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40918B - 一种平板电脑分屏控制系统与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板电脑分屏控制系统与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40918B
CN116540918B CN202310794348.1A CN202310794348A CN116540918B CN 116540918 B CN116540918 B CN 116540918B CN 202310794348 A CN202310794348 A CN 202310794348A CN 116540918 B CN116540918 B CN 1165409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lication
screen
split
split screen
fe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9434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40918A (zh
Inventor
王亦方
郑黎明
杜卫兵
郭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Oudu Lif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Oudu Lif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Oudu Lif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Oudu Lif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9434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409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409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409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409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409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平板电脑分屏控制方法,该方法由处理器执行,包括:监听用户在平板电脑的触控屏幕上的触控操作,并判断用户是否在触控屏幕上触发分屏指令;当检测到用户在触控屏幕上触发分屏指令时:基于源应用的应用特征和分屏指令的分屏类型,确定分屏后的应用布局特征;其中,源应用包括触发分屏指令前位于前台的应用,源应用的应用特征包括源应用的启动时间、源应用在前台的持续时长、源应用的应用类型,分屏类型至少包括左右分屏、上下分屏以及悬浮分屏;基于应用布局特征,在平板电脑的屏幕上显示分屏指令对应的分屏结果。

Description

一种平板电脑分屏控制系统与方法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智能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平板电脑分屏控制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在移动终端上看电影、在线办工、浏览网页、视频聊天等,当人们需要在不同应用间切换时,常常需要使用移动终端的分屏功能以选择需要切换的应用。
为了解决用户无法灵活改变分屏区域的窗口大小,也无法根据自身需求运行多个分屏窗口的问题,CN104035704B提出一种分屏操作的方法,通过检测操作物在触控屏幕上的操作并且根据识别出的该操作物的滑动轨迹对触控屏幕进行分屏,实现用户通过触控方式灵活地进行分屏。但其仅对滑动触摸手势进行智能化分析及确定,未考虑需分屏应用的应用特征,及用户分屏操作的规律性、偏好性,容易致使用户体验欠佳。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平板电脑分屏控制系统与方法,以充分考虑实际分屏操作时应用的特征,以及用户分屏操作的规律性、偏好性,优化分屏效果的显示,优化分屏指令的触发,以综合提升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平板电脑分屏控制方法。所述方法由处理器执行,包括:监听用户在平板电脑的触控屏幕上的触控操作,并判断所述用户是否在所述触控屏幕上触发分屏指令;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用户在所述触控屏幕上触发所述分屏指令:基于源应用的应用特征和所述分屏指令的分屏类型,确定分屏后的应用布局特征;基于所述应用布局特征,在所述平板电脑的屏幕上显示所述分屏指令对应的分屏结果。
本说明书实施例之一提供一种平板电脑分屏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判断模块,用于监听用户在平板电脑的触控屏幕上的触控操作,并判断所述用户是否在所述触控屏幕上触发分屏指令;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用户在所述触控屏幕上触发所述分屏指令:基于源应用的应用特征和所述分屏指令的分屏类型,确定分屏后的应用布局特征;基于所述应用布局特征,在所述平板电脑的屏幕上显示所述分屏指令对应的分屏结果;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用户在第一预设时段内的应用序列特征和所述第一预设时段内的触控序列特征,确定第二预设时段内的分屏指令触发特征。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读取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指令后,计算机执行所述的平板电脑分屏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将以示例性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将通过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些实施例并非限制性的,在这些实施例中,相同的编号表示相同的结构,其中:
图1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平板电脑分屏控制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平板电脑分屏控制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确定分屏后的应用布局特征的示例性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平板电脑分屏控制方法的示例性示意图。
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说明书应用于其它类似情景。除非从语言环境中显而易见或另做说明,图中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结构或操作。
应当理解,本文使用的“系统”、“装置”、“单元”和/或“模块”是用于区分不同级别的不同组件、元件、部件、部分或装配的一种方法。然而,如果其他词语可实现相同的目的,则可通过其他表达来替换所述词语。
如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它的步骤或元素。
本说明书中使用了流程图用来说明根据本说明书的实施例的系统所执行的操作。应当理解的是,前面或后面操作不一定按照顺序来精确地执行。相反,可以按照倒序或同时处理各个步骤。同时,也可以将其他操作添加到这些过程中,或从这些过程移除某一步或数步操作。
如图1所示,平板电脑分屏控制系统100可以包括判断模块110、第一确定模块120和第二确定模块130。
判断模块110可以用于监听用户在平板电脑的触控屏幕上的触控操作,并判断用户是否在触控屏幕上触发分屏指令。
第一确定模块120可以用于响应于检测到用户在触控屏幕上触发分屏指令:基于源应用的应用特征和分屏指令的分屏类型,确定分屏后的应用布局特征;基于应用布局特征,在平板电脑的屏幕上显示分屏指令对应的分屏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120还可以用于响应于分屏类型为左右分屏或上下分屏,基于源应用的应用特征与目标应用的应用类型,确定分屏后的源应用与目标应用的初始显示占比分屏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120进一步可以用于响应于分屏类型为悬浮分屏,基于源应用的应用特征与目标应用的应用类型,确定目标应用的初始悬浮显示特征。
第二确定模块130可以用于基于用户在第一预设时段内的应用序列特征和第一预设时段内的触控序列特征,确定第二预设时段内的分屏指令触发特征。
关于触控操作、分屏指令、源应用、应用特征、分屏指令、分屏类型、应用布局特征、初始显示占比分屏特征、初始悬浮显示特征、第一预设时段内的应用序列特征、第一预设时段内的触控序列特征、第二预设时段内的分屏指令触发特征的更多内容可以参见图2-图4的相关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对于平板电脑分屏控制系统及其模块的描述,仅为描述方便,并不能把本说明书限制在所举实施例范围之内。可以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了解该系统的原理后,可能在不背离这一原理的情况下,对各个模块进行任意组合,或者构成子系统与其他模块连接。
图2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平板电脑分屏控制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流程200可以由处理器执行。如图2所示,流程20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0,监听用户在平板电脑的触控屏幕上的触控操作,并判断用户是否在触控屏幕上触发分屏指令。
触控操作可以指通过触摸方式对设备进行控制的操作。例如,单指触控操作、多指触控操作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压感技术,当用户触摸平板电脑的触控屏幕时,判断模块110可以通过触控屏幕监听到用户的触控操作,并对用户的触控操作进行检测。例如,判断模块110可以检测用户的触摸区域、触摸压力、触摸手指数量等。
分屏指令可以指将屏幕进行划分的指令。在一些实施例中,分屏指令可以对应预设的触控操作,例如,分屏指令可以对应双指按压下滑的触控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判断模块110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判断用户是否触发分屏指令。例如,判断模块110可以基于监听到的用户的触控操作,与分屏指令对应的预设的触控操作进行对比,若对比一致则判断用户触发分屏指令。
步骤220,响应于检测到用户在触控屏幕上触发分屏指令,执行步骤221-222。
步骤221,基于源应用的应用特征和分屏指令的分屏类型,确定分屏后的应用布局特征。
源应用可以指用户初始使用的应用程序。例如,源应用可以包括触发分屏指令前位于前台的应用。
应用特征可以指应用程序相关的数据特征。例如,源应用的应用特征可以包括源应用的启动时间、源应用在前台的持续时长、源应用的应用类型。
应用类型可以指基于应用程序的功能等划分的种类。例如,应用类型可以包括视频播放器类型、文本阅读器类型等。
分屏类型可以指进行屏幕划分的具体类型。在一些实施例中,分屏类型至少可以包括左右分屏、上下分屏以及悬浮分屏。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屏类型可以对应不同的预设触控手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120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源应用的应用特征和分屏指令的分屏类型。例如,第一确定模块120可以通过平板电脑的处理器自动、持续获取源应用的应用特征。又例如,第一确定模块120可以通过触控屏幕监听到的用户的触控手势,与分屏类型对应的预设触控手势进行对比,确定触控手势对应的分屏类型。
应用布局特征可以指与应用程序在显示屏幕上的布局相关的数据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应用布局特征可以包括初始显示占比分屏特征、初始悬浮显示特征等。
初始显示占比分屏特征可以指未经调整的分屏后的显示占比分屏特征。显示占比分屏特征可以指不同应用程序在显示屏幕上的显示占比相关的数据信息。例如,显示占比分屏特征可以为分屏后不同应用显示面积的比值。
初始悬浮显示特征可以指未经调整的分屏后的悬浮显示特征。悬浮显示特征可以指悬浮显示的悬浮窗口的相关数据信息。例如,悬浮显示特征可以包括悬浮窗口的大小、悬浮窗口的中心坐标等。悬浮窗口可以指悬浮显示的应用程序呈现的窗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120可以基于源应用的应用特征和分屏指令的分屏类型,通过多种方式确定分屏后的应用布局特征。例如,第一确定模块120可以基于源应用的应用特征和分屏指令的分屏类型,获取用户的历史数据,基于历史数据学习用户偏好,将用户偏好作为分屏后的应用布局特征。用户偏好可以指用户倾向选择的分屏后的应用布局特征。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120可以通过平板电脑的存储空间获取历史数据。具体的,基于历史数据学习用户偏好的方式可以是通过机器学习模型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120可以响应于分屏类型为左右分屏或上下分屏,基于源应用的应用特征与目标应用的应用类型,确定分屏后的源应用与目标应用的初始显示占比分屏特征。
目标应用可以指需要与源应用进行分屏的应用程序。例如,目标应用可以包括触发分屏指令后与源应用共同位于前台的应用、触发分屏指令后悬浮显示在源应用前面的应用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120可以基于源应用的应用特征与目标应用的应用类型,通过多种方式确定分屏后的源应用与目标应用的初始显示占比分屏特征。
例如,第一确定模块120可以基于源应用的应用特征、目标应用的应用类型构建第一目标向量,通过向量数据库确定初始显示占比分屏特征。
向量数据库是指用于存储、索引和查询向量的数据库。
向量数据库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参考向量及其对应的参考初始显示占比分屏特征。第一参考向量可以基于历史源应用的应用特征、历史目标应用的应用类型进行构建。第一参考向量对应的参考初始显示占比分屏特征可以根据前述历史数据对应的实际显示占比分屏特征获取。处理器可以基于第一目标向量,通过检索向量数据库确定符合预设条件的第一参考向量作为第一关联向量,将第一关联向量对应的参考初始显示占比分屏特征作为初始显示占比分屏特征。其中,预设条件可以是向量距离小于距离阈值、向量距离最小等。距离阈值可以是系统默认值、经验值、人为预先设定值等或其任意组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本说明书对此不做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120可以基于源应用的应用特征、目标应用的应用类型,通过历史分屏数据库确定目标频繁项;将目标频繁项中的最终显示占比分屏特征的加权结果作为初始显示占比分屏特征。
历史分屏数据库可以指用于存储、查询用户在历史时间中的分屏相关数据的数据库。
在一些实施例中,历史分屏数据库可以基于历史预设时间段内的记录、存储的用户操作数据获取。历史分屏数据库可以存储在平板电脑的存储空间内。仅作为示例的,历史分屏数据库可以表示为:
在一些实施例中,历史分屏数据库中每行的历史分屏记录可以表示为一个项集。
目标频繁项可以指支持度大于预设支持度阈值的项集。支持度可以指对应项集的出现次数在历史分屏数据库的总项集数量中所占百分比。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120可以确定多条目标频繁项。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支持度阈值可以相关于前台应用的切换频繁度。切换频繁度越高,预设支持度阈值越大。
切换频繁度可以指表征应用程序切换频繁程度的参数。切换频繁度可以通过数字或频繁等级等表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120可以基于应用序列特征确定切换频繁度。例如,第一确定模块120可以计算应用序列特征中,每相邻两行的前台应用的差值,进而对差值求和;差值之和越大,表示切换频繁度越大。关于应用序列特征、前台应用的差值的更多内容可以参见图4及其相关描述。
可以理解的,前台应用的切换频繁度越高,表示用户的操作规律性越低,越难预测,因此需要更大的预设支持度阈值来支持频繁项,从而得到置信度较高的目标频繁项。
通过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将预设支持度阈值相关于前台应用的切换频繁度,可以结合用户的使用习惯,确定更贴合实际的预设支持度阈值,便于获取准确的目标频繁项。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120可以基于用户当前使用的源应用的应用特征、目标应用的应用类型,在历史分屏数据库中查找与用户当前使用的源应用的应用特征、目标应用的应用类型相同的项集;计算查找到的相同的项集的支持度,确定支持度大于预设支持度阈值的项集作为目标频繁项。若查找到的相同的项集中不存在支持度大于预设支持度阈值的项集,则将其中支持度最大的项集作为目标频繁项。
最终显示占比分屏特征可以指用户确定使用的显示占比分屏特征。例如,最终显示占比分屏特征可以指用户对初始显示占比分屏特征进行自定义调整(如增加目标应用的显示面积、减小源应用的显示面积等)后确定的显示占比分屏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目标频繁项中的最终显示占比分屏特征为一个,则第一确定模块120可以将该最终显示占比分屏特征作为初始显示占比分屏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目标频繁项中的最终显示占比分屏特征为多个,第一确定模块120可以基于支持度,对目标频繁项中的最终显示占比分屏特征进行加权求和,获取加权结果。每个最终显示占比分屏特征的权重可以相关于对应的目标频繁项的支持度,支持度越大,权重越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120可以将目标频繁项中的最终显示占比分屏特征的加权结果,直接作为初始显示占比分屏特征。
通过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述的通过历史分屏数据库确定目标频繁项,进而将最终显示占比分屏特征的加权结果作为初始显示占比分屏特征,可以结合用户的历史使用数据、分析用户的历史使用偏好,确定出更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初始显示占比分屏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120可以生成多个候选初始显示占比分屏特征,通过自调率预测模型确定预估显示特征自调率,基于预估显示特征自调率,确定目标应用的初始显示占比分屏特征。
候选初始显示占比分屏特征可以指供选择的显示占比分屏特征。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120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生成多个候选初始显示占比分屏特征。例如,第一确定模块120可以随机生成多个候选初始显示占比分屏特征。
具体确定方式可以参照图3中通过自调率预测模型确定目标应用的初始悬浮显示特征的相关描述。
通过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述的通过自调率预测模型确定预估显示特征自调率,确定目标应用的初始显示占比分屏特征, 可以综合考虑影响初始显示占比分屏特征的多种因素,准确的预测出某一显示占比分屏特征应用后用户手动进行调整的概率,尽量选择前述概率最小的初始显示占比分屏特征呈现给用户,避免用户重复进行繁琐的手动调整。
通过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源应用的应用特征与目标应用的应用类型,确定分屏后的源应用与目标应用的初始显示占比分屏特征,可以结合使用的应用程序的相关特征信息,进行准确的初始显示占比分屏特征的确定,显示更符合用户偏好的左右分屏、上下分屏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120可以基于源应用的应用特征与目标应用的应用类型,确定目标应用的初始悬浮显示特征。具体说明可以参见图3。
步骤222,基于应用布局特征,在平板电脑的屏幕上显示分屏指令对应的分屏结果。
分屏结果可以指分屏后呈现的显示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120可以基于应用布局特征,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并下发,在平板电脑的屏幕上显示分屏指令对应的分屏结果。
通过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监听用户在平板电脑的触控屏幕上的触控操作,判断用户是否触发分屏指令,响应于检测到触发,基于源应用的应用特征和分屏指令的分屏类型,确定应用布局特征,在平板电脑的屏幕上显示分屏指令对应的分屏结果,可以基于用户使用应用的相关特征和用户的使用偏好情况,确定较为符合用户需求的平板电脑分屏界面,提升用户的分屏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确定模块130可以基于用户在第一预设时段内的应用序列特征和第一预设时段内的触控序列特征,确定第二预设时段内的分屏指令触发特征。具体说明可以参见图4。
图3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确定分屏后的应用布局特征的示例性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120可以响应于分屏类型为悬浮分屏,基于源应用的应用特征310与目标应用的应用类型330,确定目标应用的初始悬浮显示特征370。关于分屏类型、源应用、应用特征、目标应用、应用类型、初始悬浮显示特征370、获取源应用的应用特征310和分屏指令的分屏类型的具体方式等更多内容可以参见图2及其相关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120可以基于源应用的应用特征310与目标应用的应用类型330,通过多种方式确定目标应用的初始悬浮显示特征370。例如,第一确定模块120可以基于源应用的应用特征310、目标应用的应用类型330构建第二目标向量,通过向量数据库确定初始悬浮显示特征370。
向量数据库可以包括多个第二参考向量及其对应的参考初始悬浮显示特征。第二参考向量可以基于历史源应用的应用特征、历史目标应用的应用类型进行构建。关于通过向量数据库确定初始悬浮显示特征370的具体方式可以参照图2中通过向量数据库确定初始显示占比分屏特征的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120可以生成多个候选悬浮显示特征340;基于候选悬浮显示特征340,通过自调率预测模型350确定预估显示特征自调率360;其中,自调率预测模型350为机器学习模型;基于预估显示特征自调率360,确定目标应用的初始悬浮显示特征370。
候选悬浮显示特征340可以指供选择的悬浮显示特征。关于悬浮显示特征的更多内容可以参见图2及其相关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120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生成多个候选悬浮显示特征340。例如,第一确定模块120可以随机生成多个候选悬浮显示特征340。
预估显示特征自调率360可以指以初始显示占比分屏特征或初始悬浮显示特征370显示目标应用后,预估的未来时段中用户手动调整分屏的显示特征的概率。预估显示特征自调率360可以通过百分比表示。
自调率预测模型350可以为确定预估显示特征自调率360的模型。在一些实施例中,自调率预测模型350可以为下文中自定义结构的机器学习模型,自调率预测模型350还可以是其他结构的机器学习模型,例如,神经网络模型(Neural Network,NN)模型、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模型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自调率预测模型350的输入可以包括源应用的应用特征310、目标应用的应用类型330、候选悬浮显示特征340,输出可以包括预估显示特征自调率360。
在一些实施例中,自调率预测模型350的输入还可以包括触控序列特征中,源应用位于前台时所做的触控操作序列320(即触控序列特征中的行数据)。关于触控序列特征、触控操作序列的更多内容可以参见图4及其相关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自调率预测模型350可以包括状态特征提取层351和自调率预测层352。
状态特征提取层351可以用于确定源应用的内部状态特征380。状态特征提取层351的输入可以包括源应用位于前台时所做的触控操作序列320、源应用的应用特征310中的源应用的应用类型311,输出可以包括源应用的内部状态特征380。关于源应用的应用类型311的更多内容可以参见图2及其相关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状态特征提取层351可以是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Network,DNN)模型。此时源应用的内部状态特征380可以指与源应用的内部使用状态相关的数据信息。例如,源应用的内部状态特征380可以包括源应用内部位于的页面、源应用内部位于的选项卡、源应用内部的导航栏等。源应用的内部状态特征380可以通过向量表示。仅作为示例的,微信的内部状态特征(“朋友圈”,“发现”,(“微信”、“通讯录”、“发现”、“我”))可以表示微信内部位于“朋友圈”页面、微信内部位于“发现”选项卡、微信内部的导航栏为(“微信”、“通讯录”、“发现”、“我”)。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120可以为每种应用程序预设内部结构,用于标准化定义应用程序的内部状态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状态特征提取层351可以是嵌入层,此时源应用的内部状态特征380可以为嵌入向量(无可见含义)。
状态特征提取层351可以与外部判定层(用于判定源应用内部位于的页面、源应用内部位于的选项卡、源应用内部的导航栏等)预先进行联合训练,训练好后用于训练自调率预测层352,也可以不与外部判定层预先进行联合训练,直接与自调率预测层352进行联合训练。
自调率预测层352可以用于确定预估显示特征自调率360。自调率预测层352的输入可以包括源应用的应用特征310中的源应用的启动时间312、源应用在前台的持续时长313,目标应用的应用类型330、候选悬浮显示特征340、源应用的内部状态特征380,输出可以包括预估显示特征自调率360。
通过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自调率预测模型的输入还可以包括源应用位于前台时所做的触控操作序列,可以帮助确定源应用此时的内部状态,避免悬浮分屏后目标应用的悬浮窗口挡住源应用造成的不良用户体验用户,可以帮助确定更准确的预估显示特征自调率。将自调率预测模型分为状态特征提取层和自调率预测层,可以细化内部的分工,确定源应用的内部状态特征再将其作为自调率预测层的输入,进而使预估显示特征自调率的确定过程更加可靠高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状态特征提取层351和自调率预测层352可以联合训练获取。在一些实施例中,联合训练的第一训练样本包括样本源应用位于前台时所做的触控操作序列、样本源应用的应用类型、样本源应用的启动时间、样本源应用在前台的持续时长、样本目标应用的应用类型、样本候选悬浮显示特征,第一标签为实际显示特征自调率。若用户对分屏的显示特征进行了手动调整,则第一确定模块120可以确定实际显示特征自调率为100%,若未进行手动调整,则确定实际显示特征自调率为0%。第一训练样本可以根据历史数据获取,第一标签可以根据人工标注获取。
训练时,将样本源应用位于前台时所做的触控操作序列、样本源应用的应用类型输入状态特征提取层351,得到状态特征提取层351输出的源应用的内部状态特征,将源应用的内部状态特征,与样本源应用的启动时间、样本源应用在前台的持续时长、样本目标应用的应用类型、样本候选悬浮显示特征一起输入自调率预测层352,得到自调率预测层352输出的预估显示特征自调率360。
基于第一标签和预估显示特征自调率360构建损失函数,同步更新状态特征提取层351和自调率预测层352的参数。通过参数更新,得到训练好的状态特征提取层351和自调率预测层35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120可以基于预估显示特征自调率360,通过多种方式确定目标应用的初始悬浮显示特征370。例如,第一确定模块120可以将预估显示特征自调率最小的候选悬浮显示特征确定为目标应用的初始悬浮显示特征370。
通过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生成多个候选悬浮显示特征,通过自调率预测模型确定预估显示特征自调率,确定目标应用的初始悬浮显示特征,可以综合考虑影响初始悬浮显示特征的多种因素,准确的预测出某一悬浮显示特征应用后用户手动进行调整的概率,尽量选择前述概率最小的初始悬浮显示特征呈现给用户,避免用户重复进行繁琐的手动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120可以基于源应用的应用特征310、目标应用的应用类型330,通过历史分屏数据库确定目标频繁项;将目标频繁项中的最终悬浮显示特征的加权结果作为初始悬浮显示特征370。最终悬浮显示特征可以指用户对初始悬浮显示特征370进行调整后确定的悬浮显示特征。具体方式可以参照图2中通过历史分屏数据库确定目标频繁项、将目标频繁项中的最终显示占比分屏特征的加权结果作为初始显示占比分屏特征的相关描述。
通过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述的通过历史分屏数据库确定目标频繁项,进而将最终悬浮显示特征的加权结果作为初始悬浮显示特征,可以结合用户的历史使用数据、分析用户的历史使用偏好,确定出更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初始悬浮显示特征。
通过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响应于分屏类型为悬浮分屏,基于源应用的应用特征与目标应用的应用类型,确定目标应用的初始悬浮显示特征,可以结合使用的应用程序的相关特征信息,进行准确的初始悬浮显示特征的确定,显示更符合用户偏好的悬浮分屏结果。
图4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平板电脑分屏控制方法的示例性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确定模块130可以基于用户在第一预设时段内的应用序列特征410和第一预设时段内的触控序列特征420,确定第二预设时段内的分屏指令触发特征480。其中,所述分屏指令触发特征480包括按压时长特征481、滑动特征482中至少一种。
第一预设时段可以指预先设定的当前时间点之前的时间区间。第一预设时段可以包括当前时刻及多个历史时刻。
应用序列特征可以指与用户使用应用相关的数据信息序列。例如,应用序列特征可以包括后台应用(多个后台应用可以为序列形式)、前台应用、内存占用分布(多个应用程序所占内存的比例序列)、CPU占用分布(多个应用程序所占CPU的比例序列)等。
仅作为示例的,第一预设时段内的应用序列特征410可以表示为:
触控序列特征可以指与用户的触控操作相关的数据信息序列。例如,触控序列特征可以包括发生的独立触控的序号(如基于完整的触控操作的数量排布的序号)、触控类型(触控操作的手势类型,如点击、长按、滑动等)、触控特征。其中,触控特征可以包括触控位置(点击、长按可以为单个点的位置坐标,滑动可以为多个点构成的轨迹,如多个点的位置坐标构成的序列)、触控时间(点击可以为忽略不计的时间,如0;长按和滑动为不能忽略的时间)。
仅作为示例的,第一预设时段内的触控序列特征420可以表示为:
其中,i表示触控类型为点击,j表示触控类型为滑动,(x1,y1)- (xn,yn)表示触控位置中每个点的位置坐标,k1表示序号n的触控操作的触控时间。
第二预设时段可以指预先设定的当前时间点之后的时间区间。第二预设时段可以包括多个未来时刻。
分屏指令触发特征480可以指与触发分屏指令的操作相关的数据信息,不同的操作系统可以有不同的分屏指令触发特征480。在一些实施例中,分屏指令触发特征480可以包括按压时长特征481、滑动特征482等。
按压时长特征481可以指与按压手势的时间长度相关的数据信息,例如按压的具体时长等。滑动特征482可以指与滑动手势相关的数据信息,例如需要滑动到的显示屏幕的具体区域、滑动距离等。关于分屏指令的更多内容可以参见图2及其相关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确定模块130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确定第一预设时段、第二预设时段。例如,第二确定模块130可以随机生成第一预设时段的长度、第二预设时段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时段的长度可以相关于应用序列特征的稳定度和触控序列特征的稳定度,第二预设时段的长度可以相关于应用序列特征的数据量和触控序列特征的数据量。
应用序列特征的稳定度可以指表示应用序列特征稳定程度的参数。应用序列特征的稳定度可以通过数字或文字表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确定模块130基于应用序列特征中的后台应用和前台应用,计算确定应用序列特征的稳定度。例如,第二确定模块130可以计算应用序列特征中第一预设时段内多个时刻的后台应用和前台应用(即应用序列特征中第1列和第2列)的方差,基于方差确定应用序列特征的稳定度,方差越小,应用序列特征的稳定度越高。为了方便计算,第二确定模块130可以将后台应用、前台应用量化为具体数值。例如,第二确定模块130可以预设某种对应关系,基于预设的对应关系为每个应用赋值一个数字编号。
可以理解的,方差越小,说明第一预设时段内多个时刻的后台应用和前台应用的变化程度越小,应用序列特征的稳定度越高。
触控序列特征的稳定度可以指表示触控序列特征稳定程度的参数。触控序列特征的稳定度可以通过数字或文字表示。
可以理解的,如果用户在第一预设时段内,完全没触控屏幕,则触控序列特征列表中全为空,此时认为触控序列特征的稳定度最大,第二确定模块130可以预设一个触控序列特征的稳定度最大值。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确定模块130可以基于触控类型、触控特征为触控序列特征的元素赋值,触控操作越复杂,所赋值越大,无触控操作可以赋值为0。第二确定模块130可以基于触控序列特征,对其中的元素值进行求和,元素值之和越大,触控序列特征的稳定度越小,稳定度的具体数值可以基于经验设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应用序列特征的稳定度越大、触控序列特征的稳定度越大,第二确定模块130可以增加第一预设时段的长度。具体增加的长度可以基于经验设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应用序列特征的数据量越大、触控序列特征的数据量越大,第二确定模块130可以增加第二预设时段的长度。具体增加的长度可以基于经验设定。
通过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将第一预设时段的长度相关于应用序列特征和触控序列特征的稳定度,将第一预设时段的长度相关于应用序列特征以及触控序列特征的数据量,可以基于用户使用的应用程序情况及实际触控操作,及时、准确的对第一预设时段的长度、第二预设时段的长度进行调整,获取准确预设时段的同时,有助于后续获取准确的应用序列特征及触控序列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确定模块130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确定第一预设时段内的应用序列特征410、第一预设时段内的触控序列特征420。
例如,第二确定模块130可以在第一预设时段内的每个时刻,通过处理器获取进程列表、线程列表以及为每个应用程序的分配内存,从而确定应用序列特征。
又例如,第二确定模块130可以在电脑平板的存储空间中设定预设存储空间,用于存储电脑平板的使用过程中第一预设时段内的触控序列特征420。第二确定模块130可以通过触控屏幕直接、持续地获取第一预设时段内的触控序列特征420并存储在预设存储空间中。可以理解的,该存储是以队列形式进行,即存储的触控序列特征达到队列最大长度时,最新存储进的触控序列特征可以替代最早存储进的触控序列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确定模块130可以基于用户在第一预设时段内的应用序列特征410和第一预设时段内的触控序列特征420,通过多种方式确定第二预设时段内的分屏指令触发特征480。例如,第二确定模块130可以基于用户在第一预设时段内的应用序列特征410和第一预设时段内的触控序列特征420构建第三目标向量,通过向量数据库确定第二预设时段内的分屏指令触发特征480。
向量数据库可以包括多个第三参考向量及其对应的参考第二预设时段内的分屏指令触发特征。第三参考向量可以基于历史第一预设时段内的应用序列特征和历史第一预设时段内的触控序列特征进行构建。关于通过向量数据库确定第二预设时段内的分屏指令触发特征480的具体方式可以参照图2中通过向量数据库确定初始显示占比分屏特征的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确定模块130可以基于第一预设时段内的应用序列特征410、第一预设时段内的触控序列特征420、至少一个分屏指令候选触发特征430,通过分屏使用预估模型440预测至少一个分屏指令候选触发特征430下的第二预设时段内的预估命中率450和第二预设时段内的预估误触率460;基于第二预设时段内的预估命中率450和第二预设时段内的预估误触率460,确定分屏指令触发特征480。
分屏指令候选触发特征430可以指供选择的分屏指令触发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确定模块130可以随机生成若干个分屏指令候选触发特征430。
预估命中率可以指某一时段中分屏指令为命中的概率。例如,某一时段中,分屏指令命中(非误触)的发生次数占分屏发生次数的比例。
预估误触率可以指某一时段中分屏指令为误触的概率。例如,某一时段中,分屏指令误触的发生次数占分屏发生次数的比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二确定模块130通过触控屏幕监听到用户触发分屏指令之后在预设误触时间长度内取消分屏,则第二确定模块130可以确定发生了一次分屏指令误触。预设误触时间长度可以指预先设定的用于判定用户是否误触分屏指令的时间长度。例如,预设误触时间长度可以为x秒,当用户触发分屏指令之后在x秒内取消分屏,则代表用户发生了一次分屏指令误触。
分屏使用预估模型440可以为确定第二预设时段内的预估命中率450和第二预设时段内的预估误触率460的模型。在一些实施例中,分屏使用预估模型440可以为机器学习模型,例如,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模型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屏使用预估模型440的输入可以包括第一预设时段内的应用序列特征410、第一预设时段内的触控序列特征420、至少一个分屏指令候选触发特征430,输出可以包括第二预设时段内的预估命中率450和第二预设时段内的预估误触率460。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屏使用预估模型440可以通过多个带有第二标签的第二训练样本训练得到。第二训练样本可以包括样本第一预设时段内的样本应用序列特征、样本第一预设时段内的样本触控序列特征、样本分屏指令候选触发特征,第二标签可以包括前述样本数据对应的样本第二预设时段内的实际预估命中率和样本第二预设时段内的实际预估误触率。样本第二预设时段在样本第一预设时段之后。第二确定模块130可以基于触控屏幕确定样本第二预设时段内的实际分屏发生次数、分屏指令误触的发生次数,将后者占前者的比例确定为样本第二预设时段内的实际预估误触率,再计算实际预估命中率=1-实际预估误触率。第二训练样本可以基于历史数据获取,第二标签可以通过人工标注的方式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确定模块130可以基于第二预设时段内的预估命中率450和第二预设时段内的预估误触率460,通过多种方式确定分屏指令触发特征480。例如,第二确定模块130可以将第二预设时段内的预估命中率450和第二预设时段内的预估误触率460进行排序,将预估命中率最大、预估误触率小于预设预估误触率阈值的分屏指令候选触发特征确定为分屏指令触发特征480;又例如,第二确定模块130可以将预估命中率大于预设预估命中率阈值、预估误触率最小的分屏指令候选触发特征确定为分屏指令触发特征480;再例如,第二确定模块130可以将预估命中率与预估误触率的倒数(可带预设系数)加权求和,权重可以基于经验预设,将加权值最大的分屏指令候选触发特征确定为分屏指令触发特征480。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屏使用预估模型440的输出还可以包括预估用户调参率470,分屏指令触发特征480的确定还可以相关于预估用户调参率470。
预估用户调参率470可以指表征第二预设时段内的用户手动调整分屏指令触发参数情况的概率参数。在一些实施例中,预估用户调参率470可以通过0-1数字表示。数字越大,表示用户手动调整分屏指令触发参数情况的发生概率越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屏使用预估模型440可以通过多个带有第三标签的第三训练样本训练得到。第三训练样本与第二训练样本相同,第三标签可以包括第二标签和实际用户调参率。实际用户调参率可以采用数字0和1表示,数字1表示第二预设时段内发生了“用户手动调节分屏指令触发参数”,数字0表示未发生。第三标签可以通过人工标注的方式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确定模块130可以基于第二预设时段内的预估命中率450、第二预设时段内的预估误触率460和预估用户调参率470,通过多种方式确定分屏指令触发特征480。
例如,第二确定模块130可以将第二预设时段内的预估命中率450、第二预设时段内的预估误触率460、预估用户调参率470进行排序,将预估命中率最大、预估误触率小于预设预估误触率阈值、预估用户调参率小于预设预估用户调参率阈值的分屏指令候选触发特征确定为分屏指令触发特征480。
又例如,第二确定模块130可以将预估命中率大于预设预估命中率阈值、预估误触率最小、预估用户调参率小于预设预估用户调参率阈值的分屏指令候选触发特征确定为分屏指令触发特征480。
再例如,第二确定模块130可以将预估命中率与预估误触率的倒数(可带预设系数)、预估用户调参率的倒数(可带预设系数)加权求和,权重可以基于经验预设,将加权值最大的分屏指令候选触发特征确定为分屏指令触发特征480。当预估用户调参率为0时,第二确定模块130可以将其增加至0.01,实现对除数为0的规避,再进行加权计算。
通过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分屏使用预估模型的输出还包括预估用户调参率,分屏指令触发特征的确定还相关于预估用户调参率,可以考虑用户的手动调整情况对分屏指令触发的影响,确定准确的分屏指令触发特征。
通过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述的通过分屏使用预估模型预测第二预设时段内的预估命中率和预估误触率,确定分屏指令触发特征,可以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联,使分屏指令触发特征的确定过程更加高效可靠,减少用户误触唤起分屏指令的不良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确定模块130可以基于第一预设时段的长度和用户的历史平均触控频率,确定预设存储空间的预设大小。
历史平均触控频率可以指历史时间中用户进行触控操作的平均频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时段的长度越长、用户的历史平均触控频率越频繁,第二确定模块130可以增加预设存储空间的预设大小。具体增加值可以基于经验确定。
通过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基于第一预设时段的长度和用户的历史平均触控频率,确定预设存储空间的预设大小,可以在用户进行触控操作较多、选取的第一预设时段较长、触控序列特征数据量较大的情况下及时调整预设存储空间的预设大小,确保数据存储的正常进行。
通过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基于用户在第一预设时段内的应用序列特征和第一预设时段内的触控序列特征,确定第二预设时段内的分屏指令触发特征,可以基于用户对应用程序的使用和用户进行触控操作的实际情况,确定更符合用户需求的分屏指令触发特征,避免预设分屏指令的误差,提高分屏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读取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指令后,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平板电脑分屏控制方法。
上文已对基本概念做了描述,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上述详细披露仅仅作为示例,而并不构成对本说明书的限定。虽然此处并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会对本说明书进行各种修改、改进和修正。该类修改、改进和修正在本说明书中被建议,所以该类修改、改进、修正仍属于本说明书示范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
同时,本说明书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说明书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一个替代性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此外,除非权利要求中明确说明,本说明书所述处理元素和序列的顺序、数字字母的使用、或其他名称的使用,并非用于限定本说明书流程和方法的顺序。尽管上述披露中通过各种示例讨论了一些目前认为有用的发明实施例,但应当理解的是,该类细节仅起到说明的目的,附加的权利要求并不仅限于披露的实施例,相反,权利要求旨在覆盖所有符合本说明书实施例实质和范围的修正和等价组合。例如,虽然以上所描述的系统组件可以通过硬件设备实现,但是也可以只通过软件的解决方案得以实现,如在现有的服务器或移动设备上安装所描述的系统。
同理,应当注意的是,为了简化本说明书披露的表述,从而帮助对一个或多个发明实施例的理解,前文对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描述中,有时会将多种特征归并至一个实施例、附图或对其的描述中。但是,这种披露方法并不意味着本说明书对象所需要的特征比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特征多。实际上,实施例的特征要少于上述披露的单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
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了描述成分、属性数量的数字,应当理解的是,此类用于实施例描述的数字,在一些示例中使用了修饰词“大约”、“近似”或“大体上”来修饰。除非另外说明,“大约”、“近似”或“大体上”表明所述数字允许有±20%的变化。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数值参数均为近似值,该近似值根据个别实施例所需特点可以发生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数值参数应考虑规定的有效数位并采用一般位数保留的方法。尽管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确认其范围广度的数值域和参数为近似值,在具体实施例中,此类数值的设定在可行范围内尽可能精确。
针对本说明书引用的每个专利、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公开物和其他材料,如文章、书籍、说明书、出版物、文档等,特此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说明书作为参考。与本说明书内容不一致或产生冲突的申请历史文件除外,对本说明书权利要求最广范围有限制的文件(当前或之后附加于本说明书中的)也除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本说明书附属材料中的描述、定义、和/或术语的使用与本说明书所述内容有不一致或冲突的地方,以本说明书的描述、定义和/或术语的使用为准。
最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原则。其他的变形也可能属于本说明书的范围。因此,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替代配置可视为与本说明书的教导一致。相应地,本说明书的实施例不仅限于本说明书明确介绍和描述的实施例。

Claims (7)

1.一种平板电脑分屏控制方法,所述方法由处理器执行,包括:
监听用户在平板电脑的触控屏幕上的触控操作,并判断所述用户是否在所述触控屏幕上触发分屏指令;
基于所述用户在第一预设时段内的应用序列特征和所述第一预设时段内的触控序列特征,确定第二预设时段内的分屏指令触发特征;其中,所述分屏指令触发特征包括按压时长特征、滑动特征中至少一种,所述应用序列特征指与用户使用应用相关的数据信息序列,所述应用序列特征包括所述第一预设时段内的多个时刻的后台应用、前台应用、内存占用分布以及CPU占用分布,所述第一预设时段的长度相关于应用序列特征的稳定度以及触控序列特征的稳定度,所述应用序列特征的稳定度指表示应用序列特征稳定程度的参数,所述触控序列特征的稳定度指表示触控序列特征稳定程度的参数,所述第二预设时段的长度相关于应用序列特征的数据量以及触控序列特征的数据量;
所述确定第二预设时段内的分屏指令触发特征包括:
通过分屏使用预估模型预测不同分屏指令候选触发特征下的第二预设时段内的预估命中率和预估误触率,所述分屏使用预估模型为机器学习模型,所述分屏使用预估模型的输入包括所述第一预设时段内的应用序列特征、所述第一预设时段内的触控序列特征、至少一个所述分屏指令候选触发特征,输出包括所述第二预设时段内的预估命中率和预估误触率;
基于所述第二预设时段内的预估命中率和所述第二预设时段内的预估误触率,确定所述分屏指令触发特征;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用户在所述触控屏幕上触发所述分屏指令:
基于源应用的应用特征和所述分屏指令的分屏类型,确定分屏后的应用布局特征;其中,所述源应用包括触发所述分屏指令前位于前台的应用,所述源应用的所述应用特征包括所述源应用的启动时间、所述源应用在所述前台的持续时长、所述源应用的应用类型,所述分屏类型至少包括左右分屏、上下分屏以及悬浮分屏;
基于所述应用布局特征,在所述平板电脑的屏幕上显示所述分屏指令对应的分屏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布局特征包括初始显示占比分屏特征;
所述基于源应用的应用特征和所述分屏指令的分屏类型,确定分屏后的应用布局特征包括:
响应于所述分屏类型为所述左右分屏或所述上下分屏,基于所述源应用的所述应用特征与目标应用的应用类型,确定分屏后的所述源应用与所述目标应用的初始显示占比分屏特征;其中,所述目标应用包括触发所述分屏指令后与所述源应用共同位于所述前台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布局特征包括初始悬浮显示特征;
所述基于源应用的应用特征和所述分屏指令的分屏类型,确定分屏后的应用布局特征包括:
响应于所述分屏类型为所述悬浮分屏,基于所述源应用的所述应用特征与目标应用的应用类型,确定所述目标应用的初始悬浮显示特征;其中,所述目标应用包括触发所述分屏指令后悬浮显示在所述源应用前面的应用。
4.一种平板电脑分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监听用户在平板电脑的触控屏幕上的触控操作,并判断所述用户是否在所述触控屏幕上触发分屏指令;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用户在第一预设时段内的应用序列特征和所述第一预设时段内的触控序列特征,确定第二预设时段内的分屏指令触发特征;其中,所述分屏指令触发特征包括按压时长特征、滑动特征中至少一种,所述应用序列特征指与用户使用应用相关的数据信息序列,所述应用序列特征包括所述第一预设时段内的多个时刻的后台应用、前台应用、内存占用分布以及CPU占用分布,所述第一预设时段的长度相关于应用序列特征的稳定度以及触控序列特征的稳定度,所述应用序列特征的稳定度指表示应用序列特征稳定程度的参数,所述触控序列特征的稳定度指表示触控序列特征稳定程度的参数,所述第二预设时段的长度相关于应用序列特征的数据量以及触控序列特征的数据量;
所述确定第二预设时段内的分屏指令触发特征包括:
通过分屏使用预估模型预测不同分屏指令候选触发特征下的第二预设时段内的预估命中率和预估误触率,所述分屏使用预估模型为机器学习模型,所述分屏使用预估模型的输入包括所述第一预设时段内的应用序列特征、所述第一预设时段内的触控序列特征、至少一个所述分屏指令候选触发特征,输出包括所述第二预设时段内的预估命中率和预估误触率;
基于所述第二预设时段内的预估命中率和所述第二预设时段内的预估误触率,确定所述分屏指令触发特征;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用户在所述触控屏幕上触发所述分屏指令:
基于源应用的应用特征和所述分屏指令的分屏类型,确定分屏后的应用布局特征;其中,所述源应用包括触发所述分屏指令前位于前台的应用,所述源应用的所述应用特征包括所述源应用的启动时间、所述源应用在所述前台的持续时长、所述源应用的应用类型,所述分屏类型至少包括左右分屏、上下分屏以及悬浮分屏;
基于所述应用布局特征,在所述平板电脑的屏幕上显示所述分屏指令对应的分屏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布局特征包括初始显示占比分屏特征;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
响应于所述分屏类型为所述左右分屏或所述上下分屏,基于所述源应用的所述应用特征与目标应用的应用类型,确定分屏后的所述源应用与所述目标应用的初始显示占比分屏特征;其中,所述目标应用包括触发所述分屏指令后与所述源应用共同位于所述前台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布局特征包括初始悬浮显示特征;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
响应于所述分屏类型为所述悬浮分屏,基于所述源应用的所述应用特征与目标应用的应用类型,确定所述目标应用的初始悬浮显示特征;其中,所述目标应用包括触发所述分屏指令后悬浮显示在所述源应用前面的应用。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读取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指令后,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CN202310794348.1A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平板电脑分屏控制系统与方法 Active CN1165409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94348.1A CN116540918B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平板电脑分屏控制系统与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94348.1A CN116540918B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平板电脑分屏控制系统与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40918A CN116540918A (zh) 2023-08-04
CN116540918B true CN116540918B (zh) 2023-12-01

Family

ID=87458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94348.1A Active CN116540918B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平板电脑分屏控制系统与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40918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5704A (zh) * 2013-03-07 2014-09-10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分屏操作的方法及装置
CN108089902A (zh) * 2017-12-12 2018-05-29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屏显示状态的检测方法、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170333A (zh) * 2017-12-26 2018-06-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程序管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8595072A (zh) * 2018-04-19 2018-09-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分屏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958633A (zh) * 2018-07-11 2018-1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分屏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399746A (zh) * 2020-04-17 2020-07-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分屏显示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416227A (zh) * 2021-11-16 2022-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窗口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291786A (zh) * 2022-09-30 2022-11-04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通信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误触判断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5904103A (zh) * 2021-08-09 2023-04-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触摸屏的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86726B2 (ja) * 2020-02-26 2023-1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ジョブ処理装置、ジョブ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2639714A (zh) * 2020-03-20 2021-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执行手势指令的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5704A (zh) * 2013-03-07 2014-09-10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分屏操作的方法及装置
CN108089902A (zh) * 2017-12-12 2018-05-29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屏显示状态的检测方法、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170333A (zh) * 2017-12-26 2018-06-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程序管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8595072A (zh) * 2018-04-19 2018-09-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分屏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958633A (zh) * 2018-07-11 2018-1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分屏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399746A (zh) * 2020-04-17 2020-07-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分屏显示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904103A (zh) * 2021-08-09 2023-04-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触摸屏的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416227A (zh) * 2021-11-16 2022-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窗口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291786A (zh) * 2022-09-30 2022-11-04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通信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误触判断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40918A (zh) 2023-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73019B (zh) 基于协同姿势的输入语言
CN112106093B (zh) 高级网页内容管理
EP3736675B1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operation on touchscreen and terminal
US20130080974A1 (en) Region recommendation device, region recommendation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US11429985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calculating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EP3226116A1 (en) Methods for analysing user interactions with a user interface
CN109840195B (zh) 网页性能分析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4508683A (zh) 手写输入支持设备和方法
CN106599263B (zh) 一种内容筛选方法、系统及用户终端
JP5783385B2 (ja) データ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1400575A (zh) 用户标识生成方法、用户识别方法及其装置
CN115145455A (zh) 数据交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540918B (zh) 一种平板电脑分屏控制系统与方法
CN111813307B (zh) 应用程序显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521037B (zh) 一种文字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8604142B (zh) 一种触屏设备操作方法及触屏设备
CN109710111B (zh) 一种防误触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367459B (zh) 利用压力触控板的文本输入方法和智能电子设备
CN111914173A (zh) 内容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和存储介质
WO2021002840A1 (en) Contextual zooming
EP2645270A1 (en) E-reader device and method, with automatic display of word meanings
CN118051143B (zh) 一种平板电脑误触监测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US20230043780A1 (en) Movement-based adjustment of an element of a user interface
CN116305049B (zh) 一种平板电脑可视化控制系统与方法
CN114895836B (zh) 基于智能全流程数据触摸屏触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