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20036B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20036B
CN114420036B CN202210094631.9A CN202210094631A CN114420036B CN 114420036 B CN114420036 B CN 114420036B CN 202210094631 A CN202210094631 A CN 202210094631A CN 114420036 B CN114420036 B CN 1144200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stor
emitting device
light emitting
electrod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9463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20036A (zh
Inventor
刘锦涛
卢慧玲
胡思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9463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200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200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00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200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00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0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一颜色子像素,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包括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一像素电路,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极电连接;多个第二颜色子像素,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包括第二发光器件和第二像素电路,所述第二像素电路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连接方式相同;其中,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极之间的等效电容,大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极之间的等效电容。本发明实施例改善了显示面板在低刷新频率下的色偏现象,提升了显示画质。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面板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人们对显示面板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同时实现低功耗和高显示品质。其中,低功耗可以通过降低刷新频率来实现,而高显示品质可以通过高刷新频率来实现。因此,通常情况下两者的实现存在矛盾。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刷新频率切换功能来达到同时实现低功耗和高显示品质的目的。具体地,在动态画面等对显示画质要求较高的情况下采用高刷新频率模式,在静态画面等对显示画质要求较低的情况下采用低刷新频率模式。然而,现有的显示面板在低刷新频率下会出现色偏现象,影响了显示画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改善显示面板在低刷新频率下的色偏现象,提升显示画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多个第一颜色子像素,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包括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一像素电路,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极电连接;
多个第二颜色子像素,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包括第二发光器件和第二像素电路,所述第二像素电路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连接方式相同;
其中,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极之间的等效电容,大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极之间的等效电容。
可选地,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充电时间小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极均为阳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电压用于在发光阶段,将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极的电压降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电压用于在发光阶段,将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极的电压降低;
或者,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充电时间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极均为阳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电压用于在发光阶段,将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极的电压抬升;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电压用于在发光阶段,将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极的电压抬升;
或者,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充电时间小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极均为阴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电压用于在发光阶段,将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极的电压抬升;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电压用于在发光阶段,将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极的电压抬升;
或者,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充电时间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极均为阴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电压用于在发光阶段,将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极的电压降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电压用于在发光阶段,将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极的电压降低。
可选地,若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为红色子像素,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为绿色子像素,则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充电时间小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
若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为绿色子像素,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为红色子像素,则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的充电时间大于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
可选地,若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均为P型晶体管,用于将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极的电压降低的信号为发光控制信号,用于将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极的电压抬升的信号为第一扫描信号;
若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均为N型晶体管,用于将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极的电压抬升的信号为发光控制信号,用于将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极的电压降低的信号为第一扫描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和/或所述第二像素电路还包括:
驱动模块,用于响应数据信号而产生驱动电流;
数据写入模块,用于将所述数据信号写入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
优选地,所述数据写入模块包括数据写入晶体管和补偿晶体管,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栅极接入第二扫描信号,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入数据信号,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补偿晶体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二扫描信号,所述补偿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补偿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和/或所述第二像素电路还包括:初始化晶体管,所述初始化晶体管的栅极接入第三扫描信号,所述初始化晶体管的第一极与初始化信号线电连接,所述初始化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的栅极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补偿晶体管和/或所述初始化晶体管为双栅晶体管。
可选地,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有源层图案与栅极层图案交叉设置;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有源层图案与栅极层图案交叉设置;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至少部分有源层图案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有源层图案的宽度;
和/或,所述第一晶体管的至少部分栅极层图案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层图案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有源层图案包括第一图案部和第二图案部,所述第一图案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图案部的宽度,且所述第一图案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图案部靠近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极。
可选地,所述第一图案部全部位于所述栅极层图案靠近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一侧;
或者,所述第一图案部与所述栅极层图案交叠;其中,所述第一图案部的部分区域位于所述栅极层图案靠近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一侧,另外部分区域位于所述栅极层图案远离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晶体管中有源层图案或栅极层图案的较宽的部分尺寸是所述第二晶体管中有源层图案或栅极层图案的尺寸的1.5倍-3倍。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至少部分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极之间的等效电容,大于至少部分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极之间的等效电容,能够调整在发光阶段的初始时刻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的电压,从而调整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的充电时间,进而调整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的发光时间。因此,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利于缩短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的发光时间差,有利于改善显示面板在低刷新频率下的色偏现象,提升显示画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器件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器件的驱动电流在一帧内的变化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的驱动电流在一帧内变化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颜色子像素的电路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颜色子像素和第二颜色子像素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颜色子像素和第二颜色子像素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的驱动时序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颜色子像素和第二颜色子像素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颜色子像素和第二颜色子像素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像素电路的驱动时序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颜色子像素和第二颜色子像素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的版图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像素的版图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像素的版图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区域102的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5中区域102的另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像素的版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的显示面板在低刷新频率下会出现色偏现象,影响了显示画质。发明人对该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找到一种在较低的成本下改善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出现该问题的原因如下: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器件的等效电路示意图。参见图1,像素电路产生的驱动电流Id由发光器件D的阳极流过发光器件D的阴极,发光器件D在驱动电流Id的激发下发光。示例性地,发光器件D的阴极接入第一电源电压ELVSS,即发光器件D的阴极电压Vn=ELVSS,并保持不变;发光器件D的阳极电压Vp在不同的阶段对应改变。例如,在进行阳极初始化时阳极电压Vp较低,在进行发光显示时阳极电压Vp较高。发光器件D的阳极和阴极的电压差Vp-Vn达到启亮电压时,发光器件D由熄灭状态转换为发光状态。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器件的驱动电流在一帧内的变化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发光器件D的电流变化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阶段T0和阶段T1。在阶段T0,发光器件D的阳极还未开始进行充电。阶段T1又可以细分为阶段T11和阶段T12。在阶段T11,随着驱动电流Id的增加,发光器件D的阳极电压Vp开始抬升,即发光器件D开始充电。但由于发光器件D本身存在寄生电容C_d,其阳极电压Vp不是突变抬升,而是逐渐抬升,阳极与阴极的电压差尚未达到启亮电压,发光器件D不发光。在阶段T12,发光器件D的阳极与阴极的电压差达到启亮电压,发光器件D发光。此时,流过发光器件D的驱动电流和发光器件D的阳极电压Vp保持恒定。以下将阶段T11的持续时间简称为充电时间,将阶段T12的持续时间简称为发光时间。由于发光器件D的显示灰阶由发光强度(即驱动电流Id)和发光时间共同决定,因此,需要将驱动电流Id和阶段T12的持续时间综合考虑。
下面进行具体说明:在现有的发光器件D的驱动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发光器件D,阶段T1的持续时间相同。然而,对于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D,其充电时间不同,导致了发光时间不同。此时,需要对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D的驱动电流Id进行适应性地调整,以使各发光器件D的灰阶显示更加准确。示例性地,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的驱动电流在一帧内变化示意图。参见图3,曲线L1为红色发光器件的驱动电流变化曲线,曲线L2为绿色发光器件的驱动电流变化曲线。其中,红色发光器件的充电时间对应的是阶段T111,发光时间对应的是阶段T112;绿色发光器件的充电时间对应的是阶段T121,发光时间对应的是阶段T122。两者显示灰阶相同,绿色发光器件的充电时间长于红色发光器件,绿色发光器件的发光时间短于红色发光器件。相应地,绿色发光器件的驱动电流大于红色发光器件。灰阶对应的驱动电流大小可以由伽马曲线(gamma)来调整,关于gamma曲线的设定方式属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本发明实施例考虑高刷新频率和低刷新频率采用相同的gamma曲线,即对于相同颜色的发光器件D,无论是在高刷新频率还是低刷新频率,若驱动芯片接收到的灰阶要求相同,则驱动电流相同。
结合发光器件D的驱动时序,阶段T0为发光阶段前的阶段(例如,初始化阶段和数据写入阶段),阶段T1为发光阶段。高刷新频率和低刷新频率的阶段T0的持续时间相同,不同点在于,发光阶段的持续时间不同。由前述分析可知,随着刷新频率的降低,不同发光器件D的阶段T1同时延长,但是阶段T11和阶段T12并非等比例延长。对于同一个发光器件D而言,阶段T11的持续时间相同,仅阶段T12的持续时间延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绿色发光器件的发光时间小于红色发光器件的发光时间。假设在高刷新频率下,绿色发光器件的发光时间与红色发光器件的发光时间的比例为2/3,在刷新频率降低后,绿色发光器件与红色发光器件的发光时间增加的时长相同,假设为N。那么,在低刷新频率下,绿色发光器件的发光时间与红色发光器件的发光时间的比例变为(2+N)/(3+N)。且(2+N)/(3+N)=2/3+N/(3(3+N))>2/3,因此,在低刷新频率下,与红色发光器件相比,绿色发光器件的发光时间相对延长,对应的显示灰阶相对增加,从而导致在低刷新频率下,出现显示偏绿的现象。尤其是在低灰阶的情况下,发光器件的阳极电压Vp较低,所需的充电时间减少,与红色发光器件相比,绿色发光器件的阶段T121的时长进一步减少,阶段T122的时长相对延长,进一步延长了绿色发光器件的发光时间,偏绿现象更为严重。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主要改进点针对发光器件的充电时间进行调整,进而调整发光时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低刷新频率的偏绿现象。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4,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一颜色子像素100和多个第二颜色子像素200。第一颜色子像素100包括第一发光器件110和第一像素电路120,第一像素电路120包括第一晶体管(图4中未示出),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发光器件110的第一极电连接。第二颜色子像素200包括第二发光器件210和第二像素电路220,第二像素电路220包括第二晶体管(图4中未示出),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二发光器件210的第一极电连接,即第二晶体管的连接方式与第一晶体管的连接方式相同。其中,第一颜色子像素100和第二颜色子像素200的发光颜色不同,即第一发光器件110的充电时间与第二发光器件210不同。第一发光器件110和第二发光器件210在由高刷新频率切换为低刷新频率时会出现灰阶偏差。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颜色子像素的电路示意图。参见图5,由于第一晶体管M1的第一极与第一发光器件110的第一极电连接,且第一晶体管M1自身的第一极和栅极之间存在寄生电容C_M1,因此,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与第一发光器件110的第一极之间存在等效电容,该等效电容即为寄生电容C_M1。当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电压XH发生跳变时,在寄生电容C_M1(等效电容)的耦合作用下,第一发光器件110的第一极的电压也随之发生跳变。若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与第一发光器件110之间的寄生电容C_M1(等效电容)越大,耦合作用越强,第一发光器件110的第一极的电压的跟随作用越强;相反,若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与第一发光器件110之间的寄生电容C_M1(等效电容)越小,耦合作用越弱,第一发光器件110的第一极的电压的跟随作用越弱。
本发明实施例设置至少部分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与第一发光器件110的第一极之间的等效电容,大于至少部分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发光器件210的第一极之间的等效电容,即设置第一晶体管M1的寄生电容与第二晶体管的寄生电容不同。这样设置,能够调整在发光阶段的初始时刻第一晶体管M1的第一极和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的电压,从而调整第一发光器件110和第二发光器件210的充电时间,进而调整第一发光器件110和第二发光器件210的发光时间。
示例性地,第一发光器件110的第一极为阳极,若第一发光器件110的充电时间较短,发光时间较长,选定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电压XH在充电阶段时由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同时调整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和第一极之间的等效电容增大。这样能够降低第一发光器件110的阳极电压,从而延长第一发光器件110的充电时间,缩短第一发光器件110的充电时间与第二发光器件210的充电时间差。例如,在高刷新频率下,第二发光器件210的发光时间与第一发光器件110的发光时间的比例为2/3;在低刷新频率下,若不调整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的寄生电容,第二发光器件210的发光时间与第一发光器件110的发光时间的比例变为(2+N)/(3+N);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发光器件210的发光时间与第一发光器件110的发光时间的比例变为(3+N)/(4+N),且(3+N)/(4+N)>(2+N)/(3+N)。因此,与改进前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缩短了第一发光器件110和第二发光器件210的发光时间差,有利于改善显示面板在低刷新频率下的色偏现象,提升显示画质。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一颜色子像素100、第二颜色子像素200、第一发光器件110和第一晶体管M1的连接关系、第二发光器件210和第二晶体管的连接关系有多种设置方式。根据其不同的设置方式,像素电路(包括第一像素电路120和第二像素电路220)的具体设置方式也不尽相同。下面结合具体的像素电路的结构进行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颜色子像素和第二颜色子像素的等效电路示意图。参见图6,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选地,第一发光器件110的充电时间小于第二发光器件210,且第一发光器件110和第二发光器件210的第一极均为阳极。这样,设置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电压用于在发光阶段,将第一发光器件110的第一极的电压降低;相应地,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电压用于在发光阶段,将第二发光器件210的第一极的电压降低。
其中,由于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与第一发光器件110的阳极之间的等效电容(寄生电容C_M1)较大,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与第二发光器件210的阳极之间的等效电容(寄生电容C_M2)较小。因此,在等效电容的耦合作用下,第一发光器件110的阳极电压随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电压的降低而降低,第二发光器件210的阳极电压随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电压的降低而降低。且相较于第二发光器件210,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电压将第一发光器件110的阳极电压降低的较多,相当于延长了第一晶体管M1的充电时间,使得第一晶体管M1的充电时间与第二晶体管M2的充电时间更加接近;或者说,相当于缩短了第二晶体管M2的充电时间,使得第一晶体管M1的充电时间与第二晶体管M2的充电时间更加接近。
可选地,第一颜色子像素100为红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200为绿色子像素。其中,所述红色子像素的充电时间小于绿色子像素,由于人眼对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的颜色显示更加敏感,因此,通过对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的设置能够改善显示面板的色偏现象。
继续参见图6,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均为P型晶体管,用于将第一发光器件110的第一极的电压降低的信号为发光控制信号EM,用于将第二发光器件110的第一极的电压降低的信号为发光控制信号EM。即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均与发光控制信号线电连接,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均为发光控制晶体管。
在图6中,第一像素电路120中的其他电路结构121和第二像素电路122中的其他电路结构221的设置方式根据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的不同而不同,下面以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均为发光控制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颜色子像素和第二颜色子像素的等效电路示意图。参见图7,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第一像素电路120还包括:驱动模块1211和数据写入模块1212。驱动模块1211用于响应数据信号DATA而产生驱动电流;数据写入模块1212用于将数据信号DATA写入驱动模块1211的控制端。可选地,数据写入模块1212包括数据写入晶体管M12和补偿晶体管M13,数据写入晶体管M12的栅极接入第二扫描信号S2,数据写入晶体管M12的第一极接入数据信号DATA,数据写入晶体管M12的第二极与驱动模块1211的第一端电连接;补偿晶体管M13的栅极接入第二扫描信号S2,补偿晶体管M13的第一极与驱动模块1211的第二端电连接,补偿晶体管M13的第二极与驱动模块1211的控制端电连接。可选地,补偿晶体管M13为双栅晶体管,有利于抑制驱动模块1211的控制端的漏电。
可选地,驱动模块1211包括驱动晶体管M11,驱动晶体管M11的栅极作为驱动模块1211的控制端,驱动晶体管M11的第一极作为驱动模块1211的第一端,驱动晶体管M11的第二极作为驱动模块1211的第二端。
可选地,第一像素电路120还包括栅极初始化模块1213,栅极初始化模块1213的控制端接入第三扫描信号S3,栅极初始化模块1213的第一端接入初始化信号Vref,栅极初始化模块1213的第二端与驱动模块1211的控制端电连接。栅极初始化模块1213用于对驱动模块1211的控制端进行初始化。示例性地,栅极初始化模块1213包括初始化晶体管M14,初始化晶体管M14的栅极接入第三扫描信号S3,初始化晶体管M14的第一极接入初始化信号Vref,初始化晶体管M14的第二极与驱动模块1211的栅极电连接。可选地,初始化晶体管M14为双栅晶体管,有利于抑制驱动模块1211的控制端的漏电。
可选地,第一像素电路120还包括发光控制模块1214,发光控制模块1214的控制端接入发光控制信号EM,发光控制模块1214的第一端接入第二电源信号ELVDD,发光控制模块1214的第二端与驱动模块1211的第一端电连接。可选地,发光控制模块1214包括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15,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15的栅极作为发光控制模块1214的控制端,接入发光控制信号EM。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15的第一极作为发光控制模块1214的第一端,接入第二电源信号ELVDD。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15的第二极作为发光控制模块1214的第二端,与驱动模块1211的第一极电连接。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15与第一晶体管M1的作用类似,均是在发光控制信号EM的作用下,导通驱动电流Id的流通通路。
可选地,第一像素电路120还包括存储模块1215,存储模块1215连接于第二电源信号ELVDD与驱动模块1211的控制端之间,用于存储驱动模块1211的控制端的电压。示例性地,存储模块1215包括存储电容Cst1,存储电容Cst1第一端接入第二电源信号ELVDD,存储电容Cst1的第二端与驱动模块1211的控制端电连接。
可选地,第一像素电路120还包括阳极初始化模块1216,阳极初始化模块1216的控制端接入第一扫描信号,阳极初始化模块1216第一端接入初始化信号Vref,阳极初始化模块1216的第二端与第一发光器件110的第一极电连接,阳极初始化模块1216用于对第一发光器件110的第一极进行初始化。示例性地,阳极初始化模块1216包括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16,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16的栅极作为阳极初始化模块1216的控制端,接入第一扫描信号S1。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16的第一极作为阳极初始化模块1216的第一端,接入初始化信号Vref。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16的第二极作为阳极初始化模块1216的第二端,与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极电连接。
继续参见图7,与第一像素电路120的设置方式类似,第二像素电路220还可以包括:驱动模块2211、数据写入模块2212、栅极初始化模块2213、发光控制模块2214、存储模块2215和阳极初始化模块2216等。其中,驱动模块2211包括驱动晶体管M21、数据写入模块2212包括数据写入晶体管M22和补偿晶体管M23、栅极初始化模块2213包括初始化晶体管M24、存储模块2215包括存储电容Cst2、阳极初始化模块2216包括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26。其中各模块和器件的具体连接方式与第一像素电路120的设置方式类似,不再赘述。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的驱动时序示意图。由于第一像素电路120和第二像素电路220的驱动时序相同,图8中仅示出了一种驱动时序,该驱动时序适用于第一像素电路120和第二像素电路220。结合图7和图8,第一像素电路120和第二像素电路220的驱动时序包括:初始化阶段t1、数据写入阶段t2和发光阶段t3。其中,初始化阶段t1和数据写入阶段t2可以看作阶段T0,发光阶段t3可以看作阶段T1。
在初始化阶段t1,发光控制信号EM为高电平、第一扫描信号S1为高电平、第二扫描信号S2为高电平、第三扫描信号S3为低电平。初始化晶体管M14、M24响应第三扫描信号S3的低电平而导通,分别将初始化信号Vref写入驱动晶体管M11、M21的栅极,确保驱动晶体管M11、M21在下一阶段的初始时刻处于导通状态。
在数据写入阶段t2,发光控制信号EM为高电平、第一扫描信号S1为低电平、第二扫描信号S2为低电平、第三扫描信号S3为高电平。数据写入晶体管M12、M22和补偿晶体管M13、M23响应第二扫描信号S2的低电平而导通,分别将数据信号DATA写入驱动晶体管M11、M21的栅极。
在发光阶段t3,发光控制信号EM为低电平、第一扫描信号S1为高电平、第二扫描信号S2为高电平、第三扫描信号S3为高电平。第一晶体管M1、第二晶体管M2、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15、M25响应发光控制信号EM的低电平而导通,驱动晶体管M11、M21响应其栅极的电压而产生驱动电流,分别向第一发光器件110、第二发光器件210的阳极充电。其中,由于发光控制信号EM在由数据写入阶段t2进入发光阶段t3时,发光控制信号EM由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此时,因为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和第一极的寄生电容C_M1较大,而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和第一极的寄生电容C_M2较小,第一发光器件110的阳极电压在寄生电容C_M1的作用下降低的程度更大。所以在发光阶段t3,第一发光器件110的阳极电压比第二发光器件110的阳极电压低,阳极充电到相同的电压时的时间差缩短。
由上述步骤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调整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与第一发光器件110的第一极之间的等效电容和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与第二发光器件210的第一极之间的等效电容,能够在充电阶段(发光阶段t3)的初始时刻调整第一晶体管M1第一极和第二晶体管M2的第一极的电压,从而缩短第一发光器件110和第二发光器件210的充电时间差,进而调整第一发光器件110和第二发光器件210的发光时间,有利于改善显示面板在低刷新频率下的色偏现象,提升显示画质。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颜色子像素和第二颜色子像素的等效电路示意图。参见图9,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一颜色子像素100为绿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200为红色子像素。相应地,第一发光器件110的充电时间大于第二发光器件210。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电压用于在发光阶段,将第一发光器件110的第一极的电压抬升;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电压用于在发光阶段,将第二发光器件210的第一极的电压抬升。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绿色子像素中的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与第一发光器件110的第一极之间的等效电容较大,红色子像素中的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与第二发光器件210的第一极之间的等效电容较小;由于在充电阶段的初始时刻,第一扫描信号S1电平升高,能够在充电阶段的初始时刻调整绿色子像素中第一晶体管M1第一极的电压较大,即第一发光器件110的阳极电压较大;相反,在充电阶段的初始时刻调整红色子像素中第二晶体管M2的第一极的电压较小,即第二发光器件210的阳极电压较小。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缩短了第一发光器件110和第二发光器件210的充电时间差,进而缩短了第一发光器件110和第二发光器件210的发光时间,有利于改善显示面板在低刷新频率下的色偏现象,提升显示画质。
继续参见图9,可选地,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均为P型晶体管,用于将第一发光器件110的第一极的电压抬升的信号为第一扫描信号S1,用于将第二发光器件120的第一极的电压抬升的信号为第一扫描信号S1。即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均与第一扫描线电连接,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均为第二初始化晶体管,分别用于对第一发光器件110、第二发光器件210的阳极进行初始化。相应地,第一像素电路120中的其他电路结构121中的发光控制模块1214还设置有发光控制晶体管M17,第二像素电路122中的其他电路结构221中的发光控制模块2214还设置有发光控制晶体管M27。
图9所示的像素电路与图7所示的像素电路的驱动时序和技术原理类似,不同点在于,图9所示的实施例变更了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功能。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接入第一扫描信号S1。结合图8和图9,在发光阶段t3,在第一扫描信号S1的作用下,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电压均由低电平跳变为高电平。
其中,由于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与第一发光器件110的阳极之间的等效电容(寄生电容C_M1)较大,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与第二发光器件210的阳极之间的等效电容(寄生电容C_M2)较小。因此,在等效电容的耦合作用下,第一发光器件110的阳极电压随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电压的抬升而抬升,第二发光器件210的阳极电压随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电压的抬升而抬升。且相较于红色子像素中第二发光器件210,绿色子像素中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电压将第一发光器件110的阳极电压抬升的较多,相当于缩短了绿色子像素中第一晶体管M1的充电时间,使得绿色子像素中第一晶体管M1的充电时间与红色子像素中第二晶体管M2的充电时间更加接近。或者说,相较于绿色子像素中第一发光器件110,红色子像素中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电压将第二发光器件210的阳极电压抬升的较少,相当于延长了红色子像素中第二晶体管M2的充电时间,使得绿色子像素中第一晶体管M1的充电时间与红色子像素中第二晶体管M2的充电时间更加接近。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颜色子像素和第二颜色子像素的等效电路示意图。参见图10,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与图7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一颜色子像素100为绿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200为红色子像素。相应地,第一发光器件110的充电时间大于第二发光器件210。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电压用于在发光阶段,将第一发光器件110的第一极的电压抬升;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电压用于在发光阶段,将第二发光器件210的第一极的电压抬升。
继续参见图10,与图7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的是,用于将第一发光器件110的第一极的电压抬升的信号为发光控制信号EM,用于将第二发光器件120的第一极的电压抬升的信号为发光控制信号EM。与图7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均为N型晶体管。相应地,像素电路的结构进行了适应性地调整,驱动时序也需要进行适应性地调整。具体地,对于第一像素电路,数据写入模块1212中的数据写入晶体管M12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M11的第二极电连接,补偿晶体管M13的第一极与驱动晶体管M11的第一极电连接;存储电容Cst1连接于驱动晶体管M11的栅极和第一发光器件110的阳极之间。对第一发光器件110的阳极进行初始化的信号和对驱动晶体管M11的栅极进行初始化的信号不能进行共用,需要分开设置,其中对驱动晶体管M11进行初始化的信号为第一初始化信号Vref1(高电平),对第一发光器件110的阳极进行初始化的信号为第二初始化信号Vref2(低电平)。第二像素电路的调整方式类似,不再赘述。
驱动时序如图11所示,与图8所示的驱动时序不同的是,图8为低电平驱动各晶体管导通,图11为高电平驱动各晶体管导通。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接入发光控制信号EM。结合图10和图11,在发光阶段t3,在发光控制信号EM的作用下,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电压均由低电平跳变为高电平。
其中,由于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与第一发光器件110的阳极之间的等效电容(寄生电容C_M1)较大,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与第二发光器件210的阳极之间的等效电容(寄生电容C_M2)较小。因此,在等效电容的耦合作用下,第一发光器件110的阳极电压随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电压的抬升而抬升,第二发光器件210的阳极电压随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电压的抬升而抬升。且相较于第二发光器件210,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电压将第一发光器件110的阳极电压抬升的较多,相当于缩短了第一晶体管M1的充电时间,使得第一晶体管M1的充电时间与第二晶体管M2的充电时间更加接近;或者说,相当于延长了第二晶体管M2的充电时间,使得第一晶体管M1的充电时间与第二晶体管M2的充电时间更加接近。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选地,与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一颜色子像素100为红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200为绿色子像素。相应地,第一发光器件110的充电时间小于第二发光器件210。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电压用于在发光阶段,将第一发光器件110的第一极的电压降低;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电压用于在发光阶段,将第二发光器件210的第一极的电压降低。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均与第一扫描线电连接,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均为第二初始化晶体管,分别用于对第一发光器件110、第二发光器件210的阳极进行初始化。这样设置,同样能起到改善显示面板在低刷新频率下的色偏现象,提升显示画质的效果,其技术原理与前述各实施例类似,不再赘述。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颜色子像素和第二颜色子像素的等效电路示意图。参见图12,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与前述各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一发光器件110和第二发光器件210的第一极均为阴极。相应的设置方式为,第一颜色子像素100为绿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200为红色子像素。第一发光器件110的充电时间大于第二发光器件210,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电压用于在发光阶段,将第一发光器件110的第一极的电压降低;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电压用于在发光阶段,将第二发光器件210的第一极的电压降低。示例性地,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接入发光控制信号EM。这样设置,在发光阶段,发光控制信号EM由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相较于第二发光器件210,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电压将第一发光器件110的阴极电压降低的较多,相当于缩短了第一晶体管M1的充电时间,使得第一晶体管M1的充电时间与第二晶体管M2的充电时间更加接近;或者说,相当于延长了第二晶体管M2的充电时间,使得第一晶体管M1的充电时间与第二晶体管M2的充电时间更加接近。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选地,与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一颜色子像素100为红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200为绿色子像素。相应地,第一发光器件110的充电时间小于第二发光器件210。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电压用于在发光阶段,将第一发光器件110的第一极的电压抬升;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电压用于在发光阶段,将第二发光器件210的第一极的电压抬升。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均与第一扫描线电连接,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均为第二初始化晶体管,分别用于对第一发光器件110、第二发光器件210的阳极进行初始化。这样设置,同样能起到改善显示面板在低刷新频率下的色偏现象,提升显示画质的效果,其技术原理与前述各实施例类似,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示例性地以仅调整发光控制晶体管的寄生电容的方式来调整像素电路的充电时间,或者以仅调整对发光器件的阳极进行初始化的晶体管的寄生电容的方式来调整像素电路的充电时间,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同时对两种晶体管的寄生电容进行调整,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示例性地以7T1C像素电路对本发明的发光构思进行说明,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像素电路还可以设置为2T1C结构的变形结构、7T1C结构的变形结构等,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晶体管的寄生电容的调整方式有多种,下面就其中的几种进行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的版图示意图。参见图13,为了更加容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发明构思,首先对该像素的版图构成进行说明。示例性地,像素包括第一颜色子像素100、第二颜色子像素200和第三颜色子像素300。例如,第一颜色子像素100为红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200为绿色子像素,第三颜色子像素300为蓝色子像素。以第一颜色像素100的具体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图13中示出了第一像素电路的版图结构,并未示出第一发光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发光器件设置于第一晶体管M1的下方,与第一晶体管M1连接。
继续参见图13,示例性地,第一像素电路为7T1C结构,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图案为金属走线,由上至下依次为传输第三扫描信号S1的第三扫描线、传输第二扫描信号S2的第二扫描线、传输发光控制信号EM的发光控制信号线。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图案为半导体图案,半导体图案与金属走线位于不同膜层,金属走线与半导体图案交叉的位置形成晶体管。其中,金属走线构成晶体管的栅极,因此金属走线也可以称为栅极层图案;半导体图案构成晶体管的有源层,因此半导体图案也可以称为有源层图案。金属走线为晶体管的栅极,未与金属走线交叉的半导体图案重掺杂,形成导电性能较好的半导体走线,位于金属走线两侧的半导体走线为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
结合图7所示的7T1C像素电路中各晶体管的连接关系,可以得出在图13中,发光控制信号线与半导体图案交叉限定出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15和第一晶体管M1;第二扫描线与半导体图案交叉限定出数据写入晶体管M12和补偿晶体管M13;第一扫描信号与半导体图案交叉限定出初始化晶体管M14和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16。其中,区域101设置有驱动晶体管和存储电容,以及驱动晶体管和初始化晶体管M16连接(图13中未示出)。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16与上一行像素中的第一发光器件(图13中未示出)连接,用于对上一行像素中的第一发光器件进行初始化,相应地,本行像素中的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16(图13中未示出)位于本行第一发光器件的下方。因此,本行像素的第一扫描线传输本行的第三扫描信号S3n和上一行的第一扫描信号S1n-1,本行像素的第二扫描线传输本行的第二扫描信号S2n
结合图7和图13,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选地,第一晶体管M1的至少部分有源层图案的宽度W1大于第二晶体管M2的有源层图案的宽度W2。其中,有源层图案和栅极层图案的交叠的部分构成了晶体管的等效电容,有源层是电容的一个极板,栅极层图案是电容的另一个极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决定电容大小的因素有极板之间的间距、极板之间的介质的介电常数、两极板的正对面积。对于显示面板而言,在现有工艺的条件下,极板之间的间距调整、介质的介电常数调整的难度较大,而调整两极板的正对面积更容易实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改变第一晶体管M1的有源层的宽度来调整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和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之间的等效电容,无需对版图进行重构,改进方式简单,易于实现。
具体地,在图13中,第一颜色子像素100为红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200为绿色子像素,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均与发光控制信号线电连接。示例性地,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均为发光控制晶体管,在发光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在充电阶段的初始时刻降低发光器件的阳极电压。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晶体管M1的至少部分有源层图案的宽度W1大于第二晶体管M2的有源层图案的宽度W2,使得第一晶体管M1的等效电容大于第二晶体管M2的等效电容,能够在充电阶段的初始时刻调整红色子像素中第一晶体管M1第一极的电压较小,即第一发光器件110的阳极电压较小;相反,在充电阶段的初始时刻调整绿色子像素中第二晶体管M2的第一极的电压较大,即第二发光器件210的阳极电压较大。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缩短了第一发光器件110和第二发光器件210的充电时间差,进而缩短了第一发光器件110和第二发光器件210的发光时间,有利于改善显示面板在低刷新频率下的色偏现象,提升显示画质。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像素的版图示意图。结合图9和图14,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与图13不同的是,第一颜色子像素100为绿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200为红色子像素。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均与第一扫描线电连接。示例性地,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均为阳极初始化晶体管,在扫描信号的作用下在充电阶段的初始时刻提升发光器件的阳极电压。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晶体管M1的至少部分有源层图案的宽度W1大于第二晶体管M2的有源层图案的宽度W2,使得第一晶体管M1的等效电容大于第二晶体管M2的等效电容,能够在充电阶段的初始时刻调整绿色子像素中第一晶体管M1第一极的电压较大,即第一发光器件110的阳极电压较大;相反,在充电阶段的初始时刻调整红色子像素中第二晶体管M2的第一极的电压较小,即第二发光器件210的阳极电压较小。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缩短了第一发光器件110和第二发光器件210的充电时间差,进而缩短了第一发光器件110和第二发光器件210的发光时间,有利于改善显示面板在低刷新频率下的色偏现象,提升显示画质。且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改变第一晶体管M1的有源层的宽度来调整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和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之间的等效电容,无需对版图进行重构,改进方式简单,易于实现。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像素的版图示意图。参见图15,第一颜色子像素100为红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200为绿色子像素。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选地,同时增加红色子像素中发光控制晶体管M1的寄生电容,以及绿色子像素中对发光器件的阳极进行初始化的晶体管M26的寄生电容。即设置第一晶体管M1的至少部分有源层图案的宽度大于第二晶体管M2的有源层图案的宽度;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26的至少部分有源层图案的宽度大于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16的有源层图案的宽度。其中,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的等效电容的变化与其带来的有益效果与图13类似,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16和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26的等效电容的变化与其带来的有益效果与图14类似,不再赘述。图15将图13和图14的技术方案进行组合,提供了更多的实现方式,这样设置,有利于增加版图设计的灵活性。
图16为图15中区域102的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6,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第一晶体管M1的有源层图案包括第一图案部1021和第二图案部1022,第一图案部1021的宽度W11大于第二图案部1022的宽度W12,且第一图案部1021相对于第二图案部1022靠近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极。也就是说,宽度较大的部分更靠近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极。图16中,第一发光器件设置于第一晶体管M1的下方,因此,第一图案部1021设置于第二图案部1022的下方。这样设置的原因在于,第一图案部1021的宽度越大,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与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极之间的等效电容越大。示例性地,第二图案部1022的宽度W12为半导体图案的常规设置宽度,第一图案部1021的宽度为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加宽后的宽度。这样设置,有利于在提升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极与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之间的等效电容的基础上,不影响其他晶体管的性能。
继续参见图16,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第一图案部1021与栅极层图案交叠。图16中示例性地,第一图案部1021与发光控制信号线交叠。其中,第一图案部1021的部分区域位于栅极层图案靠近第一发光器件的一侧,即位于发光控制信号线下方;另外部分区域位于栅极层图案远离第一发光器件的一侧,即位于发光控制信号线的上方。优选地,位于发光控制信号线下方的区域的面积大于位于发光控制信号线上方的面积。本发明实施例这样设置,有利于在提升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极与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之间的等效电容的基础上,不影响其他晶体管的性能。
图17为图15中区域102的另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7,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选地,第一图案部1021全部位于栅极层图案靠近第一发光器件110的一侧。示例性地,第一图案部1021全部位于发光控制信号线下方。这样设置,有利于在提升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极与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之间的等效电容的基础上,不影响其他晶体管的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示例性地示出了通过调整有源层图案的宽度来调整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的寄生电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调整栅极层图案的宽度来调整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的寄生电容。这是因为,晶体管的寄生电容在栅极和第一极之间产生,那么,栅极和第一极相当于寄生电容的两个极板,而寄生电容的大小与两极板的面积均相关。所以,还可以通过调整栅极层图案的宽度来调整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的寄生电容。如图18所示,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选地,第一晶体管M1的至少部分栅极层图案的宽度大于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层图案的宽度。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第一晶体管M1中有源层图案或栅极层图案的较宽的部分尺寸是第二晶体管M2中有源层图案或栅极层图案的尺寸的1.5倍-3倍。其中,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的尺寸差异越大,对发光时间的调整力度越大,但由于版图空间有限,需要将其尺寸差异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优选地,通过调整第一晶体管M1或第二晶体管M2的尺寸,实现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的发光市场相等,从而消除刷新频率改变带来的显示差异。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示例性地示出了通过调整第一晶体管M1的电极宽度来调整其寄生电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调整第一晶体管M1对应区域的绝缘层(栅极层图案和有源层图案)的厚度来改变电极间(栅极和第一极)的距离,或者在绝缘层中进行掺杂来改变电极间(栅极和第一极)的介电常数,以此调整第一晶体管M1的寄生电容。但是,与这两种实施方式相比,通过调整第一晶体管M1的电极宽度来调整其寄生电容的成本较低,无需改进现有的制备工艺,仅对版图进行微调即可,易于实现。
还需要说明的是,图13-图18示例性地以增大第一晶体管M1的尺寸来实现第一晶体管M1的寄生电容大于第二晶体管M2,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减小第二晶体管M2的尺寸来实现第一晶体管M1的寄生电容大于第二晶体管M2,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限定。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像素排布方式可以为RGB排布、RGBG排布、pentile排布(钻石排布)、RGBW排布、RGB Delta排布和RGB S-Strip排布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示例性地以高刷新频率和低刷新频率采用相同的gamma曲线为例进行说明,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若gamma曲线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当调整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的发光时间后,原有的gamma曲线不再适用新的像素电路结构,需要重新校准gamma曲线,以获得更好的显示效果。示例性地,当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的发光时间相同时,采用重新校准后的gamma曲线在高刷新频率下和低刷新频率下的显示效果一致,均无色偏。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示例性地示出了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之间的第一等效电容和第二等效电容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设置方式,未对绿色子像素或白色子像素等其他颜色的子像素进行说明,这是因为其他颜色的子像素对色偏的影响较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其他颜色子像素的等效电容,示例性地,其他颜色子像素的设置方式可以与红色子像素相同、与绿色子像素相同,或者与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均不相同,本发明不做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说明了调整第一晶体管自身的寄生电容来调整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极之间的等效电容,和/或调整第二晶体管自身的寄生电容来调整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极之间的等效电容,以此来调整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的发光时间。这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极之间增设一个新的电容,以增大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极之间的等效电容。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平板、可穿戴设备、电脑、电视等。该显示装置包括如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其技术原理和产生的效果类似,不再赘述。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1)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第一颜色子像素,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包括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一像素电路,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极电连接;
多个第二颜色子像素,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包括第二发光器件和第二像素电路,所述第二像素电路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连接方式相同;
其中,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极之间的等效电容,大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极之间的等效电容;
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充电时间小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极均为阳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电压用于在发光阶段,将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极的电压降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电压用于在发光阶段,将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极的电压降低;
或者,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充电时间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极均为阳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电压用于在发光阶段,将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极的电压抬升;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电压用于在发光阶段,将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极的电压抬升;
或者,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充电时间小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极均为阴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电压用于在发光阶段,将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极的电压抬升;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电压用于在发光阶段,将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极的电压抬升;
或者,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充电时间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极均为阴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电压用于在发光阶段,将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极的电压降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电压用于在发光阶段,将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极的电压降低;
若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均为P型晶体管,用于将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极的电压降低的信号为发光控制信号,用于将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极的电压抬升的信号为第一扫描信号;
若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均为N型晶体管,用于将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极的电压抬升的信号为发光控制信号,用于将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极的电压降低的信号为第一扫描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为红色子像素,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为绿色子像素,则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充电时间小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
若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为绿色子像素,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为红色子像素,则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的充电时间大于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和/或所述第二像素电路还包括:
驱动模块,用于响应数据信号而产生驱动电流;
数据写入模块,用于将所述数据信号写入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
4.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写入模块包括数据写入晶体管和补偿晶体管,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栅极接入第二扫描信号,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入数据信号,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补偿晶体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二扫描信号,所述补偿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补偿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
5.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和/或所述第二像素电路还包括:初始化晶体管,所述初始化晶体管的栅极接入第三扫描信号,所述初始化晶体管的第一极与初始化信号线电连接,所述初始化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的栅极电连接。
6.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晶体管和/或所述初始化晶体管为双栅晶体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有源层图案与栅极层图案交叉设置;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有源层图案与栅极层图案交叉设置;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至少部分有源层图案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有源层图案的宽度;
和/或,所述第一晶体管的至少部分栅极层图案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层图案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有源层图案包括第一图案部和第二图案部,所述第一图案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图案部的宽度,且所述第一图案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图案部靠近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案部全部位于所述栅极层图案靠近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一侧;
或者,所述第一图案部与所述栅极层图案交叠;其中,所述第一图案部的部分区域位于所述栅极层图案靠近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一侧,另外部分区域位于所述栅极层图案远离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中有源层图案或栅极层图案的较宽的部分尺寸是所述第二晶体管中有源层图案或栅极层图案的尺寸的1.5倍-3倍。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0094631.9A 2022-01-26 2022-01-26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4200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4631.9A CN114420036B (zh) 2022-01-26 2022-01-26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4631.9A CN114420036B (zh) 2022-01-26 2022-01-26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0036A CN114420036A (zh) 2022-04-29
CN114420036B true CN114420036B (zh) 2023-11-21

Family

ID=81276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94631.9A Active CN114420036B (zh) 2022-01-26 2022-01-26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20036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9075A (zh) * 2007-08-15 2009-02-18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JP2009300752A (ja) * 2008-06-13 2009-12-24 Fujifilm Corp 表示装置及び駆動方法
CN106773402A (zh) * 2016-12-29 2017-05-3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和液晶显示面板
CN108415200A (zh) * 2018-02-09 2018-08-17 咸阳彩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低色偏像素单元及其设计方法
CN111986620A (zh) * 2020-09-10 2020-11-2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2908264A (zh) * 2021-01-26 2021-06-0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227107A1 (zh) * 2020-05-13 2021-11-18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16494A (zh) * 2017-07-21 2017-12-26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驱动装置、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10556072A (zh) * 2018-05-31 2019-12-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9075A (zh) * 2007-08-15 2009-02-18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JP2009300752A (ja) * 2008-06-13 2009-12-24 Fujifilm Corp 表示装置及び駆動方法
CN106773402A (zh) * 2016-12-29 2017-05-3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和液晶显示面板
CN108415200A (zh) * 2018-02-09 2018-08-17 咸阳彩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低色偏像素单元及其设计方法
WO2021227107A1 (zh) * 2020-05-13 2021-11-18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1986620A (zh) * 2020-09-10 2020-11-2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2908264A (zh) * 2021-01-26 2021-06-0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0036A (zh) 2022-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11010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11062652B1 (en) Pixel circuit, driv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40169920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1238799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462159B2 (en) Display device, driving method for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1105751B (zh) 显示设备、用于驱动显示设备的方法以及电子装置
US8736521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e the same
KR20020034851A (ko) 액정표시장치, el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및 부화소의표시패턴 평가방법
US20240078976A1 (en) Pixel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JP2011221255A (ja)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レイアウト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US20210027704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9646532B2 (en) Display device, driving method for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1915646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pixel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40038161A1 (en) Pixel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same
US20230230547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210837108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785961A (zh) 像素驱动电路及显示面板
US20120013590A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3540200A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4743507A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4420036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WO2018047492A1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20240169911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US20210097927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5691419A (zh)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