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63868A - 一种蓝牙系统、蓝牙耳机和密码验证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蓝牙系统、蓝牙耳机和密码验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63868A
CN114363868A CN202011063418.9A CN202011063418A CN114363868A CN 114363868 A CN114363868 A CN 114363868A CN 202011063418 A CN202011063418 A CN 202011063418A CN 114363868 A CN114363868 A CN 1143638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uetooth headset
password
bluetooth
user
head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6341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观军
朱宇洪
苏炯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6341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63868A/zh
Priority to EP21874187.4A priority patent/EP4207837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16529 priority patent/WO202206852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3638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38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3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passwor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61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biometrical features, e.g. fingerprint, retina-sca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50Secure pairing of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16Earpieces of the intra-aural ty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20/00Details of connection covered by H04R,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groups
    • H04R2420/07Applications of wireless loudspeakers or wireless micro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6Trust-dependent, e.g. using trust scores or trust relationshi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蓝牙系统、蓝牙耳机和密码验证方法。该蓝牙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蓝牙耳机,蓝牙耳机用于,接收用户的第一操作,打开蓝牙耳机的蓝牙功能;发送广播消息,广播消息包括蓝牙耳机的标识信息;第一电子设备用于,当检测到广播消息的信号质量大于预设值,显示第一提示框,第一提示框包括第一选项,第一选项用于提示用户连接蓝牙耳机;在连接蓝牙耳机之后,还显示第二提示框,第二提示框包括第二选项,第二选项用于提示用户针对蓝牙耳机设置密码,使蓝牙耳机开启密码验证功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蓝牙耳机丢失或者被他人获得之后,被他人任意使用的情况,能够保证蓝牙耳机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Description

一种蓝牙系统、蓝牙耳机和密码验证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蓝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蓝牙系统、蓝牙耳机和密码验证方法。
背景技术
蓝牙耳机在和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建立蓝牙连接之后,蓝牙耳机能够辅助电子设备执行特定的功能,例如辅助电子设备进行语音通话或音频播放等。目前,蓝牙耳机通常不具备对电子设备的使用权限进行验证的能力,任何电子设备在与蓝牙耳机建立蓝牙连接之后,均可使用该蓝牙耳机的全部功能。可以理解,当蓝牙耳机丢失或者被他人获得之后,可以被他人任意使用,无法保证蓝牙耳机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蓝牙系统、蓝牙耳机和密码验证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保证蓝牙耳机的安全性和隐私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蓝牙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蓝牙耳机,
蓝牙耳机用于,接收用户的第一操作,打开蓝牙耳机的蓝牙功能;发送广播消息,该广播消息包括该蓝牙耳机的标识信息;
第一电子设备用于,当检测到广播消息的信号质量大于预设值,显示第一提示框,该第一提示框包括第一选项,该第一选项用于提示用户连接该蓝牙耳机;在连接蓝牙耳机之后,还显示第二提示框,该第二提示框包括第二选项,该第二选项用于提示用户针对该蓝牙耳机设置密码;
在第一电子设备对蓝牙耳机完成密码设置之后,蓝牙耳机开启密码验证功能;密码验证功能是指蓝牙耳机在与其他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后需要进行密码验证,当验证成功后该蓝牙耳机的功能均可用,当验证失败后该蓝牙耳机的部分功能不可用。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蓝牙系统中,第一电子设备在与蓝牙耳机建立蓝牙连接之后,通过弹框提示的方式提醒并引导用户给蓝牙耳机设置密码,开启蓝牙耳机的密码验证功能。当密码验证功能开启之后,其他电子设备(例如不可信的第二电子设备)在与该蓝牙耳机建立蓝牙连接之后,需要进行密码验证才能正常使用该蓝牙耳机。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蓝牙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蓝牙耳机丢失或者被他人获得之后,被他人任意使用的情况,能够保证蓝牙耳机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选项用于提示用户针对该蓝牙耳机设置由电子设备侧输入的密码;
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响应于用户对第二选项的操作,向蓝牙耳机发送第一加密指令,该第一加密指令包括用户输入的密码;
蓝牙耳机还用于,响应于第一加密指令,根据该密码开启密码验证功能。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蓝牙系统中,第一电子设备过弹框提示的方式提醒并引导用户给蓝牙耳机设置由电子设备侧输入的密码。当蓝牙耳机开启密码验证功能后,其他电子设备在电子设备侧进行密码验证,便于用户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选项用于提示用户针对该蓝牙耳机设置由蓝牙耳机侧输入的密码;
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响应于用户对第二选项的操作,向该蓝牙耳机发送第二加密指令;
蓝牙耳机还用于,响应于第二加密指令,采集用户输入的密码,并根据该密码开启密码验证功能。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蓝牙系统中,第一电子设备过弹框提示的方式提醒并引导用户给蓝牙耳机设置由蓝牙耳机侧输入的密码。当蓝牙耳机开启密码验证功能后,即使其他电子设备不具备密码验证的功能,蓝牙耳机也可以独立进行密码验证,进一步保证蓝牙耳机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在对蓝牙耳机完成密码设置之后显示第三提示框,第三提示框包括第三选项,第三选项用于提示用户将该蓝牙耳机已配对的电子设备设置为可信设备;其中,可信设备在与该蓝牙耳机建立蓝牙连接后,无需进行密码验证。
在本实施提供的蓝牙系统中,第一电子设备能够提醒并引导用户将该蓝牙耳机已配备的其他电子设备设置为可信设备。设置成功后,已配对的电子设备在与该蓝牙耳机建立连接后,无需进行密码验证即可正常使用该蓝牙耳机,便于用户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包括第二电子设备,该第二电子设备是该蓝牙耳机的不可信设备;该第二电子设备用于,在与该蓝牙耳机建立蓝牙连接后显示第四提示框,该第四提示框包括第四选项,该第四选项用于提示用户进行密码验证。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设备密码验证成功之后,才能正常使用该蓝牙耳机,在一定程序上保证了该蓝牙耳机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电子设备还用于,当密码验证错误的次数大于预设值时显示机主信息,该机主信息包括机主的联系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当密码验证错误的次数大于预设值时,说明该蓝牙耳机当前的用户可能不是耳机的机主。此时,蓝牙耳机控制该第一电子设备显示预设的机主信息,以便该用户将蓝牙耳机归还给机主,增加了蓝牙耳机丢失后被归还的可能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蓝牙耳机还用于,当密码验证错误的次数大于预设值时播放机主信息,该机主信息包括机主的联系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当密码验证错误的次数大于预设值时,说明该蓝牙耳机当前的用户可能不是耳机的机主。此时,蓝牙耳机播放预设的机主信息,以便该用户将蓝牙耳机归还给机主,增加了蓝牙耳机丢失后被归还的可能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该第二电子设备不具备加密能力时,蓝牙耳机采集用户输入的验证密码,并根据该验证密码进行密码验证。
在本实施例中,当蓝牙耳机开启密码验证功能后,即使第二电子设备不具备密码验证的功能,蓝牙耳机也可以独立进行密码验证,进一步保证蓝牙耳机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密码或该验证密码为字符或者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该生物特征信息包括指纹信息、面容信息、虹膜信息、骨声纹、耳道特征信息或者语音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电子设备为手机。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蓝牙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蓝牙耳机,
该第一电子设备用于,接收用户的第二操作,向该蓝牙耳机发送第一设置指令;
该蓝牙耳机用于,响应于该第一设置指令,将与该蓝牙耳机已配对的其他电子设备设置为可信设备;
其中,当蓝牙耳机开启密码验证功能后,可信设备在与该蓝牙耳机建立蓝牙连接后,无需进行密码验证;密码验证功能是指该蓝牙耳机在与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后需要进行密码验证,当验证成功后该蓝牙耳机的功能均可用,当验证失败后该蓝牙耳机的部分功能不可用。
在本实施提供的蓝牙系统中,第一电子设备能够提醒并引导用户将该蓝牙耳机已配备的其他电子设备设置为可信设备。设置成功后,已配对的电子设备在与该蓝牙耳机建立连接后,无需进行密码验证即可正常使用该蓝牙耳机,便于用户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
在对该蓝牙耳机完成密码设置之后显示第三提示框,该第三提示框包括第三选项,该第三选项用于提示用户将该蓝牙耳机已配对的电子设备全部设置为可信设备;
响应于用户对该第三选项的操作,向该蓝牙耳机发送该第一设置指令,该第一设置指令用于指示该蓝牙耳机将该已配对的其他电子设备全部设置为可信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通过弹框提示的方式提醒并引导用户,将该蓝牙耳机已配对的电子设备全部设置为可信设备,具有较好的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
显示可信设备设置界面,该可信设备设置界面中包括该蓝牙耳机已配对的第二电子设备的设置选项,该设置选项用于设置该第二电子设备是否为可信设备;
响应于用户对该设置选项的操作,向该蓝牙耳机发送该第一设置指令;
该蓝牙耳机还用于,响应于该第一设置指令,将该第二电子设备设置为可信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响应于用户对该设置选项的操作,向该蓝牙耳机发送第二设置指令;
该蓝牙耳机还用于,响应于该第二设置指令,将该第二电子设备设置为不可信设备;当该蓝牙耳机开启密码验证功能时,不可信设备在与该蓝牙耳机建立蓝牙连接后需要进行密码验证。
在上述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在可信设备设置界面,选择更改目标电子设备是否为可信设备,便于用户灵活调整该蓝牙耳机的可信设备的范围。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蓝牙耳机,该蓝牙耳机和第二电子设备通过蓝牙连接,该蓝牙耳机已开启密码验证功能,该第二电子设备是该蓝牙耳机的不可信设备;密码验证功能是指该蓝牙耳机在与不可信的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后需要进行密码验证,当验证成功后该蓝牙耳机的功能均可用,当验证失败后该蓝牙耳机的部分功能不可用;
该蓝牙耳机用于,当该第二电子设备不具备对该蓝牙耳机进行密码验证的功能时,播放密码验证提示语音,该密码验证提示语音用于提示用户在该蓝牙耳机侧输入密码;采集用户输入的验证密码;当该验证密码正确时,确认密码验证成功。
对于本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即使其所连接的电子设备不具备进行密码验证的功能,蓝牙耳机也可以独立进行密码验证,进一步保证蓝牙耳机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验证密码为语音或者骨声纹。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蓝牙耳机还用于,当检测到密码验证错误的次数大于预设值时播放机主信息,该机主信息包括机主的联系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当密码验证错误的次数大于预设值时,说明该蓝牙耳机当前的用户可能不是耳机的机主。此时,蓝牙耳机播放预设的机主信息,以便该用户将蓝牙耳机归还给机主,增加了蓝牙耳机丢失后被归还的可能性。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密码验证方法,应用于蓝牙耳机,该蓝牙耳机和第二电子设备通过蓝牙连接,该蓝牙耳机已开启密码验证功能,该第二电子设备是该蓝牙耳机的不可信设备;该密码验证功能是指该蓝牙耳机在与不可信的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后需要进行密码验证,当验证成功后该蓝牙耳机的功能均可用,当验证失败后该蓝牙耳机的部分功能不可用;
该方法包括:当该第二电子设备不具备对该蓝牙耳机进行密码验证的功能时,该蓝牙耳机播放密码验证提示语音,该密码验证提示语音用于提示用户在该蓝牙耳机侧输入密码;采集用户输入的验证密码;当该验证密码正确时,确认密码验证成功。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密码为语音或者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该生物特征信息包括耳道特征信息或者骨声纹。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检测到密码验证错误的次数大于预设值时播放机主信息,该机主信息包括机主的联系方式。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四方面的密码验证方法。
第六方面,一种芯片,应用于蓝牙耳机,该芯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控制该蓝牙耳机执行如第四方面的密码验证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四方面至第六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三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连接过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连接过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连接过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连接方法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加密过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加密过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连接过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加密流程图;
图12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加密流程图;
图13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加密过程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加密过程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加密流程图;
图16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加密过程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加密流程图;
图18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加密流程图;
图19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密码验证过程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密码验证过程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密码验证过程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密码验证方法的流程图;
图23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密码验证过程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密码验证过程示意图;
图25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密码验证方法的流程图;
图26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密码验证方法的流程图;
图27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密码修改过程示意图;
图28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密码修改方法的流程图;
图29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的密码修改过程示意图;
图30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密码修改方法的流程图;
图31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密码取消过程示意图;
图32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密码取消方法的流程图;
图33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密码取消过程示意图;
图34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密码取消方法的流程图;
图35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机主信息设置过程示意图;
图36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机主信息提示场景示意图;
图37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机主信息提示场景示意图;
图38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可信设备的设置过程示意图;
图39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可信设备的设置过程示意图;
图4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信设备的设置流程图;
图4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2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加密过程示意图;
图43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加密过程示意图;
图44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密码修改过程示意图;
图45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密码修改过程示意图;
图46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密码取消过程示意图;
图47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密码取消过程示意图;
图4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机主信息设置过程示意图;
图4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连接设备的管理过程示意图;
图50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可信设备的设置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随着蓝牙技术的发展,蓝牙设备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本实施例中,蓝牙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蓝牙耳机、智能手表、智能音箱等能够通过蓝牙技术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本实施例对蓝牙设备的具体类型不进行限制。
两个蓝牙设备在建立蓝牙连接后,能够相互配合工作。例如,手机在与蓝牙耳机建立蓝牙连接之后,蓝牙耳机能够辅助手机进行语音通话或音频播放等。在本实施例中,蓝牙耳机可以是真无线立体(true wireless stereo,TWS)耳机(例如图1中的(a)示出的Freebuds3蓝牙耳机),也可以是颈戴式耳机(例如图1中的(b)或图1中的(c)),本实施例对其具体类型不进行限制。
本实施例将建立蓝牙连接的两个蓝牙设备分别称为主设备和从设备。其中,主设备通常为响应于用户操作发起蓝牙连接的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从设备通常为被连接的蓝牙设备,例如蓝牙耳机、智能音箱、智能手表等。示例性的,在手机与蓝牙耳机建立的蓝牙连接中,手机是主设备,蓝牙耳机是从设备。
下面以主设备是第一电子设备(例如手机A),从设备是蓝牙耳机(例如Freebuds3)为例,对主设备和从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过程进行说明。
图2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连接过程示意图,涉及手机A通过自动弹框的方式与蓝牙耳机建立蓝牙连接的过程。
参见图2中的(a)所示,蓝牙耳机根据用户的第一操作(例如打开蓝牙耳机的收纳盒的操作)打开蓝牙功能后,进入配对模式并发送广播消息。该广播信息包括蓝牙耳机的标识信息,例如耳机地址等。当手机A首次连接该蓝牙耳机,或者手机A将该蓝牙耳机从已配对设备列表中删除后首次连接该蓝牙耳机时,手机A在扫描到该广播消息之后,当检测到广播消息的信号质量大于预设值时,显示第一提示框。示例性的,该第一提示框中包括蓝牙耳机的图标、名称Freebuds3、“取消”选项和第一选项(例如“连接”选项)等。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连接”选项之后,手机A开始建立与该蓝牙耳机的蓝牙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用户操作某个选项或者图标等,可以为用户单击、双击、长按或者重力按压该选项或者图标。
此外,不同蓝牙耳机根据不同的第一操作进入配对模式。例如,Freebuds3在检测到耳机收纳盒开盖之后一定时间内(例如30秒)内,且距离手机小于预设距离时,进入配对模式,或者在检测到用户长按(如持续达到2秒)耳机收纳盒上的复位键之后进入配对模式。而其他一些蓝牙耳机可能是在检测到耳机离开耳机收纳盒之后进入配对模式,或者在检测到用户操作配对按键后进入配对模式,或者在蓝牙应用上操作控制蓝牙耳机进入配对模式。
参见图2中的(b)所示,当手机A和蓝牙耳机的蓝牙连接建立之后,手机A可以显示另一个提示框,用于提示用户蓝牙连接已建立成功。示例性的,该提示框可以包括蓝牙耳机的图标、名称(例如Freebuds3)以及提示信息“连接成功”等内容。此外。该提示框还可以包括“完成”选项,手机A在接收用户针对所述“完成”选项的操作后,可以停止显示该提示框,完成配对。
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连接过程示意图。参见图3所示,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提示框中的“取消”选项之后,手机A本次将不建立与该蓝牙耳机的蓝牙连接。此后,如果用户又有连接手机A和该蓝牙耳机的需求,可以在手机A附近重新打开该蓝牙耳机的收纳盒,并根据图2示出的蓝牙连接过程进行连接。此外,用户也可以根据图4所示,在手机A的蓝牙设置选项中再次连接该蓝牙耳机。
图4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连接过程示意图,涉及手机A通过蓝牙设置选项与蓝牙耳机建立蓝牙连接的过程。
参见图4中的(a)所示,手机A的桌面上显示有各种各样的应用图标,其中包括“设置”图标。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设置”图标之后,手机A显示设备设置界面。
参见图4中的(b)所示,设备设置界面中可以包括“账号”设置选项、“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设置选项、“蓝牙”设置选项、“移动网络”设置选项、“桌面和壁纸”设置选项以及“显示与亮度”设置选项等内容。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蓝牙”设置选项后,显示蓝牙设置界面。
参见图4中的(c)所示,蓝牙设置界面中可以包括蓝牙的开启控制图标、手机A的名称(如HUAWEI P40)、手机A已配对的蓝牙设备(即已配对设备)的基本信息(例如手机1、手机2等),以及手机A能够搜索到但尚未配对的蓝牙设备(即可用设备,如FreeBuds3、智能手表、蓝牙音箱)的基本信息。示例性的,蓝牙设备的基本信息可以包括设备名称,例如FreeBuds3。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设备名称FreeBuds3后,手机A显示一个提示框。
参见图4中的(d)所示,该提示框可以包括蓝牙耳机的名称Freebuds3、“取消”选项和“配对”选项等内容。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配对”选项之后,手机A开始建立与该蓝牙耳机的蓝牙连接。在蓝牙连接成功之后,手机A将该蓝牙耳机设置为已配对设备,并参见图4中的(e)所示,将蓝牙耳机的基本信息(如名称FreeBuds3)显示在已配对的设备的列表中。
在上述描述中,蓝牙连接的建立过程具体可以参见图5所示。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连接方法示意图。
S501,蓝牙耳机发送广播消息,该广播消息包括蓝牙耳机的标识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蓝牙耳机的标识信息包括耳机型号和耳机地址等信息。
具体地,蓝牙耳机在进入配对模式之后,开始广播耳机信息。其中,蓝牙耳机进入配对模式的方式请参见前文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502,手机A在扫描到耳机信息之后显示连接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手机A检测到广播消息的信号质量大于预设值时,显示连接信息。该连接信息可以为例如图2中的(a)所示的提示框,该提示框中包括第一选项(例如“连接”选项),该第一选项用于提示用户连接该蓝牙耳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图3中的(c)所示,该连接信息可以为蓝牙设置界面中,可用设备列表中的耳机名称FreeBuds3。
S503,手机A在接收到用户根据连接信息输入的连接指令之后,根据标识信息寻呼蓝牙耳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中的(a)所示,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连接”选项之后,确认接收到用户输入的连接指令。或者,参见图3中的(c)所示,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耳机名称FreeBuds3之后,确认接收到用户输入的连接指令。手机A在接收到连接指令之后,通过耳机地址寻呼蓝牙耳机。
具体地,手机A作为主设备以跳频的方式根据耳机地址寻呼蓝牙耳机。蓝牙耳机以固定的载波频率间隔去扫描外部寻呼,并在扫描到手机A的寻呼后进行响应。
S504,手机A和蓝牙耳机进行链路管理协议能力协商,建立蓝牙连接。
手机A和蓝牙耳机之间根据链路管理协议(link manager Protocol,LMP)建立物理链路。该物理链路包括异步无连接(asynchronous connectionless,ACL)链路,和同步定向连接(synchronous connection oriented link,SCO)链路。其中,ACL链路主要用于分组数据传送,SCO主要用于同步话音传送。
在物理链路建立成功之后,手机A与蓝牙耳机根据链路控制和适配协议(logicallink control and adaption protocol,L2CAP)建立信道连接(channel link)。在信道连接建立之后,手机A采用会话描述协议(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SDP)查询蓝牙耳机所支持的协议(Profile),例如高级音频分发协议(advanced audio distributionprofile,A2DP)、免提协议(hands-free profile,HFP)、音频/视频远程控制协议(Audio/Video Remote Control Profile,AVRCP),从而建立对应的应用连接。
其中,A2DP协议定义了ACL链路上传送单声道或立体声等高质量音频信息的协议和过程。示例性的,如果蓝牙耳机与手机A之间激活A2DP协议,则蓝牙耳机与手机A建立A2DP连接。手机可以基于A2DP连接,通过ACL链路向蓝牙耳机传输高质量音频信息。
HFP协议定义了免提功能协议,主要定义了与接/打电话相关的一些功能的实现。示例性的,如果蓝牙耳机与手机A激活HFP协议,即蓝牙耳机与手机A建立HFP连接。手机A可以基于HFP协议,通过SCO链路向蓝牙耳机传输通话音频信息,并且蓝牙耳机可以控制手机A的电话功能,如接听、挂断、拒接、语音拨号等功能。
AVRCP定义了如何控制流媒体的特征,包括暂停、停止、启动重放、上一首、下一首、音量控制及其它类型的远程控制操作。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步骤S501-S504,手机A即可与蓝牙耳机建立蓝牙连接。并且,当手机A与蓝牙耳机建立蓝牙连接之后,蓝牙耳机的配对设备列表(Paired Device List,PDL)中存储有手机A的基本信息,例如设备名称、设备地址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手机A与蓝牙耳机建立蓝牙连接之后,手机A即可正常使用蓝牙耳机。例如,参见图6所示,手机A可以使用蓝牙耳机进行语音通话。或者参见图7所示,手机A可以使用蓝牙耳机播放音频信息。
目前,从设备(例如蓝牙耳机)通常不具备对主设备(例如手机)的使用权限进行验证的能力,任何主设备在与从设备建立蓝牙连接之后,均可正常使用该从设备。可以理解,当从设备丢失或者被他人获得之后,可以被他人任意使用,无法保证从设备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蓝牙设备管理方法,以在主设备与从设备建立蓝牙连接之后,对主设备使用该从设备的权限进行验证,避免他人任意使用该从设备,从而保证该从设备安全性和隐私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管理方法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涉及主设备对从设备加密的过程。第二部分涉及加密后的从设备对主设备进行密码验证的过程。第三部分涉及主设备对从设备进行其他设置的过程,例如密码的修改与取消、可信设备设置、机主信息设置等。第四部分涉及主设备通过智慧生活应用对从设备进行管理的过程。下面分别对这四部分内容进行具体的说明。
第一部分:主设备对从设备加密的过程。
下面以主设备是第一电子设备(如手机A),从设备是蓝牙耳机(如FreeBuds3)为例,对从设备加密的过程进行说明。应理解,一个蓝牙耳机可以分别与多个手机在不同时间建立蓝牙连接,因此,蓝牙耳机除了手机A,还可能有其他的主设备,例如手机B、手机C等。
在本实施例中,蓝牙耳机的加密方式包括两种,一种是手机侧加密,另一种是耳机侧加密。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这两种加密方式中的至少一种对蓝牙耳机加密。下面分别对这两种加密方式进行具体的说明。
应理解,手机A管理蓝牙耳机加密时,要求手机A具备加密能力。如果手机A不具备加密能力,即使蓝牙耳机处于未加密状态(即手机侧和耳机侧均未加密),手机在A与蓝牙耳机建立蓝牙连接之后,也不引导用户对蓝牙耳机进行加密设置(包括手机侧加密和/或耳机侧加密)。
(一)手机侧加密
图8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加密过程示意图,涉及手机A以弹框的方式引导用户给蓝牙耳机进行手机侧加密的过程。
参见图8中的(a)所示,当蓝牙耳机在未加密状态下(例如蓝牙耳机出厂后,或者取消密码后)首次成功连接手机A后(例如,手机接收用户点击图3中的“连接”选项的操作之后),手机A显示一个第二提示框,用于提示用户给蓝牙耳机设置由手机侧输入的密码。示例性的,该第二提示框可以包括第二选项(例如“设置”选项)、“跳过”选项,以及提示信息“您可以为此耳机设置由手机侧输入的密码”,以及“设置密码后,此耳机再次配对其他设备时,只有通过密码验证之后才能正常使用耳机业务”。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设置”选项之后,显示密码输入框。
参见图8中的(b)所示,密码输入框用于获取用户给蓝牙耳机设置的由手机侧输入的密码。由于密码输入框中的密码通常不以明文显示,为了保证用户实际输入的密码和计划输入的密码相同,手机A可以请求用户输入两次密码,如果两次密码一致,则使用该密码给蓝牙耳机加密。加密完成之后,手机A显示例如图8中的(c)所示的提示框。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密码输入框输入的密码可以为字符(包括数字、符号、字母等)通过任意方式组合成的密码,本实施例对其不进行限制。
参见图8中的(c)所示,该提示框包括“完成”选项、以及提示信息“请牢记密码,配对新设备时需要验证密码才可以正常使用耳机。您可以通过蓝牙设置或者智慧生活修改或者删除此耳机的密码”。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完成”选项之后,结束显示该提示框。
用户也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本次不设置蓝牙耳机的密码。示例性的,参见图9中的(a)所示,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跳过”选项之后,可以显示例如图9中的(b)所示的提示框。该提示框包括“上一步”选项、“完成”选项和提示信息“该耳机未设置密码,您可以在蓝牙设置或者智慧生活应用中为耳机再次设置密码”。“上一步”选项用于控制手机A返回显示图9中的(a)所示的提示框。“完成”选项用于结束显示该提示框。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完成”选项之后,手机A成功跳过密码设置。
在用户跳过根据弹框信息设置蓝牙耳机的密码后,如果用户又有加密该蓝牙耳机的需求,可以根据图10所示在手机A的蓝牙设置选项中继续进行密码设置。
图10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加密过程示意图,涉及手机A根据用户指令在蓝牙设置选项中给蓝牙耳机设置密码的过程。具体如下所示。
参见图10中的(a)所示,手机A已配对的设备包括已连接的设备和未连接的设备,例如,当前手机已连接的设备FreeBuds3,用户可以对已连接的设备进行设置。具体地,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FreeBuds3的“设置”图标之后,显示例如图10中的(b)所示的设置界面。
参见图10中的(b)所示,该设置界面包括蓝牙耳机的名称“FreeBuds3”以及蓝牙耳机的配置项,例如“通话音频”配置项、“媒体音频”配置项、“共享联系人”配置项、“设备加密”配置项、“恢复出厂设置”配置项、“蓝牙设备重启”配置项、“可信设备”配置项、“机主信息”配置项等。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设备加密”配置项之后,可以显示例如图10中的(c)所示的显示界面。
参见图10中的(c)所示,该显示界面中包括蓝牙耳机的两种加密方式。一个是手机侧加密,另一种是耳机侧加密。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选择手机侧加密的方式后,手机A显示例如图10中的(d)所示的显示界面。
参见图10中的(d)所示,该显示界面中包括密码输入区、密码再次输入区和“完成”图标。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在密码输入区和密码再次输入区输入了相同的密码,并且操作了完成图标之后,密码设置完成。手机A显示例如图10中的(e)所示的提示信息“密码设置成功”。
当用户采用手机侧加密的方式给蓝牙耳机加密之后,当该蓝牙耳机首次连接其他主设备(例如手机B)时,在手机B与蓝牙耳机建立蓝牙连接之后,蓝牙耳机需要通过手机B获取密码进行密码验证。验证通过之后,手机B才能正常使用蓝牙耳机,从而保证蓝牙耳机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可以通过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来对耳机进行加密,例如,指纹信息、面容信息、虹膜信息、骨声纹、语音、耳道特征信息等。
在上述描述中,手机A采用手机侧加密的方式给蓝牙耳机加密的流程可以参见图11所示。图11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加密流程图。
S1100,手机A和蓝牙耳机建立蓝牙连接。
步骤S1100具体参见图5中示出的蓝牙连接流程图,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1101,蓝牙耳机向手机A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蓝牙耳机具备加密能力且手机侧加密和/或耳机侧加密未开启。
本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加密方法是基于手机A与蓝牙耳机均具备蓝牙加密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本实施例中,蓝牙耳机的加密能力包括,在主设备(如手机A)的控制下对自身加密、进行设备设置、对主设备进行鉴权的能力。主设备的加密能力包括,采用手机侧加密和/或耳机侧加密的方式加密蓝牙耳机、对蓝牙耳机进行设备设置、辅助蓝牙耳机对主设备鉴权的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蓝牙耳机未加密是指蓝牙耳机未开启手机侧加密和/或耳机侧加密。在一些实施例中,蓝牙耳机出厂之后首次连接主设备(如手机A)时,或者取消原始设置的所有密码之后首次连接手机A时,手机侧加密和耳机侧加密均未开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蓝牙耳机可能只开启了手机侧加密或者耳机侧加密。
在一些实施例中,蓝牙耳机可以使用既定的协议类型如HiEcho消息与手机A通信,协商加密能力。示例性的,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HiEcho:加密能力=1,手机侧加密=0,耳机侧加密=0”,指示蓝牙耳机具备加密能力,未开启手机侧加密,未开启耳机侧加密。
S1102,手机A向蓝牙耳机发送第一响应消息,该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手机A具备加密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蓝牙耳机可以使用既定的协议类型如HiEcho与手机A协商加密能力时,示例性的,该第一响应消息可以为“HiEcho响应:成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先执行步骤S1101再执行步骤S1102,也可以先执行步骤S1102再执行步骤S1101,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S1101和S1102步骤中,也可以是手机通过SDP查询服务主动查询蓝牙耳机所支持的各种profile服务或者能力,耳机上报自身所支持的服务或者能力至手机端,例如A2DP,以及是否支持加密能力等。
S1103,当蓝牙耳机具备加密能力时,手机提示用户对蓝牙耳机进行加密,并根据第一加密操作获取密码。
通常来讲,耳机出厂时或者首次连接电子设备时,耳机是处于非加密状态的。当蓝牙耳机不具备加密能力时,手机不提示用户进行加密操作,
在该步骤中,当第一指示信息中携带指示消息“手机侧加密=0”时,手机A根据第一加密操作获取密码。示例性的,第一加密操作为图8中的(a)和图8中的(b)中所示的用户操作。或者,该第一加密操作可以为图10中的(a)至图10中的(d)所示的用户操作。
S1104,手机A向蓝牙耳机发送第一加密指令,该第一加密指令携带密码,用于控制蓝牙耳机开启密码验证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手机和蓝牙耳机之间已建立蓝牙链路,且该蓝牙链路是加密链路,因此,手机A可以将密码以明文发送给蓝牙耳机,也可以将密码转换为密码哈希值发送给蓝牙耳机。示例性的,该第一加密指令可以为“HiEcho:设置手机侧密码=1,密码=123456”。
S1105,蓝牙耳机向手机A发送第二响应消息。
第二响应消息用于指示蓝牙耳机已接收到手机A发送的第一加密指令。示例性的,该第二响应消息可以为“HiEcho响应:成功”。
S1106,蓝牙耳机根据该密码给蓝牙耳机加密。
具体地,蓝牙耳机在接收到手机A发送的密码之后,开启手机侧加密,并存储该密码。此外,蓝牙耳机将本地维护的配对设备列表(Paired Device List,PDL)中的手机A设置为可信设备,以便手机A可以正常使用该蓝牙耳机。
S1107,蓝牙耳机向手机A发送第一加密成功通知,用于通知手机侧加密成功。
示例性的,该第一加密成功通知可以为“HiEcho:设置成功,手机侧加密=1”。手机A在接收到第一加密成功通知之后,可以显示例如图8中的(c)所示的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手机侧加密已完成。
S1108,手机A向蓝牙耳机发送第三响应消息。
第三响应消息用于通知蓝牙耳机,手机A已接收到第一加密成功通知。示例性的,该第三响应消息可以为“HiEcho响应:成功”。
通过上述步骤S1100-S1108,手机侧加密即完成。此后,当其他主设备(例如手机B)在连接该蓝牙耳机后需要输入密码才能正常使用蓝牙耳机。
图1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加密方法的流程图,涉及手机A跳过给从蓝牙耳机设置密码的过程。
S1200,手机A和蓝牙耳机建立蓝牙连接。
S1201,蓝牙耳机向手机A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蓝牙耳机具备加密能力且未加密。
S1202,手机A向蓝牙耳机发送第一响应消息,该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手机A具备加密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200-S1202请参见步骤S1100-S1102,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1203,手机A根据第一密码跳过操作向蓝牙耳机发送第一密码跳过指令,该指令用于指示蓝牙耳机暂不设置由手机侧输入的密码。
示例性的,第一密码跳过操作可以为图9中的(a)所示的,用户选择“跳过”选项的操作。第一密码跳过指令可以为“HiEcho:手机侧加密=0”。
S1204,蓝牙耳机向手机A发送第一跳过成功通知。该第一跳过成功通知用于指示蓝牙耳机已跳过设置密码。
S1205,手机A显示密码重设提示信息。
密码重设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后续给该蓝牙耳机设置密码的方式。参见图9中的(b)所示,该密码重设提示信息可以为“该耳机未设置密码,您可以在蓝牙设置或者智慧生活应用中对耳机再次设置密码”。
(二)耳机侧加密
图13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加密过程示意图,涉及手机A以弹框的方式引导用户给蓝牙耳机进行耳机侧加密的过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手机A完成或者跳过手机侧加密之后,手机A开始引导用户给蓝牙耳机进行耳机侧加密。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手机A首次与蓝牙耳机建立连接之后,如果蓝牙耳机未加密,手机A也可以直接引导用户对蓝牙耳机进行耳机侧加密。具体如下所示。
参见图13中的(a)所示,手机A在引导用户对蓝牙耳机进行耳机侧加密时,可以显示另一个第二提示框,用于提示用户给蓝牙耳机设置由耳机侧输入的密码。该第二提示框包括第二选项(例如“设置”选项)、“跳过”选项和提示信息“您可以为此耳机设置由耳机侧输入的密码”,以及“设置密码后,此耳机再次配对其他设备时,只有通过密码验证之后才能正常使用耳机业务”。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设置”选项之后,手机A可以显示例如图13中的(b)所示的提示框。
参见图13中的(b)所示,该提示框包括提示信息、“开始”选项和“取消”选项。示例性的,该提示信息可以为“请佩戴蓝牙耳机并根据语音提示进行密码设置”。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取消”选项后,暂不设置密码。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开始”选项之后,手机A控制蓝牙耳机开始设置由耳机侧输入的密码。
在本实施例中,蓝牙耳机可以采用骨声纹加密,也可以采用语音信息加密。当蓝牙耳机采用骨声纹加密时,蓝牙耳机在收到手机A发送的耳机侧加密指令之后,参见图14中的(a)所示,首先播放第一提示语音,以提示用户进行密码设置。示例性的,该第一提示语音可以为“请说出‘小艺小艺’,以对蓝牙耳机加密”。随后,参见图14中(b)所示,蓝牙耳机采集用户发出“小艺小艺”的声音时的骨声纹作为蓝牙耳机的密码,并根据该密码加密蓝牙耳机。蓝牙耳机在完成耳机侧加密的相关设置之后,通知手机A加密成功。
参见图13中的(c)所示,当手机A检测到蓝牙耳机加密成功之后,显示加密成功提示信息,例如“密码设置成功”。
用户也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本次不采用耳机侧加密的方式给蓝牙耳机加密。示例性的,参见图15中的(a)所示,手机A检测到用户在提示框中操作“跳过”选项之后,手机A通知蓝牙耳机本次不进行密码设置,并显示例如图15中的(b)所示的提示框。该提示框包括提示信息、“上一步”选项和“完成”选项。示例性的,该提示信息可以为“该耳机未设置密码,您可以在蓝牙设置或者智慧生活应用中为该耳机再次设置密码”。“上一步”选项用于控制手机A返回显示图15中的(a)所示的提示框。“完成”选项用于结束显示该提示框。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完成”选项之后,密码设置跳过成功。
在用户跳过设置蓝牙耳机的密码后,如果用户又有加密蓝牙耳机的需求,可以根据图16所示在手机A的蓝牙设置选项中继续进行密码设置。
图16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加密过程示意图,涉及手机A根据用户指令,在蓝牙设置选项中给蓝牙耳机设置由耳机侧输入的密码的过程。
参见图16中的(a)所示,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在该界面中选择耳机侧加密的方式后,手机A显示图16中的(b)所示的设置界面。
参见图16中的(b)所示,该设置界面中包括提示信息,“开始”选项和“取消”选项。示例性的,该提示信息可以为“请佩戴蓝牙耳机,并根据语音提示进行密码设置”。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取消”选项后,暂不设置密码。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开始”选项之后,手机A通知蓝牙耳机开始设置由耳机侧输入的密码。具体地,蓝牙耳机可以根据图14所示的流程设置由耳机侧输入的密码,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16中的(c)所示,当手机A检测到耳机侧加密完成之后,手机A显示提示信息“密码设置成功”。
在上述描述中,手机A采用耳机侧加密的方式给蓝牙耳机加密的流程可以参见图17所示。图1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加密流程图。
S1700,手机A和蓝牙耳机建立蓝牙连接。
S1701,蓝牙耳机向手机A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蓝牙耳机具备加密能力且手机侧加密和/或耳机侧加密未开启。
S1702,手机A向蓝牙耳机发送第一响应消息,该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手机A具备加密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700-S1702请参见步骤S1100-S1102,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1703,手机A根据第二加密操作向蓝牙耳机发送第二加密指令。
示例性的,该第二加密操作可以为图13中的(b)或者图16中的(b)所示的,用户选择“开始”选项的操作。该第二加密指令可以为“HiEcho:耳机侧加密=1”。
S1704,蓝牙耳机向手机A发送第四响应消息。
第四响应消息用于通知手机A,蓝牙耳机已接收到第二加密指令。示例性的,该第四响应消息可以为“HiEcho响应:成功”。
S1705,蓝牙耳机获取用户输入的密码。
具体地,蓝牙耳机密码的获取过程请参见图14相关的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1706,蓝牙耳机根据该密码加密。
具体地,蓝牙耳机开启耳机侧加密,并存储该密码。此外,如果蓝牙耳机的PDL中不包括手机A的基本信息(例如设备名称、设备地址、可信设备标记等),则蓝牙耳机将手机A的基本信息存储在本地维护的PDL中。
S1707,蓝牙耳机向手机A发送第二加密成功通知。
示例性的,该第二加密成功通知可以为“HiEcho:耳机侧加密=1”。
S1708,手机A向蓝牙耳机发送第五响应消息。
第五响应消息用于通知蓝牙耳机,手机A已接收到蓝牙耳机发送的第二加密成功通知。示例性的,该第五响应消息可以为“HiEcho响应:成功”。
此外,手机A在发送第五响应消息之后,可以显示例如图10中的(c)所示的提示信,用于提示耳机侧加密已完成。
图1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加密流程图,涉及手机A跳过给从蓝牙耳机设置由耳机侧输入的密码的过程。
S1800,手机A和蓝牙耳机建立蓝牙连接。
S1801,蓝牙耳机向手机A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蓝牙耳机具备加密能力且未加密。
S1802,手机A向蓝牙耳机发送第一响应消息,该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手机A具备加密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800至S1802请参见步骤S1100-S1102,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1803,手机A根据第二密码跳过操作向蓝牙耳机发送第二密码跳过指令,该指令用于指示蓝牙耳机暂不设置由耳机侧输入的密码。
示例性的,第二密码跳过操作可以为图15中的(a)所示的,用户选择“跳过”选项的操作。第一密码跳过指令可以为“HiEcho:耳机侧加密=0”。
S1804,蓝牙耳机向手机A发送第二跳过成功通知。该跳过成功通知用于指示蓝牙耳机的已跳过设置由耳机侧输入的密码。
S1805,手机A显示密码重设提示信息。
密码重设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后续给该蓝牙耳机设置密码的方式。参见图9中的(b)所示,该密码重设提示信息可以为“该耳机未设置密码,您可以在蓝牙设置或者智慧生活应用中对耳机再次设置密码”。
当蓝牙耳机加密(包括手机侧加密和/或耳机侧加密)之后,蓝牙耳机开启密码验证功能。未配对的蓝牙设备在与该蓝牙耳机建立蓝牙连接后,需要通过密码验证才能正常使用该蓝牙耳机。否则蓝牙耳机的部分功能将被限制,例如电话接听功能、音频播放、功能等。下面通过第二部分对蓝牙耳机在加密之后,对主设备进行密码验证的过程进行说明。
第二部分:加密后的从设备对主设备进行密码验证
对于具有加密能力的蓝牙耳机而言,其所连接的主设备不一定具有加密能力。因此,在本实施中,当主设备具备加密能力时,蓝牙耳机可以采用手机侧验证的方式进行密码验证,也可以采用耳机侧验证的方式进行密码验证。而当主设备不具备加密能力,其通常无法在手机侧输入密码,因此可以采用耳机侧验证的方式进行用户密码验证。
下面分别对手机侧密码验证和耳机侧密码验证的过程进行说明。
(一)手机侧密码验证
下面首先以主设备是第二电子设备(例如手机B,具备加密能力)和蓝牙耳机(例如FreeBuds3)为例,对蓝牙耳机的手机侧验证方式进行说明。
图19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密码验证过程示意图,涉及手机B通过弹框提示的方式结合用户指令,进行蓝牙耳机使用密码验证的过程。
参见图19中的(a)所示,当手机B与加密后的蓝牙耳机建立蓝牙连接后(例如,在手机B接收用户对如图2(b)所述的“连接”的操作选项之后),手机B显示第四提示框。该第四提示框包括提示信息、第四选项(例如“验证”选项)和“跳过”选项。其中,该提示信息可以为“FreeBuds3已设置密码,请输入密码,以便当前设备能够正常使用耳机的业务功能”。“验证”选项用于根据用户指令显示密码输入框”。“跳过”选项用于取消本次密码验证。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验证”选项之后,显示例如图19中的(b)所示的提示框。
参见图19中的(b)所示,该提示框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密码。当手机B检测到用户输入密码并确认之后,如果密码输正确,则显示例如图19中(c)所示的提示框。
参见图19中的(c)所示,该提示框包括提示信息和“完成”图标。示例性的,该提示信息可以为“密码验证通过,当前设备可以正常使用耳机”。“完成”图标用于结束显示该提示框。
需要说明的是,当用户输入的密码错误时,手机B会显示密码错误提示信息,例如,“密码错误,请重新验证密码”。如果用户输入的错误密码的次数高于预设值(例如5次),则蓝牙耳机锁定密码验证功能并持续预设时间(例如24小时),以避免耳机被非法使用。
用户也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本次不进行密码验证。示例性的,参见图20所示,用户可以通过操作提示框中的“取消”选项,选择取消本次密码验证。此外,如果用户在手机B与蓝牙耳机本次连接的过程中,有重新输入密码进行密码验证的需求,可以根据图21所示在手机B中的蓝牙设置选项中进行验证。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用户取消本次密码验证时,蓝牙耳机还可以保持部分的紧急功能,例如,手机可以蓝牙技术查找耳机、闹钟等。
图21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密码验证过程示意图,涉及用户在蓝牙设置中进行用户密码验证的过程。
参见图21中的(a)所示,在蓝牙设置界面中,如果蓝牙耳机处于加密状态且手机B未通过密码验证,当手机B检测到用户操作FreeBuds3之后,显示例如图21中的(b)所示的提示框,该提示框包括密码输入区域。当手机B检测到用户输入正确的密码之后,可以显示例如图21中的(c)所示提示框,该提示框包括提示信息“密码验证通过,当前设备可以正常使用耳机”。
需要说明的是,当用户输入的密码错误时,手机B会显示密码错误提示信息,例如,“密码错误,请重新验证密码”。如果用户输入的错误密码的次数高于预设值(例如5次),则蓝牙耳机锁定密码验证功能并持续预设时间(例如24小时),以避免耳机被非法使用。
在上述描述中,蓝牙耳机在手机侧进行密码验证的过程可以参见图22所示。图22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密码验证方法的流程图。
S2200,手机B和蓝牙耳机建立蓝牙连接。
S2201,蓝牙耳机向手机B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蓝牙耳机具备加密能力且已加密。
在本实施例中,蓝牙耳机已加密包括蓝牙耳机已开启耳机侧加密和/或手机侧加密。
示例性的,该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为“HiEcho:加密能力=1,手机侧加密=1,耳机侧加密=1”。或者,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为“HiEcho:加密能力=1,手机侧加密=1,耳机侧加密=0”。
S2202,手机B向蓝牙耳机发送第六响应消息。
第六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手机B具备加密能力。示例性的,该第六响应消息可以为“HiEcho响应:成功”。
S2203,响应于蓝牙耳机已开启手机侧加密,手机B获取用户输入的验证密码。
示例性的,手机B可以根据图19或者图21所示的过程,获取用户的验证密码。
S2204,手机B向蓝牙耳机发送第一密码验证指令,该指令携带验证密码。
示例性的,该第一密码验证指令可以为“HiEcho:密码=123456”,用于将用户输入的验证密码“123465”发送给蓝牙耳机。
S2205,蓝牙耳机向手机B发送第七响应消息。
第七响应消息用于蓝牙耳机已接收到手机B发送的验证密码。示例性的,该第七响应消息可以为“HiEcho响应:成功”。
S2206,当验证密码与预设密码相同时,蓝牙耳机在PDL中将手机B标记为可信设备。
S2207,蓝牙耳机向手机B发送第一验证成功通知。
S2208,手机B向蓝牙耳机发送第八响应消息。该第八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手机B已接收到第一验证成功通知。
S2209,手机B显示验证通过提示信息。示例性的,该验证通过提示信息可以为图19中的(c)或者图21中的(c)所示的提示信息。
通过上述步骤S2200-S2209,蓝牙耳机即可将手机B设置为可信设备。当手机B再次连接该蓝牙耳机后,将无需再进行密码验证即可正常使用该蓝牙耳机。
(二)耳机侧密码验证
下面以主设备是第二电子设备(如手机B,具备加密能力)和蓝牙耳机(如FreeBuds3)为例,对蓝牙耳机的耳机侧验证方式进行说明。
图23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密码验证过程示意图,涉及蓝牙耳机在耳机侧进行密码验证的过程。
参见图23中的(a)所示,在手机B与蓝牙耳机建立蓝牙连接之后,如果蓝牙耳机开启了耳机侧加密,则手机B显示一个提示框。该提示框可以包括提示信息、“验证”选项、“取消”选项。示例性的,当耳机侧采用的是骨声纹加密时,该提示信息可以为“由耳机进行密码验证请佩戴蓝牙耳机并说出“小艺小艺””。当手机B检测到用户操作“验证”图标之后,手机B通知蓝牙耳机开始在耳机侧进行密码验证。
在一个示例中,参见图24中的(a)所示,蓝牙耳机在进行耳机侧密码验证时,首先播放密码验证提示语音,用于提示用户输入密码。示例性的,当耳机侧采用的是骨声纹加密时,该提示语音可以为“请说出“小艺小艺”进行密码验证”。参见图24中的(b)所示,蓝牙耳机采集用户说出“小艺小艺”时的骨声纹作为验证密码,并将该验证密码与本地存储的预设密码(即预设骨声纹)进行比较。如果验证骨声纹与预设骨声纹匹配成功,则用户密码验证通过。蓝牙耳机通知手机B验证通过。
参见图23中的(b)所示,当手机B接收到验证通过消息之后,可以显示一个提示框,用于提示耳机侧验证通过。该提示框可以包括提示信息和“完成”选项。示例性的,该提示信息可以为“密码验证通过,当前设备可以正常使用耳机”。当手机B检测到用户操作“完成”选项之后,耳机侧验证结束。
在上述描述中,手机B控制蓝牙耳机进行耳机侧验证的流程图可以参见图25所示。图2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密码验证方法流程图。
S2500,手机B和蓝牙耳机建立蓝牙连接。
S2501,蓝牙耳机向手机B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蓝牙耳机具备加密能力且已加密。
S2502,手机B向蓝牙耳机发送第六响应消息,该第六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手机B具备加密能力。
步骤S2500-S2502请参见步骤S2200-S2202的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2503,响应于蓝牙耳机已开启耳机侧加密,手机B根据用户指令向蓝牙耳机发送第二密码验证指令。
示例性的,参见图23中的(a)所示,当手机B检测到用户操作“验证”选项之后,向蓝牙耳机发送第二密码验证指令。
S2504,蓝牙耳机向手机B发送第九响应消息。
该第九响应消息用于通知手机B,蓝牙耳机已接收到第二密码验证指令。示例性的,该第九响应消息可以为“HiEcho响应:成功”。
S2505,蓝牙耳机获取用户输入的验证密码。
示例性的,蓝牙耳机获取用户输入的验证密码的具体方式请参见图24相关的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2507,当验证密码与预设密码相同时,则蓝牙耳机在PDL中将手机B标记为可信设备。应理解,当手机B成为蓝牙耳机的可信设备之后,手机B即可正常使用该蓝牙耳机的业务功能。
S2508,蓝牙耳机向手机B发送第二验证成功通知。该第二验证成功通知用于通知手机,蓝牙耳机侧加密验证成功。
S2509,手机B向蓝牙耳机发送第十响应消息。该第十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手机B已收到第二验证成功通知。
S2510,手机B显示密码验证通过提示信息。示例性的,该验证通过提示信息可以为图23中的(b)所示的提示信息。
下面以主设备是第二电子设备(例如手机C,不具备加密能力)和蓝牙耳机(例如FreeBuds3)为例,对蓝牙耳机的耳机侧验证方式进行说明。
在手机C与蓝牙耳机建立蓝牙连接之后,如果蓝牙耳机检测到手机C不具备加密能力且蓝牙耳机设置了耳机侧加密,则蓝牙耳机在检测用户佩戴蓝牙耳机之后,自动启动耳机侧密码验证,具体参见图26所示。
图26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密码验证方法流程图。
S2600,手机C和蓝牙耳机建立蓝牙连接。
S2601,蓝牙耳机向手机C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蓝牙耳机具备加密能力,且已加密。
步骤S2600和S2601请参见上述步骤S2500和S2501,本实施例在此不在赘述。
S2602,响应于蓝牙耳机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手机C发送的响应消息,蓝牙耳机播放密码验证提示语音。
具体地,当手机C不具备加密能力时,其将无法识别蓝牙耳机向手机C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因此,无法进行手机侧密码验证。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果手机C和蓝牙耳机之间的蓝牙链路正常,且蓝牙耳机在预设时间内(例如5秒)未接收到手机C回复的关于第二指示信息的响应消息,则蓝牙耳机确定手机C不具备加密能力,自行开启耳机侧验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蓝牙耳机可以在检测到用户佩戴蓝牙耳机后,开始重复播放密码验证提示语音,以避免用户错过收听。
S2603,采集用户输入的验证密码。
示例性的,该验证密码可以是用户发出的验证口令“小艺小艺”对应的骨声纹,也可以是用户发出的语音信息,例如“123456”。
S2604,当验证密码与蓝牙耳机中预设的密码相同时,在PDL中将手机C标记为可信设备,与手机C开始正常的业务交互。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侧密码验证方法,即使连接加密蓝牙耳机的主设备没有加密能力,蓝牙耳机也可以自行启动耳机侧验证,并在验证通过之后正常与手机C进行业务交互。该方法有助于拓宽蓝牙耳机的使用范围,提高用户体验。
第三部分:主设备对蓝牙耳机进行其他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可信的主设备或者通过密码验证的不可信的主设备能够对蓝牙耳机的设置进行修改,其中包括修改密码、取消密码、设置机主信息、设置其他可信主设备等。下面以该主设备是手机A为例,对这些设置过程进行说明。
(一)修改密码
(1)修改由手机侧设置的密码
图27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密码修改过程示意图,涉及在手机A的蓝牙设置选项中修改由手机侧设置的密码的过程。
参见图27中的(a)所示,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蓝牙耳机Freebuds3的“设置”图标之后,显示例如图27中的(b)所示的设置界面。
参见图27中的(b)所示,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设备加密”选项之后,手机A显示例如图27中的(c)所示的设置界面。
参见图27中的(c)所示,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手机侧加密对应的“修改密码”选项之后,显示例如图27中的(d)所示的设置界面。
参见图27中的(d)所示,该设置界面包括原密码输入区、新密码输入区、确认密码输入区以及完成图标。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输入的原密码正确,且新密码和确认密码相同之后,密码修改完成。
参见图27中的(e)所示,在密码修改成功之后,手机A显示修改成功提示信息,例如“密码修改成功”。
图2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密码修改方法的流程图。该密码修改流程同样是基于手机A与蓝牙耳机已经建立蓝牙连接,且手机A和蓝牙耳机均具备蓝牙加密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该密码修改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801,手机A获取用户输入的原始密码和修改后的密码。
在本实施例中,手机A可以根据图27所示的密码修改流程获取用户输入的原始密码和修改后的密码。
S2802,手机A向蓝牙耳机发送第一密码修改指令,该指令携带原始密码和修改后的密码。
S2803,若用户输入的原始密码正确,则蓝牙耳机用修改后的密码替换本地存储的原始密码。
对于上述步骤S2801-S2803,在另一些实施中,蓝牙耳机也可以先校验用户输入的原始密码是否正确,在校验成功之后,再通过手机A获取修改后的密码。
S2804,蓝牙耳机向手机发送第一修改成功通知消息。该第一修改成功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手机,蓝牙耳机已修改由手机侧输入的密码。
S2805,手机A显示修改成功提示信息。示例性的,参见图27中的(e)所示,该提示信息可以为“密码修改成功”。
通过上述过程,用户即可通过手机A修改蓝牙耳机的密码。在密码修改成功之后,用户在使用蓝牙设备连接该蓝牙耳机后,需要输入修改后的密码才能正常使用耳机的业务功能。
(2)修改由耳机侧设置的密码
图29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密码修改过程示意图,涉及在手机A的蓝牙设置选项中修改由耳机侧设置的密码的过程。
参见图29中的(a)所示,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耳机侧加密对应的“修改密码”选项之后,显示例如图29中的(b)所示的密码修改界面。该密码修改界面包括提示信息、“开始”选项和“取消”选项。示例性的,该提示信息可以为“请佩戴耳机,并根据语音提示进行密码修改”。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开始”选项之后,手机A控制蓝牙耳机重新设置密码。具体地,蓝牙耳机重新设置密码的过程可参见图14所示,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当密码修改成功之后,手机A显示例如图29中的(c)所示的提示框,该提示框包括提示信息“密码修改成功”。
在上述描述中,手机A控制蓝牙耳机修改由耳机侧输入的密码的过程可参见图30所示。图30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密码修改方法的流程图。
S3001,手机A向蓝牙耳机发送第二密码修改指令。
示例性的,参见图29中的(b)所示,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开始”选项之后,手机A向蓝牙耳机发送第二密码修改指令。该第二密码修改指令用户指示蓝牙耳机修改由耳机侧设置的原始密码。
S3002,蓝牙耳机获取用户输入的验证密码进行密码验证。
示例性的,蓝牙耳机可根据图24所示的过程获取对蓝牙耳机进行密码验证。如果该验证密码正确,则说明用户具有修改密码的权限,手机A执行下一步骤。
S3003,在密码验证通过之后,蓝牙耳机获取用户输入的修改后的密码。示例性的,蓝牙耳机可根据图14所示的过程获取修改后的密码。
S3004,蓝牙耳机使用修改后的密码替换本地存储的原始密码。
S3005,蓝牙耳机向手机A发送第二修改成功通知。该第二修改成功通知用于通知手机,蓝牙耳机已修改由耳机侧输入的密码。
S3006,手机A显示修改成功提示信息。示例性的,参见图29中的(c)所述,该提示信息可以为“密码修改成功”。
(二)取消密码
(1)取消由手机侧设置的密码
图31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密码取消过程示意图,涉及在手机A的蓝牙设置选项中关闭手机侧加密的过程。
参见图31中的(a)所示,在加密设置界面中,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关闭手机侧加密的操作之后,手机A可以例如图31中的(b)所示的提示框。
参见图31中的(b)所示,该提示框包括提示信息、“否”选项和“是”选项。示例性的,该提示信息可以为“是否确认关闭手机侧加密?”。当手机检测到用户操作“否”选项时,本次不关闭手机侧加密。如果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是”选项,则显示例如图31中的(c)所示的提示框。
参见图31中的(c)所示,该提示框包括密码输入区域,用于获取用户的输入的密码进行密码验证。如果手机A检测到用户输入正确的密码之后,蓝牙耳机的手机侧加密取消成功。随后,参见图31中的(d)所示,手机显示提示信息“密码取消成功”。
图32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密码取消方法的流程图,涉及在手机A取消蓝牙耳机的密码的过程。该密码取消流程同样是基于手机A与蓝牙耳机已经建立蓝牙连接,且手机A和蓝牙耳机均具备蓝牙加密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该密码取消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201,手机A根据第一密码取消操作,向蓝牙耳机发送第一密码取消指令,该指令携带验证密码。
示例性的,参见图31中的(a)至图31中的(c)所示,当手机A在检测到用户关闭手机侧加密和输入验证密码的第一密码取消操作之后,向蓝牙耳机发送密码取消指令,该指令携带验证密码。
S3202,当验证密码与预设密码相同时,蓝牙耳机关闭手机侧加密,并删除本地存储的由手机侧输入的密码。
S3203,蓝牙耳机向手机A发送第一取消成功通知。该第一取消成功通知用于通知手机,蓝牙耳机已关闭手机侧加密。
S3204,手机A显示取消成功提示信息。示例性的,参见图31中的(d)所示,该提示信息可以为“密码取消成功”。
通过上述步骤S3201-S3204,用户即可通过手机A取消蓝牙耳机的由手机侧设置的密码。密码取消之后,任何蓝牙设备在连接该蓝牙耳机之后,将无需再由手机侧输入密码进行密码验证。
(2)取消由耳机侧设置的密码
图3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密码取消过程示意图,涉及在手机A的蓝牙设置选项中取消耳机侧加密的过程。
参见图33中的(a)所示,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关闭耳机侧加密的操作之后,显示例如图33中的(b)所示的提示框。该提示框包括提示信息、“否”选项和“是”选项。示例性的,该提示信息可以为“是否确认关闭耳机侧加密”。当手机检测到用户操作“否”选项时,本次不取消蓝牙耳机的密码。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是”选项时,手机A显示例如图33中的(c)所示的提示框。该提示框中包括提示信息“请佩戴蓝牙耳机进行密码验证”。具体地,用户在佩戴蓝牙耳机输入验证密码之后,如果验证通过,则蓝牙耳机通知手机A密码取消成功。手机A在确定密码取消成功之后,显示例如图33中的(d)所示的提示信息“密码取消成功”。
图3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密码取消方法的流程图,涉及在手机A取消蓝牙耳机的密码的过程。
S3401,手机A根据第二密码取消操作,向蓝牙耳机发送第二密码取消指令。
示例性的,参见图33中的(a)所示,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关闭耳机侧加密的第二密码取消操作之后,手机A向蓝牙耳机发送第二密码取消指令。该指令用于指示蓝牙耳机关闭耳机侧加密。
S3402,响应于第二密码取消指令,蓝牙耳机采集用户输入的验证密码。示例性的,蓝牙耳机可以通过图24所示的方法采集用户输入的验证密码。
S3403,当验证密码与预设密码相同时,蓝牙耳机关闭耳机侧加密,并删除该密码。其中,该密码是由耳机侧采集的密码。
S3404,蓝牙耳机向手机A发送第二取消成功通知。该第二取消成功通知用于通知手机A,蓝牙耳机的耳机侧加密已关闭。
S3405,手机A显示取消成功提示信息。示例性的,该提示信息可以为“密码取消成功”。
通过上述步骤S3401-S3405,用户即可通过手机A关闭耳机侧加密。密码取消之后,任何蓝牙设备在连接该蓝牙耳机之后,将无需进行耳机侧密码验证。
(三)设置机主信息
从设备(例如蓝牙耳机)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丢失并被他人拾到。为了便于拾耳机者归还蓝牙耳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机主信息提示方法。
图35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机主信息设置过程示意图,涉及在手机A的蓝牙设置中设置机主信息的过程。
参见图35中的(a)所示,在手机A的蓝牙设置界面中,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FreeBuds3的“设置”图标之后,进入例如图35中的(b)所示的设置界面。该设置界面中配置有“机主信息”设置项。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机主信息”设置项之后,显示例如图35中的(c)所示的机主信设置界面。该机主信息设置界面包括机主信息输入框,用于根据用户指令输入机主信息。示例性的,机主信息可以为:若您拾到此耳机,麻烦您联系机主:13612345678,谢谢!手机A在获取到机主信息之后,将机主信息发送给蓝牙耳机进行存储,机主信息设置成功。
当机主信息设置成功之后,如果加密的蓝牙耳机接收到多次(例如5次)错误的密码,则蓝牙耳机切换为锁定状态并持续预设时长(例如24小时)。随后,蓝牙耳机控制当前连接的主设备显示机主信息(例如图36所示),或者蓝牙耳机自行播放用户预先设置的机主信息(例如图37所示),以提示用户将蓝牙耳机归还给机主。
此外,用户也可以在机主信息设置界面中修改或者删除机主信息。例如,当机主的联系方式变更之后,用户可以在机主信息设置界面中,将原本的联系方式修改为新的联系方式。
(四)设置可信设备
蓝牙耳机中存储有一个PDL,例如表1所示。PDL中包括蓝牙耳机已配对设备的基本信息,例如设备名称、设备地址、是否为可信设备等。其中,当PDL为空时,该蓝牙耳机目前没有除手机A以外的已配对设备。当PDL不为空时,该蓝牙存在其他的已配对设备。
表1 PDL
设备名称 设备地址 是否为可信设备
HUAWEI P40 地址1
HUAWEI Mate30 地址2
HUAWEI Nova7 地址3
图38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可信设备的设置过程示意图,涉及在手机A以弹框的方式引导用户设置蓝牙耳机的可信设备的过程。
参见图38中的(a)所示,当手机A在以弹框的方式引导用户设置完密码之后,可以显示一个第三提示框,用于提示用户将蓝牙耳机已配对的电子设备设置为可信设备。示例性的,该第三提示框可以包括提示信息、“否”选项和第三选项(例如“是”选项)。该提示信息可以为“是否允许此耳机已配对的设备可以正常使用耳机业务?如选否,需要到智慧生活应用中单独为已配对的设备开启使用权限”。当手机A在检测到用户选择“否”选项时,取消本次设置。而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的第二操作,例如用户对“是”选项的操作时,将蓝牙耳机已配对的全部设备均设置为可信设备,使其在连接该蓝牙耳机后,无需再进行密码验证即可正常使用蓝牙耳机。
参见图38中的(b)所示,当手机A完成蓝牙耳机的可信设备设置后,显示提示框。该提示框包括提示信息和“完成”选项。该提示信息可以为“设置成功此耳机已配对的设备可以正常使用蓝牙耳机”。
图39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可信设备的设置过程示意图,涉及在手机A的蓝牙设置中设置蓝牙耳机的可信设备的过程。
参见图39中的(a)所示,在蓝牙设置界面中,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FreeBuds3的“设置”图标之后,手机A可以显示例如图39中的(b)所示的设置界面。
参见图39中的(b)所示,该设置界面中包括“已配对设备”选项,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已配对设备”选项之后,手机A显示例如图39中的(c)所示的可信设备设置界面。
参见图39中的(c)所示,该可信设备设置界面中可以包括蓝牙耳机FreeBuds3已配对的设备的信息,例如设备名称、可信设备设置选项。示例性的,FreeBuds3已配对设备的名称包括“My P40”、“Mate 30”和“Nova 7”。其中,My P40是可信设备,Mate 30和Nova 7是不可信设备。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通过第二操作设置任意一个已配对设备是否为可信设备。例如,设置“My P40”、“Mate 30”或者“Nova 7”是否为可信设备。示例性的,如果手机A检测到用户将Mate 30设置为可信设备的操作时,手机A可以密码输入界面对用户进行鉴权。
参见图39中的(d)所示,密码输入界面包括密码输入框,用于输入蓝牙耳机的密码。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输入正确的蓝牙密码之后,参见图39中的(e)所示,将Mate 30变更为可信设备。需要说明的是,当Mate 30变更为可信设备之后,蓝牙耳机的PDL中Mate 30的可信设备标识变更为“是”。
当已配对设备再次连接该蓝牙耳机后,如果蓝牙耳机处于加密状态,且该已配对设备是可信设备(例如Mate 30),则该设备可以正常使用蓝牙耳机。如果该已配对设备(例如Nova7)是不可信设备,则蓝牙耳机需要对该设备进行密码验证。具体密码验证的过程可以参见图19或者23示出的过程。
在上述描述中,手机A根据用户指令管理蓝牙耳机的可信设备的过程,可以参见图40所示。图4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信设备的设置流程图。
S4001,手机A获取用户输入的可信设备设置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A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所携带的PDL的满空状态信息,确定蓝牙耳机的PDL是否为空。如果蓝牙耳机的PDL不为空,则说明该蓝牙耳机存在其他已配对的蓝牙设备。为了便于用户管理是否允许这些蓝牙设备不进行密码验证即可正常使用蓝牙耳机,手机A可以显示可信设备设置信息。示例性的,该可信设备设置信息可以为例如图38中的(a)所示,用于询问用户是否将此耳机已配对的设备均设置为可信设备,从使这些设备可以正常使用耳机业务。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是”选项时,确认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可信设备设置指令。该可信设备设置指令用于指示蓝牙耳机将PDL中所有的已配对设备全部设置为可信设备。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9中的(c)所示,用户可以选择将某个已配对设备设置为可信设备。此时,该可信设备设置指令包括设备信息(如设备名称Mate30)。该可信设备设置指令用于指示蓝牙耳机见将该设备(如Mate30)设置为可信设备。
S4002,手机A向蓝牙耳机发送可信设备设置指令。
S4003,蓝牙耳机根据可信设备设置指令更新PDL,将PDL中存储的已配对设备设置为可信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蓝牙耳机将PDL中所有的已配对设备全部设置为可信设备。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蓝牙耳机将可信设备设置指令所指示的设备(如Mate30)设置为可信设备。
S4004,蓝牙耳机向手机A发送设置成功通知消息,用于指示完成可信设备设置指令的所指示的事项。
S4005,手机A显示设置成功指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8中的(b)所示,该设置成功指示信息可以为“设置成功此耳机已配对的设备可以正常使用蓝牙耳机”。
通过上述步骤S4001-S4005,手机A即可将该蓝牙耳机其他的已配对设备设置为可信设置。当这些可信的已配对设备再次连接该蓝牙耳机时,无需进行密码验证即可正常使用耳机,有助于提高可信设备用户的用户体验。
此外,手机A还可以根据用户操作(例如关闭Mate30可信设备的操作)向所述蓝牙耳机发送第二设置指令,该第二设置指令用于指示蓝牙耳机将目标电子设备(例如Mate30)设置为不可信设备。
第四部分:主设备通过智慧生活应用对蓝牙耳机进行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主设备(如手机)和从设备(如蓝牙耳机)的加密能力可以是通过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的私有协议实现的。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些主设备可能不具备该加密能力,无法对具备加密能力的从设备进行管理与设置。为此,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种一种蓝牙设备管理方法,用于各个主设备通过智慧生活应用对从设备进行管理与设置。
下面仍然以主设备是手机A,从设备是蓝牙耳机Freebuds3为例,对主设备通过智慧生活应用对从设备进行管理与设置的过程进行说明。当然,该主设备也可以是其他主设备,例如手机B、手机C、平板电脑等。
图4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安装有智慧生活应用的手机A、蓝牙耳机和智慧生活应用的应用服务器。其中,手机A和应用服务器之间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手机A和蓝牙耳机之间通过蓝牙连接。
(一)设置密码
(1)手机侧加密
图42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加密过程示意图,涉及在智慧生活应用中给蓝牙耳机设置由手机侧输入的密码的过程。
参见图42中的(a)所示,手机A的桌面上显示有各个各样的应用图标,其中包括智慧生活应用的图标。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智慧生活应用的图标之后,手机A可以显示智慧生活应用的应用界面。
参见图42中的(b)所示,该应用界面中包括智能冰箱、空调A、空调B和蓝牙耳机FreeBuds3等设备的信息(如图标、名称等)。用户能够使用该智慧生活应用管理这些智能设备。例如,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FreeBuds3的名称之后,手机A显示耳机设置界面。
参见图42中的(c)所示,该耳机设置界面中包括FreeBuds3的“已连接”设置选项、蓝牙耳机和充电盒的电量信息、“快捷操作”设置选项、“主动降噪”设置选项、“连接管理”设置选项和“均衡器”设置选项等。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已连接”设置选项时,可以显示例如图42中的(d)所示的设置界面。
参见图42中的(d)所示,该设置界面包括“蓝牙设置”选项和“连接管理”选项。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蓝牙设置”选项之后,可以显示蓝牙设置选项的下拉菜单。
参见图42中的(e)所示,蓝牙设置选项的下拉菜单包括“设备加密”设置项、“机主信息”设置项、“恢复出厂设置”设置项。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设备加密”之后,手机A显示加密设置界面。
参见图42中的(f)所示,加密设置界面提供了蓝牙耳机的两种加密方式,一种是耳机侧加密,一种是手机侧加密。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开启手机侧加密的操作后,显示例如图42中的(g)所示的显示界面。
参见图42中的(g)所示,该显示界面包括包括密码输入区、确认密码输入区和“完成”图标。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在密码输入区、确认密码输入区输入了相同且符合预设要求(例如至少为6位)的密码,并且操作完成图标之后,显示例如图42中的(h)所示的提示框。
参见图42中的(h)所示,该提示框包括提示信息“请牢记密码,配对新设备时需要输入密码才能正常使用耳机”以及“您可以通过蓝牙设置或者智慧生活修改或者删除此耳机密码”。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2中涉及的密码设置过程中,手机A和蓝牙耳机的交互过程请参见图11所示,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2)耳机侧加密
图43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加密过程示意图,涉及在智慧生活应用中给蓝牙耳机设置由耳机侧输入的密码的过程。具体的加密过程可参见图16和图17的相关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二)修改密码
(1)修改由手机侧输入的密码
图44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密码修改过程示意图,涉及在智慧生活中修改蓝牙耳机的由手机侧输入的密码的过程。
参见图44中的(a)所示,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设备加密”选项之后,手机A显示例如图44中的(b)所示的加密设置界面。在该加密设置界面中,手机侧加密对应有一个“修改密码”选项。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修改密码”选项后,手机A显示例如图44中的(c)所示密码修改界面。该密码修改界面包括原密码输入区、新密码输入区、确认密码输入区以及完成图标。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输入的原密码正确,且新密码和确认密码相同之后,密码修改完成。手机A显示例如图44中的(d)所示的提示信息“密码修改完成”。此后,蓝牙设备将采用新密码才能使用蓝牙耳机。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4中涉及的密码设置过程中,手机A和蓝牙耳机的交互过程请参见图28所示,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2)修改由耳机侧输入的密码
图45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密码修改过程示意图,涉及在智慧生活中修改蓝牙耳机的由手机侧输入的密码的过程。
参见图45中的(a)所示,在智慧生活应用的加密设置界面中,当手机A检测到用选择修改由耳机侧设置的密码的操作时,显示例如图45中的(b)所示的提示框。该提示框可以包括“开始”选项、“取消”选项和提示信息“请佩戴耳机,并根据语音提示修改密码”。手机A在检测到密码修改成功之后,显示提示信息“密码修改成功”。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描述中,手机A通过智慧生活应用修改蓝牙耳机的由手机侧输入的密码的流程可以参见图30所示,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三)取消密码
(1)取消由耳机侧设置的密码
图46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密码取消的过程示意图,涉及在智慧生活应用中取消蓝牙耳机的密码的过程。
参见图46中的(a)所示,在智慧应用的蓝牙设置界面中,当手机侧检测到用户操作“设备加密”选项之后,显示例如图46中的(b)所示的显示界面。
参见图46中的(b)所示,在该显示界面中,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关闭手机侧加密的操作后,显示例如图46中的(c)所示的显示界面。
参见图46中的(c)所示,该显示界面包括提示信息、“是”选项和“否”选项。其中,该提示信息可以为“是否确认关闭手机侧加密?”。如果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否”选项,则不关闭手机侧加密。如果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是”选项,则显示密码输入界面,以验证用户的权限。
参见图46中的(d)所示,密码输入界面可以包括密码输入框。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输入正确的密码之后,密码取消成功。
参见图46中的(e)所示,密码取消成功之后,手机侧加密的指示图标显示为“OFF”。此后,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再次给蓝牙耳机设置密码。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6中涉及的密码取消过程中,手机A和蓝牙耳机的交互过程请参见图32所示,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2)取消由耳机侧设置的密码
图47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密码取消过程示意图,涉及在智慧生活应用中取消蓝牙耳机的由耳机侧设置的密码的过程。
参见图47中的(a)所示,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关闭耳机侧加密的操作之后,显示例如图47中的(b)所示的提示框。示例性的,该提示框可以包括“开始”选项、“取消”选项和提示信息“请佩戴耳机并输入密码”。在手机A检测到用户选择“开始”之后,控制蓝牙耳机获取验证密码以验证用户的权限。在手机A检测到密码验证通过之后,显示例如图47中的(c)所示的提示信息“密码修改成功”。
在上述过程中,手机A控制蓝牙耳机取消由耳机侧设置的密码的过程,具体可参见图34所示,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四)设置机主信息
图4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机主信息设置过程示意图,涉及在智慧生活应用中设置蓝牙耳机的机主信息的过程。
参见图48中的(a)所示,在“蓝牙设置”选项的下拉菜单中,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机主信息”设置选项之后,显示例如图图48中的(b)所示的设置界面。该设置界面可以包括机主信息输入框,用于根据用户指令输入机主信息。示例性的,机主信息可以为“若您拾到此耳机,麻烦您联系机主:13612345678,谢谢!”。手机A在获取到机主信息之后,将机主信息发送给蓝牙耳机进行存储,机主信息设置成功。
当机主信息设置成功之后,如果加密的蓝牙耳机接收到多次(例如5次)错误的密码,则蓝牙耳机切换为锁定状态预设时长(例如24小时)并播放用户预先设置的机主信息,以提示用户将蓝牙耳机归还给机主,从而提高蓝牙耳机被归还机主的可能性。
(五)管理连接设备
图4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的连接设备的管理过程示意图,涉及在智慧生活应用中管理蓝牙耳机当前或者历史连接设备的过程。
参见图49中的(a)所示,在智慧生活应用的设置界面中,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已连接”选项后,显示例如图49中的(b)所示的设置界面。在如图49中的(b)所示的该设置界面中,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蓝牙设置界面中的“连接管理”选项之后,显示例如图49中的(d)所示的连接管理界面。
或者,参见图49中的(c)所示,在智慧生活应用的设置界面中,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连接管理”选项之后,显示例如图49中的(d)所示的连接管理界面。
参见图49中的(d)所示,该连接管理界面可以包括已连接设备名称(如My P40)和存在连接记录的设备名称(即历史连接设备,如Mate30、Nova7)。其中,My P40配置有“断开”图标和“删除”图标。如果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断开”图标,则手机A控制蓝牙耳机断开与My P40的连接。如果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删除”图标,则将My P40从已连接的设备记录中删除。
此外,连接记录中的每个设备(如Mate30和Nova7)也均配置有一个“连接”图标和一个“删除”图标。以连接记录中的Mate30为例,如果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Mate30的“连接”图标,则手机A控制蓝牙耳机连接Mate30。如果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Mate30的“删除”图标,则手机A将Mate30从蓝牙耳机的连接记录中删除。此外,手机A还需要向蓝牙耳机发送删除指令,指示蓝牙耳机删除耳机本地的连接记录中的Mate30的相关信息。
(六)设置可信设备
图50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可信设备的设置过程示意图,涉及在智慧生活应用中设置蓝牙耳机的可信设备的过程。
参见图50中的(a)所示,在智慧生活应用的连接管理界面中,以手机Nova7为例,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Nova7的下拉图标之后,显示Nova7的“可信设备”设置选项。
参见图50中的(b)所示,Nova7当前为不可信设备,其可信设备设置选项的图标显示为OFF。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操作该设置选项“OFF”后,显示密码验证弹框,以验证用户的权限。
参见图50中的(c)所示,该密码验证弹框包括密码输入区,当手机A检测到用户输入正确的密码之后,将Nova7设置为可信设备。参见图50中的(d)所示,当Nova7设置为可信设备之后,其可信设备设置选项的图标显示为ON。
由于手机A和蓝牙耳机之间已建立蓝牙连接,因此,手机A在通过智慧生活应用设置蓝牙耳机的相关设置信息(例如密码、可信设备、机主信息、连接设备等)之后,可以将该相关设置信息直接通过蓝牙链路发送给蓝牙耳机进行保存。此外,手机A还可以将该相关设置信息上传至应用服务器进行保存,以便用户通过其他蓝牙设备登录智慧生活应用之后,能够获取到该蓝牙耳机的相关设置信息。
此外,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从设备(如蓝牙耳机)恢复出厂设置时,不删除从设备原本设置的密码、机主信息和可信设备设置等信息,以避免其他用户通过恢复出厂设置的方式,获得从设备的使用权限,从而保证从设备的安全性。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内容,本申请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蓝牙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蓝牙耳机,该蓝牙耳机用于,接收用户的第一操作,打开该蓝牙耳机的蓝牙功能;发送广播消息,该广播消息包括该蓝牙耳机的标识信息。该第一电子设备用于,当检测到该广播消息的信号质量大于预设值,显示第一提示框,该第一提示框包括第一选项,该第一选项用于提示用户连接该蓝牙耳机。在连接该蓝牙耳机之后,还显示第二提示框,该第二提示框包括第二选项,该第二选项用于提示用户针对该蓝牙耳机设置密码。
在该第一电子设备对该蓝牙耳机完成密码设置之后,该蓝牙耳机开启密码验证功能;该密码验证功能是指该蓝牙耳机在与其他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后需要进行密码验证,当验证成功后该蓝牙耳机的功能均可用,当验证失败后该蓝牙耳机的部分功能不可用。
可选的,该第二选项用于提示用户针对该蓝牙耳机设置由电子设备侧输入的密码;该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响应于用户对该第二选项的操作,向该蓝牙耳机发送第一加密指令,该第一加密指令包括用户输入的密码;该蓝牙耳机还用于,响应于该第一加密指令,根据该密码开启该密码验证功能。
可选的,该第二选项用于提示用户针对该蓝牙耳机设置由该蓝牙耳机侧输入的密码;该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响应于用户对第二选项的操作,向该蓝牙耳机发送第二加密指令;该蓝牙耳机还用于,响应于该第二加密指令,采集用户输入的密码,并根据该密码开启该密码验证功能。
可选的,该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在对该蓝牙耳机完成密码设置之后显示第三提示框,该第三提示框包括第三选项,该第三选项用于提示用户将该蓝牙耳机已配对的电子设备设置为可信设备;其中,该可信设备在与该蓝牙耳机建立蓝牙连接后,无需进行密码验证。
可选的,该系统还包括第二电子设备,该第二电子设备是该蓝牙耳机的不可信设备;该第二电子设备用于,在与该蓝牙耳机建立蓝牙连接后显示第四提示框,该第四提示框包括第四选项,该第四选项用于提示用户进行密码验证。
可选的,该第二电子设备还用于,当密码验证错误的次数大于预设值时显示机主信息,该机主信息包括机主的联系方式。
可选的,该蓝牙耳机还用于,当密码验证错误的次数大于预设值时播放机主信息,该机主信息包括机主的联系方式。
可选的,当该第二电子设备不具备加密能力时,该蓝牙耳机采集用户输入的密码,并根据该用户输入的密码进行密码验证。
可选的,该密码或该验证密码为字符或者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该生物特征信息包括指纹信息、面容信息、虹膜信息、骨声纹、耳道特征信息或者语音信息。
可选的,该第一电子设备为手机。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蓝牙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蓝牙耳机,该第一电子设备用于,接收用户的第二操作,向该蓝牙耳机发送第一设置指令。该蓝牙耳机用于,响应于该第一设置指令,将与该蓝牙耳机已配对的其他电子设备设置为可信设备。其中,当该蓝牙耳机开启密码验证功能后,该可信设备在与该蓝牙耳机建立蓝牙连接后,无需进行密码验证;该密码验证功能是指该蓝牙耳机在与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后需要进行密码验证,当验证成功后该蓝牙耳机的功能均可用,当验证失败后该蓝牙耳机的部分功能不可用。
可选的,该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在对该蓝牙耳机完成密码设置之后显示第三提示框,该第三提示框包括第三选项,该第三选项用于提示用户将该蓝牙耳机已配对的电子设备全部设置为可信设备。响应于用户对该第三选项的操作,向该蓝牙耳机发送该第一设置指令,该第一设置指令用于指示该蓝牙耳机将该已配对的其他电子设备全部设置为可信设备。
可选的,该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显示可信设备设置界面,该可信设备设置界面中包括该蓝牙耳机已配对的第二电子设备的设置选项,该设置选项用于设置该第二电子设备是否为可信设备;响应于用户对该设置选项的操作,向该蓝牙耳机发送该第一设置指令。该蓝牙耳机还用于,响应于该第一设置指令,将该第二电子设备设置为可信设备。
可选的,该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响应于用户对该设置选项的操作,向该蓝牙耳机发送第二设置指令;该蓝牙耳机还用于,响应于该第二设置指令,将该第二电子设备设置为不可信设备;当该蓝牙耳机开启该密码验证功能时,该不可信设备在与该蓝牙耳机建立蓝牙连接后需要进行密码验证。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蓝牙系统,该蓝牙耳机和第二电子设备通过蓝牙连接,该蓝牙耳机已开启密码验证功能,该第二电子设备是该蓝牙耳机的不可信设备;该密码验证功能是指该蓝牙耳机在与不可信的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后需要进行密码验证,当验证成功后该蓝牙耳机的功能均可用,当验证失败后该蓝牙耳机的部分功能不可用;
该蓝牙耳机用于,当该第二电子设备不具备对该蓝牙耳机进行密码验证的功能时,播放密码验证提示语音,该密码验证提示语音用于提示用户在该蓝牙耳机侧输入密码;采集用户输入的验证密码;当该验证密码正确时,确认密码验证成功。
可选的,该验证密码为语音或者骨声纹。
可选的,该蓝牙耳机还用于,当检测到密码验证错误的次数大于预设值时播放机主信息,该机主信息包括机主的联系方式。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密码验证方法,应用于蓝牙耳机,该蓝牙耳机和第二电子设备通过蓝牙连接,该蓝牙耳机已开启密码验证功能,该第二电子设备是该蓝牙耳机的不可信设备;该密码验证功能是指该蓝牙耳机在与不可信的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后需要进行密码验证,当验证成功后该蓝牙耳机的功能均可用,当验证失败后该蓝牙耳机的部分功能不可用;
该方法包括:当该第二电子设备不具备对该蓝牙耳机进行密码验证的功能时,该蓝牙耳机播放密码验证提示语音,该密码验证提示语音用于提示用户在该蓝牙耳机侧输入密码;采集用户输入的验证密码;当该验证密码正确时,确认密码验证成功。
可选的,该密码为语音或者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该生物特征信息包括耳道特征信息或者骨声纹。
可选的,当检测到密码验证错误的次数大于预设值时播放机主信息,该机主信息包括机主的联系方式。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密码验证方法。
应理解,本实施例中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至少可以包括:能够将计算机程序代码携带到应用服务器/终端设备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例如U盘、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可以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芯片,应用于蓝牙耳机,该芯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控制该蓝牙耳机执行上述密码验证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应理解,本文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还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2)

1.一种蓝牙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蓝牙耳机用于,
接收用户的第一操作,打开所述蓝牙耳机的蓝牙功能;
发送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包括所述蓝牙耳机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用于,
当检测到所述广播消息的信号质量大于预设值,显示第一提示框,所述第一提示框包括第一选项,所述第一选项用于提示用户连接所述蓝牙耳机;
在连接所述蓝牙耳机之后,还显示第二提示框,所述第二提示框包括第二选项,所述第二选项用于提示用户针对所述蓝牙耳机设置密码;
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所述蓝牙耳机完成密码设置之后,所述蓝牙耳机开启密码验证功能;所述密码验证功能是指所述蓝牙耳机在与其他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后需要进行密码验证,当验证成功后所述蓝牙耳机的功能均可用,当验证失败后所述蓝牙耳机的部分功能不可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选项用于提示用户针对所述蓝牙耳机设置由电子设备侧输入的密码;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二选项的操作,向所述蓝牙耳机发送第一加密指令,所述第一加密指令包括用户输入的密码;
所述蓝牙耳机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加密指令,根据所述密码开启所述密码验证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选项用于提示用户针对所述蓝牙耳机设置由所述蓝牙耳机侧输入的密码;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响应于用户所述对所述第二选项的操作,向所述蓝牙耳机发送第二加密指令;
所述蓝牙耳机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加密指令,采集用户输入的密码,并根据所述密码开启所述密码验证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在对所述蓝牙耳机完成密码设置之后显示第三提示框,所述第三提示框包括第三选项,所述第三选项用于提示用户将所述蓝牙耳机已配对的电子设备设置为可信设备;
其中,所述可信设备在与所述蓝牙耳机建立蓝牙连接后,无需进行密码验证。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是所述蓝牙耳机的不可信设备;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用于,在与所述蓝牙耳机建立蓝牙连接后显示第四提示框,所述第四提示框包括第四选项,所述第四选项用于提示用户进行密码验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用于,当密码验证错误的次数大于预设值时显示机主信息,所述机主信息包括机主的联系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蓝牙耳机还用于,当密码验证错误的次数大于预设值时播放机主信息,所述机主信息包括机主的联系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不具备加密能力时,所述蓝牙耳机采集用户输入的验证密码,并根据所述验证密码进行密码验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码或者所述验证密码为字符或者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包括指纹信息、面容信息、虹膜信息、骨声纹、耳道特征信息或者语音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手机。
11.一种蓝牙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用于,接收用户的第二操作,向所述蓝牙耳机发送第一设置指令;
所述蓝牙耳机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设置指令,将与所述蓝牙耳机已配对的其他电子设备设置为可信设备;
其中,当所述蓝牙耳机开启密码验证功能后,所述可信设备在与所述蓝牙耳机建立蓝牙连接后,无需进行密码验证;所述密码验证功能是指所述蓝牙耳机在与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后需要进行密码验证,当验证成功后所述蓝牙耳机的功能均可用,当验证失败后所述蓝牙耳机的部分功能不可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蓝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
在对所述蓝牙耳机完成密码设置之后显示第三提示框,所述第三提示框包括第三选项,所述第三选项用于提示用户将所述蓝牙耳机已配对的电子设备全部设置为可信设备;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三选项的操作,向所述蓝牙耳机发送所述第一设置指令,所述第一设置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蓝牙耳机将所述已配对的其他电子设备全部设置为可信设备。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蓝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
显示可信设备设置界面,所述可信设备设置界面中包括所述蓝牙耳机已配对的第二电子设备的设置选项,所述设置选项用于设置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是否为可信设备;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设置选项的操作,向所述蓝牙耳机发送所述第一设置指令;
所述蓝牙耳机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设置指令,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设置为可信设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响应于用户对所述设置选项的操作,向所述蓝牙耳机发送第二设置指令;
所述蓝牙耳机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设置指令,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设置为不可信设备;当所述蓝牙耳机开启所述密码验证功能时,所述不可信设备在与所述蓝牙耳机建立蓝牙连接后需要进行密码验证。
15.一种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耳机和第二电子设备通过蓝牙连接,所述蓝牙耳机已开启密码验证功能,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是所述蓝牙耳机的不可信设备;所述密码验证功能是指所述蓝牙耳机在与不可信的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后需要进行密码验证,当验证成功后所述蓝牙耳机的功能均可用,当验证失败后所述蓝牙耳机的部分功能不可用;
所述蓝牙耳机用于,
当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不具备对所述蓝牙耳机进行密码验证的功能时,播放密码验证提示语音,所述密码验证提示语音用于提示用户在所述蓝牙耳机侧输入密码;
采集用户输入的验证密码;
当所述验证密码正确时,确认密码验证成功。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密码为语音或者骨声纹。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耳机还用于,
当检测到密码验证错误的次数大于预设值时播放机主信息,所述机主信息包括机主的联系方式。
18.一种密码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蓝牙耳机,所述蓝牙耳机和第二电子设备通过蓝牙连接,所述蓝牙耳机已开启密码验证功能,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是所述蓝牙耳机的不可信设备;所述密码验证功能是指所述蓝牙耳机在与不可信的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后需要进行密码验证,当验证成功后所述蓝牙耳机的功能均可用,当验证失败后所述蓝牙耳机的部分功能不可用;
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不具备对所述蓝牙耳机进行密码验证的功能时,所述蓝牙耳机播放密码验证提示语音,所述密码验证提示语音用于提示用户在所述蓝牙耳机侧输入密码;
采集用户输入的验证密码;
当所述验证密码正确时,确认密码验证成功。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密码为语音或者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包括耳道特征信息或者骨声纹。
20.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检测到密码验证错误的次数大于预设值时播放机主信息,所述机主信息包括机主的联系方式。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至20任一项所述的密码验证方法。
22.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蓝牙耳机,所述芯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控制所述蓝牙耳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8至20任一项所述的密码验证方法。
CN202011063418.9A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蓝牙系统、蓝牙耳机和密码验证方法 Pending CN1143638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3418.9A CN114363868A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蓝牙系统、蓝牙耳机和密码验证方法
EP21874187.4A EP4207837A4 (en) 2020-09-30 2021-09-03 BLUETOOTH SYSTEM, BLUETOOTH HEADPHONES AND PASSWORD AUTHENTICATION PROCEDURE
PCT/CN2021/116529 WO2022068526A1 (zh) 2020-09-30 2021-09-03 一种蓝牙系统、蓝牙耳机和密码验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3418.9A CN114363868A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蓝牙系统、蓝牙耳机和密码验证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3868A true CN114363868A (zh) 2022-04-15

Family

ID=80951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63418.9A Pending CN114363868A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蓝牙系统、蓝牙耳机和密码验证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207837A4 (zh)
CN (1) CN114363868A (zh)
WO (1) WO202206852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38003A (zh) * 2022-06-11 2022-09-09 深圳市华冠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耳机播放控制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1835A (zh) * 2005-03-07 2006-09-13 美国博通公司 保护蓝牙设备的方法及系统
US20070226778A1 (en) * 2006-03-22 2007-09-27 Jorg Pietruszka Bluetooth theft protection
CN102547502A (zh) * 2010-12-17 2012-07-04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耳机使用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3957103A (zh) * 2014-04-17 2014-07-3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安全验证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08094757U (zh) * 2018-05-02 2018-11-1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线控装置及蓝牙耳机
CN110267358A (zh) * 2019-07-01 2019-09-20 张洋 建立蓝牙连接的系统、方法和蓝牙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50636B2 (ja) * 2005-03-18 2010-09-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その登録方法及び登録プログラム
US20140085048A1 (en) * 2012-09-25 2014-03-27 Motorola Mobility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Unlock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Via a Securely Paired Remote Device
CN106572432A (zh) * 2016-11-10 2017-04-1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蓝牙耳机、客户端装置、蓝牙耳机的防盗系统和防盗方法
CN117544931A (zh) * 2019-08-09 2024-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共享方法、终端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2449332B (zh) * 2019-08-30 2022-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连接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1835A (zh) * 2005-03-07 2006-09-13 美国博通公司 保护蓝牙设备的方法及系统
US20070226778A1 (en) * 2006-03-22 2007-09-27 Jorg Pietruszka Bluetooth theft protection
CN102547502A (zh) * 2010-12-17 2012-07-04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耳机使用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3957103A (zh) * 2014-04-17 2014-07-3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安全验证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08094757U (zh) * 2018-05-02 2018-11-1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线控装置及蓝牙耳机
CN110267358A (zh) * 2019-07-01 2019-09-20 张洋 建立蓝牙连接的系统、方法和蓝牙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38003A (zh) * 2022-06-11 2022-09-09 深圳市华冠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耳机播放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68526A1 (zh) 2022-04-07
EP4207837A4 (en) 2024-05-15
EP4207837A1 (en) 2023-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29218B2 (en) Bluetooth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CN101160931B (zh) 移动通信装置中的远程数据访问
CN103236094B (zh) 门禁系统及用移动终端解锁门禁设备的方法
US7689231B2 (en) Territorial enforcement of device functionality
CN101518111B (zh) 终端单元、设备单元、不正当使用防止系统、方法和程序
JP2005525051A (ja) 通信装置の動作特性の遠隔変更方法
CN104660809A (zh) 私密联系人来电的接听管理方法及装置
US1082745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a notification to a short-rang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udio output device
US9866665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0115838A (ja) 移動通信端末
JP2000115838A5 (zh)
EP1976247A1 (en) A call control method of telephone user and short message transmit
JPH08340321A (ja) 音声郵便の伝言の受け取りを確認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0738778A (zh) 门禁控制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EP3139564B1 (en) Encryption coding module
EP4207837A1 (en) Bluetooth system, bluetooth headset, and password authentication method
JPH08511397A (ja) 周囲聴取を実現する方法及び無線ユニット
CN104507055B (zh) 基于移动网络通讯的usb数字手台系统及其通讯方法
EP2809045A2 (en) Information security attachment device for voice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method for voice communication using the same
KR100572463B1 (ko) 공유 암호키를 이용한 무선 통신단말기 간 통신에서의 암호 통신방법
CN106101467A (zh) 输出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语音传输装置
JP2009089380A (ja) 音声設備の消音処理を行う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660235B2 (ja) 親機
JP4778579B2 (ja) 移動無線端末
KR20100100170A (ko) 보안기능을 구비한 핸즈프리 및 그 제어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