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64823A - 炉鼻密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炉鼻密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64823A
CN114364823A CN202080062762.8A CN202080062762A CN114364823A CN 114364823 A CN114364823 A CN 114364823A CN 202080062762 A CN202080062762 A CN 202080062762A CN 114364823 A CN114364823 A CN 1143648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se
slit opening
metal plate
exhaust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6276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64823B (zh
Inventor
石川朝彦
松尾幸一
石田勇二
酒德笃
外川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Steel Corp
Nippon Stee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Steel and Sumitomo Metal Corp
Nippon Steel and Sumiki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Steel and Sumitomo Metal Corp, Nippon Steel and Sumiki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Steel and Sumitomo Meta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3648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48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648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48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2/00Hot-dipping or immersion processes for applying the coating material in the molten state without affecting the shape; Apparatus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2/00Hot-dipping or immersion processes for applying the coating material in the molten state without affecting the shape; Apparatus therefor
    • C23C2/34Hot-dipping or immersion processes for applying the coating material in the molten state without affecting the shape; Apparatu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material to be treated
    • C23C2/36Elongated material
    • C23C2/40Plates; Strip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ating With Molten Meta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对能够大幅地抑制烟尘向上游侧流出的炉鼻密封装置进行说明。炉鼻密封装置具备:筒状的炉鼻,其构成为能够供热处理后的带状的金属板穿过;镀敷槽,其贮存用于浸渍金属板的熔融金属;供给部;以及排气部。炉鼻包括:成对的第1侧壁和第2侧壁,其分别与金属板的正面侧主面和背面侧主面相对;以及下端部,其浸渍于镀敷槽内的熔融金属,并构成为将从下端部排出的金属板向镀敷槽内的熔融金属引导。在第1侧壁和第2侧壁分别设有沿着金属板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1狭缝开口和第2狭缝开口。供给部构成为通过第1狭缝开口和第2狭缝开口向炉鼻内供给非活性气体。排气部构成为在比供给部靠下端部侧的位置从炉鼻内排出气体。

Description

炉鼻密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熔融金属连续镀敷生产线上的炉鼻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连续热浸镀装置,该连续热浸镀装置具备:热处理炉,其连续地对带状的金属板进行热处理;镀敷槽,其供热处理后的金属板浸渍于熔融金属;以及炉鼻,其以将热处理炉与镀敷槽连接的方式延伸且能够供热处理后的金属板朝向镀敷槽穿过。炉鼻的下端部浸渍于镀敷槽内的熔融金属,从热处理炉直到炉鼻设为无氧化氛围。
另外,由于熔融金属的蒸发,使得从熔融金属的液面产生金属蒸气。金属蒸气在经由炉鼻向上游侧流动的过程中冷却而成为烟尘(含有金属的微细粉尘的金属蒸气)。当烟尘中的微细粉尘在炉鼻或热处理炉的内壁面凝集而长大时,该烟尘中的微细粉尘会从该内壁面剥离而下落到金属板上,从而给金属板的镀敷品质带来影响。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在炉鼻设置向炉鼻内吹入氮气的密封装置和在密封装置的下游侧从炉鼻内排出气体的排气管。由此,利用来自密封装置的氮气阻止烟尘的上升,同时将烟尘与氮气一起从排气管排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720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密封装置从配置于炉鼻内的吹入喷嘴朝向下方吹入氮气的结构。然而,在像这样的结构中,吹入到炉鼻内的氮气不能在炉鼻内均匀地流动,而有可能导致烟尘从氮气的气流较弱的区域向上游侧流动。
因此,本公开对能够大幅地抑制烟尘向上游侧的流出的镀敷装置进行说明。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例1.炉鼻密封装置的一个例子具备:筒状的炉鼻,其构成为能够供热处理后的带状的金属板穿过;镀敷槽,其贮存用于浸渍金属板的熔融金属;供给部;以及排气部。炉鼻包括:成对的第1侧壁和第2侧壁,其分别与金属板的正面侧主面和背面侧主面相对;以及下端部,其浸渍于镀敷槽内的熔融金属,并构成为将从下端部排出的金属板向镀敷槽内的熔融金属引导。在第1侧壁和第2侧壁分别设有沿着金属板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1狭缝开口和第2狭缝开口。供给部构成为通过第1狭缝开口和第2狭缝开口向炉鼻内供给非活性气体。排气部构成为在比供给部靠下端部侧的位置从炉鼻内排出气体。在该情况下,非活性气体通过沿着金属板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1狭缝开口和第2狭缝开口向炉鼻内供给。因此,使从第1狭缝开口朝向金属板的正面侧主面流动的非活性气体的气流帘的流速在金属板的宽度方向上均匀化。同样地,使从第2狭缝开口朝向金属板的背面侧主面流动的非活性气体的气流帘的流速在金属板的宽度方向上均匀化。因此,烟尘的上升在这些气流帘处被阻挡。其结果为,能够大幅地抑制烟尘向上游侧的流出。
例2.根据例1的装置,也可以是,供给部包括成对的第1长条喷嘴和第2长条喷嘴,第1长条喷嘴以覆盖第1狭缝开口且沿着第1狭缝开口延伸的方式安装于第1侧壁,第2长条喷嘴以覆盖第2狭缝开口且沿着第2狭缝开口延伸的方式安装于第2侧壁,在第1长条喷嘴内设有构成为阻碍非活性气体从第1长条喷嘴朝向第1狭缝开口的流动的第1挡板构件,在第2长条喷嘴内设有构成为阻碍非活性气体从第2长条喷嘴朝向第2狭缝开口的流动的第2挡板构件。在该情况下,在第1长条喷嘴内,非活性气体的流动被第1挡板构件阻碍,使流向或流速较大程度地变化。因此使从第1狭缝开口排出的非活性气体的流动进一步均匀化。同样地,在第2长条喷嘴内,非活性气体的流动被第2挡板构件阻碍,使流向或流速较大程度地变化。因此使从第2狭缝开口排出的非活性气体的流动进一步均匀化。因此能够进一步大幅地抑制烟尘向上游侧的流出。
例3.根据例1或例2的装置,也可以是,由排气部从炉鼻内排出的气体的排气流量设定为比由供给部向炉鼻内供给的非活性气体的供给流量多。在该情况下,由于排气流量高于供给流量,因此不易产生不从排气部排出而朝向熔融金属的液面的下降流。因此,抑制了熔融金属的液面变动,抑制了烟尘的产生。因此能够进一步大幅地抑制烟尘向上游侧的流出。另外,为了使炉鼻内部成为无氧化氛围,有时从炉鼻的上游侧供给非活性气体。在该情况下,实质上向炉鼻供给的非活性气体的量增加,因此当像例3那样排气流量高于供给流量时,能够特别有效地抑制烟尘的产生。
例4.根据例1~例3中的任一装置,也可以是,炉鼻还包括与金属板的各端部分别相对的成对的第1端壁和第2端壁,在第1端壁和第2端壁分别设有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排气部构成为通过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从炉鼻内排出气体。烟尘主要在金属板的正面侧主面与第1侧壁之间的空间和金属板的背面侧主面与第2侧壁之间的空间中流通。因此,当在第1侧壁和第2侧壁设有排气口时,存在烟尘容易附着在排气口的周缘附近的倾向。然而,根据例4,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分别设于第1端壁和第2端壁。因此,即使在排气口附着有烟尘,烟尘也不易下落到金属板上。因此能够良好地保持金属板的镀敷品质。
例5.在例4的装置中也可以是,第1排气口在金属板的厚度方向上设于第1端壁的中央部,第2排气口在金属板的厚度方向上设于第2端壁的中央部。在该情况下,分别在金属板的正面侧主面和背面侧主面流动的气体从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大致均匀地排出。因此,在从第1狭缝开口朝向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的下降流中不易产生偏差,并且在从第2狭缝开口朝向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的下降流中不易产生偏差。因此能够进一步大幅地抑制烟尘向上游侧的流出。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炉鼻密封装置,能够大幅地抑制烟尘向上游侧的流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炉鼻密封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2是从侧方观察图1的炉鼻密封装置的概略剖视图。
图3是图2的Ⅲ-Ⅲ线剖视图。
图4是图3的Ⅳ-Ⅳ线剖视图。
图5是表示长条喷嘴的另一例的剖视图。
图6的(a)是表示在长条喷嘴内配置有两片挡板构件的情况下的来自狭缝开口的非活性气体的流速的图表,图6的(b)是表示在长条喷嘴内配置有一片挡板构件的情况下的来自狭缝开口的非活性气体的流速的图表,图6的(c)是表示在长条喷嘴内未配置挡板构件的情况下的来自狭缝开口的非活性气体的流速的图表。
图7的(a)是表示在炉鼻内上升的烟尘的粒径为5μm的情况下的烟尘的移动轨迹的模拟结果,图7的(b)是表示在炉鼻内上升的烟尘的粒径为2μm的情况下的烟尘的移动轨迹的模拟结果,图7的(c)是表示在炉鼻内上升的烟尘的粒径为0.1μm的情况下的烟尘的移动轨迹的模拟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例示,因此本发明不应限定为以下的内容。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要素或具有相同功能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重复的说明。
[炉鼻密封装置的结构]
参照图1~图4,对炉鼻密封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炉鼻密封装置1例如设于连续热浸镀生产线,构成为使带状的钢板M(金属板)连续地通过熔融金属,从而对钢板M的表面整体实施金属镀敷。如图1和图2所示,炉鼻密封装置1具备连续退火炉10、炉鼻20、镀敷槽30、供给装置40(供给部)以及排气装置50(排气部)。
连续退火炉10具有一边利用输送辊12连续地输送钢板M一边对钢板M进行退火的功能。退火是指在连续退火炉10的上游侧通过对钢板M进行的轧制处理来将残留于钢板M的内部的应变去除的处理。在连续退火炉10中,将钢板M例如加热至800℃~900℃左右。在连续退火炉10的内部填充有非活性气体。由此,连续退火炉10的内部保持无氧化氛围。非活性气体例如可以包括氮气、二氧化碳气体、氩气、氦气等。
如图1和图3所示,炉鼻20例如呈四方筒状,由一对侧壁20a、20b和一对端壁20c、20d构成。侧壁20a、20b彼此相对并且大致并行地延伸。侧壁20a(第1侧壁)面向钢板M的正面侧主面Ma。侧壁20b(第2侧壁)面向钢板M的背面侧主面Mb。侧壁20a和20b的宽度设定为比钢板M的宽度大。
如图2~图4所示,在侧壁20a设有狭缝开口26a(第1狭缝开口)。狭缝开口26a沿钢板的宽度方向(侧壁20a的宽度方向)呈直线状延伸。在侧壁20b设有狭缝开口26b(第2狭缝开口)。狭缝开口26b沿钢板的宽度方向(侧壁20b的宽度方向)呈直线状延伸。
如图1和图3所示,端壁20c和20d彼此相对,并且大致并行地延伸。端壁20c(第1端壁)连接侧壁20a和20b的各一端,并且面向钢板M的一个侧缘。端壁20d(第2端壁)连接侧壁20a和20b的各另一端,并且面向钢板M的另一侧缘。端壁20c和20d的宽度是端壁20c和20d在钢板M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比钢板M的厚度大。
如图1所示,在端壁20c设有排气口26c(第1排气口)。排气口26c位于狭缝开口26a、26b的下方且是端壁20c的宽度方向(钢板M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位置。排气口26c可以呈圆形。排气口26c的直径例如可以是100mm以上。排气口26c的开口面积越大,则烟尘F越不易在排气口26c堵塞。
如图1和图2所示,在端壁20d设有排气口26d(第2排气口)。排气口26d位于狭缝开口26a、26b的下方且是端壁20d的宽度方向(钢板M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位置。排气口26d可以呈圆形。排气口26c的直径例如可以是100mm以上。排气口26d的开口面积越大,则烟尘F越不易在排气口26c堵塞。
如图1和图2所示,炉鼻20的上端部22与连续退火炉10的出口连接。因此,从连续退火炉10的出口排出的钢板M能够穿过炉鼻20的内部。炉鼻20的下端部24朝向镀敷槽30向斜下方延伸。
炉鼻20的下端部24浸渍于镀敷槽30内的熔融金属L(后述)。因此,利用熔融金属L将炉鼻20的下端部24封闭,与连续退火炉10连通的炉鼻20的内部也由于非活性气体而成为无氧化氛围。即,炉鼻20构成为将从下端部24排出的钢板M向镀敷槽30内的熔融金属L引导。
镀敷槽30例如是在上方开放的有底四方筒,构成为能够在内部贮存熔融金属L。熔融金属L例如可以是加热至400℃~600℃左右的熔融状态的锌。从炉鼻20的下端部24排出的钢板M浸渍于熔融金属L,利用配置于镀敷槽30内的输送辊32一边改变方向一边向上方输送,向镀敷槽30的外部排出。在该过程中对钢板M的表面整体镀敷金属。
供给装置40构成为向炉鼻20内供给非活性气体。如图1和图2所示,供给装置40包括气体源42、鼓风机44以及长条喷嘴46A、46B。气体源42贮存非活性气体。贮存于气体源42的非活性气体的温度例如可以是20℃~30℃左右(常温左右)。
鼓风机44借助配管48与气体源42和长条喷嘴46A、46B连接。鼓风机44构成为经由配管48将气体源42的非活性气体向长条喷嘴46A、46B送出。向各个长条喷嘴46A、46B供给的非活性气体的流量例如可以是10Nm3/hr~100Nm3/hr左右,也可以是20Nm3/hr~50Nm3/hr左右,还可以是25Nm3/hr左右。
如图2~图4所示,长条喷嘴46A(第1长条喷嘴)以覆盖狭缝开口26a的方式设于侧壁20a。长条喷嘴46A沿侧壁20a的宽度方向呈直线状延伸。如图3所示,长条喷嘴46A包括截面呈圆弧状的主壁46a和分别封闭主壁46a的各端部的一对端壁46b。
在长条喷嘴46A内配置有两个挡板构件B1、B2(第1挡板构件)。挡板构件B1、B2是呈矩形形状的板状体。如图3所示,挡板构件B1、B2与侧壁20a大致平行地在一对端壁46b之间延伸。如图3和图4所示,挡板构件B1在长条喷嘴46A内位于靠近配管48的位置。如图4所示,挡板构件B1的外侧的长边与主壁46a接合,但挡板构件B1的内侧的长边是自由端。挡板构件B1的自由端侧的部分在与主壁46a(侧壁20a)正交的方向上与配管48重叠。
如图3和图4所示,挡板构件B2在长条喷嘴46A内位于靠近侧壁20a(狭缝开口26a)的位置。如图4所示,挡板构件B2的外侧的长边与主壁46a接合,但挡板构件B2的内侧的长边是自由端。挡板构件B2的自由端侧的部分在与主壁46a(侧壁20a)正交的方向上与狭缝开口26a重叠。
挡板构件B1、B2在与主壁46a正交的方向上交错地配置于长条喷嘴46A内。挡板构件B1、B2的自由端彼此在从与主壁46a正交的方向观察时相互重叠。因此,从气体源42经由配管48引导到长条喷嘴46A的非活性气体与挡板构件B1、B2碰撞而在长条喷嘴46A内蜿蜒行进,并且从狭缝开口26a向炉鼻20内排出。从狭缝开口26a排出的非活性气体与钢板M的正面侧主面Ma碰撞,沿着钢板M的输送方向伴随钢板M一起朝向下方流动。从狭缝开口26a排出的非活性气体的流速例如可以是1m/sec以上,也可以是3m/sec以上,还可以是5m/sec以上。
长条喷嘴46B(第2长条喷嘴)以覆盖狭缝开口26b的方式设于侧壁20b。长条喷嘴46B的结构包括在内部配置有两个挡板构件B1、B2(第2挡板构件)这一点在内与长条喷嘴46A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排气装置50构成为从炉鼻20内向外部排出气体。排气装置50例如是排气鼓风机,与排气口26c、26d连接。由排气装置50排出的气体的排气流量可以设定为比非活性气体从长条喷嘴46A、46B向炉鼻20内的供给流量多。该排气流量例如可以是该供给流量的1.5倍~3倍左右。来自各排气口26c、26d的该排气流量例如可以是15Nm3/hr~300Nm3/hr左右,也可以是30Nm3/hr~100Nm3/hr左右,还可以是50Nm3/hr左右。
[作用]
根据以上的例子,非活性气体经由沿着钢板M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狭缝开口26a、26b向炉鼻20内供给。因此,从狭缝开口26a朝向钢板M的正面侧主面Ma流动的非活性气体的气流帘的流速在钢板M的宽度方向上均匀化。同样地,从狭缝开口26b朝向钢板M的背面侧主面Mb流动的非活性气体的气流帘的流速在钢板M的宽度方向上均匀化。因此,如图2所示,即使烟尘F从熔融金属L的液面在炉鼻20内上升,烟尘F的上升也会在这些气流帘中被阻挡。其结果为,能够大幅地抑制烟尘F向上游侧的流出。
根据以上的例子,在长条喷嘴46A、46B内分别配置有两个挡板构件B1、B2。因此,在长条喷嘴46A、46B内,从长条喷嘴46A、46B朝向狭缝开口26a、26b的非活性气体的流动被挡板构件B1、B2阻碍,流向或流速较大程度地变化。因此,从狭缝开口26a、26b排出的非活性气体的流动进一步均匀化。因此能够进一步大幅地抑制烟尘F向上游侧的流出。
根据以上的例子,由排气装置50从炉鼻20内排出的气体的排气流量设定为比由供给装置40向炉鼻20内供给的非活性气体的供给流量多。因此,排气流量高于供给流量,因此不易产生不从排气装置50排出而朝向熔融金属L的液面的下降流。因此,抑制熔融金属L的液面变动,抑制从液面产生烟尘F。其结果为,能够进一步大幅地抑制烟尘F向上游侧的流出。特别地,利用本实施方式的炉鼻密封装置1,从炉鼻20的上游侧供给非活性气体,炉鼻20的内部成为无氧化氛围。因此,实质上供给到炉鼻20的非活性气体的量增加。然而,即使在该情况下,通过使排气流量高于供给流量,也能够特别有效地抑制烟尘的产生。
另外,烟尘F主要在钢板M的正面侧主面Ma与侧壁20a之间的空间和钢板M的背面侧主面Mb与侧壁20b之间的空间中流通。因此,当在侧壁20a、20b设有排气口时,存在烟尘F容易附着在排气口的周缘附近的倾向。然而,根据以上的例子,在炉鼻20的端壁20c、20d分别设有排气口26c、26d。因此,即使在排气口26c、26d附着有烟尘F,烟尘也不易下落到钢板M上。因此能够良好地保持钢板M的镀敷品质。
根据以上的例子,排气口26c、26d分别设于端壁20c、20d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因此,分别在钢板M的正面侧主面Ma和背面侧主面Mb流动的气体从排气口26c、26d大致均匀地排出。因此,在从狭缝开口26a朝向排气口26c、26d的下降流中不易产生偏差,并且在从狭缝开口26b朝向排气口26c、26d的下降流中不易产生偏差。其结果为,能够进一步大幅地抑制烟尘F向上游侧的流出。
[变形例]
应认为本说明书中的公开内容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而不是限定性的。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及其主旨的范围内,也可以对以上的例子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等。
(1)也可以是,在长条喷嘴46A、46B内至少分别设有一个挡板构件。设于长条喷嘴46A、46B内的挡板构件的数量可以根据由挡板构件产生的压力损失的大小、鼓风机44的非活性气体的供给能力等而适当地设定。
(2)也可以是,如图5所示,利用设有多个贯通孔的至少一个挡板构件B1、B2将长条喷嘴46A、46B内划分为多个空间。在该情况下也是,从长条喷嘴46A、46B朝向狭缝开口26a、26b的非活性气体的流动被挡板构件B1、B2阻碍,流向或流速较大程度地变化。因此,使从狭缝开口26a、26b排出的非活性气体的流动进一步均匀化。因此能够进一步大幅地抑制烟尘F向上游侧的流出。
(3)也可以是,在长条喷嘴46A、46B内未设置挡板构件。
(4)也可以是,由排气装置50从炉鼻20内排出的气体的排气流量是与由供给装置40向炉鼻20内供给的非活性气体的供给流量相同程度以下。
(5)也可以是,排气口26c、26d分别跨端壁20c、20d的宽度方向整体地延伸,也可以是,排气口26c、26d设于从端壁20c、20d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偏移的位置。
(6)也可以是,排气口26c、26d分别设于侧壁20a、20b。
(7)在图4中,顶端分支为两个支路的配管48分别与长条喷嘴46A、46B连接,但也可以是,顶端分支为三个支路以上的配管48分别与长条喷嘴46A、46B连接。或者也可以是,具有随着接近长条喷嘴46A、46B而在长条喷嘴46A、46B的长度方向上扩宽的顶端的配管48分别与长条喷嘴46A、46B连接。
实施例1
以下列举实施例1-1~1-3对本技术的内容更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权利要求书及其主旨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
(实施例1-1)
利用使用了计算机的数值模拟,求出从狭缝开口26a、26b排出的非活性气体的流速。与上述的例子同样地,在两个挡板构件B1、B2分别设于长条喷嘴46A、46B内的情况下,将炉鼻20和钢板M按照以下的尺寸进行三维模型化,并且像以下那样设定非活性气体向炉鼻20的供给条件和从炉鼻20排出气体的排气条件。此外,与上述的例子同样地,设为顶端分支为两个支路的配管48与长条喷嘴46A、46B连接的结构。
炉鼻20的全长:6768mm
侧壁20a、20b的宽度:2050mm
端壁20c、20d的宽度:400mm
狭缝开口26a、26b的位置:距炉鼻20的上端526mm处
狭缝开口26a、26b的尺寸:高度3mm×宽度1990mm
从狭缝开口26a、26b供给的非活性气体的供给流量:分别为25Nm3/hr
排气口26c、26d的位置:距炉鼻20的下端2289mm处
排气口26c、26d的大小:直径100mm
从排气口26c、26d排出的气体的排气流量:分别为50Nm3/hr
钢板M的尺寸:厚度1.1mm×宽度1850mm
在图6的(a)中表示实施例1-1的结果。根据图6的(a),确认了在距狭缝开口26a、26b的距离为0mm、25mm、50mm中的任一距离的情况下,非活性气体的流速都是大致均匀的。
(实施例1-2)
在实施例1-2中,针对在长条喷嘴46A、46B内分别设有一个挡板构件B1的情况,在与实施例1-1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图6的(b)中表示实施例1-2的结果。根据图6的(b),确认了在距狭缝开口26a、26b的距离为0mm、25mm、50mm中的任一距离的情况下,虽然在与分支为两个支路的配管48的顶端对应的部位非活性气体的流速稍微变小,但作为整体非活性气体的流速也是大致均匀的。
(实施例1-3)
在实施例1-3中,针对在长条喷嘴46A、46B内未设置挡板构件的情况,在与实施例1-1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图6的(c)中表示实施例1-3的结果。根据图6的(c),确认了虽然在距狭缝开口26a、26b的距离为0mm的情况下,与分支为两个支路的配管48的顶端对应的部位的非活性气体的流速较大,但随着距狭缝开口26a、26b的距离变为25mm、50mm,非活性气体的流速作为整体接近大致均匀。
实施例2
以下列举实施例2-1~2-3对本技术的内容更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权利要求书及其主旨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
(实施例2-1)
在实施例2-1中,利用使用了计算机的数值模拟,在与实施例1-1相同的条件下,求出烟尘F的粒径为5μm的情况下的炉鼻20内的烟尘F的移动轨迹。在图7的(a)中表示实施例2-1的结果。根据图7的(a),确认了比非活性气体的供给位置(狭缝开口26a、26b)朝向上游侧的烟尘F的粒子数是烟尘F的全部粒子数的约2.0%。此外,图7示出了自烟尘F从液面飞散起的滞留时间,表示颜色越深则滞留时间越短,颜色越浅则滞留时间越长。
(实施例2-2)
在实施例2-2中,除了将烟尘F的粒径设定为2μm以外,与实施例2-1同样地进行了数值模拟。在图7的(b)中表示实施例2-2的结果。根据图7的(b),确认了比非活性气体的供给位置(狭缝开口26a、26b)朝向上游侧的烟尘F的粒子数是烟尘F的全部粒子数的约1.4%。
(实施例2-3)
在实施例2-3中,除了将烟尘F的粒径设定为0.1μm以外,与实施例2-1同样地进行了数值模拟。在图7的(c)中表示实施例2-3的结果。根据图7的(c),确认了比非活性气体的供给位置(狭缝开口26a、26b)朝向上游侧的烟尘F的粒子数是烟尘F的全部粒子数的约1.8%。
(评价结果)
根据实施例2-1~2-3,确认了与烟尘F的粒径的尺寸无关,在炉鼻20内上升的烟尘F的大部分被从狭缝开口26a、26b产生的气流帘阻挡。
实施例3
以下列举实施例3-1、3-2对本技术的内容更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权利要求书及其主旨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
(实施例3-1)
使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炉鼻密封装置1的实体机器,在以下的条件下进行了操作。
向炉鼻20供给的非活性气体:氮气
非活性气体的温度:常温(20℃~30℃左右)
从狭缝开口26a、26b供给的非活性气体的供给流量:分别为25Nm3/hr
从排气口26c、26d排出的气体的排气流量:分别为50Nm3/hr
炉鼻密封装置1的操作时间:约168小时
接着,在使炉鼻密封装置1停止后,提取附着于在排气口26c、26d设置的过滤器的烟尘F,测量其重量。其结果为,每小时的烟尘F的量约为100mg/hr。
(实施例3-2)
在实施例3-2中,除了变更以下的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2同样地操作炉鼻密封装置1。
从狭缝开口26a、26b供给的非活性气体的供给流量:分别为75Nm3/hr
从排气口26c、26d排出的气体的排气流量:分别为75Nm3/hr
其结果为,每小时的烟尘F的量约为1500mg/hr。
(评价结果)
在供给流量与排气流量同等地设定的实施例3-2中,也确认了在炉鼻20内产生的烟尘F的量足够少。然而,在以排气流量比供给流量多的方式设定各流量的实施例3-1中,确认了在炉鼻20内产生的烟尘F的量大幅地减少。
附图标记说明
1、炉鼻密封装置;20、炉鼻;20a、侧壁(第1侧壁);20b、侧壁(第2侧壁);24、下端部;20c、端壁(第1端壁);20d、端壁(第2端壁);26a、狭缝开口(第1狭缝开口);26b、狭缝开口(第2狭缝开口);26c、排气口(第1排气口);26d、排气口(第2排气口);30、镀敷槽;40、供给装置(供给部);46A、长条喷嘴(第1长条喷嘴);46B、长条喷嘴(第2长条喷嘴);50、排气装置(排气部);B1、B2;挡板构件(第1挡板构件和第2挡板构件);F、烟尘;L、熔融金属;M、钢板(金属板);Ma、正面侧主面;Mb、背面侧主面。

Claims (5)

1.一种炉鼻密封装置,其中,该炉鼻密封装置具备:
筒状的炉鼻,其构成为能够供热处理后的带状的金属板穿过;
镀敷槽,其贮存用于浸渍所述金属板的熔融金属;
供给部;以及
排气部,
所述炉鼻包括:
成对的第1侧壁和第2侧壁,其分别与所述金属板的正面侧主面和背面侧主面相对;以及
下端部,其浸渍于所述镀敷槽内的熔融金属,
并构成为将从所述下端部排出的所述金属板向所述镀敷槽内的熔融金属引导,
在所述第1侧壁和第2侧壁分别设有沿着所述金属板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1狭缝开口和第2狭缝开口,
所述供给部构成为通过所述第1狭缝开口和第2狭缝开口向所述炉鼻内供给非活性气体,
所述排气部构成为在比所述供给部靠所述下端部侧的位置从所述炉鼻内排出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鼻密封装置,其中,
所述供给部包括成对的第1长条喷嘴和第2长条喷嘴,
所述第1长条喷嘴以覆盖所述第1狭缝开口且沿着所述第1狭缝开口延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1侧壁,
所述第2长条喷嘴以覆盖所述第2狭缝开口且沿着所述第2狭缝开口延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2侧壁,
在所述第1长条喷嘴内设有构成为阻碍非活性气体从所述第1长条喷嘴朝向所述第1狭缝开口的流动的第1挡板构件,
在所述第2长条喷嘴内设有构成为阻碍非活性气体从所述第2长条喷嘴朝向所述第2狭缝开口的流动的第2挡板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炉鼻密封装置,其中,
由所述排气部从所述炉鼻内排出的气体的排气流量设定为比由所述供给部向所述炉鼻内供给的非活性气体的供给流量多。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炉鼻密封装置,其中,
所述炉鼻还包括与所述金属板的各端部分别相对的成对的第1端壁和第2端壁,
在所述第1端壁和第2端壁分别设有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
所述排气部构成为通过所述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从所述炉鼻内排出气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炉鼻密封装置,其中,
所述第1排气口在所述金属板的厚度方向上设于所述第1端壁的中央部,
所述第2排气口在所述金属板的厚度方向上设于所述第2端壁的中央部。
CN202080062762.8A 2019-09-26 2020-08-20 炉鼻密封装置 Active CN1143648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75922A JP7440711B2 (ja) 2019-09-26 2019-09-26 スナウトシール装置
JP2019-175922 2019-09-26
PCT/JP2020/031454 WO2021059808A1 (ja) 2019-09-26 2020-08-20 スナウトシー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4823A true CN114364823A (zh) 2022-04-15
CN114364823B CN114364823B (zh) 2023-12-22

Family

ID=75157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62762.8A Active CN114364823B (zh) 2019-09-26 2020-08-20 炉鼻密封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440711B2 (zh)
CN (1) CN114364823B (zh)
WO (1) WO2021059808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72006A (ja) * 1993-03-17 1994-09-27 Nippon Steel Corp 溶融メッキラインにおけるスナウト内亜鉛ヒューム除去装置
JPH10158796A (ja) * 1996-11-26 1998-06-16 Nippon Steel Corp スナウト内浴面異物のストリップへの付着防止装置
JP2003328098A (ja) * 2002-03-06 2003-11-19 Jfe Steel Kk 連続溶融金属めっき方法および装置
KR20090034114A (ko) * 2007-10-02 2009-04-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반사투과형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3180478A (zh) * 2011-07-04 2013-06-26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连续热浸镀设备中的炉鼻内金属烟尘除去方法及装置
CN103215567A (zh) * 2012-01-18 2013-07-24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成膜装置
CN104011253A (zh) * 2011-11-28 2014-08-27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镀膜厚度的气体喷嘴及使用其的热浸镀装置
CN107923025A (zh) * 2016-04-28 2018-04-17 普锐特冶金技术日本有限公司 熔融金属镀敷设备以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72006A (ja) * 1993-03-17 1994-09-27 Nippon Steel Corp 溶融メッキラインにおけるスナウト内亜鉛ヒューム除去装置
JPH10158796A (ja) * 1996-11-26 1998-06-16 Nippon Steel Corp スナウト内浴面異物のストリップへの付着防止装置
JP2003328098A (ja) * 2002-03-06 2003-11-19 Jfe Steel Kk 連続溶融金属めっき方法および装置
KR20090034114A (ko) * 2007-10-02 2009-04-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반사투과형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3180478A (zh) * 2011-07-04 2013-06-26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连续热浸镀设备中的炉鼻内金属烟尘除去方法及装置
CN104011253A (zh) * 2011-11-28 2014-08-27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镀膜厚度的气体喷嘴及使用其的热浸镀装置
CN103215567A (zh) * 2012-01-18 2013-07-24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成膜装置
CN107923025A (zh) * 2016-04-28 2018-04-17 普锐特冶金技术日本有限公司 熔融金属镀敷设备以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59808A1 (ja) 2021-04-01
JP2021050404A (ja) 2021-04-01
JP7440711B2 (ja) 2024-02-29
CN114364823B (zh) 2023-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96226A (en) Fluid barrier curtain system
KR101552127B1 (ko) 횡형 열처리장치
CN102656286B (zh) 连续热浸镀及连续退火的兼用设备
JP2018515693A (ja) 金属蒸気の改善された抽出用の装置及び方法
CN101906527A (zh) 热处理炉
US5201132A (en) Strip cooling, heating or drying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EP2631013B1 (en) Coating thickness and distribution control wiping nozzle with excellent pressure uniformity
CN114364823A (zh) 炉鼻密封装置
US4367597A (en) Gas-liquid cooling apparatus
US20150308746A1 (en) Apparatus for conveying and pre-heating a metal charge for a melting plant and connected method
JP4796467B2 (ja) 横型耐炎化炉および耐炎化処理方法
JP3933047B2 (ja) 連続溶融金属めっき方法および装置
JP6976381B2 (ja) 光輝焼鈍炉におけるホワイトパウダー除去装置
CN110741104B (zh) 用于热浸镀层设备的风口支管及其运行方法
JP3186654B2 (ja) 溶融金属メッキラインのクリーニングノズル配置構造
EP3215658B1 (en) Improved supply plenum for center-to-ends fiber oxidation oven
JP4413487B2 (ja) 炭素繊維製造用耐炎化装置
CN110832104B (zh) 用于气体气氛分离的装置和方法
EP2714563B1 (de) Vorrichtung zum schwebenden führen von metallischen bändern mittels eines gases sowie ein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solchen vorrichtung
CN101868427B (zh) 向纤薄玻璃元件的表面上吹送流体的设备及方法
EP3507252B1 (en) Float bath exit seal
JP2012207323A (ja) 炭素化炉および炭素化炉の運転方法
JP2012197995A (ja) 加熱炉及び処理材の加熱方法
JP2004115830A (ja) 連続焼鈍及び溶融メッキ兼用設備における冷却設備並びに冷却方法
JP2022096594A (ja) 連続焼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