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84736A - 一种色控电致变色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色控电致变色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84736A
CN114384736A CN202111606097.7A CN202111606097A CN114384736A CN 114384736 A CN114384736 A CN 114384736A CN 202111606097 A CN202111606097 A CN 202111606097A CN 114384736 A CN114384736 A CN 1143847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electrochromic
color
module
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0609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海洋
陆健
朱明凯
韦波
钱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ngzhuo Optical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ngzhuo Optical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ngzhuo Optical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Jingzhuo Optical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0609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847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84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847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57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reflectors or illumina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移动设备变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色控电致变色模组,包括电致变色膜,所述电致变色膜为层压结构;微型LED结构件,所述微型LED结构件与所述电致变色膜水平或者垂直设置;基材,所述微型LED结构件与所述基材层叠或者包裹设置,所述电致变色膜与基材层叠设置;本发明采用灯光光束与电致变色膜片平行或者垂直的结构,使产生的三种原色可以两两叠加,或者三色叠加,并且可以根据单个三原色强度的不同达到明显的叠加颜色的区别,当该产品应用到相应的电子产品或者其它具有装饰作用的产品时,在通电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颜色多彩的变化,从而给视觉以美感。

Description

一种色控电致变色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设备变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色控电致变色模组。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领域,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的保护壳的更新换代很快,但是依旧功能单一,美感不强。例如,现有技术中变色功能多通过夜光变色、感温变色、感光变色等颗粒材料实现的,不能实现主动变色,只能实现被动变色,被动变色效果不佳,市场接受度差,而且仅有变色功能。
三原色指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三种基本颜色,三原色分别是红、黄、蓝,它们都可以调成多种颜色。三原色可以混合出许多种颜色,同时相加为黑色,黑白灰属于无色系。
目前实现有机或者无机材料的色彩变化通常集中在蓝色、黑色等深色系中,并难以有更多的突破,原因在与材料的原理上,在目前的科学研究中还没有发现能够实现彩色电致变色材料,但是这一技术通过色彩的搭配,配合现有微型结构的变化可以得到实现。
本发明提出一种色控电致变色模组,旨在解决电致变色颜色变化单一,对视觉的冲击力不足,难以形成色彩的变化,通过增加炫光膜或者色彩膜的方式,难以形成有效的变化,对单点位置的色彩变化也不能实现,因此,需要将自发光的微型led与电致变色层相互配合,实现这一色彩的多变和视觉的冲击。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色控电致变色模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色控电致变色模组,包括
电致变色膜,所述电致变色膜为层压结构;
微型LED结构件,所述微型LED结构件与所述电致变色膜水平或者垂直设置;
基材,所述微型LED结构件与所述基材层叠或者包裹设置,所述电致变色膜与基材层叠设置。
优选的,所述微型LED结构件置于模组框架内侧,所述微型LED结构件在所述模组框架中至少包含一侧黄色光灯珠和一侧红色光灯珠。
优选的,所述模组框架中至少包括层叠结构的电致变色膜。
优选的,所述模组框架中包括层叠结构的电致变色膜和颜色填充膜。
优选的,所述模组框架中包括层叠结构的电致变色膜、颜色填充膜和基材。
优选的,所述微型LED结构件在模组框架中的位置与电致变色膜错位。
优选的,所述模组框架与所述基材表面贴合或所述模组框架与所述基材侧边贴合。
优选的,所述微型LED结构件集成在透光LED膜中,所述透光LED膜的透光率在80%以上,所述透光LED膜中至少包含一侧黄色光灯珠和一侧红色光灯珠。
优选的,所述透光LED膜与电致变色膜、基材层叠设置。
优选的,所述透光LED膜与电致变色膜贴合,所述透光LED膜与基材、电致变色膜均贴合。
优选的,所述透光LED膜与电致变色膜之间设置有发散的颜色填充膜。
优选的,所述颜色填充膜由单层或者多层结构组成,所述颜色填充层为透明材料,所述颜色填充层内部为规则或者不规则结构。
优选的,所述微型LED结构件由miniled或mircoled单独组成,或miniled、mircoled组合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电致变色材料的通电变色呈现蓝色的特点,配合视觉颜色三原色的叠加成彩色的原理,利用微型LED已经可以做到微米级的技术工艺,将miniled、mircoled制作成膜,采用灯光光束与电致变色膜片平行或者垂直的结构,使产生的三种原色可以两两叠加,或者三色叠加,并且可以根据单个三原色强度的不同达到明显的叠加颜色的区别,当该产品应用到相应的电子产品或者其它具有装饰作用的产品时,在通电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颜色多彩的变化,从而给视觉以美感;
将不同的图案应用到相应的电致变色薄膜或者颜色填充膜中,在显示不同效果的同时还能够对图案进行美化,客服现有技术中颜色单一的特点,并且在应用中可以有效的控制模组的厚度,使应用的场景多元化,模组框架的应用还可以做到隐藏布线的作用,充分发挥每个结构的特点,精简结构,美化外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叠放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层叠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层叠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层叠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4层叠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5层叠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模组框架;200、颜色填充膜;201、第一填充层;202、第二填充层;300、电致变色膜;301、第一导电层;302、电致变色层;303、离子导体层;304、反向电致变色层;305、第二导电层;400、基材;500、透光LED膜;600、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中,电子产品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或者其它可移动的或者不可移动的带有盖板的设备。
本发明一种色控电致变色模组的实施例集中解决了一个问题,即电致变色材料未能突破的情况下,采用三原色混合原理,使电致变色材料产生的蓝色与红丝、黄色组成的三原色混合,形成必要的色彩的功能,其中,三原色的蓝色由有机或者无机材料组成的电致变色层实现,三原色的红色和黄色由微型LED通过层或者框架实现;通过电致变色整体变色或者区域变色,配合红色或者黄色的叠加做作用,使其达到肉眼可见的色彩,并且具有较多的变化,产生视觉的冲击。
如图1至4所示,一种色控电致变色模组,该模组包括颜色填充膜200,和与颜色填充膜200层压的电致变色膜300,以及用于承载颜色填充膜200和电致变色膜300的基材400,电致变色膜300与颜色填充膜200具有色彩叠加的效果,并且电致变色膜300具有整体通电变色或者是局部通电变色的功能,颜色填充层200为透明材料,通过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内部结构将微型LED光引入到电致变色膜300的整体区域,所谓规则颜色填充层200为由多个并排设置的多个管状、条状或者其它规则排列的光线传输结构,通过LED光发散将不同光量传递至不同位置;所谓不规则颜色填充层200为由规则片状或者块状反射结构组成,利用片状或者块状的透光和反射作用,减弱光的穿透力,并且进行部分的反射。不论是规则颜色填充层200或者是不规则颜色填充层200其主要作用是对LED光线的直线传播进行增强或者削弱,或者保持同样的强度,使传输的光线通过强弱不同的叠加形成不同的颜色显示效果,最终达到本申请技术方案中起到的产生多彩颜色的作用。
作为方案的一种,颜色填充膜200由单层或者多层结构组成,单层颜色填充膜200只含有第一填充层201,多层颜色填充膜200含有第一填充层201、第二填充层202或者更多填充层,填充层的目的是将吸收的光进行发撒,使光线在不同的位置可以具有不同的强度或者具有不同的照射范围,从而形成原色的叠加作用,原色的叠加可以任意两种颜色的叠加,也可以是三种颜色的叠加,进一步形成色彩多样的效果。
作为方案的一种,电致变色膜300为层压结构,电致变色膜300依次层压为第一导电层301、电致变色层302、离子导体层303、反向电致变色层304、第二导电层305,第二导电层305与基材400贴合,其中,电致变色层302为氧化钨(WO3)、离子导体层303为氧化硅材料(SiOx)、反向电致变色层304为氧化镍材料(NiOx),反向电致变色层304中含有锂离子,在电压作用下锂离子规律移动,最终形成颜色的变化,具体的化学反应如下:
阴极变色材料:还原时着色
Figure BDA0003433946210000041
阳极极变色材料:氧化时着色
Figure BDA0003433946210000042
上述变化在3V以内直流电压驱动,具有调光、节能的效果。
作为方案的一种,电致变色膜不仅仅只限于上述内容,具体的成分可以是有机电致变色材料、无机电致变色次材料或者是PDLC材料亦或者是其它能够产生红黄蓝三原色中一种的材料,并且具有从透明到变色过程的材料。
作为方案的一种,电致变色膜300的各膜层材质和厚度不做限制,现有材质均适用于本发明,厚度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整,透明导电层材质可以为铟锡氧化物(ITO)、锌铝氧化物(AZO)或石墨烯薄膜,电致变色层材质可以为WO3,离子导电层303材质可以为SiO2反向电致变色层304为NiO,厚度为50~500纳米,透明导电层材质可以为铟锡氧化物(ITO)、锌铝氧化物(AZO)或石墨烯薄膜。
作为方案的一种,颜色填充膜200和电致变色膜300贴合成型的总厚度小于0.1毫米,电致变色膜300的厚度为1微米,最佳的效果,颜色填充膜200和电致变色膜300总厚度为100微米。
作为方案的一种,基材400为透明或不透明基底,所述透明基底为透明玻璃、有机透明材料或无机透明材料,所述不透明基底为不透明玻璃、塑料制品、陶瓷、蓝宝石或金属合金。金属合金包括铝铁合金等。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色控电致变色模组,该模组包括基材400,与基材400表面贴合的模组框架100,和层压设置在模组框架100中的颜色填充膜200、电致变色膜300,其中,电致变色膜300贴合在基材400的表面,颜色填充膜200贴合在电致变色膜300的另一面,当电致变色膜300处于透明状态时,整个模组均是透明状态。
进一步的,模组框架100为框架结构,模组框架100内侧安装有微型LED灯带,微型LED灯带设置为红色和黄色的单色系,用于与电致变色膜300的蓝色组合成三原色,从而实现色彩的变化。
进一步的,模组框架100内侧设置有布线,布线包括电致变色膜300布线和微型LED布线,其中电致变色膜300的布线位置位于电致变色膜300的层压位置,微型LED布线位于颜色填充膜200的层压位置,微型LED和电致变色膜300与外部的通电连接通过模组框架100内部排除引出,模组框架100不仅是安装微型LED的支撑结构,也是通电部分线路隐藏的结构,使整个模块呈现完成的规则的一体化结构。
进一步的,微型LED包括但不限于200微米以下的LED结构,可以是miniled或者是mircoled等微小型的LED排列组或者是膜,也可以是miniled、mircoled的组合。
进一步的,微型LED红色和黄色灯为层次结构,分别对应第一填充层201、第二填充层202,从而使两种颜色的光线可以做到充分的控制和显示,在图2中,第一填充层201、第二填充层202在空间上交错垂直,便于光线的发散。
进一步的,微型LED红色或黄色灯至少设置在模组框架100四个侧边中的一个侧边,可以根据变色效果或者色彩的饱和度要求选择不同的安装数量,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厚度要求、成本规划选择不同的方式。
进一步的,颜色填充膜200和电致变色膜300在模组框架100中的层压顺序为第一填充层201、第二填充层202、第一导电层301、电致变色层302、离子导体层303、反向电致变色层304、第二导电层305,第一填充层201与第二导电层305的边缘分别与模组框架100的两边平齐,第二导电层305与模组框架100的表面共同与基材400贴合。
实施例二
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色控电致变色模组,该模组包括基材400,与基材400表面贴合的模组框架100,和层压设置在模组框架100中的颜色填充膜200、电致变色膜300,其中,第二填充层202贴合在基材400的表面,颜色填充膜200拆分贴合在电致变色膜300的上下两个面上,当电致变色膜300处于透明状态时,整个模组均是透明状态。
进一步的,模组框架100为框架结构,模组框架100内侧安装有微型LED灯带,微型LED灯带设置为红色和黄色的单色系,用于与电致变色膜300的蓝色组合成三原色,从而实现色彩的变化,微型LED灯带分层设置。
进一步的,模组框架100内侧设置有布线,布线包括电致变色膜300布线和微型LED布线,其中电致变色膜300的布线位置位于电致变色膜300的层压位置,微型LED布线位于颜色填充膜200的层压位置,微型LED和电致变色膜300与外部的通电连接通过模组框架100内部排除引出,模组框架100不仅是安装微型LED的支撑结构,也是通电部分线路隐藏的结构,使整个模块呈现完成的规则的一体化结构。
进一步的,微型LED包括但不限于200微米以下的LED结构,可以是miniled或者是mircoled等微小型的LED排列组或者是膜,也可以是两者的组合。
进一步的,微型LED红色和黄色灯为层次结构,分别对应第一填充层201、第二填充层202,从而使两种颜色的光线可以做到充分的控制和显示,在图3中,第一填充层201、第二填充层202在空间上交错垂直,便于光线的发散。
进一步的,微型LED红色或黄色灯至少设置在模组框架100四个侧边中的一个侧边,可以根据变色效果或者色彩的饱和度要求选择不同的安装数量,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厚度要求、成本规划选择不同的方式。
进一步的,颜色填充膜200和电致变色膜300在模组框架100中的层压顺序为第一填充层201、第一导电层301、电致变色层302、离子导体层303、反向电致变色层304、第二导电层305、第二填充层202,第一填充层201与第二填充层202的边缘分别与模组框架100的两边平齐,第二填充层202与模组框架100的表面共同与基材400贴合。
实施例三
如图1和图4所示,一种色控电致变色模组,该模组包括基材400,与基材400表面贴合的模组框架100,和层压设置在模组框架100中的颜色填充膜200、电致变色膜300,其中,颜色填充膜200贴合在基材400的表面,电致变色膜300贴合在颜色填充膜200的另一面,当电致变色膜300处于透明状态时,整个模组均是透明状态。
进一步的,模组框架100为框架结构,模组框架100内侧安装有微型LED灯带,微型LED灯带设置为红色和黄色的单色系,用于与电致变色膜300的蓝色组合成三原色,从而实现色彩的变化。
进一步的,模组框架100内侧设置有布线,布线包括电致变色膜300布线和微型LED布线,其中电致变色膜300的布线位置位于电致变色膜300的层压位置,微型LED布线位于颜色填充膜200的层压位置,微型LED和电致变色膜300与外部的通电连接通过模组框架100内部排除引出,模组框架100不仅是安装微型LED的支撑结构,也是通电部分线路隐藏的结构,使整个模块呈现完成的规则的一体化结构。
进一步的,微型LED包括但不限于200微米以下的LED结构,可以是miniled或者是mircoled等微小型的LED排列组或者是膜。
进一步的,微型LED红色和黄色灯为层次结构,分别对应第一填充层201、第二填充层202,从而使两种颜色的光线可以做到充分的控制和显示,在图4中,第一填充层201、第二填充层202在空间上平行设置,便于光线的发散。
进一步的,微型LED红色或黄色灯至少设置在模组框架100四个侧边中的一个侧边,可以根据变色效果或者色彩的饱和度要求选择不同的安装数量,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厚度要求、成本规划选择不同的方式。
进一步的,颜色填充膜200和电致变色膜300在模组框架100中的层压顺序为第一导电层301、电致变色层302、离子导体层303、反向电致变色层304、第二导电层305、第一填充层201、第二填充层202,第一导电层301与第二填充层202的边缘分别与模组框架100的两边平齐,第二填充层202与模组框架100的表面共同与基材400贴合。
实施例四
如图1和图5所示,一种色控电致变色模组,该模组包括模组框架100,和层压设置在模组框架100中的颜色填充膜200、电致变色膜300、基材400,其中,电致变色膜300贴合在基材400的表面,颜色填充膜200贴合在电致变色膜300的另一面,当电致变色膜300处于透明状态时,整个模组均是透明状态。
进一步的,模组框架100为框架结构,模组框架100内侧安装有微型LED灯带,微型LED灯带设置为红色和黄色的单色系,用于与电致变色膜300的蓝色组合成三原色,从而实现色彩的变化。
进一步的,模组框架100内侧设置有布线,布线包括电致变色膜300布线和微型LED布线,其中电致变色膜300的布线位置位于电致变色膜300的层压位置,微型LED布线位于颜色填充膜200的层压位置,微型LED和电致变色膜300与外部的通电连接通过模组框架100内部排除引出,模组框架100不仅是安装微型LED的支撑结构,也是通电部分线路隐藏的结构,使整个模块呈现完成的规则的一体化结构。
进一步的,微型LED包括但不限于200微米以下的LED结构,可以是miniled或者是mircoled等微小型的LED排列组或者是膜。
进一步的,微型LED红色和黄色灯为层次结构,分别对应第一填充层201、第二填充层202,从而使两种颜色的光线可以做到充分的控制和显示,在图5中,第一填充层201、第二填充层202在空间上交错垂直,便于光线的发散。
进一步的,微型LED红色或黄色灯至少设置在模组框架100四个侧边中的一个侧边,可以根据变色效果或者色彩的饱和度要求选择不同的安装数量,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厚度要求、成本规划选择不同的方式。
进一步的,颜色填充膜200、电致变色膜300、基材400在模组框架100中的层压顺序为第一填充层201、第二填充层202、第一导电层301、电致变色层302、离子导体层303、反向电致变色层304、第二导电层305、基材400,第一填充层201与基材400的边缘分别与模组框架100的两边平齐,第二导电层305与基材400贴合。
在可选择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颜色填充膜200、电致变色膜300、基材400在模组框架100中的层压顺序为第一导电层301、电致变色层302、离子导体层303、反向电致变色层304、第二导电层305、第一填充层201、第二填充层202、基材400,第一导电层301与基材400的边缘分别与模组框架100的两边平齐,第二填充层202与基材400贴合。
在可选择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颜色填充膜200、电致变色膜300、基材400在模组框架100中的层压顺序为第一填充层201、第一导电层301、电致变色层302、离子导体层303、反向电致变色层304、第二导电层305、第二填充层202、基材400,第一填充层201与基材400的边缘分别与模组框架100的两边平齐,第二填充层202与基材400贴合。
实施例五
如图6所示,一种色控电致变色模组,该模组包括基材400,与基材400表面贴合的电致变色膜300,和层压设置在电致变色膜300另一面的透光LED膜500,以及贴合在透光LED膜500另一面的保护层600,当电致变色膜300处于透明状态时,整个模组均是透明状态。
进一步的,透光LED膜500在集成微型LED后的透光率至少在80%以上。
进一步的,微型LED包括但不限于200微米以下的LED结构,可以是miniled或者是mircoled等微小型的LED排列组或者是膜。
进一步的,微型LED红色和黄色灯为交错排布,使红色光源和黄色光源可以照射到电致变色膜300的任意位置,从而形成色彩的叠加,便于光线的发散。
进一步的,透光LED膜500具有间隙排布的结构,一方面为了起到透光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将设置在透光LED膜500上的红光和黄光的光线可以发散到与电致变色膜300重合的任意位置,从而避免盲区,充分起到可以重合的作用,进一步的产生在该区域内产生相应色彩的需求。
进一步的,透光LED膜500采用透明材料作为基材,首选PET,根据透光率的大小选择透光LED膜500的排布间距,透光LED膜500中微型LED间距为1um-1000um之间。
在透光LED膜500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透光LED膜500与电致变色膜300之间设置有颜色填充膜200,该颜色填充膜200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的结构均不相同,该颜色填充膜200在厚度方向上集成发散方向,以规则的锥形或者不规则的反射结构为主,目的在于将透光LED膜500发出的光向周围发散,避免光照过于集中,并且将光线照射在每一个区域,形成三原色叠加的效果。
进一步的,一种色控电致变色模组,该模组层压顺序为保护层600、透光LED膜500、第一导电层301、电致变色层302、离子导体层303、反向电致变色层304、第二导电层305、基材400。
在可选择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色控电致变色模组层压顺序为保护层600、第一导电层301、电致变色层302、离子导体层303、反向电致变色层304、第二导电层305、透光LED膜500、基材400。
结合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和实施例五,本发明目的是基于三原色的叠加原理,将不同的颜色通过红黄蓝三种颜色通过叠加原理和光照的强度进行匹配,最终达到色彩饱满的目的,本发明通过微型LED结构件的形式将LED光通过平行照射或者穿透照射的两种方式配合,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平行照射(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的方式可以保持整体较高的透光度,而穿透式(实施例五)照射可以使颜色更加饱满,叠加的效果更好,两种方式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和效果可以做出适应性的选择。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3)

1.一种色控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致变色膜(300),所述电致变色膜(300)为层压结构;
微型LED结构件,所述微型LED结构件与所述电致变色膜(300)水平或者垂直设置;
基材(400),所述微型LED结构件与所述基材(400)层叠或者包裹设置,所述电致变色膜(300)与基材(400)层叠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色控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LED结构件置于模组框架(100)内侧,所述微型LED结构件在所述模组框架(100)中至少包含一侧黄色光灯珠和一侧红色光灯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色控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框架(100)中至少包括层叠结构的电致变色膜(3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色控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框架(100)中包括层叠结构的电致变色膜(300)和颜色填充膜(2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色控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框架(100)中包括层叠结构的电致变色膜(300)、颜色填充膜(200)和基材(40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色控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LED结构件在模组框架(100)中的位置与电致变色膜(300)错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色控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框架(100)与所述基材(400)表面贴合或所述模组框架(100)与所述基材(400)侧边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色控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LED结构件集成在透光LED膜(500)中,所述透光LED膜(500)的透光率在80%以上,所述透光LED膜(500)中至少包含一侧黄色光灯珠和一侧红色光灯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色控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LED膜(500)与电致变色膜(300)、基材(400)层叠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色控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LED膜(500)与电致变色膜(300)贴合,所述透光LED膜(500)与基材(400)、电致变色膜(300)均贴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色控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LED膜(500)与电致变色膜(300)之间设置有发散的颜色填充膜(200)。
12.根据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或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色控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颜色填充膜(200)由单层或者多层结构组成,所述颜色填充层(200)为透明材料,所述颜色填充层(200)内部为规则或者不规则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色控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LED结构件由miniled或mircoled单独组成,或miniled、mircoled组合成型。
CN202111606097.7A 2021-12-25 2021-12-25 一种色控电致变色模组 Pending CN1143847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06097.7A CN114384736A (zh) 2021-12-25 2021-12-25 一种色控电致变色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06097.7A CN114384736A (zh) 2021-12-25 2021-12-25 一种色控电致变色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84736A true CN114384736A (zh) 2022-04-22

Family

ID=81197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06097.7A Pending CN114384736A (zh) 2021-12-25 2021-12-25 一种色控电致变色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8473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60296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CN102694130B (zh) 发光装置
CN101336382B (zh) 包括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结构、其制造及其应用
US8110839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2147349B1 (en) Led-array system
AU2015275671B2 (en) One way display
WO2005104241A1 (ja) 光源一体型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発電発光ユニット
CN104157669A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KR102606452B1 (ko) 외부 발광 신호 차량 글레이징, 이를 통합한 차량 및 그 제조
CN102667553A (zh) 透明的发光窗元件
CN203036552U (zh) 一种立体彩绘照明装置
WO2009087583A1 (en) Light output device with switchable reflector
JP2006323323A (ja) 機能性ガラス
CN114384736A (zh) 一种色控电致变色模组
WO2009087586A1 (en) Light output device with fluorescent or reflective particles
CN2876961Y (zh) Led柔光平板发光板
CN211166666U (zh) 一种具有动态效果的氛围灯
CN113138490A (zh) 反射式显示面板
CN112835236A (zh) 一种汽车内饰板
JPH11202814A (ja) Elの装飾ユニット体、及び装飾用el面発光体
CN220105326U (zh) 光学薄膜及显示面板
CN219756182U (zh) 一种超薄led面板灯
KR102238984B1 (ko) 옥외 간판 led-태양전지 모듈
CN2657205Y (zh) 一种平板led光源
WO2022234518A1 (en)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dev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