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55824B - 一种高成像钢化玻璃炉用具有导向功能的上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成像钢化玻璃炉用具有导向功能的上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55824B
CN114455824B CN202210376557.XA CN202210376557A CN114455824B CN 114455824 B CN114455824 B CN 114455824B CN 202210376557 A CN202210376557 A CN 202210376557A CN 114455824 B CN114455824 B CN 1144558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shaped
rod
rods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7655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55824A (zh
Inventor
林成伦
丁伟
史文化
张鹏
林俊豪
袁荣玉
刘文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YAOHUA GLAS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YAOHUA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YAOHUA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YAOHUA GLAS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7655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558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55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558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558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558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5/00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during their manufacture, e.g. hot glass lenses, prisms
    • C03B35/14Transporting hot glass sheets or ribbons, e.g. by heat-resistant conveyor belts or bands
    • C03B35/16Transporting hot glass sheets or ribbons, e.g. by heat-resistant conveyor belts or bands by roller conveyors
    • C03B35/163Drive means, clutches, gearing or drive speed control mea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27/00Tempering or quenching glass products
    • C03B27/012Tempering or quenching glass products by heat treatment, e.g. for crystallisation; Heat treatment of glass products before tempering by cool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5/00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during their manufacture, e.g. hot glass lenses, prisms
    • C03B35/04Transporting of hot hollow or semi-hollow glass products
    • C03B35/06Feeding of hot hollow glass products into annealing or heating kilns
    • C03B35/062Feeding of hot hollow glass products into annealing or heating kilns using conveyors, e.g. chain- or roller conveyors, dead-pl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5/00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during their manufacture, e.g. hot glass lenses, prisms
    • C03B35/26Transporting of glass tubes or ro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Handcart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Nuclear Rea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上料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成像钢化玻璃炉用具有导向功能的上料装置。提供了一种玻璃防碎的高成像钢化玻璃炉用具有导向功能的上料装置。一种高成像钢化玻璃炉用具有导向功能的上料装置,包括有操作台、感应机构、横向移动机构、转向调节机构和限位组件等;操作台上方设置有感应机构,感应机构右部设置有横向移动机构和转向调节机构,横向移动机构和转向调节机构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通过感应机构实现了对钢化玻璃偏移程度检测的效果,通过转向调节机构实现了对钢化玻璃进行矫正的效果,通过横向移动机构实现了再次矫正和辅助钢化玻璃横向移动的效果,通过限位组件实现了更好的保护钢化玻璃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高成像钢化玻璃炉用具有导向功能的上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成像钢化玻璃炉用具有导向功能的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例如公开号CN215557224U中一种具有上料导向功能的玻璃钢化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进料口侧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框体,所述框体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多个输送辊,每两个相邻的输送辊传动连接,一个所述输送辊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减速电机,所述支架的内侧位于框体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支撑板,该装置解决了对玻璃进行导向,防止玻璃边角发生碰撞,从而使玻璃发生破碎的问题。
在使用该装置对两块玻璃同时导向的过程中会使两块玻璃发生碰撞,从而造成玻璃破裂,如此该装置不能对两块玻璃同时导向,由于采用滚轴对玻璃进行输送使得对玻璃进行导向的过程中,玻璃下表面与滚轴之间产生摩擦,严重的话会导致玻璃下表面产生划痕,从而影响其后续工艺,在玻璃传送过程,若两块玻璃距离较近时,后续若发生偏转可使两块玻璃发生碰撞。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我们提出一种玻璃防碎的高成像钢化玻璃炉用具有导向功能的上料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该装置对两块玻璃同时导向时会发生碰,采用滚轴对玻璃进行输送,使得玻璃下表面与滚轴之间产生摩擦,两块玻璃距离较近时会发生碰撞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玻璃防碎的高成像钢化玻璃炉用具有导向功能的上料装置。
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成像钢化玻璃炉用具有导向功能的上料装置,包括有操作台、滚轴、钢化炉、减速电机、第一齿轮、感应机构、横向移动机构、转向调节机构、转轴和第三齿轮,滚轴若干个为一组,左右对称设置有两组,两组内的滚轴分别与动力机构连接,两组内的滚轴转动方向为逆时针,两组内的滚轴分别设置在操作台上,操作台上左部设置有钢化炉,操作台中部前侧固接有减速电机,减速电机的输出轴端固接有第一齿轮,感应机构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感应机构分别设置在操作台上部,感应机构用于感应钢化玻璃的偏移程度,横向移动机构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横向移动机构分别设置在操作台上部,两个横向移动机构分别位于两个感应机构外侧,横向移动机构用于辅助钢化玻璃向两侧移动,转向调节机构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转向调节机构分别设置在操作台上部,两个转向调节机构分别位于相邻的横向移动机构上部,转向调节机构用于钢化玻璃的摆正,两个横向移动机构之间设置有转轴,操作台上部设置有两个对称的支撑块,转轴前端与操作台上的两个支撑块转动连接,转轴前端固接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
优选地,感应机构包括有第一U形架、第一弹簧、第一固定块、固定轴、第一滑轮、矩形块、第一滑杆、第二弹簧、第一限位杆和第二滑轮,操作台上部滑动设置有第一U形架,第一U形架前侧面开设有T形滑槽,第一U形架与操作台之间固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固定块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固定块分别与第一U形架上部固接,两个第一固定块外侧面分别开设有弧形滑槽,两个第一固定块外侧面分别固接有两个固定轴,四个固定轴外侧部均转动设置有第一滑轮,两个第一固定块外侧面分别转动设置有矩形块,两个矩形块内分别滑动设置有第一滑杆,两个第一滑杆右部分别与相邻的矩形块之间固接有第二弹簧,两个第二弹簧分别套在两个第一滑杆的右侧,两个第一滑杆左部分别固接有第一限位杆,两个第一限位杆分别与相邻第一固定块的弧形滑槽限位配合,两个第一滑杆右部分别转动设置有第二滑轮,第二滑轮右侧中部与钢化玻璃上表面平齐,第一滑轮高度略高于第二滑轮高度,感应机构中的第一固定块、第一滑杆、第一限位杆和第二滑轮配合,用于解除对钢化玻璃的限位。
优选地,横向移动机构包括有第一固定杆、限位环、第一链轮、第二固定杆、套筒、第一链条和稳定组件,第一固定杆若干个为一组,前后设置有两组,每组内的第一固定杆之间通过带轮和皮带连接,每个第一固定杆分别与操作台转动连接,每个第一固定杆上部均固接有限位环,左侧的两个第一固定杆下部分别固接有第一链轮,操作台上部固接有第二固定杆,第二固定杆上部转动设置有套筒,套筒中部和下部均设置有齿圈,套筒中部齿圈为四分之三的缺口齿圈,套筒中部齿圈的缺口处开设有斜滑槽,套筒下侧的齿圈与两个第一链轮之间绕设有第一链条,稳定组件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稳定组件分别与操作台固接。
优选地,稳定组件包括有第一T形块、第三弹簧、第二限位杆、第二固定块、第二滑杆、第一限位板、第四弹簧、第二U形架、第三滑轮和推杆,第一U形架的T形滑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一T形块,第一T形块与第一U形架之间固接有第三弹簧,第一T形块前部固接有第二限位杆,第二限位杆滑动设置在套筒的斜滑槽内,第二固定块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固定块分别与操作台上部前侧固接,两个第二固定块上部后侧面分别固接有第二滑杆,两个第二滑杆上滑动设置有第一限位板,两个第一限位板与转轴转动连接,两个第二固定块分别与第一限位板之间固接有第四弹簧,两个第四弹簧分别套在相邻的第二滑杆外侧,第二U形架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第二U形架分别与第一限位板上表面固接,若干个第二U形架后部分别转动设置有第三滑轮,第三滑轮的高度略高于滚轴的高度,第一限位板后表面左部固接有推杆,推杆后部设置有齿条,推杆后部与套筒中部的齿圈啮合,初始状态推杆不与套筒中部的齿圈啮合,横向移动机构中第一链轮、套筒、第一链条和第二限位杆配合,用于钢化玻璃的横向移动。
优选地,转向调节机构包括有第三固定块、第二T形块、第四滑杆、第六弹簧、第三固定杆、第二链轮、第二齿轮、L形杆、齿条、第四固定块和转向组件,操作台上部固接有第三固定块,第三固定块上部设置有张紧轮,操作台上部滑动设置有第二T形块,第二T形块位于第三固定块右部,第二T形块左侧面中部固接有第四滑杆,第四滑杆左部贯穿第三固定块下部并与其滑动连接,第二T形块与第三固定块之间固接有第六弹簧,第六弹簧套在第四滑杆的外侧,第三固定杆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三固定杆分别与第二T形块转动连接,两个第三固定杆下部分别固接有第二链轮,两个第三固定杆上部分别固接第二齿轮,两个第一固定块下部分别固接有L形杆,两个L形杆外侧部分别滑动设置有齿条,两个齿条位于两个第二齿轮内侧,两个齿条分别与相邻的第二齿轮啮合,两个齿条的高度均高于第二齿轮的高度,两个第一滑杆下表面左部分别固接有第四固定块,两个第四固定块下部分别与相邻的齿条右部铰接,两个第四固定块可伸缩,操作台上部固接有转向组件。
优选地,转向组件包括有异形架、转杆、异形轮、转动壳体、第四滑轮、第一卡紧块、第二卡紧块、第七弹簧、圆台、L形架、第四固定杆、第三链轮、第三限位杆和第二链条,异形架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异形架分别与操作台上部固接,两个异形架左端均可伸缩,转杆若干个为一组,前后对称设置有两组,每组内的转杆分别与相邻的异形架转动连接,最左侧的两个转杆分别设置在相邻的异形架的伸缩端,转杆的数量与第一固定杆数量相同,每组内若干个转杆之间通过带轮和皮带连接,每组内的最左侧的一个皮带和两个带轮之间设置有张紧组件,两个张紧组件分别与相邻的异形架固接,每个转杆的内侧部均固接有异形轮,每个异形轮上部均为凸块设置,每个异形轮外部分别设置有转动壳体,每个转动壳体内侧面上部均开设有弧形槽,每个异形轮分别与相邻的转动壳体限位配合,每个转动壳体外侧面均开设有环形槽,每个转动壳体分别与相邻的限位环限位配合,最左侧的前后两个转动壳体位于相邻的第二滑轮右侧,限位环的外径小于转动壳体的外径,最左侧的前后两个转杆内侧部分别固接有第四滑轮,最左侧的前后两个转杆内侧部分别转动设置有第一卡紧块,两个第一卡紧块分别位于相邻的第四滑轮外侧,第二卡紧块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卡紧块分别与转轴转动连接,两个第二卡紧块分别与相邻的第一卡紧块之间固接有第七弹簧,两个第二卡紧块分别与相邻的第一卡紧块之间滑动设置有导向杆,两个第七弹簧分别套设在相邻的导向杆上,圆台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转轴中部开设有两个滑槽,两个圆台分别与转轴键连接,两个圆台上键的长度小于转轴上两个滑槽的长度,两个第四滑轮分别与相邻的圆台右侧面中部接触,两个圆台内侧部分别转动设置有L形架,两个L形架内侧部均开设有矩形滑槽,操作台上部固接有第四固定杆,第四固定杆上部转动连接有第三链轮,第三限位杆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三限位杆分别与第三链轮固接,两个第三限位杆相对于转轴偏转一定角度,两个第三限位杆分别与相邻的L形架限位配合,两个第三限位杆分别位于相邻的L形架的矩形槽中部,第三链轮、张紧轮和两个第二链轮之间绕设有第二链条,转向调节机构中圆台、L形架、第三链轮和第三限位杆配合,用于钢化玻璃的摆正。
优选地,第四滑轮和圆台外侧面材质均为橡胶材料。
优选地,异形轮上的凸块横向距离小于转动壳体上弧形槽的横向距离,由于辅助钢化玻璃的转向。
优选地,还包括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限位组件分别位于相邻的感应机构和横向移动机构之间,限位组件包括有支杆、第三滑杆、第五弹簧和第二限位板,第一固定块前侧面固接有支杆,支杆前部滑动设置有第三滑杆,第三滑杆下部为圆柱形,第三滑杆下部与支杆之间固接有第五弹簧,第一限位板后侧面左部固接有第二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后部开设有与第三滑杆下部配合的通孔,限位组件中第三滑杆与第二限位板配合,用于防止钢化玻璃发生横向移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感应机构中第二链条带动后侧的第二链轮逆时针转动,随后,后侧的第一滑杆向右移动,后侧的第一滑杆带动后侧的第二滑轮向右移动,当后侧的第二滑轮与钢化玻璃前侧面后部接触时,第二链条停至转动,前后两个第二滑轮错位程度决定钢化玻璃的偏移程度,实现了对钢化玻璃偏移程度检测的效果,通过转向调节机构中后侧一组的转动壳体转速增大,前侧一组的转动壳体转速降低,两组内转动壳体速度发生改变,使得钢化玻璃逐渐逆时针转动,实现了对钢化玻璃进行矫正的效果,通过横向移动机构中第二限位杆带动第一T形块向上移动,第三弹簧被压缩,在第二限位杆位于套筒斜滑槽上部时,钢化玻璃停止向前移动,若干个第三滑轮对钢化玻璃进行再次矫正,实现了再次矫正和辅助钢化玻璃横向移动的效果,通过限位组件中第二限位板左部通孔与第三滑杆下部对齐,第三滑杆限位被解除,第三滑杆向下移动进入第二限位板左部的通孔中,当钢化玻璃向左移动时,第一限位板受第二限位板限位无法向后移动,使得钢化玻璃前侧面不受压力,实现了更好的保护钢化玻璃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部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感应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横向移动机构的立体结构部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A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限位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转向调节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B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转向调节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部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C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转向调节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部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操作台,2、滚轴,3、钢化炉,4、减速电机,5、第一齿轮,6、感应机构,601、第一U形架,602、第一弹簧,603、第一固定块,604、固定轴,605、第一滑轮,606、矩形块,607、第一滑杆,608、第二弹簧,609、第一限位杆,610、第二滑轮,7、横向移动机构,701、第一固定杆,702、限位环,703、第一链轮,704、第二固定杆,705、套筒,706、第一链条,707、第一T形块,708、第三弹簧,709、第二限位杆,710、第二固定块,711、第二滑杆,712、第一限位板,713、第四弹簧,714、第二U形架,715、第三滑轮,716、推杆,8、限位组件,801、支杆,802、第三滑杆,803、第五弹簧,804、第二限位板,9、转向调节机构,901、第三固定块,902、第二T形块,903、第四滑杆,904、第六弹簧,905、第三固定杆,906、第二链轮,907、第二齿轮,908、L形杆,909、齿条,910、第四固定块,911、异形架,912、转杆,913、异形轮,914、转动壳体,915、第四滑轮,916、第一卡紧块,917、第二卡紧块,918、第七弹簧,919、圆台,920、L形架,921、第四固定杆,922、第三链轮,923、第三限位杆,924、第二链条,10、转轴,11、第三齿轮,12、钢化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高成像钢化玻璃炉用具有导向功能的上料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有操作台1、滚轴2、钢化炉3、减速电机4、第一齿轮5、感应机构6、横向移动机构7、转向调节机构9、转轴10和第三齿轮11,滚轴2若干个为一组,前后对称设置有两组,两组内的滚轴2分别与动力机构连接,两组内的滚轴2转动方向为逆时针,两组内的滚轴2分别设置在操作台1上,操作台1上左部设置有钢化炉3,操作台1中部前侧固接有减速电机4,减速电机4的输出轴端固接有第一齿轮5,感应机构6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感应机构6分别设置在操作台1上部,感应机构6用于感应钢化玻璃12的偏移程度,实现了对钢化玻璃12偏移程度检测的效果,横向移动机构7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横向移动机构7分别设置在操作台1上部,两个横向移动机构7分别位于两个感应机构6的外侧,横向移动机构7用于辅助钢化玻璃12向两侧移动,实现了再次矫正和辅助钢化玻璃12横向移动的效果,转向调节机构9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转向调节机构9分别设置在操作台1上部,两个转向调节机构9分别位于相邻的横向移动机构7上部,转向调节机构9用于钢化玻璃12的摆正,实现了对钢化玻璃进行持续矫正的效果,两个横向移动机构7之间设置有转轴10,操作台1上部设置有两个对称的支撑块,转轴10前端与操作台1上的两个支撑块转动连接,转轴10前端固接有第三齿轮11,第三齿轮11与第一齿轮5啮合,右侧滚轴2上方设置有两个钢化玻璃12。
当需要使用本装置时,操作人员启动减速电机4,减速电机4带动第一齿轮5逆时针转动,第一齿轮5带动第三齿轮11顺时针转动,第三齿轮11带动转轴10顺时针转动,转轴10启动转向调节机构9,当右侧滚轴2将两块钢化玻璃12传送至转向调节机构9右部时,转向调节机构9带动钢化玻璃12继续向左传递,当钢化玻璃12与感应机构6接触后,如果钢化玻璃12发生一定角度偏转,感应机构6进入调节状态,感应机构6带动转向调节机构9对钢化玻璃12进行矫正,如果钢化玻璃12未发生一定角度偏转,感应机构6不会进入调节状态,转向调节机构9不会对钢化玻璃12进行矫正,在钢化玻璃12矫正的过程中,转向调节机构9复位,当钢化玻璃12矫正完成后,转向调节机构9复位完成,感应机构6逐渐解除对钢化玻璃12限位,在钢化玻璃12的限位解除完成后,钢化玻璃12向左移动启动感应机构6,感应机构6启动横向移动机构7进入辅助移动状态,横向移动机构7带动转向调节机构9将钢化玻璃12向两侧移动,在钢化玻璃12向两侧移动的过程中,钢化玻璃12逐渐将横向移动机构7的辅助移动状态解除,横向移动机构7带动转向调节机构9复位,此时,转向调节机构9不会带动钢化玻璃12向两侧移动,随后,钢化玻璃12继续向左移动,当钢化玻璃12与感应机构6失去接触后,感应机构6复位,横向移动机构7复位,两块钢化玻璃12矫正导向完成,随后,左侧的滚轴2带动钢化玻璃12进入钢化炉3,当玻璃进入钢化炉3后,本装置继续对后续的钢化玻璃12进行矫正导向,当所有钢化玻璃12完成矫正导向并进入钢化炉3后,操作人员将减速电机4关闭,转向调节机构9关闭,本装置使用完成。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3所示,感应机构6包括有第一U形架601、第一弹簧602、第一固定块603、固定轴604、第一滑轮605、矩形块606、第一滑杆607、第二弹簧608、第一限位杆609和第二滑轮610,操作台1上部滑动设置有第一U形架601,第一U形架601前侧面开设有T形滑槽,第一U形架601与操作台1之间固接有第一弹簧602,第一固定块603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固定块603分别与第一U形架601上部固接,两个第一固定块603外侧面分别开设有弧形滑槽,两个第一固定块603外侧面分别固接有两个固定轴604,四个固定轴604外侧部均转动设置有第一滑轮605,两个第一固定块603外侧面分别转动设置有矩形块606,两个矩形块606内分别滑动设置有第一滑杆607,两个第一滑杆607右部分别与相邻的矩形块606之间固接有第二弹簧608,两个第二弹簧608分别套在两个第一滑杆607的右侧,两个第一滑杆607左部分别固接有第一限位杆609,两个第一限位杆609分别与相邻第一固定块603的弧形滑槽限位配合,两个第一滑杆607右部分别转动设置有第二滑轮610,第二滑轮610右侧中部与钢化玻璃12上表面平齐,第一滑轮605高度略高于第二滑轮610高度,感应机构6中当后侧的第二滑轮610与钢化玻璃12前侧面后部接触时,前后两个第二滑轮610停止移动,前后两个第二滑轮610错位程度决定钢化玻璃12的偏移程度,实现了对钢化玻璃12偏移程度检测的效果。
如图3-图5所示,横向移动机构7包括有第一固定杆701、限位环702、第一链轮703、第二固定杆704、套筒705、第一链条706和稳定组件,第一固定杆701若干个为一组,前后设置有两组,每组内的第一固定杆701之间通过带轮和皮带连接,每个第一固定杆701分别与操作台1转动连接,每个第一固定杆701上部均固接有限位环702,左侧的两个第一固定杆701下部分别固接有第一链轮703,操作台1上部固接有第二固定杆704,第二固定杆704上部转动设置有套筒705,套筒705中部和下部均设置有齿圈,套筒705中部齿圈为四分之三的缺口齿圈,套筒705中部齿圈的缺口处开设有斜滑槽,套筒705下侧的齿圈与两个第一链轮703之间绕设有第一链条706,稳定组件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稳定组件分别与操作台1固接。
如图6、图7和图11所示,稳定组件包括有第一T形块707、第三弹簧708、第二限位杆709、第二固定块710、第二滑杆711、第一限位板712、第四弹簧713、第二U形架714、第三滑轮715和推杆716,第一U形架601的T形滑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一T形块707,第一T形块707与第一U形架601之间固接有第三弹簧708,第一T形块707前部固接有第二限位杆709,第二限位杆709滑动设置在套筒705的斜滑槽内,第二固定块710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固定块710分别与操作台1上部前侧固接,两个第二固定块710上部后侧面分别固接有第二滑杆711,两个第二滑杆711上滑动设置有第一限位板712,两个第一限位板712与转轴10转动连接,两个第二固定块710分别与第一限位板712之间固接有第四弹簧713,两个第四弹簧713分别套在相邻的第二滑杆711外侧,第二U形架714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第二U形架714分别与第一限位板712上表面固接,若干个第二U形架714后部分别转动设置有第三滑轮715,第三滑轮715的高度略高于滚轴2的高度,第一限位板712后表面左部固接有推杆716,推杆716后部设置有齿条,推杆716后部与套筒705中部的齿圈啮合,初始状态推杆716不与套筒705中部的齿圈啮合,横向移动机构7中左侧的两个第一固定杆701分别通过带轮和皮带带动每组内其他第一固定杆701逆时针转动,每个第一固定杆701分别带动相邻的限位环702逆时针转动,从而辅助钢化玻璃12完成转向,实现了更好的转向调节效果。
如图7-图11所示,转向调节机构9包括有第三固定块901、第二T形块902、第四滑杆903、第六弹簧904、第三固定杆905、第二链轮906、第二齿轮907、L形杆908、齿条909、第四固定块910和转向组件,操作台1上部固接有第三固定块901,第三固定块901上部设置有张紧轮,操作台1上部滑动设置有第二T形块902,第二T形块902位于第三固定块901右部,第二T形块902左侧面中部固接有第四滑杆903,第四滑杆903左部贯穿第三固定块901下部并与其滑动连接,第二T形块902与第三固定块901之间固接有第六弹簧904,第六弹簧904套在第四滑杆903的外侧,第三固定杆905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三固定杆905分别与第二T形块902转动连接,两个第三固定杆905下部分别固接有第二链轮906,两个第三固定杆905上部分别固接第二齿轮907,两个第一固定块603下部分别固接有L形杆908,两个L形杆908外侧部分别滑动设置有齿条909,两个齿条909位于两个第二齿轮907内侧,两个齿条909分别与相邻的第二齿轮907啮合,两个齿条909的高度均高于第二齿轮907的高度,两个第一滑杆607下表面左部分别固接有第四固定块910,两个第四固定块910下部分别与相邻的齿条909右部铰接,两个第四固定块910可伸缩,操作台1上部固接有转向组件。
如图9-图11所示,转向组件包括有异形架911、转杆912、异形轮913、转动壳体914、第四滑轮915、第一卡紧块916、第二卡紧块917、第七弹簧918、圆台919、L形架920、第四固定杆921、第三链轮922、第三限位杆923和第二链条924,异形架911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异形架911分别与操作台1上部固接,两个异形架911左端均可伸缩,转杆912若干个为一组,前后对称设置有两组,每组内的转杆912分别与相邻的异形架911转动连接,最左侧的两个转杆912分别设置在相邻的异形架911的伸缩端,转杆912的数量与第一固定杆701数量相同,每组内若干个转杆912之间通过带轮和皮带连接,每组内的最左侧的一个皮带和两个带轮之间设置有张紧组件,两个张紧组件分别与相邻的异形架911固接,每个转杆912的内侧部均固接有异形轮913,每个异形轮913上部均为凸块设置,每个异形轮913外部分别设置有转动壳体914,每个转动壳体914内侧面上部均开设有弧形槽,每个异形轮913分别与相邻的转动壳体914限位配合,每个转动壳体914外侧面均开设有环形槽,每个转动壳体914分别与相邻的限位环702限位配合,最左侧的前后两个转动壳体914位于相邻的第二滑轮610右侧,限位环702的外径小于转动壳体914的外径,异形轮913上的凸块横向距离小于转动壳体914上弧形槽的横向距离,用于辅助钢化玻璃12的转向,最左侧的前后两个转杆912内侧部分别固接有第四滑轮915,最左侧的前后两个转杆912内侧部分别转动设置有第一卡紧块916,两个第一卡紧块916分别位于相邻的第四滑轮915外侧,第二卡紧块917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卡紧块917分别与转轴10转动连接,两个第二卡紧块917分别与相邻的第一卡紧块916之间固接有第七弹簧918,两个第二卡紧块917分别与相邻的第一卡紧块916之间滑动设置有导向杆,两个第七弹簧918分别套设在相邻的导向杆上,圆台919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第四滑轮915和圆台919外侧面材质均为橡胶材料,转轴10中部开设有两个滑槽,两个圆台919分别与转轴10键连接,两个圆台919上键长度小于转轴10上两个滑槽的长度,两个第四滑轮915分别与相邻的圆台919右侧面中部接触,两个圆台919内侧部分别转动设置有L形架920,两个L形架920内侧部均开设有矩形滑槽,操作台1上部固接有第四固定杆921,第四固定杆921上部转动连接有第三链轮922,第三限位杆923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三限位杆923分别与第三链轮922固接,两个第三限位杆923相对于转轴10偏转一定角度,两个第三限位杆923分别与相邻的L形架920限位配合,两个第三限位杆923分别位于相邻的L形架920的矩形槽中部,第三链轮922、张紧轮和两个第二链轮906之间绕设有第二链条924,转向调节机构9中的第三链轮922逐渐顺时针转动,当两个第二滑轮610前后对齐时,感应机构6将钢化玻璃12矫正,实现了钢化玻璃12在传送过程中发生偏转,持续的对其进行矫正的效果。
当需要使用本装置时,操作人员启动减速电机4,减速电机4带动第一齿轮5逆时针转动,第一齿轮5带动第三齿轮11顺时针转动,第三齿轮11带动转轴10顺时针转动,转轴10启动转向调节机构9,转轴10带动两个圆台919顺时针转动,两个圆台919分别带动与其相邻的第四滑轮915逆时针转动,两个第四滑轮915分别带动相邻的转杆912逆时针转动,最左侧的前后两个转杆912分别通过带轮和皮带带动每组内的其他转杆912逆时针转动,每个转杆912分别带动与其相邻的异形轮913逆时针转动,每个异形轮913分别带动相邻的转动壳体914逆时针转动,转向调节机构9启动完成。
当钢化玻璃12经若干个转动壳体914向左传送至本装置左部时,钢化玻璃12左侧面与感应机构6接触,感应机构6带动转向调节机构9对钢化玻璃12进行矫正,当前侧的钢化玻璃12发生顺时针偏转时,钢化玻璃12左侧面前部先接触前侧的第二滑轮610,此时前侧的第二滑轮610对钢化玻璃12进行限位,随后钢化玻璃12推动前侧的第二滑轮610向左移动,第二滑轮610带动第一滑杆607向左移动,第一滑杆607带动第一限位杆609向左移动,第二弹簧608被压缩,第一滑杆607带动第四固定块910向左移动,第四固定块910带动齿条909向左移动,齿条909带动第二齿轮907逆时针转动,第二齿轮907带动第三固定杆905逆时针转动,第三固定杆905带动第二链轮906逆时针转动,第二链轮906带动第二链条924逆时针转动,第二链条924带动后侧的第二链轮906逆时针转动,随后,后侧的第一滑杆607向右移动,后侧的第一滑杆607带动后侧的第二滑轮610向右移动,当后侧的第二滑轮610与钢化玻璃12前侧面后部接触时,前后两个第二滑轮610停止移动,第二链条924停止转动,前后两个第二滑轮610错位程度决定钢化玻璃12的偏移程度,实现了对钢化玻璃12偏移程度检测的效果,在第二链条924逆时针转动的过程中,第二链条924带动第三链轮922逆时针转动,第三链轮922带动两个第三限位杆923逆时针转动,两个第三限位杆923分别带动相邻的L形架920远离移动,后侧的L形架920带动相邻的圆台919向后移动,后侧的圆台919与相邻的第四滑轮915之间的传送比增大,前侧的圆台919与相邻的第四滑轮915之间的传送比减小,由于第四滑轮915和圆台919外侧面材质均为橡胶材料,使得圆台919在向后移动的过程中,第四滑轮915和圆台919之间的动力稳定传递,后侧圆台919向后移动,后侧的第四滑轮915向右移动,后侧的第四滑轮915带动相邻的转杆912向右移动,后侧异形架911左部收缩,同时,前侧异形架911左部伸展,后侧一组的转动壳体914转速增大,前侧一组的转动壳体914转速降低,两组内转动壳体914速度发生改变,使得钢化玻璃12逐渐逆时针转动,钢化玻璃12逐渐矫正,在钢化玻璃12逆时针转动的过程中,钢化玻璃12带动后侧的第二滑轮610向左移动,同时,前侧的第二滑轮610向右移动,此时,第三链轮922逐渐顺时针转动,当两个第二滑轮610前后对齐时,感应机构6将钢化玻璃12矫正,实现了钢化玻璃12在传送过程中发生偏转,持续的对其进行矫正的效果,在钢化玻璃12矫正的过程中,钢化玻璃12会持续向左移动,两个齿条909向左移动,两个齿条909带动相邻的第二齿轮907向左移动,两个第二齿轮907带动相邻的第三固定杆905向左移动,两个第三固定杆905带动第二T形块902向左移动,第二T形块902带动第四滑杆903块向左移动,第六弹簧904被压缩,在钢化玻璃12矫正的过程中,前后两个齿条909向左移动的同时前后错位逐渐复原,如果钢化玻璃12未发生一定角度偏转,感应机构6不会进入调节状态,钢化玻璃12同时推动两个第二滑轮610向左移动,此时第二链条924不会发生转动,钢化玻璃12下表面前后速度不会发生变化。
当钢化玻璃12被转向调节机构9矫正完成后,钢化玻璃12继续向左移动,感应机构6逐渐解除对钢化玻璃12限位,当两个第二滑轮610同步向左移动时,两个第一限位杆609沿相邻的第一固定块603的弧形滑槽移动,两个第一限位杆609带动相邻的第一滑杆607逐渐发生顺时针转动,两个第一滑杆607带动相邻的矩形块606顺时针转动,两个第一滑杆607带动相邻的第二滑轮610向下移动,钢化玻璃12逐渐经过两个第二滑轮610上方,两个第二弹簧608复位,两个第一滑杆607向右移动,两个第二滑轮610复位,钢化玻璃12继续向左移动,当钢化玻璃12与左侧的两个第一滑轮605接触后,钢化玻璃12限位解除。
当钢化玻璃12限位被解除继续向左移动的过程中,钢化玻璃12启动感应机构6,钢化玻璃12左部挤压右侧的两个第一滑轮605,右侧的两个第一滑轮605向下移动,右侧的两个第一滑轮605带动相邻的固定轴604向下移动,右侧的两个固定轴604带动相邻的第一固定块603向下移动,两个第一固定块603带动第一U形架601向下移动,第一弹簧602被压缩。
在第一U形架601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感应机构6启动横向移动机构7进入辅助移动状态,第一U形架601向下移动带动第三弹簧708向下移动,第三弹簧708带动第一T形块707向下移动,第一T形块707带动第二限位杆709向下移动,第二限位杆709通过套筒705上的斜滑槽带动其逆时针转动,套筒705带动第一链条706逆时针转动,第一链条706带动右侧的两个第一链轮703逆时针转动,左侧的两个第一链轮703分别带动相邻的第一固定杆701逆时针转动,左侧的两个第一固定杆701分别通过带轮和皮带带动每组内其他第一固定杆701逆时针转动,每个第一固定杆701分别带动相邻的限位环702逆时针转动,每个限位环702分别带动相邻的异形轮913逆时针转动,每个异形轮913分别带动相邻的转动壳体914逆时针转动,由于异形轮913上的凸块横向距离小于转动壳体914上弧形槽的横向距离,使得转动壳体914发生转动时不会被异形轮913限位,同时保证异形轮913与转动壳体914之间的速度传递,实现了更好的转向调节效果,转动壳体914逆时针转动使得钢化玻璃12向左移动的同时向前移动。
当钢化玻璃12向前移动时,在钢化玻璃12逐渐将横向移动机构7的辅助移动状态解除的过程中,钢化玻璃12向前移动与若干个第三滑轮715接触后带动其向前移动,若干个第三滑轮715分别带动相邻的第二U形架714向前移动,若干个第二U形架714带动第一限位板712向前移动,第一限位板712带动推杆716向前移动,推杆716带动套筒705顺时针转动,套筒705带动第一链条706顺时针转动,两组限位环702均顺时针转动,每个限位环702分别带动相邻的转动壳体914逐渐顺时针转动,套筒705带动第二限位杆709向上移动,第二限位杆709带动第一T形块707向上移动,第三弹簧708被压缩,在第二限位杆709位于套筒705斜滑槽上部时,钢化玻璃12停止向前移动,若干个第三滑轮715对钢化玻璃12进行再次矫正,同时带动两个钢化玻璃12远离,防止两个钢化玻璃12向左输送的过程中发生碰撞,实现了矫正和保护钢化玻璃12的效果,采用若干个转动壳体914带动钢化玻璃12横向移动,使得钢化玻璃12横向移动的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减小。
当横向移动机构7将钢化玻璃12移至两侧后,钢化玻璃12继续向左移动一段距离,随后钢化玻璃12带动感应机构6进行复位,钢化玻璃12向左移动与左侧的两个第一滑轮605失去配合后,第一弹簧602复原,第一U形架601向上移动,感应机构6复位完成,同时,钢化玻璃12将横向移动机构7复位,钢化玻璃12向左移动与左侧的第三滑轮715失去限位后,两个第四弹簧713复原,第一限位板712向后移动,第一限位板712带动推杆716向后移动,若干个第二U形架714和第三滑轮715向后移动,横向移动机构7复位。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如图6所示,还包括有限位组件8,限位组件8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限位组件8分别位于相邻的感应机构6和横向移动机构7之间,限位组件8包括有支杆801、第三滑杆802、第五弹簧803和第二限位板804,第一固定块603前侧面固接有支杆801,支杆801前部滑动设置有第三滑杆802,第三滑杆802下部为圆柱形,第三滑杆802下部与支杆801之间固接有第五弹簧803,第一限位板712后侧面左部固接有第二限位板804,第二限位板804后部开设有与第三滑杆802下部配合的通孔,限位组件8中第三滑杆802与第二限位板804配合,用于防止钢化玻璃12发生横向移动。
由于钢化玻璃12在向左侧移动的过程中,钢化玻璃12与第三滑轮715接触的个数逐渐减少,使得钢化玻璃12前侧面右部受力逐渐增大,当钢化玻璃12重量轻时,钢化玻璃12会发生横向移动,从而导致钢化玻璃12发生偏转,使得钢化玻璃12下表面直接受横向摩擦力造成伤害,因此,在第一固定块603向下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固定块603带动支杆801向下移动,第五弹簧803被压缩,由于第二限位板804的限位,第三滑杆802无法向下移动,当第一限位板712向前移动时,第一限位板712带动第二限位板804向前移动,当横向移动机构7进入辅助移动状态后,此时,第二限位板804左部通孔与第三滑杆802下部对齐,第三滑杆802限位被解除,第三滑杆802向下移动进入第二限位板804左部的通孔中,当钢化玻璃12向左移动时,第一限位板712受第二限位板804限位无法向后移动,使得钢化玻璃12前侧面不受压力,实现了更好的保护钢化玻璃12的效果,当感应机构6复位完成后,感应机构6带动限位组件8复位,第一固定块603带动支杆801向上移动,当第三滑杆802接触对第二限位板804限位后,限位组件8复位完成。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实施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高成像钢化玻璃炉用具有导向功能的上料装置,包括有操作台(1)、滚轴(2)、钢化炉(3)、减速电机(4)、第一齿轮(5)、转轴(10)和第三齿轮(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感应机构(6)、横向移动机构(7)和转向调节机构(9),滚轴(2)若干个为一组,左右对称设置有两组,两组内的滚轴(2)分别与动力机构连接,两组内的滚轴(2)转动方向为逆时针,两组内的滚轴(2)分别设置在操作台(1)上,操作台(1)上左部设置有钢化炉(3),操作台(1)中部前侧固接有减速电机(4),减速电机(4)的输出轴端固接有第一齿轮(5),感应机构(6)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感应机构(6)分别设置在操作台(1)上部,感应机构(6)用于感应钢化玻璃(12)的偏移程度,横向移动机构(7)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横向移动机构(7)分别设置在操作台(1)上部,两个横向移动机构(7)分别位于两个感应机构(6)外侧,横向移动机构(7)用于辅助钢化玻璃(12)向两侧移动,转向调节机构(9)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转向调节机构(9)分别设置在操作台(1)上部,两个转向调节机构(9)分别位于相邻的横向移动机构(7)上部,转向调节机构(9)用于钢化玻璃(12)的摆正,两个横向移动机构(7)之间设置有转轴(10),操作台(1)上部设置有两个对称的支撑块,转轴(10)前端与操作台(1)上的两个支撑块转动连接,转轴(10)前端固接有第三齿轮(11),第三齿轮(11)与第一齿轮(5)啮合;
感应机构(6)包括有第一U形架(601)、第一弹簧(602)、第一固定块(603)、固定轴(604)、第一滑轮(605)、矩形块(606)、第一滑杆(607)、第二弹簧(608)、第一限位杆(609)和第二滑轮(610),操作台(1)上部滑动设置有第一U形架(601),第一U形架(601)前侧面开设有T形滑槽,第一U形架(601)与操作台(1)之间固接有第一弹簧(602),第一固定块(603)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固定块(603)分别与第一U形架(601)上部固接,两个第一固定块(603)外侧面分别开设有弧形滑槽,两个第一固定块(603)外侧面分别固接有两个固定轴(604),四个固定轴(604)外侧部均转动设置有第一滑轮(605),两个第一固定块(603)外侧面分别转动设置有矩形块(606),两个矩形块(606)内分别滑动设置有第一滑杆(607),两个第一滑杆(607)右部分别与相邻的矩形块(606)之间固接有第二弹簧(608),两个第二弹簧(608)分别套在两个第一滑杆(607)的右侧,两个第一滑杆(607)左部分别固接有第一限位杆(609),两个第一限位杆(609)分别与相邻第一固定块(603)的弧形滑槽限位配合,两个第一滑杆(607)右部分别转动设置有第二滑轮(610),第二滑轮(610)右侧中部与钢化玻璃(12)上表面平齐,第一滑轮(605)高度略高于第二滑轮(610)高度,感应机构(6)中的第一固定块(603)、第一滑杆(607)、第一限位杆(609)和第二滑轮(610)配合,用于解除对钢化玻璃(12)的限位;
横向移动机构(7)包括有第一固定杆(701)、限位环(702)、第一链轮(703)、第二固定杆(704)、套筒(705)、第一链条(706)和稳定组件,第一固定杆(701)若干个为一组,前后设置有两组,每组内的第一固定杆(701)之间通过带轮和皮带连接,每个第一固定杆(701)分别与操作台(1)转动连接,每个第一固定杆(701)上部均固接有限位环(702),左侧的两个第一固定杆(701)下部分别固接有第一链轮(703),操作台(1)上部固接有第二固定杆(704),第二固定杆(704)上部转动设置有套筒(705),套筒(705)中部和下部均设置有齿圈,套筒(705)中部齿圈为四分之三的缺口齿圈,套筒(705)中部齿圈的缺口处开设有斜滑槽,套筒(705)下侧的齿圈与两个第一链轮(703)之间绕设有第一链条(706),稳定组件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稳定组件分别与操作台(1)固接;
稳定组件包括有第一T形块(707)、第三弹簧(708)、第二限位杆(709)、第二固定块(710)、第二滑杆(711)、第一限位板(712)、第四弹簧(713)、第二U形架(714)、第三滑轮(715)和推杆(716),第一U形架(601)的T形滑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一T形块(707),第一T形块(707)与第一U形架(601)之间固接有第三弹簧(708),第一T形块(707)前部固接有第二限位杆(709),第二限位杆(709)滑动设置在套筒(705)的斜滑槽内,第二固定块(710)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固定块(710)分别与操作台(1)上部前侧固接,两个第二固定块(710)上部后侧面分别固接有第二滑杆(711),两个第二滑杆(711)上滑动设置有第一限位板(712),两个第一限位板(712)与转轴(10)转动连接,两个第二固定块(710)分别与第一限位板(712)之间固接有第四弹簧(713),两个第四弹簧(713)分别套在相邻的第二滑杆(711)外侧,第二U形架(714)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第二U形架(714)分别与第一限位板(712)上表面固接,若干个第二U形架(714)后部分别转动设置有第三滑轮(715),第三滑轮(715)的高度略高于滚轴(2)的高度,第一限位板(712)后表面左部固接有推杆(716),推杆(716)后部设置有齿条,推杆(716)后部与套筒(705)中部的齿圈啮合,初始状态推杆(716)不与套筒(705)中部的齿圈啮合,横向移动机构(7)中第一链轮(703)、套筒(705)、第一链条(706)和第二限位杆(709)配合,用于钢化玻璃(12)的横向移动;
转向调节机构(9)包括有第三固定块(901)、第二T形块(902)、第四滑杆(903)、第六弹簧(904)、第三固定杆(905)、第二链轮(906)、第二齿轮(907)、L形杆(908)、齿条(909)、第四固定块(910)和转向组件,操作台(1)上部固接有第三固定块(901),第三固定块(901)上部设置有张紧轮,操作台(1)上部滑动设置有第二T形块(902),第二T形块(902)位于第三固定块(901)右部,第二T形块(902)左侧面中部固接有第四滑杆(903),第四滑杆(903)左部贯穿第三固定块(901)下部并与其滑动连接,第二T形块(902)与第三固定块(901)之间固接有第六弹簧(904),第六弹簧(904)套在第四滑杆(903)的外侧,第三固定杆(905)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三固定杆(905)分别与第二T形块(902)转动连接,两个第三固定杆(905)下部分别固接有第二链轮(906),两个第三固定杆(905)上部分别固接第二齿轮(907),两个第一固定块(603)下部分别固接有L形杆(908),两个L形杆(908)外侧部分别滑动设置有齿条(909),两个齿条(909)位于两个第二齿轮(907)内侧,两个齿条(909)分别与相邻的第二齿轮(907)啮合,两个齿条(909)的高度均高于第二齿轮(907)的高度,两个第一滑杆(607)下表面左部分别固接有第四固定块(910),两个第四固定块(910)下部分别与相邻的齿条(909)右部铰接,两个第四固定块(910)可伸缩,操作台(1)上部固接有转向组件;
转向组件包括有异形架(911)、转杆(912)、异形轮(913)、转动壳体(914)、第四滑轮(915)、第一卡紧块(916)、第二卡紧块(917)、第七弹簧(918)、圆台(919)、L形架(920)、第四固定杆(921)、第三链轮(922)、第三限位杆(923)和第二链条(924),异形架(911)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异形架(911)分别与操作台(1)上部固接,两个异形架(911)左端均可伸缩,转杆(912)若干个为一组,前后对称设置有两组,每组内的转杆(912)分别与相邻的异形架(911)转动连接,最左侧的两个转杆(912)分别设置在相邻的异形架(911)的伸缩端,转杆(912)的数量与第一固定杆(701)数量相同,每组内若干个转杆(912)之间通过带轮和皮带连接,每组内的最左侧的一个皮带和两个带轮之间设置有张紧组件,两个张紧组件分别与相邻的异形架(911)固接,每个转杆(912)的内侧部均固接有异形轮(913),每个异形轮(913)上部均为凸块设置,每个异形轮(913)外部分别设置有转动壳体(914),每个转动壳体(914)内侧面上部均开设有弧形槽,每个异形轮(913)分别与相邻的转动壳体(914)限位配合,每个转动壳体(914)外侧面均开设有环形槽,每个转动壳体(914)分别与相邻的限位环(702)限位配合,最左侧的前后两个转动壳体(914)位于相邻的第二滑轮(610)右侧,限位环(702)的外径小于转动壳体(914)的外径,最左侧的前后两个转杆(912)内侧部分别固接有第四滑轮(915),最左侧的前后两个转杆(912)内侧部分别转动设置有第一卡紧块(916),两个第一卡紧块(916)分别位于相邻的第四滑轮(915)外侧,第二卡紧块(917)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卡紧块(917)分别与转轴(10)转动连接,两个第二卡紧块(917)分别与相邻的第一卡紧块(916)之间固接有第七弹簧(918),两个第二卡紧块(917)分别与相邻的第一卡紧块(916)之间滑动设置有导向杆,两个第七弹簧(918)分别套设在相邻的导向杆上,圆台(919)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转轴(10)中部开设有两个滑槽,两个圆台(919)分别与转轴(10)键连接,两个圆台(919)上键长度小于转轴(10)上两个滑槽的长度,两个第四滑轮(915)分别与相邻的圆台(919)右侧面中部接触,两个圆台(919)内侧部分别转动设置有L形架(920),两个L形架(920)内侧部均开设有矩形滑槽,操作台(1)上部固接有第四固定杆(921),第四固定杆(921)上部转动连接有第三链轮(922),第三限位杆(923)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三限位杆(923)分别与第三链轮(922)固接,两个第三限位杆(923)相对于转轴(10)偏转一定角度,两个第三限位杆(923)分别与相邻的L形架(920)限位配合,两个第三限位杆(923)分别位于相邻的L形架(920)的矩形槽中部,第三链轮(922)、张紧轮和两个第二链轮(906)之间绕设有第二链条(924),转向调节机构(9)中圆台(919)、L形架(920)、第三链轮(922)和第三限位杆(923)配合,用于钢化玻璃(12)的摆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成像钢化玻璃炉用具有导向功能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第四滑轮(915)和圆台(919)外侧面材质均为橡胶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成像钢化玻璃炉用具有导向功能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异形轮(913)上的凸块横向距离小于转动壳体(914)上弧形槽的横向距离,用 于辅助钢化玻璃(12)的转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成像钢化玻璃炉用具有导向功能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限位组件(8),限位组件(8)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限位组件(8)分别位于相邻的感应机构(6)和横向移动机构(7)之间,限位组件(8)包括有支杆(801)、第三滑杆(802)、第五弹簧(803)和第二限位板(804),第一固定块(603)前侧面固接有支杆(801),支杆(801)前部滑动设置有第三滑杆(802),第三滑杆(802)下部为圆柱形,第三滑杆(802)下部与支杆(801)之间固接有第五弹簧(803),第一限位板(712)后侧面左部固接有第二限位板(804),第二限位板(804)后部开设有与第三滑杆(802)下部配合的通孔,限位组件(8)中第三滑杆(802)与第二限位板(804)配合,用于防止钢化玻璃(12)发生横向移动。
CN202210376557.XA 2022-04-12 2022-04-12 一种高成像钢化玻璃炉用具有导向功能的上料装置 Active CN1144558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76557.XA CN114455824B (zh) 2022-04-12 2022-04-12 一种高成像钢化玻璃炉用具有导向功能的上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76557.XA CN114455824B (zh) 2022-04-12 2022-04-12 一种高成像钢化玻璃炉用具有导向功能的上料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55824A CN114455824A (zh) 2022-05-10
CN114455824B true CN114455824B (zh) 2022-06-17

Family

ID=81416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76557.XA Active CN114455824B (zh) 2022-04-12 2022-04-12 一种高成像钢化玻璃炉用具有导向功能的上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558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04810B (zh) * 2022-05-13 2022-07-26 徐州智云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沿空留巷的升降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84969A (en) * 1959-04-16 1963-04-09 Pittsburgh Plate Glass Co Handling rigid sheet articles
GB1214330A (en) * 1967-03-13 1970-12-02 Baldwin Ehret Hill Inc Apparatus for making a laminated pipe cover
CN105059935A (zh) * 2015-08-06 2015-11-18 重庆重玻节能玻璃有限公司 玻璃平放送料机构
CN211140839U (zh) * 2019-11-23 2020-07-31 武汉欣城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钢化玻璃弯曲成型设备的上料装置
CN111591762A (zh) * 2020-05-28 2020-08-28 东莞奔迅汽车玻璃有限公司 玻璃上片装置
CN112259641A (zh) * 2020-11-09 2021-01-22 湖南旭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制作用定位装置
CN215557224U (zh) * 2021-05-12 2022-01-18 青岛东豪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上料导向功能的玻璃钢化炉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84969A (en) * 1959-04-16 1963-04-09 Pittsburgh Plate Glass Co Handling rigid sheet articles
GB1214330A (en) * 1967-03-13 1970-12-02 Baldwin Ehret Hill Inc Apparatus for making a laminated pipe cover
CN105059935A (zh) * 2015-08-06 2015-11-18 重庆重玻节能玻璃有限公司 玻璃平放送料机构
CN211140839U (zh) * 2019-11-23 2020-07-31 武汉欣城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钢化玻璃弯曲成型设备的上料装置
CN111591762A (zh) * 2020-05-28 2020-08-28 东莞奔迅汽车玻璃有限公司 玻璃上片装置
CN112259641A (zh) * 2020-11-09 2021-01-22 湖南旭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制作用定位装置
CN215557224U (zh) * 2021-05-12 2022-01-18 青岛东豪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上料导向功能的玻璃钢化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55824A (zh) 2022-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55824B (zh) 一种高成像钢化玻璃炉用具有导向功能的上料装置
CA2128774C (en) Apparatu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orrugated tubing from thermoplastic synthetic resin
JPS6320727B2 (zh)
EP1431234B1 (en) Escalator with high speed inclined section
CN217296224U (zh) 一种管材上料装置
CN115609530A (zh) 一种高锰钢铸件装配装置
CN108820883A (zh) 一种玻璃储片装置
CN116374641A (zh) 一种光伏边框码垛机
CN115255041A (zh) 一种不锈钢管矫直机
CN116281023B (zh) 一种基于环保不锈钢管道的加工上料装置
CN113443332A (zh) 一种活动辊道输送机构及输送装置
US6035666A (en) Apparatus for roll forming glass sheets
JPS6138084B2 (zh)
CN219824297U (zh) 一种钢球回火炉用的钢球承运机构
CN219341033U (zh) 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坯料运输转向装置
CN103754689B (zh) 拉拉裤、成人失禁裤生产线上的对折机构及对折翻转装置
CN219990392U (zh) 一种对中机构
CN116253133B (zh) 一种多板翻转及输送设备
CN215556547U (zh) 一种料框传送用导向装置
CN220502016U (zh) 一种玻璃左右偏移调节输送装置
CN117282846B (zh) 一种紧固件热压成型设备
CN213169931U (zh) 一种钢坯上料台架
CN220077813U (zh) 一种桥梁建设用预制板上行送料机械手
CN220549665U (zh) 一种偏板调节的水平生产线装置
CN209697362U (zh) 一种自动打胶机的输送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