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39320B - 闩锁和闩锁组件 - Google Patents

闩锁和闩锁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39320B
CN114439320B CN202011218208.2A CN202011218208A CN114439320B CN 114439320 B CN114439320 B CN 114439320B CN 202011218208 A CN202011218208 A CN 202011218208A CN 114439320 B CN114439320 B CN 1144393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tch
cylindrical portion
handle
pawl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1820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39320A (zh
Inventor
彭景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co Lock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co Lock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co Lock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thco Lock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1820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393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39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393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393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393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5/00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 E05B15/10Bolts of locks or night latch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7/00Accessories in connection with locks
    • E05B17/22Means for 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 or fastening device accessories, i.e. other than the fastening members, e.g. switches, indica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9/00Lock casings or latch-mechanism casings ; Fastening locks or fasteners or parts thereof to the w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9/00Lock casings or latch-mechanism casings ; Fastening locks or fasteners or parts thereof to the wing
    • E05B9/08Fastening locks or faste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the casings of latch-bolt locks or cylinder locks to the w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urniture Connection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闩锁包括:闩锁本体,包括中空的筒状部和从筒状部的远端外侧延伸出的支腿部,支腿部大致沿着筒状部的轴线的方向延伸;手柄,包括柱状部,柱状部能轴向移动地插设在闩锁本体的筒状部中,使得手柄能够处于一伸出位置或一插入位置,柱状部具有伸出筒状部的远端的抵接端和伸出筒状部的近端的操作端;以及卡爪,位于筒状部的远端处,能枢转地连接到支腿部,使得卡爪相对于闩锁本体围绕横向于筒状部的轴线的方向枢转,以便处于解锁位置或锁定位置,卡爪的一端处设有抵接台,一端处设有钩部。手柄的抵接端能抵靠卡爪的抵接台,使得当手柄从伸出位置移动到插入位置时,卡爪被手柄推动而从解锁位置枢转到锁定位置。

Description

闩锁和闩锁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闩锁,特别是一种便于快捷安装和使用的模块化闩锁。本申请还设计一种应用上述闩锁的闩锁组件。
背景技术
闩锁通常是用于将第一物件锁定到第二物件或者从第二物件解锁的装置。在现有技术的闩锁中,通常需要将闩锁的多个部件依次组装到第一物件或第二物件,且组装过程中可能需要安装螺丝、弹簧等诸多细小部件。这样,在需要时常安装和拆卸闩锁的应用环境中,闩锁的安装和拆卸工作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说会存在相当的困扰,且容易造成细小部件的丢失。
在一些应用中,需求结构简单、模块化的闩锁,其能够被整体拆卸和安装,且基本不需要诸如螺丝、弹簧的细小部件,且通过尽量简单的结构来实现闩锁的必要功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意在提供一种闩锁和一种闩锁组件,其能够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申请,一种闩锁,包括:闩锁本体,包括中空的筒状部和从所述筒状部的远端外侧延伸出的支腿部,所述支腿部大致沿着所述筒状部的轴线的方向延伸;手柄,包括柱状部,所述柱状部能轴向移动地插设在所述闩锁本体的筒状部中,使得所述手柄能够处于一伸出位置或一插入位置,所述柱状部具有伸出所述筒状部的远端的抵接端和伸出所述筒状部的近端的操作端;以及卡爪,位于所述筒状部的远端处,与所述闩锁本体的支腿部并行设置,且能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支腿部,使得所述卡爪能够相对于所述闩锁本体围绕横向于所述筒状部的轴线的方向枢转,以便处于一解锁位置或一锁定位置,所述卡爪的靠近所述筒状部的一端处设有抵接台,且在远离所述筒状部的一端处设有钩部。其中,所述手柄的抵接端能抵靠所述卡爪的抵接台,使得当所述手柄从所述伸出位置移动到所述插入位置时,所述卡爪被所述手柄推动而从所述解锁位置枢转到所述锁定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爪是板材构成的构件,所述卡爪包括钩部,所述钩部近似平行于所述筒状部的轴线的方向远离所述筒状部延伸,在所述钩部的自由端形成有在横向于所述筒状部的轴线的方向上突伸的突部,所述抵接台是横向于所述筒状部的轴线的平坦面,且所述卡爪的轴部线与所述筒状部的轴线垂直,且错开一定距离,所述卡爪的突部和轴部线位于所述筒状部的轴线的同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爪的钩部包括:中间部,其自所述抵接台弯折形成,且沿着近似平行于所述筒状部的轴线的方向远离所述筒状部延伸;弯折部,其自所述中间部沿一弯折线横向弯折,所述弯折线不平行于所述抵接台;过渡部,其自所述弯折部沿着近似平行于所述筒状部的轴线的方向远离所述筒状部延伸;以及突部,其形成在所述过渡部的远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闩锁本体的支腿部呈板状,所述支腿部在面向所述卡爪的侧面上设有沿着垂直于所述筒状部的轴线的方向延伸的轴部,所述卡爪在其抵接台与钩部之间设有与所述轴部对应的枢转孔,所述枢转孔能套设到所述轴部上以使所述卡爪能相对于所述闩锁本体枢转。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腿部的板状形状大致呈Z形且包括从所述筒状部依次延伸的第一支腿部、第二支腿部、第三支腿部,所述第二支腿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弯折部抵接,所述第一支腿部连接至所述筒状部,所述第三支腿部形成自由端,在所述自由端处形成横向于所述筒状部的轴线的方向延伸的止挡部;所述卡爪还设有弹性部,所述弹性部自所述抵接台沿着近似平行于所述筒状部的轴线的方向远离所述筒状部延伸,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且抵靠在所述闩锁本体的止挡部处;其中,当所述卡爪枢转到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抵接台与所述弹性部之间的角度变化,使得所述弹性部产生将所述卡爪偏压向所述解锁位置的弹性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闩锁本体的筒状部的外周面上设有环形的颈部,且所述支腿部的与所述轴部相对的一侧上设有筒状安装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爪的抵接台从所述卡爪的钩部弯折形成,且该弯折处具有弹性,使得当所述手柄保持在所述插入位置而抵靠所述抵接台时,所述卡爪的钩部能够从所述锁定位置运动到所述解锁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柄的柱状部的外周上设有外螺纹,所述闩锁本体的筒状部的内周上设有相应的内螺纹,使得所述手柄可以通过被旋拧而在所述伸出位置与插入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手柄的操作端上固定地套设有帽,所述帽的外周上设有摩擦部;在所述手柄的抵接端与所述筒状部之间设置有手柄卡合件,以防止所述手柄从所述筒状部脱离。
根据本申请的一种闩锁组件,包括:根据本申请所述的闩锁;以及壳体,具有顶壁,从所述顶壁垂直延伸的第一侧壁、以及从所述顶壁垂直延伸的与所述第一侧壁相邻的第二侧壁,从而限定容置所述闩锁的一内部空间;其中所述顶壁上开设有闩锁安装孔,所述第一侧壁的与第二侧壁相邻的位置处开设有锁孔,所述闩锁的筒状部被固定安装到所述安装孔,且所述钩部在所述卡爪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时从所述锁孔伸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中容置一第一物件,且所述壳体能被插入到一第二物件中,其中当所述壳体被插入到所述第二物件时,处于所述锁定位置的卡爪的钩部能配合到所述第二物件以阻止所述壳体脱离所述第二物件。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附图中:
图1A-1H分别是根据本申请的闩锁的主视图、后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仰视图、一个角度的立体图、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2A-2H分别是根据本申请的被安装到壳体中的闩锁的主视图、后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仰视图、一个角度的立体图、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闩锁及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4A-4B是根据本申请的闩锁的闩锁本体的两幅不同角度的立体图;
图5A-5B是根据本申请的闩锁的卡爪的两幅不同角度的立体图;
图6A-6B是根据本申请的闩锁的手柄的两幅不同角度的立体图;
图7A-7B是根据本申请的闩锁的帽的两幅不同角度的立体图;
图8A-8C是根据本申请的壳体的三幅不同角度的立体图;
图9A-9F示出处于解锁状态闩锁,其中9A-9B是根据本申请被安装到壳体中的闩锁的右视图和后视图,图9C-9D分别是沿着图9A中的A-A线和B-B线截取的剖视图,图9E-9F分别示出了未安装到壳体中的闩锁的主视图和后视图;
图10A-10F示出处于解锁状态闩锁,其中10A-10B是根据本申请被安装到壳体中的闩锁的右视图和后视图,图10C-10D分别是沿着图10A中的C-C线和D-D线截取的剖视图,图10E-10F分别示出了未安装到壳体中的闩锁的主视图和后视图。
图11示出了钩部的突部的斜面受到外界推力的方向。
附图标记列表
100 闩锁
110 闩锁本体
111 筒状部
112 支腿部
112a 第一支腿部
112b 第二支腿部
112c 第三支腿部
113 轴部
114 颈部
115 止挡部
116 安装部
120 卡爪
121 钩部
121a 中间部
121b 弯折部
121c 过渡部
121d 突部
121e 弯折线
122 抵接台
123 弹性部
124 枢转孔
130 手柄
131 柱状部
132 抵接端
133 操作端
140 帽
141 摩擦部
161 手柄卡合件
162 卡爪卡合件
200 壳体
201 顶壁
202 第一侧壁
203 第二侧壁
204 闩锁安装孔
205 锁孔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本文参考特定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应被局限于所示细节。确切地说,在权利要求的等价方案的范围内且没有背离本发明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细节做出多种修改。
本文中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向描述仅是为了方便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这些方向,而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图1A-图1H整体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闩锁100,图2A-图2H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闩锁组件,其包括闩锁100和用于容置闩锁100的壳体200,图3示出了闩锁组件的分解视图。
如图所示,根据本申请的闩锁100包括闩锁本体110、卡爪120、手柄130、以及帽140。闩锁本体110用于组装和连接闩锁100的其它部件,并且用于将闩锁100固定到闩锁组件。卡爪120是能旋转以实现闩锁100的解锁和锁定功能的部件。手柄130是供使用者操作以便驱动卡爪120的部件。帽140是连接到手柄130的一端以便使用者更容易操作手柄130的部件。闩锁100还包括手柄卡合件161和卡爪卡合件162,其分别用于将手柄130和卡爪120连接到闩锁本体110。
现在参照图4A-4B描述根据本申请的闩锁本体110的具体结构。如图所示,闩锁本体110包括筒状部111以及从筒状部111的一端(远端)的外周延伸出的支腿部112。支腿部112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于筒状部111的轴线并且从该轴线偏移开。也就是说,支腿部112位于筒状部111的一侧,以便为插入在筒状部111中的手柄130留出空间,后文将详述。为便于描述,除非特殊说明,否则下文中的轴线指的是筒状部111的轴线。
筒状部111的外周上设有环形的颈部114。颈部114大致设置在筒状部111的中间位置,其作用是将闩锁本体110卡合到壳体200上。在支腿部112的背离筒状部111的轴线的一侧上,设有呈卡扣形式的安装部116,其作用也是将闩锁本体110卡合到壳体200上。这样,无需额外的安装装置(例如螺丝等),闩锁100能够被快捷且稳固地固定到壳体200。
更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支腿部112大体上呈板状且分为三个连续的支腿部112,按照到筒状部111的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第一支腿部112a、第二支腿部112b、和第三支腿部112c。为便于描述,以下将各部分的平行于筒状部111的轴线的方向称为纵向,横向于该轴线的方向称为横向。并且在下文中,将闩锁100的各部件的靠近手柄130的操作端133的一端称为近端,将靠近卡爪120的钩状部(也成为突部121d)的一端称为远端。
在三个支腿部112中,第一支腿部112a是从筒状部111的一端的外侧斜向延伸的大致矩形板,其延伸方向是筒状部111的轴线方向和筒状部111的径向向外方向的叠加。第二支腿部112b的一个横向侧设有轴部113,因此在下文中将该侧称为枢转侧。第二支腿部112b的远端的与枢转侧相对的横向侧呈弧形,该弧形从该横向侧延伸到远端的纵向端部。第三支腿部112c是与第二支腿大致共面的矩形部分,其宽度小于第一支腿部112a和第二支腿部112b。第三支腿部112c的近端的一个横向侧连接到第二支腿部112b的远端附近的枢转侧。第三支腿部112c的远端延伸超过第二支腿部112b的远端。而且,第一支腿部112a、第二支腿部112b的中心线靠近筒状部111的轴线,第三支腿部112c的中心线则从该轴线偏离开(图1A、1B)。这样,整个支腿部112呈大致“Z”状。
轴部113形成在第二支腿部112b、第三支腿部112c的连接处,使得轴部113从筒状部111的轴线偏离开。止挡部115形成在第三支腿部112c的远端处,使得止挡部115也从筒状部111的轴线偏离开。
现在参照图5A-5B描述根据本申请的卡爪120的具体结构。如图所示,卡爪120包括钩部121、抵接台122、弹性部123。其中抵接台122垂直于轴线,钩部121和弹性部123平行于轴线,且钩部121、抵接台122、弹性部123大致互相垂直。
钩部121大致呈板状且平行于闩锁本体110的支腿部112,特别是平行于第二支腿部112b。钩部121包括中间部121a、过渡部121c和尾部。中间部121a沿着轴线方向延伸,其近端连接到抵接台122的侧边。中间部121a的枢转侧开设有枢转孔124。这样,当卡爪120的枢转孔124套设在闩锁本体110的轴部113上时,卡爪120围绕该枢转孔124枢转。过渡部121c的近端通过一弯折部121b连接到中间部121a的远端。该弯折部121b大致垂直于中间部121a和过渡部121c且沿着远离轴线的方向延伸,使得过渡部121c相比中间部121a更远离轴线。而且,弯折部121b的枢转侧更远离筒状部111,使得弯折部121b朝向轴部113略微倾斜,或者说弯折部121b不平行于抵接台122。过渡部121c的枢转侧设有一个缺口,当卡爪120旋转到锁定位置时,该缺口抵靠在止挡部115上,以阻止卡爪120朝向锁定位置的继续旋转,因而起到限位作用。尾部连接到过渡部121c的远端,且朝向枢转侧延伸以形成锁定钩,也称为突部121d。
抵接台122是垂直于轴线的大致矩形部分,其一个侧边连接到钩部121的中间部121a的近端,另一个相邻的侧边连接到弹性部123的近端。抵接台122对应于轴线,或者说轴线从抵接台122穿过。这样,沿着轴线设置的手柄130能够抵靠抵接台122,并通过抵接台122对整个钩部121施加驱动力。
弹性部123的近端连接到抵接台122,远端为自由端且形成朝向抵接台122凹进的弧形端。该弧形端抵靠在闩锁本体110的止挡部115上,以阻止弹性部123相对于闩锁本体110朝向枢转侧的旋转。这样,当抵接台122和钩部121由于手柄130的驱动而朝向枢转侧旋转时,弹性部123被阻止而不能随着抵接台122和钩部121一同旋转。因此,弹性部123以及弹性部123与抵接台122之间的连接处产生弹性形变,该弹性形变趋于抵抗抵接台122和钩部121的朝向枢转侧的旋转。
在本申请中,为了减少部件的数量,使得整个闩锁100更加模块化,将弹性部123设置为卡爪120的一部分。应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其它形式的复位装置来抵抗抵接台122和钩部121的朝向枢转侧的旋转,例如在卡爪120与闩锁本体110之间设置独立的复位弹簧来替代上述实施例中的弹性件。
现在参照图6A-6B描述本申请的手柄130。手柄130包括柱状部131和位于柱状部131两端的操作端133和抵接端132。其中,柱状部131是沿着轴线插设在闩锁本体110的筒状部111中的部分,其能够在筒状部111中沿轴线移动,以使手柄130处于伸出位置或插入位置。操作端133从筒状部111的没有连接到支腿部112的一端(近端)伸出,抵接端132从筒状部111的连接到支腿部112的一端(远端)伸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操作端133大致呈柱形,其外周面上设有形状特征以便接合帽140,操作端133的端面上还可以设有槽口,以便使用特定工具来旋拧手柄130。
在一个实施例中,柱状部131的外周面上可以设有外螺纹,筒状部111的内周面上可以设有相应的内螺纹。这样,可以通过旋拧手柄130来使手柄130在筒状部111中移动,还可以通过推动或拉动手柄130来移动整个闩锁100,进而移动安装有闩锁100(或闩锁组件)的第一物件(未示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手柄130的抵接端132在朝向卡爪120的一侧呈半球形,且抵接部与柱状部131之间存在一个直径减少部。
现在参照图7A-7B描述本申请的帽140。如图所示,帽140呈中空筒状,且外周面上设有摩擦部141。帽140固定套设在手柄130的操作端133,以便使用者容易旋拧和推拉手柄130。在一个实施例中,帽140和手柄130也可以形成为一个整体,从而省略帽140。
现在参照图8A-8C描述本申请的壳体200。如图所示,壳体200大致呈矩形且具有顶壁201、第一侧壁202、第二侧壁203,其中第一侧壁202和第二侧壁203分别连接到顶壁201的相邻的两个侧边。顶壁201上开设有闩锁安装孔204,第一侧壁202与第二侧壁203相邻处开设有锁孔205,闩锁100的筒状部111被固定安装到安装孔,且钩部121在处于锁定位置时从锁孔205伸出。这样,闩锁100被固定到壳体200从而与壳体200一同移动。当闩锁100处于锁定位置时,卡爪120的钩部121(更具体来说是突部121d)从壳体200的锁孔205中伸出并卡合到第二物件(未示出)的相应部位,以便将壳体200(以及其中容置的第一物件)锁定到第二物件。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的手柄卡合件161和卡爪卡合件162为C性环,其分别套设在手柄130的抵接端132和闩锁本体110的轴部113,以便完成闩锁100的组装。
现在参照图9A-10F描述根据本申请的闩锁100及闩锁组件的操作。
参照图9A-9F,其中闩锁100及闩锁组件处于解锁状态。此时,手柄130位于伸出位置,手柄130的抵接端132未接触卡爪120的抵接台122。卡爪120位于解锁位置,在该位置,卡爪120的突部121d缩回到壳体200的锁孔205中,弹性件与抵接台122之间的夹角更接近其自然状态下的夹角。卡爪120的过渡部121c抵靠在闩锁本体110的第二支腿部112b的外周上,以阻止卡爪120继续缩回到壳体200中,也即提供限位作用。
参照图10A-10F,其中闩锁100及闩锁组件处于锁定状态。当使用者需要将闩锁100从解锁状态变化到锁定状态时,可以抓握住手柄130的操作端133,并且旋拧手柄130以使其在轴线方向上移动,因而从伸出位置移动到插入位置。在上述过程中,手柄130的抵接端132抵接卡爪120的抵接台122,因而驱动卡爪120围绕轴部113旋转。但是卡爪120的弹性部123被闩锁本体110的止挡部115挡住而不能旋转,因此弹性部123与抵接台122之间的角度变化,从而产生了将卡爪120偏压向解锁位置的弹性力。当闩锁100到达其锁定位置时,卡爪120的突部121d从壳体200的锁孔205中伸出,从而将闩锁100和闩锁组件固定到第二物件。
容易理解,闩锁100和闩锁组件从锁定状态变化到解锁状态的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其中,卡爪120在弹性件的偏压力作用下回到其解锁位置。
另外,根据本申请的闩锁100还允许通过直接推动卡爪120来快速解锁。具体地,卡爪120的钩部121与抵接台122之间的连接处具有一定弹性,允许钩部121与抵接台122的弹性形变,即,二者之间的角度可以弹性地变化。如所述所述,当手柄130保持在其插入位置时,通过抵接台122将卡爪120推动到锁定位置。然而,由于钩部121与抵接台122之间的弹性,可以直接推动钩部121,使得钩部121回到解锁位置,而此时手柄130和抵接台122的位置不变。容易理解,当推动钩部121的外力消失时,钩部121将在钩部121与抵接台122之间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回到其锁定位置。
参照图11,其中示出了突部121d的受到外界推力的方向。当闩锁100处于锁定位置时,通过推动钩部121就可以快速解锁。
而且,在一个实施例中,钩部121的突部121d的外侧边缘形成斜面。这样,当突部121d收到沿着手柄130的轴线方向的作用力时,斜面使得该作用力转化为将钩部121推向解锁位置的推力,更加便于闩锁100的快速解锁。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模块化的、便于安装和操作的闩锁及闩锁组件。
一方面,本申请通过尽可能少的部件,使得闩锁和闩锁组件的安装和使用非常简单。通过上述描述容易看出,本申请的闩锁无需诸如螺丝、弹簧之类的细小部件,这为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避免了细小部件丢失的风险。而且,无需诸如螺丝刀、扳手之类的专业工具即可完成本申请的闩锁和闩锁组件的安装,这使得本申请的产品容易被部署到任何应用环境且容易被拆除。
另一方面,通过对本申请的各部件的巧妙设计,本申请的闩锁完全能够实现传统闩锁的主要功能,包括闩锁的锁定、解锁、复位,以及通过推拉闩锁来移动第一物件。
另一方面,本申请的闩锁提供了快速解锁功能,允许在手柄保持在插入位置的状态下,仅推动卡爪来快速解锁。
虽然本文已示出并描述了优选实施例,但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作为示例给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想到许多变型、改变和替换,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因此,随附权利要求旨在覆盖落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这样的变型。

Claims (10)

1.一种闩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闩锁本体,包括中空的筒状部和从所述筒状部的远端外侧延伸出的支腿部,所述支腿部大致沿着所述筒状部的轴线的方向延伸;
手柄,包括柱状部,所述柱状部能轴向移动地插设在所述闩锁本体的筒状部中,使得所述手柄能够处于一伸出位置或一插入位置,所述柱状部具有伸出所述筒状部的远端的抵接端和伸出所述筒状部的近端的操作端;以及
卡爪,位于所述筒状部的远端处,与所述闩锁本体的支腿部并行设置,且能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支腿部,使得所述卡爪能够相对于所述闩锁本体围绕横向于所述筒状部的轴线的方向枢转,以便处于一解锁位置或一锁定位置,所述卡爪的靠近所述筒状部的一端处设有抵接台,且在远离所述筒状部的一端处设有钩部;
其中,所述手柄的抵接端能抵靠所述卡爪的抵接台,使得当所述手柄从所述伸出位置移动到所述插入位置时,所述卡爪被所述手柄推动而从所述解锁位置枢转到所述锁定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爪是板材构成的构件,所述卡爪包括钩部,所述钩部近似平行于所述筒状部的轴线的方向远离所述筒状部延伸,在所述钩部的自由端形成有在横向于所述筒状部的轴线的方向上突伸的突部,
所述抵接台是横向于所述筒状部的轴线的平坦面,且所述卡爪的轴部线与所述筒状部的轴线垂直,且错开一定距离,
所述卡爪的突部和轴部线位于所述筒状部的轴线的同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爪的钩部包括:中间部,其自所述抵接台弯折形成,且沿着近似平行于所述筒状部的轴线的方向远离所述筒状部延伸;弯折部,其自所述中间部沿一弯折线横向弯折,所述弯折线不平行于所述抵接台;过渡部,其自所述弯折部沿着近似平行于所述筒状部的轴线的方向远离所述筒状部延伸;以及突部,其形成在所述过渡部的远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闩锁本体的支腿部呈板状,所述支腿部在面向所述卡爪的侧面上设有沿着垂直于所述筒状部的轴线的方向延伸的轴部,所述卡爪在其抵接台与钩部之间设有与所述轴部对应的枢转孔,所述枢转孔能套设到所述轴部上以使所述卡爪能相对于所述闩锁本体枢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腿部的板状形状大致呈Z形且包括从所述筒状部依次延伸的第一支腿部、第二支腿部、第三支腿部,所述第二支腿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弯折部抵接,
所述第一支腿部连接至所述筒状部,所述第三支腿部形成自由端,在所述自由端处形成横向于所述筒状部的轴线的方向延伸的止挡部;
所述卡爪还设有弹性部,所述弹性部自所述抵接台沿着近似平行于所述筒状部的轴线的方向远离所述筒状部延伸,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且抵靠在所述闩锁本体的止挡部处;
其中,当所述卡爪枢转到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抵接台与所述弹性部之间的角度变化,使得所述弹性部产生将所述卡爪偏压向所述解锁位置的弹性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闩锁本体的筒状部的外周面上设有环形的颈部,且所述支腿部的与所述轴部相对的一侧上设有筒状安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爪的抵接台从所述卡爪的钩部弯折形成,且该弯折处具有弹性,使得当所述手柄保持在所述插入位置而抵靠所述抵接台时,所述卡爪的钩部能够从所述锁定位置运动到所述解锁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的柱状部的外周上设有外螺纹,所述闩锁本体的筒状部的内周上设有相应的内螺纹,使得所述手柄可以通过被旋拧而在所述伸出位置与插入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手柄的操作端上固定地套设有帽,所述帽的外周上设有摩擦部;
在所述手柄的抵接端与所述筒状部之间设置有手柄卡合件,以防止所述手柄从所述筒状部脱离。
9.一种闩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闩锁;以及
壳体,具有顶壁,从所述顶壁垂直延伸的第一侧壁、以及从所述顶壁垂直延伸的与所述第一侧壁相邻的第二侧壁,从而限定容置所述闩锁的一内部空间;
其中所述顶壁上开设有闩锁安装孔,所述第一侧壁的与第二侧壁相邻的位置处开设有锁孔,所述闩锁的筒状部被固定安装到所述安装孔,且所述钩部在所述卡爪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时从所述锁孔伸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闩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中容置一第一物件,且所述壳体能被插入到一第二物件中,其中当所述壳体被插入到所述第二物件时,处于所述锁定位置的卡爪的钩部能配合到所述第二物件以阻止所述壳体脱离所述第二物件。
CN202011218208.2A 2020-11-04 2020-11-04 闩锁和闩锁组件 Active CN1144393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18208.2A CN114439320B (zh) 2020-11-04 2020-11-04 闩锁和闩锁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18208.2A CN114439320B (zh) 2020-11-04 2020-11-04 闩锁和闩锁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39320A CN114439320A (zh) 2022-05-06
CN114439320B true CN114439320B (zh) 2023-04-11

Family

ID=81361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18208.2A Active CN114439320B (zh) 2020-11-04 2020-11-04 闩锁和闩锁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3932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9050A (zh) * 2007-05-30 2007-10-24 宁波永发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防撬门闩结构
KR101734969B1 (ko) * 2016-01-21 2017-05-12 최규성 행거도어용 레버형 도어락
US11371540B2 (en) * 2018-07-10 2022-06-28 Southco, Inc. Levered latch plung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39320A (zh) 2022-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169523A1 (en) Combined computer security lock and security cable
US6968716B1 (en) Connection lock executing locking operation without keys
US8011444B2 (en) Spindle locking assembly
US5433547A (en) Shackle with lock pin
US11565384B2 (en) Toggler structure for ratchet wrench
CN112440238B (zh) 活动接头锁定按钮
US6836967B1 (en) Folding knife with locking mechanism
JP3239188U (ja) 工具によって操作される電子機器用のセキュリティーロック
CN114439320B (zh) 闩锁和闩锁组件
US6223439B1 (en) Utility knife with quick action quarter-turn connector
US5501125A (en) Quick release mechanism for tools such as socket wrenches
CN111425493A (zh) 一种锁体及锁组件
US7703357B1 (en) Rotatable handle arrangement for a torque-adjustable wrench
US20220388132A1 (en) Wrench
US20020139226A1 (en) Articulated wrench
JP2004019799A (ja) 係止部品脚部の取付構造
JP2006200610A (ja) 樹脂部材の締結構造
US20030136232A1 (en) Ratchet wrench with cambered concave portions
US10131038B2 (en) Ratchet wrench having flexible positioning structure
EP4347188A1 (en) Screwdriver with extendable shaft and bit storage
TW200427913A (en) Enhanced security catch assembly for retaining a handle on a spindle
CN110815109A (zh) 多节万向工具
CA2120856C (en) Quick release mechanism for tools such as socket wrenches
EP2832940B1 (en) Vehicle door handle device
US20230364773A1 (en) Hand tool with rotary hand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