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33620B - 一种硒素强化丛枝菌根降低土壤复合污染残留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硒素强化丛枝菌根降低土壤复合污染残留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433620B CN114433620B CN202210071495.1A CN202210071495A CN114433620B CN 114433620 B CN114433620 B CN 114433620B CN 202210071495 A CN202210071495 A CN 202210071495A CN 114433620 B CN114433620 B CN 11443362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il
- matrix
- parts
- arbuscular
- sow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C—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C1/00—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C1/10—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microbiologically, biologically or by using enzymes
- B09C1/105—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microbiologically, biologically or by using enzymes using fungi or pla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Soil Conditioners And Soil-Stabilizing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硒素强化丛枝菌根降低土壤复合污染残留的方法,包括:以河沙、泥炭和珍珠岩为基质材料,添加尿素和过磷酸钙作为底肥并搅拌均匀;在所得混合基质中添加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拌匀,播种三叶草种子,加水保持基质湿润,出芽后移至光照培养,去掉三叶草地上部,保留根段并剪碎,与含有丛枝菌根真菌孢子、根外菌丝的基质混匀,即制得丛枝菌根真菌扩繁菌剂;将制得的丛枝菌根真菌扩繁菌剂播撒复合污染农田表面,然后喷施硒肥,深翻,两天后播种绿肥植物;借助耕耘机械将绿肥植物与表层土一起掩埋至土壤深层中。本发明能有效解决农田长期使用除草剂、杀虫剂、化学肥料、污水灌溉等带来的重金属、有机磷、有机氯等农田复合污染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田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硒素强化丛枝菌根降低土壤复合污染残留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降低农田土壤复合污染残留可分为非生物处理和生物处理两大类。前者包括物理修复和化学淋洗,成本高、工程复杂、易造成二次污染;后者主要有动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等,具有费用低、易实践、对农田养分破坏小等优点。目前,微生物结合宿主植物吸收降解农田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处理农田土壤复合污染的有效措施。但是,作为修复重金属、有机农药复合污染的丛枝菌根-植物共生体往往会因为土壤贫瘠、污染胁迫等因素表现出浸染率低、生物量小,生长缓慢等弊端,限制了这一技术的应用,适当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丛枝菌根与植物的共生效率,对促进丛枝菌根-植物共生体在降低农田复合污染领域的应用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硒素强化丛枝菌根降低土壤污染物残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混合基质的制备,以河沙、泥炭和珍珠岩为基质材料,混合均匀,过筛,高温灭菌,取出冷却,添加尿素和过磷酸钙作为底肥并搅拌均匀;
S2、扩繁菌剂的获得,在S1所得混合基质中添加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拌匀,播种三叶草种子,加水保持基质湿润,出芽后移至光照培养,3个月后去掉三叶草地上部,保留根段并剪碎,与含有丛枝菌根真菌孢子、根外菌丝的基质混匀,即制得丛枝菌根真菌扩繁菌剂;
S3、将S2制得的丛枝菌根真菌扩繁菌剂播撒复合污染农田表面,然后喷施硒肥,深翻,两天后播种绿肥植物;
S4、借助耕耘机械将绿肥植物与表层土一起掩埋至土壤深层中。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S1中,基质中河沙、泥炭和珍珠岩体积比为3:1:1,高温灭菌条件为121℃灭菌60 min,底肥的添加量为每100kg基质添加5.6g尿素,每100kg基质添加25g过磷酸钙。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S2中,添加的丛枝菌根真菌为摩西球囊霉,地表球囊霉,幼套球囊霉,根内球囊酶任意一种及其两两组合,丛枝菌根真菌的添加量为基质的3%~5%。
优选的是,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播种三叶草后加水保持基质含水量在60%-70%,根段剪碎长度为0.5-1.0cm。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S3中,硒肥为自制硒溶液,硒源为硒酸钠、亚硒酸钠和硒代半胱氨酸任意一种,浓度为3-5%。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S3中,丛枝菌根真菌扩繁菌剂播撒复合污染农田表面,播撒量为80-100kg/亩。
所述S3中,硒肥施入方式为背负式喷雾器喷施土壤表层,喷入量为100-200kg/亩。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S3中,土壤深翻深度为20-30cm,绿肥植物为苜蓿草或者毛叶苕子,播种密度为0.5-1.0kg/亩。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S4中,绿肥植物生长2个月后收割,与表土一起深翻入地,作为基肥使用。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S3喷洒硒肥后的3~7天内,向土壤中施加土壤改良剂,所述土壤改良剂包括:按重量份,1~2.5份腐殖酸,5~15份钢渣粉、8~14份纳米活性硅肥、0.5~1.2份活性炭、0.1~1.4份乙二胺四乙酸、8~20份鸡粪;
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纳米活性硅肥与钢矿渣、活性炭混合搅拌均匀,在150~200℃下真空煅烧1~2h,得到混合料;将乙二胺四乙酸溶解于氨水中,氨水的浓度为0.92g/mL,氨水使用质量为乙二胺四乙酸的33倍,以500r/min的速率搅拌使乙二胺四乙酸充分溶解,得到乙二胺四乙酸溶液;向乙二胺四乙酸溶液中加入60份清水、腐殖酸和纳米活性硅肥,超声分散30~60min,超声频率为30kHz,得到分散的土壤改良剂浆液,将土壤改良剂浆液蒸发,并干燥至水分在0.2%以下,得到土壤改良剂粗料,将鸡粪包覆在土壤改良剂粗料表面,得到土壤改良剂。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纳米活性硅肥的制备方法包括:
S31、按重量份,称取44.95~74.8份纳米二氧化硅粉末、0.05~0.2份氧化铈粉末、12~18份环氧树脂、8.4~11份碳酸钙、1~2份滑石粉、3~7份草酸铝、0.6~5份山梨酸和10~12份明胶;将碳酸钙、草酸铝和三梨酸混合得到预混料;
S32、制备醇分散溶液,将乙二醇与乙醇混溶,其中乙二醇和乙醇的体积比为2∶1,向混溶的乙二醇和乙醇中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搅拌混合,调节溶液pH至8~9,得到醇分散溶液;
S33、向醇分散溶液中加入纳米二氧化硅粉末、氧化铈粉末、环氧树脂和滑石粉,搅拌70min后超声分散20min,超声频率为30kHz,得到分散浆液;向分散浆液中加入预混料,搅拌、干燥后在300℃温度下煅烧3h,得到纳米活性硅肥。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利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必须微量元素硒强化丛枝菌根真菌降低土壤复合污染残留,无毒无害,能有效解决农田长期使用除草剂、杀虫剂、化学肥料、污水灌溉等带来的重金属、有机磷、有机氯等农田复合污染问题;加速复合污染物在作物和土壤中的代谢速率,从根本上降低农田土壤污染物残留水平,提高作物食用安全性和农业土壤健康程度,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2、本发明最终采用绿肥植物与扩繁菌剂共生作用,清除农田复合污染物的同时,绿肥植物可作为基肥使用,在改良农田土壤中亦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硒素强化丛枝菌根降低土壤复合污染残留的方法,在喷洒硒肥后,向土壤中施加了土壤改良剂,并且土壤改良剂是由纳米活性硅肥为主要成分,而纳米活性硅肥是以纳米二氧化硅粉末和氧化铈粉末为主要原料制备得到,氧化铈粉末的加入提高了丛枝菌根和绿肥植物的抗逆性,促进了丛枝菌根和绿肥植物的生长;含有纳米活性硅肥的土壤改良剂对土壤进行深度改良,进一步加速了复合污染物在作物和土壤中的代谢速率,降低农田土壤污染物残留水平。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复合污染农田硒强化后对菌根浸染率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硒素强化丛枝菌根降低土壤复合污染残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以河沙、泥炭和珍珠岩体积比为3:1:1,混合均匀,过筛,121℃高温灭菌60min,取出冷却,添加尿素和过磷酸钙作为底肥并搅拌均匀,其中尿素添加量为5.6g /100kg基质,过磷酸钙添加量25g /100kg基质,在基质中接入5%的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拌匀,播种三叶草种子,加水保持基质含水量在60%-70%,出芽后移至光照培养,3个月后去掉三叶草地上部,保留根段并剪碎,根段剪碎长度为1.0cm,与含有丛枝菌根真菌孢子、根外菌丝的基质混匀,制得丛枝菌根真菌扩繁菌剂,播撒复合污染农田表面,播撒量为100kg/亩。所述的丛枝菌根真菌菌剂为摩西球囊霉。
步骤二:将硒酸钠配制浓度为3%,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喷施土壤表层,喷入量为100kg/亩。
步骤三:深翻土壤,深度为20-30cm,播撒毛叶苕子种子,播种密度为0.5kg/亩,两个月后,收割,与表土一起深翻入地,作为基肥使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硒素强化丛枝菌根降低土壤复合污染残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以河沙、泥炭和珍珠岩体积比为3:1:1,混合均匀,过筛,121℃高温灭菌60min,取出冷却,添加尿素和过磷酸钙作为底肥并搅拌均匀,其中尿素添加量为5.6g /100kg基质,过磷酸钙添加量25g /100kg基质,在基质中接入5%的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拌匀,播种三叶草种子,加水保持基质含水量在60%-70%,出芽后移至光照培养,3个月后去掉三叶草地上部,保留根段并剪碎,根段剪碎长度为1.0cm,与含有丛枝菌根真菌孢子、根外菌丝的基质混匀,制得丛枝菌根真菌扩繁菌剂,播撒复合污染农田表面,播撒量为100kg/亩。所述的丛枝菌根真菌菌剂为摩西球囊霉和幼套球囊霉混合菌剂,混合比例为1:1。
步骤二:将硒酸钠配制浓度为5%,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喷施土壤表层,喷入量为200kg/亩。
步骤三:深翻土壤,深度为20-30cm,播撒毛叶苕子种子,播种密度为1.0kg/亩,两个月后,收割,与表土一起深翻入地,作为基肥使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硒素强化丛枝菌根降低土壤复合污染残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以河沙、泥炭和珍珠岩体积比为3:1:1,混合均匀,过筛,121℃高温灭菌60min,取出冷却,添加尿素和过磷酸钙作为底肥并搅拌均匀,其中尿素添加量为5.6g /100kg基质,过磷酸钙添加量25g /100kg基质,在基质中接入5%的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拌匀,播种三叶草种子,加水保持基质含水量在60%-70%,出芽后移至光照培养,3个月后去掉三叶草地上部,保留根段并剪碎,根段剪碎长度为1.0cm,与含有丛枝菌根真菌孢子、根外菌丝的基质混匀,制得丛枝菌根真菌扩繁菌剂,播撒复合污染农田表面,播撒量为100kg/亩。所述的丛枝菌根真菌菌剂为摩西球囊霉。
步骤二:将亚硒酸钠配制浓度为3%,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喷施土壤表层,喷入量为100kg/亩。
步骤三:深翻土壤,深度为20-30cm,播撒毛叶苕子种子,播种密度为0.5kg/亩,两个月后,收割,与表土一起深翻入地,作为基肥使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一种硒素强化丛枝菌根降低土壤复合污染残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以河沙、泥炭和珍珠岩体积比为3:1:1,混合均匀,过筛,121℃高温灭菌60min,取出冷却,添加尿素和过磷酸钙作为底肥并搅拌均匀,其中尿素添加量为5.6g /100kg基质,过磷酸钙添加量25g /100kg基质,在基质中接入5%的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拌匀,播种三叶草种子,加水保持基质含水量在60%-70%,出芽后移至光照培养,3个月后去掉三叶草地上部,保留根段并剪碎,根段剪碎长度为1.0cm,与含有丛枝菌根真菌孢子、根外菌丝的基质混匀,制得丛枝菌根真菌扩繁菌剂,播撒复合污染农田表面,播撒量为100kg/亩。所述的丛枝菌根真菌菌剂为摩西球囊霉和幼套球囊霉混合菌剂,混合比例为1:1。
步骤二:将亚硒酸钠配制浓度为5%,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喷施土壤表层,喷入量为200kg/亩。
步骤三:深翻土壤,深度为20-30cm,播撒毛叶苕子种子,播种密度为1.0kg/亩,两个月后,收割,与表土一起深翻入地,作为基肥使用。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一种硒素强化丛枝菌根降低土壤复合污染残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以河沙、泥炭和珍珠岩体积比为3:1:1,混合均匀,过筛,121℃高温灭菌60min,取出冷却,添加尿素和过磷酸钙作为底肥并搅拌均匀,其中尿素添加量为5.6g /100kg基质,过磷酸钙添加量25g /100kg基质,在基质中接入5%的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拌匀,播种三叶草种子,加水保持基质含水量在60%-70%,出芽后移至光照培养,3个月后去掉三叶草地上部,保留根段并剪碎,根段剪碎长度为1.0cm,与含有丛枝菌根真菌孢子、根外菌丝的基质混匀,制得丛枝菌根真菌扩繁菌剂,播撒复合污染农田表面,播撒量为100kg/亩。所述的丛枝菌根真菌菌剂为摩西球囊霉。
步骤二:将硒代半胱氨酸配制浓度为3%,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喷施土壤表层,喷入量为 100kg/亩。
步骤三:深翻土壤,深度为20-30cm,播撒毛叶苕子种子,播种密度为0.5kg/亩,两个月后,收割,与表土一起深翻入地,作为基肥使用。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一种硒素强化丛枝菌根降低土壤复合污染残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以河沙、泥炭和珍珠岩体积比为3:1:1,混合均匀,过筛,121℃高温灭菌60min,取出冷却,添加尿素和过磷酸钙作为底肥并搅拌均匀,其中尿素添加量为5.6g /100kg基质,过磷酸钙添加量25g /100kg基质,在基质中接入5%的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拌匀,播种三叶草种子,加水保持基质含水量在60%-70%,出芽后移至光照培养,3个月后去掉三叶草地上部,保留根段并剪碎,根段剪碎长度为1.0cm,与含有丛枝菌根真菌孢子、根外菌丝的基质混匀,制得丛枝菌根真菌扩繁菌剂,播撒复合污染农田表面,播撒量为100kg/亩。所述的丛枝菌根真菌菌剂为摩西球囊霉和幼套球囊霉混合菌剂,混合比例为1:1。
步骤二:将硒代半胱氨酸配制浓度为5%,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喷施土壤表层,喷入量为 200kg/亩。
步骤三:深翻土壤,深度为20-30cm,播撒毛叶苕子种子,播种密度为1.0kg/亩,两个月后,收割,与表土一起深翻入地,作为基肥使用。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一种硒素强化丛枝菌根降低土壤复合污染残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以河沙、泥炭和珍珠岩体积比为3:1:1,混合均匀,过筛,121℃高温灭菌60min,取出冷却,添加尿素和过磷酸钙作为底肥并搅拌均匀,其中尿素添加量为5.6g /100kg基质,过磷酸钙添加量25g /100kg基质,在基质中接入5%的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拌匀,播种三叶草种子,加水保持基质含水量在60%-70%,出芽后移至光照培养,3个月后去掉三叶草地上部,保留根段并剪碎,根段剪碎长度为1.0cm,与含有丛枝菌根真菌孢子、根外菌丝的基质混匀,制得丛枝菌根真菌扩繁菌剂,播撒复合污染农田表面,播撒量为100kg/亩。所述的丛枝菌根真菌菌剂为摩西球囊霉;
步骤二:将硒酸钠配制浓度为3%,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喷施土壤表层,喷入量为100kg/亩;喷洒硒肥后的第3天,向土壤中施加土壤改良剂,所述土壤改良剂包括:按照两亩地的量,称取10kg腐殖酸,50kg钢渣粉、80kg纳米活性硅肥、5kg份活性炭、1kg乙二胺四乙酸、80kg份鸡粪;
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纳米活性硅肥与钢矿渣、活性炭混合搅拌均匀,在150℃下真空煅烧1h,得到混合料;将乙二胺四乙酸溶解于氨水中,氨水的浓度为0.92g/mL,氨水使用质量为乙二胺四乙酸的33倍,以500r/min的速率搅拌使乙二胺四乙酸充分溶解,得到乙二胺四乙酸溶液;向乙二胺四乙酸溶液中加入600kg清水、腐殖酸和纳米活性硅肥,超声分散35min,超声频率为30kHz,得到分散的土壤改良剂浆液,将土壤改良剂浆液蒸发,并干燥至水分在0.2%以下,得到土壤改良剂粗料,将鸡粪包覆在土壤改良剂粗料表面,得到土壤改良剂;
其中,纳米活性硅肥的制备方法包括:
S21、按重量份,称取44.95kg纳米二氧化硅粉末、0.05kg氧化铈粉末、12kg环氧树脂、8.4kg碳酸钙、1kg滑石粉、3kg份草酸铝、0.6kg份山梨酸和10kg份明胶;将碳酸钙、草酸铝和三梨酸混合得到预混料;
S22、制备醇分散溶液,将乙二醇与乙醇混溶,其中乙二醇和乙醇的体积比为2∶1,混溶后溶液总体积为350L,向混溶的乙二醇和乙醇中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搅拌混合,调节溶液pH至8,得到醇分散溶液;
步骤S23、向醇分散溶液中加入纳米二氧化硅粉末、氧化铈粉末、环氧树脂和滑石粉,搅拌70min后超声分散20min,超声频率为30kHz,得到分散浆液;向分散浆液中加入预混料,搅拌、干燥后在300℃温度下煅烧3h,得到纳米活性硅肥。
步骤三:深翻土壤,深度为20-30cm,播撒毛叶苕子种子,播种密度为0.5kg/亩,两个月后,收割,与表土一起深翻入地,作为基肥使用。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的一种硒素强化丛枝菌根降低土壤复合污染残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以河沙、泥炭和珍珠岩体积比为3:1:1,混合均匀,过筛,121℃高温灭菌60min,取出冷却,添加尿素和过磷酸钙作为底肥并搅拌均匀,其中尿素添加量为5.6g /100kg基质,过磷酸钙添加量25g /100kg基质,在基质中接入5%的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拌匀,播种三叶草种子,加水保持基质含水量在60%-70%,出芽后移至光照培养,3个月后去掉三叶草地上部,保留根段并剪碎,根段剪碎长度为1.0cm,与含有丛枝菌根真菌孢子、根外菌丝的基质混匀,制得丛枝菌根真菌扩繁菌剂,播撒复合污染农田表面,播撒量为100kg/亩。所述的丛枝菌根真菌菌剂为摩西球囊霉;
步骤二:将硒酸钠配制浓度为3%,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喷施土壤表层,喷入量为100kg/亩;喷洒硒肥后的第5天,向土壤中施加土壤改良剂,所述土壤改良剂包括:按照两亩地的量,称取25kg腐殖酸,50kg钢渣粉、140kg纳米活性硅肥、12kg活性炭、14kg乙二胺四乙酸、200kg鸡粪;
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纳米活性硅肥与钢矿渣、活性炭混合搅拌均匀,在200℃下真空煅烧2h,得到混合料;将乙二胺四乙酸溶解于氨水中,氨水的浓度为0.92g/mL,氨水使用质量为乙二胺四乙酸的33倍,以500r/min的速率搅拌使乙二胺四乙酸充分溶解,得到乙二胺四乙酸溶液;向乙二胺四乙酸溶液中加入600kg清水、腐殖酸和纳米活性硅肥,超声分散50min,超声频率为30kHz,得到分散的土壤改良剂浆液,将土壤改良剂浆液蒸发,并干燥至水分在0.2%以下,得到土壤改良剂粗料,将鸡粪包覆在土壤改良剂粗料表面,得到土壤改良剂;
其中,纳米活性硅肥的制备方法包括:
S21、按重量份,称取74.8kg纳米二氧化硅粉末、0.2kg氧化铈粉末、18kg环氧树脂、11kg碳酸钙、2kg滑石粉、7kg草酸铝、5kg山梨酸和12kg明胶;将碳酸钙、草酸铝和三梨酸混合得到预混料;
S22、制备醇分散溶液,将乙二醇与乙醇混溶,其中乙二醇和乙醇的体积比为2∶1,乙二醇和乙醇混合后得到的溶液总体积为550L,向混溶的乙二醇和乙醇中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搅拌混合,调节溶液pH至9,得到醇分散溶液;
步骤S23、向醇分散溶液中加入纳米二氧化硅粉末、氧化铈粉末、环氧树脂和滑石粉,搅拌70min后超声分散20min,超声频率为30kHz,得到分散浆液;向分散浆液中加入预混料,搅拌、干燥后在300℃温度下煅烧3h,得到纳米活性硅肥;
步骤三:深翻土壤,深度为20-30cm,播撒毛叶苕子种子,播种密度为0.5kg/亩,两个月后,收割,与表土一起深翻入地,作为基肥使用。
对比例1
将实施例1中的菌剂播撒处理和硒处理均去除,其余操作相同。
对比例2
将实施例1中的硒处理去除,其余操作相同。
实验检测结果,从图1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实施例1~6中采用硒素强化处理,提高了丛枝菌根真菌菌剂对毛叶苕子的侵染率,从而有可能加强丛枝菌根-植物共生体的形成,对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降低土壤复合污染残留。
将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7、实施例8、对比例1、对比例2处理后的农田土壤,按GB/T 22105.1-2008《土壤质量 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规定进行农田土壤总汞、总砷的测定,按GB/T 1741-1997《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规定进行农田土壤铅、镉的测定,测定结果显示,所选试验地总汞、铅、镉含量本底值未超标,而总砷含量超标。经过本发明硒素强化丛枝菌根降低土壤复合污染残留的方法处理后,实施例中总汞清除率为40.59-63.42%,显著大于对比例中12.86-25.77%;实施例中总砷清除率为53.62-69.98%,显著大于对比例中34.52-36.99%;实施例中总铅清除率为38.47-47.65%,显著大于对比例中15.32-23.02%;实施例中总镉清除率为45.63-54.12%,显著大于对比例中14.20-17.39%。
表1重金属检测结果 单位(mg/kg土壤)
将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7、实施例8、对比例1、对比例2处理后的农田土壤,按GB/T 14550-2003《土壤质量 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测定气相色谱法》和GB/T 14552-2003《水、土中有机磷农药测定的气相色谱法》规定进行农田土壤主要有机农药的测定。经过本发明硒素强化丛枝菌根降低土壤复合污染残留的方法处理后,实施例中六六六、滴滴涕和有机磷农药总量的清除率分别为19.58-24.11%、19.96-23.95%和27.95-39.16%,均高于对比例中的清除率。
表2有机农药检测结果 单位(µg/kg土壤)
综上所述,本发明硒素强化丛枝菌根降低土壤复合污染残留的方法通过硒素处理能显著提高丛枝菌根真菌与绿肥植物的共生作用,进而显著降低所试农田土壤复合污染物的残留,提高土壤质量。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发明的说明的。对本发明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7)
1.一种硒素强化丛枝菌根降低土壤复合污染残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混合基质的制备,以河沙、泥炭和珍珠岩为基质材料,混合均匀,过筛,高温灭菌,取出冷却,添加尿素和过磷酸钙作为底肥并搅拌均匀;
S2、扩繁菌剂的获得,在S1所得混合基质中添加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拌匀,播种三叶草种子,加水保持基质湿润,出芽后移至光照培养,3个月后去掉三叶草地上部,保留根段并剪碎,与含有丛枝菌根真菌孢子、根外菌丝的基质混匀,即制得丛枝菌根真菌扩繁菌剂;
S3、将S2制得的丛枝菌根真菌扩繁菌剂播撒复合污染农田表面,然后喷施硒肥,深翻,两天后播种绿肥植物;
S4、借助耕耘机械将绿肥植物与表层土一起掩埋至土壤深层中;
所述S1中,基质中河沙、泥炭和珍珠岩体积比为3:1:1,高温灭菌条件为121℃灭菌60min,底肥的添加量为每100kg基质添加5.6g尿素,每100kg基质添加25g过磷酸钙;
所述S3喷洒硒肥后的3~7天内,向土壤中施加土壤改良剂,所述土壤改良剂包括:按重量份,1~2.5份腐殖酸,5~15份钢渣粉、8~14份纳米活性硅肥、0.5~1.2份活性炭、0.1~1.4份乙二胺四乙酸、8~20份鸡粪;
所述纳米活性硅肥的制备方法包括:
S31、按重量份,称取44.95~74.8份纳米二氧化硅粉末、0.05~0.2份氧化铈粉末、12~18份环氧树脂、8.4~11份碳酸钙、1~2份滑石粉、3~7份草酸铝、0.6~5份山梨酸和10~12份明胶;将碳酸钙、草酸铝和山梨酸混合得到预混料;
S32、制备醇分散溶液,将乙二醇与乙醇混溶,其中乙二醇和乙醇的体积比为2∶1,向混溶的乙二醇和乙醇中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搅拌混合,调节溶液pH至8~9,得到醇分散溶液;
步骤S33、向醇分散溶液中加入纳米二氧化硅粉末、氧化铈粉末、环氧树脂和滑石粉,搅拌70min后超声分散20min,超声频率为30kHz,得到分散浆液;向分散浆液中加入预混料,搅拌、干燥后在300℃温度下煅烧3h,得到纳米活性硅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硒素强化丛枝菌根降低土壤复合污染残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添加的丛枝菌根真菌为摩西球囊霉,地表球囊霉,幼套球囊霉,根内球囊酶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丛枝菌根真菌的添加量为基质的3%~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硒素强化丛枝菌根降低土壤复合污染残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播种三叶草后加水保持基质含水量在60%-70%,根段剪碎长度为0.5-1.0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硒素强化丛枝菌根降低土壤复合污染残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硒肥为自制硒溶液,硒源为硒酸钠、亚硒酸钠和硒代半胱氨酸任意一种,浓度为3-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硒素强化丛枝菌根降低土壤复合污染残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丛枝菌根真菌扩繁菌剂播撒复合污染农田表面,播撒量为80-100kg/亩;
所述S3中,硒肥施入方式为背负式喷雾器喷施土壤表层,喷入量为100-200kg/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硒素强化丛枝菌根降低土壤复合污染残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土壤深翻深度为20-30cm,绿肥植物为苜蓿草或者毛叶苕子,播种密度为0.5-1.0kg/亩。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硒素强化丛枝菌根降低土壤复合污染残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绿肥植物生长2个月后收割,与表土一起深翻入地,作为基肥使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71495.1A CN114433620B (zh) | 2022-01-21 | 2022-01-21 | 一种硒素强化丛枝菌根降低土壤复合污染残留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71495.1A CN114433620B (zh) | 2022-01-21 | 2022-01-21 | 一种硒素强化丛枝菌根降低土壤复合污染残留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433620A CN114433620A (zh) | 2022-05-06 |
CN114433620B true CN114433620B (zh) | 2023-09-01 |
Family
ID=81366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071495.1A Active CN114433620B (zh) | 2022-01-21 | 2022-01-21 | 一种硒素强化丛枝菌根降低土壤复合污染残留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433620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47545B (zh) * | 2010-09-27 | 2012-02-01 | 河南科技大学 | 一种生物修复有机磷农药污染土壤的方法 |
CN104355945A (zh) * | 2014-11-28 | 2015-02-18 | 无为县新月湖畜牧养殖有限公司 | 一种木本花卉专用高性能复合肥料 |
CN105541468B (zh) * | 2015-12-17 | 2019-08-06 | 北京林业大学 | 一种抗干旱促生长的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
CN105537264B (zh) * | 2016-01-19 | 2018-06-29 | 济南益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治理复合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剂及其应用 |
CN108555019A (zh) * | 2018-01-04 | 2018-09-21 | 西南科技大学 | 丛枝菌根-苜蓿草共生体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 |
CN108503472A (zh) * | 2018-07-04 | 2018-09-07 | 界首市沃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花生叶面肥的制备 |
CN109590323B (zh) * | 2018-12-19 | 2021-06-08 | 河南科技大学 | 一种强化修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方法 |
CN110576038A (zh) * | 2019-10-14 | 2019-12-17 | 西南科技大学 | 苜蓿草-丛枝菌根共生体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 |
CN112692050A (zh) * | 2020-12-08 | 2021-04-23 | 中节能大地(杭州)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 一种中轻度林丹-镉复合污染农田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方法 |
-
2022
- 2022-01-21 CN CN202210071495.1A patent/CN114433620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433620A (zh) | 2022-05-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669686A (zh) | 一株伯克霍尔德氏菌及其应用 | |
EP0485229B1 (en) | Water-dispersible granules comprising va mycorrhizal fungi, their preparation and use | |
CN102992908B (zh) | 一种肥料增效控失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329754A (zh) | 一种弗氏链霉菌新菌株及其应用 | |
CN106566557A (zh) | 一种降低土壤中重金属活性的土壤调理剂、其制备方法、降低稻米中重金属含量的方法 | |
CN105646104A (zh) | 一种全水溶复合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14031451B (zh) | 一种保水保肥的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3501734A (zh) | 一种γ-聚谷氨酸、壳寡糖组合的水溶肥料 | |
CN112705567A (zh) | 一种离子型稀土尾矿区的修复材料、修复方法和应用 | |
CN114368987A (zh) | 一种土壤活化型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590323A (zh) | 一种强化修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方法 | |
Martyniuk et al. | Microb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s under cereals grown in the ecological, conventional and integrated system | |
CN114773107A (zh) | 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液态有机肥在烟草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 |
CN114433620B (zh) | 一种硒素强化丛枝菌根降低土壤复合污染残留的方法 | |
CN111328657A (zh) | 一种盐碱地水稻种植技术 | |
CN109627103B (zh) | 一种用于蔬菜种植的水溶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9627104B (zh) | 一种用于果树种植的水溶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3265256A (zh) | 一种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Kar et al. | Bio-fertilizer in forest nursery-A review | |
CN107082690B (zh) | 一种微生物生态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6747712B (zh) | 一种新型、多功能生物肥及其应用 | |
Bhattacharjee et al. | In situ Management of Rice Stubble in Relation to soil Nitrogen Status Vis-à-Vis Performance of Wheat Crop in an Entisol | |
CN109287415B (zh) | 水旱两栖种植方法 | |
Evitayani et al. | Agronomy Value of Elephant Grass (Pennisetum purpureum) With STU Organic Fertilizer for Dairy Cattle Feed in Mentawai Islands | |
CN117682918B (zh) | 一种防治作物土传病害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