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74046A - 电池固定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固定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池固定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固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74046A
CN114374046A CN202111624891.4A CN202111624891A CN114374046A CN 114374046 A CN114374046 A CN 114374046A CN 202111624891 A CN202111624891 A CN 202111624891A CN 114374046 A CN114374046 A CN 1143740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battery fixing
guiding
engaging structure
auxiliary conn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2489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廷轩
郑仁杰
张奉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rry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rry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rry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rry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3740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740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H01M50/26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e.g. straps, tie rods or peripheral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51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ationary devices, e.g. power plant buffering or backup power suppl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58Modular batteries; Casing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assemb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7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having means for adapting to batteries or cells of different types or different siz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固定组件包括一本体、一电池置放部、一电性连接部、至少一公卡合结构以及至少一母卡合结构。本体具有一第一面、一第二面以及多个侧面。第一面与第二面彼此相对,侧面连接于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电池置放部形成于本体,由本体的第一面贯穿至第二面,并供一电池至少部分地容置。电性连接部形成于第一面,供至少一导电片设置而与电池电性连接。公卡合结构形成于一侧面,母卡合结构形成于另一侧面。一种电池模组及一种电池固定结构亦被提及。

Description

电池固定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固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固定组件、包含此固定组件的模组及固定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电池固定组件、包含此电池固定组件的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在储能系统中,圆柱形电池通常使用一体蜂巢式结构进行固定。此种一体蜂巢式固定结构是依据产品的尺寸、外观及内部可用空间来设计,针对不同的产品,需要开发不同的模具制作不同规格的固定结构,因而增加开发成本,且一体蜂巢式固定结构不能重复使用,不利于节能减碳。
目前市面上的储能系统所需的电池数量与日俱增,由于一体蜂巢式固定结构仅适配于单一产品,使电池的数量及摆放受到限制,进而影响产品的多样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固定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固定结构,能够减少成本且可解决电池的数量及摆放受到限制的问题。
本发明的电池固定组件包括一本体、一电池置放部、一电性连接部、至少一公卡合结构以及至少一母卡合结构。本体具有一第一面、一第二面以及多个侧面。第一面与第二面彼此相对,侧面连接于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电池置放部形成于本体,由本体的第一面贯穿至第二面,并供一电池至少部分地容置。电性连接部形成于第一面,供至少一导电片设置而与电池电性连接。公卡合结构形成于一侧面,母卡合结构形成于另一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公卡合结构由一侧面呈往外凸伸,且包含有一第一导引弧面及至少一导引凸肋。母卡合结构由另一侧面呈往内延伸,且包含有一第二导引弧面及至少一导引凹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本体更具有至少一导引开口。导引开口及母卡合结构位于同一侧面而相邻接,导引开口沿一第一导引方向贯穿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电池固定组件更包括至少一第一辅助连接部及至少一第二辅助连接部。第一辅助连接部设置于公卡合结构所在的侧面,第二辅助连接部设置于母卡合结构所在的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辅助连接部及第二辅助连接部分别为极性相反的磁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本体更具有至少一锁附孔。锁附孔位于第一面。
本发明的电池模组包括两电池固定组件以及一电池。每个电池固定组件包括一本体、一电池放置部、一电性连接部、至少一公卡合结构以及至少一母卡合结构。本体具有一第一面、一第二面以及多个侧面。第一面与第二面彼此相对,侧面连接于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电池放置部形成于本体,由本体的第一面贯穿至第二面。电性连接部形成于第一面,供至少一导电片设置。公卡合结构形成于一侧面,母卡合结构形成于另一侧面。电池的一端容纳于一个电池固定组件的电池置放部,电池的另一端容纳于另一个电池固定组件的电池置放部。导电片与电池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公卡合结构由一侧面呈往外凸伸,且包含有一第一导引弧面及至少一导引凸肋。母卡合结构由另一侧面呈往内延伸,且包含有一第二导引弧面及至少一导引凹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本体更具有至少一导引开口。导引开口及母卡合结构位于同一侧面而相邻接。导引开口沿一第一导引方向贯穿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个电池固定组件更包括至少一第一辅助连接部及至少一第二辅助连接部。第一辅助连接部设置于公卡合结构所在的侧面,第二辅助连接部设置于母卡合结构所在的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辅助连接部及第二辅助连接部分别为极性相反的磁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本体更具有至少一锁附孔。锁附孔位于第一面。
本发明的电池固定结构包括两电池固定组件。每个电池固定组件包括一本体、一电池置放部、一电性连接部至少一公卡合结构以及至少一母卡合结构。本体具有一第一面、一第二面以及多个侧面。第一面与第二面彼此相对,侧面连接于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电池置放部形成于本体,由本体的第一面贯穿至第二面,并供一电池至少部分地容置。电性连接部形成于第一面,供至少一导电片设置而与电池电性连接。公卡合结构形成于一侧面,母卡合结构形成于另一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公卡合结构由一侧面呈往外凸伸,且包含有一第一导引弧面及至少一导引凸肋。母卡合结构由另一侧面呈往内延伸,且包含有一第二导引弧面及至少一导引凹沟;第一、第二导引弧面为凸凹弧面相互配合。一个电池固定组件的公卡合结构与另一个电池固定组件的母卡合结构相互卡合。一个电池固定组件的第一导引弧面接触另一个电池固定组件的第二导引弧面。一个电池固定组件的导引凸肋卡合于另一个电池固定组件的导引凹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本体更具有至少一导引开口。导引开口及母卡合结构位于同一侧面而相邻接。导引开口沿一第一导引方向贯穿侧面。一个电池固定组件的公卡合结构适于透过另一个电池固定组件的导引开口而沿第一导引方向移至另一个电池固定组件的本体内,并接着借由另一个电池固定组件的母卡合结构的导引而移动以卡合于另一个电池固定组件的母卡合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个电池固定组件更包括至少一第一辅助连接部及至少一第二辅助连接部。第一辅助连接部设置于公卡合结构所在的侧面。第二辅助连接部设置于母卡合结构所在的侧面。一个电池固定组件的第一辅助连接部连接于另一个电池固定组件的第二辅助连接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辅助连接部及第二辅助连接部分别为极性相反的磁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本体更具有至少一锁附孔。锁附孔位于第一面。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电池固定组件设置有电池置放部,供电池的一部分容置在电池置放部内。在本发明的电池固定组件中,公卡合结构与母卡合结构分别设置在本体的两个不同的侧面,使两个电池固定组件可以相互卡合以构成电池固定结构,也就是其中一个电池固定组件的公卡合结构可以卡合于另一个电池固定组件的母卡合结构。借此,仅需要单一规格的电池固定组件即可无限延伸出不同型态的产品,因此能够同时降低成本并使产品中的电池数量及排列不受到限制。并且,电池固定组件可以重复使用,以利于节能减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池固定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电池固定组件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多个组合在一起的电池模组应用于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池固定结构的两个电池固定组件对位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一电池固定组件移动至另一电池固定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5的两个电池固定组件彼此卡合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图5的两个电池固定组件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
10:电池模组
100:电子装置
110:本体
111:第一面
112:第二面
113a、113b:侧面
114:导引开口
115:锁附孔
120:电池置放部
130:电性连接部
140:公卡合结构
142:第一导引弧面
144:导引凸肋
150:母卡合结构
152:第二导引弧面
154:导引凹沟
160:第一辅助连接部
170:第二辅助连接部
7:电路板
8:导电片
9:电池
91:第一端
92:第二端
D1:第一导引方向
D2:第二导引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池固定组件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电池固定组件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请参考图1与图2,本实施例的电池固定组件100包括一本体110、一电池置放部120、一电池置放部120、一电性连接部130、至少一公卡合结构140以及至少一母卡合结构150。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10具有一第一面111、一第二面112以及多个侧面113a、113b。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本体110是四方体,第一面111与第二面112彼此相对,侧面113a邻接侧面113b,且侧面113a与侧面113b连接于第一面111与第二面112之间。电池置放部120形成于本体110,且电池置放部120具体是穿孔,由本体110的第一面111贯穿至第二面112。电池置放部120供一电池9(标示于图3)至少部分地容置。电性连接部130形成于第一面111,供至少一导电片设置而与电池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固定组件100包括两个公卡合结构140以及两个母卡合结构150,但本发明对公卡合结构140与母卡合结构150的数量不加以限制。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公卡合结构140彼此对称,分别形成于相对的两个侧面113a,两个母卡合结构150彼此对称,分别形成于相对的两个侧面113b,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公卡合结构可以是非对称设置而分别形成于相邻的两个侧面,两个母卡合结构可以是非对称设置而分别形成于相邻的两个侧面。
请参考图2,公卡合结构140从侧面113a往外凸伸并包括一第一导引弧面142(例如是凸弧面)及至少一导引凸肋144。母卡合结构150由侧面113b往内延伸并包括一第二导引弧面152(例如是凹弧面)及至少一导引凹沟154。本实施例中的导引凸肋144及导引凹沟154的数量为二个,但本发明对此不加以限制。详细来说,公卡合结构140与母卡合结构150的形状相互对应,两导引凸肋144分别位于第一导引弧面142的两侧,两导引凹沟154分别位于第二导引弧面152的两侧。
本实施例的本体110更具有至少一导引开口114。导引开口114及母卡合结构150位于同一侧面113b而相邻接,且导引开口114沿一第一导引方向D1从侧面113b往本体110内贯穿。母卡合结构150的导引凹沟154沿垂直第一导引方向D1的一第二导引方向D2在本体110内延伸。导引凹沟154、导引开口114与电池置放部120相互连通。此外,本实施例的本体110更具有至少一锁附孔115,锁附孔115贯穿本体110的第一面111与第二面112。
电池固定组件100更包括至少一第一辅助连接部160及至少一第二辅助连接部170(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辅助连接部160及第二辅助连接部170的数量为二个,但本发明对此不加以限制。第一辅助连接部160设置于公卡合结构140所在的侧面113a,第二辅助连接部170设置于该母卡合结构150所在的侧面113b。第一辅助连接部160及第二辅助连接部170分别为极性相反的磁铁。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图3的多个组合在一起的电池模组应用于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请参考图3与图4,本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包括两电池固定组件100以及一电池9。两电池固定组件100分别设置在电池9的两端。电池9的一端91容纳于一个电池固定组件100的电池置放部120,电池9的另一端92容纳于另一个电池固定组件100的电池置放部120。借由上述配置,电池9的中间部分外露,有利于电池9散热。如图3所示,电池9是由电池固定组件100的第二面112插设于电池置放部120。导电片8(标示于图4)设置在电性连接部130并与电池9电性连接。举例而言,如图4所示的多个电池模组10可应用于电子装置,这些电池模组10借由电池固定组件100彼此连接并环绕一电路板7。锁附孔115用于将这些电池模组10锁固在电子装置的构件(例如壳体或基板等,本发明对此不加以限制)上。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池固定结构的两个电池固定组件对位时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图5的一电池固定组件移动至另一电池固定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图5的两个电池固定组件彼此卡合的剖面示意图。图8是图5的两个电池固定组件的仰式图。请参考图5至图8,本发明的电池固定结构包括两个电池固定组件100,其中一个电池固定组件100的公卡合结构140卡合于另一个电池固定组件100的母卡合结构150。借此,仅需要单一规格的电池固定组件100即可将多个电池连接在一起,因此能够省去开模的成本且有利于节能减碳。并且,单一电池固定组件可因应不同产品的内部可用空间进行排列,使电池的数量及排列不受到限制,进而提高产品的多样性。
以下将对两个电池固定组件100的组装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欲组合两个电池固定组件100时,首先,请参考图5及图6,将其中一个电池固定组件100的公卡合结构140对位于另一个电池固定组件100的导引开口114,使公卡合结构140沿第一导引方向D1从导引开口114进入另一个电池固定组件100的本体110内。此时,此电池固定组件100的第一辅助连接部160与另一个电池固定组件100的第二辅助连接部170部分地磁吸。接着,对此电池固定组件100的第一面111沿第二导引方向D2施力,使公卡合结构140借由母卡合结构150的导引而沿第二导引方向D2移动,最后卡合于母卡合结构150,如图7所示。此时,第一辅助连接部160与第二辅助连接部170是完整地磁吸在一起,可以防止公卡合结构140脱离母卡合结构150。进一步来说,在按压此电池固定组件100的过程中,由于第一辅助连接部160与第二辅助连接部170之间的接触面增加而使磁吸力逐渐增强,促进公卡合结构140自动卡合于母卡合结构150。
为了清楚显示一个电池固定组件100的公卡合结构140与另一个电池固定组件100的母卡合结构150之间的卡合关系,图8示意性地将两个对位的电池固定组件100分开绘示。请同时参考图7与图8,由于公卡合结构140与母卡合结构150具有相对应的形状与轮廓,当一个电池固定组件100与另一个电池固定组件100相互卡合时,此电池固定组件100的第一导引弧面142接触并贴合另一个电池固定组件100的第二导引弧面152,且此电池固定组件100的导引凸肋144卡合于另一个电池固定组件100的导引凹沟154。
欲使两个电池固定组件100分开时,首先,对一个电池固定组件100的第二面112施力,即沿相反于第二导引方向D2的方向推动此电池固定组件100,使此电池固定组件100的公卡合结构140脱离另一个电池固定组件100的母卡合结构150。此时,公卡合结构140位于如图6所示的位置,第一辅助连接部160与第二辅助连接部170之间的磁吸面积减小,使用者可以将公卡合结构140从另一个电池固定组件100的导引开口114沿相反于第一导引方向D1的方向移出。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公卡合结构140是沿第一导引方向D1进入本体110后再沿第二导引方向D2移动以卡合于母卡合结构150,因此当公卡合结构140卡合于母卡合结构150时,公卡合结构140需沿相反于第二导引方向D2的方向移动至对应导引开口114的位置后,才能沿相反于第一导引方向D1的方向脱离母卡合结构150。从而,能够避免公卡合结构140与母卡合结构150彼此非预期地脱离,进而达到良好的稳固效果。
此外,请再参见图4的右下侧虚线框中组合在一起的六个(三列两排)电池固定组件100。由于此虚线框中的每一个电池固定组件100的至少一个公卡合结构140与至少一个母卡合结构150同时在卡合状态,欲将此虚线框中的电池固定组件100进行拆卸时,需要同时对两排电池固定组件进行滑动,使对应的公卡合结构与母卡合结构相互脱离,再进行后续一对一的拆卸。也就是说,当电池固定组件100的数量增加而例如以多列或多排组成的矩阵形状相互卡合时,电池固定组件100无法轻易被拆卸,进而达到良好的稳固效果。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电池固定组件中,公卡合结构与母卡合结构分别位于本体的不同的侧面,使一个电池固定组件可以借由其公卡合结构卡合于另一个电池固定组件的母卡合结构,以组成电池固定结构。借此,仅需要单一规格的电池固定组件即可无限延伸出不同型态的产品,因此能够省去开模的成本且有利于节能减碳。并且,单一电池固定组件可因应不同产品的内部可用空间,以达到多样化排列,因此不会限制产品中的电池数量。

Claims (18)

1.一种电池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具有一第一面、一第二面以及多个侧面,其中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彼此相对,各所述侧面连接于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
一电池置放部,形成于所述本体,由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一面贯穿至所述第二面,并供一电池至少部分地容置;
一电性连接部,形成于所述第一面,供至少一导电片设置而与所述电池电性连接;
至少一公卡合结构,形成于一所述侧面;以及
至少一母卡合结构,形成于另一所述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至少一公卡合结构由一所述侧面呈往外凸伸,且包含有一第一导引弧面及至少一导引凸肋,所述至少一母卡合结构由另一所述侧面呈往内延伸,且包含有一第二导引弧面及至少一导引凹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本体更具有至少一导引开口,所述至少一导引开口及所述至少一母卡合结构位于同一所述侧面而相邻接,所述至少一导引开口沿一第一导引方向贯穿所述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至少一第一辅助连接部及至少一第二辅助连接部,其中所述至少一第一辅助连接部设置于所述至少一公卡合结构所在的所述侧面,所述至少一第二辅助连接部设置于所述至少一母卡合结构所在的所述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至少一第一辅助连接部及所述至少一第二辅助连接部分别为极性相反的磁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本体更具有至少一锁附孔,所述至少一锁附孔位于所述第一面。
7.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电池固定组件,其中各所述电池固定组件包括:
一本体,具有一第一面、一第二面以及多个侧面,其中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彼此相对,各所述侧面连接于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
一电池放置部,形成于所述本体,由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一面贯穿至所述第二面;
一电性连接部,形成于所述第一面,供至少一导电片设置;
至少一公卡合结构,形成于一所述侧面;以及
至少一母卡合结构,形成于另一所述侧面;
一电池,所述电池的一端容纳于一所述电池固定组件的所述电池置放部,所述电池的另一端容纳于另一所述电池固定组件的所述电池置放部,所述至少一导电片与所述电池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至少一公卡合结构由一所述侧面呈往外凸伸,且包含有一第一导引弧面及至少一导引凸肋,所述至少一母卡合结构由另一所述侧面呈往内延伸,且包含有一第二导引弧面及至少一导引凹沟。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本体更具有至少一导引开口,所述至少一导引开口及所述至少一母卡合结构位于同一所述侧面而相邻接,所述至少一导引开口沿一第一导引方向贯穿所述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所述电池固定组件更包括至少一第一辅助连接部及至少一第二辅助连接部,所述至少一第一辅助连接部设置于所述至少一公卡合结构所在的所述侧面,所述至少一第二辅助连接部设置于所述至少一母卡合结构所在的所述侧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至少一第一辅助连接部及所述至少一第二辅助连接部分别为极性相反的磁铁。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本体更具有至少一锁附孔,所述至少一锁附孔位于所述第一面。
13.一种电池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电池固定组件,其中各所述电池固定组件包括:
一本体,具有一第一面、一第二面以及多个侧面,其中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彼此相对,各所述侧面连接于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
一电池置放部,形成于所述本体,由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一面贯穿至所述第二面,并供一电池至少部分地容置;
一电性连接部,形成于所述第一面,供至少一导电片设置而与所述电池电性连接;
至少一公卡合结构,形成于一所述侧面;以及
至少一母卡合结构,形成于另一所述侧面,
其中一所述电池固定组件的所述至少一公卡合结构卡合于另一所述电池固定组件的所述至少一母卡合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至少一公卡合结构由一所述侧面呈往外凸伸,且包含有一第一导引弧面及至少一导引凸肋,所述至少一母卡合结构由另一所述侧面呈往内延伸,且包含有一第二导引弧面及至少一导引凹沟,一所述电池固定组件的所述至少一公卡合结构与另一所述电池固定组件的所述至少一母卡合结构相互卡合,一所述电池固定组件的所述第一导引弧面接触另一所述电池固定组件的所述第二导引弧面,一所述电池固定组件的所述至少一导引凸肋卡合于另一所述电池固定组件的所述至少一导引凹沟。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本体更具有至少一导引开口,所述至少一导引开口及所述至少一母卡合结构位于同一所述侧面而相邻接,所述至少一导引开口沿一第一导引方向贯穿所述侧面,
一所述电池固定组件的所述至少一公卡合结构适于透过另一所述电池固定组件的所述至少一导引开口而沿所述第一导引方向移至所述另一电池固定组件的所述本体内,并接着借由所述另一电池固定组件的所述至少一母卡合结构的导引而移动以卡合于所述另一电池固定组件的所述至少一母卡合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电池固定组件更包括至少一第一辅助连接部及至少一第二辅助连接部,其中所述至少一第一辅助连接部设置于所述至少一公卡合结构所在的所述侧面,所述至少一第二辅助连接部设置于所述至少一母卡合结构所在的所述侧面,
一所述电池固定组件的所述至少一第一辅助连接部连接于另一所述电池固定组件的所述至少一第二辅助连接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至少一第一辅助连接部及所述至少一第二辅助连接部分别为极性相反的磁铁。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本体更具有至少一锁附孔,所述至少一锁附孔位于所述第一面。
CN202111624891.4A 2021-11-18 2021-12-28 电池固定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固定结构 Pending CN11437404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3078 2021-11-18
TW110143078A TWI807493B (zh) 2021-11-18 2021-11-18 電池固定組件、電池模組及電池固定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74046A true CN114374046A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42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24891.4A Pending CN114374046A (zh) 2021-11-18 2021-12-28 电池固定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固定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55238A1 (zh)
CN (1) CN114374046A (zh)
TW (1) TWI807493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71856A (ja) * 2002-11-19 2004-06-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池間接続構造および電池モジュール並びに電池パック
CN2901963Y (zh) * 2006-04-19 2007-05-23 张庆秀 一种改良型扣具
CN103507054A (zh) * 2012-06-29 2014-01-15 成都长迪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拼接式零件收纳单元
CN203746956U (zh) * 2014-03-27 2014-07-30 王怀云 电池电极的磁性连接结构
US20150364786A1 (en) * 2013-02-15 2015-12-17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Jidoshokki Battery module
CN206098523U (zh) * 2016-09-30 2017-04-12 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
CN207097924U (zh) * 2017-08-31 2018-03-13 深圳市华友宏业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圆柱锂电池组多功能组合支架
CN207217610U (zh) * 2017-06-27 2018-04-10 成都特隆美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结构
CN207381445U (zh) * 2017-08-31 2018-05-18 深圳市华友宏业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动力电池组大电流隔热结构
CN209016154U (zh) * 2018-12-24 2019-06-21 成都市银隆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卡套结构及电池模组
WO2019128640A1 (zh) * 2017-12-29 2019-07-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端板以及电池模组
CN110931668A (zh) * 2018-09-20 2020-03-27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元与电池组
CN210659094U (zh) * 2019-08-14 2020-06-02 浙江菱格木业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型锁扣结构
CN113555633A (zh) * 2021-07-29 2021-10-26 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圆柱形电芯双孔夹具及其应用的电池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93665B2 (ja) * 1996-11-20 2000-10-03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ション 携帯型電子機器のためのバッテリ装着機構
CN201655871U (zh) * 2010-05-10 2010-11-24 林道勇 一种圆柱电池模块组装装置
US20190288251A1 (en) * 2018-03-14 2019-09-19 Micron Corporation Energy Storage System for Installation on Two- and Three- Dimensional Vertical Surfaces
KR102326596B1 (ko) * 2018-11-05 2021-11-12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탑재 구조물을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71856A (ja) * 2002-11-19 2004-06-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池間接続構造および電池モジュール並びに電池パック
CN2901963Y (zh) * 2006-04-19 2007-05-23 张庆秀 一种改良型扣具
CN103507054A (zh) * 2012-06-29 2014-01-15 成都长迪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拼接式零件收纳单元
US20150364786A1 (en) * 2013-02-15 2015-12-17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Jidoshokki Battery module
CN203746956U (zh) * 2014-03-27 2014-07-30 王怀云 电池电极的磁性连接结构
CN206098523U (zh) * 2016-09-30 2017-04-12 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
CN207217610U (zh) * 2017-06-27 2018-04-10 成都特隆美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结构
CN207097924U (zh) * 2017-08-31 2018-03-13 深圳市华友宏业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圆柱锂电池组多功能组合支架
CN207381445U (zh) * 2017-08-31 2018-05-18 深圳市华友宏业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动力电池组大电流隔热结构
WO2019128640A1 (zh) * 2017-12-29 2019-07-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端板以及电池模组
CN110931668A (zh) * 2018-09-20 2020-03-27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元与电池组
CN209016154U (zh) * 2018-12-24 2019-06-21 成都市银隆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卡套结构及电池模组
CN210659094U (zh) * 2019-08-14 2020-06-02 浙江菱格木业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型锁扣结构
CN113555633A (zh) * 2021-07-29 2021-10-26 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圆柱形电芯双孔夹具及其应用的电池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涛等: "基于ANSYS的某变形约束电池模组固定结构的仿真分析及验证",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vol. 54, no. 04, pages 63 - 6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07493B (zh) 2023-07-01
US20230155238A1 (en) 2023-05-18
TW202322453A (zh) 2023-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248972B1 (ko) 단자 모듈을 구비한 전기 커넥터
US779639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heat sink
CN116742378A (zh) 连接器
US4872845A (en) Retention means for chip carrier sockets
KR20120127510A (ko) 커넥터
CN111193124B (zh) 电连接器
US20210399451A1 (en) Compact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81143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5395249A (en) Solder-free backplane connector
US6077092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stabilizing structure for spacer and terminal
CN212908258U (zh) 电连接器及控制器组件
US6045408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folded electrical contacts
US7077674B2 (en) Board attachment typ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230396008A1 (en) Float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JPH0799706B2 (ja) モジュール型コネクタ
CN114374046A (zh) 电池固定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固定结构
JPH07245147A (ja) モジュラージャック
KR20030009161A (ko) 전기 커넥터 조립체
US9867303B1 (en) Modular circuit device
CN211670373U (zh) 连接器组件
CN215119318U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219610775U (zh) 接线端子
CN220172398U (zh) 电气连接器和电力端子
CN220253514U (zh) 复合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
US5240421A (en)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