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储能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一种分布式储能装置,包括双凸极永磁电机,双凸极永磁电机的定子、转子呈双凸极结构,转子上无绕组且无永磁体,定子采用集中式绕组,相对的定子齿上的线圈两两相连,两组线圈串联或并联形成三相电枢绕组,定子轭部嵌入永磁体,与永磁体相邻的定子槽内放置电励磁绕组,永磁磁场和电励磁磁场共同形成电机气隙主磁场;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分布式储能装置还包括与双凸极永磁电机电性连接的电能机构,该电能机构包括外架,外架顶面和底面中心处均设置有通槽,外架内部设置有多个夹板,夹板内侧设置有储能单元,夹板内侧面设置有与储能单元对应匹配的弧形槽,多个夹板底部均通过支撑装置与储能单元底部卡接;外架外侧设置有多个活动槽,夹板与活动槽一一对应,且夹板外侧面设置有接头装置,接头装置通过滑框与活动槽滑动连接。
该混合励磁电机(双凸极永磁电机)在电机结构上仍然保持了双凸极永磁电机的结构优点,但也有不同于其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在电机的永磁体与电励磁绕组之间特别设置了一定尺寸的导磁桥,一方面使电机定子铁心不再分为多瓣,而是保持一个整体,便于电机的加工、制造和安装;另一方面,该导磁桥为电励磁绕组提供了额外的磁路,有效地增强了电励磁绕组的磁场调节能力,即用较小的电励磁磁势实现了较大的磁场调节能力。
在该电机中,电励磁绕组放置于定子,结构紧凑,易于冷却和散热,同时保持了转子结构简单的优点。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给电励磁绕组提供足够的空间,两永磁体之间的三个定子齿几乎保持平行,客观上造成混合励磁电机三相磁路不对称,相应的磁阻转矩也不再对称。但正是由于永磁材料的引入,电机运行时,永磁转矩起主导作用,在数值上表现为远远大于磁阻转矩,而且磁阻转矩在一个周期内平均值近似为零,与永磁转矩相比,可以忽略。可以看出,通过改变电励磁电流的大小和方向,能实现电机气隙磁场的有效调节与控制。此外,通过合理选择导磁桥和永磁体的宽度,可以用较小的电励磁磁势实现较大的磁场调节能力,从而拓宽了电机电动运行时的调速范围。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顶面与储能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座底部连接有限位环,所述夹板底部与限位环之间通过转架连接,转架一端与限位环转动连接,转架另一端与夹板底部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环与多个转架形成十字形结构,且限位环表面设置有多个挡板,且挡板处于相邻两个转架之间,所述夹板底部设置有与转架端部转动连接的固定架,所述限位环所在平面低于固定架所在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接头装置包括外框,所述外框内部套接有接头,所述接头内侧端通过弹性圈与夹板外侧面固定连接,且接头两端端面与外框两端端面齐平,所述接头通过线缆与连接座电性连接;
所述外框外侧设置有限定架,外框贯穿限定架中心处,且外框外侧端与滑框的中心处对应,所述滑框中心处设置有卡槽,所述接头外侧端对应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限定架两侧面均设置有滑槽,所述外框两侧面均设置有凸板,所述外框通过凸板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夹板外侧面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贯穿限定架侧边,且连接杆与凸板固定连接,所述凸板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接于连接杆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限定架外侧面通过两个固定杆与滑框内侧面固定连接,固定杆外侧端处于卡槽底部,且固定杆内侧端处于外框底部,且两个固定杆之间的距离小于外框的宽度,固定杆中心处滑动套接有滑架,且滑架两端面均连接弹性条内侧端,两个弹性条外侧端分别与限定架外侧面以及滑框内侧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架中心处贯穿有活动架外侧端,所述外框和接头中心处底部均设置有凹槽,且活动架内侧端顶部与凹槽对应卡扣,所述滑架顶部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接于活动架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架内侧端高度高于活动架外侧端高度,且活动架内侧端贯穿外框底面的凹槽,活动架内侧端顶部的直径大于外框底面凹槽的直径。
一种分布式储能装置(也称作分布式电力装置、电动车电力装置、分布式动力装置、分布式换电控制系统或者分布式柔性换电控制装置),仅包括双凸极永磁电机,双凸极永磁电机的定子、转子呈双凸极结构,转子上无绕组且无永磁体,定子采用集中式绕组,相对的定子齿上的线圈两两相连,两组线圈串联或并联形成三相电枢绕组,定子轭部嵌入永磁体,与永磁体相邻的定子槽内放置电励磁绕组,永磁磁场和电励磁磁场共同形成电机气隙主磁场。
本发明通过储能单元在自身重力的情况下带动连接座一起下移,连接座利用转架从而拉动夹板底端的固定架移动,多个夹板利用弧形槽与储能单元外侧对面对应卡扣,整个外架在汽车运动的过程中晃动时,利用弹性件的弹力抵消滑框在活动槽内部上下晃动的弹力,避免外架的晃动力度通过限定架传输到夹板上,当外架横向波动时,储能单元利用夹板外侧面的连接杆带动凸板在滑槽内部来回滑动,通过第一弹簧避免外架的水平晃动力度通过限定架传输到夹板上,避免储能单元在汽车移动的过程中与外架产生碰撞损伤。
本发明通过根据接线端口的方向从而选用合适的接头,下拉活动架,活动架内侧端在凹槽内部下移,活动架外侧端在利用滑架从而对第二弹簧进行挤压,当活动架内侧端与接头底面的凹槽分离,当活动架内侧端顶面与接头底面齐平后,弹性圈的弹力回弹,进入推动接头与外框发生错位移动,此时接头外侧端逐渐与滑框的卡槽对应,当弹性圈弹力消除,松开活动架,利用第二弹簧的弹力保证方便将活动架内侧端顶面与接头底面贴合,方便将外部接线端口通过卡槽与接头外侧端对应连接,接头处于外框内部时,利用外框对接头进行保护,避免外部部件直接冲击在接头上。
本发明通过利用拉把将储能单元拉起时,此时弹性件的弹力和拉把的拉力带动使得滑框、限定架以及夹板在外架内侧同步上移,由于储能单元对连接座的压力逐渐减小,此时滑架外侧弹性条的弹力以及滑槽内侧第一弹簧的弹力回弹,第一弹簧的弹力利用凸板和连接杆使得夹板逐渐靠近限定架,此时多个夹板相互分离,方便将储能单元从连接座顶部抬起,方便对储能单元进行更换,弹性条的弹力利用滑架拉动活动架移动,活动架靠近滑框时,活动架内侧端顶部带动外框移动的同时,利用弹性圈的弹力方便活动架内侧端顶面在接头底面滑动,直至活动架内侧端顶面滑动到接头底面的凹槽内部,利用活动架和外框对接头进行限定,提高外框对接头的保护性,方便下一次接头与外接端口连接。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所谓微型电动汽车是指最高时速低于50公里,整车重量低于600公斤,一次充电续航里程为70-130公里,适合中小城市和农村运行的一类短途低速交通工具。与普通微型汽车相比,微型电动汽车减少了发动机动力系统,包括减速箱,启动电机,水冷却和油箱等部件,增加了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和充电系统。驾驶、制动、灯光、仪表等系统基本保持不变。考虑到微型电动汽车相当于自动挡,无需变速系统,且存在频繁起动、加速、巡航、减速、爬坡等运行工况,由于微型电动汽车一般仍采用铅酸电池供电,电压等级一般为48V, 60V,72V,这对微型电动汽车的电机及控制系统,特别是低压启动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考虑到车载电池、整车重量、摩擦损耗和风阻损耗等因素的影响,微型电动汽车等应用场合对驱动电机性能要求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起动转矩大,过载能力强、过载系数一般为4~5倍,加速性能良好,使用寿命长;宽广的调速范围,在整个运行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效率,以提高续航里程;可靠性好,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长期工作,结构简单,运行时噪声低,便于维修,价格低等。一般指标可定为,微型电动汽车电机的功率可为4kW-10kW,电机调速范围大于4倍基速(0-4000rpm),效率不低于90%。
理论上,可应用于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不仅包括感应电机、直流电机、磁阻电机、无刷直流电机和永磁同步电机等传统电机,还包括各种引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永磁无刷电机,种类繁多,控制技术也各不相同。但由于电动汽车运行工况复杂,采用传统的电机设计方法和理论设计的电机,其性能难以满足要求。研究中,根据实际微型电动汽车的上述要求,课题组对不同结构类型的电机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市场调研。考虑到微型电动汽车铅酸电池电压等级较低,低压大转矩爬坡启动、宽调速范围运行成为电机能否满足微型电动汽车性能要求的关键因素。以钕铁硼(NdFeB)为主要永磁材料的稀土永磁电机(永磁同步电机、无刷直流电机)具有效率高、功率密度大等优点,在车用驱动电机领域,已经引起国内外相关汽车企业和学者的的高度重视。然而,由于永磁电机的固有特性,永磁电机内气隙磁场基本保持恒定,在电动汽车等需宽调速运行场合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如何实现永磁电机气隙磁场的有效调节与控制,成为近年来车用永磁电机研究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此外,永磁电机难以实现低电压等级下的大转矩启动,也是永磁电机在微型电动汽车领域面临的不利因素之一。
课题组从电机结构本体为着眼点,改变电机结构,引入电励磁绕组,实现电机的气隙磁场有效调节和控制,形成一类所谓“磁通可控型电机”。通过在线调节励磁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实现电机气隙磁场的灵活调节与控制的同时,具有效率高、起动转矩大、调速范围宽等优点,满足电动汽车等需宽调速、高效率运行场合的要求。
双凸极永磁电机,其永磁体位于定子,定、转子一般呈双凸极结构,转子结构简单,既无永磁体,也无励磁绕组,具有较低的转动惯量和快速动态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双凸极永磁电机具有功率密度高、结构简单、容错性能好、控制灵活等优点,正日益受到重视,并在航空航天、风力发电以及电动汽车驱动等领域得到初步应用。然而,与转子永磁型电机一样,气隙磁场的有效调节也是双凸极永磁电机研究难点之一。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式储能装置(也称作分布式电力装置、电动车电力装置、分布式动力装置、分布式换电控制系统或者分布式柔性换电控制装置),用于向电动汽车提供能源或动力,其包括双凸极永磁电机,双凸极永磁电机的定子101、转子102呈双凸极结构,转子102上无绕组且无永磁体,定子101采用集中式绕组,相对的定子齿上的线圈两两相连,两组线圈串联或并联形成三相电枢绕组104,定子轭部嵌入永磁体103,与永磁体103相邻的定子槽内放置电励磁绕组105,永磁磁场和电励磁磁场共同形成电机气隙主磁场。其中永磁体103具有N极与S极。双凸极永磁电机具有连接点A+、B+、C+、与A-、B-与C-。
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式储能装置((也称作分布式电力装置、电动车电力装置、分布式动力装置、分布式换电控制系统或者分布式柔性换电控制装置),用于向电动汽车提供能源或动力,其仅包括双凸极永磁电机电性连接,双凸极永磁电机的定子101、转子102呈双凸极结构,转子102上无绕组且无永磁体,定子101采用集中式绕组,空间相对的定子齿上的线圈两两相连,两组线圈串联或并联形成三相电枢绕组104,定子轭部嵌入4块切向冲磁的永磁体103,与永磁体103相邻的定子槽内放置电励磁绕组105,永磁磁场和电励磁磁场共同形成电机气隙主磁场。
该混合励磁电机(双凸极永磁电机)在电机结构上仍然保持了双凸极永磁电机的结构优点,但也有不同于其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在电机的永磁体与电励磁绕组之间特别设置了一定尺寸的导磁桥106,一方面使电机定子铁心不再分为多瓣,而是保持一个整体,便于电机的加工、制造和安装;另一方面,该导磁桥为电励磁绕组提供了额外的磁路,有效地增强了电励磁绕组的磁场调节能力,即用较小的电励磁磁势实现了较大的磁场调节能力。
在该电机中,电励磁绕组放置于定子,结构紧凑,易于冷却和散热,同时保持了转子结构简单的优点。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给电励磁绕组提供足够的空间,两永磁体之间的三个定子齿几乎保持平行,客观上造成混合励磁电机三相磁路不对称,相应的磁阻转矩也不再对称。但正是由于永磁材料的引入,电机运行时,永磁转矩起主导作用,在数值上表现为远远大于磁阻转矩,而且磁阻转矩在一个周期内平均值近似为零,与永磁转矩相比,可以忽略。可以看出,通过改变电励磁电流的大小和方向,能实现电机气隙磁场的有效调节与控制。此外,通过合理选择导磁桥和永磁体的宽度,可以用较小的电励磁磁势实现较大的磁场调节能力,从而拓宽了电机电动运行时的调速范围。
例如,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一种分布式储能装置,其也可以与其他部件如电器电性连接,例如与其他直流电机或者电器等结构电性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储能装置(也称作分布式电力装置、电动车电力装置、分布式动力装置、分布式换电控制系统或者分布式柔性换电控制装置),进一步地,如图2-6所示,其包括上述双凸极永磁电机,还包括与上述双凸极永磁电机电性连接的电能机构,电能机构包括外架1,所述外架1顶面和底面中心处均设置有通槽2,所述外架1内部设置有多个夹板3,所述夹板3内侧设置有储能单元4,所述夹板3内侧面设置有与储能单元4对应匹配的弧形槽5,多个夹板3底部均通过支撑装置与储能单元4底部卡接;所述外架1外侧设置有多个活动槽6,活动槽6内部安装有弹性件,且弹性件顶端与滑框7底面固定连接,弹性件底端与活动槽6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夹板3与活动槽6一一对应,且夹板3外侧面设置有接头装置,所述接头装置通过滑框7与活动槽6滑动连接。当整个外架1在汽车运动的过程中晃动时,利用弹性件的弹力抵消滑框7在活动槽6内部上下晃动的弹力,避免外架1的晃动力度通过限定架14传输到夹板3上,当外架1横向波动时,储能单元4利用夹板3外侧面的连接杆18带动凸板17在滑槽16内部来回滑动,通过第一弹簧19避免外架1的水平晃动力度通过限定架14传输到夹板3上,保证储能单元4在连接座8顶部的连接稳定性,避免储能单元4在汽车移动的过程中与外架1产生碰撞损伤。
在图4中,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连接座8,所述连接座8顶面与储能单元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座8底部连接有限位环9,所述夹板3底部与限位环9之间通过转架10连接,转架10一端与限位环9转动连接,转架10另一端与夹板3底部转动连接。所述限位环9与多个转架10形成十字形结构,且限位环9表面设置有多个挡板,且挡板处于相邻两个转架10之间,所述夹板3底部设置有与转架10端部转动连接的固定架,所述限位环9所在平面低于固定架所在平面。将储能单元4底部的输出端通过通槽2与连接座8顶部对应,然后松开拉把,储能单元4在自身重力的情况下带动连接座8一起下移,连接座8下移时,连接座8利用限位环9使得转架10内侧端下移,转架10转动的同时利用外侧端拉动夹板3底端的固定架移动,此时多个夹板3逐渐向储能单元4外侧面靠近,直至多个夹板3利用弧形槽5与储能单元4外侧对面对应卡扣。
在图4-图6中,所述接头装置包括外框11,所述外框11内部套接有接头12,所述接头12内侧端通过弹性圈13与夹板3外侧面固定连接,且接头12两端端面与外框11两端端面齐平,所述接头12通过线缆与连接座8电性连接;所述外框11外侧设置有限定架14,外框11贯穿限定架14中心处,且外框11外侧端与滑框7的中心处对应,所述滑框7中心处设置有卡槽15,所述接头12外侧端对应卡槽15。下拉活动架23,活动架23内侧端在凹槽24内部下移,活动架23外侧端在利用滑架21从而对第二弹簧25进行挤压,当活动架23内侧端与接头12底面的凹槽24分离,当活动架23内侧端顶面与接头12底面齐平后,弹性圈13的弹力回弹,进入推动接头12与外框11发生错位移动,此时接头12外侧端逐渐与滑框7的卡槽15对应,当弹性圈13弹力消除,松开活动架23,利用第二弹簧25的弹力保证方便将活动架23内侧端顶面与接头12底面贴合,方便将外部接线端口通过卡槽15与接头12外侧端对应连接。可以根据接线端口的方向从而选用合适的接头12,当选用接头12后,将接头12从外框11内部弹出,方便将选用的接头12与外部接线端口连接,可以利用外框11对接头12进行保护,避免外部部件直接冲击在接头12上。
在图4和图5中,所述限定架14两侧面均设置有滑槽16,所述外框11两侧面均设置有凸板17,所述外框11通过凸板17与滑槽16滑动连接,所述夹板3外侧面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杆18,所述连接杆18贯穿限定架14侧边,且连接杆18与凸板17固定连接,所述凸板17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弹簧19,所述第一弹簧19套接于连接杆18表面。夹板3逐渐向弧形槽5靠近时,夹板3利用连接杆18拉动凸板17逐渐靠近储能单元4,凸板17对内侧部的第一弹簧19进行挤压的同时,凸板17进而带动外框11逐渐靠近储能单元4,由于活动槽6利用滑框7和固定杆20对限定架14的限定,避免限定架14跟随凸板17一起移动。利用滑槽16内部的两个第一弹簧19限定凸板17的位置,方便利用两个第一弹簧19使得夹板3恢复原状,利用外架1对储能单元4进行安装和更换。
在图4和图5中,所述限定架14外侧面通过两个固定杆20与滑框7内侧面固定连接,固定杆20外侧端处于卡槽15底部,且固定杆20内侧端处于外框11底部,且两个固定杆20之间的距离小于外框11的宽度,固定杆20中心处滑动套接有滑架21,且滑架21两端面均连接弹性条22内侧端,两个弹性条22外侧端分别与限定架14外侧面以及滑框7内侧面固定连接。外框11移动时,外框11利用凹槽24进而带动活动架23移动,活动架23顶端使得接头12对弹性圈13进行加压,且活动架23移动拉动滑架21逐渐向储能单元4靠近,且滑架21对外侧的弹性条22进行拉扯,直至夹板3利用弧形槽5完全对储能单元4进行夹持时,外框11以及接头12停止移动。通过两个弹性条22限定滑架21在固定杆20顶部的位置,利用两个弹性条22进一步限定活动架23的位置,避免活动架23在外架1内部肆意晃动。
在图5和图6中,所述滑架21中心处贯穿有活动架23外侧端,所述外框11和接头12中心处底部均设置有凹槽24,且活动架23内侧端顶部与凹槽24对应卡扣,所述滑架21顶部设置有第二弹簧25,所述第二弹簧25套接于活动架23表面。所述活动架23内侧端高度高于活动架23外侧端高度,且活动架23内侧端贯穿外框11底面的凹槽24,活动架23内侧端顶部的直径大于外框11底面凹槽24的直径,避免活动架23顶端与外框11底面的凹槽24分离。需要对储能单元4进行更换时,利用拉把将储能单元4拉起时,此时弹性件的弹力和拉把的拉力带动使得滑框7、限定架14以及夹板3在外架1内侧同步上移,由于储能单元4对连接座8的压力逐渐减小,此时滑架21外侧弹性条22的弹力以及滑槽16内侧第一弹簧19的弹力回弹,第一弹簧19的弹力利用凸板17和连接杆18使得夹板3逐渐靠近限定架14,此时多个夹板3相互分离,方便将储能单元4从连接座8顶部抬起,方便对储能单元4进行更换;弹性条22的弹力利用滑架21拉动活动架23移动,活动架23靠近滑框7时,活动架23内侧端顶部带动外框11移动的同时,利用弹性圈13的弹力方便活动架23内侧端顶面在接头12底面滑动,直至活动架23内侧端顶面滑动到接头12底面的凹槽24内部,利用活动架23和外框11对接头12进行限定,提高外框11对接头12的保护性。
本发明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2-6,整个外架1是固定安装在汽车内部,需要将储能单元4安装在外架1内部时,手持储能单元4顶部的拉把,将储能单元4底部的输出端通过通槽2与连接座8顶部对应,然后松开拉把,储能单元4在自身重力的情况下带动连接座8一起下移,连接座8下移时,连接座8利用限位环9使得转架10内侧端下移,转架10转动的同时利用外侧端拉动夹板3底端的固定架移动,此时多个夹板3逐渐向储能单元4外侧面靠近,直至多个夹板3利用弧形槽5与储能单元4外侧对面对应卡扣。
当夹板3逐渐向弧形槽5靠近时,夹板3利用连接杆18拉动凸板17逐渐靠近储能单元4,凸板17对内侧部的第一弹簧19进行挤压的同时,凸板17进而带动外框11逐渐靠近储能单元4,由于活动槽6利用滑框7和固定杆20对限定架14的限定,避免限定架14跟随凸板17一起移动。外框11移动时,外框11利用凹槽24进而带动活动架23移动,活动架23顶端使得接头12对弹性圈13进行加压,且活动架23移动拉动滑架21逐渐向储能单元4靠近,且滑架21对外侧的弹性条22进行拉扯,直至夹板3利用弧形槽5完全对储能单元4进行夹持时,外框11以及接头12停止移动。
活动槽6内部的弹性件对滑框7进行支撑,利用弹性件的弹力进而避免滑框7、限定架14以及夹板3下移。当储能单元4安放在连接座8顶部后,储能单元4自身的重量使得夹板3对储能单元4进行夹持的同时,储能单元4使得夹板3在外架1内侧下移,夹板3利用连接杆18带动限定架14一起下移,同时限定架14利用固定杆20带动滑框7一起下移,且滑框7在活动槽6内侧下移的同时对弹性件继续挤压。
当储能单元4的压力与弹性件的弹力平衡后,储能单元4停止下移,利用夹板3、转架10以及限位环9的配合,从而将储能单元4限定在连接座8顶部,保证储能单元4在外架1的稳定性。当整个外架1在汽车运动的过程中晃动时,利用弹性件的弹力抵消滑框7在活动槽6内部上下晃动的弹力,避免外架1的晃动力度通过限定架14传输到夹板3上,当外架1横向波动时,储能单元4利用夹板3外侧面的连接杆18带动凸板17在滑槽16内部来回滑动,通过第一弹簧19避免外架1的水平晃动力度通过限定架14传输到夹板3上,保证储能单元4在连接座8顶部的连接稳定性,避免储能单元4在汽车移动的过程中与外架1产生碰撞损伤。
需要将外部接线端口与接头12连接时,下拉活动架23,活动架23内侧端在凹槽24内部下移,活动架23外侧端在利用滑架21从而对第二弹簧25进行挤压,当活动架23内侧端与接头12底面的凹槽24分离,当活动架23内侧端顶面与接头12底面齐平后,弹性圈13的弹力回弹,进入推动接头12与外框11发生错位移动,此时接头12外侧端逐渐与滑框7的卡槽15对应,当弹性圈13弹力消除,松开活动架23,利用第二弹簧25的弹力保证方便将活动架23内侧端顶面与接头12底面贴合,方便将外部接线端口通过卡槽15与接头12外侧端对应连接。可以根据接线端口的方向从而选用合适的接头12,当选用接头12后,将接头12从外框11内部弹出,方便将选用的接头12与外部接线端口连接,可以利用外框11对接头12进行保护,避免外部部件直接冲击在接头12上。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