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49273B -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系统及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系统及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49273B
CN114349273B CN202111621571.3A CN202111621571A CN114349273B CN 114349273 B CN114349273 B CN 114349273B CN 202111621571 A CN202111621571 A CN 202111621571A CN 114349273 B CN114349273 B CN 1143492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sludge
aerobic
anoxic
return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2157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49273A (zh
Inventor
张宁迁
张令
金爽
王余
侯松
赵云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Plat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Pushi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Pushi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Pushi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2157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492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492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492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492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492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系统及工艺。针对现有技术中污水脱氮除磷工艺构筑物占地大、后段生化处理负荷高以及不同污泥不能分开处理的技术问题,本方案采用在好氧池中设置活性污泥分离装置;并在好氧池和预处理池之间设活性污泥混合液回流管路,好氧池和缺氧池之间设好氧液回流管路;设置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和预处理池之间设上清液回流管路。高度集成的系统可实现污水处理工艺构筑物和设备的精简,降低建设成本,有效促使系统中的污泥浓度达到较高水平,提高生化处理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系统及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系统及工艺。
背景技术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污水生物处理方法,通过厌氧、缺氧、好氧区的设置使之具有生物脱氮、除磷的功能。典型的生物脱氮除磷的活性污泥法包括A2O工艺、UCT工艺等。A2O工艺流程简洁,污泥在厌氧、缺氧、好氧环境中交替运行,污泥沉降性能好,能够同时做到脱氮、除磷和有机物的降解。A2O工艺及UCT工艺均能达到同时脱氮除磷的要求,但A2O工艺中回流污泥存在的硝酸盐对厌氧释磷过程有一定影响,系统所排放的剩余污泥中,仅有一部分污泥是经历了完整的厌氧和好氧的过程,影响了污泥的充分吸磷。UCT工艺(图6)是一种改进的A2O工艺,此工艺中,厌氧池进行磷的释放和含氮有机物的氨化并转化易降解的COD,缺氧池进行反硝化脱氮,好氧池去除BOD、吸收磷以及硝化。UCT工艺将回流污泥首先回流至缺氧段,回流污泥中的NO3-N在缺氧段被反硝化脱氮,然后将缺氧段混合液部分再回流至厌氧段。进入厌氧段的硝酸盐浓度大大降低,由此避免了NO3-N对厌氧段聚磷菌释磷的干扰,使厌氧池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既提高了磷的去除率,又对脱氮没有影响。
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5541021A,申请日为2015年12月29日,名称为:一种基于厌氧氨氧化的连续流改良UCT自养脱氮除磷工艺的快速启动方法;公开了按以下步骤:搭建系统;接种污泥;启动运行系统,进行各菌种的富集培养;连续流改良UCT自养脱氮除磷工艺的构建与启动。该方案采用分别富集培养DPAOs、AOB和Anammox三类功能细菌,再组合运行的方式进行连续流改良UCT自养脱氮除磷工艺的启动,启动方式更加灵活,菌种分开培养更加高效,启动时间更为缩短。但UCT工艺中虽减少了进入厌氧区的硝酸盐量提高了除磷效果,减小了厌氧反应器的硝酸盐负荷,提髙了除磷能力,达到脱氮除磷目的,但由于增加了回流系统,操作运行复杂,运行费用相应提高但仍需设置二沉池,占地面积大,效率低。
另外,目前城市污水厂污泥的处理与综合利用方法是基于完整的工艺路线,集中收集处理。污泥组分复杂,无机质含量高,有机质含量低,处理效率低。采用干化焚烧处理方法,由于污泥有机质含量低,污泥自身热能普遍不足,无法满足干化焚烧自身热平衡,需要添加额外的辅助燃料,处理成本高。采用好氧堆肥处理方法,有机质含量过低,导致堆肥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足,靠自身发热难以维持堆肥,不利于堆体中高温分解微生物的繁殖,无法提高堆体中微生物的活性,往往要添加易被生物利用的辅料,且辅料掺加量大,处理效率低,臭气产生量大,肥料成品的品质较低。采用脱水填埋处理方法,污水厂出水标准高,往往加入大量絮凝剂,增加了污泥粘度,造成难以深度脱水,使强度下降,渗滤液增多。且污泥中含有存在大量铝铁盐和磷盐,在填埋过程中易造成二次污染,且填埋用地稀少,不足于承受大量的污泥填埋。不同工艺段的污泥集中处理,易造成有害污染物反复累积,在处理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由于污泥处理责任主体和处理线路不明确,只能实现污泥减量化,无法达到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水平,且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污水脱氮除磷工艺构筑物占地大、后段生化处理负荷高以及不同污泥不能分开处理的技术问题,本方案采用在好氧池中设置活性污泥分离装置;并在在好氧池和预处理池之间设活性污泥混合液回流管路,好氧池和缺氧池之间设好氧液回流管路;设置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和预处理池之间设上清液回流管路。高度集成的系统可实现污水处理工艺构筑物和设备的精简,降低建设成本,有效促使系统中的污泥浓度达到较高水平,提高生化处理能力。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预处理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磁分离装置;所述缺氧池和所述厌氧池之间设有缺氧液回流管路;所述缺氧池和所述磁分离装置之间设有污泥回流管路;
所述好氧池中设置活性污泥分离装置,所述好氧池和所述预处理池之间设有活性污泥混合液回流管路,所述好氧池和所述缺氧池之间设有好氧液回流管路;
还包括水解酸化池,所述水解酸化池连接预处理池,所述水解酸化池和所述预处理池之间设有上清液回流管路。
预处理池中快速沉淀方法有效去除颗粒态的和胶体态的有机物、COD、TP、TN等,经过水解酸化池后上清液回流至系统有效降低后段生化工艺有机负荷,在提高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减小构筑物占地面积,缩短建设工期。
进一步地,所述缺氧液回流管路连接所述缺氧池的后段和所述厌氧池的前段。
进一步地,所述上清液回流管路一端设置在所述预处理池的前段。
进一步地,所述磁分离装置为磁微滤装置或磁沉淀装置。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工艺,使用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将污水依次通过所述预处理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磁分离装置处理。
将所述预处理池中的絮凝污泥引入所述所述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后得上清液,将所述上清液通过所述上清液回流管路,回流至所述预处理池。
预处理池通过投加助凝剂及活性污泥吸附,可在系统最前段以絮凝沉淀方法实现颗粒态的和胶体态的COD、TP、TN的快速去除,此时,沉淀污泥中胶体状的COD进入水解酸化池,经水解酸化过程后转化为生物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随上清液回流至预处理池,提高可生化性并有效降低好氧池的有机负荷。经过预处理的污水随即进入厌氧池,在厌氧池中厌氧微生物利用小分子有机物使磷得到充分释放。
污水在所述好氧池中经活性污泥分离装置处理后得活性污泥混合液和好氧液,将所述活性污泥混合液通过所述活性污泥混合液回流管路,回流至所述预处理池;将所述好氧液通过所述好氧液回流管路,回流至所述缺氧池;活性污泥混合液为经过污泥分离装置后含有活性污泥沉淀的混合液,好氧液为含有较多硝酸盐的活性污泥液体,此阶段中,活性污泥混合液的吸附作用有助于絮凝沉淀反应进行,从而缩短絮凝沉淀时间,实现快速沉淀,而好氧池中氨氮氧化产生的硝酸盐(好氧液)回流至缺氧池中通过反硝化还原为氮气,实现总氮的去除。
缺氧池及好氧池分别以反硝化作用及硝化作用实现总氮及氨氮的去除并完成磷的超量吸收,由此完成高效的脱氮除磷。好氧污泥分离系统高度集成,内设活性污泥分离装置,利用三相分离原理实现污泥的快速分离,分离液进入后段物化处理段——磁分离装置。物化处理段采用磁分离工艺,有效去除SS、COD及TP。
将经所述缺氧池处理后的缺氧液通过所述缺氧液回流管路,回流至所述厌氧池;缺氧液中含有的硝酸盐已经通过反硝化作用使浓度降低,由此避免了NO3-N对厌氧段聚磷菌释磷的干扰,使厌氧池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可提高磷的去除率。
将经所述磁分离装置处理后的污泥通过所述污泥回流管路,回流至所述缺氧池。污泥回流使得系统内污泥浓度保持较高水平。
进一步地,还包括分别收集所述预处理池产生的预处理污泥、好氧池产生的生化污泥和磁分离装置产生的物化污泥的步骤。在污水处理工艺中利用预处理池与水解酸化池组成的预处理系统产生第一段污泥,主要以无机污泥为主;在好氧池中设置活性污泥分离装置产生第二段污泥,即生化污泥,主要以有机污泥为主;磁分离装置,深度处理产生第三段污泥,即物化污泥,主要以含有絮凝剂成分的化学污泥为主。通过污水处理工艺的设置,促使污泥分质分类,不同性质的污泥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分类处理,有效解决常规污水处理工艺中污泥组分复杂,砂粒含量高,有机质含量低,无机金属盐含量高,导致处理效率低,污泥处理成本高的问题。
进一步地,还包括将所述预处理污泥应用于建筑材料的步骤。
进一步地,还包括将所述生化污泥应用于有机肥料、干化焚烧或厌氧消化的步骤。
进一步地,还包括将所述物化污泥应用于建筑材料、滤料或絮凝剂的步骤。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系统,提供了一种新型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的MMflo-Oxygen Sludge Separator(MOSS)工艺,包括预处理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磁分离装置和水解酸化池,应用于城镇污水处理中。高度集成的MOSS工艺取消了UCT等传统工艺中的二沉池,因而可实现污水处理工艺构筑物和设备的精简,按照现有工艺设计规范,二沉池占总体面积约35~50%,取消二沉池降低了建设成本。原UCT工艺中,二沉池中的活性污泥回流到缺氧段,并有效促使生化池中的污泥浓度达到较高水平,提高生物处理能力。本申请取消了二沉池的MOSS工艺,在好氧池中设置活性污泥分离装置,高度集成,好氧池中下部含有大部分活性污泥的好氧液通过好氧液回流管路回流到缺氧池,保证了整个系统中的污泥浓度达到要求,同时创新的将好氧池中经过污泥分离装置的活性污泥混合液回流至前端的预处理池,活性污泥混合液可起到絮凝作用,帮助快速沉淀去除颗粒态的和胶体态的COD、TP、TN等。为了解决取消二沉池带来的后段工艺负荷过高,在预处理池的前端加装水解酸化池经过水解酸化池后上清液回流至系统有效降低后段生化工艺有机负荷。最后结合后段磁微滤系统,通过化学除磷与前端生物处理方法有效提高除磷能力,保证整个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整个系统为有机的统一整体。
(2)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工艺,包含三段混合液回流、一段上清液回流以及一段污泥回流。好氧池中好氧液回流至缺氧池,此阶段中,好氧池中氨氮氧化产生的硝酸盐回流至缺氧池中通过反硝化还原为氮气,实现总氮的去除,同时保证整个系统中的活性污泥浓度达到要求。缺氧液回流为缺氧池后段回流至厌氧池前段,缺氧液中含有的硝酸盐已经通过反硝化作用使浓度降低,由此避免了NO3-N对厌氧段聚磷菌释磷的干扰,使厌氧池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可提高磷的去除率。活性污泥混合液回流为好氧污泥分离系统混合液回流至预处理池,活性污泥的吸附作用有助于絮凝沉淀反应进行,从而缩短絮凝沉淀时间,实现快速沉淀。上清液回流为水解酸化池中上清液回流至预处理池前段,随进水进入系统。该阶段上清液中含有大量的小分子有机物,提高可生化性并有效降低生化好氧池的有机负荷。污泥回流段为磁微滤系统污泥回流至缺氧池前段,使得生化系统内污泥浓度保持较高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用于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工艺60天水质监测总氮数据;
图3为实施例2用于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工艺60天水质监测化学需氧量数据;
图4为实施例2用于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工艺60天水质监测总磷数据;
图5为实施例2用于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工艺60天水质监测氨氮数据;
图6为UCT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7为对比例2用于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工艺60天水质监测氨氮变化数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描述。
下面结合附图1-7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系统,如图1所示,
包括依次设置的水解酸化池、预处理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磁分离装置,所述磁分离装置为磁微滤装置或磁沉淀装置。
所述缺氧池和所述厌氧池之间设有缺氧液回流管路,所述缺氧液回流管路连接所述缺氧池的后段和所述厌氧池的前段;所述缺氧池和所述磁分离装置之间设有污泥回流管路。
所述好氧池中设置活性污泥分离装置,所述好氧池和所述预处理池之间设有活性污泥混合液回流管路,所述好氧池和所述缺氧池之间设有好氧液回流管路;
所述水解酸化池连接预处理池,所述水解酸化池和所述预处理池之间设有上清液回流管路,所述上清液回流管路一端设置在预处理池的前段。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工艺,采用实施例1的用于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系统。本实施例中待处理污水类型为河道黑臭水体,进水水质参数主要有总氮、氨氮、COD、总磷。
该河道污水进水量为2000m3/d,设计进水水质标准为总氮≤40mg/L,氨氮≤30mg/L,COD≤300mg/L,总磷≤4mg/L。将污水依次通过所述预处理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磁分离装置处理。
将所述预处理池中的絮凝污泥引入所述所述水解酸化池,投加助凝剂及活性污泥吸附,水解酸化后得上清液,将所述上清液通过所述上清液回流管路,回流至所述预处理池,絮凝污泥中胶体状的COD进入水解酸化池。
污水在所述好氧池中经活性污泥分离装置处理后得活性污泥混合液和好氧液,将所述活性污泥混合液通过所述活性污泥混合液回流管路,回流至所述预处理池;将所述好氧液通过所述好氧液回流管路,回流至所述缺氧池。
将经所述缺氧池处理后的缺氧液通过所述缺氧液回流管路,回流至所述厌氧池;
将经所述磁分离装置处理后的污泥通过所述污泥回流管路,回流至所述缺氧池。设计出水水质标准为总氮≤15mg/L,氨氮≤3mg/L,COD≤40mg/L,总磷≤0.5mg/L。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通过进出水水质检测考察实施例2中工艺路线对污水中COD、总氮、氨氮、总磷的去除效果,如图2-5所示。系统稳定运行后,记录为期60天的水质检测数据发现,新型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的MOSS工艺流程对总氮、氨氮、总磷显示出高效去除,出水总氮浓度稳定在15mg/L以下,平均为11.7mg/L,去除率大于50%,平均为57.4%。出水氨氮浓度稳定在1mg/L以下,平均为0.65mg/L。出水总磷浓度保持在0.1mg/L的较低水平,且多次实现出水总磷低于0.1mg/L,总体去除率高达95%。实施例中在生化反应池前端设置预处理池和水解酸化池,将COD在前端完成转化,并在生化反应中充分利用,有效保障出水COD稳定达标。数据显示,实施例1中的COD去除率平均为80%,稳定处于20mg/L以下。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基本同实施例2,本实施例还包括分别收集所述预处理池产生的预处理污泥、好氧池产生的生化污泥和磁分离装置产生的物化污泥的步骤。将所述预处理污泥应用于建筑材料。将所述生化污泥应用于有机肥料。将所述物化污泥应用于滤料。
生化处理系统主要包括生化反应系统以及高效过滤系统,生化反应系统接收由预处理系统产生的小分子有机物,提高了该阶段污水的可生化性并为生化反应提供碳源。此外,由于预处理系统将无机质大量去除,使进入生化处理系统的无机质含量减少。在系统后段增加高效过滤系统,将生化池出水中污泥高效拦截,控制出水SS≤10mg/L,生化处理系统通过剩余污泥的形式将有机质转存形成污泥。因此该阶段产生的污泥主要以有机质为主,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增加了污泥热值,具有高有机物含量和热值的污泥可通过焚烧、厌氧消化、有机肥等形式处理。
物化深度处理系统中通过投加常用的铝或铁盐类混凝剂,加速悬浮物沉淀分离,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SS及TP,实现出水稳定达标。物化深度处理系统产生的污泥属于物化污泥,该污泥中含有较大量的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铁絮凝剂成份,有机质较少,可在预处理后按照一定比例作为原材料,掺入建筑材料、滤料等原料里,如用于建筑陶粒生产,污泥中较高铝含量能够提高陶粒强度。此外,也可以通过酸洗、碱洗等方法将物化污泥中有用的絮凝剂成份铝盐进行回收再利用。
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包括初沉池污泥、二沉池剩余污泥及化学污泥等。污泥产量大,性质不稳定,易腐化发臭,有毒有害污染物含量高,还含有病原菌及寄生虫卵,威胁着人类健康。常规污水处理工艺中不同阶段产生的剩余污泥采用集中处理方法,各阶段剩余污泥汇集至污泥浓缩池中进行初步固液分离,实现污泥浓缩,随即采用各种压滤装置进行脱水处理,污泥鉴定后由相应污泥处置单位转运并集中处理。目前城市污水厂污泥的处理处置与综合利用方法根据不同的污泥特性主要有:填埋处理、焚烧处理、好氧堆肥、土地利用、建筑材料利用以及根据具体的污泥性质和组成技术形成的综合能源使用的特定应用。但由于大多污水的脱氮除磷工艺具有活性污泥回流步骤,导致无机污泥和生化污泥混合,不易进行区别化利用。而本申请由于在好氧池采用了活性污泥分离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的UCT工艺,不经过沉淀池,即可将大部分活性污泥(好氧液)回流至缺氧池,同时,带有少部分活性污泥的活性污泥混合液回流至预处理池,加上和预处理池相连的水解酸化池,让预处理污泥、生化污泥和物化污泥的分别收集成为可能。
对比例1
本对比例基本同实施例2,区别在于:取消了预处理池和水解酸化池以及好氧污泥分离系统,使用二沉池并采用常规的UCT工艺流程,污泥首先回流至缺氧段,缺氧段出流混合液再回流至厌氧段,如图6所示。
对比例1中传统的UCT工艺通过改变内回流的方式提高总磷去除效果,但整体工艺除磷效果仍有限,且受内回流影响较大,而实施例1中添加磁微滤系统,进一步保障了出水总磷的达标。
实施例2的技术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不仅可有效提高出水水质,还可有效减少外部碳源的投加,实施例2中的水解酸化池可实现进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到生物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的转化,有效减少后段生化池中碳源的投加,且预处理池通过投加助凝剂及活性污泥吸附,可在系统最前段以絮凝沉淀方法实现颗粒态的和胶体态的COD、TP、TN的快速去除,生化池中可生化性提高且TN浓度降低,因此可减少碳源投加量。此外,预处理池与水解酸化池对进水的预处理,有效降低进生化反应池的原水浓度,可有效降低好氧池中的有机负荷,降低好氧池中风机的能耗值,实施例2中的能耗为对比例1中设计量的70%。
实施例2的技术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在好氧池中设置污泥分离装置,高度集成,取代传统工艺路线中的二沉池,减小了系统设备的占地面积。对比实施例2中的总占地面积与对比例1中的设计占地面积,实施例1的工艺路线可减少占地面积约35-50%。
对比例2
本对比例基本同实施例2,区别在于:取消了预处理池和水解酸化池。
本对比例中污水直接进入生化反应系统,去除COD、TN、氨氮,好氧池中设置污泥分离系统,取代传统二沉池,磁分离设备进一步保证总磷的达标。实施例2中的水解酸化池可实现进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到生物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的转化,有效减少后段生化池中碳源的投加。且活性污泥混合液回流可在系统最前段以絮凝沉淀方法实现颗粒态的和胶体态的COD、TP、TN的快速去除,生化池中可生化性提高且TN浓度降低,因此可减少碳源投加量。实施例2中额外投加碳源投加量为30mg/L,对比例2中额外碳源投加量为45mg/L。
如图7所示,对比例2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出水氨氮检测,可以直接反应好氧池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由于对比例2中取消了预处理池和水解酸化池,好氧池的有机负荷偏高,风机曝气量在不做调整的情况下,导致出水氨氮值升高。增加风机曝气量后,出水氨氮值恢复较低水平。系统稳定运行后,记录为期60天的水质检测数据发现,出水氨氮在取消预处理池和水解酸化池前平均为0.69mg/L,当取消预处理池和水解酸化池,出水氨氮浓度升高,最高达到3.22mg/L,调整风机曝气量,提高好氧池的供氧量,出水氨氮浓度逐渐降低并稳定达标。实施例2中预处理池与水解酸化池对进水的预处理,有效降低进生化反应池的原水浓度,可有效降低好氧池中的有机负荷,降低好氧池中风机的能耗值20%。
对比例3
本对比例基本同实施例2,区别在于:取消了好氧池中的污泥分离装置,使用二沉池并采用常规的UCT工艺流程,污泥首先回流至缺氧段,缺氧段出流混合液再回流至厌氧段。
本实施例中二沉池约占整体构筑物面积的40%,同实施例2相比,实施例2中污泥分离系统取代了传统二沉池,占地节约40%。

Claims (7)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预处理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磁分离装置;所述缺氧池和所述厌氧池之间设有缺氧液回流管路;所述缺氧池和所述磁分离装置之间设有污泥回流管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好氧池中设置活性污泥分离装置,所述好氧池和所述预处理池之间设有活性污泥混合液回流管路,所述好氧池和所述缺氧池之间设有好氧液回流管路;
还包括水解酸化池,所述水解酸化池连接预处理池,所述水解酸化池和所述预处理池之间设有上清液回流管路;
所述缺氧液回流管路连接所述缺氧池的后段和所述厌氧池的前段;
所述上清液回流管路一端设置在所述预处理池的前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分离装置为磁微滤装置或磁沉淀装置。
3.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工艺,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将污水依次通过所述预处理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磁分离装置处理;
将所述预处理池中的絮凝污泥引入所述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后得上清液,将所述上清液通过所述上清液回流管路,回流至所述预处理池;
污水在所述好氧池中经活性污泥分离装置处理后得活性污泥混合液和好氧液,将所述活性污泥混合液通过所述活性污泥混合液回流管路,回流至所述预处理池;将所述好氧液通过所述好氧液回流管路,回流至所述缺氧池;
将经所述缺氧池处理后的缺氧液通过所述缺氧液回流管路,回流至所述厌氧池;
将经所述磁分离装置处理后的污泥通过所述污泥回流管路,回流至所述缺氧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收集所述预处理池产生的预处理污泥、好氧池产生的生化污泥和磁分离装置产生的物化污泥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预处理污泥应用于建筑材料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生化污泥应用于有机肥料、干化焚烧或厌氧消化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物化污泥应用于建筑材料、滤料或絮凝剂的步骤。
CN202111621571.3A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系统及工艺 Active CN1143492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21571.3A CN114349273B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系统及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21571.3A CN114349273B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系统及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49273A CN114349273A (zh) 2022-04-15
CN114349273B true CN114349273B (zh) 2023-02-07

Family

ID=81103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21571.3A Active CN114349273B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系统及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4927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5431A (zh) * 2011-12-14 2012-06-27 郑州大学 基于污泥减排的高效脱氮除磷集成工艺及装置
KR101527470B1 (ko) * 2015-01-30 2015-06-12 주식회사 우리엔지니어링 고농도 mlss고도처리공법이 가능한 자성체 분말 회수 시스템
CN105461061B (zh) * 2015-12-31 2019-07-1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城市污水a2/o-生物同步脱氮除磷装置及方法
CN105884030A (zh) * 2016-06-27 2016-08-24 汪浩 一种厌氧-缺氧-好氧污水处理装置
CN106587350B (zh) * 2016-12-20 2019-09-13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基于磁混凝aas和磁化mabr的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7311410A (zh) * 2017-08-29 2017-11-03 江西夏氏春秋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短程高效同步脱氮内循环集成生物反应器
CN110386725A (zh) * 2019-07-19 2019-10-29 青岛思普润水处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bbr与磁分离的污水全效处理系统与方法
CN110386724A (zh) * 2019-07-19 2019-10-29 青岛思普润水处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bbr与磁分离的污水全流程处理系统与方法
CN110482702A (zh) * 2019-08-29 2019-11-22 安徽建筑大学 一种基于氨氮吸附的好氧分流的高效生物脱氮除磷系统及方法
CN212740886U (zh) * 2020-06-23 2021-03-19 珠海九通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水平管三相分离器的反应沉淀一体式生物反应器
CN215288157U (zh) * 2020-10-29 2021-12-24 深圳市碧园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113087299B (zh) * 2021-04-08 2022-08-02 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a2o脱氮除磷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49273A (zh) 2022-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85220B (zh) 一种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及净化方法
CN100398470C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
CN101357812B (zh) 一种生活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CN104961306B (zh) 一种养牛场养殖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04609658B (zh) 一种催化内电解-改良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反渗透浓水的方法
CN106746175A (zh) 一种餐厨垃圾废水处理方法
CN105906142B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WO2010133177A1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废水处理系统及其工艺
CN110092536A (zh) 一种餐厨厌氧消化沼液组合处理工艺
CN106430845A (zh) 餐厨垃圾废水处理装置
CN104649510A (zh) 一种环己酮法生产己内酰胺工艺污水的处理方法
CN114291964B (zh) 一种脱氮回收磷的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01708923A (zh) 一种低碳磷比污水的反硝化除磷脱氮方法
CN111646649A (zh) 一种模块化铁路列车集便器粪便废水处理方法
CN205740644U (zh) 一种垃圾焚烧厂渗滤液达标排放处理系统
CN101659502B (zh) 利用高脱氮合建式奥鲍尔氧化沟处理垃圾渗液的方法
CN113860637A (zh) 一种南方地区垃圾中转站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0606626B (zh) 一种同步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工艺
CN111646648A (zh) 一种模块化铁路列车集便器粪便废水远期处理方法
CN103663875B (zh) 提高丙烯腈废水脱氮率的方法
CN107265791A (zh) 餐厨垃圾浆料发酵废水处理装置
CN101962247A (zh) 氨氮废水的复合生物脱氮处理方法
CN105621805A (zh) 一种垃圾焚烧厂渗滤液达标排放处理系统和方法
CN218811022U (zh) 一种垃圾渗透滤液深度脱氮的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16737990U (zh) 一种能达到地表水ⅲ类水标准的深度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J2C-1701, Phase II, Innovation Industrial Park, High-tech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230088

Patentee after: Anhui Plat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88 room 1701, building J2, phase II, innovation industrial park, high tech Zone, Hefei,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NHUI PUSHI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Ltd.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415

Assignee: Anhui Xingtai Financial Leasing Co.,Ltd.

Assignor: Anhui Plat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36076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system and process for sewage treatmen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207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0531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system and process for sewage treatmen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0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207

Pledgee: Anhui Xingtai Financial Leasing Co.,Ltd.

Pledgor: Anhui Plat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42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