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72156B - 一种水体生态自修复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体生态自修复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72156B
CN110372156B CN201910782529.6A CN201910782529A CN110372156B CN 110372156 B CN110372156 B CN 110372156B CN 201910782529 A CN201910782529 A CN 201910782529A CN 110372156 B CN110372156 B CN 1103721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ecological
water body
area
fl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8252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72156A (zh
Inventor
刘敏
欧阳骏弛
郑元容
邹雨
邱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3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ONGQ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hongq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3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ONGQ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hongq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3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ONGQ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hongq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3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ONGQ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Priority to CN20191078252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721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721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721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721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721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t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0Devices for separating or removing fatty or oily substances or similar floating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C02F3/327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characterised by animals and pl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7/00Aeration of stretches of wate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体生态自修复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水体清杂及现有鱼类、龟类转移;底泥消毒、活化;外源污染控制;构建水生态系统工程;构建水生态应急及保障工程。本发明与传统的水体污染整治方法相比,充分利用了浮游动物控藻引导水下生态系统修复技术,构造出多样化的水生植物群落和水生动物系统,可以大幅提升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具有净化方式绿色环保、后期维护成本低、水质安全性高、水体景观性好等优点,具备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潜力。

Description

一种水体生态自修复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水体生态自修复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历史经济发展的局限性,过去国内不少地方单纯、片面的强调经济发展,导致区域内的河流、湖泊等水体生态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在严重影响居民生活条件的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城市发展。随着国家政府对环境的不断重视以及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觉醒,水体的整治和生态恢复工作愈发重要和突出。
水体治理作为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其他方面的环境恢复,具有水生物种生存能力敏感、水体生态稳定性脆弱、水体质量易反复等特点,因而水体的整治恢复难度和后期维护工作的资源投入均较大。
当前水体治理主要采取物理手段进行,普遍存在重视水体清淤,但忽视水体生态构建;重视水体水质恢复,但忽视水体自我调节功能恢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水体生态自修复施工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体生态自修复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水体清杂及现有鱼类、龟类转移;
步骤2、底泥消毒、活化;
步骤3、外源污染控制;
步骤4、构建水生态系统工程;
步骤5、构建水生态应急及保障工程。
可选地,所述的步骤1中的水体清杂及现有鱼类、龟类转移具体为:在无大风大浪的非降雨期,预先确定排水转移鱼类的施作时间;进行生态转移、生态放生。
可选地,所述的步骤2中的底泥消毒、活化具体为:
步骤2.1、微生物投放时间:水生态实施前期及沉水植物种植完毕后各投放一次,后期不需投放;
步骤2.2、投放周期:每块区域2批次投放,前后间隔5-7天,选择快船安装水泵喷枪喷洒;
步骤2.3、施工初期:首先在投放食藻虫前,投放微生物,建立或者恢复底质有益微生物处理系统,改良湖体底泥或湖底覆土,为沉水植物群落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底质环境;
步骤2.4、施工中期:在沉水植物种植完毕后,投加微生物,迅速消解沉水植物种植过程中由于底泥扰动,内源释放的有机污染物,加速水体净化。
可选地,所述的步骤3中的外源污染控制具体为:
步骤3.1、围隔设置;
步骤3.2、漂浮湿地设置:采用“生物浮岛+碳素纤维水草”的漂浮湿地的形式进行河床人工湿地构建;
步骤3.3、设置人工增氧系统:该系统由自然接触氧化区曝气系统、强效净化区曝气系统和深度净化及保鲜区曝气系统组成。
可选地,所述步骤3.1中的围隔设置具体为:
步骤3.1.1、设置临时性隔离分区、隔油沉砂分区、补水口区和出水口区;
步骤3.1.2、围隔的性能要求:隔鱼、隔浮渣、不隔水,且不影响正常水流;漂浮式软围隔,随水位可自由上下浮动,且能抗0.5m/s-1.0m/s流速冲刷;便于拆卸、节点打开、节点闭合;组装拼接型,后期可拆卸,局部漂浮软围隔可下压沉入水下;结构及材质兼具景观性;
步骤3.1.3、围隔规格:围隔分为隔油网和软围隔两种,其中,隔油网孔径为上端30目接驳下端20mmX20mm网孔,软围隔孔径为60目和20mmX20mm网孔两种类型。
可选地,所述的步骤3.2中的漂浮湿地设置的要求及范围如下:
河道水流速v≤0.5m/s,且无生物毒害性污染物排放;固定圈养漂浮植物;设置集成植物吸收、滤料吸附和生物挂膜三重功效于一体的挂膜生态浮床;耐冲击负荷能力强,进一步保障强降雨、突发集中污染排入时系统的净化效率;在自然接触氧化区内设置漂浮湿地,漂浮植物主要为大薸、狐尾藻,漂浮植物设置于水表面,浮岛下设置碳素纤维材料水草,提高水体的景观性,增强水体生态自净。
可选地,所述的步骤3.3中的自然接触氧化区曝气系统的设置要求如下:在整治区域上游的隔油沉砂区和自然接触氧化区设置数台超微纳米增氧机,每台功率为2.2kw,日常不开启,降雨时期开启曝气,增加水体溶氧,加快氧化反应,快速削减初雨中污染物浓度;
强效净化区曝气系统的设置要求如下:经过自然解除氧化区超微纳米射流强效曝气后,水体中的有机物颗快速被氧化,并进入到强效净化区;在该区域设置有数套浮船式增氧机,通过其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充分搅拌水体,从而使水体中溶解氧含量提高;
深度净化及保鲜区曝气系统的设置要求如下:该系统由涌浪机和“浮游动物+营养盐强效吸收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系统+微生物”系统组成。
可选地,所述的步骤4中的构建水生态系统工程具体为:
步骤4.1、构建水生态系统:
构建“浮游动物+沉水植物+水生动物+激活土著微生物”的生态系统,完善生态食物链,发挥沉水植物光合放氧与吸收营养物;
步骤4.2、构建沉水植物群落:
步骤4.3、构建食藻虫控藻、提升水体透明度工程;
步骤4.4、构建水生动物群落:水生动物包括鱼类、底栖动物、虾类及滤食性浮游动物。
可选地,所述构建沉水植物群落具体为:
步骤4.2.1、气候环境条件要求:选择能够存活的沉水植物品种金鱼藻、黑藻;
步骤4.2.2、净化效率要求:选择对氮、磷污染有较高净化率的品种;
步骤4.2.3、生态安全性要求: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以广布种和本土种品种为主,以免造成生态破坏。
可选地,所述的步骤5中的构建水生态应急及保障工程具体为:
步骤5.1、应急处理措施:当水体整治区域有雨水及突发性雨污溢流水时,为保证项目水质的长期稳定,在然接触氧化区配备一套微生物投放系统,配合自然接触氧化区的曝气系统,用于暴雨期后或突发污染情况时的水质恢复;
步骤5.2、生态系统保障:在生态系统初步构建完成后,将通过全生态系统平衡调节方式以确保生态系统稳定,实施要求如下:根据实际降雨、排污及突发事件采取水质、生态补救措施,微生物投放、食藻虫、水生动物补充投放;稳定初期生态系统平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1)与传统的采用物理方法进行河道清淤整治的方法相比,本发明创造性的采用生物治理的方式进行清淤,不但具有更好的绿色环保性,而且也减少了施工作业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
2)与传统采用吸油毛毡清理河面油污清理方法相比,本发明通过超微纳米增氧机增加氧气将油膜及微小杂物上浮至水面,再采用隔油网拦截收集的方式进行油污清理,具有良好的作业效果,而且对环境副作用影响极低。
3)本发明通过漂浮湿地系统+碳素纤维放生水草净化系统+曝气系统的综合运用构建起“厌氧-缺氧-好氧”的水体环境,从而达到强化进水中污染物的分解、转化、矿化,有效降低进水污染物浓度的目的。
4)本发明建立以沉水植物及控藻性浮游动物为主的水体净化生态链,使河流、湖泊等水体在遇到暴雨或小型洪峰后具有自我水质恢复调节的功能,从而大幅减少后期水体维护费用和工作量。
总之,本发明与传统的水体污染整治方法相比,充分利用了浮游动物控藻引导水下生态系统修复技术,构造出多样化的水生植物群落和水生动物系统,可以大幅提升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具有净化方式绿色环保、后期维护成本低、水质安全性高等优点,具备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潜力。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水体生态自修复施工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隔油网结构布置图;
图3是本发明软围隔结构布置图;
图4是本发明“生物浮岛+碳素纤维水草”的漂浮湿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体生态自修复施工方法,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水体清杂及现有鱼类、龟类转移:
在无大风大浪的非降雨期,预先确定排水转移鱼类、龟类的施作时间;转移前要进行挑捡死伤鱼、伤鱼防护(疾病控制剂)、防护性下鱼等工作。
步骤2、底泥消毒、活化:
底泥消毒、活化主要依靠微生物对氮的氨化、硝化、反硝化作用,在消化大量的有机营养物质时,实现对污染物的去除和养分的循环,进而参与有机磷的分解过程,为促进水生植物的吸收及利用提供良好条件。其实施要点在于:
步骤2.1、微生物投放时间:水生态实施前期及沉水植物种植完毕后各投放一次,后期不需投放。
步骤2.2、投放周期:每块区域2批次投放,前后间隔5-7天,选择快船安装水泵喷枪喷洒。
步骤2.3、施工初期:首先在投放食藻虫前,投放微生物,建立或者恢复底质有益微生物处理系统,改良湖体底泥或湖底覆土,为沉水植物群落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底质环境。
步骤2.4、施工中期:在沉水植物种植完毕后,投加微生物,迅速消解沉水植物种植过程中由于底泥扰动,内源释放的有机污染物,加速水体净化。
步骤3、外源污染控制:
通过在项目起点处设置拦渣网及生态围隔,并设置隔油沉砂区,从而有效防止上游来水中垃圾杂物、悬浮物、油膜等进入项目水体,进一步通过自然接触氧化区和强效净化区,削减上游来水中污染物浓度,保证后续深度净化及保险区的水体水质。其实施要点包括:围隔设置、漂浮湿地设置和人工增氧系统工程。
步骤3.1、围隔设置:
①各区域围隔功能要求:
a.临时性隔离分区:便于前期分期、分区野杂鱼转移调控和分区、分期实施沉水植物群落配置;
b.隔油沉砂分区:用于拦截上游来水中油膜、悬浮物等杂质;
c.补水口区:主要为了补水引入野杂鱼类,隔离在集中区域;
d.出水口区:减缓系统内鱼类流失。
②围隔的性能要求:
a.隔鱼、隔浮渣、不隔水,且不影响正常水流;
b.漂浮式软围隔,随水位可自由上下浮动,且能抗0.5m/s-1.0m/s流速冲刷;
c.便于拆卸、节点打开、节点闭合;
d.组装拼接型,后期可拆卸,局部漂浮软围隔可下压沉入水下;
e.结构及材质兼具景观性。
③围隔规格
围隔分为隔油网(如图2所示)和软围隔(如图3所示)两种,其中隔油网孔径为上端30目接驳下端20mmX20mm网孔,软围隔孔径为60目和20mmX20mm网孔两种类型。
步骤3.2、漂浮湿地设置:
跳蹬河整治项目中采用的是“生物浮岛+碳素纤维水草”的漂浮湿地的形式进行河床人工湿地构建(如图4所示),其设置要求及范围:
a.河道水流速v≤0.5m/s,且无生物毒害性污染物排放;
b.固定圈养漂浮植物;
c.应设置集成植物吸收、滤料吸附和生物挂膜三重功效于一体的挂膜生态浮床;
d.耐冲击负荷能力强,进一步保障强降雨、突发集中污染排入时系统的净化效率;
e.在自然接触氧化区内设置漂浮湿地,漂浮植物主要为大薸、狐尾藻,漂浮植物设置于水表面,浮岛下设置碳素纤维材料水草,提高水体的景观性,增强水体生态自净。
步骤3.3、人工增氧系统工程:
在跳蹬河整治工程中所采用的曝气增氧系统作为人工增氧的重要方式,既能够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也是微生物繁殖、挂靠、激活的基本生存条件,可以使断开的生物链得到有效的修复,位后期根据水体情况逐步建立更完善的生态系统打下坚实基础。
该系统由自然接触氧化区曝气系统、强效净化区曝气系统和深度净化及保鲜区曝气系统组成。
①自然接触氧化区曝气系统的设置要点:
应在整治区域上游的隔油沉砂区和自然接触氧化区设置数台超微纳米增氧机,每台功率为2.2kw,日常不开启,降雨时期开启曝气,增加水体溶氧,加快氧化反应,快速削减初雨中污染物浓度。
②强效净化区曝气系统的设置要点:
经过自然解除氧化区超微纳米射流强效曝气后,水体中的有机物颗快速被氧化,并进入到强效净化区。在该区域设置有数套浮船式增氧机,通过其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充分搅拌水体,从而使水体中溶解氧含量提高。
另外,浮船式增氧机还能够利用水下曝气时自行产生的水流具备移动功能,并通过智能控制的导向装置来改变走向,实现在水面上的来回移动,不但可以减少人工作业量,还能大幅增加工效。
曝气过程中水层产生的上下加速循环效应,还能够使水体充分曝氧,以除去水中有机物质,消除水的层化现象,从而降低BOD(生化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值,达到良好的除磷脱氮效果,有效地防止非流动性的水质腐烂发臭,消除黑臭现象。同时,强大动力所产生的浪花能覆盖整个水面,使氧气能均匀分布到整个水体,有效地平衡生态系统及较大地改善水环境。
③深度净化及保鲜区曝气系统:
该系统由涌浪机和“浮游动物+营养盐强效吸收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系统+微生物”系统组成。
涌浪机运转时水体在叶轮旋转作用下,眼水面径向输出朝四周涌去,而流动的加快又反过来将涌浪机旋转中心部分的流体压力降低,造成底层水流上升旋转,从而构成一个大范围的立体循环水流,不仅能够大面积搅动水体,与大气接触的底层水比例较高,打破水体分层的现象,使水体溶解氧的均匀合理分布,还能直接使得整个水体都有机会与空气接触,提高气液接触频率和接触面积。
以“浮游动物+营养盐强效吸收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系统+微生物”为主的生态系统,可以利用湖泊内的微生物(包括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各种微生物)分解能力及耐污种水生植物(包括根茎叶)的吸收能力对中水进行深度净化。
步骤4、水生态系统构建工程:
步骤4.1、水生态系统构建技术要点:
采用“食藻虫引导水生态系统构建技术”,进行水体原位生态修复,构建“浮游动物+沉水植物+水生动物+激活土著微生物”的生态系统,完善生态食物链,发挥沉水植物光合放氧与吸收营养物。具体为:第一步,水生态前期工作:设置临时软围隔分区、前期野杂鱼类调、转移;第二步,水体及底质改良、活化;第三步,构建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群落;第四步,食藻虫控藻及提高水体透明度;第五步,水生动物投放、优化局部区域水动力;第六步,平衡及调整生态系统;
步骤4.2、构建沉水植物群落:
步骤4.2.1、气候环境条件要求:
当地气候条件决定了适宜当地生长的所有植被品种,因而必须针对性考虑气候情况,选择能够存活的沉水植物品种,如金鱼藻、黑藻等等。
此外,还应根据当地季节特征,选择不同类型的品种进行搭配,并根据空间、时间情况进行搭配,实现水下沉水植物一年四季的自然更替和生物多样性,尽量以四季常绿的品种为首选物种。
步骤4.2.2、净化效率要求:
针对水体本身污染程度、排入污染物量、水体交换率的情况,选择净化效率高、去污能力强的沉水植物,同时在进水端配置高密度、去污力强的品种,特别是选择对氮、磷等污染有较高净化率的品种,如芦苇、慈姑等。
步骤4.2.3、生态安全性要求:
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应以广布种和本土种品种为主,以免造成生态破坏。
步骤4.3、食藻虫控藻、提升水体透明度工程:
食藻虫作为本项施工技术的核心,在在构建以沉水植物为主的生态系统时,发挥着以下四方面的重要作用:
1)食藻虫摄食蓝绿藻消化后,可产生弱酸性排泄物,有效降低水体pH值,这在生态系统构建初期,对于高营养盐的补水进入系统而言,可有效抑制其蓝绿藻的生长和繁殖;
2)食藻虫本身携带大量益生菌,可显著提高沉水植物在种植初期的成活率,促进沉水植物群落的构建;
3)食藻虫在完成控藻、提高沉水植物成活率的使命后,可作为鱼类最好的天然饵料,被鱼、虾类等摄食,这样可以快速形成良性生态链,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
4)食藻虫本身作为一种大型枝角类浮游动物,是一种广布种,不存在外来物种入侵等风险,因而可以保证生态安全性;
步骤4.4、水生动物群落构建工程:
水生动物包括鱼类(构建食物网)、底栖动物、虾类及滤食性浮游动物。通过滤食浮游藻类,有效控制蓝绿藻,N、P通过藻类营养级转化,以鱼的形式得到固定,达到净化水质目的。同时优化水生态系统食物链的结构,能够顺利使得水体富营养转移上岸。其物种的选择应满足生态安全性、地域气候适宜性、丰富物种多用样性、项目特征性和生态性平衡性的原则。
步骤5、水生态应急及保障工程:
步骤5.1、应急处理措施:
当水体整治区域有雨水及突发性雨污溢流水时,为保证项目水质的长期稳定,应在然接触氧化区配备一套微生物投放系统,配合自然接触氧化区的曝气系统,用于暴雨期后或突发污染情况时的水质恢复。
步骤5.2、生态系统保障:
在生态系统初期,往往会出现某一物种因为环境适宜性大量繁殖,而使单个物种生长占优势的现象。这会使使其他物种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严重时将使得其他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缺失,导致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减弱。因此在生态系统初步构建完成后,将通过全生态系统平衡调节方式以确保生态系统稳定。实施要求如下:根据实际降雨、排污及突发事件采取水质、生态补救措施,微生物投放、食藻虫、水生动物补充投放;稳定初期生态系统平衡。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验数据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一、本发明在跳蹬河(九龙坡段)黑臭水体整治(一期)项目中进行了应用,效果分析如下:
本发明改善了华岩水库及华岩支流流域的水环境质量,使项目范围内的水质主要指标(COD、BOD5、NH3-N、TP及DO)达到地表V类以上,透明度≥1.5m;盘溪河干流达到地表V类,透明度≥1.0m。
二、本发明在跳蹬河(大渡口段)黑臭水体整治(二期)项目中进行了应用,效果分析如下:
本发明拦截了污染物进入河道,净化水质,逐步恢复了水生生物;防止水土流失,减缓了湖库、河道淤积;同时,通过生态修复、湿地建设,使生境发生突变的同时迅速调整群落组成,并逐步演替达到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也为其他野生动物、植物的生存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极大的改善流域的生态环境。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水体生态自修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水体清杂及现有鱼类、龟类转移;
步骤2、底泥消毒、活化;
步骤3、外源污染控制;
步骤4、构建水生态系统工程;
步骤5、构建水生态应急及保障工程;
所述的步骤1中的水体清杂及现有鱼类、龟类转移具体为:在无大风大浪的非降雨期,预先确定排水转移鱼类的施作时间;进行生态转移、生态放生;
所述的步骤2中的底泥消毒、活化具体为:
步骤2.1、微生物投放时间:水生态实施前期及沉水植物种植完毕后各投放一次,后期不需投放;
步骤2.2、投放周期:每块区域2批次投放,前后间隔5-7天,选择快船安装水泵喷枪喷洒;
步骤2.3、施工初期:首先在投放食藻虫前,投放微生物,建立或者恢复底质有益微生物处理系统,改良湖体底泥或湖底覆土,为沉水植物群落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底质环境;
步骤2.4、施工中期:在沉水植物种植完毕后,投加微生物,迅速消解沉水植物种植过程中由于底泥扰动,内源释放的有机污染物,加速水体净化;
所述的步骤3中的外源污染控制具体为:
步骤3.1、围隔设置;
步骤3.2、漂浮湿地设置:采用“生物浮岛+碳素纤维水草”的漂浮湿地的形式进行河床人工湿地构建;
步骤3.3、设置人工增氧系统:该系统由自然接触氧化区曝气系统、强效净化区曝气系统和深度净化及保鲜区曝气系统组成;
所述步骤3.1中的围隔设置具体为:
步骤3.1.1、设置临时性隔离分区、隔油沉砂分区、补水口区和出水口区;
步骤3.1.2、围隔的性能要求:隔鱼、隔浮渣、不隔水,且不影响正常水流;漂浮式软围隔,随水位可自由上下浮动,且能抗0.5m/s-1.0m/s流速冲刷;便于拆卸、节点打开、节点闭合;组装拼接型,后期可拆卸,局部漂浮软围隔可下压沉入水下;结构及材质兼具景观性;
步骤3.1.3、围隔规格:围隔分为隔油网和软围隔两种,其中,隔油网孔径为上端30目接驳下端20mmX20mm网孔,软围隔孔径为60目和20mmX20mm网孔两种类型;
所述的步骤3.2中的漂浮湿地设置的要求及范围如下:
河道水流速v≤0.5m/s,且无生物毒害性污染物排放;固定圈养漂浮植物;设置集成植物吸收、滤料吸附和生物挂膜三重功效于一体的挂膜生态浮床;耐冲击负荷能力强,进一步保障强降雨、突发集中污染排入时系统的净化效率;在自然接触氧化区内设置漂浮湿地,漂浮植物主要为大薸、狐尾藻,漂浮植物设置于水表面,浮岛下设置碳素纤维材料水草,提高水体的景观性,增强水体生态自净;
所述的步骤3.3中的自然接触氧化区曝气系统的设置要求如下:在整治区域上游的隔油沉砂区和自然接触氧化区设置数台超微纳米增氧机,每台功率为2.2kw,日常不开启,降雨时期开启曝气,增加水体溶氧,加快氧化反应,快速削减初雨中污染物浓度;
强效净化区曝气系统的设置要求如下:经过自然解除氧化区超微纳米射流强效曝气后,水体中的有机物颗快速被氧化,并进入到强效净化区;在该区域设置有数套浮船式增氧机,通过其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充分搅拌水体,从而使水体中溶解氧含量提高;
深度净化及保鲜区曝气系统的设置要求如下:该系统由涌浪机和“浮游动物+营养盐强效吸收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系统+微生物”系统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生态自修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的构建水生态系统工程具体为:
步骤4.1、构建水生态系统:
构建“浮游动物+沉水植物+水生动物+激活土著微生物”的生态系统,完善生态食物链,发挥沉水植物光合放氧与吸收营养物;
步骤4.2、构建沉水植物群落:
步骤4.3、构建食藻虫控藻、提升水体透明度工程;
步骤4.4、构建水生动物群落:水生动物包括鱼类、底栖动物、虾类及滤食性浮游动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体生态自修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沉水植物群落具体为:
步骤4.2.1、气候环境条件要求:选择能够存活的沉水植物品种金鱼藻、黑藻;
步骤4.2.2、净化效率要求:选择对氮、磷污染有较高净化率的品种;
步骤4.2.3、生态安全性要求: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以广布种和本土种品种为主,以免造成生态破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生态自修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5中的构建水生态应急及保障工程具体为:
步骤5.1、应急处理措施:当水体整治区域有雨水及突发性雨污溢流水时,为保证项目水质的长期稳定,在然接触氧化区配备一套微生物投放系统,配合自然接触氧化区的曝气系统,用于暴雨期后或突发污染情况时的水质恢复;
步骤5.2、生态系统保障:在生态系统初步构建完成后,将通过全生态系统平衡调节方式以确保生态系统稳定,实施要求如下:根据实际降雨、排污及突发事件采取水质、生态补救措施,微生物投放、食藻虫、水生动物补充投放;稳定初期生态系统平衡。
CN201910782529.6A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水体生态自修复施工方法 Active CN1103721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82529.6A CN110372156B (zh)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水体生态自修复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82529.6A CN110372156B (zh)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水体生态自修复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72156A CN110372156A (zh) 2019-10-25
CN110372156B true CN110372156B (zh) 2022-06-10

Family

ID=68260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82529.6A Active CN110372156B (zh)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水体生态自修复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721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6389B (zh) * 2020-04-16 2022-10-21 河北农业大学 定向控制水生动物群体数量及其传播扩散的方法和装置
CN111675344A (zh) * 2020-06-12 2020-09-18 广州市广绿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湖泊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
CN112030909A (zh) * 2020-08-21 2020-12-04 江苏东方生态清淤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湖泊水体湖泛发生的全流程全季节治理工艺
CN114195265A (zh) * 2021-12-07 2022-03-18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城镇小微黑臭水体综合性水生态修复施工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37998A (en) * 1981-05-19 1984-03-20 Suncor, Inc. Method for treating oil sands extraction plant tailings
US5052857A (en) * 1990-01-16 1991-10-01 Parks James M Placement of foraminous piping in non-cohesive subsoils
JPH0494795A (ja) * 1990-08-08 1992-03-26 Ee & G:Kk 水中型汚水浄化装置
DE4315764A1 (de) * 1993-05-07 1994-11-10 Gemeinnuetzige Ges Fuer Bescha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ntschlammung von flachen Gewässern
CN101591131A (zh) * 2009-05-21 2009-12-02 东莞圣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湖泊底泥的处理方法
CN101830534A (zh) * 2009-08-12 2010-09-15 张玉明 天然沸石直接吸附湖泊河流水库污染元素的物理治理方法
CN104831673A (zh) * 2015-05-27 2015-08-12 葛洲坝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砂石加工系统废水处理尾矿库及运行方法
CN106517639A (zh) * 2016-09-23 2017-03-22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一种湖泊水体净化系统的施工方法
CN107487946A (zh) * 2017-09-21 2017-12-19 中交生态环保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折流式黑臭水体原位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8975512A (zh) * 2018-07-25 2018-12-11 南大(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氨氮黑臭河道的水生态修复方法
CN208717105U (zh) * 2018-07-25 2019-04-09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工程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景观湿地可资源化的农村废水处理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4125B (zh) * 2011-04-25 2012-05-30 复旦大学 一种用于水体净化的水生植物空间构建系统
CN102432107A (zh) * 2011-08-19 2012-05-02 上海水平衡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治理黑臭河道的生物综合净化工艺
CN103422464A (zh) * 2012-05-15 2013-12-04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 一种利用围堰和浮床建构硬质驳岸河道生态系统的工艺
CN103073112B (zh) * 2013-02-01 2013-12-18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用于恢复污染水体原生态的水生植物系统
CN103103960B (zh) * 2013-02-06 2015-11-04 严伟 一种用于湖泊水环境治理的一体化方法
CN104803570B (zh) * 2015-05-08 2017-04-19 广东碧水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景观水环境的生态修复与净化方法
CN105152346B (zh) * 2015-09-28 2018-09-18 四川靓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应用于大型深水湖泊水生态系统修复的方法
CN105540855A (zh) * 2015-12-31 2016-05-04 上海市苏沃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域生态修复的复合生物操纵方法
CN106186343B (zh) * 2016-08-26 2017-10-03 广州市天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城镇河道的综合治理方法
CN106430608B (zh) * 2016-11-30 2022-09-09 郑州大学 用于城市河道水体原位生物生态修复集成系统
CN106830533A (zh) * 2017-02-24 2017-06-13 海南医学院 一种沟槽驳岸型城镇内河(湖、库、塘)水体净化系统
CN107176694A (zh) * 2017-06-26 2017-09-19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综合治理河涌黑臭的方法
CN107445432A (zh) * 2017-08-02 2017-12-08 湖北茂源水生态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河湖底泥处理方法
CN108298675A (zh) * 2018-01-20 2018-07-20 湖南润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降氮减磷的湖水生态修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37998A (en) * 1981-05-19 1984-03-20 Suncor, Inc. Method for treating oil sands extraction plant tailings
US5052857A (en) * 1990-01-16 1991-10-01 Parks James M Placement of foraminous piping in non-cohesive subsoils
JPH0494795A (ja) * 1990-08-08 1992-03-26 Ee & G:Kk 水中型汚水浄化装置
DE4315764A1 (de) * 1993-05-07 1994-11-10 Gemeinnuetzige Ges Fuer Bescha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ntschlammung von flachen Gewässern
CN101591131A (zh) * 2009-05-21 2009-12-02 东莞圣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湖泊底泥的处理方法
CN101830534A (zh) * 2009-08-12 2010-09-15 张玉明 天然沸石直接吸附湖泊河流水库污染元素的物理治理方法
CN104831673A (zh) * 2015-05-27 2015-08-12 葛洲坝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砂石加工系统废水处理尾矿库及运行方法
CN106517639A (zh) * 2016-09-23 2017-03-22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一种湖泊水体净化系统的施工方法
CN107487946A (zh) * 2017-09-21 2017-12-19 中交生态环保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折流式黑臭水体原位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8975512A (zh) * 2018-07-25 2018-12-11 南大(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氨氮黑臭河道的水生态修复方法
CN208717105U (zh) * 2018-07-25 2019-04-09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工程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景观湿地可资源化的农村废水处理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三湖"水生态系统修复总体思路;朱喜;《中国水利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1028;第8-1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72156A (zh) 2019-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72156B (zh) 一种水体生态自修复施工方法
CN105330107B (zh) 一种城市河涌水质净化系统与净化方法
CN105668950B (zh) 漂浮式综合水处理设备、水处理方法及该设备的反洗方法
CN204400695U (zh) 水体生态修复系统
CN108715486B (zh) 一种流域深潭浅滩分子流体生态修复的方法
CN110143737A (zh) 一种河道水生态原位清淤修复方法
WO2023125474A1 (zh) 河口区行蓄洪约束下的湿地功能修复系统及方法
CN212425588U (zh) 一种利用生态湖提升尾水水质装置
CN113072188A (zh) 一种鱼塘尾水处理系统
CN110066068A (zh) 一种城市富营养化河道生态修复方法
CN111977818A (zh) 一种城市河道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方法
CN104512986A (zh) 一种富营养化湖泊的联合修复方法
CN109607975B (zh) 一种修复超富营养水体和内源性污染的人工湿地构造
CN101012083A (zh) 一种受污染水体的恢复方法
CN107651754B (zh) 一种修复富营养水体的复合生态系统构建方法及人工礁石
CN208561850U (zh) 一种微动力循环复氧式人工浮岛
CN111675353A (zh) 一种基于生物基网水体原位净化系统
CN106365331A (zh) 一种河道水体污染的治理方法及其装置与应用
CN106673220B (zh) 一种用于水环境质量改善原位处理方法
CN102092889B (zh) 一种湖泊净化及水生态环境复原的方法
CN210048546U (zh) 自然水体的生态修复系统
CN111099748B (zh) 一种speg生物迁移小微水体的治理修复方法及系统
CN210736324U (zh) 一种小型河道黑臭水体处理系统
CN111825283A (zh) 生态堰坝及河流水生态修复方法
CN210261441U (zh) 污水自然处理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