的另一端与限位环(8)连接,所述辅助单元有两个,两个辅助单元分别设置在移动杆(6)远离推动板(5)一端的两侧,所述辅助单元位于移动杆(6)和主体之间,所述辅助单元与移动杆(6)连接;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单元和从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设置在两个夹持组件内的两根横杆(2)之间,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箱(9)、固定杆(10)、齿轮(11)、转杆(12)、旋转板(13)和轴承座(14),所述驱动箱(9)水平设置,所述齿轮(11)水平设置在驱动箱(9)内,所述旋转板(13)设置在驱动箱(9)的上方,所述转杆(12)设置在旋转板(13)和齿轮(11)之间,所述转杆(12)的一端与旋转板(13)连接,所述转杆(12)的另一端伸入驱动箱(9)与齿轮(11)连接,所述轴承座(14)设置在驱动箱(9)上,所述转杆(12)穿过轴承座(14),所述固定杆(10)设置在横杆(2)上,所述固定杆(10)位于横杆(2)和驱动箱(9)之间,所述固定杆(10)的一端与横杆(2)连接,所述固定杆(10)的另一端与驱动箱(9)万向铰接;
所述从动单元有两个,两个从动单元分别设置在两个夹持组件内的两根横杆(2)上,所述从动组件包括齿条(15)、移动块(16)和第二弹簧(17),所述横杆(2)上设有条形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截面为L形,所述移动块(16)设置在滑动槽内,所述移动块(16)与滑动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7)设置在滑动槽内,所述第二弹簧(17)的一端与移动块(16)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7)的另一端与滑动槽一侧的内壁连接,所述齿条(15)设置在驱动箱(9)和移动块(16)之间,所述齿条(15)的一端与移动块(16)连接,所述齿条(15)的另一端穿过驱动箱(9),所述齿条(15)与驱动箱(9)滑动连接,所述齿条(15)与齿轮(11)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板(13)的上方设有竖向定位杆(18),所述驱动杆箱上设有若干定位槽,各定位槽沿着转杆(12)的轴线周向均匀设置,所述定位杆(18)的底端穿过旋转板(13)伸入定位槽内,所述定位杆(18)与旋转板(13)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杆(18)与定位槽滑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16)上设有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包括连接杆(19)、定位板(20)和套环(21),所述定位板(20)水平设置在移动块(16)的上方,所述连接杆(19)设置在定位板(20)和移动块(16)之间,所述定位板(20)通过连接杆(19)与移动块(16)连接,所述套环(21)套设在连接杆(19)上,所述套环(21)与连接杆(19)滑动连接,所述齿条(15)远离驱动箱(9)的一端与套环(21)的外圈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单元包括抵靠杆(22)和抵靠球(23),所述抵靠球(23)设置在移动杆(6)的一侧,所述抵靠杆(22)设置在抵靠球(23)和移动杆(6)之间,所述抵靠球(23)通过抵靠杆(22)与移动杆(6)连接,所述抵靠球(23)远离抵靠杆(22)的一端与主体抵靠。
CN202210160272.2A 2022-02-22 2022-02-22 一种再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 Withdrawn CN1144580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60272.2A CN114458003A (zh) 2022-02-22 2022-02-22 一种再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60272.2A CN114458003A (zh) 2022-02-22 2022-02-22 一种再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58003A true CN114458003A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15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60272.2A Withdrawn CN114458003A (zh) 2022-02-22 2022-02-22 一种再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5800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11376A (zh) * 2022-08-18 2022-10-21 江苏硕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猫砂生产工艺及混合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11376A (zh) * 2022-08-18 2022-10-21 江苏硕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猫砂生产工艺及混合装置
CN115211376B (zh) * 2022-08-18 2023-09-12 江苏硕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猫砂生产工艺及混合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87454A (zh) 一种开合模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4458003A (zh) 一种再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
CN111571475B (zh) 一种玻璃钢储罐加工成型工艺
CN114654402A (zh) 一种内外同步夹持固定的圆管钢结构加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8327068B (zh) 预应力轨道板钢筋张拉机
CN116181113A (zh) 一种用于安装装配式建筑的支撑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11571434B (zh) 一种玻璃钢储罐成型加工机床
CN211772952U (zh) 一种基于千斤顶反力自平衡的桥梁上部结构纠偏装置
CN109176223A (zh) 一种橡胶件自动修边机器人
CN209874484U (zh) 一种铝合金模板斜撑装置
CN110756896A (zh) 一种房建工程用钢管切割设备
CN217290322U (zh) 一种蜡模模组的制壳装置
CN211006185U (zh) 无砟轨道底座板后浇带破除装置及破除系统
CN114633363A (zh) 转钎装置及插拔钎系统
CN110815545A (zh) 一种预应力钢筋与张拉杆的组装设备
CN219358008U (zh) 一种便携式大推力可多角度钻孔的气动钻机
CN214645156U (zh) 一种万向斜顶座
CN210289026U (zh) 一种自动批荡抹平机
CN211762456U (zh) 一种预应力钢筋与张拉杆的组装设备
CN220813830U (zh) 一种建筑基础桩紧固装置
CN215670992U (zh) 一种土建结构设计用的模板结构
CN218323905U (zh) 一种高支模支撑机构
CN217860335U (zh) 一种柔性打磨装置
CN114273810B (zh) 一种车架用焊接工装
CN215168381U (zh) 一种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用模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510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