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08999B - 窗口显示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窗口显示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08999B
CN115808999B CN202211515097.0A CN202211515097A CN115808999B CN 115808999 B CN115808999 B CN 115808999B CN 202211515097 A CN202211515097 A CN 202211515097A CN 115808999 B CN115808999 B CN 1158089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ow
content
terminal device
display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1509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08999A (zh
Inventor
葛雄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1509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089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089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089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089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089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2Selection of displayed objects or displayed text el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using ic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5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for image manipulation, e.g. dragging, rotation, expansion or change of colou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窗口显示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响应于打开应用的操作,通过第一窗口显示应用的第一内容,第一窗口的窗口尺寸小于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的界面尺寸,响应于在第一窗口中的第一滑动操作,将第一窗口向第一延伸方向延伸,第一窗口延伸后的尺寸大于延伸前的尺寸;延伸后的第一窗口显示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第一窗口延伸至预设状态后,在显示界面中新增第二窗口,显示界面中显示第一窗口以及第二窗口,第二窗口显示第三内容,从而方便用户进行内容浏览,提升用户体验,具有较强的易用性和实用性。

Description

窗口显示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是2020年12月10日提交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号为202011463200.2、申请名称为“窗口显示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窗口显示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小窗口进行内容显示,来供用户查看。在通过小窗口进行内容显示时,当用户想要查看更多内容时,用户可以手动去调整窗口大小,例如手动拉动窗口的上边缘和/或下边缘,以向上和/或向下扩大窗口,从而使得窗口可以显示更多内容。即现有的小窗口显示中,当用户想要通过窗口查看更多内容时,用户需要手动去调整窗口大小,操作较为不便,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窗口显示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解决现有的窗口显示中,当用户想要通过窗口查看更多内容时,用户需要手动去调整窗口大小,操作较为不便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窗口显示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一窗口显示第一内容,所述第一窗口的窗口尺寸小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的界面尺寸;当在所述第一窗口中检测到第一滑动操作时,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窗口进行扩展,得到第二窗口,所述第二窗口用于显示所述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或者所述第二窗口用于显示第二内容,所述第二内容为接续所述第一内容的内容。
通过上述的窗口显示方法,在终端设备通过小窗口显示内容时,若用户在窗口中执行滑动操作,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该滑动操作进行窗口扩展,以自动扩大窗口来显示更多内容,方便用户进行内容浏览,提升用户体验,具有较强的易用性和实用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窗口进行扩展,得到第二窗口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窗口对应的延伸方向,以及确定所述第一窗口对应的延伸距离;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延伸方向和所述延伸距离对所述第一窗口进行延伸,得到所述第二窗口。
在该方案提供的窗口显示方法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对第一窗口进行窗口延伸来扩大第一窗口,扩大后的第一窗口在原有第一内容的基础上,可以新增显示第二内容,从而使得第一窗口可以显示更多内容供用户查看。
示例性的,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窗口对应的延伸方向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内容对应的显示方式,并根据所述显示方式确定所述第一窗口对应的延伸方向,所述显示方式包括横向显示和纵向显示。
在该方案提供的窗口显示方法中,终端设备可以基于内容的显示方式来确定窗口延伸的延伸方向,以避免进行内容的重新布局。例如,当内容横向显示时,可以将延伸方向确定为纵向,以增加窗口高度,来使得延伸得到的窗口可以显示更多内容,且不需要进行内容的重新布局。例如,当内容纵向显示时,可以将延伸方向确定为横向,以增加窗口宽度,来使得延伸得到的窗口可以显示更多内容,且不需要进行内容的重新布局。
示例性的,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窗口对应的延伸方向包括: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一窗口在所述显示界面中的第一位置,并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确定所述第一窗口对应的延伸方向。
在该方案提供的窗口显示方法中,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第一窗口在显示界面中的位置来确定延伸方向,例如,在内容横向显示,且窗口靠近显示界面的上边缘时,可以将延伸方向确定为向下;例如,在内容横向显示,且窗口靠近显示界面的下边缘时,可以将延伸方向确定为向上,以确保窗口可以延伸至最大,从而可以显示更多内容供用户查看。或者,终端设备可以结合第一窗口中内容的显示方式和第一窗口在显示界面中的位置来确定延伸方向,以在确保窗口可以延伸至最大的基础上,可以不用进行内容的重新布局。
示例性的,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窗口对应的延伸方向包括: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一滑动操作的滑动方向,并根据所述滑动方向确定所述第一窗口对应的延伸方向。
在该方案提供的窗口显示方法中,当第一窗口在显示界面中居中显示(即第一窗口的窗口上边缘与显示界面的上边缘之间的距离与第一窗口的窗口下边缘与显示界面的下边缘之间的距离相等)时,若用户上滑第一窗口,则可以向下延伸第一窗口的窗口下边缘;若用户下滑第一窗口,则可以向上延伸第一窗口的窗口上边缘,以将窗口的延伸与用户的滑动操作相匹配,提高用户体验。
示例性的,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窗口对应的延伸距离包括: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一滑动操作对应的滑动距离,并根据所述滑动距离确定所述第一窗口对应的延伸距离。
在该方案提供的窗口显示方法中,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第一滑动操作的滑动距离来确定窗口延伸的延伸距离,使得窗口延伸可以与用户的滑动操作相匹配,提高用户体验。
示例性的,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窗口对应的延伸距离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延伸方向确定所述第一窗口对应的第一目标窗口边缘,并获取所述第一目标窗口边缘在所述显示界面中的第二位置和第一预设位置,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为所述第一目标窗口边缘在所述显示界面中可以达到的最大位置;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确定所述第一窗口对应的延伸距离。
在该方案提供的窗口显示方法中,终端设备可以基于待延伸的目标窗口边缘在显示界面中的位置和该目标窗口边缘所能达到的最大位置来确定延伸距离,使得可以直接将窗口延伸至最大,方便显示更多内容供查看,提高窗口延伸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在根据所述延伸方向和所述延伸距离对所述第一窗口进行延伸,得到第二窗口之后,包括: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二窗口当前显示内容的内容高度或者内容宽度;当所述内容高度小于所述第二窗口的窗口高度,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延伸方向确定所述第二窗口的收缩方向,并根据所述内容高度和所述窗口高度确定所述第二窗口的收缩距离;或者,
当所述内容宽度小于所述第二窗口的窗口宽度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延伸方向确定所述第二窗口的收缩方向,并根据所述内容宽度和所述窗口宽度确定所述第二窗口的收缩距离;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收缩方向和所述收缩距离对所述第二窗口进行收缩。
在该方案提供的窗口显示方法中,在通过延伸状态的第一窗口显示内容的过程中,当第一窗口当前所显示内容的内容高度小于第一窗口当前的窗口高度(或者第一窗口当前所显示内容的内容宽度小于第一窗口当前的窗口宽度)时,终端设备可以对已延伸的窗口边缘进行收缩,以缩小第一窗口当前的窗口高度(或者窗口宽度),减少显示区域的浪费。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在根据所述延伸方向和所述延伸距离对所述第一窗口进行延伸,得到第二窗口之后,包括:当在所述第一窗口检测到第二滑动操作时,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窗口的收缩方向和收缩距离,并根据所述收缩方向和所述收缩距离对所述第二窗口进行收缩。
在该方案提供的窗口显示方法中,终端设备中可以设置有触发窗口收缩的滑动操作,当用户想要收缩窗口时,用户可以直接在窗口中执行该滑动操作来进行窗口收缩,此时收缩距离可以根据滑动操作对应的滑动距离确定。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在根据所述延伸方向和所述延伸距离对所述第一窗口进行延伸,得到第二窗口之后,包括:当在所述第二窗口中检测到第三滑动操作时,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窗口对应的第二目标窗口边缘,并确定所述第二目标窗口边缘在所述显示界面中的第三位置与第二预设位置;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三位置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当所述第三位置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预设距离时,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三窗口的窗口尺寸以及确定所述第三窗口在所述显示界面中的第四位置,并根据所述第三窗口的窗口尺寸和所述第四位置显示所述第三窗口,所述第三窗口显示的内容接续所述第二窗口中的内容。
在该方案提供的窗口显示方法中,在将窗口延伸至预设位置后,若用户继续执行滑动操作,终端设备可以直接在显示界面中新增窗口来显示更多内容,以方便用户浏览。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窗口进行扩展,得到第二窗口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二窗口的窗口尺寸以及确定所述第二窗口在所述显示界面中的第五位置,并根据所述第二窗口的窗口尺寸和所述第五位置显示所述第二窗口,所述第二窗口用于显示所述第二内容。
在该方案提供的窗口显示方法中,终端设备可以直接通过新增窗口来进行窗口扩展,以通过新增的窗口显示更多内容供用户查看。
示例性的,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二窗口的窗口尺寸包括: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一窗口的窗口尺寸,并根据所述第一窗口的窗口尺寸确定所述第二窗口的窗口尺寸。
在该方案提供的窗口显示方法中,终端设备可以直接根据第一窗口的窗口尺寸来新增第二窗口,以直接新增较大的窗口来显示更多内容供用户查看。
示例性的,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二窗口的窗口尺寸包括: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一内容对应的显示方式、所述第一滑动操作对应的滑动距离,以及所述第一窗口的窗口尺寸;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显示方式、所述滑动距离和所述第一窗口的窗口尺寸确定所述第二窗口的窗口尺寸。
在该方案提供的窗口显示方法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内容显示方式、滑动距离和第一窗口的窗口尺寸确定第二窗口的窗口尺寸。例如,当内容横向显示时,可以将第一窗口的窗口宽度确定为第二窗口的窗口宽度,将滑动距离确定为第二窗口的窗口高度,以使得新增窗口所增加显示的内容与用户的滑动操作相匹配,提高用户体验。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窗口在所述显示界面中的第五位置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窗口在所述显示界面中的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一内容对应的显示方式,并根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显示方式,确定所述第二窗口在所述显示界面中的第五位置。
在该方案提供的窗口显示方法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内容的显示方式以及第一窗口的位置来确定第二窗口的位置,以使得通过第二窗口所增加显示的内容方便用户浏览,提高用户体验。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窗口在所述显示界面中的第五位置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窗口在所述显示界面中的第一位置,并将所述第一位置确定为所述第二窗口在所述显示界面中的第五位置。
在该方案提供的窗口显示方法中,终端设备可以直接将第一窗口当前的位置确定为第二窗口的位置,使得新增的第二窗口可以在用户当前的视线范围内显示,从而使得第二窗口所新增显示的内容可以位于用户的视线范围,方便用户浏览。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为具有可折叠显示屏的终端设备,所述可折叠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且所述第一窗口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屏时,在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二窗口。
在此,当终端设备为折叠屏终端设备,且第一窗口显示在终端设备的某一显示屏时,终端设备则可以直接将新增的第二窗口显示在终端设备的另一显示屏中。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窗口为其他终端设备投屏至所述终端设备的窗口时,所述终端设备在对所述第一窗口进行扩展,得到第二窗口之后,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滑动操作和所述第二内容对应的信息发送至所述其他终端设备,所述第一滑动操作和所述第二内容对应的信息用于对所述其他终端设备显示的内容进行更新。
在该方案提供的窗口显示方法中,当第一窗口为其他终端设备所投屏的窗口时,在扩展第一窗口后,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一窗口新增显示的内容的信息以及第一滑动操作发送至所投屏的终端设备,以指示所投屏的终端设备进行内容更新,以在所投屏的终端设备中同步显示该终端设备中所增加显示的内容,使得所投屏的终端设备所显示的内容与用户在该终端设备的第一窗口中所执行的滑动操作相匹配。
应理解,所述第一滑动操作为刷新所述第一内容的操作,以直接根据用户进行内容刷新的滑动操作进行窗口扩展来显示更多内容供用户浏览。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窗口显示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显示模块,用于通过第一窗口显示第一内容,所述第一窗口的窗口尺寸小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的界面尺寸;
扩展模块,用于当在所述第一窗口中检测到第一滑动操作时,对所述第一窗口进行扩展,得到第二窗口,所述第二窗口用于显示所述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或者所述第二窗口用于显示第二内容,所述第二内容为接续所述第一内容的内容。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扩展模块包括:距离方向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窗口对应的延伸方向,以及确定所述第一窗口对应的延伸距离;延伸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延伸方向和所述延伸距离对所述第一窗口进行延伸,得到所述第二窗口。
示例性的,所述距离方向确定单元包括:第一方向确定分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内容对应的显示方式,并根据所述显示方式确定所述第一窗口对应的延伸方向,所述显示方式包括横向显示和纵向显示。
示例性的,所述距离方向确定单元包括:第二方向确定分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窗口在所述显示界面中的第一位置,并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确定所述第一窗口对应的延伸方向。
示例性的,所述距离方向确定单元包括:第三方向确定分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滑动操作的滑动方向,并根据所述滑动方向确定所述第一窗口对应的延伸方向。
可选地,所述距离方向确定单元还包括:第一距离确定分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滑动操作对应的滑动距离,并根据所述滑动距离确定所述第一窗口对应的延伸距离。
可选地,所述距离方向确定单元还包括:第二距离确定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延伸方向确定所述第一窗口对应的第一目标窗口边缘,并获取所述第一目标窗口边缘在所述显示界面中的第二位置和第一预设位置,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为所述第一目标窗口边缘在所述显示界面中可以达到的最大位置;根据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确定所述第一窗口对应的延伸距离。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窗口显示装置还包括:宽高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窗口当前显示内容的内容高度或者内容宽度;收缩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内容高度小于所述第二窗口的窗口高度,根据所述延伸方向确定所述第二窗口的收缩方向,并根据所述内容高度和所述窗口高度确定所述第二窗口的收缩距离;或者,当所述内容宽度小于所述第二窗口的窗口宽度时,根据所述延伸方向确定所述第二窗口的收缩方向,并根据所述内容宽度和所述窗口宽度确定所述第二窗口的收缩距离;第一收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收缩方向和所述收缩距离对所述第二窗口进行收缩。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窗口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收缩模块,用于当在所述第一窗口检测到第二滑动操作时,确定所述第二窗口的收缩方向和收缩距离,并根据所述收缩方向和所述收缩距离对所述第二窗口进行收缩。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窗口显示装置还包括:目标边缘确定模块,用于当在所述第二窗口中检测到第三滑动操作时,确定所述第二窗口对应的第二目标窗口边缘,并确定所述第二目标窗口边缘在所述显示界面中的第三位置与第二预设位置;距离判断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三位置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
第一窗口新增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三位置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预设距离时,确定第三窗口的窗口尺寸以及确定所述第三窗口在所述显示界面中的第四位置,并根据所述第三窗口的窗口尺寸和所述第四位置显示所述第三窗口,所述第三窗口显示的内容接续所述第二窗口中的内容。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扩展模块还包括:第二窗口新增单元,用于确定第二窗口的窗口尺寸以及确定所述第二窗口在所述显示界面中的第五位置,并根据所述第二窗口的窗口尺寸和所述第五位置显示所述第二窗口,所述第二窗口用于显示所述第二内容。
示例性的,所述第二窗口新增单元包括:第一窗口尺寸确定分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窗口的窗口尺寸,并根据所述第一窗口的窗口尺寸确定所述第二窗口的窗口尺寸。
示例性的,所述第二窗口新增单元还包括:第二窗口尺寸确定分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内容对应的显示方式、所述第一滑动操作对应的滑动距离,以及所述第一窗口的窗口尺寸;根据所述显示方式、所述滑动距离和所述第一窗口的窗口尺寸确定所述第二窗口的窗口尺寸。
可选地,所述第二窗口新增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窗口在所述显示界面中的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一内容对应的显示方式,并根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显示方式,确定所述第二窗口在所述显示界面中的第五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窗口新增单元,还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窗口在所述显示界面中的第一位置,并将所述第一位置确定为所述第二窗口在所述显示界面中的第五位置。
示例性的,所述终端设备为具有可折叠显示屏的终端设备,所述可折叠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且所述第一窗口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屏时,在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二窗口。
示例性的,所述窗口显示装置还包括: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滑动操作和所述第二内容对应的信息发送至所述其他终端设备,所述第一滑动操作和所述第二内容对应的信息用于对所述其他终端设备显示的内容进行更新。
具体地,所述第一滑动操作为刷新所述第一内容的操作。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使所述终端设备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窗口显示方法所适用于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窗口显示方法所适用于的软件架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延伸方向确定的示例图一;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延伸方向确定的示例图二;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窗口延伸的示例图一;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窗口延伸的示例图二;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窗口延伸的示例图三;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增窗口的示例图一;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增窗口的示例图二;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增窗口的示例图三;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增窗口的示例图四;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增窗口的示例图五;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增窗口的示例图六;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增窗口的示例图七;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增窗口的示例图八;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增窗口后进行窗口延伸的示例图;
图1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窗口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到的“多个”应当被解释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窗口显示方法中所涉及到的步骤仅仅作为示例,并非所有的步骤均是必须执行的步骤,或者并非各个信息或消息中的内容均是必选的,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酌情增加或减少。本申请实施例中同一个步骤或者具有相同功能的步骤或者消息在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互相参考借鉴。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目前,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窗口进行内容显示,其中,窗口可以是终端设备自身应用所对应的窗口,也可以是多屏协同中,其他设备在终端设备投屏的窗口。在通过窗口进行内容显示时,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系统默认大小的小窗口来进行内容显示,而默认大小往往小于终端设备的屏幕大小。当用户想要查看更多内容时,用户可以手动去调整窗口大小,例如手动拉动窗口的上边缘和/或下边缘,以向上和/或向下扩大窗口尺寸,从而使得窗口可以显示更多内容。即现有的窗口显示中,当用户想要通过窗口查看更多内容时,用户需要手动去调整窗口大小,操作较为不便,影响用户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窗口显示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中,在检测到用户想要查看更多内容的滑动操作时,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该滑动操作自动扩展窗口,以通过窗口扩展来显示更多内容,方便用户进行内容浏览,提升用户体验,具有较强的易用性和实用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车载设备、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桌上型计算机等具有显示屏的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终端设备的具体类型不作任何限制。
以下首先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终端设备。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终端设备10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该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
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终端设备10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与处理器1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终端设备1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和/或存储在设置于处理器中的存储器的指令,执行终端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触摸传感器180K,也称“触控器件”。触摸传感器180K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由触摸传感器180K与显示屏194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180K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可以通过显示屏194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的视觉输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180K也可以设置于终端设备100的表面,与显示屏194所处的位置不同。
终端设备100的软件系统可以采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微服务架构,或云架构。本申请实施例以分层架构的Android系统为例,示例性说明终端设备100的软件结构。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00的一种软件结构框图。
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将Android系统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和系统库,以及内核层。
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
如图2所示,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相机,图库,日历,通话,地图,导航,WLAN,蓝牙,音乐,视频,短信息等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
如图2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内容提供器,视图系统,电话管理器,资源管理器,通知管理器等。
窗口管理器用于管理窗口程序。窗口管理器可以获取显示屏大小,判断是否有状态栏,锁定屏幕,截取屏幕等。
窗口管理器,还可以根据延伸方向和延伸距离调整窗口参数,实现窗口延伸(将在下文详细描述)。
内容提供器用来存放和获取数据,并使这些数据可以被应用程序访问。所述数据可以包括视频,图像,音频,拨打和接听的电话,浏览历史和书签,电话簿等。
视图系统包括可视控件,例如显示文字的控件,显示图片的控件等。视图系统可用于构建应用程序。显示界面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视图组成的。例如,包括短信通知图标的显示界面,可以包括显示文字的视图以及显示图片的视图。
视图系统,还可以根据应用程序发送的显示内容以及窗口管理器发送的窗口参数进行窗口绘制,并将绘制的窗口显示于显示界面。
电话管理器用于提供终端设备100的通信功能。例如通话状态的管理(包括接通,挂断等)。
资源管理器为应用程序提供各种资源,比如本地化字符串,图标,图片,布局文件,视频文件等等。
通知管理器使应用程序可以在状态栏中显示通知信息,可以用于传达告知类型的消息,可以短暂停留后自动消失,无需用户交互。比如通知管理器被用于告知下载完成,消息提醒等。通知管理器还可以是以图表或者滚动条文本形式出现在系统顶部状态栏的通知,例如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的通知,还可以是以对话窗口形式出现在屏幕上的通知。例如在状态栏提示文本信息,发出提示音,终端设备振动,指示灯闪烁等。
Android Runtime包括核心库和虚拟机。Android runtime负责安卓系统的调度和管理。
核心库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java语言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另一部分是安卓的核心库。
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运行在虚拟机中。虚拟机将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的java文件执行为二进制文件。虚拟机用于执行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堆栈管理,线程管理,安全和异常的管理,以及垃圾回收等功能。
系统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表面管理器(surface manager),媒体库(Media Libraries),三维图形处理库(例如:OpenGL ES),2D图形引擎(例如:SGL)等。
表面管理器用于对显示子系统进行管理,并且为多个应用程序提供了2D和3D图层的融合。
媒体库支持多种常用的音频,视频格式回放和录制,以及静态图像文件等。媒体库可以支持多种音视频编码格式,例如:MPEG4,H.264,MP3,AAC,AMR,JPG,PNG等。
三维图形处理库用于实现三维图形绘图,图像渲染,合成,和图层处理等。
2D图形引擎是2D绘图的绘图引擎。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至少包含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音频驱动,传感器驱动。
下面结合窗口延伸场景,示例性说明终端设备100软件以及硬件的工作流程。
当触摸传感器180K接收到窗口中的滑动操作,相应的硬件中断被发给内核层。内核层将滑动操作加工成滑动输入事件(包括滑动距离,滑动方向等信息)。滑动输入事件被存储在内核层。处理器从内核层获取滑动输入事件,并将滑动输入事件分发至窗口管理器和窗口对应的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可以根据滑动输入事件确定延伸方向、延伸距离以及新增的显示内容,并将延伸方向和延伸距离发送至窗口管理器,将新增的显示内容发送至视图系统。窗口管理器可以根据延伸方向和延伸距离进行窗口参数的调整,并将调整后的窗口参数发送至视图系统。视图系统可以根据调整后的窗口参数和新增的显示内容进行窗口绘制,并通过内核层调用显示驱动,将绘制的窗口显示在显示界面。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窗口显示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窗口显示方法应用于通过小窗口进行内容显示的场景,即应用于窗口高度小于屏幕高度和/或窗口宽度小于屏幕宽度的场景。其中,窗口可以为终端设备自身应用对应的窗口,也可以为其他设备在终端设备投屏的窗口,例如可以为多屏协同中,其他设备在终端设备中投屏的窗口。下面对窗口为终端设备自身应用对应的窗口,以及其他设备在终端设备投屏的窗口两种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一、窗口为终端设备自身应用对应的窗口
在用户点击或触摸终端设备中的某一应用(例如电子书应用)后,终端设备响应于用户的点击或触摸操作,可以通过默认大小的窗口(以下称为第一窗口)来显示电子书应用的内容,以供用户浏览。在用户浏览第一窗口当前所显示的内容时,若用户想要继续浏览新内容或者想要返回查看已浏览内容,用户可以在第一窗口中执行滑动操作。终端设备检测到滑动操作后,可以自动扩展窗口,以通过扩展后的窗口直接增加显示新内容或已浏览内容,从而方便用户浏览,提升用户体验。其中,扩展窗口显示已浏览内容与扩展窗口显示新内容的基本原理相同,下面以扩展窗口显示新内容为例进行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在自动扩展窗口之前,可先确定应用中是否存在未显示于窗口的新内容。当应用中存在未显示于窗口的新内容时,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滑动操作自动扩展窗口,以进行新内容的增加显示。当不存在未显示于窗口的新内容时,终端设备将不进行窗口扩展。
其中,在进行窗口扩展时,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窗口延伸和/或新增窗口来扩展窗口,以显示更多内容供用户浏览。下面分别说明:(一)窗口延伸;(二)新增窗口。
(一)窗口延伸
在进行窗口延伸之前,终端设备需先确定窗口延伸的延伸方向和延伸距离,以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延伸方向和延伸距离来进行窗口延伸。以下分别说明延伸方向和延伸距离的确定。
(1)延伸方向的确定
延伸方向可以是向上、向下、向左和向右中的至少一个。当延伸方向为向上时,终端设备可以向上延伸窗口上边缘。当延伸方向为向下时,终端设备可以向下延伸窗口下边缘。当延伸方向为向左时,终端设备可以向左延伸窗口左边缘。当延伸方向为向右时,终端设备可以向右延伸即窗口右边缘。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向上延伸窗口上边缘时,也会同时向上延伸与窗口上边缘相连接的窗口左边缘和窗口右边缘,使得延伸后的窗口上边缘依然可以与窗口左边缘以及窗口右边缘相连接,以确保窗口的完整性。同样的,终端设备向下延伸窗口下边缘、向左延伸窗口左边缘、向右延伸窗口右边缘时,也会同时向对应的延伸方向延伸与之相连接的其他窗口边缘。
本申请实施例中,延伸方向可以由用户自定义设置或者可以由终端设备默认设置。例如,用户可以将延伸方向自定义设置为向上,即当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的滑动操作(以下将触发终端设备进行窗口延伸的滑动操作称为第一滑动操作)后,终端设备可以直接向上延伸窗口上边缘。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将延伸方向默认设置为向下,即当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的第一滑动操作后,终端设备可以直接向下延伸窗口下边缘。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确保延伸后的窗口仍以内容的原有布局来进行内容显示,以避免窗口扩展造成内容的重新布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窗口中内容的显示方式来确定延伸方向。其中,内容的显示方式可以是横向显示,或者可以是纵向显示。可选的,在内容的显示方式为横向显示时,终端设备可以将延伸方向确定为向上和/或向下,以通过向上和/或向下延伸第一窗口,来增加窗口高度,使得延伸得到的窗口可以显示更多内容,同时不会影响内容的原有布局。可选的,在内容的显示方式为纵向显示时,终端设备可以将延伸方向确定为向左和/或向右,以通过向左和/或向右延伸第一窗口,来增加窗口宽度,使得延伸得到的窗口可以显示更多内容,同时不会影响内容的原有布局。
其中,延伸方向为向上和向下,是指每一次窗口延伸中同时进行窗口上边缘的向上延伸和窗口下边缘的向下延伸。延伸方向为向左和向右,是指每一次窗口延伸中同时进行窗口左边缘的向左延伸和窗口右边缘的向右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在同时进行窗口上边缘的向上延伸和窗口下边缘的向下延伸,或者同时进行窗口左边缘的向左延伸和窗口右边缘的向右延伸时,当终端设备将其中一窗口边缘延伸至该窗口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后,后续当用户继续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第一滑动操作时,终端设备可以只进行单方向的窗口延伸,即可以只对另一窗口边缘进行延伸,直至将该另一窗口边缘也延伸至该另一窗口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为止。例如,在同时进行窗口左边缘的向左延伸和窗口右边缘的向右延伸时,当终端设备将窗口左边缘向左延伸至窗口左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后,后续当用户继续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第一滑动操作时,终端设备可以只进行窗口右边缘的向右延伸,直至将窗口右边缘延伸至窗口右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
其中,窗口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是指窗口边缘在显示界面中可以到达的最大位置。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显示界面的边缘来确定窗口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例如,在图3中的(a)所示的单窗口场景中,或者在图3中的(b)所示的多窗口场景(窗口可以覆盖其他窗口时)中,以电子书应用对应的窗口301为例,窗口301的窗口上边缘3011所对应的预设位置可以为距离显示界面的上边缘30预设距离的位置,窗口301的窗口下边缘3012所对应的预设位置可以为距离显示界面的下边缘31预设距离的位置,窗口301的窗口左边缘3013所对应的预设位置可以为距离显示界面的左边缘32预设距离的位置,窗口301的窗口右边缘3014所对应的预设位置可以为距离显示界面的右边缘33预设距离的位置。其中,预设距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例如,可以为小于一行内容所对应的高度(或小于一列内容所对应的宽度)的任一数值。例如,预设距离也可以为0。
可选的,在多窗口场景中,为避免窗口延伸对其他窗口的内容显示造成影响,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其他窗口的窗口边缘在显示界面中的位置确定待延伸窗口的窗口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例如,在图3中的(b)所示的多窗口场景中,以电子书应用对应的窗口301为待延伸的窗口为例,窗口301的窗口上边缘3011所对应的预设位置可以为银行应用(即处于显示登录界面时)对应的窗口302的窗口下边缘3021,窗口301的窗口下边缘3012所对应的预设位置可以为显示界面的下边缘31,窗口301的窗口左边缘3013所对应的预设位置可以为显示界面的左边缘32,窗口301的窗口右边缘3014所对应的预设位置可以为短信应用对应的窗口303的窗口左边缘3031。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提高窗口延伸效率,以提升用户体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窗口中内容的显示方式以及窗口边缘在显示界面中的位置与该窗口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之间的距离来确定窗口延伸的延伸方向。
示例性的,在内容的显示方式为横向显示时,如图4中的(a)所示,当窗口上边缘在显示界面中的位置与窗口上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之间的距离(以下称为第一距离)R1大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将延伸方向确定为向上,以通过向上延伸窗口上边缘来增加窗口高度,以扩展窗口。示例性的,在内容的显示方式为横向显示时,如图4中的(b)所示,当窗口下边缘在显示界面中的位置与窗口下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之间的距离(以下称为第二距离)R2大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将延伸方向确定为向下,以通过向下延伸窗口下边缘来增加窗口高度,以扩展窗口。示例性的,在内容的显示方式为横向显示时,当第一距离R1大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且第二距离R2大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将延伸方向确定为向上和/或向下。其中,第一距离阈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例如,可以将第一距离阈值设置为一行内容所对应的高度,或者可以将第一距离阈值设置为大于0的任一数值,等等。
进一步的,在第一距离R1大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且第二距离R2大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的场景中,当延伸方向为单方向时,为确保窗口延伸使得窗口可以显示更多内容,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距离R1与第二距离R2之间的大小关系来确定延伸方向。例如,如图4中的(c)所示,当第一距离R1大于第二距离R2时,终端设备可以将延伸方向确定为向上。如图4中的(d)所示,当第一距离R1小于第二距离R2时,终端设备可以将延伸方向确定为向下。
可选地,当第一距离R1等于第二距离R2时,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第一滑动操作的滑动方向确定窗口延伸的延伸方向。例如,当第一滑动操作的滑动方向为向上时,终端设备可以将延伸方向确定为向下;当第一滑动操作的滑动方向为向下,终端设备可以将延伸方向确定为向上,等等。
示例性的,在内容的显示方式为纵向显示时,如图5中的(a)所示,当窗口左边缘在显示界面中的位置与窗口左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之间的距离(以下称为第三距离)R3大于或等于第二距离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将延伸方向确定为向左,以通过向左延伸窗口左边缘来增加窗口宽度,以扩展窗口。示例性的,在内容的显示方式为纵向显示时,如图5中的(b)所示,当窗口右边缘在显示界面中的位置与窗口右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之间的距离(以下称为第四距离)R4大于或等于第二距离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将延伸方向确定为向右,以通过向右延伸窗口右边缘来增加窗口宽度,以扩展窗口。示例性的,在内容的显示方式为纵向显示时,当第三距离R3大于或等于第二距离阈值,且第四距离R4大于或等于第二距离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将延伸方向确定为向左和/或向右。其中,第二距离阈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例如,可以将第二距离阈值设置为一列内容所对应的宽度,或者可以将第二距离阈值设置为大于0的任一数值,等等。
进一步的,在第三距离R3大于或等于第二距离阈值,且第四距离R4大于或等于第二距离阈值的场景中,当延伸方向为单方向时,为确保窗口延伸使得窗口可以显示更多内容,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三距离R3与第四距离R4之间的大小关系来确定延伸方向。例如,如图5中的(c)所示,当第三距离R3大于第四距离R4时,终端设备可以将延伸方向确定为向左。如图5中的(d)所示,当第三距离R3小于第四距离R4时,终端设备可以将延伸方向确定为向右。
可选地,当第三距离R3等于第四距离R4时,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第一滑动操作的滑动方向确定窗口延伸的延伸方向。例如,当第一滑动操作的滑动方向为向左时,终端设备可以将延伸方向确定为向右;当第一滑动操作的滑动方向为向右,终端设备可以将延伸方向确定为向左,等等。
(2)延伸距离的确定
延伸距离是指每一次窗口延伸中第一窗口边缘需移动的距离。第一窗口边缘是指根据延伸方向确定的待延伸的窗口边缘。例如,当延伸方向为向上时,第一窗口边缘则为窗口上边缘,延伸距离为窗口上边缘需向上移动的距离;当延伸方向为向左时,第一窗口边缘则为窗口左边缘,延伸距离为窗口左边缘需向左移动的距离。例如,当延伸方向为向上和向下的多方向时,第一窗口边缘则为窗口上边缘和窗口下边缘,延伸距离可以包括第一延伸距离和第二延伸距离,第一延伸距离为窗口上边缘需向上移动的距离,第二延伸距离为窗口下边缘需向下移动的距离。
本申请实施例中,延伸距离可以由用户自定义设置或者可以由终端设备默认设置。例如,在内容的显示方式为横向显示,且延伸方向为单方向时,用户可以将延伸距离自定义设置为一行(或两行等)内容所对应的高度等。例如,在内容的显示方式为纵向显示,且延伸方向为向左和向右的多方向时,终端设备可以将窗口左边缘对应的第一延伸距离和窗口右边缘对应的第二延伸距离均默认设置为一列(或两列等)内容所对应的宽度等。
或者,延伸距离可以由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滑动操作对应的滑动距离来确定,以使得窗口延伸可以与用户在窗口中执行的滑动操作相匹配,提高用户体验。例如,当延伸方向为向上的单方向时,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一滑动操作对应的滑动距离确定为窗口上边缘对应的延伸距离。例如,当延伸方向为向上和向下的多方向时,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一滑动操作对应的滑动距离分别确定为窗口上边缘对应的第一延伸距离和窗口下边缘对应的第二延伸距离,即窗口上边缘向上移动的距离和窗口下边缘向下移动的距离均为第一滑动操作对应的滑动距离;或者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窗口上边缘对应的第一延伸距离和窗口下边缘对应的第二延伸距离的距离之和为第一滑动操作对应的滑动距离,来分别确定窗口上边缘对应的第一延伸距离和窗口下边缘对应的第二延伸距离,例如可以将窗口上边缘对应的第一延伸距离和窗口下边缘对应的第二延伸距离分别确定为滑动距离的一半,等等。
或者,延伸距离可以由终端设备根据第一窗口边缘在显示界面中的位置与第一窗口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之间的距离来确定,以通过一次延伸直接最大化窗口,从而使得延伸后的窗口可以显示更多内容。例如,当延伸方向为向上的单方向时,终端设备可以将窗口上边缘在显示界面中的位置与窗口上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之间的距离确定为窗口上边缘对应的延伸距离。例如,当延伸方向为向上和向下的多方向时,终端设备可以将窗口上边缘在显示界面中的位置与窗口上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之间的距离确定为窗口上边缘对应的第一延伸距离,并可以将窗口下边缘在显示界面中的位置与窗口下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之间的距离确定为窗口下边缘对应的第二延伸距离。
应理解,在将第一滑动操作对应的滑动距离确定为延伸距离的场景中,当滑动距离大于第一窗口边缘在显示界面中的位置与第一窗口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之间的距离时,终端设备也可以将第一窗口边缘在显示界面中的位置与第一窗口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之间的距离确定为第一窗口边缘对应的延伸距离,以确保窗口的完整显示。
可选的,在根据第一滑动操作对应的滑动距离或者第一窗口边缘在显示界面中的位置确定延伸距离时,终端设备可以结合一行内容所对应的高度(或一列内容所对应的宽度)来确定延伸距离,确保窗口延伸后,窗口中的内容均能完整显示,提升用户体验。具体地,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一滑动操作对应的滑动距离所能覆盖的内容高度或者内容宽度确定为延伸距离,或者,可以将第一滑动操作对应的滑动距离最接近的内容高度或者内容宽度确定为延伸距离。例如,在第一窗口中每一行内容所对应的高度(或每一列内容所对应的宽度)为0.8厘米时,当终端设备检测到第一滑动操作对应的滑动距离为3厘米时,终端设备可以将滑动距离所能完全覆盖的三行内容所对应的总高度(或者三列内容所对应的总宽度)确定为延伸距离,即可以将延伸距离确定为2.4厘米;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将与滑动距离最接近的四行内容所对应的总高度(或四列内容所对应的总宽度)确定为延伸距离,即可以将延伸距离确定为3.2厘米。
类似的,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一窗口边缘在显示界面中的位置与该第一窗口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能覆盖的内容高度或者内容宽度确定为延伸距离。例如,在第一窗口中每一行内容所对应的高度(或每一列内容所对应的宽度)为0.8厘米时,当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窗口边缘与该第一窗口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之间的距离为5厘米时,终端设备可以将5厘米所能覆盖的六行内容所对应的总高度(或六列内容所对应的总宽度)确定为延伸距离,即可以将延伸距离确定为4.8厘米。
以下对触发终端设备进行窗口延伸的第一滑动操作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对于触发终端设备进行窗口延伸的第一滑动操作不作限定,第一滑动操作可以是向上滑动的操作,可以是向下滑动的操作,也可以是向左滑动的操作,还可以是向右滑动的操作,等等。
例如,可以通过向上滑动的操作触发终端设备向下延伸窗口下边缘,或者触发终端设备向上延伸窗口上边缘,或者触发终端设备向左延伸窗口左边缘,或者触发终端设备向右延伸窗口右边缘。例如,可以通过向右滑动的操作触发终端设备向下延伸窗口下边缘,或者触发终端设备向上延伸窗口上边缘,或者触发终端设备向左延伸窗口左边缘,或者触发终端设备向右延伸窗口右边缘,等等。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将用户的内容浏览操作确定为触发终端设备进行窗口延伸的第一滑动操作,以根据用户习惯性的浏览操作来进行窗口延伸,从而使得通过窗口延伸进行新内容显示可以与用户习惯的内容浏览相匹配,提升用户体验。例如,在内容的显示方式为横向显示时,用户一般习惯通过向上滑动或者向下滑动的操作来进行内容浏览刷新,此时终端设备可以将向上滑动的操作或者向下滑动的操作确定为触发终端设备进行窗口延伸的第一滑动操作。在内容的显示方式为纵向显示时,用户一般习惯通过向左滑动的操作或者向右滑动的操作来进行内容浏览刷新,此时终端设备可以将向左滑动的操作或者向右滑动的操作确定为触发终端设备进行窗口延伸的第一滑动操作。以下将以第一滑动操作为用户的内容浏览操作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示例性的,在内容的显示方式为横向显示时,若用户通过向上滑动的操作来进行内容的向上刷新(即新内容从显示界面的下方滑出),终端设备可以将向上滑动的操作确定为触发终端设备进行窗口延伸的第一滑动操作。即,当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的向上滑动的操作时,终端设备则可以响应于该向上滑动的操作进行第一窗口的向上延伸和/或向下延伸。
例如,在内容的显示方式为横向显示,且窗口延伸的延伸方向为向上的场景时,如图6中的(a)所示,当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的向上滑动的操作后,如图6中的(b)所示,终端设备可以向上延伸窗口上边缘601,以将窗口上边缘601延伸至601’的位置,并可以将第一窗口中所显示的内容向上移动,以通过窗口上边缘延伸以及内容移动后,第一窗口下侧所形成的延伸部分62来进行新内容的显示,实现内容的向上刷新功能,符合用户当前的操作习惯,提升用户体验。在内容的显示方式为横向显示,且窗口延伸的延伸方向为向下的场景中,如图6中的(c)所示,当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的向上滑动的操作后,如图6中的(d)所示,终端设备可以向下延伸窗口下边缘602,以将窗口下边缘602延伸至602’的位置,并通过窗口下边缘延伸后,第一窗口下侧形成的延伸部分62来进行新内容的显示。在内容的显示方式为横向显示,且窗口延伸的延伸方向为向上和向下的场景中,如图6中的(e)所示,当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的向上滑动的操作后,如图6中的(f)所示,终端设备可以同时向上延伸窗口上边缘601和向下延伸窗口下边缘602,以将窗口上边缘601延伸至601’的位置,以及将窗口下边缘602延伸至602’的位置,并可以同时将第一窗口中的内容向上移动,以通过进行窗口上边缘和窗口下边缘延伸以及内容移动后,第一窗口下侧形成的延伸部分62来进行新内容的显示。
示例性的,在内容的显示方式为横向显示时,若用户通过向下滑动的操作来进行内容的向下刷新(即新内容从显示界面的上方滑出),终端设备可以将向下滑动的操作确定为触发终端设备进行窗口延伸的第一滑动操作。即,当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的向下滑动的操作时,终端设备可以响应于该向下滑动的操作进行第一窗口的向上延伸和/或向下延伸。
类似地,在内容的显示方式为纵向显示时,若用户通过向右滑动的操作来进行内容的向右刷新(即新内容从显示界面的左方滑出),终端设备可以将向右滑动的操作确定为触发终端设备进行窗口延伸的第一滑动操作。即,当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的向右滑动的操作时,终端设备可以响应于该向右滑动的操作,进行窗口左边缘的向左延伸和/或进行窗口右边缘的向右延伸。在内容的显示方式为纵向显示时,若用户通过向左滑动的操作来进行内容的向左刷新(即新内容从显示界面的右方滑出),终端设备可以将向左滑动的操作确定为触发终端设备进行窗口延伸的第一滑动操作。即,当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的向左滑动的操作时,终端设备可以响应于该向左滑动的操作,进行窗口左边缘的向左延伸和/或进行窗口右边缘的向右延伸。
下面以向右滑动的操作为触发终端设备进行窗口延伸的第一操作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例如,在内容的显示方式为纵向显示,且窗口延伸的延伸方向为向左的场景时,如图7中的(a)所示,当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的向右滑动的操作后,如图7中的(b)所示,终端设备可以向左延伸窗口左边缘703,以将窗口左边缘703延伸至703’的位置,并通过窗口左边缘延伸后,第一窗口左侧形成的延伸部分72来进行新内容的显示。在内容的显示方式为纵向显示,且窗口延伸的延伸方向为向右的场景中,如图7中的(c)所示,当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的向右滑动的操作后,如图7中的(d)所示,终端设备可以向右延伸窗口右边缘704,以将窗口右边缘704延伸至704’的位置,并可以将第一窗口中所显示的内容向右移动,以通过窗口右边缘延伸以及内容移动后,第一窗口左侧形成的延伸部分72来进行新内容的显示,实现内容的向左刷新功能,符合用户当前的操作习惯,提升用户体验。在内容的显示方式为纵向显示,且窗口延伸的延伸方向为向左和向右的场景中,如图7中的(e)所示,当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的向右滑动的操作后,如图7中的(f)所示,终端设备可以同时向左延伸窗口左边缘703和向右延伸窗口右边缘704,以将窗口左边缘703延伸至703’的位置,以及将窗口右边缘704延伸至704’的位置,并可以同时将第一窗口中的内容向右移动,以通过窗口左边缘和窗口右边缘延伸以及内容移动后,第一窗口左侧形成的延伸部分72来进行新内容的显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终端设备响应于用户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的第一滑动操作,将第一窗口边缘延伸至第一窗口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后,若用户继续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第一滑动操作来进行内容刷新,终端设备将不再对第一窗口边缘进行延伸,而可以直接通过滑动第一窗口中的内容来进行刷新,或者可以在显示界面中新增窗口,以通过新增的窗口接续第一窗口进行内容显示,来进行刷新。
例如,在延伸方向为单方向(如延伸方向为向下)的场景中,当终端设备响应于用户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的向上滑动的操作,将窗口下边缘延伸至窗口下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如靠近显示界面的下边缘)后,若用户继续在第一窗口执行向上滑动的操作,终端设备将不再向下延伸窗口下边缘,而可以直接将第一窗口中的内容整体向上滑动,来进行内容刷新;或者,终端设备也可以在显示界面中新增窗口,以通过新增的窗口接续第一窗口来显示新内容,从而进行内容刷新。
例如,在延伸方向为多方向(如延伸方向为向上和向下)的场景中,当终端设备响应于用户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的向上滑动的操作,将窗口上边缘延伸至窗口上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如靠近显示界面的上边缘),以及将窗口下边缘延伸至窗口下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如靠近显示界面的下边缘)后,若用户继续在第一窗口中执行向上滑动的操作来进行内容刷新,终端设备将不再向下延伸窗口下边缘,以及不再向上延伸窗口上边缘,而可以直接将第一窗口中的内容整体向上滑动,来进行内容刷新;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在显示界面中新增窗口,以通过新增的窗口接续第一窗口来显示新内容,从而进行内容刷新。
其中,关于新增窗口将在后续进行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延伸方向(以下称为第一延伸方向)为单方向的场景中,当终端设备响应于用户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的第一滑动操作将第一窗口边缘延伸至第一窗口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后,若用户继续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第一滑动操作来进行内容刷新时,终端设备还可以获取与第一窗口边缘相对的第二窗口边缘在显示界面中的位置。当第二窗口边缘在显示界面中的位置与第二窗口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三距离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前述所述的滑动窗口中的内容或者新增窗口来进行内容刷新;当第二窗口边缘在显示界面中的位置与第二窗口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三距离阈值时,终端设备还可以向与第一延伸方向相对的第二延伸方向移动第一窗口,并可以对移动后的第一窗口继续沿第一延伸方向进行第一窗口边缘的延伸,以进一步扩大第一窗口,使得第一窗口可以显示新内容供用户浏览,并提高显示界面的利用率。
应理解,第三距离阈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例如,可以将第三距离阈值设置为一行内容所对应的高度,或者可以设置为一列内容所对应的宽度等。窗口边缘的相对可以是窗口边缘的上下相对,或者左右相对。例如,当第一窗口边缘为窗口上边缘时,与第一窗口边缘相对的第二窗口边缘为窗口下边缘;当第一窗口边缘为窗口左边缘时,与第一窗口边缘相对的第二窗口边缘为窗口右边缘。同样的,延伸方向的相对也可以为延伸方向的上下相对,或左右相对,即当第一延伸方向为向上时,与第一延伸方向相对的第二延伸方向为向下;当第一延伸方向为向左时,与第一延伸方向相对的第二延伸方向为向右。
其中,在进行窗口移动时,窗口移动的移动距离可以由用户自定义设置或者可以由终端设备默认设置。例如,在内容的显示方式为横向显示时,终端设备可以将移动距离默认设置为一行(或两行等)内容所对应的高度。例如,在内容的显示方式为纵向显示时,终端设备可以将移动距离默认设置为一列(或两列等)内容所对应的宽度。
或者,移动距离可以由终端设备根据用户继续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的第一滑动操作所对应的滑动距离来确定。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可以将用户继续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的第一滑动操作所对应的滑动距离确定为移动距离。即,当终端设备响应于用户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第一滑动操作(如向上滑动的操作),将第一窗口边缘延伸至该第一窗口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后,若用户继续在第一窗口中执行向上滑动的操作,终端设备可以获取该向上滑动的操作所对应的滑动距离,例如,当该向上滑动的操作对应的滑动距离为2厘米时,终端设备可以将移动距离确定为2厘米。
或者,移动距离可以由终端设备根据第二窗口边缘在显示界面中的位置与第二窗口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之间的距离来确定,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二窗口边缘在显示界面中的位置与第二窗口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之间的距离确定为移动距离,以通过一次移动直接最大化窗口,从而使得窗口可以显示更多内容。
应理解,在将第一滑动操作对应的滑动距离确定为移动距离的场景中,当滑动距离大于第二窗口边缘在显示界面中的位置与第二窗口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之间的距离时,终端设备也可以将第二窗口边缘在显示界面中的位置与第二窗口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之间的距离确定为移动距离,以确保窗口的完整显示。
本申请实施例,当第二窗口边缘在显示界面中的位置与第二窗口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三距离阈值时,终端设备也可以直接沿第二延伸方向对第二窗口边缘进行延伸,并可以将第一窗口中的内容向第二延伸方向进行移动,以进一步扩大第一窗口,使得第一窗口可以显示新内容供用户浏览,并提高显示界面的利用率。其中,沿第二延伸方向继续延伸第二窗口边缘与前述沿第一延伸方向延伸第一窗口边缘的基本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当终端设备将第一窗口边缘延伸至第一窗口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且将第二窗口边缘移动(或延伸)至第二窗口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后,若用户继续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第一滑动操作来进行内容刷新,终端设备则可以通过前述所述的滑动窗口中的内容或者新增窗口来进行内容刷新。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对窗口移动进行说明。
如图8中的(a)所示,在内容的显示方式为横向显示,且用户通过向上滑动的操作来进行内容向下刷新的场景中,如图8中的(b)所示,当终端设备响应于用户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的向上滑动的操作,将窗口下边缘802延伸至窗口下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如靠近显示界面的下边缘81的位置)后,若用户继续在第一窗口中执行向上滑动的操作,终端设备可以获取窗口上边缘801与显示界面的上边缘之间的距离。当窗口上边缘801与显示界面的上边缘80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三距离阈值时,如图8中的(c)和图8中的(d)所示,终端设备可以向上移动第一窗口,并可以对移动后的第一窗口继续进行窗口下边缘802的向下延伸,以通过继续向下延伸窗口下边缘802所形成的延伸部分82来显示新内容。当窗口上边缘801移动至靠近显示界面的上边缘80的位置,且窗口下边缘802延伸至靠近显示界面的下边缘81的位置后,若用户继续在第一窗口中执行向下滑动的操作,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将第一窗口中的内容整体向上滑动,或者在显示界面中新增窗口,来进行内容刷新。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通过延伸状态的第一窗口显示内容的过程中,当第一窗口当前所显示内容的内容高度小于第一窗口当前的窗口高度(或者第一窗口当前所显示内容的内容宽度小于第一窗口当前的窗口宽度)时,终端设备可以对已延伸的窗口边缘进行收缩,以缩小第一窗口当前的窗口高度(或者窗口宽度),减少显示区域的浪费。
可以理解的是,窗口收缩的收缩方向可以根据窗口延伸的延伸方向确定,其中,收缩方向与延伸方向相反。即当延伸方向为向上延伸时,收缩方向可以为向下收缩;当延伸方向为向左延伸时,收缩方向可以为向右收缩,等等。
在进行窗口收缩时,窗口收缩的收缩距离可以根据第一窗口当前所显示内容的内容高度与第一窗口当前的窗口高度(或者可以根据第一窗口当前所显示内容的内容宽度与第一窗口当前的窗口宽度)来确定。例如,在内容的显示方式为横向显示时,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一窗口当前的窗口高度与第一窗口当前所显示内容的内容高度之间的差值确定为窗口收缩的收缩距离。在内容的显示方式为纵向显示时,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一窗口当前的窗口宽度与第一窗口所显示内容的内容宽度之间的差值确定为窗口收缩的收缩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中也可以设置有触发终端设备进行窗口收缩的第二滑动操作,第二滑动操作可以为不同于第一滑动操作的任一滑动操作。当用户想要对延伸状态的第一窗口进行收缩时,用户可以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第二滑动操作,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的第二滑动操作时,可以进行窗口收缩。
此时,窗口收缩的收缩距离也可以根据第二滑动操作对应的滑动距离来确定,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二滑动操作对应的滑动距离确定为窗口收缩的收缩距离,使得窗口收缩与用户的滑动操作相匹配,提升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窗口收缩的收缩距离还可以由用户自定义设置或者由终端设备默认设置。例如,在内容的显示方式为横向显示时,用户可以将收缩距离自定义设置为一行、两行等任意行数内容所对应的高度。例如,在内容的显示方式为纵向显示时,终端设备可以将收缩距离默认设置为一列、两列等任意列数内容所对应的宽度,等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根据第一窗口的原始状态来确定收缩距离,以将延伸后的第一窗口恢复至原始状态。其中,原始状态是指第一窗口未延伸时在显示界面中的默认状态。具体的,终端设备可以获取原始状态时,第一窗口边缘在显示界面中的第一位置,以及可以获取第一窗口边缘当前在显示界面中的第二位置,并可以将第一窗口边缘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确定为第一窗口边缘的收缩距离,以根据第一窗口边缘的收缩距离将第一窗口边缘收回至默认位置。类似的,在进行了窗口移动或者第二窗口边缘的延伸时,终端设备还可以获取原始状态时,第二窗口边缘在显示界面中的第一位置,以及可以获取第二窗口边缘当前在显示界面的第二位置,并可以将第二窗口边缘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确定为第二窗口边缘的收缩距离,以根据第二窗口边缘的收缩距离将第二窗口边缘收缩至默认位置,从而将第一窗口恢复至原始状态。
下面对窗口延伸的工作原理进行简要说明。
当用户在窗口中执行第一滑动操作时,显示界面下的触摸传感器可以向终端设备中的处理器传递第一滑动操作对应的滑动输入事件。处理器接收到滑动输入事件后,可以将滑动输入事件分发至窗口管理器和窗口所对应的应用程序,滑动输入事件可以包括用户在窗口中执行的滑动方向和滑动距离等。窗口所对应的应用程序接收到滑动输入事件后,可以根据滑动输入事件确定窗口延伸的延伸方向和延伸距离,例如可以根据滑动方向确定窗口延伸的延伸方向,可以根据滑动距离确定窗口延伸的延伸距离。另外,窗口所对应的应用程序还可以根据延伸距离和窗口尺寸确定新增的显示内容,并可以将确定的延伸方向和延伸距离发送至窗口管理器,将新增的显示内容发送给终端设备中的视图系统。窗口管理器接收到滑动输入事件、延伸方向和延伸距离后,可以根据延伸方向和延伸距离调整窗口参数,并可以将调整后的窗口参数传递给视图系统。其中,窗口参数可以包括窗口尺寸、窗口位置以及窗口的变化信息等。视图系统接收到调整后的窗口参数和新增的显示内容后,可以根据调整后的窗口参数和新增的显示内容进行窗口绘制,并可以将所绘制的窗口显示于显示界面供用户浏览。
(二)新增窗口
在内容浏览过程中,终端设备可以响应于用户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的滑动操作来新增窗口,以通过新增加的窗口显示新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通过前述的窗口延伸将第一窗口延伸至预设状态后,若用户继续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第一滑动操作,终端设备可以响应于用户在第一窗口中继续执行的第一滑动操作在显示界面中新增窗口,以通过新增加的第二窗口显示新内容供用户浏览,第二窗口所显示的新内容接续第一窗口中的内容。其中,预设状态可以是第一窗口边缘延伸至第一窗口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的状态,或者可以是第一窗口边缘延伸至第一窗口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且第二窗口边缘移动(或延伸)至第二窗口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的状态。
或者,终端设备中也可以设置有可触发终端设备直接新增窗口的第三滑动操作。在内容浏览过程中,用户可以直接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第三滑动操作,来触发终端设备在显示界面中新增窗口。例如,在终端设备通过前述的窗口延伸将第一窗口延伸至预设状态后,用户可以直接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第三滑动操作,终端设备检测到第三滑动操作后,可以直接在显示界面中新增窗口。例如,在终端设备通过默认大小的第一窗口进行内容显示时,用户也可以直接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第三滑动操作,终端设备检测到第三滑动操作后,可以直接在显示界面中新增窗口。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三滑动操作不作限定,可以为向左滑动的操作,可以为向右滑动的操作,等等。
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在进行窗口延伸后,再进行窗口新增,也可以是在未进行窗口延伸时,直接进行窗口新增。以下分别说明:(1)窗口延伸后的新增窗口;(2)直接的新增窗口(即未进行窗口延伸时的新增窗口)。
(1)窗口延伸后的新增窗口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新增第二窗口之前,终端设备需先确定第二窗口的窗口尺寸(包括窗口高度和窗口宽度)以及第二窗口与第一窗口之间的位置关系,以根据第二窗口的窗口尺寸以及第二窗口与第一窗口之间的位置关系来进行第二窗口的新增。
可选的,第二窗口的窗口尺寸可以根据第一窗口中内容的显示方式和第一窗口的窗口尺寸来确定,以确保第二窗口可以按照应用原有的内容布局来进行内容显示,避免通过第二窗口进行内容显示时,需要对应用中的内容进行重新布局。
示例性的,在内容的显示方式为横向显示时,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一窗口的窗口宽度确定为第二窗口的窗口宽度,以避免对第二窗口所显示的内容进行重新布局,从而提高内容显示效率。其中,第二窗口的窗口高度则可以根据用户在第一窗口中继续执行的第一滑动操作对应的滑动距离来确定,例如,终端设备可以直接将第一滑动操作对应的滑动距离确定为第二窗口的窗口高度,使得通过第二窗口新增显示的内容与用户的滑动操作相匹配,提升用户体验。或者,第二窗口的窗口高度可以根据第一窗口当前的窗口高度来确定,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一窗口当前的窗口高度确定为第二窗口的窗口高度,以直接最大化第二窗口,使得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第二窗口显示更多内容供用户浏览。当然,终端设备也可以将第一窗口的原始窗口高度确定为第二窗口的窗口高度。
示例性的,在内容的显示方式为纵向显示时,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一窗口的窗口高度确定为第二窗口的窗口高度。其中,第二窗口的窗口宽度则可以根据用户在第一窗口中继续执行的第一滑动操作对应的滑动距离来确定,或者可以将第一窗口的原始窗口宽度确定为第二窗口的窗口宽度。其中,原始窗口高度和原始窗口宽度是指第一窗口未进行窗口延伸时终端设备所默认的窗口高度和窗口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第二窗口的窗口尺寸后,终端设备可以获取显示界面中的剩余显示区域,以根据剩余显示区域与第二窗口的窗口尺寸来确定是否可以在显示界面中新增第二窗口。具体的,当剩余显示区域的显示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二窗口的窗口高度,且剩余显示区域的显示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二窗口的窗口宽度时,终端设备确定可以在显示界面中新增第二窗口。当剩余显示区域的显示高度小于第二窗口的窗口高度,或者剩余显示区域的显示宽度小于第二窗口的窗口宽度时,终端设备可以确定显示界面中已无足够显示区域用于新增第二窗口,此时,终端设备将不在显示界面中新增第二窗口。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剩余显示区域是指显示界面中除用户正在浏览的应用所对应的窗口以外的显示区域。即该场景中,新增的第二窗口可以覆盖显示界面中的其他窗口,使得终端设备可以优先进行第二窗口的内容显示。其中,用户正在浏览的应用所对应的窗口可以包括第一窗口和通过新增窗口已新增的第二窗口。
在另一个应用场景中,剩余显示区域是指显示界面中没有窗口占用的空白显示区域。即该场景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显示界面中的空白显示区域来进行第二窗口的新增,使得所新增的第二窗口不会覆盖显示界面中的其他窗口,避免新增的第二窗口影响显示界面中其他窗口的内容显示,提升用户体验。此时,其他窗口为显示界面中的任一窗口。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窗口与第一窗口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第一窗口中内容的显示方式和用户在显示界面中的浏览习惯来确定,使得通过第二窗口显示的新内容符合用户的浏览习惯,提高用户体验。
示例性的,在内容的显示方式为横向显示时,若用户习惯从左至右进行浏览时,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第二窗口应位于第一窗口的右侧,即可以基于第一滑动操作在第一窗口的右侧依次进行第二窗口的新增。可选的,为确保显示界面可以新增更多窗口,以显示更多内容供用户浏览,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新增的第二窗口的窗口左边缘与相邻窗口的窗口右边缘之间的距离可以为0,相邻窗口可以为第一窗口或者可以为新增当前的第二窗口之前已新增的第二窗口。即在第一次新增第二窗口时,终端设备可以紧挨着第一窗口的窗口右边缘新增第二窗口;在第二次新增第二窗口时,终端设备可以紧挨着第一次新增的第二窗口的窗口右边缘新增第二窗口,在第三次新增第二窗口时,终端设备可以紧挨着第二次新增的第二窗口的窗口右边缘新增第二窗口,以此类推,直至显示界面中无法新增窗口为止,或者应用中的内容不需要再新增窗口为止,或者用户停止进行新增窗口为止。其中,应用中的内容不需要再新增窗口是指应用中的内容已全部显示。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窗口的窗口尺寸小于第一窗口的窗口尺寸(即第二窗口的窗口高度小于第一窗口当前的窗口高度)时,表明后续终端设备可以对第二窗口进行窗口延伸,因此,为提高第二窗口的延伸效率,终端设备还可以根据窗口延伸的延伸方向进一步确定第二窗口在第一窗口右侧的具体位置。
具体的,在延伸方向为向下时,终端设备确定第二窗口在第一窗口右侧的具体位置可以为距离第一窗口的窗口上边缘较近的位置,即第二窗口的窗口上边缘与第一窗口的窗口上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窗口的窗口下边缘与第一窗口的窗口下边缘之间的距离的位置,后续终端设备根据用户执行的第一滑动操作可以向下延伸第二窗口的窗口下边缘,以扩展第二窗口来显示更多内容。在延伸方向为向上时,终端设备确定第二窗口在第一窗口右侧的具体位置可以为距离第一窗口的窗口下边缘较近的位置,即第二窗口的窗口上边缘与第一窗口的窗口上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窗口的窗口下边缘与第一窗口的窗口下边缘之间的距离的位置,后续终端设备根据用户执行的第一滑动操作可以向上延伸第二窗口的窗口上边缘,以扩展第二窗口来显示更多内容。
在进行第二窗口的窗口延伸时,用户可以通过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第一滑动操作来进行第二窗口的窗口延伸,也可以通过在第二窗口中执行第一滑动操作来进行第二窗口的窗口延伸,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例如,图9中的(a)和图9中的(b)所示,在终端设备响应于用户在第一窗口901中执行的第一滑动操作(如向上滑动的操作),将第一窗口901的窗口下边缘9011延伸至窗口下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如靠近显示界面的下边缘的位置)后,当用户继续在第一窗口901中执行向上滑动的操作时,如图9中的(c)所示,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窗口901的右侧新增第二窗口902。后续,当用户继续在第一窗口901或者第二窗口902中执行向上滑动的操作时,如图9中的(d)所示,终端设备可以接着向下延伸第二窗口902的窗口下边缘9021。当第二窗口902的窗口下边缘9021延伸至靠近显示界面的下边缘的位置后,若用户继续在第一窗口901或者第二窗口902中执行向上滑动的操作,如图9中的(e)和图9中的(f)所示,终端设备则可以继续在窗口902的右侧新增第二窗口903,并可以继续响应于用户在第一窗口901、第二窗口902或者第二窗口903中执行的向上滑动的操作,向下延伸第二窗口903的窗口下边缘9031,以此类推,直至显示界面中无法新增窗口为止。
例如,图10中的(a)和图10中的(b)所示,在终端设备响应于用户在第一窗口1001中执行的第一滑动操作(如向上滑动的操作),将第一窗口1001的窗口上边缘1011延伸至窗口上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如靠近短信应用对应的窗口10的窗口下边缘101的位置)后,当用户继续在第一窗口1001中执行向上滑动的操作时,如图10中的(c)所示,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窗口1001的右侧新增第二窗口1002。后续,当用户继续在第一窗口1001或者第二窗口1002中执行向上滑动的操作时,如图10中的(d)所示,终端设备可以接着向上延伸第二窗口1002的窗口上边缘1021。当第二窗口1002的窗口上边缘1021延伸至靠近窗口10的窗口下边缘101的位置后,若用户继续在第一窗口1001或者第二窗口1002中执行向上滑动的操作,如图10中的(e)和图10中的(f)所示,终端设备则可以继续在窗口1002的右侧新增第二窗口1003,并可以继续响应于用户在第一窗口1001、第二窗口1002或者第二窗口1003中执行的向上滑动的操作,向上延伸第二窗口1003的窗口上边缘1031,以此类推,直至显示界面中无法新增窗口为止。
示例性的,在内容的显示方式为纵向显示时,若用户习惯从上至下进行浏览时,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第二窗口位于第一窗口的下侧,即可以基于第一滑动操作在第一窗口的下侧依次进行第二窗口的新增。当第二窗口的窗口尺寸小于第一窗口的窗口尺寸(即第二窗口的窗口宽度小于第一窗口当前的窗口宽度)时,表明后续终端设备可以对第二窗口进行窗口延伸,因此,为提高第二窗口的延伸效率,终端设备还可以根据窗口延伸的延伸方向进一步确定第二窗口在第一窗口下侧的具体位置。
具体的,在延伸方向为向右时,终端设备确定第二窗口在第一窗口下侧的具体位置可以为距离第一窗口的窗口左边缘较近的位置。在延伸方向为向左时,终端设备确定第二窗口在第一窗口下侧的具体位置可以为距离第一窗口的窗口右边缘较近的位置。
例如,图11中的(a)和图11中的(b)所示,在终端设备响应于用户在第一窗口1101中执行的第一滑动操作(如向右滑动的操作),将第一窗口1101的窗口左边缘1111延伸至窗口左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如靠近显示界面的左边缘的位置)后,当用户继续在第一窗口1101中执行向右滑动的操作时,如图11中的(c)所示,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窗口1101的下侧新增第二窗口1102。后续,当用户继续在第一窗口1101或者第二窗口1102中执行向右滑动的操作时,如图11中的(d)所示,终端设备可以接着向左延伸第二窗口1102的窗口左边缘1121,以此类推,直至显示界面中无法新增窗口为止。
类似的,在内容的显示方式为横向显示时,若用户习惯从右至左进行浏览,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第二窗口位于第一窗口的左侧。当第二窗口的窗口尺寸小于第一窗口的窗口尺寸,且延伸方向为向下时,终端设备确定第二窗口在第一窗口左侧的具体位置可以为距离第一窗口的窗口上边缘较近的位置。当第二窗口的窗口尺寸小于第一窗口的窗口尺寸,且延伸方向为向上时,终端设备确定第二窗口在第一窗口左侧的具体位置可以为距离第一窗口的窗口下边缘较近的位置。
在内容的显示方式为纵向显示时,若用户习惯从下至上进行浏览,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第二窗口位于第一窗口的上侧。当第二窗口的窗口尺寸小于第一窗口的窗口尺寸,且延伸方向为向左时,终端设备确定第二窗口在第一窗口上侧的具体位置可以为距离第一窗口的窗口右边缘较近的位置。当第二窗口的窗口尺寸小于第一窗口的窗口尺寸,且延伸方向为向右时,终端设备确定第二窗口在第一窗口上侧的具体位置可以为距离第一窗口的窗口左边缘较近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根据显示界面中的剩余显示区域确定可以在显示界面中新增第二窗口,以及确定第二窗口与第一窗口之间的位置关系和第二窗口的窗口尺寸后,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显示界面中的剩余显示区域、第二窗口与第一窗口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第二窗口的窗口尺寸来进行第二窗口的新增。
示例性的,当确定在第一窗口的右侧新增第二窗口时,若第一窗口右侧的剩余显示区域的区域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二窗口的窗口宽度,终端设备可以直接在第一窗口的右侧新增第二窗口来进行新内容显示。若第一窗口右侧的剩余显示区域的区域宽度小于第二窗口的窗口宽度,表明第一窗口右侧的剩余显示区域无法完整显示第二窗口,此时,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一窗口向左移动,并在移动后的第一窗口的右侧新增第二窗口来进行新内容显示。其中,第一窗口向左移动的距离可以根据第一窗口左侧剩余显示区域的区域宽度来确定,或者可以根据第一窗口右侧剩余显示区域的区域宽度与第二窗口的窗口宽度之间的差值来确定。
可选的,在第一窗口右侧剩余显示区域的区域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二窗口的窗口宽度,且第一窗口的左侧也存在剩余显示区域时,为确保第二窗口所显示的新内容可距离用户视线较近,方便用户浏览第二窗口中的内容,以提升用户体验,终端设备也可以先将第一窗口向左移动,然后可以在第一窗口的右侧新增第二窗口来显示新内容。其中,第一窗口向左移动的距离可以根据第二窗口的窗口宽度和第一窗口左侧剩余显示区域的区域宽度确定。例如,当第一窗口左侧的剩余显示区域的区域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二窗口的窗口宽度时,第一窗口向左移动的距离可以为第二窗口的窗口宽度,以使得第二窗口可以在第一窗口原来的位置进行显示,方便用户浏览第二窗口中的新内容。例如,当第一窗口左侧的剩余显示区域的区域宽度小于第二窗口的窗口宽度时,第一窗口向左移动的距离可以为第一窗口左侧的剩余显示区域的区域宽度,使得第二窗口可以靠近用户视线,方便用户浏览第二窗口中的新内容。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窗口的右侧新增第一个第二窗口后,若第一窗口的左侧还存在剩余显示区域,终端设备在继续进行窗口新增时,还可以将第一窗口和第一个第二窗口作为整体继续向左移动,然后在第一个第二窗口的右侧新增第二窗口来显示新内容,以使得新增的第二个第二窗口可以靠近用户视线,从而方便用户继续浏览新增的第二个第二窗口中的新内容。以此类推,在新增第三个、第四个第二窗口时,也可以根据第一窗口左侧的剩余显示区域来进行窗口移动。
例如,在图12中的(a)所示的场景中,当终端设备确定需在第一窗口1201的右侧新增窗口时,如图12中的(b)所示,终端设备可以先将第一窗口1201向左移动,然后在第一窗口1201的右侧新增第二窗口1202,使得第二窗口1202可以直接在第一窗口1201的原来位置进行显示,而此时用户的视线一般也正位于第一窗口1201的原来位置处,从而使得用户不需要进行视线移动即可以查看第二窗口1202中的新内容,极大地方便了用户浏览。在新增第二窗口1202后,当终端设备确定还需新增窗口时,如图12中的(c)所示,终端设备可以先将第一窗口1201和第二窗口1202向左移动,然后可以在第二窗口1202的右侧新增第二窗口1203,使得第二窗口1203可以靠近用户当前的视线,从而方便用户继续浏览第二窗口1203中的新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确定在第一窗口的左侧新增第二窗口,或者确定在第一窗口的上侧/下侧新增第二窗口时,终端设备也可以参照上述的类似方式来进行窗口新增,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显示界面中无法再通过窗口延伸和新增窗口来显示更多内容供用户浏览时,若用户继续在第一窗口或已新增的任一第二窗口中执行第一滑动操作来进行内容刷新时,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一窗口和所有第二窗口的内容作为整体进行滑动,即可以将第N次添加的第二窗口中的内容向第N-1次添加的第二窗口移动,……,将第一次添加的第二窗口中的内容向第一窗口移动的方式来进行内容滑动,以显示新内容供用户浏览。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在新增窗口后,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窗口所显示内容的内容高度与窗口高度(或者窗口所显示内容的内容宽度与窗口宽度)进行窗口边缘的收缩或者进行窗口删除,以减少显示区域的浪费,提高显示效率。例如,在内容的显示方式为横向显示时,当终端设备检测到第n次添加的第二窗口中的内容高度小于第n次添加的第二窗口的窗口高度时,终端设备可以对第n次添加的第二窗口进行窗口边缘的收缩;当终端设备检测到第n次添加的第二窗口中的内容高度为0时,终端设备可以直接删除第n次添加的第二窗口。例如,在内容的显示方式为纵向显示时,当终端设备检测到第n次添加的第二窗口中的内容宽度小于第n次添加的第二窗口的窗口宽度时,终端设备可以对第n次添加的第二窗口进行窗口边缘的收缩;当终端设备检测到第n次添加的第二窗口中的内容宽度为0时,终端设备可以直接删除第n次添加的第二窗口。其中,n为[1,N]中的任一数值。终端设备对第n次添加的第二窗口进行窗口边缘的收缩可以参照前述窗口延伸中的收缩处理,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在新增窗口后,用户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主动进行窗口删除。即终端设备中可以设置有触发终端设备进行窗口删除的第四滑动操作。当用户想要删除窗口时,用户可以在第一窗口或任一第二窗口中执行第四滑动操作。终端设备检测用户执行的第四滑动操作后,可以删除窗口。其中,窗口删除的顺序可以根据窗口的显示顺序确定。例如,窗口删除的顺序可以为最后显示的窗口最先删除、最先显示的窗口最后删除的顺序。例如,窗口删除的顺序可以为最后显示的窗口最后删除、最先显示的窗口最先删除的顺序。
与窗口管理界面中的窗口删除类似,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基于用户的第四滑动操作进行窗口删除时,终端设备也可以直接删除第四滑动操作对应的窗口。即在进行窗口删除时,用户可以直接在想要删除的窗口(包括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中执行第四滑动操作,终端设备在该窗口中检测到第四滑动操作后,可以直接删除该窗口。
(2)直接的新增窗口(即未进行窗口延伸时的新增窗口)
在应用的内容不适合分割显示时,例如在通过窗口显示图库应用的图片时,若通过窗口延伸对图片进行分割显示,显然会影响用户的浏览体验,因此,为提高用户的浏览体验,对于不适合分割显示的内容,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用户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的滑动操作新增第二窗口来进行显示。其中,新增的第二窗口的窗口尺寸可与第一窗口当前的窗口尺寸相同,以提高内容显示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即终端设备在通过第一窗口显示某一应用的第一内容时,当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的第一滑动操作时,终端设备可以先确定该应用中接续第一内容的第二内容是否适合分割显示。当终端设备确定第二内容不适合分割显示时,例如,当第二内容为不适合分割显示的图片时,终端设备可以响应于用户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的第一滑动操作,直接在显示界面中新增第二窗口,来对第二内容进行显示。
或者,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中也可以设置有可直接触发终端设备新增窗口的第三滑动操作。在内容浏览过程中,当用户想要通过一次滑动操作直接显示更多内容,或者确定内容不适合分割显示时,用户可以直接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第三滑动操作。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的第三滑动操作后,可以直接在显示界面中新增与第一窗口当前的窗口尺寸相同的第二窗口来进行内容显示,从而方便用户浏览。其中,第三滑动操作可以为向上滑动的操作,可以为向下滑动的操作,可以为向左滑动的操作,或者可以为向右滑动的操作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进行窗口新增之前,终端设备需先确定第二窗口与第一窗口之间的位置关系,以根据第二窗口与第一窗口之间的位置关系来新增第二窗口。其中,第二窗口与第一窗口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用户的浏览习惯来确定。
示例性的,在用户习惯按照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浏览,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的顺序确定第二窗口与第一窗口之间的位置关系。具体地,在新增第二窗口时,终端设备可以先在第一窗口的下侧新增第二窗口A。当第一窗口的下侧无法新增第二窗口时,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窗口的右侧新增第二窗口B,然后可以在第二窗口B的下侧接着新增第二窗口。当第二窗口B的下侧无法新增第二窗口时,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二窗口B的右侧新增第二窗口C,然后可以在第二窗口C的下侧新增第二窗口,以此类推,直至显示界面中无法新增窗口为止,或者应用中的内容不需要再新增窗口为止,或者用户停止新增窗口为止。
例如,在图片浏览场景中,如图13中的(a)和图13中的(b)所示,当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在第一窗口1301中执行的第三滑动操作(如向左滑动的操作)时,因第一窗口1301的下侧无法新增窗口,因此,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窗口1301的右侧新增第二窗口1302。后续,当用户继续在第一窗口1301或者第二窗口1302中执行的向左滑动的操作时,如图13中的(c)所示,终端设备可以继续在第二窗口1302的右侧新增第二窗口1303,以此类推,直至显示界面中无法新增窗口为止。
例如,在图片浏览场景中,如图14中的(a)和图14中的(b)所示,当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在第一窗口1401中执行的第三滑动操作(如向左滑动的操作)时,终端设备可以先在第一窗口1401的下侧新增第二窗口1402。后续,当用户继续在第一窗口1401或者第二窗口1402中执行的向左滑动的操作,如图14中的(c)所示,终端设备可以继续在第一窗口1401的右侧新增第二窗口1403。后续,当用户继续在第一窗口1401、第二窗口1402或者第二窗口1403中执行的向左滑动的操作,如图14中的(d)所示,终端设备可以接着在第二窗口1403的下侧新增第二窗口1404。
例如,在电子书阅读场景中,如图15中的(a)和图15中的(b)所示,在终端设备响应于用户在第一窗口1501中执行的第一滑动操作(如向上滑动的操作),将第一窗口1501延伸至预设状态后,当用户想要通过一次滑动操作直接显示更多内容时,用户可以直接在第一窗口1501中执行第三滑动操作,以第三滑动操作为向左滑动的操作为例。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在第一窗口1501中执行的向左滑动的操作后,如图15中的(c)所示,终端设备可以直接在第一窗口1501的右侧新增第二窗口1502。或者,如图15中的(d)所示,终端设备可以先将第一窗口1501向左移动,然后在第一窗口1501原来的位置新增第二窗口1502,以使得新增的第二窗口1502可距离用户视线较近,从而方便用户浏览。其中,第二窗口1502的窗口尺寸与第一窗口1501的尺寸相同,以使得终端设备可以直接通过第二窗口1502显示更多内容供用户浏览。
示例性的,在用户习惯按照从右至左、从上至下的顺序进行浏览,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从右至左、从上至下的顺序确定第二窗口与第一窗口之间的位置关系。
例如,在图16中的(a)所示的电子书阅读场景中,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在第一窗口1601中执行的第三滑动操作(如向上滑动的操作)后,如图16中的(b)所示,终端设备可以先在第一窗口1601的左侧新增第二窗口1602。后续,当用户继续在第一窗口1601或者第二窗口1602中执行向上滑动的操作时,如图16中的(c)所示,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窗口1601的下侧新增第二窗口1603。后续,当用户继续在第一窗口1601、第二窗口1602或者第二窗口1603中执行向上滑动的操作,如图16中的(d)所示,终端设备则可以在第二窗口1603的左侧新增第二窗口1604。
可以理解的是,在用户习惯按照从上至下、从右至左的顺序进行浏览,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从上至下、从右至左的顺序确定第二窗口与第一窗口之间的位置关系。在用户习惯按照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的顺序进行浏览,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从左至左、从上至下的顺序确定第二窗口与第一窗口之间的位置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终端设备为具有可折叠显示屏的终端设备,且第一窗口位于可折叠显示屏的第一显示屏的场景中,当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的第一滑动操作时,终端设备可以直接在可折叠显示屏的第二显示屏中新增第二窗口来进行第二内容的显示,第二内容接续第一窗口显示的第一内容。其中,第二窗口的窗口尺寸可以参照前述所述的确定方式进行确定。第二窗口在第二显示屏中的位置可以由终端设备默认设置,或者可以由用户自定义设置,或者可以由终端设备根据第一窗口在第一显示屏中的位置进行确定,即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确定为一个显示界面,然后可以参照前述所述的确定方式来确定第二窗口在第二显示屏中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新增第二窗口后,用户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窗口删除。即终端设备中可以设置有触发终端设备进行窗口删除的第五滑动操作,第五滑动操作与前述的第四滑动操作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的,当用户想要删除窗口时,用户可以在第一窗口或任一第二窗口中执行第五滑动操作。终端设备检测用户执行的第五滑动操作后,可以删除窗口。其中,窗口删除的顺序可以根据窗口显示顺序确定。例如,窗口删除的顺序可以为最后显示的窗口最先删除、最先显示的窗口最后删除的顺序。例如,窗口删除的顺序可以为最后显示的窗口最后删除、最先显示的窗口最先删除的顺序。
需要说明的是,与窗口管理界面中的窗口删除类似,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基于用户的第五滑动操作进行窗口删除时,终端设备也可以直接删除第五滑动操作对应的窗口。即在进行窗口删除时,用户可以直接在想要删除的窗口(包括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中执行第五滑动操作,终端设备在该窗口中检测到第五滑动操作后,可以直接删除该窗口。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应用中的内容可以分割显示的场景中,在终端设备响应于用户在第一窗口或者第二窗口中执行的第三滑动操作直接新增第二窗口后,终端设备还可以响应于用户在第一窗口或者第二窗口中执行的第一滑动操作对第一窗口和/或第二窗口进行窗口延伸。即用户可以先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第三滑动操作新增第二窗口。然后,用户可以在第一窗口或者第二窗口中执行第一滑动操作来触发终端设备进行窗口延伸。其中,进行窗口延伸时,终端设备可以对该应用对应的所有窗口分别进行窗口延伸,或者可以对第一滑动操作对应的窗口进行窗口延伸,使得该应用对应的窗口可以显示更多内容供用户浏览。在此,具体的窗口延伸操作可以参照前述的窗口延伸,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在电子书阅读场景中,在终端设备以图17中的(a)所示的第一窗口1701进行内容显示时,当用户在第一窗口1701中执行第三滑动操作(如向左滑动的操作)时,如图17中的(b)所示,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窗口1701的右侧新增第二窗口1702。在新增第二窗口1702后,当用户在第一窗口1701或者第二窗口1702中执行第一滑动操作(如向上滑动的操作)时,以在第二窗口1702中执行向上滑动的操作为例,如图17中的(c)所示,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一窗口1701和第二窗口1702的窗口上边缘分别向上延伸,从而使得第一窗口1701和第二窗口1702可以显示更多内容。或者,如图17中的(d)所示,终端设备也可以仅将第二窗口1702的窗口上边缘向上延伸,从而使得第二窗口1702可以显示更多内容。其中,在窗口延伸时,窗口中内容也会对应移动。
二、窗口为其他设备(以下称为第二终端设备)在终端设备(以下称为第一终端设备)中投屏的窗口
在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设备协同后,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默认大小的第一窗口显示第二终端设备的内容,例如,显示第二终端设备中某一应用的内容,以供用户在第一终端设备中对该应用的内容进行浏览。在用户通过第一窗口浏览该应用的内容时,若用户想要在第一终端设备中继续浏览该应用的新内容或者已浏览内容,用户可以在第一窗口中执行滑动操作,如向上滑动的操作或向左滑动的操作等。第一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的滑动操作后,可以自动扩展窗口,以显示该应用的新内容或者已浏览内容,方便用户浏览。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窗口延伸和/或新增窗口来扩展窗口,以显示新内容或者已浏览内容供用户浏览。在此,第一终端设备进行的窗口延伸与前述“一、窗口为终端设备自身应用对应的窗口”中窗口延伸的基本原理相同,第一终端设备进行的新增窗口也与前述“一、窗口为终端设备自身应用对应的窗口”中新增窗口的基本原理相同,具体内容可以参照前述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终端设备基于用户在第一窗口中执行的滑动操作扩展窗口,以在第一终端设备中增加显示新内容或者已浏览内容时,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将在第一窗口中检测到的滑动操作对应的第一滑动输入事件转换为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二滑动输入事件,并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同时可以将所需增加显示的新内容或者已浏览内容的信息也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滑动输入事件以及所需增加显示的新内容或者已浏览内容的信息后,可以对第二终端设备所显示的内容进行更新,以在第二终端设备中同步显示第一终端设备中所增加显示的新内容或者已浏览内容,使得第二终端设备所显示的内容与用户在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窗口中所执行的滑动操作相匹配。
具体地,在内容的显示方式为横向显示时,若第一终端设备中增加显示的新内容(或已浏览内容)的内容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显示高度,第二终端设备可以直接在显示界面中显示最新增加的新内容(或已浏览内容),所显示的新内容(或已浏览内容)的内容高度为第二终端设备的显示高度,以对第二终端设备显示的内容进行更新。若第一终端设备中增加显示的新内容(或已浏览内容)的内容高度小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显示高度,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在显示界面中显示新内容(或已浏览内容)以及部分与新内容(或已浏览内容)相连的当前内容,所显示的新内容(或已浏览内容)与当前内容的总高度为第二终端设备的显示高度,以对第二终端设备显示的内容进行更新。其中,第二终端设备的显示高度是指第二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的高度,当前内容为在对第二终端设备的内容进行更新前,第二终端设备正在显示的内容。
例如,在第二终端设备显示图库应用的场景中,第一终端设备180与第二终端设备181建立设备协同后,如图18中的(a)所示,第一终端设备180可以通过默认大小的第一窗口1801显示图库应用的第一图片,该第一图片为第二终端设备181当前正在显示的图片。当用户想要浏览下一张图片时,用户可以在第一终端设备180的第一窗口1801中执行第四滑动操作(如向左滑动的操作)。第一终端设备180在检测到用户在第一窗口1801中执行的向左滑动的操作后,如图18中的(b)所示,第一终端设备180可以在第一窗口1801的右侧新增第二窗口1802,以通过新增加的第二窗口1802增加显示图库应用的第二图片。同时,第二终端设备181也可以进行图片的同步更新,即可以将显示界面中当前显示的图片由第一图片更新至第二图片。
例如,在第二终端设备显示电子书应用的场景中,第一终端设备190与第二终端设备191建立设备协同后,如图19中的(a)所示,第一终端设备190可以通过默认大小的第一窗口1901显示电子书应用的第一内容,该第一内容为第二终端设备191当前正在显示的内容。当用户想要继续浏览电子书应用的新内容时,用户可以在第一终端设备190的第一窗口1901中执行的第一滑动操作(如向上滑动的操作)。第一终端设备190检测到用户在第一窗口1901中执行的向上滑动的操作后,如图19中的(b)所示,第一终端设备190可以向上延伸第一窗口1901的窗口上边缘,以通过窗口上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的延伸部分增加显示电子书应用的第二内容192。同时,第二终端设备191也可以进行内容的同步更新,即可以在显示界面中显示第二内容192以及部分与第二内容192相连的第一内容。
具体地,在内容的显示方式为横向显示时,若第一终端设备中增加显示的新内容(或已浏览内容)的内容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显示宽度,第二终端设备可以直接在显示界面中显示最新增加的新内容(或已浏览内容),所显示的新内容(或已浏览内容)的内容宽度为第二终端设备的显示宽度,以对第二终端设备显示的内容进行更新。若第一终端设备中增加显示的新内容(或已浏览内容)的内容宽度小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显示宽度,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在显示界面中显示新内容(或已浏览内容)以及部分与新内容(或已浏览内容)相连的当前内容,所显示的新内容(或已浏览内容)与当前内容的总宽度为第二终端设备的显示宽度,以对第二终端设备显示的内容进行更新。其中,第二终端设备的显示宽度是指第二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的宽度,当前内容为在对第二终端设备的内容进行更新前,第二终端设备正在显示的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也可以在第二终端设备中执行滑动操作,来触发第一终端设备扩展窗口。具体地,在第一终端设备通过默认大小的第一窗口显示第二终端设备中某一应用的内容时,若用户想要在第一终端设备中继续浏览该应用的新内容或者已浏览内容,用户可以在第二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中执行滑动操作,即在第二终端设备中该应用所对应的窗口中执行滑动操作。第二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执行的滑动操作后,可以将所检测到的滑动操作对应的第二滑动输入事件转换为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滑动输入事件,并发送至第一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滑动输入事件后,可以自动扩展第一终端设备中的第一窗口,以使得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显示更多内容,从而方便用户浏览。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终端设备扩展窗口后,用户可以在第一终端设备或者第二终端设备中对该应用的内容进行相应操作,例如进行内容拷贝、内容放大、内容缩小等。其中,当用户对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中同步显示的内容进行操作时,如当用户在第二终端设备中对内容进行操作时,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中均可以对用户正在执行的操作进行显示,如在进行内容复制时,可以在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中分别显示复制内容的选择框等。当用户对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中的差异内容进行操作时,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对用户正在执行的操作进行显示,此时第二终端设备中则不显示用户在第一终端设备中执行的操作,但可以显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当前正在对该应用中的隐藏内容进行操作。其中,差异内容是指显示在第一终端设备中,但没有显示在第二终端设备中的内容。也就是说,当用户在第一终端设备中对内容进行操作时,若所操作的内容为同时显示在第二终端设备中的内容,则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中均可以对用户正在执行的操作进行显示;若所操作的内容仅显示在第一终端设备,而没有显示在第二终端设备,则第一终端设备中可以对用户执行的操作进行显示,第二终端设备中则可以显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当前正在对该应用中的隐藏内容进行操作。
下面对本场景中窗口延伸的工作原理进行简要说明。
当用户在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窗口中执行滑动操作时,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滑动操作进行第一窗口的延伸,第一终端设备进行第一窗口延伸的过程与前述“(一)窗口延伸”中终端设备进行窗口延伸的过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同时,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将滑动操作对应的第一滑动输入事件转换为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二滑动输入事件并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第二滑动输入事件可以包括滑动方向、滑动距离、滑动操作所对应的第二窗口以及第二窗口所对应的应用程序。同时,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一窗口延伸所需新增的显示内容的信息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滑动输入事件和所需新增的显示内容的信息后,可以将第二滑动输入事件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中的窗口管理器和第二窗口所对应的应用程序,并将所需新增的显示内容的信息发送至该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接收到第二滑动输入事件和所需新增的显示内容的信息后,可以确定新增的显示内容,并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视图系统。第二终端设备中的窗口管理器接收到第二滑动输入事件后,可以确定第二窗口所对应的窗口参数,并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视图系统。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视图系统接收到窗口参数、新增的显示内容后,可以根据窗口参数和新增的显示内容进行窗口绘制,并可以将所绘制的窗口显示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供用户浏览,即显示于第二窗口所在的位置供用户浏览。
当用户在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窗口中执行滑动操作时,第二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下的触摸传感器可以向第二终端设备中的处理器传递滑动操作对应的第二滑动输入事件。处理器接收到第二滑动输入事件后,可以将第二滑动输入事件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中的窗口管理器和第二窗口所对应的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接收到第二滑动输入事件后,可以确定新增的显示内容,并将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视图系统。第二终端设备中的窗口管理器接收到第二滑动输入事件,可以确定第二窗口对应的窗口参数,并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视图系统。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视图系统接收到窗口参数和新增的显示内容后,可以根据窗口参数和新增的显示内容进行窗口绘制,并可以将所绘制的窗口显示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供用户浏览,即显示于第二窗口所在的位置供用户浏览。
同时,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二滑动输入事件转换为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滑动输入事件并发送至第一终端设备,第一滑动输入事件可以包括滑动方向、滑动距离、滑动操作所对应的第一窗口以及第一窗口所对应的应用程序。同时,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二终端设备新增的显示内容的信息发送至第一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滑动输入事件和新增的显示内容的信息后,可以将第一滑动输入事件发送至该应用程序和第一终端设备中的窗口管理器,并将新增的显示内容的信息发送至该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接收到第一滑动输入事件和新增的显示内容的信息后,可以根据第一滑动输入事件确定窗口延伸的延伸方向和延伸距离,并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中的窗口管理器。同时,该应用程序可以根据新增的显示内容的信息确定新增的显示内容,并将新增的显示内容发送至第一终端设备中的视图系统。第一终端设备中的窗口管理器接收到第一滑动输入事件、延伸方向和延伸距离后,可以根据延伸方向和延伸距离调整第一窗口的窗口参数,并将调整后的窗口参数发送至第一终端设备中的视图系统。第一终端设备中的视图系统接收到调整后的窗口参数和新增的显示内容后,可以根据调整后的窗口参数和新增的显示内容进行窗口绘制,并可以将所绘制的窗口显示于第一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供用户浏览,即显示于第一窗口所在的位置供用户浏览。
基于上述描述,以下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窗口显示方法进行简要说明。
请参阅图20,图2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窗口显示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20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2001、终端设备通过第一窗口显示第一内容,所述第一窗口的窗口尺寸小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的界面尺寸;
S2002、终端设备检测用户在所述第一窗口中执行的第一滑动操作:
S2003、当在所述第一窗口中检测到第一滑动操作时,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窗口进行扩展,得到第二窗口,所述第二窗口用于显示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或者所述第二窗口用于显示第二内容,所述第二内容为接续所述第一内容的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通过小窗口显示内容时,当用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想要查看更多内容的滑动操作时,终端设备可以自动扩展窗口,以显示更多内容,从而方便用户浏览,提升用户体验,具有较强的易用性和实用性。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使所述终端设备实现上述任意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示例性的,所述终端设备的结构可以如图1所示。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实现上述任意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实现上述任意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至少可以包括:能够将计算机程序代码携带到装置/终端设备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例如U盘、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可以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窗口显示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打开应用的操作,通过第一窗口显示所述应用的第一内容,所述第一窗口的窗口尺寸小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的界面尺寸;
响应于在所述第一窗口中的第一滑动操作,将所述第一窗口向第一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窗口延伸后的尺寸大于延伸前的尺寸;延伸后的所述第一窗口显示所述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所述第二内容为接续所述第一内容的内容;
所述第一窗口延伸至预设状态后,响应于在所述第一窗口中继续滑动的操作,在所述显示界面中新增第二窗口,所述显示界面中显示所述第一窗口以及所述第二窗口,所述第二窗口显示第三内容,所述第三内容为接续所述第二内容的内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界面中新增第二窗口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在所述第一窗口中的第一滑动操作,将所述第二窗口向所述第一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窗口延伸后的尺寸大于延伸前的尺寸;或,
响应于在所述第二窗口中的第一滑动操作,将所述第二窗口向所述第一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窗口延伸后的尺寸大于延伸前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界面中显示所述第一窗口以及所述第二窗口,包括:
若所述显示界面中的剩余显示区域小于所述第二窗口的宽度,移动所述第一窗口,所述显示界面中显示所述第一窗口以及所述第二窗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窗口延伸至预设状态,包括:所述第一窗口的第一窗口边缘延伸至所述第一窗口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且所述第一窗口的第二窗口边缘延伸至所述第二窗口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第一窗口向第一延伸方向延伸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窗口边缘延伸至所述第二窗口边缘所对应的预设位置后,若所述第一窗口边缘与所述显示界面上对应的边缘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三距离阈值,向所述显示界面上对应的边缘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窗口,将所述移动后的第一窗口向所述第一延伸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界面中显示所述第一窗口以及所述第二窗口,包括:
若所述第三内容在预设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窗口在所述预设方向的尺寸,对所述第二窗口进行收缩以减小所述第二窗口在所述预设方向的尺寸,所述显示界面中显示所述第一窗口以及收缩后的所述第二窗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窗口向第一延伸方向延伸,包括:
若所述第二内容适合分割显示,将所述第一窗口向第一延伸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内容不适合分割显示,在所述显示界面中新增第四窗口,所述显示界面中显示所述第一窗口以及所述第四窗口,所述第四窗口显示所述第二内容。
9.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使所述终端设备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515097.0A 2020-12-10 2020-12-10 窗口显示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8089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15097.0A CN115808999B (zh) 2020-12-10 2020-12-10 窗口显示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63200.2A CN114625303B (zh) 2020-12-10 2020-12-10 窗口显示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2211515097.0A CN115808999B (zh) 2020-12-10 2020-12-10 窗口显示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63200.2A Division CN114625303B (zh) 2020-12-10 2020-12-10 窗口显示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08999A CN115808999A (zh) 2023-03-17
CN115808999B true CN115808999B (zh) 2023-10-20

Family

ID=8189512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63200.2A Active CN114625303B (zh) 2020-12-10 2020-12-10 窗口显示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2211515097.0A Active CN115808999B (zh) 2020-12-10 2020-12-10 窗口显示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63200.2A Active CN114625303B (zh) 2020-12-10 2020-12-10 窗口显示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462530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15961A1 (en) * 1997-08-22 2000-07-05 Natrificial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multaneously resizing and relocating windows within a graphical display
CN103002121A (zh) * 2011-09-09 2013-03-27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3034452A (zh) * 2012-12-21 2013-04-10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和终端操控方法
CN109313526A (zh) * 2016-06-12 2019-02-05 苹果公司 用于窗口操纵和管理的设备、方法和图形用户界面
CN109791467A (zh) * 2016-12-12 2019-05-21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触敏边缘控制窗口
CN111367456A (zh) * 2020-02-28 2020-07-03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终端及多窗口模式下的显示方法
CN111966252A (zh) * 2020-05-14 2020-11-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窗口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08747B2 (ja) * 2008-12-26 2012-12-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情報表示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239765B2 (en) * 2009-03-27 2012-08-07 Mellmo Inc. Displaying stacked bar charts in a limited display area
US20130239051A1 (en) * 2012-03-06 2013-09-12 Apple Inc. Non-destructive editing for a media editing application
CN104102679A (zh) * 2013-04-15 2014-10-1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扩展功能信息区的方法和装置
KR102135947B1 (ko) * 2013-08-26 2020-07-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윈도우 영역 조정 방법 및 그에 따른 전자 장치
CN104750440B (zh) * 2013-12-30 2017-09-29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电子装置与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5760063B (zh) * 2016-02-22 2019-09-13 平复信息技术河北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弓形快捷菜单及其工作方法
CN106155693A (zh) * 2016-07-26 2016-11-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15961A1 (en) * 1997-08-22 2000-07-05 Natrificial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multaneously resizing and relocating windows within a graphical display
CN103002121A (zh) * 2011-09-09 2013-03-27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3034452A (zh) * 2012-12-21 2013-04-10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和终端操控方法
CN109313526A (zh) * 2016-06-12 2019-02-05 苹果公司 用于窗口操纵和管理的设备、方法和图形用户界面
CN109791467A (zh) * 2016-12-12 2019-05-21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触敏边缘控制窗口
CN111367456A (zh) * 2020-02-28 2020-07-03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终端及多窗口模式下的显示方法
CN111966252A (zh) * 2020-05-14 2020-11-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窗口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asanari Sugita ; Naoto Kishi ; Fang Shang.Automatic-Zooming-Type Window Size Optimization for Polsar Data Interpretation.《IGARSS 2018 - 2018 IEEE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2018,第1-5页. *
一种自动改变窗口尺寸的跟踪算法;叶瑞,陈超波;《电子设计工程》;第30-31+39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08999A (zh) 2023-03-17
CN114625303B (zh) 2022-12-16
CN114625303A (zh) 202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16227B (zh) 窗口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20120007890A1 (en) Method for photo editing and mobile terminal using this method
US20220253207A1 (en) Display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13097129A1 (zh) 联系人搜索方法、装置及其应用的移动终端
CN114816167B (zh) 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KR20090046137A (ko) 미디어 데이터 검색 장치 및 방법
CN117555459A (zh) 一种应用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5808999B (zh) 窗口显示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1658097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 방법
CN114461312B (zh) 显示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569990B (zh) 移动终端及文档编辑方法
CN116661645B (zh) 显示应用卡片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6033062B (zh) 应用程序的界面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6048373B (zh) 悬浮球控件的显示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WO2023231645A1 (zh) 搜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207738A1 (zh) 具有柔性屏幕的电子设备的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WO2023072113A1 (zh) 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7707385A (zh) 桌面图标调整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284625A1 (zh) 应用的跨平台显示方法、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EP4155916A1 (en) Font switch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6414272A (zh) 图标拼接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7873348A (zh) 窗口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700554A (zh) 信息的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7130516A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7827055A (zh) 卡片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