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36598A - 一种高性能环保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性能环保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36598A
CN114436598A CN202210223138.2A CN202210223138A CN114436598A CN 114436598 A CN114436598 A CN 114436598A CN 202210223138 A CN202210223138 A CN 202210223138A CN 114436598 A CN114436598 A CN 1144365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preparation
concrete
performance environment
friendly concre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231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36598B (zh
Inventor
段平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Zhongguolui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Xianfeng Waterproo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Xianfeng Waterproof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Xianfeng Waterproo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2313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365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365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365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365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365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04B28/04Portland c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14/00Use of inorganic materials as fillers, e.g. pigm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to enhance their filling properties in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 C04B14/02Granular materials, e.g. microballoons
    • C04B14/022Carb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4/00Use of organic materials as active ingredi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e.g. plasticisers
    • C04B24/2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4B24/2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4B24/2605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ntaining polyether side cha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4/00Use of organic materials as active ingredi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e.g. plasticisers
    • C04B24/2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4B24/38Polysaccharid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C04B24/383Cellulose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03/00Function or property of ingredi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 C04B2103/30Water reducers, plasticisers, air-entrainers, flow improvers
    • C04B2103/302Water reduc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20Resistance against chemical, physical or biological attack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20Resistance against chemical, physical or biological attack
    • C04B2111/29Frost-thaw resis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环保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如下:(1)将建筑垃圾进行破碎、研磨和分筛,获得粗骨料和细骨料;(2)将水泥、热解炭、泡沫玻璃、矿物掺和料、增强纤维、纤维素、粘结剂、减水剂和水混合,搅拌均匀,制备成混合物;(3)将粗骨料和细骨料加入步骤2的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得到浆料;(4)将步骤3的浆料浇筑成型得到高性能环保混凝土。该发明实现了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制备的高性能环保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压强度、抗冻性能、保温和抗裂性能,而且水泥用量少,生产成本低、绿色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高性能环保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性能环保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建筑材料,随着当前我国的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和经济在迅速增长,社会对基础设施等建筑业的需求的增加,混凝土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而随着混凝土需求量的增加也导致用于生产混凝土的原材料需求量跟着升高,其中作为混凝土主要材料的砂石需求量最大。但作为一种短期不可再生资源,砂石的大量消耗造成了天然砂石资源日趋短缺,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无天然砂石可用的局面,且随着砂石资源的减少,天然砂石的价格也随之升高,增加了混凝土的成本。
建筑垃圾尤其是其中的废弃混凝土越来越多,已经困扰着城市的发展。将废弃混凝土作为骨料来源实现再生利用,可有效解决其作为垃圾处置导致的占地、污染环境等问题,又可缓解天然骨料资源短缺的局面,还可避免因开采山石而造成的自然生态环境破坏。
中国专利CN 107382197 A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骨料混凝土,其成分包括将建筑垃圾整体破碎并筛分成建筑垃圾粗骨料和建筑垃圾细骨料,各原料成分间按水泥重量比为水泥:建筑垃圾粗骨料:建筑垃圾细骨料:水:外加剂=1:(2.43-2.88):(2.15-2.86):(0.86-0.95):0.03,混合后搅拌形成强度等级为C10-C60的建筑垃圾骨料混凝土,可用于制作建筑垃圾骨料混凝土构件、建筑垃圾骨料混凝土楼板、建筑垃圾骨料混凝土预制墙板。该发明还包括建筑垃圾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和用建筑垃圾骨料混凝土制备的建筑垃圾骨料混凝土构件。
中国专利CN 109665733 A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破碎过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筛分成三种不同粒径区间的颗粒;2)测试再生骨料及常规骨料干密度;3)将筛分过的不同粒径区间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进行预湿;4)按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配制常规骨料混凝土;5)根据密度及含水率数据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等体积替代常规骨料配制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凝土;6)施工和易性及强度调整。该发明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制方法借助骨架-填充原理最大限度降低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配制混凝土时对强度的不利影响,且处理方法简单,便于工厂化生产,有效实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高附加值应用。但现有技术中掺入过多轻骨料易影响混凝土强度、吸水性等各方面性能,因此研发一种高性能同时又环保绿色的混凝土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采用一种高性能环保混凝土的制备方法生产一种流程简单,性能优异的混凝土材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性能环保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建筑垃圾进行破碎、研磨和分筛,获得粗骨料和细骨料;
步骤2、将水泥、改性热解炭、泡沫玻璃、增强纤维、纤维素、粘结剂、减水剂和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
步骤3、将粗骨料和细骨料加入步骤2的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得到浆料;
步骤4、将步骤3的浆料浇筑成型,在温度20±2℃,80%~95%湿度下养护7~28天;得到所述高性能环保混凝土。
优选的,所述改性热解炭的制备方法如下:所述份数均为重量份,
步骤1、采用100~200份四氢化萘在200℃~500℃温度和100~500Pa压强下,流速为0.01~0.2L/min循环萃取100~200份煤渣1~5小时,制成萃取液;
步骤2、将10~20份矿物掺合料加入步骤1制成的50~200份萃取液中混合均匀,放在氮气条件下,将萃取液以10~30℃/min的升温速率调整到800℃~1500℃的高温,保持高温条件反应1~4h,热解萃取液转化成改性热解炭。
优选的,所述粗骨料的粒径为4.75~15mm,细骨料粒径为1.6~4.75mm。
优选的,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
优选的,所述高性能环保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中,以重量份计,各原料的组分配比为:800~1500份的粗骨料、500~900份的细骨料、100~500份的水泥、100~200份改性热解炭、50~100份泡沫玻璃、15~20份的增强纤维、20~50份的纤维素、10~30份的粘结剂、4.5~6份的减水剂和170~200份的水。
优选的,所述增强纤维为聚酯纤维、聚丙烯纤维、聚酰胺纤维、石棉纤维、聚丙烯腈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纤维素为多聚合纤维素、木质素纤维素、纤维素醚、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中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粘结剂为环氧树脂、有机硅胶粘剂、聚醋酸乙烯酯、AE丙烯酸酯胶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减水剂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120~150重量份甲基烯丙醇聚氧乙烯醚HPEG-2400和60~80重量份水置于反应装置中加热至50~55℃,待HPEG-2400完全溶化后一次性加入1~1.4重量份28~30wt%的双氧水,再滴加3-巯基丙酸水溶液和L-抗坏血酸水溶液,滴加时间为2~3.5h,物料滴加完毕后于55~60℃下恒温反应1~2h,即得到减水剂。
进一步的,所述3-巯基丙酸水溶液由0.4~0.5重量份3-巯基丙酸与30~40重量份水混合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L-抗坏血酸水溶液为0.3~0.4重量份3-巯基丙酸与80~100重量份水混合而成。
优选的,所述矿物掺合料为粉煤灰、微硅粉、高炉矿渣、火山灰中的至少一种。
热解炭是气态碳氢化合物在高温环境中通过脱氢作用而形成的炭材料。具有晶粒尺寸小、结构致密、耐高温、高强度、性能均一的特点。
泡沫玻璃是一种以废玻璃为原料,经高温发泡成型的多孔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防火、防水,无毒、耐腐蚀、防蛀,不老化,无放射性、绝缘,防磁波、防静电,机械强度高,与各类泥浆粘结性好的特性。
粉煤灰是煤燃烧后的在烟灰中过滤出来的细小灰粒,是燃煤电厂排出的主要固体废物,主要成分为活性二氧化硅和活性三氧化二铝,能够在碱性环境下发生水化作用,作为矿物掺合料,能够与水泥配合产生胶凝作用。
微硅粉也叫硅灰或称凝聚硅灰,来自于铁合金在冶炼硅铁和工业硅的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挥发性很强的气体,气体排放后与空气迅速氧化冷凝沉淀而成。微硅粉与水泥相互配合,互相填充,能够与水化产物生成凝胶体。
高炉矿渣是冶炼生铁时从高炉中排出的一种废渣,主要化学成份是硅酸盐,活性较高,颗粒硬度很高,应用在在混凝土中有利于提高强度,与水泥、活性助剂等材料相互作用,可以增强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火山灰是指由火山喷发出的直径小于2毫米的碎石和矿物质粒子。在火山喷发过程中,固体石块和熔浆被分解成细微的粒子而形成火山灰。具有反应活性,即在常温和有水的情况下可与石灰(CaO)反应生成具有水硬性胶凝能力的水化物。因此磨细后可用作水泥的混合材料及混凝土的掺合料。
聚酯纤维,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再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简称PET纤维,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具有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抗疲劳性能、水稳定性。
聚丙烯纤维是以丙烯聚合而成,在我国的商品名为丙纶,密度低,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腐蚀,耐热及耐老化性能差,聚丙烯纤维可作为混凝土、灰泥等的填充材料,提高混凝土的抗冲击性、防水隔热性。
聚酰胺纤维俗称尼龙,是分子主链上含有重复酰胺基团—[NHCO]—的热塑性树脂总称,耐磨性和强度高,以及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石棉纤维是天然纤维状的硅质矿物的泛称,属于硅酸盐类矿物纤维,被广泛应用于建材防火板,石棉纤维具有耐热、不燃、耐水、耐酸、耐化学腐蚀,导热导电能力低的特点,在建筑上主要用来制成石棉板,保温管和窑垫以及保温、防热、绝缘、隔音、密封等材料。石棉纤维也可与水泥混合制成石棉水泥瓦、板、屋顶板、石棉管等石棉水泥制品。
聚丙烯腈纤维是丙烯腈共聚物制成的合成纤维,有“合成羊毛”之称,弹性较好,蓬松卷曲而柔软,保暖性比羊毛高15%。强度比羊毛高。耐晒性能优良,露天曝晒一年,强度仅下降20%,广泛应用于幕布、窗帘、篷布等产品。耐酸性强,抗氧化性能优异,但耐碱性较差,纤维软化温度190~230℃。
玻璃纤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性能优异,种类繁多,具有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的特点,但纤维较脆,耐磨性较差。它是以石灰石、白云石、叶腊石、石英砂、硼钙石、硼镁石六种矿石为原料经高温熔制、拉丝等工艺制造成的。玻璃纤维在耐温、阻燃、抗腐、隔热、隔音、强度、绝缘方面的性能比有机纤维好。
碳纤维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特种纤维。具有耐高温、抗摩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等特性,外形呈纤维状、柔软、可加工成各种柔性材料,纤维轴方向的高强度和模量主要是由于其石墨微晶结构沿纤维轴择优取向,碳纤维的密度小,因此比强度和比模量高,碳纤维广泛用于增强材料。
纤维素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剂。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一种多糖,占植物界碳含量的一半以上,可用于纺织、食品、建筑等领域。
环氧树脂是指分子中含有两个以上环氧基团的高分子聚合物,分子式为(C11H12O3)n,它是环氧氯丙烷与双酚A或多元醇的缩聚产物,除了对聚烯烃等非极性塑料粘结性不好之外,对其他材料如玻璃、木材、混凝土等都有优良的粘接性能,而且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可作为材料的粘结增强剂。
有机硅胶粘剂属于单组份,呈半透明膏体状,在室温能固化,固化后具有高弹性、抗冷热、耐老化和电绝缘性能,抗震性能好,对大多数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粘接性,适用于建筑材料的粘结。
聚乙酸乙烯酯,是乙酸乙烯酯的聚合物,化学式为(C4H6O2)n,主要用作涂料、胶黏剂、纸张、口香糖基料和织物整理剂。
AE丙烯酸酯胶是无色透明粘稠液体,在室温条件下4~8个小时即可快速固化,固化后它的透光率和光线的折射系数与有机玻璃材料基本相同。AE丙烯酸酯胶无毒、操作简便、粘结力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水泥和改性热解炭作为胶凝材料,与粗骨料、细骨料、增强纤维、纤维素、粘合剂和水共同组成再生混凝土。粗骨料和细骨料是利用拆除的混凝土建筑垃圾经过破碎、研磨、筛分后得到的再生建筑材料,其主要化学成分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相近。改性热解炭的加入能够部分取代水泥,减少水泥的消耗量,有利于充分利用建筑垃圾,同时,降低建筑粉尘颗粒漂浮于大气中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并克服改性热解炭取代水泥导致的混凝土强度降低、需水量增大等问题。改性热解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洞,具有吸水储水的特点,可与纤维素产生协同作用,发挥吸湿保水性能,有利于抑制混凝土的初期水化速率,延长凝结时间,保持混凝土适当的湿度水平,而且还能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孔洞,得到大小和数量合适的内部孔结构的混凝土,既能保证混凝土的高强度,又能确保混凝土良好的保温和吸音性能,有利于混凝土节能;增强纤维在混凝土中纵横交错产生桥接作用,与泡沫玻璃结合增强了混凝土的结构连续性,有效的抵抗收缩膨胀应力,使混合料的温变抗裂性能增强,减少温变产生的形变,以及可以防止裂缝的发展;在经受荷载反复作用过程中,普通混凝土容易产生疲劳断裂破坏,增强纤维在混凝土中均匀分布的加筋作用,使其弹性模量增加,改善混凝土的抗疲劳性能,具有减震的作用;粘合剂可以在纤维素、水泥和增强纤维之间形成较强的粘结作用,而且粘合剂具有一定的可压缩变形能力,增强混凝土的柔韧性和抗震性能;本发明制备的减水剂添加到混凝土中能通过降低表面张力及改变毛细孔结构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外,还通过延缓水泥水化速率、降低早期水化放热量、抑制混凝土中水分蒸发等作用,改善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
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高性能环保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其优点在于:1)制备得到的混凝土,以改性热解炭作为水泥的替代品,减少了水泥用量,优化了混凝土结构,增强了混凝土力学性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2)改性热解炭和纤维素的使用可以延缓水泥的凝固时间,增加内部孔隙,降低混凝土的密度,提高混凝土强度、保温和吸音性能。3)改性热解炭、增强纤维、泡沫玻璃和粘合剂的协同作用可以增强混凝土的韧性和抗温变性能,又能提高强度和抗震性。4)本发明制备的减水剂添加到混凝土中能改善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高性能环保混凝土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中各主要原料的来源:
水泥:新达恒联(北京)工程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货号:005。
四氢化萘:南京化学试剂股份有限公司,CAS号:119-64-2。
微硅粉:粒径在0.1-0.3μm,灵寿县二平矿产品加工厂,货号:2019-12-30。
泡沫玻璃:廊坊润捷保温材料有限公司,材质:碎玻璃、发泡剂、改性添加剂和发泡促进剂,粒径:1~3mm。
环氧树脂:武汉磊固实业有限公司生产,刚性环氧灌注胶。具有较低粘度,可灌性好,固化速度较快,能在0℃以上固化。
纤维素:大城县亦博化工有限公司,产品名称:羧甲基纤维素,型号:925-77。
聚酯纤维:常州筑威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纤维长度:3-19mm。
甲基烯丙醇聚氧乙烯醚HPEG-2400,不饱和度≥0.37,南通永乐化工有限公司。
实施例1
一种高性能环保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建筑垃圾进行破碎、研磨和分筛后得到建筑垃圾粗骨料、细骨料,建筑垃圾粗骨料的粒径分布为:4.75~15mm;建筑垃圾细骨料的粒径分布为:1.6~4.75mm;
步骤2:按重量份算,将250份水泥、150份改性热解炭、50份泡沫玻璃、18份聚酯纤维、35份羧甲基纤维素、20份环氧树脂和180份水混合,搅拌速度为20转/分钟,搅拌1h,得到混合物;
步骤3:按重量份算,将1075份粗骨料、750份细骨料和步骤2的混合物,一起倒入搅拌机进行搅拌均匀,搅拌速度为10转/分钟,搅拌2h,获得浆料;
步骤4:将步骤3的浆料浇筑在100mm×100mm×100mm正方体和100mm×100mm×400mm立方体模具中振荡和夯实,然后标准养护28天得到高性能环保混凝土。
所述改性热解炭的制备方法如下,所述份数均为重量份:
S1、采用150份四氢化萘在300℃温度和200Pa压强下,流速为0.1L/min循环萃取100份煤渣4小时,制成萃取液;
S2、将15份微硅粉加入S1制成的150份萃取液中混合均匀,放在氮气条件下,将萃取液温度以20℃/min的速率调整到1200℃的高温,高温下反应2h,热解萃取液转化成改性热解炭。
实施例2
一种高性能环保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建筑垃圾进行破碎、研磨和分筛后得到建筑垃圾粗骨料、细骨料,建筑垃圾粗骨料的粒径分布为:4.75~15mm;建筑垃圾细骨料的粒径分布为:1.6~4.75mm;
步骤2:按重量份算,将250份水泥、150份热解炭、50份泡沫玻璃、18份聚酯纤维、35份羧甲基纤维素、20份环氧树脂和180份水混合,搅拌速度为20转/分钟,搅拌1h,得到混合物;
步骤3:按重量份算,将1075份粗骨料、750份细骨料和步骤2的混合物,一起倒入搅拌机进行搅拌均匀,搅拌速度为10转/分钟,搅拌2h,获得浆料;
步骤4:将步骤3的浆料浇筑在100mm×100mm×100mm正方体和100mm×100mm×400mm立方体模具中振荡和夯实,然后标准养护28天得到高性能环保混凝土。
所述热解炭的制备方法如下,所述份数均为重量份:
优选的,所述热解炭的制备方法如下:所述份数均为重量份,
S1、采用150份四氢化萘在300℃温度和200Pa压强下,流速为0.1L/min循环萃取100份煤渣4小时,制成萃取液;
S2、将S1制成萃取液放在氮气条件下,将萃取液温度以20℃/min的速率调整到800℃的高温,高温下反应2h,热解萃取液转化成热解炭。
对比例1
一种高性能环保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建筑垃圾进行破碎、研磨和分筛后得到建筑垃圾粗骨料、细骨料,建筑垃圾粗骨料的粒径分布为:4.75~15mm;建筑垃圾细骨料的粒径分布为:1.6~4.75mm;
步骤2:按重量份算,将400份水泥、50份泡沫玻璃、18份聚酯纤维、35份羧甲基纤维素、20份环氧树脂和180份水混合,搅拌速度为20转/分钟,搅拌1h,得到混合物;
步骤3:按重量份算,将1075份粗骨料、750份细骨料和步骤2的混合物,一起倒入搅拌机进行搅拌均匀,搅拌速度为10转/分钟,搅拌2h,获得浆料;
步骤4:将步骤3的浆料浇筑在100mm×100mm×100mm正方体和100mm×100mm×400mm立方体模具中振荡和夯实,然后标准养护28天得到高性能环保混凝土。
实施例3
一种高性能环保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建筑垃圾进行破碎、研磨和分筛后得到建筑垃圾粗骨料、细骨料,建筑垃圾粗骨料的粒径分布为:4.75~15mm;建筑垃圾细骨料的粒径分布为:1.6~4.75mm;
步骤2:按重量份算,将250份水泥、150份改性热解炭、50份泡沫玻璃、18份聚酯纤维、35份羧甲基纤维素、20份环氧树脂和180份水混合,搅拌速度为20转/分钟,搅拌1h,得到混合物;
步骤3:按重量份算,将1075份粗骨料、750份细骨料和步骤2的混合物,一起倒入搅拌机进行搅拌均匀,搅拌速度为10转/分钟,搅拌2h,获得浆料;
步骤4:将步骤3的浆料浇筑在100mm×100mm×100mm正方体和100mm×100mm×400mm立方体模具中振荡和夯实,然后标准养护28天得到高性能环保混凝土。
所述改性热解炭的制备方法如下,所述份数均为重量份:
S1、采用150份四氢化萘在300℃温度和200Pa压强下,流速为0.1L/min循环萃取100份煤渣4小时,制成萃取液;
S2、将15份粉煤灰加入S1制成的150份萃取液中混合均匀,放在氮气条件下,将萃取液温度以20℃/min的速率调整到1200℃的高温,高温下反应2h,热解萃取液转化成改性热解炭。
实施例4
一种高性能环保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建筑垃圾进行破碎、研磨和分筛后得到建筑垃圾粗骨料、细骨料,建筑垃圾粗骨料的粒径分布为:4.75~15mm;建筑垃圾细骨料的粒径分布为:1.6~4.75mm;
步骤2:按重量份算,将250份水泥、150份改性热解炭、50份泡沫玻璃、18份聚酯纤维、35份羧甲基纤维素、20份环氧树脂和180份水混合,搅拌速度为20转/分钟,搅拌1h,得到混合物;
步骤3:按重量份算,将1075份粗骨料、750份细骨料和步骤2的混合物,一起倒入搅拌机进行搅拌均匀,搅拌速度为10转/分钟,搅拌2h,获得浆料;
步骤4:将步骤3的浆料浇筑在100mm×100mm×100mm正方体和100mm×100mm×400mm立方体模具中振荡和夯实,然后标准养护28天得到高性能环保混凝土。
所述改性热解炭的制备方法如下,所述份数均为重量份:
S1、采用150份四氢化萘在300℃温度和200Pa压强下,流速为0.1L/min循环萃取100份煤渣4小时,制成萃取液;
S2、将8份微硅粉、7份粉煤灰加入S1制成的150份萃取液中混合均匀,放在氮气条件下,将萃取液温度以20℃/min的速率调整到1200℃的高温,高温下反应2h,热解萃取液转化成改性热解炭。
实施例5
一种高性能环保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建筑垃圾进行破碎、研磨和分筛后得到建筑垃圾粗骨料、细骨料,建筑垃圾粗骨料的粒径分布为:4.75~15mm;建筑垃圾细骨料的粒径分布为:1.6~4.75mm;
步骤2:按重量份算,将250份水泥、150份改性热解炭、50份泡沫玻璃、18份聚酯纤维、35份羧甲基纤维素、5份减水剂、20份环氧树脂和180份水混合,搅拌速度为20转/分钟,搅拌1h,得到混合物;
步骤3:按重量份算,将1075份粗骨料、750份细骨料和步骤2的混合物,一起倒入搅拌机进行搅拌均匀,搅拌速度为10转/分钟,搅拌2h,获得浆料;
步骤4:将步骤3的浆料浇筑在100mm×100mm×100mm正方体和100mm×100mm×400mm立方体模具中振荡和夯实,然后标准养护28天得到高性能环保混凝土。
所述改性热解炭的制备方法如下,所述份数均为重量份:
S1、采用150份四氢化萘在300℃温度和200Pa压强下,流速为0.1L/min循环萃取100份煤渣4小时,制成萃取液;
S2、将8份微硅粉、7份粉煤灰加入S1制成的150份萃取液中混合均匀,放在氮气条件下,将萃取液温度以20℃/min的速率调整到1200℃的高温,高温下反应2h,热解萃取液转化成改性热解炭。
所述减水剂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150g甲基烯丙醇聚氧乙烯醚HPEG-2400和80mL水置于反应装置中加热至55℃,待HPEG-2400完全溶化后一次性加入1.2g 30wt%的双氧水,再滴加3-巯基丙酸水溶液和L-抗坏血酸水溶液,滴加时间为3.5h,物料滴加完毕后于60℃下恒温反应2h,即得到减水剂。
所述3-巯基丙酸水溶液由0.45g 3-巯基丙酸与35g水混合而成。
所述L-抗坏血酸水溶液为0.32g 3-巯基丙酸与85g水混合而成。
测试例1
抗压强度测试:
依照GB/T 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对养护完成的高性能环保混凝土试件进行测试,所测试试件为100mm×100mm×100mm的非标准正方体,进行测试时,均测试5个样品,最终取平均值,测试步骤如下:
1、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后应及时进行试验,将试件表面与上下承压板面擦干净;
2、将试件安放在试验机的下压板或垫板上,试件的承压面应与成型时的顶面垂直,试件的中心应与试验机下压板中心对准,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或钢垫板接近时,调整球座,使接触均衡;
3、在试验过程中应连续均匀地加荷,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加荷速度取每秒钟0.3~0.5MPa;混凝土强度等级≥C30且<C60时,取每秒钟0.5~0.8MPa;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时取每秒钟0.8~1.0MPa;
4、当试件接近破坏开始急剧变形时应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破坏然后记录破坏荷载。
抗压强度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534509500000141
式中:fc为试件的抗压强度(MPa);
F为试件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N);
A为荷载作用于试件的面积(mm2);
β为尺寸换算系数取0.95;
试样的测试结果如表1。
测试例2
抗折强度测试:
依照GB/T 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对制备的高性能环保混凝土进行试验,测试试件为100mm×100mm×400mm的非标准立方体,进行测试时,均测试5个样品,最终取平均值,测试步骤如下:
1、试件从养护地取出后应及时进行试验,将试件表面擦干净;
2、安装尺寸偏差不得大于1mm,试件的承压面应为试件成型时的侧面,支座及承压面与圆柱的接触面应平稳、均匀,否则应垫平;
3、施加荷载应保持均匀、连续。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加荷速度取每秒0.02~0.05MPa;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且<C60时取每秒钟0.05~0.08MPa;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时取每秒钟0.08~0.10MPa;至试件接近破坏时,应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然后记录破坏荷载;
4、记录试件破坏荷载的试验机示值及试件下边缘断裂位置。
抗折强度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534509500000142
式中:ff为试件的抗折强度(MPa);
F为试件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N);
l为跨度(mm);
h为截面高度(mm);
b为截面宽度(mm);
β为尺寸换算系数取0.85;
试样的测试结果如表1。
测试例3
干密度测试:
选择100mm×100mm×400mm立方体试样,在养护达到28天后称取试件质量,每个样品均测试5次,最终取平均值,干密度计算公式如下:
ρ=m/V
式中:ρ为试样干密度;
m为试样的质量(g);
V为试样的总体积(cm3);
试样的测试结果如表1。
测试例4
抗冻性能测试:
根据GB/T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中的试验规定,采用慢冻法进行了混凝土的抗冻性试验,测定在气动水融条件下,经受的冻融循环次数来表示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测试步骤如下:
1、试验采用尺寸为100mm×100mm×100mm正方体试样,每组试样选择3块。在养护期24d时提前将试样取出,放入(20±2)℃水中浸泡,浸泡水面高出试样顶面20mm,浸泡时间为4d;
2、用湿布擦除表面水分后,对外观尺寸测量、编号、称重,置入试样架内,试样与箱体内壁至少留有20mm的空隙,试样架各试样之间保持30mm的空隙;
3、冻融箱温度保持在(-20~-18)℃,且冷冻时间为4h;
4、冷冻结束后立即加入(18~20)℃的水,水面高出试样表面20mm。融化时间为4h。融化完毕视为该次冷冻循环结束,可进入下一次冻融循环;
5、每经过25次循环对冻融试样进行一次外观检查。当出现严重破坏时,应立即进行称重。当一组试样的平均质量损失率超过5%,可停止其冻融循环试验;
6、试样达到规定的冻融次数后,试样应称重,并记录质量损失情况。
单个试样的质量损失率应按下式计算:
ΔW=(W0-Wn)/W0×100
式中:ΔW为n次冻融循环后混凝土质量损失率(%);
W0为0次冻融循环后混凝土质量(g);
Wn为n次冻融循环后混凝土质量(g);
每组试样的平均质量损失率应以三个试样的质量损失率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结果出现负值,应取0,再取三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当三个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1%时,应剔除此值。试样的测试结果如表1。
表1高性能环保混凝土性能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3534509500000161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改性热解炭的添加可以增强混凝土的强度,降低混凝土的干密度,可能原因是改性热解炭中添加了微硅粉,微硅粉中含有铁、铝和硅元素,在高温下与热解炭复合改性,铁、铝元素形成骨架支撑材料,硅与碳元素在高温下能形成碳化硅,碳化硅分解释放少量气体,有利于孔隙的产生,最终形成强度和孔隙率高的改性热解炭微粒,改性热解炭微粒填补了建筑骨料之间的间隙,而且丰富的比表面积和孔洞能够与聚酯纤维和环氧树脂形成协同作用,相互连接纠缠,形成一体的稳定结构,产生束缚作用并且分散外力;多孔结构的改性热解炭和纤维素的存在延缓了水泥的凝结时间,有利于水泥在和其他成份的充分混合,而且具有一定的保湿作用,增强水泥和粗骨料、细骨料之间的粘结性,防止水分过低导致混凝土风化、松散等问题,所以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较高;多孔结构降低了混凝土的干密度,在温变过程中,骨架支撑结构抵抗了大部分挤压力,多孔结构形成的空隙减少热胀冷缩过程中混凝土的内部挤压,所以冻融循环质量损失率低。
测试例5
抗开裂测试:
参照《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2009,在湿度60%、温度20℃环境下,采用RE101040型干燥收缩测量仪(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以接触法测量无约束下的硬化混凝土收缩率。试样的测试结果如表2。
表2高性能环保混凝土抗开裂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3534509500000171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减水剂的加入明显减少了试样单位面积的总开裂面积,能提高水泥的抗开裂强度。本发明制备的减水剂添加到混凝土中能通过降低表面张力及改变毛细孔结构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外,同时通过延缓水泥水化速率、降低早期水化放热量、抑制混凝土中水分蒸发等作用从而改善混凝土的早期抗裂,进一步提升该环保混凝土的性能。

Claims (10)

1.一种高性能环保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建筑垃圾进行破碎、研磨和分筛,获得粗骨料和细骨料;
步骤2、将水泥、改性热解炭、泡沫玻璃、增强纤维、纤维素、粘结剂、减水剂和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
步骤3、将粗骨料和细骨料加入步骤2的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得到浆料;
步骤4、将步骤3的浆料浇筑成型,在温度20±2℃,80%~95%湿度下养护7~28天;得到所述高性能环保混凝土;
所述减水剂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120~150重量份甲基烯丙醇聚氧乙烯醚HPEG-2400和60~80重量份水加热至50~55℃,再加入1~1.4重量份28~30wt%的双氧水,再滴加3-巯基丙酸水溶液和L-抗坏血酸水溶液,滴加时间为2~3.5h,物料滴加完毕后于55~60℃下恒温反应1~2h,即得到减水剂;
所述3-巯基丙酸水溶液由0.4~0.5重量份3-巯基丙酸与30~40重量份水混合而成;
所述L-抗坏血酸水溶液为0.3~0.4重量份3-巯基丙酸与80~100重量份水混合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性能环保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热解炭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所述份数均为重量份:
S1、采用100~200份四氢化萘在200℃~500℃温度和100~500Pa压强下,流速为0.01~0.2L/min循环萃取100~200份煤渣1~5小时,制成萃取液;
S2、将10~20份矿物掺合料加入S1制成的50~200份萃取液中混合均匀,放在氮气条件下,将萃取液以10~30℃/min的升温速率调整到800℃~1500℃的高温,保持高温条件反应时间1~4h,热解萃取液转化成改性热解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性能环保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粗骨料的粒径为4.75~15mm;细骨料粒径为1.6~4.7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性能环保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为硅酸盐水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性能环保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各原料的组分配比为:800~1500份的粗骨料、500~900份的细骨料、100~500份的水泥、100~200份改性热解炭、50~100份泡沫玻璃、15~20份的增强纤维、20~50份的纤维素、10~30份的粘结剂、4.5~6份减水剂和170~200份的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性能环保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纤维为聚酯纤维、聚丙烯纤维、聚酰胺纤维、石棉纤维、聚丙烯腈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性能环保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素为多聚合纤维素、木质素纤维素、纤维素醚、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中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性能环保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为环氧树脂、有机硅胶粘剂、聚醋酸乙烯酯、AE丙烯酸酯胶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性能环保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物掺合料为粉煤灰、微硅粉、高炉矿渣、火山灰中的至少一种。
10.一种高性能环保混凝土,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高性能环保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CN202210223138.2A 2022-03-07 2022-03-07 一种高性能环保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44365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23138.2A CN114436598B (zh) 2022-03-07 2022-03-07 一种高性能环保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23138.2A CN114436598B (zh) 2022-03-07 2022-03-07 一种高性能环保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36598A true CN114436598A (zh) 2022-05-06
CN114436598B CN114436598B (zh) 2022-11-22

Family

ID=81360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23138.2A Active CN114436598B (zh) 2022-03-07 2022-03-07 一种高性能环保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36598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29734A2 (en) * 2007-08-28 2009-03-05 Pioneer Surgical Technology, Inc. Cement product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CN108314280A (zh) * 2018-01-12 2018-07-24 广州市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淤泥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42605A (zh) * 2018-03-30 2018-08-24 廖燕梅 一种环保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32897A (zh) * 2018-03-30 2018-09-14 廖燕梅 一种室内环保地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94220A (zh) * 2019-01-09 2019-04-30 中国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垃圾-泡沫玻璃基高强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154047A (zh) * 2019-12-31 2020-05-15 陕西友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轻质混凝土的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79973A (zh) * 2020-09-24 2021-01-29 安徽海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管桩用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424398A (zh) * 2018-07-19 2021-02-26 巴斯夫欧洲公司 用于电极的包含石油焦炭和热解碳的共混物组合物
CN113387648A (zh) * 2021-06-18 2021-09-14 长安大学 一种固体废弃物制作的垃圾热解物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29734A2 (en) * 2007-08-28 2009-03-05 Pioneer Surgical Technology, Inc. Cement product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CN108314280A (zh) * 2018-01-12 2018-07-24 广州市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淤泥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42605A (zh) * 2018-03-30 2018-08-24 廖燕梅 一种环保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32897A (zh) * 2018-03-30 2018-09-14 廖燕梅 一种室内环保地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24398A (zh) * 2018-07-19 2021-02-26 巴斯夫欧洲公司 用于电极的包含石油焦炭和热解碳的共混物组合物
CN109694220A (zh) * 2019-01-09 2019-04-30 中国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垃圾-泡沫玻璃基高强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154047A (zh) * 2019-12-31 2020-05-15 陕西友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轻质混凝土的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79973A (zh) * 2020-09-24 2021-01-29 安徽海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管桩用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387648A (zh) * 2021-06-18 2021-09-14 长安大学 一种固体废弃物制作的垃圾热解物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36598B (zh) 2022-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44920B (zh) 道路声屏障用水泥基吸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80369B (zh) 一种混凝土结构修补用纤维增强高强砂浆
CN113149530B (zh) 一种赤泥改性泡沫轻质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498647B (zh) 一种纤维增强型再生细骨料水泥基复合材料
CN101781109B (zh) 轻质干粉砌筑砂浆
Bellum Influence of steel and PP fibers on mechanical and micro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fly ash-GGBFS based geopolymer composites
CN110790552B (zh) 一种废弃砖再生超高韧性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824323B (zh) 一种钢竹混合纤维再生保温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19864A (zh) 一种再生骨料纤维增强喷射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CN114605125B (zh) 利用建筑垃圾制备透水砖的方法
CN113831152B (zh) 一种全固废高强透水地聚合物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91049A (zh) 利用建筑垃圾制备绿色砂浆的方法
CN111170698A (zh) 一种再生玻璃钢抗裂保温砂浆及其制备、施工方法
CN110204273A (zh) 一种沙漠砂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13511868A (zh) 一种利用大宗煤矿工业固废的活性粉末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CN111892362A (zh) 一种建筑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53130A (zh) 一种高强耐热自修复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10884A (zh) 混凝土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36598B (zh) 一种高性能环保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07044B (zh) 一种高强度环保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87054A (zh) 一种市政建筑工程用路面混凝土
CN115259893A (zh) 一种轻质环保建筑材料
CN113277770B (zh) 一种具有增强效果的改性亚麻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Xiao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PVA Fiber-Reinforced Pervious Concrete with Blended Recycled Ceramic Aggregates and Natural Aggregate
CN101638301B (zh) 一种水泥基材料增韧用水镁石纤维膏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04

Address after: 554300 Group 1, Jinzhong Village, Kaide Street, Jiangkou County, Tongren City, Guizho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Guizhou Zhongguolui Building Materials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008 room 1110, building 9, Kaile international city, No. 52, Section 1, Xiangjiang Middle Road, Xiangya road street, Kaifu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Hunan Xianfeng Waterproof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