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87415B - 水旱两栖种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水旱两栖种植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287415B CN109287415B CN201811504090.2A CN201811504090A CN109287415B CN 109287415 B CN109287415 B CN 109287415B CN 201811504090 A CN201811504090 A CN 201811504090A CN 109287415 B CN109287415 B CN 10928741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ertilizer
- soil
- amphibious
- dibbling
- planting meth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0—Cereals
- A01G22/22—Ric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水旱两栖种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干田起垄;种子点播;在种子下方施肥;水浆管理,避免漫水时间持续超过预设值。上述水旱两栖种植方法,将传统水作改良为水旱两栖种植,干田起垄易于实现机械化规模操作,种子点播及施肥均可采用机械化方式实现,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一方面避免长期淹水形成俗称“青泥层”影响水稻产量,另一方面有利于改善沙化程度,再一方面能够改进土壤通气性,又一方面使重金属元素从土壤矿物质上转移,达到弱化土壤矿物质颗粒吸附重金属元素并实现重金属元素向土层深处分散,从而淀积到土层深处实现治理标的转移,解决了重金属蓄积导致重金属超标的问题,保障了作物的食品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种植领域,特别是涉及水旱两栖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肥力生物热力学理论是由侯光炯所创立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理论发现.该理论包容性强、适用范围广,在水田自然免耕技术、水土保持工作、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土壤培肥与配方施肥技术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土壤肥力生物热力学理论是侯光炯先生在总结农民群众生产实践经验基础上进行升华而来的,不仅得到了国内外土壤学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盛赞,还荣获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土壤肥力生物热力学理论以其不凡的理论高度,相继在自然免耕、水土保持、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等方面得到了具体应用,至今仍有着极大的现实价值。
著名土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光炯教授同他的助手赖守悌等,在研究冬泡田垄作改良和自然免耕技术过程中,吸收了四川隆昌县光荣乡石鹅六村杨世其、杨世民兄弟稻田高产养鱼的经验,于1984年建立了第一个稻、鱼共生的生态工程模式。该生态模式在四川省范围内称作“垄稻沟鱼”。
1984年湖南省土肥站、土肥所从事红萍推广和科研的专家刘沐生、杨光立、肖庆元等人将四川省“垄稻沟鱼”模式改造为垄栽稻、萍、鱼立体共生生态农业模式在全省开展了试验示范和推广。该技术由于起垄耗工多,垄沟在鱼的活动下很快填平,效果不理想。发明人自1986年起在怀化市创建干田、板田起垄法代水耕,从1986年到1991年在怀化市推广面积6760公顷,中稻亩产稻谷522.3公斤,鲜鱼50.2公斤,鲜萍3601公斤。最高试验田鲜鱼达每亩320kg,粮食单季亩产达707kg(籼优63),红萍达6000kg。由于该技术创新和推广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因此获1991年怀化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创建干田、板田起垄法代水耕解决了侯光炯院士土壤生物热力学技术走向应用技术化和产业化的最大难题。由于过去的起垄方法都是稀泥田条件下再用手工起垄,通常是先完成传统的水耕水耙全套工艺,再用手工起垄,一亩田起垄有时要花15个劳动工日,如果花劳工太少效果就大打折扣。采用干田、板田起垄法代水耕解决了起垄的质量的问题,可形成高垄深沟,垄沟水稳性好,不易被鱼的活动填平,而且技术效果更突出,增产效果更显著。更重要的是,干田、板田起垄法可实现机械化而且比水耕还快捷,可以实现耕地、播种、施肥、降镉去污、除草等多技术集成机械化一次性实施。
发明人在2011年完成了干田、板田起垄机械化,并获得了怀化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从2011年到现在,发明人又在该技术机械化实现后,重点研究生态自动化减化田间管理,实现土壤环境修复的生态生动化,走生态智能化农业的技术道路。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水旱两栖种植方法。
一种水旱两栖种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干田起垄;种子点播;在种子下方施肥;水浆管理,避免漫水时间持续超过预设值。
上述水旱两栖种植方法,将传统水作改良为水旱两栖种植,干田起垄易于实现机械化规模操作,种子点播及施肥均可采用机械化方式实现,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一方面避免长期淹水形成俗称“青泥层”影响水稻产量,另一方面有利于改善沙化程度,再一方面能够改进土壤通气性,又一方面使重金属元素从土壤矿物质上转移,达到弱化土壤矿物质颗粒吸附重金属元素并实现重金属元素向土层深处分散,从而淀积到土层深处实现治理标的转移,解决了重金属蓄积导致重金属超标的问题,保障了作物的食品安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干田起垄中,垄:沟:深为2米:0.5米:0.25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种子点播包括精密点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种子点播包括密集精密点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种子点播包括密集点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种子下方施肥包括精准定位施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种子下方施肥包括增强土中的微生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种子下方施肥包括施用生物菌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种子下方施肥包括增强土中的好氧微生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种子下方施肥包括在种子下方4厘米至12厘米施长效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一实施例是,如图1所示,一种水旱两栖种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干田起垄;种子点播;在种子下方施肥;水浆管理,避免漫水时间持续超过预设值。上述水旱两栖种植方法,将传统水作改良为水旱两栖种植,干田起垄易于实现机械化规模操作,种子点播及施肥均可采用机械化方式实现,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一方面避免长期淹水形成俗称“青泥层”影响水稻产量,另一方面有利于改善沙化程度,再一方面能够改进土壤通气性,又一方面使重金属元素从土壤矿物质上转移,达到弱化土壤矿物质颗粒吸附重金属元素并实现重金属元素向土层深处分散,从而淀积到土层深处实现治理标的转移,解决了重金属蓄积导致重金属超标的问题,保障了作物的食品安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干田起垄中,垄:沟:深为2米:0.5米:0.25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干田起垄中,垄:沟:深为3尺:2尺:1尺。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机械化进行干田起垄。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干田起垄之前,所述水旱两栖种植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晒田。一般来说,传统水稻采用水田种植,难以做到机械化起垄,因此起垄耗工多,一亩田起垄有时要花15个劳动工日,且稀泥田条件下用手工起垄,垄沟结实程度较差,容易损坏,因此本申请中,干田起垄是基础,一方面可以实现均一性好且水稳性好的垄沟,另一方面有利于配合实现后续步骤。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种子点播采用根据当地种植习惯选择的种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当地种植习惯选择产量高米质好的常规稻作为种子点播的种子。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机械化进行种子点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种子点播包括精密点播,精密点播用于实现在目标位置点准确地进行播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种子点播包括密集精密点播,密集精密点播用于实现在目标位置点准确地进行密集播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种子点播包括密集点播,密集点播用于实现在目标位置进行密集播种。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机械化进行精密点播、密集点播或密集精密点播。干田起垄是种子点播包括精密点播、密集点播及密集精密点播的基础,采用机械化进行干田起垄更是采用机械化进行种子点播的先决条件,这样的步骤设计,使得农田机械化生产成为可能,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的需求。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种子下方施肥包括:预制(N+P+K)45%基肥25kg与磷肥50kg作为一亩的用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种子下方施肥包括精准定位施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种子下方施肥包括增强土中的微生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种子下方施肥包括施用生物菌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种子下方施肥包括增强土中的好氧微生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种子下方施肥包括在种子下方4厘米至12厘米施长效肥。种子点播是在种子下方施肥的先决条件,正是有了种子点播才有必要以及才能够执行在种子下方施肥;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机械化进行干田起垄,采用机械化进行种子点播,采用机械化进行在种子下方施肥;或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机械化进行干田起垄,采用机械化进行种子点播并在种子下方施肥,此实施例中,种子点播后一并在种子下方施肥,节约程序,提升效率,且在种子下方施肥更为准确。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种子点播在土面下方3cm,并在种子下方5cm处点施肥料;一个实施例是,一种水旱两栖种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干田起垄;种子点播在土面下方3cm;在种子下方5cm处点施肥料;水浆管理,避免漫水时间持续超过预设值;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在一个具体应用实施例中,采用按垄沟深比例设计或改装的起垄机,以50匹以上马力的动力装置进行牵引,进行干田起垄;然后采用精密点播及精准定位施肥的一体化机械进行种子点播及在种子下方施肥,之后做好水浆管理,避免漫水时间持续超过预设值。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增强土中的好氧微生物,包括:增强土中的好氧微生物的生物量及活动性。及/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增强土中的好氧微生物,包括:增加土的根区位置处的好氧微生物的富集程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增强土中的好氧微生物,包括:增强土中的好氧微生物的生物量及活动性,以及增加土的根区位置处的好氧微生物的富集程度;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增强土中的好氧微生物,包括:将好氧微生物接种到土的根区位置。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增强土中的好氧微生物,包括:将好氧微生物接种到土的根区位置的地下1至3厘米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好氧微生物接种到土的根区位置的地下1、1.5、2、2.5或3厘米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增强土中的好氧微生物,包括:接种好氧微生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增强土中的好氧微生物,包括:接种好氧微生物到土的地下1、1.5、2、2.5或3厘米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种好氧微生物,包括:施用好氧性的微生物肥。即,微生物接种是指施用好氧性的微生物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施用好氧性的微生物肥,包括:施用发酵的好氧性的微生物肥。这样,所述水旱两栖种植方法运用微生物接种、水浆管理及改进农艺技术,促使土壤微生物健康发展,确保土壤微生物以好氧微生物为主,并富集于根区,厌氧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缩小,从而有利于实现土改良修复,增强土壤的通气性,改善沙化,且有利于重金属转移淀积到土壤下层,能够被地下水系稀释分散。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增强土中的好氧微生物,包括:进行施肥及用药管控,以避免伤害土中的好氧微生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行施肥及用药管控包括:根据微生物菌群的营养特性进行施肥,以及根据微生物菌群的药害特征进行用药,即施肥时要兼顾微生物菌群的营养特性,用药时要兼顾微生物的药害特征,使土壤微生物向有利的方面发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好氧微生物包括固氮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好氧微生物还包括蓝藻及/或绿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好氧微生物包括固氮菌、蓝藻及绿藻。即,微生物群中包含固氮菌、蓝藻、绿藻等品种,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由于厌氧微生物的增殖速率比好氧微生物低得多,因此当好氧微生物的微生物群得到支持时,微生物活动加强,生物量增大,配合施肥及用药促进好氧微生物群体在土壤中发挥作用,达到土壤矿物质中的有毒重金属元素的吸附固定能力减弱,有机毒素分解,重金属元素的结晶附着点位封闭的效果。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好氧微生物还包括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嗜热侧孢霉菌、米根霉菌、黑曲霉菌、多食鞘氨醇杆菌、泾阳链霉菌、杂色曲霉菌及扣囊拟内孢霉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好氧微生物还包括产纤维素酶较多的拟青霉菌、白腐真菌及里氏木霉菌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好氧微生物包括固氮菌、蓝藻、绿藻及扣囊拟内孢霉。扣囊拟内孢霉有助于解磷、解钾,还有助于活化土壤中硅、钙、镁等中量元素。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好氧微生物包括固氮菌、蓝藻、绿藻及丛枝孢囊菌;例如采用丛枝孢囊菌根嫁接作物根系,在根部末端形成泡囊,贮存养分、水分,需要时直接供应,平衡作物营养;另外菌丝向外扩散,形成庞大根系,扩大根系5-60倍,促进难利用的P、K、Ca、B、Fe、Mg、Zn等元素高效平衡吸收。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抗生素,抑制杀死有害菌,从而起到药、肥双效的功能效果。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好氧微生物包括固氮菌、蓝藻、绿藻、扣囊拟内孢霉及丛枝孢囊菌,具体的用量和比例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设置或者调整即可。对于镉污染严重的土壤,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好氧微生物还包括芽孢杆菌及根霉菌;芽孢杆菌例如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等;根霉菌例如少根根霉和米根霉等。这样,通过选择与土壤矿物质颗粒有良好亲合性和与农作物根系有良好亲和性的微生物品种,有利于使重金属元素从作物吸收表面隔离,从土壤矿物质上转移,达到弱化土壤矿物质颗粒的吸附实现重金属元素在土层深处分散和淋深淀积到土层深处实现治理标的转移的目标。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好氧微生物还包括灵芝及/或酵母。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好氧微生物还包括小球藻、角藻、囊叶藻、墨角藻及/或马尾藻等。但是这些藻类也比较少用。比较适合本申请各实施例采用的所述好氧微生物主要选自细菌及真菌,这是由于旱耕垄作和半旱式灌溉而决定的。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旱耕垄作采用机械化起垄;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半旱式灌溉采用机械化灌溉;这样的设计,多采用机械化,能够降低人力要求,适合推广;传统的水田半旱式自然免耕技术虽然具有生态自动化优势,但不能用机械化实施,耗工多,尽管能增产20-30%,但难以推广,种植户们不接受。而本申请上述实施例变精耕细作为傻瓜化种植,通过大量利用好氧微生物,每亩田能够节省大约2个人工,节省农机成本30%,增产20%至40%,节水约30%,节肥约30%,还能够使重金属元素从土壤矿物质上转移,进而实现降镉等效果。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旱两栖种植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采用肥料终产物作为除草剂,所述肥料终产物包括肥料及/或完成除草后仅余肥料的中间体;其中,所述肥料及/或所述中间体的种类根据土壤缺失元素而设置,所述肥料及/或所述中间体的剂量根据目标杂草对于叶面喷施的浓度敏感性而设置。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肥料及/或所述中间体的种类根据土壤pH值及土壤缺失元素而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于酸性土壤环境,可以采用碱性配方;对于碱性土壤环境,可以采用酸性配方;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除草肥田,还可以治理或调理土壤,这是传统方式的除草剂所无法实现的。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体用于合成肥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体以肥料合成或者用于合成肥料,这样,以中间体作为除草剂,在除草完成后的终产物中没有中间体,只有肥料;亦即,肥料的施用方法包括以中间体形式分次先后施入,中间体的最终结局是肥料。可以理解的是,肥料终产物即最终产物为肥料,在中间过程中,肥料终产物可以直接为肥料,也可以为所述中间体,由所述中间体进行除草及相关反应后得到最终产物为肥料。这样,克服了传统除草剂对于肥料不能除草的技术偏见,采用了与传统杀灭方式截然不同的肥料除草方式,还提出了在完成除草后仅余肥料的中间体的设计,丰富了肥料除草方式,一方面可以利用肥料肥田,另一方面可以补充土壤缺失元素,再一方面可以利用杂草对于肥料的浓度敏感性采用高浓度肥料终产物实现除草,可谓是一举三得,并且打破了传统思维禁锢,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本实施例的目的是以肥料或最终形成肥料的中间体制成高浓度肥液进行叶面喷施达到杀死田中或田间杂草,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肥料及/或所述中间体的剂量根据目标杂草对于叶面喷施的浓度敏感性而设置且至少为常规剂量的2倍。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肥料及/或所述中间体的剂量根据目标杂草对于叶面喷施的浓度敏感性而设置且为常规剂量的2至4倍。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肥料及/或所述中间体的剂量根据目标杂草对于叶面喷施的浓度敏感性而设置且为常规剂量的2至3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肥料及/或所述中间体的剂量根据目标杂草对于叶面喷施的浓度敏感性而设置且为常规剂量的2、2.5、3或4倍。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肥料及/或所述中间体的剂量根据目标杂草对于叶面喷施的浓度敏感性而设置且至少为常规剂量的3倍。这样,形成了浓度远高于常规剂量的肥料作为水旱两栖种植方法的绿色除草剂,例如所述肥料及/或所述中间体的剂量根据目标杂草对于叶面喷施的浓度敏感性而设置且为常规剂量的2倍,施一次肥料除草就相当于传统施两次肥,既可以替代传统肥料使用,又可以具有除草作用,使得种植户可以少施乃至免施传统除草剂,节约了除草剂的资金,抵消了肥料成本,效果很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杂草为所有植物,所述肥料及/或所述中间体的种类及剂量根据杀灭所有植物而设置。即,所述肥料及/或所述中间体具有杀灭所有植物的广谱性配方。亦即,所述目标杂草为所有植物,所述肥料及合成肥料的中间体的种类及剂量根据杀灭所有植物而设置。或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杂草为特定种类植物,所述肥料及/或所述中间体的种类及剂量还根据杀灭特定种类植物而设置。即,所述肥料及/或所述中间体具有杀灭特定种类植物且不伤害农作物的选择性配方。也就是说,所述除草剂可以分成广谱型及特定型,广谱型除草剂用于杀灭所有植物,特定型除草剂用于杀灭特定种类植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肥料包括大量元素肥,中量元素肥,微量元素肥,以及至少两种元素的复合肥;所述大量元素肥包括氮肥、磷肥及/或钾肥;所述中量元素肥包括钙肥、镁肥及/或硫肥;所述微量元素肥包括硼肥、锌肥、钼肥、铁肥、锰肥、硒肥及/或铜肥。其中,至少两种元素的复合肥即具有至少两种元素的复合肥。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种元素的复合肥为具有氮、磷、钾、钙、镁、硫、硼、锌、钼、铁、锰、硒及铜中的至少两种的复合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肥料包括大量元素肥、中量元素肥、微量元素肥或所述复合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肥料包括大量元素肥、中量元素肥、微量元素肥与所述复合肥中的至少两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肥料包括含硒复合肥,所述含硒复合肥包括亚硒酸钠、磷酸二氢钾及硅酸钠。含硒复合肥可以理解为所述至少两种元素的复合肥的一种。及/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体用于在完成除草后仅余所述大量元素肥、所述中量元素肥、所述微量元素肥及/或所述复合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体包括顺序施加的定量的磷酸二氢铵及氢氧化钾,以使完成除草后仅余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铵及/或磷酸氢二铵等作为肥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体包括顺序施加的定量的磷酸氢二铵及氢氧化钾,以使完成除草后仅余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铵及/或磷酸氢二铵等作为肥料;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体包括顺序施加的定量的酸性物质及碱性物质,其中,酸性物质及碱性物质的施加顺序根据土壤的pH值及/或目标杂草对于叶面喷施的浓度敏感性而设置,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体包括顺序施加的定量的强酸性物质及弱碱性物质,其中,强酸性物质及弱碱性物质的施加顺序根据土壤的pH值及/或目标杂草对于叶面喷施的浓度敏感性而设置,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体包括顺序施加的定量的弱酸性物质及强碱性物质,其中,弱酸性物质及强碱性物质的施加顺序根据土壤的pH值及/或目标杂草对于叶面喷施的浓度敏感性而设置,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体用于在完成除草后仅余肥料且平衡土壤的pH值至中型或接近中性。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体包括顺序施加的定量的强酸性物质及弱碱性物质,其中,强酸性物质及弱碱性物质的施加顺序根据土壤的pH值及/或目标杂草对于叶面喷施的浓度敏感性而设置,且所述中间体用于在完成除草后仅余肥料且平衡土壤的pH值至中型或接近中性;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体包括顺序施加的定量的弱酸性物质及强碱性物质,其中,弱酸性物质及强碱性物质的施加顺序根据土壤的pH值及/或目标杂草对于叶面喷施的浓度敏感性而设置,且所述中间体用于在完成除草后仅余肥料且平衡土壤的pH值至中型或接近中性;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这样的设计,中间体千变万化,可以为顺序施加的定量的强酸例如硫酸配合强碱例如氢氧化锌等,对于目标杂草具有近乎全灭乃至全灭的除杀作用,打破了传统思维禁锢,不仅可以利用肥料肥田,还可以利用肥料除草,并且经试验还具有增产效果,此外还能调和土壤的酸碱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利用最终能够合成肥料的中间物作除草剂使用,往往针对土壤的PH值作为优先选择方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碱性土壤环境下,使用磷酸配方,或者使用硫酸加入配方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些植物对盐酸敏感,所以盐酸也可以增加到配方中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于在接近中性的土壤上使用这类肥料中间体除草还需要形成A+B方案,或者A+B+C方案,在A方案中如果含有酸性物质,在B方案中就用碱性物质中和掉A剂过量的酸,以消除对土壤造成不良的影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采用碳酸氢铵喷施杂草后,再喷强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钾,则可促使杂草快速死亡。这对于酸性土壤条件下还能调和土壤的酸碱度。在实际使用中效果很好。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土壤pH值为酸性,则所述肥料的种类必须包括碱性物质,或所述中间体的种类必须包括碱性物质;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土壤缺失元素为氮,则所述肥料的种类必须包括氮肥或所述中间体完成除草后仅余的肥料必须包括氮肥,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目标杂草对于叶面喷施的某种肥料的浓度敏感性高,则所述肥料的剂量相应较低,目标杂草对于叶面喷施的某种中间体的浓度敏感性高,则所述中间体的剂量相应较低,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以磷酸二氢铵为例,其当肥料叶面喷施浓度10-30克/50公斤水,作除草用500克/50公斤水或以上;例如,作除草用为500克/50公斤水、900克/50公斤水或1500克/50公斤水,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肥料作除草剂的浓度一般为传统肥料的浓度的至少2至4倍。以旱田除草为例,旱田除草是一个极大的难题,除草剂的大量使用,良莠不分地杀死大量害虫天敌,严重破坏了农田生态平衡,并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主要都是发生在旱田除草阶段,一个具体应用的例子是,使用亚硒酸钠、磷酸二氢钾、硅酸钠等制成硒肥除草剂,既当肥料也作除草剂用,降低了硒肥实施成本,达到了硒肥既除草又施肥的效果。在应用时,特别要控制叶面喷施的参数,喷头及其他参数,以控制喷雾的雾滴的大小,用量及浓度,达到杀草存苗不减产的技术效果,效果很好。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肥料除草剂成本抵消了肥料成本,实际成本仅为技术实施的成本,而且给种植户节约了传统除草剂成本,因此成本很低,而且不影响产量乃至增产增收,因此深受种植户的好评。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增强土中的好氧微生物之前或之后,所述水旱两栖种植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化验土壤,确定土壤缺失元素,设置肥料终产物种类,所述肥料终产物包括肥料及/或完成除草后仅余肥料的中间体;根据目标杂草对于该种类肥料及/或中间体的叶面喷施的浓度敏感性,设置该种类肥料及/或中间体的剂量;采用叶面喷施方式按种类及剂量施用肥料及/或中间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化验土壤,确定土壤缺失元素,设置肥料终产物种类,包括:化验土壤,确定土壤缺失元素,并根据所缺失的元素设置肥料终产物种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化验土壤,确定土壤缺失元素,设置肥料终产物种类,包括:化验土壤,确定土壤pH值及土壤缺失元素,根据土壤pH值及土壤缺失元素而设置肥料终产物种类,即设置所述肥料及/或所述中间体的种类;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化验土壤,确定土壤缺失元素及其数量,设置肥料种类及剂量阈值。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化验土壤,确定土壤中氮元素含量为100mg/kg,而氮元素含量目标值为220mg/kg,即确定土壤缺失氮元素及其数量为120mg/kg,或者氮元素含量目标值为280mg/kg,即确定土壤缺失氮元素及其数量为180mg/kg,由此设置肥料种类及剂量阈值。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剂量阈值包括最大值及/或最小值。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化验土壤,确定土壤中钾元素含量为60mg/kg,而钾元素含量目标值为110mg/kg至150mg/kg,即确定土壤缺失钾元素及其数量为50mg/kg至90mg/kg,由此设置肥料种类为钾肥,其剂量阈值为50mg/kg至90mg/kg。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叶面喷施方式按种类及剂量施用肥料及/或中间体连续2到4次,达到对土壤影响中性无害的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晴天环境采用叶面喷施方式按种类及剂量施用肥料及/或中间体连续2到4次。或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晴天环境采用叶面喷施方式按种类及剂量施用肥料及/或中间体,每次间隔6至7天。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设置该种类肥料及/或中间体的剂量,包括:设置该种类肥料及/或中间体的剂量高于临界浓度,其中,所述临界浓度为常规剂量的最大值,传统理解是超过常规剂量的最大值即超过所述临界浓度时,由于会对作物尤其是其叶面造成损伤,所以施用肥液时禁止超过所述临界浓度。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叶面喷施方式按种类及剂量施用肥料,包括:在高于作物叶面30厘米以上位置进行喷雾。这样的设计,克服了传统思路的技术偏见,采用超过临界浓度的叶面喷施方式,一方面能够利用肥料肥田,另一方面可以补充土壤缺失元素,再一方面可以利用肥料的浓度敏感性实现除草,又一方面还可以借此提升作物中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而使得作物更适合人们食用,较好地提升了作物的加工价值及食用价值。各实施例中,高于作物叶面30厘米以上位置,即为作物叶面30厘米或30厘米以上位置,包括高于作物叶面30厘米的位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高于作物叶面30至50厘米的位置进行喷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高于作物叶面35至40厘米的位置进行喷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高于作物叶面32至35厘米的位置进行喷雾。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用高雾化度的专用喷头进行喷雾,雾化度越高允许的喷施浓度上限相应提高,雾化度到100纳米雾粒。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行喷雾包括:采用高雾化度的喷头进行喷雾,所述肥料终产物的叶面喷施液的浓度根据所述喷头的雾化度设置且所述喷头的雾化度越高则所述肥料终产物的叶面喷施液的浓度越高;当所述肥料终产物的叶面喷施液的浓度为临界浓度10倍以上时,所述喷头的雾化度小于等于100纳米雾粒。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水浆管理,避免漫水时间持续超过预设值;所述预设值为3至5天。或者,所述预设值为7天。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这样可以避免土壤较长时间内一直淹水并形成土壤厌氧环境从而确保土壤的通气性,即使得土壤的通气性可持续性改善,进而使得土壤中的好氧微生物例如固氮菌、蓝藻、绿藻等活动加强,生物量增大,结构合理、功能改善。
本申请的主旨是采用土壤生物热力学方法进行土壤修复和污染治理的研究,重点是运用生物技术和农艺技术结合的办法在土壤系统中建立一个类似人的肝、肾一样的功能系统,执行土壤生态的环境修复功能。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形成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将传统水耕水作方法改为旱耕垄作法,完善旱耕垄作机械化配套;可选地优化生态自动化除草技术,建立稻田垄沟立体共生养殖的产业共生体经营模式;可选地进行机械化旱耕垄作环境下的益生菌类和其他生物的生态系统的接种、快繁、维护及高产关键技术;该技术方案可实现多产业共生体的农艺技术的体系的共建、共享、无冲突,并通过生态自动化省略人工介入,达到生态自动化人工参与的傻瓜化。并且,采用该技术方案,农业生产投入与环保投入或者重金属环境修复投入同构化,使环保投入用于农业生产了,农业投入也用于环保了,这是环保农业的特点,因此能够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协调一致,相向而行,互促互进协调发展。
下面继续给出一些具体实施例以说明本申请的水旱两栖种植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生产得到的稻谷,各实施例以水稻为例。
对照组1至6:传统水作种植模式。
8个实施例:水旱两栖种植模式,采用以下方法:干田起垄;种子点播;在种子下方施肥;水浆管理,避免漫水时间持续超过预设值。
4个实施例:水旱两栖精密点播及精准定位施肥(简称水旱两栖精密点播方式),采用以下方法:干田起垄;种子精密点播;在种子下方精准定位施肥;水浆管理,避免漫水时间持续超过预设值。
4个实施例:水旱两栖精密点播及精准定位施肥及多种土壤微生物接种(简称多种土壤微生物接种方式),采用以下方法:干田起垄;种子精密点播;在种子下方精准定位施用生物菌肥并增强土中的好氧微生物,接种固氮菌、蓝藻及绿藻;水浆管理,避免漫水时间持续超过预设值。
得到以下结果。
传统水作种植模式:
对照组 | 汞(Hg)mg/kg | 砷(As)mg/kg | 镉(Cd)mg/kg | 铅(Pb)mg/kg |
A01 | 0.0064 | 0.231 | 0.844 | 0.037 |
A02 | 0.005 | 0.244 | 0.993 | 0.063 |
A03 | 0.0036 | 0.273 | 0.586 | 0.037 |
A04 | 0.0045 | 0.255 | 0.807 | 0.011 |
A05 | 0.006 | 0.266 | 0.871 | 0.03 |
A06 | 0.0053 | 0.260 | 0.706 | 0.023 |
平均值 | 0.00513 | 0.2548 | 0.8017 | 0.0335 |
水旱两栖种植模式:
试验组 | 汞(Hg)mg/kg | 砷(As)mg/kg | 镉(Cd)mg/kg | 铅(Pb)mg/kg |
B03 | 0.0048 | 0.274 | 0.842 | 0.046 |
B05 | 0.0039 | 0.183 | 0.3925 | 0.075 |
B07 | 0.0047 | 0.352 | 0.247 | 0.038 |
B09 | 0.0036 | 0.283 | 0.205 | 0.028 |
B11 | 0.0035 | 0.152 | 0.252 | 0.038 |
B13 | 0.0011 | 0.253 | 0.357 | 0.055 |
B15 | 0.0008 | 0.099 | 0.284 | 0.033 |
B17 | 0.0036 | 0.186 | 0.287 | 0.017 |
平均值 | 0.00325 | 0.2228 | 0.3583 | 0.0413 |
水作与水旱两栖比较:
汞(Hg)mg/kg | 砷(As)mg/kg | 镉(Cd)mg/kg | 铅(Pb)mg/kg | |
水作平均值 | 0.00513 | 0.2548 | 0.8017 | 0.0335 |
水旱两栖平均值 | 0.00325 | 0.2228 | 0.3583 | 0.0413 |
降低(%) | 36.6 | 12.6 | 55.3 | -23.3 |
水旱两栖种植法使汞降低36.6%,砷降低12.6%,镉降低55.3%,但铅上升了23.3%。因此本申请各实施例的实施需避开高铅污染土壤,或者结合其他降铅技术共同实施,但如果种植无需食用的作物,则有望快速聚铅清除土壤污染;毕竟没有适用于全世界的十全十美的技术方案,只有因地制宜地采取合适措施。
四种种植方式比较:
试验组 | 样本数 | 汞mg/kg | 砷mg/kg | 镉mg/kg | 铅mg/kg |
水作 | 6 | 0.00513 | 0.255 | 0.802 | 0.034 |
水旱两栖 | 8 | 0.00325 | 0.223 | 0.358 | 0.075 |
水旱两栖精密点播 | 4 | 0.0039 | 0.132 | 0.230 | 0.054 |
多种土壤微生物接种 | 4 | 0.0043 | 0.243 | 0.149 | 0.036 |
实验表明,水旱两栖种植模式对于传统水作种植模式可以使汞、砷、镉在谷粒积累的数量明显下降,其中以镉的下降最突出,其次是汞,再次是砷,但铅的含量不降反升。水旱两栖精密点播方式相对于传统水作种植模式对降低米粒镉砷汞效果明显,但对汞不降反升。多种土壤微生物接种方式相对于传统水作种植模式对降镉降铅作用明显。考虑到对于生物菌的作用不是千篇一律,不同的菌种有不同的作用,而且在水作条件下和水旱两栖条件下同一个菌种还有区别,此项还可以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还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所形成的、能够实施的水旱两栖种植方法。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水旱两栖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干田起垄;
种子点播;
在种子下方施肥,增强土中的好氧微生物的生物量及活动性,以及增加土的根区位置处的好氧微生物的富集程度;根据微生物菌群的营养特性进行施肥,以及根据微生物菌群的药害特征进行用药,以避免伤害土中的好氧微生物;
水浆管理,避免漫水时间持续超过预设值;
所述水旱两栖种植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采用肥料终产物作为除草剂,所述肥料终产物包括完成除草后仅余肥料的中间体,所述中间体以肥料合成或者用于合成肥料;其中,所述中间体的种类根据土壤缺失元素而设置,所述中间体包括顺序施加的定量的酸性物质及碱性物质,酸性物质及碱性物质的施加顺序根据土壤的pH值及/或目标杂草对于叶面喷施的浓度敏感性而设置,所述中间体的剂量根据目标杂草对于叶面喷施的浓度敏感性而设置;
叶面喷施中采用高雾化度的喷头在高于作物叶面30厘米以上位置进行喷雾,所述肥料终产物的叶面喷施液的浓度根据所述喷头的雾化度设置且所述喷头的雾化度越高则所述肥料终产物的叶面喷施液的浓度越高;且所述肥料终产物的叶面喷施液的浓度为临界浓度10倍以上,所述喷头的雾化度小于等于100纳米雾粒,其中,所述临界浓度为常规剂量的最大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旱两栖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干田起垄中,垄:沟:深为2米:0.5米:0.25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旱两栖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种子点播包括精密点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水旱两栖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种子点播包括密集精密点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旱两栖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种子点播包括密集点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旱两栖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种子下方施肥包括精准定位施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水旱两栖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将好氧微生物接种到土的根区位置,其中,所述好氧微生物包括固氮菌、蓝藻及/或绿藻;所述好氧微生物还包括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嗜热侧孢霉菌、米根霉菌、黑曲霉菌、多食鞘氨醇杆菌、泾阳链霉菌、杂色曲霉菌及扣囊拟内孢霉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旱两栖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种子下方施肥包括施用生物菌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旱两栖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体用于在完成除草后平衡土壤的pH值至中性或接近中性,通过控制叶面喷施的参数及喷头的参数,以控制喷雾的雾滴的大小,用量及浓度,用于杀草存苗不减产;所述目标杂草为所有植物,所述中间体的种类及剂量根据杀灭所有植物而设置;或者,所述目标杂草为特定种类植物,所述中间体的种类及剂量还根据杀灭特定种类植物而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旱两栖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种子下方施肥包括在种子下方4厘米至12厘米施长效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504090.2A CN109287415B (zh) | 2018-12-10 | 2018-12-10 | 水旱两栖种植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504090.2A CN109287415B (zh) | 2018-12-10 | 2018-12-10 | 水旱两栖种植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87415A CN109287415A (zh) | 2019-02-01 |
CN109287415B true CN109287415B (zh) | 2021-08-27 |
Family
ID=65141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504090.2A Active CN109287415B (zh) | 2018-12-10 | 2018-12-10 | 水旱两栖种植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287415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18529B (zh) * | 2011-08-26 | 2013-11-06 | 胡爱生 | 水稻的水旱两栖种植方法 |
CN103703999A (zh) * | 2013-12-26 | 2014-04-09 | 董金锋 | 一种花生高产栽培方法 |
CN104322335A (zh) * | 2014-09-18 | 2015-02-04 | 胡爱生 | 一种降镉增硒的水稻种植方法、富硒米及富硒米麸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22120B (zh) * | 2007-11-03 | 2011-02-02 | 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 | 水稻直播膜下滴灌旱作栽培方法 |
CN102550348B (zh) * | 2011-11-10 | 2013-07-31 | 湖南农业大学 | 水稻锲耕点直播栽培方法 |
CN107736118B (zh) * | 2017-10-30 | 2021-01-22 |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 一种水稻多点平均衡高产水肥管理方法 |
CN108432400B (zh) * | 2018-03-21 | 2020-08-11 | 中国农业大学 | 一种穴式精量播种定点施肥装置 |
-
2018
- 2018-12-10 CN CN201811504090.2A patent/CN10928741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18529B (zh) * | 2011-08-26 | 2013-11-06 | 胡爱生 | 水稻的水旱两栖种植方法 |
CN103703999A (zh) * | 2013-12-26 | 2014-04-09 | 董金锋 | 一种花生高产栽培方法 |
CN104322335A (zh) * | 2014-09-18 | 2015-02-04 | 胡爱生 | 一种降镉增硒的水稻种植方法、富硒米及富硒米麸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87415A (zh) | 2019-0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Mahato et al. | Comparative study of Azotobacter with or without other fertilizers on growth and yield of wheat in Western hills of Nepal | |
CN104059671B (zh) | 设施次生no3-盐化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及改良方法 | |
CN102329754B (zh) | 一种弗氏链霉菌新菌株及其应用 | |
CN108610183A (zh) | 防治棉花黄萎病的肥料 | |
CN108002943A (zh) | 复合微生物发酵型土壤调理剂 | |
CN105646104A (zh) | 一种全水溶复合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6083493A (zh) | 一种降低烟草地下病虫害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447127A (zh) | 一种用于抗三七重茬病害的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 |
CN105330420A (zh) | 一种含氨基酸、腐植酸、烟碱的生物功能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731213A (zh) | 烟草种植用肥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
CN104261957A (zh) | 一种土豆专用肥及其制造、使用方法 | |
CN106278654A (zh) | 一种克服生姜重茬障碍的土壤修复有机肥、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
CN106190929B (zh) | 一种地衣芽孢杆菌新菌株及其应用 | |
Turmuktini et al. | Restoring the health of paddy soil by using straw compost and biofertilizers to increase fertilizer efficiency and rice production with SOBARI (System of Organic Based Aerobic Rice Intensification) technology | |
CN107353138A (zh) | 适用于盐碱地改良的复混肥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9302964B (zh) | 降镉稻米及其种植方法 | |
Serekpayev et al. | Agroecological aspects of chickpea growing in the dry steppe zone of Akmola region, Northern Kazakhstan | |
CN108901507B (zh) | 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方法 | |
CN102731203B (zh) | 一种老参地土壤调理剂 | |
CN106010550A (zh) | 一种土壤改良剂 | |
CN109320329A (zh) | 有机活性改土复肥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193494A (zh) | 一种杀菌抗病的土豆肥及其制造、使用方法 | |
CN101480156A (zh) | 生防真菌剂的施用方法 | |
CN109287415B (zh) | 水旱两栖种植方法 | |
CN109287416B (zh) | 稻谷抗旱锻炼种植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