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22307A -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22307A
CN114422307A CN202210093592.0A CN202210093592A CN114422307A CN 114422307 A CN114422307 A CN 114422307A CN 202210093592 A CN202210093592 A CN 202210093592A CN 114422307 A CN114422307 A CN 1144223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interference
transmitted
time domain
ss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9359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22307B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Xingsi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Xingsi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Xingsi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Xingsi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9359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223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22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23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223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23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821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C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04B1/525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leakage of transmitter signal into the receiver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根据初始待发送信号对应的至少一个干扰信号分别构建干扰对消信号,然后根据初始待发送信号与干扰对消信号获取目标待发送信号,从而可以抑制同时发送且子载波间隔不同的干扰信号对初始待发送信号的干扰,与对信号采用空余多个子载波来实现干扰抑制的方式相比,本申请的方法既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又可以达到更好的干扰抑制效果。

Description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现在的5G通讯系统中不同信道的配置有高度的灵活性,具体可以体现在不同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可能存在不同。例如,基站在同时发送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Block,SSB)和利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传输的数据信号时,其中SSB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而数据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在此示例中,接收端在解调数据信号时会做短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SSB由于只用了一半的符号长度做FFT所以会出现频谱扩散的问题,进而对数据信号造成干扰。此外,由于数据信号相比于SSB子载波间隔较大,所以与部分SSB子载波不正交,对SSB也存在干扰。
目前采用的一种干扰抑制方式是在发送SSB时,在SSB近端干扰大的子载波上空出载波资源,但是空余子载波会导致资源浪费,且只能减小SSB对数据信号的近端干扰,远端干扰依然存在。所以,这种方式既会造成资源浪费,且干扰抑制效果也不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用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的干扰抑制方式既会造成资源浪费,且干扰抑制效果也不好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网络侧,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初始待发送信号对应的至少一个干扰信号分别构建干扰对消信号,其中,所述初始待发送信号与所述至少一个干扰信号同时被发送并且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不同;
根据所述初始待发送信号与构建得到的所述干扰对消信号获取目标待发送信号。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根据初始待发送信号对应的至少一个干扰信号分别构建干扰对消信号,然后根据初始待发送信号与干扰对消信号获取目标待发送信号,从而可以抑制同时发送且子载波间隔不同的干扰信号对初始待发送信号的干扰,与采用空余多个子载波来实现干扰抑制的方式相比,本申请的方法既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又可以达到更好的干扰抑制效果。
可选地,所述根据初始待发送信号对应的至少一个干扰信号分别构建干扰对消信号,包括:
根据初始待发送信号对应的至少一个干扰信号分别构建频域干扰对消信号。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构建频域干扰对消信号,对初始待发送信号在频域上进行干扰抑制,使得初始待发送信号可以在频域上进行干扰消除,实现较好的干扰消除效果。
可选地,所述初始待发送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其对应的所述干扰信号的子载波间隔的P倍,P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根据初始待发送信号对应的至少一个干扰信号分别构建频域干扰对消信号,包括:
对第一时域位置对应的所述干扰信号做P*N点的IFFT,得到第一信号,其中,N用于表征第二时域位置对应的所述初始待发送信号所对应的IFFT点数,并且所述第一时域位置对应的时域范围覆盖所述第二时域位置对应的时域范围;
从所述第一信号中选取与所述第二时域位置对应的第二信号;
对所述第二信号做N点的FFT,得到第三信号;
将所述第三信号中位于第一位置处的数据映射到所述第二时域位置对应的具有N点的频域干扰对消信号的相同位置,并将所述第二时域位置对应的频域干扰对消信号的其他位置取值为0,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时域位置对应的所述初始待发送信号的数据所在位置相同。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计算频域中根据干扰信号构建的针对初始待发送信号的干扰对消信号,其干扰对消信号体现在初始待发送信号中配置有信号值的信号中,所以能够有效消除初始待发送信号中由干扰产生的信号,达到更好的干扰抑制效果。
可选地,所述干扰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初始待发送信号的子载波间隔的Q倍,Q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干扰信号在连续Q个第三时域位置与所述初始待发送信号在第四时域位置所覆盖的时域范围相同,所述根据初始待发送信号对应的至少一个干扰信号分别构建频域干扰对消信号,包括:
对所述连续Q个第三时域位置对应的所述干扰信号分别做N点的IFFT,得到Q个第四信号;
按照时间顺序串接Q个所述第四信号,得到第五信号;
对所述第五信号做Q*N点的FFT,得到第六信号;
将所述第六信号中位于第二位置处的数据映射到所述第四时域位置对应的具有Q*N点的频域干扰对消信号的相同位置,并将所述第四时域位置对应的频域干扰对消信号的其他位置取值为0,其中,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四时域位置对应的所述初始待发送信号的数据所在位置相同。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计算时域中根据干扰信号构建的针对初始待发送信号的干扰对消信号,其干扰对消信号体现在初始待发送信号中配置有信号值的信号中,所以能够有效消除初始待发送信号中由干扰产生的信号,达到更好的干扰抑制效果。
可选地,所述根据初始待发送信号对应的至少一个干扰信号分别构建频域干扰对消信号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频域干扰对消信号进行IFFT,获得时域干扰对消信号。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获取时域干扰对消信号,则可对初始待发送信号在时域上进行干扰抑制,使得初始待发送信号可以在时域上进行干扰消除,实现较好的干扰消除效果。
可选地,在所述初始待发送信号为同步信号块SSB时,所述干扰信号包括数据信号;或者,在所述初始待发送信号为数据信号时,所述干扰信号包括同步信号块SSB。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同时发送子载波间隔不同的SSB和数据信号时,可以对SSB和/或数据信号进行干扰消除,使得终端对信号解调后,能够不受干扰影响获得更为准确的信号。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网络侧,所述装置包括:
干扰对消模块,用于根据初始待发送信号对应的至少一个干扰信号分别构建干扰对消信号,其中,所述初始待发送信号与所述至少一个干扰信号同时被发送并且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不同;
待发送信号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始待发送信号与构建得到所述干扰对消信号获取目标待发送信号。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可读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读取指令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运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运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SSB信号与数据信号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SSB信号对数据信号产生的干扰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数据信号的星座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在SSB信号中空余多个子载波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符号和SSB符号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数据信号在频域上进行干扰消除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数据信号在时域上进行干扰消除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SSB在频域上进行干扰消除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SSB在时域上进行干扰消除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数据信号在频域上进行干扰消除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数据信号在时域上进行干扰消除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信号进行无干扰消除和干扰对消后的对比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执行信号处理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可被互换使用。“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多个”理解为“至少两个”。“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为了便于对本申请的理解,下面简单介绍信号之间产生干扰的原因,如以SSB与数据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为例。
SSB的子载波间隔与同符号的数据信号(如PDSCH)的子载波间隔不同,比如SSB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数据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在时域上,一个SSB符号长度是一个数据符号长度的2倍,如图1所示(宽度较窄的为SSB,宽度较宽的为数据信号)。此外,本发明也能应用在SSB与数据信号对应的其他子载波间隔组合(比如,SSB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数据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60KHz)。
发射端(如基站)在将SSB和数据信号发送给接收端(如终端)后,假设终端在数据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时要做4096个点的FFT,在SSB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时要做4096*2个点的FFT,于是,终端在解调数据信号时会对一半长度的SSB进行FFT变换(即进行4096个点的FFT),导致SSB的符号不完整,进而导致SSB对数据信号的干扰,如图2所示。图2中下方的左右两侧的信号为原来正交的没有干扰的数据信号,上方中间的信号为SSB,由于只对一半符号长度的SSB进行FFT,所以出现了频谱扩散的问题,上方除中间外的信号为受到SSB干扰的数据信号,可见,靠近SSB的数据信号的子载波干扰大,达到10dB以上,远端干扰也在20多dB,并且,这个前提还是SSB的子载波功率和数据信号的子载波功率一样大。如图3所示,在没有任何其他干扰的情况下,数据信号的星座图已经发生发散的情况,而实际情况下由于多用户空分等原因,SSB的功率谱密度会远远大于数据信号的功率谱密度,所以SSB对数据信号的干扰可能比图2和图3还严重,同样数据信号对SSB也有相应的干扰。
所以,为了消除干扰,其中一种解决方式是在SSB近端干扰大的子载波上空出载波资源,如图4所示(宽度较窄的为SSB,宽度较宽的为数据信号),相比于图1,图4中左右两侧的数据信号与SSB之间的间隔增大,而空余子载波又会导致资源的浪费。这种情况下SSB的远端干扰依然存在,终端在解调时,只能硬抗,从而会导致数据信道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恶化,数据传输速率下降。
为了避免资源浪费,又能实现较好的干扰消除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根据初始待发送信号对应的至少一个干扰信号分别构建干扰对消信号,然后根据初始待发送信号与干扰对消信号获取目标待发送信号,从而可以抑制同时发送且子载波间隔不同的干扰信号对初始待发送信号的干扰,与采用空余多个子载波的方式来实现干扰抑制相比,本申请的方法既可以避免资源浪费,也可以达到更好的干扰抑制效果。
请参照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网络侧,如基站,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0:根据初始待发送信号对应的至少一个干扰信号分别构建干扰对消信号。
其中,初始待发送信号与至少一个干扰信号同时被发送并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不同。在网络侧,所有的待发送信号都是已知的,而且接收端的解调方式也是已知的,所以可以在网络侧预先计算出初始待发送信号对应的干扰对消信号,然后对初始待发送信号进行干扰抑制,获得目标待发送信号,这样就可以在发射初始待发送信号之前,就将干扰信号对初始待发送信号的干扰消除,接收端接收到的目标待发送信号中已经没有干扰,使得接收端在解调目标待发送信号时对干扰信号的干扰免疫,如此可达到干扰抑制的效果。
干扰对消信号是指干扰信号对初始待发送信号所产生的干扰,干扰信号和初始待发送信号均是指需要被同时发送的信号,如在初始待发送信号为SSB时,干扰信号包括数据信号,或者在初始待发送信号为数据信号时,干扰信号包括SSB。
可以理解地,同时发送的信号可以有多个,如有SSB、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等。在初始待发送信号为SSB时,干扰信号可以包括与SSB的子载波间隔不同的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此时干扰对消信号可以根据数据信号对SSB的干扰以及控制信号对SSB的干扰来分别构建,也可以根据数据信号对SSB的干扰或者控制信号对SSB的干扰来构建,也即,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多个干扰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干扰信号构建干扰对消信号。相应地,在初始待发送信号为数据信号时,对应的干扰信号可以包括与数据信号子载波间隔不同的SSB和控制信号,此时干扰对消信号可以根据SSB对数据信号的干扰和/或控制信号对数据信号的干扰来构建,对于初始待发送信号为控制信号时,对应的干扰信号可以包括与控制信号子载波间隔不同的SSB和数据信号,此时干扰对消信号可以根据SSB对控制信号的干扰和/或数据信号对控制信号的干扰来构建。
所以,在需要同时发送的信号有多个时,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信号作为初始待发送信号,选择其余信号中子载波间隔与初始待发送信号不同的信号中的至少一个信号作为干扰信号,然后分别根据干扰信号构建针对初始待发送信号的干扰对消信号。
步骤S120:根据所述初始待发送信号与构建得到的所述干扰对消信号获取目标待发送信号。
在获得干扰对消信号后,可以从初始待发送信号中减去干扰对消信号,得到目标待发送信号。例如,若需要同时发送的信号包括SSB和数据信号,初始待发送信号为SSB,干扰信号为数据信号,则干扰对消信号为根据数据信号构建的干扰对消信号sIntA1,目标待发送信号=SSB-sIntA1。又例如,若需要同时发送的信号包括SSB、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初始待发送信号为SSB,干扰信号包括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则干扰对消信号包括根据数据信号构建的干扰对消信号sIntA1和/或根据控制信号构建的干扰对消信号sIntA2,相应地,目标待发送信号=SSB-sIntA1,或者目标待发送信号=SSB-sIntA2,或者目标待发送信号=SSB-sIntA1-sIntA2。
可以理解地,对于初始待发送信号为数据信号或控制信号,获得其对应的目标待发送信号的方式也和上述过程类似,在此不重复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选择将同时发送的多个信号中的至少一个信号作为初始待发送信号,然后选择其余信号中与初始待发送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不同的至少一个信号作为干扰信号,并针对每个初始待发送信号获得对应的目标待发送信号。
最后基站在向终端发送信号时,可以将各个目标待发送信号进行叠加(这里的叠加可以理解为相加)后获得总体待发送信号,如将各个目标待发送信号时域复用在一起后进行发送,如可将各个目标待发送信号在时域上进行叠加,获得总体待发送信号。
这里以SSB和数据信号为例,如果只针对SSB构建干扰对消信号,则SSB对应的目标待发送信号为SSB-sIntA(sIntA为根据数据信号构建的干扰对消信号),而数据信号对应的目标待发送信号则为数据信号本身,所以基站最终获得的总体待发送信号为将SSB-sIntA与数据信号进行叠加后获得的信号。
如果只针对数据信号构建干扰对消信号,则SSB对应的目标待发送信号为SSB本身,而数据信号对应的目标待发送信号为数据信号-sIntB(sIntB为根据SSB构建的干扰对消信号),此时基站最终获得的总体待发送信号为将SSB与数据信号-sIntB进行时域叠加后获得的信号。
如果针对数据信号和SSB分别构建干扰对消信号,则SSB对应的目标待发送信号为SSB-sIntA,数据信号对应的目标待发送信号为数据信号-sIntB,此时基站最终获得的总体待发送信号为将(SSB-sIntA)与(数据信号-sIntB)进行时域叠加后获得的信号。
基站获得总体待发送信号后,可以直接将总体待发送信号发送给终端,或者基站还可以将总体待发送信号进行相应处理后再发送给终端,由于在基站侧就将发送信号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干扰预先消除了,所以终端在解调信号后,可以实现对应程度的干扰免疫,达到干扰抑制的效果。
可以理解地,对于有多个目标待发送信号时,可以将多个目标待发送信号按照上述相同的方式进行叠加后,获得总体待发送信号,在此不再一一举例说明。为了便于描述,下述实施例中以两个信号为例进行说明,针对每个初始待发送信号,构建其干扰对消信号的方式均类似。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根据初始待发送信号对应的至少一个干扰信号分别构建干扰对消信号,然后根据初始待发送信号与干扰对消信号获取目标待发送信号,从而可以抑制同时发送且子载波间隔不同的干扰信号对初始待发送信号的干扰,与采用空余多个子载波来实现干扰抑制的方式相比,本申请的方法既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又可以达到更好的干扰抑制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中构建干扰对消信号的方式可以是在频域上构建,也可以在时域上构建,下面先介绍构建频域干扰对消信号的过程,即可根据初始待发送信号对应的至少一个干扰信号分别构建频域干扰对消信号。
下面先介绍子载波间隔小的信号对子载波间隔大的信号造成干扰的情形中构建频域干扰对消信号的过程,假设初始待发送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其对应的干扰信号的子载波间隔的P倍,P为大于1的整数,其过程包括:
对第一时域位置对应的干扰信号做P*N点的IFFT,得到第一信号,其中,N用于表征第二时域位置对应的初始待发送信号所对应的IFFT点数,并且第一时域位置对应的时域范围覆盖第二时域位置对应的时域范围;
从第一信号中选取第二时域位置对应的第二信号;
对第二信号做N点的FFT,得到第三信号;
将第三信号中位于第一位置处的数据映射到第二时域位置对应的具有N点的频域干扰对消信号的相同位置,并将第二时域位置对应的频域干扰对消信号的其他位置取值为0,其中,第一位置与第二时域位置对应的初始待发送信号的数据所在位置相同。
这里以初始待发送信号为数据信号,干扰信号为SSB为例进行说明。数据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SSB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则数据信号的子载间隔为SSB的2倍,此时P等于2。即可按照上述过程获得根据SSB构建的干扰对消信号。
可以理解地,时域的SSB中每2N点可以称为一个SSB符号,时域的数据信号中每N点可以称为一个数据符号,是因为数据信号的子载波间隔是SSB的2倍。所以一个SSB符号可以对应连续的两个数据符号s1和s2,如图6所示(中间阴影部分为SSB符号,上下空格表示数据符号)。其中,在5G系统中,N的取值可以为4096,是由基站和终端之间的通信协议规定的,不同的配置下N的取值不同。当然在其他通信系统中,N的取值可以根据需求设置。
假设,数据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对数据信号进行4096点的IFFT,其中,在进行IFFT之前其有实际数据的位置占频域的第489-1988个点和第2019-3680个点,其余第1-488个点和第3681-4096个点取值为0,取值为0的点是为了表示带外没有信号,而中间的第1989-2108个点取值为0是为了给SSB留出频域的空间。而SSB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SSB进行4096*2=8192个点的IFFT变换,其中,在进行IFFT之前其有实际数据的位置占频域中第3978-4216个点,其余点取值为0。
其中,上述的第一时域位置则对应一个SSB符号,第二时域位置则对应一个数据符号,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时域位置和第二时域位置均用符号来定位,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用时隙来定位,本实施例并不旨在对此进行限制。首先对第一时域位置对应的SSB进行2*4096点的IFFT,得到第一信号,此时第一信号相当于是时域上的SSB,然后可从第一信号中选取第二时域位置对应的第二信号,即第一信号是8192点的信号,此时可根据第二时域位置选择前N点(前4096点)的信号或者后N点(后4096点)的信号作为第二信号,如第一时域位置对应2N点,则第二时域位置可以对应为第一时域位置所对应的前N点,或者第二时域位置对应为第一时域位置所对应的后N点,所以,第二信号可根据第二时域位置确定为第一信号中前N点的信号,或者为第一信号中后N点的信号。然后对第二信号进行N点的FFT,转换到频域,得到第三信号。
然后可将第三信号中位于第一位置(如第489-1988个点和第2109-3680个点)的数据映射到频域干扰对消信号的相同位置(即第489-1988个点和第2109-3680个点),其余位置取0,则得到频域干扰对消信号。这里的第489-1988个点和第2109-3680个点是指数据信号中配置有实际数据的点。
以图7所示的结构为例,例如,数据符号包括s1(时域数据符号表示为s1_t,频域数据符号表示为s1_f)和s2(时域数据符号表示为s2_t,频域数据符号表示为s2_f),SSB符号表示为ssb(时域SSB符号表示为ssb_t,频域SSB符号表示为ssb_f),其中,频域数据符号s1_f和s2_f为数据符号按照频率分配摆放好的数据,频域SSB符号ssb_f为SSB符号按照频率分配摆放好的数据,一个SSB符号包括8192点,一个数据符号包括4096点,数据符号s1和s2对应的总的时域范围与SSB符号对应的时域范围相同。
先对频域SSB符号ssb_f进行IFFT,得到时域SSB符号ssb_t(即第一信号),表示公式为ssb_t=IFFT(ssb_f,8192)。当然若有多个SSB符号,则针对每个SSB符号均进行IFFT,如有两个SSB符号,则可获得ssb_t1和ssb_t2。
然后从时域SSB符号ssb_t中选取前N点SSB符号作为第二信号,再对第二信号进行FFT,得到频域的前N点第三信号sIntAtmp(为了区分,这里可表示为sIntAtmp(N~)_f),即sIntAtmp(N~)_f=FFT(ssb_t,前4096点)。
然后可以先生成一个4096个初始值全为0或者全为空的干扰对消信号,然后将sIntAtmp(N~)_f中的第489-1988个点和第2109-3680个点(数据信号中配置有信号值的点)的信号值映射到干扰对消信号中的第489-1988个点和第2109-3680个点,在初始值全为0时,信号值映射后即可获得频域干扰对消信号sIntB_f,在初始值全为空时,信号值映射后可将其余点取值为0,如此,可获得频域的前N点干扰对消信号sIntA(为了区分,这里可表示为sIntA(N~)_f)。
或者,可以将sIntAtmp(N~)_f中的第489-1988个点和第2109-3680个点的信号值保留,其余位置处的信号值置0,然后将处理后的sIntAtmp(N~)_f作为频域的前N点干扰对消信号sIntA(N~)_f。
也就是说,上述的第489-1988个点和第2109-3680个点实际上为数据符号s1中配置有实际信号值的位置,频域的前N点干扰对消信号sIntA(N~)_f中的第一位置(即第489-1988个点和第2109-3680个点)与sIntAtmp(N~)_f中的第489-1988个点和第2109-3680个点的信号值相同,其余位置处的信号值为0。
同理,还可以从时域SSB符号ssb_t中选取后N点SSB符号作为第二信号,然后对第二信号进行FFT,得到频域的后N点第三信号sIntAtmp(为了区分,这里可表示为sIntAtmp(~N)_f),即sIntAtmp(~N)_f=FFT(ssb_t,后4096点)。
然后可以先生成一个4096个初始值全为0或者全为空的干扰对消信号,然后将sIntAtmp(~N)_f中的第489-1988个点和第2109-3680个点(数据信号中配置有信号值的点)的信号值映射到干扰对消信号中的第489-1988个点和第2109-3680个点,在初始值全为0时,信号值映射后即可获得频域干扰对消信号sIntB_f,在初始值全为空时,信号值映射后可将其余点取值为0,如此,可获得频域的后N点干扰对消信号sIntA(为了区分,这里可表示为sIntA(~N)_f)。
或者,可以将sIntAtmp(~N)_f中的第489-1988个点和第2109-3680个点的信号值保留,其余位置处的信号值置0,然后可将处理后的sIntAtmp(~N)_f作为频域的后N点干扰对消信号sIntA(~N)_f。
也就是说,上述的第489-1988个点和第2109-3680个点实际上为数据符号s2中配置有实际信号值的位置,频域的后N点干扰对消信号sIntA(~N)_f中的第一位置(即第489-1988个点和第2109-3680个点)与sIntAtmp(~N)_f中的第489-1988个点和第2109-3680个点的信号值相同,其余位置处的信号值为0。
在这种情况下,获取数据信号对应的目标待发送信号可以采用以下公式:
s1’_f=s1_f-sIntA(N~)_f;
s1’_t=IFFT(s1’_f,4096);
s2’_f=s2_f-sIntA(~N)_f;
s2’_t=IFFT(s2’_f,4096)。
最后获得的数据信号对应的目标待发送信号包括s1’_t和s2’_t。若只对数据信号进行干扰对消,此时可将数据信号对应的目标待发送信号与SSB叠加,获得的总体待发送信号包括:sCB1=s1’_t+ssb_t(前4096点)以及sCB2=s2’_t+ssb_t(后4096点),其中,s1’_t和s2’_t是进行干扰对消后的数据符号,ssb_t是没有进行干扰对消的SSB符号。
可以理解地,在有多个数据符号和多个SSB符号时,均可以采用上述同样的方式对数据信号在频域上进行干扰对消。并且,若同时发送的信号还包括有其他信号,如控制信号,若干扰信号包括控制信号时,若数据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控制信号的子载波间隔的M倍,则根据控制信号构建针对数据信号的频域干扰对消信号的方式与上述根据SSB构建针对数据信号的频域干扰对消信号的方式类似,为了描述的简洁,在此不重复赘述。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计算频域中根据干扰信号构建的针对初始待发送信号的干扰对消信号,其干扰对消信号体现在初始待发送信号中配置有信号值的信号中,所以在将初始待发送信号减去干扰对消信号后,能够预先消除初始待发送信号中由干扰产生的信号,达到更好的干扰抑制效果。
应当理解,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同时以数据符号s1和s2作为初始待发送信号来实现信号处理,其旨在避免对数据符号s1和s2所对应的SSB符号重复进行IFFT处理,以节省运算资源,提高信号处理效率,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也可以依次将数据符号s1和s2作为初始待发送信号来实现信号处理。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上述获得频域干扰对消信号的基础上,在时域上对数据信号的干扰进行消除,即还可以将频域干扰对消信号进行IFFT,获得时域干扰对消信号。
如图8所示,可对上述获得的频域的前N点干扰信号sIntA(N~)_f进行IFFT,得到时域的前N点干扰对消信号sIntA,表示为sIntA(N~)_t=IFFT(sIntA(N~)_f,4096)。以及对频域的后N点干扰信号sIntA(~N)_f进行IFFT,得到时域的后N点干扰信号sIntA,表示为sIntA(~N)_t=IFFT(sIntA(~N)_f,4096)。
这种情况下,获取数据信号对应的目标待发送信号可以采用以下公式:
s1_t=IFFT(s1_f,4096);
s2_t=IFFT(s2_f,4096);
s1’_t=s1_t-sIntA(N~)_t(前4096点);
s2’_t=s2_t-sIntA(~N)_t(后4096点)。
最后获得的数据信号对应的目标待发送信号包括s1’_t和s2’_t。若只对数据信号进行干扰对消,此时可将数据信号对应的目标待发送信号与SSB叠加,获得的总体待发送信号包括:sCB1=s1’_t+ssb_t(前4096点)以及sCB2=s2’_t+ssb_t(后4096点),其中,s1’_t和s2’_t是干扰对消后的数据符号,ssb_t是没有进行干扰对消的SSB符号。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计算时域中根据干扰信号构建的针对初始待发送信号的干扰对消信号,其干扰对消信号体现在初始待发送信号中配置有信号值的信号中,所以在将初始待发送信号减去干扰对消信号后,能够预先消除初始待发送信号中由干扰产生的信号,达到更好的干扰抑制效果。
下面介绍子载波间隔大的信号对子载波间隔小的信号造成干扰的情况中构建频域干扰对消信号的过程,假设干扰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初始待发送信号的子载波间隔的Q倍,Q为大于1的整数,干扰信号在连续的Q个第三时域位置与初始待发送信号在第四时域位置所覆盖的时域范围相同,其过程包括:
对连续Q个第三时域位置对应的干扰信号分别做N点的IFFT,得到Q个第四信号;
按照时间顺序串接Q个第四信号,得到第五信号;
对第五信号做Q*N点的FFT,得到第六信号;
将第六信号中位于第二位置处的数据映射到第四时域位置对应的具有Q*N点的频域干扰对消信号的相同位置,并将第四时域位置对应的频域干扰对消信号的其他位置取值为0,其中,第二位置与第四时域位置对应的初始待发送信号的数据所在位置相同。
这里以初始待发送信号为SSB,干扰信号为数据信号为例进行说明。数据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SSB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则数据信号的子载间隔为SSB的2倍,此时Q等于2,此时数据信号在连续的2个第三时域位置与SSB在第四时域位置所覆盖的时域范围相同。所以,可按照上述过程获得数据信号对SSB的干扰对消信号。
继续沿用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举例内容,如,假设数据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对数据信号进行4096点的IFFT,其中,在进行IFFT之前其有实际数据的位置占频域的第489-1988个点和第2019-3680个点,其余第1-488个点和第3681-4096个点取值为0,取值为0的点是为了表示带外没有信号,而中间的第1989-2108个点取值为0是为了给SSB留出频域的空间。而SSB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SSB进行4096*2=8192个点的IFFT变换,其中,在进行IFFT之前其有实际数据的位置占频域中第3978-4216个点,其余点取值为0。
其中,上述的第三时域位置则对应一个数据符号,第四时域位置对应一个SSB符号,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时域位置和第四时域位置均用符号来定位,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用时隙来定位,本实施例并不旨在对此进行限制。如第三时域位置对应N点,则第四时域位置可以对应2N点,对应两个连续的第三时域位置。在获得频域干扰对消信号中,首先对连续2个第三时域位置对应的数据信号分别做4096点的IFFT,得到2个第四信号,然后按照时间顺序串接2个第四信号,得到第五信号,对第五信号做2*4096点的FFT,得到第六信号。然后可将第六信号中位于第二位置(第3978-4216个点)的数据映射到2*4096点的干扰对消信号的相同位置,其余位置取值为0,则得到频域干扰对消信号。这里的第3978-4216个点是指SSB中配置有实际数据的点。
以图9所示的结构为例,例如,数据符号包括s1(时域数据符号表示为s1_t,频域数据符号表示为s1_f)和s2(时域数据符号表示为s2_t,频域数据符号表示为s2_f),SSB符号表示为ssb(时域SSB符号表示为ssb_t,频域SSB符号表示为ssb_f),其中,频域数据符号s1_f和s2_f为数据符号按照频率分配摆放好的数据,频域SSB符号ssb_f为SSB符号按照频率分配摆放好的数据,一个SSB符号包括8192点,一个数据符号包括4096点,数据符号s1和s2对应的总的时域范围与SSB符号对应的时域范围相同。
若基站获得的数据信号为频域信号,则可先对频域数据符号s1_t进行IFFT,得到时域数据符号s1_f,表示公式为s1_t=IFFT(s1_f,4096),同理,对频域数据符号s2_t进行IFFT,得到时域数据符号s2_f,表示公式为s2_t=IFFT(s2_f,4096)。s1_t与s2_t则称为第四信号,将s1_t与s2_t进行串接是指直接将两个信号在按照时间顺序在时域上进行拼接,得到时域的第五信号sIntBtmp_t(8192点)。
然后对时域的第五信号sIntBtmp_t(8192点)进行FFT,得到频域的第六信号sIntBtmp_f(8192点),即sIntBtmp_f=FFT(sIntBtmp_t,8192)。
然后可以先生成一个8192个初始值全为0或者全为空的干扰对消信号,然后将sIntBtmp_f中的第3978-4216个点(SSB信号中配置有信号值的点)的信号值映射到干扰对消信号中的第3978-4216个点,在初始值全为0时,信号值映射后即可获得频域干扰对消信号sIntB_f,在初始值全为空时,信号值映射后可将其余点取值为0,如此,可获得频域干扰对消信号sIntB_f。
或者,可以将sIntBtmp_f中的第3978-4216个点的信号值保留,其余位置处的信号值置0,然后可将处理后的sIntBtmp_f作为频域干扰对消信号sIntB_f。
也就是说,上述的第3978-4216个点实际上为SSB符号中配置有实际信号值的位置,频域干扰对消信号sIntB_f中的第二位置(即第3978-4216个点)与sIntBtmp_f中的第3978-4216个点的信号值相同,其余位置处的信号值为0。
在这种情况下,获取SSB对应的目标待发送信号可以采用以下公式:
ssb’_f=ssb_f-sIntB_f;
ssb’_t=IFFT(ssb’_f,8192)。
最后获得的SSB对应的目标待发送信号包括ssb’_t。若只对SSB信号进行干扰对消,此时可将SSB对应的目标待发送信号与数据信号叠加,获得的总体待发送信号包括:sCB1=s1_t+ssb’_t(前4096点)以及sCB2=s2_t+ssb’_t(后4096点),其中,s1_t和s2_t是没有进行干扰对消的数据符号,ssb’_t是进行干扰对消后的SSB符号。
可以理解地,在有多个数据符号和多个SSB符号时,均可以采用上述同样的方式对SSB在频域上进行干扰对消。并且,若同时发送的信号还包括有其他信号,如控制信号,若干扰信号包括控制信号时,若控制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SSB的子载波间隔的N倍,则根据控制信号构建针对SSB的频域干扰对消信号的方式与上述根据数据信号构建针对SSB的频域干扰对消信号的方式类似,为了描述的简洁,在此不重复赘述。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上述获得频域干扰对消信号的基础上,在时域上对数据信号的干扰进行消除,即还可以将频域干扰对消信号进行IFFT,获得时域干扰对消信号。
如图10所示,可对上述获得的频域干扰对消信号sIntB_f进行Q*N点的IFFT,获得时域干扰对消信号sIntB_t,可表示为sIntB_t=IFFT(sIntB_f,8192)。
这种情况下,获取SSB对应的目标待发送信号可以采用以下公式:
ssb_t=IFFT(ssb_f,8192);
ssb’_t=ssb_t-sIntB_t。
最后获得的SSB对应的目标待发送信号包括ssb’_t。若只对SSB信号进行干扰消除,此时可将SSB对应的目标待发送信号与数据信号叠加,获得的总体待发送信号包括:sCB1=s1_t+ssb’_t(前4096点)以及sCB2=s2_t+ssb’_t(后4096点),其中,s1_t和s2_t是没有进行干扰对消的数据符号,ssb’_t是进行干扰对消后的SSB符号。
可以理解地,为了获得更好的干扰抑制效果,叠加的信号均可以是在频域上进行干扰对消后的信号,如上述示例中,获得的总体待发送信号包括:sCB1=s1_t+ssb’_t(前4096点)以及sCB2=s2_t+ssb’_t(后4096点),其中,s1_t和s2_t是在频域上进行干扰对消后的数据符号,ssb’_t也是在频域上进行干扰对消后的SSB符号,其各个信号的干扰对消方式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
或者,叠加的信号均可以是在时域上进行干扰对消后的信号,即总体待发送信号包括:sCB1=s1_t+ssb’_t(前4096点)以及sCB2=s2_t+ssb’_t(后4096点),其中,s1_t和s2_t是在时域上进行干扰对消后的数据符号,ssb_t也是在时域上进行干扰对消后的SSB符号,其各个信号的干扰对消方式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需要叠加的信号包括多个信号时,均可以按照上述方式针对其中至少一个信号进行干扰对消后,与其余信号进行叠加,其余信号可以是没有进行干扰对消的原始信号,也可以是进行干扰对消后的信号,如此,可使得基站发送出去的信号预先进行了干扰抑制,使得终端接收到信号后,能够不受干扰影响而解调得到更为准确的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确保在将信号进行叠加时能够在时域上对齐,还可以在上述各个干扰对消方案的结构图中加入延时模块,延时模块用于使得各个信号在时序上对齐,以便于将信号在时域上叠加。加入延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和图12所示(其中,D1、D2和D3表示延时模块)。
采用本申请的方法对信号处理后,其仿真结果可如下表和图13所示,例如,随着SSB与数据信号功率比的提升,由SSB干扰带来的误差向量幅度(Error Vector Magnitude,EVM)会越来越严重,但使用了本申请的方法进行干扰对消后,EVM始终是0。此外采用了本申请的方法,就不需要在SSB的近端空出多个子载波,这个资源可以充分利用起来,避免资源的浪费。
Figure BDA0003490178770000201
请参照图14,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装置200的结构框图,所述装置200应用于网络侧,该装置200可以是电子设备上的模块、程序段或代码。应理解,该装置200与上述图5方法实施例对应,能够执行图5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个步骤,该装置200具体的功能可以参见上文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细描述。
可选地,所述装置200包括:
干扰对消模块210,用于根据初始待发送信号对应的至少一个干扰信号分别构建干扰对消信号,其中,所述初始待发送信号与所述至少一个干扰信号同时被发送并且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不同;
待发送信号获取模块220,用于根据所述初始待发送信号与构建得到所述干扰对消信号获取目标待发送信号。
可选地,所述干扰对消模块210,用于根据初始待发送信号对应的至少一个干扰信号分别构建频域干扰对消信号。
可选地,所述初始待发送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其对应的所述干扰信号的子载波间隔的P倍,P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干扰对消模块210,用于:
对第一时域位置对应的所述干扰信号做P*N点的IFFT,得到第一信号,其中,N用于表征第二时域位置对应的所述初始待发送信号所对应的IFFT点数,并且所述第一时域位置对应的时域范围覆盖所述第二时域位置对应的时域范围;
从所述第一信号中选取与所述第二时域位置对应的第二信号;
对所述第二信号做N点的FFT,得到第三信号;
将所述第三信号中位于第一位置处的数据映射到所述第二时域位置对应的具有N点的频域干扰对消信号的相同位置,并将所述第二时域位置对应的频域干扰对消信号的其他位置取值为0,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时域位置对应的所述初始待发送信号的数据所在位置相同。
可选地,所述干扰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初始待发送信号的子载波间隔的Q倍,Q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干扰信号在连续Q个第三时域位置与所述初始待发送信号在第四时域位置所覆盖的时域范围相同,所述干扰对消模块210,用于:
对所述连续Q个第三时域位置对应的所述干扰信号分别做N点的IFFT,得到Q个第四信号;
按照时间顺序串接Q个所述第四信号,得到第五信号;
对所述第五信号做Q*N点的FFT,得到第六信号;
将所述第六信号中位于第二位置处的数据映射到所述第四时域位置对应的具有Q*N点的频域干扰对消信号的相同位置,并将所述第四时域位置对应的频域干扰对消信号的其他位置取值为0,其中,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四时域位置对应的所述初始待发送信号的数据所在位置相同。
可选地,所述干扰对消模块210,还用于对所述频域干扰对消信号进行IFFT,获得时域干扰对消信号。
可选地,在所述初始待发送信号为同步信号块SSB时,所述干扰信号包括数据信号;或者,在所述初始待发送信号为数据信号时,所述干扰信号包括同步信号块SSB。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请参照图15,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执行信号处理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310,例如CPU,至少一个通信接口320,至少一个存储器330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340。其中,通信总线340用于实现这些组件直接的连接通信。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备的通信接口320用于与其他节点设备进行信令或数据的通信。存储器330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易失性的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330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存储器330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读取指令由所述处理器310执行时,电子设备执行上述图5所示方法过程。
可以理解,图15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所述电子设备还可包括比图15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5所示不同的配置。图15中所示的各组件可以采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图5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所执行的方法过程。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例如,包括:根据初始待发送信号对应的至少一个干扰信号分别构建干扰对消信号,其中,所述初始待发送信号与所述至少一个干扰信号同时被发送并且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不同;根据所述初始待发送信号与构建得到的所述干扰对消信号获取目标待发送信号。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通过根据初始待发送信号对应的至少一个干扰信号分别构建干扰对消信号,然后根据初始待发送信号与干扰对消信号获取目标待发送信号,从而可以抑制同时发送且子载波间隔不同的干扰信号对初始待发送信号的干扰,与对信号采用空余多个子载波来实现干扰抑制的方式相比,本申请的方法既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又可以达到更好的干扰抑制效果。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再者,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网络侧,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初始待发送信号对应的至少一个干扰信号分别构建干扰对消信号,其中,所述初始待发送信号与所述至少一个干扰信号同时被发送并且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不同;
根据所述初始待发送信号与构建得到的所述干扰对消信号获取目标待发送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初始待发送信号对应的至少一个干扰信号分别构建干扰对消信号,包括:
根据初始待发送信号对应的至少一个干扰信号分别构建频域干扰对消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待发送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其对应的所述干扰信号的子载波间隔的P倍,P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根据初始待发送信号对应的至少一个干扰信号分别构建频域干扰对消信号,包括:
对第一时域位置对应的所述干扰信号做P*N点的IFFT,得到第一信号,其中,N用于表征第二时域位置对应的所述初始待发送信号所对应的IFFT点数,并且所述第一时域位置对应的时域范围覆盖所述第二时域位置对应的时域范围;
从所述第一信号中选取与所述第二时域位置对应的第二信号;
对所述第二信号做N点的FFT,得到第三信号;
将所述第三信号中位于第一位置处的数据映射到所述第二时域位置对应的具有N点的频域干扰对消信号的相同位置,并将所述第二时域位置对应的频域干扰对消信号的其他位置取值为0,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时域位置对应的所述初始待发送信号的数据所在位置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初始待发送信号的子载波间隔的Q倍,Q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干扰信号在连续Q个第三时域位置与所述初始待发送信号在第四时域位置所覆盖的时域范围相同,所述根据初始待发送信号对应的至少一个干扰信号分别构建频域干扰对消信号,包括:
对所述连续Q个第三时域位置对应的所述干扰信号分别做N点的IFFT,得到Q个第四信号;
按照时间顺序串接Q个所述第四信号,得到第五信号;
对所述第五信号做Q*N点的FFT,得到第六信号;
将所述第六信号中位于第二位置处的数据映射到所述第四时域位置对应的具有Q*N点的频域干扰对消信号的相同位置,并将所述第四时域位置对应的频域干扰对消信号的其他位置取值为0,其中,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四时域位置对应的所述初始待发送信号的数据所在位置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初始待发送信号对应的至少一个干扰信号分别构建频域干扰对消信号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频域干扰对消信号进行IFFT,获得时域干扰对消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初始待发送信号为同步信号块SSB时,所述干扰信号包括数据信号;或者,在所述初始待发送信号为数据信号时,所述干扰信号包括同步信号块SSB。
7.一种信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网络侧,所述装置包括:
干扰对消模块,用于根据初始待发送信号对应的至少一个干扰信号分别构建干扰对消信号,其中,所述初始待发送信号与所述至少一个干扰信号同时被发送并且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不同;
待发送信号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始待发送信号与构建得到所述干扰对消信号获取目标待发送信号。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可读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读取指令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运行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运行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210093592.0A 2022-01-26 2022-01-26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Active CN1144223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3592.0A CN114422307B (zh) 2022-01-26 2022-01-26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3592.0A CN114422307B (zh) 2022-01-26 2022-01-26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2307A true CN114422307A (zh) 2022-04-29
CN114422307B CN114422307B (zh) 2023-03-10

Family

ID=81278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93592.0A Active CN114422307B (zh) 2022-01-26 2022-01-26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22307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25045A (zh) * 2014-01-27 2016-0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窄带传输的方法、设备、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6656877A (zh) * 2015-10-28 2017-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消除方法和装置
CN107888532A (zh) * 2016-09-30 2018-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10391887A (zh) * 2018-04-20 2019-10-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279660A (zh) * 2017-11-02 2020-06-12 杜塞尔多夫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减轻参数集间干扰的方法
CN111585593A (zh) * 2020-03-25 2020-08-25 北京理工大学 超宽带信号干扰抑制方法及系统
US20200274668A1 (en) * 2017-09-28 2020-08-2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2788606A (zh) * 2019-11-06 2021-05-11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346988A (zh) * 2020-03-03 2021-09-0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自干扰消除的方法及装置、终端和基站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25045A (zh) * 2014-01-27 2016-0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窄带传输的方法、设备、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6656877A (zh) * 2015-10-28 2017-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消除方法和装置
CN107888532A (zh) * 2016-09-30 2018-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设备
US20200274668A1 (en) * 2017-09-28 2020-08-2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1279660A (zh) * 2017-11-02 2020-06-12 杜塞尔多夫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减轻参数集间干扰的方法
CN110391887A (zh) * 2018-04-20 2019-10-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788606A (zh) * 2019-11-06 2021-05-11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346988A (zh) * 2020-03-03 2021-09-0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自干扰消除的方法及装置、终端和基站
CN111585593A (zh) * 2020-03-25 2020-08-25 北京理工大学 超宽带信号干扰抑制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2307B (zh) 2023-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63181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多路复用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US8542573B2 (en) Uplink baseband signal compression method, decompre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US20170338989A1 (en) Peak-to-Average Ratio Reduction Method, Apparatus, Device, and System
CN105659551B (zh) 传送复数据符号块的方法和设备、接收方法和设备
US10116479B2 (en) Apparatus and operating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 of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H10336139A (ja) マルチキャリア伝送方法及びデータ送信装置並びに移動局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
CN112584508B (zh) 解调参考信号端口的分配指示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CN104253680A (zh) 一种fbmc系统中同步信号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3516654B (zh) 频偏估计方法及系统
CN112532368A (zh) 基于序列的信号处理方法及信号处理装置
KR20210034119A (ko) 위상 잡음 보상 참조 신호의 전송 방법, 송신 기기 및 수신 기기
CN104255077B (zh) 传输上行信号的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4272819A (zh) 功率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457463B (zh) 频偏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16506005B (zh) 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卫星通信数据传输处理方法
US10581546B2 (en) Transmitter,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iver based on time-domain windows
CN114422307B (zh)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WO2020105481A1 (ja) 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CN101299745A (zh) 控制信道的映射方法和装置
WO2019179273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4254977B (zh) 上行导频序列同步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14022659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Data Transmission
CN105453607A (zh) 无线局域网的传输方法及传输设备
CN111865856B (zh) 一种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终端
CN109691048A (zh) 将发送数据格式化为帧结构的发送机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