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42344A - 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和交通工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和交通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42344A
CN114442344A CN202111673787.4A CN202111673787A CN114442344A CN 114442344 A CN114442344 A CN 114442344A CN 202111673787 A CN202111673787 A CN 202111673787A CN 114442344 A CN114442344 A CN 1144423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display module
viewing angle
liquid crystal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737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42344B (zh
Inventor
东强
孙晓平
李雄平
毛琼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7378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42344B/zh
Priority to US17/713,354 priority patent/US11662613B2/en
Publication of CN114442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423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423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423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0121Operation of devices; 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2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a switchable viewing angl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7Arrangement of liquid crystal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the final condition of one light beam is achiev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effects of two or more layers or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2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position or the direction of light beams, i.e. deflection
    • G02F1/31Digital deflection, i.e. optical switch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04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dy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和交通工具。该显示模组包括视角切换面板、液晶显示面板和驱动电路,视角切换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染料液晶层和驱动电极层,驱动电极层设置于第一基板和/或第二基板朝向染料液晶层的一侧,驱动电极层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驱动电极,且相邻两个驱动电极之间设置有预设长度的间隔,驱动电路分别与多个驱动电极电连接,用于向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驱动电极提供依次增大的驱动电压。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现有防窥面板防窥模式单一、功耗过高的问题,不仅能实现防窥模式和正常显示模式的切换,针对特定方向实现防窥,还能有效避免液晶显示面板的功耗过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和交通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和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相关技术的逐渐成熟,同时大家对个人隐私保护越来越重视,近年来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防窥产品。目前而言,常见的防窥产品一般采用贴附式膜材或视角控制结构,用以减少大角度出光,通过缩小视角实现防窥。
然而,贴附式膜材的防窥方案不能实现防窥模式和正常模式的切换,取消防窥模式需要取下或破坏防窥膜材。同时,现有的视角控制结构的防窥方案,在限制大角度出光的同时,还会影响出光率,增加能耗。而且,现有视角控制结构防窥功能为整面防窥,不仅不能针对特定方向实现防窥功能,还会影响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导致显示面板功耗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和交通工具,以控制实现宽窄视角,进行防窥模式的切换的同时,还能实现特定侧的针对性防窥,解决特定情境下的防窥需求。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包括视角切换面板和液晶显示面板,所述视角切换面板位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所述视角切换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染料液晶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驱动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或第二基板朝向所述染料液晶层的一侧,所述驱动电极层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驱动电极,且相邻两个所述驱动电极之间设置有预设长度的间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出光面平行;
所述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还包括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分别与多个所述驱动电极电连接,用于向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所述驱动电极提供依次增大的驱动电压。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包括视角切换面板和液晶显示面板,所述视角切换面板位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所述视角切换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染料液晶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驱动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或第二基板朝向所述染料液晶层的一侧,所述驱动电极层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驱动电极,且相邻两个所述驱动电极之间设置有预设长度的间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出光面平行;
所述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还包括驱动电路;
所述驱动电路包括控制总线和多个电学器件组合,所述电学器件组合包括第一电学器件和第二电学器件,所述控制总线与控制信号端口电连接;各所述电学器件组合中,所述第一电学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总线电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学器件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学器件的第二端与公共信号端口电连接;各所述电学器件组合中,所述第二电学器件的第一端还与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各所述驱动电极一一对应电连接,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各所述驱动电极对应的所述电学器件组合中,所述第一电学器件和所述第二电学器件的电阻比值依次增大;
或者,所述驱动电路包括控制总线和多个第三电学器件,多个所述第三电学器件依次串联于所述控制总线上,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所述驱动电极分别与所述控制总线电连接,且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控制总线的连接节点与所述第三电学器件依次交替排布。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交通工具,包括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包括视角切换面板和液晶显示面板,所述视角切换面板位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所述视角切换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染料液晶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驱动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或第二基板朝向所述染料液晶层的一侧,所述驱动电极层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驱动电极,且相邻两个所述驱动电极之间设置有预设长度的间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出光面平行;所述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还包括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分别与多个所述驱动电极电连接,用于向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所述驱动电极提供依次增大的驱动电压。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现有防窥面板防窥模式单一的问题,不仅能实现防窥模式和正常显示模式的切换,还能针对特定一侧实现防窥,可以适配不同的使用场景,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适当减少对液晶显示面板的遮光,提高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有助于降低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模组的亮度,从而有效避免液晶显示面板的功耗过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是图1所示视角切换面板加电和不加电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和图6是图4所示视角切换面板加电和不加电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视角切换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图10分别为图7所示视角切换面板加电、第一加电状态和第二加电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所示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一种驱动电压时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中运放单元的输入输出信号时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俯视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通工具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该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包括视角切换面板100和液晶显示面板200,视角切换面板100位于液晶显示面板200的出光侧;视角切换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染料液晶层130,位于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之间;驱动电极层140,设置于第一基板110和/或第二基板120朝向染料液晶层130的一侧,驱动电极层140包括沿第一方向1依次排列的多个驱动电极141,且相邻两个驱动电极141之间设置有预设长度的间隔142,第一方向1与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出光面平行;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还包括驱动电路300,驱动电路300分别与多个驱动电极141电连接,用于向沿第一方向1依次排列的多个驱动电极141提供依次增大的驱动电压。
其中,视角切换面板100的主要作用为对液晶显示面板200的出射光线的角度进行限制,避免大角度光线出射。而且,视角切换面板100具备开关功能,在打开状态下,负责对出射光线角度进行限制,此时整个显示模组呈窄视角显示模式,也即处于防窥模式;在关闭状态下,视角切换面板100透光,对液晶显示面板200的出射光线不做限制,此时整个显示模组呈宽视角显示模式,也即处于正常显示模式。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视角切换面板100中设置驱动电极层140包括沿第一方向1依次排列的多个驱动电极141,通过驱动电路300向第一方向1依次排列的多个驱动电极141提供依次增大的驱动电压,实质是限制不同驱动电极141所在区域具有不同的光线出射角度限制,在整个显示模组的出光面上,实现沿第一方向1上不同位置出光角度的渐变。
具体地,驱动电极层140中的各驱动电极141,用于分别形成电场驱动染料液晶层130中的液晶分子131并带动染料分子132旋转,使其所在区域的液晶分子和染料分子处于阻挡光线大角度出射的状态。驱动电极141的设置位置取决于液晶的配向以及电场设计方式,其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110朝向染料液晶层130的一侧,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基板120朝向染料液晶层130的一侧,还可以同时设置在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各朝向染料液晶层130的一侧,本发明实施例均不作限制。对于非驱动电极141所在区域而言,当驱动电极141之间间隔142较大时,其液晶分子131和染料分子132受电场影响小,可认为基本不发生偏转,对于液晶显示面板200出射的光线可以直接透射,而不对出光角度产生限制。
由此可以理解,沿第一方向1依次排列的驱动电极141在加电状态下可形成百叶窗效果,即驱动电极141所在区域会适当阻挡大角度出射的光线,实现了视角的收窄,使液晶显示面板200处于窄视角显示状态或防窥状态;而在不加电状态下,视角切换面板100对液晶显示面板200不具备缩窄视角的作用,该显示模组仍然可呈现宽视角显示状态。换言之,通过加电与否即可控制显示模组实现宽窄视角显示模式的切换,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防窥需求。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各驱动电极接收的驱动电压不同,对光线的出射角度限制也有所不同,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窄视角显示模式并非均匀窄视角模式,下面对其具体结构和原理进行介绍。其中,通过驱动电路300向沿第一方向1依次排列的多个驱动电极141提供依次增大的驱动电压,也即,沿第一方向1上各驱动电极141形成的电场强度会逐渐增大,对于液晶分子131和染料分子132的偏转作用逐渐增大,在第一方向1上对出射光线的角度限制也逐渐增大,即第一方向1朝向的一侧视角相对较小,具有明显的防窥效果。由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可应用于需要一侧防窥的场景下,例如车机显示屏中需要对主驾驶位进行防窥的场景下。从背离第一方向1朝向的一侧而言,视角切换面板对于液晶显示面板光线的出射角度限制较小,显示视角相对较大,光线透过率更高,能够满足正常的显示要求,出光效率以及面板功耗受影响较小,即,在亮度满足正常显示要求的情况下,不用大幅度增加背光的亮度,从而功耗较小。
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包括视角切换面板和液晶显示面板,视角切换面板位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视角切换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染料液晶层,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驱动电极层,设置于第一基板和/或第二基板朝向染料液晶层的一侧,驱动电极层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驱动电极,且相邻两个驱动电极之间设置有预设长度的间隔,第一方向与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出光面平行;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还包括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分别与多个驱动电极电连接,用于向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驱动电极提供依次增大的驱动电压。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现有防窥面板防窥模式单一的问题,不仅能实现防窥模式和正常显示模式的切换,还能针对特定一侧实现防窥,可以适配不同的使用场景,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适当减少对液晶显示面板的遮光,提高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有助于降低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模组的亮度,从而有效避免液晶显示面板的功耗过高的问题。
图2和图3是图1所示视角切换面板加电和不加电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下面参考图1-图3,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视角切换面板的结构及原理进行介绍。首先,该视角切换面板100还包括公共电极层150,公共电极层150设置于第二基板120和/或第一基板110朝向染料液晶层130的一侧;公共电极层150包括沿第一方向1依次排列的多个公共电极151,且公共电极151在驱动电极层14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驱动电极141一一对应至少部分交叠。
进一步地,第一基板110朝向染料液晶层130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配向层161,第二基板120朝向染料液晶层130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配向层162;第一配向层161和第二配向层162在同一区域的配向方向相同。
基于此,该实施例中视角切换面板100示例可以为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排列)型液晶盒,即第一配向层161和第二配向层162实质为垂直配向。另外,视角切换面板100中的液晶分子131为负性液晶,负性的液晶分子131在电场作用下短轴趋向于与电场方向平行。
在驱动电极141未被施加驱动电压时,染料液晶层130中的液晶分子131受垂直配向影响处于长轴垂直基板即竖立状态,同时染料分子也处于竖立状态,此时的视角切换面板100不具备限制液晶显示面板200的出射光线的出射角度的功能,该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则处于正常显示状态。如图2所示,两侧眼睛均用实线示意可视。
在驱动电路300向各驱动电极141提供驱动电压,即驱动电极141处于加电状态时,染料液晶层130上下两侧的公共电极151和驱动电极141会形成纵向电场,使得负性的液晶分子131由长轴与基板垂直趋向于变为与基板产生夹角,而且,该夹角取决于液晶分子131所处区域的电场强度,也即取决于驱动电极141上施加的驱动电压的大小。可以理解,在沿第一方向1上对各驱动电极141施加依次增大的驱动电压时,各驱动电极141对应区域的液晶分子131的偏转夹角也越大(此处偏转是指由垂直基板状态向平行基板状态偏转),染料分子132随液晶分子131的带动也发生偏转,且由于染料分子132长轴具有吸光效果,染料分子132偏转角度越大,则对大角度光线的出射限制越大,换言之,沿第一方向1上依次排列的驱动电极141对应的区域对光线出射角度限制越大。由此,在加电状态下,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实现特定一侧的防窥状态,且可以理解,防窥一侧的设置取决于驱动电极的排列方向,也即第一方向朝向的一侧即为防窥的一侧。如图3所示,左侧眼睛用虚线示意受视角显示不可视,右侧眼镜用实线示意可视。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5和图6是图4所示视角切换面板加电和不加电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图6,与上图1所示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不同之处在于,该实施例中可选对驱动电极141之间的间隔142进行合理调整,即将间隔142设置相对较窄。基于此驱动电极的设置方式,参考图5,在驱动电极141未被施加驱动电压时,即在未加电状态下,同理,染料液晶层130中的液晶分子131受垂直配向影响处于长轴垂直基板即竖立状态,同时染料分子也处于竖立状态,此时的视角切换面板不具备限制液晶显示面板200的出射光线的出射角度的功能,该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则处于正常显示状态。如图2所示,两侧眼睛均用实线示意可视。
在驱动电路300向各驱动电极141提供驱动电压,即驱动电极141处于加电状态时,染料液晶层130上下两侧的公共电极151和驱动电极141会形成纵向电场,使得负性的液晶分子131由长轴与基板垂直趋向于变为与基板产生夹角,在沿第一方向1上对各驱动电极141施加依次增大的驱动电压时,各驱动电极141对应区域的液晶分子131和染料分子132冯蓉偏转角度逐渐越大,对大角度光线的出射限制越大,换言之,沿第一方向1上依次排列的驱动电极141对应的区域对光线出射角度限制越大,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实现特定方向的防窥状态。而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实施例中,由于驱动电极141之间的间隔142较小,其间隔所在区域的液晶分子131和染料分子132同样也会受到垂直电场的影响而发生适度的偏转,从整个染料液晶层而言,如图6所示,液晶分子131和染料分子132的偏转角度沿第一方向1依次增大,同样可以实现对第一方向即特定方向的防窥。
如图1-图6所示实施例中,将第一配向层和第二配向层的配向方向设置为平行仅为本发明的一种示例,其也可设置为垂直。在垂直的实施例中,驱动电极处于加电状态时,液晶分子和染料分子会受配向影响趋向于在垂直基板方向上呈扭曲状排列,此时液晶分子和染料分子长轴同样由垂直基板趋向于发生偏转,同样具备限制大角度光线出射的作用,也即同样能实现特定一侧的防窥状态。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设置驱动电极141在第一配向层161或第二配向层162的垂直投影区域为电极配向区A,间隔142在第一配向层161或第二配向层162的垂直投影区域为间隔配向区B,电极配向区A的配向方向与间隔配向区B的配向方向垂直。
可以理解,在未加电状态下,液晶分子131和染料分子132均处于竖立状态,不受两个配向层的配向方向影响,而在加电状态下,电极配向区A的液晶分子131和染料分子132会受驱动电极141形成的电场的驱动发生偏转,以此利用染料分子132对光线出射角度进行限制。然而,由于间隔配向区B和电极配向区相邻,驱动电极141的电场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间隔配向区的液晶分子131和染料分子132。本发明实施例设置电极配向区的配向方向与间隔配向区的配向方向垂直,则可以避免间隔配向区的液晶分子131和染料分子132受电场区域而与电极配向区的液晶分子131和染料分子132同步偏转,从而保证电极配向区对特定一侧防窥,而间隔配向区对该特定一侧不防窥,使两区域存在明显的防窥区别。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视角切换面板100采用VA液晶盒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在未加电时能够保证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处于正常显示模式,无需在显示过程中对视角切换面板100进行加电控制,有助于降低整个显示模组功耗。当然,在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选将视角切换面板100设计采用ECB(Electrically Controled birefringence,电控双折射)型、IPS(ln-Plane Switching,面内转换)型或FFS(Fringe Field Switching,边缘场开关)型液晶盒实现,下面同样对ECB型液晶盒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介绍。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视角切换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图10分别为图7所示视角切换面板加电、第一加电状态和第二加电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7-图10,该实施例中视角切换面板采用ECB型液晶盒,其中,该视角切换面板100还包括公共电极层150,公共电极层150设置于第二基板120和/或第一基板110朝向染料液晶层130的一侧;公共电极层150包括沿第一方向1依次排列的多个公共电极151,且公共电极151在驱动电极层14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驱动电极141一一对应至少部分交叠。进一步地,第一基板110朝向染料液晶层130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配向层161,第二基板120朝向染料液晶层130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配向层162;第一配向层161和第二配向层162在同一区域的配向方向相同。
该实施例中,ECB型液晶盒与VA型液晶盒的区别在于,第一配向层161和第二配向层162实质为平行配向。另外,视角切换面板100中的液晶分子131为正性液晶,正性的液晶分子131在电场作用下长轴趋向于与电场方向平行。
参考图8,在驱动电极141未被施加驱动电压时,染料液晶层130中的液晶分子131受平行配向影响处于长轴平行基板即横躺状态,同时染料分子也处于横躺状态,此时液晶显示面板200的出射光线被横躺的染料分子132遮挡,该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则处于正常显示状态。如图8所示,两侧眼睛均用虚线示意不可视。
参考图9,在第一加电状态下,驱动电路300向各驱动电极141提供第一驱动电压,染料液晶层130上下两侧的公共电极151和驱动电极141会形成纵向电场,使得正性的液晶分子131由长轴与基板平行趋向于变为与基板产生夹角,而且,该夹角取决于液晶分子131所处区域的电场强度,也即取决于驱动电极141上施加的驱动电压的大小。可以理解,在沿第一方向1上对各驱动电极141施加依次增大的驱动电压时,各驱动电极141对应区域的液晶分子131的偏转夹角也越大(此处偏转是指由平行基板状态向垂直基板状态偏转),染料分子132随液晶分子131的带动也发生偏转,且由于染料分子132长轴具有吸光效果,染料分子132偏转角度越大,则对大角度光线的出射限制越小,换言之,沿第一方向1上依次排列的驱动电极141对应的区域对光线出射角度限制越小。由此,在第一加电状态下,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实现特定一侧的防窥状态,且可以理解,防窥一侧的设置取决于驱动电极的排列方向,也即背离第一方向朝向的一侧即为防窥的一侧。如图9所示,右侧眼睛用虚线示意受视角显示不可视,左侧眼镜用实线示意可视。
参考图10,在第二加电状态下,驱动电路300向各驱动电极141提供第二驱动电压,且由于第二驱动电压远大于第一驱动电压,染料液晶层130上下两侧的公共电极151和驱动电极141会形成较大的纵向电场,使得正性的液晶分子131由长轴与基板平行变为与基板垂直,染料分子132也受液晶分子131带动变为与基板垂直,此时染料分子132不遮挡液晶显示面板200的出光。由此,在该第二加电状态下,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可实现正常显示状态。如图10所示,左右两侧眼睛用实线示意可视。
由上述ECB型液晶盒驱动原理可知,ECB型液晶盒采用纵向电场,通过驱动电极加载渐变的驱动电压,同样可以使液晶分子和染料分子实现与VA型液晶盒相同的渐变式偏转,从而实现特定方向的防窥。对于IPS型或FFS型液晶盒而言,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其公共电极和驱动电极均设置在同一基板上,通过施加驱动电压可形成横向电场。而由于公共电极和驱动电极所形成的横向电场并非完全与基板平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基于此对公共电极和驱动电极的位置、施加信号等进行设计,使得各驱动电极形成的电场具有纵向分量,也即通过该IPS型或FFS型液晶盒结构使其中的液晶分子和染料分子在加电状态下由平行基板状态进行偏转,且根据驱动电极驱动电压的不同,形成渐变的偏转角度,从而对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角度进行不同程度的限制,实现对特定方向的防窥。
另外,对于上述VA型液晶盒和ECB型液晶盒而言,可选将公共电极设置为整面结构。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1,其中,该视角切换面板100还包括公共电极层150,公共电极层150设置于第二基板120朝向染料液晶层130的一侧;公共电极层150包括公共电极151,且各驱动电极141在所述公共电极层15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均位于所述公共电极151中。当然,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可选驱动电极层140位于第二基板120朝向染料液晶层130的一侧,共电极层150设置于第一基板110朝向染料液晶层130的一侧。
图12是图1所示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一种驱动电压时序图,参考图1和图12,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选设置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包括多个驱动周期T,且相邻两个驱动周期T中,驱动电路300向同一驱动电极141提供的驱动电压极性相反,大小相同。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当液晶分子131长时间处于固定电场下时,容易被电场极化而呈现固定状态,此处则会影响视角切换面板100的视角切换功能。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向各驱动电极提供的驱动电压在相邻两个驱动周期T内发生翻转,即驱动电极141的驱动电压和公共电极151的公共电压Vcom在相邻两个驱动周期T内的差值正负相反,绝对值相等,由此可以使驱动电极141和公共电极151之间的电场方向发生反向,由此可以使液晶分子131以及染料分子132在相邻两个驱动周期T内分别向相反的两个方向偏转,从而避免了分子的极化现象,能够保证视角切换面板100的视角切换功能,增加视角切换面板100的使用寿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选公共电极151的公共电压Vcom为0V,此时只需将驱动电极141的驱动电压在相邻两个驱动周期T内设置为极性相反,大小相同即可。另外,该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周期T可以根据液晶显示面板的画面显示周期即刷新帧进行设置,具体地,可设置驱动周期T为刷新帧的整数倍,例如在驱动周期等于一个刷新帧时间时,则表示液晶显示面板200每刷新一个画面,则视角切换面板100的电场翻转一次。
基于上述防窥原理,下面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介绍。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3,该实施例中,驱动电路300包括多个分压单元310,分压单元310包括第一分压输入端311、第二分压输入端312和分压输出端313;多个分压单元310中,第一分压输入端311均接收第一电压信号,第二分压输入端312接收第二电压信号,分压输出端313一一对应电连接一个驱动电极141;多个分压单元310的分压输出端313的分压比例不同。
此处,分压单元310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电压信号V1和第二电压信号V2,分压输出端313向电连接的驱动电极141提供驱动电压,则驱动电压实质是第一电压信号V1和第二电压信号V2的数学函数,且由于分压单元310的分压比例不同,驱动电压值也不同。基于沿第一方向1依次排列的驱动电极141接受的驱动电压逐渐增大,基于第一电压信号V1和第二电压信号V2以及分压函数,可以对各分压单元的分压比例进行调节,使其输出的驱动电压随相对应连接的驱动电极141沿第一方向1的排列顺序依次增大。
继续参考图13,基于该分压单元实现驱动电压的逐渐增大的设计,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设置驱动电路300还包括运放单元320,运放单元320包括第一运放输入端321、第二运放输入端322和运放输出端323;运放单元320的第一运放输入端321连接时钟信号,第二运放输入端322连接参考电压信号VREF,运放输出端323连接分压单元310的第一分压输入端311或第二分压输入端312;参考电压信号VREF的电压值小于时钟信号VCLK的高电平电压,且大于时钟信号VCLK的低电平电压。
其中,运放单元320本质上为运算放大电路,其作用是将向驱动电极141直接提供驱动电压转换为提供时钟信号转换为驱动电压,而且,基于时钟信号电压值较弱的问题,通过放大电路可将其放大为满足电压值范围要求的驱动电压。基于该运放单元的设计,驱动电极对应的驱动芯片可以简化设计,只需提供时钟信号即可完成对视角切换面板的控制。
图14是图13所示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中运放单元的输入输出信号时序图,参考图14,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参考电压信号VREF需要根据时钟信号VCLK的高低电平值进行设计,使其位于高低电平值之间,用于在时钟信号VCLK电平高于参考电压信号VREF时,向各分压单元310提供正值电压信号产生正值驱动电压;在时钟信号VCLK电压低于参考电压信号VREF时,向各分压单元310提供负值电压信号产生负值驱动电压。由此,该时钟信号VCLK的高低电平可直接形成翻转的驱动电压,能够避免液晶分子的极化,进一步避免了对于实现驱动电压翻转功能的驱动芯片设计,使得向驱动电极提供驱动电压的驱动过程更简单。同样地,此处公共电极的公共电压Vcom也可设置为0V,另外,对于运放单元的参考电压VREF,其可设置与公共电压Vcom相同,也可设置为不同。可以理解,运放单元输出的驱动电压实质是由参考电压VREF决定是否发生翻转,将公共电压Vcom设置与参考电压VREF相同,则翻转的驱动电压可直接形成翻转的电场,用于避免液晶分子在固定电场下的极化。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上述驱动电路300可选直接设置在视角切换面板100上,即在制备视角切换面板100时,同步在视角切换面板100上制备驱动电路300,也可选将驱动电路300设置在柔性电路板上。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5,该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中还包括柔性线路板400,柔性线路板400绑定于视角切换面板100和/或液晶显示面板200上(图15中示例柔性线路板400具备两个连接器,柔性线路板400同时连接视角切换面板100和液晶显示面板200),驱动电路300设置于柔性线路板400上。
可以理解的是,柔性线路板400通过连接器绑定在视角切换面板100和液晶显示面板200上时,视角切换面板100和液晶显示面板200上会对应设置扇出走线,用于将柔性线路板400提供的信号对应输入至相应的电极或走线上。由此,本发明实施例中驱动电路300可以通过视角切换面板100上的扇出走线与各驱动电极(图中未示出)电连接,以将不同的驱动电压分别对应输入到相应的驱动电极上。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视角切换面板设置位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侧仅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还可将视角切换面板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入光侧。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6,此处液晶显示面板200表示液晶盒结构,该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还包括背光模组500,视角切换面板100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200的入光侧,即表示其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200和背光模组500之间。在背光模组500出射光线入射至液晶显示面板200之前,视角切换面板100可对背光的视角进行限制,使得在特定方向下视角逐渐变窄,再经过液晶显示面板200可呈现画面显示。可以理解,将视角切换面板100设置在背光模组500和液晶显示面板200之间时,视角切换面板100的工作原理不变,同样能够实现显示模式和防窥模式的切换以及对特定方向的防窥,也能够减少对液晶显示面板的遮光,提高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有助于降低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模组的亮度,从而有效避免液晶显示面板的功耗过高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利用分压单元实现不同驱动电压的设计提供了多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其进行相应介绍。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7,该实施例中,分压单元310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为第一分压输入端311且电连接运放输出端323,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为分压输出端313且分别电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和驱动电极141,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为第二分压输入端312且接地;沿第一方向1排列的多个驱动电极141对应的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阻值比例依次减小。
该实施例实质是利用电阻组成分压单元310,其中,将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接地,实质是将分压单元310的其中一个输入端即第二分压输入端312设置为接收接地信号,将两个输入端简化为单个信号输入端,简化了输入信号的相关电路结构。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二电阻R2接地需要在该驱动电路300中设置接地线(图中未示出),该接地线可由外部驱动芯片提供,关于接地线的布线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制。此实施例中利用两个电阻的阻值比例不同,可以使不同分压单元310具有不同的分压比例,进而将第一分压输入端311提供电压信号按照不同比例输出驱动电压,实现向第一方向1依次排列的各驱动电极141提供依次增大的驱动电压。
可以理解,在上述的分压单元310均接受相同的输入电压信号Vin时,分压单元310输出的驱动电压Vout满足:Vout=Vin×R1/R2,由该公式可得,可以通过增加第一电阻R1的阻值或降低第二电阻R2的阻值,来增加驱动电压。
进一步地,可选各分压单元310中的第二电阻R2阻值相同,沿第一方向1排列的多个驱动电极141对应的第一电阻R1的阻值依次减小。此时,在制备分压单元310时,只需对第一电阻R1的阻值进行区别即可,不仅可以简化电路设计,还能够降低制备难度。
在实际制备过程中,本发明实施例可选将驱动电路300设置于视角切换面板100上,具体地,可设置在视角切换面板100的台阶区。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可采用金属材料制备,通过磁控溅射、热沉积等工艺,可在视角切换面板100的台阶区沉积形成金属图案作为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选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以及至少部分驱动电极141采用同种材料同层制备。举例而言,驱动电极141可选采用氧化铟锡等金属氧化物材料制备,在第一基板110或第二基板120的一侧表面制备驱动电极141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同一工序在该第一基板110或第二基板120上同时制备上述电阻结构,即利用氧化铟锡等金属氧化物材料制备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通常情况下,金属氧化物材料一般采用磁控溅射、物理化学气相沉积等工艺制备,其中通过掩膜在基板上形成特定图形图案,基于此,对于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而言,则可在掩膜中增设电阻的开口图形,使制备过程中同步形成两个电阻。而且,通过电阻开口图形的设计,可以调节电阻的面积,利用面积区别各电阻的阻值。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设置电阻呈矩形,对于不同分压单元中的电阻,通过改变矩形的长宽值来调节电阻阻值。
具体地,可选沿第一方向1排列的多个驱动电极141对应的第一电阻R1的面积依次减小,和/或,沿第一方向1排列的多个驱动电极141对应的第一电阻R1的面积依次增大。基于此,可以实现具有不同分压比例的分压单元,对应向沿第一方向1排列的各驱动电极141提供依次增大的驱动电压。示例而言,可设置矩形的各第二电阻R2具有相同的长宽边长,即具有的相同的面积,而设置矩形的各第一电阻R1的宽度一致,长度依次增大,从而使各第一电阻R1电阻依次增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由电阻构成的分压单元中可不限于设计两个电阻,也不限于其中一个电阻的一端接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所示实施例进行合理设计和变形,此处均不做限制。
除上述采用电阻设计分压单元结构外,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选采用其他电学器件例如薄膜晶体管进行设计。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8,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分压单元310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的第一端为第一分压输入端311且电连接运放输出端323,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的第二端为分压输出端313且分别电连接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的第一端和驱动电极141,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的第二端为第二分压输入端312且接地;沿第一方向1排列的多个驱动电极141对应的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的等效电阻,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的等效电阻的比值依次减小。
此实施例中,从输出不同驱动电压的原理来讲,薄膜晶体管本质上可等效为电阻,即该实施例实质是利用薄膜晶体管的等效电阻实现分压,其原理可参考上述电阻的分压原理,此处不再赘述。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8所示各分压单元310中两个薄膜晶体管的等效电阻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控制端的控制信号,基于此,可通过控制信号来调节各分压单元310薄膜晶体管等效电阻的比值。具体地,各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的栅极可连接同一条控制信号线,各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的栅极可连接同一条控制信号线,利用该两条控制信号线,可以根据需要调节两个控制信号的大小,从而控制各分压单元310中两个薄膜晶体管的等效电阻比值。
还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设置分压单元310由薄膜晶体管组成,不仅可以利用薄膜晶体管实现不同比例的分压,还可利用薄膜晶体管控制是否向驱动电极141提供驱动电压。可以理解,在驱动电极设置数量、间距等固定的前提下,采用薄膜晶体管向驱动电极提供驱动电压时,可以自由地控制是否向对应的驱动电极输入驱动电压信号。示例性地,可以选择向所有驱动电极提供驱动电压,可以选择向奇数位或偶数位的驱动电极提供驱动电压,还可以向间隔相同数量的至少两个以上的驱动电极提供驱动电压。示例性地,可选奇数位驱动电极对应的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同一控制线,偶数位驱动电极对应的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另一控制线,通过该两条控制线的控制信号,可控制所有驱动电极处于加电状态,也可控制单奇数位或单偶数位驱动电极处于加电状态。对于全部驱动电极加电而言,相邻两个驱动电极之间距离为单个间隔142的宽度,对于单奇数位的驱动电极加电而言,相邻两个奇数位的驱动电极之间距离为两个间隔142和一个驱动电极141总宽度。在此基础上可以理解,由于实际输入驱动电压的驱动电极间隔不同,其对液晶显示面板光线的出射角度限制程度也不同,实现的防窥效果也不同,反而言之,对于液晶显示面板200出射光线的透光程度也不同。根据薄膜晶体管控制电路设计及提供相应的控制信号,可以使该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实现不同等级的防窥效果,也能实现不同等级的显示效果,在防窥的同时还能选择兼顾显示效果,为调节防窥程度和显示状态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9,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分压单元310同样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的第一端为第一分压输入端311且电连接运放输出端323,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的第二端为分压输出端313且分别电连接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的第一端和驱动电极141,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的第二端为第二分压输入端312且接地。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的栅极均连接同一控制线,且沿第一方向1上,沿第一方向1排列的多个驱动电极141对应的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的宽长比和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的宽长比的比值依次增大。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薄膜晶体管的等效电阻实质上由其宽长比决定,宽长比越大,则薄膜晶体管的等效电阻越小,在第一方向1上,设置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的宽长比和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的宽长比的比值依次增大,则其等效电阻的比值依次减小,由各分压单元310输出的驱动电压则越大,从而可使得沿第一方向1排列的各液晶分子和染料分子的偏转逐渐增大,第一方向1朝向的一侧出光视角逐渐变小,实现了对第一方向1朝向的一侧的防窥。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俯视图,参考图20,该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包括视角切换面板100和液晶显示面板(图中未示出),视角切换面板100位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视角切换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染料液晶层,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驱动电极层,设置于第一基板和/或第二基板朝向染料液晶层的一侧,驱动电极层包括沿第一方向1依次排列的多个驱动电极141,且相邻两个驱动电极141之间设置有预设长度的间隔142,第一方向1与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出光面平行;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还包括驱动电路300,驱动电路300包括控制总线301和多个电学器件组合302,电学器件组合302包括第一电学器件3021和第二电学器件3022,控制总线与控制信号端口V1电连接;各电学器件组合302中,第一电学器件3021的第一端与控制总线电连接,第二端与第二电学器件3022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电学器件3022的第二端与公共信号端口V2电连接;各电学器件组合302中,第一电学器件3021的第二端还与沿第一方向1依次排列的各驱动电极141一一对应电连接,且沿第一方向1依次排列的各驱动电极141对应的电学器件组合302中,第一电学器件3021和第二电学器件3022的电阻比值依次减小。
该实施例中,各电学器件组合302中第一电学器件3021和第二电学器件3022的电阻比值依次减小,同理可以实现向沿第一方向1依次排列的各驱动电极141提供依次增加的驱动电压,可使各驱动电极141形成依次增强的电场,进而使得染料液晶层130中的液晶分子和染料分子偏转程度逐渐增大,对光线出射角度形成不同程度的限制,实现对第一方向1朝向的一侧的防窥,此处不再赘述。另外,关于视角切换面板100中除驱动电路之外的结构,本实施例同样可参考以上各实施例进行变形,此处同样不做限制。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1,可选地,驱动电路300还包括运算放大器303,运算放大器303的正向输入端或反向输入端电连接控制信号端口,运算放大器303的反向输入端或正向输入端电连接参考信号端口,运算放大器303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总线301;控制信号端口提供时钟信号VCLK,参考信号端口提供参考电压VREF,参考电压的电压值VREF小于时钟信号VCLK的高电平电压,且大于时钟信号VCLK的低电平电压。
继续参考图21,可选地,该电学器件组合302中,第一电学器件3021可包括第三电阻R3,第二电学器件3022可包括第四电阻R4,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电连接运算放大器303的输出端,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电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和驱动电极141,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接地;沿第一方向1排列的多个驱动电极141对应的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的阻值比例依次减小。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可选各电学器件组合302中的第四电阻R4阻值相同,沿第一方向1排列的多个驱动电极141对应的第三电阻R3的阻值依次减小。
另外,还可选驱动电路300设置于视角切换面板100上;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以及至少部分驱动电极141采用同种材料同层制备。本发明实施例中示例采用氧化铟锡等金属氧化物材料制备驱动电极141以及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2,可选地,驱动电路300包括控制总线301和多个第三电学器件3023,多个第三电学器件3023依次串联于控制总线301上,沿第一方向1依次排列的多个驱动电极141分别与控制总线301电连接,且驱动电极141与控制总线301的连接节点与第三电学器件3023依次交替排布。
在该实施例中,依次串联的多个第三电学器件3023中,每个第三电学器件3023均会产生压降,由此可使得各驱动电极141与控制总线301连接节点处的电压沿第一方向1依次降低,换言之,通过控制总线301提供的电压信号以及多个第三电学器件3023的压降,可向各驱动电极141输出依次减小的驱动电压。此时,各驱动电极141可沿第一方向1形成逐渐较小的电场,使得液晶分子和染料分子的偏转沿第一方向1逐渐减小,在背离第一方向1朝向的方向上视角受限制越大,实现了对背离第一方向1朝向方向的防窥。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多个第三电学器件3023实质是依次串联于控制信号端口V1和公共信号端口V2之间的控制总线301上,控制信号端口V1和公共信号端口V2之间可形成电流回路,各驱动电极141连接于控制总线301上可接收其对应连接节点的电压信号,换言之,控制总线301上的各连接节点可向对应的驱动电极141提供渐变的驱动电压,从而实现强度渐变的多个电场,使不同位置的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呈渐变状态。
继续参考图22,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可选第三电学器件3023包括第五电阻R5,各第五电阻R5依次串联于控制总线301上,驱动电极141与控制总线301的连接节点与第五电阻R5依次交替排布。另外,此处驱动电路300也可设置于视角切换面板100上,第五电阻R5同样可与至少部分驱动电极141采用同种材料同层制备。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各第三电学器件3023并非是指阻值必须相同的电学器件,其阻值可设置为相同,也可设置为不同。可以理解,当阻值相同时,则各第三电学器件3023的压降相同,沿第一方向1向各驱动电极141提供的驱动电压会等梯度依次减小,对于液晶分子的偏转效果也会呈等梯度的渐变效果,可以使液晶面板防窥效果更连续,也可避免显示亮度突变等情况。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3,该实施例中,第一电学器件3021可包括第三薄膜晶体管TFT3,第二电学器件3022可包括第四薄膜晶体管TFT4,第三薄膜晶体管TFT3的第一端电连接运算放大器303的输出端,第三薄膜晶体管TFT3的第二端分别电连接第四薄膜晶体管TFT4的第一端和驱动电极141,第四薄膜晶体管TFT4的第二端接地;沿第一方向1排列的多个驱动电极141对应的第三薄膜晶体管TFT3的等效电阻和第四薄膜晶体管TFT4的等效电阻的比值依次减小。
在具体实施例中,可设置沿第一方向1依次排列的多个驱动电极141对应的第三薄膜晶体管TFT3的宽长比,和第四薄膜晶体管TFT4的宽长比的比值依次增大。如图22所示实施例中,运算放大器及由薄膜晶体管组成的电学器件组合与在前的采用薄膜晶体管的实施例(如图18和图19所示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实现方式以及可替换方案等均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4,该实施例中,驱动电路300包括控制总线301和多个第三电学器件3023,多个第三电学器件3023依次串联于控制总线301上,沿第一方向1依次排列的多个驱动电极141分别与控制总线301电连接,且驱动电极141与控制总线301的连接节点与第三电学器件3023依次交替排布。另外,第三电学器件3023包括第五薄膜晶体管TFT5,各第五薄膜晶体管TFT5依次串联于控制总线301上,驱动电极141与控制总线301的连接节点与第五薄膜晶体管TFT5依次交替排布。需要说明的是,图24所示的结构中,各第五薄膜晶体管TFT5的栅极可以都电连接到同一个信号端,也可以电连接到不同的信号端。
同理,此处第五薄膜晶体管TFT5可选采用相同设计参数,例如采用相同的宽长比,此时其等效阻值相同,也可选采用不同的设计参数。在采用相同宽长比的情况下,各第五薄膜晶体管TFT5在导通时压降相同,可以向各驱动电极141提供等梯度渐变的驱动电压,由此可以保证防窥效果和显示效果均匀渐变。并且,此处多个第五薄膜晶体管TFT5实质也是依次串联于控制信号端口V1和公共信号端口V2之间的控制总线301上,由此,每个驱动电极141可根据控制总线301上对应的连接节点获取依次渐变的驱动电压,进而实现强度渐变的多个电场,使不同位置的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呈渐变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交通工具,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通工具的局部示意图,参考图25,该交通工具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600。该交通工具具体可以是汽车、火车、飞机等需要配置车载显示的交通工具。该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600具体可以是汽车等交通工具中的车机、仪表盘等。
可以理解,对于汽车等装配有车载显示的交通工具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可以满足用户对于车机的正常显示和防窥显示模式在不同场景下切换的需求,例如在停车状态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可以切换至宽视角模式,即正常显示模式,可供驾驶位和副驾驶位观看。而在行车状态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可以切换至窄视角模式,即防窥模式,对驾驶位进行防窥,避免驾驶员观看车机分心对行车安全产生隐患。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交通工具包括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基于对驾驶位防窥的应用场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中,可设置第一方向为副驾驶位到主驾驶位的方向或者主驾驶位到副驾驶位的方向,即保证视角切换面板中驱动电极沿副驾驶位到主驾驶位方向依次排列的同时,沿副驾驶位到主驾驶位方向上的各驱动电极接收依次增大的驱动电压。由此,该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能够实现对主驾驶位一侧的单侧防窥,而对于副驾驶位一侧而言,由于驱动电极的驱动电压相对较小,其对于出射光角度的限制较小,不仅能保证副驾驶位一侧能够正常观看车机,还能保证车机处于正常的显示亮度,解决现有车机不仅对主驾驶位存在防窥效果,同时也对副驾驶位一侧具有视角限制影响正常观看的问题。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在交通工具中的应用方式。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600位于驾驶室中控台位置处的基础上,可设置第一方向为以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出光方向为轴,副驾驶位到主驾驶位的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的方向,此时,第一方向实质是显示模组出光面中朝向上方或下方的方向,即驾驶室空间中朝下或朝上的方向,视角切换面板中各驱动电极实质上处于横置状态,且沿纵向依次排列,以此保证各驱动电极沿驾驶室由下到上的方向接收依次增大的驱动电压,在驾驶室由下到上的方向上,液晶面板的出光角度逐渐收窄。由此可知,该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可对上方一侧实现视角收窄作用,也即,可以有效限制车机、仪表盘等向前挡风玻璃出射过多光线,避免车机、仪表盘出射光线经前挡风玻璃反射入人眼,造成视线干扰。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23)

1.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视角切换面板和液晶显示面板,所述视角切换面板位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所述视角切换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染料液晶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驱动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或第二基板朝向所述染料液晶层的一侧,所述驱动电极层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驱动电极,且相邻两个所述驱动电极之间设置有预设长度的间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出光面平行;
所述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还包括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分别与多个所述驱动电极电连接,用于向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所述驱动电极提供依次增大的驱动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多个分压单元,所述分压单元包括第一分压输入端、第二分压输入端和分压输出端;
多个所述分压单元中,所述第一分压输入端均接收第一电压信号,所述第二分压输入端接收第二电压信号,所述分压输出端一一对应电连接一个所述驱动电极;多个所述分压单元的所述分压输出端的分压比例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运放单元,所述运放单元包括第一运放输入端、第二运放输入端和运放输出端;
所述运放单元的所述第一运放输入端连接时钟信号,所述第二运放输入端连接参考电压信号,所述运放输出端连接所述分压单元的所述第一分压输入端或所述第二分压输入端;
所述参考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小于所述时钟信号的高电平电压,且大于所述时钟信号的低电平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单元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分压输入端且电连接所述运放输出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分压输出端且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驱动电极,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二分压输入端且接地;
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驱动电极对应的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比例依次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分压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电阻阻值相同,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驱动电极对应的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依次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设置于所述视角切换面板上;
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以及至少部分所述驱动电极采用同种材料同层制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驱动电极对应的所述第一电阻的面积依次减小,和/或,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驱动电极对应的所述第一电阻的面积依次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单元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和第二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分压输入端且电连接所述运放输出端,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二端为所述分压输出端且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一端和所述驱动电极,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二分压输入端且接地;
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驱动电极对应的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等效电阻比值依次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设置于所述视角切换面板上;
或者,所述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还包括柔性线路板,所述柔性线路板绑定于所述视角切换面板和/或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上,所述驱动电路设置于所述柔性线路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角切换面板还包括公共电极层,所述公共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和/或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染料液晶层的一侧;
所述公共电极层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公共电极,且所述公共电极在所述驱动电极层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所述驱动电极一一对应至少部分交叠。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染料液晶层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配向层,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染料液晶层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配向层;
所述驱动电极在所述第一配向层或所述第二配向层的垂直投影区域为电极配向区,所述间隔在所述第一配向层或所述第二配向层的垂直投影区域为间隔配向区,所述电极配向区的配向方向与所述间隔配向区的配向方向垂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包括多个驱动周期,且相邻两个所述驱动周期中,所述驱动电路向同一所述驱动电极提供的所述驱动电压极性相反,大小相同。
13.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视角切换面板和液晶显示面板,所述视角切换面板位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所述视角切换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染料液晶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驱动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或第二基板朝向所述染料液晶层的一侧,所述驱动电极层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驱动电极,且相邻两个所述驱动电极之间设置有预设长度的间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出光面平行;
所述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还包括驱动电路;
所述驱动电路包括控制总线和多个电学器件组合,所述电学器件组合包括第一电学器件和第二电学器件,所述控制总线与控制信号端口电连接;各所述电学器件组合中,所述第一电学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总线电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学器件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学器件的第二端与公共信号端口电连接;各所述电学器件组合中,所述第二电学器件的第一端还与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各所述驱动电极一一对应电连接,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各所述驱动电极对应的所述电学器件组合中,所述第一电学器件和所述第二电学器件的电阻比值依次减小;
或者,所述驱动电路包括控制总线和多个第三电学器件,多个所述第三电学器件依次串联于所述控制总线上,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所述驱动电极分别与所述控制总线电连接,且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控制总线的连接节点与所述第三电学器件依次交替排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运算放大器,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或反向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信号端口,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或正向输入端电连接参考信号端口,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控制总线;
所述控制信号端口提供时钟信号,所述参考信号端口提供参考电压,所述参考电压的电压值小于所述时钟信号的高电平电压,且大于所述时钟信号的低电平电压。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学器件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二电学器件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驱动电极,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驱动电极对应的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的阻值比例依次减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电学器件组合中的所述第四电阻阻值相同,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驱动电极对应的所述第三电阻的阻值依次减小。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学器件包括第五电阻,各所述第五电阻依次串联于所述控制总线上,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控制总线的连接节点与所述第五电阻依次交替排布。
18.根据权利要求15或17所述的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设置于所述视角切换面板上;
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以及至少部分所述驱动电极采用同种材料同层制备,或者,所述第五电阻以及至少部分所述驱动电极采用同种材料同层制备。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学器件包括第三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二电学器件包括第四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第二端分别电连接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第一端和所述驱动电极,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第二端接地;
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驱动电极对应的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等效电阻的比值依次减小。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所述驱动电极对应的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宽长比,和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宽长比的比值依次增大。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学器件包括第五薄膜晶体管,各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依次串联于所述控制总线上,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控制总线的连接节点与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依次交替排布。
22.一种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1任意一项所述的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副驾驶位到所述主驾驶位的方向或所述主驾驶位到副驾驶位的方向,或者,所述第一方向为以所述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的出光方向为轴,所述副驾驶位到所述主驾驶位的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的方向。
CN202111673787.4A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和交通工具 Active CN1144423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3787.4A CN114442344B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和交通工具
US17/713,354 US11662613B2 (en) 2021-12-31 2022-04-05 Switchable viewing angle display module and vehic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3787.4A CN114442344B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和交通工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42344A true CN114442344A (zh) 2022-05-06
CN114442344B CN114442344B (zh) 2023-10-24

Family

ID=81364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73787.4A Active CN114442344B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和交通工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662613B2 (zh)
CN (1) CN11444234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24538A (zh) * 2022-09-09 2022-12-0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6360135A (zh) * 2023-05-24 2023-06-30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防窥结构及电子显示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94390A1 (ja) * 2006-02-17 2007-08-2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視野角制御装置
US20180231792A1 (en) * 2016-01-08 2018-08-16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10412799A (zh) * 2019-06-26 2019-11-0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0456538A (zh) * 2019-08-15 2019-11-15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可实现视角切换的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制作方法
CN110824740A (zh) * 2019-11-11 2020-02-21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视角控制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2034640A (zh) * 2020-09-11 2020-12-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防窥面板、制备方法、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3671734A (zh) * 2021-08-06 2021-11-19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防窥态切换膜片的驱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66633A (ko) 2005-12-22 2007-06-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1847376B (zh) 2009-03-25 2013-10-30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公共电极驱动电路和液晶显示器
US10705358B2 (en) * 2016-02-02 2020-07-07 Apple, Inc. Display apparatus with adjustable angles-of-view comprising backlight structures having an electrically adjustable lens array that adjusts backlight illumination
CN108363250B (zh) 2018-03-22 2022-01-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组件、显示装置及其防窥方法
CN109116641A (zh) 2018-10-22 2019-01-01 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94390A1 (ja) * 2006-02-17 2007-08-2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視野角制御装置
US20180231792A1 (en) * 2016-01-08 2018-08-16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10412799A (zh) * 2019-06-26 2019-11-0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0456538A (zh) * 2019-08-15 2019-11-15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可实现视角切换的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制作方法
CN110824740A (zh) * 2019-11-11 2020-02-21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视角控制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2034640A (zh) * 2020-09-11 2020-12-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防窥面板、制备方法、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3671734A (zh) * 2021-08-06 2021-11-19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防窥态切换膜片的驱动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24538A (zh) * 2022-09-09 2022-12-0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24538B (zh) * 2022-09-09 2024-04-09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6360135A (zh) * 2023-05-24 2023-06-30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防窥结构及电子显示设备
CN116360135B (zh) * 2023-05-24 2023-08-18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防窥结构及电子显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42344B (zh) 2023-10-24
US11662613B2 (en) 2023-05-30
US20220229320A1 (en) 2022-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42344B (zh) 一种视角可切换显示模组和交通工具
US7505193B2 (en) Light modulator with bi-directional drive
KR20030087628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US783483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selectable between wide view angle display and narrow view angle displa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same
JP5080119B2 (ja) 横電界方式の液晶表示装置用アレイ基板及びそのアレイ基板を含む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CN102854680B (zh) 一种高透光率透明显示装置
JP2001209063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表示方法
KR19980070767A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821295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O2007125628A1 (ja) 液晶表示装置、その駆動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KR100976581B1 (ko) 내로우 베젤을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US20050156839A1 (en) Field sequenti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same
CN102109694B (zh) 聚合物网络液晶驱动装置、方法及聚合物网络液晶面板
KR20040051417A (ko) 강유전성 액정의 전계배향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111679461B (zh) 视场可切换的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US20090160759A1 (en) Moving particle display device
US699904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e method thereof
KR20080057264A (ko) 동일 평면의 스위칭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KR100665940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어레이 기판
US1164008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system
US10423041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KR101066488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US11500232B2 (en) View angle control device
KR20050025204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장치
JP2023142312A (ja) 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