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45641A - 一种涂覆固化产线及其涂覆固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涂覆固化产线及其涂覆固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45641A
CN114345641A CN202111598594.7A CN202111598594A CN114345641A CN 114345641 A CN114345641 A CN 114345641A CN 202111598594 A CN202111598594 A CN 202111598594A CN 114345641 A CN114345641 A CN 1143456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ing
curing
product
liquid
ja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9859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45641B (zh
Inventor
李光辉
严琴
柏晓光
穆岩
樊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Microbit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Microbi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Microbit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Microbi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9859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456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456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456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456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456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涂覆固化产线及其涂覆固化方法,涂覆固化产线包括至少一个作业部,作业部包括:涂覆辅助装置,其包括夹持部件,夹持部件能够被驱动的沿待处理产品的长度方向移动,夹持部件能够夹持待处理产品;涂覆装置,其包括若干个用于盛放涂覆液的液管;和固化装置;其中,夹持部件沿待处理产品的长度方向移动时捋直待处理产品,涂覆装置对待处理产品进行分段式涂覆,且涂覆时夹持部件夹持住待处理产品,固化装置对已涂覆的产品进行固化。本发明的涂覆固化产线涂覆固化效率高,设置有涂覆辅助装置,可以在涂覆前捋直产品并在涂覆的前期阶段夹持产品进行分段式涂覆,克服液管中涂液的浮力,可以设置换液补液装置更换或补充液管内的涂覆液。

Description

一种涂覆固化产线及其涂覆固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涂覆固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覆固化产线及其涂覆固化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发展,人们对医疗耗材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对于介入类医疗耗材来说,绝大多数表面都要带有亲水涂层。目前市面上的医疗耗材导丝,导管,微导管、肠镜管,胃管等有些表面会涂覆功能涂层。然而目前针对长导丝导管的涂层生产设备,大多为单机设备,随着市场对带涂层产品的需求组建加大,单机设备存在着一些短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单机产能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治具的产品挂样少,产能低。2、产品在固化过程中需要自转,对于较长、较细、柔软的产品,容易晃动,产品间相互缠绕,导致产品报废。3、对于超长较细的产品会存在弯曲的现象,在涂覆的过程中由于涂液浮力的影响,产品浸入液管有弯曲的风险。4、现有的设备需要人工手动加涂液,增加了人工作业的麻烦。5、液管长度为最长长度,存储涂液为最大量,对于涂覆短产品来讲,涂液利用率不高。液管前后端是固定的,拆卸清洗需要外管和内管一起拆除,稍有难度。6、单机设备上产品与光源位置是相应固定的,固化光源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会逐渐衰减。7、单机固化箱体为单侧光源照射,固化需要实现产品自转,自转需要的晃动空间加大,治具挂样数量较少,从而导致单批生产产能不大。因此,结合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提供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涂覆固化产线及其涂覆固化方法,在涂覆前先将产品捋直,且在涂覆的前期阶段对产品进行夹持,采用分段性的浸涂方式对产品进行涂覆,以克服产品进入液管初期涂覆液浮力对产品产生的影响。固化装置采用双固化机构设计,从两侧分别对产品进行照射固化,且固化距离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通过在固化光源的照射中心设置一反光件使照射至产品上的光照更加均匀;液管采用内外管分体式设计,保证内管可以方便的从外管内抽出,以方便拆洗;可以通过设置换液补液装置,方便在需要时可以自动的对液管进行补液或换液。
为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涂覆固化产线,其包括至少一个作业部,所述作业部包括:涂覆辅助装置,其包括夹持部件,所述夹持部件能够被驱动的沿待处理产品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夹持部件能够夹持待处理产品;涂覆装置,其包括若干个用于盛放涂覆液的液管;和固化装置;其中,所述夹持部件沿待处理产品的长度方向移动时捋直待处理产品,所述涂覆装置能够对待处理产品进行分段式涂覆,且涂覆时所述夹持部件能够夹持住待处理产品,所述固化装置对已涂覆的产品进行固化。
进一步的,其还包括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能够将待处理产品移动至涂覆位置和/或固化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固化装置位于所述涂覆装置在x轴方向一侧,所述涂覆辅助装置位于所述涂覆装置在y轴方向一侧,所述夹持部件能够被驱动的在y轴方向上靠近或远离所述涂覆装置,所述输送装置位于所述涂覆装置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固化装置包括第一固化机构和第二固化机构,所述第一固化机构和所述第二固化机构在y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输送装置能够将待处理产品输送至所述第一固化机构和所述第二固化机构之间,所述第一固化机构和所述第二固化机构分别包括若干个光照部件,所述光照部件的光照方向朝向待处理产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化机构和所述第二固化机构之间能够被驱动的靠近或远离。
进一步的,所述光照部件包括反光罩、固化光源和反光件,所述反光罩内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反光罩朝向待处理产品一侧具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固化光源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反光件设置在所述反光罩的开口侧。
进一步的,所述固化装置还包括内遮光部件和外遮光部件,所述内遮光部件能够被驱动的遮蔽所述光照部件,所述外遮光部件能够被驱动的遮蔽所述第一固化机构和所述第二固化机构之间形成的间隔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液管包括内管、外管和液杯,所述内管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外管内,所述内管的一端为封闭结构,并位于所述外管内,所述液杯与所述内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液杯位于所述外管外,涂覆液位于所述内管内,所述液管设有所述液杯的一端能够被驱动的在z轴方向上移动。
进一步的,其还包括换液补液装置,所述换液补液装置位于所述液管上方,所述换液补液装置包括转动部件、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所述第一管件和所述第二管件间隔设置在所述转动部件上,所述转动部件被驱动的能够以z轴为轴转动,所述第一管件能够抽出所述液管内的涂覆液,所述第二管件能够给所述液管内加入涂覆液。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部件包括夹座、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分别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夹座上,所述第一夹爪或所述第二夹爪能够被驱动的在各自打开位置和夹紧位置间移动,所述夹座上设置有若干个的条形通孔,若干个所述条形通孔沿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条形通孔的一端朝所述涂覆装置的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夹座的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爪包括第一夹爪主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夹爪主体上的若干个第一夹头,若干个所述第一夹头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夹爪包括第二夹爪主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夹爪主体上的若干个第二夹头,若干个所述第二夹头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夹头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夹头的一端分别朝所述涂覆装置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夹头和所述第二夹头一一对应,每个条形通孔分别位于每组对应设置的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之间,所述第一夹爪主体或所述第二夹爪主体能够被驱动的在x轴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其还包括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能够将待处理产品转移至所述输送装置,所述下料装置能够将处理完成的产品从所述输送装置转移至指定位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涂覆固化产线的涂覆固化方法,在涂覆固化过程的至少部分阶段,所述方法包括:
输送装置将待处理产品移动至所述涂覆装置上方,涂覆辅助装置的夹持部件上移设定高度和平移设定距离,使待处理产品分别位于对应的条形孔内;所述夹持部件下移设定距离捋直待处理产品;所述夹持部件上升设定距离后,其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夹住待处理产品;所述涂覆装置的液管上升设定距离,对待处理产品进行浸涂;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释放待处理产品,所述夹持部件再次上升设定距离,之后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再次夹住待处理产品;所述涂覆装置的液管再次上升设定距离,对待处理产品进行进一步浸涂;重复动作若干次,所述夹持部件移回至初始位置,所述涂覆装置的液管继续上升设定距离,完成对产品设定部分的浸涂,所述涂覆装置的液管移回至初始位置;所述固化装置朝向所述涂覆装置一侧的外遮光部件打开,同时内遮光部件闭合,所述输送装置将涂覆完成的产品移动至所述固化装置的两个固化机构之间形成的间隔区域内;所述固化装置其朝向所述涂覆装置一侧的外遮光部件闭合,其内遮光部件打开,所述固化装置内的光照部件对待处理产品进行照射固化。
进一步的,多作业部作业时,前一作业部的固化装置对待处理产品完成固化后,其固化装置的内遮光部件闭合,同时其固化装置远离涂覆装置一侧的外遮光部件打开,所述输送装置将固化完成的待处理产品移动至下一作业部的涂覆装置上方,之后重复前一作业部内的涂覆步骤和固化步骤,对待处理产品进行再次涂覆和再次固化,直至对待处理产品完成所有涂覆和固化作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至少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有益效果:
(1)载具上产品可以采用多排交错的排布方式,可以有效增加挂料的数量,解决了单机治具的挂料局限性,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在产品转移或转动时相互之间发生碰撞;(2)涂覆辅助装置的夹爪采用长短夹头交错的排布方式,可以适应载具产品多排交错的排布方式,同时涂覆辅助装置上设置有条形通孔可作为梳理孔,在涂覆之前对产品进行梳理,将产品捋直捋顺,防止产品之间产生相互缠绕的现象,而在涂覆的前期阶段夹爪对产品进行夹持,并采用分段式的浸涂方式,从而保证被捋直捋顺的产品能够顺利的浸入至液管中进行涂覆,以克服产品进入液管初期涂液浮力对超长较细产品造成的会存在弯曲现象的影响,提高涂覆效果;(3)液管采用内管和外管可分离式设计,使得在不拆卸外管的情况下能够随意的从外管内插入或抽出内管,拆装方便,便于清洗,同时还可以节省人力物力;(4)液管内管的长度可以根据产品的涂覆长度需求进行设计,可以在涂覆长度要求较短的产品时设置相对较短的内管,可以不需要在液管内储放过量的涂覆液,避免涂覆液浪费,提高了涂覆液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5)液管外管的一端与安装座连接,而液杯与安装座之间可拆卸连接,既可以实现通过驱动安装座上下移动来带动整个液管移动,也可以实现内管灵活的固定和拆卸;(6)液管通过转向辊轴实现转向设置,一方面可以使得液管在移动上升或下降时更加顺畅和稳定,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得液管在涂覆设备中两端均采用竖直移动的布局方式,节省设备空间,使得设备更加紧凑,更利于设备小型化设计;(7)设置有换液补液装置,可对液管实现抽液或补液的灵活切换,自动化操作,而不需要人工过多的参与,提高了工作效率,可有效避免因人为操作而造成的漏换漏补或重复换液等情况发生;(8)固化装置采用相对设置的双固化机构可在产品两侧同时对产品进行固化,使得产品固化更加均匀的同时,缩短固化时间,提高固化产量和效率;两固化机构之间的距离可调节,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光照部件与产品之间距离,进而调节对产品的光照强度,使得固化效果更好;可以实现产品在无需自转的情况下也能很好的固化,防止了产品自转产生晃动发生相互缠绕的现象;(9)固化装置采用双重遮光部件,调节灵活,可以在保证固化质量的同时,不会造成因光照外漏而对操作人员的身体造成伤害,具有很高的安全性;(10)在固化光源照射一侧设置有反光件,反光件的反光效果可使固化光源照射到产品上的光强更加均匀,可以提高产品的固化效果,提高产品的性能,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涂覆固化产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涂覆固化产线的在俯视方向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涂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液补液装置和涂覆装置间的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液补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至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液补液装置与液管间的位置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涂覆辅助装置与液管和产品间的位置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夹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夹持部件在两夹爪处打开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夹持部件在两夹爪处夹紧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固化装置在内遮光部件处于关闭状态且外遮光部件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固化机构在内遮光部件和外遮光部件均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固化装置在内遮光部件处于打开状态且外遮光部件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固化装置在内遮光部件处于打开状态且外遮光部件处于关闭状态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照部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照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孔为弧形孔时反光件与调节结构之间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2为未设置反光件时的光强分布图;
图23为设置有反光件时的光强分布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架,2-涂覆装置,21-液管,211-内管,2111-内管主体,2112-堵头,212-外管,2121-外管主体,2122-堵块,213-液杯,22-安装座,221-上板,2211-弹片结构,222-下板,23-转向辊轴,3-换液补液装置,31-转动部件,32-第一管件,33-第二管件,34-平移驱动部件,341-支座,3411-滑轨,342-平移电机,343-传动带,344-带轮,35-竖移驱动部件,351-滑台,352-滑块,36-转动驱动部件,4-涂覆辅助装置,41-夹持部件,411-第一夹爪,4111-第一夹爪主体,4112-第一夹头,412-第二夹爪,4121-第二夹爪主体,4122-第二夹头,413-夹座,4131-底板,41311-固定部,41312-梳理部,4132-立板,4133-条形通孔,414-保护件,415-导轨,416-滑块,42-夹持驱动部件,421-连杆,43-捋丝驱动部件,44-收缩驱动部件,5-固化装置,51-第一固化机构,511-第一机体,512-第一容置腔,513-第一光照部件,5131-反光罩,5132-调节结构,51321-安装孔,51322-弧形孔,5133-反光件,51331-销状结构,5134-固化光源,514-第一内遮光部件,5141-第一内遮光件,5142-第二内遮光件,52-第二固化机构,521-第二机体,53-外遮光部件,531-第一外遮光件,532-第二外遮光件,54-调节部件,55-散热部件,56-固化区,6-输送装置,7-上料装置,71-第一输送机构,711-机体,712-第一带轮,713-第二带轮,714-驱动电机,715-传动杆,716-识别装置,72-第一转移机构,721-竖向驱动部件,722-横向驱动部件,723-传动部件,724-机械爪,8-下料装置,81-第二输送机构,82-第二转移机构,9-载具,10-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涂覆固化产线,其包括至少一个作业部。如图1和图2所示,图中示意性展示了一种双作业部的涂覆固化产线,不过在具体实施时,所述作业部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任意选择。
所述作业部包括机架1和设置在所述机架1内的涂覆装置2、涂覆辅助装置4、固化装置5、输送装置6、换液补液装置3以及上料装置7和下料装置8。为了便于方案描述,建立如图1所示的空间坐标系。两个作业部沿x轴方向分布。所述输送装置6优选采用输送链,即由两条间隔设置输送链条组成,设置在所述机架1内的顶部,且输送链条的长度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而待处理产品10通过载具9进行装载。如图1所示,所述载具9为一种长条板结构,待处理产品10通过载轴等悬挂在所述载具9的下方。在所述输送装置6输送所述待处理产品10时,载具9置于两条输送链条上,而待处理产品10悬挂于两条输送链条之间,当两条输送链条被驱动时,待处理产品10可以随着所述载具9在所述输送链条的带动下,沿x轴方向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仅是示意性画了两个独立的作业部,各自设置有一个机架1和输送装置6,在具体实施时,多个作业部也可以共用一个机架1或输送装置6。
下面请参照图2至图6,介绍根据本申请的涂覆装置2的主要结构。
涂覆装置
如图3或图6所示,所述涂覆装置2包括安装座22、液管转向座以及若干个可拆卸式液管21构成。
所述液管21包括内管211、外管212和液杯213,如图4所示。所述内管21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插入端和连接端,所述插入端为封闭结构。所述外管212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为封闭结构。所述内管211的插入端优选采用堵头2112封闭式设计,即所述内管211由内管主体2111和堵头2112组成。所述内管主体2111即为管体结构,而所述堵头2112用于堵住所述内管主体2111的一端开口形成密闭端,保证加入至所述内管211中的涂覆液不会从插入端发生漏液,且还可以保证在液管21移动过程中,内管211中的涂覆液不会从连接端流出。所述堵头2112可以为橡胶或硅胶等软性材质,类似于塞子一样塞住所述内管主体2111的插入端开口。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堵头2112并不限于此,还可以为密封盖等其他密封结构,同时,密封方式也不限制在塞住这一种方式,也可以是螺纹旋紧又或者套设等方式。所述外管212的第二端优选采用堵块2122封闭式设计,即所述外管212由外管主体2121和堵块2122构成。所述外管主体2121优选采用波纹管,一方面可以起到导向所述内管211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遮光作用,防止外界光线照射所述内管211导致所述内管211内的涂覆液挥发。所述堵块2122优选与所述外管21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密闭连接,但密闭方式同样不限在这一种,也可以是塞子堵塞式,又或者是密封盖套设式等。
所述液杯213与所述连接端连接。所述液杯213为上端具有开口的杯状结构,且在底部形成有通孔。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液杯213的底端连接,使得所述液杯213的内腔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内管211的内腔连通。所述液杯213和所述连接端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形式,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是在所述液杯213的底端设置一个管接头结构,所述连接端直接套设在所述管接头结构上。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连接方式,比如螺纹连接等等。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内管211设置在所述外管212内,所述内管主体2111设有所述堵头2112的一端即所述内管211的插入端通过所述第一端插入至所述外管212内,所述液杯213位于所述外管212外。所述内管主体2111的外径和所述堵头2112的尺寸最大外径均要小于所述外管212的内径,这样使得所述内管211的插入端能够更容易插入至所述外管212内。所述液杯213直接放置在所述外管212的开口处而不进行螺纹等连接,且液杯213置于所述外管212之外,更方便操作者从所述外管212内抽出所述内管211,方便清洗,如图3所示。而所述内管211通过所述液杯213的开口与外界空气相通,可以用于给所述内管211内加涂覆液。待涂覆产品10可以穿过所述液杯213进入至所述内管211内的涂覆液中进而实现浸涂。所述内管主体2111的长度可以根据产品10要求的涂覆长度进行设计,而所述外管主体2121的长度一般根据产品10要求的最大涂覆长度进行设计,且所述内管主体2111的长度大于等于零小于或接近于所述外管主体2121的长度。对于涂覆长度较短的产品10,所述内管211的长度可以根据涂覆长度要求进行缩短。
所述安装座22可以是由两块平行间隔设置的板状结构构成,包括上板221和下板222。在所述下板222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之后所述外管212的第一端与所述下板222固定连接,使所述外管主体2121的内腔与对应的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第一端与所述下板222的固定方式有多种形式,比如可以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即在所述下板222侧面对应所述通孔的位置分别开设一螺纹孔,将所述外管212的第一端插入至所述通孔内,之后通过拧紧螺栓将所述外管212固定在所述通孔内。当然,所述外管212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固定方式,比如卡装方式又或者焊接、胶粘等方式。在所述上板221上设置若干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下板222上的通孔一一对应。在所述内管211置入所述外管212内时,由于所述液杯213的尺寸较大,使得所述液杯213置于所述外管212外,且刚好位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液杯213与所述安装座22之间采用可拆卸式设计。优选的,在所述上板221侧面对应所述安装孔的位置分别开设一螺纹孔,通过旋动螺栓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即在安装所述内管211时,只需要通过旋紧所述螺栓使之顶紧所述液杯213即可,而在取出所述内管211时只需要旋松所述螺栓,便可以方便的将所述内管211从所述外管212抽出。为了保证螺栓在顶紧所述液杯213时不会对所述液杯213造成伤害,可以在所述螺栓的端部设置一垫片结构。如图5所示,图中适应性展示的是,在所述安装孔对应螺纹孔的位置设置一弹片结构2211,当拧紧螺栓时,螺栓会顶动所述弹片结构2211使之与所述液杯213的侧壁紧密贴合,进而将所述液杯213卡紧在所述安装孔内。
所述液管转向座包括一可转动的转向辊轴23,所述外管212自所述转向辊轴23的下方穿过并绕于所述转向辊轴23的两侧,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得液管21在移动上升或下降时更加顺畅和稳定,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得液管21在涂覆设备中两端均采用竖直移动的布局方式,如图3或图6所示,节省设备空间,使得设备更加紧凑,更利于设备小型化设计。在具体实施时,所述输送装置6将所述载具9输送至所述安装座22即液管21的正上方,所述载具9承载的待处理产品10竖直悬挂在所述载具9的底部,当通过驱动所述安装座22竖直上下移动,即可带动所述内管211和所述外管212在z轴方向上下移动,进而可以使得待处理产品10浸入至对应液管21中的涂液内,实现对产品10的涂覆作业。而所述外管212的第二端是悬挂设置,可以自由放取。
进一步的,所述液管21的分布方式优选采用错位设置,如图6所示,这样能够设置更多的液管21以便涂覆更多的产品10,提高产能。
下面请参照图6至图10,介绍根据本申请的换液补液装置3的主要结构。
换液补液装置
所述自动换液补液装置3设置在所述机架1内的顶部,并位于所述液管21上方,即所述安装座22的上方,如图6所示。所述自动换液补液装置3包括转动部件31、第一管件32、第二管件33、平移驱动部件34、竖移驱动部件35和转动驱动部件36。
如图7至图10所示,所述转动部件31优选采用竖直设置的U形支架,依次包括上支臂,中间支臂和下支臂。所述第一管件32和所述第二管件33间隔设置在所述转动部件31的下支臂上。所述转动驱动部件36优选采用电机,而所述转动部件31的上支臂与所述转动驱动部件36的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驱动部件36工作时,其转动轴转动带动所述转动部件31以z轴为轴转动。所述第一管件32和所述第二管件33优选采用L形中空管,所述第一管件32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管件33的一端分别穿过所述转动部件31的下支臂竖直设置。而所述第一管件32的另一端可以通过管道与第一抽吸部件的抽吸口连通,所述第二管件33的另一端可以通过管道与第二抽吸部件的排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抽吸部件和所述第二抽吸部件可以是抽吸泵等可以抽动液体的相关部件。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抽吸部件的排出口可以与水箱等容置部件连接,将所述第一抽吸部件抽出的旧涂覆液储放至容置部件中。所述第二抽吸部件的抽吸口可以与盛放新涂覆液的盛放部件连接,可以将所述盛放部件内的新涂覆液抽入至所述第二管件33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管件32的下端和所述第二管件33的下端不限竖直设置,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管件32的下端和所述第二管件33的下端也可以是任意角度倾斜,又或者是呈螺旋状等其他任意形状。所述第一抽吸部件和所述第二抽吸部件之间可以是分步工作,也可以是同时工作。
所述第一管件32和所述第二管件33之间的距离可调节。比如可以在所述下支臂上沿长度方向设置多个间隔设置的安装孔,通过选择不同间隔的安装孔安装两个管件即可调节两管件之间的间隔。当然调节方式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所述下支臂上沿长度方向开设一个长条孔,调节两管件在条形孔内的安放位置同样也可以实现。
所述转动驱动部件36设置在所述竖移驱动部件35上,所述竖移驱动部件35驱动所述转动驱动部件36在z轴方向上移动。所述竖移驱动部件35优选采用滑台气缸,如图7所示,所述滑台气缸竖直设置,所述转动驱动部件36设置在所述滑台气缸的滑台上,所述滑台气缸的滑台351在竖直方向移动即可带动所述转动部件31和管件在z轴方向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竖移驱动部件35不限于此,可以为其他任意可实现平移的驱动结构,比如,还可以由丝杆、滑块和竖移电机构成,所述丝杆竖直设置,所述滑块套设在所述丝杆上,所述转动驱动部件36设置在所述滑块上,所述竖移电机驱动所述丝杆转动即可驱动所述滑块带动所述转动驱动部件36、转动部件31或管件在竖直方向移动。
所述竖移驱动部件35设置在所述平移驱动部件34上,所述平移驱动部件34驱动所述竖移驱动部件35在x轴方向移动。所述平移驱动部件34优选采用带轮344传动,即由支座341、平移电机342、传动带343和两个带轮344构成,其中所述支座341与所述机架1固定连接。如图7所示,在所述滑台气缸上设置一滑块352,在所述支座341朝向所述滑台气缸的一侧沿x轴方向设置一滑轨3411,所述滑台气缸通过所述滑块352和所述滑轨3411配合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支座341上。所述支座341的长度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所述平移电机342设置在所述支座341的一端上,其中一个带轮344套设在所述平移电机342的主轴上,并位于所述支座341朝向所述滑台气缸的一侧。另一个带轮344可转动设置在所述支座341另一端朝向所述滑台气缸的一侧,所述传动带343套设在两个带轮344上并与所述滑台气缸固定连接。而当所述平移电机342工作时,驱动所述带轮344转动带动所述传动带343传动,进而实现所述滑台气缸在x轴方向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平移驱动部件34的结构同样不限于此,也可以为其他任意可实现平移的驱动结构,比如采用上述竖移驱动部件35的丝杆驱动方式等,在此不再赘述。
接下来对本实施例自动换液补液装置3的工作过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6所示,图中示意性展示的涂覆装置2采用的是多液管21双排交错排布。当需要对液管21内进行抽液或补液时,所述安装座22带动所述液管21设有所述液杯213的一端上升至指定位置。所述平移驱动部件34驱动所述竖移驱动部件35移动至对应液管21位置,同时所述转动驱动部件36驱动所述转动部件31转动一定角度,使得所述第一管件32和所述第二管件33分别对应一个液管21,比如图8中所示。之后所述竖移驱动部件35驱动所述转动驱动部件36下移,进而使得所述第一管件32的下端和所述第二管件33的下端分别伸入至对应的液管21液杯213内,如图9所示。之后所述第一抽吸部件或所述第二抽吸部件启动,即可抽出对应液杯213内的旧涂覆液或者给对应液杯213内加入新涂覆液。当完成抽液或补液时,所述竖移驱动部件35驱动所述转动驱动部件36上移,保证管件从对应液杯213内移出。之后所述转动驱动部件36驱动所述转动部件31转动一定角度,使所述第二管件33转动至之前第一管件32对应的液管21液杯213上方,所述第一管件32转动至下一液管21液杯213上方,如图10所示。之后所述竖移驱动部件35驱动所述转动驱动部件36下移,然后在之前第一管件32抽过旧液的液杯213内补入新液,并抽出下一液杯213内的旧液。完成抽液或补液时,所述竖移驱动部件35驱动所述转动驱动部件36上移,保证管件从对应液杯213内移出,所述平移驱动部件34驱动所述竖移驱动部件35平移设定距离,之后对重复上述动作,依次对其他的液管21液杯213进行抽液或补液,直至完成对所有液管21的抽换液。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抽吸部件和第二抽吸部件都是可独立控制的,所以在抽液或补液过程中,如果第一管件32或第二管件33下方未设置液管21,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对应的第一抽吸部件或第二抽吸部件不工作。
当然,本实施例的自动换液补液装置3也可以是在完成对一个液管21液杯213的抽液和补液之后再对下一个液管21液杯213进行抽液和补液。与上述多个液管21同时补液或换液过程不同的是,所述转动部件31的转动角度和抽吸部件的控制方式有所不同,但主要工作过程基本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请参照图11至图14,介绍根据本申请的涂覆辅助装置4的主要结构。
涂覆辅助装置
所述涂覆辅助装置4位于所述涂覆装置2在y轴方向一侧,即待处理产品10的一侧,如图11所示。所述涂覆辅助装置4包括夹持部件41、夹持驱动部件42和捋丝驱动部件43。如图12至图14所示,所述夹持部件41包括第一夹爪411、第二夹爪412和夹座413。所述夹座413优选由底板4131和立板4132构成,所述立板4132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板4131的上侧,将所述底板4131分为固定部41311和梳理部41312两部分。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立板4132和所述底板4131既可以是分体式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成型。同样的,所述固定部41311和所述梳理部41312也可以分别是独立部分,垂直固定设置在所述立板4132的两侧。
所述第一夹爪411和所述第二夹爪412位于所述立板4132的同一侧,即所述梳理部41312一侧,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夹爪411包括第一夹爪主体4111和若干个第一夹头4112,所述第二夹爪412包括第二夹爪主体4121和若干个第二夹头4122。所述第一夹爪主体4111和所述第二夹爪主体4121均优选采用长条状结构,所述第一夹爪主体4111和所述第二夹爪主体4121上下平行间隔设置,且长度方向与所述立板4132的长度方向一致,即x轴方向。所述第一夹爪主体4111和所述第二夹爪主体4121分别与所述立板4132之间滑动连接,优选的,在所述立板4132朝向所述第一夹爪411或所述第二夹爪412的一侧设置一导轨415,且所述导轨415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立板4132的长度方向一致,即x轴方向。所述第一夹爪主体4111或所述第二夹爪主体4121通过滑块416与所述导轨415实现可滑动连接。所述导轨415可以起到支撑所述第一夹爪411或所述第二夹爪412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导引着所述第一夹爪411或所述第二夹爪412在所述立板4132的长度方向上移动。
所述第一夹头4112和所述第二夹头4122优选采用凸字形结构,具有连接部和夹紧部。所述第一夹头4112的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夹爪主体411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头4122的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夹爪主体412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如图13或图14所示。即所述第一夹头4112和所述第二夹头4122各自的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夹爪主体4111和所述第二夹爪主体4121中间,可以起到进一步支撑和分隔所述第一夹爪主体4111和所述第二夹爪主体4121的作用。夹头与夹爪主体之间的固定方式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焊接、胶粘或螺栓紧固等等,在此不做限制。夹头的夹紧部朝远离所述立板4132的方向延伸,即朝所述涂覆装置2方向延伸,所述夹紧部优选采用竖直设置的板状结构。若干个所述第一夹头4112和若干个第二夹头4122分别沿所述立板413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若干个所述第一夹头4112和若干个所述第二夹头4122在所述立板4132的长度方向即x轴方向上交替设置,如图12所示,即一个所述第一夹头4112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夹头4122,所述第一夹头4112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夹头4122之间形成夹爪结构。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夹头4112和对应所述第二夹头4122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保护件414,优选采用质地较软的比如硅胶等材质的保护垫结构,质软的同时,无毒无味,在夹持待处理产品10时可以使夹头不会对产品10的表面造成损伤,有效保护产品10。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若干个所述第一夹头4112和若干个所述第二夹头4122呈大小不等错位设置,即所述第一夹头4112包括若干个第一长夹头和若干个第一短夹头,所述第二夹头4122包括若干个第二长夹头和若干个第二短夹头,其中短夹头的长度小于长夹头的长度,且所述第一长夹头与所述第二长夹头一一对应,所述第一短夹头与所述第二短夹头一一对应,如图13或图14所示。这样可以使得产品10在悬挂时可以采用多排交错排布的方式,对产品10进行错位夹持,能夹持更多的产品10,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产品10之间相互碰撞或缠绕在一起,进一步提高涂覆效果。
如图12至图14所示,图中示意性展示了一种夹持驱动方式,即所述夹持驱动部件42优选采用夹爪气缸。所述夹持驱动部件42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4131的固定部41311,并与所述夹爪位于所述底板4131的同一侧。在所述立板4132对应所述第一夹爪主体4111和所述第二夹爪主体4121的位置分别开设一个条形导向通孔,且所述条形导向通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立板4132的长度方向一致。在所述条形导向通孔内分别设置一个连杆421,使得其中一个连杆4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爪主体4111和夹爪气缸的一个夹爪连接,另一个连杆4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夹爪主体4121和夹爪气缸的另一个夹爪连接。这样,在连杆421的联动下,所述夹爪气缸工作使其两夹爪之间开闭时带动所述第一夹爪主体4111和所述第二夹爪主体4121在所述立板4132的长度方向上移动,即带动所述第一夹爪411和所述第二夹爪412在各自的打开位置和夹紧位置间移动。其中,所述第一夹爪411和所述第二夹爪412处于卡开位置时,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夹头4112和对应的所述第二夹头412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而所述第一夹爪411和所述第二夹爪412处于夹紧位置时,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夹头4112和对应的所述第二夹头4122之间贴近或贴紧,进而将置于所述第一夹头4112和所述第二夹头4122之间的产品10夹紧。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夹爪411和所述第二夹爪412的驱动方式不限如此,且所述夹持驱动部件42也不限制在夹爪气缸这一种,在具体实施时,也可以仅通过驱动所述第一夹爪411或所述第二夹爪412移动来夹紧待处理产品10。
所述捋丝驱动部件43驱动所述夹持部件41沿所夹持产品10的长度方向移动,即z轴方向。优选的,所述捋丝驱动部件43可以采用滑台气缸,记为第一滑台气缸,其竖向设置,而所述底板4131固定在所述第一滑台气缸的滑台上,从而可以通过所述第一滑台气缸驱动所述滑台移动,进而带动所述夹持部件41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涂覆辅助装置4还包括收缩驱动部件44,所述收缩驱动部件44驱动所述夹持部件41靠近或远离待处理产品10。所述收缩驱动部件44可以为多种结构,比如也可以采用滑台气缸,记为第二滑台气缸,其水平放置,且其主体与所述第二滑台气缸的滑台固定连接,而所述底板4131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台气缸的滑台上,这样既可以实现所述夹持部件41在竖直方向移动,同时也可以在水平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可以在所述底板4131上所述梳理部41312设置若干个条形通孔4133,所述条形通孔4133朝所述第一夹头4112或第二夹头4122的延伸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底板4131的端部,每个条形通孔4133分别位于每组对应设置的第一夹头4112和第二夹头4122之间,如图12所示。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条形通孔4133可作为导向槽。同时,还可以将所述条形通孔4133的开口处进行扩口设计,这样可以保证所述夹持部件41朝待处理产品10方向移动时,待处理产品10能够顺利的进入对应的第一夹头4112和第二夹头4122之间。
接下来对本实施例涂覆辅助装置4的工作过程做进一步说明。
当对待处理产品10进行涂覆时,所述捋丝驱动部件43驱动所述收缩驱动部件44带动着所述夹持部件41上移至指定位置,作为捋丝的起始位置。之后所述收缩驱动部件44再驱动所述夹持部件41朝待处理产品10的方向平移,且在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夹持部件41的第一夹爪411或第二夹爪412处于打开位置。之后在所述条形通孔4133的导向作用下待处理产品10将移动至对应的第一夹头4112和第二夹头4122之间,并位于对应保护件414的位置。之后所述捋丝驱动部件43驱动所述收缩驱动部件44带动着所述夹持部件41匀速下移至指定位置,比如靠近液管21的位置,而在下移的过程中所述夹持部件41会将弯曲的待处理产品10捋直捋顺。
之后所述捋丝驱动部件43驱动所述收缩驱动部件44带动着所述夹持部件41上移部分距离,然后所述夹持驱动部件42驱动所述第一夹爪411或第二夹爪412移动至夹紧位置夹紧待处理产品10。之后液管21上移设定距离使产品10的底端插入至液管21中,对产品10进行浸涂。
之后所述夹持驱动部件42驱动所述第一夹爪411或第二夹爪412移动至打开位置,然后所述捋丝驱动部件43再次驱动所述收缩驱动部件44带动着所述夹持部件41上移部分距离,所述夹持驱动部件42再次驱动所述第一夹爪411或第二夹爪412夹紧产品10,然后液管21再次上移设定距离对产品10进行进一步的浸涂。重复动作,直至将产品10要涂覆的部分完全浸涂在涂液中,所述收缩驱动部件44驱动所述夹持部件41移回至初始位置远离产品10,完成对待处理产品10的分段式涂覆。这样,在所述夹持部件41的夹持下,产品10采用分段式涂覆的过程中则很好的克服了涂液的浮力影响。
下面请参照图15至图18,介绍根据本申请的固化装置5的主要结构。
固化装置
所述固化装置5位于所述涂覆装置2在x轴方向一侧,如图1或图2所示。所述固化装置5包括第一固化机构51和第二固化机构52,所述第一固化机构51和所述第二固化机构52在y轴方向间隔设置,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的方案,其第一固化机构51的结构和第二固化机构52的结构一致,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固化机构51的结构也可以和所述第二固化机构52的结构不一致,只要保证两者之间的光照相对即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接下来以两个相同结构的固化机构为例进行方案阐述。
所述第一固化机构51包括第一机体511,如图16所示,图中示意性展示的所述第一机体511呈箱体状,所述第一机体511朝向所述第二固化机构52的一侧,即y轴正方向的一侧具有开口,定义为第一开口。所述第一机体511远离所述第二固化机构52的一侧,即y轴负方向的一侧向外凹陷形成有第一容置腔512。使得所述第一容置腔512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一容置腔512的长度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在所述第一容置腔512内设置有若干个光照部件,定义为第一光照部件513。所述第一光照部件513的光照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固化机构52,所述第一光照部件513包括反光罩5131和固化光源5134,所述固化光源5134设置在所述反光罩5131内,所述反光罩5131的开口侧朝向所述第二固化机构52,在所述固化光源5134发光时,能够将所述固化光源5134照射到所述反光罩5131上的光照朝所述第二固化机构52的方向反射。如图16所示,图中示意性展示的,若干个所述第一光照部件513在所述第一容置腔512内沿z轴方向依次排列。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光照部件513在所述第一容置腔512内的设置数量和排布方式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比如也可以设计成两列、三列或者更多列等。为了使得照射至固化区56内的光照分布更加均匀,可在所述反光罩5131的开口处设置一反光件5133,且反光件5133位于所述固化光源5134的光照中心,通过将所述固化光源5134光照中心较强的光照斜反射至所述反光罩5131进行再次反射,从而使得照射至所述固化区56的光照变得更加均匀。
所述第一光照部件513和所述第二固化机构52之间设置有第一内遮光部件514,所述第一内遮光部件514能够被驱动的遮蔽所述第一光照部件513。如图15所示,图中示意性展示的,所述第一内遮光部件514由第一内遮光件5141和第二内遮光件5142构成。所述第一内遮光件5141和所述第二内遮光件5142分别呈板状,且长度方向均沿z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内遮光件5141和所述第二内遮光件5142分别可移动设置,且所述第一内遮光件5141和第二内遮光件5142能够被驱动的分别在各自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间移动。图中15所示的即为所述第一内遮光件5141和第二内遮光件5142均处于各自闭合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内遮光件5141和第二内遮光件5142将所述第一机体511内所述第一容置腔512遮蔽,进而使得所述第一容置腔512内所述固化光源5134的光照不会从所述第一容置腔512内射出。图16中所示的即为所述第一内遮光件5141和第二内遮光件5142均处于各自打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即所述第一内遮光件5141和第二内遮光件5142构成一对开门式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内遮光件5141和第二内遮光件5142的打开位置不做限制,只要处于非闭合位置均可以理解为打开位置,而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内遮光件5141和第二内遮光件5142的打开程度均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整。
所述第一内遮光件5141和所述第二内遮光件5142优选采用齿条传动的方式控制平移,即平移门式。比如,所述第一内遮光件5141的顶端和所述第二遮光件的顶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机体511的上板,并在所述第一内遮光件5141的顶端和所述第二内遮光件5142的顶端分别设置一个齿条结构。之后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机体511上板上侧的两个驱动电机利用齿轮与齿条之间的传动来驱动所述第一内遮光件5141和所述第二内遮光件5142在x轴方向上移动,如图16所示。为了保证移动的稳定性,还可以在内遮光件与机体之间设置滑轨结构,优选设置在内遮光件靠近顶端的位置,在所述机体的下板上壁设置一滑槽结构,内遮光件的下端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滑槽结构内,这样可以有效保证传动的稳定性。当然,所述第一内遮光件5141和所述第二内遮光件5142也可以采用对开门式开闭方式,比如所述第一内遮光件5141和所述第二内遮光件5142可以分别采用转轴驱动的方式控制转动,即所述第一内遮光件5141和所述第二内遮光件5142均分别通过转轴与所述第一机体511的上板和下板可转动连接。通过在所述上板的上侧设置两个驱动电机,而所述第一内遮光件5141的转轴和所述第二内遮光件5142的转轴均穿过所述上板与对应的驱动电机实现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正反转即可实现所述第一内遮光件5141或所述第二内遮光件5142的转动。当然,驱动方式不限上述两种,比如可以将驱动电机设置在底板下侧,又或,所述第一内遮光件5141和所述第二内遮光件5142通过铰链等转动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机体511的内壁连接,之后通过采用对应的传动结构设计驱动其转动同样可以实现相同的对开门技术效果,由于这些传动结构都较为常见,因此在此不再进行赘述。另,需要说明的是,凡是能驱动所述第一内遮光件5141和所述第二内遮光件5142平移或转动的结构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同样的,所述第二固化机构52与所述第一固化机构51的结构一致。包括第二机体521,朝向所述第一固化机构51的一侧,即y轴负方向的一侧具有开口,定义为第二开口。所述第二机体521远离所述第一固化机构51的一侧,即y轴正方向的一侧向外凹陷形成有第二容置腔。使得所述第二容置腔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二容置腔的长度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在所述第二容置腔内设置有若干个光照部件,定义为第二光照部件。所述第二光照部件的光照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固化机构51,所述第二光照部件的反光罩5131的开口侧朝向所述第一固化机构51,在所述固化光源5134发光时,能够将固化光源5134照射到所述反光罩5131上的光照朝所述第一固化机构51的方向反射。
所述第二光照部件和所述第一固化机构51之间设置有第二内遮光部件,所述第二内遮光部件能够被驱动的遮蔽所述第二光照部件。所述第二内遮光部件由第三内遮光件和第四内遮光件构成。所述第三内遮光件和所述第四内遮光件分别可移动或转动设置,所述第三内遮光件和第四遮内光件能够被驱动的分别在各自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间移动或转动,且在所述第三内遮光件和所述第四内遮光件均处于各自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三内遮光件和所述第四内遮光件遮蔽所述第二光照部件。具体的结构和驱动方式与所述第一内遮光件5141和所述第二内遮光件5142基本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第一机体511和所述第二机体521之间形成的间隔区域为固化区56,在对待处理产品10进行固化时,所述输送装置6将载具9转移至所述固化装置5上方,所述载具9刚好遮蔽两固化机构上方形成的间隙,而待处理产品10位于两机体之间形成的固化区56内。当所述第一内遮光件5141、第二内遮光件5142、第三内遮光件和所述第四内遮光件分别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光照部件513和所述第二光照部件分别对产品10进行照射,保证了在产品10在没有自转的情况下通过双侧光强同时照射,产品10更能达到很好的固化效果。
所述第一固化机构51和所述第二固化机构52之间的距离可调节。如图15所示,图中示意性展示了,所述第一固化机构51和所述第二固化机构52通过两条滑轨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两条滑轨平行设置在所述机架1内的底部上,且滑轨沿y轴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机体511下板下侧和所述第二机体521下板下侧对应所述滑轨的位置分别设置一滑块,进而实现所述第一机体511和所述第二机体521能够沿所述滑轨在y轴方向上移动。为实现自动调节所述第一机体511和所述第二机体521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的固化装置5还设置有调节部件54。当固化区56光照强度太强时,所述调节部件54调远两固化机构之间的距离,而当固化区56光照强度太弱时,所述调节部件54调近两固化机构之间的距离。所述调节部件54可以是气缸、电机又或其他驱动部件。比如图15中示意性展示的,在所述第一机体511下板和安装面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机体521下板和安装面之间分别安装一个气缸,通过气缸的动作来驱动所述第一机体511和所述第二机体521在y轴方向上移动。又或如通过电机驱动丝杆转动的方式来驱动所述第一机体511和所述第二机体521在y轴方向上移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机体511和所述第二机体521之间既可以是联动也可以是非联动,即可以是只驱动所述第一机体511或所述第二机体521在y轴方向移动,实现两固化机构之间的距离调节,也可以是同时驱动两机体在y轴方向做相反方向移动,进而实现两固化机构之间的距离调节。
本实施例中,固化装置5还包括外遮光部件53,用于在x轴方向遮蔽两固化机构之间形成的间隔空间。如图15所示,图中示意性展示了一种外遮光部件53结构,其由第一外遮光件531和第二外遮光件532构成。所述第一外遮光件531和第二外遮光件532分别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所述第二遮光件的所在面分别为yz面。所述第一外遮光件531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机体511在x轴方向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外遮光件531能够被驱动沿y轴方向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间移动。所述第二外遮光件532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机体521在x轴方向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外遮光件532能够被驱动沿y轴方向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间移动。如图17或图18所示的即为所述第一外遮光件531和所述第二外遮光件532均处于各自遮蔽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外遮光件531和所述第二外遮光件532将所述第一机体511和所述第二机体521之间的形成的间隔空间遮蔽,即遮蔽固化区56。如图15所示的即为所述第一外遮光件531和所述第二外遮光件532均处于各自打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即所述第一外遮光件531和所述第二外遮光件532构成一双扇平移门式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外遮光件531和第二外遮光件532的打开位置不做限制,只要处于非闭合位置均可以理解为打开位置,而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外遮光件531和第二外遮光件532的打开程度均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整。另,所述外遮光部件53也可以仅由一外遮光件构成,即构成一单扇移门式结构,且外遮光部件53既可以设置在第一机体511x轴方向一侧,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机体521x轴方向一侧。
所述第一外遮光件531和所述第二外遮光件532优选采用齿条传动的方式控制平移。比如,在所述第一外遮光件531的顶端和所述第二外遮光件532的顶端分别设置一个齿条结构。之后通过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机体511上端和所述第二机体521上端的驱动电机并利用齿轮与齿条之间的传动来驱动所述第一外遮光件531或所述第二外遮光件532在y轴方向上移动。为了保证移动的稳定性,还可以在外遮光件与机体之间设置滑轨结构,优选设置在外遮光件靠近顶端的位置,这样既可以保证传动的稳定性,也可以将外遮光件安装在机体的一侧。同时,可以选择性的在机体对应第一外遮光件531底端和第二外遮光件532底端位置设置滑槽结构,通过将第一外遮光件531底端和第二外遮光件532底端可滑动的设置在滑槽结构内,可以进一步有效提高传动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内遮光部件514和第二内遮光部件与外遮光部件53的开闭状态是相反的,即只有在所述外遮光部件53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内遮光部件514和第二内遮光部件才可以打开,而只有在所述第一内遮光部件514和第二内遮光部件均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外遮光部件53才可以打开。这样设计,可以保证在上下料时,不需要关闭固化光源5134,减少固化光源5134的开关频率,提高固化光源5134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能够保证在外遮光部件53打开时,光照不会外漏而对人体造成伤害,安全性更高。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机体511和第二机体521上还分别是设置有若干个散热部件55。所述散热部件55优选为排气扇。如图15所示,图中适应性展示的,若干个所述散热部件55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机体511远离所述第二机体521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机体521远离所述第一机体511的一侧,且同一个机体上的散热部件55沿z轴方向间隔分布。即在所述第一容置腔512的内壁和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内壁分别开设若干个散热孔用于安装散热部件55,这样所述散热部件55能够将所述第一容置腔512或所述第二容置腔内的空气导出至固化装置5外,进而防止热量在容置腔内积聚,从而调节固化区56的温度,保证产品10的固化效果和品质。
下面请参照图19至图23,进一步介绍根据本申请的光照部件的主要结构。
光照部件
所述光照部件包括反光罩5131、固化光源5134和至少一个反光件5133。如图19和图20所示,所述反光罩5131为一侧具有开口的罩体结构,其内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开口与所述容置腔连通。定义其开口方向与y轴正方向一致,长度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宽度方向为z轴方向。
所述固化光源5134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固化光源5134为UV固化光源5134,可以发出光照用于照射待固化产品10。通过在所述反光罩5131的内壁贴附反光材料形成反射层,或者反光罩5131直接由可反光的材料制得,可以将所述固化光源5134发出的部分光照反射并从所述开口射出至固化区56。优选的,所述反光罩5131远离所述开口一侧的中心位置设计为外凸弧形,这样可以起到更好的反射光照的作用。
所述反光件5133设置在所述反光罩5131开口侧。如图20所示,图中示意性展示的,在所述反光罩5131的开口侧设置一个反光件5133。所述反光件5133与所述固化光源5134的照射中心位置对应。由于本实施例中,图19或图20中所示的反光罩5131在z轴方向上采用的是对称设计,固化光源5134一般安装在反光罩5131的中间位置,且固化光源5134的长度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因此所述固化光源5134产生的照射中心即在反光罩5131在z轴方向的中间位置。所以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反光件5133设置在对应所述反光罩5131在z轴方向的中间位置,且所述反光件5133的长度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这样可以将所述固化光源5134直射位置的光照进行反射。
需要知道的是,所述反光罩5131的结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且固化光源5134的安装位置和安装角度也均可根据需要进行设计,所述反光件5133优选采用可调节设计。即,所述反光件5133的位置可以根据固化光源5134的照射中心在xyz空间内任意调节,也可以沿自个轴线为转轴转动调节。以图20中所示结构为例,所述反光件5133可以在z轴方向调节,具体的比如可以在所述反光罩5131在x轴方向的两侧边分别设置一个调节结构5132,该调节结构5132上沿z轴方向间隔设置若干个安装孔51321,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需要将所述反光件5133的两端插入至不同的安装孔51321内即可调节所述反光件5133在z轴方向上的位置,即调节反光件5133与固化光源5134的照射中心的偏移距离。需要知道的是,所述调节结构5132既可以是所述反光罩5131上的部分结构,也可以是独立于所述反光罩5131的独立部件。同样,所述反光件5133也可以在y轴方向调节,比如可以在所述调节结构5132上沿y轴方向设置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安装孔51321,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需要将所述反光件5133的两端插入至不同的安装孔51321内即可调节所述反光件5133在y轴方向上的位置,即调节反光件5133与固化光源5134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的,所述反光件5133还可以以x轴方向为转轴调节转动角度,从而调节对固化光源5134的反射效果。比如可以将所述安装孔51321设计成如图21所示的双弧形孔51322结构,并在所述反光件5133的两端分别设置两个销状结构51331,并分别插入至对应的弧形孔51322内,所述销状结构51331能够在对应的所述弧形孔51322内移动,进而实现所述反光件5133以x轴方向为转轴转动调节。
当然,以上描述仅是示意性阐述了本申请反光件5133的部分位置方向和调节方式,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反光件5133的位置方向不限制在沿x轴方向设置,其长度方向也可以沿z轴方向,且可以被调节的在x轴方向移动。又或者在xz平面内的任意角度方向,且均可以在所在xz平面内平移调节或者沿y轴方向平移调节。进一步的,所述反光件5133也可以被调节的在xz平面内转动。比如,可以增设一圆圈滑轨,将圆圈滑轨设置在所述反光罩5131的开口侧,所述圆圈滑轨的轴线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然后反光件5133的两端通过滑块等结构分别与所述圆圈滑轨可滑动连接,这样便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反光件5133在xz平面内的角度方向。同时,可以通过结构设计使得所述圆圈滑轨与所述固化光源5134之间的距离可调节,便可以实现调节反光件5133与所述固化光源5134之间的距离,其圆圈滑轨与固化光源5134之间距离的具体调节方式较多,比如通过可以通过设置滑轨调节,又或者通过气缸驱动等,较为常见,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反光件5133的截面形状优选为V形,且所述反光件5133的扩口侧远离所述固化光源5134,如图20所示。所述反光件5133的开口角度在本申请中不作限制,可以为任意角度,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所述反光件5133朝向所述固化光源5134的一侧可以通过贴附反光材料形成反射层,也反光件5133直接由可反光的材料制得。通过设置所述反光件5133,所述固化光源5134发出的光照在照射到所述反光件5133上时会发生反射,由于所述反光件5133采用的是V形设计,因此照射到所述反光件5133的光照会朝径向方向发生折射,之后照射至所述反光罩5131上实现再次反射,进而使得本实施例光照部件照射至产品10上的光照更加的均匀。经过实现测试,图20中所述的光照部件,其光强的均匀性达到了99%,光强利用率达到百分之99%以上。其光强分布可参看图22和图23,其中,图22为未设置反光件5133时的光强分布图,图23为设置有反光件5133时的光强分布图。对比可见,本申请的光照部件通过设置反光件5133,可以使得光强变得更加均匀,且效果显著。
下面请参照图24和图25,进一步介绍根据本申请的上料装置7和下料装置8的主要结构。
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料装置7和所述下料装置8优选采用相同的结构,即都由一输送机构和一转移机构构成,两者仅是传动方向不同。
如图24所示,图中示意性展示了一种输送机构,其主要由机体711和两条间隔设置的输送链条构成。两条输送链条的长度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所述机体711包括顶板和两个侧板,所述侧板的长度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所述顶板与所述机架1固定连接。在两个侧板的相对侧沿y轴方向分别各设置两个链轮,定义为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而输送链条套设在两个链轮上,输送链在图中未画出。在所侧板外侧对应第一链轮处设置一个带轮,定义为第一带轮712,使所述第一带轮712与所述第一链轮同轴联动。在所侧板外侧在设置另一带轮,定义为第二带轮713,两个带轮之间通过传动带联动。通过驱动电机714驱动所述第二带轮713转动即可带动所述第一带轮712和所述第一链轮转动,进而实现输送链条环绕两个链轮运动。图中示意性展示的是将驱动电机714设置在一个侧板相对侧对应所述第二带轮713的位置,定义该侧板为第一侧板,另一侧板定义为第二侧板。所述驱动电机714的主轴与所述第一侧板上的第一带轮712连接,所述驱动电机714驱动所述第一带轮712转动。所述驱动电机714的主轴与所述第二侧板上的第一带轮712通过传动杆715实现联动,这样,在所述驱动电机714工作时,可以保证两输送链条的传动速度一致。在具体实施时,承载有待处理产品10的治具沿x轴方向放置在两个输送链条上,在输送链条的传动下即可将所述载具9从所述输送机构y轴方向的一端输送至另一端。为了更准确的识别所述载具9,可以分别在所述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的两端各设置如光电传感器等识别装置716。
如图25所示,图中示意性展示了一种转移机构,其主要由竖向驱动部件721、横向驱动部件722、传动部件723和机械爪724构成。所述竖向驱动部件721和所述横向驱动部件722均可以采用滑台气缸,分别定义其为竖向滑台气缸和水平滑台气缸。所述竖向滑台气缸竖直设置,即z轴方向,其滑台可以在z轴方向上上下移动。所述水平滑台气缸的主体设置在所述竖向滑台气缸的滑台上,而所述水平滑台气缸沿y轴方向设置。所述传动部件723设置在所述水平滑台气缸的滑台上,且所述传动部件723的长度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所述机械爪724设置在所述传动部件723上,并可以在所述传动部件723上沿x轴方向一致。如图25所示,图中示意性的展示了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传动部件723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所述水平滑台气缸的滑台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座的一侧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所述机械爪724通过滑块与该导轨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上沿所述x轴方向间隔设置两个带轮,在两个带轮上套设一个传动带,且使该传动带与所述机械爪724的滑块固定连接,这样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任意一个带轮转动即可驱动传动带环绕两个带轮转动,进而驱动所述滑块并带动着所述机械爪724沿所述导轨在x轴方向移动。
所述转移机构位于所述输送机构在y轴方向一侧,且输送装置6位于所述机架1的外侧。定义所述上料装置7的输送机构为第一输送机构71,转移机构为第一转移机构72。定义所述下料装置8的输送机构为第二输送机构81,转移机构为第二转移机构82。所述第一输送机构71和所述第二输送机构81分别设置在所述输送装置6在x轴方向的两端。在具体实施时,操作者可以将载有产品10的载具9放置到所述第一输送机构71的输送链条上,当识别装置716识别到载具9后,所述输送链条将载具9朝所述第一转移机构72方向平移,直至另一端的识别装置716识别到载具9后,所述第一转移机构72动作,在竖向驱动部件721、横向驱动部件722和传动部件723的分别作用下,使所述机械爪724移动至载具9位置并夹取载具9,之后再将其放置到所述输送装置6上。当完成一系列的涂覆和固化后,所述第二转移机构82动作,夹取所述输送装置6上的载有涂覆固化完成产品10的载具9并转移至所述第二输送机构81的输送链条上,之后由所述第二输送机构81的输送链条将载具9转移至指定位置,比如设备的取货位置等。
涂覆固化产线的涂覆固化方法
以下介绍本申请的涂覆固化产线在具有多个作业部时的工作过程,比如两个作业部,主要步骤如下:
(一)上料阶段
将载有待处理产品10的治具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71的输送链条上,待识别装置716识别到载具9后,所述输送链条工作将载具9朝所述第一转移机构72方向平移,直至另一端的识别装置716识别到载具9后,所述第一转移机构72动作,将载具9转移至所述输送装置6上;
(二)第一次涂覆阶段
所述输送装置6将待处理产品10移动至第一作业部的涂覆装置2上方,此处即为涂覆位置,涂覆辅助装置4的夹持部件41上移设定高度和平移设定距离,使待处理产品10分别位于对应的条形孔内;
所述夹持部件41下移设定距离捋直待处理产品10;
所述夹持部件41上升设定距离后,其第一夹爪411和第二夹爪412夹住待处理产品10;
所述涂覆装置2的液管21上升设定距离,对待处理产品10进行浸涂;
所述第一夹爪411和所述第二夹爪412释放待处理产品10,所述夹持部件41再次上升设定距离,之后所述第一夹爪411和所述第二夹爪412再次夹住待处理产品10;
所述涂覆装置2的液管21再次上升设定距离,对待处理产品10进行进一步浸涂;
重复动作若干次,所述夹持部件41移回至初始位置,所述涂覆装置2的液管21继续上升设定距离,完成对产品10设定部分的浸涂,所述涂覆装置2的液管21移回至初始位置;需要说明的是,此处重复动作次数应广义理解,包括零次,即所述夹持部件41夹持第一次,所述液管21第一次上升设定距离,所述夹持部件41夹持第二次,所述液管21第二次上升设定距离,之后所述夹持部件41移回至初始位置,所述液管21再次上升直至将产品10所要涂覆的部分全部浸涂至涂覆液中;
(三)第一次固化阶段
第一作业部的固化装置5朝向涂覆装置2一侧的外遮光部件53打开,同时内遮光部件闭合,所述输送装置6将涂覆完成的产品10移动至所述固化装置5的两个固化机构之间形成的间隔区域内,即为固化位置;
所述固化装置5其朝向涂覆装置2一侧的外遮光部件53闭合,其内遮光部件打开,所述固化装置5内的光照部件对待处理产品10进行照射固化;
(四)第二次涂覆阶段
完成第一次固化后,第一作业部固化装置5的内遮光部件闭合,同时固化装置5远离涂覆装置2一侧的外遮光部件53打开,所述输送装置6将完成第一次固化的待处理产品10移动至第二作业部的涂覆装置2上方,重复步骤二,对待处理产品10进行二次涂覆;
(五)第二次固化阶段
第二作业部的固化装置5朝向涂覆装置2一侧的外遮光部件53打开,同时内遮光部件闭合,重复步骤三,对待处理产品10进行二次固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至少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有益效果:
(1)载具上产品10可以采用多排交错的排布方式,可以有效增加挂料的数量,解决了单机治具的挂料局限性,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在产品转移或转动时相互之间发生碰撞;
(2)涂覆辅助装置的夹爪采用长短夹头交错的排布方式,可以适应载具产品多排交错的排布方式,同时涂覆辅助装置上设置有条形通孔4133可作为梳理孔,在涂覆之前对产品进行梳理,将产品捋直捋顺,防止产品之间产生相互缠绕的现象,而在涂覆的前期阶段夹爪对产品进行夹持,并采用分段式的浸涂方式,从而保证被捋直捋顺的产品能够顺利的浸入至液管中进行涂覆,以克服产品进入液管初期涂液浮力对超长较细产品造成的会存在弯曲现象的影响,提高涂覆效果;
(3)液管采用内管和外管可分离式设计,使得在不拆卸外管的情况下能够随意的从外管内插入或抽出内管,拆装方便,便于清洗,同时还可以节省人力物力;
(4)液管内管的长度可以根据产品的涂覆长度需求进行设计,可以在涂覆长度要求较短的产品时设置相对较短的内管,可以不需要在液管内储放过量的涂覆液,避免涂覆液浪费,提高了涂覆液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5)液管外管的一端与安装座连接,而液杯与安装座之间可拆卸连接,既可以实现通过驱动安装座上下移动来带动整个液管移动,也可以实现内管灵活的固定和拆卸;
(6)液管通过转向辊轴实现转向设置,一方面可以使得液管在移动上升或下降时更加顺畅和稳定,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得液管在涂覆设备中两端均采用竖直移动的布局方式,节省设备空间,使得设备更加紧凑,更利于设备小型化设计;
(7)设置有换液补液装置,可对液管实现抽液或补液的灵活切换,自动化操作,而不需要人工过多的参与,提高了工作效率,可有效避免因人为操作而造成的漏换漏补或重复换液等情况发生;
(8)固化装置采用相对设置的双固化机构可在产品两侧同时对产品进行固化,使得产品固化更加均匀的同时,缩短固化时间,提高固化产量和效率;两固化机构之间的距离可调节,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光照部件与产品之间距离,进而调节对产品的光照强度,使得固化效果更好;可以实现产品在无需自转的情况下也能很好的固化,防止了产品自转产生晃动发生相互缠绕的现象;
(9)固化装置采用双重遮光部件,调节灵活,可以在保证固化质量的同时,不会造成因光照外漏而对操作人员的身体造成伤害,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10)在固化光源照射一侧设置有反光件,反光件的反光效果可使固化光源照射到产品上的光强更加均匀,可以提高产品的固化效果,提高产品的性能,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涂覆固化产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一个作业部,所述作业部包括:
涂覆辅助装置(4),其包括夹持部件(41),所述夹持部件(41)能够被驱动的沿待处理产品(10)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夹持部件(41)能够夹持待处理产品(10);
涂覆装置(2),其包括若干个用于盛放涂覆液的液管(21);和
固化装置(5);
其中,所述夹持部件(41)沿待处理产品(10)的长度方向移动时捋直待处理产品(10),所述涂覆装置(2)能够对待处理产品(10)进行分段式涂覆,且涂覆时所述夹持部件(41)能够夹持住待处理产品(10),所述固化装置(5)对已涂覆的产品(10)进行固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覆固化产线,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输送装置(6),所述输送装置(6)能够将待处理产品(10)移动至涂覆位置和/或固化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覆固化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装置(5)位于所述涂覆装置(2)在x轴方向一侧,所述涂覆辅助装置(4)位于所述涂覆装置(2)在y轴方向一侧,所述夹持部件(41)能够被驱动的在y轴方向上靠近或远离所述涂覆装置(2),所述输送装置(6)位于所述涂覆装置(2)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涂覆固化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装置(5)包括第一固化机构(51)和第二固化机构(52),所述第一固化机构(51)和所述第二固化机构(52)在y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输送装置(6)能够将待处理产品(10)输送至所述第一固化机构(51)和所述第二固化机构(52)之间,所述第一固化机构(51)和所述第二固化机构(52)分别包括若干个光照部件,所述光照部件的光照方向朝向待处理产品(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涂覆固化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化机构(51)和所述第二固化机构(52)之间能够被驱动的靠近或远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涂覆固化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部件包括反光罩(5131)、固化光源(5134)和反光件(5133),所述反光罩(5131)内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反光罩(5131)朝向待处理产品(10)一侧具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固化光源(5134)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反光件(5133)设置在所述反光罩(5131)的开口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涂覆固化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装置(5)还包括内遮光部件和外遮光部件(53),所述内遮光部件能够被驱动的遮蔽所述光照部件,所述外遮光部件(53)能够被驱动的遮蔽所述第一固化机构(51)和所述第二固化机构(52)之间形成的间隔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涂覆固化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管(21)包括内管(211)、外管(212)和液杯(213),所述内管(211)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外管(212)内,所述内管(211)的一端为封闭结构,并位于所述外管(212)内,所述液杯(213)与所述内管(2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液杯(213)位于所述外管(212)外,涂覆液位于所述内管(211)内,所述液管(21)设有所述液杯(213)的一端能够被驱动的在z轴方向上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涂覆固化产线,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换液补液装置(3),所述换液补液装置(3)位于所述液管(21)上方,所述换液补液装置(3)包括转动部件(31)、第一管件(32)和第二管件(33),所述第一管件(32)和所述第二管件(33)间隔设置在所述转动部件(31)上,所述转动部件(31)被驱动的能够以z轴为轴转动,所述第一管件(32)能够抽出所述液管(21)内的涂覆液,所述第二管件(33)能够给所述液管(21)内加入涂覆液。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涂覆固化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件(41)包括夹座(413)、第一夹爪(411)和第二夹爪(412),所述第一夹爪(411)和所述第二夹爪(412)分别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夹座(413)上,所述第一夹爪(411)或所述第二夹爪(412)能够被驱动的在各自打开位置和夹紧位置间移动,所述夹座(413)上设置有若干个的条形通孔(4133),若干个所述条形通孔(4133)沿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条形通孔(4133)的一端朝所述涂覆装置(2)的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夹座(413)的端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涂覆固化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爪(411)包括第一夹爪主体(411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夹爪主体(4111)上的若干个第一夹头(4112),若干个所述第一夹头(4112)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夹爪(412)包括第二夹爪主体(4121)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夹爪主体(4121)上的若干个第二夹头(4122),若干个所述第二夹头(4122)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夹头(4112)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夹头(4122)的一端分别朝所述涂覆装置(2)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夹头(4112)和所述第二夹头(4122)一一对应,每个条形通孔(4133)分别位于每组对应设置的第一夹头(4112)和第二夹头(4122)之间,所述第一夹爪主体(4111)或所述第二夹爪主体(4121)能够被驱动的在x轴方向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覆固化产线,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上料装置(7)和下料装置(8),所述上料装置(7)能够将待处理产品(10)转移至所述输送装置(6),所述下料装置(8)能够将处理完成的产品(10)从所述输送装置(6)转移至指定位置。
1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覆固化产线的涂覆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涂覆固化过程的至少部分阶段,所述方法包括:
输送装置(6)将待处理产品(10)移动至所述涂覆装置(2)上方,涂覆辅助装置(4)的夹持部件(41)上移设定高度和平移设定距离,使待处理产品(10)分别位于对应的条形孔内;
所述夹持部件(41)下移设定距离捋直待处理产品(10);
所述夹持部件(41)上升设定距离后,其第一夹爪(411)和第二夹爪(412)夹住待处理产品(10);
所述涂覆装置(2)的液管(21)上升设定距离,对待处理产品(10)进行浸涂;
所述第一夹爪(411)和所述第二夹爪(412)释放待处理产品(10),所述夹持部件(41)再次上升设定距离,之后所述第一夹爪(411)和所述第二夹爪(412)再次夹住待处理产品(10);
所述涂覆装置(2)的液管(21)再次上升设定距离,对待处理产品(10)进行进一步浸涂;
重复动作若干次,所述夹持部件(41)移回至初始位置,所述涂覆装置(2)的液管(21)继续上升设定距离,完成对产品(10)设定部分的浸涂,所述涂覆装置(2)的液管(21)移回至初始位置;
所述固化装置(5)朝向所述涂覆装置(2)一侧的外遮光部件(53)打开,同时内遮光部件闭合,所述输送装置(6)将涂覆完成的产品(10)移动至所述固化装置(5)的两个固化机构之间形成的间隔区域内;
所述固化装置(5)其朝向所述涂覆装置(2)一侧的外遮光部件(53)闭合,其内遮光部件打开,所述固化装置(5)内的光照部件对待处理产品(10)进行照射固化。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涂覆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作业部作业时,前一作业部的固化装置(5)对待处理产品(10)完成固化后,其固化装置(5)的内遮光部件闭合,同时其固化装置(5)远离涂覆装置(2)一侧的外遮光部件(53)打开,所述输送装置(6)将固化完成的待处理产品(10)移动至下一作业部的涂覆装置(2)上方,之后重复前一作业部内的涂覆步骤和固化步骤,对待处理产品(10)进行再次涂覆和再次固化,直至对待处理产品(10)完成所有涂覆和固化作业。
CN202111598594.7A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涂覆固化产线及其涂覆固化方法 Active CN1143456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8594.7A CN114345641B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涂覆固化产线及其涂覆固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8594.7A CN114345641B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涂覆固化产线及其涂覆固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45641A true CN114345641A (zh) 2022-04-15
CN114345641B CN114345641B (zh) 2024-03-26

Family

ID=81100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98594.7A Active CN114345641B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涂覆固化产线及其涂覆固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4564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28579A1 (en) * 2015-02-13 2016-08-18 Oerlikon Surface Solutions Ag, Pfäffikon Fixture comprising magnetic means for holding rotary symmetric workpieces
CN208946373U (zh) * 2018-07-23 2019-06-07 台州市意利欧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木工加工设备中的龙门取料装置
CN110496741A (zh) * 2018-05-17 2019-11-26 江苏百赛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导丝浸涂机构、导丝涂覆固化装置和导丝涂覆固化方法
CN211687304U (zh) * 2020-01-08 2020-10-16 澳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管子夹紧输送装置
CN213381217U (zh) * 2020-10-14 2021-06-08 青岛三祥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球头夹持工装
CN216857242U (zh) * 2021-12-24 2022-07-01 苏州微比特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涂覆固化产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28579A1 (en) * 2015-02-13 2016-08-18 Oerlikon Surface Solutions Ag, Pfäffikon Fixture comprising magnetic means for holding rotary symmetric workpieces
CN110496741A (zh) * 2018-05-17 2019-11-26 江苏百赛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导丝浸涂机构、导丝涂覆固化装置和导丝涂覆固化方法
CN208946373U (zh) * 2018-07-23 2019-06-07 台州市意利欧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木工加工设备中的龙门取料装置
CN211687304U (zh) * 2020-01-08 2020-10-16 澳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管子夹紧输送装置
CN213381217U (zh) * 2020-10-14 2021-06-08 青岛三祥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球头夹持工装
CN216857242U (zh) * 2021-12-24 2022-07-01 苏州微比特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涂覆固化产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45641B (zh) 202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857242U (zh) 一种涂覆固化产线
CN111282777B (zh) 一种涂覆固化产线
CN113334076A (zh) 电动撑杆芯杆组装设备
CN111420841A (zh) 一种在线式浸涂装置
CN105903612A (zh) 一种塑料桶自动提升喷漆烘干机构
KR101744404B1 (ko) 용기 코팅장치
CN114345641A (zh) 一种涂覆固化产线及其涂覆固化方法
CN110893495A (zh) 一种变压器自动脱皮及焊锡设备
CN111299085B (zh) 一种在线式浸涂固化装置
CN108372078B (zh) 一种鱼竿自动抽漆设备
CN209868143U (zh) 一种多工位自动扫光机
CN217859875U (zh) 电动撑杆芯杆组装设备
CN110918373A (zh) 一种浸涂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工件处理设备
CN212524744U (zh) 一种浸涂固化产线
CN215141575U (zh) 一种可燃药筒涂胶密封设备
CN210849643U (zh) 一种四轴四连动打磨机器人
JP4777665B2 (ja) 浸漬処理プラント
CN213792555U (zh) 一种导丝涂层处理设备
CN111390527B (zh) 一种用于通信零部件的上料方法
CN111420856B (zh) 一种在线式固化装置
CN213792499U (zh) 一种导丝浸泡工装及导丝浸涂机构
CN218963081U (zh) 一种封头圆片刷油装置
CN218691042U (zh) 一种环己酮溶剂自动涂覆检测机构
CN219400873U (zh) 一种碗涂固化设备
CN115323348B (zh) 一种用于fpga芯片基板镀膜的预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