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42697A - 一种水生动植物复合浮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生动植物复合浮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42697A
CN114342697A CN202210020807.6A CN202210020807A CN114342697A CN 114342697 A CN114342697 A CN 114342697A CN 202210020807 A CN202210020807 A CN 202210020807A CN 114342697 A CN114342697 A CN 1143426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water
wall
floating bed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208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42697B (zh
Inventor
王艳云
赵金涛
孙君
黄海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hanheng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hanheng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hanheng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hanheng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2080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426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426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426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426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426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Hydropon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生动植物复合浮床,涉及浮床技术领域,包括浮床本体和景观盆部件,所述浮床本体包括有景观盆部件,且景观盆部件的外壁设置有景观盆,所述景观盆的内部设置有一号管,且一号管的底端连接有二号管。本发明本通过中空盘、进水口、限位环、水口盖等实现浮床本体的观赏效果,当受到水波冲击的多组拼接盘通过动力棒推动推杆移动和角度变化时,推杆带动二号管在一号管内壁向上滑动,二号管又拉动抽水盘在中空盘内壁向上移动,抽水盘向上移动时将水域的水源抽取至中空盘内,水波过后各个发生位移的拼接盘逐渐复位,随之复位的抽水盘挤压中空盘内的水源使其通过二号管进入一号管内,一号管进入至景观盆内形成供水和观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水生动植物复合浮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浮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生动植物复合浮床。
背景技术
浮床通常用于生态修复水体污染或建设城市湿地景区等,人们把特制的轻型生物载体按不同的设计要求,拼接、组合以及搭建成所需要的面积和几何形状,放入受损水体中,并将经过筛选、驯化的水生或陆生植物,植入预制好的漂浮载体种植槽内,让植物在类似无土栽培的环境下生长,当植物根系自然延伸并悬浮于水体中后,能够吸附、吸收水中的氨、氮、磷等有机污染物质,降低COD(化学需氧量);在为水体中的鱼虾、昆虫和微生物提供生存和附着的条件的同时,释放出抑制藻类生长的化合物,人工营造一个动物、微生物良好的生长环境,在植物、动物、昆虫以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使环境水质得以净化,达到修复和重建水体生态系统的目的。
浮床在进行净化水质效果的同时也对水域或湿地起到一定的观赏作用,目前大多浮床多为单层铺设,使其尽可能的增大覆盖面积,这种覆盖方式形多为单层,在观赏效果上具有一定的单一性坡,缺少相应的观赏性,故而本实用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浮床,使其在净化水质的基础上又能够通过双层的设置兼顾观赏性,以及双层顶部植物的持续有效的供水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生动植物复合浮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生动植物复合浮床,包括浮床本体和景观盆部件,所述浮床本体包括有景观盆部件,且景观盆部件的外壁设置有景观盆,所述景观盆的内部设置有一号管,且一号管的底端连接有二号管,所述二号管的外壁连接有多组推杆,且二号管的底端连接有抽水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浮床本体在水面随波浪进行摇晃时,随着摇晃水源能够通过一号管和二号管进入景观盆内进行水源供给,同时多余的水源能够通过景观盘外壁的排水孔流出形成喷泉状的观赏效果,以此使浮床本体在进行净化水质的基础上具有别样的观赏价值。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浮床本体的底端设置有浮盘部件,且浮盘部件包括有多组拼接盘,所述拼接盘的顶端均设置有多组植被槽,且拼接盘的外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拼接盘外壁与拼接盘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滑条,且拼接盘的一端开设有限位槽,多组所述拼接盘一端的限位槽内均设置有橡皮圈,且多组拼接盘与限位槽相对的一端连接有动力棒,所述动力棒的内部设置有球槽,且动力棒的内部位于球槽的顶端连接有杆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浮盘部件在随水面波浪起伏时,各个拼接盘之间能够通过滑槽和滑条相互交错运动,通过拼接盘的运动时为供水盘部件提供动力,以此达到供水盘部件将水源从水面向上抽取形成水源供给和观赏的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多组所述动力棒的末端均连接有供水盘部件,且供水盘部件包括有中空盘,所述中空盘的内壁底端开设有进水口,且进水口的内部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顶端连接有水口盖,所述中空盘的外壁开设有多组与动力棒相匹配的棒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进水口打开后水源能够进入至中空盘内,而当水口盖关闭后避免中空盘内的水源发生回流,以此确保进入中空盘内的水源能够在中空盘内部进行储存,以及在后续的运动过程中能够通过二号管和一号管进入至景观盆内。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一号管的内壁设置有限位圈,且一号管的内壁位于二号管和一号管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动力棒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有与杆槽相匹配的活动杆,且活动杆的底端设置有与球槽相匹配的限位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二号管在一号管内壁发生运动后能够通过弹簧的作用进行复位,并在二号管每次复位过程中均能够将中空盘内的水源挤压至一号管内,以此达到一号管对景观盆的供水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植被槽的底端呈网状结构,且多组植被槽的大小各不相同,多组大小不同的所述植被槽整体均呈上大下小锥形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植被槽内的植被盆能够通过网状结构与水面进行接触,并在接触过程防止植被盆内的土壤发生了流失,以此使植被槽具有相应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浮床本体的底端配备有用于固定的绳索,且绳索的底端连接有承重块,所述承重块应置于水域或河床底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通过绳索的拉扯限位使浮床本体能够先限位在某一区域内避免造成位置偏移,以此达到浮床本体在该区域内的正常有效的使用,防止浮床本体在水域内造成漂移无法正常有效的进行工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一号管的内壁位于限位圈处设置有单向阀,且该单向阀为一号管内壁向外部通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通过单向阀的设置使中空盘内部形成低压的效果,由此达到抽水盘在向上移动时中空盘内通过低压将外部的水源抽入自身内部,而在抽水盘复位时能够通过挤压中空盘内部的水源使水源冲撞单向阀进行开启并进入景观盆内,以此达到水源由低向高运送的功能和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景观盆内部位于土壤上方应铺设有网状保护垫,且景观盆的外壁位于土壤上方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处均设置有过滤措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景观盆内多余的水源在通过排水孔排出时能够形成近似喷泉状的观赏效果,以及通过网状保护垫的设置,使多余水源由排水孔排出过程中能够防止水土流失,以此确保景观盆内土壤的充沛。
综上所述,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中空盘、进水口、限位环、水口盖、棒槽、景观盆、一号管、限位圈、弹簧、二号管、推杆等实现浮床本体的观赏效果,当有水波冲击浮床本体时,受到冲击的多组拼接盘通过动力棒推动推杆移动和角度变化,推杆带动二号管在一号管内壁向上滑动,二号管又拉动抽水盘在中空盘内壁向上移动,抽水盘向上移动时将水域的水源抽取至中空盘内,水波过后各个发生位移的拼接盘逐渐复位,拼接盘的复位通过推杆复位拉动二号管复位,二号管复位过程中通过抽水盘挤压中空盘内的水源使其通过二号管进入一号管内,一号管进入至景观盆内形成供水和观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浮床本体经过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拼接盘经过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植被槽经过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动力棒经过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供水盘部件经过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二号管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号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推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浮床本体;2、浮盘部件;3、供水盘部件;4、景观盆部件;201、拼接盘;202、植被槽;203、滑槽;204、滑条;205、限位槽;206、橡皮圈;207、动力棒;208、球槽;209、杆槽;301、中空盘;302、进水口;303、限位环;304、水口盖;305、棒槽;401、景观盆;402、一号管;403、限位圈;404、弹簧;405、二号管;406、推杆;407、活动杆;408、限位球;409、抽水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根据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一种水生动植物复合浮床,如图1-8所示,包括浮床本体1和景观盆部件4,浮床本体1包括有景观盆部件4,且景观盆部件4的外壁设置有景观盆401,景观盆401的内部设置有一号管402,且一号管402的底端连接有二号管405,二号管405的外壁连接有多组推杆406,且二号管405的底端连接有抽水盘409,当有水波冲击浮床本体1时,受到冲击的多组拼接盘201通过动力棒207推动推杆406移动和角度变化,推杆406带动二号管405在一号管402内壁向上滑动,二号管405又拉动抽水盘409在中空盘301内壁向上移动,抽水盘409向上移动时将水域的水源抽取至中空盘301内,水波过后各个发生位移的拼接盘201逐渐复位,拼接盘201的复位通过推杆406复位拉动二号管405复位,二号管405复位过程中通过抽水盘409挤压中空盘301内的水源使其通过二号管405进入一号管402内,一号管402进入至景观盆401内形成供水和观景效果。
请参阅图1-图4,浮床本体1的底端设置有浮盘部件2,且浮盘部件2包括有多组拼接盘201,拼接盘201的顶端均设置有多组植被槽202,且拼接盘201的外壁开设有滑槽203,拼接盘201外壁与拼接盘201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滑条204,且拼接盘201的一端开设有限位槽205,多组拼接盘201一端的限位槽205内均设置有橡皮圈206,且多组拼接盘201与限位槽205相对的一端连接有动力棒207,动力棒207的内部设置有球槽208,且动力棒207的内部位于球槽208的顶端连接有杆槽209,当有水波冲击浮床本体1时,受到冲击的多组拼接盘201相互挤压和错位,拼接盘201在相互错位时通过一侧的滑条204在另一组拼接盘201内的滑槽203内滑动,通过这种连接方式降低浮床本体1整体变形的幅度,使其达到推动推杆406移动和角度变化的基础上降低位置偏移的幅度,由于橡皮圈206具有一定的弹性,水波过后在橡皮圈206弹力作用下各个发生位移的拼接盘201又能够逐渐进行复位。
请参阅图5-图7,多组动力棒207的末端均连接有供水盘部件3,且供水盘部件3包括有中空盘301,中空盘301的内壁底端开设有进水口302,且进水口302的内部设置有限位环303,限位环303的顶端连接有水口盖304,中空盘301的外壁开设有多组与动力棒207相匹配的棒槽305,当推杆406拉动二号管405复位时,二号管405复位过程中挤压中空盘301内的水源使水口盖304密封进水口302,中空盘301内无法从进水口302排出的水源通过二号管405进入一号管402内,水源通过顶撞一号管402内位于限位圈403处的单向阀使其开启,当单向阀开启后水源通过一号管402进入至景观盆401内,以此达到景观盆401的供水和形成观赏效果。
请参阅图6-图8,一号管402的内壁设置有限位圈403,且一号管402的内壁位于二号管405和一号管402之间设置有弹簧404,弹簧404位于动力棒207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有与杆槽209相匹配的活动杆407,且活动杆407的底端设置有与球槽208相匹配的限位球408,在动力棒207推动推杆406移动和角度变化时,当动力板207的运动幅度较大情况下,推杆406的快速移动拖动活动杆407在杆槽209内滑动,同时限位球408在球槽208内滑动,当限位球408在球槽208内移动至极限后则与杆槽209形成限位,以此拉动活动杆407和推杆406避免继续推动二号管405移动,由此实现对各部件的限位保护措施,避免各部件无法限位造成脱连、损坏等问题。
请参阅图1-图3,植被槽202的底端呈网状结构,且多组植被槽202的大小各不相同,多组大小不同的植被槽202整体均呈上大下小锥形结构,从而使植被槽内的植被盆能够通过网状结构与水面进行接触,并在接触过程防止植被盆内的土壤发生了流失,以此使植被槽具有相应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请参阅图1,浮床本体1的底端配备有用于固定的绳索,且绳索的底端连接有承重块,承重块应置于水域或河床底端,当拼装完成的浮床本体1投入水域后,将其移动至水域底端承重块处,将浮床本体1通过多组绳索与承重块形成限位,避免浮床本体1随波逐流发生位置偏移,采用该措施使浮床本体1在既定水域达到可控效果。
请参阅图7,一号管402的内壁位于限位圈403处设置有单向阀,且该单向阀为一号管402内壁向外部通向,在水口盖304密封进水口302后,中空盘301内无法从进水口302排出的水源通过二号管405进入一号管402内,水源通过顶撞一号管402内位于限位圈403处的单向阀使其开启,当单向阀开启后水源则通过一号管402顺利进入至景观盆401内。
请参阅图1,景观盆401内部位于土壤上方应铺设有网状保护垫,且景观盆401的外壁位于土壤上方开设有排水孔,排水孔处均设置有过滤措施,为防止景观盆401内的土壤流失,景观盆401内位于土壤上方铺设有相应的网状保护垫,在多余水源排出过程中保护垫则对土壤进行保护避免流失,同时景观盆401外壁的多组排水孔处亦设置有过滤措施,进一步方式水土流失。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当拼装完成的浮床本体1投入水域后,将其移动至水域底端承重块处,将浮床本体1通过多组绳索与承重块形成限位,避免浮床本体1随波逐流发生位置偏移,采用该措施使浮床本体1在既定水域达到可控效果,接着将相应的土壤置于景观盆401内,并将相应的盆景移栽其中,然后将各个对应不同植被槽202的植被盆置于植被槽202内,植被盆内的植被在生长过程中根系延伸至水中,通过对水源的无机物或污染物的吸收或吸附达到净化水质的需求;
当有水波冲击浮床本体1时,受到冲击的多组拼接盘201通过动力棒207推动推杆406移动和角度变化,推杆406的角度变化带动二号管405在一号管402内壁向上滑动,二号管405在一号管402内壁滑动的同时又压缩弹簧404,二号管405压缩弹簧的同时底端又拉动抽水盘409在中空盘301内壁向上移动,抽水盘409向上移动时中空盘301内的负压带动水口盖304向上移动,此时水域的水被抽取至中空盘301内,由于橡皮圈206具有一定的弹性,水波过后在橡皮圈206的作用下各个发生位移的拼接盘201逐渐复位,拼接盘201的复位通过活动杆407拉动推杆406复位,推杆406又拉动二号管405复位,二号管405复位过程中通过抽水盘409挤压中空盘301内的水源,使水口盖304密封进水口302,中空盘301内无法从进水口302排出的水源通过二号管405进入一号管402内,水源通过顶撞一号管402内位于限位圈403处的单向阀使其开启,当单向阀开启后水源通过一号管402进入至景观盆401内;
进入景观盆401内的水源对内部的景观植被进行水源供给,而多余的水源则从景观盆401外壁的排水孔排出,排水孔排出的水源呈近似喷泉状,以此达到观赏的景观效果,为防止景观盆401内的土壤流失,景观盆401内位于土壤上方铺设有相应的网状保护垫,在多余水源排出过程中保护垫则对土壤进行保护避免流失,同时景观盆401外壁的多组排水孔处亦设置有过滤措施,进一步方式水土流失。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发明的限制,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替换和变型等,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水生动植物复合浮床,包括浮床本体(1)和景观盆部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本体(1)包括有景观盆部件(4),且景观盆部件(4)的外壁设置有景观盆(401),所述景观盆(401)的内部设置有一号管(402),且一号管(402)的底端连接有二号管(405),所述二号管(405)的外壁连接有多组推杆(406),且二号管(405)的底端连接有抽水盘(40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生动植物复合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本体(1)的底端设置有浮盘部件(2),且浮盘部件(2)包括有多组拼接盘(201),所述拼接盘(201)的顶端均设置有多组植被槽(202),且拼接盘(201)的外壁开设有滑槽(203),所述拼接盘(201)外壁与拼接盘(201)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滑条(204),且拼接盘(201)的一端开设有限位槽(205),多组所述拼接盘(201)一端的限位槽(205)内均设置有橡皮圈(206),且多组拼接盘(201)与限位槽(205)相对的一端连接有动力棒(207),所述动力棒(207)的内部设置有球槽(208),且动力棒(207)的内部位于球槽(208)的顶端连接有杆槽(20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生动植物复合浮床,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动力棒(207)的末端均连接有供水盘部件(3),且供水盘部件(3)包括有中空盘(301),所述中空盘(301)的内壁底端开设有进水口(302),且进水口(302)的内部设置有限位环(303),所述限位环(303)的顶端连接有水口盖(304),所述中空盘(301)的外壁开设有多组与动力棒(207)相匹配的棒槽(3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生动植物复合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管(402)的内壁设置有限位圈(403),且一号管(402)的内壁位于二号管(405)和一号管(402)之间设置有弹簧(404),所述弹簧(404)位于动力棒(207)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有与杆槽(209)相匹配的活动杆(407),且活动杆(407)的底端设置有与球槽(208)相匹配的限位球(408)。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生动植物复合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槽(202)的底端呈网状结构,且多组植被槽(202)的大小各不相同,多组大小不同的所述植被槽(202)整体均呈上大下小锥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生动植物复合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本体(1)的底端配备有用于固定的绳索,且绳索的底端连接有承重块,所述承重块应置于水域或河床底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生动植物复合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管(402)的内壁位于限位圈(403)处设置有单向阀,且该单向阀为一号管(402)内壁向外部通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生动植物复合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景观盆(401)内部位于土壤上方应铺设有网状保护垫,且景观盆(401)的外壁位于土壤上方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处均设置有过滤措施。
CN202210020807.6A 2022-01-10 2022-01-10 一种水生动植物复合浮床 Active CN1143426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20807.6A CN114342697B (zh) 2022-01-10 2022-01-10 一种水生动植物复合浮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20807.6A CN114342697B (zh) 2022-01-10 2022-01-10 一种水生动植物复合浮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42697A true CN114342697A (zh) 2022-04-15
CN114342697B CN114342697B (zh) 2023-06-02

Family

ID=81106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20807.6A Active CN114342697B (zh) 2022-01-10 2022-01-10 一种水生动植物复合浮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42697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30020A (ja) * 1998-02-16 1999-08-24 Taiyo Plant Kk 波のエネルギーを利用した海水等の汲上装置
JP2001275502A (ja) * 2000-04-04 2001-10-09 Yoshihiro Okuyama 水面浮き床式農法
CN202785813U (zh) * 2012-09-07 2013-03-13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波浪水生植物净水装置
CN104556392A (zh) * 2015-01-19 2015-04-29 北京致清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浮动式生态净水厂
CN107044378A (zh) * 2017-04-06 2017-08-15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波浪能抽水蓄能发电系统
CN209330739U (zh) * 2019-01-10 2019-09-03 重庆师范大学 一种景观生态浮床装置
CN209410291U (zh) * 2018-10-09 2019-09-20 北京爱尔斯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景观浮岛
CN111533272A (zh) * 2020-05-18 2020-08-14 冯祥龙 一种适用于城市河道环境修复的组合式生态浮床
CN214880918U (zh) * 2020-08-31 2021-11-26 上海汀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抗风浪的复合纤维生态抑藻浮床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30020A (ja) * 1998-02-16 1999-08-24 Taiyo Plant Kk 波のエネルギーを利用した海水等の汲上装置
JP2001275502A (ja) * 2000-04-04 2001-10-09 Yoshihiro Okuyama 水面浮き床式農法
CN202785813U (zh) * 2012-09-07 2013-03-13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波浪水生植物净水装置
CN104556392A (zh) * 2015-01-19 2015-04-29 北京致清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浮动式生态净水厂
CN107044378A (zh) * 2017-04-06 2017-08-15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波浪能抽水蓄能发电系统
CN209410291U (zh) * 2018-10-09 2019-09-20 北京爱尔斯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景观浮岛
CN209330739U (zh) * 2019-01-10 2019-09-03 重庆师范大学 一种景观生态浮床装置
CN111533272A (zh) * 2020-05-18 2020-08-14 冯祥龙 一种适用于城市河道环境修复的组合式生态浮床
CN214880918U (zh) * 2020-08-31 2021-11-26 上海汀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抗风浪的复合纤维生态抑藻浮床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郑立国;杨仁斌;王海萍;宋建军;: "组合型生态浮床对水体修复及植物氮磷吸收能力研究", 环境工程学报, no. 06, pages 2153 - 215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42697B (zh) 2023-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8718B (zh) 景观水环境仿生强化净化方法
KR100904560B1 (ko) 수질정화 폭기처리 인공식물섬
CN201726747U (zh) 一种生态型养鱼系统
CN110372156B (zh) 一种水体生态自修复施工方法
CN207845273U (zh) 河湖生态修复和水质保持系统
CN201029355Y (zh) 网线植物水培浮床
CN113170752A (zh) 一种深远海双柱桩升降式围栏放牧养殖系统
KR20020074911A (ko) 하천과 담수의 수질정화용 부유구조물
CN113772902A (zh) 基于深水船舱式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CN200959767Y (zh) 全塑组合式植物水上栽培浮床
CN210031665U (zh) 一种基于水质净化的小区景观河道
CN204897532U (zh) 一种生物填料人工生态浮岛
CN114342697A (zh) 一种水生动植物复合浮床
CN216191767U (zh) 基于深水船舱式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CN113575491A (zh) 一种水产养殖尾水生态耦合净化系统
CN208964728U (zh) 一种污水生态处理装置
CN212024911U (zh) 一种抗风浪人工浮岛
CN114855700A (zh)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生态一体化防护坡结构
CN209824841U (zh) 一种梯田鱼稻共生养殖系统
CN208802896U (zh) 一种抗风浪生态浮岛
CN210340482U (zh) 一种人工浮岛
CN102177837B (zh) 水面浮动容器
CN113115746A (zh) 一种利用鸟类栖息的动态生态塘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JPH07274767A (ja) 養殖生簀
CN206491159U (zh) 一种野鸭养殖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