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12596B -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12596B
CN114412596B CN202111445350.5A CN202111445350A CN114412596B CN 114412596 B CN114412596 B CN 114412596B CN 202111445350 A CN202111445350 A CN 202111445350A CN 114412596 B CN114412596 B CN 1144125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dioxide
power generation
magnetohydrodynamic
pipe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4535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12596A (zh
Inventor
戴春辉
柯汉兵
宋苹
李勇
劳星胜
黄崇海
郭晓杰
李少丹
李邦明
宋飞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719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Original Assignee
719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719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filed Critical 719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to CN20211144535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125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12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125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125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125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7/00Steam engine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types of engine; 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use of special steam systems, cycles or processes;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systems, cycles or processes; Use of withdrawn or exhaust steam for feed-water heating
    • F01K7/32Steam engine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types of engine; 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use of special steam systems, cycles or processes;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systems, cycles or processes; Use of withdrawn or exhaust steam for feed-water heating the engines using steam of critical or overcritical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21/00Steam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25/00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special working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lants operating in closed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1K25/08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special working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lants operating in closed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special vapours
    • F01K25/10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special working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lants operating in closed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special vapours the vapours being cold, e.g. ammonia, carbon dioxide, ether
    • F01K25/103Carbon dioxi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7/00Pumps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5/00
    • F04B37/10Pumps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5/00 for special use
    • F04B37/12Pumps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5/00 for special use to obtain high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7/00Pumps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5/00
    • F04B37/10Pumps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5/00 for special use
    • F04B37/18Pumps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5/00 for special use for specific elastic fl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12Casings; 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Fluid connections
    • F04B39/123Fluid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涉及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技术领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循环回路的热源、压缩机组以及回热器,还包括回收压缩机、磁流体发电喷管以及自热分离容器,回收压缩机的吸气口适于吸取舱室内的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回收压缩机的排气口通过排气管路输送至磁流体发电喷管中,磁流体发电喷管设有适于喷射二氧化碳溶解液的喷头,磁流体发电喷管设有一级排气口和二级排气口以及出液口且外部形成有磁场,自热分离容器的顶部通过二氧化碳排出管路连接至压缩机组的循环回路,解决了应用二氧化碳工质的高速旋转机械因二氧化碳泄漏导致基于二氧化碳的工质装量浪费以及给舱室内的运行人员带来威胁的问题。

Description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具有系统紧凑、效率高、安全性好的优势,随着第四代核能技术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非常适合应用于海洋浮动核电站等特殊领域的应用,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系统中,压缩机和透平等旋转机械的密封是关键也是难点,主要的方式为迷宫式、刷式或干气密封,但动密封均存在一定的泄漏,除此以外还给运行人员带来窒息风险,对此,通常的设计是采用设置对外排风扇以将舱室内混合气体抽出,这样虽然规避了人员窒息风险,但一方面由于高温高压二氧化碳流出,降低了系统循环效率,另外一方面需要对系统进行二氧化碳的补充,补充的气源占空间,浪费气体资源。
可见,现有的应用二氧化碳工质的高速旋转机械因二氧化碳泄漏导致基于二氧化碳的工质装量浪费以及给舱室内的人员带来威胁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以解决应用二氧化碳工质的高速旋转机械因二氧化碳泄漏导致基于二氧化碳的工质装量浪费以及给舱室内的人员带来威胁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循环回路的热源、压缩机组以及回热器,具体地,还包括:
回收压缩机、磁流体发电喷管以及自热分离容器,所述回收压缩机与所述压缩机组连接,所述回收压缩机设有吸气口和排气口,所述吸气口适于吸取舱室内的二氧化碳混合气体,所述回收压缩机的排气口通过排气管路延伸至所述磁流体发电喷管中,所述磁流体发电喷管设有进液口和与所述进液口连接的喷头,所述喷头适于喷射二氧化碳溶解液,所述磁流体发电喷管外形成有磁场,所述磁流体发电喷管的顶部设有一级排气口,所述磁流体发电喷管的远离所述喷头的一侧设有二级排气口以及出液口,所述出液口通过出液管路连接至所述自热分离容器,所述自热分离容器的顶部通过二氧化碳排出管路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组的循环回路,所述自热分离容器通过排液管路连接至所述磁流体发电喷管的进液口。
具体地,所述自热分离容器中的二氧化碳溶解液为碳酸钠溶液。
进一步地,还包括冷却器,所述排液管路经过所述冷却器与所述磁流体发电喷管的进液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器设有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所述排液管路与所述第一换热管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管连接至海水管路。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组包括依次连接的透平、电机和主压缩机,所述热源通过第一循环回路与所述透平和所述回热器连接,所述回热器通过第二循环回路与所述主压缩机连接,所述第二循环回路的至少部分管路穿设于所述自热分离容器;所述自热分离容器的顶部设有二氧化碳排出口,所述二氧化碳排出口通过所述二氧化碳排出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二循环回路。
进一步地,在设有所述冷却器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循环回路经过所述冷却器并连接至所述二氧化碳排出管路。
进一步地,所述磁流体发电喷管外设有能够形成磁场的磁场发生装置,所述磁场发生装置与所述电机均连接至负载。
进一步的,沿流体流动方向上,所述磁流体发电喷管设有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磁场发生装置设于所述第二管段外,所述喷头和所述排气管路位于所述磁流体发电喷管中的出口均位于所述第一管段内;
沿流体流动方向上,所述第一管段的管径由小变大后再由小变大。
进一步地,所述出液管路为向下弯折的弯管,所述弯管包括与所述第二管段连接的水平管以及与所述自热分离容器连接的竖直管,所述二级排气口设于所述水平管的顶部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管路位于所述磁流体发电喷管中的出口朝向所述喷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回收压缩机与所述主压缩机同轴设置,并设于所述主压缩机远离所述电机的一侧。
本发明提供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的有益效果为:
(1)针对高速旋转机械的动密封一直存在泄漏二氧化碳的实际情况,通过回收压缩机的吸气口将舱室内混有泄漏的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吸入磁流体发电喷管,与磁流体发电喷管中喷射出的二氧化碳溶解液进行充分混合,二氧化碳溶于二氧化碳溶解液例如碳酸钠溶液中并形成混有氮气、氧气等不溶气体的气水两相混合物,气水两相混合物在高压气体的驱动和喷管效应的作用下向出液口流动,在流到磁场区域内时受洛伦茨力作用,速度降低,同时克服洛伦茨力作功产生电能,从而将回收压缩机用于吸取二氧化碳混合气体所消耗掉的能量回收。
(2)流到磁场区域内并被洛伦茨力作用的气液混合物在减速后逐渐分离,部分不溶气体在洛伦茨力的作用下从位于磁流体发电喷管的顶部的一级排气口排出,实现一级气水分离,离开磁流体发电喷管后,气液两相分离,此时由于不溶气体本身不具有导电性,在磁流体发电喷管中不会减速,而溶解有二氧化碳的溶液速度降低,形成不同流速的两种流体,不溶气体从二级排气口流出,而溶解有二氧化碳的溶液通过出液管路进入自热分离容器中,溶解有二氧化碳的溶液在自热分离容器中受热使得二氧化碳气体析出并通过二氧化碳排出管路回收至压缩机组的循环回路,以实现二氧化碳气体在所述压缩机组的循环回路的循环利用,避免了现有的应用二氧化碳工质的高速旋转机械因二氧化碳泄漏导致二氧化碳的工质装量浪费,且避免了泄漏至舱室内的二氧化碳气体给运行人员安全带来威胁的问题。
(3)在自热分离容器中析出二氧化碳气体后的二氧化碳溶解液通过排液管路再次进入所述磁流体发电喷管,并与进入磁流体发电喷管中的二氧化碳混合气体进行混合,实现了二氧化碳溶解液的循环利用,即使从自热分离容器进入排液管路的二氧化碳溶解液中仍有部分二氧化碳未彻底析出,仍可通过多次循环的方式进行二氧化碳气体的回收,提高了泄漏的二氧化碳的回收率,无需额外补充二氧化碳至压缩机组中,而且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的磁流体发电喷管的结构示意图;
1、热源;11、第一循环回路;2、压缩机组;21、透平;22、电机;23、主压缩机;3、回热器;31、第二循环回路;4、回收压缩机;41、吸气口;42、排气口;5、磁流体发电喷管;51、进液口;52、一级排气口;53、二级排气口;54、出液口;55、出液管路;551、水平管;552、竖直管;56、磁场发生装置;57、第一管段;58、第二管段;6、自热分离容器;61、二氧化碳排出口;62、二氧化碳排出管路;63、排液管路;7、排气管路;8、冷却器;81、第一换热管;82、第二换热管;83、海水管路;9、负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发明中的附图,对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面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下面结合图1-图2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循环回路的热源1、压缩机组2以及回热器3;主要地,还包括回收压缩机4、磁流体发电喷管5以及自热分离容器6。
具体地,回收压缩机4与压缩机组2连接,回收压缩机4设有吸气口41和排气口42,吸气口41适于吸取舱室内的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回收压缩机4的排气口42通过排气管路7延伸至磁流体发电喷管5中,用于将二氧化碳混合气体输送至磁流体发电喷管5中。
本实施例中,磁流体发电喷管5设有进液口51和与进液口51连接的喷头,喷头适于喷射二氧化碳溶解液,本实施例以二氧化碳溶解液为碳酸钠溶液为例,磁流体发电喷管5外形成有磁场,磁流体发电喷管5的顶部设有一级排气口52,磁流体发电喷管5的远离喷头的一侧设有二级排气口53以及出液口54,出液口54通过出液管路55连接至自热分离容器6。
本实施例中,自热分离容器6的顶部通过二氧化碳排出管路62连接至压缩机组2的循环回路,自热分离容器6通过排液管路63连接至磁流体发电喷管5的进液口51。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针对高速旋转机械的动密封一直存在泄漏二氧化碳的实际情况,通过回收压缩机4的吸气口41将舱室内混有泄漏的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吸入磁流体发电喷管5内部,与磁流体发电喷管5中喷射出的的二氧化碳溶解液进行充分混合,二氧化碳溶于二氧化碳溶解液例如碳酸钠溶液中并形成气水两相混合物,气水两相混合物在高压气体的驱动和喷管效应的作用下向出液口54流动,在流到磁场区域内时受洛伦茨力作用,速度降低,同时克服洛伦茨力作功产生电能,从而将回收压缩机4用于吸取二氧化碳混合气体所消耗掉的能量回收。
流到磁场区域内并被洛伦茨力作用的气液混合物在减速后逐渐分离,部分不溶气体在洛伦茨力的作用下从位于磁流体发电喷管5的顶部的一级排气口52排出,实现一级气水分离,离开磁流体发电喷管5后,气液两相分离,此时由于不溶气体本身不具有导电性,在磁流体发电喷管5中不会减速,而溶解有二氧化碳的溶液速度降低,形成不同流速的两种流体,不溶气体从二级排气口53流出,而溶解有二氧化碳的溶液通过出液管路55进入自热分离容器6中,溶解有二氧化碳的溶液在自热分离容器6中受热使得二氧化碳气体析出并通过二氧化碳排出管路62回收至压缩机组2的循环回路,以实现二氧化碳气体在压缩机组2的循环回路的循环利用,避免了现有的应用二氧化碳工质的高速旋转机械因二氧化碳泄漏导致二氧化碳的工质装量浪费,且避免了泄漏至舱室内的二氧化碳气体给运行人员安全带来威胁的问题。
在自热分离容器6中析出二氧化碳气体后的二氧化碳溶解液通过排液管路63再次进入磁流体发电喷管5,并与进入磁流体发电喷管5中的二氧化碳混合气体进行混合,实现了二氧化碳溶解液的循环利用,即使从自热分离容器6进入排液管路63的二氧化碳溶解液中仍有部分二氧化碳未彻底析出,仍可通过多次循环的方式进行二氧化碳气体的回收,提高了泄漏的二氧化碳的回收率,无需额外补充二氧化碳至压缩机组2中,而且安全性高。
本实施例中,自热分离容器6中的二氧化碳溶解液为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溶液,且碳酸钠溶液不会与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中的如氮气、氧气等气体发生反应,更加稳定,且能在受热后能将二氧化碳气体析出。
需要说明的是,自热分离容器6中的二氧化碳溶解液也可通过除碳酸氢钠溶液以外的可与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以形成化合物且所形成的化合物能在加热条件下将二氧化碳气体析出的其他溶解液进行替换,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还包括冷却器8,排液管路63经过冷却器8与磁流体发电喷管5的进液口51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冷却器8对排液管路63内的二氧化碳溶解液进行冷却,使二氧化碳溶解液得到降温再输送至磁流体发电喷管5内,使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充分溶解于二氧化碳溶解液中,避免因二氧化碳溶解液温度过高而不能使二氧化碳气体充分溶解于溶液中的问题,或避免溶解于二氧化碳溶解液中的部分二氧化碳因吸收了溶液中的热量而迅速析出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因设有自热分离容器6,一方面将二氧化碳析出并回收利用,另外一方面,因自热分离容器6与冷却器8共同产生冷却效果,自热分离容器6的设置可以减小最终冷却器8的尺寸,也减小了占用空间和设备投资成本。
一个具体实施例,冷却器8设有第一换热管81和第二换热管82,排液管路63与第一换热管81连接,第二换热管82连接至海水管路83。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换热管82连接至海水管路83,通过海水冷却的方式对第一换热管81内的二氧化碳溶解液进行冷却,无需额外的冷却液对第一换热管81内的二氧化碳溶解液进行冷却,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节约了成本。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压缩机组2包括依次连接的透平21、电机22和主压缩机23,热源1通过第一循环回路11与透平21和回热器3连接,回热器3通过第二循环回路31与主压缩机23连接,第二循环回路31的至少部分管路穿设于自热分离容器6;自热分离容器6的顶部设有二氧化碳排出口61,二氧化碳排出口61通过二氧化碳排出管路62连接至第二循环回路31。
本实施例中,从热源1输出的二氧化碳工质在连接有透平21和回热器3的第一循环回路11中以及连接有主压缩机23的第二循环回路31中循环作功,且第二循环回路31的部分管路穿设于自热分离容器6,一方面,利用自热分离容器6中的溶液对第二循环回路31中的二氧化碳工质进行初步冷却,使得二氧化碳返回主压缩机23时温度不至于过高,另一方面,利用第二循环回路31中高温的二氧化碳工质加热自热分离容器6中的含有二氧化碳的溶液,以加快二氧化碳析出,进行回收利用。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在设有冷却器8的情况下,第二循环回路31经过冷却器8并连接至二氧化碳排出管路62。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循环回路31经过冷却器8进行进一步降温,使得第二循环回路31中的二氧化碳工质得到充分降温,从而使得进入主压缩机23的二氧化碳工质温度适宜,能够有效保证主压缩机23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磁流体发电喷管5外设有能够形成磁场的磁场发生装置56,磁场发生装置56与电机22均连接至负载9。
本实施例中,在磁流体发电喷管5内由二氧化碳溶解液在克服洛伦茨力而作功产生的电能由磁场发生装置56输送至负载,从而可以节省电机为负载供电所消耗的电能,使得由二氧化碳溶解液在克服洛伦茨力而作功产生的电能得到利用,将回收压缩机4因吸收混有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所消耗掉的能量回收。
如图2所示,沿流体流动方向上,磁流体发电喷管5设有第一管段57和第二管段58,磁场发生装置56设于所述第二管段58外,喷头和排气管路7位于磁流体发电喷管5中的出口均位于第一管段57内。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管段57,为二氧化碳混合气体溶解于二氧化碳溶解液的反应提供区域,使刚进入磁流体发电喷管5的二氧化碳混合气体能在第一管段57内与从喷头喷出的二氧化碳溶解液充分发生溶解反应后再进入含有磁场区域的第二管段58内,相较于使刚进入磁流体发电喷管5的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与从喷头喷出的二氧化碳溶解液直接进入磁场区域的方式,本实施例可避免因二氧化碳未能充分溶解于二氧化碳溶解液,而导致未能充分回收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问题。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沿流体流动方向上,第一管段57的管径先由大变小而后再由小变大,流体在经过第一管段57的管径由大变小的部分时,因流动空间变小,流体的流速会加快,从排气管路7的出口排出的混合气体易于与从喷头喷出的二氧化碳溶解液充分接触,更有效地发生溶解反应,且因流体流速加快,液压变小,对在第一管段57内的喷头和排气管路7产生吸附力,防止第一管段57内的流体倒流回喷头或排气管路7内,流体进入第一管段57的管径由小变大的部分时,则会以均匀扩散的方式朝向第二管段58的方向流动,充分地切割磁场区域内的磁感线,进而作功产生电能。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出液管路55为向下弯折的弯管,弯管包括与第二管段58连接的水平管551以及与自热分离容器6连接的竖直管552,二级排气口53设于水平管551的顶部侧壁。
本实施例中,利用向下弯折的弯管,将两种流体进一步分离,不溶气体从设于水平管551的顶部侧壁的二级排气口53流出,而溶解有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溶解液则通过竖直管552进入自热分离容器6中,因不溶气体会聚集于二氧化碳溶解液的上方,且不溶气体不导电因此在磁场区域内相较于溶解有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溶解液移动速度更快,则更易于从水平管551的顶部侧壁的二级排气口53排出,而溶解有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溶解液则会因重力作用更易于从竖直管552排出。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排气管路7位于磁流体发电喷管5中的出口朝向喷头设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使排气管路7位于磁流体发电喷管5中的出口朝向喷头设置,从排气管路7位于磁流体发电喷管5中的出口排出的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的二氧化碳能更充分地与喷头喷出的二氧化碳溶解液进行接触以更充分地溶解于二氧化碳溶解液中。
根据工作需要,回收压缩机4与主压缩机23同轴设置,并设于主压缩机23远离电机22的一侧。通过同轴设置主压缩机23和回收压缩机4以吸入舱室中泄漏的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由于一般压缩机的体型相对透平21较小,设置两台压缩机可以进一步有利于电机22的轴承的轴向力平衡,减小推理轴承的压力,对机组设计有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循环回路的热源(1)、压缩机组(2)以及回热器(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回收压缩机(4)、磁流体发电喷管(5)以及自热分离容器(6),所述回收压缩机(4)与所述压缩机组(2)连接,所述回收压缩机(4)设有吸气口(41)和排气口(42),所述吸气口(41)适于吸取舱室内的二氧化碳混合气体,所述回收压缩机(4)的排气口(42)通过排气管路(7)延伸至所述磁流体发电喷管(5)中,所述磁流体发电喷管(5)设有进液口(51)和与所述进液口(51)连接的喷头,所述喷头适于喷射二氧化碳溶解液,所述磁流体发电喷管(5)外形成有磁场,所述磁流体发电喷管(5)的顶部设有一级排气口(52),所述磁流体发电喷管(5)的远离所述喷头的一侧设有二级排气口(53)以及出液口(54),所述出液口(54)通过出液管路(55)连接至所述自热分离容器(6),所述自热分离容器(6)的顶部通过二氧化碳排出管路(62)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组(2)的循环回路,所述自热分离容器(6)通过排液管路(63)连接至所述磁流体发电喷管(5)的进液口(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器(8),所述排液管路(63)经过所述冷却器(8)与所述磁流体发电喷管(5)的进液口(5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8)设有第一换热管(81)和第二换热管(82),所述排液管路(63)与所述第一换热管(81)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管(82)连接至海水管路(83)。
4.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组(2)包括依次连接的透平(21)、电机(22)和主压缩机(23),所述热源(1)通过第一循环回路(11)与所述透平(21)和所述回热器(3)连接,所述回热器(3)通过第二循环回路(31)与所述主压缩机(23)连接,所述第二循环回路(31)的至少部分管路穿设于所述自热分离容器(6);所述自热分离容器(6)的顶部设有二氧化碳排出口(61),所述二氧化碳排出口(61)通过所述二氧化碳排出管路(62)连接至所述第二循环回路(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设有冷却器(8)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循环回路(31)经过所述冷却器(8)并连接至所述二氧化碳排出管路(6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流体发电喷管(5)外设有能够形成磁场的磁场发生装置(56),所述磁场发生装置(56)与所述电机(22)均连接至负载(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流体流动方向上,所述磁流体发电喷管(5)设有第一管段(57)和第二管段(58),所述磁场发生装置(56)设于所述第二管段(58)外,所述喷头和所述排气管路(7)位于所述磁流体发电喷管(5)中的出口均位于所述第一管段(57)内;
沿流体流动方向上,所述第一管段(57)的管径由大变小后再由小变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路(55)为向下弯折的弯管,所述弯管包括与所述第二管段(58)连接的水平管(551)以及与所述自热分离容器(6)连接的竖直管(552),所述二级排气口(53)设于所述水平管(551)的顶部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路(7)位于所述磁流体发电喷管(5)中的出口朝向所述喷头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压缩机(4)与所述主压缩机(23)同轴设置,并设于所述主压缩机(23)远离所述电机(22)的一侧。
CN202111445350.5A 2021-11-30 2021-11-30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 Active CN1144125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45350.5A CN114412596B (zh) 2021-11-30 2021-11-30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45350.5A CN114412596B (zh) 2021-11-30 2021-11-30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12596A CN114412596A (zh) 2022-04-29
CN114412596B true CN114412596B (zh) 2024-05-17

Family

ID=81265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45350.5A Active CN114412596B (zh) 2021-11-30 2021-11-30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1259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08090A (en) * 1964-07-07 1970-04-21 Conch Int Methane Ltd Thermal power plants
WO2018110826A1 (ko) * 2016-12-15 2018-06-21 한국에너지기술연구원 초임계 이산화탄소 발전장치용 누설 이산화탄소 재주입 시스템
CN110486107A (zh) * 2019-07-31 2019-11-22 碧流天能(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合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及方法
CN111456819A (zh) * 2020-04-29 2020-07-28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
CN111749739A (zh) * 2020-07-28 2020-10-09 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 超临界二氧化碳再压缩循环发电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13446081A (zh) * 2021-08-11 2021-09-28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液态金属磁流体超临界co2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83035B2 (en) * 2011-11-15 2014-07-22 Shell Oil Company System and process for generation of electrical powe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08090A (en) * 1964-07-07 1970-04-21 Conch Int Methane Ltd Thermal power plants
WO2018110826A1 (ko) * 2016-12-15 2018-06-21 한국에너지기술연구원 초임계 이산화탄소 발전장치용 누설 이산화탄소 재주입 시스템
CN110486107A (zh) * 2019-07-31 2019-11-22 碧流天能(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合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及方法
CN111456819A (zh) * 2020-04-29 2020-07-28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
CN111749739A (zh) * 2020-07-28 2020-10-09 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 超临界二氧化碳再压缩循环发电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13446081A (zh) * 2021-08-11 2021-09-28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液态金属磁流体超临界co2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12596A (zh) 2022-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4604C (zh) 一种气体水合物的高速制备方法及装置
CN103573410B (zh) 涡轮机
CN107819139B (zh) 基于可再生燃料电池/膨胀机混合循环的冷热电联供系统
CN110469376B (zh) 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及方法
CN114412596B (zh)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
KR101619135B1 (ko) 이젝터 냉동 사이클을 이용한 발전 시스템
CN108547669A (zh) 一种氢液化用氢透平膨胀机组
CN111456819A (zh)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
CN115133072A (zh) 一种高效率低排放的高温燃料电池涡轮混合发电系统及方法
CN109882366A (zh) 风力发电机组
CN116556909B (zh) 一种二氧化碳驱高效分离及循环回注利用装置及方法
CN206033359U (zh)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废水处理的耦合系统
KR101534922B1 (ko) 연료전지 시스템
CN213302047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x射线探伤机
CN107035438B (zh) 一种采用引射器的有机朗肯循环汽轮发电机组冷却系统
CN114370716B (zh) 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系统
CN109538321A (zh) 一种利用低温余热的氢能源发电系统
CN108554132A (zh) 蒽醌法双氧水生产中氧化尾气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14403990U (zh) 一种水环式真空泵冷却系统
CN103883398B (zh) 一种数据中心液态空气制冷发电装置及工作方法
CN207018200U (zh) 一种罗茨液环真空泵机组
CN216432608U (zh) 一种抽水蓄能水电站用气体冷却器
CN215980136U (zh) 一种冷却装置及设置其的蒸汽压缩机
CN109441581A (zh) 一种双工质合成做功的系统
CN218760329U (zh) 一种气体压缩系统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