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88571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388571A CN114388571A CN202111085373.XA CN202111085373A CN114388571A CN 114388571 A CN114388571 A CN 114388571A CN 202111085373 A CN202111085373 A CN 202111085373A CN 114388571 A CN114388571 A CN 1143885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emitting
- light
- disposed
- touch electrode
-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3
- 101100377798 Arabidopsis thaliana ABCD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2
- 101150020779 PXA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8
- JYBNOVKZOPMUFI-UHFFFAOYSA-N n-(3-hydroxy-2-methyl-3,4-diphenylbutyl)-n-methylpropanamid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CC=1C(O)(C(C)CN(C)C(=O)CC)CC1=CC=CC=C1 JYBNOVKZOPMUF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0
- 101100192828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PXA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2313 adhesive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2044 organic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101100342994 Arabidopsis thaliana IIL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108020003285 Isocitrate ly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101100532584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strain 13 / Type A) sspC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100256651 Homo sapiens SENP6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100095550 Homo sapiens SENP7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150038317 SSP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150098865 SSP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100125020 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strain 972 / ATCC 24843) pss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100018019 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strain 972 / ATCC 24843) ssc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102100023713 Sentrin-specific protease 6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5
- 102100031406 Sentrin-specific protease 7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5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Titanium Chemical compound [Ti]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924 continuous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019 dop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814 silico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936 tita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19 tit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100277337 Arabidopsis thaliana DDM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593 Epox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710122576 Isocitrate lyase 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00043657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CHA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GWEVSGVZZGPLCZ-UHFFFAOYSA-N Titan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Ti]=O GWEVSGVZZGPLC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acrylic acid group Chemical group C(C=C)(=O)O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449 hafn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WIHZLLGSGQNAGK-UHFFFAOYSA-N hafnium(4+);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2].[O-2].[Hf+4] WIHZLLGSGQNAG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TWNQGVIAIRXVLR-UHFFFAOYSA-N oxo(oxoalumanyloxy)alumane Chemical compound O=[Al]O[Al]=O TWNQGVIAIRXVL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RVTZCBVAJQQJTK-UHFFFAOYSA-N oxygen(2-);zirconium(4+) Chemical compound [O-2].[O-2].[Zr+4] RVTZCBVAJQQJT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OGIDPMRJRNCKJF-UHFFFAOYSA-N titan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Ti]=O OGIDPMRJRNCKJ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1928 zircon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VGGSQFUCUMXWEO-UHFFFAOYSA-N Ethene Chemical compound C=C VGGSQFUCUMXWE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JOYRKODLDBILNP-UHFFFAOYSA-N Ethyl ur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COC(N)=O JOYRKODLDBIL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5977 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581 Si3N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2678 cellulos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1913 cellulo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125000005395 methacrylic acid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125000002080 perylenyl group Chemical group C1(=CC=C2C=CC=C3C4=CC=CC5=CC=CC(C1=C23)=C45)* 0.000 description 3
- CSHWQDPOILHKBI-UHFFFAOYSA-N peryrene Natural products C1=CC(C2=CC=CC=3C2=C2C=CC=3)=C3C2=CC=CC3=C1 CSHWQDPOILHKB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2647 polya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195 polyisop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096 quantum do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silicon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N12[Si]34N5[Si]62N3[Si]51N64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VYZAMTAEIAYCRO-UHFFFAOYSA-N Chromium Chemical compound [Cr] VYZAMTAEIAYCR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101710122479 Isocitrate lyase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609 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20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Zinc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Zn]=O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04 chrom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651 chrom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940 conductive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21389 graphe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HRHKULZDDYWVBE-UHFFFAOYSA-N indium;oxozinc;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Zn]=O HRHKULZDDYWVB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70 nanowi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71 parasi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zinc indium(3+) 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Zn++].[In+3]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274419 Arabidopsis thaliana CID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ZOKXTWBITQBERF-UHFFFAOYSA-N Molybdenum Chemical compound [Mo] ZOKXTWBITQBER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699670 Mus sp.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3116 Sodium/nucleoside cotransporter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710123675 Sodium/nucleoside cotransporter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1541 Sodium/nucleoside cotransporter 2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710123669 Sodium/nucleoside cotransporter 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1470 Solute carrier family 28 member 3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710186856 Solute carrier family 28 member 3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417 amorphous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37 deposi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3460 diamo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32 diamo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KPUWHANPEXNPJT-UHFFFAOYSA-N disiloxane Chemical class [SiH3]O[SiH3] KPUWHANPEXNPJ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949 im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0272 inorganic materi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7 in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0 molybden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33 molybden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206 photolith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420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594 sapphir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80 sapphi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2—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the areas of the RGB subpixels being different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显示图像,并且包括发光区域和与发光区域相邻的非发光区域,其中在发光区域中设置有发光元件;以及输入传感器,设置在显示面板上并包括感测电极,其中感测电极中的开口部分地暴露发光区域,其中感测电极包括:第一触摸电极,设置成与非发光区域重叠;以及第二触摸电极,与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重叠且电连接到第一触摸电极。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该专利申请要求于2020年10月5日提交的第10-2020-0128305 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构思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构思涉及具有输入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诸如电视、移动电话、平板计算机、导航单元和手持游戏装置的多媒体电子装置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通常,电子装置包括输入传感器,其提供允许用户容易地和直观地输入信息或命令的基于触摸的输入方法。此外,电子装置通常包括其他输入方法,诸如按钮、键盘、鼠标等。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配置成显示图像,并且包括发光区域和与发光区域相邻的非发光区域,其中,在发光区域中设置有发光元件;以及输入传感器,设置在显示面板上并且包括感测电极,其中,感测电极中的开口部分地暴露发光区域,其中,感测电极包括:第一触摸电极,设置成与非发光区域重叠;以及第二触摸电极,与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重叠,并电连接到第一触摸电极。
在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中,发光元件包括:第一发光元件,发射具有第一波长带的第一光;第二发光元件,发射具有与第一波长带不同的第二波长带的第二光;以及第三发光元件,发射具有与第一波长带和第二波长带不同的第三波长带的第三光。发光区域包括:第一发光区域,在其中设置有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区域,在其中设置有第二发光元件;以及第三发光区域,在其中设置有第三发光元件。
在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触摸电极包括:第一感测部分,与第一发光区域、第二发光区域和第三发光区域中的至少一个重叠;以及第二感测部分,连接到第一感测部分并且与非发光区域重叠。
在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感测部分设置在非发光区域中并与第一触摸电极间隔开。
在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触摸电极包括:第一部分,与第一发光区域重叠;第二部分,与第二发光区域重叠;以及第三部分,与第三发光区域重叠。
在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的宽度大于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中的其余部分的宽度。
在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光是红光,第二光是绿光,并且第三光是蓝光,以及其中,第三部分的宽度大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每个的宽度,并且第一部分的宽度大于第二部分的宽度。
在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发光区域的尺寸大于第一发光区域的尺寸和第二发光区域的尺寸中的每个,并且第一发光区域的尺寸大于第二发光区域的尺寸。
在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发光元件上的封装层。
在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中,输入传感器直接设置在封装层上。
在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和输入传感器之间的粘合剂膜。
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配置成显示图像,并且包括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其中,在发光区域中设置有发光元件;以及输入传感器,设置在显示面板上并包括感测电极,其中,感测电极中的开口至少部分地暴露发光区域,并且感测电极包括与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重叠的触摸电极。
在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中,发光元件包括:第一发光元件,发射具有第一波长带的第一光;第二发光元件,发射具有与第一波长带不同的第二波长带的第二光;以及第三发光元件,发射具有与第一波长带和第二波长带不同的第三波长带的第三光,并且发光区域包括:第一发光区域,在其中设置有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区域,在其中设置有第二发光元件;以及第三发光区域,在其中设置有第三发光元件。
在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中,触摸电极包括:第一感测部分,与第一发光区域、第二发光区域和第三发光区域中的至少一个重叠;以及第二感测部分,连接到第一感测部分并且与非发光区域重叠。
在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中,触摸电极包括:第一部分,与第一发光区域重叠;第二部分,与第二发光区域重叠;以及第三部分,与第三发光区域重叠。
在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的宽度大于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中的其余部分的宽度。
在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光是红光,第二光是绿光,并且第三光是蓝光,以及其中,第三部分的宽度大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每个的宽度,并且第一部分的宽度大于第二部分的宽度。
在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发光区域的尺寸大于第一发光区域的尺寸和第二发光区域的尺寸中的每个,并且第一发光区域的尺寸大于第二发光区域的尺寸。
在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发光元件上的封装层,并且输入传感器设置在封装层上。
在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和输入传感器之间的粘合剂膜。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构思的以上和其它特征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沿着图2中所示的线I-I'截取的示出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平面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的输入传感器的平面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7A、图7B和图7C是示出输入传感器的与图5的区域AA'对应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8A是沿着图7A的线II-II'截取的、用于示出显示模块的剖视图;
图8B是沿着图7C的线III-III'截取的、用于示出显示模块的剖视图;
图9A、图9B、图10A和图10B是示出输入传感器的与图5的区域AA'对应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11是示出输入传感器的与图5的区域AA'对应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的输入传感器的平面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的输入传感器的剖视图;以及
图14是沿着图12的线IV-IV'截取的、用于示出显示模块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公开中,将理解的是,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连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或“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或层上、连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或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居间的元件或层。
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同的元件。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可以夸大部件的厚度、比例和尺寸。
将理解的是,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将理解的是,虽然在本文中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时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时段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时段与另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时段区分开。因此,在不背离本发明构思的范围的情况下,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第一部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时段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第二部件、第二区域、第二层或第二时段。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示。
此外,为了便于描述,在本文中可以使用诸如“下面”、“下方”、“下”、“上方”、“上”等空间相对术语来描述如图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些)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将理解的是,除了图中所描绘的取向之外,空间相对术语旨在涵盖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下面”的元件将随之被取向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上方”。因此,在示例中,术语“下方”和“下面”可以涵盖上方和下方/下面两种取向。装置可以以其它方式取向(例如,旋转90度或在其它取向处),并且可以相应地解释本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词。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D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D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沿着图2中所示的线I-I'截取的示出显示装置DD的剖视图。
参照图1至图3,显示装置DD可以是响应于电信号而被激活的装置。显示装置DD可以被包括在各种电子装置中。例如,显示装置 DD可以应用于诸如智能手表、平板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计算机、智能电视等的电子装置。
显示装置DD可以通过显示表面IS朝向第三方向DR3显示图像 IM,其中,显示表面IS基本上平行于第一方向DR1和第二方向DR2 中的每个。通过其显示图像IM的显示表面IS可以对应于显示装置DD 的前表面。图像IM可以包括视频和/或静止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DD的每个构件的前表面(或者例如上表面)和后表面(或者例如下表面)相对于沿其显示图像IM的方向限定。前表面和后表面在第三方向DR3上彼此相对,并且前表面和后表面中的每个的法线方向可以基本上平行于第三方向DR3。
在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在第三方向DR3上的间隔距离可以对应于显示装置DD的在第三方向DR3上的厚度。此外,第一方向DR1、第二方向DR2和第三方向DR3相对于彼此而言的,并且可以改变成其它方向。
显示装置DD可以感测从外部向其施加的外部输入。例如,外部输入包括从显示装置DD的外部提供的各种形式的输入。例如,外部输入可以包括当用户的身体(例如,手指)或装置(例如,手写笔) 进入显示装置DD的预定距离内时施加的接近输入(例如,悬停)。外部输入的另外的示例包括通过用户的身体(例如,用户的手)的触摸输入。此外,外部输入可以以力、压力、温度、光等形式提供;然而,本发明构思不限于此。
显示装置DD的前表面可以包括透射区域TA和边框区域BZA。透射区域TA可以是通过其显示图像IM的区域。用户可以通过透射区域TA观看图像IM。在本实施方式中,透射区域TA可以呈具有圆润顶点的四边形形状,然而,这仅是示例。透射区域TA可以具有各种形状,并且不应受到特别限制。
边框区域BZA可以与透射区域TA相邻。边框区域BZA可以具有预定的颜色。边框区域BZA可以围绕透射区域TA。因此,透射区域TA可以具有由边框区域BZA限定的形状;然而,这仅是示例,并且边框区域BZA可以设置成仅与透射区域TA的一侧相邻,或者可以被省略。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D可以包括各种实施方式,并且不应受到特别限制。
如图2和图3中所示,显示装置DD可以包括显示模块DM、窗 WM和粘合剂膜AF。显示模块DM可以包括显示面板DP和输入传感器ISP。
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DP可以是发光型显示面板;然而,本发明构思不限于此。例如,显示面板DP可以是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或量子点发光显示面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发光层可以包括有机发光材料。量子点发光显示面板的发光层可以包括量子点或量子棒。在下文中,将对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进行描述作为显示面板DP 的代表性示例。
参照图3,输入传感器ISP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DP上。例如,输入传感器ISP可以直接设置在显示面板DP上。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输入传感器ISP可以通过连续的工艺形成在显示面板DP上。例如,在输入传感器ISP直接设置在显示面板DP上的情况下,在输入传感器ISP和显示面板DP之间可以不设置有内部粘合剂膜。然而,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内部粘合剂膜可以设置在输入传感器ISP 和显示面板DP之间。在这种情况下,输入传感器ISP不是通过连续的工艺与显示面板DP一起制造的。例如,输入传感器ISP可以在与显示面板DP通过单独的工艺制造之后,通过内部粘合剂膜固定到显示面板DP的上表面。
显示面板DP可以生成图像,并且输入传感器ISP可以获得外部输入(例如,触摸事件)的坐标信息。
窗WM可以包括透射图像的透明材料。例如,窗WM可以包括玻璃、蓝宝石或塑料材料。窗WM可以具有单层结构;然而,本发明构思不限于此,并且窗WM可以包括多个层。此外,显示装置DD的边框区域BZA可以通过在窗WM的一区域上印刷具有预定颜色的材料而形成。作为示例,窗WM可以包括光阻挡图案WBM以设置边框区域BZA。光阻挡图案WBM可以是有色有机层,并且可以通过涂覆方法形成。
显示模块DM可以通过粘合剂膜AF联接到窗WM。作为示例,粘合剂膜AF可以包括光学透明粘合剂(OCA)膜。然而,粘合剂膜 AF不应限于此或由此限制,并且粘合剂膜AF可以包括不同的粘合剂。例如,粘合剂膜AF可以包括光学透明树脂(OCR)或压敏粘合剂(PSA) 膜。
显示装置DD还可以包括抗反射单元。抗反射单元可以设置在输入传感器ISP上。抗反射单元可以降低从窗WM上方入射到其的外部光的反射率。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的抗反射单元可以包括延迟器和/或偏振器。延迟器可以是膜型或液晶涂覆型,并且可以包括λ/2 延迟器和/或λ/4延迟器。例如,偏振器可以是膜型或液晶涂覆型。例如,膜型偏振器可以包括拉伸型合成树脂膜,并且液晶涂覆型偏振器可以包括以预定取向排列的液晶。延迟器和偏振器可以实现为一个偏振膜。抗反射单元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偏振膜上方或下方的保护膜。
显示模块DM可以响应于电信号显示图像,并且可以基于外部输入传输/接收信息。显示模块DM可以包括有效区域AA和外围区域 NAA。有效区域AA可以是从显示模块DM提供的图像通过其传输的区域。
外围区域NAA可以与有效区域AA相邻。例如,外围区域NAA 可以至少部分地围绕有效区域AA。然而,这仅是示例,并且外围区域NAA可以设置成各种形状,并且不应受到特别限制。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显示模块DM的有效区域AA可以对应于透射区域 TA的至少一部分。
显示模块DM可以包括主电路板MCB、柔性电路膜FCB和驱动芯片DIC。
主电路板MCB可以连接到柔性电路膜FCB并且可以电连接到显示面板DP。主电路板MCB可以包括多个驱动元件。驱动元件可以包括用于驱动显示面板DP的电路。
柔性电路膜FCB可以连接到显示面板DP,并且可以将显示面板 DP电连接到主电路板MCB。驱动芯片DIC可以安装在柔性电路膜 FCB上。
驱动芯片DIC可以包括用于驱动显示面板DP的像素的驱动元件,例如数据驱动电路。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显示模块DM包括一个柔性电路膜FCB;然而,本发明构思不限于此或由此限制。柔性电路膜FCB可以设置成多个,并且多个柔性电路膜FCB可以连接到显示面板DP。
图2示出了驱动芯片DIC安装在柔性电路膜FCB上的结构;然而,本发明构思不限于此或由此限制。例如,驱动芯片DIC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DP上。作为另外的示例,驱动芯片DIC可以直接设置在显示面板DP上。在这种情况下,显示面板DP的其上安装有驱动芯片DIC的一部分可以被弯曲以设置在显示模块DM的后表面上。
输入传感器ISP可以通过柔性电路膜FCB电连接到主电路板 MCB;然而,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显示模块DM 还可以包括单独的柔性电路膜,以将输入传感器ISP电连接到主电路板MCB。
显示装置DD还可以包括传感器控制器以控制输入传感器ISP的驱动。例如,传感器控制器可以被内置在主电路板MCB中。然而,作为另一示例,传感器控制器可以内置在驱动芯片DIC中。作为另外的示例,传感器控制器可以是与主电路板MCB和驱动芯片DIC分离开的电路。
显示装置DD还可以包括容纳显示模块DM的外壳EDC。外壳 EDC可以联接到窗WM并且可以提供显示装置DD的外观。外壳EDC 可以吸收从外部施加到其的冲击,并且可以防止外来物质和水分进入显示模块DM以保护容纳在外壳EDC中的部件。此外,作为示例,外壳EDC可以设置成多个存储构件彼此组合的形式。
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D还可以包括:电子模块或电路,包括用于操作显示模块DM的各种功能模块或电路;电源模块或电路,提供用于显示装置DD的整体操作的电力;以及支架,联接到显示模块DM和/或外壳EDC以分割显示装置DD的内部空间。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DP的平面图。
参照图4,显示面板DP可以包括驱动电路GDC、多个信号线SGL 和多个像素PX。显示面板DP可以包括设置在外围区域NAA中的焊盘部分PLD。焊盘部分PLD可以包括像素焊盘D-PD,像素焊盘D-PD 各自连接到信号线SGL中的相应信号线。
像素PX可以布置在有效区域AA中。像素PX中的每个可以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和连接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像素驱动电路。驱动电路 GDC、信号线SGL、焊盘部分PLD和像素驱动电路可以包括在图6 中所示的电路元件层DP-CL中。
驱动电路GDC可以包括栅极驱动电路。例如,栅极驱动电路可以生成多个栅极信号,并且可以将栅极信号顺序地输出到稍后描述的多个栅极线GL。栅极驱动电路还可以将其它控制信号输出到像素驱动电路。
信号线SGL可以包括栅极线GL、数据线DL、电力线PL和控制信号线CSL。栅极线GL中的每个可以连接到像素PX中的相应像素,并且数据线DL中的每个可以连接到像素PX中的相应像素。电力线 PL可以连接到像素PX。控制信号线CSL可以向驱动电路GDC提供控制信号。信号线SGL可以与有效区域AA和外围区域NAA重叠。
焊盘部分PLD可以连接到柔性电路膜FCB(参照图2),并且可以包括像素焊盘D-PD和输入焊盘I-PD。像素焊盘D-PD可以将柔性电路膜FCB连接到显示面板DP,并且输入焊盘I-PD可以将柔性电路膜FCB连接到输入传感器ISP(参照图2)。像素焊盘D-PD和输入焊盘I-PD可以通过使设置在电路元件层DP-CL中的线中的一部分暴露而不被包括在电路元件层DP-CL中的绝缘层覆盖来提供。
像素焊盘D-PD可以经由信号线SGL连接到对应的像素PX。此外,驱动电路GDC可以连接到像素焊盘D-PD中的一个像素焊盘。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的输入传感器ISP的平面图。参照图5,输入传感器ISP可以包括多个感测电极IE和多个迹线 SL。感测电极IE具有它们自己的坐标信息。感测电极IE可以在第一方向DR1和第二方向DR2上布置。例如,感测电极IE可以布置成矩阵形式,并且各自可以连接到迹线SL。
输入传感器ISP可以包括输入焊盘I-PD,输入焊盘I-PD中的每个可以连接到多个迹线SL中的相应的迹线SL的一端,并且可以布置在外围区域NAA中。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输入传感器ISP可以通过例如自电容方法获得坐标信息。感测电极IE可以通过迹线SL分别连接到输入焊盘I-PD。感测电极IE中的每个可以经由输入焊盘I-PD连接到传感器控制器。感测电极IE中的每个的电容可以通过外部输入(例如,触摸事件)来改变。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传感器ISP的灵敏度可以根据电容的变化来确定。例如,随着由外部输入导致的电容变化的增加,可以提高输入传感器ISP的灵敏度。
感测电极IE的形状和布置不应受到限制。作为示例,感测电极IE 中的每个可以具有多边形形状,并且示出了各自具有四边形形状的感测电极IE作为代表性示例。作为示例,感测电极IE中的每个可以包括触摸电极。感测电极IE的形状和布置可以取决于触摸电极的布置根据稍后描述的像素PX(参照图4)的布置而改变。
感测电极IE和迹线SL可以设置在有效区域AA中。例如,迹线 SL中的每个的一部分可以设置在有效区域AA中,并且迹线SL中的每个的另一部分可以设置在外围区域NAA中。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DP的剖视图。参照图6,显示面板DP可以包括多个中间绝缘层、半导体图案、导电图案和信号线。中间绝缘层、半导体图案和导电图案可以通过涂覆或沉积工艺形成。例如,可以通过光刻工艺选择性地图案化中间绝缘层、半导体图案和导电图案。由此,可以形成包括在电路元件层DP-CL和发光元件层DP-OLED中的半导体图案、导电图案和信号线。
电路元件层DP-CL可以包括基础层BL、缓冲层BFL、第一中间绝缘层IL1、第二中间绝缘层IL2、第三中间绝缘层IL3和第四中间绝缘层IL4。
基础层BL可以包括合成树脂膜。例如,合成树脂膜可以包括可热固化的树脂。基础层BL可以具有多层结构。例如,基础层BL可以具有合成树脂层、粘合剂层和合成树脂层的三层结构。例如,合成树脂层可以是基于聚酰亚胺的树脂层;然而,用于合成树脂层的材料可以不被限制。合成树脂层可以例如包括基于丙烯酸的树脂、基于甲基丙烯酸的树脂、基于聚异戊二烯的树脂、基于乙烯的树脂、基于环氧的树脂、基于氨基甲酸酯的树脂、基于纤维素的树脂、基于硅氧烷的树脂、基于聚酰胺的树脂和基于二萘嵌苯的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基础层BL可以包括玻璃衬底、金属衬底或有机/无机复合衬底。
可以在基础层BL的上表面上形成至少一个无机层。例如,无机层可以包括氧化铝、氧化钛、氧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锆和氧化铪中的至少一种。无机层可以形成为多层。无机层可以形成阻挡层和/或缓冲层。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DP可以包括缓冲层BFL。
缓冲层BFL可以增加基础层BL和半导体图案之间的粘合性。缓冲层BFL可以例如包括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并且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可以彼此交替地堆叠。
半导体图案可以设置在缓冲层BFL上。半导体图案可以包括多晶硅;然而,本发明构思不限于此或由此限制。例如,半导体图案可以包括非晶硅或金属氧化物。
图6仅示出了半导体图案的一部分,并且半导体图案在平面中可以设置在像素的其它区域中。半导体图案可以布置在像素PX之上。半导体图案可以具有不同的电特性,这取决于其是否掺杂以及其是否掺杂有N型掺杂剂或P型掺杂剂。半导体图案可以包括第一区和第二区。第一区可以具有相对高电导率,并且第二区可以具有相对低电导率。例如,第一区可以掺杂有N型掺杂剂或P型掺杂剂。P型晶体管可以包括掺杂有P型掺杂剂的掺杂区。例如,第二区可以是非掺杂区,或者可以以比第一区的浓度低的浓度进行掺杂。
第一区可以具有比第二区的电导率大的电导率,并且可以基本上用作电极或信号线。第二区可以基本上对应于晶体管的有源区(或者例如沟道区)。例如,半导体图案的一部分可以是晶体管的有源区。半导体图案的另一部分可以是晶体管的源区或漏区,并且半导体图案的其余部分可以是连接电极或连接信号线。
如图6中所示,可以从半导体图案形成第一晶体管TR1的第一源区SE1、第一有源区CHA1和第一漏区DE1,并且可以从半导体图案形成第二晶体管TR2的第二源区SE2、第二有源区CHA2和第二漏区 DE2。第一源区SE1和第一漏区DE1可以从第一有源区CHA1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延伸,并且第二源区SE2和第二漏区DE2可以从第二有源区CHA2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延伸。例如,第一有源区CHA1可以设置在第一源区SE1和第一漏区DE1之间,并且第二有源区CHA2 可以设置在第二源区SE2和第二漏区DE2之间。
第一中间绝缘层IL1可以设置在缓冲层BFL上。例如,第一中间绝缘层IL1可以公共地与多个像素PX重叠并且可以覆盖半导体图案;然而,本发明构思不限于此,并且例如,第一中间绝缘层IL1可以划分成分离的部分。第一中间绝缘层IL1可以是无机层和/或有机层,并且可以具有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第一中间绝缘层IL1可以包括氧化铝、氧化钛、氧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锆和氧化铪中的至少一种。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中间绝缘层IL1可以例如具有氧化硅层的单层结构。不仅第一中间绝缘层IL1而且电路元件层DP-CL的稍后描述的中间绝缘层可以是无机层和/或有机层,并且可以具有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无机层可以包括上述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栅极GE1和第二栅极GE2可以设置在第一中间绝缘层IL1 上。第一栅极GE1可以对应于金属图案的一部分。第一栅极GE1和第二栅极GE2可以分别与第一有源区CHA1和第二有源区CHA2重叠。第一栅极GE1和第二栅极GE2可以在对半导体图案进行掺杂的工艺中用作掩模。
第二中间绝缘层IL2可以设置在第一中间绝缘层IL1上并且可以覆盖第一栅极GE1和第二栅极GE2。第二中间绝缘层IL2公共地与多个像素PX重叠;然而,本发明构思不限于此,并且例如,第二中间绝缘层IL2可以划分成分离的部分。第二中间绝缘层IL2可以是无机层和/或有机层,并且可以具有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中间绝缘层IL2可以例如具有氧化硅层的单层结构。
第一连接电极SD1可以设置在第二中间绝缘层IL2上。第一连接电极SD1可以经由设置成穿过第一中间绝缘层IL1和第二中间绝缘层 IL2的第一接触孔CNT-1连接到第二漏区DE2。
第三中间绝缘层IL3可以设置在第二中间绝缘层IL2上。第三中间绝缘层IL3可以是有机层。第二连接电极SD2可以设置在第三中间绝缘层IL3上。第二连接电极SD2可以通过设置成穿过第三中间绝缘层IL3的第二接触孔CNT-2连接到第一连接电极SD1。
第四中间绝缘层IL4可以设置在第三中间绝缘层IL3上,并且可以覆盖第二连接电极SD2。例如,第四中间绝缘层IL4可以是有机层。
发光元件层DP-OLED可以设置在电路元件层DP-CL上。作为示例,发光元件层DP-OLED可以包括发光元件OLED和像素限定层 PDL。
发光元件OLED可以包括第一电极AE、发光层EL和第二电极CE。第一电极AE可以设置在电路元件层DP-CL上。发光层EL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AE上,并且第二电极CE可以设置在发光层EL上。
第一电极AE可以设置在第四中间绝缘层IL4上。第一电极AE 可以通过设置成穿过第四中间绝缘层IL4的第三接触孔CNT-3连接到第二连接电极SD2。开口OP2(下文中,称为像素开口)可以通过像素限定层PDL进行设置。第一电极AE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通过像素限定层PDL的像素开口OP2暴露。
如图6中所示,显示面板DP可以包括发光区域PXA和在发光区域PXA周围的非发光区域NPXA。非发光区域NPXA可以至少部分地围绕发光区域PXA。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光区域PXA可以对应于第一电极AE的通过像素开口OP2暴露的部分。
发光层EL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AE上。发光层EL可以设置在与像素开口OP2对应的区域中。例如,发光层EL可以以被分成多个部分的形式形成在像素PX(参照图4)中的每个中。
第二电极CE可以设置在发光层EL上。第二电极CE可以具有一体的形状,并且可以公共地设置在多个像素PX之上。
封装层TFE可以设置在第二电极CE上。封装层TFE公共地设置在多个像素PX之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封装层TFE可以覆盖第二电极CE。例如,封装层TFE可以直接设置在第二电极CE上。然而,本发明构思不限于此。在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封装层TFE 和第二电极CE之间设置封盖层,以覆盖第二电极CE。在这种情况下,封装层TFE可以覆盖封盖层,并且可以间接地设置在第二电极CE上。
作为示例,发光元件OLED还可以包括空穴控制层和电子控制层。空穴控制层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AE和发光层EL之间,并且还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电子控制层可以设置在发光层EL和第二电极CE之间,并且还可以包括电子注入层。空穴控制层和电子控制层可以使用开口掩模公共地形成在多个像素PX中。
图7A至图7C是示出了输入传感器的与图5的区域AA'对应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参照图7A,感测电极IE中的每个可以包括多个第一触摸电极 SIE1和多个第二触摸电极SIE2。第一触摸电极SIE1与非发光区域 NPXA重叠。第二触摸电极SIE2与发光区域PXA和非发光区域NPXA 重叠,并与第一触摸电极SIE1电连接。第一触摸电极SIE1和第二触摸电极SIE2中的每个可以包括金属材料或透明导电材料。金属材料可以包括例如可在低温下处理的银、铝、铜、铬、镍、钛等;然而,本发明构思不限于此或由此限制。透明导电材料可以包括透明导电氧化物,诸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锌(ZnO)、氧化铟锌锡(ITZO)等。此外,透明导电材料可以包括导电聚合物,诸如 PEDOT、金属纳米线、石墨烯等。在第一触摸电极SIE1和第二触摸电极SIE2包括可在低温下处理的金属材料的情况下,即使通过连续工艺形成输入传感器ISP,也可以防止发光元件OLED被损坏。
发光元件OLED(参照图6)可以包括:第一发光元件OLED1(参照图8B),发射具有第一波长带的第一光;第二发光元件OLED2(参照图8B),发射具有不同于第一波长带的第二波长带的第二光;以及第三发光元件OLED3(参见图8B),发射具有不同于第一波长带和第二波长带的第三波长带的第三光。例如,第一光可以是红光,第二光可以是绿光,并且第三光可以是蓝光。
根据设置在其中的发光元件OLED,发光区域PXA可以被分成多个区域。其中设置有第一发光元件OLED1的发光区域PXA可以被称为第一发光区域PXA1。其中设置有第二发光元件OLED2的发光区域 PXA可以被称为第二发光区域PXA2,并且其中设置有第三发光元件OLED3的发光区域PXA可以被称为第三发光区域PXA3。第一发光区域PXA1至第三发光区域PXA3的尺寸可以根据由第一发光元件 OLED1至第三发光元件OLED3生成的光的颜色而变化。第一发光区域PXA1至第三发光区域PXA3的尺寸可以根据包括在发光元件 OLED中的发光层EL的类型来确定。例如,当第一光、第二光和第三光分别是红光、绿光和蓝光时,第三发光区域PXA3的尺寸可以大于第一发光区域PXA1和第二发光区域PXA2的尺寸,并且第一发光区域PXA1的尺寸可以大于第二发光区域PXA2的尺寸。这是因为发射红光的有机材料具有最佳效率,并且发射蓝光的有机材料具有最差的效率。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具有不同尺寸的第一发光区域PXA1 至第三发光区域PXA3作为代表性示例;然而,本发明构思不限于此或由此限制。例如,第一发光区域PXA1至第三发光区域PXA3可以具有彼此相同的尺寸。
第一触摸电极SIE1可以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可以在第二方向DR2上布置,并且可以设置在围绕第一发光区域PXA1至第三发光区域PXA3的非发光区域NPXA中。第一触摸电极SIE1中的每个可以包括第一子触摸电极SIE1_a和第二子触摸电极SIE1_b,其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并且在第二方向DR2上布置。此外,第一触摸电极 SIE1可以至少部分地围绕发光区域PXA1至PXA3。可以在第一子触摸电极SIE1_a和第二子触摸电极SIE1_b之间设置开口OP1(下文中,称为电极开口),以至少部分地暴露发光区域PXA。电极开口OP1的尺寸可以根据由第一子触摸电极SIE1_a和第二子触摸电极SIE1_b围绕的第一发光区域PXA1至第三发光区域PXA3而变化。作为示例,当第一子触摸电极SIE1_a和第二子触摸电极SIE1_b围绕第一发光区域PXA1时,电极开口OP1可以是第一电极开口OP1_a。当第一子触摸电极SIE1_a和第二子触摸电极SIE1_b围绕第二发光区域PXA2时电极开口OP1可以是第二电极开口OP1_b。当第一子触摸电极SIE1_a 和第二子触摸电极SIE1_b围绕第三发光区域PXA3时,电极开口OP1 可以是第三电极开口OP1_c。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第三电极开口 OP1_c的尺寸可以大于第一电极开口OP1_a和第二电极开口OP1_b的尺寸,并且第一电极开口OP1_a的尺寸可以大于第二电极开口OP1_b 的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具有彼此不同尺寸的第一电极开口 OP1_a至第三电极开口OP1_c作为代表性示例;然而,本发明构思不限于此或由此限制。例如,第一电极开口OP1_a至第三电极开口OP1_c 可以具有彼此相同的尺寸。
第二触摸电极SIE2可以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并且可以在第二方向DR2上布置。第二触摸电极SIE2中的每个可以与发光区域PXA 和非发光区域NPXA重叠。作为示例,第一发光区域PXA1至第三发光区域PXA3在显示面板DP(参照图4)中在第一方向DR1上顺序地布置,并且相同类型的发光区域可以沿着第二方向DR2布置在相同的行中。例如,第一发光区域PXA1可以布置在第一行中,并且第二发光区域PXA2可以布置在第二行中。作为另外的示例,第三发光区域PXA3可以布置在第三行中。
当与感测电极IE中的每个仅包括与非发光区域NPXA重叠的第一触摸电极SIE1的示例相比时,在感测电极IE中的每个包括第一触摸电极SIE1和与发光区域PXA重叠的第二触摸电极SIE2的情况下,包括在一个感测电极IE中的第一触摸电极SIE1和第二触摸电极SIE2 的数量和面积可以增加。因此,可以提高输入传感器ISP的灵敏度。例如,与具有小屏幕的显示装置(诸如,智能电话)相比,具有大屏幕的显示装置(诸如,电视)在像素之间具有大的间隙,即使它们具有相同的显示分辨率。因此,第一触摸电极SIE1之间的间隙可能增加,包括在一个感测电极IE中的第一触摸电极SIE1的数量可能减少,并且结果,输入传感器ISP的灵敏度可能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当感测电极IE中的每个还包括第二触摸电极SIE2时,可以提高输入传感器 ISP的灵敏度。
然而,在第二触摸电极SIE2包括金属材料的情况下,从第一发光区域PXA1至第三发光区域PXA3生成的光可以被第二触摸电极SIE2 反射并且可能不行进到外部。在这种情况下,当第一发光区域PXA1 至第三发光区域PXA3具有彼此不同的尺寸时,并且当第二触摸电极 SIE2被设置成以相同的宽度与第一发光区域PXA1至第三发光区域 PXA3重叠时,不行进至外部的光的量可能取决于所发射的光的颜色而不同,从而影响用户的可见性。根据本发明构思,第二触摸电极SIE2 的宽度可以根据与其重叠的发光区域而变化。
例如,第二触摸电极SIE2中的每个可以包括与第一发光区域 PXA1重叠的第一部分LP1a、与第二发光区域PXA2重叠的第二部分LP2a、以及与第三发光区域PXA3重叠的第三部分LP3a。第一部分 LP1a至第三部分LP3a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具有比剩余部分大的宽度。例如,当第一光、第二光和第三光分别是红光、绿光和蓝光时,对应于蓝光的第三发光区域PXA3的尺寸可以大于对应于红光的第一发光区域PXA1和对应于绿光的第二发光区域PXA2中的每个的尺寸,并且第一发光区域PXA1的尺寸可以大于第二发光区域PXA2的尺寸。在这种情况下,第三部分LP3a的宽度WD3a可以大于第一部分LP1a 的宽度WD1a和第二部分LP2a的宽度WD2a中的每个,并且第一部分LP1a的宽度WD1a可以大于第二部分LP2a的宽度WD2a。通过根据与其重叠的发光区域的尺寸来改变第二触摸电极SIE2中的每个的宽度,由于第二触摸电极SIE2而不行进到外部的光的速率对于每个颜色可以是相同的。因此,尽管第二触摸电极SIE2被设置成与发光区域 PXA重叠,但是它可以不影响用户的可见性。
参照图7B,第二触摸电极SIE2中的每个可以包括第一感测部分 SP1和第二感测部分SP2。第一感测部分SP1可以与第一发光区域 PXA1至第三发光区域PXA3中的至少一个发光区域重叠,并且第二感测部分SP2可以与第一感测部分SP1连接,并且可以与非发光区域NPXA重叠。在下文中,将省略对与图7A的元件相同的元件的详细描述。
作为示例,图7B示出了第二触摸电极SIE2中的每个与第一发光区域PXA1和第三发光区域PXA3重叠的第一感测部分SP1、以及与非发光区域NPXA重叠并且不与第二发光区域PXA2重叠的第二感测部分SP2的结构。第一感测部分SP1可以包括第一子感测部分SP1_a 和第二子感测部分SP1_b。第一子感测部分SP1_a可以与第一发光区域PXA1重叠,并且第二子感测部分SP1_b可以与第三发光区域PXA3 重叠。在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发光区域PXA2的尺寸是最小的,并且因此,当第二触摸电极SIE2与第二发光区域PXA2重叠时,对用户的可见性的影响是最大的。因此,第二触摸电极SIE2可以设置成不与第二发光区域PXA2重叠。然而,本发明构思不限于此或由此限制。第二触摸电极SIE2中的每个可以不与第一发光区域PXA1重叠。此外,第一感测部分SP1可以具有取决于与其重叠的发光区域而变化的宽度。第二感测部分SP2可以设置在非发光区域NPXA中,并且可以与第一触摸电极SIE1中的每个间隔开。
参照图7C,作为示例,第一发光区域PXA1至第三发光区域PXA3 可以在显示面板DP中在第二方向DR2上顺序地布置,并且相同类型的发光区域可以沿着第一方向DR1布置在相同的列中。在下文中,将省略对与图7A的元件相同的元件的详细描述。
第二触摸电极SIE2中的每个可以包括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的第三子触摸电极SIE2_a、第四子触摸电极SIE2_b和第五子触摸电极 SIE2_c。第三子触摸电极SIE2_a可以与第一发光区域PXA1重叠。第四子触摸电极SIE2_b可以与第二发光区域PXA2重叠,并且第五子触摸电极SIE2_c可以与第三发光区域PXA3重叠。
第三子触摸电极SIE2_a可以包括多个第一部分LP1b,并且第四子触摸电极SIE2_b可以包括多个第二部分LP2b。第五子触摸电极 SIE2_c可以包括多个第三部分LP3b。
然而,第一发光区域PXA1至第三发光区域PXA3可以以各种方式布置在本发明构思的显示面板DP中,而不限于图7A至图7C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作为示例,第一发光区域至第三发光区域可以以与图 9A、图9B、图10A和图10B中所示的发光区域相同的布置方式布置。
图8A是沿着图7A中所示的线II-II'截取的、用于示出显示模块 DM的剖视图,并且图8B是沿着图7C中所示的线III-III'截取的、用于示出显示模块DM的剖视图。
参照图8A,显示模块DM可以包括显示面板DP和设置在显示面板DP上的输入传感器ISP。例如,输入传感器ISP可以直接设置在显示面板DP上。在下文中,将省略对与参照图6描述的元件相同的元件的详细描述。
输入传感器ISP可以通过连续的工艺形成在显示面板DP上。输入传感器ISP可以包括第一感测绝缘层IIL1、导电层ICL和第二感测绝缘层IIL2。
第一感测绝缘层IIL1可以是包括氮化硅、氮氧化硅和氧化硅中的一种的无机层。作为另一方式,第一感测绝缘层IIL1可以包括有机层,该有机层包括基于环氧的树脂、基于丙烯酸的树脂或基于酰亚胺的树脂。第一感测绝缘层IIL1可以具有单层结构,或具有多个层在第三方向DR3上堆叠的多层结构。
导电层ICL可以设置在第一感测绝缘层IIL1上。作为示例,导电层ICL可以包括感测电极IE。导电层ICL可以被第二感测绝缘层IIL2 覆盖。
导电层ICL可以具有单层结构,或具有多个层在第三方向DR3 上堆叠的多层结构。具有单层结构的导电层ICL可以包括金属层或透明导电层。金属层可以包括钼、银、钛、铜、铝或其合金。透明导电层可以包括透明导电氧化物,诸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锌(ZnO)、氧化铟锌锡(ITZO)等。此外,透明导电层可以包括诸如PEDOT、金属纳米线、石墨烯等的导电聚合物。
具有多层结构的导电层ICL可以包括金属层。金属层可以具有钛 /铝/钛的三层结构。具有多层结构的导电层ICL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金属层和至少一个透明导电层。
第二感测绝缘层IIL2可以包括无机层。无机层可以包括氧化铝、氧化钛、氧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锆和氧化铪中的至少一种。第二感测绝缘层IIL2可以包括有机层。有机层可以包括基于丙烯酸的树脂、基于甲基丙烯酸的树脂、基于聚异戊二烯的树脂、基于乙烯的树脂、基于环氧的树脂、基于氨基甲酸酯的树脂、基于纤维素的树脂、基于硅氧烷的树脂、基于聚酰亚胺的树脂、基于聚酰胺的树脂和基于二萘嵌苯的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电极开口OP1在第二方向DR2上的宽度可以基本上等于第一子触摸电极SIE1_a和第二子触摸电极SIE1_b之间的距离。
参照图8B,像素开口OP2可以包括第一像素开口OP2_a、第二像素开口OP2_b和第三像素开口OP2_c。在第一像素开口OP2_a中,第一发光元件OLED1的第一电极AE1的至少一部分暴露,并且第一发光层EL1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AE1上。在第二像素开口OP2_b中,第二发光元件OLED2的第一电极AE2的至少一部分暴露,并且第二发光层EL2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AE2上。在第三像素开口OP2_c中,第三发光元件OLED3的第一电极AE3的至少一部分暴露,并且第三发光层EL3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AE3上。在下文中,将省略对与参照图6所述的元件相同的元件的详细描述。
第一像素开口OP2_a至第三像素开口OP2_c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尺寸。例如,当第一光、第二光和第三光分别是红光、绿光和蓝光时,第三像素开口OP2_c的尺寸大于第一像素开口OP2_a的尺寸和第二像素开口OP2_b的尺寸中的每个,并且第一像素开口OP2_a的尺寸可以大于第二像素开口OP2_b的尺寸。与第一电极AE1至AE3的通过第一像素开口OP2_a至第三像素开口OP2_c暴露的部分对应的第一发光区域PXA1至第三发光区域PXA3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尺寸。例如,当第一光、第二光和第三光分别是红光、绿光和蓝光时,对应于蓝光的第三发光区域PXA3的尺寸可以大于对应于红光的第一发光区域 PXA1和对应于绿光的第二发光区域PXA2的尺寸中的每个,并且第一发光区域PXA1的尺寸可以大于第二发光区域PXA2的尺寸。
第三子触摸电极SIE2_a、第四子触摸电极SIE2_b和第五子触摸电极SIE2_c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宽度。例如,第三子触摸电极SIE2_a 可以与第一发光区域PXA1重叠。作为另外的示例,第四子触摸电极 SIE2_b可以与第二发光区域PXA2重叠,并且第五子触摸电极SIE2_c 可以与第三发光区域PXA3重叠。第五子触摸电极SIE2_c的宽度 WD3b可以大于第三子触摸电极SIE2_a的宽度WD1b和第四子触摸电极SIE2_b的宽度WD2b中的每个。第三子触摸电极SIE2_a的宽度 WD1b可以大于第四子触摸电极SIE2_b的宽度WD2b。作为示例,第三子触摸电极SIE2_a的宽度WD1b可以是包括在第三子触摸电极 SIE2_a中的第一部分LP1b(参照图7C)中的每个的宽度WD1b。第四子触摸电极SIE2_b的宽度WD2b可以是包括在第四子触摸电极 SIE2_b中的第二部分LP2b(参照图7C)中的每个的宽度WD2b,并且第五子触摸电极SIE2_c的宽度WD3b可以是包括在第五子触摸电极 SIE2_c中的第三部分LP3b(参照图7C)中的每个的宽度WD3b。
图9A至图10B是示出了输入传感器的与图5的区域AA'对应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参照图9A,第一发光区域PXA1和第三发光区域PXA3可以在显示面板DP(参照图4)中在第一方向DR1和第二方向DR2上顺序地布置,并且第二发光区域PXA2可以布置成在与第一方向DR1和第二方向DR2交叉的第四方向DR4上与第一发光区域PXA1和第三发光区域PXA3间隔开。下文中,将省略对与参照图7A至图7C描述的元件相同的元件的详细描述。
第二触摸电极SIE2中的每个可以包括第三子触摸电极SIE2_a和第四子触摸电极SIE2_b。第三子触摸电极SIE2_a可以与第一发光区域PXA1和第三发光区域PXA3以及非发光区域NPXA重叠,并且可以包括与第一发光区域PXA1重叠的第一部分LP1c和与第三发光区域PXA3重叠的第三部分LP3c。第四子触摸电极SIE2_b可以与第二发光区域PXA2和非发光区域NPXA重叠,并且可以包括与第二发光区域 PXA2重叠的第二部分LP2c。第四子触摸电极SIE2_b可以设置在与第一方向DR1不同的方向上,以在非发光区域NPXA中与第一触摸电极SIE1间隔开。例如,在第二方向DR2上在第四子触摸电极SIE2_b和第一触摸电极SIE1之间可以有空间。如图9A中所示,第三部分LP3c 的宽度WD3c可以大于第一部分LP1c的宽度WD1c和第二部分LP2c 的宽度WD2c中的每个,并且第一部分LP1c的宽度WD1c可以大于第二部分LP2c的宽度WD2c。
参照图9B,包括第三子触摸电极SIE2_a和第四子触摸电极 SIE2_b的第二触摸电极SIE2中的每个可以不与第一发光区域PXA1 至第三发光区域PXA3重叠。第二触摸电极SIE2可以设置在彼此相邻的第一子触摸电极SIE1_a和第二子触摸电极SIE1_b之间,并且第二触摸电极SIE2可以设置成不与第一发光区域PXA1至第三发光区域 PXA3重叠。例如,第二触摸电极SIE2的第三子触摸电极SIE2_a可以设置在第一触摸电极SIE1的第一子触摸电极SIE1_a和第二子触摸电极SIE1_b之间,并且可以包括与第一发光区域PXA1相邻的第一部分LP1d和与第三发光区域PXA3相邻的第三部分LP3d。例如,第二触摸电极SIE2的第四子触摸电极SIE2_b可以包括与第二发光区域PXA2相邻的第二部分LP2d。因此,由于第二触摸电极SIE2进一步设置在感测电极IE中的每个中,所以可以提高输入传感器ISP的灵敏度,并且可以防止用户的可见性受到第二触摸电极SIE2的影响。如图 9B中所示,第三部分LP3d的宽度WD3d可以大于第一部分LP1d的宽度WD1d和第二部分LP2d的宽度WD2d中的每个,并且第一部分 LP1d的宽度WD1d可以大于第二部分LP2d的宽度WD2d。
参照图10A和图10B,第一发光区域PXA1和第二发光区域PXA2 可以在显示面板DP(参照图6)中在第二方向DR2上布置,并且第三发光区域PXA3可以在第一方向DR1上与第一发光区域PXA1和第二发光区域PXA2间隔开,并且可以在第二方向DR2上布置。例如,第一发光区域PXA1和第二发光区域PXA2可以在第二方向DR2上顺序地布置;然而,本发明构思不限于此。下文中,将省略对与参照图 7A至图7C描述的元件相同的元件的详细描述。
参照图10A,第一触摸电极SIE1可以沿着第一方向DR1和第二方向DR2布置在非发光区域NPXA中。第二触摸电极SIE2可以包括第三子触摸电极SIE2_a和第四子触摸电极SIE2_b,并且可以在第一方向DR1上布置。例如,第三子触摸电极SIE2_a和第四子触摸电极SIE2_b可以各自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第三子触摸电极SIE2_a可以与第一发光区域PXA1和第二发光区域PXA2以及非发光区域 NPXA重叠,并且可以包括与第一发光区域PXA1重叠的第一部分 LP1e和与第二发光区域PXA2重叠的第二部分LP2e。第四子触摸电极SIE2_b可以与第三发光区域PXA3和非发光区域NPXA重叠,并且可以包括与第三发光区域PXA3重叠的第三部分LP3e。如图10A中所示,第三部分LP3e的宽度WD3e可以大于第一部分LP1e的宽度WD1e和第二部分LP2e的宽度WD2e中的每个,并且第一部分LP1e 的宽度WD1e可以大于第二部分LP2e的宽度WD2e。
参照图10B,第一触摸电极SIE1可以在非发光区域NPXA中沿着第二方向DR2设置。第二触摸电极SIE2可以包括第三子触摸电极 SIE2_a、第四子触摸电极SIE2_b、第五子触摸电极SIE2_c和第六子触摸电极SIE2_d,并且可以在第二方向DR2上布置。例如,第三子触摸电极SIE2_a、第四子触摸电极SIE2_b、第五子触摸电极SIE2_c 和第六子触摸电极SIE2_d可以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第三子触摸电极SIE2_a可以与第一发光区域PXA1和第三发光区域PXA3以及非发光区域NPXA重叠。第四子触摸电极SIE2_b可以与第二发光区域 PXA2和第三发光区域PXA3以及非发光区域NPXA重叠。第五子触摸电极SIE2_c可以与第三发光区域PXA3和非发光区域NPXA重叠。第六子触摸电极SIE2_d可以不与第一发光区域PXA1至第三发光区域 PXA3重叠,并且可以与非发光区域NPXA重叠。如图10B中所示,第二触摸电极SIE2的与第一发光区域PXA1重叠的部分可以具有宽度 WD1f,第二触摸电极SIE2的与第二发光区域PXA2重叠的部分可以具有宽度WD2f,并且第二触摸电极SIE2的与第三发光区域PXA3重叠的部分可以具有宽度WD3f。宽度WD3f可以大于宽度WD1f和宽度WD2f中的每个,并且宽度WD1f可以大于宽度WD2f。
参照图10A和图10B,第一触摸电极SIE1可以包括通过第二触摸电极SIE2彼此电连接的多个电极,而不是被配置为一个电极。当第一触摸电极SIE1包括多个电极时,在第一触摸电极SIE1和显示面板 DP的电极之间出现的寄生电容的电平可以降低。此外,当第一触摸电极SIE1包括金属材料时,即使第一触摸电极SIE1设置在非发光区域 NPXA中,第一触摸电极SIE1也可以从外部被看到。因此,当第一触摸电极SIE1由彼此电连接的多个电极而不是一个电极形成时,可以防止第一触摸电极SIE1从外部看到。
图11是示出输入传感器的与图5的区域AA'对应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图。下文中,将省略对与参照图7A描述的元件相同的元件的详细描述。
参照图4和图11,当显示面板DP的分辨率增加时,包括在单位区域中的像素PX的数量可以增加,并且围绕发光区域PXA的非发光区域NPXA的尺寸可以减小。因此,在如图7A中所示地将第一触摸电极SIE1放置在非发光区域NPXA中的过程中或将第一触摸电极 SIE1彼此分离时可能出现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感测电极IE(参照图 5)中的每个可以不包括第一触摸电极SIE1,而是可以包括与发光区域PXA和非发光区域NPXA重叠的第二触摸电极SIE2。例如,第二触摸电极SIE2可以包括与第一发光区域PXA1重叠的第一部分LP1g、与第二发光区域PXA2重叠的第二部分LP2g以及与第三发光区域 PXA3重叠的第三部分LP3g。如图11中所示,第三部分LP3g的宽度 WD3g可以大于第一部分LP1g的宽度WD1g和第二部分LP2g的宽度 WD2g中的每个,并且第一部分LP1g的宽度WD1g可以大于第二部分LP2g的宽度WD2g。第二触摸电极SIE2可以设置成与发光区域PXA 重叠,并且因此,即使显示面板DP的分辨率增加,在制造过程中也可以不出现困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的输入传感器ISP的平面图。在下文中,将省略对与参照图5描述的元件相同的元件的详细描述。
参照图12,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的输入传感器ISP可以包括接收感测电极IE1-1至IE1-5、连接到接收感测电极IE1-1至IE1-5 的接收迹线SL1-1至SL1-5、传输感测电极IE2-1至IE2-4、以及连接到传输感测电极IE2-1至IE2-4的传输迹线SL2-1至SL2-4。
接收感测电极IE1-1至IE1-5可以与传输感测电极IE2-1至IE2-4 交叉。例如,接收感测电极IE1-1至IE1-5可以在第一方向DR1上布置,并且可以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传输感测电极IE2-1至IE2-4 可以在第二方向DR2上布置,并且可以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
输入传感器ISP可以通过互电容方法获得坐标信息。可以在接收感测电极IE1-1至IE1-5和传输感测电极IE2-1至IE2-4之间形成电容。接收感测电极IE1-1至IE1-5和传输感测电极IE2-1至IE2-4之间的电容可以通过外部输入(例如,触摸事件)来改变。输入传感器ISP的灵敏度可以根据电容的变化来确定。例如,随着由于外部输入而导致的电容变化的增加,可以提高输入传感器ISP的灵敏度。
接收感测电极IE1-1至IE1-5中的每个可以包括布置在有效区域 AA中的第一传感器部分SSP1和第一连接部分CP1。传输感测电极 IE2-1至IE2-4中的每个可以包括布置在有效区域AA中的第二传感器部分SSP2和第二连接部分CP2。
图12根据本实施方式将接收感测电极IE1-1至IE1-5和传输感测电极IE2-1至IE2-4示出为具有特定形状;然而,这仅是示例,并且接收感测电极IE1-1至IE1-5和传输感测电极IE2-1至IE2-4的形状不限于此或由此限制。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接收感测电极IE1-1 至IE1-5和传输感测电极IE2-1至IE2-4可以具有其中传感器部分和连接部分彼此不区分的条形形状。在图12中,第一传感器部分SSP1和第二传感器部分SSP2中的每个被示出为具有菱形形状;然而,本发明构思不限于此。例如,第一传感器部分SSP1和第二传感器部分SSP2 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多边形形状。
在一个接收感测电极中,第一传感器部分SSP1可以在第二方向 DR2上布置,并且在一个传输感测电极中,第二传感器部分SSP2可以在第一方向DR1上布置。第一连接部分CP1中的每个可以连接彼此相邻的第一传感器部分SSP1,并且第二连接部分CP2中的每个可以连接彼此相邻的第二传感器部分SSP2。
接收感测电极IE1-1至IE1-5和传输感测电极IE2-1至IE2-4可以各自具有网格形状。由于接收感测电极IE1-1至IE1-5和传输感测电极 IE2-1至IE2-4各自具有网格形状,因此可以减小显示面板DP(参照图4)的电极与接收感测电极IE1-1至IE1-5和传输感测电极IE2-1至 IE2-4之间的寄生电容。
各自具有网格形状的接收感测电极IE1-1至IE1-5和传输感测电极 IE2-1至IE2-4可以包括例如可在低温下处理的银、铝、铜、铬、镍、钛等;然而,本发明构思不限于此。尽管通过连续的工艺来形成输入传感器ISP,但是可以防止有机发光二极管被损坏。
接收迹线SL1-1至SL1-5可以分别连接到接收感测电极IE1-1至 IE1-5的第一端。在本发明构思的本实施方式中,输入传感器ISP还可以包括分别连接到接收感测电极IE1-1至IE1-5的第二端的接收迹线。传输迹线SL2-1至SL2-4可以分别连接到传输感测电极IE2-1至IE2-4 的第一端。在本发明构思的本实施方式中,输入传感器ISP还可以包括连接到传输感测电极IE2-1至IE2-4的第二端的传输迹线。
接收迹线SL1-1至SL1-5和传输迹线SL2-1至SL2-4可以设置在输入传感器ISP的外围区域NAA中。输入传感器ISP可以包括分别从接收迹线SL1-1至SL1-5以及传输迹线SL2-1至SL2-4的第一端延伸并且设置在外围区域NAA中的输入焊盘I-PD。输入焊盘I-PD可以包括连接到接收迹线SL1-1至SL1-5的第一输入焊盘IPD1和连接到传输迹线SL2-1至SL2-4的第二输入焊盘IPD2。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的输入传感器ISP的剖视图。参照图12和图13,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的输入传感器ISP 可以包括第一感测绝缘层IIL1、第一导电层ICL1、第二感测绝缘层 IIL2、第二导电层ICL2和第三感测绝缘层IIL3。第一感测绝缘层IIL1 可以设置在封装层TFE上。例如,第一感测绝缘层IIL1可以直接设置在封装层TFE上。然而,本发明构思不限于此。例如,可以省略第一感测绝缘层IIL1。
第一导电层ICL1和第二导电层ICL2中的每个可以包括多个导电图案。导电图案可以包括感测电极IE1-1至IE1-5和IE2-1至IE2-4以及连接到感测电极IE1-1至IE1-5和IE2-1至IE2-4的信号线SL1-1至 SL1-5和SL2-1至SL2-4。
第一感测绝缘层IIL1、第二感测绝缘层IIL2和第三感测绝缘层 IIL3中的每个可以包括无机材料和/或有机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感测绝缘层IIL1和第二感测绝缘层IIL2中的每个可以是无机层。例如,无机层可以包括氧化铝、氧化钛、氧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锆和氧化铪中的至少一种。无机层可以具有约1000埃至约4000埃的厚度。
第三感测绝缘层IIL3可以是有机层。例如,有机层可以包括基于丙烯酸的树脂、基于甲基丙烯酸的树脂、基于聚异戊二烯的树脂、基于乙烯的树脂、基于环氧的树脂、基于氨基甲酸酯的树脂、基于纤维素的树脂、基于硅氧烷的树脂、基于聚酰亚胺的树脂、基于聚酰胺的树脂和基于二萘嵌苯的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图14是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的沿着图12的线IV-IV'截取的、用于示出显示模块DM的剖视图。在下文中,将省略对参照图6 和图8B描述的元件相同元件的详细描述。
参照图12和图14,第二导电层ICL2可以设置在第二感测绝缘层IIL2上。作为示例,第二导电层ICL2可以包括接收感测电极IE1-1至 IE1-5和传输感测电极IE2-1至IE2-4。作为示例,图14示出了布置在第三列中的传输感测电极IE2-3(下文中,称为第三传输感测电极)的一部分的、沿着图12中所示的线IV-IV'截取的剖面。
第三传输感测电极IE2-3可以包括第一触摸电极SIE1和第二触摸电极SIE2。第一触摸电极SIE1可以与非发光区域NPXA重叠,并且第二触摸电极SIE2可以与发光区域PXA重叠。然而,本发明构思不限于此。例如,第二触摸电极SIE2可以与非发光区域NPXA和发光区域PXA重叠。除了第一触摸电极SIE1之外,第三传输感测电极IE2-3 还可以包括设置在与第一触摸电极SIE1相同的层上的第二触摸电极 SIE2,并且因此,可以提高输入传感器ISP相对于外部输入的灵敏度。
尽管已经参考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构思,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发明构思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在形式和细节上做出各种改变。
Claims (10)
1.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配置成显示图像,并且包括发光区域和与所述发光区域相邻的非发光区域,其中,在所述发光区域中设置有发光元件;以及
输入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上并且包括感测电极,其中,所述感测电极中的开口部分地暴露所述发光区域,其中,所述感测电极包括:
第一触摸电极,设置成与所述非发光区域重叠;以及
第二触摸电极,与所述发光区域和所述非发光区域重叠,并电连接到所述第一触摸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发光元件包括:
第一发光元件,发射具有第一波长带的第一光;
第二发光元件,发射具有与所述第一波长带不同的第二波长带的第二光;以及
第三发光元件,发射具有与所述第一波长带和所述第二波长带不同的第三波长带的第三光,并且所述发光区域包括:
第一发光区域,在其中设置有所述第一发光元件;
第二发光区域,在其中设置有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以及
第三发光区域,在其中设置有所述第三发光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触摸电极包括:
第一感测部分,与所述第一发光区域、所述第二发光区域和所述第三发光区域中的至少一个重叠;以及
第二感测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一感测部分并且与所述非发光区域重叠,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感测部分设置在所述非发光区域中并与所述第一触摸电极间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触摸电极包括:
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发光区域重叠;
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发光区域重叠;以及
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三发光区域重叠,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中的其余部分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光是红光,所述第二光是绿光,并且所述第三光是蓝光,以及
其中,所述第三部分的所述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每个的所述宽度,并且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宽度。
6.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配置成显示图像,并且包括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其中,在所述发光区域中设置有发光元件;以及
输入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上并包括感测电极,其中,所述感测电极中的开口至少部分地暴露所述发光区域,并且所述感测电极包括与所述发光区域和所述非发光区域重叠的触摸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发光元件包括:
第一发光元件,发射具有第一波长带的第一光;
第二发光元件,发射具有与所述第一波长带不同的第二波长带的第二光;以及
第三发光元件,发射具有与所述第一波长带和所述第二波长带不同的第三波长带的第三光,并且所述发光区域包括:
第一发光区域,在其中设置有所述第一发光元件;
第二发光区域,在其中设置有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以及
第三发光区域,在其中设置有所述第三发光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触摸电极包括:
第一感测部分,与所述第一发光区域、所述第二发光区域和所述第三发光区域中的至少一个重叠;以及
第二感测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一感测部分并且与所述非发光区域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触摸电极包括:
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发光区域重叠;
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发光区域重叠;以及
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三发光区域重叠,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中的其余部分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光是红光,所述第二光是绿光,并且所述第三光是蓝光,以及
其中,所述第三部分的所述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每个的所述宽度,并且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宽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200128305A KR20220045608A (ko) | 2020-10-05 | 2020-10-05 | 표시장치 |
KR10-2020-0128305 | 2020-10-05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88571A true CN114388571A (zh) | 2022-04-22 |
Family
ID=80931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085373.XA Pending CN114388571A (zh) | 2020-10-05 | 2021-09-16 | 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943990B2 (zh) |
KR (1) | KR20220045608A (zh) |
CN (1) | CN114388571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68176A (zh) * | 2021-05-20 | 2021-08-17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自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579751B1 (ko) | 2016-07-05 | 2023-09-1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제조방법 |
KR102311316B1 (ko) * | 2017-04-24 | 2021-10-13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KR102395265B1 (ko) | 2018-08-29 | 2022-05-10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KR102604051B1 (ko) | 2018-10-16 | 2023-11-20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
KR102060166B1 (ko) | 2019-08-01 | 2020-02-12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2020
- 2020-10-05 KR KR1020200128305A patent/KR20220045608A/ko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
2021
- 2021-07-01 US US17/365,030 patent/US11943990B2/en active Active
- 2021-09-16 CN CN202111085373.XA patent/CN114388571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220045608A (ko) | 2022-04-13 |
US20220109028A1 (en) | 2022-04-07 |
US11943990B2 (en) | 2024-03-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4177719A1 (en) | Display device | |
EP3623918A1 (en) | Display devices | |
KR20200029682A (ko) | 표시장치 | |
KR102673524B1 (ko) | 전자 장치 | |
CN112785922B (zh) | 显示装置 | |
CN113934258A (zh) | 电子装置 | |
CN111916479A (zh) | 显示装置 | |
KR20210109694A (ko) | 표시 장치 | |
CN114388571A (zh) | 显示装置 | |
EP3624196B1 (en) | Display device | |
CN218831212U (zh) | 显示装置 | |
KR20200031001A (ko) | 표시장치 | |
US12079430B2 (en) | Display device with guard electrode in touch sensing region | |
US20240338100A1 (en) | Display device | |
US20220285449A1 (en) | Display device | |
CN218826053U (zh) | 电子装置 | |
CN219288077U (zh) | 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 | |
US20230280853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n input sensor and an optical sensor | |
TWI828751B (zh) | 輸入感測單元及包含其之顯示裝置 | |
US20240329784A1 (en) |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n input sensor | |
US11868558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220604001U (zh) | 显示设备 | |
US20240036689A1 (en) |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n input sensor | |
US20230137129A1 (en) | Display panel | |
KR20220092692A (ko) | 표시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