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62284B - 供电控制的装置、系统 - Google Patents

供电控制的装置、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62284B
CN114362284B CN202111463142.8A CN202111463142A CN114362284B CN 114362284 B CN114362284 B CN 114362284B CN 202111463142 A CN202111463142 A CN 202111463142A CN 114362284 B CN114362284 B CN 1143622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signal
circuit
relay
power supply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6314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62284A (zh
Inventor
刘剑
王华雄
化希瑞
李智强
刘铁
孙刚
陈应君
陈支兴
赵晓博
赵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6314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622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622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22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622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22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Direct Current Motors (AREA)
  • Relay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供电控制的装置和系统,所述装置包括:操作模块、直流电机和驱动模块;其中,操作模块,包括与直流电机的转轴连接的转动部;用于在转动部转动时触发直流电机向所述驱动模块输送电能;驱动模块,包括驱动电路和换向开关;驱动电路与所换向开关连接;换向开关具有保持所述驱动电路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的第一状态和将第一控制信号转换为第二控制信号的第二状态;其中,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目标电路与电源连通,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目标电路与所述电源断开连接。如此,在不增加额外功耗的前提下,转换控制信号的类别,完成对电源及目标电路之间的通断操作,安全性高,耗费的电资源少。

Description

供电控制的装置、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电路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电控制的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涉及电路控制的仪器中,例如,在钻孔电磁波CT及物探孔下工作的仪器中,电源与功能电路之间设置有接插件,通过带电插拔控制电源对功能电路的供电。
相关技术中,往往采取手动带电插拔的方式实现供电控制。在实际应用中,相关技术中的供电控制装置安全性低,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控制的装置和系统。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供电控制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操作模块、直流电机和驱动模块;其中,
所述操作模块,包括与所述直流电机的转轴连接的转动部;用于在所述转动部转动时触发所述直流电机向所述驱动模块输送电能;
所述驱动模块,包括驱动电路和换向开关;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换向开关连接;所述换向开关具有保持所述驱动电路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的第一状态和将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转换为第二控制信号的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目标电路与电源连通,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目标电路与所述电源断开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部包括:手柄及变比齿轮组件;其中,
所述变比齿轮组件的一端连接手柄,所述变比齿轮组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直流电机的转轴;所述变比齿轮组件用于调节所述直流电机的转轴与手柄之间的转速比。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驱动电路和所述换向开关之间设置放大电路;所述放大电路用于放大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电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为脉冲电路;
所述脉冲电路在所述电能驱动下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目标电路与所述电源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为正向脉冲。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脉冲电路与所述换向开关连接;所述换向开关用于将所述脉冲电路输出的正向脉冲转换为反向脉冲;所述反向脉冲用于控制目标电路与电源断开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继电器,包括:继电器开关及继电器线圈,所述继电器线圈与所述换向开关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线圈在第一控制信号驱动下控制所述继电器开关闭合;所述继电器的线圈在第二控制信号驱动下控制所述继电器开关关断;所述继电器开关的闭合与关断状态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电路与所述电源之间的通断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向开关为双刀双掷船型开关,所述双刀双掷船型开关用于改变所述继电器线圈中电流的方向。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供电控制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电池及目标电路,所述电池用于给所述目标电路供电;
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供电控制的装置;
继电器,用于在所述供电控制的装置输出的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实现所述电池与所述目标电路之间的通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绞车及绞车滑轮,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供电控制的装置及所述绞车滑轮安装在所述绞车内,传输控制信号的电缆缠绕在所述绞车滑轮上,所述绞车与所述继电器之间通过传输控制信号的所述电缆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与所述继电器安装在地下保护盒内,所述地下保护盒用于保护所述电池及所述继电器。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操作模块的转动部触发直流电机向驱动模块输送电能,所述驱动模块根据接受到的电能,开启控制目标电路与电源通断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这里,由于所述驱动电路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可以用于控制目标电路与电源连通,所述换向开关将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转换为第二控制信号,可以用于控制所述目标电路与所述电源断开连接。
因此,相较于在电源与功能电路之间设置有接插件,通过带电插拔控制电源对功能电路的供电,本公开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转动部的转动,通过设置少量电路,触发第一控制信号的生成;通过换向开关的换向,转换第一控制信号为第二控制信号。如此,通过转动部的转动,在不增加额外功耗的前提下,转换控制信号的类别,完成对电源及目标电路之间的通断操作,安全性高,耗费的电资源少,避免了操作失误带来的风险,减少了仪器拆卸频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控制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控制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控制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控制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控制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脉冲电路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脉冲电路的脉冲效果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控制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控制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开关控制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控制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控制的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再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实施例,以下通过一些示例性实施例对相关技术中的仪器进行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物探孔下工作的仪器中设置电源与目标电路的开关,所述开关在所述仪器进入地下前手动打开。示例性地,在所述开关下还设置有防水保护罩,所述防水保护罩用以防止所述开关接触失灵。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通过上位机、单片机、驱动电路及继电器控制电源与目标电路的之间的通断;或者,通过上位机、嵌入式数字电路、驱动电路及继电器控制电源与目标电路的之间的通断。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控制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操作模块10,直流电机20和驱动模块30;其中,
所述操作模块10,包括与所述直流电机20的转轴连接的转动部101;用于在所述转动部转动时触发所述直流电机20向所述驱动模块30输送电能;
所述驱动模块30,包括驱动电路301和换向开关302;所述驱动电路301与所述换向开关302连接;所述换向开关302具有控制所述驱动电路301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的第一状态和控制所述驱动电路301输出第二控制信号的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目标电路与电源连通,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目标电路与所述电源断开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部101包括:手柄及变比齿轮组件。所述变比齿轮组件的一端连接手柄,所述变比齿轮组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直流电机的转轴;所述变比齿轮组件用于调节所述直流电机的转轴与手柄之间的转速比。示例性地,手柄上设置有绝缘材料。如此,通过手柄的转动,带动直流电机的转轴以预定转速转动,从而产生预设范围内的阈值电压。这里,仅需要控制手柄的转动圈数,在不增加额外功耗的前提下实现电能输出,节约了电资源,提高了供电控制的装置的安全性。
示例性地,所述阈值电压的预设范围可以根据驱动电路301的参数要求确定。若所述参数要求的值大于第一值,所述阈值电压大于第一预定值;若所述参数要求的值小于第一值,所述阈值电压小于第二预定值。其中,根据参数要求和预定值之间的映射关系表确定所述第一预定值及所述第二预定值。
示例性地,所述参数要求指示的参数可以是驱动电路301的负载电压、负载电流及负载功率。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所述变比齿轮组件所连接的直流电机采用2400转/分钟、额定输出DC12V的微型直流电机。示例性地,所述直流电机的负载可以不小于250欧姆,从而确保所述直流电机输出的电压稳定。示例性地,所述变比齿轮组件设置有至少三个直径不同的齿轮(如图2所示的齿轮1、2、3),所述各个齿轮之间的直径比例不做限制,仅确定最后手柄与所述直流电机的转轴之间的转速比为1:40。此时,手柄仅需1秒内转动一圈,就能实现直流电机的转轴对转速(2400转/分钟)的要求,从而使得所述直流电机20输送DC12V电压给驱动模块30。
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不同的直流电机的转轴对转速的要求不一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设置变比齿轮的数量及各个变比齿轮之间的直径比,从而使得手柄与转轴之间的转速比符合实际应用场景中的用户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301接收到直流电机20输出的额定电压后,在预定时间周期内输出电流。若在预定时间周期后,所述驱动电路的电源端没有接收到电能,所述驱动电路301停止电流的输出。其中,基于驱动电路301中设置的定时电阻和定时电容的值确定所述预定时间周期。如此,仅在需要驱动电路输出控制信号前转动所述转动部101,所述驱动电路只在预定时间周期内输出电流,节省了人力资源,减少了器件功耗。
示例性地,所述定时电阻与所述定时电容串联,则所述预定时间周期的值为所述定时电阻与所述定时电容的值的乘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向开关302具有保持所述驱动电路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的第一状态和将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转换为第二控制信号的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目标电路与电源连通,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目标电路与所述电源断开连接。示例性地,所述换向开关302为双刀双掷船型开关。如图11所示,所述第一状态指示所述双刀双掷船型开关打在第一控制端(如图11所示的黑色实心的两触点)时,所述第二状态指示所述双刀双掷船型开关打在第二控制端(如图11所示的白色空心的两触点)。如此,不需要另外设置输出第二控制信号的的驱动电路,仅通过换向开关302就可以完成控制目标电路与电源断开连接的操作,减少了电路数量,提高了供电控制的安全性,节省了电资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向开关302可以手动操作;或者,可以设置电子与通信模块,通过所述电子与通信模块远程控制换向开关302;或者,可以设置定时装置,所述换向开关302在一定时间后自动完成开关操作。
示例性地,所述驱动电路301为脉冲电路,所述脉冲电路经所述直流电机输出的电能触发,输出正向脉冲。所述换向开关302具有保持所述正向脉冲的第一状态与将所述正向脉冲转换为反向脉冲的第二状态。
例如,所述换向开关302的第二状态用于改变所述正向脉冲的指示的电压正负极,从而将所述正向脉冲转换为反向脉冲;或者,所述换向开关302的第二状态用于改变所述正向脉冲的指示的电流中的电子的运动方向,从而将所述正向脉冲转换为反向脉冲。
所述正向脉冲可以用于控制目标电路与电源连通,所述反向脉冲可以用于控制目标电路与电源断开连接。示例性地,电源与目标电路之间还设置有接触器或者继电器,所述反向脉冲用于控制所述接触器或者继电器的开关关断,从而控制所述电源与目标电路断开连接。其中,所述接触器或者继电器的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电源与目标电路之间的通断。这里,所述正向脉冲可以由转动部101的转动间接激励形成,同时,不需要另外设置输出反向脉冲的脉冲电路,仅通过换向开关302就可以完成控制目标电与电源断开连接的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电控制的装置可以包括:继电器或接触器,所述继电器或接触器用于控制目标电路与电源之间的通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电控制的装置包括:继电器,包括:继电器开关及继电器线圈,所述继电器线圈与所述换向开关302连接,所述继电器线圈上的电流状态根据所述换向开关302的状态确定,所述继电器线圈用于控制所述继电器开关,所述继电器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目标电路与所述电源之间的通断。这里,换向开关302通过改变继电器接收到的控制信号的类别,改变继电器开关的通断状态,从而控制所述目标电路与所述电源之间的通断。
示例性地,所述继电器可以选择磁保持继电器。当所述继电器线圈上的电流值超过吸合电流的大小时,所述继电器开关产生吸合动作;所述吸合电流指示所述磁保持继电器能够产生吸合动作的最小电流。若所述继电器开关完成吸合动作,目标电路与电源之间连通。此时,虽然驱动电路在预定周期后不再通过换向开关302向磁保持继电器提供周期性电流,所述磁保持继电器可以通过永久磁铁的磁性,保持所述继电器开关的吸合状态,所述目标电路与电源之间保持连通状态。若驱动电路再次提供电流给磁保持继电器,且,换向开关302改变所述继电器线圈上的电流方向,所述继电器开关产生排斥动作,使得目标电路与电源之间断开连接。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操作模块的转动部触发直流电机向驱动模块输送电能,所述驱动模块根据接受到的电能,开启控制目标电路与电源通断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这里,由于所述驱动电路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可以用于控制目标电路与电源连通,所述换向开关302可以将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转换为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目标电路与所述电源断开连接。因此,相较于在电源与功能电路之间设置有接插件,通过带电插拔控制电源对功能电路的供电,本公开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转动部101的转动,通过设置少量电路,触发第一控制信号的生成;通过换向开关302的换向,转换第一控制信号为第二控制信号。如此,通过转动部101的转动,在不增加额外功耗的前提下,转换控制信号的类别,完成对电源及目标电路之间的通断操作,安全性高,耗费的电资源少,避免了操作失误带来的风险,减少了仪器拆卸频次。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控制的装置,所述转动部101包括:手柄102及变比齿轮组件103;其中,变比齿轮组件103的一端连接手柄102,变比齿轮组件103的另一端连接直流电机20的转轴;所述变比齿轮组件103用于调节直流电机20的转轴与手柄102之间的转速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变比齿轮组件103至少包含两个变比齿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手柄102与所述变比齿轮组件103之间设置有动力装置,手柄102用于触发所述动力装置产生令所述变比齿轮组件啮合的动力。示例性地,所述动力装置为气缸,或者,所述动力装置为马达。
如此,可以通过手柄102激发动力装置开始动作,带动直流电机20的转轴以预定转速转动,从而生成额定电压。这里,仅需要手动控制手柄的状态,在不增加额外功耗的前提下实现电能输出,节约了电资源,提高了供电控制的装置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直流电机20的转轴对应的转速条件,设置变比齿轮的数量及各个变比齿轮之间的直径比。示例性地,使得在手柄1转/秒的应用场景下,通过不同的直径比能够调节手柄与转轴之间的转速比,从而使得不同的直流机20的转轴的转速符合所述转轴对应的转速条件。如此,通过手柄102的转动,带动直流电机的转轴以预定转速转动,从而生成额定电压。这里,仅需要控制手柄102的转动圈数,在不增加额外功耗的前提下实现电能输出,节约了电资源,提高了供电控制的装置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柄102的转速可以是2转/秒,或者0.5转/秒,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此不作限制。示例性地,用户需求的手柄102的转速为2转/秒,选择的直流电机20的转轴对应的转速条件为2400转/分钟,通过设置各个变比齿轮之间的直径比,使得手柄102与直流电机20的转轴之间的转速比为:1:80。
示例性地,用户需求的手柄102的转速为2转/秒,选择的直流电机20的转轴对应的转速条件为1200转/分钟,通过设置各个变比齿轮之间的直径比,使得手柄102与直流电机20的转轴之间的转速比为:1:40。
如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控制的装置。在驱动电路301与换向开关302之间设置放大电路303;所述放大电路303用于放大第一控制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大电路303中可以包含放大器件,所述放大器件能够放大驱动电路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有鉴于放大电路的设置,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供电控制的装置中,直流电机20输入到驱动电路301的电能小,驱动电路301的功耗少。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大电路303可以包含至少一个场效应管,所述至少一个场效应管的输入端与驱动电路30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场效应管的输出端与换向开关302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场效应管能够放大所述驱动电路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的电压。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大电路303可以包含至少一个运算放大器。
示例性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可以包含至少一个三极管,所述至少一个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换向开关连接,所述至少一个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驱动电路30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的电流远大于输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的电流,如此,所述三极管放大了驱动电路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的电流。有鉴于放大电路的设置,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供电控制的装置中,直流电机20输入到驱动电路301的电能小,驱动电路301的功耗少。
示例性地,所述至少一个三极管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个。为了便于理解,所述两个三极管分别称为第一三极管及第二三极管。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的与驱动电路30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换向开关302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的连接点,和所述驱动电路302的输入端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流放大电路可以包括第一限流电阻、第二限流电阻与第三分压电阻。所述第一限流电阻及第二限流电阻与所述三极管串联,所述第三分压电阻与所述三极管并联。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第二限流电阻与所述第三分压电阻用于减少所述三极管的负载功率。
如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控制的装置。其中,驱动电路301为脉冲电路304。所述脉冲电路304在所述电能驱动下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目标电路与所述电源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为正向脉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脉冲电路输出的正向脉冲所指示的脉冲信号可以为方波、矩形波、尖峰波及锯齿波。示例性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脉冲电路输出的正向脉冲所指示的脉冲信号为方波。
示例性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脉冲电路304接收到直流电机20输出的额定电压后,可以在预定时间周期内输出电流。若在预定时间周期后,所述脉冲电路的电源端没有接收到电能,所述脉冲电路304可以停止电流的输出。其中,基于脉冲电路304中设置的定时电阻和定时电容的值确定所述预定时间周期。如此,仅在需要脉冲电路304输出正向脉冲前转动所述转动部101,所述脉冲电路304只在预定时间周期内输出电流,节省了人力资源,减小了器件功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向脉冲可以激励继电器或接触器产生开关闭合动作,从而控制目标电路与电源的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脉冲电路可以包括555定时器,电阻R1至R6,电容C1至C3。所述555定时器的2脚、3脚及5脚分别与电容C2、电阻R2及电容C3连接,所述555定时器的1脚接地,8脚接驱动电路301的输出端。所述555定时器的4脚与电阻R4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555定时器的6脚及7脚之间的连接点连接。
所述555定时器的2脚的触点上的电压降至输入电源的1/3时,所述555定时器的3脚将输出一个单次的方波脉冲。所述方波脉冲的输出时常由电阻R4与电容C1、C2及C3组成的时间常数确定,所述时间常数的确定公式为:
T=1.1×R4×C1×C2×C3;
所述时间常数T即为所述方波脉冲的输出时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容C1的值为1uF,电容C2的值为10uF,电容C3的值为10uF,电阻R4的值为45KΩ。此时,时间常数T=1.1×R4×C1×C2×C3。即,所述方波脉冲的输出时长为50ms。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脉冲电路可以包括电流放大装置Q1,电阻R1、R2与所述电流放大装置Q1串联限流,电阻R3与所述电流放大装置Q1并联分压。这里,通过限流及分压的方式,减小所述电流放大装置的负载功率。
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的脉冲电路输出的正向脉冲实际效果如图7所示。
如图8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控制的装置。其中,所述脉冲电路304与所述换向开关302连接;所述换向开关302用于将所述脉冲电路304输出的正向脉冲转换为反向脉冲;所述反向脉冲用于控制目标电路与电源断开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脉冲电路304经所述直流电机20输出的电能触发,输出正向脉冲。所述换向开关302具有保持所述正向脉冲的第一状态与将所述正向脉冲转换为反向脉冲的第二状态。所述正向脉冲可以用于控制目标电路与电源连通,所述反向脉冲可以用于控制目标电路与电源断开连接。这里,由转动部101的转动激励直流电机20输出电能,触发产生所述正向脉冲;同时,不需要另外设置输出反向脉冲的脉冲电路,仅通过换向开关就可以完成控制目标电路与电源断开连接的操作,减少了电路数量,提高了供电控制的安全性,节省了电资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向脉冲激励继电器或接触器产生开关关断动作,从而控制目标电路与电源断开连接。
如图9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控制的装置。其中,继电器40包括继电器开关402及继电器线圈401,所述继电器线圈401与所述换向开关302连接,所述继电器线圈401在第一控制信号驱动下控制所述继电器开关402闭合;所述继电器线圈401在第二控制信号驱动下控制所述继电器开关402关断;所述继电器开关402的闭合与关断状态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电路与所述电源之间的通断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不对所述继电器40的类型做限制,所述继电器线圈401在第一控制信号驱动下产生第一磁场,所述第一磁场能够控制所述继电器开关402闭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换向开关301将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转换为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为空信号。所述空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继电器的输入端接收的电流为空值;或者,所述空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继电器的输入端接收到的电流的值,小于所述继电器能够产生第一磁场的电流预设值。由于所述继电器缺失输入电流,所述继电器线圈401上的电流逐渐消失,所述第一磁场随着继电器线圈401上的电流消失而消失。如此,所述继电器开关402无法保持闭合状态,从而转换为关断状态。
示例性地,所述换向开关可以分别连接有驱动电路及包含无穷大电阻的第二电路。所述换向开关可以第一状态下连通驱动电路,在第二状态下连接第二电路。此时,所述空信号用于指示所述换向开关在第二状态下与第二电路连接。由于第二电路的电阻大于预设范围,所述继电器线圈401上的电流的值小于能够产生第一磁场的电流预设值,所述第一磁场消失,所述继电器开关402转换为关断状态。这里,通过换向开关对第一控制信号的转换,完成了对目标电路与所述电源之间通断状态的控制。如此,即使驱动电路在某些应用场景下依然向继电器输送电流,通过换向开关对第一控制信号转换为第二控制信号的方式,避免继电器开关无法准时关断,从而确保能够高效控制目标电路与电源之间的通断。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继电器40为磁保持继电器。示例性地,所述磁保持的继电器线圈401在第一控制信号驱动下控制所述继电器开关402闭合后,所述继电器线圈401的两端不再施加正负电压时,所述磁保持继电器能够保持在第一控制信号驱动下的磁性。所述磁性使得所述继电器开关402保持闭合状态。如此,通过磁保持继电器的磁保持特性,驱动电路无需持续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给所述磁保持继电器,就能够保持目标电路与电源之间的连通状态,节省了电资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保持继电器接收的第一控制信号为正向脉冲,所述磁保持继电器接收的第二控制信号为反向脉冲。所述正向脉冲为所述磁保持继电器提供正向电压,所述反向脉冲为磁保持继电器提供反向电压。其中,磁保持继电器接收到的电压的正负控制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的磁性方向,所述磁性方向控制目标电路与电源之间的通断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继电器为单线圈磁保持继电器,继电器线圈401电阻约为200欧姆。当继电器线圈401上加有正向DC12V脉冲时,继电器线圈401的1脚接有正电压,2脚为负电压。此时,继电器3脚和4脚将处于短路状态。当继电器线圈401上加有反向脉冲时,继电器线圈401的1脚接有负电压,2脚为正电压。此时,继电器3脚和4脚将处于开路状态。其中,所述继电器线圈401的1脚及2脚用以指示继电器线圈401的两端,上述继电器3脚和4脚的短路状态指示继电器开关闭合,继电器3脚和4脚的开路状态指示继电器开关关断。
如图1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控制的装置。其中,所述换向开关301为双刀双掷船型开关,所述双刀双掷船型开关用于改变所述继电器线圈401中电流的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继电器线圈1脚、2脚与双刀双掷船型开关的连接方式如图9所示。所述继电器线圈401的1脚及2脚用以指示继电器线圈401的两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电路301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给继电器线圈401。示例性地,若所述双刀双掷船型开关打在第一控制端如图11所示的黑色实心的两触点)时,所述继电器线圈401的1脚接驱动电路301的输出端,2脚接地,此时继电器线圈401中的电流为正向。继电器402中正向的电流产生第一磁场,所述第一磁场促使继电器开关402产生异性相吸的动作。即,所述继电器开关402闭合。其中,第一控制信号为继电器线圈401中正向的电流。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电路301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给继电器线圈401。船型开关打在第二控制端(如图11所示的白色空心的两触点)时,所述继电器线圈401的1脚接地,2脚接驱动电路301的输出端,此时继电器线圈401中的电流反向。继电器402中反向的电流产生第二磁场,所述第二磁场促使继电器开关402产生同性相斥的动作。即,所述继电器开关402关断。这里,继电器线圈401接收到的第一控制信号被转换为第二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为继电器线圈401中反向的电流。
如此,不需要另外设置输出第二控制信号的驱动电路,仅通过双刀双掷船型开关就可以完成控制目标电与电源断开连接的操作,减少了电路数量,提高了供电控制的安全性,节省了电资源。
如图1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控制的系统。
所述系统包括:电池7及目标电路9,所述电池7用于给所述目标电路9供电;
如前文任一所述的供电控制的装置中的操作模块1、驱动模块3及直流电机2;
如前文任一所述的继电器8,用于在所述供电控制的装置输出的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实现所述电池7与所述目标电路9之间的通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绞车5及绞车滑轮4,如上文任一所述的供电控制的装置中的操作模块1、驱动模块3及直流电机2和所述绞车滑轮4安装在所述绞车5内,传输控制信号的电缆6缠绕在所述绞车滑轮4上,所述绞车5与所述继电器8之间通过传输控制信号的所述电缆6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7与所述继电器8安装在地下保护盒内,所述地下保护盒用于保护所述电池7及所述继电器8。
在一个实施例中,地面上设有地面控制盒10,所述地面控制盒10内设置有所述驱动模块3及直流电机2,所述直流电机2与地面控制盒10外部的所述操作模块1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地面控制盒10为重约150g、5cm×10cm×3cm的长方体塑料盒。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地面控制盒10安装在绞车5侧方,控制信号通过两根导线与绞车滑环4连接,经电缆6传输至电池7下方的继电器线圈圈802中,控制继电器开关801,最终实现电源7与目标电路9的上电与断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实际操作时可以标识通断状态,结束工作或状态未知时前可以先单独连接电池进行断操作,确保状态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地面控制盒10安装在绞车5上,所述操作模块1可以包括变比齿轮及手柄,所述变比齿轮及手柄可以采用塑料材料,体积小,不增加额外重量。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可以通过摇动1~2圈手柄控制电源7与目标电路之间的通断,操作便捷且不增加额外能源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另外,本公开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供电控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模块、直流电机和驱动模块;其中,
所述操作模块,包括与所述直流电机的转轴连接的转动部;用于在所述转动部转动时触发所述直流电机向所述驱动模块输送电能;
所述驱动模块,包括驱动电路和换向开关;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换向开关连接;所述换向开关具有保持所述驱动电路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的第一状态和将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转换为第二控制信号的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目标电路与电源连通,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目标电路与所述电源断开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包括:手柄及变比齿轮组件;其中,
所述变比齿轮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手柄,所述变比齿轮组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直流电机的转轴;所述变比齿轮组件用于调节所述直流电机的转轴与所述手柄之间的转速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电路和所述换向开关之间设置放大电路;所述放大电路用于放大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为脉冲电路;
所述脉冲电路在所述电能驱动下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目标电路与所述电源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为正向脉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电路与所述换向开关连接;所述换向开关用于将所述脉冲电路输出的正向脉冲转换为反向脉冲;所述反向脉冲用于控制所述目标电路与所述电源断开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继电器,包括:继电器开关及继电器线圈,所述继电器线圈与所述换向开关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线圈在第一控制信号驱动下控制所述继电器开关闭合;所述继电器的线圈在第二控制信号驱动下控制所述继电器开关关断;所述继电器开关的闭合与关断状态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电路与所述电源之间的通断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开关为双刀双掷船型开关,所述双刀双掷船型开关用于改变所述继电器线圈中电流的方向。
8.一种供电控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及目标电路,所述电池用于给所述目标电路供电;
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任一所述的供电控制的装置;
继电器,用于在所述供电控制的装置输出的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实现所述电池与所述目标电路之间的通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绞车及绞车滑轮,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任一所述的供电控制的装置及所述绞车滑轮安装在所述绞车内,传输控制信号的电缆缠绕在所述绞车滑轮上,所述绞车与所述继电器之间通过所述电缆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与所述继电器安装在地下保护盒内,所述地下保护盒用于保护所述电池及所述继电器。
CN202111463142.8A 2021-12-02 2021-12-02 供电控制的装置、系统 Active CN1143622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63142.8A CN114362284B (zh) 2021-12-02 2021-12-02 供电控制的装置、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63142.8A CN114362284B (zh) 2021-12-02 2021-12-02 供电控制的装置、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2284A CN114362284A (zh) 2022-04-15
CN114362284B true CN114362284B (zh) 2023-08-04

Family

ID=81097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63142.8A Active CN114362284B (zh) 2021-12-02 2021-12-02 供电控制的装置、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62284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47575A (ja) * 1985-08-28 1987-03-02 Casio Comput Co Ltd ストツプウオツチ装置
CN204668979U (zh) * 2015-04-13 2015-09-23 范龙 移动电源
CN204667623U (zh) * 2015-03-23 2015-09-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遥控器
CN105634104A (zh) * 2014-10-30 2016-06-01 陕西盛迈石油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野外充电器
CN105958596A (zh) * 2016-06-22 2016-09-21 南通绿业中试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超级电容手摇式充电宝
CN209248771U (zh) * 2018-09-10 2019-08-13 广州汉邮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手摇发电机供电的新能源行人交通信号灯
JP2019193414A (ja) * 2018-04-24 2019-10-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駆動回路、パワー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力変換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47575A (ja) * 1985-08-28 1987-03-02 Casio Comput Co Ltd ストツプウオツチ装置
CN105634104A (zh) * 2014-10-30 2016-06-01 陕西盛迈石油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野外充电器
CN204667623U (zh) * 2015-03-23 2015-09-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遥控器
CN204668979U (zh) * 2015-04-13 2015-09-23 范龙 移动电源
CN105958596A (zh) * 2016-06-22 2016-09-21 南通绿业中试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超级电容手摇式充电宝
JP2019193414A (ja) * 2018-04-24 2019-10-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駆動回路、パワー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力変換システム
CN209248771U (zh) * 2018-09-10 2019-08-13 广州汉邮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手摇发电机供电的新能源行人交通信号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2284A (zh) 2022-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98186B1 (ko) 온/오프 스위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대기전력 차단 장치
US6133642A (en) Portabl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ng system with mechanical and solar power sources
CN114362284B (zh) 供电控制的装置、系统
CN107112989A (zh) 开关机电路与雾滴检测仪
CA2386656A1 (en) Load controller utilizing alternator field excitation
JP2006202744A (ja) 電源スイッチシステム
CN101710810B (zh) 一种电机启动电路及电机启动方法
KR100260499B1 (ko) 진동 표시기와 접속하기 위한 선택 호출 수신기의 구조
ATE199611T1 (de) Schaltungsanordnung zur begrenzung des zu schaltenden stromes eines elektrischen verbrauchers
CN220475628U (zh) 一种螺丝刀控制电路
Balakrishna et al. Speed and Direction Control of Dc Motor Using Android Mobile Application
CN217590643U (zh) 电机驱动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09343206U (zh) 系留无人机控制电路以及系留无人机
JP6474925B2 (ja) 無線受信駆動装置
MY116519A (en) Motor control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direct current brushless motor with tap terminals
CN108110515A (zh) 一种可自动插合的插头连接系统
CN211180603U (zh) 一种水感应控制电路
CN214818318U (zh) 一种电动工具
JP3384387B2 (ja) ワイヤード付きリモコン送信機
CN211958097U (zh) 电动工具
CN214674448U (zh) 一种低待机功耗供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17769516U (zh) 电源管理系统及机器人
CN218974798U (zh) 开关机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12935898U (zh) 实现电源线通讯的硬件电路及通讯系统
CN220884070U (zh) 一种兼容直流充电标准的状态检测电路及充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