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16227B - 窗口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窗口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16227B
CN114416227B CN202111357820.2A CN202111357820A CN114416227B CN 114416227 B CN114416227 B CN 114416227B CN 202111357820 A CN202111357820 A CN 202111357820A CN 114416227 B CN114416227 B CN 1144162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ow
screen
interface
application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5782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16227A (zh
Inventor
张亚男
王红军
樊志铭
张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5782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162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16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16227A/zh
Priority to CN202280007997.6A priority patent/CN11663582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28266 priority patent/WO202308806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162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162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using ic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2Selection of displayed objects or displayed text el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6Drag-and-drop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智能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窗口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检测到用户的第一触摸操作,显示第一界面,其中第一界面包括第一标识和至少一个应用窗口;第一标识显示在第一响应区域内,第一响应区域位于第一界面对应的显示区域内,至少一个应用窗口包括第一应用窗口,第一应用窗口显示第一应用的界面;检到到第一拖动操作,将第一应用窗口通过第一模式显示;其中,第一拖动操作包括将第一应用窗口拖动到第一响应区域内的操作;第一触摸操作与第一拖动操作为一个连续的操作。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案能够实现一步操作分屏、或者一步操作小窗,简化用户切换窗口显示模式的操作步骤,方便快捷,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窗口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窗口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终端电子设备能够满足用户的多窗口使用需求,向用户提供分屏模式、小窗模式等各种多模式窗口,其中分屏模式可以使电子设备的屏幕显示两个窗口供用户操作,小窗模式可以将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界面缩小显示在一个较小的窗口中运行,以便于用户先操作其他应用程序界面处理紧急事项。
然而,用户在将电子设备所显示的窗口从全屏模式窗口(全屏显示某一应用程序的界面的窗口)切换为分屏模式窗口、或者切换为小窗模式窗口的过程中,一般需要经过多次连续操作,例如先操作将全屏模式显示的应用窗口进入多任务界面,再点击多任务界面中的应用窗口打开多模式窗口选项按钮从中选择分屏模式,这导致用户无法快捷地使电子设备显示的界面窗口在全屏模式与分屏模式之间切换、或者在全屏模式与小窗模式之间切换。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窗口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提高了用户切换窗口的操作效率,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窗口切换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检测到用户的第一触摸操作,显示第一界面,其中第一界面包括第一标识和至少一个应用窗口;第一标识显示在第一响应区域内,第一响应区域位于第一界面对应的显示区域内,至少一个应用窗口包括第一应用窗口,第一应用窗口显示第一应用的界面;检到到第一拖动操作,将第一应用窗口通过第一模式显示;其中,第一拖动操作包括将第一应用窗口拖动到第一响应区域内的操作;第一触摸操作与第一拖动操作为一个连续的操作。
即在检测到用户切换窗口显示模式的触摸操作时,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上可以显示用于指示预设的第一模式热区所在位置的第一标识,如果继续检测到用户的触摸操作进一步将电子设备显示界面上的第一应用窗口拖动至预设热区内,则电子设备触发将第一应用窗口通过第一模式显示。上述第一界面上的第一标识例如可以是下文实施例中描述的分屏热区图标或小窗热区图标,也可以是下文实施例中描述的预设热区对应的热区蒙版,例如图3c所示的小窗热区320或分屏热区330;上述第一响应区域例如可以是下文实施例中描述的分屏热区或小窗热区,其中分屏热区图标相应地显示在分屏热区内,小窗热区图标相应地显示在小窗热区内。第一应用窗口例如可以是微信TM窗口等应用窗口,也是下文实施例中描述的用户上滑操作的对象窗口,第一模式则相应地可以是上述分屏热区或小窗热区。
上述第一触摸操作以及与之连续的第一拖动操作,例如是下文实施例中描述的上滑至分屏热区图标所在位置、或上滑至小窗热区图标所在位置、或者是右滑至小窗热区或分屏热区内的操作等,可以理解,本申请中“连续的操作”即用户执行第一触摸操作和第一拖动操作的过程中手指没有离开电子设备的屏幕,手指可以连续的执行这两个操作,当然手指在操作过程中在电子设备屏幕上停顿片刻也认为是连续的操作所表达的含义。第一触摸操作与第一拖动操作的操作对象为同一对象,例如均是第一应用窗口。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将第一应用窗口拖动到第一响应区域内,包括:使第一应用窗口的显示区域全部位于第一响应区域内;或者使第一应用窗口的显示区域与第一响应区域的重叠区域的尺寸大于预设尺寸阈值;或者检测到第一拖动操作的触摸位置位于第一响应区域内。
上述第一应用窗口即是下文实施例所描述的对象窗口,第一响应区域为下文实施例中描述的预设热区。因此,上述实现中描述的是将对象窗口拖动到预设热区内可以包括多种情形,例如使对象窗口显示区域显示的全部内容以及对象窗口的边框等均位于预设热区内的情形,认为是已将对象窗口拖动到预设热区内,或者使对象窗口显示的部分内容以及对象窗口的部分边框位于预设热区内并且对象窗口与预设热区的重叠区域的尺寸大于预设尺寸阈值的情形认为是已将对象窗口拖动到预设热区内;或者检测到作用于对象窗口的第一拖动操作的触摸位置位于预设热区内时认为已将对象窗口拖动预设热区内。其中预设尺寸阈值例如可以设置为小于对象窗口的显示区域尺寸的某个合理值,在此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示例,可以通过检测得到的第一拖动操作的触摸位置的坐标信息,判断该触摸位置的高度是否满足预设的高度阈值条件、和/或判断该触摸位置位于电子设备屏幕上的位置,来确定该触摸位置是否位于预设热区内等,具体可以参考下文实施例中图5所示流程中相应步骤的具体实施过程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连续的操作包括:在第一触摸操作和第一拖动操作被执行的过程中,电子设备连续的检测到触摸点。
即用户执行第一触摸操作和第一拖动操作的过程中手指没有离开电子设备的屏幕,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关于“连续的操作”相关解释,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第一拖动操作,显示第二界面,第二界面包括第二窗口和第三窗口,第三窗口为第一应用窗口通过第一模式显示后的窗口;其中,第三窗口悬浮显示在第二窗口之上,第三窗口的高度与第二窗口的高度相等,第三窗口的宽度小于第二窗口的宽度;或者第三窗口悬浮显示在第二窗口之上,第三窗口的宽度与第二窗口的宽度相等,第三窗口的高度小于第二窗口的高度;或者第三窗口与第二窗口分屏显示,第三窗口的高度与第二窗口的高度相等或者第三窗口的宽度与第二窗口的宽度相等。
如上所示,用户的第一拖动操作将第一应用窗口(即对象窗口)拖动至第一响应热区(即预设热区)内,因此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拖动操作,电子设备可以显示对象窗口切换显示模式后的界面,即上述第三界面。例如,预设热区为分屏热区时,用户操作将对象窗口拖动到分屏热区后,电子设备可以显示下文图3j或图3k所示的分屏预备界面,其中图3j所示的分屏预备界面360上的虚拟分屏窗口361例如为上述第三窗口,待定窗口362为上述第二窗口;或者图3k所示的分屏预备界面370上的左侧窗口371例如为上述第三窗口,右侧窗口372为上述第二窗口。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三窗口部分显示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中。
例如,上述第三窗口可以参考下文图3j所示的分屏预备界面360上的虚拟分屏窗口361,在电子设备屏幕上显示一部分,用户可以拖动虚拟分屏窗口361右侧边缘的控制条363向右滑动,使虚拟分屏窗口361更多的显示出来。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在显示第二界面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第三窗口全部显示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中;第三窗口自动移动,以使得第三窗口部分显示在显示屏中。
即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拖动操作,电子设备可以显示动态的界面变化过程,以使用户感知到的窗口显示模式的切换过程。例如参考下文图3k和图3j所示界面,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将对象窗口拖动到分屏热区内的操作,可以先显示图3k所示的分屏预备界面370,之后分屏预备界面370中的左侧窗口371向左自动移动,最终电子设备显示图3j所示的分屏预备界面360。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二窗口显示包括至少一个应用图标或任务卡片的桌面,在显示第二界面后,上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对桌面中的第二应用的图标或任务卡片的操作,打开第二应用并显示第二应用窗口,第二应用窗口显示第二应用的界面;其中,第二应用窗口与第三窗口分屏显示;第三窗口与第二应用窗口分屏显示时,第三窗口全部显示在显示屏中。
可以理解,分屏模式通常需要确定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窗口的显示内容,用户操作将第一个对象窗口(即上述第一应用窗口)拖动到分屏热区内时,电子设备可以先通过分屏模式窗口中的一个窗口显示该对象窗口中的内容(即上述第一应用的界面),当用户选中分屏模式窗口中另一个窗口要显示的内容(即上述第二应用的界面)时,电子设备所显示的分屏模式窗口则分别显示用户两次选择要显示的内容,即分屏模式窗口中的两个窗口分别显示第一应用的界面和第二应用的界面,其中显示第一应用的界面的窗口即为上述第三窗口。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第一拖动操作,显示第三界面,第三界面包括第二窗口和第四窗口,第四窗口为第一应用窗口通过第一模式显示后的窗口,其中,第二窗口被电子设备全屏显示,第四窗口悬浮在第二窗口之上,第四窗口的高度和宽度均小于第二窗口,第四窗口全部显示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中。
如上所示,用户的第一拖动操作将第一应用窗口(即对象窗口)拖动至第一响应热区(即预设热区)内,因此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拖动操作,电子设备可以显示对象窗口切换显示模式后的界面,即上述第三界面。例如,预设热区为小窗热区时,用户操作将对象窗口拖动到小窗热区后,电子设备可以显示下文图3f所示界面,其中图3f所示的悬浮显示的应用窗口310即为上述第四窗口,空置窗口340为上述第二窗口。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二窗口显示包括至少一个应用图标或任务卡片的桌面。
参考下文图3f所示界面,空置窗口340(即上述第二窗口)可以是电子设备的桌面,该桌面上有应用图标或者任务卡片等。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在电子设备显示第一界面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在第一拖动操作的执行过程中,若第一拖动操作的触摸位置与第一标识的显示位置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则第一标识的尺寸逐渐变大。
用户拖动第一应用窗口(即对象窗口)接近第一标识所在位置的过程即是对象窗口接近预设热区的过程,此过程中第一标识的显示尺寸可以逐渐变大。如上,第一标识可以是预设热区的热区图标,例如下文图3c所示的小窗热区图标321或者分屏热区图标331;第一标识也可以是预设热区的热区蒙版,例如下文图3c所示的小窗热区320或分屏热区330,或者第一标识包括预设热区的热区图标和热区蒙版,在用户拖动对象窗口接近预设热区的过程中,预设热区的热区图标和/或热区蒙版的显示尺寸可以相应变大,其中热区蒙版的尺寸变化幅度可以大于相应的热区图标的尺寸变化幅度。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在检测到用户的第一触摸操作之前,电子设备全屏显示第五窗口,第五窗口包括第一触摸操作作用的目标对象;并且上述方法包括:检测到用户的第一触摸操作,第一界面上的第一应用窗口中显示目标对象或目标对象对应的界面。
即用户操作的对象窗口,可以是用于显示第五窗口的全部或局部内容(即目标对象)的窗口,用户对第五窗口中的目标对象进行的切换窗口显示模式的操作,可以触发电子设备将用户操作的目标对象或者该目标对象对应的界面通过目标窗口(即上述第一应用窗口)显示。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目标对象包括:应用窗口、应用图标、服务卡片、应用界面上显示的任务窗口、应用界面上显示的链接、应用界面上显示的附件、多任务界面的任务窗口中的任一项。
例如上述第五窗口是电子设备显示的桌面时,目标对象可以是桌面窗口中的某个应用图标、服务卡片或者任务卡片等;如果第五窗口为应用窗口,则目标对象可以是该应用窗口,或者是该应用窗口中显示的链接、附件、文本等,在此不做限制。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触摸操作为对目标对象的向上拖动操作;并且,在目标对象为第五窗口的情况下,第一触摸操作的起点为电子设备的屏幕底部。
即第一触摸操作(例如下文中的上滑操作)的结果是将目标对象向上拖动,例如拖动至预设热区内,如果第五窗口是应用窗口,用户的上滑操作可以从电子设备的屏幕底部开始向上滑动,作用于该应用窗口,以使该应用窗口在被拖动至预设热区通过预设热区对应的显示模式进行显示。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检测到用户的第一触摸操作,显示第一界面,包括:在第一触摸操作拖动目标对象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在第一触摸操作的触摸位置高度达到第一预设高度的情况下,电子设备显示第一界面;或者在第一触摸操作拖动目标对象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在目标对象为第五窗口且第五窗口显示尺寸的缩小比例达到第一比例阈值的情况下,电子设备显示第一界面。
即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检测用户操作目标对象的触控位置高度是否达到预设高度阈值(即上述第一预设高度),来触发显示上述第一界面;或者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检测用户操作目标对象移动过程中,显示目标对象或者目标对象对应的界面的对象窗口缩小的比例是否达到预设比例阈值(例如上述第一比例阈值),来触发显示上述第一界面。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标识显示在第一界面的左上角,或者第一标识显示在第一界面的右上角。
即第一标识所显示的位置可以是电子设备显示的第一界面上的左上角或者右上角,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标识也可以显示在第一界面的左上角或者右上角之外的其他位置。例如参考下文图3c所示,小窗热区图标321或者小窗热区320可以显示在图3c所示界面的右上角,以指示预设的小窗热区位置;分屏热区图标331或者分屏热区330可以显示在图3c所示界面的左上角,以指示预设的分屏热区位置。另外,在下文实施例2中,参考图17b所示,小窗热区1720也可以显示在电子设备屏幕的右侧边缘处,以指示预设的小窗热区位置,在此不做限制。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窗口切换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检测到用户的第一触摸操作,显示第一界面,其中第一界面包括第一标识、第二标识和至少一个应用窗口;至少一个应用窗口包括第一应用窗口,第一应用窗口显示第一应用的界面;在检测到第一拖动操作的情况下,将第一应用窗口通过第一模式显示,第一拖动操作包括将第一应用窗口拖动到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响应区域内的操作,第一响应区域位于第一界面对应的显示区域内;在检测到第二拖动操作的情况下,将第一应用窗口通过第二模式显示,第二拖动操作包括将第一应用窗口拖动到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响应区域内的操作,第二响应区域位于第一界面对应的显示区域内,第二响应区域与第一响应区域不重叠。
即电子设备的屏幕上可以预设两个响应区域,即上述第一响应区域和第二响应区域,各响应区域对应触发的显示模式不同,即第一响应区域对应触发第一模式,第二响应区域对应触发第二模式;在检测到用户的第一触摸操作时,电子设备可以分别显示第一标识、第二标识以指示预设的两个响应区域的位置。上述第一界面例如是下文图3c所示界面,上述第一响应区域例如是分屏热区,上述第二响应区域例如是小窗热区,相应地第一标识为下文图3c所示的分屏热区图标331和/或分屏热区330,第二标识为下文图3c所示的小窗热区图标321和/或小窗热区320,因此上述第一拖动操作则是将第一应用窗口(即对象窗口)拖动至分屏热区的操作,第二拖动操作则是将对象窗口拖动至小窗热区的操作。
其中,上述将第一应用窗口拖动到第标识对应的第一响应区域内的第一拖动操作,包括使第一应用窗口的显示区域全部位于第一响应区域内;或者使第一应用窗口的显示区域与第一响应区域的重叠区域的尺寸大于预设尺寸阈值;或者检测到作用于第一应用窗口的第一拖动操作的触摸位置位于预设热区内。例如,该拖动操作是使对象窗口显示区域显示的全部内容以及对象窗口的边框等全部位于预设的分屏热区内的操作,或者是使对象窗口显示的部分内容以及对象窗口的部分边框位于预设的分屏热区内并且对象窗口与分屏热区的重叠区域的尺寸大于预设尺寸阈值的操作;或者该拖动操作的触摸位置位于预设热区内等。在此不做限制。
上述将第一应用窗口拖动到第标识对应的第二响应区域内的第二拖动操作,包括使第一应用窗口的显示区域全部位于第二响应区域内;或者使第一应用窗口的显示区域与第二响应区域的重叠区域的尺寸大于预设尺寸阈值。例如,该拖动操作是使对象窗口显示区域显示的全部内容以及对象窗口的边框等全部位于预设的小窗热区内的操作,或者是使对象窗口显示的部分内容以及对象窗口的部分边框位于预设的小窗热区内并且对象窗口与小窗热区的重叠区域的尺寸大于预设尺寸阈值的操作;或者该拖动操作的触摸位置位于预设热区内等。在此不做限制。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示例,可以通过检测得到的第一拖动操作的触摸位置的坐标信息,判断该触摸位置的高度是否满足预设的高度阈值条件、和/或判断该触摸位置位于电子设备屏幕左侧或者屏幕右侧,来确定该触摸位置是否位于预设的分屏热区或者小窗热区内。具体可以参考下文实施例中图5所示流程中相应步骤的具体实施过程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第一拖动操作,显示第二界面,第二界面包括第二窗口和第三窗口,第三窗口为第一应用窗口通过第一模式显示后的窗口;其中,第三窗口悬浮显示在第二窗口之上,第三窗口的高度与第二窗口的高度相等,第三窗口的宽度小于第二窗口的宽度;或者第三窗口悬浮显示在第二窗口之上,第三窗口的宽度与第二窗口的宽度相等,第三窗口的高度小于第二窗口的高度;或者第三窗口与第二窗口分屏显示,第三窗口的高度与第二窗口的高度相等或者第三窗口的宽度与第二窗口的宽度相等。
即响应于用户将对象窗口拖动至分屏热区的操作,显示分屏模式对应的相关界面,例如下文图3j或图3k所示界面。具体可以参考上文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三窗口部分显示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中。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在显示第二界面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第三窗口全部显示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中;第三窗口自动移动,以使得第三窗口部分显示在显示屏中。
即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拖动操作,电子设备可以显示动态的界面变化过程,以使用户感知到的窗口显示模式的切换过程,例如电子设备先显示下文图3k所示界面再变化至显示下文图3j所示界面的过程,具体可以上文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二窗口显示包括至少一个应用图标或任务卡片的桌面,在显示第二界面后,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对桌面中的第二应用的图标或任务卡片的操作,打开第二应用并显示第二应用窗口,第二应用窗口显示第二应用的界面;其中,第二应用窗口与第三窗口分屏显示;第三窗口与第二应用窗口分屏显示时,第三窗口全部显示在显示屏中。
如上,分屏模式通常需要确定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窗口的显示内容,用户在操作对象窗口的显示模式切换至分屏模式过程中,先后选择在分屏模式窗口的两个或多个窗口中显示的内容,具体可以参考上文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第二拖动操作,显示第三界面,第三界面包括第二窗口和第四窗口,第四窗口为第一应用窗口通过第二模式显示后的窗口,其中,第二窗口被电子设备全屏显示,第四窗口悬浮在第二窗口之上,第四窗口的高度和宽度均小于第二窗口,第四窗口全部显示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中。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二窗口显示包括至少一个应用图标或任务卡片的桌面。
即响应于用户将对象窗口拖动至小窗热区的操作,显示分屏模式对应的相关界面,例如下文图3f所示界面。具体可以参考上文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在电子设备显示第一界面之后,方法还包括:在第一拖动操作的执行过程中,若第一拖动操作的触摸位置与第一标识的显示位置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则第一标识的尺寸逐渐变大;或者在第二拖动操作的执行过程中,若第二拖动操作的触摸位置与第二标识的显示位置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则第二标识的尺寸逐渐变大。
即在用户拖动第一应用窗口(即对象窗口)接近第一标识所在位置或者第二标识所在位置的过程即是对象窗口接近预设热区的过程,此过程中对象窗口所接近的预设热区内的第一标识或者第二标识的显示尺寸可以逐渐变大。具体可以参考上文与第一标识的显示尺寸逐渐变大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在检测到用户的第一触摸操作之前,电子设备全屏显示第五窗口,第五窗口包括第一触摸操作作用的目标对象;并且上述方法包括:检测到用户的第一触摸操作,第一界面上的第一应用窗口中显示目标对象或目标对象对应的界面。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目标对象包括:应用窗口、应用图标、服务卡片、应用界面上显示的任务窗口、应用界面上显示的链接、应用界面上显示的附件、多任务界面的任务窗口中的任一项。
即用户操作的对象窗口,可以是用于显示第五窗口的全部或局部内容(即目标对象)的窗口,用户对第五窗口中的目标对象进行的切换窗口显示模式的操作,可以触发电子设备将用户操作的目标对象或者该目标对象对应的界面通过目标窗口(即上述第一应用窗口)显示。具体可以参考上文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触摸操作为对目标对象的向上拖动操作;并且,在目标对象为第五窗口的情况下,第一触摸操作的起点为电子设备的屏幕底部。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检测到用户的第一触摸操作,显示第一界面,包括:在第一触摸操作拖动目标对象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在第一触摸操作的触摸位置高度达到第一预设高度的情况下,电子设备显示第一界面;或者在第一触摸操作拖动目标对象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在目标对象为第五窗口且第五窗口显示尺寸的缩小比例达到第一比例阈值的情况下,电子设备显示第一界面。
即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检测用户操作目标对象的触控位置高度是否达到第一预设高度,来触发显示上述第一界面;或者通过检测用户操作目标对象移动过程中,显示目标对象或者目标对象对应的界面的对象窗口缩小的比例是否达到第一比例阈值,来触发显示上述第一界面。具体可以参考上文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用户操作目标对象持续向预设的分屏热区拖动的过程中,电子设备还可以进一步通过判断触摸位置高度是否达到第二预设高度,来触发显示分屏效果模拟界面;其中,第二预设高度大于第一预设高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用户操作目标对象持续向预设的分屏热区拖动的过程中,电子设备也可以进一步通过判断显示目标对象或者目标对象对应的界面的对象窗口缩小的比例是否达到第二比例阈值,来触发显示分屏效果模拟界面;其中,第二比例阈值大于第一比例阈值。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拖动操作与第一触摸操作为一个连续的操作;或者第二拖动操作与第一触摸操作为一个连续的操作。
上述连续的操作,表示用户执行第一触摸操作和第一拖动操作的过程中手指没有离开电子设备的屏幕;或者用户执行第一触摸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的过程中手指没有离开电子设备的屏幕。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标识显示在第一界面的左上角,第二标识显示在第一界面的右上角;或者第一标识显示在第一界面的右上角,第二标识显示在第一界面的左上角。
例如下文图3c所示的小窗热区320及小窗热区图标321显示在屏幕右上角、分屏热区330及分屏热区图标331显示在屏幕左上角。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电子设备屏幕的左上角显示小窗热区320和/或小窗热区图标321,在电子设备屏幕的右上角显示分屏热区330和/或分屏热区图标331,在此不做限制。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窗口切换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指令在计算机上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上述窗口切换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窗口切换方法。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d所示为现有的一种切换窗口显示模式的操作过程界面示意图。
图2a至图2c所示为另一种现有的切换窗口显示模式的操作过程界面示意图。
图3a至图3m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些窗口切换过程的界面示意图。
图3n至图3p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些调整分屏模式窗口布局的界面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30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一种窗口切换方法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6a至图6c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一种用户操作对应的触控位置示意图。
图7a至图7f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一些窗口切换过程的界面示意图。
图8a至图8d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另一些窗口切换过程的界面示意图。
图9a至图9b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另一些窗口切换过程的界面示意图。
图10a至图10d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另一些窗口切换过程的界面示意图。
图11a至图11d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另一些窗口切换过程的的界面示意图。图12a至图12d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另一些窗口切换过程的界面示意图。图13a至图13d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另一些窗口切换过程的界面示意图。
图1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一种窗口切换操作对应的界面示意图。
图15a至图15b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一些分屏窗口布局样式界面示意图。
图1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另一种窗口切换方法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17a至图17e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一些窗口切换过程的界面示意图。
图1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300的软件结构框图。
图1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行为与电子设备300的系统行为之间的交互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示例,图1a至图1c示出了现有的一种切换窗口的操作过程界面示意图。
如图1a所示,折叠屏手机100在全屏模式下显示微信TM应用的界面101;当用户想要一边看视频一边在微信上收发消息时,可以操作折叠屏手机100切换为显示图1b所示的分屏模式窗口,其中折叠屏手机100在分屏模式下的两个窗口中分别显示微信TM应用的界面101与视频应用的界面102。当用户想要暂时收起视频应用的界面102,以便先处理微信TM消息时,可以操作折叠屏手机100将视频应用的界面102切换为图1c所示的小窗模式窗口显示,即折叠屏手机100在小窗模式窗口中显示视频应用的界面102,微信TM应用的界面101则全屏显示在小窗模式窗口下方。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全屏显示即指电子设备300的屏幕显示区域全部用于显示桌面或者某个应用窗口的内容,或者说,电子设备的屏幕显示区域全部为桌面或者某个应用窗口的显示区域。
具体地,用户在操作折叠屏手机100从图1a所示的全屏模式窗口切换为图1b所示的分屏模式窗口的过程中,需要先从图1a所示的屏幕底部上滑(参考图1a所示的操作①),进入图1d所示的多任务界面103后,再点击多任务界面103中的微信TM应用的界面101’打开多模式窗口选项按钮104,再从多模式窗口选项按钮104中点击分屏模式按钮105使折叠屏手机100进入分屏模式,最后选择视频应用的界面作为分屏模式下另一窗口中显示的界面,进入图1b所示的分屏模式窗口。可见,目前切换窗口显示模式的操作过程较为复杂,导致用户切换窗口显示模式的操作效率低下,体验不佳。
图2a至2c示出了另一种现有的切换窗口显示模式的操作过程界面示意图。
如图2a所示,平板电脑200显示应用窗口,该应用窗口例如可以是微信TM窗口201,在微信TM窗口201的顶部显示有切换窗口显示模式的触控热区202,用户点击该触控热区202可打开图2b所示的模式选项203。
如图2b所示,模式选项203中包括全屏模式按钮031、分屏模式按钮032以及小窗模式按钮033,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小窗模式也可以称为悬浮窗模式。用户在图2b所示的模式选项203中点击分屏模式按钮032可以进入图2c所示的分屏模式窗口,如图2c所示,分屏模式窗口的一个窗口显示微信TM窗口201中的内容、另一窗口可以显示最近打开的另一应用的界面,例如视频应用界面204。
然而,用户操作平板电脑200从图2a所示的全屏模式窗口切换成图2c所示的分屏模式窗口,也需要经过多次操作,操作效率较低,用户体验也不好。
为了解决当前切换窗口显示模式的操作步骤复杂、导致用户操作效率低下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窗口切换方法,通过在电子设备上设置触发小窗模式的热区(下称小窗热区)和/或触发分屏模式的热区(下称分屏热区),在检测到用户将对象窗口拖动至预设热区内时,触发电子设备将对象窗口的显示模式切换为预设热区对应的显示模式,例如在检测到用户将对象窗口拖动至预设的分屏热区内时,触发电子设备将对象窗口的显示模式切换为分屏模式。其中,用户将对象窗口拖动至预设热区内的操作,例如可以是预设的滑动操作手势,比如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上长按+拖动或者从屏幕底部向上滑动以向上拖动窗口等滑动操作。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窗口切换方案,能够实现经一步操作即可将电子设备所显示的对象窗口的显示模式切换至分屏模式(即一步分屏操作过程)、或者切换至小窗模式(即一步小窗操作过程),从而简化了用户切换窗口显示模式的操作步骤,方便快捷,提高了用户切换窗口的操作效率,进而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上述对象窗口可以是显示应用界面的应用窗口、或者是应用界面上显示的视频任务窗口、访问链接、文本、附件等、也可以是电子设备的桌面显示的应用图标、服务卡片或者电子设备的多任务界面中所显示的任务卡片等,在此不做限制。其中,将对象窗口拖动至预设热区内的操作,包括拖动对象窗口使对象窗口的全部显示区域以及边框部分等全部处于预设热区内,或者使对象窗口的显示区域与预设热区的重叠区域的尺寸大于预设尺寸阈值,例如重叠区域的面积大于预设面积阈值等,或者检测到将对象窗口拖动至预设热区内的操作的触摸位置位于预设热区内等,在此不做限制。
例如,图3a至图3m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300实施的窗口切换方法过程中的一些界面示意图。
其中,图3a至图3c所示为触发显示小窗热区位置和/或分屏热区位置的场景。
参考图3a所示的操作②,用户可以从全屏显示某个应用界面的电子设备300的屏幕底部向上滑动(即上滑操作),参考图3b所示,在用户的上滑操作过程中电子设备300显示应用界面的应用窗口310会逐渐变小。进一步参考图3c所示,应用窗口310在用户上滑操作过程中缩小一定程度时,电子设备300可以在屏幕预设的小窗热区和/或分屏热区之上显示热区蒙板用来表示预设热区的位置,可以理解,电子设备300屏幕上设置的热区尺寸可以是固定的,而显示在热区之上的热区蒙版尺寸却可以变化尺寸,引导用户将应用窗口310拖动至相应的预设热区范围内,其中热区蒙版的最大尺寸可以与预设热区尺寸大小相当或者相比于预设热区的尺寸较小一点,在此不做限制。为了便于描述,图3c所示的小窗热区320可以理解为小窗热区之上的热区蒙版,分屏热区330可以理解为分屏热区之上的热区蒙版,以下描述中除非特别说明,一般不区分小窗热区或分屏热区与相应的热区蒙版的描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热区尺寸大小也可以是变化的,例如可以设置热区尺寸与相应的热区蒙版的尺寸同步同比例变化等,在此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将应用窗口310(即对象窗口)拖动至相应的预设热区范围内的操作,也可以是将对象窗口拖动至预设热区之上显示的热区蒙版所覆盖区域内的操作,包括拖动对象窗口使对象窗口的全部显示区域以及窗口边框等全部处于预设热区之上显示的热区蒙版所覆盖的区域范围内,或者使对象窗口的显示区域与预设热区之上显示的热区蒙版所覆盖区域的重叠区域的尺寸大于预设尺寸阈值,例如重叠区域的面积大于预设面积阈值等,或者检测到将对象窗口拖动至预设热区内的操作的触摸位置位于预设热区之上显示的热区蒙版所覆盖的范围内等,在此不做限制。其中,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检测得到的拖动对象窗口的触摸位置的坐标信息,来判断该触摸位置的高度是否满足预设的高度阈值条件、和/或判断该触摸位置位于电子设备屏幕上的位置,来确定该触摸位置是否位于预设热区之上显示的热区蒙版所覆盖的范围内等,具体可以参考下文实施例中图5所示流程中相应步骤的具体实施过程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继续参考图3c所示,显示触发小窗热区320和分屏热区330。用户可以继续拖动应用窗口310向右上方滑动至小窗热区320内松手,触发小窗模式;用户也可以拖动应用窗口310向左上方滑动至分屏热区330内松手,触发分屏模式,具体将在下文分别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如图3c所示,小窗热区320内可以显示小窗热区图标321,分屏热区330内可以显示分屏热区图标331,以用于指示小窗热区及分屏热区。其中,小窗热区320、分屏热区330对应的显示尺寸可以大于预设热区图标的显示尺寸。
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屏幕上也可以仅设置小窗热区320或者分屏热区330,此种情形下,当用户在电子设备300屏幕上对应用窗口310进行上述上滑操作时,图3c所示界面可以相应地仅显示小窗热区图标321或者分屏热区图标33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图3c所示小窗热区图标321以及相应的小窗热区320、分屏热区图标331以及相应的分屏热区330的位置也可以互换,即电子设备300屏幕左上方显示小窗热区图标321以指示小窗热区320所在位置、电子设备300屏幕右上方显示分屏热区图标331以指示分屏热区330所在位置,在图3c所示界面上,应用窗口310两侧的其他应用窗口可以隐藏,在此不做限制。
图3d至图3f所示为切换至小窗模式窗口的操作场景。
参考图3d所示的操作③,用户拖动应用窗口310向电子设备300屏幕右上方的小窗热区320内滑动的过程中,小窗热区320的显示尺寸可以逐渐变大。可选的,小窗热区320内的小窗热区图标321也可以相应变大,其中小窗热区图标321显示尺寸的变化率可以小于小窗热区320显示尺寸的变化率。同时如图3d所示,应用窗口310尺寸可以进一步缩小,此时电子设备300的屏幕左上方的分屏热区以及分屏热区图标可以隐藏不显示,在此不做限制。
参考图3e所示的操作④,用户可以将应用窗口310完全拖动至小窗热区320内,例如使应用窗口310的全部显示区域完全处于电子设备300所显示的小窗热区320所覆盖的区域范围内,应用窗口310在向小窗热区320内移动的过程中,小窗热区320的显示尺寸(即小窗热区320所覆盖区域的尺寸)可以进一步变大,同时应用窗口310也可以逐渐遮挡小窗热区320内显示的小窗热区图标,该小窗热区图标的边框也可以加粗显示或者以其他醒目的变化显示,可以理解,图3e中由于应用窗口310的遮挡未示出小窗热区图标321边框加粗显示的效果。当用户在小窗热区320内松开手指,释放位于小窗热区320内的应用窗口310时,便可以触发将应用窗口310显示为小窗模式窗口,即触发电子设备300显示图3f所示界面。
参考图3f所示,用户在小窗热区320内松手释放应用窗口310后,电子设备300右上方可以显示小窗模式下的应用窗口310,此时电子设备300的屏幕空置窗口340内可以显示桌面、或者另一应用程序的界面,即小窗模式下的应用窗口310悬浮显示在空置窗口340所显示的桌面或者另一应用程序的界面之上。
可以理解,上述图3a至图3f所示的应用窗口310可以是显示电子设备300上安装的任一应用程序的界面的窗口,例如应用窗口310可以是微信TM应用窗口、或者视频应用窗口等,在此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上述图3d所示的操作③、以及图3e所示的操作④所对应的界面变化过程均是可逆的,即用户在进行图3d所示的操作③或者图3e所示的操作④后,可以进行对应于操作③或者操作④的反方向滑动操作以返回到触发小窗模式之前的界面,例如用户执行对应于图3d所示的操作③的反方向滑动操作,例如向下滑动返回电子设备300的屏幕底部的操作,可以使电子设备300由图3d所示界面逐步转换为图3c所示界面、图3b所示界面、直至图3a所示界面,在此不做限制。
图3g至图3j所示为切换至分屏模式窗口的场景。
参考图3g所示的操作⑤,用户拖动应用窗口310向电子设备300屏幕左上方的分屏热区330内滑动的过程中,分屏热区330的显示尺寸可以逐渐变大,可选的,分屏热区330内的分屏热区图标331也可以相应变大,其中分屏热区图标331显示尺寸的变化率可以小于分屏热区330显示尺寸的变化率。同时如图3g所示,应用窗口310尺寸可以进一步缩小,此时电子设备300的屏幕右上方的小窗热区以及小窗热区图标可以隐藏不显示,在此不做限制。
参考图3h所示的操作⑥,用户可以将应用窗口310完全拖动至分屏热区330内,例如使应用窗口310的全部显示区域完全处于电子设备300所显示的分屏热区330所覆盖的区域范围内,应用窗口310在向分屏热区330内移动的过程中,分屏热区330的显示尺寸(即分屏热区330所覆盖区域的尺寸)可以进一步变大,同时应用窗口310也可以逐渐遮挡分屏热区330内显示的分屏热区图标,该分屏热区图标的边框也可以加粗显示或者以其他醒目的变化显示,可以理解,图3h中由于应用窗口310的遮挡未示出分屏热区图标321边框加粗显示的效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应用窗口310完全拖动至分屏热区330内时,电子设备300也可以显示图3i所示的模拟分屏界面。
参考图3i所示,在电子设备300显示的模拟分屏界面350中,应用窗口310中的显示内容可以通过模拟分屏界面350的左侧窗口351显示,此时左侧窗口351例如可以以深色背景突出显示以该左侧窗口351为对应显示应用窗口310内容的被选中状态;模拟分屏界面350的右侧窗口352可以显示为待添加显示内容的窗口界面状态。可以理解,电子设备300在显示模拟分屏界面350时,电子设备300顶部的状态栏可以被所显示的模拟分屏界面350覆盖,在此不做限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所显示的模拟分屏窗口的样式也可以为其他样式,在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当用户在分屏热区330内松开手指,释放位于分屏热区330内的应用窗口310时,便可以触发将应用窗口310显示为分屏模式窗口。可以理解,电子设备300所显示分屏界面一般包括两个或多个分屏窗口分别显示应用界面,其中各分屏窗口内显示的应用界面可以是同一应用的不同界面,也可以是不同应用的界面,在此不做限制。可以理解,当用户初次完成在分屏热区330内松开手指释放应用窗口310的操作时,电子设备300可以在显示最终的分屏界面之前,显示分屏模式的预备界面,例如图3j所示界面。
参考图3j所示,当用户初次完成在分屏热区330内松开手指释放应用窗口310的操作时,电子设备300可以显示分屏预备界面360,该分屏预备界面360可以理解为进入分屏界面前的准备界面。如图3j所示,该分屏预备界面360包括左侧边缘的虚拟分屏窗口361以及待定窗口362,其中虚拟分屏窗口361可以悬浮显示在待定窗口362的上方。虚拟分屏窗口361用于显示应用窗口310中的内容,例如显示上述示例应用窗口310中显示的微信TM应用的界面。待定窗口362则可以用于显示桌面或者用户所选择的另一应用界面,例如显示上述示例的与微信TM应用的界面形成分屏的视频播放界面,在此不做限制。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图3j所示的虚拟分屏窗口361也可以显示在分屏预备界面360的右侧边缘,或者分屏预备界面360的顶部等,例如下文图9a所示界面的样式,在此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图3j所示的虚拟分屏窗口361可以向电子设备300的屏幕左侧收起,用户例如可以通过拖动虚拟分屏窗口361右侧边缘的控制条363向右滑动,以将虚拟分屏窗口361向右展开,从而扩大虚拟分屏窗口361的显示尺寸。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用户也可以向右拖动控制条363所在的右侧边缘位置将虚拟分屏窗口361向右拉伸展开,在此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用户可以在上述图3i所示的模拟分屏界面350的左侧窗口351内松开手指释放应用窗口310以触发电子设备300显示图3j所示的分屏预备界面360;用户也可以在上述图3h所示的分屏热区330内松开手指释放应用窗口310以触发电子设备300显示图3j所示的分屏预备界面360,在此不做限制。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在释放应用窗口310的操作触发电子设备300所显示的分屏预备界面,也可以是不同于上述图3j所示的其他界面形式,例如可以是图3k和图3l所示的分屏预备界面的形式,在此不做限制。
参考图3k所示,在电子设备300所显示的分屏预备界面370中,左侧窗口371可以用于显示应用窗口310中的内容,右侧窗口372可以用于显示桌面或用户所选的另一应用界面,由于图3k所示的右侧窗口372中的显示内容待定,在下文描述中也可以将该右侧窗口372称为待定窗口372。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用户可以在上述图3h所示的分屏热区330内或者在图3i所示的模拟分屏界面350的左侧窗口351内松手释放应用窗口310时,电子设备300可以显示经图3k所示界面变化至图3j所示界面的界面变化过程,即电子设备300也可以先显示图3k所示的分屏预备界面370,接着电子设备300所显示的分屏预备界面370中的左侧窗口371自动向左移动,直至电子设备300显示图3j所示的分屏预备界面360,在此不做限制。
参考图3l所示,在电子设备300所显示的分屏预备界面380中,包括显示在屏幕左上方位置处的分屏效果窗口381,分屏预备界面380还包括可以用于显示桌面或者另一应用界面的待定窗口382,其中分屏效果窗口381中的深色模式窗口383例如是用户选定的用于显示应用窗口310内容的窗口,分屏效果窗口381中的空白窗口384则可以用于显示用户下一步触发分屏模式的操作对应选择的另一应用界面。可以理解,当用户再进行一次触发分屏模式的操作,即上述图3a至图3c、以及图3g至图3h或图3i的操作,选择另一应用界面作为与应用窗口310所显示内容共同通过分屏界面显示的内容时,电子设备300则可以显示最终的分屏界面,例如图3m所示分屏界面390,左侧窗口391与右侧窗口392分屏显示。
另外,在上述图3l所示的分屏预备界面380上,用户还可以在屏幕左上方显示的分屏效果窗口381内进行滑动操作,以调整分屏窗口的布局样式。
图3n至图3p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了几种在电子设备300所显示的分屏效果窗口内进行滑动操作调整分屏模式窗口布局的界面示意图。可以理解,用户在分屏效果窗口381中进行滑动操作调整分屏模式窗口布局之后,后续用户完成相应多次触发分屏模式的操作后电子设备300最终显示的分屏界面,则以上述调整后的分屏模式窗口布局样式来显示。
参考图3n所示,例如用户可以在分屏效果窗口381内左右滑动,可以切换深色模式窗口383与空白窗口384的左右显示位置。
参考图3o所示,例如用户可以在分屏效果窗口381的左侧深色模式窗口383内向右上方滑动,可以将深色模式窗口383与空白窗口384在左右方向上的窗口布局,切换为上下方向上的窗口布局,例如深色模式窗口383切换至空白窗口384的上方显示,在此不做限制。可以理解,图3n和图3o所示的具有两个窗口的分屏效果窗口381,可以称之为二分屏效果窗口,如果电子设备300所显示的分屏效果窗口381中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窗口,则可以称之为三分屏效果窗口、或者多分屏效果窗口,具体参考以下图3p所示界面。
参考图3p所示,例如用户可以分屏效果窗口381的左侧深色模式窗口383内向上滑动,可以将深色模式窗口383上移并新增空白窗口385,与空白窗口384共同形成三分屏效果窗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用户通过在分屏效果窗口381内进行滑动操作,也可以将分屏效果窗口381切换为其他形式的二分屏效果窗口、三分屏效果窗口、以及多分屏效果窗口等,在此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当用户仅完成将第一个应用窗口切换至分屏模式窗口的操作时,在上述图3j至图3l所示的分屏预备界面中,当用户完成分屏模式窗口中另一待定窗口362、372或382中待显示内容的选择之后,例如用户可以从待定窗口382所显示的桌面应用图标中选择另一应用之后,用户所选择的例如是视频应用,当用户点击所选择的视频应用图标时,电子设备300所显示的分屏预备界面自动切换为分屏界面的样式,其中分屏界面的样式可以参考图3m所示的分屏界面390,其中图3m所示分屏界面390的左侧窗口391中显示用户所操作的第一个应用窗口中的内容,例如是微信TM界面,图3m所示分屏界面390的右侧窗口中显示用户所选择的视频应用的界面,显示微信TM界面的左侧窗口391与显示视频应用的界面的右侧窗口392分屏显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300显示分屏预备界面之后,当用户在桌面上点击另一个应用,电子设备300所显示的分屏界面也可以其他样式,在此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实施窗口切换方案的电子设备300,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包括折叠屏手机)、平板电脑、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服务器、可穿戴设备、头戴式显示器、移动电子邮件设备、车机设备、便携式游戏机、便携式音乐播放器、阅读器设备、其中嵌入或耦接有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的电视机等各类电子设备。
示例性地,图4示出了一种电子设备30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电子设备3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传感器模块180,显示屏190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加速度传感器180E,接近光传感器180G,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3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执行本申请的窗口切换方法的相关指令和数据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中,供处理器110调用,处理器110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执行实施窗口切换方法的各步骤,具体实施过程将在下文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
I2C接口是一种双向同步串行总线,包括一根串行数据线(serial data line,SDA)和一根串行时钟线(derail clock line,SCL)。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含多组I2C总线。处理器110可以通过不同的I2C总线接口分别耦合触摸传感器180K等。例如:处理器110可以通过I2C接口耦合触摸传感器180K,使处理器110与触摸传感器180K通过I2C总线接口通信,实现电子设备300的触摸功能。
MIPI接口可以被用于连接处理器110与显示屏190等外围器件。MIPI接口包括摄像头串行接口(camera serial interface,CSI),显示屏串行接口(display serialinterface,DSI)等。处理器110和显示屏190通过DSI接口通信,实现电子设备300的显示功能。
GPIO接口可以通过软件配置。GPIO接口可以被配置为控制信号,也可被配置为数据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GPIO接口可以用于连接处理器110显示屏190,传感器模块180等。GPIO接口还可以被配置为I2C接口,MIPI接口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300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电子设备300通过GPU,显示屏190,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0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190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90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190,N为大于1的正整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屏190上可以设置分屏热区和/或小窗热区,以响应用户手指滑动至分屏热区或者小窗热区内的相关操作。例如将分屏热区设置在显示屏190的左上方区域、将小窗热区设置在显示屏190的右上方区域;或者,可以将分屏热区设置在显示屏190的右上方区域、将小窗热区设置在显示屏190的左上方区域。具体可参考下文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电子设备30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与处理器1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该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电子设备3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和/或存储在设置于处理器中的存储器的指令,执行电子设备3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内部存储器121中可以存储实施本申请的窗口切换方法的执行指令,以供处理器110调用,实施本申请的窗口切换方法,使电子设备300实现快速切换窗口显示模式的功能。
压力传感器180A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180A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0。压力传感器180A的种类很多,如电阻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等。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可以是包括至少两个具有导电材料的平行板。当有力作用于压力传感器180A,电极之间的电容改变。电子设备300根据电容的变化确定压力的强度。当有触摸操作作用于显示屏190,电子设备300根据压力传感器180A检测该触摸操作强度。电子设备300也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180A的检测信号计算触摸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作用于相同触摸位置,但不同触摸操作强度的触摸操作,可以对应不同的操作指令。例如:当有触摸操作强度小于第一压力阈值的触摸操作作用于短消息应用图标时,执行查看短消息的指令。当有触摸操作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的触摸操作作用于短消息应用图标时,执行新建短消息的指令。
加速度传感器180E可检测电子设备300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当电子设备300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还可以用于识别电子设备姿态,应用于横竖屏切换,计步器等应用。
接近光传感器180G可以包括例如发光二极管(LED)和光检测器,例如光电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可以是红外发光二极管。电子设备300通过发光二极管向外发射红外光。电子设备300使用光电二极管检测来自附近物体的红外反射光。当检测到充分的反射光时,可以确定电子设备300附近有物体。当检测到不充分的反射光时,电子设备300可以确定电子设备300附近没有物体。接近光传感器180G也可用于皮套模式,口袋模式自动解锁与锁屏。
环境光传感器180L用于感知环境光亮度。电子设备300可以根据感知的环境光亮度自适应调节显示屏190亮度。环境光传感器180L也可用于拍照时自动调节白平衡。环境光传感器180L还可以与接近光传感器180G配合,检测电子设备300是否在口袋里,以防误触。
触摸传感器180K,也称“触控器件”。触摸传感器180K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0,由触摸传感器180K与显示屏190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180K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可以通过显示屏190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的视觉输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例如触摸传感器180K与显示屏190组成的触摸屏可以检测到用户的上滑操作,随着用户的上滑操作,触摸屏可以显示相应的界面变化,例如在分屏热区内显示分屏热区图标、以及在小窗热区内显示小窗热区图标等,例如用户的上滑操作滑动至显示屏190上的分屏热区或者小窗热区内松手,则触摸屏可以显示用户上滑操作的对象窗口以分屏模式窗口显示或者以小窗模式窗口显示,具体可以参考下文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180K也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300的表面,与显示屏190所处的位置不同。
基于上述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300的结构,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窗口切换方案的实施过程。下面通过实施例一,介绍当电子设备300的分屏热区、小窗热区设置在屏幕的左上方、右上方时,电子设备300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窗口切换方法的具体过程。
实施例一
如上所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屏幕上设置的小窗热区和/或分屏热区的位置也可以为任何一种合理的分布形式,在此不做限制。作为示例,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300上,用于触发显示分屏模式窗口的分屏热区、以及用于触发显示小窗模式窗口的小窗热区可以分别设置在屏幕的左上方、右上方。下面结合流程图以及相关界面示意图,详细介绍电子设备300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窗口切换方法的具体过程。
图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了一种窗口切换方法的实施流程示意图,可以理解,图5所示流程的各步骤的执行主体均为电子设备300,以下各步骤中不再重复描述执行主体。
如图5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501:检测到用于切换窗口显示模式的用户操作,并识别该操作的对象窗口。
示例性地,用户可以在电子设备300的屏幕上进行上下滑动或者左右滑动的操作等,电子设备300可以在检测到用户将对象窗口拖动至电子设备300屏幕上预设的小窗热区或者分屏热区内的操作时,即可认为检测到了用于切换窗口显示模式的用户操作。其中,电子设备300可以采集用户在屏幕上的滑动操作所对应的触控位置坐标数据以及该触控位置对应的对象窗口信息等,以确定用户是否将对象窗口拖动至预设热区。可以理解,确定用户将对象窗口拖动至预设热区的情形,可以包括使对象窗口的全部显示区域以及边框部分等全部处于预设热区内的情形,或者使对象窗口的显示区域与预设热区的重叠区域的尺寸大于预设尺寸阈值的情形,或者检测到作用于对象窗口的拖动操作的触摸位置位于预设热区内的情形等,在此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用户在电子设备300屏幕上进行的滑动操作,例如可以是上述图3a所示的操作②,即从电子设备300屏幕底部向上滑动当前显示的应用窗口的操作。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在电子设备300屏幕上进行的滑动操作,还可以是长按电子设备300所显示的桌面应用程序图标向上滑动的操作,或者是用户长按电子设备300所显示的应用界面中的某个视频任务窗口或者文档向上滑动的操作等,在此不做限制。其中,上述长按电子设备300桌面上的应用程序图标向上滑动的操作、以及长按电子设备300所显示的应用界面上的一个视频任务窗口或者文档向上滑动的操作所对应的界面变化,将在下文进行结合界面示意图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电子设备300在检测到用于切换窗口显示模式的用户操作时,可以基于用户触摸电子设备300屏幕的触控位置坐标数据确定对应的操作对象,即上述对象窗口。例如上述图3a至图3c所示界面中的应用窗口310即为用户在电子设备300屏幕上进行的上滑操作的对象窗口,可以理解,在用户操作对象窗口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对象窗口的窗口尺寸可以逐渐缩小,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图3a至3c中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也可以通过检测用户在屏幕上滑动操作的滑动路径即检测触控位置的移动轨迹,与预设的用于切换窗口显示模式的滑动路径进行匹配,来确定是否检测到用于切换窗口显示模式的用户操作,在此不做限制。其中用户滑动操作的滑动路径既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弧线或者曲线等。
502:判断对象窗口的缩小比例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比例阈值。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即对象窗口的缩小比例≤预设比例阈值时,则执行步骤503,在屏幕上显示预设热区对应的热区蒙版和/或热区图标;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即对象窗口的缩小比例>预设比例阈值时,则继续执行本步骤502的判断过程。
示例性地,对象窗口的缩小比例可以通过计算对象窗口的实时窗口尺寸与全屏显示下的对象窗口尺寸之间的比值确定。上述步骤501中电子设备300识别到用户的滑动操作为上滑操作并且识别用户的滑动操作(即上滑操作)的对象窗口后,电子设备300可以基于对象窗口的实时窗口尺寸计算对象窗口的缩小比例,并与电子设备300上预设的比例阈值进行比较,其中预设的比例阈值例如可以设置为70%、75%或者其他合理数值,在此不做限制。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执行本步骤502时也可以通过判断其他阈值条件来确定对象窗口对应的变化是否达到触发显示预设热区对应的热区蒙版和/或热区图标的条件,例如通过判断用户的触控位置实时高度或者对象窗口的实时高度是否满足预设的高度阈值条件等来判断是否达到上述触发显示的条件,在此不做限制。
503:显示预设热区对应的热区蒙版和/或热区图标。
示例性地,上述步骤502中电子设备300如果判断对象窗口的缩小比例小于或等于预设比例阈值时,电子设备300的屏幕上可以显示预设热区对应的热区蒙版和/或热区图标,其中,电子设备300屏幕上预设热区例如可以是上述分屏热区和/或小窗热区,当电子设备300屏幕上预设分屏热区时,如果上述步骤502的判断结果为是,则电子设备300可以显示上述分屏热区330和/或分屏热区图标331;如果上述步骤502的判断结果为否,则电子设备300可以显示上述小窗热区320和/或小窗热区图标321。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屏幕上可以同时设置分屏热区和小窗热区,则如果上述步骤502的判断结果为是,电子设备300可以显示上述图3c所示界面,在此不做限制。
作为示例,以电子设备300屏幕上同时设置分屏热区和小窗热区为例,电子设备300内预设比例阈值例如为75%,则当电子设备300在判断对象窗口(即应用窗口310)的缩小比例达到75%时,电子设备300的屏幕上则显示上述图3c所示分屏热区图标331和小窗热区图标321,其中分屏热区图标331可以显示在上述图3c所示的分屏热区330内,小窗热区图标321可以显示在上述图3c所示的小窗热区320内。
参考上述图3c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分屏热区330和/或分屏热区图标331可以显示在电子设备300屏幕的左上方、小窗热区320和/或小窗热区图标321可以显示在电子设备300屏幕的右上方。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小窗热区320和/或小窗热区图标321也可以显示在电子设备300屏幕的左上方、分屏热区330和/或分屏热区图标331显示在电子设备300屏幕的右上方。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预设热区对应的热区蒙版和/或热区图标也可以显示在电子设备300屏幕的其他便于用户操作的位置上,在此不做限制。
另外可以理解,当电子设备300处于横屏模式时,小窗热区、分屏热区以及小窗热区图标、分屏热区图标的显示位置可以相应调整为横屏模式下的屏幕左上方、右上方区域内,或者其他便于用户操作的区域内,在此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电子设备300所显示的热区蒙版和/或热区图标的显示尺寸大小可以合理预设,并且可以预设该显示尺寸的变化范围,以在对象窗口接近预设热区范围时,能够通过热区蒙版的显示尺寸变化和/或热区图标的显示尺寸变化来指示对象窗口接近距离的变化。具体将在下文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504:判断用户操作对应的触控位置的高度是否达到第一预设高度。如果用户操作对象窗口对应的触控位置的高度达到了第一预设高度,即判断结果为是时,则执行下述步骤505,进一步判断用户操作对象窗口对应的触控位置位于电子设备300的屏幕左侧、还是位于电子设备300的屏幕右侧;如果用户操作对象窗口对应的触控位置的高度未达到第一预设高度,即判断结果为否时,则继续执行本步骤504,继续判断用户操作对象窗口对应的触控位置的高度是否达到第一预设高度。
示例性地,电子设备300在检测到用户操作对象窗口向继续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实时获取用户滑动操作的触控位置坐标数据,并确定该触控位置的高度是否达到第一预设高度。例如,参考图6a所示,例如可以设定电子设备300屏幕高度H的1/2为第一预设高度,电子设备300可以实时获取用户操作对象窗口610的触控位置601对应的坐标数据,进而可以确定该触控位置601的高度h。如图6a所示,触控位置601的高度h与电子设备300屏幕高度H的基准线可以同为电子设备300屏幕的下边缘所在直线602。如此,电子设备300在确定触控位置601的高度h≥H/2时,则可以确定用户操作对象窗口610对应的触控位置的高度达到了第一预设高度,即判断结果为是;在确定触控位置601的高度h<H/2时,则可以确定用户操作对象窗口610对应的触控位置的高度未达到第一预设高度,即判断结果为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也可以通过检测对象窗口的实时位置来确定对象窗口的实时高度是否达到了第一预设高度,其中,对象窗口的实时高度例如可以是对象窗口的几何中心点的高度,电子设备300可以基于检测到用户上滑操作的触控位置坐标信息、以及对象窗口与用户上滑操作的触控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等,来确定对象窗口的位置,进而确定对象窗口的实时高度。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对象窗口的高度也可以参照对象窗口内的其他位置点的高度来确定,例如以对象窗口的上边缘中点的高度作为对象窗口的高度等;另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高度也可以设置为其他数值,例如可以设置为2H/3,或者设置为30mm等,在此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本步骤504所执行的判断过程以及下述步骤505所执行的判断过程均是为了确定电子设备300是否需要切换当前显示的界面,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执行本步骤504时也可以通过判断其他阈值条件来确定是否需要切换当前显示的界面,例如电子设备300可以通过判断对象窗口的显示区域与屏幕上的预设热区区域的重合度是否满足预设的重合度阈值,或者通过判断在用户的上滑操作过程中对象窗口的显示尺寸缩小比例是否达到不同于上述步骤502中预设比例阈值的另一比例阈值,来确定是否需要切换当前显示的界面,在此不做限制。
505:判断用户操作对应的触控位置位于屏幕左侧区域还是屏幕右侧区域,以确定用户操作对应切换的窗口显示模式。如果判断用户操作对象窗口对应的触控位置位于电子设备300的屏幕左侧区域,则可以确定用户操作为将对象窗口的显示模式切换为分屏模式的操作,电子设备300则进一步执行下述步骤506,显示切换至分屏模式窗口的引导界面;如果判断用户操作对象窗口对应的触控位置位于电子设备300的屏幕右侧区域,则可以确定用户操作为将对象窗口的显示模式切换为小窗模式窗口的操作,则执行下述步骤510,显示切换至小窗模式窗口的引导界面。
示例性地,电子设备300可以基于用户操作对象窗口的触控位置坐标数据来确定该触控位置位于屏幕左侧区域还是屏幕右侧区域。其中,对于电子设备300的屏幕左侧区域和屏幕右侧区域的划分,例如可以将电子设备300的屏幕竖向对称轴的左侧屏幕显示区域定义为屏幕左侧区域;将电子设备300的屏幕竖向对称轴右侧的屏幕显示区域定义为屏幕右侧区域。参考图6b所示,电子设备300的屏幕竖向对称轴603的左侧屏幕显示区域为电子设备300的屏幕左侧区域620;电子设备300的屏幕竖向对称轴603的右侧屏幕显示区域为电子设备300的屏幕右侧区域630。如果电子设备300确定用户操作对象窗口的触控位置位于图6b所示的屏幕左侧区域620内,则可以确定用户操作为将对象窗口的显示模式切换为分屏模式的操作;如果电子设备300确定用户操作对象窗口的触控位置位于图6b所示的屏幕右侧区域630内,则可以确定用户操作为将对象窗口的显示模式切换为小窗模式的操作。
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用户操作对象窗口的触控位置位于屏幕左侧区域620内的情形确定为将对象窗口的显示模式切换为小窗模式的操作;而将用户操作对象窗口的触控位置位于屏幕右侧区域630内的情形,确定为将对象窗口的显示模式切换为分屏模式的操作,在此不做限制。其中,电子设备300将触控位置位于屏幕左侧区域还是屏幕右侧区域的情形确定为将对象窗口的显示模式切换为分屏模式或者小窗模式的操作,应与上述步骤503中所显示的预设热区对应的热区蒙版和/或热区图标相对应。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还也可以基于用户操作对象窗口的触控位置坐标数据、以及用户操作的对象窗口与该触控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等,来确定对象窗口位于屏幕左侧区域还是右侧区域,进而确定继续执行下述步骤506还是执行下述步骤510,在此不做限制。
506:显示切换至分屏模式窗口的引导界面。
示例性地,在上述步骤505中,如果电子设备300判断用户操作对象窗口对应的触控位置位于电子设备300的屏幕左侧区域,则电子设备300可以显示切换至分屏模式窗口的引导界面。参考上述图3g所示,当用户操作对象窗口(即上述图3g所示的应用窗口310)移动至电子设备300的屏幕左侧区域、并且用户触控位置的高度h≥电子设备300屏幕高度H的1/2时,此时分屏热区330的显示尺寸可以变大至上述图3g所示大小,分屏热区图标331的显示尺寸也可以相应变大至上述图3g所示大小、用户所操作的应用窗口310的显示尺寸则可以缩小至上述图3g所示大小,即上述图3g所示界面可以用于引导用户操作对象窗口向分屏热区330内移动。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图3g所示及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在用户操作对象窗口向分屏热区330内移动的过程中,上述图3g所显示的分屏热区330显示尺寸也可以继续变大至上述图3h所示分屏热区330的显示尺寸大小,当用户操作对象窗口对应的触控位置位于分屏热区330内时,对象窗口的全部显示区域或者部分显示区域位于该分屏热区330范围内,此时还可以通过切换分屏热区图标331的显示样式来引导用户选择对象窗口在即将显示的分屏界面中的显示位置,在此不再赘述。
507:判断用户操作对应的触控位置的高度是否达到第二预设高度。如果用户操作对象窗口对应的触控位置高度达到了第二预设高度,即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下述步骤508,显示分屏模式对应的模拟分屏界面;如果用户操作对象窗口对应的触控位置高度未达到第二预设高度,即判断结果为否,则继续执行本步骤507,继续判断用户操作对象窗口对应的触控位置的高度是否达到第二预设高度。
示例性地,在用户继续操作对象窗口向预设热区内移动的过程中,电子设备300可以进一步判断在用户操作对象窗口对应的触控位置高度是否达到第二预设高度,其中第二预设高度例如可以是电子设备300屏幕高度H的3/4,并且第二预设高度大于第一预设高度。参考图6c所示,在用户操作对象窗口610向上移动至预设热区的过程中,触控位置601的高度h相应逐渐变大,当h≥3H/4时,电子设备300可以判断用户操作对象窗口对应的触控位置的高度达到了第二预设高度;如果h<3H/4,则电子设备300判断用户操作对象窗口对应的触控位置的高度未达到第二预设高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也可以通过检测对象窗口的实时位置来确定对象窗口的实时高度是否达到了第二预设高度,其中,对象窗口的实时高度例如可以是对象窗口的几何中心点的高度,也可以对象窗口上的其他位置点的高度等,在此不做限制;另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预设高度也可以设置为大于上述第一预设高度的其他数值,例如可以设置为3H/5,或者设置为60mm等,在此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本步骤507所执行的判断过程以及下述步骤511所执行的判断过程均是为了确定电子设备300是否将对象窗口的显示模式切换为预设热区对应的显示模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执行本步骤507或者下述步骤511时也可以通过判断其他阈值条件来确定是否将对象窗口的显示模式切换为预设热区对应的显示模式,例如电子设备300可以通过判断对象窗口的显示区域与屏幕上的预设热区区域的重合度是否满足预设的另一重合度阈值,或者通过判断在用户的上滑操作过程中对象窗口的显示尺寸缩小比例是否达到不同于上述步骤502和504中预设比例阈值的另一比例阈值,来确定是否将对象窗口的显示模式切换为预设热区对应的显示模式,在此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电子设备300屏幕上的预设热区的区域位置在设置后通常是固定的,因此预设热区的高度以及预设热区在屏幕上的位置坐标信息等都是固定的,因此本步骤507的判断过程所参考的第二高度阈值例如可以基于预设热区的高度来合理设定,上述步骤505的判断过程中,屏幕左侧和屏幕右侧对应的判断条件也可以基于预设热区在屏幕上的位置坐标信息来合理设定,其中屏幕左侧和屏幕右侧对应的判断条件例如可以是预设的坐标数据范围等,在此不做限制。作为示例,在基于预设热区的高度及位置坐标信息合理设定第二高度阈值以及屏幕左侧和屏幕右侧对应的判断条件之后,当检测到拖动对象窗口的操作的触摸位置高度达到第二高度阈值,并且在上述步骤505中确定该触摸位置位于屏幕左侧时,便可以确定已将对象窗口拖动至预设热区内,例如该预设热区可以是分屏热区;而当检测到拖动对象窗口的操作的触摸位置高度达到第二高度阈值,并且在上述步骤505中确定该触摸位置位于屏幕右侧时,便可以确定已将对象窗口拖动至预设热区内,例如该预设热区可以是小窗热区。
另外,可以理解,本步骤507所涉及的基于预设的高度判断条件以及的触控位置位于屏幕左侧还是屏幕右侧等来确定是否将对象窗口拖动至预设热区内的过程,并不构成对“已将对象窗口拖动至预设热区内”的具体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他预设条件来确定是否已将对象窗口拖动至预设热区内。
508:显示具有分屏模式窗口效果的模拟分屏界面。
示例性地,在上述步骤507中,当电子设备300判断用户操作对象窗口对应的触控位置的高度达到了第二预设高度,例如用户操作对象窗口对应的触控位置601的高度h≥3H/4时,电子设备300可以显示模拟分屏界面,该模拟分屏界面可以参考上述图3i所示的模拟分屏界面350,左侧窗口351例如可以通过深色模式的界面突出显示,以表明左侧窗口351为用户所选的用于显示对象窗口(即图3i所示的应用窗口310)内容的窗口,此时对象窗口也可以位于左侧窗口351的显示范围内,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图3i所示及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509:检测到用户在分屏热区内释放对象窗口的操作,显示分屏模式窗口。
示例性地,在电子设备300所显示的模拟分屏界面中,例如上述图3i所示的模拟分屏界面350中,如果电子设备300检测到用户在该模拟分屏界面350的左侧窗口351内松手、以释放对象窗口的操作,则电子设备300可以将对象窗口通过分屏模式窗口显示,即完成将对象窗口的显示模式切换至分屏模式的过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也可以在检测到用户上滑操作对象窗口在上述图3h所示的分屏热区330内松手以释放对象窗口的操作时,将对象窗口通过分屏模式窗口显示,完成将对象窗口的显示模式切换为分屏模式的过程,在此不做限制。
至此,用户通过一步连续的上滑操作,完成将对象窗口切换至分屏模式窗口,用户操作简单、快捷。
示例性地,电子设备300所显示的分屏模式窗口可以参考上述图3j至图3l所示的几种界面样式,以及上述关于图3j至图3l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510:显示切换至小窗模式窗口的引导界面。
示例性地,在上述步骤505中,如果电子设备300判断用户用户操作对象窗口对应的触控位置位于电子设备300的屏幕右侧区域,则电子设备300可以显示切换至小窗模式引导界面。参考上述图3d所示,当用户操作对象窗口(即上述图3d所示的应用窗口310)移动至电子设备300的屏幕右侧区域、并且用户触控位置的高度h≥电子设备300屏幕高度H的1/2时,此时小窗热区320的显示尺寸可以变大至上述图3d所示大小,小窗热区图标321的显示尺寸也可以相应变大至上述图3d所示大小,用户所操作的应用窗口310的显示尺寸则可以缩小至上述图3d所示大小,即上述图3d所示界面可以用于引导用户操作应用窗口310向小窗热区320内移动。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图3d所示及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在用户操作对象窗口向小窗热区320内移动的过程中,上述图3d所显示的小窗热区320显示尺寸也可以继续变大至上述图3e所示小窗热区320的显示尺寸大小,当用户操作对象窗口对应的触控位置位于小窗热区320内时,对象窗口的全部显示区域或者部分显示区域位于该小窗热区320范围内,此时还可以通过切换小窗热区图标321的显示样式来提示用户在此位置释放对象窗口可以将对象窗口的显示模式切换至为小窗模式,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图3h所示及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511:判断用户操作对应的触控位置的高度是否达到第二预设高度。如果用户操作对象窗口对应的触控位置的高度达到了第二预设高度,即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下述步骤512,继续检测用户的进一步操作;如果用户操作对象窗口对应的触控位置的高度未达到第二预设高度,即判断结果为否,则继续执行本步骤511,继续判断用户操作对象窗口对应的触控位置的高度是否达到第二预设高度。
电子设备300判断用户操作对象窗口对应的触控位置的高度是否达到第二预设高度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上述步骤507中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512:检测到用户在小窗热区内释放对象窗口的操作,显示小窗模式窗口。
示例性地,在上述步骤511中,当电子设备300判断用户操作对象窗口对应的触控位置的高度达到了第二预设高度,例如用户操作对象窗口对应的触控位置的高度h≥3H/4时,电子设备300可以显示上述图3e所示界面,如果电子设备300检测到用户在图3e所示的小窗热区320内松手、以释放对象窗口(即图3e所示的应用窗口310)的操作,则电子设备300可以将应用窗口310通过小窗模式窗口进行显示,即完成了将对象窗口切换至小窗模式窗口的过程。
至此,用户通过一步连续的上滑操作,完成将对象窗口切换至小窗模式窗口,用户操作简单、快捷。
示例性地,电子设备300所显示的小窗模式窗口可以参考上述图3f所示界面样式,以及上述关于图3f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可以理解,不同的电子设备300所显示的对象窗口切换至小窗模式窗口、或者切换至分屏模式窗口后的界面布局效果可以有所不同,同一电子设备300上不同应用的应用窗口切换至小窗模式窗口、或者切换至分屏模式窗口后的界面布局效果可以有所不同。作为示例,基于上述图5所示实施流程,下面结合附图介绍几种不同类型的电子设备300,结合不同应用的应用窗口作为用户操作的对象窗口,示例性地介绍本申请的窗口切换方案所实现的切换效果。
图7a至图7f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了一种电子设备300响应于用户操作切换至小窗模式窗口、或者分屏模式窗口显示相应界面的界面示意图。
如图7a所示,用户操作电子设备300经过上述图3a至图3e所示的界面变化后,可以显示图7a所示的小窗模式界面710,其中小窗模式界面710右上方显示小窗模式应用窗口711,小窗模式界面710还包括桌面窗口712,即上述图3f所示的空置窗口340中显示桌面的情形;其中,小窗模式应用窗口711可以悬浮显示在桌面窗口712之上。可以理解,用户在图7a所示的小窗模式界面710上,可以分别在小窗模式应用窗口711以及桌面窗口712中进行滑动操作,例如左右滑动切换页面等;示例性地,例如小窗模式应用窗口711中显示的是微信TM应用的界面,则用户可以在小窗模式应用窗口711中上下滑动查看信息、左右滑动切换微信TM应用内的页面、以及点击某个联系人的头像进入聊天界面等;在桌面窗口712中,用户可以左右滑动切换页面、用户还可以点击某个应用图标,例如点击华为TM视频图标701,使电子设备300运行该视频应用等,如此桌面窗口712所显示的界面则会切换为华为TM视频的界面。
可以理解,在图7a所示的小窗模式界面710上,用户还可以拖动小窗模式应用窗口711至桌面窗口712上的任意位置处,也可以调节小窗模式应用窗口711的尺寸大小,或者点击小窗模式应用窗口711上的全屏按钮,使电子设备300全屏显示小窗模式应用窗口711中的内容。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用户也可以通过其他合理的操作方式调节小窗模式应用窗口711的显示位置、以及显示尺寸的大小等,在此不做限制。
如图7b所示,例如电子设备300是电子设备,用户操作电子设备300经过上述图3a至图3c、以及图3g至图3i所示的界面变化后,可以显示图7b所示的分屏预备界面720,其中分屏预备界面720的左侧边缘显示分屏模式应用窗口721,分屏预备界面720还包括桌面窗口722,即上述图3j所示的待定窗口362中显示桌面的情形;其中分屏模式应用窗口721可以悬浮显示在桌面窗口722之上,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分屏模式应用窗口721与桌面窗口722的相对位置也可以是其他形式,在此不做限制。
如图7b所示,分屏模式应用窗口721在分屏预备界面720的左侧边缘的显示尺寸较小,这样可以使分屏模式应用窗口721较小程度的干扰桌面窗口722的显示,如果用户希望操作分屏模式应用窗口721显示的内容,例如是微信TM应用的界面,则可以拖动分屏模式应用窗口721的右侧边缘向右滑动(参考图7b所示的操作⑦),或者参考上述图3j所示拖动控制条363向右滑动的操作,使分屏模式应用窗口721的显示尺寸变大,此时电子设备300可以显示图7c所示的分屏预备界面730。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也可以拖动分屏模式应用窗口721的右侧边缘至分屏预备界面720的右侧边缘处或者桌面窗口722的右侧边缘处,使电子设备300全屏显示微信TM应用的界面,在此不做限制。
如图7c所示,电子设备300所显示的分屏预备界面730的左侧窗口731中,可以显示上述分屏模式应用窗口721中的内容,分屏预备界面730的右侧窗口732可以显示桌面。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所显示的分屏预备界面730也可以是图7d所示的界面样式,在此不做限制。与图7c不同的是,图7d所示的分屏预备界面730中右侧窗口732所显示的桌面,可以按照已安装应用程序的名称首字母由上至下自动排列应用图标的位置,右侧窗口732显示应用图标的区域733的上方,还可以显示搜索框734,如果电子设备300上安装的应用程序较多,用户可以在该搜索框734中输入想要打开的应用名称或关键词,快速查找应用图标并点击运行该应用,在此不再赘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所显示的分屏预备界面中显示桌面的窗口内,显示的桌面布局样式等也可以为其他样式,例如图7e所示的右侧窗口732中显示的桌面布局样式,在此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在图7b所示的分屏预备界面720上,用户可以分别在分屏模式应用窗口721以及桌面窗口722中进行滑动操作,或者在图7c所示的分屏预备界面730上,用户可以分别在左侧窗口731以及右侧窗口732中进行滑动操作,例如左右滑动切换页面等。
示例性地,在图7b所示的桌面窗口722中,用户可以左右滑动切换页面、或者点击某个应用图标,例如华为TM视频图标701,使电子设备300运行该视频应用等,如此电子设备300则可以显示最终的分屏界面,例如参考上述图3m所示分屏界面390,在此不做限制。
另外,在上述图7b所示的分屏预备界面720上,用户也可以拖动分屏模式应用窗口721的右侧边缘向左滑动,使电子设备300全屏显示桌面;另外,当用户在电子设备300显示图7b所示的分屏预备界面720时,将电子设备300的屏幕折起,电子设备300可以退出分屏预备界面720,全屏显示分屏模式应用窗口721中的内容,参考图7f所示的全屏显示的微信TM应用的界面。
图8a至图8d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了另一种电子设备300响应于用户操作切换至分屏模式窗口显示相应界面的界面示意图。
图8a所示界面与上述图7b所示界面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显示分屏预备界面的电子设备300屏幕的横竖比不同,在此不再赘述。
图8b所示界面与上述图7c所示界面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显示分屏预备界面的电子设备300屏幕的横竖比不同,在此不再赘述。
图8c所示界面与上述图7d所示界面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显示分屏预备界面的电子设备300屏幕的横竖比不同,在此不再赘述。
图8d所示界面与上述图7e所示界面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显示分屏预备界面的电子设备300屏幕的横竖比不同,在此不再赘述。
图9a至图9b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了另一种电子设备300响应于用户操作切换至分屏模式窗口显示相应界面的界面示意图。
图9a所示界面与上述图7b所示界面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显示分屏预备界面的电子设备300屏幕的横竖比不同、从而导致分屏模式应用窗口的显示位置不同,在此不再赘述。
图9b所示界面与上述图7e所示界面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显示分屏预备界面的电子设备300屏幕的横竖比不同、从而导致分屏模式应用窗口的显示位置不同,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附图,对上述步骤501中所描述的,用户长按电子设备300桌面上的应用图标、或者长按电子设备300所显示的界面上的文档、视频、任务卡片、链接、附件等内容、进行上滑操作等,快速切换至分屏模式窗口或者小窗模式窗口中显示相应内容的过程,进行示例性介绍。
图10a至图10d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了用户长按电子设备300桌面的应用图标进行上滑操作,快速切换至分屏模式窗口或者小窗模式窗口显示相应应用界面的过程所对应的界面示意图。
如图10a所示,电子设备300的桌面010上可以包括应用图片。可选的,桌面010还可以包括文件夹和/或特性能力(Featrue Ability,FA)卡片011等。其中文件夹1011可以提供便于用户管理应用程序或者运行应用程序的一些功能,例如电子设备300可以通过文件夹1011收纳并显示用户最近常用的多个应用图标012以供用户快速点击运行相应应用程序等,电子设备300也可以通过FA卡片1012显示某个应用程序中的实时检测数据,例如通过FA卡片1012显示华为TM运动中的步数数据等,在此不做限制。
在图10a所示的桌面010上,用户可以长按FA卡片1013(参考图10a所示的操作⑧)或长按应用图标012(参考图10a所示的操作⑨),使得FA卡片1013或应用图标012转变为可以跟手移动的FA卡片或者应用图标,参考图10b所示的FA卡片1013,此时FA卡片1013可以放大显示。
如图10b所示,用户按住FA卡片1013向上滑动(即上滑操作)的过程中,当电子设备300检测到用户手指滑动至分屏热区或小窗热区范围内时,电子设备300可以在屏幕左上方可以显示分屏热区图标020、在屏幕右上方可以显示小窗热区图标030。当用户拖动FA卡片1013至分屏热区图标020下方的分屏热区内松手时,电子设备300可以运行FA卡片1013对应的应用程序并通过分屏模式窗口中用户所选择的窗口(例如图10c所示的分屏模式窗口中的左侧窗口)显示。可以理解,用户拖动FA卡片1013至分屏热区图标020下方的分屏热区内松手,可以包括使FA卡片1013的全部覆盖区域(可以包括该卡片的边框在内)位于分屏热区图标020下方的分屏热区内时松手,或者是使FA卡片1013的覆盖区域的75%位于分屏热区图标020下方的分屏热区内,即FA卡片1013的覆盖区域与分屏热区的重叠区域的尺寸达到预设尺寸阈值时松手,或者是检测到用户拖动FA卡片1013的触控位置位于分屏热区图标020下方的分屏热区内时松手等,在此不做限制。
如图10c所示,电子设备300响应于用户操作FA卡片1013切换至分屏模式窗口的一步滑动操作,可以显示分屏预备界面040,该分屏预备界面040的左侧显示分屏模式窗口041,即用户选择用于显示FA卡片1013所对应内容的窗口;分屏预备界面040上还可以继续显示桌面010,此时分屏模式窗口041可以覆盖显示在桌面010的上方。当用户长按FA卡片011中的另一个卡片、或者用户长按应用图标012中的某个应用图标,重复上滑操作并拖动所选择的卡片或应用图标至分屏热区图标下方的分屏热区内松手时,电子设备300再显示FA卡片1013对应的应用窗口、与用户所选另一卡片或者应用图标对应的应用窗口之间形成的二分屏模式窗口,该二分屏窗口的显示样式可以参考上述图3i所示及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再如图10b所示,当用户拖动FA卡片1013至小窗热区图标030下方的小窗热区内松手时,电子设备300可以运行FA卡片1013对应的应用程序并通过小窗模式窗口显示,参考图10d所示,电子设备300通过小窗模式窗口050显示FA卡片1013对应的应用窗口,此时电子设备300的屏幕上还可以继续显示桌面010,其中小窗模式窗口050可以悬浮显示在桌面010的上方。
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也可以在检测到用户长按应用图标012的操作时,也可以先将用户所操作的应用图标转换为可以跟手移动的FA卡片,再继续响应用户的上滑操作显示上述图10b至图10d所示的显示界面变化过程,在此不做限制。
图11a至图11d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了用户长按电子设备300所显示的界面上的视频任务窗口视频任务窗口进行上滑操作,快速切换至分屏模式窗口或者小窗模式窗口显示相应视频内容的过程的所对应的界面示意图。
如图11a所示,电子设备300显示视频应用界面111,该视频应用界面111上可以显示推荐的视频任务窗口112,该视频任务窗口112上可以显示相应视频的图像,视频任务窗口112下方也可以显示相应视频的简介等,在此不做限制。
如图11b所示,当用户长按视频任务窗口112(参考图11b所示的操作⑩)时,该视频任务窗口112可以转换为跟手移动的悬浮窗口112’,悬浮显示视频应用界面111上方,并且通过悬浮窗口112’显示的视频任务窗口112的图像也可以相应放大显示;此时电子设备300的屏幕上方可以显示分屏热区图标113和小窗热区图标114,例如分屏热区图标113可以显示在电子设备300屏幕的左上方、小窗热区图标114可以显示在电子设备300屏幕的右上方,在此不做限制。
继续参考图11b,当用户上滑操作悬浮窗口112’移动至分屏热区图标113下方的分屏热区内松手时,电子设备300可以显示图11c所示的分屏预备界面115。
如图11c所示,电子设备300所显示的分屏预备界面115的左侧显示分屏模式窗口116,该分屏模式窗口116中显示上述视频任务窗口112对应的视频播放界面,分屏预备界面115上还可以继续显示视频应用界面111,此时分屏模式窗口116可以悬浮显示在视频应用界面111的上方。当用户在视频应用界面111上长按另一视频任务窗口,重复上述滑动至分屏热区图标113下方的分屏热区并松手释放该视频任务窗口的操作时,电子设备300则可以显示二分屏窗口,分别播放所选的两个视频任务窗口对应的视频,该二分屏窗口的显示样式可以参考上述图3i所示及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再如图11b所示,当用户上滑操作悬浮窗口112’移动至小窗热区图标114下方的小窗热区内松手时,电子设备300可以通过小窗模式窗口显示视频任务窗口112所对应的视频播放界面,参考图11d所示,电子设备300此时可以通过小窗模式窗口117显示对应于视频任务窗口112的视频播放界面。此时电子设备300的屏幕上还可以继续显示视频应用界面111,其中小窗模式窗口117可以悬浮显示在视频应用界面111的上方。
图12a至图12d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了用户长按电子设备300所显示的界面上的文档进行上滑操作,快速切换至分屏模式窗口或者小窗模式窗口显示该文档内容的过程所对应的界面示意图。
如图12a所示,电子设备300显示文档应用界面122,该文档应用界面122上显示有多个文档123,其中文档123的类型可以是演示文档格式(Power Point,PPT),也可以是文档格式(Document,DOC),或者是可移植文档格式(Portable Document Format,PDF)等,在此不做限制。
如图12b所示,当用户长按文档123时,电子设备300可以显示对应于该文档123的悬浮窗口124,该悬浮窗口124可以跟手移动,悬浮窗口124内可以显示文档123的名称以及部分文档内容等,在此不做限制;此时电子设备300的屏幕上方可以显示分屏热区图标125和小窗热区图标126,例如分屏热区图标125可以显示在电子设备300屏幕的左上方、小窗热区图标126可以显示在电子设备300屏幕的右上方,在此不做限制。
继续如图12b所示,当用户上滑操作悬浮窗口124移动至分屏热区图标125下方的分屏热区内松手时,电子设备300可以显示12c所示的分屏界面127。
如图12c所示,电子设备300所显示的分屏界面127的左侧窗口中显示文档123的内容,分屏界面127的右侧窗口中显示文档应用界面122。此时如果用户在图12c所示的分屏界面127的右侧窗口中点开另一文档,则分屏界面127的右侧窗口可以显示另一文档的内容,在此不做限制。
再如图12b所示,当用户上滑操作悬浮窗口124移动至小窗热区图标126下方的小窗热区内松手时,电子设备300可以通过小窗模式窗口显示文档123的内容,参考图12d所示,电子设备300此时通过小窗模式窗口128显示文档123的内容。此时电子设备300的屏幕上还可以继续显示文档应用界面122,其中小窗模式窗口128可以悬浮显示在文档应用界面122的上方。
参考上述图11a至图11d、或者图12a至图12d所示的界面变化过程,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还可以在电子设备300所显示的界面上长按访问链接、或者长按附件等,触发电子设备300显示分屏热区图标和小窗热区图标,用户进而根据电子设备300所显示的图标引导,完成将访问链接、或附件等通过一步上滑操作切换至分屏模式窗口或小窗模式窗口中显示的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当电子设备300显示多任务界面时,用户也可以长按多任务界面上的任务卡片进行上滑操作,将该任务卡片移动至分屏热区或小窗热区内,完成将任务卡片中对应的内容切换至分屏模式窗口或小窗模式窗口中显示的过程。其中,电子设备300所显示的多任务界面上的任务卡片,既可以是显示一个窗口的单屏任务卡片,也可以是显示两个或多个窗口的分屏任务卡片,在此不做限制。
图13a至图13d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了用户在电子设备300所显示的多任务界面上上滑操作任务卡片,快速切换至分屏模式窗口或者小窗模式窗口显示相应任务卡片对应内容的过程所对应的界面示意图。
如图13a所示,用户在电子设备300所显示的多任务界面131中,长按单屏任务卡片132进行上滑操作时,电子设备300的屏幕左上方可以显示分屏热区图标133、屏幕右上方可以显示小窗热区图标134。当用户拖动单屏任务卡片132滑动至分屏热区图标133所指示的分屏热区内松手后,电子设备300可以显示上述图10c所示的分屏预备界面040,具体可以参考上述10c所示及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继续如图13a所示,如果用户拖动单屏任务卡片132滑动至小窗热区图标134下方对应的小窗热区内松手后,电子设备300可以显示上述图10d所示的小窗模式窗口050,该小窗模式窗口050可以悬浮显示在桌面010的上方,具体可以参考上述10d所示及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3b所示,用户在电子设备300所显示的多任务界面131中,长按分屏任务卡片135进行上滑操作时,电子设备300的屏幕左上方仍可以显示分屏热区图标133、屏幕右上方可以显示小窗热区图标134。当用户拖动单屏任务卡片135滑动至分屏热区图标133所在位置处对应的分屏热区内松手后,电子设备300可以显示图13c所示界面。
如图13c所示,电子设备300的屏幕左上方可以显示三分屏效果窗口136,该三分屏效果窗口136的左侧可以显示分屏任务卡片135中的两个分屏窗口,此时分屏任务卡片135中的两个分屏窗口可以上下分布,三分屏效果窗口136的右侧则用于显示用户即将选择的另一应用窗口等,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三分屏效果窗口136也可以显示为其他形式的窗口分布样式,在此不做限制。
再如图13b所示,当用户拖动单屏任务卡片135滑动至小窗热区图标134下方对应的小窗热区内松手后,电子设备300可以显示图13d所示的小窗模式分屏窗口137。
如图13d所示,在电子设备300屏幕右上方所显示的小窗模式分屏窗口137中,分屏任务卡片135中的两个分屏窗口的窗口分布可以不变,分屏任务卡片135中的两个分屏窗口等比例缩小至小窗模式分屏窗口137内显示。另外可以理解,参考图13d所示,小窗模式分屏窗口137例如可以悬浮显示在电子设备300的桌面或其他应用的界面上方。
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用户在图13b所示的多任务界面131上长按分屏任务卡片135中的一个分屏窗口进行上滑操作,例如用户长按分屏任务卡片135中的右侧窗口进行上滑操作并移动至分屏热区图标133所指示的分屏热区内松手,则电子设备300可以显示图14所示界面。
如图14所示,电子设备300屏幕的左上方显示二分屏效果窗口143,例如用户操作分屏任务卡片135中的右侧窗口移动至分屏热区图标133所指示的分屏热区内松手时选择在左侧分屏窗口中显示,则图14所示的二分屏效果窗口143的左侧窗口中,此时可以对应显示用户所操作的分屏任务卡片135中的右侧窗口中的内容。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图14所示的二分屏效果窗口143中的右侧窗口也可以显示用户所操作的分屏任务卡片135中任一窗口中的内容,在此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在电子设备300所显示分屏界面上,从电子设备300底部进行上滑操作,使电子设备300实施上述步骤501至512所描述的窗口切换方法,使电子设备300所显示的二分屏窗口切换至三分屏窗口、三分屏窗口切换至四分屏窗口等,或者使电子设备300显示小窗模式的二分屏窗口或者三分屏窗口等,在此不做限制。
其中,电子设备300所显示的三分屏窗口的窗口布局样式可以参考图15a或图15b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所显示的三分屏窗口或者多分屏窗口的窗口布局样式也可以是其他合理的布局样式,在此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实施窗口切换方法的电子设备300上,用户能够通过一步滑动操作快速切换窗口显示模式,使电子设备300当前显示的窗口/界面或用户所选择的窗口/界面快速切换至分屏模式窗口或小窗模式窗口进行显示,操作简单、方便,用户使用体验较好。
下面通过另一实施例二,介绍当电子设备300的分屏热区、小窗热区设置在屏幕的左侧边缘、右侧边缘时,电子设备300实施本申请的窗口切换方法的具体过程。
实施例二
作为示例,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300上,分屏热区和/或小窗热区也可以设置在屏幕的左侧边缘和/或右侧边缘处,操作时用户需将对象窗口拖动至电子设备300屏幕左侧边缘或者右侧边缘处预设的分屏热区或小窗热区内即可完成一步分屏操作过程或者一步小窗操作过程。其中,将对象窗口拖动至电子设备300屏幕左侧边缘或者右侧边缘处预设的分屏热区或小窗热区内,包括使对象窗口的全部显示区域以及边框部分等全部处于电子设备300屏幕左侧边缘或者右侧边缘处预设的分屏热区或小窗热区内,或者使对象窗口的显示区域与电子设备300屏幕左侧边缘或者右侧边缘处预设的分屏热区或小窗热区的重叠区域的尺寸大于预设尺寸阈值,或者检测到拖动对象窗口的操作的触摸位置处于电子设备300屏幕左侧边缘或者右侧边缘处预设的分屏热区或小窗热区内等,在此不做限制。
下面结合流程图以及相关界面示意图,详细介绍电子设备300实施本申请的窗口切换方法的具体过程。
图16示出了电子设备300实施本申请的窗口切换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可以理解,图16所示流程的各步骤的执行主体均为电子设备300,以下各步骤中不再重复描述执行主体。
如图16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601:检测到用于切换窗口显示模式的用户操作,并识别该操作的对象窗口。步骤1601的具体实施过程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步骤50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1602:判断对象窗口的缩小比例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比例阈值。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即对象窗口的缩小比例≤预设比例阈值时,则执行步骤1603,在屏幕上显示小窗热区图标和分屏热区图标;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即对象窗口的缩小比例>预设比例阈值时,则继续执行本步骤1602的判断过程。
步骤1602的具体实施过程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步骤502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1603:显示预设热区对应的热区蒙版和/或热区图标。
步骤1603的具体实施过程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步骤503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上述步骤1602中电子设备300如果判断对象窗口的缩小比例小于或等于预设比例阈值时,例如电子设备300在判断对象窗口的缩小比例达到75%时,电子设备300可以在屏幕的左侧边缘以较为醒目的方式显示分屏热区、或者在屏幕的右侧边缘以较为醒目的方式显示小窗热区、或者在屏幕的左右边缘分别显示分屏热区和小窗热区,其中较为醒目的方式例如可以通过不同于屏幕背景颜色的其他颜色显示分屏热区或小窗热区上的热区蒙版位置及大小、或者显示相应的热区图标等方式,在此不做限制。
作为示例,图17a至图17d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了一些窗口切换过程的相关界面示意图。
如图17a所示,电子设备300全屏显示应用窗口1710,用户从电子设备300的屏幕底部开始对应用窗口1710进行上滑操作,使应用窗口1710向上移动,此时应用窗口1710即为用户上滑操作的对象窗口。
继续参考图17b所示,当应用窗口1710缩小至图17a所示应用窗口1710尺寸的75%以内时,电子设备300的屏幕右侧边缘可以显示小窗热区1720,可以理解,该小窗热区1720为电子设备300屏幕上预设的小窗热区对应的热区蒙版,在此不再赘述。如图17b所示,电子设备300此时所显示的小窗热区1720例如可以不同于电子设备300显示多个应用任务窗口的界面1730的背景颜色突出显示,以向用户展示小窗热区1720的位置及大小。如此,用户继续操作应用窗口1710滑动至该小窗热区1720内,电子设备300可以进一步显示图17c至图17e所示相关界面,实现一步小窗操作过程。其中,图17c至图17e所示相关界面,将在下文相应步骤中描述。
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图17b所示的小窗热区1720所在位置也可以用于显示分屏热区(即屏幕预设分屏热区对应的热区蒙版),以供用户在电子设备300上实现一步分屏操作过程,在此不做限制。
1604:判断用户操作是否将对象窗口拖动至热区蒙版和/或热区图标所指示的预设热区内。如果判断结果为是,表明用户操作为切换窗口显示模式的操作,则执行步骤1605,显示预设热区对应的窗口显示模式切换引导界面;如果判断结果否,则可以重复执行本步骤1604,继续检测用户操作。
示例性地,电子设备300继续检测用户操作,如果用户操作是将对象窗口拖动至所显示的热区蒙版和/或热区图标所指示的预设热区内,电子设备300可以根据检测到的触控位置坐标信息判断用户进行滑动操作的方向,例如判断用户拖动对象窗口是否向右侧边缘显示的热区蒙版滑动,则电子设备300可以进一步显示预设热区对应的窗口显示模式切换引导界面,即继续执行下述步骤1605。
作为示例,用户在上述图17b所示界面上,操作拖动应用窗口1710向电子设备300屏幕所显示的小窗热区1720所在位置滑动的过程中,电子设备300可以进一步显示下述图17c所示的切换至小窗模式窗口的引导界面。
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的屏幕上预设有多个热区,用户可以操作对象窗口向多个预设热区中的任一热区对应的热区蒙版或者热区图标所指示的位置移动,以触发电子设备300显示预设热区对应的窗口显示模式切换引导界面。在此不再赘述。
1605:显示预设热区对应的窗口显示模式切换引导界面。
示例性地,例如电子设备300屏幕上预设热区为小窗热区,则电子设备300在检测到用户将对象窗口拖动至屏幕所显示的小窗热区内时,可以显示切换至小窗模式窗口的引导界面,例如在电子设备300所显示的引导界面中,对象窗口左侧的其他应用任务窗口向左移出电子设备300屏幕,即电子设备300不显示对象窗口左侧的其他应用任务窗口,另外对象窗口的尺寸也可以进一步缩小,例如缩小至初始尺寸35%以内等。
作为示例,参考图17c所示的切换至小窗模式窗口的引导界面,当用户向右滑动应用窗口1710至小窗热区1720内时,例如用户按住应用窗口1710的触控位置移动至小窗热区1720内即可确定的应用窗口1710已移动至小窗热区1720内,此时用户松手电子设备300可以显示图17d所示的界面,即应用窗口1710左侧的另一任务窗口1740可以向左移出、不再显示,并且应用窗口1710可以进一步缩小,例如缩小至图17a所示应用窗口1710尺寸的35%,在此过程中,小窗热区1720的显示区域也可以进一步变大。在图17d所示的界面上,如果用户进一步操作释放应用窗口1710,则电子设备300可以继续执行下述步骤1606,显示切换至小窗模式窗口显示的应用窗口1710,具体参考下文相应步骤及附图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所显示的引导界面也可以通过其他界面形式引导用户的进一步操作,在此不做限制。
1606:检测到用户在预设热区内释放对象窗口的操作,显示小窗模式窗口。
示例性地,电子设备300在检测到用户在预设热区内释放对象窗口的操作时,可以显示对象窗口切换至预设热区对应的窗口显示模式后的界面,从而完成将对象窗口切换至预设热区对应的模式窗口的过程。
作为示例,在上述图17d所示的切换至小窗模式窗口的引导界面中,电子设备300在检测到用户在小窗热区1720中松手释放应用窗口1710的操作时,可以将应用窗口1710通过小窗模式窗口显示,即图17e所示的小窗模式界面。
如图17e所示,电子设备300屏幕可以显示桌面1750或者其他应用的界面,应用窗口1710则以小窗模式窗口悬浮显示在桌面1750的右上角。
可以理解,上述图17a至图17d所示的界面变化过程中,如果用户在手指离开屏幕(即松手)之前,可以逆向操作使电子设备相继显示图17d→图17c→图17b→图17a所示界面,即用户的滑动操作方向与图17a至图17d对应的操作方向相反则可以撤销一步切换窗口显示模式的操作,也就是说,上述图17a至图17d所示的界面变化过程是可逆的。
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实施窗口切换方法的电子设备300上,用户能够通过一步滑动操作快速切换窗口显示模式,使电子设备300当前显示的窗口/界面或用户所选择的窗口/界面快速切换至分屏模式窗口或小窗模式窗口进行显示,同时,本申请实施例所示例的小窗热区或分屏热区的位置可以便于用户单手操作电子设备,即用户可以在上述图17a至图17e所示的电子设备300上单手操作完成一步滑动操作切换窗口显示模式的过程,操作简单、方便,用户使用体验较好。
图18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了一种电子设备300的软件结构框图。
电子设备300的软件系统可以采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微服务架构,或云架构。本申请实施例以分层架构的Android系统为例,示例性说明电子设备300的软件结构。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300的软件结构框图。
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将Android系统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和系统库,以及内核层。
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
如图18所示,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相机,图库,日历,通话,地图,导航,WLAN,蓝牙,音乐,视频,短信息等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
如图18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任务管理器,电话管理器,资源管理器,通知管理器,视图系统等。
窗口管理器用于管理窗口程序。窗口管理器可以获取显示屏大小,判断是否有状态栏,锁定屏幕,截取屏幕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窗口管理器可以获取用户的滑动操作手势对应的滑动事件、以及预设的分屏热区和/或小窗热区的位置及大小等,来匹配相应的显示任务、并显示相应的界面,例如显示上述步骤503中描述的小窗热区图标和分屏任务图标、或者显示上述步骤506所描述的切换至分屏模式窗口的引导界面等,具体参考上述步骤503或步骤506中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任务管理器用于配合窗口管理器,调取对应于用户滑动操作的任务内容,例如需要窗口管理器控制执行的显示任务等,任务管理器调取相应显示任务的内容后发送给窗口管理器进行执行,从而实现电子设备300显示相应界面的过程。
内容提供器用来存放和获取数据,并使这些数据可以被应用程序访问。上述数据可以包括视频,图像,音频,拨打和接听的电话,浏览历史和书签,电话簿等。
资源管理器为应用程序提供各种资源,比如本地化字符串,图标,图片,布局文件,视频文件等等。
通知管理器使应用程序可以在状态栏中显示通知信息,可以用于传达告知类型的消息,可以短暂停留后自动消失,无需用户交互。比如通知管理器被用于告知下载完成,消息提醒等。通知管理器还可以是以图表或者滚动条文本形式出现在系统顶部状态栏的通知,例如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的通知,还可以是以对话窗口形式出现在屏幕上的通知。例如在状态栏提示文本信息,发出提示音,电子设备振动,指示灯闪烁等。
视图系统包括可视控件,例如显示文字的控件,显示图片的控件等。视图系统可用于构建应用程序。显示界面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视图组成的。例如,包括短信通知图标的显示界面,可以包括显示文字的视图以及显示图片的视图。
Android Runtime包括核心库和虚拟机。Android runtime负责安卓系统的调度和管理。
核心库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java语言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另一部分是安卓的核心库。
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运行在虚拟机中。虚拟机将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的java文件执行为二进制文件。虚拟机用于执行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堆栈管理,线程管理,安全和异常的管理,以及垃圾回收等功能。
系统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表面管理器(surface manager),媒体库(Media Libraries),三维图形处理库(例如:OpenGL ES),2D图形引擎(例如:SGL)等。
表面管理器用于对显示子系统进行管理,并且为多个应用程序提供了2D和3D图层的融合。
媒体库支持多种常用的音频,视频格式回放和录制,以及静态图像文件等。媒体库可以支持多种音视频编码格式,例如:MPEG4,H.264,MP3,AAC,AMR,JPG,PNG等。
三维图形处理库用于实现三维图形绘图,图像渲染,合成,和图层处理等。
2D图形引擎是2D绘图的绘图引擎。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至少包含显示驱动,触控驱动,传感器驱动。
下面结合捕获上滑操作切换至分屏模式窗口的场景,示例性说明电子设备300软件以及硬件的工作流程。
当触摸传感器180K接收到触摸操作,相应的硬件中断被发给内核层。内核层将触摸操作加工成原始输入事件(包括触摸坐标,触摸操作的时间戳等信息)。原始输入事件被存储在内核层。应用程序框架层从内核层获取原始输入事件,识别该输入事件所对应的控件。以该触摸操作是触摸上滑操作,该上滑操作所对应的对象窗口为视频应用窗口为例,视频应用调用应用框架层的接口,启动视频应用,进而通过调用内核层启动显示驱动,通过显示屏190显示分屏模式下的视频应用窗口。
基于图18所示的系统结构,图19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了一种用户行为与电子设备300的系统行为之间的交互过程示意图。
如图19所示,用户行为包括:用户在电子设备300上执行特定的操作手势,例如上述实施例1中描述的从电子设备300的屏幕底部向上的滑动操作(即上滑操作)等;以及用户拖动对象窗口在分屏热区或小窗热区内松手的操作等。
电子设备300的系统行为则是通过响应于用户行为进行的。如图19所示,例如电子设备300的触摸屏可以检测用户所执行的特性手势操作,并生成相应的触控操作事件,电子设备300的窗口管理器可以获取用户行为对应的事件,并获取触摸屏上的热区位置、大小等信息,匹配对应于用户的上滑操作的显示任务,例如当窗口管理器判断用户行为对应的事件满足触发显示热区图标和/或热区底板的条件时,可以控制显示热区图标,包括分屏热区图标和/或小窗热区图标;或者控制显示热区底板,例如上述图17b中突出显示的小窗热区底板。
继续如图19所示,例如电子设备300的触摸屏检测用户所执行的热区内松手释放对象窗口的操作,并生成相应的触控操作事件,电子设备300的窗口管理器可以获取用户行为对应的事件,并获取触摸屏上的热区位置、大小等信息,匹配对应于用户的松手操作的显示任务,并将所匹配的显示任务通知任务管理器;任务管理器调取对应的显示任务内容后发送给窗口管理器,由窗口管理器控制显示小窗模式窗口或分屏模式窗口对应的界面。
可以理解,图19所示的用户行为与电子设备300的系统之间的交互过程仅作为示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响应于用户操作执行相应任务的过程可以经过比图19所示更多或更少,或者不同于图19所示的另一过程,在此不做限制。
在说明书对“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的引用意指结合实施例所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括在根据本申请公开的至少一个范例实施方案或技术中。说明书中的各个地方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的出现不一定全部指代同一个实施例。
本申请公开还涉及用于执行文本中的操作装置。该装置可以专门处于所要求的目的而构造或者其可以包括被存储在计算机中的计算机程序选择性地激活或者重新配置的通用计算机。这样的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诸如,但不限于任何类型的盘,包括软盘、光盘、CD-ROM、磁光盘、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EPROM、EEPROM、磁或光卡、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者适于存储电子指令的任何类型的介质,并且每个可以被耦合到计算机系统总线。此外,说明书中所提到的计算机可以包括单个处理器或者可以是采用针对增加的计算能力的多个处理器涉及的架构。
另外,在本说明书所使用的语言已经主要被选择用于可读性和指导性的目的并且可能未被选择为描绘或限制所公开的主题。因此,本申请公开旨在说明而非限制本文所讨论的概念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窗口切换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到用户的第一触摸操作,显示第一界面,其中所述第一界面包括第一标识、第二标识和至少一个应用窗口;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分别用于指示各自所在的响应区域对应的显示模式,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窗口包括第一应用窗口,所述第一应用窗口显示第一应用的界面;
在检测到第一拖动操作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应用窗口通过第一模式显示,所述第一拖动操作包括将所述第一应用窗口拖动到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响应区域内的操作,所述第一响应区域位于所述第一界面对应的显示区域内;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与所述第一拖动操作为一个连续的操作;
在检测到第二拖动操作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应用窗口通过第二模式显示,所述第二拖动操作包括将所述第一应用窗口拖动到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响应区域内的操作,所述第二响应区域位于所述第一界面对应的显示区域内,所述第二响应区域与所述第一响应区域不重叠;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与所述第二拖动操作为一个连续的操作;
其中,所述第一模式显示和所述第二模式显示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拖动操作,显示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包括第二窗口和第三窗口,所述第三窗口为所述第一应用窗口通过所述第一模式显示后的窗口;其中,
所述第三窗口悬浮显示在所述第二窗口之上,所述第三窗口的高度与所述第二窗口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三窗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窗口的宽度;或者,
所述第三窗口悬浮显示在所述第二窗口之上,所述第三窗口的宽度与所述第二窗口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三窗口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窗口的高度;或者,
所述第三窗口与所述第二窗口分屏显示,所述第三窗口的高度与所述第二窗口的高度相等或者所述第三窗口的宽度与所述第二窗口的宽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窗口部分显示在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显示所述第二界面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三窗口全部显示在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显示屏中;
所述第三窗口自动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三窗口部分显示在所述显示屏中。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窗口显示包括至少一个应用图标或任务卡片的桌面,在显示所述第二界面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桌面中的第二应用的图标或任务卡片的操作,打开所述第二应用并显示第二应用窗口,所述第二应用窗口显示所述第二应用的界面;
其中,所述第二应用窗口与所述第三窗口分屏显示;所述第三窗口与所述第二应用窗口分屏显示时,所述第三窗口全部显示在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二拖动操作,显示第三界面,所述第三界面包括第二窗口和第四窗口,所述第四窗口为所述第一应用窗口通过所述第二模式显示后的窗口,其中,
所述第二窗口被所述电子设备全屏显示,所述第四窗口悬浮在所述第二窗口之上,所述第四窗口的高度和宽度均小于所述第二窗口,所述第四窗口全部显示在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窗口显示包括至少一个应用图标或任务卡片的桌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显示所述第一界面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拖动操作的执行过程中,若所述第一拖动操作的触摸位置与所述第一标识的显示位置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则所述第一标识的尺寸逐渐变大;或者,
在所述第二拖动操作的执行过程中,若所述第二拖动操作的触摸位置与所述第二标识的显示位置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则所述第二标识的尺寸逐渐变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到用户的第一触摸操作之前,所述电子设备全屏显示第五窗口,所述第五窗口包括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作用的目标对象;并且
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到用户的第一触摸操作,所述第一界面上的所述第一应用窗口中显示所述目标对象或所述目标对象对应的界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对象包括:应用窗口、应用图标、服务卡片、应用界面上显示的任务窗口、应用界面上显示的链接、应用界面上显示的附件、多任务界面的任务窗口中的任一项。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对所述目标对象的向上拖动操作;并且,
在所述目标对象为所述第五窗口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触摸操作的起点为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底部。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到用户的所述第一触摸操作,显示所述第一界面,包括:
在所述第一触摸操作拖动所述目标对象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在所述第一触摸操作的触摸位置高度达到第一预设高度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显示所述第一界面;或者,
在所述第一触摸操作拖动所述目标对象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在所述目标对象为所述第五窗口且所述第五窗口显示尺寸的缩小比例达到第一比例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显示所述第一界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标识显示在所述第一界面的左上角,所述第二标识显示在所述第一界面的右上角;或者,
所述第一标识显示在所述第一界面的右上角,所述第二标识显示在所述第一界面的左上角。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窗口切换方法。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窗口切换方法。
CN202111357820.2A 2021-11-16 2021-11-16 窗口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4162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57820.2A CN114416227B (zh) 2021-11-16 2021-11-16 窗口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202280007997.6A CN116635826A (zh) 2021-11-16 2022-10-28 窗口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CT/CN2022/128266 WO2023088068A1 (zh) 2021-11-16 2022-10-28 窗口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57820.2A CN114416227B (zh) 2021-11-16 2021-11-16 窗口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16227A CN114416227A (zh) 2022-04-29
CN114416227B true CN114416227B (zh) 2023-06-23

Family

ID=8126575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57820.2A Active CN114416227B (zh) 2021-11-16 2021-11-16 窗口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202280007997.6A Pending CN116635826A (zh) 2021-11-16 2022-10-28 窗口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7997.6A Pending CN116635826A (zh) 2021-11-16 2022-10-28 窗口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4416227B (zh)
WO (1) WO20230880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16227B (zh) * 2021-11-16 2023-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窗口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706521A (zh) * 2022-06-07 2022-07-05 芯行纪科技有限公司 在eda软件界面中管理窗口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3245310A1 (zh) * 2022-06-20 2023-12-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窗口调整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6048311B (zh) * 2022-06-24 2024-04-1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窗口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840114B (zh) * 2022-07-05 2023-01-0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033333B (zh) * 2022-07-19 2022-12-1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悬浮窗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185446A (zh) * 2022-07-21 2022-10-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内执行系统级操作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CN114968018B (zh) * 2022-07-26 2022-12-1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卡片显示方法、终端设备
CN115967831B (zh) * 2022-10-28 2023-08-22 北京优酷科技有限公司 视频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540918B (zh) * 2023-06-30 2023-12-01 深圳市欧度利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电脑分屏控制系统与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66252A (zh) * 2020-05-14 2020-11-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窗口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2130742A (zh) * 2019-06-25 2020-1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全屏显示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88674B2 (en) * 2012-11-30 2017-03-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an automated split-screen user interface on a device
CN106775313B (zh) * 2016-12-07 2020-05-01 北京安云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分屏操作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357668A (zh) * 2017-06-29 2017-11-17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多窗口文件操作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8984065A (zh) * 2018-07-10 2018-12-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分屏显示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471725A (zh) * 2019-07-02 2019-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屏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342248A (zh) * 2021-06-24 2021-09-03 广州博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直播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416227B (zh) * 2021-11-16 2023-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窗口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30742A (zh) * 2019-06-25 2020-1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全屏显示方法及设备
CN111966252A (zh) * 2020-05-14 2020-11-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窗口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16227A (zh) 2022-04-29
CN116635826A (zh) 2023-08-22
WO2023088068A1 (zh) 2023-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16227B (zh) 窗口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1059931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justing appearance of a control based on detected changes in underlying content
KR102042169B1 (ko) 컨텐츠를 표시하는 사용자 단말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5683895B (zh) 提供用户交互的用户终端设备及其方法
WO2021120914A1 (zh) 一种界面元素的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EP4116813A1 (en) Method for execution of hand gesture commands, apparatus,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CN113805745B (zh) 一种悬浮窗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805743B (zh) 切换显示窗口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US2022039115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racting with Multiple Display Devices
US20230075464A1 (en) Touch Ope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EP4177722A1 (en) Keyboard display method, foldable screen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3805744A (zh) 窗口的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461312B (zh) 显示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190064633A (ko) 페이지를 표시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그래픽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및 이동 단말기
EP4296852A1 (en) Display control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WO2024078114A1 (zh) 窗口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048373B (zh) 悬浮球控件的显示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5808999B (zh) 窗口显示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450066A (zh) 分屏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01871A1 (zh) 一种操控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5877939A (zh) 输入方法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7724783A (zh) 动效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580706B (zh) 提供用户交互的电子设备及其方法
CN115495002A (zh)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