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63495A - 具有防抖及对焦功能的摄像头模组 - Google Patents

具有防抖及对焦功能的摄像头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63495A
CN114363495A CN202210044233.6A CN202210044233A CN114363495A CN 114363495 A CN114363495 A CN 114363495A CN 202210044233 A CN202210044233 A CN 202210044233A CN 114363495 A CN114363495 A CN 1143634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axis
fixed
camera module
sh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4423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述伦
夏念明
陈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aidey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aidey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aidey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aidey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4423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634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63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34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防抖及对焦功能的摄像头模组,包括摄像头组件、图像传感器、柔性电路板以及三轴平移马达,其中,三轴平移马达包括固定件、活动件以及至少三个驱动机构,活动件可移动地设于固定件外并用于安装图像传感器或镜头组件,各驱动机构分别安装于固定件的至少三个侧面,各驱动机构分别用于驱动活动件沿X轴、Y轴或Z轴平移,活动件移动时带动图像传感器或镜头组件同步平移,由此使摄像头模组同时实现防抖功能以及自动对焦功能,本发明的摄像头模组减少了驱动器的数量,从而简化了整体结构,所占用的空间更小,有利于摄像头模组整体结构的小型化,同时也降低了摄像头模组的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具有防抖及对焦功能的摄像头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同时实现防抖和对焦功能的摄像头模组。
背景技术
光学防抖技术是通过镜头内的陀螺仪侦测到镜头的微小移动,并将信号传至微处理器计算需要补偿的位移量,然后由微处理器根据抖动方向及位移量控制镜头或者感光元件移动加以补偿,从而最大程度的克服因镜头的抖动所造成的影像不清晰问题。
现有的光学防抖技术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镜头移动式光学防抖,二、感光元件(CCD/CMOS等)移动式光学防抖。上述两种方式都是设置自动对焦致动器来驱动镜头或感光元件在光轴方向上下移动,从而实现自动对焦功能;另外设置光学防抖致动器来驱动镜头或感光元件在垂直于光轴的两个方向上移动或偏转,由此补偿镜头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移动或偏转,由此实现光学防抖功能。
也就是说,现有的光学防抖技术中都是通过光学防抖致动器、自动对焦致动器来分别驱动而实现自动对焦功能和防抖功能的,因此,导致微型光学防抖摄像头模组的装配工艺困难,结构复杂,无法满足产品小型化的要求,并且多个制动器导致整体成本较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成本更低的摄像头模组,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成本更低的具有防抖及对焦功能的摄像头模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具有防抖及对焦功能的摄像头模组,其包括摄像头组件、图像传感器、柔性电路板以及三轴平移马达,其中,所述三轴平移马达包括固定件、活动件以及至少三个驱动机构,所述摄像头组件或所述图像传感器固定于所述活动件的外侧,所述柔性电路板固定于所述活动件的外侧并与所述摄像头组件或所述图像传感器电连接,各所述驱动机构分别安装于所述固定件的至少三个侧面,各所述驱动机构分别用于驱动所述活动件沿X轴、Y轴或Z轴平移,所述活动件移动时带动所述图像传感器或所述镜头组件同步平移。
较佳地,所述驱动机构具有三个或六个,三个所述驱动机构分别安装于所述固定件的三个侧面,通过三个所述驱动机构分别驱动所述活动件沿X轴、Y轴或Z轴平移;六个所述驱动机构分别安装于所述固定件的六个侧面,并且两两沿X轴、Y轴或者Z轴相对称设置,通过六个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活动件分别沿X轴、Y轴或Z轴移动。
较佳地,所述三轴平移马达还包括至少一个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分别连接于所述活动件、所述固定件,所述弹性件可分别沿X轴、Y轴或Z轴形变,任一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活动件移动时均可使所述弹性件产生形变,所述弹性件恢复形变时驱动所述活动件复位。
较佳地,各所述驱动机构均包括:
驱动臂,所述驱动臂包括依次设置的固定部、形变部以及驱动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固定件,所述形变部可产生弹性形变;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连接于所述驱动部,所述驱动件施力于所述驱动部时可使所述形变部产生变形,从而使所述驱动部产生位移而作用于所述活动件以推动所述活动件移动。
较佳地,所述形变部的厚度小于所述驱动部的厚度。
较佳地,所述驱动件为SMA线,所述SMA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部,所述SMA线通电收缩时可施力于所述驱动部,进而使所述形变部产生形变,所述SMA线断电松弛时,所述形变部可恢复形变。
较佳地,各所述驱动机构均还包括顶推块,所述顶推块连接于所述驱动部并与所述活动件可分离地抵接。
较佳地,所述弹性件包括相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至少一个弹性臂,每一所述弹性臂均可沿X轴、Y轴或Z轴产生形变,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一者固定于所述活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另一者连接于所述固定件,所述活动件沿任意方向移动时均可使所述弹性臂产生形变。
较佳地,所述三轴平移马达还包括外壳体,所述固定件、所述活动件均容置于所述外壳体内,并且所述固定件上凸设有固定块,所述活动件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块相对应的通孔,所述固定块穿过所述通孔并固定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使所述活动件可移动地容置于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固定件之间。
较佳地,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依次连接并相互呈弯折状的多个侧板以及连接于其中一所述侧板的底部的一底板,多个所述侧板以及一所述底板之间围成一容置空间,所述活动件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连接于其中一所述侧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的具有防抖及对焦功能的摄像头模组,其三轴平移马达包括固定件、活动件以及至少三个驱动机构,活动件可移动地设于固定件外并用于安装图像传感器或摄像头组件,各驱动机构分别安装于固定件的至少三个侧面,分别用于驱动活动件沿X轴、Y轴或Z轴移动,通过活动件的在三个方向上的移动来带动图像传感器或摄像头组件同步沿X轴、Y轴或Z轴移动,由此实现图像传感器或摄像头组件的防抖功能以及自动对焦功能,即,利用一个三轴平移马达即可使摄像头模组同时实现对焦功能以及防抖功能,相较于现有技术减少了驱动器的数量,从而简化了摄像头模组的整体结构,使摄像头模组所占用的空间更小,有利于摄像头模组整体结构的小型化,并且使得摄像头模组的组装难度降低,同时也降低了摄像头模组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摄像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拆除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分解图。
图4是图3进一步的分解图。
图5是图4中活动件、固定件及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固定件及驱动机构的顶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的正面示意图。
图9是图6的侧面示意图。
图10是图4中活动件的分解图。
图11是图4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中一驱动机构的正视图。
图13是本发明中一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一驱动臂的分解图。
图15是图10中活动件的一侧壁和一弹性件的分解图。
图16是图4中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需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涉及到的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或/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所描述到的第一、第二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结合图1-图16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三轴平移马达100,主要适用于潜望式摄像头模组,用于驱动图像传感器200或者摄像头组件(图未示)分别在X轴、Y轴、Z轴方向平移,从而同时实现摄像头模组的自动对焦以及防抖功能。可理解地,所述三轴平移马达100并不仅限于在潜望式摄像头模组中使用,其当然还可以用于其他相类型的摄像头模组中。
继续结合图1-图16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有防抖及对焦功能的摄像头模组1包括三轴平移马达100、图像传感器200、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FPC)300以及摄像头组件(图未示)。其中,图像传感器200、柔性电路板300分别固定于三轴平移马达100的外侧并且相互电连接,柔性电路板300用于对图像传感器200以及整个三轴平移马达100供电;图像传感器200设于摄像头组件的底部或者其他可接收摄像头组件所传递的图像信号的位置,图像传感器200、摄像头组件的结构以及设置方式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式,因此不再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三轴平移马达100可驱动图像传感器200沿X轴、Y轴或Z轴平移,其中,通过图像传感器200沿X轴或Z轴的平移,来实现摄像头模组1的防抖功能,通过图像传感器200沿Y轴的平移,来实现摄像头模组1的对焦功能,因此,本发明仅通过一个三轴平移马达100即可使摄像头模组1同时实现自动对焦以及防抖功能,相较于现有方式减少了驱动机构的数量,从而简化了摄像头模组1的整体结构,使摄像头模组1占用空间减小,有利于摄像头模组1整体结构的小型化,同时也降低了摄像头模组1的生产成本。
可理解地,也可以将摄像头组件安装于三轴平移马达100上,由三轴平移马达100驱动摄像头组件沿X轴、Y轴或Z轴平移,同样可以同时实现自动对焦以及防抖功能。
下面结合图1-图15所示,先对本发明之三轴平移马达100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3-9所示,本发明中,所述三轴平移马达100包括固定件110、活动件120以及至少三个驱动机构130。其中,所述活动件120可移动地设于固定件110外,图像传感器200、柔性电路板300分别固定于活动件120的外侧并相互电连接。各个驱动机构130分别安装于固定件110的至少三个侧面,各驱动机构130分别用于驱动活动件120沿X轴、Y轴或Z轴平移,活动件120移动时带动固定于其外侧的图像传感器200、柔性电路板300同步移动,由此实现图像传感器200在X轴、Y轴或Z轴方向的平移,从而实现自动对焦以及防抖功能。
更进一步地,所述三轴平移马达100还包括至少一个弹性件140,弹性件140分别连接于活动件120、固定件110,并且弹性件140可分别沿X轴、Y轴或者Z轴形变,因此,活动件120移动时可使弹性件140产生形变,利用弹性件140来实现活动件120的复位功能。
下面结合图1-图1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过驱动机构130来驱动活动件120分别在三个方向上移动,以实现图像传感器200在三个方向上的平移,同时通过弹性件140来实现活动件120的复位。具体地,所述三轴平移马达100设有三个驱动机构130以及至少一个弹性件140,三个驱动机构130分别安装于固定件110的三个侧面,三个驱动机构130可分别作用于活动件120的内壁,通过三个驱动机构130来驱动活动件120分别沿X轴、Y轴、Z轴移动。弹性件140分别连接于活动件120、固定件110,弹性件140可分别沿X轴、Y轴或者Z轴形变。因此,当任一驱动机构130驱动活动件120移动时均可使弹性件140产生形变,弹性件140恢复形变时可驱动活动件120复位。
具体结合图3-9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直接通过驱动机构130来驱动活动件120分别在三个方向上移动以及复位。具体地,所述三轴平移马达100设有六个驱动机构130,六个驱动机构130分别安装于固定件110的六个侧面,并且两两相对称安装,相对称安装的两个驱动机构130可分别驱动活动件120沿其中一个方向往复移动,也即,三对驱动机构130可分别驱动活动件120沿X轴、Y轴或者Z轴往复移动,由此通过六个驱动机构130来驱动活动件120实现沿X轴、Y轴或Z轴方向的平移及复位,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可以不另外设置复位件。
更优选地,本实施方式中的三轴平移马达100当然也可以设置至少一个弹性件140,弹性件140分别连接于活动件120、固定件110,并且弹性件140可分别沿X轴、Y轴或者Z轴形变,活动件120移动时可带动弹性件140产生形变,因此利用弹性件140来增强活动件120的复位功能,缩短活动件120的复位时间。
下面参看图4-图9所示,在本发明一种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三轴平移马达100设有六个驱动机构130以及两个弹性件140。其中,六个驱动机构130分别安装于固定件110的六个侧面,并且安装于固定件110的相对的两个侧面的驱动机构130相对称设置,因此,相对称设置的两个驱动机构130可驱动活动件120沿X轴、Y轴或者Z轴往复移动。两个弹性件140优选安装于活动件120的相对的两个侧面,并且每个弹性件140均连接于活动件120以及固定件110,通过两个弹性件140来加强活动件120的复位功能。当然,弹性件140的数量、位置均不以此为限,弹性件140也可以仅设置一个或设置更多个,并且弹性件140也可安装在活动件120的任一侧面。
继续结合图1-5、图10所示,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三轴平移马达100还包括呈中空结构的一外壳体150,外壳体150的一侧面具有开口151,并且外壳体150的另一侧面上靠近其底板的位置设有穿设孔152,如图4所示。固定件110、活动件120均容置于该外壳体150内,并且固定件110凸出活动件120之外而固定于外壳体150,也即,活动件120可移动地设于外壳体150与固定件110之间,通过前述驱动机构130作用于活动件120的内壁,以推动活动件120在外壳体150内移动。同时,活动件120的一端通过前述开口151凸出于外壳体150之外,图像传感器200安装于活动件120的凸出于外壳体150之外的一侧面,如图1所示,柔性电路板300的一端固定于图像传感器200,柔性电路板300的另一端通过前述穿设孔152凸伸出外壳体150之外,用于电连接外部供电部件,如图1-2所示。
更具体地,所述固定件110的至少一侧面上凸设有固定块111,活动件120上开设有与固定块111相对应的通孔121,固定块111穿过所述通孔121并固定于外壳体150的内壁,并且固定块111与通孔121之间具有间隙,保证活动件120可移动。
结合图4-10所示,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固定件110的顶面110a及底面110b分别凸设有固定块111,固定块111的数量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固定块111分别向固定件110的上方及下方凸伸。对应地,活动件120的顶壁120a及底壁120b开设有与固定块111相对应的通孔121,并且通孔121的内径大于固定块111的外径,固定件110容置于活动件120内,其上的固定块111穿过通孔121后固定于外壳体150的顶壁及底壁。
具体参看图4-9所示,固定件110的顶面110a、底面110b之间具有四个侧面110c~110f,其中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凸设有连接块112,两个连接块112向相反方向凸伸,连接块112用于安装弹性件140(详见后述)。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固定件110的侧面110c、110d在Y轴方向上相对设置,如图4、图7、图9所示,侧面110e、110f在X轴方向上相对设置,如图4、图8-9所示,侧面110c、110d分别设有连接块112,并且连接块112的侧面大致呈工字形,因此,在连接块112的中部形成容置槽,驱动机构130安装于固定件110的侧面110c、110d时部分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如图9所示。当然,连接块112的形状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中的为限,其可以设置为其他任意形状,只要能够满足弹性件140的安装即可,例如,仅在该侧面的大致中部设置一个凸块,同样是可行的。
结合图1-9、图11所示,在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六个驱动机构130分别安装于固定件110的顶面110a、底面110b以及四个侧面110c~110f,并且顶面110a、底面110b上安装的驱动机构130在Z轴方向上相对称设置,分别用于驱动活动件120沿Z轴往复移动;安装于侧面110c、110d上的驱动机构130在Y轴方向上相对称设置,分别用于驱动活动件120沿Y轴往复移动;安装于侧面110e、110f上的驱动机构130在X轴方向上相对称设置,分别用于驱动活动件120沿X轴往复移动。
下面参看图12-图14所示,在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六个驱动机构130的结构相同,下面以其中一个为例,对其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地,所述驱动机构130均包括驱动件131及驱动臂132,驱动臂132具有至少一个,驱动臂132的一端固定于固定件110的一侧面,驱动臂132的另一端连接于驱动件131,并且驱动臂132可产生弹性形变,当驱动臂132受到驱动件131的作用力时可产生形变,使得驱动件131的与驱动件131相连的一端产生位移而作用于活动件120以推动活动件120移动。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驱动机构130具有两个驱动臂132,两个驱动臂132沿X轴方向或Y轴方向相对称地固定于固定件110的一侧面。以安装在固定件110的侧面110e上的驱动机构130为例,其两个驱动臂132在Y轴方向上相对称地固定于该侧面110e,即,两个驱动臂132沿纵向(Z轴方向)延伸的一中心线对称设置于该中心线的两侧,并且两个驱动臂132的相靠近的一端分别固定于固定件110,两者的相远离的一端分别形成第一端及第二端,也即,两个驱动臂132固定于侧面110e的大致中部位置,两者的位于侧面110e的两端的位置形成第一端、第二端。驱动件13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端、第二端,驱动件131可施力于第一端、第二端以使第一端、第二端产生位移,通过第一端、第二端来作用于活动件120以推动活动件120移动,可使活动件120的受力更平衡,从而使活动件120在平移时更稳定。可理解地,也可以仅设置一个驱动臂132,或者将前述两个驱动臂132的相靠近的一端相固定或者成型为一体,使两个驱动臂132形成一体式结构,这并不影响其功能的实现。
参看图12所示,所述驱动臂132包括依次设置的固定部1321、形变部1322以及驱动部1323,形变部1322可产生弹性形变,固定部1321固定于固定件110的侧面110c,驱动部1323的远离固定部1321的一端凸设有一连接片1324,驱动件131连接于连接片1324,因此,驱动部1323的具有连接片1324的端部即形成前述第一端或第二端,驱动件131连接于所述连接片1324,当驱动件131施力于连接片1324时可使形变部1322产生变形,从而使驱动部1323产生位移而作用于活动件120以推动活动件120移动。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固定部1321、驱动部1323均为刚性区域,几乎不可产生形变,形变部1322的厚度小于驱动部1323的厚度,以使形变部1322可产生弹性形变,通过形变部1322使得固定部1321、驱动部1323之间形成一个柔性铰接。更进一步地,还可在形变部1322开设通孔等,以使形变部1322的形变量更大。当然,并不限于通过减小形变部1322的厚度的方式来使其具有形变,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现形变。
更优选地,驱动部1323可设置成弯折或弯曲形状,并使其上形成的第一端或第二端向远离固定件110的方向凸伸,也即,第一端或第二端向活动件120凸伸,由此使驱动臂132在较小形变下即可使第一端或第二作用于活动件120。
再次结合12-图14所示,本发明中,所述驱动件131为SMA线。所述SMA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驱动臂132的连接片1324,所述SMA线与供电部件(图未示)电连接,当所述SMA线通电收缩时可带动两驱动臂132的形变部1322均产生形变,进而带动两个驱动臂132的具有连接片1324的一端向远离固定件110的方向移动,即,带动两个驱动臂132的第一端、第二端向远离固定件110的方向移动,通过第一端、第二端同时推动活动件120,使活动件120向X轴正向移动,两个驱动臂132的第一端、第二端同时作用于活动件120的一个侧面的两端,使得活动件120的受力更均衡,从而保证活动件120平移的平稳性,也就是保证图像传感器200移动的更平稳。
下面参看12-图14所示,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机构130还包括一顶推块133,顶推块133优选通过绝缘材料一体成型,顶推块133固定于驱动部1323并位于前述连接片1324的上方,并且顶推块133向活动件120凸伸,当驱动臂132产生形变而移动时,使顶推块133与活动件120可分离地抵接,即,驱动臂132移动而使通过顶推块133来推动活动件120移动,顶推块133在与活动件120相接触的过程中,起到耐摩擦以及减小摩擦系数的作用。
更优选地,所述顶推块133上一体成型有一卡槽1331,卡槽1331的宽度优选小于等于驱动部1323的厚度,顶推块133通过其上的卡槽1331卡合于驱动部1323而实现连接,使顶推块133的安装更方便。当然,顶推块133并不限于这种安装方式,例如,其与可以直接粘贴或通过其他方式固定于驱动部1323。
继续参看12-图14所示,在本发明中,驱动臂132的固定部1321、形变部1322、驱动部1323可成型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分别成型后再固定为一体。
如图13-图14所示,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臂132由相固定的金属板132a及弓形板132b构成。其中,金属板132a具有较小的厚度以使其可产生弹性形变,并且在金属板132a的大致中部开设通孔,以增强其形变量;金属板132a上具有通孔的区域形成所述形变部1322,金属板132a上位于通孔一侧的区域形成所述固定部1321,如图12所示,位于通孔另一侧的区域和弓形板132b的一端相固定,该弓形板132b的远离金属板132a的一端设有前述连接片1324。
更具体地,所述弓形板132b呈弯折状,其包括与金属板132a相固定的第一段1325、沿第一段1325向远离金属板132a的一侧延伸的弯折段1326、沿弯折段1326向远离金属板132a的一侧继续延伸的第二段1327,并且第一段1325、第二段1327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段1327的端部设有向下凸伸的连接片1324,该第二段1327的端部卡合上述顶推块133。当驱动臂132固定于侧面110c时,第二段1327远离侧面110c并向活动件120凸伸,参看图6所示,因此,金属板132a在较小形变下即可使其顶推块133作用于活动件120。
下面参看图6、图9所示,对于安装于固定件110的侧面110f上的驱动机构130,其结构与上述安装于侧面110e上的相同,并且与侧面110e上的驱动机构130相对称设置,因此对其结构不再重复描述。当侧面110f上的驱动机构130工作时,其驱动件131(SMA线)通电收缩而带动两驱动臂132的形变部1322均产生形变,进而带动两个驱动臂132的具有连接片1324的一端向远离固定件110的方向移动,即,带动两个驱动臂132的第一端、第二端向X轴负向移动,通过第一端、第二端同时推动活动件120,使活动件120向X轴负向移动。
下面结合图6-9所示,对于设于侧面110c、110d的驱动机构130,结构如上所述,不再重复描述。需补充说明的是,由于侧面110c、110d设有呈工字形的连接块112,因此,对于安装在侧面110c的驱动机构130,其每个驱动臂132的固定部1321、形变部1322均容置于前述容置槽内,如图9所示,而驱动部1323则沿X轴凸伸,因此,当驱动件131(SMA线)通电收缩而带动两驱动臂132的形变部1322产生形变时,将带动两个驱动臂132的具有连接片1324的一端向沿Y轴正向移动,即,带动两个驱动臂132的第一端、第二端沿Y轴正向移动,进而推动活动件120沿Y轴正向移动。相对应地,对于安装在侧面110d的驱动机构130,则推动活动件120沿Y轴负向移动。
结合图6-7所示,对于安装在顶面110a的驱动机构130,其整体沿X轴设置,当然其整体沿Y轴设置同样是可行的;当其驱动件131(SMA线)通电收缩而带动两驱动臂132的形变部1322产生形变时,带动两个驱动臂132的第一端、第二端沿Z轴正向移动,进而推动活动件120沿Z轴正向移动。相对应地,安装在底面110b的驱动机构130相对于顶面110a的驱动机构130在竖直方向上呈上下对称设置,其用于推动活动件120沿Z轴负向移动。
下面结合图3-5、图10、图15所示,在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两个弹性件140分别固定于固定件110的连接块112上,同时两者还分别连接于活动件120。更具体地,活动件120的对应于连接块112的侧壁120c、120d上开设有安装孔122,弹性件140固定于侧壁120c或侧壁120d并位于安装孔122内,并且弹性件140的中部固定于连接块112,因此在活动件120移动时将带动弹性件140产生形变。可理解地,弹性件140也可以安装于活动件120的侧壁120e、120f上。
在本发明中,两个弹性件140的结构相同,下面以其中一个为例对其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具体参看图15所示,所述弹性件140包括相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部141、第二连接部142以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至少一个弹性臂143,并且每个弹性臂143均可沿X轴、Y轴、Z轴产生形变,第一连接部141、第二连接部142中的一者固定于活动件120,第一连接部141、第二连接部142中的另一者固定于前述连接块112,活动件120沿任意方向移动时均可使弹性臂143产生形变,利用弹性件140来增强活动件120的复位能力。
更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41呈环形结构,第二连接部142设于第一连接部141的中间,并且第一连接部141、第二连接部142之间相对称的连接有两个弹性臂143。其中,第二连接部142固定于固定件110的连接块112,第一连接部141连接于活动件120,当活动件120沿任意方向移动时,都将带动弹性臂143产生形变,由弹性臂143恢复形变所产生的弹性力来驱动活动件120复位。
继续参看图15所示,每个弹性臂143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弹性支臂1431以及两个第二弹性支臂1432,第一弹性支臂1431与第一连接部141、第二连接部142相间隔并沿竖向(Z轴方向)延伸,两个第二弹性支臂1432均沿Y轴方向延伸并连接于第一弹性支臂1431的两端,第一弹性支臂1431通过两个第二弹性支臂1432来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41、第二连接部142。
在一种具体方式中,每个弹性臂143均包括三个第一弹性支臂1431,三个第一弹性支臂1431均沿竖向(Z轴方向)延伸并相间隔,且三个第一弹性支臂1431首尾依次相连而形成弯曲状或弯折状;两个第二弹性支臂1432分别连接于第一弹性支臂1431的末端并向相反方向凸伸,两个第二弹性支臂1432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41、第二连接部142。可理解地,弹性臂143的形状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中的为限。
下面结合图1-4、图16所示,对本发明中的柔性电路板30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参看图16所示,所述柔性电路板300包括依次连接并呈弯折状的第一侧板310、第二侧板320、第三侧板330、第四侧板340,其中,第一侧板310、第三侧板330相平行设置,第二侧板320、第四侧板340相平行设置,且第四侧板340的长度短于第三侧板330的长度,第一侧板310、第二侧板320、第三侧板330、第四侧板340之间围成一个与活动件120的外壁形状相对应的容置空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310、第二侧板320、第三侧板330的长度均与活动件120的三个侧壁相对应,第一侧板310、第二侧板320、第三侧板330、第四侧板340的高度与活动件120的高度相对应。另外,该柔性电路板300还包括一底板350,底板350连接于第四侧板340的底部,并且其延伸方向与第一侧板310、第三侧板330的延伸方向相同,这里的延伸方向相同是指三者的长度方向均X轴方向延伸,同时底板350的长度大于第一侧板310、第三侧板330长度,因此底板350穿过所述容置空间的底部后凸出于第二侧板320外,如图2、图16所示。当所述柔性电路板300与活动件120相安装时,活动件120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且活动件120的侧壁120c连接于第一侧板310,如图2所示,同时,图像传感器200固定于该第一侧板310的外侧,如图1所示。本发明中这种柔性电路板300的折叠结构,使得柔性电路板300的三轴平移刚度和旋转刚度均很小,从而有利于活动件120的移动。当然,柔性电路板300与活动件120之间的相对位置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中的为限。
下面再次结合图1-图16所示,对本发明之具有防抖及对焦功能的摄像头模组1及其三轴平移马达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当摄像头模组1或者电子设备的检测元件侦测到镜头组件的微小抖动时,该抖动在三维空间中可以被分解为X、Y、Z三个方向上的位移分量,检测元件将抖动信号传递至微处理器以计算出图像传感器200需要补偿的位移量,然后控制三轴平移马达100动作以驱动图像传感器200移动进行补偿。具体如下:
当微处理器计算出图像传感器200需要沿X轴正向移动的位移量后,控制固定件110的侧面110e上所设置的驱动机构130运行,该驱动机构130的驱动件131(SMA线)通电收缩时,将拉动两驱动臂132的第一端、第二端沿X轴正向移动,使两驱动臂132的形变部1322产生形变,使两驱动臂132的第一端、第二端上的顶推块133抵推于活动件120,使活动件120带动图像传感器200沿X轴正向移动,参看图16、图12-13所示,从而实现防抖功能。
在活动件120沿X轴正向移动的过程中,将带动两个弹性件140均产生形变。因此,当活动件120沿X轴的正向移动到位后,SMA线断电以使其松弛,首先两驱动臂132的形变部1322可恢复形变而带动两驱动部1323沿X轴负向移动复位,其次弹性件140的弹性力也将带动活动件120沿X轴负向移动复位,从而使两驱动部1323可快速脱离活动件120并复位。
相对应地,当图像传感器200需要沿X轴负向移动时,控制固定件110的侧面110f上的驱动机构130运行,利用该驱动机构130推动活动件120沿X轴负向移动,利用活动件120带动图像传感器200沿X轴负向移动,同样实现防抖功能。复位时,同样通过两驱动臂132的形变部1322恢复形变以及弹性件140恢复形变而带动两驱动部1323沿X轴正向移动复位,实现活动件120的快速复位。
同理,当微处理器计算出图像传感器200需要沿Y轴正向移动时,则控制固定件110的侧面110c上的驱动机构130运行,使其推动活动件120沿Y轴正向移动,由此带动图像传感器200沿Y轴正向移动;相应地,通过控制侧面110d上的驱动机构130运行以推动活动件120沿Y轴负向移动,由此带动图像传感器200沿Y轴负向移动。图像传感器200沿Y轴往复移动而实现自动对焦功能。活动件120沿Y轴移动后的复位方式与上述方式相同。
同理,当微处理器计算出图像传感器200需要沿Z轴正向移动时,则控制固定件110的顶面110a上的驱动机构130运行,使其推动活动件120沿Z轴正向移动,由此带动图像传感器200沿Z轴正向移动;相应地,通过控制底面110b上的驱动机构130运行以推动活动件120沿Z轴负向移动,由此带动图像传感器200沿Z轴负向移动。图像传感器200沿Z轴往复移动而实现防抖功能。活动件120沿Z轴移动后的复位方式与上述方式相同。
综上所述,由于本发明的具有防抖及对焦功能的摄像头模组1,其三轴平移马达100包括固定件110、活动件120以及至少三个驱动机构130,活动件120可移动地设于固定件110外并用于安装图像传感器200或摄像头组件,各驱动机构130分别安装于固定件110的至少三个侧面,分别用于驱动活动件120沿X轴、Y轴或Z轴移动,通过活动件120在三个方向上的移动来带动图像传感器200或摄像头组件同步沿X轴、Y轴或Z轴移动,由此实现图像传感器200或摄像头组件的防抖功能以及自动对焦功能,即,利用一个三轴平移马达100即可使摄像头模组1同时实现对焦功能以及防抖功能,相较于现有技术减少了驱动器的数量,从而简化了摄像头模组1的整体结构,使摄像头模组1所占用的空间更小,有利于摄像头模组1整体结构的小型化,并且使得摄像头模组1的组装难度降低,同时也降低了摄像头模组1的生产成本。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具有防抖及对焦功能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像头组件、图像传感器、柔性电路板以及三轴平移马达,其中,所述三轴平移马达包括固定件、活动件以及至少三个驱动机构,所述摄像头组件或所述图像传感器固定于所述活动件的外侧,所述柔性电路板固定于所述活动件的外侧并与所述摄像头组件或所述图像传感器电连接,各所述驱动机构分别安装于所述固定件的至少三个侧面,各所述驱动机构分别用于驱动所述活动件沿X轴、Y轴或Z轴平移,所述活动件移动时带动所述图像传感器或所述镜头组件同步平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抖及对焦功能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具有三个或六个,三个所述驱动机构分别安装于所述固定件的三个侧面,通过三个所述驱动机构分别驱动所述活动件沿X轴、Y轴或Z轴平移;六个所述驱动机构分别安装于所述固定件的六个侧面,并且两两沿X轴、Y轴或者Z轴相对称设置,通过六个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活动件分别沿X轴、Y轴或Z轴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防抖及对焦功能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轴平移马达还包括至少一个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分别连接于所述活动件、所述固定件,所述弹性件可分别沿X轴、Y轴或Z轴形变,任一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活动件移动时均可使所述弹性件产生形变,所述弹性件恢复形变时驱动所述活动件复位。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防抖及对焦功能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驱动机构均包括:
驱动臂,所述驱动臂包括依次设置的固定部、形变部以及驱动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固定件,所述形变部可产生弹性形变;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连接于所述驱动部,所述驱动件施力于所述驱动部时可使所述形变部产生变形,从而使所述驱动部产生位移而作用于所述活动件以推动所述活动件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防抖及对焦功能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部的厚度小于所述驱动部的厚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防抖及对焦功能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SMA线,所述SMA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部,所述SMA线通电收缩时可施力于所述驱动部,进而使所述形变部产生形变,所述SMA线断电松弛时,所述形变部可恢复形变。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防抖及对焦功能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驱动机构均还包括顶推块,所述顶推块连接于所述驱动部并与所述活动件可分离地抵接。
8.如权利要3所述的具有防抖及对焦功能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相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至少一个弹性臂,每一所述弹性臂均可沿X轴、Y轴或Z轴产生形变,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一者固定于所述活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另一者连接于所述固定件,所述活动件沿任意方向移动时均可使所述弹性臂产生形变。
9.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防抖及对焦功能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轴平移马达还包括外壳体,所述固定件、所述活动件均容置于所述外壳体内,并且所述固定件上凸设有固定块,所述活动件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块相对应的通孔,所述固定块穿过所述通孔并固定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使所述活动件可移动地容置于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固定件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防抖及对焦功能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依次连接并相互呈弯折状的多个侧板以及连接于其中一所述侧板的底部的一底板,多个所述侧板以及一所述底板之间围成一容置空间,所述活动件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连接于其中一所述侧板。
CN202210044233.6A 2022-01-14 2022-01-14 具有防抖及对焦功能的摄像头模组 Pending CN1143634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44233.6A CN114363495A (zh) 2022-01-14 2022-01-14 具有防抖及对焦功能的摄像头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44233.6A CN114363495A (zh) 2022-01-14 2022-01-14 具有防抖及对焦功能的摄像头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3495A true CN114363495A (zh) 2022-04-15

Family

ID=81092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44233.6A Pending CN114363495A (zh) 2022-01-14 2022-01-14 具有防抖及对焦功能的摄像头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6349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66950A (zh) * 2023-04-10 2023-06-30 包头江馨微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sma驱动件、对焦组件及摄像头模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66950A (zh) * 2023-04-10 2023-06-30 包头江馨微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sma驱动件、对焦组件及摄像头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81015U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EP2219365B1 (en) Camera lens assembly
WO2022262697A1 (zh)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572930A (zh) 光学防抖马达及摄像头模组
CN112911092A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2105748A1 (zh) Sma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363495A (zh) 具有防抖及对焦功能的摄像头模组
CN113163100A (zh) 一种Sensor-Shift摄像模组
CN110646915A (zh) 潜望式镜头驱动装置
CN216774868U (zh) 具有防抖及对焦功能的摄像头模组
CN111629125A (zh) 摄像装置、sma驱动设备及其制造方法和驱动方法
CN113489885A (zh)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0764216A (zh) 潜望式镜头载体及其组件
CN215453078U (zh) 一种基于传感器位移技术的定焦马达结构
CN214669808U (zh) 一种镜头驱动装置
CN214311230U (zh) 一种驱动模块、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0690911U (zh) 潜望式镜头驱动装置的金属片组及底座组件
CN112835203A (zh) 一种驱动模块、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488457A (zh) 镜头驱动装置
CN113534398A (zh) 镜头模组及摄像装置、电子设备、光轴对准方法
KR20210055657A (ko) 카메라 모듈
CN218071571U (zh) 光学防抖马达及摄像头模组
CN214544476U (zh) 摄像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4428433A (zh) 用于光学致动器的驱动结构及相应的摄像模组
CN217821198U (zh) 一种镜头驱动机构的防抖平台及镜头驱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