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424324Y - 高效隔震器 - Google Patents

高效隔震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424324Y
CN2424324Y CN 00204725 CN00204725U CN2424324Y CN 2424324 Y CN2424324 Y CN 2424324Y CN 00204725 CN00204725 CN 00204725 CN 00204725 U CN00204725 U CN 00204725U CN 2424324 Y CN2424324 Y CN 242432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omer
base plate
beam ring
energy
ut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020472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崇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0020472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42432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42432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42432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高效隔震器,包括上、下基板、上、下环垫、弹性体,上、下基板间以上、下环垫连接一弹性体,弹性体外围形成设有束环的V形槽,弹性体内加装消能机构而形成一本体,上、下基板的板面上设有枢接孔,借助螺栓与建筑结构物的柱子底部及地基分别锁固接合;由于弹性体外围设有束环,使隔震器垂直刚度增大以承受结构物的重量,水平刚度相当小以隔离地震的振动能量,弱性体内的消能机构用以强化其吸能的功能,以确保结构物的安全。

Description

高效隔震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震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高效隔震器。
众所周知,地震所造成的灾害令人触目惊心,不但使灾区的生命与财产蒙受巨大损失,而且对国家经济也造成很大的冲击,非短期内所能回复。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1994年美国在北岭、1995年日本在阪神及1999的台湾大地震所造成的灾害及惨痛教训尤历历在目,特别是近年来世界各地地震频繁。因此,对防震的研究与加强防震建筑物的普及,更是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本创作人从事多年地震的防护研究,一些研究成果获得多国专利,且经不断试验、研究与改良,综合机械枢接的合理设计与力学的原理,终于研制成功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将地震能量隔离于建筑物之外以保护建筑物免受地震灾害的高效隔震器,借由简易的顶靠枢设的等效设计,再应用弹性力学中的柏松比(Poisson’s Ratio)原理,于弹性体外围加上围束装置,自然形成一垂直刚度大以支撑建筑物的重量,而水平柔软度大以隔绝地震能量的组构设计,将地震的振动能量隔离于建筑结构物之外,便能简易地大幅消除地震传至建筑结构物的振动能量,并能确保整体制作与装置的简易性,以克服现行防震构造的制造程序复杂、费时及使用上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效隔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基板、上、下环垫、弹性体,是由水平板状的上、下基板之间以上、下环垫连接一直立放置的弹性体,弹性体外围形成数层V形槽,在V形槽每一槽峰上加装束环,同时在弹性体内加装消能机构而形成一本体,上、下基板的板面上设有枢接孔,借助螺栓与建筑结构物的柱子底部及地基分别锁固接合。由于弹性体外围的束环及力学上的柏松比(Poisson’s Ratio)的作用,使隔震器的垂直方向刚度相当大以承受建筑结构物或机器的重力载重,而水平方向刚度相当小以隔离地震或任何外力引起的振动能量,弹性体内的消能机构用以强化其吸能的功能,以确保建筑结构物或机器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高效隔震器,其中该本体中的弹性体的束环可加装于内部或外围。
前述的高效隔震器,其中该本体中的弹性体的外表面可为平整状。
前述的高效隔震器,其中该上、下基板与弹性体的接合可采用锚碇装置。
本实用新型能简易地大幅消除地震传至建筑结构物的振动能量,并能确保整体制作与装置的简易性,以克服现行防震构造的制造程序复杂、费时及使用上的缺点。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第一种束环的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另一种型式束环的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第一种束环及消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另外一种型式束环及消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至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圆柱弹性体及第一种束环结构的实施例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圆柱弹性体及另外一种型式束环结构的实施例图。
图13是图11所示组成结构的外观示意图。
图14是图12所示组成结构的外观示意图。
图15是图11所示结构使用第一种束环与消能装置的示意图。
图16是图12所示结构使用另一种型式束环与消能装置的示意图。
图17、图18是本实用新型使用锚碇装置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束环采用螺旋体的实施例图。
请参阅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上、下基板11、12配合上、下环垫16、17并结合一具有多层V形槽131的弹性体13及V形槽131外围的束环14而连接形成一本体10(如图1至图4所示),其中弹性体13可为任何材质,例如:橡胶、金属……等;该上、下环垫16、17主要是增强上、下基板11、12与弹性体13的接合强度,在上、下基板11、12上皆设有数个枢接孔111、121,借由枢接孔111、121将本实用新型用螺栓锁固接合于房屋建筑20柱子22的底部。如图7、图8及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是设于房屋建筑物20最底层(一楼或地下室23)的柱子22与地基30之间,即在一楼或地下室23的每一根柱子22的底部直接与本体10的上基板11锁固接合,而由下基板12锁固于地基30上,梁21借助螺栓锁固于柱子22的顶部,并支撑在建筑物的底部(如图7所示),图中所示用螺栓锁固的形态只是示意形态,在实际实施时是采用合乎建筑强度要求的地螺栓。借由此种设置,由于本体10垂直方向具有相当大的刚度,可承受建筑物的重力载重,而水平方向刚性相当小,可隔离地震引起的振动能量,以确保建筑结构物的安全。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隔震器的基本结构形态,其主要是适用于建筑结构物装设,图5及图6所示为一种高效隔震器,其由上、下基板11、12配合上、下环垫16、17而结合中段的弹性体13,在弹性体13内加装一圆柱状(亦可为任意形状)的消能机构15,该圆柱状的消能机构15可加装套筒18以增加其吸能效果,弹性体13外围的每一V形槽131的槽峰上加装束环14而形成一本体10,利用弹性体13外围的束环14及力学上的柏松比(Poisson’sRatio)的作用,使本体10在垂直方向的刚度大为提高,以承受建筑物的重力载重。另一方面,本体10的水平刚度小以反射地震的能量,再配合弹性体13内的消能机构15得以强化其吸收振动能量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本体10亦可依据其基本的构造,作多种实施变化,如图1及图2所示,只在弹性体13外围的每一V形槽131的槽峰上加装不同型式的束环14,而弹性体13内则不设置消能机构15,图5及图6所示则又同时在弹性体13内加装消能机构15,而弹性体13外围则加装不同型式的束环14;图11所示是将弹性体13采用外表面呈平整的圆柱形,并于弹性体13内部在成型制造时,便加装数个由上向下等序排列的束环14。图12所示则是在圆柱形弹性体13外围加装数个由上向下等序排列不同型式的束环14,并可在束环14施加预力以强化其效果。图15所示则是在圆柱形弹性体13内加装束环14及消能机构15,并在消能机构15加装套筒18以增加其消能效果。图16则是在圆柱形弹性体13内加装消能机构15,并在消能机构15加装套筒18以增加其消能效果,而在外围加装不同型式的束环14。如图17及图18所示,上、下基板11、12亦可采用锚碇装置19与弹性体13结合以增加其结合力。锚定装置19可为任意形状的金属制品或强度极高的弹性体,而消能机构15可为任意断面形状的金属制品以塑性变形吸收能量,或任意断面形状的高分子材料来吸收振动能量。前述此等结构形态的变化,是为配合装设地点可适用状况下的选择,但其皆能达到本实用新型预期的隔震效果。其次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亦可装设于桥梁40下使用,即设于桥墩41顶部与桥梁40之间,其亦可为桥梁40提供更佳的隔震效果,增加桥梁40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束环14亦可为一螺旋状的弹性体,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上、下环垫16、17的半径尺寸可比束环14的半径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隔震器,其制作与组装均甚为简易,而在地震来临时,则能有效的隔离及吸收振动能量,达到减震的效果,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确为一实用且高效的设计。

Claims (4)

1、一种高效隔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基板、上、下环垫、弹性体,是由水平板状的上、下基板之间以上、下环垫连接一直立放置的弹性体,弹性体外围形成数层V形槽,在V形槽每一槽峰上加装束环,同时在弹性体内加装消能机构而形成一本体,上、下基板的板面上设有枢接孔,借助螺栓与建筑结构物的柱子底部及地基分别锁固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隔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中的弹性体的束环可加装于内部或外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隔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中的弹性体的外表面可为平整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隔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基板与弹性体的接合可采用锚碇装置。
CN 00204725 2000-03-10 2000-03-10 高效隔震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42432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0204725 CN2424324Y (zh) 2000-03-10 2000-03-10 高效隔震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0204725 CN2424324Y (zh) 2000-03-10 2000-03-10 高效隔震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424324Y true CN2424324Y (zh) 2001-03-21

Family

ID=33573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020472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424324Y (zh) 2000-03-10 2000-03-10 高效隔震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424324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40436A (zh) * 2013-12-24 2014-03-1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驱动桥总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40436A (zh) * 2013-12-24 2014-03-1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驱动桥总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61147B (zh) 一种三维隔震装置
CN105350678B (zh) 一种具有较大竖向静刚度的新型三维隔震装置
CN201722602U (zh) 变刚度隔震支座
CN104389350A (zh) 一种万向铰抗拉隔震支座
CN107366367A (zh) 分梯段金属屈服耗能型隔震装置及安装方法
CN1143966C (zh) 隔震器
CN107630473A (zh) 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
CN2424324Y (zh) 高效隔震器
CN211946011U (zh) 一种新型建筑塔吊防风抗震的塔吊基座
CN201785699U (zh) 一种新型高阻尼隔震橡胶支座
Skinner et al. A practical system for isolating nuclear power plants from earthquake attack
CN105545057A (zh) 具有抗提离功能的摩擦滑移摆隔震支座
CN112681508A (zh) 一种抗震连廊
CN209907638U (zh) 一种用于地基不均匀沉降与地震耦合下的工程减震装置
CN201330515Y (zh) 串联复合基础隔震装置
CN107939134B (zh) 一种智慧城市中的抗震的建筑结构
CN207211413U (zh) 一种民宅的隔震结构
CN1940337A (zh) 靴式多维隔减震阻尼器
CN212077603U (zh) 一种可复位滑动摩擦隔减震支座
CN210888251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抗震结构
CN114856015A (zh) 一种三维隔震装置
CN209723233U (zh) 高强度钢结构抗震连接件
CN208718094U (zh) U型软钢-铅芯橡胶三维隔减震支座
CN112727521A (zh) 一种适用于超前液压支架的复合型抗冲击吸能装置
CN218205940U (zh) 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活动板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