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42016A - 变压器框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变压器框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42016A
CN114342016A CN202080062358.0A CN202080062358A CN114342016A CN 114342016 A CN114342016 A CN 114342016A CN 202080062358 A CN202080062358 A CN 202080062358A CN 114342016 A CN114342016 A CN 1143420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ormer
support structure
crossbar
longitudinal side
side edg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6235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L·德梅尔卡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Energy Switzerland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Energy Switzerland AG filed Critical Hitachi Energy Switzerland AG
Publication of CN114342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420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6Mounting, supporting or suspend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not being of the signal 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6Fastening parts of the core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the core on casing or support
    • H01F27/266Fastening or mounting the core on casing o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7Encapsulating or impregnating
    • H01F2027/328Dry-type transformer with encapsulated foil winding, e.g. windings coaxially arranged on core legs with spacers for cooling and with three pha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ousings And Mounting Of Transformer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用于安装变压器组件的变压器支撑结构(100),该变压器支撑结构包括:底部元件(120),该底部元件具有水平取向的支撑表面(150),该底部元件包括界定支撑表面(150)的两个纵向侧边缘(160),其中,纵向侧边缘(160)在y方向上彼此平行地延伸;横杆(200),该横杆支撑在支撑表面(150)上,横杆(200)与纵向侧边缘(160)交叉地延伸;用于加强横杆(200)的至少两个加强单元(300),该至少两个加强单元(300)在横杆(200)的外前表面(240)上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其中,加强单元(300)位于纵向侧边缘(160)上方并与纵向侧边缘(160)对齐。

Description

变压器框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安装变压器组件的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包括:底部元件,该底部元件具有水平取向的支撑表面,底部元件包括界定支撑表面的两个纵向侧边缘,其中,纵向侧边缘在y方向上彼此平行地延伸;横杆,横杆支撑在支撑表面上,横杆与侧边缘交叉地延伸;用于使横杆强化的至少两个加强单元,该至少两个加强单元在横杆的外前表面上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其中,加强单元位于纵向侧边缘上方并与纵向侧边缘对齐。
背景技术
在电力工程中,变压器是变电站中将电网的各个电压等级彼此连接的重要结构。变电站将跨区域高电压电网与区域配电网的中电压电网连接起来。为了稳定运行,变压器和变压器的线圈必须刚性地安装和固定,使得它们不因外部因素引起的震动而损坏。常见的变压器构造类型由干式变压器代表,该干式变压器包括线圈和安装线圈的基座。
始终提供安全稳定的电力供应可能具有挑战性,尤其是在可能发生自然灾害的区域。例如,地震会对变压器造成重大威胁,变压器可能会因大地位移而遭受严重损坏。此外,在火山附近的区域,经常的大地震击和震颤会威胁当地电网的变电站。由于高重量和刚性构造,变压器(特别是安装在变压器内的线圈)容易受到大地震颤的影响。
因此,需要针对上述威胁提高变压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发明内容
可以认为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变压器框架结构,该变压器框架结构增加了变压器对大地震击和震颤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鉴于上述内容,提供了根据权利要求1的内容。本公开的方面、益处和特征从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中是清楚的。
根据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安装变压器组件的变压器支撑结构。变压器支撑结构包括具有水平取向的支撑表面的底部元件,底部元件包括界定支撑表面的两个纵向侧边缘,其中,纵向侧边缘在y方向上彼此平行地延伸。变压器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在支撑表面上的横杆,横杆与侧边缘交叉地延伸。变压器支撑结构进一步包括用于加强横杆的至少两个加强单元,该至少两个加强单元在横杆的外前表面上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其中,加强单元位于纵向侧边缘上方并与纵向侧边缘对齐。优选地,在垂直于支撑表面观察的视图中,纵向侧边缘与加强单元接触或交接(cross)。
即,底部元件可以至少包括第一纵向侧边缘和第二纵向侧边缘,并且变压器支撑结构可以至少包括第一加强单元和第二加强单元。可以理解,第一加强单元与第一纵向侧边缘对齐,第二加强单元与第二纵向侧边缘对齐。优选地,在垂直于支撑表面的视图中,第一纵向侧边缘与第一加强单元接触或交接,第二纵向侧边与第二加强单元接触或交接。可以理解,支撑表面位于y-x平面中。因此,可以理解,在变压器支撑结构在y-x平面中的投影中,第一纵向侧边缘与第一加强单元接触或交接,并且第二纵向侧边缘与第二加强单元接触或交接。
附图说明
为了能够详细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特征的方式,通过参考实施例可以对上文简述的本公开有更具体的描述。附图涉及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描述如下: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变压器支撑结构的侧向立体图;
图2A示出了变压器支撑结构的区段在y-z平面中的截面侧视图;
图2B示出了变压器支撑结构的另外的实施例的区段在y-z平面中的截面侧视图;
图3示出了由底部元件支撑的横杆的外前表面的区段的示意性前视图;
图4示出了变压器支撑结构的实施例的示意性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这些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示例在附图中图示。在附图的以下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部件。一般地,仅描述关于各个实施例的差异。每个示例是作为对本公开的解释而提供的,并不意味着对本公开的限制。进一步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图示或描述的特征可以用在其他实施例上或与其他实施例结合使用以产生又一实施例。该描述旨在包括这样的修改和变型。
术语“变压器支撑结构”一般是指包括变压器线圈的变压器结构、或它们的组合。
示例性地参考图1至图4,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变压器支撑结构的实施例。根据可以与本文所述的其他实施例组合的实施例,变压器结构包括底部元件,该底部元件具有水平取向的支撑表面,该底部元件包括界定支撑表面的两个纵向侧边缘,其中,纵向侧边缘在y方向上彼此平行地延伸。变压器结构进一步包括支撑在支撑表面上的横杆,横杆与侧边缘交叉地延伸。变压器支撑结构包括用于使横杆强化的至少两个加强单元,该至少两个加强单元在竖直方向上在横杆的外前表面上延伸,其中,加强单元位于纵向侧边缘上方并与纵向侧边缘对齐。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变压器支撑结构100的侧向立体图。变压器支撑结构100包括立在地面上的底部元件120。底部元件120在x-z平面中具有Ω(Omega)形截面。底部元件120包括彼此相对的两个侧面130,它们平行于y-z平面定向。底部元件120提供了在y-x平面中具有水平取向的支撑表面150。支撑表面150具有矩形形状并且由沿y方向彼此平行延伸的两个纵向侧边缘160、底部元件前边缘165和底部元件后边缘(未示出)界定。在支撑表面150的纵向侧边缘160与侧面130之间提供弯曲的或尖锐的边缘区段180,该区段将支撑表面150与侧面130连接。
横杆200布置在底部元件120的支撑表面150上。根据可以与本文所述的其他实施例组合的实施例,横杆200沿y-z平面具有C形或L形截面。横杆200具有下支腿210、中间部分220和上支腿230(在C形截面的情况下)。C形横杆200的下支腿210通过其底侧与支撑表面150接触。横杆200的中间部分220形成与x-z平面平行的外前表面240的中间竖直部分250。在横杆200的外前表面的中间竖直部分250处,设置了两个加强单元300a和300b。加强单元300位于纵向侧边缘160上方并且与纵向侧边缘160对齐。特别地,加强单元300a与纵向侧边缘160a对齐并且加强单元300b与纵向侧边缘160b对齐。
加强单元300具有板状形状,板状形状形成平行于z轴延伸并与横杆200的外前表面240的中间部分250接触的纵向后边缘310。加强单元300包括与横杆200的下支腿210的下水平表面225接触的下边缘320。加强单元300的下边缘320平行于y方向在下水平表面225上延伸。下边缘320沿y方向跨接下水平表面225延伸到下水平表面225的外前边缘327。加强单元300形成纵向前边缘330,该纵向前边缘从外前边缘327延伸到形成在横杆200的上支腿230上的上水平表面。
在底部元件120上设置有另一横杆200b。另一横杆200b具有与横杆200相同的形状并且沿x方向平行于横杆200延伸。每个横杆200a、200b的外前表面240彼此面向相反的方向。在两个横杆200a、200b之间布置有三个变压器柱和芯轭(410a、410b仅示出了其中两个柱)。变压器柱410被夹持在两个横杆200a、200之间。特别地,变压器柱410与横杆200a、200b中的每个的相应后表面260接触。
图2A示出了变压器支撑结构100的区段在y-z平面中的截面侧视图。横杆200布置在底部元件120上。C形或L形的横杆200的下支腿210的底侧212与支撑表面150接触。加强单元300布置在下支腿210、中间部分220和上支腿230之间。加强单元300的下边缘320与下支腿210的下水平表面225接触。下边缘320从下支腿210的外前边缘327沿y方向延伸到下拐角区段270。
下拐角区段270形成在中间部分220的外前表面的中间竖直部分250与下支腿210的下水平表面225之间的相交处。这意味着下边缘320沿y方向跨整个下水平表面225。加强单元300的后边缘310与横杆200的中间竖直部分250的外前表面240接触。后边缘310从下拐角区段270延伸到上拐角区段280。上拐角区段280形成在外前表面的中间竖直部分250与上支腿230的上水平表面235之间的相交处。后边缘310沿y方向跨外前表面的整个中间竖直部分250。
加强单元300、特别是加强单元300的后边缘310与上支腿230的上水平表面235接触。还可以理解,后边缘310在上拐角区段280处抵靠水平表面235。后边缘310与纵向前边缘330形成上接触边缘347。纵向前边缘330从加强单元300的上接触边缘347延伸到外前边缘327。
纵向前边缘330倾斜于z轴并倾斜于y轴延伸,从而从下支腿210的外前边缘327到接触上水平表面235的上接触边缘347来加强C形横杆200。沿y-z平面定向的加强单元300在上拐角区段280内接触上水平前表面235,其中,上水平前表面235的大部分沿加强单元300的截面沿y方向保持无覆盖。
变压器柱410和/或变压器芯轭(未示出)与横杆200的后表面260接触。变压器柱410被夹持在两个横杆200、200b之间。左侧的横杆200b与右侧描绘的横杆200对应。横杆200b仅由虚线指示。与横杆220a以相反的方向以及以其他方式面向的横杆220b对应于包括关于变压器支撑结构100所描述的所有特征的横杆220。
图2B示出了变压器支撑结构100的区段在y-z平面中的截面侧视图的优选实施例。与图2A所描绘的支撑结构相比,横杆200具有L形截面。加强单元300布置在下支腿210与中间部分220之间。下边缘320从下支腿210的外前边缘327沿y方向延伸到下拐角区段270b。下拐角区段270b形成在中间部分220的外前表面的中间竖直部分250与下支腿210的下水平表面225之间的相交处。下拐角区段270b可以理解为加强单元300内的开口或孔。下拐角区段270b由加强单元300的底边缘335、水平表面225的拐角区段215和中间竖直部分250的拐角区段265界定。下拐角区段270b具有三角形形状。水平表面225的拐角区段215与中间竖直部分250的拐角区段265以直角彼此相交。纵向前边缘330从加强单元300的上接触边缘357延伸到外前边缘327。加强单元300的底部边缘335平行于纵向前边缘330延伸。
图3示出了由底部元件120支撑的横杆200的外前表面240的区段的示意性前视图。底部元件120包括接触地面的两个侧支腿110。侧支腿110沿x方向面向相反的方向。侧支腿110通过弯曲的侧支腿部分115连接到侧面130,侧支腿110在该侧支腿部分处合并到侧面130中。两个侧支腿110、两个侧面130、两个弯曲区段180和支撑表面150形成Ω形式的底部元件120的外轮廓。
加强单元300各自沿z方向在外前表面240的中间竖直部分250上延伸。外侧边缘303b与底部元件120的纵向侧边缘160b对齐。特别地,沿加强单元300的外侧边缘303b延伸的轴线305b在纵向侧边缘160b处穿过底部元件120的支撑表面150。类似地,沿加强单元300的外侧边缘303a延伸的轴线305a在纵向侧边缘160a处穿过底部元件120的支撑表面150。同样,外侧边缘303a与外侧边缘303b之间沿x方向的距离对应于纵向侧边缘160a与纵向侧边缘160b之间的距离。
图4示出了变压器支撑结构100的实施例的示意性前视图。横杆200由两个底部元件120a和120b支撑,这两个底部元件沿横杆200彼此分隔开定位。变压器柱410a、410b和410c布置在彼此面向相反方向的横杆200和另一横杆(未示出)的后表面(未示出)处。
术语“变压器支撑结构”可以理解为能够安装或固持变压器组件的构造、连杆组件或壳体。变压器组件包括变压器芯和线圈,它们可以固定或附接到变压器支撑件。
术语“底部元件”可以理解为可以定位在地面或基础上的支撑元件、块、支撑轨或支撑杆。底部元件可以具有长形形状并且可以是对称的。底部元件包括面向上方的支撑表面。支撑表面可以是水平表面,水平表面基本上平行于水平线延伸和/或基本上平行于地平面延伸。支撑表面包括两个侧边缘,其中,纵向侧边缘在两个相互相反的方向上界定支撑表面。底部元件也可以例如通过螺钉、螺栓等固定在地面上。
纵向侧边缘可以理解为较长的侧边缘,底部元件的支撑表面在较长的侧边缘上沿x方向向外成斜坡或向外倾斜。纵向侧边缘可以是例如尖锐的或尖的。此外,纵向侧边缘也可以是弯曲的或倒圆的。纵向侧边缘可以理解为支撑表面的最外部分。
术语“横杆”可以理解为支撑在底部元件的支撑表面上的支撑轨或支撑条。横杆可以沿y-z平面具有例如矩形或正方形截面。术语“交叉地延伸”可以理解为横杆横跨侧边缘延伸,特别是外前表面的取向平行于x-z方向并且纵向侧边缘平行于y方向延伸。换言之,外前表面的表面法线可以平行于纵向侧边缘定向。
横杆被构造为支撑变压器组件,其中,变压器组件的重量的至少一部分置于横杆上。横杆可以定位在变压器组件的下方,特别是可以定位在变压器组件的底侧。横杆也可以侧向于变压器组件定位。变压器组件可以例如通过螺钉、螺栓等固定在横杆上。横杆也可以在其底侧与底部元件的支撑表面固定和/或连接。此外,横杆的重量也可以支撑在表面上。
术语“加强单元”例如可以理解为布置在横杆的外前表面上的加强支柱、加强撑条、加厚部或凸起部。加强单元被构造为增加抗弯性和/或使横杆的外前表面沿z方向稳定在底部元件的两个纵向侧边缘中的每个纵向侧边缘的上方。加强单元可以是板形的,从而限定加强单元的平行于y-z平面的平面,并且其中,底部元件的纵向侧边缘被包括在加强单元的平面中。术语“加强”也可以理解为强化。
与纵向侧边缘对齐可以理解为,加强单元在y-x方向上的截面平面中的截面投影包括底部元件的纵向侧边缘。换言之,可以理解,在变压器支撑结构在y-x方向的截面平面中的截面投影中,纵向侧边缘贯穿加强单元延伸和/或至少部分地与加强单元重叠。加强单元可以沿z方向延伸。与纵向侧边缘对齐还可以理解为,在平行于z轴穿过相应纵向侧边缘的轴线与平行于z轴穿过加强单元的内边缘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以及在平行于z轴穿过相应纵向侧边缘的轴线与平行于z轴穿过加强单元的外侧边缘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均等于或小于加强单元的外侧边缘与加强单元的内边缘之间的距离。换言之,纵向侧边缘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小于加强单元在x方向上的厚度。与纵向侧边缘对齐也可以理解为,每个加强单元在底部元件的相应纵向侧边缘上方居中,特别是加强单元围绕相应纵向侧边缘沿z方向的竖直投影居中。换言之,在变压器支撑结构在y-x方向的截面平面中的截面投影中,每个加强单元可以关于相应纵向侧边缘居中。即,在y-x投影中,每个纵向侧边缘可以延伸穿过相应加强单元,优选地将相应加强单元平分。此外,可以理解,术语“与……对齐”进一步包括加强单元“平行于”纵向侧边缘。即,可以理解,在变压器支撑结构在y-x方向的截面平面中的截面投影中,每个加强单元平行于相应纵向侧边缘。例如,如图1、图2A和图3中可以看到的,加强单元330平行于纵向边缘160。特别地,每个加强单元330的下边缘320平行于相应纵向边缘160。
实施例的上述特征可以改进结构完整性并减少振动期间的力学。此外,可以减小变压器支撑结构的振荡幅度。特别是,可以增加变压器支撑件的固有频率,这可以进一步减小地震的影响。变压器支撑结构的固有频率可以高于33Hz。特别地,加强单元由此可以提高变压器支撑件的刚度,特别是横杆的刚度。由于加强单元与底部元件的纵向侧边缘对齐,增强了该效果。
根据可以与本文所述的其他实施例组合的实施例,横杆沿x方向的长度可以大于支撑表面沿x方向在两个纵向侧边缘之间的长度。
根据可以与本文所述的其他实施例组合的实施例,提供了两个底部元件,这些底部元件沿x方向彼此分开,并且其中,横杆支撑在相应支撑表面中的每个支撑表面上。通过具有两个底部元件,横杆以更稳定和稳健的方式被支撑。此外,还可以提供多于两个底部元件。换言之,变压器支撑结构可以包括底部元件和另一底部元件,其中,该另一底部元件也包括支撑表面并且横杆由底部元件和该另一底部元件支撑。
根据可以与本文描述的其他实施例组合的实施例,提供了两个横杆,每个横杆的外前表面彼此面向相反的方向。提供两个横杆可以增强变压器支撑件的整体稳定性。提供两个横杆进一步能够支撑变压器组件构造,其中变压器的重量可以分布在两个横杆上,特别是可以均匀地分布在两个横杆上。换言之,变压器支撑结构可以包括横杆和另一横杆,其中,该另一横杆也包括外前表面,其中,横杆的外前表面和该另一横杆的外前表面彼此面向相反的方向。
横杆可以彼此平行地延伸。此外,两个外前表面可以设置有至少两个如本文所述的加强单元。位于第一横杆前侧的一个加强单元和位于第二横杆前侧的对应的加强单元位于底部元件的同一纵向侧边缘上方并与之对齐。因此,变压器支撑件在两个相反侧上同样稳定,其中,可以进一步增加支撑变压器支撑件的整体稳定性。
根据可以与本文描述的其他实施例组合的一些实施例,变压器组件布置在两个横杆中间。变压器组件可以布置在两个横杆之间形成的间隙内。两个横杆可以包括向内指向的内表面,其中,每个横杆的内表面分别彼此面对。变压器组件可以例如被夹持在两个横杆之间,特别是相应地被夹持在横杆的两个内表面之间。可以例如通过将两个横杆拉向彼此的螺钉和螺纹产生夹持力。变压器组件也可以例如通过螺钉、螺栓等固定在这些内表面中的一个内表面处。
根据可以与本文所述的其他实施例组合的实施例,至少一个加强单元沿竖直方向在外前表面的大部分上延伸。即,可以理解,该至少两个加强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加强单元沿竖直方向在外前表面的大部分上延伸。优选地,该至少两个加强单元沿竖直方向在外前表面的大部分上延伸。该至少一个加强单元可以沿竖直方向在外前表面的至少50%,特别是超过75%,或者更特别是超过90%上延伸。在外前表面的至少50%上延伸的加强单元可以通过在特别受机械应力的点处使横杆加强而以高效的方式使横杆稳定。同时可以节省空间和材料。
根据可以与本文所述的其他实施例组合的实施例,至少一个加强单元形成从外前表面沿y方向延伸的突起。即,可以理解,该至少两个加强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加强单元形成从外前表面沿y方向延伸的突起。优选地,该至少两个加强单元形成从外前表面沿y方向延伸的突起。横杆在y方向上的截面可以在侧边缘上方在加强单元在前表面上的相应位置处增加。
根据可以与本文所述的其他实施例组合的一些实施例,至少一个加强单元在y方向上的厚度沿z方向向上减小。加强单元在y方向上的厚度可以在外前表面的上部部分比在外前表面的下部部分小。还可以理解,加强单元的水平部分越靠近支撑元件的支撑表面,y方向上的厚度越大。
根据可以与本文所述的其他实施例组合的实施例,两个加强单元具有相同的形状。特别地,加强单元可以是相同的。根据一些实施例,所有的加强单元可以具有相同的形状。通过使用具有相同形状的加强单元,加强单元在所提供的每个纵向侧边缘上方提供相同的稳定性增强。由此,变压器支撑件可以以均匀的方式稳定。进一步地,这允许加强单元有成本效益地制造。
根据可以与本文所述的其他实施例组合的实施例,横杆沿y-z平面具有C形截面,从而形成外前表面的C形截面的中间竖直部分、C形截面的上水平表面部分和C形截面的下水平表面,其中,上水平表面和下水平表面彼此面对。根据可以与本文所述的其他实施例组合的实施例,横杆可以沿y-z平面具有L形截面,从而形成外前表面的L形截面的中间部分竖直部分和L形截面的下水平表面。与长方体形横杆相比,横杆的C形截面以及L形截面可以更容易地吸收振动并且可以减小质量。
上水平表面和下水平表面可以具有基本相同的尺寸。C形截面的中间竖直部分可以大于上水平表面和下水平表面的表面。特别地,中间竖直部分可以比上水平表面和/或下水平表面大至少30%,或更特别地至少50%,或更特别地至少75%。
根据可以与本文所述的其他实施例组合的实施例,加强单元布置在上水平表面与下水平表面之间、沿C形截面的中间竖直部分在竖直方向上延伸。下水平表面可以形成下拐角区段,外前表面的C形截面的中间竖直部分在该下拐角区段处与下水平表面合并或相交。
类似地,上水平表面可以形成上拐角区段,外前表面的C形截面的中间竖直部分在该上拐角区段处与上水平表面合并或相交。拐角区段可以具有弯曲的或倒圆的外轮廓。加强单元可以布置在下拐角区段和/或上拐角区段中。
根据可以与本文描述的其他实施例组合的一些实施例,加强单元可以与外前表面接触并且与下水平表面和上水平表面中的至少一个接触。加强单元可以将其自身相应地支撑在下水平表面或上水平表面处。此外,根据本文所述的实施例,加强单元还可以焊接到外前表面以及下水平表面和/或上水平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加强单元也可以被包围或被夹持在上水平表面与下水平表面之间。由此,即使在高压力和/或拉伸应力下,C形横杆也可以保持其尺寸稳定性。
根据可以与本文所述的其他实施例组合的一些实施例,底部元件包括沿z方向延伸并且垂直于支撑表面的两个横向外侧。底部元件可以具有例如长方体或立方体形状的形式,其中,两个横向外侧面向外侧。特别地,底部元件的横向外侧平行于加强单元延伸。纵向侧边缘可以由支撑表面与相应侧面表面之间的相交部形成。
侧面沿z方向的长度可以小于支撑表面沿x方向在纵向侧边缘之间的长度的75%,特别地,侧面的长度可以小于支撑表面的长度的60%,或更特别地,该长度可以小于支撑表面的长度的50%。横向外侧沿z方向的取向增强了底部元件的耐用性,因为重力矢量也沿z方向延伸。
根据可以与本文描述的其他实施例组合的一些实施例,底部元件在每个侧边缘处包括弯曲区段,其中,弯曲区段向下渐缩,从而将支撑表面与相应横向外侧连接。弯曲区段也可以被斜切或倒角。支撑表面与侧面之间的弯曲区段可以改善变压器支撑结构的振荡行为。
根据可以与本文所述的其他实施例组合的一些实施例,底部元件沿x-z平面可以具有Ω形截面。Ω形截面由此可以由底部元件的外轮廓形成。Ω形截面在地面上提供稳定且安全的支撑。
提供了一种变压器布置。变压器布置包括根据本文描述的实施例的变压器支撑件,其中,变压器布置可以提供变压器芯轭。变压器布置还可以包括多个线圈和变压器芯轭。
此书面描述使用示例来披露本发明,包括最佳模式,并且还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践本发明,包括制造和使用任何装置或系统以及执行任何结合的方法。尽管上文已经披露了各种特定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存在同样有效的修改。尤其是,上述实施例的相互非排他的特征可以彼此组合。本发明的可获得专利权的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并且可以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到的其他示例。如果这样的其他示例具有与权利要求的字面语言没有区别的结构元素,或者如果它们包括与权利要求的字面语言没有实质性差异的等效结构元素,则它们旨在位于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15)

1.用于安装变压器组件的变压器支撑结构(100),所述变压器支撑结构包括:
底部元件(120),所述底部元件具有水平取向的支撑表面(150),所述底部元件包括两个界定所述支撑表面(150)的纵向侧边缘(160),其中,所述纵向侧边缘(160)在y方向上彼此平行地延伸;
横杆(200),所述横杆支撑在所述支撑表面(150)上,所述横杆(200)与所述纵向侧边缘(160)交叉地延伸;
至少两个加强单元(300),所述至少两个加强单元用于加强所述横杆(200),所述至少两个加强单元(300)在所述横杆(200)的外前表面(240)上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其中,所述加强单元(300)位于所述纵向侧边缘(160)上方并且与所述纵向侧边缘(160)对齐;以及
其中,优选地,在垂直于所述支撑表面的视图中,所述纵向侧边缘与所述加强单元接触或交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支撑结构(100),其中,所述横杆(200)沿x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支撑表面(150)在所述两个纵向侧边缘(160)之间沿x方向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支撑结构(100),其中,所述变压器支撑结构包括两个底部元件(120),所述两个底部元件(120)沿所述x方向彼此分开,并且其中,所述横杆(200)支撑在相应的支撑表面(150)的每个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支撑结构(100),其中,所述变压器支撑结构包括两个横杆(200),每个横杆(200)的外前表面(240)彼此面向相反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压器支撑结构(100),其中,所述变压器组件布置在所述两个横杆(20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支撑结构(100),其中,至少一个加强单元(300)在所述外前表面(240)的大部分上沿所述竖直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支撑结构(100),其中,至少一个加强单元(300)形成从所述外前表面(240)沿所述y方向延伸的突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压器支撑结构(100),其中,至少一个加强单元(300)在y方向上的厚度沿z方向向上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支撑结构(100),其中,所述两个加强单元(300)具有相同的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支撑结构(100),其中,所述横杆(200)沿y-z平面具有C形截面而形成所述外前表面的C形截面的中间竖直部分(250)、所述C形截面的上水平表面(235)以及所述C形截面的下水平表面(225),其中,所述上水平表面和下水平表面彼此面对,或者其中,所述横杆(200)沿所述y-z平面具有L形截面而形成所述外前表面的L形截面的中间竖直部分(250)和所述L形截面的下水平表面(225)。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变压器支撑结构(100),其中,所述加强单元(300)与所述外前表面(240)接触以及与所述下水平表面(225)和上水平表面(235)中的至少一个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支撑结构(100),其中,所述底部元件(120)包括彼此相反的两个横向外侧(130),所述两个横向外侧沿z方向延伸并且与所述支撑表面(150)垂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变压器支撑结构(100),其中,所述底部元件(120)在每个纵向侧边缘(160)处包括弯曲区段(180),其中,所述弯曲区段向下渐缩而将所述支撑表面(150)与相应的横向外侧(130)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变压器支撑结构(100),其中,所述底部元件(120)沿x-z平面具有Ω形截面。
15.一种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包括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支撑结构,所述变压器包括变压器芯轭。
CN202080062358.0A 2019-09-04 2020-09-04 变压器框架结构 Pending CN1143420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9195396.7 2019-09-04
EP19195396.7A EP3790027B1 (en) 2019-09-04 2019-09-04 Transformer support structure
PCT/EP2020/074735 WO2021043964A1 (en) 2019-09-04 2020-09-04 Transformer frame structur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42016A true CN114342016A (zh) 2022-04-12

Family

ID=67851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62358.0A Pending CN114342016A (zh) 2019-09-04 2020-09-04 变压器框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28231A1 (zh)
EP (1) EP3790027B1 (zh)
KR (1) KR20220042207A (zh)
CN (1) CN114342016A (zh)
DK (1) DK3790027T3 (zh)
ES (1) ES2940436T3 (zh)
WO (1) WO2021043964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309902A1 (en) * 2009-03-12 2011-12-22 Abb Technology Ag Electric transformer with improved cooling system
CN206489949U (zh) * 2017-03-02 2017-09-12 广西银钻电气有限公司 干式变压器铁芯夹件
US20180114632A1 (en) * 2016-10-20 2018-04-26 Lsis Co., Ltd. Cast resin transformer
CN109841390A (zh) * 2017-11-29 2019-06-04 国家电网公司 变压器及其变压器铁芯组件、铁芯支撑件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309902A1 (en) * 2009-03-12 2011-12-22 Abb Technology Ag Electric transformer with improved cooling system
US20180114632A1 (en) * 2016-10-20 2018-04-26 Lsis Co., Ltd. Cast resin transformer
CN206489949U (zh) * 2017-03-02 2017-09-12 广西银钻电气有限公司 干式变压器铁芯夹件
CN109841390A (zh) * 2017-11-29 2019-06-04 国家电网公司 变压器及其变压器铁芯组件、铁芯支撑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K3790027T3 (da) 2023-04-24
WO2021043964A1 (en) 2021-03-11
US20220328231A1 (en) 2022-10-13
EP3790027A1 (en) 2021-03-10
ES2940436T3 (es) 2023-05-08
KR20220042207A (ko) 2022-04-04
JP2022547878A (ja) 2022-11-16
EP3790027B1 (en) 2023-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10785B2 (en) Cast resin transformer
CN101827983B (zh) 铸造的结构屈服熔丝
KR101038672B1 (ko) 무방향 탄성지지대를 이용한 내진형 배전반
KR101054686B1 (ko) 전자력 지지대와 무방향 탄성 지지대를 이용한 내진형 배전반
KR101232336B1 (ko) 수배전반용 진동패드 및 그 진동패드가 구성된 수배전반의 하부구조
KR101681111B1 (ko) 내진기능을 갖는 배전반
KR200486561Y1 (ko) 몰드 변압기 지지구조
KR101912226B1 (ko) H빔 보강부재
KR102038804B1 (ko) 이탈방지홈이 형성된 면진장치 및 그 면진장치의 조립구조체
KR101480853B1 (ko) 내진 및 진동방지기능을 갖는 배전반
JP2009147196A (ja) 耐震型モールド変圧器
US10900533B2 (en) Coupling device, support structure and methods
CN105406374A (zh) 一种可调节安装位置的抗震型变电站支柱设备连接装置
CN114342016A (zh) 变压器框架结构
KR101875560B1 (ko) 수배전반용 마그넷 면진장치
JP7493030B2 (ja) 変圧器フレーム構造
CN110528717B (zh) 基于磁流变弹性体的斜撑阻尼器
KR101757704B1 (ko) 내진장치가 구비된 배전반
KR101757703B1 (ko) 내진장치가 구비된 배전반
KR101796207B1 (ko) 내진성능을 구비한 철골기둥 연결부 시공방법
JP4327521B2 (ja) 耐震構造変圧器
KR101757702B1 (ko) 내진장치가 구비된 배전반
KR102624029B1 (ko) 내진 어셈블리를 이용한 내진성능이 강화된 배전반
KR20200094969A (ko) 면진 및 공진방지 기능을 갖는 배전반
KR102481665B1 (ko) 수배전반 면진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한 비용접 조립형 베이스프레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2

Address after: Zurich, SUI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Swiss Baden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energy Switzerland AG