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74585A - 无线通信控制方法、接收站点及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控制方法、接收站点及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74585A
CN114374585A CN202111204106.XA CN202111204106A CN114374585A CN 114374585 A CN114374585 A CN 114374585A CN 202111204106 A CN202111204106 A CN 202111204106A CN 114374585 A CN114374585 A CN 1143745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interference signal
mmse
signal
antenn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0410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滝沢贤一
森山雅文
児岛史秀
黑泽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3745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745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4Channel estim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algorithms
    • H04L25/0256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45Interference val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26Power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2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 H04J11/003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receiver
    • H04J11/004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receiver using regenerative subtrac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1/7103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
    • H04B1/7107Subtrac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 H04B1/71072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其在向接收站点发送信号的发送站点的数量比接收站点的接收天线的数量多的无线通信的环境下,利用MMSE权重来抑制干扰。在该方法中,接收站点计算出接收站点从比接收天线的数量多的发送站点接收到的信号中包含的、发送站点的数量超过接收天线的数量这部分的干扰信号的功率。另外,接收站点计算出依赖于干扰信号的功率的MMSE权重;利用该MMSE权重,进行干扰信号的功率的重新计算和依赖于重新计算得到的干扰信号的功率的MMSE权重的重新计算。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控制方法、接收站点及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接收站点及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希望将可连接到互联网那样的公共网络的终端用于控制的需求增加,寻求访问公共网络的无线通信的低延迟化。另一方面,在无线通信中,利用多进多出(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MIMO)。MIMO是基站和终端各自通过多个天线以相同频带进行通信的技术。另外,在MIMO中,多个终端同时(并行)参与通信的技术被称为多用户MIMO。近年来,随着Internet of Things(IoT)的发展,预测利用IoT的无线终端急剧增加,有可能导致上行线路的紧张。
在无线通信中,规定了称为配置授权(Configured Grant,CG)这一通信步骤。在CG中,基站预先向终端发送对可用于数据发送的物理资源等进行指定的发送参数。基站向终端通知使用CG的数据的发送的许可开始、许可结束等。终端无需进行数据发送前的终端与基站的协商,就能够使用在CG中被指定的物理资源向基站发送数据。因此,CG作为实现低延迟通信的技术而被期待。
在使用CG的环境下,基站不对终端的数据发送定时进行控制。因此,以在同一定时到达基站的终端发送的信号的数量(发送信号数量(终端数量):N)不超过基站的接收天线的数量(M)的方式,可设定的N的数量受限。解除N的限制而使终端数量N超过接收天线的数量M的状态(N>M)称为过载MIMO。在过载MIMO的环境下,由于即使进行分集接收也无法消除的N-M个干扰信号的影响,有可能在期望信号解调时的错误增加。在过载MIMO中解调时产生错误的可能性增加的问题是即使在解除了N的限制的CG之外使用的环境下也会发生的问题。
作为针对过载MIMO的对策,提出了基于最大似然检测(MLD)、或应用MLD的技术的信号分离处理。此外,还提出了使用空间滤波的方法。
非专利文献1:「5GにおけるNR物理レイヤ仕様」(《5G中的NR物理层规范》)NTTDOCOMOテクニカル·ジャーナルVol.26No.3(Nov.2018)
非专利文献2:鈴木,”最小2乗合成ダイバーシチ受信における信号伝送特性-希望波合成と干渉波キャンセルとの関係-,”(最小均方合成分集接收中的信号传输特性-期望波合成与干扰波消除的关系-)電子情報通信学会論文誌B-II Vol.J75-B-II,No.8,pp.524-534,1992年8月
非专利文献3:早川,林,金子,”スラブ復号と格子規定縮小を用いた低演算量な過負荷MIMO信号検収法,”(使用Slab解码和网格缩减的低计算量过载MIMO信号验收方法)電子情報通信学会信学技法RCC2015-16,MICT2015-16,pp.77-82,2015年5月
非专利文献4:樋口,田岡,”マルチアンテナ無線伝送技術その3MIMO多重法における信号分離技術,”(多天线无线传输技术:之3MIMO复用方法中的信号分离技术)NTTDoCoMoテクニカル·ジャーナルVol.14No.1,pp.66-75,2006年4月
发明内容
然而,例如单载波传输中利用频域进行均衡的系统等有时难以应用MLD。此外,在使用空间滤波的情况下,由于需要进行预处理(特别的处理),因此,存在处理复杂及繁琐的问题。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过载MIMO中解调时的错误增加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接收站点以及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本公开是一种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其在向接收站点发送无线信号的发送站点的数量比接收站点的接收天线的数量多的无线通信的环境下,利用最小均方误差(MMSE)权重来抑制干扰。该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包括:接收站点计算出接收站点从比所述接收天线的数量多的发送站点接收到的信号中包含的、发送站点的数量超过所述接收天线的数量这部分的干扰信号的功率;接收站点计算出依赖于干扰信号的功率的MMSE权重;以及接收站点利用依赖于所述干扰信号的功率的MMSE权重,进行所述干扰信号的功率的重新计算和依赖于重新计算得到的干扰信号的功率的MMSE权重的重新计算。
此外,本公开可以包括上述无线通信控制方法中的接收站点、以及由接收站点的计算机执行的程序、存储有该程序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等。
发明的效果
根据公开的实施例,能够抑制过载MIMO中解调时的错误的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构成例的图。
图2是示出基站的硬件构成例的图。
图3是示出终端的构成例的图。
图4是示出基站的构成例的图。
图5是过载MIMO中对期望信号进行分集接收的情况下的说明图。
图6是过载MIMO中对期望信号进行分集接收的情况下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MMSE分集的权重计算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权重计算中使用的标号的定义。
图9是例示了模拟条件的表。
图10是示出在模拟中是否进行权重计算所导致的误码率的差异的图。
图11是示出在模拟中是否进行权重计算所导致的误码率的差异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在向接收站点发送无线信号的发送站点的数量比接收站点的接收天线的数量多的无线通信的环境下,利用最小均方误差(MMSE)权重来抑制干扰。该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1)由接收站点计算出接收站点从比接收天线的数量多的发送站点接收到的信号中包含的、发送站点的数量超过接收天线的数量这部分的干扰信号的功率。
(2)由接收站点计算出依赖于干扰信号的功率的MMSE权重。
(3)由接收站点利用依赖于所述干扰信号的功率的MMSE权重,进行所述干扰信号的功率的重新计算和依赖于重新计算得到的干扰信号的功率的MMSE权重的重新计算。
根据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计算出发送站点的数量超过接收天线的数量这部分的干扰信号的功率相关(考虑到功率)的MMSE权重。换言之,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中,计算出将通过使用通常的MMSE权重计算方法得到的MMSE权重无法抑制(消除)的功率考虑在内的MMSE权重。因此,与使用通常的MMSE权重的抑制相比,能够更适当地抑制干扰,抑制解调时的错误增加。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无线通信系统中包含的接收站点、以及接收站点所执行的程序。实施方式中的构成是示例性的,本发明不限于实施方式的构成。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构成例的图。
在图1中,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具备多个接收天线的基站1、以及与基站1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终端2-1、2-2、…、2-N。在不区分终端2-1~2-N进行说明的情况下,称为“终端2”。基站1是“接收站点”的一个示例,多个终端2中的每一个是“发送站点”的一个示例。但也可以是终端2为接收站点,基站1为发送站点。
在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发生过载MIMO的无线通信系统,该过载MIMO即在多用户的MIMO中,终端2能够进行利用CG的通信,终端2的数量N超过基站1的接收天线的数量M。过载MIMO可以说是接收站点接收了数量超过接收站点的接收天线的数量的发送站点发送的信号的状态。另外,终端2能够使用CG进行数据发送这一构成并不是必要构成。
终端2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或者无线终端。终端2例如用于收集IoT用的数据,将收集到的数据发送至基站1。但是,对终端2的用途没有限制。
图2是示出基站1的硬件构成例的图。在图2中,基站1具备处理器11、存储装置12、内部接口(内部IF)13、网络接口(网络IF)14、以及无线处理装置15。
处理器11例如为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称为微处理器单元(Microprocessor Unit,MPU))。处理器11可以是单处理器构成,也可以是多处理器构成。此外,由单个插槽连接的单个物理CPU也可以具有多核构成。处理器11可以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等各种电路结构的运算装置。此外,处理器11可以具有与集成电路(IC)、其他数字电路或模拟电路中的至少之一协同工作的构成。集成电路包括LSI、特殊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以及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等。PLD例如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处理器11例如也包括称为微控制器(MCU)、SoC(System-on-a-chip,片上系统))、系统LSI、或芯片组等。处理器11是控制装置或控制器的一个例子。
存储装置12用作处理器11执行的命令序列(计算机程序)的加载区域、程序和数据的存储区域、处理器11的工作区域、以及通信数据的缓冲区域等。存储装置12是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的一个示例。
存储装置12包括主存储装置(也称为存储器)和辅助存储装置。主存储装置由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RAM及只读存储器(ROM)构成。辅助存储装置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硬盘(HDD)、固态驱动器(SSD)、闪速存储器和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但是,存储装置12的种类不限于上述。
处理器11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装置12中的程序而作为称为基带装置(BBU)的装置进行动作。BBU进行对数据进行编码及调制而生成基带信号的处理、及其逆处理(通过对基带信号的解调及解码而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的处理)。基带装置也可以称为控制部。
内部IF 13是将各种外围装置连接到处理器11的电路。网络IF 14是基站1用于访问连接有其他基站(基站1以外的基站)的网络的通信装置(电路)。连接有基站1以外的其他基站的网络也被称为回传(backhaul)。回传例如是基于光通信的有线网络。
无线处理装置15包括收发器和接收器,收发器和接收器经由双工器与发送接收天线ANT-B1、…、ANT-BM连接。但是,天线兼用于发送和接收并不是必须要件。在不区分天线ANT-B1、...、ANT-BM的情况下,表述为天线ANT。
收发器包括将基带信号(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电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的电路、放大无线信号的功率放大器等。接收器包括将无线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的低噪声放大器、将无线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电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基带信号)的电路等。无线处理装置15可以采用具备收发器和接收器与天线ANT的数量相同的N系统的构成。
由于无线处理装置15进行基带信号与无线信号之间的转换及其逆处理,因此称为无线装置或者无线电路。无线处理装置15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基于光通信的有线网络与基带装置(BBU)连接,远程设置。在该情况下,无线处理装置15称为远程射频头(RRH)。此外,也可以是一个基带装置连接有多个远程射频头的构成。另外,将基带装置与远程射频头连接的网络也称为前传(fronthual)。
图3是示出终端2的构成例的图。在图3中,例示了终端2的构成以及无线资源块。无线资源块是指由分配给终端2的副载波(subcarrier)的频率和时间轴划分的部分。使用CG的通信用的无线资源块在终端2中是已知的,即使没有通过基站1分配无线资源块,终端2也可以利用CG用的资源块进行数据发送。
图3中例示了多个终端2(2-1、…、2-N)。终端2的详细构成以终端2-1图示。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终端2的每一个具有两个(一对)天线。例如,终端2-1具备天线T-1和T-2,终端2-N具备天线T-2N-1和T-2N。在以下说明中,在不区分终端2-1~2-N中的每一个所具备的天线而进行通指的情况下,天线表述为“天线T”。另外,终端2所具备的天线T的数量不限于2。
终端2也被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终端2具备基站1所具备的处理器11、存储装置12、内部IF 13、与无线处理装置15相同的处理器、存储器、内部IF以及无线处理装置,无线处理装置与天线T连接。通过终端2的处理器执行存储于存储装置的程序,终端2在无线通信处理中作为编码部206、调制部207、发送分集处理部208而动作。
编码部206对从终端2发送来的数据(发送数据)进行纠错编码。纠错编码可以是软判定码,也可以是硬判定码,编码的类型没有限制。调制部207对进行了纠错编码后的数据进行数字调制。数字调制的方式例如为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振幅调制,QAM)、Phase Shift Keying(相移键控,PSK)、Frequency Shift Keying(频移键控,FSK)等。
发送分集处理部208将数字调制后的信号分离成多个信号,形成发送分集的分支。发送分集处理部208通过无线处理装置从多个天线T发射被分离为多个分支的信号。在图3的例子中,终端2的每一个的发送分集处理部208通过两根天线分离传输路径,形成发送分集的分支。
分离后的信号的每一个均添加有Reference Signal(RS:参考信号)。RS通常称为导频信号,是在基站1中已知的信号。通过向每个终端发送不同的RS,能够在基站1中通过参考RS来识别发送源的终端2。另外,终端2通过发送分集处理部208进行发送分集,但是发送分集不是必须的,例如,终端2也可以是使用一个天线进行发送而不进行发送分集的构成。此外,通过发送分集被分离的信号的系列可以与天线数量相应而为2以上。
图4示出了基站1的构成例。通过由处理器11执行存储于存储装置12的程序,基站1作为图4所示的进行处理的装置而动作。即,基站1作为具备副本去除部101、接收分集及均衡处理部102、解调部103、解码部104、副本生成部105的装置而动作。此外,副本生成部105作为具备编码部106、调制部107、发送分集处理部108、以及信道矩阵乘法运算部109的装置而动作。
在基站1中,从由M根天线ANT(ANT-B1~ANT-BM)接收到的信号的每一个中提取RS。RS用于识别终端2以及推定来自终端2的信号的信道。接收分集及均衡处理部102进行利用最小均方误差(MMSE)的接收分集以及均衡。即,接收分集及均衡处理部102根据使用期望信号的RS的信道推定值生成信道矩阵,针对各个发送天线分支,根据信道矩阵计算抑制来自其他发送天线分支的干扰的MMSE权重。此外,接收分集及均衡处理部102通过将接收信号矢量乘以MMSE权重矩阵,获取干扰被抑制的均衡后的信号。
解调部103根据均衡后的信号与发送信号点副本之间的平方欧式距离计算每个比特的对数似然比(LLR:Log Likelihood Ratio)。解码部104进行利用LLR的纠错解码,对数据进行解码。
副本生成部105进行根据通过解码部104得到的数据生成期望信号的副本的处理。即,副本生成部105通过编码部106、调制部107、发送分集处理部108、以及信道矩阵乘法运算部109生成期望信号的副本。副本去除部101使用副本从基站1接收到的信号中去除期望信号。这称为SIC(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er,连续干扰消除器)循环,通过从到达信号(接收信号)中去除已成功解调及解码的信号(发送信号的干扰副本),能够减少与期望信号相对的干扰信号。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信号干扰比(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SIR:期望信号对干扰信号的比)由好到差的顺序,从基站1自N个终端2接收到的信号中选择期望信号。但是,期望信号的选择顺序也可以是SIR顺序以外的顺序。
图5和图6示出了过载MIMO的状态。在过载MIMO中,来自比基站1的接收天线的数量M多的数量N的终端2的信号到达基站1。该情况下的信道矩阵H可以由以下式(1)表示。
[式1]
Figure BDA0003306213000000061
信道矩阵H是表示终端2的天线T-1~T-N与基站1的天线ANT-B1~ANT-BM之间的传输路径的振幅以及相位的变化量的矩阵。信道矩阵H是通过各天线ANT-B1~ANT-BM接收从各个终端2的天线2j-1、2j(j=1,…,N)发送来的RS的情况确定的。终端2的天线数量不为2的情况也相同。总之,根据发送侧的天线2j-1、2j与接收侧的天线ANT-Bi之间发送/接收的基准信号,求得与传输路径的传递函数相应的变化量。信道矩阵H中的hm,n表示从多个终端2中的第n个终端发送来的、被基站1的第m根天线ATN接收到的信道推定值。
此外,信道矩阵H是表示终端2的各天线T与基站1的接收天线ANT-B1~ANT-BM之间的传输路径的振幅以及相位的变化量的矩阵。通过将终端2的各天线T的发送信号矢量乘以信道矩阵H,能够得到基站的接收天线ANT-B1~ANT-BM处的接收信号矢量的推定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RS以在多个终端2之间互不干扰的方式正交。由于RS正交,因此,即使在过载MIMO的状态下,基站1也能够根据RS推定信道矩阵H。
在过载MIMO中,终端2的数量N超过接收天线的数量M。假设终端数量N的信号中的某一个(例如,终端2-1的信号)为期望信号(图5和图6中以粗箭头表示)。在该情况下,M-1部分的信号(终端2-2~2-M的信号)成为通过MMSE法抑制(消除)的信号(图5和图6中以虚线箭头表示)。N-M部分的信号(终端2-M+1~2-N的信号)成为通过MMSE法没有抑制(消除)的信号(图5和图6中以点划线箭头表示)。
由此,信道矩阵H包含传输路径矢量Hc和传输路径矢量Hu。传输路径矢量Hc是由期望信号的传输路径矢量h1和被消除的信号的传输路径矢量(信道矩阵)H’C组成的传输路径矢量(信道矩阵)。传输路径矢量Hu是未被消除的信号的传输路径矢量(信道矩阵)。传输路径矢量Hc的矩阵由以下式(2)表示。期望信号h1的传输路径矢量由式(3)表示。传输路径矢量H’C由以下式(4)表示。
[式2]
Figure BDA0003306213000000071
h1=(h1,1,h2,1,...,hM,1)T...(3)
Figure BDA0003306213000000072
此外,未被消除的信号的传输路径矢量(信道矩阵)Hu由以下式(5)表示。
[式3]
Figure BDA0003306213000000081
在通常的MMSE法中,计算将从接收天线的数量M减去1得到的数量“M-1”这部分的信号作为干扰信号进行抑制(消除)的MMSE权重。但是,在过载MIMO中,对于从终端2的数量N减去天线数量M后数量“N-M”这部分的信号并未被抑制(消除)。因此,在基于通常的MMSE法的MMSE均衡中,解调时的错误率可能增加。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收分集及均衡处理部102计算考虑到过载MIMO的状态下未被消除的干扰信号(N-M部分的信号)的MMSE分集的权重(MMSE权重Wmmse)。通过该计算,抑制了解调时的错误率增加。
图7是示出了接收分集及均衡处理部102(作为接收分集及均衡处理部102而动作的处理器11)所执行的、MMSE分集的权重计算的处理例的流程图。图8示出了图7所示的权重计算中使用的标号等的定义。
在步骤S21中,处理器11利用迫零法(ZF法)计算对通过接收分集被消除的干扰信号(“M-1”这部分的信号)进行去除的权重Wzf。权重Wzf的算式示于步骤S21的框内。在这里,RC为乘以期望信号及被消除的信号的发送振幅p得到的传输路径矢量,r1为乘以期望信号的发送振幅p得到的传播路径矢量。标号“T”表示转置矩阵,标号“*”表示复共轭。r1可以由以下式(6)表示,RC可以由以下式(7)表示。另外,作为初始期望信号,例如,从根据RS识别到的终端2的信号中选择SIR最好的信号。但是,期望信号的选择顺序不限于SIR从好到差的顺序。
[式4]
r1=p1h1=(p1h1,1,p1h2,1,...,p1hM,1)T...(6)
Figure BDA0003306213000000082
在步骤S22中,处理器11计算对权重Wzf进行规范化之后的权重W’zf。规范化的算式如步骤S22的框内所示。在步骤S23中,处理器11计算将权重Wzf乘以Ru得到的干扰信号矢量Gu。Gu的算式如步骤S23的框内所示。Ru是将通过接收分集未被消除的信号(“N-M”这部分的干扰信号)乘以发送振幅p得到的信道矩阵,可以由以下式(8)表示。
[式5]
Figure BDA0003306213000000091
在步骤S24中,处理器11计算干扰信号矢量Gu的功率的总和(干扰功率)Pu。Pu的算式如步骤S24的框内所示。Pu是图6所示的、未被消除的终端2-M+1~2-N的信号的功率、即Pm+1 2、…、PN 2之和。在算式中,每个终端的功率计算为1。
在步骤S25中,处理器11通过MMSE法计算考虑了干扰量的权重Wmmse。Wmmse的算式如步骤S25的框内所示。在通常的权重算式中,会考虑Pn、即每根接收天线的噪声功率。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Pn之外,还考虑了通过接收分集未被消除的(终端2的数量N超过接收天线的数量M这部分的)干扰信号的功率Pu。因此,能够将对应的终端2的信号作为干扰信号进行抑制。
在步骤S25的框内所示的MMSE权重Wmmse的算式中,Wmmse的值依赖于N-M的终端2的功率Pu。因此,处理器11在步骤S26中将当前的Wmmse的值设定为Wzf的值,将处理返回至步骤S22。由此,通过步骤S22~S25,计算出(更新)了新的Wmmse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次计算出的Wmmse的值用于对干扰信号的抑制的乘法运算。
之后,通过副本生成部105以及副本去除部101,利用期望信号h1的副本从到达信号中去除期望信号h1。然后,选择下一个期望信号h2,利用根据图7所示的处理计算出的权重Wmmse,对该期望信号h2进行干扰信号的抑制。重复进行这种SIC循环相关的处理。另外,在并非过载MIMO的状况下,即终端2的数量N在接收天线的数量M以下时,由于Ru不存在,因此,不计算功率Pu而进行基于通常的MMSE法的权重计算。
另外,在图7所示的处理中,为了得到功率Pu的初始值,使用了Wzf,也可以使用通常的MMSE权重的算式(W=(RC*RC T+(Pn)I)-1r1*)的计算结果来代替Wzf
根据图9至图11,例示了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的模拟结果。图9例示了模拟的条件。该模拟在同时发送终端数量为3~6(每个终端2分别有2根发送天线)的情况、以及同时发送终端数量为5~10(每个终端2分别有4根发送天线)的情况下进行。
发送数据大小为80比特。纠错码为Turbo码(编码率1/3)。调制方式为单载波QPSK。传输路径假定为最大多普勒频率0Hz的单路径雷利衰减。另外,假设传输路径的信噪比(SIR)为30dB。
图10例示了在模拟中使用通常的MMSE权重计算方法的情况和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方案所涉及的)MMSE权重计算方法的情况下、第一次SIC的比特误码率的差异。图10所示的例子示出了接收站点(基站)的接收天线的数量为2根、终端数量为3的情况(超过接收天线的数量的终端数量为1(N-M=1)的情况)。图10的各条曲线均是没有发送分集的例子。在图10中,曲线的横轴为SIR(dB),纵轴为误码率。此外,在图10中,上侧的曲线示出了使用通常的MMSE权重的计算方法的情况,下侧的曲线示出了使用方案所涉及的MMSE权重的计算方法的情况。图11所示的例子示出了接收天线的数量为4根、终端数量为5的情况(超过接收天线的数量的终端数量为1的情况)。
如图10和图11所示可知,不管SIR的值如何,应用方案所涉及的MMSE权重的计算方法都显示出更优异的误码率。即,可知与通常的MMSE权重的计算方法相比,根据方案所涉及的计算方法,能够抑制干扰,抑制比特误码率。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在过载MIMO中意图通过MMSE分集抑制干扰(进行MMSE均衡)的情况下,求取与终端数量N超过接收天线的数量M的部分(M-N这部分)对应的终端2的信号的功率Pu(步骤S24)。功率Pu是对应于N-M这部分的干扰信号矢量Gu的平方范数之和。然后,计算出依赖于功率Pu的MMSE权重Wmmse(步骤S25)。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求出干扰信号的功率Pu的初始值而设定MMSE权重的初始值。MMSE权重的初始值可以通过利用矩阵RC并通过迫零法计算权重Wzf来得到(步骤S21)。矩阵RC是将期望信号的发送终端以及比接收天线的数量M小1的数量(M-1)这部分对应的终端2的信号的发送振幅p乘以这些终端2的信道矩阵Hc得到的矩阵。但是,权重的初始值也可以通过与期望信号(第一次SIC的期望信号)的发送终端以及比接收天线的数量M小1的数量(M-1)这部分相对的MMSE权重的计算方法(通常的MMSE权重的计算方法)求出。
在利用功率Pu的初始值求出了依赖于功率Pu的MMSE权重Wmmse的情况(步骤S25)下,将其值设定为MMSE权重的初始值(步骤S26),进行功率Pu的重新计算(步骤S24)。由此,计算出更合适的权重Wmmse,将其乘以期望信号的信道矩阵。因此,能够合适地抑制过载MIMO中的干扰,抑制解调时的错误率(参照图10和图11)。
计算出的Pu的值可以用于计算解调时的纠错编码的解码所需的对数似然比(LLR),与不用Pu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纠错后的错误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SIC法将终端数量N的信号中SIR最好的信号确定为第一个期望信号,针对该期望信号的MMSE均衡结果从接收分集及均衡处理部102输出,用于解调及解码。然后,生成第一个期望信号的副本,利用副本从已到达的N个信号中去除第一个期望信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MMSE权重的计算可以应用于从第二个期望信号起的全部期望信号。
但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MMSE权重的计算方法也可以应用于SIC法之外的通常的MMSE法、即并行进行针对各个发送信号的MMSE均衡结果的计算的情况。此外,过载MIMO的发生原因不限于CG的利用。此外,即使在来自一个终端(发送站点)的信号的终端数量N超过接收站点的接收天线的数量M的情况下,也可以应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MMSE权重的计算方法。实施方式的构成是示例性的,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对实施方式所说明的构成进行适当变更。

Claims (9)

1.一种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其在向接收站点发送无线信号的发送站点的数量比所述接收站点的接收天线的数量多的无线通信的环境下,利用最小均方误差(MMSE)权重来抑制干扰,
所述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由所述接收站点计算出所述接收站点从比所述接收天线的数量多的发送站点接收到的信号中包含的、所述发送站点的数量超过所述接收天线的数量这部分的干扰信号的功率;
由所述接收站点计算出依赖于所述干扰信号的功率的MMSE权重;以及
由所述接收站点利用依赖于所述干扰信号的功率的MMSE权重,进行所述干扰信号的功率的重新计算和依赖于重新计算得到的干扰信号的功率的MMSE权重的重新计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其中,
在所述干扰信号的功率的计算中,通过将与发送振幅相乘后的所述干扰信号的信道矩阵乘以MMSE权重的初始值,计算出所述干扰信号的功率的初始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其中,
在所述干扰信号的功率的计算中,由所述接收站点利用迫零法计算出所述MMSE权重的初始值。
4.一种接收站点,其具有多个接收天线,在发送无线信号的发送站点的数量比所述多个接收天线的数量多的环境下,利用最小均方误差(MMSE)权重来抑制干扰,
所述接收站点包含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执行:
计算出所述接收站点从比所述接收天线的数量多的发送站点接收到的信号中包含的、所述发送站点的数量超过所述接收天线的数量这部分的干扰信号的功率;
计算出依赖于所述干扰信号的功率的MMSE权重;以及
利用依赖于所述干扰信号的功率的MMSE权重,进行所述干扰信号的功率的重新计算和依赖于重新计算得到的干扰信号的功率的MMSE权重的重新计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收站点,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干扰信号的功率的计算中,通过将与发送振幅相乘后的所述干扰信号的信道矩阵乘以MMSE权重的初始值,计算出所述干扰信号的功率的初始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收站点,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干扰信号的功率的计算中,利用迫零法计算出所述MMSE权重的初始值。
7.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其存储有程序,该程序使接收站点的计算机执行处理,所述接收站点具有多个接收天线,在发送无线信号的发送站点的数量超过所述多个接收天线的数量的环境下,利用最小均方误差(MMSE)权重来抑制干扰,
其中,所述接收站点的计算机执行的处理为:
计算出所述接收站点从比所述接收天线的数量多的发送站点接收到的信号中包含的、所述发送站点的数量超过所述接收天线的数量这部分的干扰信号的功率;
计算出依赖于所述干扰信号的功率的MMSE权重;以及
利用依赖于所述干扰信号的功率的MMSE权重,进行所述干扰信号的功率的重新计算和依赖于重新计算得到的干扰信号的功率的MMSE权重的重新计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其中,
所述程序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下处理:在所述干扰信号的功率的计算中,通过将与发送振幅相乘后的所述干扰信号的信道矩阵乘以MMSE权重的初始值,计算出所述干扰信号的功率的初始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其中,
所述程序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下处理:在所述干扰信号的功率的计算中,利用迫零法计算出所述MMSE权重的初始值。
CN202111204106.XA 2020-10-15 2021-10-15 无线通信控制方法、接收站点及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3745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74176 2020-10-15
JP2020174176A JP2022065536A (ja) 2020-10-15 2020-10-15 無線通信制御方法、受信局、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74585A true CN114374585A (zh) 2022-04-19

Family

ID=78592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04106.XA Pending CN114374585A (zh) 2020-10-15 2021-10-15 无线通信控制方法、接收站点及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552660B2 (zh)
EP (1) EP3985892A1 (zh)
JP (1) JP2022065536A (zh)
CN (1) CN11437458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065536A (ja) * 2020-10-15 2022-04-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制御方法、受信局、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69722A2 (en) * 1999-07-12 2001-01-17 Hughe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having a space-time architecture, and receiver for multi-user detection
CN1714519A (zh) * 2002-11-26 2005-12-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接收装置和无线接收方法
CN1977469A (zh) * 2004-04-22 2007-06-06 法国电信公司 Mimo信道上的cdma通信系统的迭代向量均衡
CN102710567A (zh) * 2012-05-08 2012-10-03 山东大学 Mimo无线通信接收机干扰消除技术中的部分判决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90764A1 (ja) * 2007-01-22 2008-07-31 Nec Corporation 受信装置およ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JP5803429B2 (ja) * 2011-08-25 2015-11-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
GB2490191B (en) * 2012-01-23 2014-01-08 Renesas Mobile Corp Method, processing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calculating a noise covariance estimate
EP3614561A1 (en) * 2012-09-14 2020-02-26 Andrew Wireless Systems GmbH Uplink path integrity detection i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JPWO2014136756A1 (ja) * 2013-03-04 2017-02-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160119804A1 (en) * 2014-10-28 2016-04-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control channel det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220116789A1 (en) * 2019-02-27 2022-04-14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Method for Spectrum Sharing by Primary and Secondary Networks Based on Cognitive Beamforming
JP2022065536A (ja) * 2020-10-15 2022-04-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制御方法、受信局、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69722A2 (en) * 1999-07-12 2001-01-17 Hughe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having a space-time architecture, and receiver for multi-user detection
CN1714519A (zh) * 2002-11-26 2005-12-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接收装置和无线接收方法
CN1977469A (zh) * 2004-04-22 2007-06-06 法国电信公司 Mimo信道上的cdma通信系统的迭代向量均衡
CN102710567A (zh) * 2012-05-08 2012-10-03 山东大学 Mimo无线通信接收机干扰消除技术中的部分判决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RAD W. ZARIKOFF: "An iterative groupwise multiuser detector for overloaded MIMO applications",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vol. 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552660B2 (en) 2023-01-10
EP3985892A1 (en) 2022-04-20
JP2022065536A (ja) 2022-04-27
US20220123769A1 (en) 2022-04-21
US11916581B2 (en) 2024-02-27
US20230108762A1 (en) 2023-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171983A1 (en) Reception station device, transmission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reception method,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program
EP1780902B1 (en) Receiving station with interference signal suppression
US9883464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user device
US9768844B2 (en) Double iterative MIMO receiver
US20090296863A1 (en) Interference Estimator
WO2014090344A1 (en) Backhaul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US9948483B2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uplink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with intra-phy split base station architecture
KR101800959B1 (ko) 예측 기반 mmse 간섭 제거 기법을 적용한 비직교 다중 접속 방법
US8792576B2 (en) Radio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11916581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receiving station, and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JP5415604B2 (ja) 1つ又は複数の干渉信号の存在下で送信された所望の信号を復元する方法及び受信機
US11929795B2 (en) Reception-side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KR20100091899A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형성에 기반한 협력 중계 방법 및 장치
WO2014187356A1 (zh) 发射信号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JP5789607B2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5241437B2 (ja) 受信装置、及び信号処理方法
JP2017092611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無線受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30052958A1 (en) Reception apparatus,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6010057A (ja) 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US11785613B2 (en)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2010193350A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23121135A (ja) 分散アンテナ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マルチユーザ検出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16471151A (zh) 信道估计方法及相关装置
JP2010041074A (ja) 受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受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