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32855A - 一种用于合成高纯碳酸稀土沉淀剂的装备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合成高纯碳酸稀土沉淀剂的装备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32855A
CN114432855A CN202210141166.XA CN202210141166A CN114432855A CN 114432855 A CN114432855 A CN 114432855A CN 202210141166 A CN202210141166 A CN 202210141166A CN 114432855 A CN114432855 A CN 1144328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carbon dioxide
rare earth
solution
tail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4116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32855B (zh
Inventor
冀代雨
鲁继涛
卢家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tou Xinyuan Rare Earch Hi Tech New Material Co ltd
Inner Mongolia Xinyu Rare Earth Functional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Xinyu Rare Earth Functional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Xinyu Rare Earth Functional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Xinyu Rare Earth Functional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4116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328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32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328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328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328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77Liquid phase processes
    • B01D53/78Liquid phase processes with gas-liquid conta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46Removing components of defined structure
    • B01D53/62Carbon 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CAMMONIA; CYANOGEN; COMPOUNDS THEREOF
    • C01C1/00Ammonia; Compounds thereof
    • C01C1/26Carbonates or bicarbonates of ammoni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50Carbon oxides
    • B01D2257/504Carbon diox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80Compositional pur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BPRODUCTION AND REFINING OF METALS; PRETREATMENT OF RAW MATERIALS
    • C22B3/00Extraction of metal compounds from ores or concentrates by wet processes
    • C22B3/20Treatment or purification of solutions, e.g. obtained by leaching
    • C22B3/44Treatment or purification of solutions, e.g. obtained by leaching by chemical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BPRODUCTION AND REFINING OF METALS; PRETREATMENT OF RAW MATERIALS
    • C22B59/00Obtaining rare earth meta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as Separation By Absorption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合成高纯碳酸稀土沉淀剂的装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氧化碳吸收器,在二氧化碳吸收器上分别具有通入二氧化碳的供气管路和通入氨水或液氨的氨管路;尾气净化塔,在尾气净化塔上具有通入纯水的纯水管路,纯水在尾气净化塔内喷淋注入,且在尾气净化塔上设有用于自身液体循环的循环管路,在循环管路上分有循环支路,循环支路与二氧化碳吸收器上的氨管路连通;溶液缓冲槽,溶液缓冲槽与二氧化碳吸收器通过溶液管路连通,使二氧化碳吸收器内的溶液排入到溶液缓冲槽内等结构;该系统优化了高纯碳酸铵溶液合成路径,使得合成高纯碳酸铵溶液的纯度更高,对环境的污染小,符合环保要求,原料的利用率高,系统故障率低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合成高纯碳酸稀土沉淀剂的装备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合成高纯碳酸铵溶液设备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合成高纯碳酸稀土沉淀剂的装备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是稀土生产和出口大国,主要以氧化稀土、碳酸稀土作为稀土产品。由于碳酸稀土是衔接稀土功能材料与萃取分离的一类应用最广的中间体或前驱体,碳酸稀土有时作为灼烧成氧化稀土的中间产品,碳酸稀土作为中间产品或终端产品的比重越来越大,由于碳酸氢钠、碳酸钠作为稀土沉淀剂成本昂贵,工业级碳酸氢铵价格低廉,因此,在稀土初级原料和分离产品上普遍采用工业碳酸氢铵作为稀土沉淀剂,但大部分为纯度(<99.99%)较低的轻稀土产品,对于高纯(>99.999%)稀土产品很少用碳酸氢铵作为沉淀剂。由于工业级碳酸氢铵中钙、镁、铁等杂质含量较高,同时还含有分散剂等有机杂质,所以工业碳酸氢铵无法满足作为制备高纯碳酸稀土的沉淀剂;为了选择低杂质的沉淀剂,工业上也有用食品级碳酸氢铵作为高纯稀土碳酸盐沉淀剂,虽然食品级碳酸氢铵杂质含量略低于工业级碳酸氢铵杂质含量,但还是满足不了高纯碳酸稀土技术指标要求。
目前,北方稀土冶炼分公司采用氯化铵废水加入石灰通过蒸氨塔得到的氨水和碳酸氢铵混合作为稀土沉淀剂,已在连续碳酸稀土沉淀生产线上得到应用,由于氨水和碳酸氢铵混合形成了碳酸铵,避免了碳酸氢铵与稀土沉淀时释放出H+,同时也就没有挥发的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铵中的碳酸根可以完全与稀土反应生成碳酸稀土沉淀,混合沉淀剂明显降低了碳酸氢铵用量,又由于碳酸氢铵用量的减少,由碳酸氢铵引入到碳酸稀土产品中的非稀土杂质含量降低,工业碳酸氢铵是碳酸稀土中非稀土杂质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有一些报道用二氧化碳气体作为沉淀剂制备高纯碳酸稀土。专利CN200910036975.9发明的一种采用二氧化碳沉淀稀土的方法,在氯化稀土溶液或氯化铵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稀土或碳酸氢铵以及释放出H+,用碱性或中性萃取剂萃取释放出的H+,但是在反应体系中萃取H+的有机相与生成的碳酸稀土或碳酸氢铵反应,又转变成氯化稀土溶液或氯化铵溶液,所以此发明制备的RE2(CO3)3或NH4HCO3产率较低,同时RE2(CO3)3中包含有机相较多,影响产品质量,另外,制备的NH4HCO3溶液中NH4 +和Cl-浓度较高,影响RE2(CO3)3产品的物理性能,以及制备RE2(CO3)3产品时必须对NH4HCO3溶液进行去除有机相。专利CN201210286146.8发明了一种气相沉淀稀土的方法。将碳酸氢铵加热分解成二氧化碳和NH3气体通入到氯化稀土溶液中,可以制备出高纯RE2(CO3)3产品,但反应体系需密闭,并且碳酸氢铵分解设备内具有一定的压力,存在安全隐患。专利201711047028.0发明的一种稀土氧化物生产过程二氧化碳和铵的循环利用工艺。将碳酸稀土沉淀和灼烧分解释放出的气体通过收集、净化得到二氧化碳,碳酸稀土沉淀氯化铵废水加入石灰通过蒸氨塔得到的氨水,将二氧化碳和氨水输送到吸收塔制备用于沉淀RE2(CO3)3的碳酸氢铵溶液。用该方法制备的RE2(CO3)3不能稳定高纯产品质量。专利CN201310151725.6发明的一种制备粒度可控分布稀土氧化物的方法。在氯化稀土溶液中加入缓冲剂,然后再加入碱和二氧化碳形成碳酸稀土沉淀,该方法要求严格控制溶液pH值,所以添加了缓冲剂,增加了生产成本。
由于稀土化合物丰富的物理、化学特性,越来越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对其的物理、化学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包括:稀土相对纯度、绝对纯度、特殊非稀土杂质、特殊稀土杂质、粒度、比表面积、晶体形貌、比重等,稀土化合物在高新技术领域应用中明显反映出只有实现高纯化,才能充分发挥出稀土元素特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虽然高纯稀土及其化合物在稀土的种类和产值中所占比例较小,但高纯化仍将是未来稀土产品的一个发展方向,在国家尖端领域的应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发光材料、激光材料、光电子材料等要求稀土纯度>99.999%以上,非稀土杂质含量要求更加严格,如Fe、Cu、Ni、Pb等重金属要求小于1ppm。目前,市场对碳酸铈的品质要求较高,如铁、铝、等元素要小于1 ppm、硫小于5 ppm,同时用酸溶解后要求清亮无机械杂质、无油污。此类产品市场上需求较大,且产品价值更高,解决沉淀剂(既高纯碳酸铵溶液和合成过程)中的杂质引入,可有效地降低产品中的杂质含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合成高纯碳酸稀土沉淀剂的装备系统,既合成高纯碳酸铵溶液的装备系统,该系统优化了高纯碳酸铵溶液合成路径,使得合成高纯碳酸铵溶液的纯度更高,产品稳定,对环境的污染小,符合环保要求,原料的利用率高,系统故障率低等特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合成高纯碳酸稀土沉淀剂的装备系统,包括:
二氧化碳吸收器,在二氧化碳吸收器上分别具有通入二氧化碳的供气管路和通入氨水或液氨的氨管路;
尾气净化塔,在尾气净化塔上具有通入纯水的纯水管路,纯水在尾气净化塔内喷淋注入,且在尾气净化塔上设有用于自身液体循环的循环管路,在循环管路上分有循环支路,循环支路二氧化碳吸收器上的氨管路连通;在尾气净化塔内由上二下设置有至少两级喷淋装置,循环管路的高位循环点位于最底层喷淋装置之上。
溶液缓冲槽,溶液缓冲槽与二氧化碳吸收器通过溶液管路连通,使二氧化碳吸收器内的溶液排入到溶液缓冲槽内,且在溶液管路上设有气体管路,气体管路与尾气净化塔连通,使未吸收完全的气体进入尾气净化塔中;溶液缓冲槽与尾气净化塔的底部通过回液管路连通;在溶液缓冲槽上连通有给料管路。
在具体设置上述二氧化碳吸收器时,供气管路由二氧化碳吸收器的顶部通入,氨管路由二氧化碳吸收器的侧壁通入。在二氧化碳吸收器内通入氨水和二氧化碳后,两者生成碳酸铵溶液,该处生成的碳酸铵溶液浓度较大。
在具体设置上述二氧化碳吸收器时,在二氧化碳吸收器上设有冷却系统。具体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在二氧化碳吸收器外围盘有冷却循环管路为其降温,另一种是将二氧化碳吸收器设置为夹层结构,在夹层内通入有循环冷却液为其降温;冷却系统保证二氧化碳吸收器中反应温度始终低于30℃,使合成出的高纯碳酸铵溶液稳定不易分解。
在具体设置上述氨管路时,氨管路是用于通入氨水使用的,氨管路位于二氧化碳吸收器的顶部;氨管路是用于通入液氨使用的,氨管路位于二氧化碳吸收器的底部。
在具体设置上述尾气净化塔时,尾气净化塔内具有两级级喷淋装置,纯水由尾气净化塔的顶部注入经由喷头形成喷淋状态的水滴或雾化状态。水滴或雾化状态与尾气接触面积大,使得其具有更好的吸收效果。
在具体设置上述纯水管路时,在纯水管路上设有纯水支路,纯水支路与供气管路连通。由于在生成碳酸铵的过程中会产生结晶体,结晶体易对供气管路造成堵塞,因此纯水支路的一个作用是对供气管路进行冲洗,解决了管路堵塞、造成二氧化碳进气量不稳定的问题。
在具体设置上述溶液缓冲槽时,在溶液缓冲槽内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用于搅拌储存于内部的碳酸铵溶液,使得溶液PH值分布更加均匀。
在具体设置上述溶液缓冲槽时,在溶液缓冲槽顶部设有溢流口、用于备用放水口、测温口、PH值测点口。
在具体设置上述装备系统时,在每个管路上设有流量控制阀和流量计、在循环管路上设有循环泵、在给料管路上设有定量给料泵。
在具体设置上述溶液管路时,在溶液管路上设有PH值检测装置。
在具体设置上述溶液管路与气体管路时,在溶液管路和气体管路的对接处设有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的作用是确保二氧化碳吸收器排出的尾气顺利进入到尾气净化塔内,且制得的碳酸铵溶液进入到溶液缓冲槽内。
在具体实施上述装备系统时,二氧化碳质量与氨水体积(氨水浓度为10mol/L)按比例0.16-0.24 : 1 等比例进入二氧化碳吸收器中反应。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本申请所提供的装备系统,其对原料的利用率是十分高的,通过管路的布局,做到了二氧化碳与氨水反应更加彻底,具体原理是先让二氧化碳与氨水按比例进入二氧化碳吸收器内反应,而反应会有残留的二氧化碳将其通入到尾气净化塔内用纯水进行循环吸收,吸收后生成的是浓度较低的碳酸,而将浓度较低的碳酸再次从尾气净化塔循环混入到二氧化碳吸收器内,实现再利用,整个过程没有浪费。
第二、碳酸铵的制备过程中,对于PH值的调节是通过调节二氧化碳的加入量并采用不断循环进行的,而非加入其它物质进行调节,这就使得其在调节过程中并未引入其它杂质;首先在二氧化碳吸收器内反应生成的碳酸铵浓度非常高(该溶液中含有未反应完全的氨水),而在调节其PH时,通过与尾气净化塔内生成的浓度较低的碳酸铵(该溶液中还有过量的纯水)进行不断的循环调节混合,吸收未反应完全的氨水,同时通过高低浓度的混合调控,达到了调节目的,最终使得在溶液缓冲槽内的碳酸铵溶液PH符合要求即可进行下一步的使用。由于制得的碳酸铵溶液纯度高,因此将其作为高纯碳酸稀土沉淀剂使用时,制得的高纯碳酸稀土纯度是非常高的,可以达到五个九至六个九的纯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装备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碳酸铵制备流程循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尾气二氧化碳吸再利用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溶液缓冲槽内碳酸铵溶液PH调节循环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二氧化碳吸收器加装冷却系统示意图。
图中,二氧化碳吸收器1,尾气净化塔2,溶液缓冲槽3,供气管路4,氨管路5,纯水管路6,纯水支路7,循环管路8,循环支路9,溶液管路10,气体管路11,回液管路12,给料管路13,气液分离器14,喷淋装置1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备系统,下面首先介绍一下其应用场景。
本申请所提供的装备系统,其只使用氨水(或液氨)、纯水、二氧化碳(食品级)就能够制备出纯度符合要求、PH符合要求的高纯碳酸铵溶液,用通过本申请装备系统制备的碳酸铵溶液,用于合成高纯碳酸稀土,所制得的高纯碳酸稀土可达99.999%(俗称五个九)-99.9999%(俗称六个九);其技术核心就是在对制得的碳酸铵进行PH调整时,是没有引入新的杂质,而是通过整套装备系统内原料的循环逐渐实现的,这是本申请作为高纯碳酸稀土沉淀剂的质量保证。
为了清楚的理解本申请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提供的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以下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一个或多个”是指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所示 ,展示的是装备系统的核心装备连接原理;该装备系统主要包括:
二氧化碳吸收器1,在二氧化碳吸收器1的顶部设有通入二氧化碳的供气管路4,二氧化碳采用食品级二氧化碳,通过供气管路4输送至二氧化碳吸收器1内,通入状态是气体状态的二氧化碳;在该管路上设有流量控制阀和流量计;在二氧化碳吸收器1的顶部的侧边设有用于通入氨水氨管路5,在氨管路5上设有流量控制阀和流量计;在二氧化碳吸收器1内,二氧化碳与氨水反应生成碳酸铵,二氧化碳质量与氨水体积(氨水浓度为10mol/L)按比例0.16-0.24 : 1 等比例进入二氧化碳吸收器1中反应,此时的碳酸铵的PH值和浓度是不符合要求的;而二氧化碳在于氨水反应过程中,是具有压力要求和温度要求的,对于压力的调整,可通过通入二氧化碳的气体压力加以调整,当然还可以控制氨水的通入压力来进行控制内部压力;同时可以通过调节加入二氧化碳与氨水的的量来控制体系合成过程中的PH值,而温度要求则是通过在二氧化碳发生器上设置冷却循环系统来实现(如图5所示),冷却循环系统又有两种方案,第一种是在二氧化碳吸收器1外围盘有冷却循环管路8为其降温,冷一种是将二氧化碳吸收器1设置为夹层结构,在夹层内通入有循环冷却液为其降温;冷却系统保证二氧化碳吸收器1中的反应温度始终低于30℃,使合成出的高纯碳酸铵溶液稳定不易分解。
本装备系统除上述的二氧化碳吸收器1外,还包括尾气净化塔2,在尾气净化塔上具有通入纯水的纯水管路6,在纯水管路6上设有流量控制阀和流量计,纯水在尾气净化塔内以喷淋的方式注入,纯水由尾气净化塔2的顶部注入经由上下两级喷淋装置15(例如喷淋头或喷淋板、喷淋板如网孔板)形成喷淋状态的水滴或雾化状态,形成喷淋的方式目的是纯水与二氧化碳接触面积更多,生成浓度较低的碳酸铵溶液,对于尾气的回收再利用效果更好,而且可以通过纯水的注入量,可以调节生成的碳酸铵的浓度,然后将其与高浓度碳酸铵混合时,就可以实现调节高浓度碳酸铵的浓度与PH值。在尾气净化塔上设有用于自身液体循环的循环管路8,循环管路8的目的是不断的将在其内生成的浓度较低的碳酸铵溶液循环与二氧化碳接触,提升其内二氧化碳进行彻底吸收利用,循环管路8的高位循环点位于第二层(自上而下数)喷淋装置15之上,循环管路8里循环的是碳酸铵溶液,在循环时,里面可能有未吸收完全的氨水,而循环是将碳铵液中可能存在的氨水被吸收掉,上层的喷淋装置纯水量比较大,除彻底吸收未反应的尾气外,还起着稀释浓碳酸铵溶液的作用,而下层是浓度较稀的碳酸铵,在自循环过程中,可对尾气有初次吸收的效果,同时更容易实现PH值的精准调控;尾气净化塔2内的在循环管路8上分有循环支路9,循环支路9与二氧化碳吸收器1上的氨管路5连通;该处连通是可以将尾气净化塔2内生成的浓度较低的碳酸铵溶液泵进入到二氧化碳吸收器1的氨水管路中,使其与二氧化碳发吸收器内大量的二氧化碳进行再次反应,制备浓度合适的碳酸铵溶液,这是对尾气溶液的再利用,没有一点浪费,这是尾气净化塔2中的碳酸铵(浓度较低)的其中一个重要作用。在尾气净化塔内由上至下设置有至少两级喷淋装置,循环管路的高位循环点位于最底层喷淋装置之上。
此外,还包括溶液缓冲槽3,溶液缓冲槽3与二氧化碳吸收器1通过溶液管路10连通,该处的管路是使得在二氧化碳吸收器1内反应生成的高浓度碳酸铵溶液排入到溶液缓冲槽3内进行初步的储备,且在溶液管路10上设有气体管路11,气体管路11与尾气净化塔2连通,气体管路11通过气液分离器14接入到溶液管路10上。气液分离器14作用是将从二氧化碳吸收器1流出的溶液进行气、液分离,此溶液由少量的二氧化碳和碳酸铵溶液组成,经过其分离,确保二氧化碳吸收器1排出的尾气顺利进入到尾气净化塔2内,且制得的碳酸铵溶液进入到溶液缓冲槽3内;溶液缓冲槽3与尾气净化塔2的底部通过回液管路12连通,回液管路12是用于将溶液缓冲槽3内高浓度的碳酸铵溶液与尾气净化塔2内低浓度的碳酸铵溶液进行混合,以此来实现对浓度的调节,直到溶液缓冲槽3内的碳酸铵溶液的浓度达到要求,停止循环,这样就能够确保溶液缓冲槽3内的浓度值符合要求,这是尾气净化塔的另一个重要作用;这样的调节方式没有引入其他杂质,因此制备得到的碳酸铵溶液纯度是非常高的;在溶液缓冲槽3上连通有给料管路13,给料管路13将制得的符合要求的碳酸铵溶液定量给到下一个系统进行使用。
作为其中一个实施例,在具体设置上述氨管路5时,氨管路5用于通入氨水使用时,氨管路5位于二氧化碳吸收器1的顶部;若氨管路5是用于通入液氨使用时,氨管路5位于二氧化碳吸收器1的底部。上述布置可以使反应效率较高。
作为其中一个实施例,在具体设置上述纯水管路6时,在纯水管路6上设有纯水支路7,纯水支路7与供气管路4连通。由于在生成碳酸铵的过程中会产生结晶体,结晶体易对供气管路4造成堵塞,因此纯水支路7的一个作用是对供气管路4进行冲洗,解决了管路堵塞、造成二氧化碳进气量不稳定的问题。
作为其中一个实施例,在具体设置上述溶液缓冲槽3时,在溶液缓冲槽3内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用于搅拌储存于内部的碳酸铵溶液,使得溶液PH值分布更加均匀。
作为其中一个实施例,在具体设置上述溶液缓冲槽3时,在溶液缓冲槽3顶部设有溢流口,在逐渐注满碳酸铵溶液过程中,用于排出溶液溶液缓冲槽3内的气体、用于备用的放水口、测温口,用来检测储存在溶液缓冲槽3内的溶液温度、PH值测点口,用于装加PH检测器,来检测溶液缓冲槽3内的溶液酸碱度,进而确定是否需要对溶液缓冲槽3内的碳酸铵溶液进行PH调整。
作为其中一个实施例,在具体设置上述装备系统时,在每个给料管路上设有流量控制阀、流量控制阀选择电控流量控制阀,可以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来控制每个流量控制阀的启闭;在循环管路8上设有循环泵、在给料管路13上设有定量给料泵。
作为其中一个实施例,在具体设置上述溶液管路10时,在溶液管路10上设有PH值检测装置,该处的PH值检测装置用于监测二氧化碳吸收器1内制得的碳酸铵溶液的PH值。
本申请的实施路径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如图2所示,制备高浓度碳酸铵溶液的路径:由二氧化碳吸收器1制备得到经由溶液管路10流入到溶液缓冲槽3内。这个过程打开对应管路的流量控制阀
如图3所示,对二氧化碳吸收器1内的尾气进行再利用路径:由二氧化碳吸收器1经过气液分离器14、再由气体管路11排入到尾气净化塔2内与纯水反应,将尾气二氧化碳转化为浓度较低的碳酸铵溶液。这个过程打开对应管路上的流量控制阀。
尾气净化塔2对排入到其内的未吸收完全的气体进行持续的吸收路径:对尾气净化塔2内的溶液(浓度较低的碳酸铵溶液)进行循环,既通过循环管路8进行循环;纯水的喷淋再吸收,既通过管路6进入尾气净化塔顶部。这个过程打开对应管路上的流量控制阀。
如图4所示,对溶液缓冲槽3内的高浓度碳酸铵进行PH调节的路径:高浓度碳酸铵溶液经由回液管路12流入到尾气净化塔2内,与尾气净化塔2内浓度较低的碳酸铵溶液混合,实现对高浓度碳酸铵溶液的浓度调节,该浓度的碳酸铵溶液再循环进入二氧化碳吸收器1,与浓碳酸铵液混合再吸收后,流入缓冲槽3中,直到溶液缓冲槽3内的高浓度碳酸铵溶液PH符合要求,停止该路循环;这个过程打开对应管路上的流量控制阀,关闭相应支路的流量控制阀、或改变相应支路的流量控制阀的流量。
使用本申请装备系统制备的碳酸铵溶液,不含任何的金属离子以及有机分散物质,产出的高纯沉淀剂透光率>99%,杂质离子小于0.1ppm,用此沉淀剂(碳酸铵溶液)沉淀高纯稀土料液得到的高纯碳酸稀土,实现了非稀土金属杂质离子小于1ppm,且酸溶解后清亮无油。
利用本申请的装备系统制得的碳酸铵指标如下(见表1):
表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将本申请制得的碳酸铵溶液与工业碳酸氢铵、食品级碳酸氢铵溶液在相同浓度下的对比参数如下(见表2):
表2
Figure 922360DEST_PATH_IMAGE002
用高纯碳酸铵溶液和工业碳酸氢铵溶液沉淀的碳酸铈的对比(见表3):
表3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合成高纯碳酸稀土沉淀剂的装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二氧化碳吸收器,在二氧化碳吸收器上分别具有通入二氧化碳的供气管路和通入氨水或液氨的氨管路;
尾气净化塔,在尾气净化塔上具有通入纯水的纯水管路,纯水在尾气净化塔内喷淋注入,且在尾气净化塔上设有用于自身液体循环的循环管路,在循环管路上分有循环支路,循环支路与二氧化碳吸收器上的氨管路连通;所述尾气净化塔设置有至少两级喷淋装置,循环管路的高位循环点位于最底层喷淋装置之上;
溶液缓冲槽,溶液缓冲槽与二氧化碳吸收器通过溶液管路连通,使二氧化碳吸收器内的溶液排入到溶液缓冲槽内,且在溶液管路上设有气体管路,气体管路与尾气净化塔连通,使未吸收完全的气体进入尾气净化塔中;溶液缓冲槽与尾气净化塔的底部通过回液管路连通;在溶液缓冲槽上连通有给料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合成高纯碳酸稀土沉淀剂的装备系统,其特征在于:供气管路由二氧化碳吸收器的顶部通入,氨管路由二氧化碳吸收器的侧壁通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合成高纯碳酸稀土沉淀剂的装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二氧化碳吸收器上设有冷却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合成高纯碳酸稀土沉淀剂的装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氨管路是用于通入氨水,氨管路位于二氧化碳吸收器的顶部;氨管路是用于通入液氨使用的,氨管路位于二氧化碳吸收器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合成高纯碳酸稀土沉淀剂的装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尾气净化塔内具有两级级喷淋装置,纯水由尾气净化塔的顶部注入经由喷头形成喷淋状态的水滴或雾化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合成高纯碳酸稀土沉淀剂的装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纯水管路上设有纯水支路,纯水支路与供气管路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合成高纯碳酸稀土沉淀剂的装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溶液缓冲槽内设有搅拌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合成高纯碳酸稀土沉淀剂的装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溶液缓冲槽顶部设有溢流口、用于备用的放水口、测温口、PH值测点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合成高纯碳酸稀土沉淀剂的装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每个管路上设有流量控制阀和流量计,在循环管路上设有循环泵、在给料管路上设有定量给料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合成高纯碳酸稀土沉淀剂的装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溶液管路和气体管路的对接处设有气液分离器。
CN202210141166.XA 2022-02-16 2022-02-16 一种用于合成高纯碳酸稀土沉淀剂的装备系统 Active CN1144328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41166.XA CN114432855B (zh) 2022-02-16 2022-02-16 一种用于合成高纯碳酸稀土沉淀剂的装备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41166.XA CN114432855B (zh) 2022-02-16 2022-02-16 一种用于合成高纯碳酸稀土沉淀剂的装备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32855A true CN114432855A (zh) 2022-05-06
CN114432855B CN114432855B (zh) 2023-05-09

Family

ID=81373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41166.XA Active CN114432855B (zh) 2022-02-16 2022-02-16 一种用于合成高纯碳酸稀土沉淀剂的装备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3285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73014A (zh) * 2022-03-03 2022-06-03 内蒙古新雨稀土功能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低成本高纯硫酸高铈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04A (zh) * 1988-02-08 1989-08-23 上海化工设计院 焦炉煤气净化副产碳酸氢铵的方法
CN201135851Y (zh) * 2007-11-29 2008-10-22 武汉凯迪电力环保有限公司 氨法脱除电站烟气中二氧化碳的系统
AU2009294404A1 (en) * 2008-09-17 2010-03-25 Carbon Cycle Limited Process and plant
CN102275951A (zh) * 2010-06-08 2011-12-14 上海哈勃化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超纯氨水的方法
CN102897796A (zh) * 2011-07-25 2013-01-30 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高纯度二氧化碳结合三聚氰胺尾气联产碳酸氢铵的清洁生产方法
CN102989285A (zh) * 2011-09-08 2013-03-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反应器及其应用的工艺方法
CN103318921A (zh) * 2013-06-28 2013-09-25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从含氨的水溶液制备碳酸铵溶液的方法
US20170029344A1 (en) * 2014-04-09 2017-02-02 Heinz Tischmacher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fertilizer from the exhaust gases of a production system
CN107828963A (zh) * 2017-10-31 2018-03-23 四川英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稀土氧化物生产过程二氧化碳和铵的循环利用工艺
CN112850775A (zh) * 2021-02-24 2021-05-28 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氧化稀土生产过程中碳-氨循环利用的方法
CN213707760U (zh) * 2020-11-26 2021-07-16 锦益创典(天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碱液的碳化设备
CN214020023U (zh) * 2020-12-08 2021-08-24 盐城市大丰区天生联合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氯化氢甲醇溶液的制备装置
CN113461029A (zh) * 2021-08-09 2021-10-01 山西长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烟道废气和焦炉煤气制备碳酸氢铵的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04A (zh) * 1988-02-08 1989-08-23 上海化工设计院 焦炉煤气净化副产碳酸氢铵的方法
CN201135851Y (zh) * 2007-11-29 2008-10-22 武汉凯迪电力环保有限公司 氨法脱除电站烟气中二氧化碳的系统
AU2009294404A1 (en) * 2008-09-17 2010-03-25 Carbon Cycle Limited Process and plant
CN102275951A (zh) * 2010-06-08 2011-12-14 上海哈勃化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超纯氨水的方法
CN102897796A (zh) * 2011-07-25 2013-01-30 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高纯度二氧化碳结合三聚氰胺尾气联产碳酸氢铵的清洁生产方法
CN102989285A (zh) * 2011-09-08 2013-03-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反应器及其应用的工艺方法
CN103318921A (zh) * 2013-06-28 2013-09-25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从含氨的水溶液制备碳酸铵溶液的方法
US20170029344A1 (en) * 2014-04-09 2017-02-02 Heinz Tischmacher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fertilizer from the exhaust gases of a production system
CN107828963A (zh) * 2017-10-31 2018-03-23 四川英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稀土氧化物生产过程二氧化碳和铵的循环利用工艺
CN213707760U (zh) * 2020-11-26 2021-07-16 锦益创典(天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碱液的碳化设备
CN214020023U (zh) * 2020-12-08 2021-08-24 盐城市大丰区天生联合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氯化氢甲醇溶液的制备装置
CN112850775A (zh) * 2021-02-24 2021-05-28 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氧化稀土生产过程中碳-氨循环利用的方法
CN113461029A (zh) * 2021-08-09 2021-10-01 山西长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烟道废气和焦炉煤气制备碳酸氢铵的方法及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阎维平: "《电站燃煤锅炉石灰石湿法烟气脱硫装置运行与控制》", 31 August 2005, 中国电力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73014A (zh) * 2022-03-03 2022-06-03 内蒙古新雨稀土功能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低成本高纯硫酸高铈的制备方法
CN114573014B (zh) * 2022-03-03 2023-10-10 内蒙古新雨稀土功能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低成本高纯硫酸高铈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32855B (zh) 2023-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51020B (zh) 一种碱式氯化铜的生产方法
CN101274806B (zh) 一种含有cn-并含有nh3或nh4+废水的资源化新方法
US9169125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high-purity lithium carbonate
CN102154547B (zh) 一种铵盐分解白钨矿的方法
CN103276208B (zh) 一种分解白钨矿的方法
CN106517621A (zh) 含氯化铵废水的回收利用工艺
CN106745151A (zh) 高含锌废酸综合处理利用方法
CN114432855B (zh) 一种用于合成高纯碳酸稀土沉淀剂的装备系统
CN101696036A (zh) 仲钨酸铵的制备工艺
CN102344219B (zh) 一种全卤制碱的方法
CN101224902B (zh) 液氨-氨水双联沉淀高纯氢氧化镁的方法
CN110482587A (zh) 一种气化灰水分级回收轻质碳酸钙的装置以及回收方法
CN114524572A (zh) 一种磷酸铁生产所产生的废水综合处理方法
CN217511543U (zh) 一种用于合成高纯碳酸稀土沉淀剂的系统
CN1166788C (zh) 从氟碳铈镧精矿中制备低氟氯化稀土料液的优溶方法
CN110817935A (zh) 一种利用锌的再生资源制备高纯度氧化锌的方法
CN114455612B (zh) 一种以硫酸钠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制纯碱副产石膏的工艺
CN101229924B (zh) 一种以雾化氨水为沉淀剂制备高纯氢氧化镁的方法
CN1030139C (zh) 利用废酸废铜料生产氯化亚铜快速方法
CN102515210B (zh) 自碳化多效错流连续蒸发结晶生产碳酸氢钾的方法
CN104192872B (zh) 一种利用地下卤水直接制备纯碱的方法
CN107686193A (zh) 一种处理高浓度硫酸铵废水的方法
CN108862369B (zh) 一种利用电解锌酸法浸出渣生产纳米氧化锌的方法
CN101323440B (zh) 一种管道反应器和利用管道反应器合成水合肼的方法
CN115415291B (zh) 氯化法钛白粉氯化渣的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18

Address after: 014000, 2km away from Baotou Rare Earth Development Zon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Applicant after: Inner Mongolia Xinyu Rare Earth Functional Materials Co.,Ltd.

Applicant after: BAOTOU XINYUAN RARE EARCH HI-TECH NEW MATE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014000, 2km away from Baotou Rare Earth Development Zon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Applicant before: Inner Mongolia Xinyu Rare Earth Functional Materials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