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21664A - 一种电机转子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机转子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21664A
CN114421664A CN202111549888.0A CN202111549888A CN114421664A CN 114421664 A CN114421664 A CN 114421664A CN 202111549888 A CN202111549888 A CN 202111549888A CN 114421664 A CN114421664 A CN 1144216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rectifying
connector
limiting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4988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21664B (zh
Inventor
李远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ude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ongyin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ongyin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ongyin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4988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216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21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16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216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16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6Rotor cores with slots for windings
    • H02K1/265Shape, form or location of the slo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7Sta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04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rectification
    • H02K11/042Rectifiers associated with rotating parts, e.g. rotor cores or rotary shaf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erical values, range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r similar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转子组件,本发明中转轴连接头与转子的一端偏心连接,而众所周知,一般的轴,只能带动工件自转,但是偏心轴,不但能传递自转,同时还能传递公转,使得偏心轴传递的力量更强,进而使得活塞的运动更为有力且效率更高,进而提升气体的压缩程度;同时本发明的磁条竖向设置且转子槽倾斜设置,进而减少转子换向的火花,提升电机的扭矩;倾斜设置的转子槽能够降低谐波,从而降低噪音和振动,并且磁条采用稀土磁条,稀土磁条与倾斜设置的转子槽配合能够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约40%,进一步的提升电机的功率,使得充气泵的使用成本较低,并且拥有较高的气体压缩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电机转子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气泵的制造研发领域,更具体的来说,涉及一种电机转子组件。
背景技术
充气泵通过马达的运转来工作,马达运转时充气泵进行抽气,充气泵的进气阀门被大气的气压冲开,气体进入活塞压缩空间内;向对应充气位置中打气时,进气阀门被活塞压缩空间内的气压关闭,压缩后的气体进入对应充气位置中。
充气泵是通过转子的运转来对充气泵内部的气体进行压缩,但是电机的功率大小,极大的影响到了充气泵的气体压缩效率,进而影响充气泵的品质;并且电机的功率大小也会直接影响到电机的价格;因此需要一种电机转子组件,使得充气泵的使用成本较低且拥有较高的气体压缩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装配牢固、压缩效率高、使用成本低的一种电机转子组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机转子组件,包括转子,所述转子包括转轴和固定在转轴上的转子铁芯;在转子铁芯的侧面上分布设置有转子槽,所述转子槽倾斜设置;在转轴的一端设置有转轴连接头,所述转轴连接头与转轴偏心连接;在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换向器;
包括定子,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磁条;在定子内设置有定子空间,所述转子位于定子空间内;在定子空间的内表面还设置有磁条安装部,磁条设置于磁条安装部内;并且转子位于定子空间内时,转子铁芯与磁条安装部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转子还包括转子绕组,所述转子绕组设置于转子槽内;转子槽的两端对应转子铁芯的两端;在各转子槽开口之间设置有绕线挡板;各绕线挡板之间设置有挡板间隙;挡板间隙设置于转子槽开口上方,挡板间隙倾斜设置;挡板间隙的宽度小于转子槽的宽度。
进一步的,转子槽的倾斜角度大于0°且小于90°;且挡板间隙的倾斜角度大于0°且小于90°。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连接头包括连接头第一部分、连接头第二部分和连接头第三部分;所述连接头第一部分的一端与转轴的一端连接,连接头第一部分的另一端与连接头第二部分的一端连接,连接头第二部分的另一端与连接头第三部分的一端连接;连接头第一部分的直径大于连接头第二部分的直径,连接头第二部分的直径大于连接头第三部分的直径;连接头第一部分和连接头第二部分的中心点重合,且连接头第三部分设置于连接头第二部分端面的一侧。
进一步的,换向器呈柱状,在换向器的侧面上设置有整流槽,所述整流槽包括第一整流区域和第二整流区域,第一整流区域和第二整流区域相通,第二整流区域设置于第一整流区域靠近转子铁芯的一侧,并且第一整流区域的宽度小于第二整流区域的宽度;在换向器靠近转子铁芯的一端还设置有整流块;所述整流块设置于第二整流区域之间;所述整流块呈“J”状,整流块包括整流折弯、第一整流部分和第二整流部分,所述第一整流部分的一端和第二整流部分的一端分别与整流折弯的两端连接,第一整流部分的长度小于第二整流部分的长度,并且第一整流部分和第二整流部分的朝向一致;所述第一整流部分远离整流折弯的一端与换向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磁条竖直设置于磁条安装部内,并且磁条安装部竖直设置于定子空间内;所述磁条安装部包括磁条限位块和限位连接块,磁条限位块的内表面与转子铁芯接触,限位连接块同时与连接磁条限位块的外表面以及定子空间的内表面连接;在磁条限位块的外表面以及定子空间的内表面均设置有对应的磁条限位面;磁条设置于磁条限位块的外表面与定子空间的内表面之间,并与其两者的磁条限位面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磁条限位块呈弧状,且包括至少两个磁条安装部;磁条限位块包围形成开口的一面为内弧面,磁条限位块的另一面为外弧面,各磁条限位块的内弧面均朝向定子空间的中心点;磁条限位面设置于磁条限位块的外弧面以及定子空间的内表面,并且相互对应,磁条表面同时与磁条限位块的磁条限位面以及定子空间的磁条限位面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磁条采用稀土磁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发明中,转轴连接头与转子的一端偏心连接,而众所周知,一般的轴,只能带动工件自转,但是偏心轴,不但能传递自转,同时还能传递公转,使得偏心轴传递的力量更强,进而使得活塞的运动更为有力且效率更高,进而提升气体的压缩程度;同时本发明的磁条竖向设置且转子槽倾斜设置,进而减少转子换向的火花,提升电机的扭矩;倾斜设置的转子槽能够降低谐波,从而降低噪音和振动,并且磁条采用稀土磁条,稀土磁条与倾斜设置的转子槽配合能够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约40%,进一步的提升电机的功率,使得充气泵的使用成本较低,并且拥有较高的气体压缩效率。
在本发明中,绕线挡板的设置使得本发明中转子绕组能够更为牢固稳定的安装在转子上,并且绕线挡板能够进一步的限定转子绕组在转子槽内的露出程度,使得转子能够均匀的进行旋转;所述整流槽的设置使得换向器各区域之间能够相互绝缘,并且在换向器与碳刷接触时,会在整流槽内留下粉末,而第一整流区域和第二整流区域的设置便于整流槽的清理;同时整流块的设置能够使得换向器的转动更为牢固稳定,加强转向器工作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充气泵的剖面图。
图2为转子结构图。
图3为转向器结构图。
图4为定子铁芯俯视图。
图5为定子铁芯结构图。
图6为转子与活塞组件装配结构图。
图7为电机碳刷架中安装板上表面的结构图。
图8为电机碳刷架俯视图。
图9为电机碳刷架中安装板下表面的结构图。
图10为碳刷和刷握处结构放大图。
图11为滤波电感组件处结构放大图。
图12为第一电感组件限位块和第二电感组件限位块处结构放大图。
图13为装配扣结构图。
图14为活动弹簧结构图。
图15为碳刷连接块结构图。
图16为实施例2中装配板和安装板的展开图。
图17为装配板下表面结构图。
图中标号:
1.转子;2.电机碳刷架;3.活塞组件;4.定子;5.充气泵壳体;6.装配板;10.平衡块;11.转轴连接头;12.转向器;13.转子槽;14.转轴;15.转子铁芯;16.挡板间隙;17.铁芯定位块;18.转子绕组;19.绕线挡板;20.主壳体;21.安装板;22.碳刷组件;23.滤波组件;24.碳刷;25.刷握;26.碳刷连接块;27.活动弹簧;28.滤波电容;29.滤波电感组件;31.活塞;32.活塞连接器;33.活塞头;34.活塞连杆;35.活塞底座;41.磁条;42.定子铁芯;43.磁条安装部;44.定子空间;51.转子活动空间;52.活塞容纳空间;61.装配块;62.装配板通孔;63.第一装配板;64.第二装配板;111.连接头第一部分;112.连接头第二部分;113.连接头第三部分;121.整流槽;122.第一整流区域;123.第二整流区域;124.整流块;125.整流折弯;126.第一整流部分;127.第二整流部分;211.安装板通孔;212.限位扣;213.限位空间;214.顶板;215.电容限位槽;216.电感组件限位槽;217.限位板;218.电感组件安装座;219.装配孔;220.装配扣容纳槽;241.第一碳刷;242.第二碳刷;243.装配扣;244.碳刷接触面;251.刷握空间;252.刷握开口;253.第一刷握;254.第二刷握;255.扣件定位部;256.刷握豁口;261.第一连接杆;262.第二连接杆;263.第三连接杆;264.第四连接杆;271.限定部;272.接触部;281.电容限位部;282.第一电容限位块;283.第二电容限位块;291.电感组件限位部;292.第一电感组件限位块;293.第二电感组件限位块;294.第一滤波电感组件;295.第二滤波电感组件;341.连接器装配空间;342.固定销;431.磁条限位块;432.限位连接块;433.磁条限位面;434.内弧面;435.外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应当说明的是,实施例只是对本发明的具体阐述,其目的是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2-5所示,一种电机转子1组件,包括转子1,所述转子1包括转轴14和固定在转轴14上的转子铁芯15;在转子铁芯15的侧面上分布设置有转子槽13,所述转子槽13倾斜设置;在转轴14的一端设置有转轴连接头11,所述转轴连接头11与转轴14偏心连接;在转轴14的另一端设置换向器;一般的轴,只能带动工件自转,但是偏心轴,不但能传递自转,同时还能传递公转,使得偏心轴传递的力量更强,而转轴连接头11与转轴14偏心连接使转子1成为偏心轴,进而提升电机传递的力量;同时换向器的设置,能够输出的电流方向不变,进而使得电机能稳定的传导电流;倾斜设置的转子槽13,用于减少转子1换向的火花,提升电机的扭矩,同时还能够降低谐波,从而降低噪音和振动;一般情况下,所述转轴14和转子铁芯15均呈圆柱状,便于转子1进行旋转,并使得转子1的旋转更为均匀。
本发明包括定子4,所述定子4包括定子铁芯42和磁条41;在定子4内设置有定子空间44,所述转子1位于定子空间44内;在定子空间44的内表面还设置有磁条安装部43,磁条41设置于磁条安装部43内;并且转子1位于定子空间44内时,转子铁芯15与磁条安装部43对应,使得转子1的旋转更为稳定且均匀;所述磁条安装部43的设置进一步的加强了磁条41的装配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磁条41竖直设置于磁条安装部43内,且磁条安装部43竖直设置于定子空间44内,在便于磁条41安装的同时,提升电机的扭矩,降低谐波,从而降低噪音和振动;所述磁条安装部43包括磁条限位块431和限位连接块432,磁条限位块431的内表面与转子铁芯15接触,限位连接块432同时与连接磁条限位块431的外表面以及定子空间44的内表面连接;在磁条限位块431的外表面以及定子空间44的内表面均设置有对应的磁条限位面433;磁条41设置于磁条限位块431的外表面与定子空间44的内表面之间,并与其两者的磁条限位面433接触;磁条限位面433的设置使磁条41能够进一步的提升磁条41的装配牢固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磁条41采用稀土磁条41,稀土永磁体具有高磁能积和高矫顽力,它经过充磁后不再需要外加能量就能建立很强的长久磁场,因此相较于装配普通磁条41的电机,装配稀土永磁体的电机效率更高;稀土磁条41与倾斜设置的转子槽13配合能够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约40%,进一步的提升电机的功率,使得充气泵的使用成本较低,并且拥有较高的气体压缩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磁条限位块431呈弧状,且包括至少两个磁条安装部43;磁条限位块431包围形成开口的一面为内弧面434,磁条限位块431的另一面为外弧面435,各磁条限位块431的内弧面434均朝向定子空间44的中心点;磁条限位面433设置于磁条限位块431的外弧面435以及定子空间44的内表面,并且相互对应,磁条41表面同时与磁条限位块431的磁条限位面433以及定子空间44的磁条限位面433接触;磁条限位块431的磁条限位面433以及定子空间44的磁条限位面433均为平面,并且所述磁条41呈长方体状使得磁条41与磁条限位面433更为贴合;各磁条限位块431之间的间距相等,使得转子1在定子空间44内旋转时更为稳定;所述限位连接块432与磁条限位块431的外弧面435连接,并且限位连接块432与磁条限位块431的中心点连接,磁条限位面433设置于限位连接块432的两侧,使得磁条41的装配更为牢固稳定。
一般情况下,定子空间44内设置两个磁条安装部43即可,且该两个磁条安装部43的开口相对应;同时每个磁条安装部43上设置四个磁条限位面433,且四个磁条限位面433均匀设置于限位连接块432的两侧;当然也可以根据需求增加磁条安装部43的数量以及限位连接块432两侧磁条限位面433的数量,以增加磁条41的数量,进而提升转子1的旋转功率;并且值得说明的是,磁条限位块431的开口弧度与转子铁芯15的形状和大小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子1还包括转子绕组18,所述转子绕组18设置于转子槽13内;转子槽13的两端对应转子铁芯15的两端;在各转子槽13开口之间设置有绕线挡板19;各绕线挡板19之间设置有挡板间隙16;挡板间隙16设置于转子槽13开口上方,挡板间隙16倾斜设置;挡板间隙16的宽度小于转子槽13的宽度各转子槽13的倾斜角度、开口宽度和长度一致,各绕线挡板19的倾斜角度一致,并且挡板间隙16的开口宽度和长度一致;使得转子1转动的更为均匀;转子槽13的倾斜角度大于0°且小于90°;挡板间隙16的倾斜角度大于0°且小于90°;一般情况下转子槽13的倾斜角度取6°为优,挡板间隙16的倾斜角度取6°为优。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在转轴14上还设置有铁芯定位块17,铁芯定位块17设置于转子铁芯15的两端,并将转子槽13的两端封闭;所述铁芯定位块17不仅可以用于限定转子铁芯15的位置,还能使转子绕组18更为稳定的装配在转子槽13内。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在转轴14上还设置有平衡块,所述平衡块设置于转轴14靠近转轴连接头11的一端,所述平衡块呈扇形,通过平衡块使得转子1的转动更为平衡、稳定和均匀。
转轴连接头11包括连接头第一部分111、连接头第二部分112和连接头第三部分113;所述连接头第一部分111的一端与转轴14的一端连接,连接头第一部分111的另一端与连接头第二部分112的一端连接,连接头第二部分112的另一端与连接头第三部分113的一端连接;连接头第一部分111的直径大于连接头第二部分112的直径,连接头第二部分112的直径大于连接头第三部分113的直径;连接头第一部分111和连接头第二部分112的中心点重合,且连接头第三部分113设置于连接头第二部分112端面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头第二部分112与连接头第三部分113连接的端面为斜面,使得连接头第二部分112和连接头第三部分113的连接面更大,使其连接更为牢固,使得转轴连接头11的强度更高。
换向器呈柱状,在换向器的侧面上设置有整流槽121,换向器的侧面与碳刷组件的碳刷接触;所述整流槽121包括第一整流区域122和第二整流区域123,第一整流区域122和第二整流区域123相通,第二整流区域123设置于第一整流区域122靠近转子铁芯15的一侧,并且第一整流区域122的宽度小于第二整流区域123的宽度,在换向器与碳刷接触时,会在整流槽121内留下粉末,而第一整流区域122和第二整流区域123的设置便于整流槽121的清理;在换向器靠近转子铁芯15的一端还设置有整流块124;所述整流块124设置于第二整流区域123之间;所述整流块124呈“J”状,整流块124包括整流折弯125、第一整流部分126和第二整流部分127,所述第一整流部分126的一端和第二整流部分127的一端分别与整流折弯125的两端连接,第一整流部分126的长度小于第二整流部分127的长度,并且第一整流部分126和第二整流部分127的朝向一致;所述第一整流部分126远离整流折弯125的一端与换向器连接;整流块124的设置能够使得换向器的转动更为牢固稳定,加强转向器12工作时的稳定性。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充气泵的动力传递组件,包括转子1、电机碳刷架2和活塞组件3;所述转子1的一端设置有与其偏心连接的转轴连接头11,转轴连接头11进入活塞组件3内,并与其连接装配;在转子1的另一端设置有转向器12,所述转向器12进入电机碳刷架2内,并与其连接装配;一般的轴,只能带动工件自转,但是偏心轴,不但能传递自转,同时还能传递公转,使得偏心轴传递的力量更强,进而使得活塞31的运动更为有力且效率更高,进而提升气体的压缩程度;因此在充气泵中转轴连接头11与转子1偏心连接,使转子1与成为偏心轴,且偏心一端与活塞组件3连接,极大程度的提升了活塞组件3的工作效率,进而可以采用功率较小的电机,降低充气泵的使用成本。
充气泵还包括定子4,在定子4内设置有竖直设置的磁条41;在转子1上设置有倾斜设置的转子槽13,用于减少转子1换向的火花,提升电机的扭矩;倾斜设置的转子槽13还能够降低谐波,从而降低噪音和振动;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磁条41采用稀土磁条41,稀土永磁体具有高磁能积和高矫顽力,它经过充磁后不再需要外加能量就能建立很强的长久磁场,因此相较于装配普通磁条41的电机,装配稀土永磁体的电机效率更高;稀土磁条41与倾斜设置的转子槽13配合能够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约40%,进一步的提升电机的功率,使得充气泵的使用成本较低,并且拥有较高的气体压缩效率;而转子槽13的设置位置与磁条41的设置位置对应,使得转子1能够更为稳定的进行转动。
电机碳刷架2包括安装板21、碳刷组件22和滤波组件23,碳刷组件22和滤波组件23分别设置于安装板21的两面,并且在安装板21上设置有供转子1通过的安装板通孔211;碳刷组件22和滤波组件23围绕安装板通孔211设置,并且碳刷组件22设置于安装板21远离活塞组件3的一面,转向器12穿过安装板通孔211与碳刷组件22接触;而碳刷组件22和滤波组件23分别设置于安装板21的两面使得充气泵的结构更为清晰简洁,便于生产和装配,并且避免了其两者在工作过程中相互影响。
如图6所示,活塞组件3包括活塞31和活塞连接器32,所述活塞连接器32与活塞31连接并且转轴连接头11与活塞连接器32进行连接;所述活塞31包括活塞头33、活塞连杆34和活塞底座35,所述活塞头33和活塞底座35设置于活塞连杆34的两端,且活塞头33、活塞连杆34和活塞底座35采用一体化设计;而一体化设计的活塞31与偏心连接的转轴连接头11进行配合,使得活塞组件3可以直接在转轴连接头11的带动下进行工作,避免了转子1在传递的作用力时大量消耗能量,使得活塞31对气体压缩的力量更强大,进而使得充气泵的活塞组件3拥有更好的工作效率。
如图2-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子1包括转轴14和固定在转轴14上的转子铁芯15;在转子铁芯15的侧面上分布设置有转子槽13,所述转子1还包括转子绕组18,所述转子绕组18设置于转子槽13内;转子槽13的两端对应转子铁芯15的两端;在各转子槽13开口之间设置有绕线挡板19,绕线挡板19的设置使得充气泵中转子绕组18能够更为牢固稳定的安装在转子1上,并且绕线挡板19能够进一步的限定转子绕组18在转子槽13内的露出程度,使得转子1能够均匀的进行旋转;各绕线挡板19之间设置有挡板间隙16;挡板间隙16设置于转子槽13开口上方,挡板间隙16倾斜设置;挡板间隙16的宽度小于转子槽13的宽度;所述转子槽13倾斜设置;转轴连接头11和换向器设置于转轴14的两端;所述转轴14和转子铁芯15均呈圆柱状,便于转子1进行旋转,并使得转子1的旋转更为均匀;各转子槽13的倾斜角度、开口宽度和长度一致,各绕线挡板19的倾斜角度一致,并且挡板间隙16的开口宽度和长度一致;使得转子1转动的更为均匀;转子槽13的倾斜角度大于0°且小于90°;挡板间隙16的倾斜角度大于0°且小于90°;一般情况下转子槽13的倾斜角度取6°为优,挡板间隙16的倾斜角度取6°为优。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在转轴14上还设置有铁芯定位块17,铁芯定位块17设置于转子铁芯15的两端,并将转子槽13的两端封闭;所述铁芯定位块17不仅可以用于限定转子铁芯15的位置,还能使转子绕组18更为稳定的装配在转子槽13内。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在转轴14上还设置有平衡块10,所述平衡块10设置于转轴14靠近转轴连接头11的一端,所述平衡块10呈扇形,通过平衡块10使得转子1的转动更为平衡、稳定和均匀。
转轴连接头11包括连接头第一部分111、连接头第二部分112和连接头第三部分113;所述连接头第一部分111的一端与转轴14的一端连接,连接头第一部分111的另一端与连接头第二部分112的一端连接,连接头第二部分112的另一端与连接头第三部分113的一端连接;连接头第一部分111的直径大于连接头第二部分112的直径,连接头第二部分112的直径大于连接头第三部分113的直径;连接头第一部分111和连接头第二部分112的中心点重合,且连接头第三部分113设置于连接头第二部分112端面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头第二部分112与连接头第三部分113连接的端面为斜面,使得连接头第二部分112和连接头第三部分113的连接面更大,使其连接更为牢固,使得转轴连接头11的强度更高。
换向器呈柱状,在换向器的侧面上设置有整流槽121,换向器的侧面与碳刷组件22的碳刷24接触;所述整流槽121包括第一整流区域122和第二整流区域123,第一整流区域122和第二整流区域123相通,第二整流区域123设置于第一整流区域122靠近转子铁芯15的一侧,并且第一整流区域122的宽度小于第二整流区域123的宽度,在换向器与碳刷24接触时,会在整流槽121内留下粉末,而第一整流区域122和第二整流区域123的设置便于整流槽121的清理;在换向器靠近转子铁芯15的一端还设置有整流块124;所述整流块124设置于第二整流区域123之间;所述整流块124呈“J”状,整流块124包括整流折弯125、第一整流部分126和第二整流部分127,所述第一整流部分126的一端和第二整流部分127的一端分别与整流折弯125的两端连接,第一整流部分126的长度小于第二整流部分127的长度,并且第一整流部分126和第二整流部分127的朝向一致;所述第一整流部分126远离整流折弯125的一端与换向器连接;整流块124的设置能够使得换向器的转动更为牢固稳定,加强转向器12工作时的稳定性。
如图4-5所示,定子4包括定子铁芯42和磁条41;在定子4内设置有定子空间44,所述转子1位于定子空间44内;在定子空间44的内表面还设置有磁条安装部43,磁条41竖直设置于磁条安装部43内,并且磁条安装部43竖直设置于定子空间44内;并且转子1位于定子空间44内时,转子铁芯15与磁条安装部43对应;所述磁条安装部43包括磁条限位块431和限位连接块432,磁条限位块431的内表面与转子铁芯15接触,限位连接块432同时与连接磁条限位块431的外表面以及定子空间44的内表面连接;在磁条限位块431的外表面以及定子空间44的内表面均设置有对应的磁条限位面433;磁条41设置于磁条限位块431的外表面与定子空间44的内表面之间,并与其两者的磁条限位面433接触;磁条安装部43的设置便于磁条41的装配,并且磁条限位面433的设置使磁条41能够进一步的提升磁条41的装配牢固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磁条限位块431呈弧状,且包括至少两个磁条安装部43;磁条限位块431包围形成开口的一面为内弧面434,磁条限位块431的另一面为外弧面435,各磁条限位块431的内弧面434均朝向定子空间44的中心点;磁条限位面433设置于磁条限位块431的外弧面435以及定子空间44的内表面,并且相互对应,磁条41表面同时与磁条限位块431的磁条限位面433以及定子空间44的磁条限位面433接触;磁条限位块431的磁条限位面433以及定子空间44的磁条限位面433均为平面,并且所述磁条41呈长方体状使得磁条41与磁条限位面433更为贴合;各磁条限位块431之间的间距相等,使得转子1在定子空间44内旋转时更为稳定;所述限位连接块432与磁条限位块431的外弧面435连接,并且限位连接块432与磁条限位块431的中心点连接,磁条限位面433设置于限位连接块432的两侧,使得磁条41的装配更为牢固稳定。
一般情况下,定子空间44内设置两个磁条安装部43即可,且该两个磁条安装部43的开口相对应;同时每个磁条安装部43上设置四个磁条限位面433,且四个磁条限位面433均匀设置于限位连接块432的两侧;当然也可以根据需求增加磁条安装部43的数量以及限位连接块432两侧磁条限位面433的数量,以增加磁条41的数量,进而提升转子1的旋转功率;并且值得说明的是,磁条限位块431的开口弧度与转子铁芯15的形状和大小对应。
如图9-10所示,碳刷组件22包括碳刷24和刷握25,刷握25设置于安装板21上;在刷握25内设置有刷握空间251,并在刷握25上设置有对应刷握空间251的刷握开口252;碳刷24通过刷握开口252进入刷握空间251,并在刷握空间251内活动;碳刷组件22包括碳刷连接块26,碳刷连接块26的一端与安装板21连接,碳刷连接块26的另一端穿过刷握25和碳刷24连接,碳刷连接块26的设置使得碳刷24的活动更为牢固稳定,避免碳刷24偏移,使得电流的传导更为稳定;碳刷组件22还包括活动弹簧27,活动弹簧27将碳刷24包裹,并且与刷握25接触;使得活动弹簧27可以限定碳刷24的活动方向,避免碳刷24与刷握25之间的过度接触,消耗过多的推动作用力,使得碳刷24与转向器的接触更为稳定,进而使得电流的传导更加稳定;刷握开口252设置于刷握25的一端,刷握开口252朝向安装板通孔211的中心,使得碳刷24能够与换向器接触,并通过换向器使输出的电流方向不变;所述装配扣243设置于刷握25的下表面,并与安装板21连接,进而固定刷握25。
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碳刷组件22包括第一刷握253和第二刷握254,第一刷握253和第二刷握254相互对应,且第一刷握253的刷握开口252和第二刷握254的刷握开口252相对;碳刷24包括第一碳刷241和第二碳刷242,第一碳刷241设置于第一刷握253内,第二碳刷242设置于第二刷握254内,且第一碳刷241和第二碳刷242的活动方向对应;在第一刷握253和第二刷握254的下表面均设置有装配扣243,装配扣243设置于第一刷握253和第二刷握254下表面的两端,并且装配扣243穿过安装板21与安装板21的上表面接触;所述装配扣243呈“L”形,其一端与第一刷握253和第二刷握254下表面的两端接触,并且第一刷握253和第二刷握254下表面两端的装配扣的开口相互对应,安装板21的内侧表面和外侧表面均设置于装配扣的开口内,使得第一刷握253和第二刷握254的装配更为牢固稳定。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刷握25设置于安装板21的下表面,其包括扣件定位部255;所述扣件定位部255设置于刷握25的两侧,且位于刷握开口252所在的一端,扣件定位部255与活动弹簧27接触;所述活动弹簧27采用双眼恒力蜗卷弹簧,其包括限定部271和接触部272;所述限定部271设置于接触部272的两端,限定部271与扣件定位部255接触,接触部272进入刷握空间251内,并将碳刷24远离扣件定位部255的一端包裹;双眼恒力蜗卷弹簧与扣件定位部255配合,使其能在两个方向对碳刷24施加作用力,相较于压缩弹簧,双眼恒力蜗卷弹簧的对碳刷24施加的作用力跟为稳定,进而使得碳刷24与转向器的接触更加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刷握25呈四棱柱状,使得刷握25与安装板21更为贴合,便于刷握25进行安装;并且刷握空间251和碳刷24也呈四棱柱状,便于碳刷24在刷握空间251内活动时受到刷握空间251对其施加的限位作用力;在碳刷24远离活动弹簧27的一端设置有碳刷接触面244,所述碳刷接触面244呈弧面,与转向器进行接触,并且碳刷接触面244的弧面弧度可根据转向器的形状大小进行改变调整;所述扣件定位部255呈“S”形,扣件定位部255的一端与刷握25的侧表面连接,并且在扣件定位部255靠近刷握开口252侧面上的开口方向与刷握开口252的方向对应,双眼恒力蜗卷弹簧的限定部271设置于与刷握开口252方向对应的扣件定位部255的开口内,便于双眼恒力蜗卷弹簧的安装以及双眼恒力蜗卷弹簧与碳刷24的配合。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可采用更多的活动弹簧27,将碳刷24远离扣件定位部255的一端包裹;譬如,使用两个活动弹簧27,且两个活动弹簧27均采用双眼恒力蜗卷弹簧,并且在刷握开口252所在一端的左右两侧以及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扣件定位部255;其中一个活动弹簧27的接触部272将碳刷24远离扣件定位部255一端的左右两侧包裹,并且其限定部271与左右两侧的扣件定位部255接触;另一个活动弹簧27的接触部272将碳刷24远离扣件定位部255一端的上下两侧包裹,并且其限定部271与上下两侧的扣件定位部255接触;两个双眼恒力蜗卷弹簧交错设置,使得活动弹簧27对碳刷24的包裹性能更佳,并且使活动弹簧27的作用力能够更为均匀的作用到碳刷24上,进一步的能够更为精准的限定碳刷24的活动方向;值得说明的是,充气泵还可以添加双眼恒力蜗卷弹簧的数量,需要注意的是,需保持碳刷24能够受到平衡的作用力;并且还可以增设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一端与刷握空间251远离刷握开口252的内表面连接,另一端与两个活动弹簧27的交错位置连接,使得碳刷24与转向器的接触更加紧密。
碳刷连接块26与碳刷24的上表面连接;在刷握25的上表面设置有刷握豁口256,碳刷连接块26的一端穿过刷握豁口256与碳刷24连接;刷握豁口256的形状与碳刷24的活动范围对应,碳刷24在刷握空间251内活动时,碳刷连接块26在刷握豁口256内进行对应的活动;在安装板21的下表面还设置有限位扣212,并在限位扣212里设置有限位空间213,碳刷连接块26的另一端通过限位扣212限定位置,并可在限位扣212的限位空间213内与碳刷24同步活动;刷握豁口256和限位扣212的设置使得碳刷24的装配更为牢固稳定,并且刷握豁口256和限位空间213能够使得碳刷24在活动时,碳刷连接块26同步活动,进一步的提升碳刷24的装配稳定性。
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碳刷连接块26包括第一连接杆261、第二连接杆262、第三连接杆263和第四连接杆264,第一连接杆261的一端和第三连接杆263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262的两端连接,第四连接杆264的一端与第三连接杆263远离第二连接杆26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261和第三连接杆263与第二连接杆262相互垂直,且第一连接杆261和第三连接杆263的朝向一致,第四连接杆264与第三连接杆263相互垂直;第一连接杆261、第二连接杆262、第三连接杆263和第四连接杆264处于同一直线上;第一连接杆261远离第二连接杆262的一端与碳刷24连接;所述限位扣212呈“L”形,限位扣212的一端与安装板21的下表面连接,进而形成限位空间213;第四连接杆264远离第三连接杆263的一端设置于限位空间213内;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在安装板21的下表面还设置有顶板214,所述顶板214对应限位空间213内碳刷连接块26的活动范围,并与碳刷连接块26靠近限位空间213的一端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扣212的开口方向与刷握开口252的开口方向一致,并且限位扣212设置于刷握25的一侧;当第一连接杆261与连接时,第三连接杆263位于限位扣212与刷握25之间,并且第三连接杆263的活动范围位于刷握25远离刷握开口252的一端以及扣件定位部255之间;当第四连接杆264活动至限位扣212的开口处时,第三连接杆263与扣件定位部255接触,进一步的通过扣件定位部255限定碳刷连接块26的活动位置,使得碳刷24在活动时,碳刷连接块26能够同步活动,进一步的提升碳刷24的装配稳定性。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所述限位扣212也可采用滑轨和滑块替代,滑轨设置于安装板21的下表面,滑块设置于滑轨上,第四连接杆264与滑块连接。
如图7-8所示,滤波组件23设置于安装板21的上表面,其包括滤波电容28和滤波电感组件29,在安装板21的上表面设置有电容限位槽215和电感组件限位槽216,滤波电容28的装配脚设置于电容限位槽215内,滤波电感组件29的装配脚设置于电感组件限位槽216内;在电容限位槽215内设置有电容限位部281,限定滤波电容28的装配脚位置,在电感组件限位槽216内设置有电感组件限位部291,限定滤波电感组件29的装配脚位置;电容限位槽215和电感组件限位槽216的设置使得滤波组件23的装配更为牢固稳定,并且电容限位槽215内设置的电容限位部281以及电感组件限位槽216内设置的电感组件限位部291使得滤波组件23的装配更为牢固稳定,进而使得电流的传导更为稳定。
如图11所示,在安装板21的上表面设置有限位板217,所述限位板217沿电容限位槽215和电感组件限位槽216的边缘设置;限位板217的设置不仅能够便于滤波电容28和滤波电感组件29的安装,也可以防止滤波电容28的装配脚和滤波电感组件29的装配脚从电容限位槽215和电感组件限位槽216中脱落;在安装板21的上表面设置有电感组件安装座218,滤波电感组件29设置于电感组件安装座218内;进一步的提升了滤波电感组件29的装配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容限位部281包括第一电容限位块282和第二电容限位块283,滤波电容28的装配脚设置于第一电容限位块282和第二电容限位块283之间;使得电容限位部281的安装更为牢固稳定。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感组件限位部291包括第一电感组件限位块292和第二电感组件限位块293,滤波电感组件29的装配脚设置于第一电感组件限位块292和第二电感组件限位块293之间;第一电感组件限位块292和第二电感组件限位块293的下端面与电感组件限位槽216的底面连接,第一电感组件限位块292的下端面和第二电感组件限位块293的下端面之间的间隙大于滤波电感组件29的装配脚的直径,第一电感组件限位块292的上端面和第二电感组件限位块293的上端面之间的间隙小于滤波电感组件29的装配脚的直径,并且第一电感组件限位块292和第二电感组件限位块293采用具有弹性的材料;便于滤波电感组件29的装配和拆卸,并且在滤波电感组件29完成装配后,使其的安装更为牢固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滤波电感组件29包括第一滤波电感组件294和第二滤波电感组件295,第一滤波电感组件294对应第一刷握253,第二滤波电感组件295对应第二刷握254,使得充气泵的电流的传导更为稳定;一般情况下,设置有一个滤波电容28,滤波电容28设置于第一滤波电感组件294和第二滤波电感组件295的同一端,并处于第一滤波电感组件294和第二滤波电感组件295之间使得充气泵的电流能更加稳定的传导。
在本实施例中,在活塞连杆34内设置有连接器装配空间341,所述活塞连接器32设置于连接器装配空间341内;活塞连接器32和连接器装配空间341的设置,使得使转子1与活塞31之间的距离更短,进而使得转轴连接头11在传递作用力时能够减少作用力的损耗,使得充气泵的活塞31在压缩气体时力量更强大,使得充气泵有着更好的工作效率;所述活塞连杆34包括固定销342,所述固定销342设置于连接器装配空间341内,并将活塞连接器32的一端穿过;转轴连接头11穿过活塞连杆34与活塞连接器32的另一端连接,且固定销342与转轴连接头11相互平行,使得活塞组件3在转轴连接头11在传递作用力时能够尽量的避免抖动或震动,进而使得转子1的作用力在传递时能最大程度保留。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充气泵壳体5,在充气泵壳体5内设置有定转子活动空间51和活塞容纳空间52;所述活塞组件3设置于活塞容纳空间52内,转子1和电机碳刷架2设置于定转子活动空间51内,其中电机碳刷架2设置于定转子活动空间51远离活塞容纳空间52的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主壳体20,所述安装板21设置于主壳体20中,所述主壳体20装配在定转子活动空间51内。
实施例3:
如图16-1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装配板6,装配板6与安装板21的下表面可拆卸装配;所述装配板6接近安装板21的一面为其上表面,远离安装板21的一面为其下表面;在装配板6的上表面设置有装配块61,并在安装板21上设置有装配孔219,装配块61的一端与装配板6连接,装配块61的另一端通过装配孔219穿过安装板21与安装板21的上表面接触;所述装配块61呈“S”形或“C”形;所述碳刷组件22设置于装配板6上,并处于装配板6的下表面;限位扣212和顶板214也设置于装配板6的下表面;所述电容限位槽215和电感组件限位槽216将安装板21贯穿,电容限位部281和电感组件限位部291,设置于装配板6的上表面;电容限位部281对应电容限位槽215设置,第一电容限位块282和第二电容限位块283设置于装配板6的上表面,滤波电容28的装配脚设置于第一电容限位块282和第二电容限位块283之间;电感组件限位部291对应电感组件限位槽216设置,波电感组件的装配脚设置于第一电感组件限位块292和第二电感组件限位块293之间,第一电感组件限位块292和第二电感组件限位块293的下端面与装配板6的上表面连接;所述装配板6的设置便于碳刷组件22的装配,同时还能加强滤波组件23的装配稳定性。
在装配板6上设置有对应安装板通孔211的装配板通孔62,刷握25通过装配扣243固定在装配板6上,并且装配板6的内侧表面和外侧表面均设置于装配扣243的开口内;在安装板21的下表面设置有装配扣容纳槽220,所述装配扣243将刷握25固定在装配板6上后,装配扣243位于装配板6和安装板21之间,并处于装配扣容纳槽220内。
所述装配板6包括第一装配板63和第二装配板64;在第一装配板63和第二装配板64的上表面均设置有装配块61;第一装配板63和第二装配板64的设置便于装配板6的装配和拆卸。
在本实施例中,滤波电容28设有两个装配脚,故设置有两个电容限位部281,且两个电容限位部281均设置于第一装配板63的上表面;滤波电感组件29的装配脚设置有两个,故设置有两个电感组件限位部291,且两个电感组件限位部291分别位于第一装配板63和第二装配板64,使滤波电感组件29更为接近滤波电容28,使得充气泵的电流能更加稳定的传导。
本实施例的其他技术方案均与实施例2一致。
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其他技术方案均为现有技术,故不作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电机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子,所述转子包括转轴和固定在转轴上的转子铁芯;在转子铁芯的侧面上分布设置有转子槽,所述转子槽倾斜设置;在转轴的一端设置有转轴连接头,所述转轴连接头与转轴偏心连接;在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换向器;包括定子,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磁条;在定子内设置有定子空间,所述转子位于定子空间内;在定子空间的内表面还设置有磁条安装部,磁条设置于磁条安装部内;并且转子位于定子空间内时,转子铁芯与磁条安装部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还包括转子绕组,所述转子绕组设置于转子槽内;转子槽的两端对应转子铁芯的两端;在各转子槽开口之间设置有绕线挡板;各绕线挡板之间设置有挡板间隙;挡板间隙设置于转子槽开口上方,挡板间隙倾斜设置;挡板间隙的宽度小于转子槽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转子槽的倾斜角度大于0°且小于90°;且挡板间隙的倾斜角度大于0°且小于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连接头包括连接头第一部分、连接头第二部分和连接头第三部分;所述连接头第一部分的一端与转轴的一端连接,连接头第一部分的另一端与连接头第二部分的一端连接,连接头第二部分的另一端与连接头第三部分的一端连接;连接头第一部分的直径大于连接头第二部分的直径,连接头第二部分的直径大于连接头第三部分的直径;连接头第一部分和连接头第二部分的中心点重合,且连接头第三部分设置于连接头第二部分端面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换向器呈柱状,在换向器的侧面上设置有整流槽,所述整流槽包括第一整流区域和第二整流区域,第一整流区域和第二整流区域相通,第二整流区域设置于第一整流区域靠近转子铁芯的一侧,并且第一整流区域的宽度小于第二整流区域的宽度;在换向器靠近转子铁芯的一端还设置有整流块;所述整流块设置于第二整流区域之间;所述整流块呈“J”状,整流块包括整流折弯、第一整流部分和第二整流部分,所述第一整流部分的一端和第二整流部分的一端分别与整流折弯的两端连接,第一整流部分的长度小于第二整流部分的长度,并且第一整流部分和第二整流部分的朝向一致;所述第一整流部分远离整流折弯的一端与换向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条竖直设置于磁条安装部内,并且磁条安装部竖直设置于定子空间内;所述磁条安装部包括磁条限位块和限位连接块,磁条限位块的内表面与转子铁芯接触,限位连接块同时与连接磁条限位块的外表面以及定子空间的内表面连接;在磁条限位块的外表面以及定子空间的内表面均设置有对应的磁条限位面;磁条设置于磁条限位块的外表面与定子空间的内表面之间,并与其两者的磁条限位面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条限位块呈弧状,且包括至少两个磁条安装部;磁条限位块包围形成开口的一面为内弧面,磁条限位块的另一面为外弧面,各磁条限位块的内弧面均朝向定子空间的中心点;磁条限位面设置于磁条限位块的外弧面以及定子空间的内表面,并且相互对应,磁条表面同时与磁条限位块的磁条限位面以及定子空间的磁条限位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条采用稀土磁条。
CN202111549888.0A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电机转子组件 Active CN1144216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9888.0A CN114421664B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电机转子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9888.0A CN114421664B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电机转子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1664A true CN114421664A (zh) 2022-04-29
CN114421664B CN114421664B (zh) 2023-12-12

Family

ID=81266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49888.0A Active CN114421664B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电机转子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21664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04003A1 (en) * 2002-09-30 2004-03-31 Hitachi Koki Co., Ltd. Stator yoke for a commutator motor
CN102035332A (zh) * 2010-12-27 2011-04-27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电机
CN103682909A (zh) * 2012-09-21 2014-03-26 阿斯莫株式会社 整流子
CN204012986U (zh) * 2014-06-26 2014-12-10 日立电梯电机(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外转子永磁体固定结构及永磁同步电机
CN204243927U (zh) * 2014-12-10 2015-04-01 马鞍山和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导磁条焊接固定的定子总成
CN104753267A (zh) * 2015-03-19 2015-07-01 深圳市金岷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绕线机用模具及其合模装置
CN205070623U (zh) * 2015-09-16 2016-03-02 浙江川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定转子冲片
EP3076530A1 (en) * 2015-03-31 2016-10-05 Peng Cheng Dc-motor
CN106130236A (zh) * 2016-06-14 2016-11-16 浙江瑞翔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泵用电机
CN111884462A (zh) * 2020-07-31 2020-11-03 宁波仁山电器有限公司 基于四极直流电动机的厨余垃圾处理器
US20210242728A1 (en) * 2020-01-31 2021-08-05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Two degree-of-freedom spherical brushless dc motor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04003A1 (en) * 2002-09-30 2004-03-31 Hitachi Koki Co., Ltd. Stator yoke for a commutator motor
CN102035332A (zh) * 2010-12-27 2011-04-27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电机
CN103682909A (zh) * 2012-09-21 2014-03-26 阿斯莫株式会社 整流子
CN204012986U (zh) * 2014-06-26 2014-12-10 日立电梯电机(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外转子永磁体固定结构及永磁同步电机
CN204243927U (zh) * 2014-12-10 2015-04-01 马鞍山和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导磁条焊接固定的定子总成
CN104753267A (zh) * 2015-03-19 2015-07-01 深圳市金岷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绕线机用模具及其合模装置
EP3076530A1 (en) * 2015-03-31 2016-10-05 Peng Cheng Dc-motor
CN205070623U (zh) * 2015-09-16 2016-03-02 浙江川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定转子冲片
CN106130236A (zh) * 2016-06-14 2016-11-16 浙江瑞翔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泵用电机
US20210242728A1 (en) * 2020-01-31 2021-08-05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Two degree-of-freedom spherical brushless dc motor
CN111884462A (zh) * 2020-07-31 2020-11-03 宁波仁山电器有限公司 基于四极直流电动机的厨余垃圾处理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1664B (zh) 2023-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81042B2 (en) Reciprocating compressor having reduced vibration
CN109322811B (zh) 线性压缩机
WO1990010157A1 (en) Scroll fluid machine
EP3623628A1 (en) Drive motor and compressor having the same
WO2018066112A1 (ja) 電動機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圧縮機
KR101631788B1 (ko) 회전 전기 기계용의 상간 절연 시트, 회전 전기 기계 및 차량용 전동 압축기
CN114421664A (zh) 一种电机转子组件
CN114421665B (zh) 一种充气泵的动力传递组件
CN210297519U (zh) 动芯式往复电动机和具有动芯式往复电动机的往复压缩机
CN212935603U (zh) 电动机及具备其的压缩机
CN114389118B (zh) 一种电机碳刷架
CN1875533B (zh) 产生振动用电动机
KR100615798B1 (ko) 리니어 압축기의 이너스테이터 고정구조
KR101139086B1 (ko) 압축기
KR101105967B1 (ko) 컴팩트형 압축기
KR101149674B1 (ko) 리니어 압축기의 리니어 모터
US20030190248A1 (en) Vane supporting apparatus for hermetic compressor
CN212381008U (zh) 电动机及具备其的压缩机
KR102523872B1 (ko) 압축기
CN218776638U (zh) 交流单相永磁同步电机倍速往复机构及电推剪
CN213937671U (zh) 一种特微型空心杯弹片马达
CN217469728U (zh) 一种声波电机及电动牙刷
CN114614641B (zh) 相间绝缘纸、电机、旋转压缩机及电机组装方法
CN213521442U (zh) 转子、永磁同步电机、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9499088U (zh) 一种内转子无刷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13

Address after: 317100 No. 298 Guangming West Road, Haiyou Street, Sanmen County,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Jude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7100 No. 375, Xiqu Avenue, Haiyou street, Sanmen County,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self declaration)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Hongyin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