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89285A - 一种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反应器及其应用的工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反应器及其应用的工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89285A
CN102989285A CN2011102659147A CN201110265914A CN102989285A CN 102989285 A CN102989285 A CN 102989285A CN 2011102659147 A CN2011102659147 A CN 2011102659147A CN 201110265914 A CN201110265914 A CN 201110265914A CN 102989285 A CN102989285 A CN 1029892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or
flue gas
carbon dioxide
absorption
central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6591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89285B (zh
Inventor
杨宁
刘恒
齐红卫
修锐
董欣
季迎
江柳
马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111026591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892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89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892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892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892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CCAPTURE, STORAGE, SEQUESTRATION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GHG]
    • Y02C20/00Capture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 Y02C20/40Capture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of CO2

Abstract

一种脱除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工艺方法及吸收反应器,应用于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脱除。用于脱除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反应器,包括吸收反应器壳体,进烟口,排气口和排液口,反应器中部轴向设有中心轴,中心轴与反应器外壳相连接并以此作为支撑,中心轴在反应器壳体外与电动机连接;中心轴上均匀分布着20~25圈螺旋碟片,反应器顶部装有20~25个压力式喷头。工艺方法包括将含有二氧化碳的烟道气通过热交换器后进入吸收反应器,在螺旋碟片形成的螺旋通道中与氨水实现多次错流接触,反应后的液体从吸收反应器的底部流入中间储槽,中间储槽上部清液溢流入循环氨水罐,生成的固体物质沉淀在中间储槽底部。应用该工艺方法能够使烟道气中二氧化碳脱除率提高至90%~95%。

Description

一种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反应器及其应用的工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分离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应用氨水吸收法对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脱除。
背景技术
全球变暖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二氧化碳作为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其减排和利用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化石燃料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烟道气,对环境造成污染。烟道气的主要组成按体积百分比大小为:氮气、水蒸气、二氧化碳、氧气和和少量硫化物,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百分比一般在10%-15%范围内。针对燃烧后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分离技术主要有化学吸收法、吸附法、膜吸收法和生物固碳和水合物法,其中化学吸收法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吸收二氧化碳主要的化学试剂有醇胺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等。
用氨水吸收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盐,既能实现二氧化碳的脱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又能获得可作为化肥的铵盐,使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实现回收利用,同时产生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现有技术中,氨水吸收脱除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工艺方法,主要有氨水鼓泡吸收、填料塔吸收、多层筛板塔吸收等。氨水鼓泡吸收法限于二氧化碳浓度低、常压下不易溶解等原因,导致反应时间长、吸收效率低。填料塔吸收法由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较低,存在溶解传质控制以及填料层堵塞等问题。筛板塔吸收法同样存在气-液相接触不完全、反应不充分等问题。
中国专利CN1833756A提出一种脱除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工艺方法。该工艺方法中采用氨水与烟道气错流接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二氧化碳的脱除效率,并实现了氨水的循环利用。但是,该工艺方法没有对吸收反应物的反应温度进行控制,反应转化率低,氨水对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效率受到一定影响。
另外上述专利中采用的吸收反应器,其中心转轴上设置碟片,碟片与碟片之间仅通过碟片上一些孔道连接,在调速电机的带动下进入吸收反应器内的氨水与烟道气错流接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二氧化碳的脱除效率,但是碟片上的孔道在旋转过程中通液能力低,且易堵塞,另外碟片之间靠近中心转轴的离心力一般较低,这样会造成中心转轴上氨水的喷液孔堵塞,碟片与喷液孔的结构设置使得烟道气与氨水只在两个碟片间接触,造成气-液接触不充分,氨水用量大,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脱除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工艺方法,该工艺方法能够控制循环氨水与烟道气在吸收反应器中的反应温度,提高吸收效率,另外该工艺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烟道气与循环氨水接触不充分,氨水用量大,烟道气中二氧化碳吸收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中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脱除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反应器,包括吸收反应器壳体,壳体上部的两端分别为进烟端和出气端,进烟端侧壁设有切向进烟口,出气端侧壁设有排气口,反应器壳体下端中部设有排液口,吸收反应器中部轴向设有中心轴,中心轴与吸收反应器壳体相连接并以此作为支撑,中心轴在反应器壳体外与电动机连接;反应器高度为200-240mm,反应器长度为2000mm-3000mm;反应器进烟口与排气口两端装有丝网除沫器固定于中心轴上;中心轴上均匀分布着20~25圈螺旋碟片,碟片边缘距中心轴的高度为80-100mm,碟片间距为100-120mm,所述螺旋碟片将反应器内划分出螺旋通道,所述螺旋碟片下端距反应器筒壁下端10-20mm;反应器顶部装有20-25个压力式喷头,间距与碟片间距相同,所述压力式喷头将氨水液滴雾化成平均直径为30-40μm的液滴。
下面结合附图1对用于脱除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反应器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为吸收反应器壳体切向剖面图以及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吸收反应器A-1壳体为圆柱筒状不锈钢材质,其筒壁上部进烟端侧壁设有切向进烟口O-1,出气端侧壁设有排气口O-2,反应器筒壁下端中部设有排液口O-3;反应器中部轴向设有中心轴Z,中心轴Z与反应器A-1外壳相连接并以此作为支撑,中心轴Z在反应器A-1壳体外与电动机P-1连接;反应器高度为200-240mm,反应器长度为2000mm-3000mm;反应器进烟口与排气口两端装有丝网除沫器4,固定于中心轴Z上;中心轴Z上均匀分布着20~25圈螺旋碟片,将反应器内划分出螺旋通道,1为进烟端碟片,2为出气端碟片,碟片边缘距中心轴Z的高度为80-100mm,碟片间距为100-120mm;所述螺旋碟片下端距反应器筒壁下端10-20mm;反应器顶部装有20-25个压力式喷头3,间距与碟片间距相同,其喷嘴喷出液滴雾化的平均直径为30-40μm;通入反应器Z的气体可沿螺旋轨道从进烟端O-1到达出气口O-2,气体在每两片碟片之间直接与反应器Z顶端喷头3喷出的氨水进行接触并发生吸收反应,增加了气-液全接触反应的次数;氨水从喷入反应器至到达反应器底部的时间极短,在0.2-0.4s之间,既保证了吸收反应前后的氨水浓度不会大幅度降低,使吸收反应能够维持较高的转化速度和转化率,极大地提高二氧化碳脱除率,同时,有效避免因反应结晶造成堵塞。
本发明中脱除烟道器中二氧化碳的工艺方法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1)含有二氧化碳的烟道气首先进入热交换器,与热交换器内的冷却介质循环氨水进行热量交换,其中冷却介质循环氨水的温度为室温。经过热交换器后,烟道气温度为40℃~45℃,循环氨水的温度为35℃~40℃;
氨水吸收二氧化碳的反应主要发生在气液界面的液膜中,液相中主要的化学反应式为:
CO2(g)+2NH3(aq)→NH2COONH4(aq)    (1)
CO2(g)+NH3(1)+H2O(1)←→NH4HCO3(s)(3)
其中反应(1)实际上包含以下两个反应:
CO2(g)+NH3(aq)→NH2COO-(aq)+H+    (4)
NH3(aq)+H+←→NH4 +(aq)    (5)
生成的NH2COONH4在溶液中部分水解生成游离氨
NH2COO-(aq)+H2O(1)←→HCO3 -(aq)+NH3(aq)    (6)
NH3(aq)+H2O(1)←→NH3H2O(aq)    (7)
对于纯氨水吸收二氧化碳,碳化度很低,溶液中二氧化碳主要以氨基甲酸铵(NH2COONH4)的形式存在,反应(6)进行得很慢,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过程没有直接影响。因此,氨水吸收二氧化碳的反应主要进行到反应(1)。又因为反应(1)由反应(4)和反应(5)两步完成,其中反应(4)是快速不可逆反应,反应(5)是离子反应,瞬间即能完成,所以氨水吸收二氧化碳的反应速率由反应(4)控制,且反应(4)对二氧化碳和NH3分别为一级的二级反应。另外,反应(2)、(3)是可逆反应,在常温下以正向反应为主,生成(NH4)2CO3和NH4HCO3,当反应温度升高到38-60℃,将发生逆向反应,(NH4)2CO3和NH4HCO3将分解。
所以,氨水吸收二氧化碳的最佳反应温度为38℃。因此,如果将低温烟道气温度控制在40-45℃之间,高温氨水的温度在35-40℃之间,可以保证反应在35-45℃之间进行,这样就可以获得较高的转化率。
(2)步骤(1)中经过热交换器后的烟道气沿切向送入吸收反应器,进入反应器进烟口的气体流量在3-6L/s范围内,循环氨水经过吸收反应器顶部的喷嘴喷入吸收反应器,烟道气与氨水错流接触反应;为保证氨水用量最少的情况下获得最高的吸收转化率,进入吸收反应器的氨水的质量浓度与烟道气二氧化碳体积百分比在0.8-1.2范围内;
(3)反应后的液体从吸收反应器的底部流入中间储槽,中间储槽上部清液溢流入循环氨水罐,生成的固体物质沉淀在中间储槽底部;
为及时补充用于吸收反应的氨水,并实现流量、浓度和温度的实时调整,配备补给氨水罐,以起到补给氨水和调节氨水浓度的作用。
下面结合附图2对本发明脱除烟道器中二氧化碳的工艺方法进一步说明。
(1)将含有二氧化碳的高温烟道气G-1经过流量控制阀门V-4通入热交换器H-1,与低温氨水进行气-液热传质,控制完成热交换的低温烟道气温度在40-45℃范围内,如热交换时热量过量或不足,宜采取直接加热的方式进行热量回收或补充,以保证热交换后的气体和液体的温度满足吸收反应的要求。
(2)由热交换器气体出口排出的低温烟道气经过流量监测器I-4以及温度计T-2,再经过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C-2测试二氧化碳浓度之后,从吸收反应器A-1的气体入口O-1切向通入吸收反应器A-1,螺旋碟片在电动机P-1的带动下将气体从进烟端向出气端推动,电动机转速为每分钟60-120转。
气体流量增大有利于促进气液两相的对流传质,增大反应转化率;但气体流量过大又会导致气液接触时间短,反应不充分,而降低反应的转化率。因此,进入反应器进烟口的气体流量在3-6L/s范围内,则气体通过反应器的时间约为5-10S,平均通过每个螺旋通道的时间为0.5-1s,即在每个螺旋通道内与氨水接触并发生吸收反应的时间为0.5-1s,以获得较好的反应效果,提高转化率。
(3)同时,将已与高温烟道气在热交换器H-1内完成气-液热传质的温度在35-40℃之间的氨水,由泵E-4从吸收反应器A-1顶部的喷头喷入反应器,使气-液两相在反应器内进行接触反应,氨水浓度在10-16%之间。
(4)反应后的液体从吸收反应器A-1的底部出口处O-3流出,进入密闭的中间贮槽A-2,上部清夜溢流入密闭的循环氨水罐A-3,生成的固体物质沉淀在贮槽底部,通过泵E-3泵入铵盐贮罐A-5,可用作氮肥。
循环氨水罐A-3中储存的是循环氨水。为及时补充用于吸收反应的氨水,并实现流量和浓度的实时调整,配备补给氨水罐A-4,以起到补给氨水和调节氨水浓度的作用。
(5)循环氨水罐A-3配有实时pH值测试仪,根据pH值可知罐内氨水的实际浓度。循环氨水罐A-3及补给氨水罐A-4两个氨水罐内的氨水分别经过泵E-1和E-2、流量计I-1和I-2以及流量控制阀V-1和V-2后,汇合为一股氨水,进入热交换器H-1,与高温烟道气进行热交换,使氨水温度升高至35℃-40℃。完成热交换的高温氨水经过温度计T-1测试温度后,从反应器顶部的喷头3喷入反应器A-1。
通过对循环氨水罐A-3和补给氨水罐A-4的氨水流量和流量比进行实时调节,可实现对进入热交换器H-1的氨水的流量和浓度的实时调节,并最终实现对进行吸附反应的氨水的浓度、流量和温度的实时控制。
(6)反应后的气体从吸收反应器A-1的出口O-2排出反应器,经过在线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C-1测试二氧化碳浓度后排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脱除烟道器中二氧化碳的工艺方法中设置热交换器,使高温烟道气和低温氨水进行热交换,实现热量的充分利用,并通过控制进入反应器的烟道气和氨水的温度,使吸收反应在最佳反应温度下进行,通过配备补给氨水罐,对用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氨水进行及时补充,并通过调节循环氨水和补给氨水的流量比,实现对反应器内氨水浓度的实时监控;该工艺方法中采用具有螺旋通道的吸收反应器,由外界电动机带动中心轴转动,中心轴带动螺旋碟片旋转,将进入反应器的气体从进烟端推向出气端,可实现进入反应器的烟道气与氨水多次接触,有效减少氨水的用量,氨水由喷头自上而下喷入反应器,气液接触并发生化学反应主要在反应器内部,且氨水从喷入反应器至到达反应器底部的时间极短,可以有效避免因反应结晶造成堵塞问题,该工艺方法二氧化碳最高脱除率可以达到90%~95%。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脱除烟道器中二氧化碳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脱除烟道器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反应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根据pH测试仪5对循环氨水罐A-3的pH值的测试结果,可知循环氨水罐的氨水的质量浓度为10%。
根据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C-2测试结果,可知进入反应器的二氧化碳体积百分比为15%。
通过调节阀V-1和V-2调节循环氨水和补给氨水的流量比,使两股氨水混合后的质量浓度与烟道气二氧化碳体积百分比比值为0.8,即两股氨水混合后的质量浓度为12%。
将混合氨水通入热交换器H-1,同时,将含有二氧化碳的高温烟道气通入热交换器,使完成热交换的烟道气温度降低到40℃,氨水温度上升到35℃。
由热交换器排出的低温烟道气经过流量监测器I-4以及温度计T-2,再经过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C-2测试二氧化碳浓度之后,从吸收反应器A-1的气体入口O-1切向通入吸收反应器A-1,并从进烟端向出气端流动,控制进烟端气流量为6L/s。
由热交换器排出的高温氨水,由泵E-4从吸收反应器A-1顶部的喷头喷入反应器,使气-液两相在反应器内进行接触反应。
吸收反应器A-1中心轴上均匀分布着20圈螺旋碟片,将反应器内划分出螺旋通道,反应器高200mm,反应器长2000mm,中心轴与反应器外壳相连接并以此作为支撑,中心轴在反应器壳体外与电动机连接,碟片边缘距中心轴的高度为80mm,碟片间距为100mm;螺旋碟片下端距反应器筒壁下端20mm;反应器顶部装有20个压力式喷头3,间距与碟片间距相同,其喷嘴喷出液滴雾化的平均直径为30μm,与中心轴相连的电动机转速为每分钟120转。
反应后的液体从吸收反应器A-1的底部出口处O-3流出,进入密闭的中间贮槽A-2,上部清夜溢流入循环氨水罐A-3,生成的固体物质沉淀在贮槽底部,通过泵E-3泵入铵盐贮罐A-5,即为可用作氮肥的铵盐。
反应后的气体从吸收反应器A-1的出口O-2排出反应器,经过在线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C-1测试二氧化碳浓度后排出。
二氧化碳脱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
实施例2
根据pH测试仪5对循环氨水罐A-3的pH值的测试结果,可知循环氨水罐的氨水浓度为10%。。
根据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C-2测试结果,可知进入反应器的二氧化碳体积百分比为15%。
通过调节阀V-1和V-2调节循环氨水和补给氨水的流量比,使两股氨水混合后的质量浓度与烟道气二氧化碳体积百分比比值为1.2,即两股氨水混合后的质量浓度为18%。
将混合氨水通入热交换器H-1,同时,将含有二氧化碳的高温烟道气通入热交换器,通过流量控制阀门V-4调节气-水流量比,使完成热交换的烟道气温度降低到45℃,氨水温度上升到40℃。
由热交换器排出的低温烟道气经过流量监测器I-4以及温度计T-2,再经过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C-2测试二氧化碳浓度之后,从吸收反应器A-1的气体入口O-1切向通入吸收反应器A-1,并从进烟端向出气端流动,控制进烟端气流量为3L/s。
由热交换器排出的高温氨水,由泵E-4从吸收反应器A-1顶部的喷头喷入反应器,使气-液两相在反应器内进行接触反应。
由热交换器排出的高温氨水,由泵E-4从吸收反应器A-1顶部的喷头喷入反应器,使气-液两相在反应器内进行接触反应。
吸收反应器A-1中心轴上均匀分布着24圈螺旋碟片,将反应器内划分出螺旋通道,中心轴与反应器外壳相连接并以此作为支撑,中心轴在反应器壳体外与电动机连接,反应器高240mm,反应器长3000mm;碟片边缘距中心轴的高度为100mm,碟片间距为120mm;螺旋碟片下端距反应器筒壁下端20mm;反应器顶部装有22个压力式喷头3,间距与碟片间距相同,其喷嘴喷出液滴雾化的平均直径为40μm,,与中心轴相连的电动机转速为每分钟60转。反应后的液体从吸收反应器A-1的底部出口处O-3流出,进入密闭的中间贮槽A-2,上部清夜溢流入循环氨水罐A-3,生成的固体物质沉淀在贮槽底部,通过泵E-3泵入铵盐贮罐A-5,即为可用作氮肥的铵盐。
反应后的气体从吸收反应器A-1的出口O-2排出反应器,经过在线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C-1测试二氧化碳浓度后排出。
二氧化碳脱除率可以达到95%以上。
实施例3
根据pH测试仪5对循环氨水罐A-3的pH值的测试结果,可知循环氨水罐的氨水的质量浓度为10%。
根据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C-2测试结果,可知进入反应器的二氧化碳的体积百分比为15%。
通过调节阀V-1和V-2调节循环氨水和补给氨水的流量比,使两股氨水混合后的质量浓度与烟道气二氧化碳体积百分比比值为1.0,即两股氨水混合后的质量浓度为15%。
将混合氨水通入热交换器H-1,同时,将含有二氧化碳的高温烟道气通入热交换器,通过流量控制阀门V-4调节气-水流量比,使完成热交换的烟道气温度降低到45℃,氨水温度上升到40℃。
由热交换器排出的低温烟道气经过流量监测器I-4以及温度计T-2,再经过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C-2测试二氧化碳浓度之后,从吸收反应器A-1的气体入口O-1切向通入吸收反应器A-1,并从进烟端向出气端流动,控制进烟端气流量为4.5L/s。
由热交换器排出的高温氨水,由泵E-4从吸收反应器A-1顶部的喷头喷入反应器,使气-液两相在反应器内进行接触反应。
由热交换器排出的高温氨水,由泵E-4从吸收反应器A-1顶部的喷头喷入反应器,使气-液两相在反应器内进行接触反应。
吸收反应器A-1中心轴上均匀分布着22圈螺旋碟片,将反应器内划分出螺旋通道,中心轴与反应器外壳相连接并以此作为支撑,中心轴在反应器壳体外与电动机连接;碟片边缘距中心轴的高度为90mm,碟片间距为110mm;反应器高220mm,反应器长2500mm;螺旋碟片下端距反应器筒壁下端15mm;反应器顶部装有25个压力式喷头3,间距与碟片间距相同,其喷嘴喷出液滴雾化的平均直径为35μm,与中心轴相连的电动机转速为每分钟90转。反应后的液体从吸收反应器A-1的底部出口处O-3流出,进入密闭的中间贮槽A-2,上部清夜溢流入循环氨水罐A-3,生成的固体物质沉淀在贮槽底部,通过泵E-3泵入铵盐贮罐A-5,即为可用作氮肥的铵盐。
反应后的气体从吸收反应器A-1的出口O-2排出反应器,经过在线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C-1测试二氧化碳浓度后排出。
二氧化碳脱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

Claims (9)

1.一种用于脱除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反应器,包括吸收反应器壳体,壳体上部的两端分别为进烟端和出气端,进烟端侧壁设有切向进烟口,出气端侧壁设有排气口,反应器壳体下端中部设有排液口,反应器中部轴向设有中心轴,其特征在于中心轴与反应器外壳相连接,中心轴在反应器壳体外与电动机连接;中心轴上均匀分布着20~25圈螺旋碟片,所述螺旋碟片将反应器内划分出螺旋通道;反应器顶部装有20-25个压力式喷头,间距与碟片间距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式喷头喷出液滴雾化的平均直径为30-4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反应器进烟口与排气口两端装有丝网除沫器固定于中心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反应器高200-240mm,反应器长2000-3000mm碟片边缘距中心轴的高度为80-100mm,碟片间距为100-120mm,螺旋碟片下端距反应器筒壁下端10-20mm。
5.一种利用权力要求1所述的吸收反应器脱除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工艺方法,包括将含有二氧化碳的烟道气沿切向送入吸收反应器,使其与喷入吸收反应器的氨水错流接触反应,反应后的液体从吸收反应器的底部流入中间储槽,中间储槽上部清液溢流入循环氨水罐,生成的固体物质沉淀在中间储槽底部,其特征在于,在吸收反应器之前设置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内冷却介质为循环氨水,温度为室温,含有二氧化碳的烟道气与循环氨水通过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后,烟道气进入吸收反应器,循环氨水喷入吸收反应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脱除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进入反应器进烟口的气体流量在3~6L/s。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脱除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热交换后烟道气温度为40℃~45℃,循环氨水的温度为35℃~4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脱除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设置氨水补给罐,所述氨水补给罐与循环氨水罐中的氨水一起进入热交换器,与烟道气进行热交换。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脱除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进入吸收反应器中氨水的质量浓度与烟道气中二氧化碳体积百分比的比值为0.8-1.2。
CN201110265914.7A 2011-09-08 2011-09-08 一种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反应器及其应用的工艺方法 Active CN1029892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65914.7A CN102989285B (zh) 2011-09-08 2011-09-08 一种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反应器及其应用的工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65914.7A CN102989285B (zh) 2011-09-08 2011-09-08 一种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反应器及其应用的工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89285A true CN102989285A (zh) 2013-03-27
CN102989285B CN102989285B (zh) 2015-06-17

Family

ID=47918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65914.7A Active CN102989285B (zh) 2011-09-08 2011-09-08 一种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反应器及其应用的工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8928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3465A (zh) * 2015-04-07 2015-07-29 山西大学 利用烟道气降低碱性含氨污水pH值的装置和方法
CN114432855A (zh) * 2022-02-16 2022-05-06 内蒙古新雨稀土功能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合成高纯碳酸稀土沉淀剂的装备系统
CN114588773A (zh) * 2022-03-25 2022-06-07 北誉(北京)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废气除臭设备的生物除臭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02145A (en) * 1960-07-07 1965-08-25 Petrobau Ingenieur Ges Mit Bes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carrying out exchange of substances, energy exchange and reactions
GB1461920A (en) * 1973-11-09 1977-01-19 Slovenskej Vysokej Skoly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effecting direct contact between two streams of flowable substances
CN1833756A (zh) * 2005-10-27 2006-09-20 陈明功 一种脱除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工艺方法
CN101721830A (zh) * 2008-10-28 2010-06-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螺旋式旋转床
CN102114383A (zh) * 2011-01-18 2011-07-06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氨化学链循环的二氧化碳捕集与转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02145A (en) * 1960-07-07 1965-08-25 Petrobau Ingenieur Ges Mit Bes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carrying out exchange of substances, energy exchange and reactions
GB1461920A (en) * 1973-11-09 1977-01-19 Slovenskej Vysokej Skoly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effecting direct contact between two streams of flowable substances
CN1833756A (zh) * 2005-10-27 2006-09-20 陈明功 一种脱除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工艺方法
CN101721830A (zh) * 2008-10-28 2010-06-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螺旋式旋转床
CN102114383A (zh) * 2011-01-18 2011-07-06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氨化学链循环的二氧化碳捕集与转化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3465A (zh) * 2015-04-07 2015-07-29 山西大学 利用烟道气降低碱性含氨污水pH值的装置和方法
CN114432855A (zh) * 2022-02-16 2022-05-06 内蒙古新雨稀土功能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合成高纯碳酸稀土沉淀剂的装备系统
CN114588773A (zh) * 2022-03-25 2022-06-07 北誉(北京)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废气除臭设备的生物除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89285B (zh) 2015-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24620B (zh) 分段式氨法烟气脱硫装置
CN207042222U (zh) 二氧化氯气相氧化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
JP2013504422A5 (zh)
CN106474904B (zh) 一种水合物法联合化学吸收法的co2气体分离装置及方法
US2016020699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ving carbon dioxide from flue gas
KR101833853B1 (ko) 수소 생산 혐기성 미생물을 이용하는 수소 생산장치 및 수소 생산방법
CN102989285B (zh) 一种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反应器及其应用的工艺方法
CN101168115A (zh) 一种脱除变换气中co2的方法
CN101890283A (zh) 烟气中脱除二氧化碳并制备铵复合肥和轻质碳酸钙的生产工艺
CN106975337A (zh) 二氧化氯气相氧化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及其工艺
CN105056744B (zh)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脱硫一体化工艺及装置
CN202427348U (zh) 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碳并制备硫酸铵复合肥和轻质碳酸钙的系统
CN205874265U (zh) 一种联二脲的制备装置
CN105771554A (zh) 一种含氨废气的原位脱氮方法及其使用的脱氮装置
CN205556427U (zh) 猪粪厌氧发酵后沼液氨氮回收及沼气提纯工艺的专用设备
CN108483683A (zh) 一种利用烟道气连续反应去除废水硬度的方法及其专用装置
CN208732745U (zh) 一种利用烟道气连续反应去除废水硬度的装置
CN105854563B (zh) 一种基于膜吸收氨法的化工废气脱硫处理工艺
CN107400244A (zh) 一种硝基黄腐酸钾的环保生产工艺
CN209113500U (zh) 五塔一组式外冷碳化塔系统
CN104874244B (zh) 锅炉烟气处理方法
CN112892188A (zh) So2吸收副产物制高附加值产品的智能调控系统及方法
CN105731400B (zh) 一种硫酸羟胺的制备方法及其使用的设备
RU2343960C1 (ru) Способ мокрой очистки воздуха и центробежный воздухоочиститель
CN111450553A (zh) 一种二甲基甲酰胺的蒸发系统及生产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