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53353A - 旋流发生器、清扫装置及清扫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旋流发生器、清扫装置及清扫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53353A
CN114453353A CN202210144316.2A CN202210144316A CN114453353A CN 114453353 A CN114453353 A CN 114453353A CN 202210144316 A CN202210144316 A CN 202210144316A CN 114453353 A CN114453353 A CN 1144533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ortion
hole
surrounding wall
holes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4431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53353B (zh
Inventor
刘洪国
何进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aitai Keh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aitai Keh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aitai Keh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aitai Keh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4431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533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53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533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533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533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9/00Cleaning hollow articles by 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to 
    • B08B9/02Cleaning pipes or tubes or systems of pipes or tubes
    • B08B9/027Cleaning the internal surfaces; Removal of blockages
    • B08B9/032Cleaning the internal surfaces; Removal of blockages by the mechanical action of a moving fluid, e.g. by flushing
    • B08B9/0321Cleaning the internal surfaces; Removal of blockages by the mechanical action of a moving fluid, e.g. by flushing using pressurised, pulsating or purging fl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JREMOVAL OR TREATMENT OF COMBUSTION PRODUCTS OR COMBUSTION RESIDUES; FLUES 
    • F23J3/00Removing solid residues from passages or chambers beyond the fire, e.g. from flues by soot blowers
    • F23J3/02Cleaning furnace tubes; Cleaning flues or chimneys
    • F23J3/026Cleaning furnace tubes; Cleaning flues or chimneys cleaning the chimne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GCLEANING OF INTERNAL OR EXTERNAL SURFACES OF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CONDUITS, e.g. WATER TUBES OR BOILERS
    • F28G9/00Cleaning by flushing or washing, e.g. with chemical solvent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燃煤锅炉清扫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旋流发生器、清扫装置及清扫系统,包括:主体,包括容腔、与容腔连通的进气孔与容腔连通的第一孔以及与容腔连通的第二孔,第一孔用于与发声器连接,第二孔被构造为旋流喷发孔。本申请提供的旋流发生器,第一孔用于连接发声器,第二孔被构造为旋流喷发孔,在经由进气孔向容腔内部通入气体时,本申请提供的旋流发声器既能够用于执行声波清扫,又能够执行气体直接吹扫,由此,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旋流发生器能够同时实现直接吹扫和声波吹灰,既具有直接吹扫强清扫能力,又具有声波吹灰的无死角特点,克服了现有两种清扫方式的局限性,能够实现对换热管束的整个结构表面的清灰,从而提升锅炉效率。

Description

旋流发生器、清扫装置及清扫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燃煤锅炉清扫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旋流发生器、清扫装置及清扫系统。
背景技术
燃煤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在锅炉尾部烟道会产生大量含尘烟气,而这些烟气中的粉尘如果由于清灰不及时或清灰不当,就会停留在锅炉尾部烟道的各个换热管束表面,从而阻止热烟气与管束内部水或蒸汽进行热交换,从而影响锅炉的热效率。尤其是锅炉尾部烟道的折焰角区域至水平烟道区域,由于锅炉结构设计的特殊性,烟气流场在此区域容易引起涡流即产生负压区,导致灰分容易吸附、堆积在折焰角至水平烟道上,从而影响锅炉换热效率。
传统的清灰设备中,蒸汽吹灰和激波类吹灰器采用直接作用于换热管束的吹灰形式,虽然吹灰当量大,但是由于吹灰指向性比较强、吹灰介质气体与管束表面垂直并且形成直接冲刷,极容易造成管束表面的吹损。而声波类吹灰器则是通过发出的高能球面型声波,引起管束表面的灰尘颗粒振动,属于间接型吹灰,吹灰无死角,但是吹灰当量比较弱,对干灰及浮灰吹灰效果比较好,但是对于粘性积灰效果比较差。
因此,现有清灰设备仍存在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流发生器、清扫装置及清扫系统,以提供吹扫和声波组合的清扫方式。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旋流发生器,所述旋流发生器包括:
主体,包括容腔、与所述容腔连通的进气孔与所述容腔连通的第一孔以及与所述容腔连通的第二孔,所述第一孔用于与发声器连接,所述第二孔被构造为旋流喷发孔。
正如本申请在背景部分处所提及的,现有技术中,采用的传统清灰设备通常包括两类,一类是利用流体直接作用于换热管束来进行吹灰,另一类是利用流体激发声波类吹灰器以获得高能球面型声波来进行吹灰。因此,两类传统清灰设备在工作原理上存在区别,在已有的教导中,针对工作原理存在区别的这两类传统清灰设备,通常采用两套流体供应管路设施来分别进行流体供应,以避免出现两类传统清灰设备在同一流体供应体系下工作时,由于已有教导所顾及的可能出现的同一流体供应体系难以同时满足两类传统清灰设备的流体要求的情况,这种情况会导致已有教导所顾及的两类传统清灰设备中的某一类或者全部工作不良甚至无法工作的情况。因此,在已有的教导中,因为存在前面提到的顾虑,事实上,不应当将两类传统清灰设备置于同一流体供应体系下,更不应当将两类传统清灰设备进行结合设置。
然而,在本申请中,本申请发明人克服了已有教导中的以上顾虑,利用如上的技术手段,使得本申请提供的旋流发声器既能够用于执行声波清扫,又能够执行气体直接吹扫,反而有效提高了清灰效果。
优选地,所述主体包括:
彼此连接的第一围壁部和第二围壁部,所述第一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围壁部,所述第二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围壁部,所述容腔包括由所述第一围壁部限定的第一腔体和由所述第二围壁部限定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容积。
优选地,所述主体还包括底部,所述底部与所述第二围壁部连接,所述底部向所述第二腔体内凸出,所述底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围壁部的远离所述第一围壁部的端部凹陷。
优选地,所述底部为锥状,所述第一围壁部和所述第二围壁部具有相同的轴线,所述底部的在所述轴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围壁部的在所述轴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所述底部超出所述第二孔的在所述轴线的延伸方向上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围壁部和所述第二围壁部二者均为大致的圆筒形状,所述第二围壁部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围壁部的外径,所述第二围壁部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围壁部的内径,所述进气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围壁部的轴向上的远离所述第二围壁部的侧部,
所述旋流发生器还包括与所述进气孔连通的通流部,所述通流部与所述第一围壁部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围壁部与所述第二围壁部之间均以圆角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孔具有第一数量,所述第二孔具有第二数量,所述第二数量大于所述第一数量,所述第一数量的所述第一孔沿着所述第一围壁部的周向均布于所述第一围壁部,所述第二数量的所述第二孔沿着所述第二围壁部的周向均布于所述第二围壁部,
经过所述第一数量的所述第一孔的轴线的第一平面与经过所述第二数量的所述第二孔的轴线的第二平面彼此平行。
这里,“周向”是相对于围壁部的轴向而言的,而围壁部的轴向是指围壁部所限定的柱状空间的延伸方向,这里并不意在特制围壁部为圆柱形。此外,第二孔为旋流喷发孔,其执行直接吹扫,因此其数量大于第一孔的数量有利于确保直接吹扫的效果,此外,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平行意味着在旋流发生器使用时,第二孔不会直吹换热管束,这有利于避免换热管束的损坏。
优选地,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均呈锥状,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中的每一者的所述容腔所在侧的端部的内径小于所述每一者的所述主体的外侧部所在侧的端部的内径。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清扫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旋流发生器以及与所述第一孔连接的发声器。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清扫系统,所述清扫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清扫装置。
优选地,所述清扫系统包括:
主路径,用于输送气体;
多个支路径,所述多个支路径与所述主路径连通,任一所述支路径设置有预定数量的清扫装置,使得所述清扫装置呈阵列布置。
本申请提供的旋流发生器,第一孔用于连接发声器,第二孔被构造为旋流喷发孔,在经由进气孔向容腔内部通入气体时,本申请提供的旋流发声器既能够用于执行声波清扫,又能够执行气体直接吹扫,由此,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旋流发生器能够同时实现直接吹扫和声波吹灰,既具有直接吹扫强清扫能力,又具有声波吹灰的无死角特点,克服了现有两种清扫方式的局限性,能够实现对换热管束的整个结构表面的清灰,从而提升锅炉效率。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清扫装置的旋流发生器的轴测图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清扫装置的主视图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A-A剖面的剖视图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B-B剖面的剖视图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3中C-C剖面的剖视图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2中D-D剖面的剖视图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清扫装置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清扫系统的一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清扫系统的又一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旋流发生器;11-通流部;12-第一围壁部;12a-第一孔;13-第二围壁部;13a-第二孔;14-底部;20-发声器;21-共振体;22-共振腔室;23-杆部;24-压缩锥;25-外壳;26-进气室;27-连接头;28-压缩腔;29-压缩气环;
30-换热管束;31-灰尘;
40-气源母管;41-吹灰联箱;50-折焰角管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旋流发生器10,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9对清扫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具体描述。
如图1所示,图1示出了清扫装置的旋流发生器10的轴测图的示意图,在实施例中,当从旋流发生器10的外部观察时,旋流发生器10的形状呈大致地阶梯轴状,以图1的方位为例,旋流发生器10从上至下为顺次连接的通流部11、第一围壁部12和第二围壁部13(图1未示出与通流部11相对的与第二围壁部13连接的底部14),通流部11、第一围壁部12和第二围壁部13三者的外径依次增大,其中,通流部11、第一围壁部12和第二围壁部13三者均可以形成为大致地圆筒状,第一围壁部12和第二围壁部13二者分别围设出第一腔体(图中未作标注)和第二腔体(图中未作标注),作为优选示例,第一腔体的内径小于第二腔体的内径(这里,有关第一围壁部12和第二围壁部13的尺寸设置的目的将在随后的描述中说明),显然,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是彼此连通的,通流部11则包括流体通道,流体通道与第一腔体连通。仍然参见图1,在实施例中,第一围壁部12包括贯穿第一围壁部12而与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一孔12a,第一孔12a用于与发声器20连接,第二围壁部13包括贯穿第二围壁部13而与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二孔13a,第二孔13a的具体结构和工作方式将在后文中以更详细的方式进行说明。
参见图2,正如以上描述中所提及的,第一围壁部12的第一孔12a用于与发声器20连接,图2示出的正是这一连接状态下的主视图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中,通流部11和第一围壁部12之间以及第一围壁部12和第二围壁部13之间均采用圆角进行过渡连接,这在图3中尤其具有体现。具体地,图3示出了图2中A-A剖面的剖视图的示意图,其中,A-A剖面为经过通流部11、第一围壁部12和第二围壁部13三者轴线的平面,在图3给出的示例中,由于采用所述圆角进行过渡连接,有利于降低从通流部11进入的气体的能量损耗,进一步参见图3,图3示出了以上提及但并未在图1和图2中示出的底部14,在实施例中,通流部11和第一围壁部12二者可以为一体结构,第二围壁部13和上述底部14为一体结构,第一围壁部12和第二围壁部13可以通过焊接进行连接,具体来说,第一围壁部12的下端被构造出一外圆柱表面(图中未作标注)以及与所述外圆柱表面垂直的第一环形表面(图中未作标注),第二围壁部13的上端被构造出一内圆柱表面(图中未作标注)以及与所述内圆柱表面垂直的第一环形表面(图中未作标注),在焊接时,外圆柱表面嵌入到内圆柱表面的内侧,例如二者贴合,第一环形表面和第二环形表面二者彼此贴合,在第一环形表面和第二环形表面二者的外侧执行焊接操作,如此特别有利于确保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密封性能。
仍然参见图3,在实施例中,旋流发生器10的底部14呈向第二腔体内凸出的锥状,并且锥状的底部14还相对于第二围壁部13的下端而言是凹入的(这有利于减重)。具体地,锥状的底部14具有与通流部11相同的轴线,即锥状的底部14相对于第二围壁部13的下端向着通流部11凸出,在实施例中,锥状的底部14的高度高于第二孔13a所在的高度,并且小于第二围壁部13的高度,这样的底部14的作用在于,对从通流部11进入的、经过第一腔体的气体起到导流(即将气体向第二围壁部13的内侧部引导)和分流(即将气体沿着锥状的底部14的外侧部发散)作用,从而让气体快速分流到作为下层的第二围壁部13的第二孔13a,提高旋流发生器10在执行清扫工作时的清扫效率,底部14的另一个作用在于是防止进入到第二腔体的气体由于进入到体积更大的第二腔体而在体积扩大后出现压力及速度的损失,这使得允许采用内径和外径更大的第二围壁部13以扩大旋流发生器10的清扫范围的同时确保旋流发生器10的清扫效果。
在此基础上,这里首先参见图5,图5为图3中C-C剖面的剖视图的示意图,图5是利用经过第二孔13a的轴线的平面(事实上同时也是一水平面)剖切旋流发生器10获得的剖视图的示意图。在实施例中,第二孔13a的数量优选为6个,6个第二孔13a沿着第二围壁部13的周向均布,第二孔13a沿着螺旋线延伸,这样经由第二孔13a喷发而出的气体可以按照螺旋线形喷发,从而形成旋流的喷发效果,因此,第二孔13a形成为实质上的旋流喷发孔。有利的是,第二孔13a呈锥状,第二孔13a的位于第二围壁部13的内侧部侧的端部的内径小于第二孔13a的位于第二围壁部13的外侧部侧的端部的内径,锥状的第二孔13a的锥角优选为6°,如此有利于提高喷发出的气体的覆盖面,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相对于直筒型的孔而言,覆盖面可提升10%至15%。
进一步参见图4,图4为图3中B-B剖面的剖视图的示意图,其剖切方式与图5类似,执行剖切的平面与图5中执行剖切的平面是平行的,图4由此具体地示出了第一孔12a的数量和分布方式。在图4给出的示例中,第一孔12a的数量为3个,3个第一孔12a沿着第一围壁部12的周向均布于第一围壁部12,由于第一孔12a用于连接发声器20,作为一种示例,第一孔12a可以形成有内螺纹,从而可以与下述发声器20的外螺纹进行配合,使得发声器20连接于旋流发生器10。作为一种优选的示例,第一孔12a呈锥状,第一孔12a的位于第一围壁部12的内侧部侧的端部的内径小于第一孔12a的位于第二围壁部13的外侧部侧的端部的内径,锥状的第一孔12a的锥角优选为6°,其有益效果与如上的第二孔13a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这里进一步参见图7,在以上所描述的技术特征的基础上,以下将结合图7描述旋流发生器10的工作原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的旋流发生器10,位于旋流发生器10上层的第一孔12a用于与发声器20连接以产生高能声波,从而对换热管束30表面的灰尘31产生和声波清灰一样当量的间接清灰效果,位于旋流发生器10下层的第二孔13a的轴线(即上述螺旋线)与换热管束30表面平行,气体(例如蒸汽或者压缩空气)从第二孔13a中直接沿着换热管束30的表面进行喷发(图7中给出了喷发方向),把堆积在换热管束30表面的灰尘31的颗粒充分扬起流化,更容易被烟气带走,从而实现和蒸汽吹灰器一样的直接吹扫清灰效果,而又不会对换热管束30产生直吹,避免了换热管束30的损坏,由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流发生器10能够同时实现直接吹扫和声波吹灰,既具有直接吹扫强清扫能力,又具有声波吹灰的无死角特点,克服了现有两种清扫方式的局限性,能够实现对换热管束30的整个结构表面的清灰,从而提升锅炉效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清扫装置,清扫装置包括如上旋流发生器10,还包括用于发出高能声波的发声器20。具体而言,参见图6,图6为发声器20的剖视图的示意图,发声器20可以包括共振体21、共振腔室22、杆部23、压缩锥24、外壳25、进气室26、连接头27、压缩腔28和压缩气环29,其中共振体21可以为圆筒状,共振体21与连接于其内侧底部14的杆部23共同限定有共振腔室22,杆部23的另一端位于共振体21的外部并与压缩锥24的大径端连接,压缩锥24的小径端与一盘部连接,盘部可以开设有通孔,盘部用于将压缩锥24例如以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到外壳25的内部,外壳25的面对盘部的侧部设置有连接头27,连接头27可以实质上形成为具有内螺纹的孔部,其可以通过管于上述旋流发生器10的第一孔12a连通。在此基础上,气体经由连接头27进入由壳体与盘部共同限定的进气室26,再经由盘部上通孔进入到由壳体与压缩锥24的锥面共同限定的压缩腔28,从而被压缩,然后经过由壳体与压缩锥24的圆柱面共同限定的压缩气环29排出,进而激发共振体21振动,产生高能声波。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清扫系统,如图8和图9(图9为折焰角管束50的清灰示例)所示,清扫系统包括如上的清扫装置,多个清扫装置可以以阵列的方式排布,例如并排设置多根伸至换热管束30上方的吹灰联箱41,每根吹灰联箱41均与多个例如图示的3个以及4个清扫装置的通流部11连通,每根吹灰联箱41同时与气源母管40连通,从而以这种阵列的方式实现更为有效的清灰,还可以根据换热管束30的实际面积调整吹灰联箱41和清扫装置的数量,从而能最大幅度解决折焰角及水平烟道的清灰问题,提高锅炉效率。
以下将进一步给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流发生器10、清扫装置和清扫系统的有益效果的经济效益角度的示例,以下示例按单台锅炉600WM容量计算。
1、直接经济效益
单台锅炉尾部烟道改造区域安装IK-555型(行程预计T=16000mm)长伸缩式蒸汽吹灰器12只,IK-545EL(行程T=8000mm)半伸缩式蒸汽吹灰器24只。单只IK-555型长伸缩式蒸汽吹灰器的吹灰时长约为13分钟,吹扫耗汽量为73Kg/min;单只IK-545EL型(行程T=8000mm)半伸缩式蒸汽吹灰器的吹灰时长为6.5分钟,吹扫耗汽量为82Kg/min。机组年运行按300天计,日吹灰2次;蒸汽价格按125元/吨计。
单台锅炉尾部烟道改造后安装内置阵列式高声强声波吹灰器36组,单组吹灰器运行一次耗汽量8kg/min,运行时间为2min。按机组年运行300天计,日吹灰6次,运行方式设为程控吹灰。
(1)改造后节约蒸汽量
1)伸缩式蒸汽吹灰器耗汽量:
(73kg/min/只×13min×12只+82kg/min/只×6.5min×24只)×2次/天×300天/年/1000=14508吨/年;
2)内置阵列式高声强声波吹灰器耗汽量:
36组×8kg/min/组×(2min/组×2)×6次/天×300天/1000=2074吨/年。
3)采用内置阵列式高声强声波吹灰器后年可节约吹灰蒸汽量:
14508—2074=12434吨/年,节约吹灰蒸汽12434/14508=85.7%。
4)采用内置阵列式高声强声波吹灰器后年可节约吹灰蒸汽费用:
12434吨/年×125元/吨/10000=155.43万元。
(2)减少伸缩式蒸汽吹灰器维护成本产生的经济效益
1)为了达到吹灰的安全性,伸缩式蒸汽吹灰器维护费用约15万元/年;
2)采用矩阵式布置新型旋流清灰器为安装在尾部烟道,无机械转动部件,运行中基本免于维护,只有吹灰控制阀为转动部件,维护成本可不计。
3)改造为矩阵式布置新型旋流清灰器后节约吹灰系统维护成本:12万元。
从以上分析结果得出,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矩阵式布置的清扫系统代替伸缩式蒸汽吹灰器运行后,可节约高品质吹灰蒸汽约80%,节能效益显著;并可节约吹灰系统检修、维护成本。
2、间接经济效益计算
(1)提高吹灰安全性产生的经济效益
伸缩式蒸汽吹灰器依靠蒸汽直接冲刷换热器管道表面来清除积灰,蒸汽射流速度高,不断卷吸周围含尘高温烟气,直接冲刷到金属受热面上,致使受热面磨损严重,降低金属受热面的使用寿命;长期运行,易造成换热器管道管壁减薄、甚至爆管事故的发生,导致停炉检修,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若发生爆管事故,在不计算发电量损失的情况下,每次抢修及重新起炉大约造成经济损失40万元左右。
矩阵式布置的清扫系统依靠声能清除换热器管道积灰,为间接吹灰方式,吹灰介质不直接作用于换热器管道表面,吹灰对换热器管道无磨损,安全性高,能够延长尾部受热面管道使用寿命。
改造为声波吹灰器后,锅炉可避免因蒸汽吹灰吹损换热器管排而发生的泄漏、爆管等造成的非计划停运事故,可避免直接经济损失至少40万元。若发生非停事故,机组按满负荷运行时,损失发电量费用非常可观。
(2)实现按需吹灰
将伸缩式蒸汽吹灰器改造为矩阵式布置的清扫系统后,不用再考虑频繁吹灰导致换热器管壁减薄、爆管等缺陷、事故的发生。可根据尾部烟道区域的积灰状况随时启动声波吹灰系统,实现了按需吹灰。
综上所述,将伸缩式蒸汽吹灰器改造为矩阵式布置新型旋流清灰器后,可获得直接经济效益155+15=170万元左右,(由于锅炉因蒸汽吹灰器吹损换热器管排而发生的泄漏、爆管等造成的非计划停运事故,只是偶然发生,所以安全性效益暂时不计入经济收入)综合收益大于170万元。
因此,经济效益较为可观。
按国内电站行业初步统计数量保守数据按300套计算,直接经济性指标为:170万×300=51000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在本申请的创新构思下,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旋流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发生器包括:
主体,包括容腔、与所述容腔连通的进气孔与所述容腔连通的第一孔以及与所述容腔连通的第二孔,所述第一孔用于与发声器连接,所述第二孔被构造为旋流喷发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
彼此连接的第一围壁部和第二围壁部,所述第一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围壁部,所述第二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围壁部,所述容腔包括由所述第一围壁部限定的第一腔体和由所述第二围壁部限定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容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流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还包括底部,所述底部与所述第二围壁部连接,所述底部向所述第二腔体内凸出,所述底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围壁部的远离所述第一围壁部的端部凹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流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为锥状,所述第一围壁部和所述第二围壁部具有相同的轴线,所述底部的在所述轴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围壁部的在所述轴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所述底部超出所述第二孔的在所述轴线的延伸方向上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流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围壁部和所述第二围壁部二者均为大致的圆筒形状,所述第二围壁部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围壁部的外径,所述第二围壁部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围壁部的内径,所述进气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围壁部的轴向上的远离所述第二围壁部的侧部,
所述旋流发生器还包括与所述进气孔连通的通流部,所述通流部与所述第一围壁部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围壁部与所述第二围壁部之间均以圆角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流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具有第一数量,所述第二孔具有第二数量,所述第二数量大于所述第一数量,所述第一数量的所述第一孔沿着所述第一围壁部的周向均布于所述第一围壁部,所述第二数量的所述第二孔沿着所述第二围壁部的周向均布于所述第二围壁部,
经过所述第一数量的所述第一孔的轴线的第一平面与经过所述第二数量的所述第二孔的轴线的第二平面彼此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旋流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均呈锥状,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中的每一者的所述容腔所在侧的端部的内径小于所述每一者的所述主体的外侧部所在侧的端部的内径。
8.一种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旋流发生器以及与所述第一孔连接的发声器。
9.一种清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扫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扫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扫系统包括:
主路径,用于输送气体;
多个支路径,所述多个支路径与所述主路径连通,任一所述支路径设置有预定数量的清扫装置,使得所述清扫装置呈阵列布置。
CN202210144316.2A 2022-02-17 2022-02-17 旋流发生器、清扫装置及清扫系统 Active CN1144533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44316.2A CN114453353B (zh) 2022-02-17 2022-02-17 旋流发生器、清扫装置及清扫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44316.2A CN114453353B (zh) 2022-02-17 2022-02-17 旋流发生器、清扫装置及清扫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53353A true CN114453353A (zh) 2022-05-10
CN114453353B CN114453353B (zh) 2022-08-02

Family

ID=81414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44316.2A Active CN114453353B (zh) 2022-02-17 2022-02-17 旋流发生器、清扫装置及清扫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53353B (zh)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9112A (ja) * 1985-07-04 1987-01-1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ボイラの煤付着防止装置
JPH09243041A (ja) * 1996-03-12 1997-09-16 Ebara Corp ごみ焼却炉における熱回収装置
JPH11223328A (ja) * 1998-02-10 1999-08-17 Babcock Hitachi Kk 音波式スートブロワ
WO2001053754A1 (fr) * 2000-01-14 2001-07-26 Babcock-Hitachi Kabushiki Kaisha Appareil de ramonage acoustique et méthode d'exploitation
CN103307617A (zh) * 2013-06-05 2013-09-18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锅炉气力清灰装置
CN104696974A (zh) * 2013-12-06 2015-06-10 天津市航沃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声波吹灰装置
CN205979753U (zh) * 2016-08-19 2017-02-22 四川中亿新威能源有限公司 水平烟道吹灰系统及循环流化床锅炉
CN206556038U (zh) * 2017-02-28 2017-10-13 北京中电慧能国际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锅炉的高频声波吹灰器
CN107883388A (zh) * 2017-10-25 2018-04-06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π型锅炉折焰角的吹灰系统及吹灰方法
CN109268854A (zh) * 2018-11-15 2019-01-25 伊思特(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锅炉折焰角吹灰系统
CN209263059U (zh) * 2018-11-15 2019-08-16 伊思特(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结焦积灰吹扫器
CN209263058U (zh) * 2018-11-15 2019-08-16 伊思特(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声波吹灰器
CN209550150U (zh) * 2019-01-16 2019-10-29 福建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管道吹扫的降噪装置
CN210069816U (zh) * 2019-06-13 2020-02-14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站锅炉高温蒸汽管道氧化皮吹扫结构
CN210497504U (zh) * 2019-06-10 2020-05-12 连云港市泰格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吹扫集粒器
CN211575157U (zh) * 2019-11-28 2020-09-25 北京鹍元电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无焊接组装的声波器
CN112032748A (zh) * 2020-07-29 2020-12-04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燃煤锅炉气力吹灰系统带圆形下喷管式喷嘴及吹灰方法
CN213395373U (zh) * 2020-09-29 2021-06-08 浙江浙能中煤舟山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锅炉组合吹灰结构
CN213670912U (zh) * 2020-10-26 2021-07-13 云南德福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收尘管道上收尘灰集中清理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9112A (ja) * 1985-07-04 1987-01-1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ボイラの煤付着防止装置
JPH09243041A (ja) * 1996-03-12 1997-09-16 Ebara Corp ごみ焼却炉における熱回収装置
JPH11223328A (ja) * 1998-02-10 1999-08-17 Babcock Hitachi Kk 音波式スートブロワ
WO2001053754A1 (fr) * 2000-01-14 2001-07-26 Babcock-Hitachi Kabushiki Kaisha Appareil de ramonage acoustique et méthode d'exploitation
CN103307617A (zh) * 2013-06-05 2013-09-18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锅炉气力清灰装置
CN104696974A (zh) * 2013-12-06 2015-06-10 天津市航沃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声波吹灰装置
CN205979753U (zh) * 2016-08-19 2017-02-22 四川中亿新威能源有限公司 水平烟道吹灰系统及循环流化床锅炉
CN206556038U (zh) * 2017-02-28 2017-10-13 北京中电慧能国际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锅炉的高频声波吹灰器
CN107883388A (zh) * 2017-10-25 2018-04-06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π型锅炉折焰角的吹灰系统及吹灰方法
CN109268854A (zh) * 2018-11-15 2019-01-25 伊思特(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锅炉折焰角吹灰系统
CN209263059U (zh) * 2018-11-15 2019-08-16 伊思特(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结焦积灰吹扫器
CN209263058U (zh) * 2018-11-15 2019-08-16 伊思特(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声波吹灰器
CN209550150U (zh) * 2019-01-16 2019-10-29 福建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管道吹扫的降噪装置
CN210497504U (zh) * 2019-06-10 2020-05-12 连云港市泰格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吹扫集粒器
CN210069816U (zh) * 2019-06-13 2020-02-14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站锅炉高温蒸汽管道氧化皮吹扫结构
CN211575157U (zh) * 2019-11-28 2020-09-25 北京鹍元电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无焊接组装的声波器
CN112032748A (zh) * 2020-07-29 2020-12-04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燃煤锅炉气力吹灰系统带圆形下喷管式喷嘴及吹灰方法
CN213395373U (zh) * 2020-09-29 2021-06-08 浙江浙能中煤舟山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锅炉组合吹灰结构
CN213670912U (zh) * 2020-10-26 2021-07-13 云南德福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收尘管道上收尘灰集中清理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53353B (zh) 2022-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32904A (zh) 用于scr脱硝反应器的吹灰装置
CN114453353B (zh) 旋流发生器、清扫装置及清扫系统
CN100445643C (zh) 一种高频高声强声波吹灰器
CN206556038U (zh) 一种用于锅炉的高频声波吹灰器
CN107300185B (zh) 喷头及吹灰器
CN212441660U (zh) 一种燃煤锅炉气力吹灰系统旋风式喷嘴
CN203309917U (zh) 带有声波吹灰器的燃煤锅炉竖井烟道
CN208186392U (zh) 回转式空预器用声波清灰装置
CN201531890U (zh) 声波吹灰器
CN212441661U (zh) 一种燃煤锅炉气力吹灰系统平面吹扫式喷嘴
CN2420505Y (zh) 免维护双频声波吹灰节能器
CN207945687U (zh) 一种吹灰器耐高温耐磨损喷口
CN202938322U (zh) 一种一罐多喷口锅炉蒸汽脉冲清灰器
CN112032748A (zh) 一种燃煤锅炉气力吹灰系统带圆形下喷管式喷嘴及吹灰方法
CN201377802Y (zh) 高温锅炉清堵装置
CN218721583U (zh) 一种布置于锅炉风道的吹灰装置
CN211902931U (zh) 一种节能型高声强声波吹灰器
CN213078827U (zh) 一种燃煤锅炉气力吹灰系统带扁平喇叭形下喷管式喷嘴
CN215089414U (zh) 一种管网脉冲吹灰器及具有该管网吹灰器的scr脱硝反应器
CN106958828A (zh) 一种声波吹灰器
CN218763467U (zh) 一种燃煤锅炉气力吹灰系统带下喷管的旋风双层式喷嘴
CN220958505U (zh) 一种具有正压式防堵功能的声波吹灰器
CN208139303U (zh) 一种发电厂锅炉吹灰用喷雾装置
CN217685079U (zh) 一种旋转空预器吹灰喷口装置
CN217356868U (zh) 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气脉冲吹灰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