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01318A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01318A
CN114401318A CN202111555203.3A CN202111555203A CN114401318A CN 114401318 A CN114401318 A CN 114401318A CN 202111555203 A CN202111555203 A CN 202111555203A CN 114401318 A CN114401318 A CN 1144013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ervice
server
identifier
forwa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552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01318B (zh
Inventor
徐金豹
郑亚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Xuanx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Xuanx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Xuanx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Xuanx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5520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013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01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013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013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013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接收数据传输请求,数据传输请求包括:第一客户端的第一客户标识、和待传输数据;根据第一服务标识和第一客户标识,确定级联路由关系,级联路由关系包括:第一服务标识、第二服务标识,以及第一客户标识之间的路由关系;根据待传输数据和第一客户标识生成数据转发请求,并将数据转发请求发送至第二服务标识所属的第二服务端。通过本公开,能够计算出多个服务端之间较优的级联路由关系,当基于该级联路由关系确定的第二服务标识进行数据转发时,能够有效地降低数据传输时延,有效地避免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丢包现象,能够有效地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互联网数据传输应用场景中,两个通信节点之间传输数据,通常是通过单个服务器直接转发数据,或者两个通信节点直接相连交换数据。
这种方式下,当数据传输范围覆盖较大的地理区域,例如数据传输范围覆盖多个省份、多个国家或多个大洲,数据传输效率无法得到保证,导致数据传输时延较大,数据传输成本较高,数据传输效率不佳。
发明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计算出多个服务端之间较优的级联路由关系,当基于该级联路由关系确定的第二服务标识进行数据转发时,能够有效地降低数据传输时延,有效地避免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丢包现象,能够有效地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服务端,所述第一服务端具有第一服务标识,包括:接收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包括:第一客户端的第一客户标识、和待传输数据;根据所述第一服务标识和所述第一客户标识,确定级联路由关系,所述级联路由关系包括:所述第一服务标识、第二服务标识,以及所述第一客户标识之间的路由关系;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和所述第一客户标识生成数据转发请求,并将所述数据转发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标识所属的第二服务端。
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接收数据传输请求,数据传输请求包括:第一客户端的第一客户标识、和待传输数据,根据第一服务标识和第一客户标识,确定级联路由关系,级联路由关系包括:第一服务标识、第二服务标识,以及第一客户标识之间的路由关系,根据待传输数据和第一客户标识生成数据转发请求,并将数据转发请求发送至第二服务标识所属的第二服务端,能够计算出多个服务端之间较优的级联路由关系,当基于该级联路由关系确定的第二服务标识进行数据转发时,能够有效地降低数据传输时延,有效地避免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丢包现象,能够有效地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本公开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服务端,所述第二服务端具有第二服务标识,包括:接收第一服务端发送的数据转发请求,所述数据转发请求包括:待传输数据和第一客户标识;将所述待传输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一客户标识所属的第一客户端之中。
本公开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接收第一服务端发送的数据转发请求,数据转发请求包括:待传输数据和第一客户标识,将待传输数据转发至第一客户标识所属的第一客户端之中,由于是应用于第二服务端,且第二服务端是根据级联路由关系确定得到的,且该级联路由关系描述多个服务端之间较优的级联路由关系,当基于该级联路由关系确定的第二服务标识进行数据转发时,能够有效地降低数据传输时延,有效地避免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丢包现象,能够有效地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本公开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的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服务端,所述第一服务端具有第一服务标识,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包括:第一客户端的第一客户标识、和待传输数据;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服务标识和所述第一客户标识,确定级联路由关系,所述级联路由关系包括:所述第一服务标识、第二服务标识,以及所述第一客户标识之间的路由关系;第一转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和所述第一客户标识生成数据转发请求,并将所述数据转发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标识所属的第二服务端。
本公开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的数据传输装置,通过接收数据传输请求,数据传输请求包括:第一客户端的第一客户标识、和待传输数据,根据第一服务标识和第一客户标识,确定级联路由关系,级联路由关系包括:第一服务标识、第二服务标识,以及第一客户标识之间的路由关系,根据待传输数据和第一客户标识生成数据转发请求,并将数据转发请求发送至第二服务标识所属的第二服务端,能够计算出多个服务端之间较优的级联路由关系,当基于该级联路由关系确定的第二服务标识进行数据转发时,能够有效地降低数据传输时延,有效地避免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丢包现象,能够有效地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本公开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的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二服务端,所述第二服务端具有第二服务标识,包括: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服务端发送的数据转发请求,所述数据转发请求包括:待传输数据和第一客户标识;第二转发模块,用于将所述待传输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一客户标识所属的第一客户端之中。
本公开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的数据传输装置,通过接收第一服务端发送的数据转发请求,数据转发请求包括:待传输数据和第一客户标识,将待传输数据转发至第一客户标识所属的第一客户端之中,由于是应用于第二服务端,且第二服务端是根据级联路由关系确定得到的,且该级联路由关系描述多个服务端之间较优的级联路由关系,当基于该级联路由关系确定的第二服务标识进行数据转发时,能够有效地降低数据传输时延,有效地避免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丢包现象,能够有效地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本公开第五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数据传输方法,或者实现如本公开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公开第六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数据传输方法,或者实现如本公开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公开第七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指令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数据传输方法,或者实现如本公开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公开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公开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公开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出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出的网络传输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出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出的路由判断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出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出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示例性计算机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相反,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图1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执行主体为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可以由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该装置可以配置在计算机设备中,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终端、服务器端等。
如图1所示,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本实施例可以应用于第一服务端,所述第一服务端具有第一服务标识,其中,用于对待传输数据进行传输转发的服务端(服务端是网络中用于数据转发的应用节点),可以被称为第一服务端,第一服务标识用于唯一标识该第一服务端,第一服务标识可以是第一服务端的设备号或者其他任意形式的标识,当第一服务端对待传输数据进行传输转发时,可以具体是将待传输数据转发至作为传输目标的服务端,由作为传输目标的服务端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目标的客户端,对此不做限制。
S101:接收数据传输请求,数据传输请求包括:第一客户端的第一客户标识、和待传输数据。
其中,作为传输目标的客户端(即需要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的客户端),可以被称为第一客户端,第一客户标识可以被用于唯一标识该第一客户端,第一客户标识可以是第一客户端的设备号或者其他任意形式的标识,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待传输数据可以是音频数据或者是视频数据等,对此不做限制。
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在发送待传输数据的客户端中配置的数据传输装置上配置数据传输接口,经由该数据传输接口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传输指令,从数据传输指令中解析得到待传输数据,而后确定需要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的第一客户端的第一客户标识,将待传输数据和第一客户标识打包为数据传输请求,由发送待传输数据的客户端将数据传输请求发送至第一服务端,则第一服务端可以动态的监听是否接收到该数据传输请求,若接收到,则可以直接从数据传输请求中解析得到第一客户端的第一客户标识、和待传输数据,并触发后续的数据传输处理逻辑。
或者,也可以由第一服务端接收其他电子设备转发的数据传输请求,并从该数据传输请求中解析得到第一客户端的第一客户标识、和待传输数据,并触发后续的数据传输处理逻辑,对此不做限制。
S102:根据第一服务标识和第一客户标识,确定级联路由关系,级联路由关系包括:第一服务标识、第二服务标识,以及第一客户标识之间的路由关系。
本公开实施例中,当第一服务端对待传输数据进行传输转发时,可以具体是将待传输数据转发至作为传输目标的服务端,由作为传输目标的服务端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目标的客户端(第一客户端),其中,作为传输目标的服务端,即可以被称为第二服务端,第二服务标识可以用于唯一标识该第二服务端,第二服务标识可以是第二服务端的设备号或者其他任意形式的标识,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级联路由关系可以是属于一张路由关系网,级联路由关系可以用于描述第一服务标识、第二服务标识,以及第一客户标识之间的路由关系,而路由关系网,可以用于描述多个服务端(第一服务端和第二服务端可以是属于该多个服务端)及客户端(第一客户端和发送待传输数据的客户端也可以是属于该多个客户端)之间传输数据转发路由的逻辑关系,其中的第二服务端可以是在第一服务端的下一跳的服务端,不同服务端对应具有的转发跳转次序,可以被称为转发次序,可以具体参见后续描述。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级联路由关系包括:第一服务标识、第二服务标识,以及第一客户标识之间的路由关系,也即是说,级联路由关系包括了第一服务端、第二服务端、以及第一客户端之间转发路由的逻辑关系。
上述的级联路由关系,可以是根据第一服务标识、第二服务标识,以及第一客户标识,从路由关系网识别得到的,或者,也可以根据第一服务标识和第一客户标识对路由关系网中的各个转发节点服务端进行探测,将探测性能符合需求的服务端作为第二服务端,而后确定该第二服务端的第二服务标识,以辅助后续的数据传输逻辑,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服务标识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多个第二服务标识分别标识对应多个第二服务端,多个第二服务端分别具有对应多种转发次序,从而可以辅助参考与多个第二服务端分别对应多种转发次序来确定出第一服务端与多个第二服务端之间的级联路由关系,当采用多个第一服务端与多个第二服务端之间的级联路由关系辅助进行数据传输时,能够有效地避免对单个服务端的资源占用,有效地保障数据传输性能,保障数据传输效率。
举例而言,假设第二服务端包括第二服务端A、第二服务端B、第二服务端C,则确定第一客户端与第二服务端A、第二服务端B、第二服务端C形成级联路由关系,对应第一客户端传输至第二服务端A,由第二服务端A再传输至第二服务端B、由第二服务端B再传输至第二服务端C,则可以基于该级联路由关系对待传输数据进行相应的传输转发,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数据转发次序指的是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经由的各个服务端的次序,上述与第二服务端A对应的转发次序可以例如是级联路由关系中的第一跳,与第二服务端B对应的转发次序可以例如是级联路由关系中的第二跳,与第二服务端C对应的转发次序可以例如是级联路由关系中的第三跳,以此类推,对此不做限制。
S103:根据待传输数据和第一客户标识生成数据转发请求,并将数据转发请求发送至第二服务标识所属的第二服务端。
上述在接收数据传输请求,数据传输请求包括:第一客户端的第一客户标识、和待传输数据,根据第一服务标识和第一客户标识,确定级联路由关系,级联路由关系包括:第一服务标识、第二服务标识,以及第一客户标识之间的路由关系之后,可以由第一服务端根据待传输数据和第一客户标识生成数据转发请求,并将数据转发请求发送至第二服务标识所属的第二服务端。
其中,数据转发请求,可以触发第一服务端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第二服务标识所属的第二服务端之中,该第二服务端可以是级联路由关系中在第一服务端之后的服务端,当第一服务端将数据转发请求发送至第二服务标识所属的第二服务端之后,可以由第二服务端执行本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以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下一跳服务端,具体可以参见后续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通过接收数据传输请求,数据传输请求包括:第一客户端的第一客户标识、和待传输数据,根据第一服务标识和第一客户标识,确定级联路由关系,级联路由关系包括:第一服务标识、第二服务标识,以及第一客户标识之间的路由关系,根据待传输数据和第一客户标识生成数据转发请求,并将数据转发请求发送至第二服务标识所属的第二服务端,能够计算出多个服务端之间较优的级联路由关系,当基于该级联路由关系确定的第二服务标识进行数据转发时,能够有效地降低数据传输时延,有效地避免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丢包现象,能够有效地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图2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是第一服务端,对第一服务端的举例描述可以具体参见上述,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S201:确定第一服务标识、多个第二服务标识,以及第一客户标识之间的路由关系。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确定第一服务标识、多个第二服务标识,以及第一客户标识之间的路由关系时,可以是根据第一服务标识和第一客户标识向路由关系网中各个转发节点服务端发送数据探测请求进行探测,将收到响应的多个服务端作为多个第二服务端,而后确定该多个第二服务端对应的多个第二服务标识,将第一服务标识、多个以及第一客户标识的转发路由的逻辑关系进行关联,确定出第一服务标识、多个第二服务标识,以及第一客户标识之间的路由关系,或者,也可以利用路由计算算法确定出第一服务标识、多个第二服务标识,以及第一客户标识之间的路由关系,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第一服务标识、多个第二服务标识,以及第一客户标识之间的路由关系时,可以分别向第一数量的第二服务端发送第一数据探测请求,第一数量小于或等于多个第二服务端的总数量,接收第一数量的第二服务端反馈的数据响应请求,并获取与第一数量的第二服务端分别对应的第一数量的数据探测信息,从第一数量的数据探测信息中确定出目标数据探测信息,并将目标数据探测信息所对应第二服务端作为目标第二服务端,从而可以根据目标数据探测信息确定出对应的第二服务端作为目标第二服务端进行数据的转发,由于该目标第二服务端是多个第二服务端中数据转发性能较优的服务端之一,从而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服务端之间的数据转发,有效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其中,数据探测请求,用于请求响应数据探测请求的服务端返回数据探测信息,数据探测信息用于表征对应服务端的数据转发性能,第一数据探测请求可以是由第一服务端发出的数据探测请求,第一服务端发出的数据探测请求的数量可以被称为第一数量,也即是说,可以由第一服务端发出多个数据探测请求,以从路由关系网中的多个转发节点服务端中探测出转发性能较优的服务端作为第二服务端,第一数量也即是接收到数据探测请求的第二服务端的数量,第一数量小于或等于多个第二服务端的总数量,也即是说接收到数据探测请求的第二服务端的数量小于第二服务端的总数量。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向第一数量的第二服务端发送第一数据探测请求时,可以在第二服务端上配置数据接口,经由该接口接收数据探测请求,并对数据探测请求进行解析,而后向第一服务端反馈数据响应请求,并反馈第二服务端侧对应的数据探测信息。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从第一数量的数据探测信息中确定出目标数据探测信息时,可以利用设定的条件对数据探测信息进行比对,从多个第二服务端的数据探测信息中找出较优的数据探测信息作为目标数据探测信息,并将目标数据探测信息所对应第二服务端作为目标第二服务端。
举例而言,如图3所示,图3是本实施例中的路由判断流程示意图,数据在网络中传输时,服务端之间建立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RTP)连接以及RTP控制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Control Protocol,RTCP)连接,可以使用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架构,当SDN收到级联请求(该级联请求可以是数据探测请求)之后,根据第二服务端返回的数据探测信息,利用路由计算算法计算出多个服务端之间传输数据的最优路由路径,并发起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路由包探测,接收到探测包的服务端对探测包进行解析得到下一跳服务端的地址,并向下一跳的服务端继续发送该路由包,如果服务端未收到下一跳的服务端的响应信息,超过设定的时间之后会根据超时重传协议再次向下一跳服务端发送路由探测包,如果服务端仍然未收到下一跳的服务端的响应信息,且超过了设定的最大重传次数之后,该服务端会向SDN中心汇报500错误,如果服务端收到了下一跳的服务端的响应信息,则继续对后续的链路进行探测,直到最后一跳的服务端收到探测数据包,向SDN中心汇报路径探测成功,整个数据路由传送链路探测成功,则可以开始待传输数据在数据链路上的传输。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数据探测信息包括:负载权重信息、往返时延信息、以及丢包率信息,数据探测信息可以表征各个服务端传输转发数据的性能情况,从而可以根据多样化、多维度的数据探测信息确定出较优的路由转发路径,提升数据传输效率,能够有效地辅助提升服务端的转发性能的判定准确性,提升转发性能的判定效果,保障数据传输鲁棒性。
其中,负载权重信息,是指不同第二服务端转发数据的优先选择顺序信息,负载指的是第二服务端承载的数据转发任务的数量,权重指的是数据传输过程中第二服务端被选择的优先级,服务端的权重可以根据负载大小进行调整,当第二服务端的负载增加时,该第二服务端的权重就会减小,当该第二服务端的权重减少至设定值时,该第二服务端便不会再继续被分配数据转发任务,而后选择权重最大的服务端进行数据转发。
其中,往返时延信息表示从发送端(该发送端可以是第一服务端)发送待传输数据开始,到发送端接到来自接收端(该接收端可以是第二服务端)的确认信息后总共经历的时间。
其中,丢包率信息,是指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待传输损失情况,由作为传输目标的服务端返回给转发数据的服务端,待传输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以多个数据包的形式进行传输,网络传输过程中数据包因为某些原因丢失的现象称为丢包,该丢失原因可以例如是由网络拥塞引起的,或者是由于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原因引起的,对此不做限制。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将目标数据探测信息所对应第二服务端作为目标第二服务端之后,可以向目标第二服务端发送第二数据探测请求,以基于第二数据探测请求触发目标第二服务端,从多个第二服务端之中探测出与自身对应的下一跳服务端,从而可以确定出目标第二服务器进行数据转发。
其中,该第二数据探测请求可以是请求获得第二服务端的负载权重信息等,从而将获得的信息与已有信息进行比对,判断出较优的路由转发路径,确定出对应的下一跳服务端,触发目标第二服务端进行数据转发。
S202:根据路由关系,构建级联路由关系。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确定第一服务标识、多个第二服务标识,以及第一客户标识之间的路由关系之后,可以根据该路由关系构建第一服务标识、多个第二服务标识,以及第一客户标识之间的级联路由关系,该级联路由关系包括了第一服务端、第二服务端以及第一客户端之间转发路由的逻辑关系。
举例而言,如图4所示,图4是本实施例中的网络传输流程示意图,展示了分属于不同的地区的客户端通过服务端级联进行通讯的过程,左侧香港(Hong Kong,HK)机房集群代表香港的用户,右侧华盛顿(Washington,D.C.,WDC)机房集群代表华盛顿的用户,香港的用户就近接入到香港的服务器,该服务器可以被视作一个服务端,华盛顿的用户就近接入到华盛顿的服务器,通过云计算中心计算出从香港服务器到华盛顿服务器的最佳数据路由传输路径,而后,根据两个客户端的选择性转发单元(Selective Forwarding Unit,SFU)之间的路由关系构建级联路由关系,而后下发至数据转发服务器进行转发。
S203:接收数据传输请求,数据传输请求包括:第一客户端的第一客户标识、和待传输数据。
S204:根据第一服务标识和第一客户标识,确定级联路由关系,级联路由关系包括:第一服务标识、第二服务标识,以及第一客户标识之间的路由关系。
S203-S204的描述说明可以具体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205:确定第一服务端的第一转发次序。
其中,第一转发次序可以是数据经由第一服务端转发至第二服务端的路径。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确定第一服务端的第一转发次序时,可以利用度量值路由选择算法来确定第一服务端对应的下一跳服务端,而后根据第一服务端与下一跳服务端转发路由的逻辑关系确定第一服务端的第一转发次序,或者也可以利用管理距离路由选择算法等来来确定第一服务端对应的下一跳服务端,而后根据第一服务端与下一跳服务端转发路由的逻辑关系确定第一服务端的第一转发次序,对此不做限制。
S206:确定与第一转发次序对应的第二转发次序,第二转发次序在第一转发次序之后,且与第一转发次序相邻。
其中,与第一转发次序对应的第二转发次序,是指数据转发至第二服务端之后,数据传送至下一跳服务端的次序,该下一跳服务端属于多个第二服务端,第二转发次序在第一转发次序之后,且与第一转发次序相邻。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确定与第一转发次序对应的第二转发次序时,可以向路由关系网中的第二服务端发送数据探测请求,从收到数据探测响应的第二服务端中确定出目标第二服务端,根据第二服务端的第二服务标识生成第二转发次序。
S207:根据第二转发次序,从多个第二服务标识之中确定出目标第二服务标识,其中,目标第二服务标识属于多个第二服务标识。
其中,第二服务端的数量是多个,从多个第二服务标识描述的多个第二服务端之中确定数据转发性能最优的第二服务端,该第二服务端,可以被称为目标第二服务端,目标第二服务标识用于标识目标第二服务端,目标第二服务标识属于多个第二服务标识。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确定与第一转发次序对应的第二转发次序之后,可以根据第二转发次序,从多个第二服务标识之中确定出目标第二服务标识,而后将目标第二服务标识对应的第二服务端作为目标第二服务端,目标第二服务端是第一服务端的下一跳服务端,将待传输数据根据第二转发次序传输至第二服务端。
S208:根据待传输数据和第一客户标识生成数据转发请求,并将数据转发请求发送至第二服务标识所属的第二服务端。
S208的描述说明可以具体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通过接收数据传输请求,数据传输请求包括:第一客户端的第一客户标识、和待传输数据,根据第一服务标识和第一客户标识,确定级联路由关系,级联路由关系包括:第一服务标识、第二服务标识,以及第一客户标识之间的路由关系,根据待传输数据和第一客户标识生成数据转发请求,并将数据转发请求发送至第二服务标识所属的第二服务端,能够计算出多个服务端之间较优的级联路由关系,当基于该级联路由关系确定的第二服务标识进行数据转发时,能够有效地降低数据传输时延,有效地避免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丢包现象,能够有效地提升数据传输效率,根据目标数据探测信息确定对应第二服务端作为目标第二服务端,从而可以根据目标数据探测信息确定出对应的第二服务端作为目标第二服务端进行数据的转发,由于该目标第二服务端是多个第二服务端中数据转发性能较优的服务端之一,从而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服务端之间的数据转发,有效提升数据传输效率,使用多样化的数据探测信息进行路由探测,从而可以根据多样化、多维度的数据探测信息确定出较优的路由转发路径,提升数据传输效率,能够有效地辅助提升服务端的转发性能的判定准确性,提升转发性能的判定效果,保障数据传输鲁棒性。
图5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是第二服务端,第二服务端是第一服务端转发待传输数据时作为传输目标的服务端,第二服务端有第二服务标识,第二服务标识用于唯一标识第二服务端,当第二服务端对待传输数据进行传输转发时,可以具体是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目的客户端。
如图5所示,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S501:接收第一服务端发送的数据转发请求,数据转发请求包括:待传输数据和第一客户标识。
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二服务端中配置的数据传输装置上配置数据传输接口,经由该数据传输接口接收第一服务端转发的数据转发请求,从数据转发请求中解析得到待传输数据和第一客户端的第一客户标识,第二服务端可以动态的监听是否接收到该数据转发请求,若接收到,则可以直接从数据转发请求中解析得到第一客户端的第一客户标识、和待传输数据,并触发后续的数据传输处理逻辑。
S502:将待传输数据转发至第一客户标识所属的第一客户端之中。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第二服务端接收到第一服务端的数据转发请求之后,可以对数据转发请求进行解析得到待传输数据和第一客户标识,将待传输数据转发至第一客户标识所述的第一客户端之中。
本实施例中,通过接收第一服务端发送的数据转发请求,数据转发请求包括:待传输数据和第一客户标识,将待传输数据转发至第一客户标识所属的第一客户端之中,由于是应用于第二服务端,且第二服务端是根据级联路由关系确定得到的,且该级联路由关系描述多个服务端之间较优的级联路由关系,当基于该级联路由关系确定的第二服务标识进行数据转发时,能够有效地降低数据传输时延,有效地避免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丢包现象,能够有效地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图6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应用于第一服务端,所述第一服务端具有第一服务标识。
如图6所示,该数据传输装置60,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601,用于接收数据传输请求,数据传输请求包括:第一客户端的第一客户标识、和待传输数据;
第一确定模块602,用于根据第一服务标识和第一客户标识,确定级联路由关系,级联路由关系包括:第一服务标识、第二服务标识,以及第一客户标识之间的路由关系;
第一转发模块603,用于根据待传输数据和第一客户标识生成数据转发请求,并将数据转发请求发送至第二服务标识所属的第二服务端。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服务标识的数量是多个,多个第二服务标识分别标识对应多个第二服务端,多个第二服务端分别具有对应多种转发次序。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604,用于确定第一服务端的第一转发次序;
第三确定模块605,用于确定与第一转发次序对应的第二转发次序,第二转发次序在第一转发次序之后,且与第一转发次序相邻;
第四确定模块606,用于根据第二转发次序,从多个第二服务标识之中确定出目标第二服务标识,其中,目标第二服务标识属于多个第二服务标识;
其中,第一转发模块603,具体用于:
将数据转发请求发送至目标第二服务标识所属的目标第二服务端,目标第二服务端是第一服务端的下一跳服务端。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五确定模块607,用于在接收数据传输请求前,确定第一服务标识、多个第二服务标识,以及第一客户标识之间的路由关系;
构建模块608,用于根据路由关系,构建级联路由关系。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五确定模块607,具体用于:
分别向第一数量的第二服务端发送第一数据探测请求,第一数量小于或等于多个第二服务端的总数量;
接收第一数量的第二服务端反馈的数据响应请求,并获取与第一数量的第二服务端分别对应的第一数量的数据探测信息;
从第一数量的数据探测信息中确定出目标数据探测信息,并将目标数据探测信息所对应第二服务端作为目标第二服务端。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探测模块609,用于在将目标数据探测信息所对应第二服务端作为目标第二服务端后,向目标第二服务端发送第二数据探测请求,以基于第二数据探测请求触发目标第二服务端,从多个第二服务端之中探测出与自身对应的下一跳服务端。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数据探测信息包括:负载权重信息、往返时延信息、以及丢包率信息。
本实施例中,通过接收数据传输请求,数据传输请求包括:第一客户端的第一客户标识、和待传输数据,根据第一服务标识和第一客户标识,确定级联路由关系,级联路由关系包括:第一服务标识、第二服务标识,以及第一客户标识之间的路由关系,根据待传输数据和第一客户标识生成数据转发请求,并将数据转发请求发送至第二服务标识所属的第二服务端,能够计算出多个服务端之间较优的级联路由关系,当基于该级联路由关系确定的第二服务标识进行数据转发时,能够有效地降低数据传输时延,有效地避免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丢包现象,能够有效地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图8是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出的视频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应用于第二服务端,所述第二服务端具有第二服务标识。
如图8所示,该处理装置70,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701,用于接收第一服务端发送的数据转发请求,数据转发请求包括:待传输数据和第一客户标识;
第二转发模块702,用于将待传输数据转发至第一客户标识所属的第一客户端之中。
与上述图1至图5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相对应,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由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与上述图1至图5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相对应,因此在数据传输方法的实施方式也适用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不再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中,通过接收第一服务端发送的数据转发请求,数据转发请求包括:待传输数据和第一客户标识,将待传输数据转发至第一客户标识所属的第一客户端之中,由于是应用于第二服务端,且第二服务端是根据级联路由关系确定得到的,且该级联路由关系描述多个服务端之间较优的级联路由关系,当基于该级联路由关系确定的第二服务标识进行数据转发时,能够有效地降低数据传输时延,有效地避免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丢包现象,能够有效地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公开还提出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如本公开前述实施例提出的数据传输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公开还提出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公开前述实施例提出的数据传输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公开还提出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指令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本公开前述实施例提出的数据传输方法。
图9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示例性计算机设备的框图。图9显示的计算机设备12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9所示,计算机设备12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计算机设备12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或者处理单元16,系统存储器28,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系统存储器28和处理单元16)的总线18。
总线18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以下简称: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以下简称:MAC)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Association;以下简称:VESA)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ion;以下简称:PCI)总线。
计算机设备12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计算机设备12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存储器28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以下简称:RAM)30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32。计算机设备12可以进一步包括其他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仅作为举例,存储系统34可以用于读写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磁介质(图9未显示,通常称为“硬盘驱动器”)。
尽管图9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于对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例如“软盘”)读写的磁盘驱动器,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例如:光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 OnlyMemory;以下简称:CD-ROM)、数字多功能只读光盘(Digital Video Disc Read OnlyMemory;以下简称:DVD-ROM)或者其他光介质)读写的光盘驱动器。在这些情况下,每个驱动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介质接口与总线18相连。存储器28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公开各实施例的功能。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42的程序/实用工具40,可以存储在例如存储器28中,这样的程序模块42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他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42通常执行本公开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计算机设备12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显示器24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计算机设备12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计算机设备12能与一个或多个其他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22进行。并且,计算机设备12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2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以下简称:L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以下简称: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20通过总线18与计算机设备12的其他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计算机设备12使用其他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处理单元16通过运行存储在系统存储器28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实现前述实施例中提及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公开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服务端,所述第一服务端具有第一服务标识,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包括:第一客户端的第一客户标识、和待传输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服务标识和所述第一客户标识,确定级联路由关系,所述级联路由关系包括:所述第一服务标识、第二服务标识,以及所述第一客户标识之间的路由关系;
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和所述第一客户标识生成数据转发请求,并将所述数据转发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标识所属的第二服务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服务标识的数量是多个,多个第二服务标识分别标识对应多个第二服务端,所述多个第二服务端分别具有对应多种转发次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服务标识和所述第一客户标识,确定级联路由关系后,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服务端的第一转发次序;
确定与所述第一转发次序对应的第二转发次序,所述第二转发次序在所述第一转发次序之后,且与所述第一转发次序相邻;
根据所述第二转发次序,从所述多个第二服务标识之中确定出目标第二服务标识,其中,所述目标第二服务标识属于所述多个第二服务标识;
其中,所述将所述数据转发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标识所属的第二服务端,包括:
将所述数据转发请求发送至所述目标第二服务标识所属的目标第二服务端,所述目标第二服务端是所述第一服务端的下一跳服务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数据传输请求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服务标识、所述多个第二服务标识,以及所述第一客户标识之间的路由关系;
根据所述路由关系,构建所述级联路由关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服务标识、所述多个第二服务标识,以及所述第一客户标识之间的路由关系,包括:
分别向第一数量的第二服务端发送第一数据探测请求,所述第一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多个第二服务端的总数量;
接收所述第一数量的第二服务端反馈的数据响应请求,并获取与所述第一数量的第二服务端分别对应的第一数量的数据探测信息;
从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探测信息中确定出目标数据探测信息,并将所述目标数据探测信息所对应第二服务端作为所述目标第二服务端。
6.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服务端,所述第二服务端具有第二服务标识,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服务端发送的数据转发请求,所述数据转发请求包括:待传输数据和第一客户标识;
将所述待传输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一客户标识所属的第一客户端之中。
7.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服务端,所述第一服务端具有第一服务标识,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包括:第一客户端的第一客户标识、和待传输数据;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服务标识和所述第一客户标识,确定级联路由关系,所述级联路由关系包括:所述第一服务标识、第二服务标识,以及所述第一客户标识之间的路由关系;
第一转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和所述第一客户标识生成数据转发请求,并将所述数据转发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标识所属的第二服务端。
8.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服务端,所述第二服务端具有第二服务标识,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服务端发送的数据转发请求,所述数据转发请求包括:待传输数据和第一客户标识;
第二转发模块,用于将所述待传输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一客户标识所属的第一客户端之中。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
10.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
CN202111555203.3A 2021-12-17 2021-12-17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4013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55203.3A CN114401318B (zh) 2021-12-17 2021-12-17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55203.3A CN114401318B (zh) 2021-12-17 2021-12-17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01318A true CN114401318A (zh) 2022-04-26
CN114401318B CN114401318B (zh) 2023-08-11

Family

ID=81227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55203.3A Active CN114401318B (zh) 2021-12-17 2021-12-17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0131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40850A1 (en) * 2006-12-08 2008-06-12 Yahoo!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uting streaming data requests
CN106713499A (zh) * 2017-01-23 2017-05-24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691042A (zh) * 2019-10-23 2020-01-14 上海艾融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0839074A (zh) * 2019-11-07 2020-02-25 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请求接收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282246A (zh) * 2021-06-15 2021-08-20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448594A (zh) * 2021-06-29 2021-09-28 京东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的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40850A1 (en) * 2006-12-08 2008-06-12 Yahoo!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uting streaming data requests
CN106713499A (zh) * 2017-01-23 2017-05-24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691042A (zh) * 2019-10-23 2020-01-14 上海艾融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0839074A (zh) * 2019-11-07 2020-02-25 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请求接收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282246A (zh) * 2021-06-15 2021-08-20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448594A (zh) * 2021-06-29 2021-09-28 京东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的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梁强;: "基于任务时延和优先级的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no. 0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01318B (zh) 2023-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92100B2 (en) Network performance parameter sending method, network performance calculation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US928201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nalyzing a packet
US20220029900A1 (en) Detecting sources of computer network failures
US10735326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032668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analyze route information in a network
CN110430135B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US20070291782A1 (en) Acknowledgement filtering
CN112737940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10628201B2 (en) Analysis method and analysis apparatus
CN114401318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JP7003467B2 (ja) パケット分類プログラム、パケット分類方法およびパケット分類装置
CN114285791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US7616653B1 (en) Network interface card aggregation framework
JP7189474B2 (ja) 推定システム、付加装置、推定方法、付加方法、推定プログラム、及び付加プログラム
CN113242113A (zh)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554511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2018182688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5190498B2 (ja) 中継装置、中継システム、及び中継プログラム
CN114401114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40179178A1 (en)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puting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192410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granular dynamic quota-based congestion management
US20220217092A1 (en) Packet flow out-of-order detection method,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3132250B (zh) 数据包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JP3912673B2 (ja) 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990491B2 (ja) ネットワーク品質測定システム及び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