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15851A - 一种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15851A
CN114415851A CN202210108170.6A CN202210108170A CN114415851A CN 114415851 A CN114415851 A CN 114415851A CN 202210108170 A CN202210108170 A CN 202210108170A CN 114415851 A CN114415851 A CN 1144158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main body
bracket
elastic
tou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081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文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ongq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ongq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ongq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ongq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4158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158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7Touch pads, in which fingers can move on a su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触控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本发明中提供的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包括触控组件及弹性支撑件,弹性支撑件包括弹性支架和限位支架,限位支架贴合触控组件,限位支架背向触控组件的一面连接弹性支架,弹性支架设有外凸的弹片,限位支架上设置有限位弹片中部区域形变方向的限位结构,本发明采用限位支架支撑触控组件,并对弹片进行限位,在按压触控组件操作时,受弹片张力带动触控组件全域保持平衡,采用弹片式结构,制造工艺简单,并降低制作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
背景技术
触控板为一块放置于笔记本键盘前的平板,供使用者以手指在平板上移动即可指挥游标移动。通常的电脑触控板仅一端可通过按压触发,其另一端为无法按压的固定结构,按压位置具有较大局限性,无法实现全域按压,用户体验较差。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市场上出现出多种全域按压触控板,以提高用户体验;但现有的全域触控板采用的多为连杆式结构,生产组装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不利于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采用弹片式支架实现全域按压,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便于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包括:触控组件以及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限位支架以及弹性支架;其中,所述限位支架贴合连接所述触控组件;所述限位支架背向所述触控组件的一面连接所述弹性支架,所述弹性支架上设置有外凸的弹片,且所述限位支架上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弹片中部区域形变方向的限位结构。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采用限位支架支撑触控组件,并对弹片进行限位,在按压触控组件操作时,受弹片张力带动触控组件全域保持平衡,采用弹片式结构,制造工艺简单,并降低制作成本,便于推广应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回程支架,所述回程支架贴设于所述弹片背离所述触控组件的一侧,所述回程支架包括主体部与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弯折部,所述主体部贴合所述弹片,所述弯折部设有限位通孔;所述弹性支撑件还包括回形杆,所述回形杆包括杆主体部与连接于所述杆主体部的连接部,所述弹性支件还包括基底,所述基底贴合所述限位支架,所述弹片与所述基底连接、且朝向远离所述触控组件的方向外凸,所述杆主体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基底背离所述触控组件的一侧,所述连接部可活动地穿过所述限位通孔。弹性支撑件包括贴设于弹片背离触控组件一侧的回程支架,回程支架包括贴合弹片的主体部和连接于该主体部的弯折部,弯折部朝向背离触控组件的方向延伸、且设有限位通孔,弹性支架好包括基底,基地与限位支架贴合,因此,限位通孔与基底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差,弹性支撑件还包括回形杆,回形杆包括杆主体部与连接于杆主体部的连接部,其中杆主体部可转动地连接于基底背离触控组件的一侧,连接部可活动地穿过限位通孔,这样,当施加外力作用于触控组件时,触控组件推动基底朝向回程支架运动,此时,回形杆以杆主体部为转轴发生转动,连接部在限位通孔内移动至与限位通孔的内壁抵持,限制触控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范围,防止触控组件塌陷,保证良好的触控手感。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至少为四个,每个所述弯折部自所述主体部朝向背离所述触控组件的方向延伸,所述限位通孔至少为四个,所述限位通孔与所述弯折部一一对应;所述回形杆为两个,所述基底包括相对的两边,两个所述回形杆分别设于所述基底相对的两边,每个所述杆主体部呈一字型,每个所述杆主体部具有相对的两端,每个所述杆主体部的两端均设有一个连接部;每个所述连接部具有相对的两端,每个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杆主体部,每个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杆主体部的中间弯折延伸,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限位通孔一一对应、且所述连接部向所述主体部的中间弯折延伸的一端可活动地穿过所述限位通孔。
弯折部至少为四个,每个弯折部朝向背离触控组件的方向延伸,限位通孔至少为四个、且与弯折部一一对应,基底包括相对的两边,回形杆为两个,两个回形杆分别设于基底相对的两边,杆主体部为一字型、且具有相对的两端,每个杆主体部的两端均设有一个连接部,每个连接部具有相对的两端,每个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杆主体部,另一端朝向杆主体部的中间弯折延伸,连接部与限位通孔一一对应、且连接部朝向杆主体部的中间弯折延伸的一端可活动地穿过限位通孔,这样,当触控组件受外力推动基底朝向回程支架运动时,回程支架上至少存在四个限位通孔、且回形杆的连接部一一对应穿过限位通孔,并与限位通孔的内壁抵持,使得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受力分布更加均衡,使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的触控手感更加平衡。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为两个,每个所述弯折部自所述主体部朝向背离所述触控组件的方向延伸,所述主体部包括相对的两边,两个所述弯折部分别位于所述主体部相对的两边,所述限位通孔为两个,所述限位通孔与所述弯折部一一对应;所述回形杆为两个,每个所述回形杆的所述杆主体部为一字型,每个所述杆主体部具有相对的两端,所述连接部为一个且具有相对的两端,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朝向或者背离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弯折延伸;所述基底包括相对的两边,两个所述回形杆分别设于所述基底相对的两边,每个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限位通孔一一对应、且可活动地穿过所述限位通孔,两个所述杆主体部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基底相对的两边。
弯折部为两个,且每个弯折部朝向背离触控组件的方向延伸,主体部包括相对的两边,两个弯折部分别设于回程支架相对的两边,限位通孔为两个、且与弯折部一一对应,回形杆为两个,杆主体部为一字型,每个杆主体部具有相对的两端,连接部为一个且具有相对的两端,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于杆主体部的一端,连接部的另一端朝向或背离主体部的另一端弯折延伸,两个回形杆分别设于基底相对的两边,两个杆主体部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基底相对的两边,两个连接部与限位通孔一一对应、且可活动地穿过限位通孔,这样,当触控组件受外力推动基底朝向回程支架运动时,回程支架上有两个限位通孔、且回形杆的连接部穿过限位通孔,并与限位通孔的内壁抵持,使得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受力分布更加均衡,使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的触控手感更加平衡,且以两个弯折部即可实现平衡按压的手感,减少弯折部设置数量,进一步降低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的制造难度和成本。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基底背离所述触控组件的一侧设有两个回形杆支架,两个所述回形杆支架分别设于所述基底相对的两边,两个所述回形杆支架中每个所述回形杆支架上设有支架凹槽,所述回形杆的所述杆主体部与所述回形杆支架一一对应设置、且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架凹槽。在弹性支架背离触控组件的一侧设有两个回形杆支架,两个回形杆支架分别设于弹性支架相对的两边,每个回形杆支架设有支架凹槽,回形杆的杆主体部与回形杆支架一一对应、且可转动地嵌设于支架凹槽中,这样,将杆主体部直接嵌设于支架凹槽中,维修拆卸时可直接取出,从而降低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的组装难度,降低制造成本,此外,支架凹槽对回行杆的杆主体部具有限位功能,可保证回行杆位置稳定,进而保障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的结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包括触点装置,所述触点装置连接于所述触控组件朝向所述弹片的一侧,所述弹片的中心位置设有贯穿所述弹片的弹片通孔,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触控组件一侧设有回程凸起,所述回程凸起穿过所述弹片通孔、并与所述触点装置抵持。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包括连接于触控组件朝向弹片一侧的触点装置,在弹片的中心位置设置贯穿弹片的弹片通孔,主体部朝向触摸板的一侧设有回程凸起,回程凸起穿过弹片通孔、且与触点装置远离触摸板的一端抵持,这样,回程凸起可确保触点装置与回程支架的抵持,弹片通孔对回程凸起起到限位作用,可确保回程凸起与触点装置抵持,从而确保在向触控组件施加外力时,可顺利触发触点装置,进而保证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对每次按压均有响应。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弹片设有多个贯穿所述弹片的第一连接孔,所述主体部设有多个贯穿所述回程支架的第二连接孔,所述弹片与所述回程支架经由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的连接件固定连接。在弹片设置多个贯穿弹片的第一连接孔,在回程支架的主体部设置多个贯穿回程支架的第二连接孔,并利用连接件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将回程支架固定连接于弹片上,可确保回程支架与弹片之间的稳定连接,防止回程支架移位,保证触点装置与回程凸起稳定抵持,确保触点装置可被回程凸起触发。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为L型,所述限位结构朝向所述触控组件的表面贴合于所述回程支架背离所述触控组件的表面。这样,L型限位结构对回程支架和弹片进行限位,触控组件受外力作用时,推动弹性支架朝向回程支架运动,进而挤压弹片,弹片发生弹性压缩,此时,由于回程支架受L型限位结构作用而固定位置,弹片在回程支架的作用下,弹性力朝向触控组件一侧释放,推动触控组件朝向远离回程支架的方向运动,以实现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在撤销外力作用后的复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弹片为X型,所述弹片支架包括四个连接片,所述弹片的四个端部与四个所述连接片一一对应,所述弹片经由四个所述连接片连接所述基底,每个所述连接片与所述弹片的连接位置及每个所述连接片与所述基底的连接位置均设有条形凹槽。将弹片制成X型,并用四个连接片与弹片的四个端部一一对应,将弹片连接至弹性支架,这样,可减小弹片受挤压变形部分的面积,从而降低弹片的变形难度,使得当按压外力较小时即可触发触点装置,进而提高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的响应灵敏度,每个连接片与弹片连接的位置与每个连接片与弹性支架连接的位置均设有条形凹槽,可进一步减小弹片变形的难度,提高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的灵敏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支架与所述触控组件之间设有第一背胶层,所述限位支架与所述弹性支架之间设有第二背胶层。在限位支架和触控组件之间设置第一背胶层,在限位支架和弹性支架之间设置第二背胶层,利用背胶层直接将触控组件、限位支架及弹性支架粘接固定,降低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的组装难度和成本。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的侧视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的爆炸图;
图4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弹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弹性支架的侧视图;
图6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限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限位支架的侧视图;
图8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回程支架与回形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S1区域的放大图;
图11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限位支架的侧视图;
图12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限位结构贴合回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四个弯折部的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a)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触摸板受外力作用时回形杆的转动示意图;
图14(b)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触摸板受外力作用时回形杆转动至与限位通孔抵持的示意图;
图14(c)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撤销外力后回形杆复位的转动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具有两个弯折部的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a)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C型回形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6(b)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Z型回形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回形杆支架的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回形杆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触点装置与电路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弹片与回程支架上的通孔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回程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X型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2中S2区域的放大图;
图24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背胶层的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开设”、“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本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中的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
层叠设置的触控组件以及用于支撑触控组件的弹性支撑件;触控组件与弹性支撑件之间中部区域重合。从而在全域按压的重心重叠,防止偏置造成的虚位、卡位问题。
该弹性支撑件采用弹片式结构支撑触控组件;减少以往连杆式结构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弹片式机构具有装配工艺简单,制造成本较低的优势。
此外,该触控组件包括:触控板1以及连接触控板1的PCB板2;触控板1与PCB板2相贴合,快速接收按压反馈。
弹性支撑件包括分层设置的限位支架4和弹性支架6,限位支架4用于支撑连接PCB板2,弹性支架6连接在限位支架4背向PCB板2的一面。
弹性支架6上设置有外凸的弹片,弹片为一体结构的钣金弹片7;钣金弹片7的外凸方向为弹性支架6远离限位支架4的方向,从而增强钣金弹片7的弹性形变率。
该钣金弹片7用于在触控板1任意一位置按压时发生形变,并且限位支架4限位钣金弹片7的中部区域形变方向,从而使钣金弹片7一侧下移时,另一侧同步下移,保持触控组件的整体位移,增强用户手感体验,制作简单,成本较低。
参考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的背面结构示意图。由图2中可以看出,在具体限位钣金弹片7的中部区域时,在限位支架4上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抵压在钣金弹片7的中部区域的外侧,对钣金弹片7的中间位置实现遮挡。
在钣金弹片7任意一侧下移时,钣金弹片7的中部不可向外侧形变,从而在钣金弹片7张力作用下,带动触控组件的对侧下移,使其保持左右平衡,同步位移。
参考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的爆炸图;为了使该全域按压触控板1之间紧密配合,由图3中可以看出,限位支架4通过两个第一框架3连接PCB板2背向触控板1的一面。第一框架3贴附在限位支架4和PCB板2之间,从而在触控板1受压力后将压力传递至限位支架4。
弹性支架6则通过第二框架5连接限位支架4背向PCB板2的一面。第二框架5贴附在限位支架4和弹性支架6之间。由此可见,触控板1、PCB板2、第一框架3、限位支架4、第二框架5以及弹性支架6均为板状,从而多个板状之间通过粘接或螺接之后形成紧密配合关系,在触控板1受到的按压力后,按压力经过传导至弹性支架6上的钣金弹片7上,钣金弹片7发生形变,并在限位结构的作用下,使触控组件的左右平衡,同步位移。
继续参考图4和图5,图4和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弹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及侧视图。由图4中可以看出,弹性支架6上开设有用于容纳钣金弹片7的第一让位空间61;在第一让位空间61内安装钣金弹片7,该弹性支架6和钣金弹片7可采用冲压呈一体或焊接呈一体。
钣金弹片7包括中间连接部71以及镜像设置在中间连接部71两端的分叉部72;两端的分叉部72分别与弹性支架6连接且具有一定的倾斜度。该钣金弹片7形状简单易加工,倾斜度为钣金弹片7提供弹性空间,并在受按压力后发生角度变化。同时可在两端的分叉部72开设螺丝孔,开设的螺丝孔用于与固定底座连接。
在具体使两端的分叉部72与弹性支架6之间存在一定的倾斜度时采用折弯件73,折弯件73倾斜连接在两端分叉部72的端部和弹性支架6之间;如图4中所示,两端的分叉部72与弹性支架6具有四个连接端,则折弯件73设置有四个,折弯件73一一对应连接在两个端分叉部72的端部,并与弹性支架6连接。当然,两端分叉部72,也可为三分叉或四分叉,则连接端也具有六个、八个。
该折弯件73可与两端的分叉部72为一体结构,采用钣金材质的分叉部72在其连接端部冲击折弯,其钣金材质选用钢性较强材质,则折弯角度不可因长时间按压发生变化。
同时为了使用者按压更加轻松,在折弯件73与对应的分叉部72的连接处开设有条形槽74。从而减少折弯件73弯折时所需力度。
参考图6和图7,图6和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限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和侧视图。在设置限位结构限位钣金弹片7的中间连接部71时,限位支架4上开设有第二让位空间42,限位结构延伸至第二让位空间42并抵压中间连接部71。限位结构与限位支架4为一体结构,并在弹性支架6连接限位支架4后,限位结构压在钣金弹片7的中间连接部71。
具体的,限位结构包括连接在限位支架4一侧的弯折压板41,弯折压板41抵压在中间连接部71的外侧中部;从而限位中间连接部71向外侧变形。
弯折压板41的弯折高度与钣金弹片7的外凸高度相同;等力抵压中间连接部71。通过弯折压板41等力抵压在钣金弹片7的中间连接部71,在触控板1任意一位置受到按压力后,受力侧的折弯件73发生角度变化,其中间连接部71在弯折压板的抵压下不可发生形变,从而在钣金弹片7的张力作用下,对侧的折弯件73同步发生角度变化,使触控组件整体位移,手感良好,灵敏度较高;并且采用加工工艺简单的钣金弹片7,使制造成本大大降低,耐用性能提高。
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限位支架4支撑触控组件,并对钣金弹片7进行限位,在按压触控组件操作时,受钣金弹片7张力带动触控组件全域保持平衡,保持用户高体验;采用弹片式结构,制造工艺简单,并降低制作成本。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涉及一种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
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实施例的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具体包括:
触控组件100及弹性支撑件200,弹性支撑件200包括弹性支架210和限位支架220,限位支架220贴合触控组件100,限位支架220背离触控组件100的一面连接弹性支架210,弹性支架210设有外凸的弹片211,限位支架220上设置有限位弹片211中部区域形变方向的限位结构221。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采用限位支架220支撑触控组件100,并对弹片211进行限位,在按压触控组件100操作时,受弹片211张力带动触控组件100全域保持平衡,采用弹片式结构,制造工艺简单,并降低制作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触控组件100包括触摸板110和电路板120,电路板120夹设于触摸板110和弹性支撑件200之间。
请一并参考图9及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支撑件200包括回程支架230,回程支架230贴设于弹片211背离触控组件100的一侧,回程支架包括主体部231和连接于主体部231的弯折部232,主体部231贴合弹片211,弯折部232设有限位通孔232a,弹性支撑件200还包括回形杆240,回形杆240包括杆主体部241与连接于杆主体部241的连接部242,弹性支架210还包括基底212,基底212贴合限位支架220,弹片与基底连接、且朝向远离触控组件100的方向外凸,杆主体部241可转动地连接于基底212背离触控组件100的一侧,连接部242可活动地穿过限位通孔232a。
请一并参考图11图12,进一步地,限位结构221为L型,限位结构221朝向触控组件100的表面贴合于回程支架230背离触控组件100的表面,这样,L型限位结构221对回程支架230和弹片211进行限位,触控组件100受外力作用时,推动弹性支架210朝向回程支架230运动,进而挤压弹片211,此时,由于回程支架230受L型限位结构221作用而固定位置,弹片211在回程支架230的作用下,弹性力朝向触控组件100一侧释放,推动触控组件100朝向远离回程支架230的方向运动,以实现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在撤销外力作用后的复位。
可选地,限位支架220也可以是圆环状、椭圆环状或其它形状,只要其设有L型限位结构221,且不影响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其它部件的组装即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一并参考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弯折部232至少为四个,每个弯折部232朝向背离触控组件100的方向延伸,限位通孔232a至少为四个、且与弯折部232一一对应,基底212包括相对的两边,回形杆240为两个,两个回形杆240分别设于基底212相对的两边,每个杆主体部241为一字型,每个杆主体部241具有相对的两端,每个杆主体部241的两端均设有一个连接部242,每个连接部242具有相对的两端,每个连接部242的一端连接杆主体部241的一端,每个连接部242的另一端朝向杆主体部241的中间弯折延伸,连接部242与限位通孔232a一一对应、且连接部242向杆主体部241的中间弯折延伸的一端穿过限位通孔232a,回程支架230包括至少四个弯折部232,且每个弯折部232背离触控组件100弯折延伸,而限位通孔232a至少为四个、且与弯折部232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弯折部232,这可确保限位通孔232a与基底212存在高度差,基底212包括相对的两边,回形杆240为两个、且分别设于基底212相对的两边,每个回形杆240的杆主体部241呈一字型,具有相对的两端,两端均设有一个连接部242,每个连接部242具有相对的两端,一端连接杆主体部241,一端朝向杆主体部241的中间弯折延伸,连接部242与限位通孔232a一一对应、且朝向杆主体部241中间弯折延伸地一端穿过限位通孔232a,这样,当触摸板110受外力推动基底212朝向回程支架230运动时,回程支架230上至少有四个限位通孔232a、且回形杆240的连接部242一一对应穿过限位通孔232a,并与限位通孔232a的内壁抵持,使得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受力分布更加均衡,优化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的触控手感。
以一个连接部232为例,如图14(a)及图14(b)所示,在触摸板110受外力F作用朝向回程支架230运动时,触摸板110推动电路板120朝向回程支架230运动,进一步推动基底212朝向回程支架230运动,此时,弹片211受力朝向回程支架230压缩变形,产生弹性力,同时,连接部242以与回形杆的杆主体部为转轴沿P1方向转动,直至与限位通孔232a中朝向回形杆的内壁抵持,此时,回形杆抵持基底212,阻止基底212继续朝向回程支架230运动,基底212抵持电路板120,进一步阻止触摸板110在外力F的作用下继续运动,可防止触摸板110在受外力F作用时出现塌陷或卡位的情况,此外,即使外力F作用于触摸板110的任意位置,在触摸板110推动基底212朝向回程支架230运动时,回形杆240转动,带动另一端的连接部242转动,在回形杆240两端的连接部242的带动下,触摸板110外力F作用的一侧同步进行活动,使得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的触控效果更为均衡,手感更好。当外力F撤销时,如图14(c)所示,弹片211在弹性力作用下恢复原状,从而推动基底212朝向背离回程支架230的方向运动,电路板120与触摸板110在基底212的推动下复位到外力F作用前的位置,此时,回形杆240的连接部242在基底212的带动下,以杆主体部241为转轴,沿P2方向转动,直至与限位通孔232a中背离回形杆240的内壁抵持,阻止基底212进一步向远离回程支架230的方向移动,防止基底212、电路板120及触摸板110在弹片211的弹性力的作用下与回程支架230分离,确保触控结构的完整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外力作用下以及在外力撤销后,其它连接部242的运动过程也与上述连接部242的运动过程相同。
请一并参考图15及图16,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回程支架230包括主体部231及连接于主体部231的两个弯折部232,主体部231贴合于弹片211,每个弯折部232自所述主体部231朝向背离触摸板110的方向延伸,主体部231包括相对的两边,两个弯折部232分别位于回程支架230相对的两边,限位通孔232a为两个,限位通孔232a与弯折部232一一对应、且限位通孔232a位于弯折部232,这可确保限位通孔232a与基底212存在高度差,回形杆240为两个,每个回形杆240的杆主体部241为一字型,每个杆主体部241具有相对的两端,每个杆主体部241的一端设有一个连接部242,每个连接部242具有相对的两端,一端连接于杆主体部241的一端,另一端朝向或背离主体部241的另一端弯折延伸,此时,回形杆240呈C型或Z型,两个回形杆240分别设于基底212相对的两边,每个回形杆240的连接部242与限位通孔232a一一对应、且可活动地穿过限位通孔232a,两个回形杆240的杆主体部241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基底212相对的两边,这样,当触摸板110受外力推动基底212朝向回程支架230运动时,回程支架230上有两个限位通孔232a、且回形杆240的连接部242穿过限位通孔232a,并与限位通孔232a的内壁抵持,使得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受力分布更加均衡,优化触控板的触控手感,且以两个弯折部232即可实现平衡按压的手感,减少弯折部232设置数量,进一步降低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的制造难度和成本。
可选地,弯折部232也可以是3个、5个、6个或者更多个,限位通孔232a的个数与弯折部232的个数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只要在回程支架230的相对的两边,均存在弯折部232和对应的限位通孔232a,且回形杆240的连接部242可活动地穿过该限位通孔232a即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一并参考图17及图18,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支架210在基底212背离触摸板的一侧设有两个回形杆支架213,两个回形杆支架213分别设于基底212相对的两边,每个回形杆支架213设有支架凹槽213a,回形杆240的杆主体部241与回形杆支架213一一对应设置、且可转动地嵌设于支架凹槽213a,通过在基底212上设置回形杆支架213,并在回形杆支架213上设置开口背离触摸板110的支架凹槽213a,可将回形杆240的杆主体部241直接嵌设于支架凹槽213a中,拆卸回形杆240时可直接取出,即可简化回形杆240的安装和拆卸,从而降低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的制造难度和成本,此外,支架凹槽213a对回形杆240的杆主体部241具有限位功能,可保证回形杆240位置稳定,进而保障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地,回形杆支架213与基地212的连接可以是胶接、焊接,也可以在基底212上一体成型或采用其他连接方式,只要回形杆240可以转动连接于回形杆支架213即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再次参考图18,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凹槽213a中还设有弧形卡扣213b,回形杆240的杆主体部241卡设与弧形卡扣213b中,利用弧形卡扣213b对杆主体部241进行固定,既满足杆主体部241的转动需求,又对杆主体部241进行固定,防止回形杆240脱离回形杆支架213。
请一并参考图19至图21,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包括触点装置300,触点装置300,触点装置300连接于电路板120朝向弹片211的一侧,弹片211的中心位置设有贯穿弹片211的弹片通孔211a,回程支架230的主体部231朝向触摸板110的一侧设有回程凸起231a,该回程凸起231a穿过弹片通孔211a、且与触点装置300抵持,这样,回程凸起231a可确保触点装置300与回程支架230的抵持,弹片通孔211a对回程凸起231a起到限位作用,可确保回程凸起231a与触点装置300抵持,从而确保在向触摸板110施加外力时,可顺利触发触点装置300,进而保证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对每次按压均有响应。
请再次参考图20,在一些实施例中,弹片211设有多个贯穿弹片211的第一连接孔211b,回程支架230的主体部231设有多个贯穿主体部231的第二连接孔231b,弹片211与回程支架230经由穿过第一连接孔211b和第二连接孔231b的连接件固定连接,可确保回程支架230与弹片211之间的稳定连接,防止回程支架230移位,保证触点装置300与回程凸起231a稳定抵持,确保触点装置300可被回程凸起231a触发。
可选地,第一连接孔211b的数目可以是1个、2个或者更多个,第二连接孔231b的数目可以是1个、2个或者更多个,第一连接孔211b与第二连接孔231b的个数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只要连接件可以穿过第一连接孔211b和第二连接孔231b,并将弹片211和回程支架230稳固连接即可,连接件可以是螺丝、铆钉或者其他连接件,只要该连接件可以固定连接弹片211和回程支架230即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一并参考图22及图23,在一些实施例中,弹片211为X型,弹片支架210还包括四个连接片214,弹片211的四个端部与四个连接片214一一对应,弹片211经由连接片214连接基底212,每个连接片214与弹片211的连接位置设有第一条型凹槽214a,每个连接片214与基底212连接位置设有第二条形凹槽214b,将弹片211制成X型,并用四个连接片214与弹片211的四个端部一一对应,将弹片211连接至基底212,这样,可减小弹性支架210受挤压变形部分的面积,从而降低弹性支架210的变形难度,使得当按压外力较小时即可触发触点装置300,从而提高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的响应灵敏度,而在每个连接片214与弹片211的连接位置设有第一条型凹槽214a,每个连接片214与基底212连接位置设有第二条形凹槽214b,可以降低弹性支架210在变形时每个连接片214与弹片211的连接位置及每个连接片214与基底212连接位置的弯折难度,进一步提高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的灵敏度。
可选地,弹片211也可以是板状,或类似于回程支架230的主体部231的沙漏状,也可以是其它形状,只要弹片211可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形变,在外力撤销后,可自动恢复原状即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一并参考图24,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支架220与电路板120之间设有第一背胶层400,限位支架220与基底212之间设有第二背胶层500,利用背胶层直接将电路板120、限位支架220及基底212粘接固定,降低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的组装难度和成本。
可选地,电路板120与限位支架220之间也可以是焊接或者采用其他连接方式,限位支架220与基地212之间也可以是焊接或者采用其他连接方式,只要能使电路板120与限位支架220、限位支架220与基地212之间稳固连接,使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可以正常发挥功能即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支架210、限位支架220、回程支架230、回形杆支架213及回形杆240由金属制成,可保证弹性支架210、限位支架220、回程支架230、回形杆支架213和回形杆240具有足够的刚性,不易损坏,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弹性,满足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在使用过程中的按压变形需求。
可选地,弹性支架210、限位支架220、回程支架230、回形杆支架213及回形杆240也可以由塑料制成,塑料防腐蚀能力较强、加工难度低、材质轻便、弹性好,可降低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的制造成本,或者,弹性支架210、限位支架220、回程支架230、回形杆支架213及回形杆240中,一部分由金属制成,另一部分由塑料制成,只要其这些部件可以正常使用,使得本发明提供的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发挥效果即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进行了详细地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方式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的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控组件以及弹性支撑件;
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限位支架以及弹性支架;其中,
所述限位支架贴合连接所述触控组件;
所述限位支架背向所述触控组件的一面连接所述弹性支架,所述弹性支架上设置有外凸的弹片,且所述限位支架上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弹片中部区域形变方向的限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回程支架,所述回程支架贴设于所述弹片背离所述触控组件的一侧,所述回程支架包括主体部与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弯折部,所述主体部贴合所述弹片,所述弯折部设有限位通孔;
所述弹性支撑件还包括回形杆,所述回形杆包括杆主体部与连接于所述杆主体部的连接部,所述弹性支撑件还包括基底,所述基底贴合所述限位支架,所述弹片与所述基底连接、且朝向远离所述触控组件的方向外凸,所述杆主体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基底背离所述触控组件的一侧,所述连接部可活动地穿过所述限位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至少为四个,每个所述弯折部自所述主体部朝向背离所述触控组件的方向延伸,所述限位通孔至少为四个,所述限位通孔与所述弯折部一一对应;
所述回形杆为两个,所述基底包括相对的两边,两个所述回形杆分别设于所述基底相对的两边,每个所述杆主体部呈一字型,每个所述杆主体部具有相对的两端,每个所述杆主体部的两端均设有一个连接部;
每个所述连接部具有相对的两端,每个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杆主体部,每个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杆主体部的中间弯折延伸,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限位通孔一一对应、且所述连接部向所述主体部的中间弯折延伸的一端可活动地穿过所述限位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为两个,每个所述弯折部自所述主体部朝向背离所述触控组件的方向延伸,所述主体部包括相对的两边,两个所述弯折部分别位于所述主体部相对的两边,所述限位通孔为两个,所述限位通孔与所述弯折部一一对应;
所述回形杆为两个,每个所述回形杆的所述杆主体部为一字型,每个所述杆主体部具有相对的两端,所述连接部为一个且具有相对的两端,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朝向或者背离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弯折延伸;
所述基底包括相对的两边,两个所述回形杆分别设于所述基底相对的两边,每个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限位通孔一一对应、且可活动地穿过所述限位通孔,两个所述杆主体部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基底相对的两边。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任一项所述的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背离所述触控组件的一侧设有两个回形杆支架,两个所述回形杆支架分别设于所述基底相对的两边,两个所述回形杆支架中每个所述回形杆支架上设有支架凹槽,所述回形杆的所述杆主体部与所述回形杆支架一一对应设置、且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架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包括触点装置,所述触点装置连接于所述触控组件朝向所述弹片的一侧,所述弹片的中心位置设有贯穿所述弹片的弹片通孔,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触控组件一侧设有回程凸起,所述回程凸起穿过所述弹片通孔、并与所述触点装置抵持。
7.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设有多个贯穿所述弹片的第一连接孔,所述主体部设有多个贯穿所述回程支架的第二连接孔,所述弹片与所述回程支架经由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的连接件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为L型,所述限位结构朝向所述触控组件的表面贴合于所述回程支架背离所述触控组件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为X型,所述弹片支架包括四个连接片,所述弹片的四个端部与四个所述连接片一一对应,所述弹片经由四个所述连接片连接所述基底,每个所述连接片与所述弹片的连接位置及每个所述连接片与所述基底的连接位置均设有条形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支架与所述触控组件之间设有第一背胶层,所述限位支架与所述弹性支架之间设有第二背胶层。
CN202210108170.6A 2021-10-20 2022-01-28 一种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 Pending CN1144158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22907.9A CN113867552A (zh)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
CN2021112229079 2021-10-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15851A true CN114415851A (zh) 2022-04-29

Family

ID=7899669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22907.9A Pending CN113867552A (zh)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
CN202210108170.6A Pending CN114415851A (zh) 2021-10-20 2022-01-28 一种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22907.9A Pending CN113867552A (zh)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386755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68109A (zh) * 2022-05-23 2023-01-3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组件、触控板及电子设备
CN116088637A (zh) * 2022-06-13 2023-05-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全域触控板以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15786A (zh) * 2022-01-27 2022-04-29 精元(重庆)电脑有限公司 一种全域触控板
CN115793779B (zh) * 2022-03-11 2023-12-12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板模组以及使用该触控板模组的电子装置
CN114895798B (zh) * 2022-04-18 2023-06-2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触控板
TWM638478U (zh) 2022-08-19 2023-03-11 精元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全域觸控裝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64780Y (zh) * 2005-12-29 2007-01-31 环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的触控板结构
CN106354213A (zh) * 2016-10-26 2017-01-2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板的结构及带触摸板的键盘、笔记本电脑
CN207281658U (zh) * 2017-09-29 2018-04-27 惠州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 触摸板按键装置及笔记本电脑
CN108268179A (zh) * 2018-03-28 2018-07-1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板模组及电子设备
US10684705B1 (en) * 2019-03-22 2020-06-16 Primax Electronics Ltd. Touchpad module
CN111813221A (zh) * 2020-07-08 2020-10-23 欧菲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反馈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1036052A1 (zh) * 2019-08-28 2021-03-04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反馈模组及触控装置
CN113031792A (zh) * 2021-03-26 2021-06-25 深圳市恒怡多精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平衡全域触控板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64780Y (zh) * 2005-12-29 2007-01-31 环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的触控板结构
CN106354213A (zh) * 2016-10-26 2017-01-2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板的结构及带触摸板的键盘、笔记本电脑
CN207281658U (zh) * 2017-09-29 2018-04-27 惠州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 触摸板按键装置及笔记本电脑
CN108268179A (zh) * 2018-03-28 2018-07-1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板模组及电子设备
US10684705B1 (en) * 2019-03-22 2020-06-16 Primax Electronics Ltd. Touchpad module
WO2021036052A1 (zh) * 2019-08-28 2021-03-04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反馈模组及触控装置
CN111813221A (zh) * 2020-07-08 2020-10-23 欧菲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反馈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031792A (zh) * 2021-03-26 2021-06-25 深圳市恒怡多精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平衡全域触控板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68109A (zh) * 2022-05-23 2023-01-3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组件、触控板及电子设备
CN115668109B (zh) * 2022-05-23 2023-09-0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组件、触控板及电子设备
CN116088637A (zh) * 2022-06-13 2023-05-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全域触控板以及电子设备
CN116088637B (zh) * 2022-06-13 2024-04-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全域触控板以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67552A (zh) 2021-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15851A (zh) 一种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
CN103809684A (zh) 触控板及其可携式电子装置
CN221008138U (zh) 触控板模组以及使用该触控板模组的电子装置
CN218896352U (zh) 触控板和电子设备
CN113031792A (zh) 一种自平衡全域触控板
WO2023202168A1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触控板
CN114115559A (zh) 一种带双平衡杆的电子触控板模组
TWM408728U (en) Input device with swing operation
CN108268179A (zh) 一种触控板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185717A (zh) 一种平衡杆及触摸装置
CN217279525U (zh) 一种支撑组件、触控板及电子设备
CN104281298A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TW202244696A (zh) 觸控板裝置
CN209591859U (zh) 按键及移动终端
CN113589963A (zh) 触控板结构
CN219143351U (zh) 一种按压支架、触控板和电子输入设备
CN204948214U (zh) 隐藏式按键组件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TWI830136B (zh) 觸控板裝置
CN216647238U (zh) 触摸板组件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N217690022U (zh) 一种触摸板
CN214480930U (zh) 一种翻转式手表的托板结构及智能手表
WO2023225770A1 (zh) 一种支撑组件、触控板及电子设备
CN219978836U (zh) 一种全域触控按压支架、触控板装置和电子输入装置
CN216623213U (zh) 一种触控支架及包括其的触控板
CN219997560U (zh) 触控板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