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30387A - 一种节点的配置方法、控制器和节点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点的配置方法、控制器和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30387A
CN114430387A CN202011105791.6A CN202011105791A CN114430387A CN 114430387 A CN114430387 A CN 114430387A CN 202011105791 A CN202011105791 A CN 202011105791A CN 114430387 A CN114430387 A CN 1144303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attribute
interface
flooding
topology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0579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30387B (zh
Inventor
赵敏
陈以潇
谢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0579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30387B/zh
Priority to EP21879099.6A priority patent/EP4221140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12956 priority patent/WO202207805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430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30387A/zh
Priority to US18/301,092 priority patent/US20230261982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303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303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2Flo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6Multipoint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2Standardisation; Integration
    • H04L41/0213Standardised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 e.g.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SNM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节点的配置方法、控制器和节点。减少了业务拓扑信息的洪泛路径,降低了网络带宽的负担。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包括:首先,控制器根据原始网络确定目标网络,其中,原始网络用于洪泛控制拓扑信息,目标网络用于洪泛业务拓扑信息,目标网络中的洪泛路径少于原始网络中的洪泛路径。接下来,控制器确定每个节点的所有接口的属性,其中,接口的属性包括第一属性和第二属性,具有第一属性的接口用于洪泛业务拓扑信息,具有第二属性的接口不用于洪泛业务拓扑信息。进而,控制器根据每个节点的所有接口的属性生成第一配置信息,并向每个节点发送与每个节点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个节点配置本地所有接口的属性。

Description

一种节点的配置方法、控制器和节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点的配置方法、控制器和节点。
背景技术
最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内部网关路由协议。链路状态是指路由器接口或链路的参数。路由器之间交换的不是路由表,而是链路状态通告(Link-State Advertisement,LSA)。各个路由器都有其自身的链路状态,称为本地链路状态,这些本地链路状态在OSPF路由域内传播,直到所有的路由器都有完整而等同的链路状态数据库为止。
当前OSPF的洪泛过程是:一个节点从一个接口收到一个LSA,会把此LSA从该节点的其他所有接口传播出去。也就意味着其他节点会从很多接口接收到相同的LSA。此种机制保证了网络的可靠性,但是大量冗余的报文也容易增加网络带宽的负担。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节点的配置方法、控制器和节点。减少了业务拓扑信息的洪泛路径,降低了网络带宽的负担以及各节点的处理负担。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节点的配置方法。该方法包括多个步骤。首先,控制器根据原始网络确定目标网络,其中,原始网络用于洪泛控制拓扑信息,目标网络用于洪泛业务拓扑信息,目标网络中的洪泛路径少于原始网络中的洪泛路径。接下来,控制器确定每个节点的所有接口的属性,其中,接口的属性包括第一属性和第二属性,具有第一属性的接口用于洪泛业务拓扑信息,具有第二属性的接口不用于洪泛业务拓扑信息。进而,控制器根据每个节点的所有接口的属性生成第一配置信息,并向每个节点发送与每个节点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个节点配置本地所有接口的属性。
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目标网络的洪泛路径少于原始网络的洪泛路径,节点之间业务拓扑信息的洪泛过程不同于控制拓扑信息的洪泛过程,每个节点只会从指定的接口洪泛业务拓扑信息,而不会向所以接口的相邻节点洪泛业务拓扑信息。减少了业务拓扑信息的洪泛路径,降低了网络带宽的负担以及各节点的处理负担。并且,本申请不需要各节点之间通过报文交互来确定各自的接口属性,由控制器统一确定各节点的接口属性,全局性更好,适用性更广。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控制器根据原始网络确定目标网络包括:
控制器根据原始网络和最小生成树算法确定目标网络。最小生成树算方法可以使得所有节点连接起来(从一个节点到任意另一个节点),且所有节点洪泛业务拓扑信息达到同步的总路径最少。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网络带宽的负担以及各节点的处理负担。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口的属性还包括第三属性,具有第三属性的接口为节点上用于洪泛业务拓扑信息的备用接口。其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包括具有第三属性的接口。方法还包括:
控制器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配置信息。若第二节点上具有第一属性的接口与第三节点上具有第一属性的接口之间的链路发生故障,则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节点通过本地具有第三属性的接口向第二节点上具有第三属性的接口洪泛业务拓扑信息。在该实施方式中,如果两个节点之间的链路出现故障,可以启用备用链路(即第三属性接口所对应的链路)以保证洪泛的正常运行。并且第一节点无需等待控制器根据故障信息重新下发的接口属性,即可向第二节点洪泛业务拓扑信息,提高了洪泛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第二节点上具有第一属性的接口与第三节点上具有第一属性的接口之间的链路发生故障,方法还包括:
控制器接收第二节点和/或第三节点发送的故障信息,用于指示链路发生故障。本实施例中的故障上报机制使得控制器可以及时获取故障信息,并进行相应处理,以保证洪泛过程不中断。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口的属性还包括第三属性,具有第三属性的接口为节点上用于洪泛业务拓扑信息的备用接口,其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包括具有第三属性的接口,方法还包括:
控制器根据故障信息更新第一节点的接口的属性、第二节点的接口的属性和第三节点的接口的属性。其中,第二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接口的属性更新为第二属性,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接口的属性更新为第一属性。进而,控制器生成第三配置信息,并向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发送第三配置信息。其中,第三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更新本地接口的属性。在该实施方式中,控制器根据节点上报的故障信息为故障相关节点重新配置接口属性,这种应对链路故障的机制实用性更好。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控制拓扑信息包括链路状态通告(Link-StateAdvertisement,LSA),业务拓扑信息包括流量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TE)拓扑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器,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收发器。其中,该处理器、该存储器以及该光收发器通过线路互相连接。
处理器用于:根据原始网络确定目标网络,原始网络用于洪泛控制拓扑信息,目标网络用于洪泛业务拓扑信息,目标网络中的洪泛路径少于原始网络中的洪泛路径。确定每个节点的所有接口的属性,接口的属性包括第一属性和第二属性,具有第一属性的接口用于洪泛业务拓扑信息,具有第二属性的接口不用于洪泛业务拓扑信息。根据每个节点的所有接口的属性生成第一配置信息。
收发器用于:向每个节点发送与每个节点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个节点配置本地所有接口的属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原始网络和最小生成树算法确定目标网络,目标网络中的洪泛路径最少。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口的属性还包括第三属性,具有第三属性的接口为节点上用于洪泛业务拓扑信息的备用接口。其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包括具有第三属性的接口。处理器还用于: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配置信息。若第二节点上具有第一属性的接口与第三节点上具有第一属性的接口之间的链路发生故障,则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节点通过本地具有第三属性的接口向第二节点上具有第三属性的接口洪泛业务拓扑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第二节点上具有第一属性的接口与第三节点上具有第一属性的接口之间的链路发生故障。收发器还用于:接收第二节点和/或第三节点发送的故障信息,故障信息用于指示链路发生故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口的属性还包括第三属性,具有第三属性的接口为节点上用于洪泛业务拓扑信息的备用接口。其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包括具有第三属性的接口。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故障信息更新第一节点的接口的属性、第二节点的接口的属性和第三节点的接口的属性。其中,第二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接口的属性更新为第二属性,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接口的属性更新为第一属性。进而,生成第三配置信息。收发器还用于:向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发送第三配置信息。第三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更新本地接口的属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控制拓扑信息包括LSA,业务拓扑信息包括TE拓扑信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节点,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收发器。其中,该处理器、该存储器以及该光收发器通过线路互相连接。
收发器用于: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由控制器根据节点所有接口的属性生成,接口的属性包括第一属性和第二属性,具有第一属性的接口用于洪泛业务拓扑信息,具有第二属性的接口不用于洪泛业务拓扑信息。其中,节点所在的网络中业务拓扑信息的洪泛路径少于控制拓扑信息的洪泛路径。
处理器用于:根据第一配置信息配置本地所有接口的属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节点还包括第三属性的接口,第三属性的接口为节点上用于洪泛业务拓扑信息的备用接口。收发器还用于: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若第一节点上具有第一属性的接口与第二节点上具有第一属性的接口之间的链路发生故障,处理器还用于:根据第二配置信息的指示通过本地具有第三属性的接口向第一节点洪泛业务拓扑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节点上具有第一属性的接口与对端接口之间的链路发生故障,收发器还用于:向控制器发送故障信息,故障信息用于指示链路发生故障。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三配置信息。处理器还用于:根据第三配置信息更新本地接口的属性。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计算机程序被硬件执行时能够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控制器和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节点。
控制器根据原始网络确定目标网络,其中,原始网络用于洪泛控制拓扑信息,目标网络用于洪泛业务拓扑信息,目标网络中的洪泛路径少于原始网络中的洪泛路径。接下来,控制器确定每个节点的所有接口的属性,其中,接口的属性包括第一属性和第二属性,具有第一属性的接口用于洪泛业务拓扑信息,具有第二属性的接口不用于洪泛业务拓扑信息。进而,控制器根据每个节点的所有接口的属性生成第一配置信息,并向每个节点发送与每个节点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个节点配置本地所有接口的属性。
节点根据第一配置信息配置本地所有接口的属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目标网络的洪泛路径少于原始网络的洪泛路径,节点之间业务拓扑信息的洪泛过程不同于控制拓扑信息的洪泛过程,每个节点只会从指定的接口洪泛业务拓扑信息,而不会向所以接口的相邻节点洪泛业务拓扑信息。减少了业务拓扑信息的洪泛路径,降低了网络带宽的负担以及各节点的处理负担。并且,本申请不需要各节点之间通过报文交互来确定各自的接口属性,由控制器统一确定各节点的接口属性,全局性更好,适用性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种网络拓扑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节点的配置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种网络拓扑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三种网络拓扑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四种网络拓扑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五种网络拓扑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六种网络拓扑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器的一种结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节点的一种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点的配置方法、控制器和节点,节点之间业务拓扑信息的洪泛过程不同于控制拓扑信息的洪泛过程,每个节点只会从指定的接口洪泛业务拓扑信息,而不会向所以接口的相邻节点洪泛业务拓扑信息。减少了业务拓扑信息的洪泛路径,降低了网络带宽的负担。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非限定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理解,上述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在本申请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本申请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种网络拓扑示意图。本申请主要应用于最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的多路访问网络拓扑。节点之间交换的不是路由表,而是链路状态通告(Link-State Advertisement,LSA)。LSA可以指示节点的接口参数或链路的参数,例如包括接口上的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子网掩码、网络类型等。节点会将自己的LSA发给相邻的所有节点。相邻的节点将收到的LSA放入本地的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State Database),并将该LSA再发送给与自己相邻的所有节点。通过这样的传输过程,每个节点都将拥有网络中所有的链路状态,并且所有节点的链路状态能描绘出相同的网络拓扑。应理解,如图1所示的网络拓扑中的虚线即表示各节点之间洪泛LSA的路径。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上述的洪泛方式,部分节点可能会从很多接口接收到相同的LSA。如图1所示,节点16会接收来自节点3、节点10、节点29和节点25的LSA。节点16必然会收到一些重复的LSA。这种机制下,虽然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但是也存在信息的冗余。
尤其是本申请所应用的网络可以分为控制面和业务面,在网络中需要传输的业务拓扑信息远多于需要传输的控制拓扑信息,如果网络中的业务拓扑信息也采用上述的洪泛方式,势必将增加全局网络带宽的负担以及各节点的处理压力。
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节点的配置方法,用于减少业务拓扑信息的洪泛路径,降低网络带宽的负担。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节点的配置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在示例中,节点的配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01、控制器根据原始网络确定目标网络。
本实施例中,各节点可以按照传统的OSPF洪泛方式完成全网控制拓扑信息的同步,经过此过程即可得到用于洪泛控制拓扑信息的原始网络。该原始网络可以如上述图1所示。这种控制拓扑信息的洪泛过程可以参考上述图1的相关描述,该控制拓扑信息具体可以是LSA,此处不再赘述。应理解,本申请中所述的节点也可以称之为“网元”或“路由器”等,本申请不限定其具体的名称。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种网络拓扑示意图。控制器可以根据原始网络确定目标网络,该目标网络用于传输业务拓扑信息。并且,目标网络中的洪泛路径少于原始网络中的洪泛路径。如图3所示,目标网络中的实线表示各节点之间洪泛业务拓扑信息的路径,图3中用于洪泛业务拓扑信息的路径少于图1中用于洪泛控制拓扑信息的路径。业务拓扑信息具体可以包括可用业务带宽和业务时延等与业务相关的资源信息。应理解,本实施例中的原始网络和目标网络解耦是为了减少业务拓扑信息的洪泛路径,并不限定业务数据的转发路径,即业务数据可以在网络中各节点之间的链路上转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器在原始网络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最小生成树算法确定目标网络。应理解,最小生成树算方法可以使得所有节点连接起来(从一个节点到任意另一个节点),且所有节点洪泛业务拓扑信息达到同步的总路径最少。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三种网络拓扑示意图。如图4所示,按照最小生成树算法得到的目标网络中的所有节点可以划分为树干节点(如图4中的黑边框节点)和树枝节点(如图4中的白边框节点)。可以看出,相邻的树枝节点之间并不会建立业务拓扑信息的洪泛路径。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OSPF的洪泛容易造成局部拥塞,可以通过引入流量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TE)技术来解决。也即是说,业务拓扑信息具体可以是TE拓扑信息,TE拓扑信息包括TE链路的最大链路带宽、最大可预留带宽、当前预留带宽、优先级等。
202、控制器确定每个节点的所有接口的属性。
控制器基于目标网络即可确定每个节点的所有接口的属性。其中,接口的属性包括第一属性和第二属性。应理解,节点上具有第一属性的接口用于洪泛业务拓扑信息。节点上具有第二属性的接口不用于洪泛业务拓扑信息,但可以洪泛控制拓扑信息。具体地,第一属性也可以称之为移动自组网指定路由器(MANET Designated Router,MDR)。节点上具有第二属性的接口的对端接口为非指定节点上的接口。节点可以通过第一属性的接口向对应的相邻节点洪泛业务拓扑信息,并接收其他节点洪泛的业务拓扑信息。例如,图4中所示的节点26有4个接口,分别对应节点11、节点21、节点7和节点4。其中,对应节点11、节点21和节点7的三个接口的属性为第一属性,对应节点4的接口的属性为第二属性。那么,节点26产生的业务拓扑信息可以洪泛至节点11、节点21和节点7,但并不会洪泛至节点4。
203、控制器根据每个节点的所有接口的属性生成第一配置信息,并向每个节点发送第一配置信息。
各节点收到各自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后,即可完成本地接口属性的配置,进而根据本地接口的属性进行业务拓扑信息的洪泛。具体地,若节点生成了一个新业务拓扑信息,则该节点通过本地第一属性的接口向相邻节点洪泛该业务拓扑信息。以图4为例,干路节点29生成了一个新业务拓扑信息,则干路节点29通过与节点7、节点4、节点30、节点5、节点22、节点25以及节点16对应的接口洪泛该业务拓扑信息。又例如,支路节点11生成了一个业务拓扑信息,则支路节点11通过与节点26对应的接口洪泛该业务拓扑信息。若节点收到一个业务拓扑信息,则该节点通过其他本地第一属性的接口向相邻节点洪泛业务拓扑信息。例如,节点29收到节点7洪泛的业务拓扑信息,则节点29通过与节点4、节点30、节点5、节点22、节点25以及节点16对应的接口洪泛该业务拓扑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控制器也可以将所有节点的第一配置信息发送至其中一个节点。该节点完成本地接口属性的配置后,可以按照目标网络的洪泛路径将其他节点的第一配置信息洪泛出去。其他节点可以根据第一配置信息中的标识确定各自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通过这样的洪泛过程,每个节点都可以收到各自的第一配置信息,并完成本地接口属性的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节点或者节点之间的链路也可能会出现故障。那么为了使各节点之间仍然能够正常的洪泛业务拓扑信息,需要启用备用路径。下面进行进一步介绍。
本实施例中,按照最小生成树算法生成的目标网络中并不会具有环路。以图4为例,目标网络中包括链路11-26-21-14,而14-11并不是目标网络中的链路,从而没有形成环路。控制器可以通过环路计算来确定备用路径,也即是说,每个节点需要至少在一个保护环路上。例如,若链路21-14出现故障,那么节点11可以代替节点21向节点14洪泛业务拓扑信息,控制器可以基于此更新目标网络。优选地,若节点在多个环路上,那么可以从跳数最少的环路上选择备用路径。
应理解,节点上的接口属性还可以包括第三属性,节点上具有第三属性的接口为节点上用于洪泛业务拓扑信息的备用接口,第三属性也可以称之为备用指定路由器(Backup Designed Router,BDR)或备用移动自组网指定路由器(Backup MANETDesignated Router,BMDR)。需要说明的是,每个节点必须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属性的接口。其中,若节点只要一个第一属性的接口,那么该节点至少还应当有一个第三属性的接口。如果该节点上上第一属性接口所对应的链路出现故障,则该节点还可以通过第三属性的接口接收其他节点洪泛的业务拓扑信息。下面进行具体介绍。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应答机制来确定链路或节点是否出现故障。具体地,若节点A通过第一属性的接口收到来自节点B的业务拓扑信息,则节点A通过第一属性的接口向节点B发送确认消息,用于告知对端已收到业务。此外,节点A还将通过第三属性的接口向节点C发送该确认消息。如果节点B和节点C可以收到节点A回复的确认消息,即可确定节点A和节点B之间的链路正常。而如果节点B和节点C在预设时长内都没有收到节点A回复的确认消息,则确定节点A和节点B之间的链路故障。进而,节点B或节点C可以向控制器上报故障信息。应理解,节点A也可以感知到自己当前接收的业务中断,从而向控制器上报故障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控制器还可以预先向节点C发送第二配置信息。若节点C发现节点A和节点B之间的链路故障,则第二配置信息可以指示节点C通过本地第三属性的接口向节点A洪泛业务拓扑信息。应理解,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可以是由控制器同时下发的,也可以是分时下发的,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控制器还可以根据上报的故障信息更新节点A、节点B和节点C的接口属性,并向节点A、节点B和节点C下发新的第三配置信息,以指示节点A、节点B和节点C更新本地的接口属性。具体地,节点A和节点B之间的接口属性更新为第二属性。节点A和节点C之间的接口属性更新为第一属性。节点A、节点B和节点C将根据各自新的接口属性来洪泛业务拓扑信息。应理解,网络中其他没有涉及链路故障的各节点的接口属性可以维持不变,控制器无需对全局所有节点的接口属性进行更新。
应理解,由于节点A之前第三属性的接口升级为了第一属性的接口,那么控制器还可以重新为节点A配置一个第三属性的接口,用于应对链路故障的情况。例如,之后若节点A与节点C之间的链路出现故障,节点A可以通过新的第三属性接口接收节点D洪泛的业务拓扑信息。
下面以图4为例通过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进一步的介绍。
场景一、支路故障。
例如,节点16上对应节点29的接口是第一属性。节点16上对应节点10的接口是第三属性。若节点16和节点29之间的链路故障,节点16暂时接收不到节点29洪泛的业务拓扑信息。节点29和节点16可以向控制器上报故障信息。控制器将更新节点16、节点10和节点29的接口属性,更新后的状态具体可以如图5所示。其中,控制器将节点10和节点16之间的接口属性更新为第一属性,节点16和节点29之间的接口属性更新为第二属性。此外,控制器还可以将节点16和节点25之间的接口属性更新为第三属性。控制器将更新后的接口属性通过新的配置信息下发给节点16、节点10、节点29和节点25。
场景二、干路故障。
例如,当前的一条业务拓扑信息的洪泛路径是节点26→节点7→节点29→节点4。节点26和节点4之间的接口属性为第三属性。若节点7和节点29之间的链路故障,节点29暂时接收不到节点7洪泛的业务拓扑信息,节点4也暂时接收不到节点29洪泛的业务拓扑信息。节点7和节点29可以向控制器上报故障信息。控制器更新节点26、节点4、节点7和节点29的接口属性,更新后的状态具体可以如图6所示。其中,控制器将节点26和节点4之间的接口属性更新为第一属性,节点7和节点29之间的接口属性更新为第二属性。控制器将更新后的接口属性通过新的配置信息下发给节点26、节点4、节点7和节点29。更新后的业务拓扑信息的洪泛路径可以是节点26→节点7以及节点26→节点4→节点29。
场景三、节点故障。
例如,节点31故障,节点31上的所有接口将失效。那么,节点24、节点18、节点27、节点1和节点20都将暂时接收不到节点31洪泛的业务拓扑信息。节点24、节点18、节点27、节点1和节点20可以向控制器上报故障信息。控制器更新节点24、节点18、节点27、节点1和节点20的接口属性,更新后的状态可以如图7所示。其中,控制器将节点13和节点24之间的接口属性更新为第一属性,节点2和节点18之间的接口属性更新为第一属性,节点28和节点27之间的接口属性更新为第一属性,节点27和节点1之间的接口属性更新为第一属性,节点27和节点20之间的接口属性更新为第一属性。此外,控制器还将为上述各节点配置新的第三属性接口,节点24和节点18之间的接口属性更新为第三属性,节点20和节点18之间的接口属性更新为第三属性,节点27和节点18之间的接口属性更新为第三属性,节点5和节点1暂无第三属性的接口。控制器将更新后的接口属性通过新的配置信息下发给上述各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目标网络的洪泛路径少于原始网络的洪泛路径,节点之间业务拓扑信息的洪泛过程不同于控制拓扑信息的洪泛过程,每个节点只会从指定的接口洪泛业务拓扑信息,而不会向所以接口的相邻节点洪泛业务拓扑信息。减少了业务拓扑信息的洪泛路径,降低了网络带宽的负担以及各节点的处理负担。并且,本申请不需要各节点之间通过报文交互来确定各自的接口属性,由控制器统一确定各节点的接口属性,全局性更好,适用性更广。
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控制器和节点进行介绍。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器的一种结示意图。该控制器包括处理器801、存储器802和收发器803。该处理器801、存储器802和收发器803通过线路相互连接。其中,存储器802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收发器803用于执行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中信息的收发操作。处理器801用于执行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中除了信息收发外的其他操作。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节点的一种结示意图。该节点包括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和收发器903。该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和收发器903通过线路相互连接。其中,存储器902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收发器903用于执行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中信息的收发操作。处理器901用于执行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中除了信息收发外的其他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8和图9中所示的处理器可以采用通用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者至少一个集成电路,用于执行相关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上述图8和图9中所示的存储器可以存储操作系统和其他应用程序。在通过软件或者固件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时,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中,并由处理器来执行。在一实施例中,处理器内部可以包括存储器。在另一实施例中,处理器和存储器是两个独立的结构。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随机接入存储器等。具体地,例如:上述处理单元或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上述的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当使用软件实现时,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步骤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节点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器根据原始网络确定目标网络,所述原始网络用于洪泛控制拓扑信息,所述目标网络用于洪泛业务拓扑信息,所述目标网络中的洪泛路径少于所述原始网络中的洪泛路径;
所述控制器确定每个节点的所有接口的属性,所述接口的属性包括第一属性和第二属性,具有所述第一属性的接口用于洪泛所述业务拓扑信息,具有所述第二属性的接口不用于洪泛所述业务拓扑信息;
所述控制器根据每个节点的所有接口的属性生成第一配置信息,并向每个所述节点发送与每个所述节点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个所述节点配置本地所有接口的属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器根据原始网络确定目标网络包括: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原始网络和最小生成树算法确定所述目标网络,所述目标网络中的洪泛路径最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的属性还包括第三属性,具有所述第三属性的接口为节点上用于洪泛业务拓扑信息的备用接口,其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包括具有所述第三属性的接口,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配置信息,若所述第二节点上具有所述第一属性的接口与第三节点上具有所述第一属性的接口之间的链路发生故障,则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通过本地具有所述第三属性的接口向所述第二节点上具有所述第三属性的接口洪泛业务拓扑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第二节点上具有所述第一属性的接口与第三节点上具有所述第一属性的接口之间的链路发生故障,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和/或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的故障信息,所述故障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链路发生故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的属性还包括第三属性,具有所述第三属性的接口为节点上用于洪泛业务拓扑信息的备用接口,其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包括具有所述第三属性的接口,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故障信息更新所述第一节点的接口的属性、所述第二节点的接口的属性和所述第三节点的接口的属性,其中,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三节点之间接口的属性更新为所述第二属性,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接口的属性更新为所述第一属性;
所述控制器生成第三配置信息,并向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发送所述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更新本地接口的属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拓扑信息包括链路状态通告LSA,所述业务拓扑信息包括流量工程TE拓扑信息。
7.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收发器,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以及所述收发器通过线路互相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
根据原始网络确定目标网络,所述原始网络用于洪泛控制拓扑信息,所述目标网络用于洪泛业务拓扑信息,所述目标网络中的洪泛路径少于所述原始网络中的洪泛路径;
确定每个节点的所有接口的属性,所述接口的属性包括第一属性和第二属性,具有所述第一属性的接口用于洪泛所述业务拓扑信息,具有所述第二属性的接口不用于洪泛所述业务拓扑信息;
根据每个节点的所有接口的属性生成第一配置信息;
所述收发器用于:
向每个所述节点发送与每个所述节点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个所述节点配置本地所有接口的属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原始网络和最小生成树算法确定所述目标网络,所述目标网络中的洪泛路径最少。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的属性还包括第三属性,具有所述第三属性的接口为节点上用于洪泛业务拓扑信息的备用接口,其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包括具有所述第三属性的接口,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配置信息,若所述第二节点上具有所述第一属性的接口与第三节点上具有所述第一属性的接口之间的链路发生故障,则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通过本地具有所述第三属性的接口向所述第二节点上具有所述第三属性的接口洪泛业务拓扑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若第二节点上具有所述第一属性的接口与第三节点上具有所述第一属性的接口之间的链路发生故障,所述收发器还用于:
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和/或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的故障信息,所述故障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链路发生故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的属性还包括第三属性,具有所述第三属性的接口为节点上用于洪泛业务拓扑信息的备用接口,其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包括具有所述第三属性的接口,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根据所述故障信息更新所述第一节点的接口的属性、所述第二节点的接口的属性和所述第三节点的接口的属性,其中,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三节点之间接口的属性更新为所述第二属性,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接口的属性更新为所述第一属性;
生成第三配置信息;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
向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发送所述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更新本地接口的属性。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拓扑信息包括链路状态通告LSA,所述业务拓扑信息包括流量工程TE拓扑信息。
13.一种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收发器,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以及所述收发器通过线路互相连接;
所述收发器用于:
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由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节点所有接口的属性生成,所述接口的属性包括第一属性和第二属性,具有所述第一属性的接口用于洪泛业务拓扑信息,具有所述第二属性的接口不用于洪泛业务拓扑信息,其中,所述节点所在的网络中所述业务拓扑信息的洪泛路径少于控制拓扑信息的洪泛路径;
所述处理器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配置本地所有接口的属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还包括第三属性的接口,所述第三属性的接口为所述节点上用于洪泛业务拓扑信息的备用接口;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
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
若第一节点上具有所述第一属性的接口与第二节点上具有所述第一属性的接口之间的链路发生故障,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的指示通过本地具有所述第三属性的接口向所述第一节点洪泛业务拓扑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上具有所述第一属性的接口与对端接口之间的链路发生故障,所述收发器还用于:
向控制器发送故障信息,所述故障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链路发生故障;
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第三配置信息;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三配置信息更新本地接口的属性。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105791.6A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节点的配置方法、控制器和节点 Active CN1144303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05791.6A CN114430387B (zh)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节点的配置方法、控制器和节点
EP21879099.6A EP4221140A4 (en) 2020-10-15 2021-08-17 METHOD FOR CONFIGURING NODE, CONTROLLER, AND NODE
PCT/CN2021/112956 WO2022078052A1 (zh) 2020-10-15 2021-08-17 一种节点的配置方法、控制器和节点
US18/301,092 US20230261982A1 (en) 2020-10-15 2023-04-14 Node configuration method, controller, and nod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05791.6A CN114430387B (zh)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节点的配置方法、控制器和节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30387A true CN114430387A (zh) 2022-05-03
CN114430387B CN114430387B (zh) 2023-05-09

Family

ID=81208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05791.6A Active CN114430387B (zh)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节点的配置方法、控制器和节点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61982A1 (zh)
EP (1) EP4221140A4 (zh)
CN (1) CN114430387B (zh)
WO (1) WO2022078052A1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29387A1 (en) * 2007-11-21 2009-05-21 Cisco Technology, Inc. Extending an ip everywhere network over a plurality of flooding domains
CN101686179A (zh) * 2008-09-28 2010-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状态发布信息的传输方法、节点和点对点网络
CN101997764A (zh) * 2009-08-21 201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2026098A (zh) * 2009-09-16 2011-04-20 索尼株式会社 通信网络及其路由方法和装置
US20110090787A1 (en) * 2009-10-16 2011-04-21 Smith Alexander A Spanning tree flooding backbone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ink state routed networks
US20110116366A1 (en) * 2009-10-16 2011-05-19 Smith Alexander 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ally building and repairing a spanning tree flooding backbone in link state routed networks
US20120075988A1 (en) * 2010-09-29 2012-03-29 Wenhu Lu Fast flooding based fast convergence to recover from network failures
CN103036809A (zh) * 2011-10-04 2013-04-10 丛林网络公司 用于具有有效链路利用的可伸缩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CN104521192A (zh) * 2012-08-08 2015-04-15 思科技术公司 用于网络拓扑结构中的链路状态协议的洪泛优化的技术
US20160164739A1 (en) * 2014-12-09 2016-06-09 Ciena Corporation Reduced link bandwidth update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ed scalability, efficiency, and performance
WO2020047549A1 (en) * 2018-08-31 2020-03-05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to reduce flooding topology size
CN111587580A (zh) * 2018-01-12 2020-08-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内部网关协议洪泛最小化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27731B1 (en) * 2001-06-28 2006-04-11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User-constrained optical route flood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0405787C (zh) * 2006-09-15 2008-07-23 清华大学 一种基于可靠子网技术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洪泛方法
CN103001879B (zh) * 2012-06-29 2015-09-2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减少链路状态通告洪泛次数的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29387A1 (en) * 2007-11-21 2009-05-21 Cisco Technology, Inc. Extending an ip everywhere network over a plurality of flooding domains
CN101686179A (zh) * 2008-09-28 2010-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状态发布信息的传输方法、节点和点对点网络
CN101997764A (zh) * 2009-08-21 201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2026098A (zh) * 2009-09-16 2011-04-20 索尼株式会社 通信网络及其路由方法和装置
US20110090787A1 (en) * 2009-10-16 2011-04-21 Smith Alexander A Spanning tree flooding backbone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ink state routed networks
US20110116366A1 (en) * 2009-10-16 2011-05-19 Smith Alexander 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ally building and repairing a spanning tree flooding backbone in link state routed networks
US20120075988A1 (en) * 2010-09-29 2012-03-29 Wenhu Lu Fast flooding based fast convergence to recover from network failures
CN103036809A (zh) * 2011-10-04 2013-04-10 丛林网络公司 用于具有有效链路利用的可伸缩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CN104521192A (zh) * 2012-08-08 2015-04-15 思科技术公司 用于网络拓扑结构中的链路状态协议的洪泛优化的技术
US20160164739A1 (en) * 2014-12-09 2016-06-09 Ciena Corporation Reduced link bandwidth update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ed scalability, efficiency, and performance
CN111587580A (zh) * 2018-01-12 2020-08-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内部网关协议洪泛最小化
WO2020047549A1 (en) * 2018-08-31 2020-03-05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to reduce flooding topology size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YED NAZMUS SAKIB;TANJEA ANE;NAFISA MATIN;M. SHAMIM KAISER: "An intelligent flood monitoring system for Bangladesh usin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
王海涛: "分簇结构在Ad Hoc网络中的应用综述"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78052A1 (zh) 2022-04-21
US20230261982A1 (en) 2023-08-17
EP4221140A1 (en) 2023-08-02
CN114430387B (zh) 2023-05-09
EP4221140A4 (en) 2024-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96586B1 (ko) 내부 게이트웨이 프로토콜 플러딩 최소화
US9030962B2 (en) Method for routing information over a network employing centralized control
US10205681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controller and switch for relieving network failure from SDN, and controller and switch therefor
US10439880B2 (en) Loop-free convergence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13261245B (zh) 网络链路或节点故障的恢复系统和方法
CN111698152B (zh) 一种故障保护方法、节点及存储介质
US8619785B2 (en) Pre-computing alternate forwarding state in a routed ethernet mesh network
CN113872868B (zh) 通知消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
US11463349B2 (en) Fault diagnosis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JP2015104042A (ja) 転送装置、サーバ、および経路変更方法
CN103825826A (zh) 一种动态路由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7547374B (zh) 一种聚合路由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4430387B (zh) 一种节点的配置方法、控制器和节点
JP6042838B2 (ja) 管理システム、管理サーバ、および管理方法
CN113366804A (zh) 防止网络拓扑改变期间的微环路的方法和系统
AU200430688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routing information in a dat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1139463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warding network traffic on maximally disjoint paths
CN113014481B (zh) 传输链路状态通告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91446B (zh) 一种报文发送的方法和装置
CN116261166A (zh) 链路检测方法、公网节点和存储介质
KR20200077273A (ko) 트랜스포트-sdn 컨트롤러 및 셀프 힐링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JP2011199383A (ja) 閉路検出方法、閉路検出システム、及び閉路検出用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