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50440B - 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电子装置与计算机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电子装置与计算机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50440B
CN104750440B CN201310745802.0A CN201310745802A CN104750440B CN 104750440 B CN104750440 B CN 104750440B CN 201310745802 A CN201310745802 A CN 201310745802A CN 104750440 B CN104750440 B CN 1047504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ow
screen
external
touch screen
tou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4580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50440A (zh
Inventor
李敏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tron Kunshan Co Ltd
Wis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Kunshan Co Ltd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Kunshan Co Ltd,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74580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50440B/zh
Priority to TW103103607A priority patent/TWI507965B/zh
Priority to US14/250,392 priority patent/US10108331B2/en
Publication of CN104750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04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504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04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一种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电子装置与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适用于具有一触控屏幕的一电子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并连接一外接屏幕;接收对于该触控屏幕中显示的一窗口的一第一触碰操作;依据该第一触碰操作,移动该窗口至该外接屏幕显示,并显示一窗口管理面板于触控屏幕,其中该窗口管理面板包括与移动至该外接屏幕的该窗口相对应的一窗口图示;接收对于该窗口图示执行的一第二触碰操作,据以控制移动至该外接屏幕的该窗口。本发明可利用触控技术简单且直观的优点,实现外接屏幕中的窗口管理,从而提升使用者的操作体验。

Description

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电子装置与计算机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窗口管理(Window Management)方法及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电子装置与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等电子装置日益普及,其所具备的触控技术提供了丰富且人性化的人机互动。
因应日常生活上的特殊需求,使用者可能需要开启多个窗口并在不同屏幕上显示。此时,使用者可将外接屏幕连接至电子装置,而利用电子装置提供的屏幕延伸模式(Extend mode),将其开启的部分窗口移至外接屏幕显示,藉以实现多窗口的同时显示。
然而,对于使用触控屏幕作为操作工具的电子装置而言,其操作范围仅限于触控屏幕的显示范围,不若传统使用鼠标或触控板的操作方式可将操作范围延伸到外接屏幕,结果往往造成使用者操作上的困难及不便。尤其是当其外接屏幕本身不具有触控功能时,使用者将无法对外接屏幕中的窗口进行控制。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有效的方式,以便于使用者对触控屏幕其外接屏幕中的窗口进行控制及管理。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电子装置与计算机程序产品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电子装置与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利用触控操作对移动至外接屏幕显示的窗口进行控制并加以管理。
本发明的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适用于具有一触控屏幕的一电子装置,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检测并连接一外接屏幕;接收对于该触控屏幕中显示的一窗口的一第一触碰操作;依据该第一触碰操作,移动该窗口至该外接屏幕显示,并显示一窗口管理面板于该触控屏幕,其中该窗口管理面板包括与移动至该外接屏幕的该窗口相对应的一窗口图示;以及接收对于该窗口图示执行的一第二触碰操作,据以控制移动至该外接屏幕的该窗口。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依据该第一触碰操作,移动该窗口至该外接屏幕显示,并显示一窗口管理面板于该触控屏幕的步骤包括判断触控屏幕中位于触碰操作的移动方向上的边缘,以及将窗口管理面板显示于触控屏幕的边缘。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依据该第一触碰操作,移动该窗口至该外接屏幕显示,并显示一窗口管理面板于该触控屏幕的步骤包括设定外接屏幕为从触控屏幕的边缘延伸出去的延伸屏幕。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窗口图示包括用以控制窗口的多个控制按钮,且接收对于窗口图示执行的第二触碰操作,据以控制移动至外接屏幕的窗口的步骤包括接收对于窗口图示中所述控制按钮其中之一执行的选择操作,以及在窗口执行所选择的控制按钮对应的控制功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控制功能包括最小化、放大、缩小、移动或关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接收对于该窗口图示执行的一第二触碰操作,据以控制移动至该外接屏幕的该窗口的步骤包括接收将窗口图示由窗口管理面板内拖拽至窗口管理面板外的第一拖拽操作,以及将窗口自外接屏幕移回触控屏幕。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接收对于该窗口图示执行的一第二触碰操作,据以控制移动至该外接屏幕的该窗口的步骤包括接收将窗口图示在窗口管理面板内拖拽的第二拖拽操作,以及根据第二拖拽操作的拖拽轨迹,对应移动窗口。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并连接多个外接屏幕,将屏幕管理面板显示于触控屏幕,其中屏幕管理面板包括与外接屏幕相对应的多个屏幕图示,以及接收对于屏幕图示其中之一的第三触碰操作,据以将所选择的屏幕图示对应的外接屏幕切换为触控屏幕目前可供操作的延伸屏幕,其中屏幕管理面板包括显示在触控屏幕上与窗口管理面板相同或相对的边缘。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检测并连接外接屏幕的步骤还包括检测并连接多个外接屏幕,而依据第一触碰操作,将窗口移动至外接屏幕显示,并将窗口管理面板显示于触控屏幕的步骤还包括将与外接屏幕相对应的多个屏幕图示显示于窗口管理面板,且在各外接屏幕相对应的屏幕图示内显示与移动至外接屏幕的所述窗口相对应的窗口图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接收对于该触控屏幕中显示的一窗口的一第一触碰操作的步骤包括接收对于触控屏幕中显示的窗口的标题栏、状态栏、边缘、角落或功能按钮的第一触碰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触碰操作包括由单指或多指执行的单击、双击、长按或拖拽操作。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包括触控屏幕、储存单元以及一或多个处理单元。其中,储存单元用以记录多个模块。处理单元耦接于储存单元,以存取并执行储存单元中记录的模块,这些模块包括连接模块、接收模块、窗口管理模块以及控制模块。其中,连接模块用以检测并连接外接屏幕。接收模块用以接收对于触控屏幕中显示的窗口的第一触碰操作。窗口管理模块用以依据第一触碰操作,将窗口移动至外接屏幕显示,并将窗口管理面板显示于触控屏幕,其中该窗口管理面板包括与移动至该外接屏幕的窗口相对应的窗口图示。控制模块用以接收对于窗口图示执行的第二触碰操作,据以控制移动至外接屏幕的窗口。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一触控屏幕;一储存单元,该储存单元记录多个模块;以及一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耦接该触控屏幕及该储存单元,以存取并执行该储存单元中记录的所述模块,所述模块包括:一连接模块,该连接模块检测并连接一外接屏幕;一接收模块,该接收模块接收对于该触控屏幕中显示的一窗口的一第一触碰操作;一窗口管理模块,该窗口管理模块依据该第一触碰操作,移动该窗口至该外接屏幕显示,并显示一窗口管理面板于该触控屏幕,其中该窗口管理面板包括与移动至该外接屏幕的该窗口相对应的一窗口图示;以及一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接收对于该窗口图示执行的一第二触碰操作,据以控制移动至该外接屏幕的该窗口。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经由电子装置载入以执行下列步骤:检测并连接一外接屏幕;接收对于该电子装置的一触控屏幕中显示的一窗口的一第一触碰操作;依据该第一触碰操作,移动该窗口至该外接屏幕显示,并显示一窗口管理面板于该触控屏幕,其中该窗口管理面板包括与移动至该外接屏幕的该窗口相对应的一窗口图示;以及接收对于该窗口图示执行的一第二触碰操作,据以控制移动至该外接屏幕的该窗口。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电子装置与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利用触控操作将窗口移动至外接屏幕显示,并可藉由触控屏幕中的窗口管理面板来对显示于外接屏幕的窗口进行控制。藉此,本发明的实施例可利用触控技术简单且直观的优点,实现外接屏幕中的窗口管理,从而提升使用者的操作体验。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电子装置的方框图。
图2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的范例。
图4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的范例。
图5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的范例。
图6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的范例。
图7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的范例。
图8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的范例。
图10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的范例。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电子装置
12:触控屏幕
14:储存单元
16:处理单元
142:连接模块
144:接收模块
146:窗口管理模块
148:控制模块
20、21、22、23、24、25:外接屏幕
32、42、52、62、72、74、242、244:窗口
322、324、682:触碰点
326:移动方向
44:边缘
46、56、66、76、96、112:窗口管理面板
58、68、77、78、1142、1144、1162、1164:窗口图示
582、584、586:控制按钮
684:箭号
92:屏幕管理面板
922、924、926、114、116:屏幕图示
S202~S208、S802~S812、S1002~S1008: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使用触控屏幕作为操作工具的电子装置而言,其操作范围仅限于触控屏幕的显示范围,而对于电子装置外接屏幕中显示的内容,使用者也只能通过触控屏幕来操作。为了在同一个触控屏幕上实现两个屏幕(即触控屏幕与外接屏幕)的操控,本发明的实施例除了设计特定手势的触控操作供使用者将窗口移动至外接屏幕显示外,还藉由在触控屏幕中显示一个窗口管理面板,并在此面板中显示与移动至外接屏幕上显示的窗口相对应的窗口图示,从而提供使用者可藉由对此窗口图示进行操作,相应地对显示于外接屏幕的窗口进行放大、缩小、移动等控制。此外,当触控屏幕连接多个延伸屏幕时,使用者亦可通过触控操作而切换延伸屏幕,并对各延伸屏幕中所显示的窗口进行控制与管理。藉此,本发明实施例可利用触控技术实现外接屏幕中的窗口管理,从而提升使用者的操作体验。
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电子装置的方框图。请参照图1,电子装置10包括触控屏幕12、储存单元14以及一或多个处理单元16。电子装置10例如是移动电话、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笔记本型计算机或数码相机等具有触控屏幕的电子装置(以下统一使用电子装置10做说明),在此并不限制其种类。
触控屏幕12例如是由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显示器、场发射显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或其他种类的显示器,与电阻式、电容式、光学式、超声波式等触控面板组合而成,其可同时提供显示及操作功能。
储存单元14可以是任何形态的固定或可移动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闪存(flash memory)或类似组件或上述组件的组合,也可以是硬式磁盘驱动器或是硬式磁盘驱动器与上述其一存储器的组合。在本实施例中,储存单元14用以记录连接模块142、接收模块144、窗口管理模块146以及控制模块148等的软件程序。本实施例中所述储存单元14并未限制是单一存储器组件,上述的各软件模块亦可以分开储存在不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同或不同形态的存储器组件中。
处理单元16耦接储存单元12。处理单元16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或是其他可程序化的一般用途或特殊用途的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可程序化控制器、特殊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其他类似组件或上述组件的组合。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6用以存取并执行上述储存单元14中记录的模块,藉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16并未限制是单一处理组件,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处理组件共同执行。
图2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的流程图。请同时参照图1与图2,本实施例的方法适用于上述的电子装置10,以下即搭配图1中电子装置10的各项组件,说明本实施例中方法的详细流程。
首先,连接模块142检测并连接外接屏幕(步骤S202)。详细来说,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与外接屏幕(未绘示)之间可通过视频图形阵列(Video Graphics Array;VGA)、数字视频接口(Digital Video Interface,DVI)、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igh DefinitionMultimedia Interface;HDMI)等实体线路连接或是通过蓝牙、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等无线传输接口连接。此外,外接屏幕类似于触控屏幕12,可采用上述任何一种显示器,而需说明的是,对于外接屏幕是否具有触控功能,本发明并不限制。
接着,接收模块144接收使用者对于触控屏幕12中显示的窗口的第一触碰操作(步骤S204)。具体而言,接收模块144可以藉由辨识第一触碰操作所触碰到的窗口以及第一触碰操作的手势,得知使用者欲移动至外接屏幕的窗口。对于触碰位置的设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模块144可以接收对于触控屏幕12中显示的窗口的标题栏、状态栏、边缘、角落或功能按钮的第一触碰操作。至于触碰手势的种类设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触碰操作也可包括由单指或多指执行的单击、双击、长按、拖拽操作,或其他形式和/或其组合。应用本实施例者可依其需求而提供不同的第一触碰操作以及不同的窗口位置的组合,只要能够达到利用触碰操作以得知使用者欲移动至外接屏幕的窗口,即不脱离本实施例应用的范畴。
举例来说,请参照图3的范例。图3中的外接屏幕20连接至电子装置10,并置于电子装置10的右侧。窗口32显示于电子装置10的触控屏幕12上,而可接收使用者的触碰操作。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碰操作可设定为使用者以两根手指并拢的手势触碰窗口的上方(例如标题栏),并向外接屏幕的方向滑动。因此,当使用者以两指触碰窗口32的标题栏,并依据外接屏幕20相对于触控屏幕12的位置而向右滑动时,接收模块144可以接收到使用者对于窗口32的触碰位置(图3中的触碰点322、324),并可取得使用者其触碰操作的移动方向326。接收模块144可以根据触碰点322、324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一预设间距,来判断使用者的手势操作是否为两指并拢。另外,接收模块144也可依据触碰操作的移动方向326,判断使用者是否欲将窗口32移往外接屏幕显示20,甚至可以决定延伸屏幕的方向(即向右延伸)。再者,接收模块144也可根据触碰操作的移动距离是否大于一个预设距离,而判断出使用者是否欲以外接屏幕20来显示窗口32。也就是说,当接收模块144接收到使用者的触碰操作,且此触碰操作的触碰点322、324之间的距离小于上述预设间距、移动方向326可以延伸至外接屏幕20且移动距离大于上述预设距离时,上述的触碰操作即可被判定为本实施例中用以将窗口32移动至外接屏幕20的第一触碰操作。
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用以将窗口移动至外接屏幕的第一触碰操作可以是双指并拢并滑动的手势。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触碰操作也可以是其他多指的特定操作,藉以和常用的手势操作(例如单指移动或点选)区隔,而利于第一触碰操作的辨识。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触碰操作也可以是单指的操作(例如以单指对窗口上方双点击),只要其对应的手势与触控屏幕12的一般操作能够区别,本发明对于第一触碰操作的手势种类并不限制。
回到图2的流程,在接收模块144接收第一触碰操作之后,窗口管理模块146可依据第一触碰操作,而将窗口移动至外接屏幕显示,并将窗口管理面板显示于触控屏幕12(步骤S206)。其中,窗口管理面板可以包括与移动至外接屏幕的窗口相对应的窗口图示。
需说明的是,在一实施例中,在接收模块144接收第一触碰操作之后,窗口管理模块146还可显示一个延伸屏幕设定菜单,以供使用者选择或设定触控屏幕12的延伸方向,从而并在触控屏幕12中该方向的边缘显示窗口管理面板。而在另一实施例中,窗口管理模块146则除了通过第一触碰操作的触碰位置决定使用者欲移动的窗口外,还依照第一触碰操作的移动方向,判断出第一触碰操作所要移往的触控屏幕12的边缘,而据以将窗口管理面板显示于上述触控屏幕12的边缘。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窗口管理面板也可以显示在触控屏幕12的其他位置,而不限于上述方式。
此外,依据上述边缘,窗口管理模块146还可以进一步根据第一触碰操作的移动方向,判断使用者所欲延伸屏幕方向,从而将外接屏幕设定为从上述触控屏幕12的边缘延伸出去的延伸屏幕。换言之,窗口管理模块146可以依照使用者手势的滑动方向,决定触控屏幕12的延伸方向,并在该方向的边缘显示窗口管理面板,以便于使用者可直观地对延伸屏幕中的窗口进行控制。
举例来说,并请参考图3与图4的范例,其中,图4绘示出窗口管理模块146将窗口32移动至外接屏幕20(即成为窗口42),并在触控屏幕12中显示窗口管理面板46的实施方式。当使用者对窗口32执行了双指并拢并向右滑动的第一触碰操作(即对应触碰点322、324以及移动方向326)之后,窗口管理模块146便会依据触碰点322、324的位置得知使用者欲移动的窗口,并依据触控屏幕12在移动方向326上的边缘44,决定触控屏幕12的延伸方向,从而将外接屏幕20设定为从触控屏幕12的边缘44延伸出去的延伸屏幕。藉此,窗口管理模块146即可将窗口42显示于外接屏幕20上。
另一方面,窗口管理模块146亦会在触控屏幕12中显示窗口管理面板46,以供使用者通过窗口管理面板46而对外接屏幕20中所显示的窗口42进行控制。在图4的范例中,窗口管理面板46可以隐藏在边缘44处,仅以代表图示显示。当使用者需要使用窗口管理面板46时,使用者可以通过点击、按压或拖拽窗口管理面板46的方式,将窗口管理面板46展开,以便利用对窗口管理面板46中的按钮、图示的点选或拖拽操作,来对外接屏幕上的窗口42进行管理与操作。
进一步而言,展开的窗口管理面板可以图5所绘示的形式来呈现。请同时参照图4及图5,使用者可以通过触碰位于触控屏幕12的边缘44的窗口管理面板46并向左拖拽,而将窗口管理面板46展开为窗口管理面板56。在其他实施例中,使用者也可以通过对窗口管理面板46进行点击、双击或长按等触碰操作来展开窗口管理面板56,本发明对于此手势并不加以限制。在图5的窗口管理面板56中,包括了与移动至外接屏幕20的窗口52对应的窗口图示58。使用者即可藉由对窗口图示58进行触碰操作,而对窗口52进行相对应的控制。
需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隐藏与展开的方式来提供使用者对窗口管理面板进行操作。在其他实施例中,窗口管理面板也可直接以展开的形式呈现于触控屏幕12中。此外,窗口管理面板的大小亦可以依使用者的需求而有所调整,对于窗口管理面板在触控屏幕12上的配置形式,本发明不受限制。至于对应控制外接屏幕中窗口的窗口图示,本发明亦不限制其余窗口管理面板中的大小、位置等配置形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实施例中,藉由将窗口管理面板显示于邻近外接屏幕的边缘,使用者便可以依据窗口管理面板在触控屏幕12中的位置,从而得知外接屏幕相对于触控屏幕12的方向。例如,在图3的实施例中,窗口管理面板46显示于触控屏幕12的右侧边缘。藉此,当使用者想要将触控屏幕12中的其他窗口移动至外接屏幕20显示时,使用者只需将该窗口往窗口管理面板的方向拖拽,即可将窗口移动至外接屏幕20中。
接着,请再回到图2的流程。当窗口管理模块146将窗口移动至外接屏幕显示,并在触控屏幕12上显示窗口管理面板之后,控制模块148会再接收使用者对于窗口图示执行的第二触碰操作,据以控制移动至外接屏幕的窗口(步骤S208)。其中,第二触碰操作可以是由单指或多指执行的单击、双击、长按或拖拽操作,本发明对此不设限。详细而言,在一实施例中,窗口图示可包括多个控制按钮,而使用者可以通过对这些控制按钮进行操作,而对移动至外接屏幕的窗口加以控制。此外,在一实施例中,使用者可藉由将窗口图示从窗管理面板内拖拽至窗口管理面板外,而将窗口从外接屏幕移回触控屏幕中显示。又如在另一实施例中,使用者还可藉由将窗口图示在窗口管理面板内拖拽,以对应于移动窗口在外接屏幕中的相对位置。对于上述的各种情况,以下分别举出多个实施例来对如何通过在窗口管理面板的第二触碰操作而控制外接屏幕中的窗口加以说明。
首先说明利用窗口图示中的控制按钮来控制窗口的情况。请再次参照图5,在一实施例中,窗口管理面板56中的窗口图示58包括用以控制窗口52的多个控制按钮(如图5中的控制按钮582、584、586)。藉此,控制模块148可以接收使用者对于窗口图示中所述控制按钮其中之一所执行的选择操作,并对外接屏幕中的窗口52执行所选择的控制按钮所对应的控制功能。上述的控制按钮582、584、586可以分别对应最小化、放大、缩小或关闭等控制操作。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按钮也可以对应其他控制功能,例如是用以移动窗口或是将窗口移回触控屏幕12等功能的控制按钮,藉以对外接屏幕中的窗口52进行控制。对于窗口图示56包括的控制按钮种类及其对应的控制功能,本发明并不限制。
接着说明如何通过对于窗口图示的拖拽操作,以实现将窗口从外接屏幕中移动至触控屏幕显示的情况。详细而言,在一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48可以接收将窗口图示由窗口管理面板内拖拽至窗口管理面板外的第一拖拽操作,并据以将窗口自外接屏幕移回触控屏幕。换言之,本实施例中的窗口管理面板即对应了外接屏幕的显示画面范围,而使用者将窗口图示拖拽至窗口管理面板外的触碰操作即可对应于使用者欲将外接屏幕中的窗口移动至触控屏幕显示的动作。
在此举例说明,并请参照图6的范例。当使用者欲将窗口62移动回触控屏幕12显示时,使用者可以将窗口图示68拖拽至窗口管理面板66的范围之外。如图6所示,触碰点682为使用者点击窗口图示68的位置,箭号684的方向对应于使用者其手势的拖拽方向,而窗口管理面板66的外框即对应外接屏幕20所显示的画面。换言之,当控制模块148判断使用者的拖拽操作将使窗口图示68落在窗口管理面板66之外时,控制模块148即可判定使用者欲将窗口62移动至触控屏幕12,而据以将窗口62移动回触控屏幕12中并显示。
另外,通过对于窗口图示的拖拽操作,使用者还可藉以移动外接屏幕中的窗口在外接屏幕中的相对位置。与前一实施例类似,本实施例的窗口管理面板亦对应于外接屏幕所显示的画面范围。当使用者在窗口管理面板内拖拽窗口图示时,控制模块148可接收将窗口图示在窗口管理面板内拖拽的第二拖拽操作,并根据第二拖拽操作的拖拽轨迹,而对应移动外接屏幕中的窗口。需强调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拖拽轨迹应位于窗口管理面板之中,而与前述实施例的第一拖拽操作(即将窗口图示拖拽至窗口管理面板之外,藉以将窗口移回触控屏幕的操作)具有差异。此外,对于通过拖拽窗口图示以对应移动外接屏幕中的窗口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可更通过调整窗口管理面板的大小,藉以提供使用者可较为精准地移动窗口图示,藉以控制其对应的窗口在外接屏幕中的相对位置。
需说明的是,对于通过窗口管理面板而对外接屏幕中的窗口所进行的控制操作,除了前述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之外,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结合多个对于窗口图示的触碰操作或是触碰操作的其他变化形式来藉以实现。在此以控制按钮与拖拽操作的结合并藉以移动窗口为例,使用者可以点选让窗口管理面板最大化的控制按钮,亦即,此时的窗口管理面板为整个触控屏幕。当窗口管理面板为最大化时,使用者即能够较精确地控制并拖拽窗口图示在窗口管理面板中的位置,而对应移动窗口在外接屏幕中的相对位置。藉此,使用者藉由在窗口管理面板中的触碰操作和/或其组合,即可对应地控制外接屏幕中的窗口,而可便利地达到对于外接屏幕的窗口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前述实施例是针对将一个窗口移动至外接屏幕中的情况进行说明。而当使用者将多个窗口移动至外接屏幕显示时,使用者亦可以通过窗口管理面板来实现多个窗口的控制。举例来说,图7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范例。外接屏幕20包括窗口72、74,并分别对应显示于触控屏幕12的窗口管理面板76中的窗口图示77、78。与前述实施例类似,窗口图示77、78亦可以包括多个控制按钮,以接收使用者的触碰操作并对应控制外接屏幕中的窗口72、74。另外,使用者亦可以通过如前述实施例中的拖拽、点击或是其他触碰操作,以分别对外接屏幕中的各窗口进行管理。需说明的是,应用本发明者可依其需求而可对窗口管理面板中的各个窗口图示有不同的配置方式,对此,本发明不加以限制。
此外,在一些情况中,当多个窗口显示于外接屏幕时,可能会发生窗口有重叠的情况。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亦提供了对应调整窗口显示顺序的实施方式。举例来说,在图7的实施例中,窗口74位于窗口72之下。此时,若使用者希望查阅窗口74的内容时,使用者可以通过对窗口图示77的触碰操作(例如点击窗口图示77),藉以让窗口74显示于外接屏幕20中的画面最上层。另外,对于各窗口图示的显示方式,可以通过反白、浮凸或阴影等效果,藉以区别窗口是否为最上层以便于使用者操作。应用本实施例者可提供不同的触碰方式来实现将窗口显示于最上层的操作,且对应最上层窗口的窗口图示亦可提供不同的显示方式,本发明对此并不设限。
藉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使用者可将一或多个窗口从触控屏幕移动至外接屏幕上显示,并能利用触控屏幕中的窗口管理面板,便利且直观地利用窗口管理面板中的窗口图示而控制外接屏幕上相对应的窗口,藉以切换触控屏幕以及各外接屏幕以显示窗口,并可调整各窗口在外接屏幕中的放大、缩小或移动等配置形式,或是各窗口在外接屏幕中的显示顺序,从而实现对于多屏幕的窗口管理。
以上的实施例为针对触控屏幕连接一个外接屏幕的情况。而当触控屏幕与多个外接屏幕相连接时,本发明的实施例亦提供相对应的实施方式,藉由对应各个屏幕的屏幕管理面板,使得电子装置10可以对多个外接屏幕实现更佳的窗口管理。以下举一实施例详细说明。
图8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的流程图。请同时参照图1与图8,本实施例的方法适用于上述的电子装置10,而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还包括屏幕管理模块141(未绘示)。以下即搭配图1中电子装置10的各项组件,说明本实施例中方法的详细流程。
首先,连接模块142检测并连接多个外接屏幕(步骤S802)。接着,屏幕管理模块141在触控屏幕12上显示屏幕管理面板,其中屏幕管理面板包括与所述外接屏幕相对应的多个屏幕图示(步骤S804)。屏幕管理模块141可接收使用者对于所述屏幕图示其中之一的第三触碰操作,据以将使用者所选择的屏幕图示对应的外接屏幕切换为触控屏幕12目前可供操作的延伸屏幕(步骤S806),其中屏幕管理面板可显示在触控屏幕12上与窗口管理面板相同或相对的边缘,在此不设限。所述的第三触碰操作可以包括由单指或多指执行的单击、双击、长按或拖拽操作,并可与上述第二触碰操作的操作形式类似,本发明对此不限制。
举例而言,图9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的范例。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连接模块142检测到电子装置10连接至外接屏幕21、22、23时,屏幕管理模块141可以在触控屏幕12上显示屏幕管理面板92以管理各外接屏幕。如图9所示,屏幕管理面板92可以显示于与窗口管理面板96相对的边缘。在其他实施例中,屏幕管理面板92也可以显示于与窗口管理面板96相同的边缘,或是触控屏幕12中的其他位置,对于屏幕管理面板的显示位置,本发明并不限制。
更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屏幕管理模块141可在屏幕管理面板92中显示对应于外接屏幕21、22、23的屏幕图示922、924、926,以供使用者可通过对于屏幕图示的第三触碰操作,而将使用者所选择屏幕图示所对应的外接屏幕设定为触控屏幕12目前可供操作的延伸屏幕。例如,电子装置10在初始情况下可检测并连接外接屏幕21、22、23,但预设其中的外接屏幕21为触控屏幕12目前可供操作的延伸屏幕。此时,若使用者对触控屏幕12上的窗口执行上述的触碰操作时,该窗口将被移往外接屏幕21显示。而当使用者点击屏幕图示924之后,屏幕管理模块141会将屏幕图示924所对应的外接屏幕设定为触控屏幕12目前可供操作的延伸屏幕。也就是说,使用者可以通过点选屏幕管理面板中的屏幕图示而决定目前可供操作的延伸屏幕,而在决定延伸屏幕之后,使用者后续对于触控屏幕12上窗口的操作将会在选定的延伸屏幕上进行。而需强调的是,当使用者控制外接屏幕中所显示的窗口的过程中,使用者仍可依其需求而随时切换触控屏幕12所对应的延伸屏幕,并可以将触控屏幕12的窗口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移动至一个或多个延伸屏幕中显示。
回到图8的流程。在屏幕管理模块141通过屏幕管理面板接收第三触碰操作,并据以切换并选择触控屏幕12所要使用的延伸屏幕之后,接收模块144接收对于触控屏幕12中显示的窗口的第一触碰操作(步骤S808)。窗口管理模块146可依据第一触碰操作,而将窗口移动至对应于触控屏幕其延伸屏幕的外接屏幕显示,并将窗口管理面板显示于触控屏幕12(步骤S810)。控制模块148接收使用者对于窗口图示执行的第二触碰操作,据以控制移动至外接屏幕的窗口(步骤S812)。其中步骤S808~S812与步骤S204~S208类似,故其细节请参照前述。
藉此,当电子装置10与多个外接屏幕相连接时,使用者可以通过屏幕管理面板,并依照其需求而启动一或多个外接屏幕作为触控屏幕的延伸屏幕。此外,使用者还可通过窗口管理面板以对各外接屏幕中所显示的窗口进行操作与控制。藉此,本发明的实施例可实现触控屏幕连接多个外接屏幕时的窗口管理。
除了上述在多个外接屏幕中选择触控屏幕目前可供操作的延伸屏幕(意即,同一时间只能针对所选定的延伸屏幕进行操作)的方式外,在另一实施例中,这些外接屏幕还可分别作为触控屏幕在不同延伸方向上的延伸屏幕,而可依据使用者触碰操作的移动方向,决定要将触控屏幕中的窗口移动至哪一个外接屏幕上显示(意即,同一时间可对多个延伸屏幕进行操作)。
详言之,类似于前述实施例,窗口管理模块146可显示一个延伸屏幕设定菜单,以供使用者选择或设定各个外接屏幕相对于触控屏幕12的延伸方向。或者,窗口管理模块146亦可在屏幕管理模块141根据使用者对于屏幕图示的触碰操作决定触控屏幕12目前可供操作的延伸屏幕(外接屏幕)之后,根据使用者首次对触控屏幕12中窗口所实施的触控操作的移动方向,决定该外接屏幕相对于触控屏幕12的延伸方向。据此,若接收模块144之后接收到使用者对于触控屏幕12中其他窗口的触碰操作,窗口管理模块146即可依据此触碰操作的移动方向,将窗口移动至该方向所对应的外接屏幕上显示。例如,当使用者将触控屏幕12中的窗口向左拖拽且拖拽超过一预设距离时,即将该窗口移至左方的延伸屏幕上显示;当使用者将触控屏幕12中的窗口向右拖拽且拖拽超过一预设距离时,即将该窗口移至右方的延伸屏幕上显示。藉此,可提供使用者一种更为直观的方式操作触控屏幕12与各个外接屏幕上的窗口。
另一方面,除了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通过屏幕管理面板以及窗口管理面板两种操作界面,以提供使用者进行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式之外,本发明另提供一种结合屏幕管理以及窗口管理功能的窗口管理面板,让使用者可以藉由此整合型的窗口管理面板,直接利用单一的操作界面来进行屏幕切换以及窗口控制,而可更提升窗口管理面板的操作便利性。以下即对此进行说明。
图10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的流程图。请同时参照图1与图10,本实施例的方法适用于上述的电子装置10。以下即搭配图1中电子装置10的各项组件,说明本实施例中方法的详细流程。
首先,连接模块142检测并连接多个外接屏幕(步骤S1002)。接着,接收模块144接收对于触控屏幕12中显示的窗口的第一触碰操作(步骤S1004)。其中步骤S1002、S1004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802、S808类似,故其细节请参照前述。
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窗口管理模块146可依据第一触碰操作,而将窗口移动至外接屏幕显示,并将与外接屏幕相对应的多个屏幕图示显示于窗口管理面板,且在各外接屏幕相对应的屏幕图示内显示与移动至外接屏幕的窗口相对应的窗口图示(步骤S1006)。也就是说,窗口管理模块146会对所检测到的外接屏幕都显示对应的屏幕图示,藉以接收使用者对于外接屏幕的选择,而决定目前用以作为触控屏幕的延伸屏幕的外接屏幕,且亦提供使用者以触控方式对屏幕图示中的窗口图示进行操作,藉以控制选定的外接屏幕(即触控屏幕的延伸屏幕)中所显示的窗口。藉此,本实施例可以利用将屏幕图示以及窗口图示皆显示于窗口管理面板中,让使用者可直接在窗口管理面板中对各延伸屏幕的窗口进行控制,进而实现操作上更为便利的多屏幕的窗口管理。
最后,控制模块148接收使用者对于窗口图示执行的第二触碰操作,据以控制移动至外接屏幕的窗口(步骤S1008)。此步骤与前述实施例的步骤S812类似,故其细节请参照前述。以下举一实施例对上述的整合型的窗口管理面板再加以说明。
图1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窗口管理面板的范例。图11中的窗口控制面板112包括屏幕图示114、116以及窗口图示1142、1144、1162、1164,其中,屏幕图示114、116分别对应于外接屏幕24、25。在本实施例中,若使用者要将电子装置10目前连接的延伸屏幕切换为外接屏幕24,可以通过对屏幕图示114的触碰操作(例如点击屏幕图示114的上方),藉以将触控屏幕12目前可供操作的延伸屏幕切换为外接屏幕24。此时,若使用者希望控制显示于外接屏幕24中的窗口242(例如调整窗口大小、移动、关闭、显示最上层等操作),则使用者可对屏幕图示114中的窗口图示1142进行对应的触碰操作,即可通过窗口管理面板112而对窗口242进行控制。此处详细的触碰操作与上述实施例类似,故其细节请参阅前述。需强调的是,图11中所绘示的窗口图示、屏幕图示及其对应于窗口管理面板中的配置方式,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整合型窗口管理面板的一种实施方式,应用本发明的实施例者可以依照其对于窗口管理面板的布局需求,而对窗口图示以及屏幕图示有不同的配置方式,只要是通过窗口管理面板而对外接屏幕及其显示的窗口进行控制者,皆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范畴。
藉此,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屏幕控制面板与窗口控制面板的整合,可让使用者仅需使用单一的操作界面,即可对应控制多个外接屏幕作为触控屏幕的延伸屏幕,并可对移动至各延伸屏幕上的各个窗口进行控制,让使用者可更为便利地进行多屏幕的窗口管理。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用以执行上述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的各个步骤,此计算机程序产品是由多个程序代码片段所组成的(例如建立组织结构程序代码片段、签核菜单程序代码片段、设定程序代码片段以及部署程序代码片段),并且这些程序代码片段在载入电子装置中并执行之后,即可完成上述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的步骤。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电子装置与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利用触控操作将窗口移动至外接屏幕显示,并可藉由触控屏幕中的窗口管理面板来对显示于外接屏幕的窗口进行控制。此外,当触控屏幕连接多个延伸屏幕时,使用者亦可通过触控操作以切换延伸屏幕,并对各延伸屏幕中所显示的窗口进行控制与管理。藉此,本发明的实施例可利用触控技术简单且直观地实现外接屏幕中的窗口管理,从而提升使用者的操作体验。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应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9)

1.一种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适用于具有一触控屏幕的一电子装置,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检测并连接一外接屏幕;
接收对于该触控屏幕中显示的一窗口的一第一触碰操作;
依据该第一触碰操作,移动该窗口至该外接屏幕显示,并显示一窗口管理面板于该触控屏幕,其中该窗口管理面板包括与移动至该外接屏幕的该窗口相对应的一窗口图示;以及
接收对于该窗口图示执行的一第二触碰操作,据以控制移动至该外接屏幕的该窗口,
其中依据该第一触碰操作,移动该窗口至该外接屏幕显示,并显示该窗口管理面板于该触控屏幕的步骤包括:
判断该触控屏幕中位于该触碰操作的一移动方向上的一边缘;以及
显示该窗口管理面板于该触控屏幕的该边缘,并设定该外接屏幕为从该触控屏幕的该边缘延伸出去的一延伸屏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其中该窗口图示包括用以控制该窗口的多个控制按钮,而接收对于该窗口图示执行的该第二触碰操作,据以控制移动至该外接屏幕的该窗口的步骤包括:
接收对于该窗口图示中所述控制按钮其中之一执行的一选择操作;以及
执行所选择的该控制按钮对应的一控制功能于该窗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其中该控制功能包括最小化、放大、缩小、移动或关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其中接收对于该窗口图示执行的该第二触碰操作,据以控制移动至该外接屏幕的该窗口的步骤包括:
接收将该窗口图示由该窗口管理面板内拖拽至该窗口管理面板外的一第一拖拽操作;以及
根据该第一拖拽操作而对应地将该窗口自该外接屏幕移回该触控屏幕。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接收对于该窗口图示执行的该第二触碰操作,据以控制移动至该外接屏幕的该窗口的步骤包括:
接收将该窗口图示在该窗口管理面板内拖拽的一第二拖拽操作;以及
根据该第二拖拽操作的一拖拽轨迹,对应移动该窗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还包括:
检测并连接多个外接屏幕;
显示一屏幕管理面板于该触控屏幕,其中该屏幕管理面板包括与所述外接屏幕相对应的多个屏幕图示;以及
接收对于所述屏幕图示其中之一的第三触碰操作,据以切换所选择的该屏幕图示对应的该外接屏幕为该触控屏幕目前可供操作的一延伸屏幕,其中该屏幕管理面板包括显示在该触控屏幕上与该窗口管理面板相同或相对的边缘。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其中检测并连接该外接屏幕的步骤还包括检测并连接多个外接屏幕,而依据该第一触碰操作,移动该窗口至该外接屏幕显示,并显示该窗口管理面板于该触控屏幕的步骤还包括:
显示与所述外接屏幕相对应的多个屏幕图示于该窗口管理面板,且在各所述外接屏幕相对应的该屏幕图示内显示与移动至该外接屏幕的所述窗口相对应的所述窗口图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其中接收对于该触控屏幕中显示的该窗口的该第一触碰操作的步骤包括:
接收对于该触控屏幕中显示的该窗口的标题栏、状态栏、边缘、角落或功能按钮的该第一触碰操作。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其中该第一触碰操作包括由单指或多指执行的单击、双击、长按或拖拽操作。
10.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
一触控屏幕;
一储存单元,该储存单元记录多个模块;以及
一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耦接该触控屏幕及该储存单元,以存取并执行该储存单元中记录的所述模块,所述模块包括:
一连接模块,该连接模块检测并连接一外接屏幕;
一接收模块,该接收模块接收对于该触控屏幕中显示的一窗口的一第一触碰操作;
一窗口管理模块,该窗口管理模块依据该第一触碰操作,移动该窗口至该外接屏幕显示,并显示一窗口管理面板于该触控屏幕,其中该窗口管理面板包括与移动至该外接屏幕的该窗口相对应的一窗口图示;以及
一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接收对于该窗口图示执行的一第二触碰操作,据以控制移动至该外接屏幕的该窗口,
其中该窗口管理模块判断该触控屏幕中位于该触碰操作的一移动方向上的一边缘,以及显示该窗口管理面板于该触控屏幕的该边缘,并设定该外接屏幕为从该触控屏幕的该边缘延伸出去的一延伸屏幕。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窗口图示包括用以控制该窗口的多个控制按钮,而该控制模块接收对于该窗口图示中所述控制按钮其中之一执行的一选择操作,以及执行所选择的该控制按钮对应的一控制功能于该窗口。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控制功能包括最小化、放大、缩小、移动或关闭。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控制模块接收将该窗口图示由该窗口管理面板内拖拽至该窗口管理面板外的一第一拖拽操作,以及将该窗口自该外接屏幕移回该触控屏幕。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控制模块接收将该图示在该窗口管理面板内拖拽的一第二拖拽操作,以及根据该第二拖拽操作的一拖拽轨迹,对应移动该窗口。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连接模块还包括检测并连接多个外接屏幕,所述模块还包括一屏幕管理模块,以显示一屏幕管理面板于该触控屏幕,其中该屏幕管理面板包括与所述外接屏幕相对应的多个屏幕图示,以及接收对于所述屏幕图示其中之一的第三触碰操作,据以切换所选择的该屏幕图示对应的该外接屏幕为该触控屏幕目前可供操作的一延伸屏幕,其中该屏幕管理面板包括显示在该触控屏幕上与该窗口管理面板相同或相对的边缘。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连接模块还包括检测并连接多个外接屏幕,而窗口管理模块还包括显示与所述外接屏幕相对应的多个屏幕图示于该窗口管理面板,且在各所述外接屏幕相对应的该屏幕图示内显示与移动至该外接屏幕的所述窗口相对应的所述窗口图示。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接收模块接收对于该触控屏幕中显示的该窗口的标题栏、状态栏、边缘、角落或功能按钮的该第一触碰操作。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触碰操作包括由单指或多指执行的单击、双击、长按或拖拽操作。
19.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经由一电子装置载入该程序以执行下列步骤:
检测并连接一外接屏幕;
接收对于该电子装置的一触控屏幕中显示的一窗口的一第一触碰操作;
依据该第一触碰操作,移动该窗口至该外接屏幕显示,并显示一窗口管理面板于该触控屏幕,其中该窗口管理面板包括与移动至该外接屏幕的该窗口相对应的一窗口图示;以及
接收对于该窗口图示执行的一第二触碰操作,据以控制移动至该外接屏幕的该窗口,
其中依据该第一触碰操作,移动该窗口至该外接屏幕显示,并显示该窗口管理面板于该触控屏幕的步骤包括:
判断该触控屏幕中位于该触碰操作的一移动方向上的一边缘;以及
显示该窗口管理面板于该触控屏幕的该边缘,并设定该外接屏幕为从该触控屏幕的该边缘延伸出去的一延伸屏幕。
CN201310745802.0A 2013-12-30 2013-12-30 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电子装置与计算机程序产品 Active CN1047504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45802.0A CN104750440B (zh) 2013-12-30 2013-12-30 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电子装置与计算机程序产品
TW103103607A TWI507965B (zh) 2013-12-30 2014-01-29 多螢幕的視窗管理方法、裝置與電腦程式產品
US14/250,392 US10108331B2 (en) 2013-12-30 2014-04-11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window management on extending screen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45802.0A CN104750440B (zh) 2013-12-30 2013-12-30 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电子装置与计算机程序产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50440A CN104750440A (zh) 2015-07-01
CN104750440B true CN104750440B (zh) 2017-09-29

Family

ID=53481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45802.0A Active CN104750440B (zh) 2013-12-30 2013-12-30 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电子装置与计算机程序产品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108331B2 (zh)
CN (1) CN104750440B (zh)
TW (1) TWI5079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82973B2 (ja) * 2013-10-11 2016-03-09 Nec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416760B2 (en) 2014-07-25 2019-09-1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Gaze-based object placement within a virtual reality environment
US9904055B2 (en) * 2014-07-25 2018-02-2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mart placement of virtual objects to stay in the field of view of a head mounted display
US10451875B2 (en) 2014-07-25 2019-10-2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mart transparency for virtual objects
US10311638B2 (en) 2014-07-25 2019-06-04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Anti-trip when immersed in a virtual reality environment
US9766460B2 (en) 2014-07-25 2017-09-1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Ground plane adjustment in a virtual reality environment
US9858720B2 (en) 2014-07-25 2018-01-0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Three-dimensional mixed-reality viewport
CN105843471B (zh) * 2016-03-21 2019-03-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0402062B2 (en) * 2016-04-16 2019-09-03 Apple Inc. Organized timeline
CN107315554B (zh) * 2016-04-26 2020-06-02 上海炬一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界面显示方法及装置
KR102303420B1 (ko) 2017-02-28 2021-09-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윈도우 관리 방법
CN106899812A (zh) * 2017-03-09 2017-06-27 成都莱特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显示屏的配置方法及系统
US11237699B2 (en) 2017-08-18 2022-02-0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roximal menu generation
US20190056857A1 (en) * 2017-08-18 2019-02-2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Resizing an active region of a user interface
US11301124B2 (en) 2017-08-18 2022-04-1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User interface modification using preview panel
CN109002270A (zh) * 2018-07-05 2018-12-14 深圳市众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屏显示方法及系统、车载终端
CN111190558B (zh) * 2018-11-15 2022-09-3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投屏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10333798B (zh) * 2019-07-12 2022-05-13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外接显示共用触控的操作方法
CN111371864A (zh) * 2020-02-26 2020-07-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580713B (zh) * 2020-04-26 2021-09-17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交互系统
TWI739474B (zh) * 2020-06-11 2021-09-11 宏正自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處理裝置、影像處理系統及影像處理方法
WO2022039294A1 (ko) * 2020-08-19 2022-02-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11513754B2 (en) * 2020-09-08 2022-11-29 Atieva, Inc. Presenting content on separate display devices in vehicle instrument panel
CN115808999B (zh) * 2020-12-10 2023-10-2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窗口显示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TWI797929B (zh) 2021-12-29 2023-04-0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控制方法
CN116954768A (zh) * 2022-04-12 2023-10-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调整窗口尺寸的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76673A (ja) * 1986-05-26 1987-12-01 Toshiba Corp マルチウインドウ表示装置
US7839419B2 (en) * 2003-10-23 2010-11-23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mpositing desktop window manager
CN101242598B (zh) * 2007-02-08 2011-06-15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具有多功能图案化使用者接口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设计方法
TWI364699B (en) * 2008-05-07 2012-05-21 Acer Inc Synchronous operating method of remote systems and synchronous operating method of local touch screens
TWI464599B (zh) * 2009-08-05 2014-12-11 Aten Int Co Ltd 遠端管理系統及方法
TWI412966B (zh) 2009-11-10 2013-10-21 Benq Corp 多螢幕顯示控制方法
KR20110092826A (ko) 2010-02-10 2011-08-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수의 터치스크린을 구비하는 휴대 단말기의 화면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TW201222354A (en) * 2010-11-23 2012-06-0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Methods for mapping finger movements on a touch pad to a computer screen
US20130132885A1 (en) * 2011-11-17 2013-05-23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ing touch input to move objects to an external display and interact with objects on an external display
TW201324239A (zh) * 2011-12-07 2013-06-16 Acer Inc 跨螢幕操作之識別方法以及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108331B2 (en) 2018-10-23
TW201525844A (zh) 2015-07-01
TWI507965B (zh) 2015-11-11
CN104750440A (zh) 2015-07-01
US20150186016A1 (en) 2015-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50440B (zh) 多屏幕的窗口管理方法、电子装置与计算机程序产品
US10642432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KR101586627B1 (ko) 멀티 터치를 이용한 리스트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CN101587419B (zh) 控制触摸屏图标显示的方法
US9696871B2 (en) Method and portable terminal for moving icon
US11237710B2 (en) Multi-function slide control
TWI431523B (zh) 用於分類圖示之使用者介面之提供方法及電子裝置
EP2669786A2 (en) Method for displaying item in terminal and terminal using the same
CN102135853A (zh) 用于触控显示装置的信息处理方法
US10331297B2 (en)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navigating a content hierarchy
CN104461323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TW201642114A (zh) 電子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1482790A (zh) 可于两显示元件上转移对象的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KR102441357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3412763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后台程序管理方法和移动终端
US20190171356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KR20210005753A (ko) 그래픽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의 일 부분을 선택하는 방법
CN105549828A (zh) 一种具有触摸显示屏的电子设备及其信息处理方法
EP3502859B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US9552132B2 (en) Application program preview interface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3092339B (zh) 电子装置及其页面演示方法
US11188224B2 (en) Control method of user interfa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102243477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20130131126A (ko) 항목의 상태 변경을 위한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US20160098092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5300 No. 168, No. 1 Avenue, comprehensive bonded area, Jiangsu, Kunshan

Co-patentee after: WISTRON Corp.

Patentee after: WISTRON (KUNSHAN) Co.,Ltd.

Address before: The new Taiwan Chinese Taiwan New Taipei City Xizhi District Five Road No. 88 21 floor

Co-patentee before: WISTRON (KUNSHAN) Co.,Ltd.

Patentee before: WISTRON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14

Address after: 215300 No. 168, No. 1 Avenue, export processing zone, Suzhou, Jiangsu, Kunshan

Co-patentee after: WISTRON Corp.

Patentee after: WISTRON (KUNSHAN) Co.,Ltd.

Address before: The new Taiwan Chinese Taiwan New Taipei City Xizhi District Five Road No. 88 21 floor

Co-patentee before: WISTRON (KUNSHAN) Co.,Ltd.

Patentee before: WISTRON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