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11665U - 触控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触控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11665U
CN214311665U CN202022580459.7U CN202022580459U CN214311665U CN 214311665 U CN214311665 U CN 214311665U CN 202022580459 U CN202022580459 U CN 202022580459U CN 214311665 U CN214311665 U CN 2143116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touch
linkage
noise reduction
touch p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8045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友史
苏宏仁
刘志钧
凌正南
戴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c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r Inc filed Critical Acer Inc
Priority to CN20202258045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116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116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116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触控板结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触控模块以及多个连动杆。第一支架具有多个减噪部。触控模块配置于第二支架。各连动杆枢接于减噪部与第二支架,在触控板结构的按压‑释放过程中,第二支架与触控模块藉由连动杆而相对于第一支架移动,且减噪部吸收连动杆与第一支架所产生的噪音。

Description

触控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触控板结构。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的蓬勃发展为人类的生活带来许多的便利性,因此如何让电子设备的操作更人性化是重要的课题。举例来说,日常生活常见的电子设备包括笔记本电脑、手机、卫星导航装置等,为了能有效率地操作这些电子设备,触控板作为输入装置以操控这些电子设备已广为采用。
一般而言,使用者在触控板上的按压点位并非固定不变,不同的按压点位不仅会让使用者所感受的按压手感有所不同,亦会对触控板的运动平稳度造成影响。因此,如何改善使用者操作触控板时的按压手感,并提高触控板的运动平稳度。同时,因应电子设备的轻薄化,如何能在机体轻薄化的设计趋势中仍维持上述按压手感,已成为相关厂商积极投入的研发项目。
此外,现有技术针对前述触控板的按压点是藉由贴附泡棉或mylar、或以产生较低噪音的金属弹性件(metal dome)来解决噪音问题,然而这些作法仅以会产生按压噪音的局部结构作为对象,也就是从触控板的整体观之,其会产生噪音处并非仅在上述弹性件处,因此前述的现有技术在并未考量整体触控板结构在动作时结构发生摩擦的相关位置的前提下,其所能达到的降噪效果实为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板结构,其针对构件作动时所产生结构摩擦及撞击处提供对应的减噪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结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触控模块以及多个连动杆。第一支架具有多个减噪部。触控模块配置于第二支架。各连动杆枢接于减噪部与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与触控模块藉由连动杆而相对于第一支架移动。
基于上述,触控板结构藉由将多个连杆枢接在第一支架的减噪部与第二支架,而在触控板结构的按压-释放过程中,第二支架与触控模块藉由连动杆而相对于第一支架移动,由于减噪部的存在,其得以吸收连动杆相对于第一支架运动时因摩擦与撞击而产生的噪音。据此,触控板结构藉由第一支架的减噪部而得以顺利降低其在按压-释放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结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触控板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触控板结构的爆炸图。
图3A是图1的触控板结构的部分构件示意图。
图3B以另一视角绘示第二支架。
图3C是图3A的触控板结构的部分构件的爆炸图。
图4A与图4B以不同视角绘示减噪部的示意图。
图4C绘示图1的触控板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5A与图5B以简单示意绘示图1的触控板结构的运动状态。
图5C绘示图1的触控板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其中:
100:触控板结构;
110:第一支架;
111:框体;
112:减噪部;
112a:扩孔槽;
112b:凹陷;
112c、112d:凸部;
113:挂耳;
120:第二支架;
121:框体;
122:凸部;
123:翼部;
124:扣件;
124a:卡扣部;
130:触控模块;
131:玻璃层;
132:电路板;
132a:接垫;
133:接着层;
140:连动杆组件;
150:弹性组件;
151:触发部;
152:穹形本体;
160:支撑板;
161:镂空部;
162:扣持部;
170:基座;
180:上盖;
A-A、B-B:剖线;
L1:中心轴;
M1、M2、M3、M4、M5:弹性件;
P1、P2:结构;
R1、R2、R3、R4:连动杆;
R1a、R1b、R1c:区段;
X-Y-Z:直角坐标。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触控板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触控板结构的爆炸图。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直角坐标X-Y-Z以利于构件描述。请同时参考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板结构100包括第一支架110、第二支架120、触控模块130以及连动杆组件140。第一支架110具有多个减噪部112。触控模块130配置于第二支架120。连动杆组件140包括多个连动杆R1~R4,其分别枢接于减噪部112与第二支架120,以在触控板结构100的按压-释放过程中,第二支架120与触控模块130藉由这些连动杆R1~R4而相对于第一支架110移动,且减噪部112吸收连动杆R1~R4与第一支架110所产生的噪音。
需先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绘示触控板结构100的相关特征,其例如可适用于笔记本电脑,但不以此为限,亦即表示触控板结构100实质上能适用于任何需要以触控板进行操作的电子装置。
再者,如图1与图2所示,第一支架110与第二支架120是同中心轴L1的层置框体,如图1所示,第一支架110与第二支架120大致呈矩形轮廓,第二支架120在第一支架1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被第一支架110环绕,连动杆R1~R4位于第一支架110的四个内侧且同时也位于第二支架120的四个外侧,以使第二支架120藉由连动杆R1~R4而相对于第一支架110平行地移动。在此,第一支架110、第二支架120、连动杆R1~R4相对于中心轴L1呈对称,各连动杆R1~R4的一部分在第二支架120进行枢转,其中连动杆R1、R2以X轴作为其枢转轴,而连动杆R3、R4以Y轴作为其枢转轴,且各连动杆R1~R4的另一部分在减噪部112进行枢转与移动,以使触控模块130与第二支架120相对第一支架110所在的平面呈直上直下的运动。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第二支架120与第一支架110所在的平面分别平行于X-Y平面,而藉由连动杆R1~R4的枢接,使得触控板结构100在按压-释放的过程中,第二支架120与其上的触控模块130是相对于第一支架110进行沿Z轴直上直下的相对运动。如此一来,无论使用者按压在触控模块130上的任一处,触控模块130与第二支架120的全域皆能依据上述方式移动,以让触控板结构100在薄形化的同时,也兼具全域可按压的效果。
在此所谓直上直下的相对运动,是指第二支架120与其上的触控模块130视为在一平面,且所述平面平行X-Y平面,而第一支架110视为在另一平面,且所述另一平面也平行于X-Y平面,而在触控板结构100的按压-释放过程之中,第二支架120与其上的触控模块130仍保持所述平面(也就是保持平行于X-Y平面)的状态来进行沿Z轴的往复移动。
图3A是图1的触控板结构的部分构件示意图。图3B以另一视角绘示第二支架。请同时参考图2、图3A与图3B,在本实施例中,连动杆R1~R4皆具有相同的弯折状态与区段设置,以连动杆组件140的连动杆R1为例,其区分为多个区段R1a、R1b、R1c,其中区段R1a、R1b邻接在区段R1c的相对两端,且区段R1a、R1b实质上彼此同轴而平行于区段R1c。对应地,第一支架110包括框体111与设置于框体111上的多个减噪部112,第二支架120包括框体121,从框体121延伸出的多个翼部123,以及设置在翼部123的多个扣件124,如图3B所示,各扣件124具有朝下(朝向负Z轴方向)的卡扣部124a,其用以扣持于连动杆R1的区段R1c,且使区段R1c能在卡扣部124a以X轴进行枢转。同一连动杆R1的区段R1a、R1b则分别枢接于不同的减噪部112,而同样以X轴进行枢转。同样,其余三个连动杆R2~R4也具备与连动杆R1相同的结构,而与第一支架110、第二支架120的连接关系也相同于连动杆R1,故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构件的连接关系有利于第二支架120与其上的触控模块130得以达到上述沿Z轴直上直下的运动效果,而顺利完成触控板结构100的按压-释放过程。
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扣件124例如是以塑胶材质藉由嵌入射出成型于第二支架120的翼部123,同样以塑胶材质成型出的卡扣部124a能更有效地扣持连动杆R1~R4,同时降低连动杆R1~R4枢转时造成的摩擦。
图4A与图4B以不同视角绘示减噪部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3C、图4A与图4B,在本实施例中,减噪部112的局部结构的材质是塑胶,连动杆组件140、第一支架110与第二支架120是金属,第二支架120与各连动杆R1~R4分别可移动地抵接于所述局部结构。详细来说,如图4A与图4B所示,减噪部112包括结构P1与结构P2,其中结构P2是板金件,结构P1是塑胶件(例如是聚甲醛,Polyoxymethylene,POM),藉由嵌入射出成型(insert molding)而使两个结构P1、P2结合在一起,且使结构P2被结构P1包覆大部分,而仅露出局部的结构P2,其中凸部112c、112d即是结构P2暴露出结构P1之外的局部。再者,如图3C所示,第一支架110还具有立设于框体111上的一对挂耳113,藉由该对凸部112c、112d对应地卡扣于该对挂耳113,而使减噪部112得以被固定于框体111上。由此清楚得知,结构P2除了能作为减噪部112的主体结构而有效提高减噪部112的整体结构强度之外,其暴露出结构P1的部分(即,凸部112c、112d)也能作为让减噪部112固定于框体111的扣持结构,以提高减噪部112在框体111上的结合强度。
图4C绘示图1的触控板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其用以绘示图1的触控板结构100沿剖线A-A的剖切结构。请同时参考图4A至图4C,如上述配置在框体111上的减噪部112,其结构P1还会进一步地形成与连动杆组件140存在耦接关系的扩孔槽112a。在此同样以连动杆R1作为例示(其余连动杆M2~M4亦同),请同时对应参考图1及图2所示关于连动杆R1的区段R1a、R1b、R1c的分布状态。在本实施例中,连动杆R1的相对两端(区段R1a、R1b)各耦接于扩孔槽112a,以在触控板结构100在其按压-释放过程中,连动杆R1的区段R1a、R1b得以在扩孔槽112a内枢转且移动。此外,减噪部112的局部结构(也就是前述的结构P1)还包括凹陷112b,其开口朝向负Z轴方向,而如图2所示,第二支架120具有多个凸部122,且这些减噪部112的多个凹陷112b分别对应于这些凸部122(彼此一对一对应),且凹陷112b位于所对应凸部122的移动路径上。据此,随着第二支架120相对于第一支架110在所述按压-释放过程中往复移动,凸部122会抵接至凹陷112b的顶部或移离凹陷112b。
图5A与图5B以简单示意绘示图1的触控板结构的运动状态。请参考图5A与图5B,其能更进一步地了解减噪部112与连动杆组件140及第二支架120的对应关系,其中图5A绘示触控板结构100尚未受力按压的状态,图5B绘示触控板结构100已受力被按压的状态。在此同样以连动杆R1为例,在触控板结构100的按压-释放过程中,连动杆R1的区段R1c在卡扣部124a进行枢转,而连动杆R1的区段R1b则会在扩孔槽112a进行枢转与平移。据此,同时参考图5A、图5B以及图4C便能清楚得知,减噪部112藉由结构P1的材质是塑胶而使其直接接触于连动杆R1,故能有效地将连动杆R1因上述动作(枢转庾平移)所造成的噪音予以吸收,而达到减噪的效果。同时,如图4C所示,第二支架120的凸部122也会在触控板结构100的按压-释放过程中抵接至凹陷112b的顶部,而减噪部112同样以结构P1形成凹陷112b,故也能有效地吸收凸部122撞击在凹陷112b顶部所产生的噪音。
图5C绘示图1的触控板结构的局部剖视图。请先参考图2与图5C,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板结构100还包括支撑板160、基座170、上盖180与多个弹力组件150,其中支撑板160设置于基座170上,并以其扣持部162扣持第一支架110,而在依序组装第二支架120、连动杆组件140与触控模块130后,再以上盖180覆盖在前述这些构件上。弹性组件150包括多个弹性件M1~M5,且各弹性件M1~M5设置在支撑板160与触控模块130之间。
以弹性件M1为例,触控模块130包括彼此层迭的玻璃层131、电路板132与接着层133,其中玻璃层131与电路板132完成组装后,再进一步地藉由接着层133与第二支架120结合。再者,电路板132具有接垫132a,而弹性件M1具有穹形(dome type)本体152与触发部151,以在触控模块130被按压时,触发部151抵接且导电于接垫132a,进而产生触发电讯号。本实施例设置五处相同结构的弹性组件150仅是依据触控板结构100的外型而予以平均设置,因此弹性件M1~M5的数量或其触发位置得以因各式需求而予以适当地调整。另一方面,对于触控板结构100而言,中央处的弹性件M1是与触发机构(接垫132a、触发部151)位于同一处,而其余四个弹性件M2~M5在于提供整体按压机构的平衡之用,同时也能用以使触控模块130在上盖180的开口处保持结构外观的间隙。
此外,正如前述,在触控模块130受按压时,第二支架120移往第一支架110所在的平面且各弹性件M1~M5变形而蓄积弹力,在触控模块130未受按压时,弹性件M1~M5的弹力驱动第二支架120移离第一支架110所在的平面而使触控模块130复位,直至第二支架120的凸部122抵接至减噪件112的凹陷112b的顶部,即以减噪部112的凹陷112b作为第二支架120复位时的止挡。在此,支撑板160具有多个镂空部161,各镂空部161位于连动杆R1~R4的移动路径上,以在触控模块130被按压时,连动杆R1~R4的局部移入镂空部161,以让支撑板160的镂空部161能作为连动杆R1~R4沿Z轴移动时的裕度,也就是确保触控板结构100的按压行程。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触控板结构藉由将触控模块设置于第二支架上,并藉由多个连动杆连接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以使各连动杆与第二支架连接的部分产生枢转,同时也使各连动杆与第一支架连接的部分产生枢转与移动,进而在触控模块被按压时能造成第二支架移向第一支架所在的平面,且由于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是同中心轴的层置框体,第二支架在第一支架所在的平面的正投影被第一支架环绕,连动杆位于第一支架的四个内侧且位于第二支架的四个外侧,因此能造成第二支架藉由连动杆而相对于第一支架平行地直上或直下移动。
换句话说,无论使用者按压在触控模块的任一处,触控模块与第二支架能依据上述连动杆的连接关系,而顺利地相对于第一支架以上述方式移动,而达到全域可按压的状态。再者,正由于在触控板结构的厚度方向(即沿上述实施例所述Z轴)上,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仅通过连动杆进行结构连结,因此形成对称且内、外错置的结构(第二支架在内,第一支架在外),故而能有效地降低触控板结构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的厚度。此外,加上触控板结构无须使用现有技术的剪刀脚机构,故能进一步地提高其薄形化的外型需求。在此所述薄形化不但是对触控板结构自身而言,对于采用所述触控板结构的相关电子装置的机体而言也是如此。
更重要的是,触控板结构藉由将多个连杆枢接在第一支架的减噪部与第二支架,而在触控板结构的按压-释放过程中,第二支架与触控模块藉由连动杆而相对于第一支架移动,由于减噪部的存在,其得以吸收连动杆相对于第一支架运动时因摩擦与撞击而产生的噪音。据此,触控板结构藉由第一支架的减噪部而得以顺利降低其在按压-释放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结构噪音。

Claims (10)

1.一种触控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支架,具有多个减噪部;
一第二支架;
一触控模块,配置于该第二支架;以及
多个连动杆,各该连动杆枢接于该些减噪部与该第二支架,在该触控板结构的按压-释放过程中,该第二支架与该触控模块藉由该些连动杆而相对于该第一支架移动,且该些减噪部吸收从该些连动杆与该第一支架所产生的噪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减噪部的局部结构的材质是塑胶,该连动杆、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是金属,该第二支架与各该连动杆分别可移动地抵接于所述局部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结构包括一扩孔槽,各该连动杆的相对两端各耦接于该扩孔槽,以在该扩孔槽内枢转且移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结构包括一凹陷,而该第二支架具有多个凸部,该凹陷对应于该些凸部的其中之一,且该凹陷位于该凸部的移动路径上,随该第二支架相对于该第一支架往复移动,该凸部抵接于该凹陷或移离该凹陷。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减噪部还包括一板金件,藉由嵌入射出成型而被所述局部结构包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板金件具有突出于所述局部结构外的一对凸部,而该第一支架具有一框体与立于该框体上的一对挂耳,藉由该对凸部对应地卡扣于该对挂耳,而使该减噪部固定于该框体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是同中心轴的层置框体,且该第二支架在该第一支架所在的平面的正投影被该第一支架环绕,该些连动杆位于该第一支架的四个内侧且位于该第二支架的四个外侧,以使该第二支架藉由该些连动杆而相对于该第一支架平行地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各该连动杆的一部分在该第二支架进行枢转,且各该连动杆的另一部分在该减噪部进行枢转与移动,以使该触控模块与该第二支架相对该第一支架所在的平面呈直上直下的运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架、该第二支架、该些连动杆相对于所述中心轴呈对称。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支撑板与多个弹力件,该第一支架组装于该支撑板上,各该弹性件设置在支撑板与触控模块之间,在该触控模块受按压时,该第二支架移往该第一支架所在的平面且各该弹性件变形而蓄积弹力,在该触控模块未受按压时,该些弹性件的弹力驱动该第二支架移离该第一支架所在的平面而使该触控模块复位,该支撑板具有多个镂空部,各该镂空部位于该连动杆的移动路径上,在该触控模块被按压时,该连动杆的局部移入该镂空部。
CN202022580459.7U 2020-11-10 2020-11-10 触控板结构 Active CN2143116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80459.7U CN214311665U (zh) 2020-11-10 2020-11-10 触控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80459.7U CN214311665U (zh) 2020-11-10 2020-11-10 触控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11665U true CN214311665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41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80459.7U Active CN214311665U (zh) 2020-11-10 2020-11-10 触控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1166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2744A (zh) * 2022-01-11 2022-05-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触控板部件和电子设备
WO2023168969A1 (zh) * 2022-03-11 2023-09-1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板模组以及使用该触控板模组的电子装置
US12013993B2 (en) 2022-05-23 2024-06-18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Support assembly, touchpa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2744A (zh) * 2022-01-11 2022-05-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触控板部件和电子设备
WO2023168969A1 (zh) * 2022-03-11 2023-09-1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板模组以及使用该触控板模组的电子装置
US12013992B2 (en) 2022-03-11 2024-06-18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Touchpad module having elastic members connected to fixing platform through cantilever beam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touchpad module thereof
US12013993B2 (en) 2022-05-23 2024-06-18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Support assembly, touchpad, and electronic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311665U (zh) 触控板结构
EP2259277B1 (en) Key structure with scissors-type connecting member
US5828015A (en) Low profile keyboard keyswitch using a double scissor movement
EP1168396B1 (en) Tactile electromechanical data input mechanism
CN100377033C (zh) 便携式电脑的触控板装置
TWM611152U (zh) 觸控板結構
TWI661450B (zh) 具有減噪效果的按鍵及其組裝方法
EP2584433B1 (en) Keyboard modul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TW201903804A (zh) 具有減噪效果的按鍵及其組裝方法
CN114637373A (zh) 触控板模组以及使用该触控板模组的电子装置
TWI615872B (zh) 按鍵結構
TWI699801B (zh) 按鍵結構
CN111584279B (zh) 键盘装置
CN108305806B (zh) 按键及其按键开关
US8841569B2 (en) Press button and portable computer using the same
US20170062151A1 (en) Key switch
CN111739752B (zh) 键盘及其按键与调整机构
US11670465B2 (en) Key structure
CN113589963B (zh) 触控板结构
TWI680477B (zh) 具有減噪效果的鍵盤
CN115020145B (zh) 按键组件及键盘
CN110189949B (zh) 按键结构
CN111694454B (zh) 触控板模块以及具有触控板模块的电子计算机
CN210119763U (zh) 触控板结构
CN210119725U (zh) 触控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