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966C - 隔震器 - Google Patents

隔震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966C
CN1143966C CNB00103507XA CN00103507A CN1143966C CN 1143966 C CN1143966 C CN 1143966C CN B00103507X A CNB00103507X A CN B00103507XA CN 00103507 A CN00103507 A CN 00103507A CN 1143966 C CN1143966 C CN 114396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omer
isolator
energy
beam ring
elastome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10350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15620A (zh
Inventor
蔡崇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B0010350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966C/zh
Publication of CN13156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56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96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96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Spring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隔震器,包括上、下基板、上、下环垫、弹性体,上、下基板间以上、下环垫连接一弹性体,弹性体外围设置围束装置,形成设有束环的V形槽,弹性体内加装消能机构而形成一本体,上、下基板的板面上设有枢接孔,借助螺栓与建筑结构物的柱子底部及地基分别锁固接合;由于弹性体外围设有束环,使隔震器垂直刚度增大以承受结构物的重量,水平刚度相当小以隔离地震的振动能量,弹性体内的消能机构用以强化其吸能的功能,以确保结构物的安全。

Description

隔震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震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物用的隔震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地震所造成的灾害令人触目惊心,不但使灾区的生命与财产蒙受巨大损失,而且对国家经济也造成很大的冲击,非短期内所能回复。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1994年美国在北岭、1995年日本在阪神及1999的台湾大地震所造成的灾害及惨痛教训尤历历在目,特别是近年来世界各地地震频繁。因此,对防震的研究与加强防震建筑物的普及,更是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本创作人从事多年地震的防护研究,一些研究成果获得多国专利,且经不断试验、研究与改良,综合机械枢接的合理设计与力学的原理,终于研制成功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将地震能量隔离于建筑物之外以保护建筑物免受地震灾害的隔震器,借由简易的顶靠枢设的等效设计,再应用弹性力学中的柏松比(Poisson’s Ratio)原理,于弹性体外围加上围束装置,自然形成一垂直刚度大以支撑建筑物的重量,而水平柔软度大以隔绝地震能量的组构设计,将地震的振动能量隔离于建筑结构物之外,便能简易地大幅消除地震传至建筑结构物的振动能量,并能确保整体制作与装置的简易性,以克服现行防震构造的制造程序复杂、费时及使用上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隔震器,包括上、下基板、上、下环垫、弹性体,其中弹性体是位于水平板状的上、下基板之间,由上、下环垫连接的直立放置的弹性体;弹性体外围设置预加应力的围束装置,其形成数层V形槽,在V形槽每一槽峰上加装束环;在弹性体内加装消能机构;上述上、下环垫、弹性体、围束装置、消能装置形成一本体;上、下基板的板面上设有枢接孔,借助螺栓与建筑结构物的柱子底部及地基分别锁固接合。
由于弹性体外围的束环及力学上的柏松比(Poisson’s Ratio)的作用,使隔震器的垂直方向刚度相当大以承受建筑结构物或机器的重力载重,而水平方向刚度相当小以隔离地震或任何外力引起的振动能量,弹性体内的消能机构用以强化其吸能的功能,以确保建筑结构物或机器的安全。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隔震器,该本体中的弹性体的束环加装于内部或外围。
前述的隔震器,该本体中的弹性体的外表面为平整状。
前述的隔震器,该消能机构上设置套筒。
前述的隔震器,该上、下基板与弹性体的接合采用锚碇装置。
前述的隔震器,该束环是一螺旋状的弹性体。
前述的隔震器,该弹性体的两端具有凸出的圆周。
本发明隔震器其制作与组装均甚为简易,而在地震来临时,则能有效的隔离及吸收振动能量,达到减震的效果,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确为一具有新颖性、突出的创造性与实用性的高效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使用第一种束环的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使用另一种型式束环的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使用第一种束环及消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使用另外一种型式束环及消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至图10是本发明实施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采用圆柱弹性体及第一种束环的实施例图。
图12是本发明采用圆柱弹性体及另外一种型式束环的实施例图。
图13是图11所示组成结构的外观示意图。
图14是图12所示组成结构的外观示意图。
图15是图11所示使用第一种束环与消能装置的示意图。
图16是图12所示使用另一种型式束环与消能装置的示意图。
图17、图18是本发明使用锚碇装置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束环采用螺旋体的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10所示,本发明是由上、下基板11、12配合上、下环垫16、17并结合一具有多层V形槽131的弹性体13及V形槽131外围的束环14而连接形成一本体10(如图1至图4所示),其中弹性体13可为任何材质,例如:橡胶、金属......等;该上、下环垫16、17主要是增强上、下基板11、12与弹性体13的接合强度,在上、下基板11、12上皆设有数个枢接孔111、121,借由枢接孔111、121将本发明用螺栓锁固接合于房屋建筑20柱子22的底部。如图7、图8及图9所示,本发明是设于房屋建筑物20最底层(一楼或地下室23)的柱子22与地基30之间,即在一楼或地下室23的每一根柱子22的底部直接与本体10的上基板11锁固接合,而由下基板12锁固于地基30上,梁21借助螺栓锁固于柱子22的顶部,并支撑在建筑物的底部(如图7所示),图中所示用螺栓锁固的形态只是示意形态,在实际实施时是采用合乎建筑强度要求的地螺栓。借由此种设置,由于本体10垂直方向具有相当大的刚度,可承受建筑物的重力载重,而水平方向刚性相当小,可隔离地震引起的振动能量,以确保建筑结构物的安全。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隔震器的基本结构形态,其主要是适用于建筑结构物装设,图5及图6所示为一种隔震器,其由上、下基板11、12配合上、下环垫16、17而结合中段的弹性体13,在弹性体13内加装一圆柱状(亦可为任意形状)的消能机构15,该圆柱状的消能机构15可加装套筒18以增加其吸能效果,弹性体13外围的每一V形槽131的槽峰上加装束环14而形成一本体10,利用弹性体13外围的束环14及力学上的柏松比(Poisson’s Ratio)的作用,使本体10在垂直方向的刚度大为提高,以承受建筑物的重力载重。另一方面,本体10的水平刚度小以反射地震的能量,再配合弹性体13内的消能机构15得以强化其吸收振动能量的功能。
本发明的本体10亦可依据其基本的构造,作多种实施变化,如图1及图2所示,只在弹性体13外围的每一V形槽131的槽峰上加装不同型式的束环14,而弹性体13内则不设置消能机构15,图5及图6所示则又同时在弹性体13内加装消能机构15,而弹性体13外围则加装不同型式的束环14;图11所示是将弹性体13采用外表面呈平整的圆柱形,并于弹性体13内部在成型制造时,便加装数个由上向下等序排列的束环14。图12所示则是在圆柱形弹性体13外围加装数个由上向下等序排列不同型式的束环14,并可在束环14施加预力以强化其效果。图15所示则是在圆柱形弹性体13内加装束环14及消能机构15,并在消能机构15加装套筒18以增加其消能效果。图16则是在圆柱形弹性体13内加装消能机构15,并在消能机构15加装套筒18以增加其消能效果,而在外围加装不同型式的束环14。如图17及图18所示,上、下基板11、12亦可采用锚碇装置19与弹性体13结合以增加其结合力。锚定装置19可为任意形状的金属制品或强度极高的弹性体,而消能机构15可为任意断面形状的金属制品以塑性变形吸收能量,或任意断面形状的高分子材料来吸收振动能量。前述此等结构形态的变化,是为配合装设地点可适用状况下的选择,但其皆能达到本发明预期的隔震效果。其次如图10所示,本发明亦可装设于桥梁40下使用,即设有于桥墩41顶部与桥梁40之间,其亦可为桥梁40提供更佳的隔震效果,增加桥梁40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此外,本发明的束环14亦可为一螺旋状的弹性体,如图19所示。本发明中的上、下环垫16、17的半径尺寸可比束环14的半径大而形成弹性体13的上下端部为凸出的圆周以减少应力集中及增加耐震功效。

Claims (7)

1、一种隔震器,包括上、下基板、上、下环垫、弹性体,
其中弹性体是位于水平板状的上、下基板之间,由上、下环垫连接的直立放置的弹性体;其特征在于:
弹性体外围设置预加应力的围束装置,其形成数层V形槽,在V形槽每一槽峰上加装束环;
在弹性体内加装消能机构;
上述上、下环垫、弹性体、围束装置、消能装置形成一本体;
上、下基板的板面上设有枢接孔,借助螺栓与建筑结构物的柱子底部及地基分别锁固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器,其特征在于,本体中的弹性体的束环加装于弹性体的内部或外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中的弹性体的外表面为平整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器,其特征在于,在消能机构上加装套筒,以增加吸能效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基板与弹性体的接合采用锚碇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环是一螺旋状的弹性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的两端具有凸出的圆周。
CNB00103507XA 2000-03-24 2000-03-24 隔震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3966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0103507XA CN1143966C (zh) 2000-03-24 2000-03-24 隔震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0103507XA CN1143966C (zh) 2000-03-24 2000-03-24 隔震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5620A CN1315620A (zh) 2001-10-03
CN1143966C true CN1143966C (zh) 2004-03-31

Family

ID=4577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0350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3966C (zh) 2000-03-24 2000-03-24 隔震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96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2549C (zh) * 2004-07-02 2008-10-01 广州大学 一种隔震换能控制装置
CN101509748B (zh) * 2009-01-09 2012-07-04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 抗冲击过载保护用隔震器
CN102691360A (zh) * 2012-05-14 2012-09-26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蜂窝型阻尼减振装置
CN103486177B (zh) * 2013-08-12 2016-03-16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用于卫星敏感载荷的新型隔振器
CN104562253A (zh) * 2015-01-19 2015-04-29 中国计量学院 风液双冷型塑料拉丝机
CN105715724A (zh) * 2016-01-26 2016-06-29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薄壁吸能筒及其屈曲模式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5620A (zh) 2001-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90356A (en) Seismic isolation bearing
AU675817B2 (en) Antiseismic connector of limited vibration for seismic isolation of a structure
AU5661094A (en) Energy absorber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CN1281525A (zh) 控制建筑物受地震引起的力、加速度和偏移的方法和装置
CN108385851B (zh) 一种抗拉限位隔震支座
CN1143966C (zh) 隔震器
CN101881090A (zh) 变刚度隔震支座
CN1396353A (zh) 减震隔震装置
CN1472412A (zh) 隔震支座
JP5638762B2 (ja) 建築物
CN1010961B (zh) 摩擦能吸收器
JP3871393B2 (ja) 絶縁支持装置およびこの支持装置を用いる免震構造物
CN2424324Y (zh) 高效隔震器
CN112681508A (zh) 一种抗震连廊
CN218643546U (zh) 一种建筑隔震支座
CN112031197B (zh) 一种新型减震耗能器装置
CN109853385B (zh) 一种桥塔横向抗震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CN210888251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抗震结构
CN1079479C (zh) 用于建筑物底层隔离的稳定性分隔部件
CN108798170B (zh) 抗拉隔震保护装置、抗拉隔震保护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81301C (zh) 能量吸收器和制造方法
JP5721333B2 (ja) 滑り基礎構造
CN211691743U (zh) 一种电力塔杆用的基座
CN217580659U (zh) 一种新型复合叠层弹簧隔振装置
CN220685766U (zh) 一种桥梁用高阻尼隔震支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