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51715A - 一种多功能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51715A
CN114451715A CN202210018006.6A CN202210018006A CN114451715A CN 114451715 A CN114451715 A CN 114451715A CN 202210018006 A CN202210018006 A CN 202210018006A CN 114451715 A CN114451715 A CN 1144517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base
rod
locking
ch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1800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51715B (zh
Inventor
叶金
阮正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E Furni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E Furni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E Furni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UE Furni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1800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517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517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517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517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517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002Chair or stool ba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02Seat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36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 A47C7/40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for the back

Landscapes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座椅,包括底座、背连接件及椅座组件;底座后端两侧分别设有向上伸出的支杆,每个支杆上转动设有背连接件;椅座组件的后端两侧对应设有座支撑件,该座支撑件转动连接在背连接件上以使椅座组件与背连接件形成联动;椅座组件的前部与底座之间设有滑动导向机构,滑动导向机构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在椅座组件上的斜向导槽以及对应设置在底座上并滑动配合在斜向导槽内的导向块;由后往前,斜向导槽朝前上方倾斜;背连接件相对支杆转动并同步驱动座支撑件发生转动,椅座组件相对底座向前滑动并向上抬起。本发明的座椅,用户后仰施加给背连接件的驱动力与椅座组件复位的回复力形成对抗关系,使得不同体重的用户使用均感到舒适。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座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座椅。
背景技术
办公椅作为日常办公生活中重要的办公用具,椅子的舒适程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工作生活质量。目前市面大部分办公椅的椅背与座面的人机尺寸匹配关系未经考究;用户在倾仰过程中,座椅椅背特别是腰靠脱离人体腰部,二者直接形成悬空间隙,导致在倾仰状态下座椅丧失对人体腰部的支撑,就是我们俗称的“跑腰”,人体脊柱得不到有效支撑导致诸多久坐的健康问题;同时,由于采用通用底盘,椅背与座面的人机尺寸匹配关系未经考究,用户在倾仰过程中,臀部与座面相对固定,而座椅椅背相对人体背部向上摩擦,引起“搓背扯衣服”的不舒适性,也引起不雅观感。除此之外,用户在倾仰过程中,随着椅背的后仰,人体的重心也随之后移偏离座椅的承载重心,容易发生翻倒,存在潜在危险。
当前市面上出现了一类座背联动椅,椅座组件椅背后仰的同时,座面同步向前移动;使得用户在倾仰过程中,臀部与坐垫同步运动,有效避免靠对人体背部向上的摩擦力,有效避免搓背跑腰的现象发生。又或者椅背后仰的同时,椅座组件同步还会上升;但是这种类型的座椅,在椅背刚开始向后倾倒时,需要较大的力量来驱动,而乘坐者也需要用力的靠在椅背上;然而,当椅背倾倒在一定程度时,椅背反而会更容易倾倒;这就导致了用户在后仰过程中,使用不是很平稳,有明显的晃动感;使得体重较轻的人难以倾仰,而体重较重的人倾仰后难以回复起身。其次,现有座背联动椅通过设置在椅座组件与底盘之间的弹簧实现阻尼调节功能,这种联动椅由于设置的弹簧是不可调节的,弹簧初始的弹力为固定数值;而人的体型、重量等不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体重大的人会感觉到拉簧的回复力过小,在倾仰过程中容易突然倾仰过度,甚至发生翻倒;而体重轻的人容易感到拉簧的回复力过大;从而不能保证使不同体重的用户人群均使用舒适。
CN201610750814 .6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座背联动椅的阻尼调节机构”及底座联动机构,包括底座、摆架、弹性体和调节装置,所述摆架的一端与底座铰接且摆架绕此铰接点转动,弹性体与摆架相抵,摆架另一端在驱动力作用下绕所述铰接点转动时,促使弹性体产生变形进而形成回复力,所述调节装置调节弹性体与摆架的抵接位置使回复力矩大小产生变化,进而使驱动力矩大小产生变化。调节装置调节弹性体与摆架的连接位置,改变弹性体的力臂大小,实现椅背在倾仰过程中,椅座组件受到的回复力矩的大小的改变,使得椅子可以适应不同体型人的需求,结构简单,调节范围更广。通过调节座背联动椅内的弹性体的连接位置,改变弹性体的弹力;但是需要在座椅的底盘另外设置阻尼调节机构,无疑使得结构更加复杂,增加生产和组装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座椅;通过椅背部件与支臂及座支撑件之间的联动,使得当使用者倚靠在椅背上并后仰转动时,通过椅背部件形成力的传导,施加给椅座组件向前运动的力;且通过斜向导槽的导向作用,使得椅座组件向前运动并向上抬起;椅座组件抬起过程时,使用者施加在椅座组件上的重力刚好形成椅座组件复位的回复力,使得用户施加给椅背的驱动力与椅座组件复位的回复力形成对抗关系;从而使用过程中,椅背转动平稳,不会出现突然晃动现象;使得体重较轻或较重的人都能轻松地倾仰和回复起身,适用人群范围更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座椅,包括底座、椅背部件及椅座组件;底座后端两侧分别设有向上伸出的支臂,每个支臂上转动设有所述的椅背部件;椅座组件的后端两侧对应设有座支撑件,该座支撑件转动连接在椅背部件上以使椅座组件与椅背部件形成联动;所述的椅座组件的前部与底座之间设有滑动导向机构,滑动导向机构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在椅座组件上的斜向导槽以及对应设置在底座上并滑动配合在斜向导槽内的导引件;由后往前,所述的斜向导槽朝前上方倾斜;椅背部件相对支臂转动并同步驱动所述的座支撑件发生转动,椅座组件相对底座向前滑动并向上抬起。
作为优选,所述的滑动导向机构还包括镜像设置在底座两侧的向上伸出的滑动支撑座,所述导引件设置在该滑动支撑座上;在椅座组件的底部两侧的相应设置分别设有避让滑槽,滑动支撑座位于该避让滑槽内;且斜向导槽凹设在避让滑槽的侧壁上。滑动支撑座隐藏在避让滑槽内,能够消除连接痕迹,美化外观;且斜向导槽既能够起到导向作用,还能够限制导引件脱离,从而限制椅座组件前端脱离底座。
作为优选,所述座支撑件与椅背部件的铰接位置位于椅背部件与支臂转动位置的下方。使得椅背后仰时,椅背部件转动能够刚好带动座支撑件向前运动,使椅座组件前移。
作为优选,由后往前,所述的底座朝前上方倾斜;且所述的椅座组件后端相对底座呈挑空姿态。底座向上倾斜能够对应椅座组件向前运动时的抬起动作,得椅座组件的后部不与底座接触,减少接触摩擦力,使滑动顺畅;且造型新颖美观,能够吸引眼球。
作为优选,在所述的椅座组件上还设有在椅背部件与椅座组件发生联动时用于施加阻尼的弹性件,弹性件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滑动支撑座上设有水平的用于与导引件转动连接的连接轴,且弹性件的前端铰接在该连接轴上,弹性件的后端设置在椅座组件后端;椅座组件向前移动以作用于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充分利用底座与椅座组件的滑动结构,通过在滑动支撑座上设置与导引件转动连接的连接轴,且连接轴还能够用于连接弹性件,结构设计巧妙,无需在底座上另外设置用于连接弹性件的结构,节省安装结构;且弹性件能够起到阻尼调节作用,使得用户使用舒适。
作为优选,所述椅座组件包括呈“口”字形的椅座主体以及盖接在椅座主体上的座上盖;所述的避让滑槽分别设置在椅座主体两侧的前端,且避让滑槽纵向贯穿于椅座主体;所述的椅座主体的两侧分别设有凹陷的容置槽,弹性件设置在容置槽内。弹性件以及避让滑槽均设置在椅座主体上,座上盖盖合在椅座主体上,从而能够隐藏弹性件和避让滑槽,进一步美化外观。
作为优选,在底座上还设有作用于椅座组件锁定停留的锁定调节机构,所述的底座呈中间镂空的结构,在底座内设有开口朝前的U型的布局通道;所述布局通道包括位于后端的后承载道以及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侧承载道;所述的锁定调节结构包括设置在后承载道上且能够前后移动的主驱动件、镜像设置在两个侧承载道内且能够上下转动的锁定杆、以及用于控制主驱动件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的主驱动件呈“U”型,主驱动件包括横向设置的横杆以及分别位于横杆两侧的侧杆;在每个锁定杆与侧杆之间设有运动转换机构,运动转换机构配置为将主驱动件的前后移动转换为锁定杆的上下转动;在所述的两个锁定杆的前端均设有锁定销,所述的椅座组件的两侧镜像设有与锁定销配合的卡接部;卡接部上具有若干个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布的开口朝下锁定槽;锁定销响应于锁定杆的上下转动动作卡入或退出锁定槽内以使椅座组件与底座滑动锁定或解锁。该座椅的底座由于中间位置镂空,导致底座的内部空间狭窄;故而根据底座的自身结构形状设置U型的布局通道, 锁定调节机构合理设置在后承载道和两侧的侧承载道内;通过主驱动件前后移动以带动锁定杆上下转动,充分利用底座的内部空间,有效实现椅座的锁定功能,适用于空间小的底座内。且在两个侧承载道内均设置锁定杆,实现双边锁定,锁定后结构更加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的滑动导向机构还包括镜像设置在底座两侧的向上伸出的滑动支撑座,滑动支撑座位于所述的侧承载道的前端;且该滑动支撑座的底部设有竖向的导向槽,锁定销穿设在该导向槽内并能够沿导向槽上下移动。滑动支撑座既能够用于连接导引件以及弹性件;且滑动支撑座还能够对锁定杆前端的锁定销起到导引作用,虽然滑动支撑座凸出于底座,但是通过此设计,实现了一物多用,并且最大化的节约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底座一侧的控制扳手、设置在该控制扳手与横杆之间的横拉件及第一转动杆;横拉件沿底座的宽度方向设置在后承载道内,且横拉件的一端与控制扳手铰接;控制扳手转动以驱动横拉件沿底座宽度方向向外移动;所述的第一转动杆呈“L”型结构且能够绕底座转动;第一转动杆的一端与横拉件铰接,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横杆的中间位置处;横拉件朝底座外侧移动能够带动第一转动杆转动并驱使主驱动件向前移动。利用控制扳手的转动动作,能够带动横拉件沿底座的宽度方向运动;再利用第一转动杆的转动动作,进一步带动横杆沿前后方向移动;实现控制扳手转动以驱动主驱动件前后移动;设计巧妙,且横拉件沿底座的宽度方向布置在后承载道内,占用空间小。
作为优选,所述的运动转换机构包括连接在侧杆与锁定杆之间的第二转动杆及第三转动杆;第二转动杆沿底座的宽度方向转动设置在后承载道内,第二转动杆的一端与侧杆铰接,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转动杆连接;第三转动杆为竖向设置的“L”型杆,且第三转动杆转动设置在锁定杆的后方;侧杆前后移动能够带动第二转动杆在水平方向转动以拉动第三转动杆上下转动,第三转动杆配置为上下转动以作用于锁定杆上下转动。从而使得第二转动杆转动能够带动第三转动杆转动,使得锁定杆后端向下转动,锁定销向上翘起。
作为优选,在侧承载道上设有前后间隔的第一转动支撑座和第二转动支撑座,所述锁定杆的后部转动连接在第一转动支撑座上,第三转动杆转动连接在第二转动支撑座上;且第三转动杆上设有水平伸出的抵压柱,该抵压柱抵持在锁定杆上端。使得第三转动杆转动时,抵压柱将向下作用于锁定杆使得锁定杆后端向下转动,从而使得锁定杆的前端翘起。
作为优选,在所述的锁定杆与第一转动支撑座之间设有一复位扭簧,复位扭簧的其中一根扭臂设置在底座上,复位扭簧的另一根扭臂设置在锁定杆上。从而当锁定杆转动时,复位扭簧将发生弹性形变并以提供锁定杆复位的趋势,使得锁定销能够自动复位。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转动杆与第三转动杆之间设有一连接弹簧,连接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转动杆和第三转动杆上,侧杆向前移动以驱使第二转动杆水平转动以向后拉动连接弹簧并带动第三转动杆上下转动。连接弹簧实现第二转动杆与第三转动杆之间为“软连接”,因为在实际运动过程中,第二转动杆与第三转动杆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如果采用硬质的连杆,连杆需要在运动过程中长度发生相应变化,具有设计难点;而采用连接弹簧则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且连接弹簧还使得调节过程具有良好的阻尼感,以及提供复位弹力。
作为优选,所述的横拉件包括卡接配合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均为板状件,第一连杆竖向设置并与控制扳手铰接,第二连杆横向设置并与第一转动杆铰接。第一连杆竖向设置以方便转动连接在控制扳手的一侧,第二连杆水平设置以方便与第一转动杆铰接,使得连接工艺更方便;且两者采用卡接的方式,连接方便;再者,第二连杆横向设置使得其与第一转动杆铰接处上下贴合,减少纵向方向的占用空间;将控制扳手的上下转动通过第一连杆转换为第二连杆的左右移动,最终使得第一转动杆实现水平转动。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
首先,本发明的多功能座椅,通过椅背部件与支臂及座支撑件之间的联动,使得当使用者倚靠在椅背上并后仰转动时,通过椅背部件形成力的传导,施加给椅座组件向前运动的力;且通过斜向导槽的导向作用,使得椅座组件向前运动并向上抬起;椅座组件抬起过程时,使用者施加在椅座组件上的重力刚好形成椅座组件复位的回复力,使得用户施加给椅背的驱动力与椅座组件复位的回复力形成对抗关系;根据用户自身体重,椅背倾仰回复力有相应匹配,从而使得该座椅具有重力自适应功能。使用过程中,椅背转动平稳,不会出现突然晃动现象;使得体重较轻或较重的人都能轻松地倾仰和回复起身,适用人群范围更广。且在椅座主体上还设有弹性件,弹性件使空载状态下椅座不会随意滑动的;并且用户坐上去后,弹性件能够帮助椅座组件滑动复位,使得用户使用更加舒适。
其次,在底座内设置锁定调节机构,能够进一步将椅座组件锁定停留在任意位置,使得椅座组件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调节设定在多个使用位置下,功能性更好。且由于底座的中间位置镂空,使得底座的内部空间狭小;故而通过在底座上设置U型的布局通道,在后承载道上设置前后移动的主驱动件,在两侧的侧承载道上分别设置长条形的锁定杆;且通过驱动机构使得作用控制扳手转动即可驱使主驱动件前后移动,通过运动转换机构将主驱动件的前后移动转换为锁定杆的上下转动,从而能够控制锁定销上下移动以卡入或退出锁定槽内,能够很方便的实现椅座组件与底座的锁定;结构布局合理巧妙,充分利用底座的自身结构空间,适用于空间小的底盘。
再者,该座椅的椅座组件前端与底座滑动配合,椅座组件后部相对底座处于悬空状态,结构新颖美观,能够减小接触面积,使得滑动顺畅。所述的座上盖能够将弹性件以及避让滑槽遮盖,隐藏连接痕迹,美观外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椅座组件与底座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椅座组件相对底座滑动后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该座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椅座主体与底座装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椅座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椅座主体的侧面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锁定销与锁定槽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椅座组件与底座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底座内布局通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锁定调节机构设置在底座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底座一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锁定杆控制锁定销翘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锁定调节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第一连杆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第二连杆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各附图标记为:椅座组件1;椅座主体1a;座上盖1b;底座2;布局通道A;后承载道3;宽部3a;窄部3b;过渡部3c;侧承载道4;锁定调节机构5;主驱动件6;横杆6a;侧杆6b;锁定杆7;控制扳手8;锁定销9;卡接部10;锁定槽11;横拉件12;第一连杆13a;第二连杆13b;第一转动杆14;分支一14a;分支二14b;L形拐角14c;限位导槽15;连接销16;第二转动杆17;第三转动杆18;连接弹簧19;抵压柱20;复位扭簧21;滑动支撑座22;导向槽23;第一转动支撑座24;第二转动支撑座25;座支撑件101;斜向导槽102;避让滑槽103;弹性件104;容置槽105;椅背部件201;支臂202;导引件203;连接轴20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至少一个”指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施例涉及各部位的参考方位,比如前、后等,是以用户落座后正常使用座椅的状态下进行描述的。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如图1-16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座椅,包括椅座组件1、底座2以及椅背部件201;在所述的底座2的后端两侧设有向上伸出的支臂202,椅背部件201转动设置在支臂202上;椅背部件201可以是一整个椅背或是一个用于起到连接支臂202与椅背的纽带作用的背连接件;在本实施例中,椅背部件201为用于连接椅背的背连接件。当椅背后仰时,椅背部件201相对支臂202进行转动。在所述的椅座组件1的后端两侧对应设有座支撑件101,该座支撑件101转动连接在椅背部件201上;且座支撑件101与椅背部件201的转动位置位于椅背部件201与支臂202转动位置的下方;所述的椅背后仰使椅背部件201转动的同时,座支撑件101将会同步相对椅背部件201转动,使得椅座组件1将向前移动。且在椅座组件1的前部与底座2之间还设有滑动导向机构,滑动导向机构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在椅座组件1上的斜向导槽102以及对应设置在底座2上并滑动配合在斜向导槽102内的导引件203,由后往前,所述的斜向导槽102朝前上方倾斜,使得椅座组件1向前移动的同时,椅座组件1的前部还会向上抬起。继而通过椅背部件201与支臂202及座支撑件101之间的联动,使得当使用者倚靠在椅背上并后仰转动时,通过椅背部件201形成力的传导,施加给椅座组件1向前运动的力;且通过斜向导槽102的导向作用,使得椅座组件1向前运动并向上抬起;椅座组件1抬起过程时,使用者施加在椅座组件1上的重力刚好形成椅座组件1复位的回复力,使得用户施加给椅背的驱动力与椅座组件复位的回复力形成对抗关系;从而使用过程中,椅背转动平稳,不会出现突然晃动现象;使得体重较轻或较重的人都能轻松地倾仰和回复起身,适用人群范围更广。
如图1-7所示,椅座组件1包括呈“口”字形的椅座主体1a,以及连接在椅座主体1a上的座上盖1b;所述的滑动导向机构还包括镜像设置在底座2两侧前端且向上伸出的滑动支撑座22,在椅座主体1a两侧前端的相应位置处设有纵向贯穿的避让滑槽103;所述的滑动支撑座22滑动限制在该避让滑槽103内。且所述的导引件203通过一连接轴204转动设置在滑动支撑座22上,导引件203为一导轮,且导引件203能够以连接轴204为轴进行转动。导引件203设置在朝向底座2中心方向的一侧上,所述的斜向导槽102相应凹设在避让滑槽103的侧壁上,导引件203滑动配合在斜向导槽102内。采用该滑动结构,使得滑动支撑座22能够隐藏在椅座主体1a内,美化外观。并且导引件203滑动配合在斜向导槽102内后,斜向导槽102既能够起到导向作用,还能够限制导引件203脱离,从而限制椅座主体1a前端脱离底座2。
如图1-2所示,所述的座支撑件101转动连接在椅背部件201上,并且使得椅座组件1的后部相对底座2呈挑空姿态,继而椅座组件1的后部是处于悬空状态的。且由后往前,所述的底座2朝前上方倾斜,底座2向上倾斜能够对应椅座组件1向前运动时的抬起动作。继而仅仅是椅座组件1的前端与底座2的前端滑动配合,使得椅座组件1的后部不与底座2接触,减少接触摩擦力,使得椅座组件1相对底座2的滑动更加顺畅;且造型新颖独特,能够吸引眼球。
如图3-7所示,在所述的椅座主体1a内还设有在椅背部件201与椅座组件1发生联动时用于施加阻尼的弹性件104;在所述的椅座主体1a的两侧上端分别设有沿前后方向且凹陷的容置槽105;所述的弹性件104设置在该容置槽105内;该弹性件104的前端铰接在滑动支撑座22,弹性件104的后端卡接设置在椅座主体1a上,使得椅座组件1相对底座2前后滑动时,弹性件104能够发生弹性伸缩。在椅座组件1向前移动过程中,弹性件104被压缩,提供椅座组件1复位的弹力,使得椅座组件1能够更加平稳的运行;用户体感更佳。且所述的座上盖1b连接在椅座主体1a上,能够将弹性件104隐藏并遮盖,能够进一步的美化外观。进一步说:所述弹性件104的前端铰接在所述的连接轴204上,充分利用底座2与椅座组件1的滑动结构,通过在滑动支撑座22上设置与导引件203转动连接的连接轴204,且该连接轴204同时用于连接弹性件104,结构设计巧妙,无需在底座2上另外设置用于连接弹性件104的结构,节省安装结构。此外,使得导引件203相对斜向导槽102滑动的同时,弹性件102能够立即发生形变,反向迅速灵敏,给用户的反馈更好。
重点在于:通过该椅座组件1与底座2之间的连接结构,用户实际使用座椅并后仰时,通过椅背部件201与座支撑件101之间的联动,以及导引件203与斜向导槽102之间的滑动导向作用,使得椅背后仰的同时,椅座组件1将同步向前运动并抬起。而用户施加于椅座组件1的重力形成椅座组件1复位的回复力,使得用户施加在椅背上的背推力与椅座组件1复位的回复力形成对抗关系;因此,体重较轻或较重的人都能轻松地倾仰和回复起身,适用人群范围更广。具体而言,当用户坐在座椅上后仰时,用户施加在椅背上的背推力通过椅背传递到椅背部件201,椅背部件201驱动椅座组件1向上抬起向前运动,随后椅背将绕支臂202向后转动并到达后倾位置。用户前倾时,施加在椅背上的力逐步减小直至消失,此时,椅座组件1在用户自身重力下又沿着斜向导槽102向下向后运动使其复位,椅座组件1将回复到原静止位即初始位置,使用方便;且根据用户自身重量,椅背倾仰回复力有相应匹配,使得无论体重轻或者重的人都可以轻松倾仰回复起身;且在弹性件104的阻尼调节作用下,能够实现座椅根据不同人群的自适应调节。
如图7-16所示,在所述的底座2上还设有能够进一步作用于椅座组件1锁定停留的锁定调节机构5。具体的说所述底座2呈中间镂空的框架式结构,底座2上设有开口朝前的U型的布局通道A,布局通道A包括位于后端的后承载道3以及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侧承载道4。锁定调节机构5设置在该布局通道A内,
锁定调节机构5包括设置在后承载道3上且能够前后移动的主驱动件6、镜像设置在两个侧承载道4内的长条形的锁定杆7,以及用于驱动该主驱动件6移动的驱动机构。其中,在每个锁定杆7与主驱动件6之间设有运动转换机构,运动转换机构配置为将主驱动件6的前后移动转换为锁定杆7的上下转动;从而通过作用驱动机构能够带动主驱动件6相对底座2前后移动,且主驱动件6前后移动能够带动锁定杆7相对底座2在竖直方向上转动。在锁定杆7的前端设有锁定销9,相应的,在椅座1的两侧镜像设有与锁定销9配合的卡接部10;卡接部10上具有若干个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布的开口朝下的锁定槽11;所述锁定销9上移并卡入任意一个的锁定槽11内以使椅座1与底座2相对固定;从而通过作用于驱动机构能够实现椅座1的滑动锁定与解锁,使椅座1停留在任意位置下。所述的底座2由于中间位置镂空,导致底座2的内部空间狭窄;故而根据底座2的形状设置U型的布局通道A, 锁定调节机构5合理设置在后承载道3和两侧的侧承载道4内;布局合理巧妙,实现双边锁定,有效实现椅座1的锁定功能。
如图8-16所示,所述的主驱动件6呈“U”型,主驱动件6包括横向设置的横杆6a以及分别位于横杆6a两侧的侧杆6b;所述的驱动机构配置为作用于横杆前后移动,所述的运动转换机构设置在侧杆6b与锁定杆7之间,所述侧杆6b远离横杆6a端形成与锁定杆7联动的动力输出部。通过将主驱动件6设置为左右对称的“U”型结构,驱动机构控制横杆6a移动以带动两侧的侧杆6b同步运动,保证两侧的侧杆6b同步输出动力以驱使锁定杆7运动,从而使得两侧的锁定杆7保持同步运动,锁定更加稳定。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底座2一侧的控制扳手8、设置在该控制扳手8与横杆6a之间的横拉件12及第一转动杆14,具体的说:所述的横拉件12沿底座的宽度方向设置在后承载道3内,横拉件12的一端与控制扳手8铰接,控制扳手8转动能够驱动该横拉件12沿底座2的宽度方向向外移动;所述的第一转动杆14呈“L”型结构,第一转动杆14转动连接在底座2上,且该第一转动杆14的一端与横拉件端部铰接,第一转动杆14的另一端铰接在主驱动件6的横杆6a的中间位置处。通过该驱动机构,从而利用控制扳手8的上下转动动作,能够带动横拉件12沿底座2的宽度方向运动;再利用第一转动杆14的转动动作,进一步带动横杆6a沿前后方向移动;实现控制扳手8转动以驱动主驱动件6前后移动;设计巧妙,且横拉件12沿底座2的宽度方向布置在后承载道内,占用空间小。进一步的说:所述后承载道3包括处于中间的宽部3a以及位于宽部3a左右两侧的窄部3b,且宽部3a与窄部3b之间形成过渡部3c;所述的主驱动件6在宽部3a内前后活动,宽部3a保证了主驱动件6的活动空间使其运动行程得到了预先设定的要求;横拉件12处在窄部3b内并处在靠近窄部3b边缘的位置,横拉件12只在贴近窄部3b边缘的位置来回活动,能够尽量少的占用空间;第一转动杆14水平布置,第一转动杆分为分支一14a、分支二14b以及形成于两者连接处的L形拐角14c,且第一转动杆14的L形拐角14c处在过渡部3c处并与底座2铰接;分支一14a的端部与横拉件12铰接,分支二14b的端部与横杆3a中间位置铰接,第一转动杆14设置在过渡部3c处,使其同样贴近后承载道3的边缘,进一步减少占用空间;使得驱动机构能够在后承载道3内稳定驱动主驱动件6运动。
再者,所述的横拉件12包括左右紧接的第一连杆13a和第二连杆13b;其中,第一连杆13a的一端与控制扳手8铰接,第一连杆13a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连杆13b上;第二连杆13b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一转动杆14上。且第一连杆13a、第二连杆13b均为板状件,第一连杆13a竖向设置以方便转动连接在控制扳手8的一侧;第二连杆13b水平设置以方便与第一转动杆14铰接;从而使得连接工艺更加方便。此外,第一连杆13a与第二连杆13b之间采用卡接配合,使得结构简单,连接更方便;并且,第二连杆13b横向设置使得其与第一转动杆14铰接处上下贴合,减少纵向方向的占用空间;而第一连杆13a竖向设置,能够减小对窄部3b的横向占用空间;从而将控制扳手8的上下转动通过第一连杆13a转换为第二连杆13b的左右移动,最终使得第一转动杆14实现水平转动。
此外,所述横杆6a与后承载道3之间还设有限位导向机构,该限位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后承载道3的沿前后方向设置的限位导槽15,以及相应设置在横杆6a中心位置处且下端位于限位导槽15内的限位导销16。从而能够使主驱动件6能够稳定的沿底座2的前后方向移动,且限制主驱动件6的移动范围。且所述的限位导销16还配置为作为所述的第一转动杆14与横杆6a之间的转动连接轴,还能够起到连接的作用,一举两得。继而使得横杆6a的中心处既是动力输入部,又是滑动导向部;设计巧妙,节省连接结构。
如图10-16所示,所述的两个侧承载道4内均设有所述的锁定杆7,且每个锁定杆7与主驱动件6相应一侧的侧杆6b之间均设有实现两者联动的运动转换机构,从而使得主驱动件6前后运动的同时,能够同步驱动两个锁定杆7同步运动。具体的说:所述的运动转换机构包括连接在侧杆6b与锁定杆7之间的第二转动杆17及第三转动杆18;其中,第二转动杆17沿底座2的宽度方向设置在后承载道3内,且第二转动杆17的中间位置处与底座2转动连接,使得第二转动杆17能够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转动;且第二转动杆17与横拉件12前后间隔,继而将横拉件12设置为贴近窄部3b的边缘位置活动,目的是为了能够预留出后承载道3的活动空间,使得第二转动杆17有空间进行转动,使得第二转动杆17与横拉件12之间运动互不干涉。第二转动杆17的一端铰接在侧杆6b上,第二转动杆17的另一端与第三转动杆18连接;具体的说:第三转动杆18设置在锁定杆7的后端,第三转动杆18同样为一“L”型杆,在所述的侧承载道4内设有前、后间隔的第一转动支撑座24和第二转动支撑座25,锁定杆7的后部转动连接在第一转动支撑座24上,第三转动杆18竖向设置且其交点处与转动连接在第二转动杆25上;第三转动杆18的后端与第二转动杆17连接,第三转动杆18的前端与锁定杆7连接。进一步的说:所述的第二转动杆17与第三转动杆18之间通过一连接弹簧19连接在一起,当所述的主驱动件6向前运动时,所述的第二连杆17将转动以向后拉动第三转动杆18;连接弹簧19使得作用控制扳手8时有良好的阻尼感;且连接弹簧19能够实现第二转动杆17与第三转动杆18之间为“软连接”,因为在实际运动过程中,第二转动杆17与第三转动杆18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如果采用硬质的连杆,连杆需要在运动过程中长度发生相应变化,具有设计难点;而采用连接弹簧19则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且连接弹簧19还使得调节过程具有良好的阻尼感,以及提供复位弹力。继而,通过第二转动杆17与第三转动杆18的运动配合有效将侧杆6b的前后运动转化为锁定杆7的上下运动;且第二转动杆17水平转动设置在后承载道3内,合理利用后承载道3内的空间;第三转动杆18充当运动方向的动力中转件,第二转动杆17前后拉动第三转动杆18上下转动以驱动锁定杆7上下转动;连杆之间的运动层层有序,力传递效果好;使得锁定杆7运动平稳顺畅.
如图14-16所示,所述的第三转动杆18与锁定杆7的连接端上设有一水平伸出的抵压柱20,该抵压柱20抵持在锁定杆7的上端,从而使得第二转动杆17向后拉动第三转动杆18转动时,抵压柱20将向下作用于锁定杆7使得锁定杆7后端向下转动,从而使得锁定杆7的前端翘起。锁定杆7为一竖向设置的板状件,且在该锁定杆7与第一转动支撑座24之间还设有一复位扭簧21,复位扭簧21的其中一根扭臂设置在底座2上,复位弹簧21的另一根扭臂设置在锁定杆7上,复位扭簧21使得锁定杆7转动后仍具有复位的趋势,从而使得锁定杆7能够自行复位。继而通过该运动转换机构,使得主驱动件6向前移动时,在第二转动杆17和第三转动杆18的作用下,使得锁定杆7的前端将向上翘起以使锁定销9上移;且在连接弹簧19和复位扭簧21的作用下,使得转动控制扳手8时具有良好的阻尼感,并且当松开控制扳手8时,所述的锁定杆7能够自行复位,使得锁定销9复位下移。
如图11-13所示,所述的滑动支撑座22刚好位于侧承载道4的前端,滑动支撑座22上还设有竖向的导向槽23,所述的锁定销9穿设在该导向槽23内并能够沿导向槽23上下移动。继而滑动支撑座22既能够用于连接导引件203以及弹性件104;且滑动支撑座33还能够对锁定杆7前端的锁定销9起到导引作用,虽然滑动支撑座22凸出于底座,但是通过此设计,实现了一物多用,并且最大化的节约空间。且如图8所示,所述的椅座1呈“口”字型框架结构,所述卡接部10分别设置在椅座1两侧的内侧上,且锁定销9刚好位于卡接部10的下方,并能够上移卡入锁定槽11内。继而该坐具的使用调节方式非常简单,用户坐在座椅上,能够控制椅座1相对底座2进行前后滑动调节;如需控制椅座1锁定在某一位置时,只需作用控制扳手8转动使锁定销9向上卡入锁定槽11内即可使椅座1与底座2相对固定;如需再次解锁,只需使控制扳手8转动复位即可;操作方便快捷。

Claims (14)

1.一种多功能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椅背部件及椅座组件;底座后端两侧分别设有向上伸出的支臂,每个支臂上转动设有所述的椅背部件;椅座组件的后端两侧对应设有座支撑件,该座支撑件转动连接在椅背部件上以使椅座组件与椅背部件形成联动;所述的椅座组件的前部与底座之间设有滑动导向机构,滑动导向机构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在椅座组件上的斜向导槽以及对应设置在底座上并滑动配合在斜向导槽内的导引件;由后往前,所述的斜向导槽朝前上方倾斜;椅背部件相对支臂转动并同步驱动所述的座支撑件发生转动,椅座组件相对底座向前滑动并向上抬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导向机构还包括镜像设置在底座两侧的向上伸出的滑动支撑座,所述导引件设置在该滑动支撑座上;在椅座组件的底部两侧的相应设置分别设有避让滑槽,滑动支撑座位于该避让滑槽内;且斜向导槽凹设在避让滑槽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支撑件与椅背部件的铰接位置位于椅背部件与支臂转动位置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座椅,其特征在于:由后往前,所述的底座朝前上方倾斜;且所述的椅座组件后端相对底座呈挑空姿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座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椅座组件上还设有在椅背部件与椅座组件发生联动时用于施加阻尼的弹性件,弹性件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滑动支撑座上设有水平的用于与导引件转动连接的连接轴,且弹性件的前端铰接在该连接轴上,弹性件的后端设置在椅座组件后端;椅座组件向前移动以作用于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座组件包括呈“口”字形的椅座主体以及盖接在椅座主体上的座上盖;所述的避让滑槽分别设置在椅座主体两侧的前端,且避让滑槽纵向贯穿于椅座主体;所述的椅座主体的上端两侧还分别设有向内凹陷的容置槽,弹性件设置在容置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呈中间镂空的结构,在底座内设有开口朝前的U型的布局通道;所述布局通道包括位于后端的后承载道以及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侧承载道;在底座上还设有作用于椅座组件锁定停留的锁定调节机构,所述的锁定调节结构包括设置在后承载道上且能够前后移动的主驱动件、镜像设置在两个侧承载道内且能够上下转动的锁定杆、以及用于控制主驱动件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的主驱动件呈“U”型,主驱动件包括横向设置的横杆以及分别位于横杆两侧的侧杆;在每个锁定杆与侧杆之间设有运动转换机构,运动转换机构配置为将主驱动件的前后移动转换为锁定杆的上下转动;在所述的两个锁定杆的前端均设有锁定销,所述的椅座组件的两侧镜像设有与锁定销配合的卡接部;卡接部上具有若干个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布的开口朝下锁定槽;锁定销响应于锁定杆的上下转动动作卡入或退出锁定槽内以使椅座组件与底座滑动锁定或解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导向机构还包括镜像设置在底座两侧的向上伸出的滑动支撑座,滑动支撑座位于所述的侧承载道的前端;且该滑动支撑座的底部设有竖向的导向槽,锁定销穿设在该导向槽内并能够沿导向槽上下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底座一侧的控制扳手、设置在该控制扳手与横杆之间的横拉件及第一转动杆;横拉件沿底座的宽度方向设置在后承载道内,且横拉件的一端与控制扳手铰接;控制扳手转动以驱动横拉件沿底座宽度方向向外移动;所述的第一转动杆呈“L”型结构且能够绕底座转动;第一转动杆的一端与横拉件铰接,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横杆的中间位置处;横拉件朝底座外侧移动能够带动第一转动杆转动并驱使主驱动件向前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运动转换机构包括连接在侧杆与锁定杆之间的第二转动杆及第三转动杆;第二转动杆沿底座的宽度方向转动设置在后承载道内,第二转动杆的一端与侧杆铰接,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转动杆连接;第三转动杆为竖向设置的“L”型杆,且第三转动杆转动设置在锁定杆的后方;侧杆前后移动能够带动第二转动杆在水平方向转动以拉动第三转动杆上下转动,第三转动杆配置为上下转动以作用于锁定杆上下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功能座椅,其特征在于:在侧承载道上设有前后间隔的第一转动支撑座和第二转动支撑座,所述锁定杆的后部转动连接在第一转动支撑座上,第三转动杆转动连接在第二转动支撑座上;且第三转动杆上设有水平伸出的抵压柱,该抵压柱抵持在锁定杆上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功能座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锁定杆与第一转动支撑座之间设有一复位扭簧,复位扭簧的其中一根扭臂设置在底座上,复位扭簧的另一根扭臂设置在锁定杆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功能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杆与第三转动杆之间设有一连接弹簧,连接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转动杆和第三转动杆上,侧杆向前移动以驱使第二转动杆水平转动以向后拉动连接弹簧并带动第三转动杆上下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功能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拉件包括卡接配合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均为板状件,第一连杆竖向设置并与控制扳手铰接,第二连杆横向设置并与第一转动杆铰接。
CN202210018006.6A 2022-01-07 2022-01-07 一种多功能座椅 Active CN1144517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18006.6A CN114451715B (zh) 2022-01-07 2022-01-07 一种多功能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18006.6A CN114451715B (zh) 2022-01-07 2022-01-07 一种多功能座椅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51715A true CN114451715A (zh) 2022-05-10
CN114451715B CN114451715B (zh) 2023-07-25

Family

ID=81409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18006.6A Active CN114451715B (zh) 2022-01-07 2022-01-07 一种多功能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5171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35376A (zh) * 2022-12-07 2023-05-02 浙江润大柯泓家具有限公司 一种拼装式座椅结构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10879A1 (fr) * 1987-02-12 1988-08-19 Peugeot Cycles Siege reglable et rabattable, notamment pour vehicule
US4834454A (en) * 1987-05-15 1989-05-30 Faultless-Doerner Manufacturing Inc. Office chair with tiltable seat and back
CN102078094A (zh) * 2011-01-30 2011-06-01 傅建华 椅子
CN104840030A (zh) * 2015-03-26 2015-08-19 浙江永艺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背联动椅
CN208540936U (zh) * 2017-08-30 2019-02-26 永艺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办公椅的背座同步联动装置
CN110051155A (zh) * 2018-04-04 2019-07-26 永艺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椅具
CN209391482U (zh) * 2018-09-16 2019-09-17 浙江恒林椅业股份有限公司 椅子及其椅架
CN212878495U (zh) * 2020-07-09 2021-04-06 永艺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椅具的背座联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10879A1 (fr) * 1987-02-12 1988-08-19 Peugeot Cycles Siege reglable et rabattable, notamment pour vehicule
US4834454A (en) * 1987-05-15 1989-05-30 Faultless-Doerner Manufacturing Inc. Office chair with tiltable seat and back
WO2012034344A1 (zh) * 2010-09-17 2012-03-22 Fu Jianhua 椅子
CN102078094A (zh) * 2011-01-30 2011-06-01 傅建华 椅子
CN104840030A (zh) * 2015-03-26 2015-08-19 浙江永艺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背联动椅
CN208540936U (zh) * 2017-08-30 2019-02-26 永艺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办公椅的背座同步联动装置
CN110051155A (zh) * 2018-04-04 2019-07-26 永艺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椅具
CN209391482U (zh) * 2018-09-16 2019-09-17 浙江恒林椅业股份有限公司 椅子及其椅架
CN212878495U (zh) * 2020-07-09 2021-04-06 永艺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椅具的背座联动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35376A (zh) * 2022-12-07 2023-05-02 浙江润大柯泓家具有限公司 一种拼装式座椅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51715B (zh) 2023-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70286B1 (ko) 의자 구조 및 의자
CN101522075B (zh) 增强可调节性的躺椅
RU2437605C2 (ru) Кресло с качающейся спинкой
US8272692B1 (en) Office chair having tiltable seat and back
JP2004518507A (ja) 椅子、とくに事務椅子
CN113229663B (zh) 一种椅背调节机构
CN104545071A (zh) 倾斜式座椅
CN215271602U (zh) 一种可前后倾仰的椅子
US5263767A (en) Adjustable chair
JPH0775608A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14451715A (zh) 一种多功能座椅
JP2008538950A (ja) シンクロ機構
JPH10179315A (ja) 椅子における背もたれの支持構造
CN113197457B (zh) 一种椅子
JP2024031988A (ja) 自己適応連動制御の機能シングルチェア
CN113142869A (zh) 一种可前后倾仰的椅子
CA1324313C (en) Rocking chair
CN217243351U (zh) 用于座背联动椅的弹簧安装结构
CN113197456B (zh) 一种多功能座椅
CN217243350U (zh) 一种座椅的锁定调节机构
CN114451714B (zh) 一种椅座可调节坐具
CN213993008U (zh) 人体工学座椅
CN217243370U (zh) 一种座背联动椅的框架结构
CN220069255U (zh) 一种用于椅背的滑动变轨机构
CN218419065U (zh) 一种自适应联动控制的功能单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