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07481A - 贴合设备以及贴合设备的贴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贴合设备以及贴合设备的贴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07481A
CN114407481A CN202011175765.0A CN202011175765A CN114407481A CN 114407481 A CN114407481 A CN 114407481A CN 202011175765 A CN202011175765 A CN 202011175765A CN 114407481 A CN114407481 A CN 1144074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glass
region
pressing jig
upper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7576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敖玉银
孙文峰
郑俊威
张常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7576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074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074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074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04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the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ing method

Landscapes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贴合设备以及贴合设备的贴合方法,包括:上压合治具,所述上压合治具下表面的形状尺寸与待贴合玻璃的上表面形状尺寸相匹配,所述上压合治具用于吸附所述待贴合玻璃,以使所述上压合治具与所述待贴合玻璃贴合,所述上压合治具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加热,所述待贴合玻璃的折弯区域对应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待贴合玻璃的边角区域对应所述第二区域。本申请在贴合过程中通过对上压合治具的局部区域加热,通过热传递完成加热,能够使贴合过程更加便捷,并可有效保护贴合设备。

Description

贴合设备以及贴合设备的贴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贴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贴合设备以及贴合设备的贴合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子设备玻璃盖板与液晶屏幕的贴合工艺设备难以针对曲面玻璃实现贴合覆盖。当前用于3D玻璃盖板的贴合工艺设备,在3D玻璃物理上的热弯与3D结构纹理的形成上无法做到很好的兼容。现有技术中在对玻璃的贴合过程是对整个贴合设备的上压合治具进行加热,但在长时间的应用中会影响贴合设备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贴合设备及贴合设备的贴合方法,能够使贴合过程更加便捷,并可有效保护贴合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贴合设备,所述贴合设备包括:
上压合治具,所述上压合治具下表面的形状尺寸与待贴合玻璃的上表面形状尺寸相匹配,所述上压合治具用于吸附所述待贴合玻璃,以使所述上压合治具与所述待贴合玻璃贴合,所述上压合治具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加热,所述待贴合玻璃的折弯区域对应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待贴合玻璃的边角区域对应所述第二区域。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贴合设备的贴合方法,所述贴合设备包括:
上压合治具,所述上压合治具下表面的形状尺寸与待贴合玻璃的上表面形状尺寸相匹配,所述上压合治具用于吸附所述待贴合玻璃,以使所述上压合治具与所述待贴合玻璃贴合,所述上压合治具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加热,所述待贴合玻璃的折弯区域对应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待贴合玻璃的边角区域对应所述第二区域;
下压合治具,在所述上压合治具的下表面与所述待贴合玻璃上表面贴合后,所述下压合治具的上表面用于与所述待贴合玻璃的下表面贴合,所述下压合治具包括第三区域、第四区域和第五区域,所述第三区域和所述第四区域与所述第五区域连接,所述第三区域对应所述待贴合玻璃的折弯区域,所述第四区域对应所述待贴合玻璃的边角区域;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上压合治具通过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加热到预设温度;
所述上压合治具吸附所述待贴合玻璃,以使所述上压合治具与所述待贴合玻璃贴合;
继续对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加热第一预设时长;
驱动所述上压合治具及所述待贴合玻璃从初始位置运动至所述下压合治具,并实现接触;
继续驱动所述上压合治具运动,直至所述下压合治具的厚度达到预设厚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上压合治具下表面的形状尺寸与待贴合玻璃的上表面形状尺寸相匹配,以使上压合治具吸附待贴合玻璃实现贴合,并通过上压合治具中的加热装置对上压合治具与待贴合玻璃折弯区域对应的第一区域和与待贴合玻璃边角区域对应的第二区域加热。通过对局部区域加热,以热传递的方式完成加热过程,能够使贴合过程更加便捷,并可有效保护贴合设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设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设备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设备的贴合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设备的贴合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实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贴合设备。该贴合设备可以实现将3D玻璃贴合于电子设备,其中,3D玻璃可以为电子设备的3D玻璃电池盖等待贴合玻璃,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
请参阅图1-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设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设备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该贴合设备10可以包括上压合治具11、下压合治具12以及下压合定位治具13。
其中,上压合治具11下表面的形状尺寸与待贴合玻璃的上表面形状尺寸相匹配,该上压合治具11可以吸附待贴合玻璃,以使上压合治具11与待贴合玻璃贴合。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上压合治具11的下表面与待贴合玻璃的上表面形状尺寸相匹配,因此上压合治具在吸附待贴合玻璃的过程中,可以使上压合治具11与待贴合玻璃完全贴合。
其中,上压合治具11可以采用仿形治具,上压合治具11上设置有负压抽吸装置,该负压抽吸装置包括设置在上压合治具11表面的吸气孔14以及与吸气孔相连的吸气管15,该吸气孔14在贴合过程中利用负压将待贴合玻璃吸附住。吸气孔14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可以将吸气孔14设置在上压合治具11的中间位置。吸气孔14工作时通过吸气管15产生负压,负压作用吸附待贴合玻璃。
上压合治具11可以包括第一区域111、第二区域112和加热装置113。加热装置113可以对第一区域111和第二区域112加热。可以理解的是,在对待贴合玻璃的贴合过程中,需要使待贴合玻璃的各部分区域均实现完全贴合,待贴合玻璃包括与电子设备显示屏处于同一平面的平面区域、平面区域与侧边连接处的折弯区域以及平面区域与电子设备边角连接处的边角区域。
其中,待贴合玻璃的折弯区域对应上压合治具11的第一区域111,待贴合玻璃的边角区域对应上压合治具11的第二区域112。因此,通过加热装置113对上压合治具11的折弯区域和边角区域进行加热,并基于玻璃具有热传递的性能,将区域加热扩散至整个上压合治具11的加热,实现上压合治具11各部分的加热处理。其中,第一区域111和第二区域112与上压合治具11的平面区域的角度大于60°,即待贴合玻璃的折弯区域和边角区域与其平面区域的角度大于60°,以形成大折弯的待贴合玻璃。
其中,加热装置113的数量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的边角数量进行相应的设定。例如,电子设备的上表面包括四个边角,则相应设置四个加热装置113。该加热装置113可以采用热电偶加热,加热材料为金属材料,通常选用导热性能良好的紫铜作为加热介质,加热温度的范围通常控制在150摄氏度至200摄氏度。该加热装置113也可以为设置在上压合治具11的边角区域的加热棒或加热板。
本实施例在贴合过程中通过对上压合治具11的第一区域111和第二区域112加热,通过热传递完成整个上压合治具11的加热处理,能够使贴合过程更加便捷,并且采用小面积的加热装置113可以减少加热装置的成本,并且对部分区域进行加热可以有效保护大面积加热对贴合设备10寿命的影响,能够有效保护贴合设备10。
请继续参阅图1,贴合设备10还可以包括下压合治具12,该下压合治具12可以在上压合治具11的下表面与待贴合玻璃的上表面贴合后,将下压合治具12的上表面与待贴合玻璃的下表面贴合。
其中,该下压合治具12也可以采用仿形治具,该仿形治具结构的中心点要比待贴合玻璃的中心点高1-1.5mm,下压合治具12的四周形状尺寸比待贴合玻璃四周的形状尺寸小1-2mm,下压合治具的曲率比待贴合玻璃大3-5mm。
下压合治具12可以包括第三区域121、第四区域122和第五区域123。第三区域121和第四区域122与第五区域123连接,第三区域121对应待贴合玻璃的折弯区域,第四区域122对应待贴合玻璃的边角区域,第五区域123为连接折弯区域和边角区域的平面区域。下压合治具12表面设置有膜片,实现下压合治具12与待贴合玻璃完全贴合的过程是使待贴合玻璃的下表面与设置于下压合治具12上的膜片完全贴合。
为了使下压合治具适应于待贴合玻璃的较好延展性,以将膜片完全贴合于待贴合玻璃的下表面,可以将下压合治具12的第三区域121、第四区域122和第五区域123分别设置不同的硬度,以保证完成贴合的待贴合玻璃没有气泡、褶皱及压痕等缺陷。
具体地,可以设置第五区域123的硬度分别小于第三区域121的硬度和第四区域122的硬度。其中,第五区域123的硬度可以为50°-70°,而第三区域121的硬度和第四区域122的硬度比第五区域123的硬度高10°-20°。
相应的,为满足下压合治具12不同硬度部分更好的贴合,可以对各区域的厚度进行对应的设定,即第五区域123的厚度分别大于第三区域121的厚度和第四区域122的厚度。其中,第五区域123的厚度可以为15mm-25mm,第三区域121的厚度比第五区域123的厚度薄6mm-10mm,第四区域122的厚度比第五区域123的厚度薄8mm-12mm。
可以理解的是,在贴合过程中下压合治具12的表面粗糙度也会相应影响到膜片与待贴合玻璃贴合的完整性,并且在长时间使用该下压合治具12进行贴合的过程中若对于不同玻璃采用相同粗糙度的下压合治具12,那么会降低下压合治具12的使用寿命,从保护治具的角度考虑,对于不同的待贴合玻璃采用各部分表面粗糙度不同的下压合治具12,不仅可以提高其使用寿命,还可以增加贴合的紧凑性。
具体地,可以设置下压合治具12的第五区域123的表面粗糙度分别大于第三区域121的表面粗糙度和第四区域122的表面粗糙度。其中,第五区域123的表面粗糙度可以在1um-2um之间,第三区域121的表面粗糙度和第四区域122的表面粗糙度可以在0.1um-0.3um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对于下压合治具12各部分的硬度、厚度和表面粗糙度三个条件进行了改进,当然,对于不同的待贴合玻璃可以相应改进其中一个或多个条件以更好的完成贴合过程。
比如,改进下压合治具12的硬度、厚度或表面粗糙度,也可以同时改变硬度、厚度和表面粗糙度。即设置第五区域123的硬度分别小于第三区域121的硬度和第四区域122的硬度,第五区域123的厚度分别大于第三区域121的厚度和第四区域122的厚度,第五区域123的表面粗糙度分别大于第三区域121的表面粗糙度和第四区域122的表面粗糙度。
其中,下压合治具12的材质可以选择硅胶材料。
请继续参阅图1,贴合设备10还可以包括下压合定位治具13。该下压合定位治具13可以将下压合治具12固定在其内部,由于下压合治具12的各部分采用不同的硬度设置,因此,为保证在贴合过程中各部分区域的受力一致可控,需要通过下压合定位治具13进行固定。
其中,该下压合定位治具13可以选用亚克力、电木或者铝合金等材料。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中,贴合设备包括上压合治具、下压合治具以及下压合定位治具,通过对上压合治具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加热,以热传递完成整个上压合治具的加热处理,能够使贴合过程更加便捷,并能够有效保护贴合设备。另外,通过对下压合治具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硬度设置,能够使下压合治具适应于待贴合玻璃的延展性,使贴合过程受力一致,使待贴合玻璃没有气泡、褶皱及压痕等缺陷。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贴合设备的贴合方法。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设备的贴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贴合设备可以实现将3D玻璃贴合于电子设备,其中,3D玻璃可以为电子设备的3D玻璃电池盖等待贴合玻璃,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其中,贴合设备可以包括上压合治具、下压合治具以及下压合定位治具。该贴合设备的贴合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01,上压合治具通过加热装置对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加热到预设温度。
本实施例中,上压合治具可以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可以对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加热。可以理解的是,在对待贴合玻璃的贴合过程中,需要使待贴合玻璃的各部分区域均实现完全贴合,待贴合玻璃包括与电子设备显示屏处于同一平面的平面区域、平面区域与侧边连接处的折弯区域以及平面区域与电子设备边角连接处的边角区域。
其中,待贴合玻璃的折弯区域对应上压合治具的第一区域,待贴合玻璃的边角区域对应上压合治具的第二区域。因此,通过加热装置对上压合治具的折弯区域和边角区域进行加热,并基于玻璃具有热传递的性能,将区域加热扩散至整个上压合治具的加热,实现上压合治具各部分的加热处理。
其中,加热装置的数量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的边角数量相应设定。例如,电子设备的上表面包括四个边角,则相应设置四个加热装置。加热温度的范围通常控制在150摄氏度至200摄氏度之间。因此,可以将预设温度设置为180摄氏度。
102,上压合治具吸附待贴合玻璃,以使上压合治具与待贴合玻璃贴合。
其中,上压合治具下表面的形状尺寸与待贴合玻璃的上表面形状尺寸相匹配,因此,上压合治具在吸附待贴合玻璃的过程中,可以使上压合治具与待贴合玻璃完全贴合。
上压合治具上设置有负压抽吸装置,该负压抽吸装置包括设置在上压合治具表面的吸气孔以及与吸气孔相连的吸气管,该吸气孔在贴合过程中利用负压将待贴合玻璃吸附住。吸气孔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可以将吸气孔设置在上压合治具的中间位置。吸气孔工作时通过吸气管产生负压,负压作用吸附待贴合玻璃,以使待贴合玻璃与上压合治具完全贴合。
103,继续对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加热第一预设时长。
在使待贴合玻璃与上压合治具完全贴合后,继续在预设温度下加热第一预设时长,以保证待贴合玻璃与上压合治具的贴合更加紧凑。其中,预设温度可以设置为180摄氏度,第一预设时长可以设置为10秒。
104,驱动上压合治具及待贴合玻璃从初始位置运动至下压合治具,并实现接触。
贴合设备还可以包括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可以驱动上压合治具运动,以使上压合治具带动待贴合玻璃共同运动。
比如,驱动上压合治具及待贴合玻璃从初始位置向下运动至下压合治具,以实现下压合治具与待贴合玻璃的接触。其中,下压合治具的表面设置有膜片,驱动待贴合玻璃与下压合治具接触的过程是实现使待贴合玻璃的下表面与设置于下压合治具上的膜片完全贴合。
其中,为了使下压合治具适应于待贴合玻璃的较好延展性,以将膜片完全贴合于待贴合玻璃的下表面,可以将下压合治具的第三区域、第四区域和第五区域分别设置不同的硬度,以保证完成贴合的待贴合玻璃没有气泡、褶皱及压痕等缺陷。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与第五区域连接,第三区域对应待贴合玻璃的折弯区域,第四区域对应待贴合玻璃的边角区域,第五区域为连接折弯区域和边角区域的平面区域。
具体地,可以设置第五区域的硬度分别小于第三区域的硬度和第四区域的硬度。其中,第五区域的硬度可以为50°,而第三区域的硬度和第四区域的硬度可以为65°。
另外,可以设置下压合治具的第五区域的表面粗糙度分别大于第三区域的表面粗糙度和第四区域的表面粗糙度。其中,第五区域的表面粗糙度可以为1.3um,第三区域的表面粗糙度和第四区域的表面粗糙度可以为0.1um。
105,继续驱动上压合治具运动,直至下压合治具的厚度达到预设厚度。
继续驱动上压合治具带动待贴合玻璃向下运动,直至下压合治具的厚度达到预设厚度,其中,预设厚度可以设置为2.5mm,可以根据具体的待贴合玻璃进行相应的设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中通过加热装置对上压合治具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加热,以热传递完成整个上压合治具的加热处理,能够使贴合过程更加便捷,并能够有效保护贴合设备。另外,通过对下压合治具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硬度设置,能够使下压合治具适应于待贴合玻璃的延展性,使贴合过程受力一致,使待贴合玻璃没有气泡、褶皱及压痕等缺陷。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设备的贴合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该贴合设备可以实现将3D玻璃贴合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该贴合设备的贴合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201,上压合治具通过加热装置对折弯区域和边角区域加热到180摄氏度。
本实施例中,上压合治具包括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对上压合治具的折弯区域和边角区域加热到180摄氏度。可以理解的是,加热装置的加热范围通常控制在150摄氏度至200摄氏度之间,对于不同的上压合治具可以不限于加热到180摄氏度。
其中,折弯区域和边角与上压合治具的平面区域的角度大于60°,即待贴合玻璃的折弯区域和边角区域与其平面区域的角度大于60°,以形成大折弯的待贴合玻璃,以便实现电子设备的瀑布屏设计,增大电子设备的显示区域。
其中,加热装置的数量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的边角数量相应设定。例如,电子设备的上表面包括四个边角,则相应设置四个加热装置。
因此,通过加热装置对上压合治具的折弯区域和边角区域进行加热,并基于玻璃具有热传递的性能,将区域加热扩散至整个上压合治具的加热,实现上压合治具各部分的加热处理。
202,上压合治具吸附待贴合玻璃,以使上压合治具与待贴合玻璃贴合。
其中,上压合治具下表面的形状尺寸与待贴合玻璃的上表面形状尺寸相匹配,因此,上压合治具在吸附待贴合玻璃的过程中,可以使上压合治具与待贴合玻璃完全贴合。
上压合治具上设置有负压抽吸装置,该负压抽吸装置包括设置在上压合治具表面的吸气孔以及与吸气孔相连的吸气管,该吸气孔在贴合过程中利用负压将待贴合玻璃吸附住。
203,继续对折弯区域和边角区域加热10秒。
继续在180摄氏度的温度下加热10秒,以保证待贴合玻璃与上压合治具的贴合更加紧凑。可以理解的是,加热的时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设定。
204,按照第一预设速度,驱动上压合治具及待贴合玻璃从初始位置运动至下压合治具,并实现接触。
贴合设备还可以包括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可以驱动上压合治具运动,以使上压合治具带动待贴合玻璃共同运动。
其中,下压合治具的表面设置有膜片,驱动待贴合玻璃与下压合治具接触的过程是实现使待贴合玻璃的下表面与设置于下压合治具上的膜片完全贴合。
其中,第一预设速度可以设置为8mm/min,以保证上压合治具匀速向下运动实现更好的贴合。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下压合治具适应于待贴合玻璃的较好延展性,以将膜片完全贴合于待贴合玻璃的下表面,可以将下压合治具的折弯区域、边角区域和平面区域分别设置不同的硬度,以保证完成贴合的待贴合玻璃没有气泡、褶皱及压痕等缺陷。折弯区域和边角区域与平面区域连接。
具体地,可以设置平面区域的硬度分别小于折弯区域的硬度和边角区域的硬度。其中,平面区域的硬度可以为50°,而折弯区域的硬度和边角区域的硬度可以为65°。
另外,可以设置下压合治具的平面区域的表面粗糙度分别大于折弯区域的表面粗糙度和边角区域的表面粗糙度。其中,平面区域的表面粗糙度可以为1.3um,折弯区域的表面粗糙度和边角区域的表面粗糙度可以为0.1um。
205,按照第二预设速度,继续驱动上压合治具运动,直至下压合治具的厚度达到预设厚度。
在待贴合玻璃与下压合治具的膜片完全贴合后,可以驱动上压合治具的运动速率减缓,即按照第二预设速度为5mm/min的速率继续驱动上压合治具向下运动,直至下压合治具的厚度达到预设厚度,其中预设厚度可以为2.5mm。
206,保持当前状态5秒。
当下压合治具的厚度达到预设厚度后,停止驱动上压合治具运动,并保持当前静止状态5秒,以使待贴合玻璃和膜片的贴合更加紧凑。
207,驱动上压合治具运动至初始位置。
驱动上压合治具的负压抽吸装置负压减压,释放吸气管内的气体,使上压合治具与待贴合玻璃脱离,并驱动上压合治具运动至初始位置,以便驱动下一个待贴合玻璃的贴合过程。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中通过加热装置对上压合治具的折弯区域和边角区域加热,以热传递完成整个上压合治具的加热处理,能够使贴合过程更加便捷,并能够有效保护贴合设备。另外,通过对下压合治具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硬度设置,能够使下压合治具适应于待贴合玻璃的延展性,使贴合过程受力一致,使待贴合玻璃没有气泡、褶皱及压痕等缺陷。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贴合设备以及贴合设备的贴合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压合治具,所述上压合治具下表面的形状尺寸与待贴合玻璃的上表面形状尺寸相匹配,所述上压合治具用于吸附所述待贴合玻璃,以使所述上压合治具与所述待贴合玻璃贴合,所述上压合治具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加热,所述待贴合玻璃的折弯区域对应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待贴合玻璃的边角区域对应所述第二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采用热电偶加热,加热材料为金属材料,加热温度的范围为150摄氏度至200摄氏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设备还包括下压合治具,在所述上压合治具的下表面与所述待贴合玻璃上表面贴合后,所述下压合治具的上表面用于与所述待贴合玻璃的下表面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合治具包括第三区域、第四区域和第五区域,所述第三区域和所述第四区域与所述第五区域连接,所述第三区域对应所述待贴合玻璃的折弯区域,所述第四区域对应所述待贴合玻璃的边角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区域的硬度分别小于所述第三区域的硬度和所述第四区域的硬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区域的厚度分别大于所述第三区域的厚度和所述第四区域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区域的表面粗糙度分别大于所述第三区域的表面粗糙度和所述第四区域的表面粗糙度。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区域的硬度分别小于所述第三区域的硬度和所述第四区域的硬度,所述第五区域的厚度分别大于所述第三区域的厚度和所述第四区域的厚度,所述第五区域的表面粗糙度分别大于所述第三区域的表面粗糙度和所述第四区域的表面粗糙度。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合治具为硅胶材料。
10.一种贴合设备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设备包括:
上压合治具,所述上压合治具下表面的形状尺寸与待贴合玻璃的上表面形状尺寸相匹配,所述上压合治具用于吸附所述待贴合玻璃,以使所述上压合治具与所述待贴合玻璃贴合,所述上压合治具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加热,所述待贴合玻璃的折弯区域对应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待贴合玻璃的边角区域对应所述第二区域;
下压合治具,在所述上压合治具的下表面与所述待贴合玻璃上表面贴合后,所述下压合治具的上表面用于与所述待贴合玻璃的下表面贴合,所述下压合治具包括第三区域、第四区域和第五区域,所述第三区域和所述第四区域与所述第五区域连接,所述第三区域对应所述待贴合玻璃的折弯区域,所述第四区域对应所述待贴合玻璃的边角区域;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上压合治具通过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加热到预设温度;
所述上压合治具吸附所述待贴合玻璃,以使所述上压合治具与所述待贴合玻璃贴合;
继续对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加热第一预设时长;
驱动所述上压合治具及所述待贴合玻璃从初始位置运动至所述下压合治具,并实现接触;
继续驱动所述上压合治具运动,直至所述下压合治具的厚度达到预设厚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贴合设备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按照第一预设速度,执行所述驱动所述上压合治具及所述待贴合玻璃从初始位置运动至所述下压合治具,并实现接触的步骤;
按照第二预设速度,执行所述继续驱动所述上压合治具运动,直至所述下压合治具的厚度达到预设厚度的步骤,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速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速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贴合设备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继续驱动所述上压合治具运动,直至所述下压合治具的厚度达到预设厚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保持当前状态第二预设时长;
驱动所述上压合治具运动至所述初始位置。
CN202011175765.0A 2020-10-28 2020-10-28 贴合设备以及贴合设备的贴合方法 Pending CN1144074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75765.0A CN114407481A (zh) 2020-10-28 2020-10-28 贴合设备以及贴合设备的贴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75765.0A CN114407481A (zh) 2020-10-28 2020-10-28 贴合设备以及贴合设备的贴合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07481A true CN114407481A (zh) 2022-04-29

Family

ID=81260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75765.0A Pending CN114407481A (zh) 2020-10-28 2020-10-28 贴合设备以及贴合设备的贴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07481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85045A (zh) * 2016-11-03 2017-04-26 东莞市冠和光学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盖板贴合模具及其工艺
CN206552322U (zh) * 2016-11-03 2017-10-13 东莞市冠和光学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盖板贴合模具
CN108016655A (zh) * 2016-11-03 2018-05-11 东莞市冠和光学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盖板贴合模具及其工艺
CN110002728A (zh) * 2019-04-01 2019-07-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制备曲面玻璃板材的方法及系统、玻璃盖板和电子设备
CN110451786A (zh) * 2018-05-08 2019-11-15 凯茂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热弯加工设备及加工3d曲面玻璃盖板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85045A (zh) * 2016-11-03 2017-04-26 东莞市冠和光学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盖板贴合模具及其工艺
CN206552322U (zh) * 2016-11-03 2017-10-13 东莞市冠和光学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盖板贴合模具
CN108016655A (zh) * 2016-11-03 2018-05-11 东莞市冠和光学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盖板贴合模具及其工艺
CN110451786A (zh) * 2018-05-08 2019-11-15 凯茂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热弯加工设备及加工3d曲面玻璃盖板的方法
CN110002728A (zh) * 2019-04-01 2019-07-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制备曲面玻璃板材的方法及系统、玻璃盖板和电子设备
WO2020200174A1 (zh) * 2019-04-01 2020-10-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制备曲面玻璃板材的方法及系统、玻璃盖板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85045B (zh) 一种手机盖板贴合模具及其工艺
CN108715076B (zh) 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方法及贴合装置
CN110289374B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贴合工装及贴合方法
JP5644129B2 (ja) 強化板ガラ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016655B (zh) 一种手机盖板贴合模具及其工艺
CN112497879B (zh) 曲面显示面板治具、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12331084A (zh) 一种曲面显示面板的膜层贴合设备及方法
JP2006334912A (ja) ラミネート装置
WO2012079416A1 (zh) 一种曲面反射镜及其制造方法
CN109081561B (zh) 一种弯曲玻璃盖板及其制作方法
WO2021196875A1 (zh) 柔性面板的贴合方法及贴合装置
CN103153013A (zh) 可重工的电子设备及其温感拆解方法
CN206552322U (zh) 一种手机盖板贴合模具
TW201639711A (zh) 貼膜方法與其面板裝置
CN114407481A (zh) 贴合设备以及贴合设备的贴合方法
EP3643499A1 (en) Film application apparatus and film application method
CN108973099A (zh) 一种多曲面贴膜的方法
CN113138625A (zh) 贴合装置及显示模组的组装方法
CN104133587A (zh) 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以及触控面板
KR20180009086A (ko) 곡면형 패널에 플렉서블 소재 부착방법
JP4054251B2 (ja) フィルム貼り付け装置及び方法、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CN205942646U (zh) 一种全贴合弯曲触控显示屏
JP4002154B2 (ja) 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216708398U (zh) 压灯胶结构
JP2013174799A (ja) 偏光板貼付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の貼付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